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中考语文总复习“词语积累与运用”教学设计
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案:词语成语及运用
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案:词语成语及运用一、教学目标1.理解词语、成语的含义,能够准确运用到句子中。
2.掌握词语、成语的用法,提高写作和阅读理解能力。
3.能够灵活运用词语、成语,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词语、成语的含义及用法。
2.难点:词语、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词语、成语知识,如:“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哪些词语、成语?它们分别有什么含义和用法?”2.词语、成语的含义及用法讲解教师以PPT形式展示常见词语、成语,并解释其含义及用法。
举例说明词语、成语在句子中的运用,让学生加深理解。
3.互动环节教师提出一些词语、成语,让学生现场造句,检验学生对词语、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积累的好词语、成语,并说明其用法。
4.词语、成语辨析教师给出一些形近或意义相近的词语、成语,让学生进行辨析。
学生通过讨论、思考,得出正确答案。
5.实践环节教师给出一些语境,让学生运用所学词语、成语进行填空、改写句子等练习。
学生完成后,互相交流答案,教师进行点评。
6.词语、成语积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写作等途径积累更多词语、成语。
学生分享自己的积累成果,互相学习、借鉴。
学生进行拓展训练,如:用所学词语、成语写一篇短文。
四、课后作业1.复习本节课所学词语、成语,巩固记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互动、实践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对词语、成语的含义及用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六、教学评价1.学生对词语、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学生课堂参与度、互动交流情况。
3.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七、教学资源1.PPT课件2.词语、成语清单3.课后作业模板八、教学建议1.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2.鼓励学生多阅读、多写作,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024年届中考语文考点复习教案
2024年届中考语文考点复习教案第一章:词语理解与运用1.1 教学目标能够准确理解文章中的词语含义。
能够正确运用词语进行表达。
1.2 教学内容重点词语的释义与运用。
词语的搭配与辨析。
1.3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导学生预习课文,自主查找不理解的词语。
步骤二:课堂上讲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步骤三:通过例句练习,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词语。
步骤四:课后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第二章:句子理解与运用2.1 教学目标能够理解句子的含义和结构。
能够正确运用各种句子进行表达。
2.2 教学内容句子的类型与结构。
句子的理解与分析。
2.3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的结构和类型。
步骤二:讲解句子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步骤三: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各种句子。
步骤四:课后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第三章:文言文阅读与理解3.1 教学目标能够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
能够正确解读文言文。
3.2 教学内容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文言文的理解与分析。
3.3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导学生预习文言文,自主查找不理解的内容。
步骤二:课堂上讲解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理解要点。
步骤三: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学会正确解读文言文。
步骤四:课后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第四章:现代文阅读与理解4.1 教学目标能够理解现代文的基本内容。
能够正确解读现代文。
4.2 教学内容现代文的阅读技巧。
现代文的理解与分析。
4.3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导学生预习现代文,自主查找不理解的内容。
步骤二:课堂上讲解现代文的阅读技巧和理解要点。
步骤三: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学会正确解读现代文。
步骤四:课后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第五章:作文写作技巧与训练5.1 教学目标能够掌握作文的基本写作技巧。
能够独立完成一篇作文。
5.2 教学内容作文的写作技巧。
作文的训练与修改。
5.3 教学步骤步骤一:讲解作文的基本写作技巧和要点。
步骤二:进行作文训练,让学生独立完成一篇作文。
步骤三: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修改和指导。
词语的积累与运用教学设计
词语的积累与运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词语的概念。
2、掌握词语积累的基本方法并梳理词语。
3、在具体的语境中,能将积累的词语合理的运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运用积累的方法梳理学习中遇到的词语。
教学难点:能将积累的词语在表达中合理使用。
三、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练习法、讲授法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工具:多媒体六、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同学们在以往的语文学习中是否遇到过词语积累难的问题?那么遇到这种问题时大家是怎么办的呢?今天老师就来带着大家一起学习如何来积累词语并运用词语。
二)概念梳理活动一:我是谁?指出下列句子分别由哪些词语构成。
1、他来送信了。
2、伟大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3、我是一名品学兼优的高中学生。
归纳小结:词语是词和短语的合称。
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有音有义的语言单位。
短语是由词和词按照一定的语义关系和语法规则逐层构成的没有句调的语言单位。
——节选自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三)词语“家族”谱系整理与实践1、检查课前阅读的成果2、实践检验活动二:我的“家”在哪?1)运用已知的“家族”关系梳理下列词语。
暴雨要约高祖纲要仰慕要言不烦多云敬佩弦外之音曾祖祖父诫勉老少咸宜劝诫船舷蔑视佩服规诫崇拜要挟娴静大雪父亲要塞气象明确:(1)含有同一语素的:要约纲要要言不烦要塞要挟(2)含有同音语素的:弦外之音老少咸宜娴静船舷(3)表示近义关系的:诫勉劝诫规诫(4)表示反义和近义关系的:蔑视——佩服、崇拜、仰慕、敬佩(5)表示顺序关系:高祖曾祖祖父父亲(6)表示种属、类义关系:气象暴雨大雪多云2)阅读下面的文字,对划线的词语进行分析,判断它们所属的词语家族类别。
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三,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一,也是世界四大切花(菊花、月季、康乃馨、唐菖蒲)之一,产量居首。
按花瓣的外观形态分为园抱、退抱、反抱、乱抱、露心抱、飞午抱等栽培类型。
按花期又可分为夏菊、秋菊、寒菊。
中考专题复习:词语复习教案
中考专题复习:词语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中考常见的词语用法和辨析方法。
2. 提高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词语的分类和用法2. 词语的辨析和搭配3. 词语的语境理解和运用4. 常见词语的误用和纠正5. 词语的阅读理解和推断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词语的基本用法和辨析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难点: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词语,避免常见误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词语为例,讲解词语的用法和辨析。
2.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能力。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讲解词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词语的分类和用法,举例进行分析。
3. 辨析:分析常见词语的误用,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词语。
4. 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词语用法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和巩固。
2. 课堂练习:在课堂上进行词语辨析和搭配的练习,观察学生的掌握情况。
3.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短文,让学生运用所学词语进行理解和推断,检验其阅读理解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学生年龄阶段的语文教材,提供丰富的词语资源。
2. 参考资料:收集相关的词语辨析和搭配的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寻找适合的阅读材料,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讲解词语的分类和用法。
2. 第2周:分析常见词语的误用和纠正。
3. 第3周:讲解词语的辨析和搭配。
4. 第4周:练习词语的语境理解和运用。
5. 第5周:进行阅读理解训练,检验学生的词语运用能力。
九、课后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题:设计有关词语用法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练习。
2. 阅读作业:布置阅读文章,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词语进行理解和分析。
中考语文总复习教学案第一部分-第二讲-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中考语文总复习教学案第一部分-第二讲-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课时目标:1.了解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2.掌握几个常用的成语,并能正确运用。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或黑板。
2.学生准备笔记和练习册。
教学过程:Step1. 引入新课1.教师展示几个常用的成语,并让学生看一看是否了解其意义和用法。
2.引导学生思考并互相交流,然后教师解释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3.教师介绍成语的用法主要分为四类:比喻类、夸张类、形容类和典故类。
Step2. 学习几个常用的成语1.教师逐个讲解几个常用的成语,包括意义、用法和例句。
(1)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情,使事情变得更糟。
例句:他本来做得很好了,可是却画蛇添足,让人很失望。
(2)对牛弹琴:比喻对无能者讲高深的道理,不能使对方理解。
例句:他对那个不懂的人说这些话,简直是对牛弹琴。
(3)无独有偶:形容两件事情巧合地相同或相似。
例句:两个人的想法竟然无独有偶,真是太巧了。
2.学生跟读并模仿教师的例句。
Step3. 运用成语进行练习1.教师出示几个句子,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成语进行填空。
2.学生自主完成练习,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Step4. 课堂小结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学生自主整理笔记和复习材料。
Step5. 课后拓展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册的相关练习。
2.学生积极查找更多的成语,并编写句子进行运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和解释常用的成语,帮助学生了解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
通过互动讨论和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同时,课后的拓展练习可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中考专题复习:词语复习教案
中考专题复习:词语复习教案第一章:词语的含义与用法1.1 词语的分类1.1.1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1.1.2 虚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问词1.2 词语的用法1.2.1 词语的搭配1.2.2 词语的修饰与被修饰1.2.3 词语的替代与指代1.2.4 词语的转折、递进、并列等关系第二章:成语与俗语的复习2.1 成语的含义与用法2.1.1 成语的来源与构成2.1.2 成语的解释与例句2.1.3 成语的辨析与运用2.2 俗语的含义与用法2.2.1 俗语的来源与特点2.2.2 俗语的解释与例句2.2.3 俗语的辨析与运用第三章:词语的辨析与运用3.1 近义词与反义词的辨析3.1.1 近义词与反义词的含义与区分3.1.2 近义词与反义词的辨析技巧3.1.3 近义词与反义词的运用实例3.2 词语的固定搭配3.2.1 动词与名词的搭配3.2.2 形容词与名词的搭配3.2.3 形容词与动词的搭配3.2.4 固定搭配的运用实例第四章:词语在文段中的理解与分析4.1 词语的含义与语境4.1.1 根据上下文推断词语的含义4.1.2 词语的一词多义与词义辨析4.1.3 词语在文段中的具体运用4.2 词语的修辞手法4.2.1 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4.2.2 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分析4.2.3 修辞手法的运用实例第五章:词语的复习策略与技巧5.1 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5.1.1 确定复习重点与难点5.1.2 安排合适的复习时间与进度5.2 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5.2.1 记忆法:联想、歌谣、故事等5.2.2 练习法:做题、写作、口语表达等5.2.3 交流法:与他人讨论、分享学习经验等5.3 定期进行自我检测5.3.1 做题:模拟试题、历年真题等5.3.2 反思:分析错误原因、总结经验教训第六章:常见易错词语的辨析6.1 易混淆词语的辨析6.1.1 形近词的区分:如“的”、“地”、“得”的用法6.1.2 音近词的区分:如“效果”与“効果”6.1.3 易错词的辨析:如“背道而驰”与“南辕北辙”6.2 易误用词语的辨析6.2.1 词语的感情色彩区分:如“表扬”与“批评”6.2.2 词语的适用场合区分:如“一般”与“通常”6.2.3 词语的搭配错误:如“提高水平”与“提升水平”第七章:词语运用能力的提升7.1 遣词造句7.1.1 词语的连贯运用:练习构造完整的句子7.1.2 词语的生动运用:练习运用形容词、副词等7.1.3 词语的创新运用:练习运用新学的词语7.2 阅读理解7.2.1 词语在文段中的作用:理解词语对文意的影响7.2.2 词语的推理分析:通过上下文推断词语的含义7.2.3 词语的细节理解:找出文段中与词语相关的信息第八章:词语在写作中的运用8.1 词语的选择与搭配8.1.1 选择合适的词语:根据写作主题选择恰当的词语8.1.2 词语的合理搭配:练习合理的词语搭配,避免语病8.1.3 词语的丰富运用: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有趣8.2 写作练习8.2.1 词语的运用练习:根据题目要求,运用给定的词语进行写作8.2.2 写作素材的积累:积累常用的词语、成语、俗语等8.2.3 写作技巧的提高:学习优秀的写作范文,掌握写作技巧第九章:中考词语题型解析9.1 选择题型9.1.1 单选题: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空9.1.2 多选题:从给定的选项中选择正确的词语9.2 填空题型9.2.1 根据上下文填空:根据文意填写合适的词语9.2.2 根据词语解释填空:根据词语的含义填写合适的词语9.3 解答题型9.3.1 词语辨析:分析词语的用法与含义9.3.2 词语运用:运用词语完成句子或文段第十章:复习效果的评估与提高10.1 自我评估10.1.1 做题自测:完成模拟试题,评估自己的掌握程度10.1.2 错题总结:分析错误原因,总结经验教训10.1.3 制定改进计划: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学习计划10.2 寻求帮助10.2.1 与老师沟通:向老师请教问题,获取指导建议10.2.2 与同学交流:分享学习经验,互相学习进步10.2.3 参加辅导班:参加专门的辅导班,提高学习效果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词语的分类与用法:这是基础环节,对于理解后续复杂的词语运用至关重要。
初三语文词语积累与运用复习教学案(可编辑)
初三语文词语积累与运用复习教学案初三语文词语的积累与运用复习教学案一、考点指津。
《新课标》中指出:初中毕业生识字量要达3500个,而且要求书写规范、正确。
对汉字的考查是考试必不可少的内容,要求学生能区分常见的同音字、形似字、多音多义字,能纠正错别字。
特别要提醒同学们的是:近几年来我市加了5分的卷面书写分。
对汉字的考查形式一般以选择题或填空题为主。
汉字的复习重点应放在形似字、多音多义字、同音字和易错字的复习巩固;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既要防止和纠正错别字,既要读准字音,又要理解字义,才能记准字形。
词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词语是组成语言的材料。
注重词语的积累与运用是近几年中考的一个特点。
从考试内容来看,通常涉及以下四个方面的知识:①理解、掌握基本篇目中的常用词语,做到会读、会写、会解释、会运用;②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③辨析一些同义词、反义词;④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能辨析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
二、考点呈现。
词语类考点说明:(1)汉字书写考查的类型:①根据拼写,直接写出汉字;②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写出相应的汉字;(2)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①书写要求:有人说:播种习惯,收获个性。
这话说得很有道理,正如人们常说的:“字如其人。
”记得有这么一句歌词:“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也像它……”确有道理,字能反应一个人的气质和性格,书写潦草的人可能就是一个“马大哈”,书写工工整整的人做事必定细致,主次分明。
因此,作为教师应长期对学生进行规范的书写训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形成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学生作业字迹清楚,正确率高了,对他们来说作业就不会是苦事,而是愉快的事,成功欲在作业中有了满足,再坚持练下去,他们会逐步养成着眼全局,谋事周全的良好品质。
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呢?牢记写字要求:写字时候别坐偏,头正背直稍向前。
双肩齐平胸挺起,两脚平放与肩宽。
胸离桌沿整一拳,眼距书本一尺远。
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案:词语(成语)与运用
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案:词语(成语)及运用内容预览:第五、六课时词语(成语)及运用一、考点分析近几年中考试题中,对于词语的考查,主要偏重于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分辨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感情色彩,并能能够根据语言环境正确使用词语。
中考中所考查的词语,往往是两音节的或者是成语。
分值往往在四到六分。
对于词语的考查,可以在语文基础知识中进行,也可以在阅读中进行。
词语是我们学好语文的基础。
在写作当中,我们同样会用到词语。
词语掌握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作文水平的高低。
二、备考指南对于词语的识记,同学们要尽可能地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来揣摩和理解词语的意义。
同学们应该总结教材中每一篇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
要复习词语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三、复习要点1、掌握课文中常用词语的书写;2、理解重要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并能根据语境进行揣摩,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3、能根据语境需要正确选用词语,并能根据语境辨析词语(或成语)运用的正误;4、能根据语境准确、得体、连贯运用词语(或成语);5、能根据语境正确运用关联词。
(一)正确理解词义词有单义和多义之分。
单义词大多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科学术语、外来词和新造词。
汉语中大量的词是多义词。
凡是表示多种相互联系的不同意义的词叫多义词。
一个多义词不论它的义项有多少个,其中必有一个是本义,其它的意义是从这个本义发展变化而来。
意义发展变化的途径有两种:引申和比喻。
引申义是由词的本义演变发展而产生的意义,因此引申义与本义在意义上或多或少有一种“子与母”、“流与源”的关系。
如“浅”的本义是表示从表面到底部距离短的意思(水很浅)。
引申为程度不深(他的功底浅);引申为表示时间不久(他们相处的日子很浅);引申为颜色淡(浅蓝色)。
学习过程中要记住本义,学会引申。
比喻义是通过基本义的比喻用法而逐步固定下来的新义。
如用“手足”比喻“兄弟”,用“虎口”比喻危险境地。
词的比喻义和修辞上的比喻不同。
【中考复习】中考语文专题二词语运用复习教案
专题二:词语运用【考点透视】:《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要能够“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掌握并能正确运用一定量的词语,才能为阅读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词语的运用是各省市中考的基本考点之一。
就近几年的命题趋势来看,以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词语的运用是目前比较普遍的做法。
考查的对象包括一般词语、成语的理解和辨析,近义词的辨析等。
中考复习时,对于常常会用错的词语,特别是成语,要有所积累,记住一些经典的错例。
2017年中考对词语的考查将延续选择题的形式,即选出使用“正确”或“错误”的一项。
所考查的词语,以成语为主,俗语为辅;以四字词语为主,两字词语为辅。
一些选项的内容源自课文或改编自课文,以考查重点词语为主。
【教学目标】:牢记并理解课标内的词语并能够正确运用,特别是成语。
【教学过程】:一、引入真题,巩固知识[2016•江西]下列句子加粗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
B. 那些对自己的事业有探索精神并乐此不疲的人,最终都走向了成功。
C. 谈起围棋,这孩子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连专家都惊叹不已。
D. 邓稼先被张爱萍将军称为“两弹元勋”,是当之无愧的。
【解析】左右逢源原指遇到充足的水源,后来用来比喻做事情得心应手,非常顺利,用在C 选项中与语境不符。
【答案】C[2015•江西]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闻一多先生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B.聂老师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在教学中常常吹毛求疵。
C.在创造的宇宙里,爱因斯坦是光辉灿烂的明星,这是不言而喻的。
D.学校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让广大师生获益匪浅。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运用正误的辨识能力。
吹毛求疵在这里是贬义词,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
用于指故意挑剔为难人,和文本聂老师认真矛盾。
【答案】B二、模拟训练,查漏补缺(2015·德阳)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这腰鼓,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部编版语文中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专题2词语的运用与积累课件
解析 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要从成语的意思、感情色彩、修 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角度考虑,同时结合语境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 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挑选。A项,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 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符合语境。B项,浓墨重彩:用浓重的墨汁和 颜色来描画,形容着力描写。符合语境。C项,冰山一角:指所暴露 出来的只是事物的一小部分。不符合语境。D项,锲而不舍:不断地 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符合语境。
解析 D项,“义无反顾”指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对不能退缩回头。
此处要表达游客不顾牌子上的提醒,进油菜地里拍照,感情色彩不
当。
7.(2016·甘肃兰州)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B ) A.小草虽然是微.不.足.道.的角色,它却以顽强的生命力为世人所钦佩 和赞颂。 B.曹文轩的许多作品都会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一些小.巧.玲.珑.的生活 细节上。 C.他们两人的爱好、处事方法迥.然.不.同.。谁也没法了解谁,谁也没法 改变谁。 D.传说中开天辟地的盘古,只是众神之一,影响不大,从未享受过顶.礼. 膜.拜.的待遇。 解析 B项,“小巧玲珑”形容小而灵活细致。“小巧”意为小而灵
2.(202X·甘肃兰州)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B )
A.水是生命之源。在文学创作中,灵感来源于水的作品经.久.不.息.。 B.好朋友遇到困难,他却爱.莫.能.助.,不能施以援手,内心感到十分遗憾。 C.一些家长曲解了学习的目的,将考上大学当作孩子上学的不.二.法. 门.。 D.他的演讲抛.砖.引.玉.,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引发了现场听众的热烈讨 论。
思,再结合文句意思来理解该词语的使用是否正确。C项,“周道如
砥”原意是用来形容周朝的政治清明,平均如一,现可用来形容道路
的平坦,畅通无阻。“一泻千里பைடு நூலகம்形容江河水流迅速,也比喻文笔奔放、
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案:词语及运用
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案:词语(成语)及运用内容预览:第五、六课时词语(成语)及运用一、考点分析近几年中考试题中,关于词语的考查,要紧偏重于明白得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辨论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感情色彩,并能能够依照语言环境正确使用词语。
中考中所考查的词语,往往是两音节的或者是成语。
分值往往在四到六分。
关于词语的考查,能够在语文基础知识中进行,也能够在阅读中进行。
词语是我们学好语文的基础。
在写作当中,我们同样会用到词语。
词语把握的好坏,也直截了当关系到作文水平的高低。
二、备考指南关于词语的识记,同学们要尽可能地在明白得课文的基础上,来揣摩和明白得词语的意义。
同学们应该总结教材中每一篇课文中显现的重点词语。
要复习词语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三、复习要点1、把握课文中常用词语的书写;2、明白得重要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并能依照语境进行揣摩,明白得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3、能依照语境需要正确选用词语,并能依照语境辨析词语(或成语)运用的正误;4、能依照语境准确、得体、连贯运用词语(或成语);5、能依照语境正确运用关联词。
(一)正确明白得词义词有单义和多义之分。
单义词大多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科学术语、外来词和新造词。
汉语中大量的词是多义词。
凡是表示多种相互联系的不同意义的词叫多义词。
一个多义词不论它的义项有多少个,其中必有一个是本义,其它的意义是从那个本义进展变化而来。
意义进展变化的途径有两种:引申和比喻。
引申义是由词的本义演变进展而产生的意义,因此引申义与本义在意义上或多或少有一种“子与母”、“流与源”的关系。
如“浅”的本义是表示从表面到底部距离短的意思(水专门浅)。
引申为程度不深(他的功底浅);引申为表示时刻不久(他们相处的生活专门浅);引申为颜色淡(浅蓝色)。
学习过程中要记住本义,学会引申。
比喻义是通过差不多义的比喻用法而逐步固定下来的新义。
如用“手足”比喻“兄弟”,用“虎口”比喻危险境地。
初三语文词语积累与运用复习教学案[1]doc
初三语文词语的积累与运用复习教学案千姿百态潜移默化危言耸听崇山峻岭五光十色情不自禁密密麻麻摇摇欲坠小心翼翼势不可当失魂落魄井然有序惊慌失措镇定自若相提并论万籁俱寂搜索枯肠历历在目记忆犹新百看不厌烟波浩淼走投无路津津有味气象万千美不胜收眼花缭乱心旷神怡五彩缤纷油然而生滚瓜烂熟鸦雀无声明察秋毫悠然自得庞然大物白驹过隙茫然若失一视同仁谈笑风生其貌不扬罪魁祸首指手画脚不屈不挠茅塞顿开出手不凡道听途说无动于衷咬文嚼字沸沸扬扬出谋划策可歌可泣鸡毛蒜皮念念有词赏心悦目返老还童琼楼玉宇悲欢离合天涯海角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呼朋引伴花枝招展重峦叠嶂春华秋实承前启后闲情逸致星罗棋布正儿八经斑斑点点漫不经心心不在焉默默无闻一劳永逸狗血喷头天高地厚兴高采烈窃窃私语根深蒂固孜孜不倦一事无成持之以恒不言而喻轻而易举锲而不舍一语双关无可奈何温故知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择善而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反三喜出望外感人肺腑近在咫尺不可救药骇人听闻七年级下册(79)不能自已迷迷糊糊初露头角相得益彰初生之犊变幻莫测别具匠心轩然大波力排众议当之无愧相辅相成不辞辛劳山光水色融为一体貌不惊人轻妆淡抹熔于一炉手不释卷人迹罕至人声鼎沸蹑手蹑脚粗心大意鲜为人知灰心丧气不堪设想不约而同得意洋洋恋恋不舍永垂不朽顶天立地丰功伟绩怒形于色勇往直前叱咤风云烟消云散中西合璧枝繁叶茂栩栩如生远涉重洋挥洒淋漓风起云涌芳草如茵郁郁葱葱富丽堂皇异曲同工举世闻名络绎不绝饶有风味一唱一和贪得无厌憨态可掬悠然自得悬崖绝壁将错就错屈指可数乐不可支惊心动魄软缠硬磨喜出望外成群结队呕心沥血咬牙切齿九死一生尽收眼底风平浪静从容不迫自力更生横空出世锐不可当经久不息生机勃勃循序渐进归根到底自怨自艾精诚所至背水一战风流人物姹紫嫣红一泻千里八年级上册(81)万水千山调虎离山用兵如神千锤百炼苛捐杂税酣然入梦踉踉跄跄围追堵截花天酒地万籁俱寂掐指一算风烛残年故弄玄虚得意门生据理力争无言以对触目伤怀不能自已夺眶而出气势汹汹情不自禁蹑手蹑脚娓娓动听热泪盈眶莫名其妙循循善诱饮泣吞声辗转反侧无精打采失魂落魄如数奉还接风洗尘恍如隔世人迹罕至心驰神往轻描淡写可见一斑善男信女鳞次栉比因地制宜自出心裁重峦叠嶂珠光宝气诸如此类别具匠心居高临下无所事事肆无忌惮旁若无人退避三舍孤家寡人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等闲视之史无前例自知之明毛骨悚然闲情逸致月白风清大千世界林林总总自给自足不速之客好逸恶劳见利忘义远嫌避怨曾几何时图文并茂受益匪浅如火如荼高歌猛进令人作呕臭气熏天无暇顾及凡此种种紧要关头活蹦乱跳相安无事难能可贵悲喜交集梦寐以求八年级下册(84)无边无垠坦荡如坻潜滋暗长力争上游旁逸斜出不折不挠争奇斗艳忍俊不禁察言观色不远万里以身殉职拈轻怕重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精益求精见异思迁断章取义不二法门东张西望强聒不舍大将风度心怀坦荡斤斤计较和平共处赫赫战功无足轻重古往今来全神贯注默默无闻节衣缩食单枪匹马光怪陆离欢天喜地海市蜃楼夸夸其谈优柔寡断聊以自娱随心所欲迥然不同兴致勃勃茫无涯际微不足道足不出户万紫千红历历在目狗血喷头不三不四不省人事不由分说千恩万谢果不其然无精打采无缘无故异想天开津津有味扣人心弦1栩栩如生不得而知纹丝不动大惊小怪气喘吁吁恰到好处痛失良机万无一失一念之差失之交臂力挽狂澜各得其所德隆望尊刚直不阿血气方刚洗耳恭听片言只语下车伊始炉火纯青叹为观止离经叛道卷帙浩繁无懈可击交头接耳趁热打铁如饥似渴打抱不平若无其事九年级上册(55)生意盎然新陈代谢分道扬镳郁郁葱葱不计其数日晒雨淋能工巧匠浮想联翩寻根问底心惊胆战登峰造极驰名中外含苞欲放心往神驰若即若离如愿以偿仙山琼阁古往今来聚族而居分文不值与日俱增十拿九稳郑重其事狼狈不堪理直气壮言简意赅错综复杂实事求是一筹莫展食古不化融会贯通无关宏旨探骊得珠物竞天择鞭辟入里浮光掠影推陈出新肃然起敬一无作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磕磕绊绊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浩浩汤汤一碧万顷峰回路转觥筹交错无可奈何似曾相识明眸善睐揠苗助长生机盎然九年级下册(61)心如铁石倾家荡产置之死地一纸空文万恶不赦少年老成不辱使命凛然生畏中流砥柱鸡犬不宁深居浅出充耳不闻一窍不通才疏学浅心灰意冷痛心疾首百废待兴礼贤下士借花献佛七嘴八舌胸有成竹天真无邪忍气吞声忐忑不安毕恭毕敬侃侃而谈分庭抗礼乘风破浪成群结队杳无音信抑扬顿挫深恶痛绝一丝不苟绞尽脑汁皮开肉绽半身不遂哑然失笑不解之缘开天辟地百无聊赖了如指掌罗曼蒂克喜怒哀乐惟妙惟肖义正词严溢于言表局促不安神采奕奕不可思议鞠躬尽瘁大庭广众一鼓作气门庭若市舍生取义妄自菲薄作奸犯科计日而待三顾茅庐呼之欲出引人入胜五脏六腑课内重点字词检测1.根据拼音写汉字青lài()羞sè()gū()负áo()翔áo()游喧xiāo()浮zào()烦zào()奢chǐ()斑lán()波lán()荣yīng ()měng()懂细nì()xiāo()洒纯cuì()kǎi()旋牵shè()qián()诚震hàn()铺diān()沉miǎn()xián()静寂mò()磨lì()清chè()suǒ()碎热zhōng()陶yě()ruì()智敏jié()崎qū()分mì()líng()听kuì()赠jí()贯xián()熟xùn()职和xū()风mǐ()tuí()唐chán()娟点zhuì()桑zǐ()wǔ()媚教huì()jiā()宾bīn()临温xīn()浩hàn()变huàn ()底yùn()积diàn()推xiāo()jué()起雄hún ()tián()静繁yǎn()开tuò()wéi()幕狼jí()chì()热雕zhuó()qì()机招pìn()qī()息隔hé()qiǎn()责挑xìn ()剪cǎi ()静mì()熟rěn()chuò()学打yáng()xuàn()丽跌dàng ()zhào()事和xié()遗hàn()雕zhuó()苍qióng()cāng()海xiá()想闲xiá()惊xiàn()精suǐ()jùn()工míng()刻松chí()zhuó()磨jīn()持金róng()2róng()洽洋yì()mèi()力云xiāo()àn()淡diāo()谢别shù()yú()论社jì()追sù()智shāng ()bì()益风jǐng()线quán()释遗hàn ()pìn()请huò()达xié()取lǚ()行wǎn()惜胆qiè()感kǎi()jué()择yōu()扬jiǎo()洁jiǎo()健xuán()律摇yè()静mì()滑chújī()新yǐng()lín()选浩hàn()diàn()基挺bá()挑xìn()jīng()旗yú()越天qiàn()jùn()工xián()接精zhàn()静mì()gǔ()惑xuàn()耀华dàn()点zhuì()zào()动天fù()chǒng()爱gèn()古xiāo()雄méi()体yì()日kān()称shū()忽步lǚ()真zhì()吞shì()俯kàn ()粗guǎng()演liàn()承nuò()jiàn()赏风mǐ()抱qiàn()摇lán()沉diàn()倾sù()bìng()弃狂lán()jiàn()行清chè()wèi()蓝晶yíng()敏jié()闪shuò()操liàn()juàn()恋gui()丽méng()发nìng()望绵gèn()消róng ()qiàn()疚chóu()谢yùn()藏风mǐ()kān()称dì()听gui()宝qiè()意羞kui()zhuó()磨荒dàn()滑jī()宽yòu()喧xiāo()温xin()华yì()借jiàn()带qiè()枯zào()xuàn()丽xián()熟深àn()róng()合隔hé()锤liàn()xī()利秘jué()duò()落jiǒng()异隔mó()chuō()穿dǔ()信dàng()案suì()道充pèi()分mì()桑zǐ()轩chǎng()俯kàn()驾yù()líng()听nuò()言zhōng()心风sāo()雄hún()kǎi()旋jùn()工解pìn()juàn()永网luò()执niù()气gài()ruò()大chóu()划xián()熟nì()名dàngyàng()lìnsè()cāngsāng ()piānxiān ()fùyù()yāoráo()bānlán ()cuǐcàn()bìjìng ()xiànmù()qídǎo()xièhòu()duòluò()xuánwō()cuǐcàn ()báshè()liányī()chóuchú()zhēnzhuó()huìcuì()chōngjǐng()gāngà()lánlǚ()bèngjiàn()juéjiàng()qiánkūn()bàoyuàn()pànnì()yùnniàng()chíchěng()línglóng ()suǒxiè()wānyán()yángyì()gǚhuò()kēngqiāng ()lánshān()qiǎnquǎn()wòcuò()lìnliè()2.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字词,将成语补充完整。
初中语文积累运用的教案
初中语文积累运用的教案是指通过课堂教学和综合阅读等多种方式,将词汇、语法和阅读等知识点进行整合,使学生能够在语言运用和写作方面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和阅读能力。
本篇文章将介绍初中语文积累运用的教学设计和实践。
一、教学设计1.词汇积累(1)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词汇学习活动,如字谜、词语接龙等,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2)课前布置阅读材料,要求学生在阅读时注意必要生词和短语的标注、记忆。
(3)在教学中适时加强归纳总结,让学生复习重要难点词汇和短语,提高记忆度。
2.语法积累(1)在语法教学时,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语言素材和语言工具,提高学生的语法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2)教学中应用多种多样的语言表现形式,以方便学生全面理解、巩固语法内容。
(3)加强语言表达实践,积极鼓励学生参加语言表达活动,如辩论、演讲、写作等,扩大学生的语言应用领域和语言积累。
3.阅读积累(1)通过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扩展学生的阅读面,提高阅读量和阅读速度。
(2)教师应提高学生的阅读策略和技巧,例如目录预览、预期和校对等,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阅读心得,适期组织“文艺读书会”等相关活动。
二、实践操作1.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词汇、语法和阅读的积累运用。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PPT、互联网、多媒体等方式讲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设置小组讨论、竞赛活动等互动环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氛围。
2.综合素材阅读综合素材阅读是初中语文积累运用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涉及到文史哲、生态环境、科技教育、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多方面的知识和信息。
对于这些素材,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例如:做素材的教学分析,通过让学生认真阅读、分析、解决问题,加强学生对语言学习的积累。
通过小组活动、模拟实验、演讲和写作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掌握各种语言技能,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中考复习】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2词语的积累与运用教案
【中考复习】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2词语的积累与运用教案2.词语的积累与运用教学目标正确辨析运用词语,包括成语、关联词语的准确运用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词语辨析,成语使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从成语运用的导入二、考点透视:1.正确理解并运用常用词语。
了解词语的基本含义,在语境中合理运用词语,是语言表达运用的一项基本能力,也是培养写作能力的基础。
因此,词语运用一直是各省市中考题中必考的考点之一。
近年来各地的考卷上,“词语”这一考点呈现出新的走向:命题时多选用课文语句或时鲜语料,题型一般涉及语境释词、语境运用、词语辨析等考查角度;对词语语境义的探究成为一个热点;在“候选”词语的选择上,那些具有特别内涵的词语更受青睐。
2.理解并运用成语。
结合语辨识成语使用的正误,境理解成语,是常见的考点。
成语具有言简意赅,意蕴丰富的特点,承载了悠久的汉文化底蕴。
3.成语的运用要建立在对成语的正确理解之上。
除了要把握它的正确含外,还要结合语境从感情色彩、对象搭配等方面考虑,仔细推敲辨别。
三、复习要点(一)、同义词、近义词辨析(二)、成语运用的辨析方法望文生义(误解词义)、褒贬误用、对象不当、不合情景、用错谦敬.重复用语、自相矛盾、搭配不当(三)、关联词的使用四、技法点拨(一)、同义词、近义词辨析如“时代”和“时期”,前者指一个较长的时间范围,后者指一段时间,范围比较小。
1.看词语感情色彩的褒贬如“顽强”与“顽固”,前者表赞许,后者则表批评。
2.从词性和句法功能等方面辨析如“既而”和“继而”,前者是时间副词,着重指前后两件事发3.看词义的轻重如“鉴赏”和“欣赏”,前者指鉴定和欣赏,后者就只是享受、领略,可见“鉴赏”比“欣赏”词义重。
4.看词语的搭配对象如“侵犯”与“侵占”,“侵犯”可以和“主权”“利益”“领海”等搭配,“侵占”可以与“土地、财产”等搭配。
5.看词语表示范围的大小生的时间相隔不久,一般单用;“继而”是关联副词,前后两件事紧紧相连,常与“始而”“先是”搭配。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 字词、默写教案 新人教版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字词、默写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初中阶段的字词、名篇名句默写知识。
2. 提高学生对字词、名篇名句的理解、辨析与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答题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选取新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重要字词、名篇名句进行复习。
2. 结合中考真题,分析字词、名篇名句的考查规律和答题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重要字词的音、形、义,提高正确运用字词的能力。
2. 难点:理解名篇名句的深刻含义,熟练默写。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问答法、实例分析法等,引导学生掌握字词、名篇名句的知识。
2. 利用真题练习,培养学生实战答题能力。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回顾已学过的字词、名篇名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与示范:对选取的字词、名篇名句进行讲解,强调重点难点。
3.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4. 真题分析:结合中考真题,分析字词、名篇名句的考查规律和答题技巧。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6.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练习作业,评估学生对字词、名篇名句的掌握情况。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课堂测试,检验学生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
3. 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资源1. 新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
2. 中考语文真题库。
3. 教学PPT、课件等辅助教学材料。
4. 字词、名篇名句的解析和示例。
八、教学进度安排1. 每节课安排45分钟,确保教学内容充实且有序。
2. 每个教学单元安排2-3节课,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掌握情况灵活调整。
3. 在整个复习阶段,确保涵盖所有重要字词和名篇名句。
九、教学反馈与调整1. 在教学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中考复习教案初中语文总复习基础知识与运用下学期新人教
中考复习教案初中语文总复习基础知识与运用下学期新人教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巩固和提高学生对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包括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和练习,帮助学生梳理语文知识体系,形成系统化认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实践操作。
二、教学内容1. 第六章:词汇与短语(1)复习重点词汇与短语的用法,巩固学生的词汇量。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对词汇与短语在语境中的正确运用能力。
2. 第七章:句子与句型(1)复习不同类型的句子结构,分析句子成分。
(2)培养学生运用各种句型进行表达的能力。
3. 第八章:修辞手法(1)复习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2)引导学生运用修辞手法丰富文章表达,提高写作效果。
4. 第九章:阅读理解(1)复习阅读理解技巧,提高学生的答题速度和准确率。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5. 第十章:写作与口语表达(1)复习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进行口语表达练习,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教学过程1. 课堂讲解:针对每个章节的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2. 课堂练习:针对讲解的内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4.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考试成绩:定期进行测试,评估学生在各个章节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新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
2. 教辅资料:相关的中考复习资料、练习题库等。
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查找相关的教学素材和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中考复习教案]字词的积累和运用
中考字词的积累和运用教案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授课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目标:1、要求同学们书写汉字笔画清楚,字形正确、规范。
2、正确理解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
3、能辨析近义词。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成语,明确词语、成语的敬谦色彩。
教学过程:下面是近几年来出现在各地中考卷上的关于汉字这一知识点的考题:书写和理解词语的基本义主要应靠积累。
结合语境理解使用,以及辨识词语是近年命题的一个热点,也是一个难点。
解题的关键是需要辨别词语的确切含义,把握其使用对象与范围、固定搭配、情感色彩、语法功能等,然后根据具体的语境选择或使用。
1、辨析词义的轻重。
有些近义词表达的内容基本相同,但在表现程度上却有轻重、深浅的不同。
例如“损坏”“毁坏”“破坏”都表示因某一动作行为而造成伤害,但“损坏”的语意要轻、程度要小,而“毁坏”“破坏”则层层升级,程度加重。
“他损坏了公物”“他毁坏了公物”“他破坏了公物”在程度上有明显的区别。
2、辨析词语的适用对象和范围。
如“爱戴”用于对上(周总理受到全国人民的爱戴),“爱护”用于对下(老师爱护学生)。
又如“边疆”和“边境”,前者指靠近国界的领土,范围较大,而后者指靠近边界的地方,所指范围较小。
3、辨析词语的不同搭配。
有些词语在使用时一般有比较固定的搭配,不能混用。
如“交换”用于具体的、范围小的事物(交换礼物或意见),“交流”用于抽象的、范围较大的事物(交流思想或经验)。
4、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
从感情色彩的角度来说,词语可分为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
在使用时,应辨析其感情色彩。
如“爱护”,指爱惜并保护,褒义词;“庇护”指袒护,贬义词;“保护”指尽力照顾,使不受损害,中性词。
2012江苏淮安卷依次在下面句中横线上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B )①大陆、台湾血脉相连,期盼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
②最近,有关部门联合行动,迅速黑网吧,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语积累与运用”复习内容:字词积累和词语运用学情分析:在复习“字词积累和词语运用”前,我先给学生做一次摸底检测。
1.在“字词积累”方面,所考的词语如下:(1)牧童的笛声,这时候也成天liáo liàng()地响着。
(2)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qǔ dì()了。
(3)上帝在这对男女的眼中看到了wú yǔ lún bǐ ()的美和更大的力量。
(4)峰环水抱的萨尔茨堡,高高低低的房屋lín cì zhì bǐ()。
【明确:嘹亮取缔无与伦比鳞次栉比】学生得分情况如下:具体情况如下:(1)能正确书写“嘹亮”的学生有32位,有13位学生把“嘹”写成“辽”,有18位学生写成“撩”,有13位学生不会写“嘹”字。
(2)能正确书写“取缔”的学生有54位,有10位学生把“缔”写成“蒂”,有12位学生写成“谛”。
(3)能正确书写“无与伦比”学生有23位,其余的都把“与”字写成“语”。
(4)能正确书写“鳞次栉比”的学生只有18位,有17位学生把“栉”写成“制”,有16位学生把“鳞”写成“粼”,有25位学生不会写“鳞次栉比”由此看来,学生对文本不熟悉,所以未能正确掌握字形。
他们往往受同音字,形近字的影响而写错字,甚至是没理解词意,句意,只凭感觉去写而写错的。
2.在“词语运用”方面,考题如下:(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他是计算机专家,又精通英语,我们这些初学计算机的人要不耻下问....,虚心向他求教。
B.小说不仅故事曲折生动,而且字里行间充满强烈的感情,读来楚楚动人....。
C.环保工程实施以来,江河日下....,清澈见底,水生动物、植物也多了起来。
D.要攀登科学技术高峰,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滴水穿石....,取得应有的成就。
【明确:D】( A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B 楚楚动人:形容美好的样子引人怜爱。
C江河日下:江河一天天流向低处;比喻事物日益衰落或局势越来越糟。
)(2)选出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
(3分)①我只是伫立,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②她只顾使出浑身解数,用她熟练的四肢五官,来讲说着印度古代的优美的诗歌故事!③云南女子不仅唱歌十分在行,大年初一和同伴各个村子里去打秋千,用马皮作成三丈来长的秋千条,悬挂在路旁高树上,蹬个十来下就可平梁,还若无其事!A.凝望灵活悠游自在, B.凝视灵动怡然自得C.凝望灵敏怡然自得 D.凝视灵敏悠闲自得【明确:A】(3)下面横线上应填关联词语依次恰当的一项是( ) (3分)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到过感情的r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_____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_____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_____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_____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
A.如果就所以那么 B.只有所以如果就C.但而倘若那么 D.但而且既然那么【明确:C】具体情况如下:(1)第1题:答案是D,但答对的学生只有18人,选A“不耻下问”有36人,选B“楚楚动人”有13人,选C的“江河日下”有7人。
学生或理解不当,或张冠李戴,或望文生义等原因导致词语运用错误。
(2)第2题:答案是A,答对的学生有41人,选B有9人,选C有23人,选D有3人。
说明有部分学生既对文本不理解,又未能准确区别近义词导致词语运用错误。
(3)第3题:答案是C,答对的学生有20人,选A有22人,选B有9人,选D有15人。
说明有部分学生既对文本不理解,又未能准确区别关联词导致词语运用错误。
复习目标:1.了解“字词积累和词语运用”的考查要求、形式和评分要求2.能在具体语境中根据拼音正确书写汉字。
3.能根据具体语境正确运用词语。
重点难点:1.能在具体语境中根据拼音正确书写汉字。
2.能根据具体语境正确运用词语。
教学思路:第一步是用课前5分钟小测来温故引新;第二步是解读考查要求,让学生知道怎样考,如何复习;同时反馈学生做这类题的出错情况,并在这基础提出复习建议;第三步是进行堂上练习,学生互改互评,取长补短;第四步是堂上检测,检测本节课的复习效果。
最后的作业布置,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复习。
教学时数:两课时课前准备:相关的练习题,学情分析第一课时复习内容:字词积累复习目标:1.了解“字词积累”的考查要求、形式和评分要求2.能在具体语境中根据拼音正确书写汉字。
重点难点:能在具体语境中根据拼音正确书写汉字。
教学思路:第一步是用课前5分钟小测来温故引新;第二步是解读考查要求,让学生知道怎样考,如何复习;同时反馈学生做这类题的出错情况,并在这基础提出复习建议;第三步是进行堂上练习,学生互改互评,取长补短;第四步是堂上检测,检测本节课的复习效果。
最后的作业布置,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复习。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活动:一、课前小测与评讲:【设计意图】课前小测是我区初三语文教学课型中首要环节,内容为基础板块题,目的是能使学生在初三整学年中,反复复习及巩固基础板块的知识点;同时可依据检测内容直接导入该课堂的学习。
【过程】(一)出示课前五分钟小测题: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曾子曰:“,任重而道远。
”《论语》(2)《朝天子·咏喇叭》中形象写出宦官欺压百姓,把老百姓搜刮得倾家荡产的句子是:,,!(王磐《朝天子咏喇叭》)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这也真够huá jī(),但是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2)看见满院láng jí( )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3)一对对斑羚凌空跃起,在山涧上空画出了一道道令人yǎn huā liáo luàn()的弧线。
(4)跟着我去踩田圃的泥土将rùn rúyóu gāo()。
(二)评讲。
1.投影一位学生的做题情况,师生评价,并明确小测题的答案(明确:士不可以不弘毅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滑稽狼藉眼花缭乱润如油膏)2.其他学生互改。
小组长登记分数,汇报成绩。
3.由学生的做题情况引出该课堂的学习内容。
二、考查要求分析【设计意图】解读考查要求,让学生知道怎样考,如何复习。
【过程】1.(2012年广东)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我母亲对我们的jié jū生活感到非常痛苦。
(2)它chén miǎn于高山,大川,平野对它的欢呼敬意。
(3)yuè míng fēng qīng 的夜晚,人们有时看见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
(4)“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每个人都suí shēng fù hé 着。
(拮据沉湎月明风清随声附和)2.(2013年广东)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荡平原,有时是qí qū险路。
(2)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hé xù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
(3)设计者和匠师们yīn dì zhì yí,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4)“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gēn shēn dì gù。
(崎岖和煦因地制宜根深蒂固)3.(2014年广东)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yāo ráo(2)我懂得了鸟儿如何筑巢,如何繁衍,如何随着季节的变化而qiān xǐ。
(3)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xiāng xíng jiàn chù。
(4)她总是对人们微笑着,pò bù jí dài地想对人民有所贡献。
(妖娆迁徙相形见绌迫不及待)(三)师生归纳所考查的词语分布情况:小结:1.考查的词语并不生僻,都是课本中“读一读,写一写”中出现的常见的词语,所考查的词语往往是大家容易写错的。
2.所考查的词语分布在各册。
三、学情反馈【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自己做这类题存在的出错点,出错的原因,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过程】(一)评讲摸底检测: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1)牧童的笛声,这时候也成天liáo liàng()地响着。
(2)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qǔ dì()了。
(3)上帝在这对男女的眼中看到了wú yǔ lún bǐ ()的美和更大的力量。
(4)峰环水抱的萨尔茨堡,高高低低的房屋lín cì zhì bǐ()。
(嘹亮取缔无与伦比鳞次栉比)【预计学生可能出错的情况】:(1)有部分学生不会写“滑稽”的“稽”、“眼花缭乱”的“缭”,或这两个字书写不正确。
(2)有部分学生把“狼藉”的“藉”写成“籍”(3)有部分学生写“膏”字时,漏写“月”字上的“口”(四)复习建议:1.紧扣课本,记住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2.熟读课文中使用生词的句子,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下的意思。
3.训练时,要结合语境来拼写,且笔画清楚,字形规范。
4.平时的训练中,善于总结词语书写的出错点,反复记忆。
四、堂上练习与评讲【设计意图】学生能根据词意句意,正确拼写字词【过程】(一)学生做练习(二)四人小组互改互评(三)讨论小结小组做题的情况,小组长负责记录。
练习一: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我听见有人chuò qì(),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2)他并不jí dù()他们。
(3)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xiāo shēng nì jì()。
(4)暴风雨就xiē sī dǐ lǐ()地开始了。
(明确:啜泣嫉妒销声匿迹歇斯底里)【预计学生可能出错的情况】:①有部分学生不会写“啜泣”的“啜”,或把“啜”写成“缀”,或“啜”的偏旁不是“口”,是“三点水”(受形近字的影响)②有部分学生把“嫉妒”写成“忌妒” (注“忌”是第四声,且是“妒忌”,没有“忌妒”一说法)③有部分学生把“销声匿迹”的“销”写成“消”,或不会写“匿”字(受同音且形近的影响)④有部分学生把“歇斯底里”的“歇”写成“遏”,或不会写“歇”字,也有学生把“底”的最后一点漏写。
(受形近字的影响)练习二: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他觉出其中有什么ào mì(),逼我立即拿来,我只好进屋把书拿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