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四讲 人格的特质理论(1)

合集下载

人格特质理论课件

人格特质理论课件

•卡特尔的特质因素理论
1.特质结构
(1)特质结构层
第一层:个别性特质和共同性特质。 第二层:表面性特质和根源性特质。 第三层:体质性特质和环境形成特质(属根源 性特质)。 第四层: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第五层:a.能(erg)和外能(meta-erg),属动力。 b.知觉和运动,属能力。


人格测验的主要方法
1.投射法
主题统觉测验 罗夏墨迹图测验
A 罗夏墨迹图请告诉我,你看出了什么? 或使你想到了什么?” 第二步:晤谈询问 询问内容:A 每次反应的是图片的哪一 个部分? B 引起对这一部分反应的因 素是什么?
B 主题统觉测验
测验方法
•艾森克的人格维度理论
1.人格结构的层次
(1)类型水平层次:内外倾向 (2)特质水平层次:持续性、可塑性、主观性、 羞耻性及易感性,是由习惯反应系统化而形 成。 (3)习惯反应水平:日常反应反复出现而“定 型化”的行为,形成习惯反应的“系统化”。 (4)特殊反应水平: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反应, 反复出现就会“习惯化”。 这四个层次与因素分析结果是一致的。
人格心理学(2)
ψ
人格特质理论
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卡特尔的特质因素理论 艾森克的人格维度理论 对特质理论几点看法
•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1.奥尔波特的特质(trait)概念
特质是个体所具有概括 (一般性的)而相对稳 定的神经心理结构,它对多数刺激的反应和环 境的适应表现有广泛的一致性。 如具有友好这种特质的人,见到陌生人会表 现开朗、愉快,与同事相处总是善于助人,对 家人温和、关心,和朋友相见有礼貌、真诚; 表现有一致性。 特质表现具有情境性。如支配性特质,有些 场合会出现,另一些场合就不会表现出来。

第四讲人格特质理论

第四讲人格特质理论
第四讲人格特质理论
引论:特质及其早期研究
1. 特质论的假设及其关注点 人格特征具有跨时间的稳定性和跨情
境的一致性。
特质论主要关注于行为的描述和预测。
第四讲人格特质理论
2. 人格特质的内涵与特点 特质 (trait) 是指个体内在的心理系统和倾向,这
种系统或倾向使个体以独特的方式知觉情境,并 对各种极不相同的情境做出相同的反应方式。
想。
2) 近现代的类型说:体型说、血型说、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以及内外倾学 说。
第四讲人格特质理论
3)特质与类型的关系:
类型是指在人口中可以因被觉察到的特点而归入
一个群体的人,如官僚主义者、粗心的教授;特 质是在个人的行为中重复出现的特点,如攻击性、 魅力、良心等;
类型由特质构成,且总是可以分解成多种特质,
反之则不行,即特质与类型之间不是一种可以互 换的关系;
人们拥有的是特,但是他们属于某种类型。
第四讲人格特质理论
第一节 奥尔波特的人格理论
• 一、对人格的理解 • (一)生平介绍 • 奥尔波特: (Gordon W.Allport 1897-1967),美国人
格心理学家,实验社会心理学之父,“社会促进”(Social facilitation)概念的提出者,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代 表人物之一。
第四讲人格特质理论
第四讲人格特质理论
• (四)完备的人格理论的标准 • 奥尔波特的关于完整的人格理论的五个
条件:
• 1)必须把人格看作人的内部的蕴涵; • 2)必须把人看作发展变化的人; • 3)必须在现实中寻求行为动机,而不是
在过去中寻求;
• 4)人格测量单位应该是活的综合(特质
Trait);

人格的特质理论

人格的特质理论

背景:人格的特质理论•奥尔波特(1937)–共性特质• 1.共同特质是属于同一文化形态下人们所具有的一般人格特质。

它是在共同的生活方式下形成,并普遍地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的。

从共同特质看,个体间的差异,只不过是指个人所具备这种特质的多寡或强弱不同而己。

奥尔波特提出了人格的14种共同特质,如:支配-顺从,外向-内向,自信-自卑,合群-孤独,理论兴趣高-理论兴趣低等等–个性特质•首要特质:一个人最典型、最具概括性的特质•中心特质: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在每个人身上大约有5~10个•次要特质:个体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表现出来• a.首要特质,它是个人最重要的特质,代表整个人格,往往只有一个。

它在人格结构中处于支配地位,具有极大的弥散性和渗透性,影响到个人行为的所有方面。

不过,这种首要特质,未必每个人都具有。

有些人因具有单个首要特质而成为著名人物。

例如,创造是达尔文的首要特质,多愁善感是林黛玉的首要特质。

• b.重要特质,它是人格的构件。

每个人都有几个彼此相联系的重要特质构成其独特的人格。

它虽然不如首要特质那样对行为起明显的支配作用,但本身还相当概括,对人格有一般意义的倾向。

例如,为学生写操行评语时,所考虑到代表某个学生人格的那些特质(如:准时、整洁、勤奋、诚恳等等),即属于其个人的重要特质。

奥尔波特认为每个人所具有的重要特质,一般在5~10种之间。

由此可见,每个人的重要特征并不多。

• c.次要特质。

顾名思义,次要特质不是决定人格的主要特质。

它最不明显,渗透性极小,对个体行为影响小。

与首要特质和重要特质相比,次要特质是从更为狭窄的各种刺激来说的,它包括一个人独特的偏爱(如对某些食物、衣着的偏爱)、一些片面的看法和由情境所制约(如某人有恐高症)的特质等等。

卡特尔与16PF卡特尔:美国伊利诺洲立大学教授,1905年出生英国德文郡,大学攻读化学,1924年毕业,后改读心理学,1929年获心理学博士,1932-1937年在儿童辅导中心从事临床工作,1937年应桑代克邀请去美国,1945年担任伊利诺洲立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和人格测量实验中心主任。

人格的特质理论

人格的特质理论
研究方法
卡特尔强调客观方法,采取大样本被试的 测定和因素分析,他强调自我认知的方法 论,并主张研究方法与理论密切相联系。 他认为研究人格有三种方法:二变量、多 变量和临床方法。
二变量和多变量方法
二变量实验就是一般在物理科学上所采用 的实验设计,它包括两类变量既自变量和 因变量。 多变量方法同时研究许多变量之间的相互 相关。在进行多变量实验时,实验者不操 纵这些变量,而是实验者让生活本身成为 实验,再用统计方法革取其中的因果联系。
临床方法
临床方法可以揭示人们自然出现的重要行 为,也适合于研究行为整体机能活动规律 和原则。因此,临床方法与多变量方法在 应用目的和效果上极为一致,两种方法的 研究者所关心的都是全体现象(global events),共同兴趣在日常生活行为的复杂 模式上,从整体上而不是片段上了解人格。

人格特质理论

人格特质理论

人格特质理论
人格特质理论(1)•特质理论把特质看作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构成人格的基本元素,也是评价人格的基本单位。

特质论的心理学家用一些基本的特质来描述一个人的人格,每一种特质都有两个对立的特性•奥尔波特的特质论•奥尔波特把人格特质分为两类,即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共同特质是同一文化形态下的人们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个人特质是个人所独有的特质,它代表着个体之间的人格差异。

•个人特质因其在生活中表现的范围不同,奥尔波特又将其分为三类,即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

人格特质理论(2)•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卡特尔找出了16种相互独立的根源特质,并椐此编制了“16种人格因素调查表”。

卡特尔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这16种人格特质,只是表现的程度上有差异。

用这个调查表所确定的人格特质,可以预测一个人的行为反应。

•艾森克的人格结构维度理论•艾森克把许多人格特质归结到几个基本的维度或类型上。

最初发现的是两个主要的人格维度,即内外倾和神经质,后来又找到第三个人格维度,即精神质。

用艾森克的这三个人格基本维度的首写字母E(外倾)、N(神经质)和P(精神质),缩写为PEN,表示艾森克的人格三维度模型。

•艾森克及其夫人还一起编制了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专门用于测定这三个基本特质维度的个体差异。

人格特质理论

人格特质理论

人格特质理论
人格特质理论是指一种学习理论,它认为,人格发展和行为是通过一些经过长期积累的、易于变化的、可以解释个体行为的“特质”来实现的。

它也被称为“个体差异理论”,因为它认为,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特性,这些特性可以用来解释个体的行为和发展。

人格特质理论的最早发起者是爱德华·卡尔森(Edward C. Carlson),他把人格定义为“一组个性特征和固有行为,其中每一项都可以用于解释个体的反应和行为”。

他的理论建立在认为,人格特质是可以测量的,可以用来解释个人行为的一组有组织的特征。

他认为,这些特征是通过日常环境中的交互而形成的,也就是说,它们是社会环境和个人发展的产物。

伴随着社会学和心理学的发展,人格特质理论也发展了许多。

现在,科学家们认为,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会受到个体的遗传基因、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影响。

因此,人格特质理论不仅可以用来解释个人行为,还可以用来解释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人格特质理论有助于我们理解个体差异,以及个人行为受到外部环境影响的程度。

它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个体如何适应不同的社会环境,以及如何培养和发展自己的独特特质。

它可以帮助我们建立一种更好的自我认识,从而更好地应对日常生活中的挑战。

人格特质理论

人格特质理论

人格特质理论
人格特质理论倡导一种独特的人格理论,它的核心是人格特质的概念。

人格特质是指一个人的性格,包括一个人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以及情感反应。

人格特质理论强调的是,一个人的行为可以通过他的人格特质来理解。

人格特质理论的基本原则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特质,这些特质是由遗传、环境和教育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

这些特质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从而影响他的行为。

据研究,人格特质可以被分为六大类:神经质、外向性、宜人性、可靠性、开放性以及直觉性。

另一方面,人格特质理论认为,不同的人格特质会产生不同的行为。

例如,一个外向的人可能更喜欢参加社交活动,而一个内向的人可能更喜欢独处。

另一方面,一个可靠的人可能比较善于完成任务,而一个不可靠的人可能更倾向于逃避任务。

最后,人格特质理论还认为,一个人的行为也受其环境因素的影响。

比如,一个宜人性的人可能会更善于与他人相处,而一个社交环境不太友好的人可能会更容易变得社交不良。

此外,一个人的行为也可能受到他的遗传结构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总之,人格特质理论是一种有效的人格理论,它强调的是一个人的行为可以通过他的人格特质来理解,而这些特质又受其遗传、环境
和教育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对人格特质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一个人的行为,从而更有效地控制和影响他的行为。

人格特质理论

人格特质理论

奥尔波特生平
除了1926年到1930。年在达特摩斯学院任职四年外,奥尔波特
的整个学术生涯都是在哈佛度过的。从1930年开始到1967年去 世,他撰写了许多理论文章与研究报告,这些成果涉及到偏见、 行为表达、谣言、态度以及价值观诸方面的问题。他还出版了 许多著作,包括《人格:心理学的解释》(1937 ),《个人及其 宗教:心理学的解释》(1950),《生成:人格心理学的基本考虑》 (1955 ) ,《偏见的本质》(1958),《人格的类型和成长》 (1961)。他的著作得到了同行的认可,并受到广泛赞誉。1939 年他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64年获得杰出科学贡献奖。 在1963年华盛顿召开的第17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上,他已毕业的 55个博士将自己的成果汇总成整整两卷献给他飞在卷首的扉页 上,他们这样写到:“感谢导师对我们个性的尊重—您的学生敬 上。" ( Allport,1968)这是他最引以自豪的事情。
3.自尊的感觉(3岁) 指3岁时,儿童知道独立地做一些事情,在完成任务中体
验到自豪感,进一步产生自尊、自爱。
4.自我扩张的感觉(4岁) 大约儿童在4岁到6岁时,这一阶段儿童典型的表现是自
我中心。
5.自我意象的感觉(4~6岁) 4-6岁,自我意象包括两种成分,要求儿童扮演习得角色的期
待和寻求获得对未来的某种期望。自我意象的进化使得道德感也 随之慢慢产生。
阿尔波特实际上在试图说明人格(而不仅是 统我)的发展过程。
六、健康人格(成熟人格)
具有六个特点: (1)自我扩展的能力 (2)与他人热情交往的能力 (3)情绪上的安全感和自我认同感 (4)具有现实性知觉 (5)具有自我客观化 (6)有一致的人生哲学
(1) 自我广延的能力

人格特质理论

人格特质理论

机能自主性是指一个成人现在进行某一活动 的原因不是他原来要求行动的那些原因。
过去的动机与现在的动机并没有机能性的联 系,过去的已经过去,一个人今天的动机是 机能自主的。
持续机能自主: 统我机能自主: 先前经验对其后行为 由兴趣、爱好、态度、 的持续影响作用,它 生活方式等高级过程 涉及个体的习惯方式, 组成的自主系统,指 与个体兴趣、爱好无 的是那些与统我有关 关。 的自我维持的动机。



精神质 (P): 并非暗指精神病,它在所有人身上都存在,只是 程度不同。但如果某人表现出明显程度,则容易发展 成行为异常。 高分特征:可能孤独,倾向于独身,不关心他人, 难以适应外部环境,缺乏同情心,感觉迟钝,对人抱 有敌意,与他人不能友好相处,固执、倔强,喜欢寻 衅,具有攻击性,且不顾危险。 低分特征:能与人相处,能较好地适应环境,态 度温和,不粗暴,善解人意。

特质是一种潜在的反应倾向; 特质具有可推测性; 特质具有概括性和稳定性; 特质不是处于睡眠状态; 特质具有独特性; 特质间可能具有关联性。



首要倾向 个人特质 中心倾向 次要倾向 特质 共同特质

(三)机能自主
“任何习得的动机系统中,其所含有的动力 不是该习得系统发展时原有的动力,就称之 为机能自主作用。”

根源特质制约着表面特质,根源特质可 以视为人格的基本元素,我们的一切行 为无不受它们的影响。尽管每个人所具 有的根源特质相同,但其程度并不相同。
卡特尔16PF根源特质卡特尔 16PF.ppt



16PF.ppt 计分方法: 1、计算原始得分 将每项因素所包括的测试题得分加起来, 就是该项因素的原始得分。 2、标准分换算 需要通过查16种人格因素常模表将其换 算成标准分数(标准为10分)。各因素标准 分的范围为1-10分,3分以下为低分,8分以 上属于高分。

人格特质理论

人格特质理论

人格特质理论
人格特质理论,也称为个性特质理论,是一种探索个体内外表现之间关联的心理学理论。

它试图通过观察个人的态度、行为和情绪,洞悉他们的真实生活倾向。

人格特质理论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有助于他们构建健康而充实的生活。

1. 一般来说,人格特质理论认为人格是由许多基本特质如性格特征、情绪特征、交流能力和情感稳定性等构成的。

2. 根据人格特质理论,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性格。

可以理解不同的人根据他们的个人经验和社会常识建立的自己的道德价值观和认知模式。

3. 人格特质理论还提出,性格受遗传、社会环境和日常体验的双重影响。

这就意味着,一个人的性格可以由他的父母的遗传特征和其他社会经验共同构成。

4. 人格特质理论认为,性格主要体现在行为表现中,这些行为受到基础特质,如情绪特征和个性特征等的深刻影响。

5. 人格特质理论进一步提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潜力,并根据他们的神经机制和心理变化而发生变化。

6. 人格特质理论还指出,每个人的性格有其独特的结构,它反映出其社会环境和社会价值观。

7. 人格特质理论是一种生动具体的理论,它有助于人们了解自己,改善自我和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

它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到,社会中各种关系都是互相交互作用的,不能单独解释但可以分析一个人的表现。

总之,人格特质理论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身,建立健康的和有满足感的人际关系,更有利于社会的建设发展。

心理学中的人格特征理论

心理学中的人格特征理论

心理学中的人格特征理论人格特征理论在心理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研究人类个体在行为、思维和感受方面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人格特征理论主要分为不同的分类方法,包括特质理论、类型理论和动机理论。

本教案将介绍心理学中的人格特征理论,并探讨其在教育实践中的意义。

一、特质理论1. 特质的定义和特点特质是个体在行为、思维和感受方面相对稳定和长期持续的个人差异特征。

特质理论将个体的人格特征归纳为一系列的特质维度,如外向性、神经质、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等。

这些特质在不同的人群中表现出一定的共性和差异性。

2. 特质理论的代表人物特质理论的代表人物包括戈登·阿勒波特、雷蒙德·卡特尔和保罗·科斯塔等。

他们通过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特质模型,如五因素模型和16PF人格因素问卷。

3. 五因素模型五因素模型是目前最被广泛接受的特质模型之一。

它包括外向性、神经质、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五个基本特质维度。

这些特质维度与个体的行为、思维和感受有密切关联,同时也与其它心理因素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

二、类型理论1. 类型的定义和特点类型理论将个体的人格特征归纳为若干离散的类型,每个类型代表着一种典型的人格模式。

与特质理论不同,类型理论更关注的是个体之间的差异,而不是个体内部的连续特质。

2. 典型理论典型理论由卡尔·荣格提出,他认为人格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心理类型,如内倾型和外倾型、思维型和感觉型等。

不同的类型在个体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可以通过心理测试和观察来评估和研究。

三、动机理论1. 动机的定义和特点动机是个体行为的推动力和目的。

动机理论研究个体在行为中的驱动力和内在动机,探讨个体是如何在特定情境下产生特定的行为和决策。

2. 自我实现理论自我实现理论由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他认为人格的发展和动机是由内在的自我实现需求驱动的。

个体在满足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之后,会追求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如尊重和认同、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等。

积极心理学第四讲积极的人格特质

积极心理学第四讲积极的人格特质

第四章 积极的人格特质
• 一、人格特质理论概述 • (一)起源 • 人格特质理论(Theory of Personality Trait,Personality Trait Theory)起源于40年代的美国。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 心理学家高尔顿·威拉德·奥尔波特和雷蒙德·卡特尔 (Raymond Bernard Cattell)。特质理论认为,特质(trait)是 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 测评人格所常用的基本单位。
• 情商 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 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 • 情商(EQ),由两位美国心理学家 约翰·梅耶(新罕布什尔大学)和彼 得·萨洛维(耶鲁大学)于1990年首 先提出,但并没有引起全球范围内的 关注,直至1995年,由时任《纽约 时报》的科学记者丹尼尔·戈尔曼出 版了《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 要》一书,才引起全球性的EQ研究 与讨论,因此, • 丹尼尔·戈尔曼被誉为“情商之父”。
• ④具有现实性知觉,能实事求是地看待事物,是 “明白人”而不是“糊涂人”;⑤具有自我客观 性,知道自己有什么、缺什么,理解真正的自我 和理想的自我之间的差距,也知道别人如何看待 自己;⑥有一致的人生哲学,为一定的目的生活, 有一种主要的愿望,能对自己的行动产生创造性 的推动力。
2、卡特尔的人格特质论 (1)人格特质包括共同特质和个别特质。共同特 质是一个社区或一个集团的成员所具有的特质;个别 特质是某个人所具有的特质。共同特质在个别人身上 的强度和情况并不相同;在同一个人身上也随时间的 不同而各异。 (2)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表面特质 是通过外部行为表现出来,能够观察得到的特质;根 源特质是人格的内在因素,是人格结构中最重要的部 分,对人的行为具有决定作用,即是一个人行为的最 终根源。

人格理论

人格理论

人格理论人格特质理论(theory of personality trait)起源于40年代的美国。

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高尔顿·威拉德·奥尔波特和雷蒙德·卡特尔(Raymond Bernard Cattell)。

特质理论认为,特质(trait)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测评人格所常用的基本单位。

一、人格特质理论(一)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奥尔波特首次提出了人格特质理论。

奥尔波特把特质分成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共同特质是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

在研究人格的文化差异时,可以比较不同文化中的共同特质。

个人特质指的是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

个人特质又分为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

首要特质是一个人最典型、最有概括性的特质;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的特质,每个人身上大约有5个~10个中心特质;次要特质是个体的一些不太重要的特质,在一般情况下并不表现出来。

往往只在特殊的情况下才表现出来。

(二)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卡特尔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对人格特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人格特质理论的一个理论模型。

模型分成四层,即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1.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与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观点相同。

2.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表面特质是从外部行为直接可以观察到的特质。

根源特质是制约表面特质的潜在基础,是人格的内在因素。

3.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从根源特质可以区分出这两种特质。

体质特质由先天的生物因素决定,如16PF中的兴奋性、情绪稳定性等。

环境特质由后天的环境因素决定,如16PF中的忧虑性,有恒性等。

4.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动力特质具有动力特征,使个体朝向某一目标。

包括生理驱力、态度和情操。

能力特质表现在知觉和运动方面的差异,包括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气质特质是决定一个人情绪反应速度与强度的特质。

人格的特质理论

人格的特质理论
责任心
指个体对任务的胜任力和责任感,表现为自律、谨慎、 有条理和成就导向等特点。
外倾性
与大五人格模型中的外倾性相似,指个体对外部世界的 积极投入程度,表现为热情、活力、自信和社交等特点 。
宜人性
指个体对他人的态度和合作性,表现为友善、信任、利 他和同理心等特点。
神经质
与大五人格模型中的神经质相似,指个体情绪的稳定性 和调节能力,表现为焦虑、抑郁、敏感和多疑等特点。
调整交往方式
根据他人的人格特质,调整自己的交往方式和沟 通策略,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解决人际冲突
在了解双方人格特质的基础上,寻找解决人际冲 突的有效方法,化解矛盾,增进理解。
心理健康维护与促进措施
自我认知与接纳
认识并接纳自己的人格特质,避免自我否定 和过度追求完美。
情绪管理与调节
根据自身特质,学会有效地管理情绪,保持 情绪的稳定和积极。
3
指导实践
人格特质理论在教育、职业选择、心理咨询等领 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有助于指导实践并提升 个体生活质量。
研究方法及应用领域
研究方法
人格特质理论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问 卷调查、心理测量、实验法等,通过 这些方法可以收集到关于个体人格特 质的大量数据。
应用领域
人格特质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 ,如组织管理中的员工选拔与培训、 临床心理学中的心理障碍诊断与治疗 、社会心理学中的群体行为研究等。
早期经历
童年时期的经历,如亲子 关系、创伤事件等,对个 体人格特质的形成具有深 远影响。
重要事件
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如失 业、离婚等,可能导致个 体人格特质的改变。
学习与成长
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学 习、适应环境,从而形成 和改变自身的人格特质。

人格特质理论

人格特质理论

人格特质理论(Theory of Personality Trait,Personality Trait Theory)在现代人格心理学中,人格特质理论将特质定义为个体所具有的神经特性,具有支配个人行为的能力,使得个人在变化的环境中给予一致的反应。

但是特质理论最早却源于研究人格个别差异的类型理论。

类型理论往往根据一个人的某一特征或者特质来描述人格。

例如,如果某人迷恋权位则说他是权力型的人,如果某人看问题总是能够考虑到好的一面则认为他是乐观的人。

古罗马医生盖伦(Galen)提出的四种气质类型就属于最早的类型理论。

他根据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的“体液说”提出了四种气质类型,即多血质(具有过多的血液,充满活力和动力)、胆汁质(具有过多的黄胆汁,容易激怒)、抑郁质(具有过多的黑胆汁,通常表现为忧郁和悲哀)、黏液质(具有过多的黏液,使人迟缓或者懒惰)。

体型说也是类型理论的一种。

体型说中较有影响的观点有克瑞奇默(E. Kretschmer)的三分法,他将人分为肥胖型、瘦长型和健壮型,并企图分别以几种典型的性格归属具有某一种体型的人(如肥胖型与情绪不稳定相联系等)。

体型说的另一位代表人物谢尔顿(W. H. Sheldon)则将体型分为内胚型、中胚型和外胚型,并分别以不同的性格进行归属(如快乐、喜好社交的属于内胚型;好动、侵犯属于中胚型;思维退缩属于外胚型等)。

体型与气质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相关,但是,将人的气质类型归结于体型,是不科学的。

[1]与体液说和体型说不同的是建立在心理特质基础上的理论,称为心理类型理论,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C. G. Jung)首创的。

他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两大类。

前者在性格上喜沉静,易羞怯;后者则好活动,喜社交。

此理论曾一度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导致了许许多多的心理学研究。

但是这种二分法不足以说明一般的人格问题,绝大多数人处于两极之间,因此不能采取以少数特质来解释人的全部行为。

第六章__人格特质理论

第六章__人格特质理论

(2) 与他人热情交往的能力
(2) 与他人热情交往的能力。 健康成人与别人的关系是亲密的 , 但 没有占有欲和嫉妒心。他们具有同情心 , 能够容忍自己与别人在价值观上的差异。
(3) 情绪上的安全感和自我认同感
(3) 情绪上的安全感和自我认同感: 健康成人能忍受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冲 突和挫折 , 经得起一切不幸遭遇。他们对 自己具有积极的意象 , 即良好的自我形象 和对自己乐观的态度。
特质的特点( 特质的特点(8点)
奥尔波特做 了如下归纳 : (1) 特质不是有名无实的。 (2) 特质比习惯更具有一般性。 (刷牙、洗手、保持衣服整洁与 爱清洁)
(3) 特质具有动力性。特质支撑 行为 , 是行为的基础和原因。 “正直” (4) 特质的存在可以从实际中得 到印证。特质不能直接观察到, 行为流。
什么是特质
特质 特质指人的行为上的规律性 规律性 或广泛的行为上的一致性 一致性。 一致性
人以特质来迎接外部世界,人以特质来 组织经验。 人格是由诸多特质构成的。
阿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什么是人格特质 人格特质的特点 人格层次分类 机能自主性 自我认同感 健康人格
奥尔波特
高尔顿•奥尔波特 (Gordon W.Allport) 1897~1967 人格特质理论的先 驱
人格特质量的差异导致结构上的差异。
(三)动力特质
动力特质(dynamic traits),它促使人 朝着一定的目标去行动 , 是人格的动力 性因素。 卡特尔把动力特质分为三种: 能 ( erg) 、 外 能 (metaerg) 和 辅 助 (subsidization) 。
(1) 能
可以把卡特尔的能看作为本能的同义词。 滥用 , 希腊文(erg) 。 能是一种具有动力性质的素质根源 , 它与 内驱力、需求或本能极其相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什么是特质 • 1.特质的界定:是个体的“心理结构”和“神经
特性”,“能使许多刺激在机能上等值,发动并 主导等值形式的适应行为与表达行为。”(Allport, 1961) 是一种以某种特定方式行动的相对稳定的、持久 的倾向;是指用以区分人或物的特征或品质,尤 其是指一种或多种或多或少相对一致的行为模式 (Colman,2001)。 特质 (trait) 是指个体内在的系统和倾向,这种系 统或倾向使个体以独特的方式知觉情境,并对各 种极不相同的情境做出相同的反应方式。
第四讲 人格的特质理论
聂衍刚
内容提要
• 引论:特质及其早期研究 • 一、奥尔波特的人格理论 • 二、卡特尔的人格理论 • 三、艾森克的人格理论 • 四、当代人格特质理论(五因素人格理论)
思考题:
• 1.奥尔波特的人格理论的基本思想 • 2.基本概念:人格、特质、机能自主、统 • • • • • •
重复性活动。如退休后任然每天7: 30起床。 • 2.统我的机能自主,包括个人的兴 趣、价值观、目标、态度和情操。
四、统我与健康人格
• (一)什么是统我(自我统一体) • 人格的所有不同部分具有延续性和整体性,
意味存在一个人格组织机构,即自我统一 体,或称统我。(也称灵魂、自身、自我)
• • • • • • • • •
第四节 人格的五因素理论
• 一、人格五因素理论的来源 • 词汇假设理论 • 跨文化的一致性 • 自评与他评的一致性 • 与动机、情感及人际机能有关 • 来自临床方面的证据
二.人格五因素结构的内涵

• •
神经质(Neuroticism):反映情绪状态的稳定性 以及内心体验的倾向性;
外倾性(Extraversion):反映个体NS的强弱和动 力特性; 开放性(Openness):反映个体对经验的开放性、 智慧和创造性;
二、特质及分类
• (一)个别特质与共同特质 • 前者是个体具有的特质;后者是社会成
员共有的特质。 • (二)表面特质与根源特质 • 前者是从外部行为能直接观察到的特质; 后者是指那些相互联系而以相同原因为 基础的行为特质(16PF)。 • 1、表面特质:35种 • 2、根源特质:16种
• 16种根源特质: • (A)乐群性 (B)聪慧性 (C)情绪稳
2. 人格特质的内涵与特点 特质 (trait) 是指个体内在的心理系统和倾向,
这种系统或倾向使个体以独特的方式知觉情境, 并对各种极不相同的情境做出相同的反应方式。 是一种以某种特定方式行动的相对稳定的、持久 的倾向;是指用以区分人或物的特征或品质,尤 其是指一种或多种或多或少相对一致的行为模式 (Colman,2001)。 特质的特点:①内在、一般的行为倾向;②一致 性和持久性;③动力性和独立性;④独特性和普 遍性


宜人性(Agreeableness):反映人性中的人道主 义及人际取向;
认真性(Conscientiousness):反映自我约束的 能力及取得成就的动机和责任感。
• 近二十多年来,主要有五个研究者
(Goldberg,1981,1990;Digman,1981; John,1990; Casta & McCrae,1992,1997 等),他们一致得出结论:人格领域可以被 合适地,描述为五个等级结构。对于这五 个因素,不同研究者的解释和命名虽然不 尽相同,
• (三)健康的人格——机能完善者 • 1.自我扩张的能力(Capacity for Self •

• • •
Extension) 2.与他人热情相处(to Relate Himself Warmly to Others) 3.情绪稳定和心安理得(Emotionally Secure and Accepting of Himself) 4.实事求是(Realistically Oriented),即客 观地感知世界。 5.体现自我客观化,即客观地认识自我。 6.统一的人生哲学(Philosophy of Life)

• •
特质的生物学基础 在巴甫洛夫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特质的唤 醒理论; 三维结构跨文化的一致性,“如果生物因 素不起主导作用的话,就不存在跨文化一 致性。”(1990) 遗传在每一维度中都起重要作用,人格发 展约有2/3的变异可归功于生物因素。
• 三、人格的层次模型 • (一)类型 • (二)特质水平 • (三)习惯性反应水平 • (四)特殊性反应水平
• 奥尔波特以研究人格著称,著作包括: • 《人格:心理学的解释》(1937) • 《人格的本质》(1950) • 《人格心理学的基本研究》(1955) • 《人格的模式和成长》(1961)。
• (二)什么是人格 • 1937:人格是个体内部决定其独特地适应环境地 •
• • •
那些生理心理系统中的动力组织. 1961:人格是个体内部心理生理系统的动力组织, 它决定了一个人特征性的行为和思想。几个关键 概念: 动力组织 生理心理系统 特征性的行为和思想
与习得特质(外能)
• 三、特征方程式与人格的发展 • (一)特征方程式 • R=F(S· P) • (二)人格的发展 • 1、遗传与环境 • 2、学习的作用和年龄特征
第三节 艾森克的人格特质理论
• 一、艾森克(Hans Eysenck, 1916-1997)及 •
研究方法 德裔英国心理学家,被传记作家喻为“知识 界的斗士”。他在自传中写道,“从我青年早期 与纳粹对立开始,到我与弗洛伊德和投射技术对 立,提倡行为疗法和遗传研究,以至近期的许多 争论,我经常站在现有理论的对立面,反对这些 理论,但我更愿意相信在这些争论中多数人错了, 而我是对的。”(Eysenck, 1982)
• Tupers和Christal在1961年在早提出了“大
五”因素,即:(Ⅰ)精力充沛(健谈, 自信,活跃);(Ⅱ)愉快(合作、可信、 善良);(Ⅲ)可以信赖(正直、负责、 有条理);(Ⅳ)情绪稳定(安静、没有 神经质、不易发怒);(Ⅴ)文雅(明智、 有修养、独立思考)。
二、人格的维度
• (一)内外向: • 1、外向的人; 2、内向的人 • (二)神经质: • 1、稳定型; 2、不稳定型 • (三)精神质: • 1、高分者;2、低分者
• 内外倾(Extraversion):以皮层唤醒为基
础,反映个体的冲动性、社会性、活动 性、感觉寻求等特征,该维度与歇斯底 里症和焦虑症高度相关; • 神经质 (Neuroticism):反映情绪的稳定 性、敏感性及焦虑或抑郁的程度,该因 素与神经症(高神经质与高内倾性)相关; • 精神质(Psychoticism):反映自我中心性、 攻击性及对他人的关心程度,该因素与 精神病(高精神质与高外倾性)相关。
定性 (E)恃强性 • (F)兴奋性 (G)有恒性 (H)敢为性 (I)敏感性 • (L)怀疑性 (M)幻想性 (N)世故性 (O)忧虑性 • (Q1)激进性 (Q2)独立性 (Q3)自律 性 (Q4)紧张性
• (三)体质特质与环境形成特质 • (四)其他特质 • 1、能力特质: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 • 2、气质特质 • 3、动力特质(动机):本能特质(能)
• (三)与人格相关的术语 • 1、性格:加以评定的人格,意味对一个人的道德
• • • •
判断。 2.气质:是人格的情绪组成部分,与情绪活动的 易感性、反应的强度、速度、主导心境等有关, 是个体的素质。 3、类型 体型说、血型说、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以及内外 倾学说。 类型是指在人口中可以因被觉察到的特点而归入 一个群体的人,如官僚主义者、粗心的教授;特 质是在个人的行为中重复出现的特点,如攻击性、 魅力、良心等。
我 3. 奥尔波特的健康人格的特征 4.卡特尔关于特质分类的思想 5.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 6、艾森克的人格三维结构理论 7、艾森克的人格的层次模型论 8、当代人格五因素理论的基本思想
引论:特质及其早期研究
1. 特质论的假设及其关注点 人格特征具有跨时间的稳定性和跨情
境的一致性。 特质论主要关注于行为的描述和预测。

3. 人格特质与人格类型 1) 特质论的理论渊源:古代的气质思
想。
2) 近现代的类型说:体型说、血型说、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以及内外倾学 说。
3)特质与类型的关系:
类型是指在人口中可以因被觉察到的特点而归入
一个群体的人,如官僚主义者、粗心的教授;特 质是在个人的行为中重复出现的特点,如攻击性、 魅力、良心等;
五、对奥尔波特的特质论简评
• 1、关于行为原因(特质)的解释 • 2、关于研究方法,对个体的整体心理组织
的关注。 • 3、关于动机与人格的关系。
第二节 卡特尔的人格理论
• • • • • • • • • • •
一、卡特尔(R. B. CATTELL,1905--?)及研究方法 (一)生平简介 (二)心理和行为的研究方法 1、因素分析:多变量分析方法之一,只用于对若干个因变量 的分析,不包括对自变量的分析,只分析可能构成因变量中各 因素间的关系,不分析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目的是使因变 量结构中各因素数量减至最低限度,但仍不失原来的代表性。 1)相关性 2)因素分析的技术: 3)因素分析的程序 2、资料来源: 生活记录材料(L-data); 人格问卷材料(Q-data); 情境测试材料(T-data)
• 1939 年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37-
1949 年任《变态与社会心理学》杂志 编辑。曾执教于卡罗来纳大学和锡拉丘 兹大学,直到1957年退休。 • 1963 年获美国心理学基金会授予的金 质奖章。 • 1967年因患肺癌逝于马萨诸塞州的剑 桥。 • 1964年获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 奖
• (四)完备的人格理论的标准 • 奥尔波特的关于完整的人格理论的五个 • • •
条件: 1)必须把人格看作人的内部的蕴涵; 2)必须把人看作发展变化的人; 3)必须在现实中寻求行为动机,而不是 在过去中寻求; 4)人格测量单位应该是活的综合(特质 Trait); 5)必须涉及自我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