大学生占座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用微观经济学分析大学生占座现象资料讲解
![用微观经济学分析大学生占座现象资料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7bfedb61cfc789eb162dc84f.png)
用微观经济学分析大学里的“占座”现象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2012级思政三班曹旭宇学号:201202010412用微观经济学分析大学里的“占座”现象摘要: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当我们假设所有的人都是理性人时,理性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制度本身不涉及道德问题,一项制度的指定如果能够满足理性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既实现了普遍意义上的公平正义,即是一项合理的制度。
关键词:占座;理性人;机会成本;微观经济学在大学校园里,“占座”现象司空见惯。
无论是三九严冬还是烈日酷暑,总有一帮“占座族”手持书本忠诚的守候在教室门口,教室门一开,争先恐后的奔入教室,忙不迭地将书本等物置于桌上,方才松了一口气,不无得意地守护着自己的“殖民地”。
后来之人,只能望座兴叹,屈居后排。
上课的视听效果大打折扣,因而不免牢骚四起,大呼“占座无理”。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当我们假设所有的人都是理性人时,理性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制度本身不涉及道德问题,一项制度的指定如果能够满足理性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既实现了普遍意义上的公平正义,即是一项合理的制度。
下面我将运用微观经济学中的一些原理对占座行为的合理性予以分析。
“占座”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可以拥有令你满意的座位,可以不必伸长脖子穿过重重障碍捕捉老师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可以不必端起眼镜费神地辨认黑板上的板书,可以不必伸长耳朵生怕漏听了什么,而这一切都意味着当你和你的同学同样用心时,你比他们更容易集中精神,获得更好的听课效果,最终得到更优异的成绩,而这一切都仅仅是因为你占了个好座位。
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你需要为占座付出一定的代价。
你可能无法在床上多躺一会儿,可能无法吃顿悠闲的早餐,它们是你为占座付出的机会成本,关键在于机会成本与收益比较孰轻孰重。
对于一个学生而言取得好成绩的意义是不言自明的,而上述的机会成本,当你用积极的态度看待它们时完全可以被压缩到很小,甚至为负值---早起有益于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而把时间浪费在早饭上是没有必要的。
用经济学原理解释占座现象
![用经济学原理解释占座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ecffbc7825c52cc58bd6be96.png)
用经济学原理解释占座现象姓名:刘志颖学号:201330300106 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占座”这一现象在生活中时有发生,在大学校园里更是司空见惯。
无论是三九严冬,还是烈日酷暑,总有一帮“占座族”手持书本忠诚地守候在教学楼前,大门一开,争先恐后地奔入教室,霸占座位。
后来之人,只能“望座兴叹”,上课的视听效果大打折扣,因而不免牢骚四起,大呼“占座无理”。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考研一族的身上,本来就寥寥无几的自修教室,由于占座事件的存在,竞争显得格外的激烈。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当我们假设所有的人都是理性人时,理性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制度本身不涉及道德问题,一项制度的指定如果能够满足理性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既实现了普遍意义上的公平正义,即是一项合理的制度。
占座是否“违法”。
无论是自己占自己的座位后走人还是帮别人占座位,这个“违法”么?个人觉得不“违法”。
座位是公共资源,提供给大众,本身没有规定如何使用才算合法。
座位的使用权和所有权相分离,这是你拿那些占位者没有办法的原因。
另外占位在某些时刻确实发挥了积极作用。
类似与“抢占市场份额”,别人不仅为自己抢,还创造条件给别人抢,因为他们是合作关系。
作为竞争者,你尽管早到了,但对于那些更早的到达的,你还是晚到了。
难道要竞争对手手下留情?没办法的事。
我们可以看到,首先,座位作为一种资源,它的存在是稀缺的,而占座——理性人的选择,“占座”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当你和你的同学同样用心时,你比他们更容易集中精神,获得更好的听课效果,最终得到更优异的成绩,而这一切都仅仅是因为你占了个好座位。
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你需要为占座付出一定的代价,关键在于机会成本与收益比较孰轻孰重。
你为占座付出的机会成本是很小的,而得到的收益却大得多,那么占座无疑是理性人的最佳选择,从管理学的角度说这可以说是效果和效率的结合,充分利用了自身的资源,实现了最优产出。
高校学生占座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以山东大学2010级经济学院高数课为例
![高校学生占座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以山东大学2010级经济学院高数课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1d886f16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97.png)
[7]陆炜妮,庞竣.基于Internet的计算机网络虚拟实验环境架构[J].计算机工程,2007,33(13):283-285.[8]谢慧,聂峰,周大伟.网络实验室虚拟实验系统的规划与设计[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6,(2):86-88.基金项目:2012年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基于中外合作办学的电气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鲁教高字(2012)7号),2012年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2012033),山东科技大学教育教学研究群星计划项目(qx0801167)作者简介:朱志强(1967-),男,山西大同人,博士,教授,从事移动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在高校,学生占座是一个经常性问题:上课占座、自习占座;教室占座、图书馆占座。
一些著名教授的课堂上占座和一些重要课程占座的现象尤为突出。
以前,这一问题常被归结为学生道德问题、学校管理问题、教学条件问题,很少有研究者从经济学角度进行分析。
因此,笔者不避浅陋,以学生非常重视的高数课为例,冒昧地利用一些经济学理论对占座问题进行分析,希望得到大家指正。
一、问题的提出高数课对经济类大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2010级4~7班数学课的教室在中心校区理综楼,教室的前排座位(这里定义为前五排)由于其特殊的“区位优势”,被大多数学生认为能有更好的听课效果。
于是在上课时,出现了学生争先占座的现象。
一部分学生因占到座位而一劳永逸,余下学生则只能“望座兴叹”。
针对这种现象,2010级学生管理委员会开展了“文明上课,不贴条占座”活动。
规定“任何不文明的占座行为将一律无效”,并强调“概率统计课也不例外”。
这一新制度的实行,最初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然而,好景不长,新问题出现了。
一些学生很早到教室,却发现前排依然没有座位,原因是,一些更早到来的同学帮助其好友占了座位。
对此,学生无奈而又不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和结果呢?本文尝试用经济学理论进行分析和解释。
高校学生占座问题的经济学分析——以山东大学2010级经济学院高数课为例
![高校学生占座问题的经济学分析——以山东大学2010级经济学院高数课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981dac3787c24028915fc3a3.png)
三、 占座 问题 的 制度 经 济学解 释 制度经济学认为 : 制度规定了人们为配置稀缺资源而 进行竞争的行为方式。以下分析中, 可以明显看出学生对 不同制度设计的反应。在原来“ 没有规定” 的制度下 , 由于
没有约束 , 学生会想尽各种办法竞相 占座 , 这实际上是一 种理性行 为的表现。 对此 , 学生的普遍反映是 : 不合理。 理
想 的情 况应 该 是杜 绝 占座行 为 , 以 当天 到教 室 的早 晚决 定 座位。 但为什么很长时间以来 , 没有出现新的制度? 我们可 以用制度变迁的成本 和收益来解释。 经济学通常假设人是 理性的, 这里也不例外 。只有 当变迁的预期收益超过预期
、
楼, 教室 的前排座位 ( 这里定 义为前五排 ) 由于其特殊 的 “ 区位优势 ” , 被大多数学生认为能有更好的听课效果 。于 是在上课时 , 出现了学生争先占座的现象。一部分学生因 占到座位而一劳永逸, 余下学生则只能“ 望座兴叹” 。针对 这种 现 象 , 2 0 1 0 级 学 生 管理 委 员 会 开展 了 “ 文 明上 课 , 不 贴条 占座” 活动。规定“ 任何不文明的 占座行为将一律无 效” , 并强调“ 概率统计课也不例外 ” 。这一新制度 的实行 , 最初 受到 了同学们 的欢迎 , 然而 , 好 景不长 , 新 问题 出现 了。 一些学生很早到教室, 却发现前排依然没有座位 , 原因 是, 一些更早到来的同学帮助其好友 占了座位 。 对此 , 学生 无奈而又不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和结果呢? 本文尝 试 用 经济 学 理论 进 行分 析 和解 释 。 二、 前 排座 位 的供 求分 析 可以将前排座位理解为一种稀缺资源。 从它的供给来 看, 只有大约 8 0个 , 远远小于上课人数 ; 从它的需求来看 , 不 同于其他课程 , 只要认真听就可 以, 高等数学课需要记 笔记 、 看老师的板书以及一些公式 的详细推导过程 。 因此 , 只要有可能 , 人人都想坐在前 排 , 以争取获得更好 的听课 效果。学生之间的关系是竞争性的, 此时 , 必须用一种制度 来分配稀缺资源。 原来 的制度并不禁止学生 占座 , 也就等于 没 有规 定 。 对前 排座 位 的分 配 , 靠 的是学生 的 自发竞争 和市 场反应。 这就导致对前排座位, 一部分通过学生初次上课时 的竞争 , 即早去 、 贴条、 永远不撕的方式被分配 ; 另一部分通 过学生课前几天的竞争 ,即每周提前上课时间数天贴条被 分配; 余下的座位 , 通过上课当天早上的竞争被分配。在这
校园占座的经济学分析
![校园占座的经济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7e500052cc58bd63086bd49.png)
校园占座的经济学分析一、占座现象概述校园占座现象在当下校园内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在本质上是对资源的一种抢占现象,是在共有资源配置中的抢占问题。
二、占座现象成本收益分析三、成本收益是影响人们决策的重要因素,在学生占座的过程中,我们假定同学们占座的行为无论成功与否必定有最基本的体力和精力的付出,我们将其定为固定成本C1,另一方面占座还有另一部分可变成本包括,为了加大自身竞争力所采取的早起等行为,占座物品的丢失,以及占座失败所遭受的损失等,我们将其定义为C2。
就收益而言,我们看到作为对消费者的效用是不同的,对注重学习的同学来说越是接近黑板的座位听课的效率越高,所愿意支付的成本越高,对不想上课而选择睡觉的同学来说,越是教室后面的座位其所愿意支付的成本越高,同时看到,对于不想上课的人来说,上课睡觉并不是他们想做的事,只是被迫上课的条件下所采取的行为,因而占座的欲望较前一类较弱。
而对于自习的人群来说,由于所有的座位对自习来说效用是相同的。
所以每个人都会把成本控制在所有人的平均成本上。
这三种人群工程了三个独立的市场。
(1)完全竞争模型在一人占一座的情形下,需求量等于消费者数量Q,教室座位的最大供应量为Q0虽然所有人付出的实际成本各有所不同,我们假定所有人的成本都接近于一个平均成本,而平均成本的大小有很大程度上有竞争程度决定,在座位数量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数量Q 的增加会引起平均成本的上升,而每个人都是平均成本的接受者,根据收益最大化原则,边际收益曲线即为需求曲线。
三类人的需求曲线如下:图(a)学习型人群(曲线变化较快)图(b)睡觉人群(曲线变化较慢)图(c)自习人群三类人群的成本曲线基本相同:在自由竞争条件下,学生能够自由进出课堂零利润点确定了占座的数量,同时受到最大座位数的限制然而,实际情况下,对爱学习的人来说,只要得到座位,其收益必然大于成本,而对于不爱学习的人来说,即使收益低,也必须承担寻找座位所需的固定成本而不是退出占座(这一点,涉及到非完全竞争的强制因素),设课程总人数为Q1<Q0四、对占座影响的思考由于抢占行为的竞争性,导致就座成本的上升,所有人福利下降,但由于个人按自己所需抢占不同性质的座位,使座位的属性得到充分使用,座位数量得到最大程度的占用,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在实际情形中,由于为他人占座的边际收益明显大于多占座位的边际成本,会出现一人占多座的情况,此时,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案例分析关于占座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案例分析关于占座现象的经济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aed105e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d8.png)
16
3)座位轮换制弊不小于利
根本原因:违反竞争原则 不难发觉,座位轮换制弊不小于利,而造成其不效率旳根本原
因在于其违反了竞争原则。 考察“座位轮换制”,我们会发觉他与计划经济思维模式何
其相同,而几十年单一计划经济带来经济落后旳教训告诉我们, 竞争观念必须加强。
首先,你旳室友可能会以为你很体贴,并所以提升对你旳评 价;
其次,即便是你所服务旳人不以为这是美德旳体现,而将之 视为一项投资,那么遵照等价互换旳原则,在合适旳场合下, 他也肯定会为之付出某种程度旳酬劳。
这种情况,民间叫做“顺水人情”,本小利大,何乐而不为 呢?
10
3、占座人
假设:你们寝室每天需要有一种人负责占座
2
开门前旳排队
3
牛人占座
4
问题: 1)大家为何要提前花费这么多旳时间占座?结
合经济学旳基本假设进行分析,并以此分析经 济学旳基本假设是否合理和必要。 2)分析占座是否符合经济效率,假如不是,怎 样改善?
5
理性人假设
从经济学旳角度看,当我们假设全部旳人都是理性人时, 理性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制度本身不涉及道德问题,一项制度 旳制定假如能够满足理性人利益最大化旳追求,既实现了普遍 意义上旳公平正义,即是一项合理旳制度。
处理措施: 实际上,只要调整开门时间即可。当调整到上课前半小时,
多种竞争者旳介入便有效地遏制了这一情况。
22
2)长久占座旳处理
假如有人长久以本占座,妄图一劳永逸,对付这一 行为旳措施是开门前将本收回,以确保每个人有平等 竞争旳机会。
总之,用“行政”手段调整占座制度,一样能够 发挥主动功能。
关于占座的经济学思考
![关于占座的经济学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4229675d3b3567ec102d8a60.png)
关于占座的经济学思考谢思全卢照坤一、占座行为的兴起近年来,大学校园里逐渐逐渐流行起了“占座风”,无论是在教室、食堂还是图书馆,凡是座位资源相对稀缺的地方,都不难看到占座的现象。
对这种现象的出现,同学们各持己见,褒贬不一。
但不可否认的是,占座行为的流行说明占座已经得到了学校管理者的默许并被大多数同学所接受,成了一种不成文的行为规范。
那么,这种现象是如何发生的呢?由于高校连年扩大招生,学生人数急剧上升,而教室等基础设施却不可能在短期内迅速扩建,,这就造成了教室使用的拥挤。
尤其是在自习的时候,经常出现学生长时间寻找座位的现象。
先到教室者尚可找到座位,而对于后来者则十分不利。
于是后来者就采取一种“后来者居上”的办法:占座。
比如学生S有早上睡懒觉的习惯,他可以头天晚上去自习室,把书包放在座位上,这样第二天S虽然姗姗来迟,却可以拥有自习的座位,因为那些先到者例如W早已被占座者的书包拒之门外。
对于先到者W而言,当他看到座位上放着书包占座的时候,他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大胆坐下,把书包推开将座位据为己有;二是避而远之,再去寻找另外的座位。
从实际情况看,多数人选择的不是前者而是后者。
因为,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相比较而言,挑战占座者的成本高而收益低:一旦W大胆坐下就可能和S发生冲突,轻者会出现口舌之争,重者还有可能发生拳脚之战。
这样不仅浪费了时间,而且会造成很不好的影响,还不如花费一点时间,另找一个位置。
于是,占座行为一般都会成功。
(当然,W可能忽略了一点,如果他选择勇敢地坐下去,作为后来者的S可能不会与他发生冲突。
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博弈。
S首先发出了信号:提前把书包放在座位上;而W并不理会,他发出第二个信号:大胆坐下。
问题是:冲突会不会发生?这个动态博弈的结果是不确定的。
)如果说最初的占座行为还带有一点文雅的学生气,那么后来占座行为的发展则多了几分功利的色彩。
还是以S为例。
他把书包放在自习室,并不能保证每次都能安全有效地站到座位。
对大学占座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对大学占座行为的经济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42eed2b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61.png)
对大学占座行为的经济学分析关键词:占座,公共资源,供需失衡,理性人,机会成本,资源浪费,座位轮换制度近期我发现学校里“占座”这一现象日趋严重,不说别的,光看我们班和一班,占座斗争可谓越来越激烈。
课前,总有一帮“占座族”手持好几本书坚毅地守在教室门口,下课铃一响,还没等里面的同学出来就破门而入,接着争先恐后地“百米冲刺”,忙不迭地将书本一排排铺开在桌上,这才松一口气,慢慢坐下,掏出手机告知同伴已经夺得“殖民地”。
而那些因后来而屈居后排的同学则因地理位置不佳而满腹牢骚,心中暗想:下次我要更早!如此大家便陷进了死循环,以至于现在有同学早自习一下课就把一整天的上课教室的黄金位置给占好了,更有人调侃:“那我岂不是隔夜就要来占座?”那么,大学里如此火热的“占座”到底是什么呢?“占座”是指在一次活动开始前占有活动场地内某个或某些位置在活动期间的使用权。
从狭义上来讲,就是上述的大学占座现象,而从广义上来讲,这实际上是种资源抢占行为。
环顾校园,你会发现不光是上课教室,图书馆、食堂、体育馆等地都充斥着占座行为;离开校园,竟发现也到处洋溢着占座氛围,比如说电影院,那么,为什么占座现象具有如此大的普遍性呢?细细观察,不难发现能引发人们占座行为的物品都具有竞争性(竞争性是指如果某人已经使用了某个商品,则其他人就不能再同时使用该商品)而不具有排他性(排他性是指只有对商品支付价格的人才能够使用该商品),即所谓的公共资源。
因为座位等公共资源不具有排他性,所以每个人出于自己的利益考虑,就会尽可能多地去利用它,而又因为其竞争性驱使每个人在其被过度利用前充分利用它。
如此一来,便导致了对公共资源的抢占。
尽管教室、图书馆、食堂等公共资源对使用者来说绰绰有余,但“优质公共资源”(如教室中间及前排的座位、图书馆明亮、有插座的地方、食堂干净、靠近餐具回收处或门口的位置等等)却严重短缺,这便导致了供不应求。
而这些公共资源又因其特殊性无法得到有效、公平的配置,这就逼迫人们对其进行抢占。
校园占座现象及其治理方法的经济学分析
![校园占座现象及其治理方法的经济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e03f6c57375a417876f8f18.png)
校园占座现象及其治理方法的经济学分析By shining校园占座现象及其治理方法的经济学分析【摘要】占座现象是大学校园内的普遍现象,甚至已经发展成一种不成文规定,一种“潜规则”。
本文通过对占座现象的分析,得出占座制度的形成和演化发展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然后从成本—收益分析,供求状况分析的资源损失,公共经济学中的效用减少和博弈论“纳什均衡”四个不同的角度分析得出占座行为将会导致资源浪费,集体福利减小,总效用最低等问题,提出了增加座位供给,引入价格机制,发放使用劵和完善管理制度等措施,希望对促进学校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占座;“契约人”,集体福利,总效用,价格机制一、校园里的占座现象现在的大学校园里,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位同学背着沉重的书包,手里还捧着书,从图书馆一楼爬到六楼,却一个座位都没找到,只能灰溜溜的走了。
或者是另外一种场景:又是一位同学背着沉重的书包,手里还捧着书,满怀希望的推开自修室的门;开门声响起,自修室内几位学生抬头往门的方向看看,推门的同学定着扫视数秒,低头带上门向下一间自修室走去;一次次的开门,一次次的失落;从一楼到五楼,好不容易才找到作为学习,甚或,没有。
在现在的高校校园里,由于种种原因,图书馆和自修室占座已经成为大学生们的日常行为习惯。
特别是临近期末考试的时期,晚一点点走进图书馆或者是自修室,空座位是基本上找不到的。
而前面提到的两个情景,更是会由“经常”看到转变成“总是”看到。
图书馆和自修室就真的有这么多人吗?其实在每一间自修室或是图书馆的每一层,真正有人在座位上坐着的只占1/2到2/3左右,其余的座位都是充斥着书、本、包、杯等物品,让后来者望“座”兴叹。
跟据相关的调查,调查显示,认为占座现象普遍存在为 51 人,占53.5%,认为程度一般的为 30 人,占31.6%,选择很少和没有的 15 人,仅占 14.9%。
占座多发生在学期末;有 83 人是选择学期末是占座频率最高的时间,学期开始阶段仅为3人,另有10人选择了任何时候。
占座的经济学分析
![占座的经济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4f2c1e0de80d4d8d05a4f81.png)
占座现象的经济学分析摘要:通过对占座现象的形成和带来的损失进行经济学分析,对于管理者对自习占座和学生对于自习占座提出有效可行的解决途径和最优策略,并引发对公共资源使用的启示。
关键字:占座、博弈、公共资源一、占座的形成及效率损失(一)、占座的形成每当期末前夕等自习高峰来临,学校无论是教学楼还是各院的自习室就会出现占座现象,特别是到了考研期间二主、主楼封楼,仅剩的图书馆和数院等可以自习之地更是早早就被占座的同学“瓜分”完毕,更别说每天的上课占座了,每每皱眉却也只能决心下次早起。
好像占座已经成了不成文的行为规范,不禁思考,占座现象是如何形成的呢。
经济学重在研究资源的稀缺配置,其实占座也离不开这个问题。
像不收费的高速公路、池塘、绿地等公共物品,它们的使用权和所有权相分离,校方并没有明确的分配规则。
而且占座的成本非常小,可能是一张纸或一本书等物品,而占座的收益却是可以享受在自己愿意的时间自习,收益远远大于成本,所以如果每个同学都是理性人,那么都会做出使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决策即占座。
座位的供给是刚性的,所以当对座位的需求大于供给,就会出现对座位这种公共物品过度使用的倾向,这样稀缺性加上不明确的分配规则,使使用者获利不确定,就引发了抢占行为。
以上是从公共资源使用方面宏观分析占座现象,下面通过对微观个体在不同策略情况下如何行事个人的选择博弈行为来分析。
假设有甲乙两位同学,面对是否占座的决策各自不知道对方的决策,下面是他们决策情况组合的收益矩阵,其中数字表示他们在各自情况下的收益。
由表格可知当两人都占座双方效用均为负1当两人都不占座双方效用均为0,而当方占一方不占,则占座那方得到正效用,另一方效用为负1,这是典型的“囚徒困境”的博弈。
对于甲来说,占座是有优势策略。
因为在甲不知道乙的决策,不管乙占座与否,甲选择占座所带来的效用总是不小于不占座的效用,所以甲占座最佳策略。
同理,乙也选择占座。
综上所述,占座对于甲和乙来说都是占优策略,所以推广至多个人的博弈,在有人占座的情况下,那些不占座的人就会处于劣势,剔除劣势策略后,大家纷纷加入占座行列,最终达到纳什均衡。
大学生占座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大学生占座现象的经济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eb9e4104431b90d6c85c7a0.png)
大学生“占座”行为的经济学分析所谓“占座”就是提前去教室或图书馆等一些公共场所占领座位的意思。
“占座”是现代大学里产生并流行的一个新词汇。
“占座”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可以拥有令你满意的座位,意味着当你和你的同学一样用心是,你比他们更容易集中精神,获得更好的听课效果,最终得到更优异的成绩,而这一切仅仅是因为你占了个好座位。
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你需要为占座付出一定的代价。
你可能无法在床上多躺一会儿,可能无法悠闲的吃顿早餐,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这些是你为占座付出的机会成本。
这里的关键在于机会成本与收益比较孰轻孰重。
对于一个学生而言,取得好成绩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而占座的机会成本,当你用积极的态度看待它们时完全可以被压缩到很小甚至为负值——早起有益于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而把时间浪费在早饭上是没有必要的。
这么看来,你为占座付出的机会成本是很小的,而得到的收益却大得多,因此占座无疑是理性人的最佳选择。
实际生活中,占座的同学往往不仅为自己占座,还会为自己得室友占座。
当然,这可能表现这些同学比较体贴周到。
但是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包含了“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的原理。
如果你已经提前赶到了教室,多占个座对你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
因为你为此付出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但这一行为的边际收益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你的室友可能认为你很体贴,并因此提高对你的评价;其次,即便是你所服务的人不认为这是美德的表现,而将之视为一项投资,那么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在适当的场合时,他也必定会为之付出某种方式的回报。
这种情况,通俗地将叫做”顺水人情“,本小利大,何乐而不为呢?虽然同是行为,但依据占座目的的不同可将占座行为分为两类,一类是与听课有关的占座,一类是与自习有关的占座。
区分这两种类型占座的意义在于,二者在实际上具有截然不同的约束条件——或者可称为两种不同类型的占座市场。
在为听课的占座中,教室——某种意义上就是市场——提供的座位实际上是不同质的,不同的座位对占座者的需求有实质意义的影响。
大学生占座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大学生占座现象的经济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a2adccfaa00b52acfc7caeb.png)
大学生“占座”现象的经济学分析摘要:“占座”现象在大学校园内非常普遍,无论是教室、自习室还是图书馆都有学生早早的等候,希望抢到一个满意的座位。
本文希望通过对占座现象的分析,究其原因,并找到合适的对策,以缓解因“占座”带来的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提高座位这一资源的使用效率。
关键词:占座、资源配置、成本与收益、对策一.大学生“占座”现象的现状现在,很多学生并不选择需要看书的时机去占座位,因为那时占不到座位的几率很大,他们往往选择提前占座,将物品放在座位上以示“主权”,随后离开,在需要看书时再回来。
这就使得其他需要当下看书的同学没有座位可坐。
举一个例子,假如A同学下午有空,打算去图书馆看书,为了早占先机,上午便将书本放在座位上,尽管下午姗姗来迟,却可以拥有自习的座位,而那些上午需要自习的同学,例如B早已被占座者的书本拒之门外。
对于先到者B来说,当他看到桌上放着书本却没有人时,往往有两个选择:一是挪开书本,径自坐下;二是避而远之,重新找座位。
在我们生活中,同学们往往选择第二种。
从经济学角度看,选择第一种的成本往往高于受益。
首先,我们无法确定A是暂时离开还是很长时间后才回来,这就存在博弈的风险。
如果很长时间才回来,那么选择坐下是个不错的选择。
但是如果A只是因事暂时离开,等到回来时,发现自己的座位被人所占,那么争执在所难免,严重的甚至发生拳脚之战。
这样一来,对B来说既浪费了时间,有影响了心情,也会给周围的同学带来不好的影响,个人的形象也会受损(毕竟是自己占他人的座位在先)。
这种选择需要付出的成本较受益来说实在太大,倒不如重新找一个座位。
当然也有可能B 坐下后A不与之争吵,另寻座位,这也是有可能的,因此,这也形成了一个动态的博弈,结果不能确定,如果B愿意承担博弈带来的风险,那么选择坐下也是可以的。
当B经历了多次因他人占座而找不到自习的座位,无法享受学校提供的资源时,作为理性人的B不禁会思考:不占座就意味着处于劣势,既然如此,为何我不选择占座呢?于是一个个不占座者慢慢加入占座者的行列,以往“自习者得座”的规则被打破,“占座者得座”的规则开始生效。
高校图书馆占座自习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高校图书馆占座自习现象的经济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02c9796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dd.png)
高校图书馆占座自习现象的经济学分析高校图书馆占座自习现象近年来在中国的大学校园中逐渐盛行起来,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议。
在这个现象中,许多学生在早晨甚至是前一天晚上就占据图书馆的座位,然后长时间离开,甚至整日保留座位而不使用。
这种行为引发了对社会资源的浪费和效率问题的担忧。
本文将采用经济学的分析视角,从供需关系、机会成本以及激励机制等角度,来探讨高校图书馆占座自习现象的原因和对策。
一、供需关系高校图书馆座位有限而需求却十分旺盛,这导致了座位紧张和占座现象的出现。
供需关系是分析这一现象的关键因素之一。
高校图书馆作为提供学生学习场所的重要设施,其座位数量无法满足全部学生的需求,因此座位成为了稀缺资源。
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和学习环境的恶化,占座现象逐渐形成。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是优化供需关系,通过增加座位数量、调整座位配置和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来缓解座位紧缺问题。
此外,学生也应该对自己的用座行为负责,避免浪费他人的学习机会。
二、机会成本学生占座现象的背后涉及到机会成本问题。
对于学生而言,选择在图书馆占座自习,意味着他们失去了其他可能活动的机会。
例如,他们可能错过了参加社团活动、锻炼身体、与朋友交流等机会。
然而,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学生们普遍面临着就业压力和学业负担。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在图书馆自习,以提高学习成绩和竞争力。
因此,他们将机会成本从其他方面转移到了占座自习上。
出于这个角度的考虑,可以通过提供多元化的学习场所和丰富的课外活动,降低学生自习的机会成本,以减缓占座现象的发展。
三、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在经济学中被认为是调节人们行为的重要手段。
在高校图书馆占座现象中,激励机制的作用至关重要。
目前,一些高校已经开始采取一些措施来约束学生的占座行为。
例如,限制学生占座的时间、设置警示标语、推行借还制度等。
这些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们的行为习惯,减少占座现象的发生。
然而,在设计激励机制时,需要注意平衡各方的利益,确保公平和公正性。
关于大学生占座的经济学分析
![关于大学生占座的经济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37d5affc281e53a5902ff0a.png)
LOREM
占座现象出现原因
LOREM
资源稀缺以及价格。首先自习室资源肯定是 匮乏的,否那么就不用抢座占座了。然后这些稀 缺资源又是免费的,因此大家不用付出本钱便可 得到稀缺的资源,这是不符合市场规律的,所以 会产生了占座这种不应该出现的现象。
占位行为的合理性
占座收益 意味着可以拥有令自己满意的座位,可以毫无障碍的捕捉教师每个动作
46 吴碧 64 庄睦琳 会计B12班
大学生占座现象的现状 占座现象出现的原因 占座行为的合理性 占位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在此添加小标题
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 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
占座现状
• 大学生们为占座“不择手段〞,运用各式各样物品占座。 不管四季,总有一帮“占座族〞忠诚守候在教学楼门前, 大门一开,便争先恐后奔入,将书本等物置于桌上
对于需求方面,由于图书馆的座位相当于公共物品,是
由学校筹资提供的。学生不需要因为去图书馆学习使用座位 而提供任何的费用,学生对座位的需求的完全弹性化,只要 价格的轻微变化就会造成学生对图书馆座位的巨大需求影响 〔当然,这里是不存在着价格因素的影响,这只是一种假 设〕。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这就是扩招后学生对座位的需求的
每个眼神,无需费心识别黑板上的板书。而这一切都意味着当你和你的同学 同样用心时,你更容易集中精神,获得更好的听课效果,最终取得优异成绩, 而这仅仅是因为你占了个好座位。
占座代价 你可能无法在床上
多躺一会儿,可能无法吃顿悠闲的早晨,这些都是你为占座付出的时机本钱, 关键在于时机本钱与收益比较孰轻孰重。
请在此输入您的副标题
需求是指在特定的价格条件下人们对一种商品的需求量; 而供给是指在一定的价格条件下生产商原意生产的产品的数量。
占座的经济学分析
![占座的经济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6297645b307e87101f6960c.png)
摘要:校园占座现象实质上是一种资源的抢占现象,它的背后折射出了共有资源配置中的抢占问题。
本文通过对占座现象的层层深入地分析,得出一条结论,垄断能提高共有资源配置的效率。
希望对解决共有资源配置中的抢占问题有所帮助。
关键词:抢占共有资源成本收益供求分析市场结构。
占座现象是校园里的特色事物之一,它貌似简单,却反映了共有资源配置中的抢占问题。
座位作为一种校园里的共有资源,是通过学生的占座行为完成自发配置的。
那些没有明确或无法明确分配规则的共有资源,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出现这类抢占问题。
本文将通过对占座现象的深入分析来讨论共有资源的抢占问题。
一、关于占座的一些概念和假设所谓“占座”就是在一次活动开始前占有活动场地内某个或某些位置在活动期间的使用权,并以放在该位置的物品作为标识或是直接守在那里。
这是狭义的占座概念,校园里的占座现象就属于此类。
如果把“座”的含义推广到资源概念上,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资源,就得到广义的“占座”概念。
广义的“占座”是一种抢占资源的行为。
被抢占的资源一般非单个物品,它们的使用权和所有权相分离,使用权让渡给使用者时没有明确或者无法明确分配规则,所以使用者可以采取抢占行为,在抢占过程中不涉及所有权的问题,因而不是违法的。
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只是抢占行为产生的基础,其产生的动机是被抢占资源的稀缺或是由质量优劣差异导致的优者的稀缺。
稀缺性加上不明确的分配规则,使使用者获利不确定,于是引发了抢占行为。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到,这类可抢占的资源实质上是共有资源,而且是那些产权难以界定、收费难、分配规则无法明确的稀缺的共有资源。
我在这里称其为“可占的共有资源”。
比如海洋资源、生态资源、市场资源等。
这类资源在配置过程中都会遇到抢占问题,而且会由抢占行为在各自系统内形成一个特殊的市场,在这个“抢占市场”上,资源的使用者作为买方形成需求,资源的存在状况构成供给,抢占者支付的抢占成本(此概念,下一部分有详细阐述)形成了市场价格。
占座的经济学分析
![占座的经济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aab87e9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e1.png)
占座的经济学分析占座是指在公共场所或特定场合中,个人或者团体侵占他人预定或使用的座位的行为。
占座造成的困扰和纷争在城市中时有发生,对此,经济学有一些有趣的洞察和解释。
在经济学中,占座可以解释为一种资源配置的竞争现象。
在场所座位有限的情况下,人们需要资源的需求相互竞争,占座行为就是一种用时间代替金钱的分配方法。
由于资源本身是无法分割和重复利用的,资源优先分配会导致尴尬和不公平的分配。
考虑到“机会成本”的原则,人们常常使用等待的时间来占座。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花费时间来占据座位远比为了得到这个座位而支付更多金钱,这就是所谓的机会成本。
占座者需要在等待座位的时间和合法使用座位的时间之间做出选择,需要在二者之间做出权衡。
占座问题还和其他一些经济学现象有关,例如“拍照经济”和羊群效应。
拍照经济意味着人们将行为据为己有,尤其是在社交媒体上。
占座者通常会拍照或者使用手机来表明他们占据这个座位的“主张”。
此外,占座现象也会出现羊群效应,即当一个占座者出现时,另一个占座者也会随之出现。
那么,在公共场所如何解决占座问题?一种解决方法是引入价格机制。
例如,在机场或者休息室,人们可以通过支付成本来获得固定的座位时间。
这对于那些需要积极使用资源的人来说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但是,对于一些需要在等待区等待的乘客来说,他们可能不愿意支付因为等待座位而出现的成本。
还有一种解决方法是使用管理系统。
例如,固定座位分配、等候区域和占座限制等等。
这些管理措施相对而言更加公平,但也需要管理方投入大量人力资源。
在了解了经济学分析之后,我们可以看到,占座问题涉及到客观条件和个人主观行为。
占座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既包括占用他人的资源,也包括浪费自己的时间。
因此,对于占座的行为,需要理性思考、克制自己的行为,以及建立合理的公共管理机制。
经济学经典案例
![经济学经典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8022fe0c16fc700abb68fc22.png)
1、机会成本:关于占座现象的经济学分析“占座”这一现象在生活中时有发生,在大学校园里更是司空见惯。
无论是三九严冬,还是烈日酷暑,总有一帮“占座族”手持书本忠诚地守侯在教学楼或图书馆门前,大门一开,争先恐后地奔入,瞅准座位,忙不迭地将书本等物置于桌上,方才松了一口气,不无得意地守护着自己的“殖民地”。
后来之人,只能望座兴叹,屈居后排。
上课的视听效果大打折扣,因而不免牢骚四起,大呼“占座无理”。
问题:1)大家为什么要提前花费这么多的时间占座?结合经济学的基本假设进行分析,并以此分析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否合理和必要。
替他人占座怎样从经济学角度解释?2)分析占座是否符合经济效率,如果不是,如何改进?30如何规制占座行为?防止长期“以本占座”行为?2、供求原理:歌星的高收入合理吗某歌星一场演唱会的出场费的收入是几十万元人民币,是普通人几年或几十年的收入,老百姓难免有不平衡之感,歌星的收入主要来源是门票的收入。
我们分析演唱会门票的价格,如果想听演唱会的人增加了,而歌手的供给不变,则门票的价格就会上升,由于演唱会举办方与歌手都能从高价格的门票中得到更多的收益,他们还增加演唱会的场次;同理可以推出,如果没有那么多歌迷,需求减少,门票的价格必然下降,他们会减少演唱会的场次。
如果歌手增加,门票的价格也会下降,演唱会的场次增加;同理可以推出,歌手减少,门票的价格也会上升,演唱会的场次会减少。
这就是经济学分析的供求规律。
讨论题:1. 什么是供求规律?2. 为什么歌星的高收入是合理的?3、弹性理论:“旧帽换新帽律八折”在市场上各商家之间“挥泪大甩卖”、“赔本跳楼价”的价格人战从未仔细考虑过究竞是为什么,只是觉得很开心,因为在可以节省大量金钱,有一次我路径一家安全帽专卖店,看到它打出这样的广告—“旧帽换新帽一律八折”。
店家的意思是,如果你买安全帽时交一顶旧安全帽的话,当场退二成的价格;如果直接买新帽,对不起只能按原定价格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占座”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摘要:“占座”现象在大学校园内非常普遍,无论是教室、自习室还是图书馆都有学生早早的等候,希望抢到一个满意的座位。
本文希望通过对占座现象的分析,究其原因,并找到合适的对策,以缓解因“占座”带来的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提高座位这一资源的使用效率。
关键词:占座、资源配置、成本与收益、对策
一.大学生“占座”现象的现状
现在,很多学生并不选择需要看书的时机去占座位,因为那时占不到座位的几率很大,他们往往选择提前占座,将物品放在座位上以示“主权”,随后离开,在需要看书时再回来。
这就使得其他需要当下看书的同学没有座位可坐。
举一个例子,假如A同学下午有空,打算去图书馆看书,为了早占先机,上午便将书本放在座位上,尽管下午姗姗来迟,却可以拥有自习的座位,而那些上午需要自习的同学,例如B早已被占座者的书本拒之门外。
对于先到者B来说,当他看到桌上放着书本却没有人时,往往有两个选择:一是挪开书本,径自坐下;二是避而远之,重新找座位。
在我们生活中,同学们往往选择第二种。
从经济学角度看,选择第一种的成本往往高于受益。
首先,我们无法确定A是暂时离开还是很长时间后才回来,这就存在博弈的风险。
如果很长时间才回来,那么选择坐下是个不错的选择。
但是如果A只是因事暂时离开,等到回来时,发现自己的座位被人所占,那么争执在所难免,严重的甚至发生拳脚之战。
这样一来,对B来说既浪费了时间,有影响了心情,也会给周围的同学带来不好的影响,个人的形象也会受损(毕竟是自己占他人的座位在先)。
这种选择需要付出的成本较受益来说实在太大,倒不如重新找一个座位。
当然也有可能B 坐下后A不与之争吵,另寻座位,这也是有可能的,因此,这也形成了一个动态的博弈,结果不能确定,如果B愿意承担博弈带来的风险,那么选择坐下也是可以的。
当B经历了多次因他人占座而找不到自习的座位,无法享受学校提供的资源时,作为理性人的B不禁会思考:不占座就意味着处于劣势,既然如此,为何我不选择占座呢?于是一个个不占座者慢慢加入占座者的行列,以往“自习者得座”的规则被打破,“占座者得座”的规则开始生效。
这样一来,我们往往会发现,自习室或图书馆的座位上放满了用于占座的书包、书本、水杯······而真正坐在座位上自习的人却很少,想要自习的人找不到座位,失意而归。
这种做法大大降低了资源的使用效率,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占座”现象出现的原因
现在几乎所有高校都盛行“占座之风”,拿南师大来说,南师大图书馆的占座现象一直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事件且屡次被登上报纸,正值考试旺季,图书馆开门前,排队的人群便宛如一条长龙从图书馆门口蜿蜒到校门口,即使寒冬腊月也不例外。
我不禁思索,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学生们甘愿排如此长的时间只为找到一个座位呢?这到底值还是不值呢?
(一)供求分析
占座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座位这一资源的短缺。
学校提供的用于自习的座位是有限的,加上很多高校不断扩大招生,却没有提供更多的供自习使用的资源,使得自习场所成为一种稀缺资源。
在平时,这种短缺并不明显,供需基本能够达到平衡,甚至有时也会出现供大于需的情况,此时,我们不用为无处自习而发愁。
但是一旦到了考试时期,尤其是期末考试,这种资源的不足便立刻显现,供远远小于求。
如果按照市场的价格机制,当供大于求时,价格上升,一定程度上能够调节供需的平衡,可是学校提供的学习资源却是公共的、免费的,无法用价格机制来调节,于是便会出现学生争先恐后,想尽办法占座的现象。
(二)成本与收益的经济学分析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当我们假设所有的人都是理性人时,理性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制度本身不涉及道德问题,一项制度的制定如果能够满足理性人利益最大化的需求,即实现了普遍意义上的公平正义,即使一项合理制度。
“占座”现象同样如此,当“占座”得到的收益大于甚至远大于付出的成本,能够实现理性人利益最大化的要求时,它便成为一种合理的、为人追捧的做法。
从“占座”需付出的成本来看,首先,你需要牺牲早上宝贵的睡眠时间,来回路程奔波也会耗费你的体力。
如果在教室或图书馆开门前就在等候,那么还需花费一定的时间以及耐心(如果是冬天,还要忍受严寒)。
当你进入自习室,放下书包或书本离开后,用来占座的物品可能会被图书管理员收走,你需要话费时间和精力去寻找。
更严重些,可能会丢失。
再者,一旦占了座却不在此地自习是时,会因夺走他人自习位置而遭到非议,形象会受损,自己内心也会过意不去。
从“占座”得到的收益来看,首先,你可以充分享受学校提供的资源,获得一个安静和舒适(夏天可以享受冷气,冬天可以享受暖气)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率。
再者,你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座位,避免人多时找座位多花人力、时间,产生精神焦虑,影响心情。
最后,你可以在占座时顺便帮同学占座或者把座位转让给朋友,得到一定的人情分。
而上述的机会成本,当你用积极的态度看待它们时完全可以被压缩到很小,甚至为负值——早起有益于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路程奔波可以锻炼身体;物品被收走或丢失的可能性很小,或者换一些不需要的物品来占座(例如过期的报纸等)就更无关紧要了。
这么看来,你为占座付出的机会成本是很小的,而得到的收益却大得多,那么占座无疑是理性人的最佳选择,从管理学的角度说这可以说是效果与效率的结合,充分利用了自身的资源,实现了最优选择。
(三)博弈论角度分析
从博弈论角度分析。
博弈论研究的是每个人如何选择自己的最优策略。
占座是个典型的“囚徒困境”模型的运用:如果别人不占座,你自己占座,那么你不会吃亏,因为你抢到了稀缺资源;如果别人占座,那你更需要占座了,否则你就没地方自习,吃亏了。
所以,每个人的最优选择是:占座。
这里指的最优是指经济学定义的理性人的选择最优,不代表在现实生活中最优。
因为在现实中,还有道德和未来利益的约束。
三.“占座”现象的对策讨论
虽说“占座”行为对于占座者来说收益大于成本,但是对于资源的充分利用来说却是不利的,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因此,我们需要找到一些合理的措施,既能够是学生享受到学校提供的学习资源,又能够尽量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首先,需要加强校园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
占座的根本原因在于座位不够,资源稀缺。
因此,学校在扩大招生的同时,也要考虑加大资金投入,扩建校园,改善学习条件,也就是“把蛋糕做大一点”。
再者,学校需加强宣传教育。
这种方法可以在短期内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占座”现象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占座在大学生中已成为一种共识,宣传期一过,可能又会恢复成原来的状态。
又或者采取定期清除的方法,这些目前高校较多采用的方式。
每隔一段时间,有专人对图书馆阅览室的占座物品进行清理,终止占座行为。
这种方法能防止长期占座行为,但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占座现象。
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也容易造成与学生之间的矛盾,物品的保存与认领也存在问题。
关于占座现象提出的对策,还有引入价格机制、采用现代化技术、强制约束、临时使用、号码牌法等多种措施,但是这些方法也都存在局限,或因技术条件无法实现,或因人力财力
无法满足。
总之,寻找占座对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需要不断努力、不断创新,力求找到最适合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
参考文献
1. 龚里,校园占座现象及其治理方法的经济学分析——一个资源配置中恶性竞争模型的案例研究【J】,消费导刊,2007年第2期
2. 谢思全、陆照坤,关于占座的经济学思考【J】,经济学家茶座,2002年第2期
3. 魏泰,校园占座现象的实证分析及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7年第21期
4. 张亚宏,高校图书馆“占座”现象的分析与对策研究【J】,山东图书馆学刊,2009年第
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