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 古代诗歌阅读(word)
专题五 古代诗歌鉴赏(超级讲义)——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学一站通关
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考点1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诗歌创作的目的是抒情,而诗人的思想感情往往是借助诗中的形象委婉含蓄地表现出来的。
因此,鉴赏古代诗歌,首先必须把握古代诗歌的形象。
所谓形象就是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
它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三种。
题型1 鉴赏人物形象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为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二是诗歌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1.鉴赏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古代诗歌是作者主观情感的产物,必然带有作者的痕迹。
作者以此表达自己的爱憎、价值和人生追求,因此,抒情主人公形象往往实际上就是作者自己的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就是把我们在阅读这首诗歌时所感悟和想象的作者的形象用语言准确形象地描述出来。
2.鉴赏古代诗歌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在偏重叙事或作者隐身的古代诗歌作品中,作者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领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
方法突破一、鉴赏古代诗歌人物形象技巧1.审清题干,找准形象。
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看题干是要求分析抒情主人公形象(即作者自己)还是诗歌刻画的人物形象。
2.知人论世,总体把握。
根据诗歌标题、注释及平时积累的作者作品常识,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或与作者有关的其他方面的信息,如政治主张、所处时代特征、常见写作风格等,总体上把握抒情主人公形象的性格、心态、情感等。
3.抓住关键,深入分析。
概括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包括外貌仪表、性格品质等,要抓住诗歌中有关人物描写的诗(词)句(如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以及反映人物品格志趣的诗(词)句。
4.关注环境,理解形象。
关注环境描写,特别是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周围环境或者大的社会环境等,这些对人物形象、思想情感会有陪衬、烘托的作用。
5.结合形象,明确效果。
结合对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把握人物形象的意义,理解人物形象所寄寓的情感,明确塑造该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4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创新案 创新提升 命题前瞻
创新案创新提升命题前瞻创新点1 诗评诗论新思路【命题初探·微观考情】考势微解所谓诗评题,也称为“前人评点赏析”,就是在一首诗歌的后面列出后人对这首诗的评价,然后要求考生根据评价谈论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
命题者在诗歌材料的后面给出一些诗评家的观点或评论,有的观点或评论属于宏观的文艺观点或诗论,有的则直接对该诗词作出具体的阐释,然后要求考生结合具体诗作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类试题难度较大,考查的范围也较广,它往往涉及诗词的语言、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几个方面高考链接1.(2023·新课标Ⅰ卷)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
”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分)2.(2023·新课标Ⅱ卷)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
(6分)常见变式1.前人评此诗,称其“……”。
请结合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定向性设问)2.有人评价这首诗……,也有人评价这首诗……。
你同意哪种看法?(开放性设问)3.诗的××句,有的版本作“×××”,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开放性设问)【创新有路·典例剖析】【例1】阅读导学案一【真题研磨·读懂文题】栏目第一题(2023·新课标Ⅰ卷)文本,完成后面的题目。
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
”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向解析】审题定向本题考查考生在基本理解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正确理解中国古代独具特色的形象化理论话语的能力答题关键理解了“卖花担上”的桃李与“树头枝底”的桃李之间的区别以及各自的象征意味,就理解了诗歌尾联中提到的魏了翁的话。
2019-2023年高考语文北京卷真题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五年高考北京卷2019—2023真题一、(2023北京,12—14,12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五①杜甫锦官城西生事微,乌皮几②在还思归。
昔去为忧乱兵入,今来已恐邻人非。
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③。
共说总戎云鸟阵④,不妨游子芰荷衣。
[注] ①此诗作于公元764年。
杜甫于760年在成都营建草堂。
762年,严武入朝,杜甫送行至绵州。
其后,成都发生兵乱,杜甫流亡至梓州。
764年,严武封郑国公、拜剑南节度使,再次镇守成都。
②乌皮几:包着黑皮的小桌。
③息机:熄灭用世之心。
④总戎:主帅。
云鸟阵:一种作战的阵法。
1.以下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锦官城西”句写诗人在成都生计微薄,感慨世事之艰难。
B.“乌皮几”句,诗人借“乌皮几”表达了自己的思归之情。
C.“昔去”句,诗人叙写昔日离开成都,担忧乱兵入城骚扰。
D.“今来”句写诗人回到成都后,看到兵戈扰攘、物是人非。
2.以下对诗歌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律诗一般只有中间两联对仗,而此诗四联皆对,属对精切,律法谨严。
B.诗人借众人的评价,从侧面称赞严郑公的才能,语言得体而蕴藉有味。
C.此诗尾联在语意上与第一句中的“生事微”前后呼应,可谓章法井然。
D.末句化用《离骚》典故,借芰荷衣显示杜甫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3.杜甫的诗内涵深刻而丰富,往往一联就有多重意蕴。
此诗“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一联历来为人称道。
请分析这一联有哪些内涵。
(6分)答案答案解析暂缺。
二、(2021北京,12—14,12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
和陶归园田居(其一)①苏轼环州多白水,际海皆苍山。
以彼无尽景,寓我有限年。
东家著孔丘,西家著颜渊。
市为不二价,农为不争田。
周公与管蔡②,恨不茅三间。
我饱一饭足,薇蕨补食前。
门生馈薪米,救我厨无烟。
斗酒与只鸡,酣歌饯华颠③。
禽鱼岂知道,我适物自闲。
江苏省2021年中考试题真题语文分项汇编-专题05 古诗词鉴赏(Word版,含答案解析)
专题05 古诗词鉴赏(解析版)【江苏省徐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阅读古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中秋月①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②,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①该诗是苏轼任职徐州时与其弟苏辙中秋相聚所作。
②清寒:这里指月光清亮。
9.简要赏析“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这两句诗。
10.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9.这两句描写了中秋月圆的美景。
“溢”本来写水,此处用来写月光,写出了月光如水满而流出的动感,突出了月光的清亮和动态美;“转”字写出了月亮的运行状态,“玉盘”则通过比喻写出了月亮的浑圆,突出了月亮的形态美。
诗人寓情于景,表达了对中秋月圆人团圆的欢乐喜悦之情。
10.表达了诗人对亲人团聚的珍惜和对未来相聚的渴求(期盼)忧虑(担忧)、哀伤。
【分析】9.考查诗句赏析。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是说,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
句中并无“月光”“如水”等字面,而“溢”字,“清寒”二字,都深得月光如水的神趣,全是积水空明的感觉。
月明星稀,银河也显得非常淡远。
“银汉无声”并不是简单的写实,它似乎说银河本来是应该有声音的,但由于遥远,也就无声了,天宇空阔的感觉由此传出。
“玉盘”写出月儿冰清玉洁的美感,而“转”字不但赋予它神奇的动感,而且暗示它的圆。
两句并没有写赏月的人,但全是赏心悦目之意,而人自在其中。
10.考查赏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是说,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明月圆,更值兄弟团聚,所以词人才会赞叹“此生此夜”之“好”。
不过,恰如明月是暂满还亏一样,人生也是会难别易的。
兄弟分离在即,又不能不令词人慨叹“此生此夜”之短。
“此生此夜”一句抒发了作者对亲人此时团聚的珍惜之意。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训练: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6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题目中的“左迁”指降职,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于是写了这首诗。
B.第二句中的“过五溪”三字看似平淡,其实是写出了龙标的荒远和李白对友人的同情。
C.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的忧愁、无奈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D.这首诗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两句诗在情感的表达上有何独特之处,请简要赏析。
(4分)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6分)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2分)A.首联开篇点题。
首先写“客路”,然后写“行舟”,寓漂泊羁旅之情于字里行间。
B.颔联写所见景色。
江水浩渺,两岸开阔,风帆高悬,舟船平顺,令人心情昂扬。
C.颈联中“生”和“入”二字化静为动,写出了红日西沉,春色渐浓的江南美景。
D.尾联紧承上联,遥应首联。
故乡遥遥,书信难达,借鸿雁传书寄托思乡之愁。
2.从这首诗的诗句“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可看出诗人处在的境况之中。
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是。
(4分)三、(2020年桂林中考改编)阅读下面这首曲,回答问题。
(6分)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枯”“老”两字妙!既写出“藤”“树”的特点,又为“断肠人”所处环境增添悲凉的色彩。
1.下列对这首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散曲家,代表作有《汉宫秋》等。
B.曲中作者形容乌鸦昏昏沉沉地归巢,以此来含蓄地表达断肠人的内心。
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技法提分点23诗中有画境意象寄深情
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考情预览】技法提分点23 诗中有画境,意象寄深情三步骤鉴赏诗中形象读文支招三看初懂诗家语一看标题(初判题材)标题或标明写作对象、内容、重点,或表现感情基调。
也可能会提示题材(情感),如两诗都以猿声来写愁。
二看作者(初明情感)依据作者生平事迹、思想、写作风格、时代背景等信息来全盘考虑诗歌主旨。
如李白的豪放飘逸,诗中多流露出自信达观、傲视权贵、追寻精神自由之思想;而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多有忧患之思。
如李端和徐照,结合他们的时代,一唐一宋,可大概明确其区别是,一注重意趣,一注重理趣。
三看注释(初懂内容)诗歌后凡有注释一定重要,应引起高度重视,其注释多是作者、所写人物、写作背景或是难解词句的解释,有的是典故的出处与含义等。
如右侧注释对《三峡吟》中诗句典故的解释,暗示情感的忧伤。
典题文本(2014·浙江)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唐]李端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三峡吟[南宋]徐熙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①。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译文】溪行逢雨与柳中庸日暮时分,群山淹没在昏暗之中,接着,又有一阵密集的暮雨袭来。
今夜,你我怎能忍受宿于两地却听着同样凄厉的猿鸣。
三峡吟长江三峡丽山秀水连绵七百里,两岸广泛地生长着深幽的青枫林。
林中的猿啼声本身没有愁苦之情,愁苦的其实是行人自己的心情。
对点解题1.这两首诗都以________来写愁。
解题指导本题赏析事物形象。
明确物象特征,对接诗人品性两首诗都写到的意象,当为猿的啼叫声,这是事物形象。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不堪听”写猿啼的哀戚使诗人愁苦不堪;“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写猿啼的哀戚使行人忧愁。
鉴赏表达效果李诗中的“共听一声猿”,是用分隔两地的人“共听猿声”来间接“写愁”,表达与朋友的分离之愁;徐诗是反写,啼猿自己不愁,但内心有愁的人听了猿啼更觉心愁,借猿声抒写游子思乡之愁。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分类:古代诗歌阅读(鉴赏语言)(word版 有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鉴赏语言)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突出的语言特点。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至滑州隔河望黎阳忆丁三寓①王维隔河见桑柘,蔼蔼黎阳川。
望望行渐远,孤峰没云烟。
故人不可见,河水复悠然。
赖有政声远,时闻行路传。
【注】①公元726年夏,王维前往长安途经黎阳,为黎阳所吸引而生退隐之意,于是滨水定居于此。
公元729年秋,王维因赴长安与丁三在黎阳渡口话别,王维乘船渡河到达滑州,遂成此诗。
本诗的颔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蝶恋花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
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杜甫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欲知世掌丝纶①美,池②上于今有凤毛③。
【注】①世掌丝纶:世代都在中书省任职。
②池:凤凰池。
③有凤毛:南朝时谢凤和谢超宗父子文章风格和成就很出众,梁武帝称赞说“超宗殊有凤毛”。
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相比,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5.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小题。
【双调】折桂令·酸斋学士①席上张可久岸风吹裂江云,迸一缕斜阳,照我离樽。
倚徙②西楼,留连北海,断送东君。
传酒令金杯玉笋,傲诗坛羽扇纶巾。
惊起波神,唤醒梅魂。
翠袖佳人,白雪阳春③。
【注】①酸斋学士:贯云石,号酸斋,元代散曲家。
②倚徙:流连徘徊。
③白雪阳春:古代楚地的歌曲名,风格高雅。
后人评价此曲在风格上颇为清秀有力,很有“清劲”之风。
5.专题五 古代诗歌阅读.pptx
6.词人在下片是如何抒发自己深沉的思乡之情的?请具体分析。(6 分)
诗歌 4 咏物言志 建议用时:10 分钟
[2019 湖北荆州质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 7~8 题。(9 分)
鹦鹉
白居易
陇西①鹦鹉到江东,养得经年嘴渐红。 常恐思归先剪翅,每因喂食暂开笼。 人怜巧语情虽重,鸟忆高飞意不同。 应似朱门歌舞妓,深藏牢闭后房中。
学无 止 境
1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身骑白马、臂挂彤弓不仅刻画出了丘常侍的英武形象,也体现出他深受朝廷器重。 B.远在边塞军营中的将士早知丘常侍身份尊贵、身材雄伟,为他能来坐帐指挥而欣喜。 C.末句借班超受封定远侯典故,表达对丘常侍安边卫国、建立班超那样功勋的期待。 D.丘常侍接受诏命,要去北部少数民族地区任都护,诗人献诗以表达赞颂和祝愿之意。
学无止 境
诗歌 3 边塞征戍 建议用时:10 分钟
[2019 河北石家庄一模]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 5~6 题。(9 分) 菩萨蛮
纳兰性德
黄云紫塞落碎花。
笳声听不得,入夜
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起笔两句以如椽之笔描绘景物,黄云、紫塞、女墙、乌啼,边塞苍凉之感油然而生。 B.“落日”两句,有远有近,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场面宏阔,呈现一片苍茫萧索之景。 C.这首词意境雄浑,黄云浩渺,紫塞绵延,万山横亘,猎马驰骋,抒发了戍边的豪情。 D.词作上片遒劲豪迈,下片韵致绵长,从浩荡塞歌转为低回离歌,格调豪迈而幽婉。
学无 止 境
D.这两首诗均为咏物诗,罗诗借向鹦鹉说话来吐露心曲,话语平淡,却耐人咀嚼;白诗托 物寄意,词浅意丰,形象生动,讥讽辛辣,力透纸背。
8.这两首诗中的鹦鹉有何相似之处?两位诗人借鹦鹉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 (6 分)
中考专项语文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例1(2020年百色中考15~16题6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行路难(其一)[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此诗是乐府诗,形式上以七言为主,杂以“三言”,表现出乐府诗的鲜明节奏。
B.诗的开头两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设下盛宴为之践行。
C.“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用姜尚、伊尹的典故,表明理想破灭,前途渺茫。
D.诗的结尾,诗人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重新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表现了他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解析】本题考查乐府诗的语言特色、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C.“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诗人以“垂钓”自比姜尚,以“梦日”自比伊尹,表达了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
【答案】C2.这首诗的诗眼为“行路难”,请按照以下格式,找出表现“难”的一句诗,谈谈困难中李白的形象。
(4分) 我从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中,读出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李白,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以填空题的形式考查考生对诗歌主旨情感的把握。
虽为填空题,但答案并不固定,考生可根据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进行分析。
诗眼是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词语,在答题过程中仍需注意审清题意,本题需围绕诗眼“行路难”作答。
【答案】示例一:我从“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读出了一个内心苦闷的李白,因为面对美味佳肴,李白竟然食不知味,可见诗人心中充满着一种怀才不遇,人生失意的苦闷。
示例二:我从“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中,读出了一个内心迷茫(惆怅),前途艰难的李白,因为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冰塞川,雪满山”(黄河不可渡,太行不能登),隐喻诗人仕途的艰难。
广东专用2024版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五培育民族审美追求的体悟阅读_古代诗歌
[解析] [命题解读] 先看情感:王诗后两句通过写曾受过飞龙舞训练的老马来表 达对昔日盛世的怀念。“飞龙舞马”是唐玄宗庆生时的节目,玄宗赏百匹飞龙舞马在 勤政殿前贺寿,可以想见当年庆生场面是多么热闹繁华,唐玄宗的生活是多么骄奢 淫逸。而今“飞龙老马曾教舞”,老马还记得当年唐玄宗做寿时的音乐,可是唐玄宗 和他曾拥有过的盛世江山早已繁华不再,昔日的大唐正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而这 一切可能正源于唐玄宗当年的骄奢淫逸。王建追忆飞龙舞马,表达对昔日盛世的怀 念,感慨玄宗的骄奢淫逸,言外自见。杜诗后两句借助紫苔表达情感,借眼前金铺 上的紫苔,抒发昔盛今衰的悲叹之情。“惟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这两 句采用《诗经·王风·黍离》的笔法,用宫院中的植物茂盛生长暗示王朝衰落之意。
故选C。
★(2)赵诗与汤诗均为登楼赏月之作,请分析诗中赏月人形象的异同。 答:______同__:__诗__中__赏__月__人__都__是__孤__独__的__。__赵__诗__:__由__“独__上__江__楼__”_可__知__,__诗__人__是__独__自__一__人_ _登__楼__赏__月__。__去__年__与__其__一__起__赏__月__的__友__人__,__并__未__同__行__,__更__显__孤__独__。__汤__诗__:__隔__着__竹__林__传__来_ _的__他__人__的__欢__声__笑__语__,__衬__托__出__诗__人__的__孤__独__,__空__闻__月__中__卷__帘__之__声__,__却__不__能__得__见__卷__帘__之__人_, _更__显__孤__独__。__异__:__赵__诗__的__孤__独__,__是__无__人__相__伴__的__孤__独__。__诗__人__心__中__饱__含__对__友__人__的__思__念__,__以_ _及__对__友__人__相__伴__的__渴__盼__。__汤__诗__的__孤__独__,__是__遗__世__独__立__的__孤__独__。__诗__人__与__世__俗__的__欢__声__笑__语__隔_ _着__竹__林__,__由__眼__前__之__景__所__想__的__也__是__月__宫__、__月__中__之__人__,__诗__人__始__终__与__世__俗__社__会__保__持__着__一__定_ _的__距__离__,__给__人__清__高__、__冷__傲__之__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新课标语文高考专题复习 专题五 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
2024新课标语文高考专题复习专题五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2024新课标语文高考专题复习专题五古代诗歌阅读五年高考说明:本题组包含2019—2023年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真题十二道。
一、(2023全国甲,14—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9分)临江仙晁补之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
明年应赋送君诗。
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
东溪春近好同归。
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B.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
C.因不忍与朋友分别,词人更珍惜当下,数算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相聚。
D.春天即将到来,词人希望与朋友同归东溪游览,共同欣赏春日的美景。
2.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6分)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参考答案1.A2.①词人展开想象:垂柳袅袅,艳影荡漾在江水中;梅花凋谢了,隐藏在枝头残雪中。
寥寥数语,总体上描绘了东溪春天的美景,色彩对比鲜明。
②以“春柳”“冬梅"烘托渲染了清新凄美的氛围,情景交融,抒发了对友人真挚的情感。
③结尾两句以景结情,以春光美景收束,将离别的伤感融入一片美好的春光中,以乐景写哀情,伤感中又有乐观豁达。
(每条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二、(2023全国乙,14—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9分)破阵子陆游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
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
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
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
与君同醉醒。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人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看破”“放轻"宣示自己告别过去。
专题12.5 古代诗歌阅读五-高考语文冲刺专题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12 古代诗歌阅读五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虞美人雨后同干誉、才卿置酒来禽花下作叶梦得落花已作风前舞。
又送黄昏雨。
晓来庭院半残红。
惟有游丝千丈罥晴空。
殷勤花下同携手。
更尽杯中酒。
美人不用敛蛾眉。
我亦多情无奈酒阑时。
【注】①干誉、才卿,叶梦得友人。
来禽:林檎别名,南方称花红,北方称沙果。
②罥(juàn):缠绕。
③美人:古代文人雅士饮酒常有侍女、歌伎捧觞。
1.下列对本词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A.上片写一场风雨过后,落花无数,清晨天气转晴,庭院中半是残花,只有游丝飘荡,写景富有层次,意境凄清迷蒙。
B.上片写景的重点从时间上来看是在清晨,即“晓来”之际,是实写;而前两句是回忆昨日风雨落花的景象,是虚写。
C.“落花”两句用了比拟的修辞,一个“舞”字,写出落花随风飘舞的景象,一个“送”字,赋予落花人的情态,创意新奇。
D.词的最后两句表面上是在用“我亦多情”劝慰美人不必悲伤,实际上表达了词人与情人分别时内心的伤感与无奈。
E.全词既有“落花、风雨”的哀景,又有“游丝千丈罥晴空”的高旷清新,婉约中有豪放之气,颇得东坡婉约词之妙。
2.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词分析。
答:【答案】1. A、D2. ①惜花伤春的情怀。
上片风雨摧残落花,残红满院,透出伤春之情。
②对雨后初晴美景的喜爱。
雨后初晴,天空云丝飘荡,更显晴空辽阔高旷,乐景写乐情。
③与朋友聚饮的喜悦。
(与朋友的深情厚谊)雨后初晴,词人花下置酒,殷勤劝酒。
④宴终人散的伤感。
最后两句借劝慰美人,委婉地说出了“酒阑”之后曲终人散的伤感。
(答出任意3点即可。
意思对即可。
)【题型】诗歌鉴赏【难度】较易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廖世美霭霭春空,画楼森耸凌云渚。
紫薇①登览最关情,绝妙夸能赋。
惆怅相思迟暮,记当日、朱阑共语。
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
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断肠何必更残阳,极目伤平楚。
高考语文二轮培优第三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技法提分点24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三入手鉴赏诗歌语言
12/9/2021
12/9/2021
读文支招
咬文嚼字 泡开诗家语 读懂诗歌不仅要靠“三看”,更重要的是要品读语言,靠咬文嚼字泡开诗家语。 1.诗家语之变形 古诗出于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要改变某些词语的词性。如右侧第一首,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中的“残”“泣”就使用了使动用法,明确了这一点 就能更快速理解诗句含意了。
景物特点是荒废、破败的,寄寓了诗人的亡国之痛。故抒情方式为借景抒情。 概述作用
情景交融,突出诗人情感。 答案 运用对仗(对偶)、拟人的手法,借陵园、宫殿的荒凉残破之景,抒亡国之 痛,情景交融。
12/9/2021
2.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 解析 叙事特色可以从详略、视角、手法、铺垫、照应、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几 个方面综合考虑。这两首诗,从表达方式上看,叙事和抒情融为一体;从视角上看, 以主人公第一人称叙述;从手法上看,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答案 ①以对比加强叙事的抒情效果。用权贵歌舞宴饮,不问军情与百姓心系故 国作对比,表达忧国忧民之情;以主人公一家亡国前后境况的对比,表现百姓流 离之苦。②以“北来人”的口吻叙事,表达情感显得更真实、自然。③叙事中流 露出个人的情感。如“今成独雁飞”流露了主人公家破人散的凄凉与孤独。
12/9/2021
12/9/2021
2.诗家语之跳跃 诗家语是跳跃的、跨越时空的,存在大量的“空白”,目的是给读者留下想象 空间,阅读时需要进行补充。 3.诗家语之颠倒 古诗受许多限制,如对仗、平仄、押韵等,有时对正常语序作了调整,有时也 是突出情感的需要,鉴赏时一定要字字揣摩,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侧重点。 由此可见,树立“语言意识”,深入诗歌文本的语言内核,对正确解读诗意, 尤其是揣摩诗人微妙的情绪状态是十分重要的。
古代诗歌阅读 Word版含解析
特色透练8古代诗歌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和仲蒙夜坐文同①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
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
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
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
[注]①文同: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
著名画家、诗人。
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表弟苏轼敬重。
Ⅰ检验读懂根据诗歌内容填空。
全诗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
前两联通过视觉、听觉写景,描写窗外大雪将至的景象,反衬作者内心的心情。
颈联,寒冷夜晚,诗人饮茶遣酒体现了作者的高雅情趣。
尾联“对群书”“拥敝袍”,体现了作者独自夜读,仍能享受宁静之乐,同时也寄托了对友人仲蒙的思念之情。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首联描写诗人在大寒之夜“独凭幽几”,听到窗外传来栖鸟惊飞、孤雁哀号的声音,表达了内心的孤寂凄清。
()答案×解析由“独凭幽几静尘劳”可知,应是表达了内心的“宁静淡泊”,而非“孤寂凄清”。
2.这首酬和诗在表现诗人自身性格特点豪迈洒脱的同时,也体现了和友人之间的真挚情意。
()答案√Ⅱ解答题目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在大寒之夜和友人仲蒙正夜坐畅谈,听到窗外传来栖鸟惊飞、孤雁哀号的声音。
B.窗外,北风呼啸,霜气肃杀,大雪将至;屋内,诗人此时凭几而坐,一洗素日尘劳。
C.颈联,夜深之时,诗人因难眠而体会到茶的功效;大寒之夜,诗人想饮酒驱散浓重的寒意。
D.本诗前两联侧重描写环境,后两联侧重抒发感受,前后内容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诗人在大寒之夜和友人仲蒙正夜坐畅谈”错,由首联下句的“独凭幽几静尘劳”可知,应是诗人独坐房间。
诗题中的“和”不是“同”,而是“以诗歌酬答”之意。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特点。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倦于尘劳,而能淡泊超然。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一走好“三个步骤”读懂诗歌大意二抓住“九大题材”了解每
阅读帮
第二步,读诗歌正文 1.抓“变形”之处,读懂“诗家语”。颔联对仗工整,正常语序应是 “曾闻湓浦似衣带,见说庐峰胜香炉”。“曾闻”“见说”为“听闻” 之意。诗人在此运用虚写的艺术技巧呈现出友人贬谪之地江州的自然 风光。 2.抓意象,体悟意境。颔联中的意象有“湓浦”“庐峰”。前句运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湓浦”比作“衣带”,写出了江水的曲折灵动。 后句描写庐峰的盛景。诗人通过写江州的美景,宽慰朋友。颈联中的
阅读帮 2.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 解?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①“劝诫”是这首诗的主旨,诗人在尾联点明该主旨,劝说白居易 不要沉迷于宗教,消磨了志气,要对人生充满信心;②诗歌的第二句在问候 中提到僧人和寺庙,为结尾正式的劝诫做了铺垫。(6分)(评分参考:每答 出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 分)
阅读帮
阅读范例 诗1 [2021新高考Ⅰ卷,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寄江州白司马① 杨巨源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②? 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③,青云依旧是前途。 【注】 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 寺。③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
阅读帮
3.读注释。 借助注释可以理解一些生僻的字词,了解冷僻的史实、典故等,扫清 阅读障碍;也可以了解一些不太熟悉的作者和诗歌的写作背景,知人论世, 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诗歌。 第二步,读诗歌正文 1.抓“变形”之处,读懂“诗家语”。 诗歌语言的“变形”之处表现为:在语法方面,改变词性、改变词序、 省略成分等;在修辞方面,运用互文、列锦等手法。
阅读帮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分类:古代诗歌阅读(诗词形象)(word版 有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诗词形象)1.军城早秋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有何作用?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
苦笋陆游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①藜藿:藜和藿。
泛指粗劣的饭菜。
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六月三日夜闻蝉①白居易荷香清露坠,柳动好风生。
微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
乍闻愁北客,静听忆东京②。
我有竹林宅,别来蝉再鸣。
不知池上月,谁拨小船行?【注】①此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当时作者在苏州,因病休假。
②东京:指东都洛阳。
诗中前后两次写到蝉声,作用却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早秋夜作韦庄翠簟初清暑半销,撇帘松韵送轻飙。
莎庭露永琴书润,山郭月明砧杵遥。
傍砌绿苔鸣蟋蟀,绕檐红树织蟏蛸①。
不须更作悲秋赋②,王粲③辞家鬓已凋。
【注】①蟏蛸:蜘蛛的一种,脚很长,俗称“蟢子”。
②悲秋赋:语本《楚辞·九辩》中的“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泛指抒发悲秋之情的诗文。
③王粲:“建安七子”之一,依附曹操,一生感叹自己怀才不遇。
颈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效果?请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南歌子·新开池戏作辛弃疾散发披襟处,浮瓜沉李杯。
涓涓流水细侵阶。
凿个池儿,唤个月儿来。
画栋频摇动,红蕖尽倒开。
斗匀红粉照香腮。
有个人人,把做镜儿猜。
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相比,本词中的词人形象有何不同?结合本词内容,试作简要分析。
古诗歌鉴赏(word版有答案)-2021年中考语文三轮冲刺
2021中考语文三轮冲刺57—诗歌鉴赏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伤春陈与义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①照夕烽。
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②。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
稍喜长沙向延阁③,疲兵敢犯犬羊锋。
(注)①甘泉:秦汉行宫,在今陕西淳化县甘泉山上,此处代指宋皇宫。
②飞龙:旧时以龙比天子,此处指宋高宗。
③向延阁:长沙太守向子湮。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诗人借助匈奴入侵时,烽火可以直达甘泉宫的典故,直叙国事的危急。
B.由初怪到岂知,既写出了诗人感情的变化,也展现了朝廷节节败退的局面。
C.诗人白发如霜,漂泊异地,因国家动荡,虽睹烟花燃放之美景,也尽是满怀伤感。
D.在庙堂无策的局面下向子湮率军抗金,给人带来了一点欣慰,让人看到了希望。
15.后人评价本诗“此诗真有杜忠,其已经在气味上逼近杜甫之诗”,本诗在诗风与杜甫之诗风“沉郁顿挫“具有极大的相似点。
请结合作品从情感与表达两方面简要分析。
(6分)答案14、C15、示例一:①从情感上:本诗表达了对南宋朝廷不予抵抗、一味退却行为的极大不满,对爱国人士纷起抗敌的爱国壮举的热情讴歌,体现了与杜甫诗歌相仿的忧患意识与家国情怀。
②从表达上:诗歌以感叹起笔,以失望、感慨继之,以希望收束,低沉回环,跌宕起伏,与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风格相似。
示例二:15. [参考答案]后人之所以评说: “此诗真有杜忠,其已经在气味上逼近杜甫之诗"是因为,具体在情感与表达方面表现如下:①诗人对南未朝廷采取的不抵抗政策,一味退却逃跑的行为,表现出极大的不满,此情与杜甫之诗中经常表现出的忧患意识极为相近。
②诗人对向子諲等爱国人士纷起抗敌的爱国壮举,进行了高度热情地讴歌,此情与杜甫之诗中经常表现出的家国情怀极为相近。
③本诗在行文思路方面体现了顿挫之美,首联感叹朝廷无策抗金,直将矛头指向皇帝,此为首饭,欲联表达了局势出人意料之外的恶化,流露出诗人对高宗的失望之情,再次跌宕,颈联借用李白和杜甫的名句。
5.专题五 古代诗歌阅读.doc
专题五古代诗歌阅读诗歌1叙事抒情建议用时:10分钟[2019江西上饶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9分)北塘避暑①韩琦尽室林塘涤暑烦,旷然如不在尘寰。
谁人敢议清风价?无乐能过百日闲。
水鸟得鱼长自足,岭云含雨只空还。
酒阑何物醒魂梦?万柄莲香一枕山。
【注】①此诗大约作于韩琦晚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退居北京(今河北大名)之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紧扣题目《北塘避暑》,交代时间、地点、事件,渲染了林塘幽静的自然环境。
B.颔联中的“清风”一语双关:既可指炎夏的凉风,也可理解为“两袖清风”的“清风”。
C.颈联写景富有层次:“水鸟得鱼”是近景,俯视所见;“岭云含雨”是远景,仰观所见。
D.诗人逃入酒乡以求忘忧,但酒醒之后,面对万枝香莲,青青山峦,愁苦又涌上心头。
2.诗歌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歌2山水田园建议用时:10分钟[2019吉林实验中学4月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
(9分)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贯休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①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①(xī chì):水鸟名。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东邻西舍无相侵”一句,表明农家生活祥和宁静,没有恃强凌弱、互相争夺等社会现象,寄托了诗人的理想和情趣。
B.“蚕娘洗茧前溪渌”一句,通过描写“蚕娘”在渌溪边漂洗蚕茧的场景,既写出了农家劳动的艰辛,也表现出了“蚕娘”的辛勤和丰收的喜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古代诗歌阅读(A)限时:20分钟总分:18分一、(2019四川成都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9分)送杨山人归嵩阳高适不到嵩阳动十年,旧时心事已徒然。
一二故人不复见,三十六峰犹眼前。
夷门二月柳条色,流莺数声泪沾臆。
凿井耕田不我招,知君以此忘帝力。
[注]山人好去嵩阳路,惟余眷眷长相忆。
[注] 传说尧时有老人击壤于道,歌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老人所唱的歌,后人称《击壤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近十年未到嵩阳,人事变迁,老友难相见,诗人的心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B.第五、六句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地点,景象凄凉残败,使诗人不由得泪下沾衣。
C.诗歌中说的“不我招”,体现出诗人对杨山人自在超然的田园隐居生活的欣羡。
D.本诗写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祝友人前路顺利,并深切地表达了别后相忆之情。
2.直抒胸臆是高适诗歌的主要特点,除此之外,本诗还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1.答案 B “景象凄凉残败”错,从全诗来看,此处描写的是初春之景,并无“凄凉残败”之感。
2.答案①对比:第三、四句故人“不复见”与三十六峰“犹眼前”形成对比。
诗人慨叹青山依旧,故人难见,传达出物是人非之感。
②以乐景抒哀情(反衬):第五、六句描写二月新柳、飞莺报春的迷人景色,却触动诗人的离情,更显悲哀。
③用典:第七、八句化用《击壤歌》,表现朋友杨山人“凿井耕田”的恬淡,赞叹其超然世外的隐居生活。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的赏析能力。
对于手法题,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些手法。
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些手法。
第三步,简析这些手法在形象塑造和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二、(2019安徽合肥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9分)常州张卿养素堂欧阳修江左衣冠世有名,几人今复振家声?朝廷独立清冰节,闾里归来白首卿。
志在言谈犹慷慨,身闲耳目益聪明。
长松野水谁为伴,顾我堪羞恋宠荣。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运用“家声”二字,意在指出家风传承的重要性,语气上颇为沉重。
B.“朝廷”与“闾里”对举,表达了诗人对张卿壮志难酬、白首归隐的同情。
C.从言谈慷慨、耳目聪明等细节描写中,可以看出张卿老当益壮的风采。
D.对于张卿安于“长松野水”的恬淡心境,诗人表达了自己的钦慕之意。
4.这是一首酬赠诗,但从中也可以看出诗人所追求的理想人格。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3.答案 B “朝廷”代指“为官”,“闾里”本义是平民、邻居,这里是“退休”。
“朝廷”“闾里”分别指张卿退休前后的两种状态,不存在“壮志难酬”的情况,诗人也并未对其表达同情。
4.答案①磊落刚正,心怀天下。
在朝堂之上忠直敢谏,归隐田园后仍然关心国事。
②清廉自律,淡泊名利。
在荣宠面前保持戒慎警醒之心,与长松野水为伴陶冶情操。
③勇于自省,重视传承。
敢于以人为鉴来剖析自我,并指出继承和发扬优良家风的重要性。
三、(2019江西八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9分)鹧鸪天陆游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
斟残玉瀣①行穿竹,卷罢黄庭②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
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注] ①玉瀣:一种美酒的名称。
②黄庭:《黄庭经》,道经。
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片第一句表现了居住地的环境优美而又纯净,暗示纷繁的人世无法与之相比。
B.下片前三句表明词人就是要理直气壮地享受这种自在的生活,即使身体“衰残”也不放弃。
C.最后两句表明词人抱怨统治者无心恢复中原,以致英雄无用武之地。
D.全词写闲居生活的感受,但基调苍凉悲壮,直陈不能为国效力的惆怅失意的心情。
6.请赏析“家住苍烟落照间”一句的精妙之处。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5.答案 D “直陈不能为国效力的惆怅失意的心情”有误,应是较为婉转地表达。
6.答案①“家住苍烟落照间”写出了词人居住环境的优美纯净。
②“苍烟”字面已包含着色彩,“落照”中虽没有出现表示颜色的词,但其中暗含色彩,引起人的多种联想。
③词人以“苍烟落照”四字写自己居处的环境,与龌龊的仕途形成鲜明的对比。
四、(2019河北石家庄质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9分)菩萨蛮纳兰性德黄云紫塞三千里,女墙西畔啼乌起。
落日万山寒,萧萧猎马还。
笳声听不得,入夜空城黑。
秋梦不归家,残灯落碎花。
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起笔两句以如椽之笔描绘边塞景物,“黄云”“紫塞”“女墙”“乌啼”,苍凉之感油然而生。
B.“落日”两句,有远有近,有动有静,场面宏阔,呈现出一片苍茫萧索之景。
C.这首词意境雄浑,黄云浩渺,紫塞绵延,万山横亘,猎马驰骋,表达了词人戍边的豪情。
D.词作上片遒劲豪迈,下片韵致绵长,从浩荡塞歌转为低回离歌,格调豪迈而幽婉。
8.词人在下片是如何抒发自己深沉的思乡之情的?请具体分析。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7.答案 C “表达了词人戍边的豪情”理解有误,本词虽然词风豪放,意境开阔,但黄云、紫塞、落日写景色调苍茫,乌啼、马嘶声悲凉,况且词人明确说“笳声听不得”“秋梦不归家”,由此可知词人想要表达的应是戍边之苦和思家之愁,而非“戍边的豪情”。
8.答案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空城、黑夜、笳声呜咽,使词人更感孤独萧索,引发其思乡之情。
②直抒胸臆。
“秋梦不归家”一句直接点出深沉悲怆的思家之念。
③以景结情。
“残灯落碎花”写残烛燃尽,灯花落下,词人归梦不成,辗转难眠,思家之愁在这漫漫长夜愈来愈浓。
解析解答本题,需结合词句,体会感情,分析所用抒情手法。
“笳声听不得,入夜空城黑”两句借景抒情。
当胡笳吹起时,那呜咽的声音充溢着的是悲凉的情调,词人的心情也随之沉重起来。
而“空城黑”三字,又为词境增加了些许凄凉之意。
这两句在肃杀中寓以悲凉,传达出词人已经蓄满的感情。
“秋梦不归家”直接抒情,道出了悲怆孤独的思乡之情。
“残灯落碎花”写眼前实景,词人欲“归家”而不得,希望于梦中实现心愿,但又无法入睡,只能在“残灯”前独坐,落下的灯花又何尝不是词人心碎的隐喻,一个“落”字使得境界全出,这是以景结情。
五、(2019福建厦门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9分)石柜阁(节选)[注]杜甫石柜曾波上,临虚荡高壁。
清晖回群鸥,暝色带远客。
羁栖负幽意,感叹向绝迹。
信甘孱懦婴,不独冻馁迫。
优游谢康乐,放浪陶彭泽。
吾衰未自安,谢尔性所适。
[注] 本诗为杜甫携一家老幼入蜀,途经石柜阁所作。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二句描绘的画面:石柜阁高耸在起伏的波浪之上,高壁的倒影好像在空中回荡。
B.第三、四句中,霞光、鸥鸟与远客在暮色中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色彩丰富,又富有动感。
C.诗人痛恨自己生性孱懦,加之为饥寒所迫,以致辜负了奇绝的山水景致。
D.本诗前四句描写景物,后八句抒写情怀,描写和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10.诗篇最后四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9.答案 C “痛恨自己生性孱懦”错。
诗人说自己生性孱懦,又为饥寒所迫,回答了他面对蜀地奇绝的山水,无法轻松享受优游之乐的原因,隐含了一种无奈与悲凉之感,不是痛恨自己的这种性格。
10.答案①面对蜀地山水,诗人羡慕陶、谢的随性自适,希望像他们一样,享受优游之乐;②个人境况的不如意,使他无法彻底放松,体现了他对自我和家人的担忧;③时局的艰难和平生的志向也使他不可能像陶、谢那样超脱世俗,体现了他心怀天下的伟大胸襟。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首先根据题干要求“最后四句”,锁定答题区间。
其次翻译最后四句,了解其大意。
答题时可结合杜甫的生平经历和主要情感(忧国忧民)。
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9分)送董判官高适逢君说行迈,倚剑别交亲。
幕府为才子,将军作主人。
近关多雨雪,出塞有风尘。
长策须当用,男儿莫顾身。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诗的首联点出友人即将远行。
“倚剑”二字是关键字眼,它不仅使“行迈”“别交亲”显得悲壮,而且暗示了友人是从戎远行。
B.诗的颔联写诗人对友人赴边后即受重用的祝贺,表达了对董判官的赞誉和慰勉。
与此同时,还流露出羡慕之情。
C.诗人多次出塞,因此诗中对边塞“多雨雪”“有风尘”的描写并非夸张之笔。
D.诗的最后一句以高昂的情调使开头“行迈”的颓丧之气为之一振,使作品显得有气势,格调雄健,毫无一般送别诗的儿女离别之态。
12.本诗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11.答案 B “即受重用”夸大或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