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草书书法作品欣赏

合集下载

名家狂草草书书法欣赏

名家狂草草书书法欣赏

名家狂草草书书法欣赏
名家狂草草书法欣赏:
首先是黄庭坚的《题破山寺后禅院》:
破山中寺后,僧径入深林。

桐子树苍翠,蚂蚁阵互琳。

圣人兴隆运,千载一时新。

水落山空起,梦断树阴阴。

接下来是张旭的《兰亭序》:
昔岁遥记李将军、踏歌征蛮,促织史册,酹十八坛,流樽碧流,讴歌
新制,而今漫游谢将军之故矣。

酤乎其肆,既庶几至;物华蒨逼,天
朗气清。

惟庐震然,为往圣继绝唱之弦,为开智达之臂,挥斥方遒,
圆转如时之变。

恭惟鞠躬,劳沉辙。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最后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曹子建以山川草木之美,观赏群英之才,前登为先,后登弗及;巨川
沸腾,奇峰毕列;赏丹青之妙,尽美人之容;借海纳之雄,披尧舜之
大举。

江南负盛名,古迹具丰碑;蔓草纠依,茂林修竹;予独爱莲,
自云:“此物最佳。

”呜呼!至于发轫蛮荒,剖鳞析甲,天下大乱,道
统涣散,身安民危,虽九死犹未懈怠。

克勤克俭,警帷勉学,接物茹
荤,躬亲簪组,省构祸福,静听广大之请,抚以平淡之心。

此则吾师篇张,苍茫之史,异代之学,何足多论!。

爱莲说书法作品图片

爱莲说书法作品图片

爱莲说书法作品图片推荐文章大气特色的楷书书法作品图片热度:草书字体书法作品条幅图片欣赏热度:著名的草书书法作品图片欣赏热度:经典情诗毛笔书法作品图片热度:古代经典的情诗书法作品图片热度:宋代击敦颐的一篇《爱莲说》,把对荷花之爱描写到了极致——出污泥而不染,濯青涟而不妖。

所以才脍灸人口,流传千古。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爱莲说书法作品图片,希望大家喜欢。

爱莲说书法作品图片欣赏爱莲说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甚爱一作:盛爱)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莲说写作风格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

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其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

同时,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在文中几次以菊、牡丹衬托莲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之一主题得以加深,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三种形象的对比,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手法可谓高明之极。

而且,文章以一个“爱”字贯通全文,使得文章结构严谨。

爱莲说赏析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作者起笔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选用“可爱”二字,包罗群芳,表明托物寄兴,并不刻意求工,极见其立言斟酌之妙。

接着叙说“晋陶渊明独爱菊”。

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解绶归隐后,饮酒赋诗,安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逸趣。

“独爱菊”,显示渊明雅致芬芳,傲然物外的性格,而且更加明确了题意:陶渊明可以爱菊抒怀,我怎不可独爱莲呢?继写“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写了唐人,特别是统治阶层“甚爱牡丹”的好尚,这几句像是重复,但实为加深语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让对比感更为强烈,为其求莲之高洁铺下了引子。

爱莲说行书书法作品欣赏_赏爱莲说书法作品欣赏

爱莲说行书书法作品欣赏_赏爱莲说书法作品欣赏

爱莲说行书书法作品欣赏_赏爱莲说书法作品欣赏从古至今,吟诵莲花的诗词不胜枚举,周敦颐的《爱莲说》更是咏莲的小品文中不可不提的一篇。

下面小编带给大家的是爱莲说行书书法作品欣赏,希望你们喜欢。

爱莲说行书书法作品欣赏爱莲说朝代:宋代作者: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盛爱一作:甚爱)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写作背景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周敦颐来星子任南康知军。

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平生酷爱莲花。

周敦颐来星子后,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

周敦颐来星子时已值暮年(55岁),又抱病在身,所以每当茶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并写下了散文《爱莲说》。

写作风格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

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其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

同时,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在文中几次以菊、牡丹衬托莲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之一主题得以加深,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三种形象的对比,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手法可谓高明之极。

而且,文章以一个“爱”字贯通全文,使得文章结构严谨。

爱莲说赏析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作者起笔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选用“可爱”二字,包罗群芳,表明托物寄兴,并不刻意求工,极见其立言斟酌之妙。

爱莲说的硬笔书法范文

爱莲说的硬笔书法范文

爱莲说的硬笔书法范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首先写标题“爱莲说”三个字,要写得大气又不失灵动。

“爱”字的上半部分可以写得宽博一些,就像张开的怀抱,去拥抱这美好的莲花。

“莲”字的草字头,就像莲花那田田的叶子,舒展在纸面上。

“说”字呢,笔画要交代清楚,让人一看就觉得这是一篇有故事的文章。

正文开始,“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这一句写的时候,字的大小可以比较均匀,就像在平静地叙述一个事实,各种花花草草都有可爱之处嘛。

“晋陶渊明独爱菊”,写到“陶渊明”三个字的时候,脑海里就浮现出那个采菊东篱下的悠然形象,字也可以写得有点洒脱劲儿。

然后“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这一句“李唐”可以写得厚重些,毕竟那是一个盛大的朝代,而“世人甚爱牡丹”,“世”字可以写得有点人间烟火气,“牡丹”两个字,“牡”字要写得稳健,“丹”字就像那娇艳的牡丹花瓣,笔画可以适当圆润些。

重点来了,“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一句写的时候,我的心情就像对莲花充满了崇敬。

“出淤泥而不染”几个字,“淤”字笔画多,但要写得清晰,不能糊成一团,就像莲花在淤泥中依然能保持高洁。

“濯清涟而不妖”的“清涟”二字,要写出那种清澈的感觉,仿佛能看到水在流动。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这几句,“中通外直”四个字,要写出那种笔直向上的感觉,就像莲花的茎杆。

“不蔓不枝”写得简洁利落,“香远益清”,“香”字可以写得飘逸一点,仿佛能闻到那股清香。

“亭亭净植”的“亭”字要写得像莲花亭亭玉立的姿态。

接下来“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魏碑书法作品

爱莲说魏碑书法作品

爱莲说魏碑书法作品
欣赏:
1
2
3
4
5
关于魏碑书法
魏碑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8年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称,以北魏为最精,大体可分为碑刻、墓志、造像题记和摩崖刻石四种。

此时书法是一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过渡性书法体系,钟致帅称魏碑"上可窥汉秦旧范,下能察隋唐习风。

"魏碑书法对后来的隋和唐楷书体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

历代书家在创新变革中也多从其中汲取有益的精髓。

魏碑风格多样,朴拙险峻,舒畅流丽。

极有名的如《郑文公碑》、《张猛龙碑》、《高贞碑》、《元怀墓志》及《张玄墓志》,已开隋、唐楷书法则的先河。

清代中期倡导"尊碑抑帖",冲破"馆阁体"的束缚,碑学兴起,书风为之一变。

魏碑上承汉隶传统,下启唐楷新风,为现代汉字的结体、笔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有许多摩崖石刻,并不是先行书丹上石,而是直接在石面上雕凿的,临写时要注意不使刀痕夸张,免生习气。

魏碑书法口诀
魄力雄强精神飞动
气象浑穆兴趣酣足
笔法跳跃骨血润达
点画峻厚结构天成
意态飘逸血肉丰美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KnowArt赵杰先生行草《爱莲说》

KnowArt赵杰先生行草《爱莲说》

KnowArt赵杰先生行草《爱莲说》作品名称:行草《爱莲说》尺幅:70cm*55cm;单字2cm左右竖图局部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莲说》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北宋著名哲学家,宋营道楼田堡(今湖南道县)人,是学术界公认的宋明理学开山鼻祖。

《宋史·道学传》将周子创立理学学派提高到了极高的地位。

【蕃】fán 1. 茂盛:~茂。

~昌。

~芜。

2. 繁多:~衍(同“繁衍”)。

【濯】zhuó 1. 洗:~足。

2. 〔~~〕形容山无草木,光秃秃的,如“~~童山”。

3. 祓除罪恶。

【亵玩】xiè wàn 狎近玩弄。

赵杰,别署虚白轩主。

男,一九六七年出生,江苏兴化人。

自幼爱好书画,临池不断。

虚白先生以书画闻名,尤以书法见长。

先生感言:根植传统,紧随时代,抒发性情,写我心迹。

“知道”平台特约艺术顾问。

清廉诗文书法作品

清廉诗文书法作品

清廉诗文书法作品以下是关于清廉的诗文书法作品:1. 《墨梅》(元)王冕吾家洗砚池边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2. 《爱莲说》(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 《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4. 《咏煤炭》(明)于谦凿开混沌得乌金,蓄藏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5. 《拒礼诗》(明)况钟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棉。

6. 《行书条幅》释文:一官来此几经春,不愧苍天不负民。

神道有灵应识我,去时还似到时贫。

——明胡守安诗一首7. 《篆书对联》释文:一身正气豪情壮两袖清风意志昂。

8. 《行楷条幅》释文:骥走崖边须勒缰,人至官位要缚心。

——廉洁警句一则9. 《行草斗方》释文:污泥不染为尊,清正廉明为贵。

——廉洁警句一则10. 《行书斗方》释文:为官一任慎言行,莫叫贪心毁仕程。

知浅知深莲出水,风清古韵竹含英。

天净空明满目新,清风拂面少蒙尘。

石方固守山河梦,一字当心醒吏人。

——录钱开胜诗二首11. 《行草书斗方》释文:鉴古观今明镜悬,为官勤政俭清廉;梅风烈烈临霜艳,竹品昂昂仗节坚;一颗红心尘不染,满腔浩气史堪传;人生最贵持清范,留得荣光耀九天。

——录刘石磊诗一首12. 《行书斗方》释文:清风何处久传芳,朱桔金花名远扬。

石像庭前人景仰,红城湖畔物生光。

从来得失寻常事,自古荣枯一笑荒。

独有诗书与气节,留存百代犹芬香。

——题海忠介公故居一首13. 《行书对联》释文:自有丹心昭日月长留正气作山河——海南清代先贤王承烈诗句14. 《行书中堂》释文:有德言能立,无求品自高。

做人常律己,正气贯云霄。

这些作品都是有关清廉的诗文书法作品,通过书写这些作品,可以表达对清廉的崇尚和追求,也可以传播清廉文化,促进社会风气的改善。

爱莲说繁体字书法

爱莲说繁体字书法

爱莲说繁体字书法《爱莲说》北宋学者周敦颐作品,选自《周敦颐集》,是一篇议论散文。

《爱莲说》是这种托物言志的文体中一篇不可多得的传世佳作。

下面带给大家的是爱莲说繁体字书法,希望你们喜欢。

爱莲说繁体字书法欣赏《爱莲说》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译文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以喜爱的有很多。

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

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感叹词,在此作助词,以加重语气。

)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爱莲说》创作背景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著名的理学家周敦颐来星子任南康知军。

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平生酷爱莲花。

周敦颐来星子后,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

周敦颐来星子时已值暮年(55岁),又抱病在身,所以每当公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爱莲花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并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爱莲说》。

《爱莲说》虽短,但字字珠玑,历来为人所传诵。

一年以后,周敦颐由于年迈体弱辞官而去,在庐山西北麓筑堂定居讲学。

他留下的莲池和那篇《爱莲说》,一直为后来者珍视。

爱莲说硬笔书法格式

爱莲说硬笔书法格式

爱莲说硬笔书法格式
爱莲说是一种中国传统的硬笔书法作品,通常采用楷书或行书
的书写风格。

在书写硬笔书法时,一般需要遵循一定的格式和要求。

以下是关于爱莲说硬笔书法的一般格式和要求:
1. 篇幅,爱莲说硬笔书法通常要求篇幅适中,不宜过长或过短。

一般来说,篇幅应该在一定的限定范围内,以保证内容的完整性和
书写的美感。

2. 书写工具,硬笔书法通常使用钢笔或者其他硬笔书写工具进
行创作。

在书写爱莲说时,需要选择书写流畅、墨迹饱满的硬笔,
以确保字迹清晰、端庄大方。

3. 字体,爱莲说硬笔书法一般采用楷书或行书的字体。

在书写时,需要注意字体的工整和规范,确保每个字的结构和比例协调,
整体呈现出美感和统一性。

4. 布局,在书写爱莲说时,需要注意整体布局的合理性和美感。

一般来说,可以采用横幅式的布局,让整篇作品在视觉上更加舒展
和美观。

5. 用纸,选择适合硬笔书法的纸张进行书写,一般选用宣纸或者其他质地较好的纸张,以确保墨迹的渗透和纸张的吸墨性。

总的来说,爱莲说硬笔书法需要在篇幅、书写工具、字体、布局和用纸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力求达到书写规范、工整美观的效果。

同时,书写时需要注重情感的表达和艺术的创作,使作品既具有审美价值,又能传达出作者所要表达的内涵和情感。

华茂听松祗修自勤 闻道寓奇文质昂扬——闻林先生书印诗赏析

华茂听松祗修自勤 闻道寓奇文质昂扬——闻林先生书印诗赏析

2023/03 No.253策划·视界闻 林Wen Lin闻林,别署听松,号听松阁主、百尺楼主,斋号听松阁、百尺楼、松荫草堂、倚石斋等。

1961年生于长春,祖籍五台。

现居山西阳泉。

山西省首届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阳泉市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石舟印社原副社长。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阳泉市书法家协会顾问、职业书法篆刻工作者。

书法作品曾入展第一届全国书坛新人新作展、第一届全国正书大展、第一届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优秀作品展、第六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第六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篆刻作品曾入选西泠印社百年华诞社团作品邀请展、山西省首届印社篆刻作品邀请展,获首届华北书法奖、首届山西省群众书法大赛银奖、首届山西省中青年书法家作品展铜奖。

文_翟贵明 寒月华茂听松祗修自勤 闻道寓奇文质昂扬—闻林先生书印诗赏析文字赋予语言以形象,书法赋予文字以美。

中国书法以汉字为书写对象,用独特的形式,有意无意地彰显出书家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感,创造出无与伦比的视觉艺术。

历代书家在追求实用与审美并存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使汉字在简单表意之外,又具有悦目怡情的功能,被赋予形而上的价值。

闻林先生认为,那是“听松无俗韵,闹市享幽庐”的境界,是“不虞五斗米,直面秦汉风”的格局。

一、闻道寓奇 积点为雄闻林先生的父亲是知识分子,1950年毕业于山西平定师范,是很早的师范生。

受家庭影响,闻林自幼喜爱看书写字,上学期间深得老师的喜爱。

1979年,刚刚18岁的他怀着对书法的特殊热爱,报名参加阳泉市工人文化宫首届书法班。

老师从唐碑教起,后传授悬腕执笔的方法。

在三个月的学习中,他猛下功夫,受到老师的夸赞和鼓励。

培训班结束后,他回到家继续苦练唐碑,临摹柳公权书。

之后的几年,他日日临池不辍,但对笔法、形质仍无真知。

1984年,受阳泉市书法家协会委派,他去北京拜访书坛名家沈鹏、欧阳中石二位先生,商谈题写匾额诸事宜。

二位先生得知来意,挥毫题字。

沈鹏先生化碑为体,以意出之,神采盎然。

爱莲说书法小楷作品

爱莲说书法小楷作品

爱莲说书法小楷作品《爱莲说》是周敦颐的代表散文作品,同时也是我国浩如烟海的古代诗文中不可多得的名篇。

作者通过莲花这一具象的植物所具有的外在特征与内在品质来暗喻优秀人格,寄情于物,层次清晰,意味深长。

下面小编带给大家的是爱莲说书法小楷作品,希望你们喜欢。

爱莲说书法小楷作品欣赏《爱莲说》艺术特色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

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莲的形态,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其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

同时,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在文中几次以菊、牡丹衬托莲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之一主题得以加深,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三种形象的对比,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手法可谓高明之极。

而且,文章以一个“爱”字贯通全文,使得文章结构严谨。

《爱莲说》作者简介周敦颐(1017~1073) 字茂叔,号濂溪,谥号元公,汉族,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中国北宋思想家、学家、哲学家。

原名敦实。

世称濂溪先生。

北宋理学的创始人。

以母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分宁(修水)主簿,调南安军司理参军,移桂阳令,徙知南昌,历合州判官、虔州通判。

熙宁初知郴州,擢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

所到之处,都很有实绩。

“在合州郡四年,人心悦服,事不经先生之手,吏不敢决”。

晚年知南康军,治所在今星子县城。

曾游览庐山,为庐山的山水所吸引,在其自为诗中道:“庐山我爱久,买田山中阴。

”因筑室庐山莲花峰下,前有溪,合于湓江,取营道故居濂溪以名之,遂定居于此,并将原在故里的母亲郑木君墓迁葬于庐山清泉社三起山。

敦颐卒,亦附葬于母亲墓旁。

以后子孙世居江州,后裔绵衍。

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

“两汉而下,儒学几至大坏。

千有余载,至宋中叶,周敦颐出于舂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明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

中秋诗词草书作品欣赏

中秋诗词草书作品欣赏

中秋诗词草书作品欣赏苏轼的这首词堪称中秋诗词的经典之作,当它以草书的形式呈现时,更别有一番韵味。

从整体布局上看,草书作品往往疏密有致。

比如开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这几句,在草书中可能笔画较为舒展,就像一个人在月下举起酒杯,手臂畅快地挥舞着,向天空发问。

那些长长的笔画,像是诗人对明月无尽的遐思在空中延伸。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这里可能笔画的轻重变化明显,表现出一种对天上仙境的好奇与神秘之感。

重笔之处仿佛是对天宫的强调,而轻笔之处则像是那漂浮的云,让人觉得天宫若隐若现。

再看字与字之间的连接,在草书中是非常独特的。

像“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这几个字可能会连绵不断地书写,恰似诗人月下起舞时那灵动、连贯的身姿。

笔画之间的牵丝映带,就如同舞者的衣袖随风飘动,充满了韵律感。

而且草书在书写“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时,可能会通过笔画的曲折变化,营造出一种月光流转的感觉,仿佛那月光正缓缓地穿过楼阁,照在那些难以入眠的人身上。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在草书作品里,这开篇的两句往往能抓住人的眼球。

“海上”二字可能以一种开阔的笔法写出,像是描绘出了那浩瀚无垠的大海,海面上一轮明月缓缓升起的宏大景象。

而“天涯共此时”这几个字或许会写得较为紧凑,然后笔画再向外舒展,象征着虽然远在天涯海角,但在这一刻,人们的思念是相通的。

在草书中,对于一些重复字的处理也很有趣。

比如诗中的“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如果遇到“思”字的重复,草书可能会用不同的写法来体现变化。

一个“思”字可能笔画较为圆润,表现出思念的温柔;另一个“思”字可能笔画刚劲一些,就像那浓烈而难以抑制的相思之情。

而且整幅作品在书写到“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的时候,可能会通过笔画的粗细变化,让人感受到烛光熄灭后,那满室清冷的月光,以及诗人披衣出门时,被露水沾湿的那种凉意。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两句在草书中会有很强的对比感。

“举头望明月”几个字可能向上倾斜,表现出抬头的动作,笔画可能较为挺拔,像是在努力望向那遥远的明月。

爱莲说金文书法作品

爱莲说金文书法作品

爱莲说金文书法作品合同甲方(委托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受托方/艺术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鉴于甲方拟收藏乙方创作的以“爱莲说”为主题的金文书法作品,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就该书法作品的创作、交付及版权归属等事宜达成如下协议:一、作品详情1.1 作品名称:《爱莲说》金文书法。

1.2 尺寸规格:长____cm × 宽____cm(或根据实际创作调整)。

1.3 材质与装裱:采用优质宣纸,传统手工装裱,具体材料由乙方决定。

二、创作要求与验收2.1 乙方应于____年____月____日前完成作品创作,并通知甲方进行验收。

2.2 作品需体现金文书法的艺术风格,内容准确无误,符合甲方提出的艺术要求。

2.3 甲方有权在收到作品后7天内提出修改意见,乙方应无偿进行修正直至甲方满意。

三、费用与支付方式3.1 作品总价为人民币____元(大写:_________________),包括创作费、材料费及装裱费。

3.2 支付方式:甲方应在本合同签订后__天内支付预付款人民币____元,余款在作品交付并验收合格后一次性付清。

四、版权归属4.1 作品的著作权归乙方所有,但甲方享有对该作品的永久收藏权和展览权。

4.2 未经乙方书面同意,甲方不得擅自复制、发行或用于商业目的。

五、违约责任5.1 如乙方未能按时交付作品或作品质量不符合约定,应按未完成部分的__%向甲方支付违约金。

5.2 如甲方未按时支付费用,应按未付款项的__%/日向乙方支付滞纳金。

六、争议解决6.1 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任何争议,双方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可提交至甲方所在地人民法院诉讼解决。

爱新觉罗·永瑆行草《爱莲说》

爱新觉罗·永瑆行草《爱莲说》

爱新觉罗·永瑆行草《爱莲说》
成亲王,爱新觉罗·永瑆(1752-1823),清代著名书法家。

是乾隆皇帝的第十一个儿子,嘉庆皇帝的哥哥。

因皇太后赐陆机《平复帖》,又号诒晋斋主人。

自幼酷爱书法艺术,加上得天独厚的条件,得窥内府所藏,而自藏又甚富,书名重一时。

永瑆楷书学赵孟頫、欧阳询,小楷出入晋唐,其书法用笔俊逸,结体疏朗,风格典雅。

行草书亦纵逸深厚,颇具风采。

博涉诸家,兼工各体,与刘墉、翁方纲、铁保并称清中期四大书家。

嘉庆九年上谕称:“朕兄成亲王自幼专精书法,深得古人用笔之意。

博涉诸家,兼工各体,数十年临池无间,近日朝臣文字之工书者,罕出其右。


他最开始学赵孟頫的书法,后来也学习欧阳询书法的特点,并广泛地临摹晋、唐、宋、明各家书法,因而形成了端正清丽、劲俏流畅的风格。

成亲王书法风格更多地承袭了赵孟頫书法的特征,显得十分圆润、端美,具有馆阁体的特点,但同时又具有欧阳询书法转折方劲的特征,这一点有别于馆阁体一味追求端正俊美。

成亲王以楷书、行书著称于世。

怀素四十二章经草书欣赏

怀素四十二章经草书欣赏

怀素的《四十二章经》草书是一件非常有名的书法作品,被誉为是中国草书史上的里程碑作品。

这件作品写得潇洒豪迈、劲力通神,不仅每一个字的草法都极为精准,同时气息贯注、真力流淌,是在极为严谨的法度当中,从容而悠游的一种抒发,令人赞叹不已。

怀素作为一代高僧,他的书法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同时也蕴含着深厚的佛法内涵。

这件《四十二章经》草书是怀素生平抄录和默诵的众多经文之一,全文总计2339个字,蔚为大观。

从书法的技法角度来看,怀素的《四十二章经》通篇乃是细草写就,这种细草是大草的一种,但出规入距,个性张扬的层面较少,精稳的表达更多一些。

怀素的《四十二章经》草书经过历代的收藏,后已经散落不堪,如今经过当代人的修复和整理,终于整理编修成为了一部长卷,和一部线装书。

这件作品不仅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同时也是佛家经典之一,对于学习佛法和书法的人来说,都是非常珍贵的资料。

八大山人草书《爱莲说》,超凡脱俗!

八大山人草书《爱莲说》,超凡脱俗!
行楷从近人董其昌得法而上遡钟王更涉黄山谷诸家六十后卓然自立以篆法入行圆转厚重删减提按顿挫缓缓写来藏头护尾不见起止
八大山人草书《爱莲说》,超凡脱俗!
பைடு நூலகம்八大山人草书《爱莲说》 立轴 水墨金笺 177.5×50cm
八大山人书法功力甚深,不仅善楷、行,亦精篆籀,中年尝作狂草,然不多见。行楷从近人董其昌得法而上遡钟、王,更涉黄山谷诸家,六十后卓然自立,以篆法入行,圆转厚重,删减提按顿挫,缓缓写来,藏头护尾,不见起止。此轴书周敦颐《爱莲说》,圆厚高旷,有万毫齐力,如锥划沙之妙。观其笔法、款字,已是其晚作了。

集字书法|用行书体创作《爱莲说》,更能品味莲花不蔓不枝的净直

集字书法|用行书体创作《爱莲说》,更能品味莲花不蔓不枝的净直

集字书法|用行书体创作《爱莲说》,更能品味莲花不蔓不枝
的净直
《爱莲说》,文学史上千古传诵的名篇,作者周敦颐。

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周敦颐来星子任南康知军。

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平生酷爱莲花。

周敦颐来星子后,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

周敦颐来星子时已值暮年(55岁),又抱病在身,所以每当茶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并写下了散文《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
爱菊;自李唐来,世人
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
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
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
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
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莲说草书书法作品欣赏
爱莲说草书书法作品欣赏
爱莲说草书书法作品欣赏1
爱莲说草书书法作品欣赏2
爱莲说草书书法作品欣赏3
爱莲说草书书法作品欣赏4
爱莲说草书书法作品欣赏5
一、《爱莲说》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爱莲说》创作背景
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著名的理学家周敦颐来星子任南康知军。

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平生酷爱莲花。

周敦颐来星子后,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

周敦颐来星子时已值暮年(55岁),又抱病在身,所以每当公
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爱莲花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并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爱莲说》。

《爱莲说》虽短,但字字珠玑,历来为人所传诵。

一年以后,周敦颐由于年迈体弱辞官而去,在庐山西北麓筑堂定居讲学。

他留下的莲池和那篇《爱莲说》,一直为后来者珍视。

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朱熹调任南康知军,满怀对周敦颐的仰慕之情,重修爱莲池,建立爱莲堂,并从周的曾孙周直卿那儿得到周敦颐《爱莲说》的墨迹,请人刻之于石立在池边。

朱熹作诗道:闻道移根玉井旁,花开十里不寻常; 月明露冷无人见,独为先生引兴长。

赏析《爱莲说》,其重点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这是全文的中心题意。

古人写文一般都是借物抒怀,同样的一句话,都有二层意思,一层喻物,一层抒怀。

同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也有第二层抒怀意思。

隐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尚品格。

实际上,他说的意思就是:官场黑暗,要在官场上保持自己高洁的品格,就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那么难。

这也是他为官的经验总结,因为他不想同流合污。

而“濯清莲而不妖”,不过是作者的一种良好愿望罢了。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所以百花之中独莲而能为,弥足可贵也。

这也是作者的感叹吧,因为在大环境中他是不可能做到独善其身的,除了逃避与远离。

或者如他那样兢兢业业的守着自己的一份志节。

周敦颐的《爱莲说》从“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开篇,就是作此感叹吧。

周敦颐是中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
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周敦颐从小喜爱读书,在家乡颇有名气,人们都说他“志趣高远,博学力行,有古人之风”。

他的学问、气度,也感动过许多人来追随他学习,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程颐、程颢两兄弟,他们后来都成了南宋一代著名的理学家。

公元1072年,周敦颐来到江西,创办了濂溪书院,从此开始设堂讲学,收徒育人。

他将书院门前的溪水命名“濂溪”,并自号“濂溪先生”。

因他一生酷爱莲花,便在书院内建造了一座爱莲堂,堂前凿一池,名“莲池”,以莲之高洁,寄托自己毕生的心志。

先生讲学研读之余,常漫步赏莲于堂前。

后造就一篇《爱莲说》,其佳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成为千古绝唱,至今仍脍炙人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