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和碱的性质复习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的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的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复习和巩固酸和碱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并能够举一反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与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2.教具:实验器材、化学试剂、PPT等3.学具:化学实验记录本、作业本等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在教学前,通过提问的方式对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回顾。
例如,你们还记得什么是酸和碱吗?它们有什么性质和特点?2. 梳理知识框架通过PPT展示的方式,帮助学生回顾和梳理酸和碱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的方式,总结和归纳酸和碱的共同点和区别。
3. 实验探究设计一系列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操作和观察,进一步深入理解酸和碱的性质和反应。
例如,可以设计以下实验:•实验一:青葱的pH测试实验–实验步骤:•准备青葱、盐酸和苏打粉。
•将青葱切成细碎的小块。
•将盐酸滴在一片青葱上,并观察变化。
•将苏打粉溶解在水中,然后用盐酸滴在溶液上,并观察变化。
–实验结果:•青葱受到盐酸滴到后变色。
•盐酸滴到溶液上产生气泡,苏打溶液变为碱性。
–实验结论:•盐酸为酸性物质,其与青葱和苏打产生不同的反应。
•实验二:酸碱指示剂实验–实验步骤:•准备红色、蓝色和紫色酸碱指示剂。
•分别将指示剂滴在不同的物质上,并观察变化。
–实验结果:•红色指示剂在碱性物质上变为蓝色或紫色。
•蓝色指示剂在酸性物质上变为红色。
–实验结论:•不同的指示剂具有不同的颜色变化,可用于表示物质的酸碱性。
4. 巩固与拓展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可以设计填空题、选择题和解答题等,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5. 总结与评价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常见的酸和碱复习课教案
常见的酸和碱复习课教案第一章:复习酸和碱的基本概念1.1 复习酸的概念: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1.2 复习碱的概念: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1.3 复习酸碱的化学性质:酸碱与金属、金属氧化物、盐等物质的反应。
第二章:复习酸的化学性质2.1 复习酸与金属的反应:酸与金属反应盐和氢气。
2.2 复习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盐和水。
2.3 复习酸与盐的反应:酸与盐反应新酸和新盐。
第三章:复习碱的化学性质3.1 复习碱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碱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盐和水。
3.2 复习碱与盐的反应:碱与盐反应新碱和新盐。
3.3 复习碱与酸的反应:碱与酸反应盐和水。
第四章:复习酸碱指示剂4.1 复习酸碱指示剂的定义:酸碱指示剂是一种能够根据溶液的酸碱性发生颜色变化的物质。
4.2 复习酸碱指示剂的分类:无色的酸碱指示剂和彩色的酸碱指示剂。
4.3 复习酸碱指示剂的应用:酸碱指示剂在实验室、医疗、食品等方面的应用。
第五章:复习酸碱的中和反应5.1 复习中和反应的概念:酸与碱作用盐和水的反应。
5.2 复习中和反应的判断:根据物是否为盐和水来判断酸碱反应是否为中和反应。
5.3 复习中和反应的应用:中和反应在环境保护、医药、农业等方面的应用。
第六章:复习酸碱溶液的pH值6.1 复习pH值的概念:pH值是用来表示溶液酸碱程度的数值,其范围通常在0到14之间。
6.2 复习pH值的计算方法:通过氢离子浓度([H+])来计算pH值,pH = -log[H+]。
6.3 复习酸碱溶液的pH值与酸碱性的关系:pH值越小,溶液越酸;pH值越大,溶液越碱;pH值为7时,溶液为中性。
第七章:复习酸碱滴定7.1 复习滴定的概念:滴定是一种实验方法,通过向待测溶液中加入一种已知浓度的溶液(滴定剂)来确定待测溶液的浓度。
7.2 复习滴定的类型: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络合滴定等。
7.3 复习滴定的仪器和操作:滴定管、锥形瓶、指示剂等仪器的使用,以及滴定操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常见的酸和碱复习课教学设计
c.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2.教学过程设想:
a.导入新课:以生活实例导入,如柠檬为什么酸?肥皂水为什么能去油污?激发学生对酸碱性质的好奇心。
b.知识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合作讨论等方式,掌握酸碱的化学性质和中和反应原理。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形成系统化认识。
2.教学内容:
(1)回顾酸碱的定义、化学式、酸碱指示剂等基本知识。
(2)总结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及实际应用。
3.教学目标:
通过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长期记忆,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
五、作业布置
4.情感态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酸碱知识的应用价值认识不足,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践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积极的学习态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注重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使他们真正体会到化学学习的乐趣和价值。
3.教学目标:
通过生活实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酸碱性质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学活动设计:
通过PPT、实物展示等方式,结合课本内容,向学生讲授酸碱的定义、化学式、酸碱指示剂等基本知识。
2.教学内容:
(1)酸碱的定义:酸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探究、问题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鲁教版九年级第七单元酸与碱的性质活动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掌握酸碱反应类型的判断方法。
2.学会运用酸碱指示剂进行酸碱滴定实验,并能正确处理实验数据。
3.能够将酸碱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解释生活中的酸碱相关问题。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酸碱中和现象,如治疗胃酸过多、改良土壤等,引起学生对酸碱性质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实验技能,对酸碱的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实际应用和综合分析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学生对酸碱反应的理解多停留在表面,对于酸碱中和反应的本质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还不够深入。此外,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对于实验步骤和实验数据的处理,仍需进一步提高。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教学策略:设计分层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酸碱中和现象,如胃酸过多时服用抗酸药、农业上用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等,引发学生对酸碱性质的好奇心。
2.提出问题: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有哪些应用?酸碱中和反应的本质是什么?
教学策略:采用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的形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课堂小结,巩固提升: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形成长期记忆。
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总结,教师进行补充和归纳,确保学生对酸碱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得到提高。
6.课后作业,拓展延伸:布置具有挑战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拓展。
1.帮助学生巩固酸碱基本概念,强化对酸碱反应类型的认识。
初中化学:酸和碱的复习教案及学案
酸和碱复习教案及学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2)初步学会酸碱的稀释、测定溶液的pH值方法;(3)知道酸和碱发生的是中和反应。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入课题,然后提出问题,回顾已有知识,再自主解决问题,构建出知识网络,学会比较、归纳等加工信息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学习和思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体验在成功中获得探索的乐趣,增强学习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酸和碱主要性质,构建知识网络,使知识系统化。
三、教学设计意图:本课题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旨在夯实基础,适当延伸知识,提升学生比较、分类、归纳的能力。
教学中降低重心,围绕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回忆、归纳总结并形成知识网络,使知识形成系统,并能逐步运用所学知识。
整个教学体现“问题—知识—应用—拓展”的思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四、教学过程:通过课件展示复习内容及相关练习(一)酸和碱的概念【课件展示,学生回答】1.酸。
【学生上黑板书】常见酸的化学式:。
【课件展示,学生回答】2.碱。
【学生上黑板书】常见能溶于水的碱的化学式:。
【议练】1、当打开盛浓盐酸试剂的瓶塞时,在瓶口观察到的现象是()A.产生白烟B.产生白色烟雾C.产生白雾D.产生氯化氢气体2、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本质原因是()A.能与指示剂作用B.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C.能解离出H+D.都含有氢元素3、下列各组物质中按酸、碱、盐、单质的顺序排列的是()A.H2SO4、Na2O、MgCl2、C B.NaHCO3、Ba(OH)2、NaCl、ZnC.HNO3、KOH、Na2CO3、O2D.HCl、NaOH、Na2CO3、SiO2(二)常见的酸【课件展示,学生回答】1、浓盐酸特性:浓盐酸易,打开瓶盖,瓶口会出现(挥出的气体与空气中的形成盐酸小液滴),敞放于空气中其质量会,溶质质量分数会。
2、盐酸的用途:①金属除锈②制造药物③人体胃液中含有,助消化。
酸和碱化学性质复习教案、导学案
《酸碱的性质与用途》教案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加深对酸碱概念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巩固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加深对某些反应的认识。
使学生能对所学知识在头脑中进行有效组织,加深记忆,随时提取。
3、将酸与碱的通性加以对比,能更好的记忆与识别其特点,并加深对此内容的掌握。
促进本章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促进理解知识间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酸与碱的复习,分析对比其规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以及通过实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总结和归纳能力,并掌握学习的一些规律,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教育,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化学。
培养学生从生活视角观察酸和碱的存在及用途,再从社会视角分析其使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关系;从而更加努力的学好化学。
教学重点:酸与碱的通性的对比与掌握。
教学难点:从CO2与NaOH是否反应的探究过程中,提升实验的设计思维水平。
教学方法:对比与讲练相结合实验与探究相结合教学过程:一、【基础知识】中和反应:定义4. 酸碱度与pH酸性:碱性:中性:二、【经典例题讲解】(1)苹果汁和葡萄汁相比较,酸性较强的是___________,他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_____________。
(2)对于胃酸过多的人,空腹时最易使用的食物是______________,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之一是胃舒平(其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铝),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他与胃酸作用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酸性过强的土壤可加入______________来改良。
(4)当有人被蚊虫(体内含有一种酸性物质)叮咬后,为减轻疼痛,可在伤处涂________________。
(5)铝壶内的水垢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镁和碳酸钙)可用厨房中的__________采取少量多次的方法除去,不能采取大量一次的方法除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见的酸和碱复习课教案
常见的酸和碱复习课教案第一章:复习酸和碱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1. 回顾酸和碱的定义及特性。
2. 掌握酸和碱的分类及常见例子。
教学内容:1. 酸和碱的定义。
2. 酸和碱的特性。
3. 酸和碱的分类。
4. 常见酸和碱的例子。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酸和碱的定义及特性。
2. 通过示例讲解酸和碱的分类及常见例子。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酸和碱的理解。
第二章: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教学目标:1. 理解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2. 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教学内容:1. 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2. 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教学活动:1. 通过实验演示酸碱中和反应。
2. 引导学生理解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第三章:酸碱指示剂教学目标:1. 了解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和原理。
2. 掌握常用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
教学内容:1. 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和原理。
2. 常用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
教学活动:1. 介绍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和原理。
2. 进行实验,观察常用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规律。
第四章: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教学目标:1. 理解酸碱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2. 学会使用酸碱中和反应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1. 酸碱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2. 使用酸碱中和反应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活动:1. 介绍酸碱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如清洁剂、药物等。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使用酸碱中和反应解决问题。
3. 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
第五章:复习总结教学目标:1. 巩固所学知识。
2. 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教学内容: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进行总结。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酸和碱的基本概念、化学性质、酸碱指示剂以及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
3. 学生分享各自的总结,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酸和碱复习导学案文档
第十单元酸和碱复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生活中的酸和碱,并能熟练的区分它们,掌握溶液酸碱度测定方法。
(2)能说出常见酸和碱的物理性质并掌握其化学性质,加深对某些反应的认识;2、过程与方法(1)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增强小组合作意识进一步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对鉴别实验室里无标签的药品等具体问题的分析,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学习和思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体验在成功中获得探索的乐趣,对进一步学习化学产生向往。
教学重点:酸和碱主要性质。
教学难点:构建酸碱性质的知识网络,使知识形成系统化。
教学设计意图:本课题旨在夯实基础,延伸知识。
提升学生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的能力。
通过情境引入课题,围绕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回忆、归纳总结并形成知识网络,使知识形成系统化,夯实基础知识。
整个教学体现“问题—知识—应用”的思路。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教学意图情境引入:播放口香糖的电视广告,这则广告里蕴藏着许多酸和碱的知识。
本节课我们就复习酸和碱的相关知识。
问题一:盐酸和硫酸是实验室里常用的试剂,现有两瓶没有标签的浓盐酸和浓硫酸,请你设计出三种不同的实验方案来鉴别它们,并要求三种方案的实验现象不相同。
项目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分析〗盐酸、硫酸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要物质,它们的性质有相似之处,又有许多不同之处,利用它们不同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特性)多角度加以鉴别回忆并小结学过的盐酸、硫酸的知识,与同学作交流并完成学案上的内容归纳总结:一,盐酸、硫酸的知识(一)盐酸1、盐酸是__________的俗称,是_________气体的水溶液。
2. 纯浓盐酸是____色液体,有________气味。
工业盐酸因含有杂质(主要是三价铁离子)而带_______色。
3. 盐酸有_______性,挥发出__________气体,因而把浓盐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溶液的质量会___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复习教学设计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重难点,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7.课后作业: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在课堂开始时,我将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酸碱物质,如柠檬汁、食醋、肥皂水等,并让学生亲自品尝和触摸,体验酸碱的不同性质。通过这种直观的体验,激发学生对酸碱性质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营造兴趣氛围。
1.部分学生对酸碱性质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不同酸碱之间的特点。
2.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方面,学生普遍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加强训练。
3.学生对实验操作不够熟练,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4.部分学生对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认识不足,缺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的能力。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加强实验操作和理论应用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探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2.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如化学方程式配平比赛、计算题讲解与练习,让学生在竞争中提高化学方程式书写与计算能力。
3.加强实验教学,采用分组实验、教师示范、学生互评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
具体教学设想如下:
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柠檬汁的酸味、肥皂的碱性,引起学生对酸碱性质的好奇心,为新课学习奠定基础。
2.提出问题
在学生体验过酸碱性质后,我会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这些物质会有酸碱之分?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酸碱的奥秘。”
人教版(五四学制)九年级化学“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复习 教案
“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复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情景创设,复习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归纳总结,形成酸和碱的性质的知识网络。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
2.通过网络构建,提高归纳总结的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分析、运用,.进一步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体验化学学科价值。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化学的视角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在解释身边
发生的现象的过程中体验到化学的学科价值;
难点: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知识网络的构建。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播放《是真的吗》片头视频,
本节课在实验室共同参与对
节目中问题的验证:。
观看视频,产生利用化
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
的意识。
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播放视频——问题1:用食
用碱辨出勾兑的红酒,是真
的吗?
请同学们猜真假。
利用已有的认知,猜真
假。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酸和碱的性质(复习课)》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讨论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以及酸碱滴定的原理。
2.交流分享:每个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倾听、提问,共同探讨酸碱知识。
3.教师点评: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
(四)课堂练习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结合课本内容,详细讲解以下知识点:
1.酸和碱的定义:介绍酸和碱的化学定义,强调酸碱电离时产生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2.酸碱性质:讲解酸溶液的共性、碱性溶液的共性,以及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规律。
3.酸碱中和反应:阐述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分析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
4.酸碱滴定:介绍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解释滴定过程中溶液颜色的变化及其意义。
【课后作业】
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反思】
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二、学情分析
在初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酸和碱的知识已有初步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然而,由于酸碱性质的抽象性,学生在理解上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此外,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参差不齐,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学情分析: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练习题:
1.判断题:判断酸碱溶液的性质,以及酸碱中和反应的类型。
2.选择题:针对酸碱滴定原理,设计相关选择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应用题: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总结归纳
化学《酸和碱的化学性质专题复习》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酸和碱的化学性质专题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加深对酸碱概念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巩固酸碱的化学性质,加深对某些反应的认识。
使学生能对所学知识在头脑中进行有效组织,加深记忆,随时提取。
(3)将酸与碱的通性加以对比,能更好的记忆与识别其特点,并加深对此内容的掌握。
促进本章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促进理解知识间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酸与碱的复习,分析对比其规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以及通过实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总结和归纳能力,并掌握学习的一些规律,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2)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教育,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化学。
培养学生从生活视角观察酸和碱的存在及用途,再从社会视角分析其使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关系;从而更加努力的学好化学。
二、教学重点:酸与碱的化学性质的对比与掌握。
三、教学难点:从CO2 与NaOH 是否反应的探究过程中,提升实验的设计思维水平。
四、教学方法:对比与讲练相结合、实验与探究相结合五、教学过程:【课堂实录】师:好,上课!生:起立!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
欢迎走进化学课堂!【环节1、情境导入】师:今天上课之前呢,老师先给大家变一个化学小魔术。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神奇的杯子,它究竟有多神奇呢?下面请看老师的表演。
瓶子内放的是水,现在我把水倒入这个杯子里,大家仔细观察现象。
好哪位同学把你刚才看到的现象给大家描述一下?来,彭飘同学。
生:瓶子内的无色液体倒入杯子后,颜色先变成了红色,后来又变成了无色。
师:好,描述的非常准确。
请坐。
不看不知道,化学真奇妙,今天我们一起复习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环节2、创设游戏情境,回顾知识点】师:周末,盐酸和氢氧化钠两位同学来到了一座化学城堡,城堡内有许多迷宫。
他们在一起玩起了闯迷宫的游戏。
在游戏过程当中遇到了一些困难,请我们同学们利用所学的知识来帮一帮他们吧。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10 酸与碱的性质复习教案
酸与碱的性质复习教案人教版第十单元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复习掌握酸和碱的性质2.运用酸和碱的及反应规律解决一些具体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问题、学生解决问题,总结出知识点使学生掌握知识。
情感与态度:通过讨论,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体会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与性质等。
二、教学重点: 1.对酸和碱的认识2.酸和碱的化学性质3.构建知识网络,使知识系统化。
三、教学难点:综合运用酸和碱的知识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四、教学方法:比较归纳法,探究法,讨论法五、仪器:多媒体教学课件六、设计意图:本课题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旨在夯实基础,适当延伸知识,提升学生比较、分类、归纳的能力。
教学中降低重心,围绕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回忆、归纳总结并形成知识网络,使知识形成系统,并能逐步运用所学知识。
整个教学体现“问题—知识—应用—拓展”的思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七、教学流程图:简单回顾酸和碱的物理性质→闯迷宫游戏重温酸和碱的化学性质→酸和碱的性质有机整合→练习→重点实验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八、教学过程:通过课件展示复习内容及相关练习引入:“神奇”的杯子【课件展示,学生回答】一、常见酸的性质和用途OH【酸与碱的性质有机整合】入七个圆圈内。
【议练】1.从氢氧化钠,稀硫酸,氧化铜,铜,铁,二氧化碳,碳酸钠,氢氧化钙,紫色石蕊试液九种物质中选出七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填入下面的圆圈内,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类别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
2.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一瓶是澄清石灰水,一瓶是稀硫酸,你可用哪些方法把它们区分开来?【教师讲解】通过练习2学会物质鉴别的方法:依据物质性质选择试剂,加入试剂观察现象,根据现象定结论:,注意指示剂的作用及其反应的实质?老师讲解课前的小魔术。
【重点实验突破】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1.变质的原因?2.怎样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3.怎样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4.探究氢氧化钠是部分变质还是完全变质?教学设计反思:复习课是以巩固梳理已学的知识,使之形成知识网络、提高基本技能,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的。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10《酸和碱》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3.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做好铺垫。
4.宣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授新知
1.利用多媒体展示酸、碱、盐的定义及其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点。
2.通过实验、实例分析等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酸碱反应的中和现象及其应用。
(二)问题导向
1.针对学生的认知难点,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帮助他们突破知识障碍。
2.鼓励学生提问,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4.教师在问题导向过程中要发挥引导和辅导的作用,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3.实验和实例分析的结合:利用实验和实例分析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酸碱性质,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实验和实例分析,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酸碱反应的中和现象及其应用。
4.小组合作的运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鼓励他们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合作探究能力。
1.导入:通过展示一系列与酸碱相关的日常用品,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2.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复习酸、碱、盐的定义和性质,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3.实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酸碱反应实例,让学生分析并解释中和现象,加深他们对酸碱反应的理解。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pH值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能力。
1.生活情境的引入:通过展示与酸碱相关的日常用品,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酸碱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这种生活情境的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对知识的探究欲望。
酸碱的性质复习学案
《酸和碱的性质》复习学案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1、通过对比复习巩固浓硫酸、浓盐酸的物理性质;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
2、复习巩固酸和碱的化学性质,会书写常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复分解反应等几个重要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考点梳理,编制网络2、比较盐酸与硫酸的化学性质拓展:离子的检验(1) Cl-的鉴定: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_________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然后加入少量________,如果白色沉淀不消失,则证明溶液中有Cl-(2)SO42- 的鉴定: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_________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然后加入少量________,如果白色沉淀不消失,则证明溶液中有SO42-3、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物理性质的差异性2(1)取两种适量溶液于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分别向里面通入_______,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是______溶液;若没有明显现象,则原溶液是______溶液。
(2)取两种适量溶液于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分别向里面加入_______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是______溶液;若没有明显现象,则原溶液是______溶液。
三、质疑问难,合作探究(典例剖析)例1:实验室中有两瓶没有标签的无色溶液,已知它们分别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钙溶液,你能用哪些方法将两者区分开?例2:(2017.临沂)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以下实验探究.【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稀盐酸加入到盛氢氧化钙溶液的小烧杯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查阅资料】CaCl2溶液显中性【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有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猜想与假设】针对疑问,甲组同学猜想如下:猜想Ⅰ:只有CaCl2;猜想Ⅱ:有_______________;猜想Ⅲ:有CaCl2和Ca(OH)2;猜想Ⅳ:有CaCl2、HCl和Ca(OH)2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猜想Ⅳ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猜想Ⅲ,各小组进行了下列三个方案的探究.【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Ⅲ是正确的.【评价反思】丙组同学认为滴加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并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Ca(OH)2,请你帮助他们说明原因.小结:在分析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酸和碱的性质复习
一、基础知识回顾
浓硫酸、浓盐酸、氢氧化钠固体、氢氧化钙固体、氧化钙的特性
1.俗名: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氧化钙:;
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
2.浓硫酸有性;稀释浓硫酸的顺序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浓盐酸有性;白雾的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氢氧化钠固体有性,也会吸收而变质。
方程式:
5.氢氧化钙固体没有吸水性,但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方程式
6.氧化钙也有性,在空气中,会先吸变质。
方程式,变质后再吸收还会变质。
方程式:
7.浓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的处理方法?
二、专题复习
考点一浓硫酸、浓盐酸、氢氧化钠固体、氢氧化钙固体、生石灰敞口放于空气中总质量的变化情况。
例1 浓硫酸敞口放于空气中,溶液质量会,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浓盐酸敞口放于空气中,溶液质量会,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
例2 下列物质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化最小的是()
A浓硫酸 B浓盐酸 C 蔗糖 D固体氢氧化钠 E 生石灰
例3 物质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大且变质的是
①浓盐酸②浓硫酸③烧碱④食盐⑤生石灰⑥稀硫酸
A.①⑥ B.②③⑤ C.③⑤ D.②③④
考点二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都有吸水性,因此可以作为干燥剂,并且遇水都会放热。
例1 要使右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①石灰石和稀盐酸
②镁和稀硫酸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④生石灰和水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②③④例2 下列物质混合后,都会放热,选出一个原理不同的()
A. 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B. 生石灰和水
C. 浓硫酸和水
例3 旺旺雪饼中有一袋白色固体,它的名称它的作用
例4 下列物质不能用来干燥氨气是不能用来干燥二氧化碳的有
A、浓硫酸
B、烧碱
C、生石灰
D、碱石灰(Na OH与 CaO的混合物)
考点三酸与某些金属的反应反应类型:
例1 将铁丝放入稀硫酸中,现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例2 下列物质不能由金属与酸反应直接生成的是()
A、ZnCl2
B、 FeCl3
C、AlCl3
D、 MgSO4
考点四酸与某些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反应类型:
例将一根生锈的铁钉放入稀硫酸中,观察到的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过了一会儿又观察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考点五酸与盐的反应反应类型:
应用1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应用2 洗掉长期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上的白色固体,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应用3 稀盐酸与稀硫酸的特性
盐酸与银盐硫酸与钡盐
反应前后溶液的PH值
考点六酸与碱的反应(中和反应)反应类型:
例1 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Zn +2HCl == ZnCl2 +H2
B、Cu(OH)2 +H2SO4 ==CuSO4+ 2H2O
C、CuO + 2HCl==CuCl2 +H2O
D、AgNO3 + HCl == AgCl + HNO3
例2 小华同学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中和反应实验,反应后为确定硫酸和氢氧化钠是否刚好完全反应,他取出一定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向其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他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1)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小亮认为小华的结论不准确,他认为除了“恰好中和”外还有第二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是 。
(3)请你另外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
填写下表(选择甲、乙中的一个作答):
考点七 综合考察酸的五条化学性质 设计实验证明某溶液中是否含有氢离子?
考点八 碱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反应类型: 例1 长期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上的白色固体的形成原因,用化学方程式 表示
例2 有下列四种实验设计及操作,实验过程中其现象不能说明CO 2与NaOH 溶液发生了反应的是( )
例3 CO 2是初中化学重点研究的气体之一。
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
该兴趣小组同学将制得的CO 2分别通人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他们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
CO 2和NaOH 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①小明设计了甲、乙两个实验来验证C02与NaOH 发生了化学反应,如右图所示。
实验现象为:甲——软塑料瓶变瘪,乙——“瓶吞鸡蛋”。
小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
其共同原理是 。
小雯同学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说明CO 2和NaOH 发生了反应。
其理由
是 。
小明同学针对小雯的质疑又补充了一个对照实验,这个实验是。
通过 (填现象),从而证明CO 2与NaOH 已经发生了反应。
②小虎的方法是:向甲实验后变瘪塑料瓶的溶液中加入 ,观察到 ,同样也得到了CO 2和NaOH 肯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考点九 碱与某些盐的反应 反应类型:
1“明星反应”――工业上制取火碱的反应原理 2 氢氧化钠溶液与铜盐 3 氢氧化钠溶液与铁盐 考点十 综合考察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例1 有两瓶没有标签的无色溶液,已知一种为盐酸溶液,另一种为氢氧化钠溶液,你有哪些方法将两者区分开? 例2 区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可以选用的试剂
例3 有三瓶模糊不清的无色溶液,稀硫酸 氯化钠 氢氧化钠溶液,请你选用酚酞和适当的仪器设计一个简单的
实验,将三种溶液区分出来,写出有关现象和结论,还有其他方法
1.构建知识网络,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右图是盐酸与不同类别物质之间反应的知识网络。
(1)
图中M
应为 类物质。
(2)写一个活泼金属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盐酸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当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测得溶液的pH >7,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
2.已知,A 、B 、C 、D 四种物质之间存在以下转化关系。
其中C 是单质,D 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试回答 (1)写出A 、C 、D 三种物质的化学式:A_____ ___、C_________、D_________。
浅绿色溶液B 中溶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
(2)写出A 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