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鼻窦炎的CT诊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菌性鼻窦炎的CT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CT表现。结果:CT征象:①所有受累鼻窦均显示鼻腔内密度增高;②上颌窦内见团块状或线条状钙化影化影10例(71.4%);③窦腔内高密度影中有气泡4例;④上颌窦骨壁吸收、破坏3例,窦壁变薄1例。结论:真菌性鼻窦炎有特征性CT表现,如窦腔内有团块状或线状高密度影等。CT扫描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真菌;鼻窦炎;诊断;CT

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干燥,鼻窦炎发病人群占据相当比例,伴随着抗生素及皮质激素的广泛应用,鼻腔、鼻窦真菌病日益增多。CT的普及以及鼻内镜的开展使真菌病的诊断率不断提高。笔者搜集2006-2008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真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作一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4例中,男5例,女9例。年龄14~58岁,平均36岁。临床表现:脓血涕伴腐臭味14例,脓血伴鼻塞6例,头昏、头痛、面颊肌痛7例。查体见中鼻甲粘膜浅表糜烂,充血;中鼻道可见脓性分泌物,部分可见灰黑色及干酪样物。

2 结果

2.1 CT表现:所有受累鼻窦均显示窦腔内高密度影,病变累及一侧上颌窦7例;两侧上颌窦4例;一侧上颌窦及筛窦3例。上颌窦内可见团块状或线状钙化影10例,CT值110~267HU。窦腔高密度浑浊影中有气泡影4例。病变呈肿块样影突入鼻腔3例。窦壁骨质吸收破坏3例,其中局限于上颌窦内侧壁2例,累及上颌窦外侧壁、眶外侧壁2例。窦壁骨质膨胀或变薄1例。受累筛窦黏膜增厚,窦腔浑浊,密度增高。

2.2 手术及病理:术中见窦腔黏膜水肿,息肉样变或肉芽形成。窦腔内黄绿色积脓,出血坏死,黑褐色干酪样物,霉菌团块及乳酪样团块。上颌窦自然孔扩大,内侧壁骨质吸收、破坏。

术后病理报告为曲霉菌属12例,桔青霉菌2例。

3 讨论

3.1 真菌性鼻窦炎的病因学:研究证实真菌性鼻窦炎绝大多数为曲霉菌属感染,本组14例术后病理报告曲霉菌属12例(85.7%),与文献报道一致。真菌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其孢子常混于尘土和空气中被吸入呼吸道,当各种原因造成鼻道引流不畅时,如慢性鼻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可使寄生于局部的真菌得以繁殖形成菌丝团,此菌丝团块有可能堵塞鼻窦开口,当机体免疫力下降,又会使鼻窦感染加重。当某些诱因如:①药物的影响:由于抗生素尤其是广谱抗生素的长期使用及滥用,可能会导致包括鼻窦在内的机体许多部位的菌群失调,诱发真菌感染;②免疫抑制剂和皮质激素的使用也是可能的诱因;③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继发真菌感染。总之,体内低氧、低PH血症、低免疫机能及富糖环境更适合真菌的生存。机体内环境的改变,包括全身因素和局部因素是鼻窦真菌致病菌的必须条件。

3.2 CT诊断与鉴别诊断:真菌性鼻窦炎的典型CT表现为:受累窦腔密度增高,腔内可见团块状、线状钙化影或气泡影;窦壁骨质吸收或破坏。高密度钙化影是磷酸钙沉积在坏死的霉菌丝所致,这是真菌鼻窦炎的特点。细菌性鼻窦炎常为双侧并累及多个窦腔,可见气液面,钙化很少见。其窦壁多为增生、硬化,而真菌性鼻窦炎常有骨质吸收或破坏。当窦壁出现骨质破坏,窦腔内有软组织肿块样影需与恶性肿瘤鉴别。真菌性鼻窦炎软组织影较局限,也可呈浸润改变,CT 显示为环状或充满窦腔的均匀致密影,但窦腔无明显扩大,窦周脂肪清晰。窦壁的侵蚀以上颌窦内侧壁为主。而恶性肿瘤病变多为广泛浸润性生长,窦腔骨壁规范破坏,病变可通过骨质缺损处突出轮廓以外,早期向窦外侵犯与周围结构不清,这是二者鉴别的关键。另外,本病有脓血涕的特点,临床上酷似鼻咽癌,诊断时也应考虑到。CT能够清楚的显示病变形态、密度及浸润范围,是诊断真菌性鼻窦炎的重要手段。

作者单位:472500 河南省灵宝市第二人民医院CT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