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综述1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现状-特征
• (1)静态分析走向动态预测,日趋模式 化 • (2)由粮食单一指标走向综合指标体系 研究 • (3)研究对象的日益丰富化
研究现状-计算方法

土地生产潜力


载 力
土地资源承载
的人口数量
研究现状-计算方法
研究方法现状
研究方法
环境因子
植被潜力 结构
系统动力学
机理型模型 统计型模型 混合型模型 ECCO模型
瓦赫宁根模型 迈阿密模型
研究现状-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现状
土地承载力
耕地土地承载力
土地承载力
农用地土地承载力 城市土地承载力 生态用地土地承载力
研究现状-存在问题
(1)对土地承载力的影响因素计算不够 准确。 土地承载力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土地 生产能力的计算和人均消费水平,对它 的影响因素较多,这部分计算不准确, 就会导致最终的结果不准确或者得到与 实际情况完全相反的结论。
[1] 余霜,李光. 土地承载力研究进展[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 岳晓燕,宋伶英. 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方法的回顾与展望[J]水土保持研究 [3]封志明.土地承载力研究的缘起与发展 [4]陈念平. 土地资源承载力若干问题浅析 [5]王书华,毛汉英.土地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设计及评价———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案例研究 [6]罗贞礼. 土地承载力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国土资源导刊 (湖南), 2005, 2(2): 25-27. [7 陶在朴(奥地利).生态包袱与生态足迹[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3: 145.
前景展望
(1)土地承载力的“综合”研究
对于载体而言。土地不应仅局限于耕地, 而应是 包含园地、林地、城镇居民点、交通用地和未利用土 地等在内的广义的土地。
对于承载物而言。土地问题是由人的社会、经济 活动所造成的,所以承载对象应是人类的各种社会、经 济活动, 如承载的城市规模、经济产值、交通规模、 土地的纳污能力等, 而不仅仅是承载人口规模和人口 消费压力。
前景展望
(2)土地承载力的“支撑系统”研究
土地承载力研究面对的是“一个包括人口、资源、 环境在内的纷繁复杂的大系统”,为此,我们应充分 重视研究对象的系统属性,从综合的、动态的、反馈 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
前景展望
(3)土地承载力的“类型”研究
在实践中发现某一类型区的特征和问题,针对 某一区域实施有的放矢的战略措施和对策。
研究现状-存在问题
(2)影像解译的参数标准不统一
现代技术如遥感(RS)、地理信息 系统(OrS)等广泛应用在土地承载力的 研究领域中。但是在对影像进行分析 解释时,人们的参照标准不一样,因 此其中必定会夹杂着不少人为主观因 素,同样的影像不同的人可能得到完 全相反的结论,这就需要有关部门统 一标准,以便得到科学统一的数据。
[10Odum E P. Fumdamentals of Ecology[M].philadephia,PA:W B.Saunders,1971.
研究现状-存在问题
(3)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的延伸性不够
土地承载力研究仅限于土地资源的 生产能力,具有很大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因此有必要加强其它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性 的承载力的研究。例如:矿产资源承载力、 地理环境的人口承载潜力等方面。不能将 区域土地承载力系统作为一个孤立、封闭 的系统,应重视其开放性。
起源
土地承载力的思想渊源,最 早可以追溯到韩非的“民众财寡” 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适度人 口”。
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口、 粮食、资源、环境等全球性问题日 甚一日, 在人口急剧增长和需求迅 速扩张的双重压力下, 以协调人地 关系为中心的承载力研究兴起。
发展史(国外)
• 早在1758年, 法国经济学家奎士纳在《经 济核算表》一书中便讨论了土地生产力与 经济财富之间的关系,这二者关系的提出, 为之后的土地承载力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启 示。 • 1921年, 帕克和伯吉斯提出了承载能力的 概念。根据他们的意见, 可以根据某一地 区的食物资源从而确定该区域能供养的人 口数量。
[8 Park R E B, Urgess, E W. Introduction to the Science of Socio logy[M ] .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0.
[9 Vogt W. Road to Survival[M ]. New York: William S loan, 1948.
研究史(国外)
1948
1973
1995
1965
1980
研究史(国内)
• 我国的土地承载力研究兴起于80年 代。
• 80年代初,宋健、田雪原等人分别 提出了我国土地资源可承载的人口 数量。
研究史(国内)
• 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主 持,国内13家高校和科研机构参加的 《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量 研究》项目。该研究以土地资源-粮食生 产-人口承载的分析为主线,预测了全国 及各省、市、区未来2个时段内(2000年 和2025年)可承载的人口规模。到80年代 后期,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在中国全面 展开。
(4)土地承载力的“预警”研究
“预警”是指辨别和排除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出 现的非持续利用征兆的人类行为,从而实现资源的 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向良性化方向发展。
前景展望
随着土地承载力研究的日趋深入,在计算机支持 下,各类数理方法进入承载力研究领域,模式化趋向 日益普遍。由静态分析走向动态预测,从早期的线性 规划模型,到现在广泛应用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先后 出现了多目标规划模型、目标规划模型、模糊目标规 划模型、门槛分析模型和层次分析模型等等,促使承 载力研究更加综合和深入。相信不久的将来土地承载 力研究一定会在社会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进展综述
目录Biblioteka Baidu
背景起源
1
研究史
2
研研究究现现状状
3
前景展望
4
背景
承载力一词原为物理力学中的一个物理 量,指物体在不产生任何破坏时所能承受的 最大负荷。
土地资源承载力是土地资源评价的重要 指标,以单位面积土地所能承载的人口潜力 作为计算基础,因此有的研究直接就称为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