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观经济学分析大学生占座现象
用微观经济学分析大学生占座现象资料讲解
![用微观经济学分析大学生占座现象资料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7bfedb61cfc789eb162dc84f.png)
用微观经济学分析大学里的“占座”现象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2012级思政三班曹旭宇学号:201202010412用微观经济学分析大学里的“占座”现象摘要: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当我们假设所有的人都是理性人时,理性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制度本身不涉及道德问题,一项制度的指定如果能够满足理性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既实现了普遍意义上的公平正义,即是一项合理的制度。
关键词:占座;理性人;机会成本;微观经济学在大学校园里,“占座”现象司空见惯。
无论是三九严冬还是烈日酷暑,总有一帮“占座族”手持书本忠诚的守候在教室门口,教室门一开,争先恐后的奔入教室,忙不迭地将书本等物置于桌上,方才松了一口气,不无得意地守护着自己的“殖民地”。
后来之人,只能望座兴叹,屈居后排。
上课的视听效果大打折扣,因而不免牢骚四起,大呼“占座无理”。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当我们假设所有的人都是理性人时,理性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制度本身不涉及道德问题,一项制度的指定如果能够满足理性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既实现了普遍意义上的公平正义,即是一项合理的制度。
下面我将运用微观经济学中的一些原理对占座行为的合理性予以分析。
“占座”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可以拥有令你满意的座位,可以不必伸长脖子穿过重重障碍捕捉老师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可以不必端起眼镜费神地辨认黑板上的板书,可以不必伸长耳朵生怕漏听了什么,而这一切都意味着当你和你的同学同样用心时,你比他们更容易集中精神,获得更好的听课效果,最终得到更优异的成绩,而这一切都仅仅是因为你占了个好座位。
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你需要为占座付出一定的代价。
你可能无法在床上多躺一会儿,可能无法吃顿悠闲的早餐,它们是你为占座付出的机会成本,关键在于机会成本与收益比较孰轻孰重。
对于一个学生而言取得好成绩的意义是不言自明的,而上述的机会成本,当你用积极的态度看待它们时完全可以被压缩到很小,甚至为负值---早起有益于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而把时间浪费在早饭上是没有必要的。
高校学生占座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以山东大学2010级经济学院高数课为例
![高校学生占座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以山东大学2010级经济学院高数课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1d886f16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97.png)
[7]陆炜妮,庞竣.基于Internet的计算机网络虚拟实验环境架构[J].计算机工程,2007,33(13):283-285.[8]谢慧,聂峰,周大伟.网络实验室虚拟实验系统的规划与设计[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6,(2):86-88.基金项目:2012年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基于中外合作办学的电气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鲁教高字(2012)7号),2012年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2012033),山东科技大学教育教学研究群星计划项目(qx0801167)作者简介:朱志强(1967-),男,山西大同人,博士,教授,从事移动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在高校,学生占座是一个经常性问题:上课占座、自习占座;教室占座、图书馆占座。
一些著名教授的课堂上占座和一些重要课程占座的现象尤为突出。
以前,这一问题常被归结为学生道德问题、学校管理问题、教学条件问题,很少有研究者从经济学角度进行分析。
因此,笔者不避浅陋,以学生非常重视的高数课为例,冒昧地利用一些经济学理论对占座问题进行分析,希望得到大家指正。
一、问题的提出高数课对经济类大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2010级4~7班数学课的教室在中心校区理综楼,教室的前排座位(这里定义为前五排)由于其特殊的“区位优势”,被大多数学生认为能有更好的听课效果。
于是在上课时,出现了学生争先占座的现象。
一部分学生因占到座位而一劳永逸,余下学生则只能“望座兴叹”。
针对这种现象,2010级学生管理委员会开展了“文明上课,不贴条占座”活动。
规定“任何不文明的占座行为将一律无效”,并强调“概率统计课也不例外”。
这一新制度的实行,最初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然而,好景不长,新问题出现了。
一些学生很早到教室,却发现前排依然没有座位,原因是,一些更早到来的同学帮助其好友占了座位。
对此,学生无奈而又不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和结果呢?本文尝试用经济学理论进行分析和解释。
高校学生占座问题的经济学分析——以山东大学2010级经济学院高数课为例
![高校学生占座问题的经济学分析——以山东大学2010级经济学院高数课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981dac3787c24028915fc3a3.png)
三、 占座 问题 的 制度 经 济学解 释 制度经济学认为 : 制度规定了人们为配置稀缺资源而 进行竞争的行为方式。以下分析中, 可以明显看出学生对 不同制度设计的反应。在原来“ 没有规定” 的制度下 , 由于
没有约束 , 学生会想尽各种办法竞相 占座 , 这实际上是一 种理性行 为的表现。 对此 , 学生的普遍反映是 : 不合理。 理
想 的情 况应 该 是杜 绝 占座行 为 , 以 当天 到教 室 的早 晚决 定 座位。 但为什么很长时间以来 , 没有出现新的制度? 我们可 以用制度变迁的成本 和收益来解释。 经济学通常假设人是 理性的, 这里也不例外 。只有 当变迁的预期收益超过预期
、
楼, 教室 的前排座位 ( 这里定 义为前五排 ) 由于其特殊 的 “ 区位优势 ” , 被大多数学生认为能有更好的听课效果 。于 是在上课时 , 出现了学生争先占座的现象。一部分学生因 占到座位而一劳永逸, 余下学生则只能“ 望座兴叹” 。针对 这种 现 象 , 2 0 1 0 级 学 生 管理 委 员 会 开展 了 “ 文 明上 课 , 不 贴条 占座” 活动。规定“ 任何不文明的 占座行为将一律无 效” , 并强调“ 概率统计课也不例外 ” 。这一新制度 的实行 , 最初 受到 了同学们 的欢迎 , 然而 , 好 景不长 , 新 问题 出现 了。 一些学生很早到教室, 却发现前排依然没有座位 , 原因 是, 一些更早到来的同学帮助其好友 占了座位 。 对此 , 学生 无奈而又不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和结果呢? 本文尝 试 用 经济 学 理论 进 行分 析 和解 释 。 二、 前 排座 位 的供 求分 析 可以将前排座位理解为一种稀缺资源。 从它的供给来 看, 只有大约 8 0个 , 远远小于上课人数 ; 从它的需求来看 , 不 同于其他课程 , 只要认真听就可 以, 高等数学课需要记 笔记 、 看老师的板书以及一些公式 的详细推导过程 。 因此 , 只要有可能 , 人人都想坐在前 排 , 以争取获得更好 的听课 效果。学生之间的关系是竞争性的, 此时 , 必须用一种制度 来分配稀缺资源。 原来 的制度并不禁止学生 占座 , 也就等于 没 有规 定 。 对前 排座 位 的分 配 , 靠 的是学生 的 自发竞争 和市 场反应。 这就导致对前排座位, 一部分通过学生初次上课时 的竞争 , 即早去 、 贴条、 永远不撕的方式被分配 ; 另一部分通 过学生课前几天的竞争 ,即每周提前上课时间数天贴条被 分配; 余下的座位 , 通过上课当天早上的竞争被分配。在这
校园占座的经济学分析
![校园占座的经济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7e500052cc58bd63086bd49.png)
校园占座的经济学分析一、占座现象概述校园占座现象在当下校园内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在本质上是对资源的一种抢占现象,是在共有资源配置中的抢占问题。
二、占座现象成本收益分析三、成本收益是影响人们决策的重要因素,在学生占座的过程中,我们假定同学们占座的行为无论成功与否必定有最基本的体力和精力的付出,我们将其定为固定成本C1,另一方面占座还有另一部分可变成本包括,为了加大自身竞争力所采取的早起等行为,占座物品的丢失,以及占座失败所遭受的损失等,我们将其定义为C2。
就收益而言,我们看到作为对消费者的效用是不同的,对注重学习的同学来说越是接近黑板的座位听课的效率越高,所愿意支付的成本越高,对不想上课而选择睡觉的同学来说,越是教室后面的座位其所愿意支付的成本越高,同时看到,对于不想上课的人来说,上课睡觉并不是他们想做的事,只是被迫上课的条件下所采取的行为,因而占座的欲望较前一类较弱。
而对于自习的人群来说,由于所有的座位对自习来说效用是相同的。
所以每个人都会把成本控制在所有人的平均成本上。
这三种人群工程了三个独立的市场。
(1)完全竞争模型在一人占一座的情形下,需求量等于消费者数量Q,教室座位的最大供应量为Q0虽然所有人付出的实际成本各有所不同,我们假定所有人的成本都接近于一个平均成本,而平均成本的大小有很大程度上有竞争程度决定,在座位数量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数量Q 的增加会引起平均成本的上升,而每个人都是平均成本的接受者,根据收益最大化原则,边际收益曲线即为需求曲线。
三类人的需求曲线如下:图(a)学习型人群(曲线变化较快)图(b)睡觉人群(曲线变化较慢)图(c)自习人群三类人群的成本曲线基本相同:在自由竞争条件下,学生能够自由进出课堂零利润点确定了占座的数量,同时受到最大座位数的限制然而,实际情况下,对爱学习的人来说,只要得到座位,其收益必然大于成本,而对于不爱学习的人来说,即使收益低,也必须承担寻找座位所需的固定成本而不是退出占座(这一点,涉及到非完全竞争的强制因素),设课程总人数为Q1<Q0四、对占座影响的思考由于抢占行为的竞争性,导致就座成本的上升,所有人福利下降,但由于个人按自己所需抢占不同性质的座位,使座位的属性得到充分使用,座位数量得到最大程度的占用,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在实际情形中,由于为他人占座的边际收益明显大于多占座位的边际成本,会出现一人占多座的情况,此时,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宏微观经济学》配套案例集
![《宏微观经济学》配套案例集](https://img.taocdn.com/s3/m/eee0750d844769eae009ed30.png)
《西方经济学》配套案例集适用专业:本科财务管理09级第一章绪论案例1:福特关于金牛车型的经济决策1985年,福特公司推出了金牛车型,当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到1987年,金牛车型已使公司的利润翻了近一倍。
它的成功不仅涉及工程学,也涉及到经济学的许多方面。
首先,福特公司必须考虑,公众会对这种新型设计做出什么反应,市场需求有多大,以多快的速度增长。
也就是说,必须了解消费者的偏好和需求。
其次,福特公司必须考虑这种汽车的成本,即其生产成本有多高?随着每年产量的变化,成本又将怎样变化?工会的工资谈判对成本又有什么影响?公司每年应生产多少才能使利润最大化?第三,福特公司必须为汽车设计一种定价策略,并考虑竞争对手的反应。
除以上列举以外,福特公司的经营决策还涉及到很多其他经济学的知识,没有这些知识,一个大公司是不可能维持下去的。
案例2:关于“占座”现象的经济学分析“占座”这一现象在生活中时有发生,在大学校园里更是司空见惯。
无论是三九严冬,还是烈日酷暑,总有一帮“占座族”手持书本忠诚地守侯在教学楼前,大门一开,争先恐后地奔入教室,瞅准座位,急忙将书本等物置于桌上,才松了一口气,不无得意地守护着自己的“殖民地”。
后来之人,只能望座兴叹,屈居后排。
上课的视听效果大打折扣,因而不免牢骚四起,大呼“占座无理”。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当我们假设所有的人都是理性人时,理性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制度本身不涉及道德问题,一项制度的制定如果能够满足理性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实现了普遍意义上的公平正义,就是一项合理的制度。
下面将运用经济学原理对占座行为的合理性予以分析。
占座——理性人的选择占座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可以拥有令你满意的座位,可以不必伸长脖子穿过重重障碍捕捉老师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可以不必端起眼镜费神地辨认板书,可以不必伸长耳朵生怕漏听了什么,而这一切都意味着当你和你的同学同样用心时,你比他们更容易集中精神,获得更好的听课效果,最终得到更优异的成绩,而这一切都仅仅是因为你占了个好座位。
案例分析关于占座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案例分析关于占座现象的经济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aed105e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d8.png)
16
3)座位轮换制弊不小于利
根本原因:违反竞争原则 不难发觉,座位轮换制弊不小于利,而造成其不效率旳根本原
因在于其违反了竞争原则。 考察“座位轮换制”,我们会发觉他与计划经济思维模式何
其相同,而几十年单一计划经济带来经济落后旳教训告诉我们, 竞争观念必须加强。
首先,你旳室友可能会以为你很体贴,并所以提升对你旳评 价;
其次,即便是你所服务旳人不以为这是美德旳体现,而将之 视为一项投资,那么遵照等价互换旳原则,在合适旳场合下, 他也肯定会为之付出某种程度旳酬劳。
这种情况,民间叫做“顺水人情”,本小利大,何乐而不为 呢?
10
3、占座人
假设:你们寝室每天需要有一种人负责占座
2
开门前旳排队
3
牛人占座
4
问题: 1)大家为何要提前花费这么多旳时间占座?结
合经济学旳基本假设进行分析,并以此分析经 济学旳基本假设是否合理和必要。 2)分析占座是否符合经济效率,假如不是,怎 样改善?
5
理性人假设
从经济学旳角度看,当我们假设全部旳人都是理性人时, 理性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制度本身不涉及道德问题,一项制度 旳制定假如能够满足理性人利益最大化旳追求,既实现了普遍 意义上旳公平正义,即是一项合理旳制度。
处理措施: 实际上,只要调整开门时间即可。当调整到上课前半小时,
多种竞争者旳介入便有效地遏制了这一情况。
22
2)长久占座旳处理
假如有人长久以本占座,妄图一劳永逸,对付这一 行为旳措施是开门前将本收回,以确保每个人有平等 竞争旳机会。
总之,用“行政”手段调整占座制度,一样能够 发挥主动功能。
关于占座的经济学思考
![关于占座的经济学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4229675d3b3567ec102d8a60.png)
关于占座的经济学思考谢思全卢照坤一、占座行为的兴起近年来,大学校园里逐渐逐渐流行起了“占座风”,无论是在教室、食堂还是图书馆,凡是座位资源相对稀缺的地方,都不难看到占座的现象。
对这种现象的出现,同学们各持己见,褒贬不一。
但不可否认的是,占座行为的流行说明占座已经得到了学校管理者的默许并被大多数同学所接受,成了一种不成文的行为规范。
那么,这种现象是如何发生的呢?由于高校连年扩大招生,学生人数急剧上升,而教室等基础设施却不可能在短期内迅速扩建,,这就造成了教室使用的拥挤。
尤其是在自习的时候,经常出现学生长时间寻找座位的现象。
先到教室者尚可找到座位,而对于后来者则十分不利。
于是后来者就采取一种“后来者居上”的办法:占座。
比如学生S有早上睡懒觉的习惯,他可以头天晚上去自习室,把书包放在座位上,这样第二天S虽然姗姗来迟,却可以拥有自习的座位,因为那些先到者例如W早已被占座者的书包拒之门外。
对于先到者W而言,当他看到座位上放着书包占座的时候,他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大胆坐下,把书包推开将座位据为己有;二是避而远之,再去寻找另外的座位。
从实际情况看,多数人选择的不是前者而是后者。
因为,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相比较而言,挑战占座者的成本高而收益低:一旦W大胆坐下就可能和S发生冲突,轻者会出现口舌之争,重者还有可能发生拳脚之战。
这样不仅浪费了时间,而且会造成很不好的影响,还不如花费一点时间,另找一个位置。
于是,占座行为一般都会成功。
(当然,W可能忽略了一点,如果他选择勇敢地坐下去,作为后来者的S可能不会与他发生冲突。
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博弈。
S首先发出了信号:提前把书包放在座位上;而W并不理会,他发出第二个信号:大胆坐下。
问题是:冲突会不会发生?这个动态博弈的结果是不确定的。
)如果说最初的占座行为还带有一点文雅的学生气,那么后来占座行为的发展则多了几分功利的色彩。
还是以S为例。
他把书包放在自习室,并不能保证每次都能安全有效地站到座位。
大学生占座位现象透析[1]
![大学生占座位现象透析[1]](https://img.taocdn.com/s3/m/4e969008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1b.png)
大学生占座位现象透析[1]在大学课堂上,经常出现大学生占座位的现象,这不仅影响了人们上课的秩序,而且容易引起不满和争议。
尤其当课堂座位紧张时,这种现象会更加严重。
大学生占座位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一些原因是可以理解的,而另一些原因则需要引起我们的反思。
首先,大学生占座位的原因之一是为了减轻上课压力。
很多大学课程的难度非常大,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完成。
由于这些难度较大的课程通常会被安排在早上,大学生经常需要早起赶到教室准备上课。
如果他们不能得到一个满意的座位,就会增加他们的上课压力。
因此,为了减轻上课的压力,一些大学生会在教室提前占位,这可以让他们更加放松和集中精力听课。
其次,一些大学生会在教室占座位,是因为他们希望跟自己的朋友坐在一起。
大学生阶段是一个人际关系发展的时期,大学生们希望能够结交更多的朋友,建立更紧密的社交网络。
如果他们不能跟自己的朋友坐在一起,就会感到孤独和不舒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大学生会提前占好座位,以便他们的朋友们能够和他们坐在一起。
这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更紧密的社交关系,增加彼此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然而,还有一些大学生占座位的行为则比较难以接受。
例如,一些大学生会在教室提前占座位,然后不去上课,或者是在上课的过程中频繁地离开教室,占用着位置却不进行学习。
这种行为不仅浪费了珍贵的教育资源,而且也影响了其他人的学习效果。
另外,有些大学生对占座位的行为同样持反对意见,因为这种行为会造成座位的浪费,浪费了学校配置的公共资源。
综上所述,大学生占座位的原因是多样的。
虽然一些行为是可以理解的,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当的行为,这些行为需要引起我们的反思和遏制。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座位资源,珍惜公共资源,尊重教学管理规定,切实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大学占座位现象分析
![大学占座位现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c45628ca0116c175f0e48a4.png)
“占位”的一般分析;每到期末时候,图书馆自习室便有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一面的座位的稀缺,导致学子为求自习位置而四处奔走,本人就有过这样一次痛苦的经历;另一面是人去位不空的座位洒落在人群当中,在这些座位的旁边的是一本或两本的书,它们刺眼的告诉后来者,“此位有人,请君另就”归纳这种现象,以经济学的术语来讲就是:资源稀缺的同时存在着资源的浪费行为。
众人皆知这是反常的现象,但反常的以至于令我们熟视无睹,或者少数的有识之士对此深恶痛绝,但他们所能做的也只是从道义上的谴责,于是也就有了自习室门口这样的一幅宣传板:“轻轻的我走了,带走了桌上的东西,把空间留给更需要它的人”,宣传板很美,但也很微不足道,对于种种道德式的批评,我只能保持沉默,法律上有所谓的法不责众,同样当一种行为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的时候,道德的力量在我看来是显的如此的轻。
从校方的角度来看,在非常时期(期末)有非常的措施,如张贴告示,专人定时清理空座位等,但正如前所述,违反规定的并不是单个或少数的行为主体,于是法律也就失去了效力,或者说在占位行为是普遍现象的前提下,法的执行对象缺失了,因为法是不会责众的。
在大学自习室占位现象严重的这样一个事实情况下,道德式的说教由于参与者(支持者)较少的情况,它失去了令人良心震撼的效果,法(校规)的执行由于对象的众多导致了效力的下降,使法仅成为一种警示作用。
所以说以上两种方式并不是最终解决大学占位现象的有效途径。
依笔者个人的观点看来,占位现象有其深层次的原因,不是从道德也不是从法治的角度来谈论,而是从新制度经济学或者更准确的是从产权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一现象。
产权学说在结实占位现象上所提供的解释将会比以新古典经济学(主流学派)提供的解释来的更为有力。
虽然我以产权经济学作为分析的工具,但我并没有抛弃新古典分析中资源稀缺以及边际分析这两个基本的学说。
关于产权的定义,理论界有多种版本,概念上的分歧源于研究者不同的研究视角以及研究目的。
(完整版)微观经济学教学案例
![(完整版)微观经济学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96c52a847fd5360cbb1adb5f.png)
目录上篇—-微观经济学经济学基础案例1:关于大学生占座现象的经济学分析.案例2:对房租的限制有利于解决住房问题吗?案例3:莫斯科歌剧院的票价。
案例4:美国农产品的价格保护.消费者理论案例1:为什么水要比钻石便宜?案例2:买“黄牛票”案例3:吉芬商品: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是例外吗?案例4:利息所得税如何影响家庭储蓄?生产者理论案例1:美国啤酒行业的适者生存测试.案例2:“无花边费用"业务模式。
案例3:服装店的张老板是盈利了,还是亏损了?案例4:如何确定企业的最佳批量规模?市场结构理论案例1:结合现实生活谈谈西方经济学中不同市场结构的区别.案例2:企业的定价策略。
案例3:方便面市场竞争案例。
分配理论案例1:天津丑女“张静事件"及美国经济学家的调查报告.案例2:美国大型企业CEO的薪水报告。
案例3:华为的神话。
总体均衡与福利经济学案例1:经济学家的赌博。
案例2:苏联解体与其经济状况。
案例3:中国改革中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
微观经济政策案例1:农村改革第一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案例2:沱江特大污染事故。
案例3:楼道安装防盗门的事件。
下篇——宏观经济学国民收入核算理论案例1:部分国家的GDP比较。
案例2: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增长的比较。
案例3:“绿色GDP"警示中国经济.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案例1:利用AD—AS模型分析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具体问题。
案例2: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的衰退。
案例3:石油危机与滞胀。
宏观经济政策(一)货币政策案例1:“治大国如烹小鲜”。
案例2: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与通货膨胀。
案例3:宽松货币政策刺激内需,推动英国经济增长.案例4:稳健货币政策中的“适度从紧”.(二)财政政策案例1:政府增加政治支出,大选因素刺激亚洲经济增长。
案例2:增税反而促进经济增长?—-克林顿政府财政政策评析。
案例3:中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宏观经济问题(一)就业与失业理论案例1: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案例2:严峻的中国就业形势。
占座的经济学分析
![占座的经济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4f2c1e0de80d4d8d05a4f81.png)
占座现象的经济学分析摘要:通过对占座现象的形成和带来的损失进行经济学分析,对于管理者对自习占座和学生对于自习占座提出有效可行的解决途径和最优策略,并引发对公共资源使用的启示。
关键字:占座、博弈、公共资源一、占座的形成及效率损失(一)、占座的形成每当期末前夕等自习高峰来临,学校无论是教学楼还是各院的自习室就会出现占座现象,特别是到了考研期间二主、主楼封楼,仅剩的图书馆和数院等可以自习之地更是早早就被占座的同学“瓜分”完毕,更别说每天的上课占座了,每每皱眉却也只能决心下次早起。
好像占座已经成了不成文的行为规范,不禁思考,占座现象是如何形成的呢。
经济学重在研究资源的稀缺配置,其实占座也离不开这个问题。
像不收费的高速公路、池塘、绿地等公共物品,它们的使用权和所有权相分离,校方并没有明确的分配规则。
而且占座的成本非常小,可能是一张纸或一本书等物品,而占座的收益却是可以享受在自己愿意的时间自习,收益远远大于成本,所以如果每个同学都是理性人,那么都会做出使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决策即占座。
座位的供给是刚性的,所以当对座位的需求大于供给,就会出现对座位这种公共物品过度使用的倾向,这样稀缺性加上不明确的分配规则,使使用者获利不确定,就引发了抢占行为。
以上是从公共资源使用方面宏观分析占座现象,下面通过对微观个体在不同策略情况下如何行事个人的选择博弈行为来分析。
假设有甲乙两位同学,面对是否占座的决策各自不知道对方的决策,下面是他们决策情况组合的收益矩阵,其中数字表示他们在各自情况下的收益。
由表格可知当两人都占座双方效用均为负1当两人都不占座双方效用均为0,而当方占一方不占,则占座那方得到正效用,另一方效用为负1,这是典型的“囚徒困境”的博弈。
对于甲来说,占座是有优势策略。
因为在甲不知道乙的决策,不管乙占座与否,甲选择占座所带来的效用总是不小于不占座的效用,所以甲占座最佳策略。
同理,乙也选择占座。
综上所述,占座对于甲和乙来说都是占优策略,所以推广至多个人的博弈,在有人占座的情况下,那些不占座的人就会处于劣势,剔除劣势策略后,大家纷纷加入占座行列,最终达到纳什均衡。
大学生占座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大学生占座现象的经济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eb9e4104431b90d6c85c7a0.png)
大学生“占座”行为的经济学分析所谓“占座”就是提前去教室或图书馆等一些公共场所占领座位的意思。
“占座”是现代大学里产生并流行的一个新词汇。
“占座”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可以拥有令你满意的座位,意味着当你和你的同学一样用心是,你比他们更容易集中精神,获得更好的听课效果,最终得到更优异的成绩,而这一切仅仅是因为你占了个好座位。
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你需要为占座付出一定的代价。
你可能无法在床上多躺一会儿,可能无法悠闲的吃顿早餐,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这些是你为占座付出的机会成本。
这里的关键在于机会成本与收益比较孰轻孰重。
对于一个学生而言,取得好成绩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而占座的机会成本,当你用积极的态度看待它们时完全可以被压缩到很小甚至为负值——早起有益于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而把时间浪费在早饭上是没有必要的。
这么看来,你为占座付出的机会成本是很小的,而得到的收益却大得多,因此占座无疑是理性人的最佳选择。
实际生活中,占座的同学往往不仅为自己占座,还会为自己得室友占座。
当然,这可能表现这些同学比较体贴周到。
但是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包含了“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的原理。
如果你已经提前赶到了教室,多占个座对你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
因为你为此付出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但这一行为的边际收益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你的室友可能认为你很体贴,并因此提高对你的评价;其次,即便是你所服务的人不认为这是美德的表现,而将之视为一项投资,那么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在适当的场合时,他也必定会为之付出某种方式的回报。
这种情况,通俗地将叫做”顺水人情“,本小利大,何乐而不为呢?虽然同是行为,但依据占座目的的不同可将占座行为分为两类,一类是与听课有关的占座,一类是与自习有关的占座。
区分这两种类型占座的意义在于,二者在实际上具有截然不同的约束条件——或者可称为两种不同类型的占座市场。
在为听课的占座中,教室——某种意义上就是市场——提供的座位实际上是不同质的,不同的座位对占座者的需求有实质意义的影响。
大学自习占座现象应该被提倡
![大学自习占座现象应该被提倡](https://img.taocdn.com/s3/m/6939511cfc4ffe473368ab53.png)
我是正方,辩题:大学自习占座现象应该被提倡。
我方主要论点:1、占座体现一种竞争,是适应社会的表现。
2、从经济学角度分析
3、提倡理性占座
难点:对方极其容易给我们扣帽子——这是一种自私的行为,不符合和谐社会的要求,同时占的是一种公共资源,有违社会公德。
我们看看啊,是谁希望占座不被提倡呢?想必是没有占到座得人吧!
于是那些没有占到座位的人说:“你这样占座位也实在是太自私了吧!公共资源又不是你个人的财产,凭什么你个人占为己有啊?”
所以我们就认为对的都是那些没有占座位的人,错的是那些占座位的人。
但是呢?没有占到座位的人,何尝不是将人家屁股底下的座位现在占为己有?那么这么说的话,是不是发表占座位不对的人,实际上还是以个人利益出发呢?从目的出发,其实对方不是很好说的。
貌似还有可能陷入误区!
从逻辑上看,正方观点其实是站不住的;
首先大学自习教室所有学生都有权使用,而且所有学生占有这种资源的机会和权利,应该是平等的。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先到先得、后到排队等候,是最公平的分配公共资源的方法。
所谓占座,是指人不在,先把公共资源抢占作为个人所有的资源。
这种对于做法对于其他学生来讲,必然是不公平的,因为可供分配的资源减少了,而且占座的人相比没占座的人在资源分配上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所以从正方角度来讲,就事论事的谈占座对还是不对,我认为都是必败的局面。
因为正方观点没道理!
建议思路:
1.占座的原因是自习教室不足,根本问题不在于学生,而在于学校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资源和学习场所;
2.占座现象所直接反映的是学生的好学精神和求知欲望,这才是需要提倡的。
大学生占座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大学生占座现象的经济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a2adccfaa00b52acfc7caeb.png)
大学生“占座”现象的经济学分析摘要:“占座”现象在大学校园内非常普遍,无论是教室、自习室还是图书馆都有学生早早的等候,希望抢到一个满意的座位。
本文希望通过对占座现象的分析,究其原因,并找到合适的对策,以缓解因“占座”带来的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提高座位这一资源的使用效率。
关键词:占座、资源配置、成本与收益、对策一.大学生“占座”现象的现状现在,很多学生并不选择需要看书的时机去占座位,因为那时占不到座位的几率很大,他们往往选择提前占座,将物品放在座位上以示“主权”,随后离开,在需要看书时再回来。
这就使得其他需要当下看书的同学没有座位可坐。
举一个例子,假如A同学下午有空,打算去图书馆看书,为了早占先机,上午便将书本放在座位上,尽管下午姗姗来迟,却可以拥有自习的座位,而那些上午需要自习的同学,例如B早已被占座者的书本拒之门外。
对于先到者B来说,当他看到桌上放着书本却没有人时,往往有两个选择:一是挪开书本,径自坐下;二是避而远之,重新找座位。
在我们生活中,同学们往往选择第二种。
从经济学角度看,选择第一种的成本往往高于受益。
首先,我们无法确定A是暂时离开还是很长时间后才回来,这就存在博弈的风险。
如果很长时间才回来,那么选择坐下是个不错的选择。
但是如果A只是因事暂时离开,等到回来时,发现自己的座位被人所占,那么争执在所难免,严重的甚至发生拳脚之战。
这样一来,对B来说既浪费了时间,有影响了心情,也会给周围的同学带来不好的影响,个人的形象也会受损(毕竟是自己占他人的座位在先)。
这种选择需要付出的成本较受益来说实在太大,倒不如重新找一个座位。
当然也有可能B 坐下后A不与之争吵,另寻座位,这也是有可能的,因此,这也形成了一个动态的博弈,结果不能确定,如果B愿意承担博弈带来的风险,那么选择坐下也是可以的。
当B经历了多次因他人占座而找不到自习的座位,无法享受学校提供的资源时,作为理性人的B不禁会思考:不占座就意味着处于劣势,既然如此,为何我不选择占座呢?于是一个个不占座者慢慢加入占座者的行列,以往“自习者得座”的规则被打破,“占座者得座”的规则开始生效。
高校图书馆占座自习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高校图书馆占座自习现象的经济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02c9796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dd.png)
高校图书馆占座自习现象的经济学分析高校图书馆占座自习现象近年来在中国的大学校园中逐渐盛行起来,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议。
在这个现象中,许多学生在早晨甚至是前一天晚上就占据图书馆的座位,然后长时间离开,甚至整日保留座位而不使用。
这种行为引发了对社会资源的浪费和效率问题的担忧。
本文将采用经济学的分析视角,从供需关系、机会成本以及激励机制等角度,来探讨高校图书馆占座自习现象的原因和对策。
一、供需关系高校图书馆座位有限而需求却十分旺盛,这导致了座位紧张和占座现象的出现。
供需关系是分析这一现象的关键因素之一。
高校图书馆作为提供学生学习场所的重要设施,其座位数量无法满足全部学生的需求,因此座位成为了稀缺资源。
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和学习环境的恶化,占座现象逐渐形成。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是优化供需关系,通过增加座位数量、调整座位配置和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来缓解座位紧缺问题。
此外,学生也应该对自己的用座行为负责,避免浪费他人的学习机会。
二、机会成本学生占座现象的背后涉及到机会成本问题。
对于学生而言,选择在图书馆占座自习,意味着他们失去了其他可能活动的机会。
例如,他们可能错过了参加社团活动、锻炼身体、与朋友交流等机会。
然而,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学生们普遍面临着就业压力和学业负担。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在图书馆自习,以提高学习成绩和竞争力。
因此,他们将机会成本从其他方面转移到了占座自习上。
出于这个角度的考虑,可以通过提供多元化的学习场所和丰富的课外活动,降低学生自习的机会成本,以减缓占座现象的发展。
三、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在经济学中被认为是调节人们行为的重要手段。
在高校图书馆占座现象中,激励机制的作用至关重要。
目前,一些高校已经开始采取一些措施来约束学生的占座行为。
例如,限制学生占座的时间、设置警示标语、推行借还制度等。
这些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们的行为习惯,减少占座现象的发生。
然而,在设计激励机制时,需要注意平衡各方的利益,确保公平和公正性。
占座的经济学原理
![占座的经济学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35937e10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da.png)
占座的经济学原理
占座的经济学原理主要涉及利益最大化和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
首先,座位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人们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效用来选择是否占座。
当座位资源充足时,人们通常不会占据额外的座位,因为这样做没有额外的利益。
然而,当座位资源紧张时,人们可能会占座来确保自己有一个座位,从而满足自己的需求和提高自己的效用。
其次,占座行为可能会导致资源配置的效率低下。
当座位被占据而没有实际使用时,其他需要座位的人就无法享受到这些资源,从而导致资源的浪费。
这种情况下,人们的行为并没有根据资源的稀缺性和社会最大效益来进行决策,而是只考虑了自身的利益。
因此,对于占座行为,需要进行合理的管理和监管,以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例如,可以制定合理的座位规则,加强对占座行为的监督,或者采用一些激励措施,如收取座位费用或者限制占座时间,以鼓励人们更加理性地使用座位资源。
关于大学生占座的经济学分析
![关于大学生占座的经济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37d5affc281e53a5902ff0a.png)
LOREM
占座现象出现原因
LOREM
资源稀缺以及价格。首先自习室资源肯定是 匮乏的,否那么就不用抢座占座了。然后这些稀 缺资源又是免费的,因此大家不用付出本钱便可 得到稀缺的资源,这是不符合市场规律的,所以 会产生了占座这种不应该出现的现象。
占位行为的合理性
占座收益 意味着可以拥有令自己满意的座位,可以毫无障碍的捕捉教师每个动作
46 吴碧 64 庄睦琳 会计B12班
大学生占座现象的现状 占座现象出现的原因 占座行为的合理性 占位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在此添加小标题
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 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
占座现状
• 大学生们为占座“不择手段〞,运用各式各样物品占座。 不管四季,总有一帮“占座族〞忠诚守候在教学楼门前, 大门一开,便争先恐后奔入,将书本等物置于桌上
对于需求方面,由于图书馆的座位相当于公共物品,是
由学校筹资提供的。学生不需要因为去图书馆学习使用座位 而提供任何的费用,学生对座位的需求的完全弹性化,只要 价格的轻微变化就会造成学生对图书馆座位的巨大需求影响 〔当然,这里是不存在着价格因素的影响,这只是一种假 设〕。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这就是扩招后学生对座位的需求的
每个眼神,无需费心识别黑板上的板书。而这一切都意味着当你和你的同学 同样用心时,你更容易集中精神,获得更好的听课效果,最终取得优异成绩, 而这仅仅是因为你占了个好座位。
占座代价 你可能无法在床上
多躺一会儿,可能无法吃顿悠闲的早晨,这些都是你为占座付出的时机本钱, 关键在于时机本钱与收益比较孰轻孰重。
请在此输入您的副标题
需求是指在特定的价格条件下人们对一种商品的需求量; 而供给是指在一定的价格条件下生产商原意生产的产品的数量。
占座的经济学分析
![占座的经济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6297645b307e87101f6960c.png)
摘要:校园占座现象实质上是一种资源的抢占现象,它的背后折射出了共有资源配置中的抢占问题。
本文通过对占座现象的层层深入地分析,得出一条结论,垄断能提高共有资源配置的效率。
希望对解决共有资源配置中的抢占问题有所帮助。
关键词:抢占共有资源成本收益供求分析市场结构。
占座现象是校园里的特色事物之一,它貌似简单,却反映了共有资源配置中的抢占问题。
座位作为一种校园里的共有资源,是通过学生的占座行为完成自发配置的。
那些没有明确或无法明确分配规则的共有资源,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出现这类抢占问题。
本文将通过对占座现象的深入分析来讨论共有资源的抢占问题。
一、关于占座的一些概念和假设所谓“占座”就是在一次活动开始前占有活动场地内某个或某些位置在活动期间的使用权,并以放在该位置的物品作为标识或是直接守在那里。
这是狭义的占座概念,校园里的占座现象就属于此类。
如果把“座”的含义推广到资源概念上,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资源,就得到广义的“占座”概念。
广义的“占座”是一种抢占资源的行为。
被抢占的资源一般非单个物品,它们的使用权和所有权相分离,使用权让渡给使用者时没有明确或者无法明确分配规则,所以使用者可以采取抢占行为,在抢占过程中不涉及所有权的问题,因而不是违法的。
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只是抢占行为产生的基础,其产生的动机是被抢占资源的稀缺或是由质量优劣差异导致的优者的稀缺。
稀缺性加上不明确的分配规则,使使用者获利不确定,于是引发了抢占行为。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到,这类可抢占的资源实质上是共有资源,而且是那些产权难以界定、收费难、分配规则无法明确的稀缺的共有资源。
我在这里称其为“可占的共有资源”。
比如海洋资源、生态资源、市场资源等。
这类资源在配置过程中都会遇到抢占问题,而且会由抢占行为在各自系统内形成一个特殊的市场,在这个“抢占市场”上,资源的使用者作为买方形成需求,资源的存在状况构成供给,抢占者支付的抢占成本(此概念,下一部分有详细阐述)形成了市场价格。
自习占座中的经济学现象
![自习占座中的经济学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a22bad8983d049649b665843.png)
㈡合作占座的可行性。
也正是因为同学们都趋向于选择占座,才会出现自习占座的热潮和“占座难”的现象。不过这难不倒我们聪明的同学们,于是同学中组成小团体合作分工占座的现象应运而生,即几个同学商量好,大家轮流占座,一人一天,每次占好几个座位。这样既有了占座的收益,又可以在不占座的那几天拥有睡懒觉的满足感收益。
在这个问题中,为了使模型简化,我们不妨做出以下假设:(1)所有需要占座的同学都是绝对理性的,他们都追求利益最大化,即在抢座过程以及之后的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心理满足程度最高;(2)局中人只有甲、乙两个学生,而且两人是同学,相互认识;(3)甲、乙两人在考虑博弈问题时皆绝对理性;(4)只有一个座位,两人若去占座肯定能占到,若两人同时占座则有可能发生冲突或者两人协商后坐在一起(自习室座位连在一起,每个自习的同学往往同时占有相邻两个位置,大家不愿意紧挨着学习),那么将导致两人的收益都有所受损;(5)甲、乙二人都选择占座,则发生冲突两人都得不到座位而且影响心情,或者两人紧挨在一起学习,共用学习空间,导致学习的成效和满足度下降,因此将二人的盈利值设为1;如果甲、乙二人中一人占座,而另一人不占座,占座者拥有良好的学习条件和心情,收益就高,设为3,而未占座者因去自习发现没有位置而影响心情即降低收益,同时四处找自习的地方而增加了成本,当其发现自己的同学占到座位而自己没有时,满足感瞬间下降,收益大减,设为-2;如果二人都不占座,就不需要大费周折地去花费精力和时间去抢座位,同时两人在去找自习座位时看到有同命相连的人,而心理上得到安慰,因此设定获利为2。现构造博弈标准式如下:
于是,我们便遇到了新的问题:在这种合作中,每个同学的勤快程度是不一样的,并不是每个同学在自己负责的当天都能完美占到座位,即上一个讨论中简化假设中决定占座一定能有座的假设实际是不成立的。因而这种合作形式不是完全没有风险的,相对较勤快的同学在与相对较懒的同学合作时,就面临着是合作划算还是自己占座划算的问题。只有合作对两个人都是更有利的,这种合作模式才会继续保持下去。
占座的经济学分析
![占座的经济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aab87e9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e1.png)
占座的经济学分析占座是指在公共场所或特定场合中,个人或者团体侵占他人预定或使用的座位的行为。
占座造成的困扰和纷争在城市中时有发生,对此,经济学有一些有趣的洞察和解释。
在经济学中,占座可以解释为一种资源配置的竞争现象。
在场所座位有限的情况下,人们需要资源的需求相互竞争,占座行为就是一种用时间代替金钱的分配方法。
由于资源本身是无法分割和重复利用的,资源优先分配会导致尴尬和不公平的分配。
考虑到“机会成本”的原则,人们常常使用等待的时间来占座。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花费时间来占据座位远比为了得到这个座位而支付更多金钱,这就是所谓的机会成本。
占座者需要在等待座位的时间和合法使用座位的时间之间做出选择,需要在二者之间做出权衡。
占座问题还和其他一些经济学现象有关,例如“拍照经济”和羊群效应。
拍照经济意味着人们将行为据为己有,尤其是在社交媒体上。
占座者通常会拍照或者使用手机来表明他们占据这个座位的“主张”。
此外,占座现象也会出现羊群效应,即当一个占座者出现时,另一个占座者也会随之出现。
那么,在公共场所如何解决占座问题?一种解决方法是引入价格机制。
例如,在机场或者休息室,人们可以通过支付成本来获得固定的座位时间。
这对于那些需要积极使用资源的人来说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但是,对于一些需要在等待区等待的乘客来说,他们可能不愿意支付因为等待座位而出现的成本。
还有一种解决方法是使用管理系统。
例如,固定座位分配、等候区域和占座限制等等。
这些管理措施相对而言更加公平,但也需要管理方投入大量人力资源。
在了解了经济学分析之后,我们可以看到,占座问题涉及到客观条件和个人主观行为。
占座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既包括占用他人的资源,也包括浪费自己的时间。
因此,对于占座的行为,需要理性思考、克制自己的行为,以及建立合理的公共管理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微观经济学分析大学里的“占座”现象
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2级思政三班
曹旭宇
学号:201202010412
用微观经济学分析大学里的“占座”现象
摘要: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当我们假设所有的人都是理性人时,理性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制度本身不涉及道德问题,一项制度的指定如果能够满足理性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既实现了普遍意义上的公平正义,即是一项合理的制度。
关键词:占座;理性人;机会成本;微观经济学
在大学校园里,“占座”现象司空见惯。
无论是三九严冬还是烈日酷暑,总有一帮“占座族”手持书本忠诚的守候在教室门口,教室门一开,争先恐后的奔入教室,忙不迭地将书本等物置于桌上,方才松了一口气,不无得意地守护着自己的“殖民地”。
后来之人,只能望座兴叹,屈居后排。
上课的视听效果大打折扣,因而不免牢骚四起,大呼“占座无理”。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当我们假设所有的人都是理性人时,理性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制度本身不涉及道德问题,一项制度的指定如果能够满足理性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既实现了普遍意义上的公平正义,即是一项合理的制度。
下面我将运用微观经济学中的一些原理对占座行为的合理性予以分析。
“占座”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可以拥有令你满意的座位,可以不必伸长脖子穿过重重障碍捕捉老师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可以不必端起眼镜费神地辨认黑板上的板书,可以不必伸长耳朵生怕漏听了什么,而这一切都意味着当你和你的同学同样用心时,你比他们更容易集中精神,获得更好的听课效果,最终得到更优异的成绩,而这一切都仅仅是因为你占了个好座位。
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你需要为占座付出一定的代价。
你可能无法在床上多躺一会儿,可能无法吃顿悠闲的早餐,它们是你为占座付出的机会成本,关键在于机会成本与收益比较孰轻孰重。
对于一个学生而言取得好成绩的意义是不言自明的,而上述的机会成本,当你用积极的态度看待它们时完全可以被压缩到很小,甚至为负值---早起有益于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而把时间浪费在早饭上是没有必要的。
这么看来,你为占座付出的机会成本是很小的,而得到的收益却大得多,那么占座无疑是最佳选择。
我们发现那些占座的同学往往不仅为自己占座,还会为自己的室友占座。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里包含了“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的原理。
当你已经提前赶到了教室,多占个座儿对你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
在这里边际成本几乎不存在,而这一行为将带来怎样的边际收益呢?首先,你的室友可能会认为你很体贴,并因此提高对你的评价;其次,即便是你所服务的人不认为这是美德的表现,而将之视为一项投资,那么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在适当的场合下,他也必定会为之付出某种程度的报酬。
这种情况,民间叫做“顺水人情”,本小利大,何乐而不为呢?
如果说,你们寝室每天需要有一个人负责占座,那么是每天轮流由不同的人充当占人好呢,还是固定专人占座好呢?答案是后者。
这体现了人们发挥自己的相对优势,创造价值,并将之与具有其他相对优势的人进行交易,从而使得交易各方从中获利的经济学原理。
规定轮流占座并非不可,大家的收益并未改变,问题在于,不同的人在这件事情上的机会成本是不同的。
A习惯晚睡,因此早起半个钟头对他来说无异于酷刑加身,勉强爬起来完成“神圣使命”,可能将导致一天的无精打采,哈欠连天。
相反,B习惯早起,占座对他来说不费吹灰之力。
而C不仅可以早起,而且拥有先进的代步工具---自行车,占座对他来说更加容易。
三者在占座这一行为的相对优势比较中,C>B>A。
那么当在三人中作出选择时,C无疑是最合适的,而A也许可以利用晚睡的时间为大家提水,B也许可以利用早起时间去买早餐。
于是各自发挥相对优势,结果使整个交易群体从中获利。
抨击“占座”的人,往往会指出占座违背了公平的原则,每个人都应当平等的拥有占有好座位的机会。
于是他们提出他们认为公平的制度---座位轮换制,即每人编号入座,每周逐排调动。
这种制度的优越性在于,首先它的操作性较强,同时它为人们提供了明确的预期。
你可以不必为占座操心,因为座位就在那里等你,因此你可以更灵活地安排自己的时间。
其次,正如它的支持者所言,在长期内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好位子(当然也必然获得坏位子),于是实现了一种表面上的公平。
而这种制度的弊端在于其极有可能引发不效率的结果,因此从实质上背离了公平原则。
首先,由于它是强制性的而非建立在个人意志自由选择的基础上的,于是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方面,那些给予某些座位最高评价的人得不到该座位,而另一方面,某些人可能由于对这门课不感兴趣而对这些座位评价很低。
于是这些座位无法在他们身上发挥最大效用,甚至还会由于他们的缺席而导致资源的无谓损失。
这种趋势的出现,正如一方面穷人食不裹腹,一方面富人挥霍无度的反差。
你能说这是公平的吗?其次,座位轮换制显然使前面论及的种种占座所带来的好处都无法实现。
综上,不难发现,座位轮换制弊大于利,而导致其不效率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违背了竞争原则。
考察“座位轮换制”,我们会发现他与计划经济思维模式何其相似,而几十年单一计划经济带来经济落后的教训告诉我们,竞争观念必须加强。
至此,我们已经看到了占座带来的种种优越性。
但是这一制度在具体实施中,由于运用不当也可能造成不效率的出现。
因此,我们还需进一不讨论对这种不效率的抑制。
比如说,如果8点上课,而楼门6点就打开了,由于竞争的存在,意味着占座人必须6点前赶到,这便加大了占座的机会成本,而影响人们的获利。
于是,在一定情况下,当人们认为机会成本超过了其收益时,便会退出竞争,而使得占座带来的优越性得不到发挥。
更严重的是,由于必定有人坚守阵地,而这个坚定者作为一个理性人,为了弥补这部分增加的机会成本必定会努力扩大收益。
由于此时不存在其他竞争者,他想占多少座位都不受限制,于是便形成了其对座位的垄断,那些对座位高评价的人仍无法得到座位,从而导致不效率,不公平。
那么是不是需要对占座的数量加以限制呢?答案是不需要,也不可能(因为没有人可以监督其占了多少座位)。
事实上,只要将开门时间做一调整即可。
当调整到上课前半小时时,由于大量竞争者的介入便有效地遏制了这一情况。
再如,有人长期以本占座,妄图一劳永逸,对付这一行为的措施是开门前将本收回,以保证每个人有平等竞争的机会。
总之,正如政府在市场中对“市场失灵”的干预,用“行政”手段调整占座制度,同样可以发挥积极功效。
2012级思政三班
曹旭宇
201202010412
201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