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研究】第二章 鲁迅的小说《呐喊》《彷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明灯》 1925年的小说 批判封建主义并热情赞 颂反封建民主战士的作品。疯子形象
小说的主人公“疯子”,实际上是又一个被迫害的反 封建民主战士的形象。他却要坚决地“熄掉长明灯”。
他没有丝毫“劝转”吃人者的打算,更不怕封建统治者的 威胁迫害,勇敢地发出了“我放火”的战叫,表现了作者 彻底烧毁万恶的封建社会的坚强意志和不妥协的反封建 的战斗精神。
四、反映被压迫的劳动妇女问题
1.《祝福》祥林嫂这个“回头人”出嫁的悲剧,深刻地反 映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残酷迫害,从而 表明了只有彻底地推翻旧制度和旧礼教的反动政治,才 能使祥林嫂那样的劳动妇女们得到真正的解放。
2.《离婚》爱姑形象的塑造,有力地说明了被压迫人民必 须克服自身的思想弱点,才能进行更坚决、更彻底的反 抗斗争。
反映出鲁迅在苦闷中追求,在探索中前进的思想。正如 他在扉页上引用的《离骚》中的那句“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两者的艺术成就
《呐喊》和《彷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 的地位。
它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我国的文坛,标志着中国文学现 代化时代的到来。
它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革命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开拓 了中国现代小说的表现形式,给中国现代小说创作提供 了艺术圭臬。
它最早显示了五四文学革命的实绩,为中国现代文学的 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节 《呐喊》《彷徨》的思想内容
《呐喊》《彷徨》真实而又深刻地反映了我国辛亥革命前 后、五四时期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之前的社会现实生 活面貌,揭示了“上流社会的堕落和下层社会的不幸”, 总结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作者所关注 和探索的中国革命的一些其他的重大课题。
写作于1921年的《故乡》反映了旧中国军阀混战下农村 破产、凋敝的真实图景。
闰土在少年和中年时期生活的对照,深刻地揭露了半封 建半殖民地社会里农民的悲惨命运,表达了作者希望用 战斗的实践从荆棘丛中开辟“新的生活”道路的理想。
《社戏》和《故乡》一样,也带有鲜明的自述的性质。 作品洋溢着欢乐情绪和强烈信念,表达了作家对农民命 运和农村前途的热烈关切。
第二章 鲁迅的小说《呐喊》《彷徨》
第一节《呐喊》《彷徨》的思想内容 第二节 《呐喊》、《彷徨》的艺术成就 第三节 《阿Q正传》
《呐喊》
鲁迅的第一本小说集。1918到1922年所作的15篇作品。
五四前夕和高潮时期,作者以火热的激情、高昂的斗志, 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进行了猛烈批判
为文学革命中冲锋陷阵的猛士呐喊助威。
3.《明天》单四嫂子守寡丧子的不幸遭遇中,对万恶的旧 制度发出了强烈的抗议。
《明天》的结尾有着深刻的寓意:作品“不叙单四嫂子竟 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因为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 的。至于自己,却也并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 染给也如我那年轻失手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
鲁迅研究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 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 默中灭亡
考试题型
一 单项选择题 二 多项选择题 三 填空题 四 简答题 五 论述题
课程内容
第一章 鲁迅的生平、创作与思想发展 第二章 鲁迅的小说《呐喊》《彷徨》 第三章 鲁迅的杂文 第四章 鲁迅的《朝花夕拾》 第五章 鲁迅的散文诗《野草》 第六章 鲁迅的诗歌 第七章 鲁迅的历史小说《故事新编》 第八章 鲁迅对文学理论的贡献
狂人形象P61 《狂人日记》所描写的狂人,从表面上看,他有着变态
心理、敏感多疑、逻辑混乱、语无伦次等病理症状。
通过狂人形象的描写,以象征、比喻、暗示的手法,深 刻揭示了封建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表达了 作者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立场和深广的忧愤。可以说, 这一篇以文学形式写成的反封建的战斗宣言。
“自然在这中间,也不免夹杂些将旧社会的病根暴露出来 ,催人留心,设法加以疗治的希望。但为达到这希望计 ,是必须与前驱者取同一的步调的,我于是删削些黑暗 ,装点些欢容,使作品比较的显出若干亮色。”
《彷徨》
1924至1925年所写的11篇小说。五四退潮时期 继续反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
更多关注的是农村的劳动妇女和接受民主主义思想的新 知识分子。
祝福》等许多篇章都从不同的角度愤怒地控诉了封建宗 法社会和封建礼教的罪恶,鲜明地体现了五四时代的精 神。
二 关切贫苦农民的前途与命运
鲁迅对广大农民群众是怀有深厚感情的。他对中国农民 的命运问题,表现出格外的关注。
鲁迅的许多作品,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旧中国农村劳动 人民的悲惨遭遇和痛苦生活同时也表达了对他们的希望 与要求。
2.看客群像的描写对国民精神的糊涂和麻木,进行了深刻 地揭露和批判。
《示众》中的叫卖馒头的“十一、二岁的胖孩子”、 “赤膊的红鼻子胖大汉”、“挟洋伞的长子”、 有着发亮的秃头的“老头子”、梳着喜鹊尾巴似的“苏州俏”
的“老妈子”、“一个猫脸的人”、《狂人日记》中的路人、 《孔乙己》中的酒客、《药》中的茶客、 《明天》中的蓝皮阿五、《长明灯》中的阔亭等等。
在《风波》等作品中,鲁迅都揭示了中国农村劳动者的 苦难。
三 、剖析落后的“国民性”
作为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鲁迅非常重视“国民性”的 改造问题。
作为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鲁迅非常重视“国民性”的 改造问题。剖析落后的国民性的作品,在鲁迅小说的创 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阿Q正传》 阿q精神胜利法 想暴露国民的弱点 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 阿Q是辛亥革命前后一个落后雇农的形象
一、控诉封建宗法社会及其吃人礼教的罪恶
《狂人日记》(狂人) 《长明灯》(疯子) 《孔乙己》《祝福》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中国现代文学史
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最初发表于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5号。 《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虽然
借鉴了果戈理的同名小说,“意在暴露家族家族制度和 礼教的弊害,却比果戈理的忧愤深广,也不如尼采的超 人的渺茫”。它以“表现得深切和格式的特别”揭开了 中国新文学的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