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的制取说课稿
氧气的制取化学说课稿
《氧气的制法》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氧气的制法》是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节第二课时的内容。
本课题由三部分组成:氧气的工业制法、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催化剂的概念。
第一章学过的实验基本操作要在本主题中得到具体的运用,也为今后学习其他气体如氢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做铺垫,所以本主题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初中化学重点内容之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懂得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仪器组装、收集方法、检验方法、验满方法及操作注意事项。
(2)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催化剂的概念及作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制取氧气的过程,初步学习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2)通过讨论交流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良好的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2)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学习作风。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收集方法(2)难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过程及催化剂二、学情分析对于初三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新开的科目。
在学习中,特别是实验演示课中,学习自我管理,调控能力不够。
因此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管理。
初三学生的思维方式逐步由形象思维转向抽向思维,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知识,通过分析、判断来获得新知识,以此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同时借助实验或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强直观性,便于学生理解。
因此,做好演示实验,准确巧妙提出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主动获得知识的能力,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
三、学法分析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是系统学习制取气体开始,帮助学生了解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思路和方法是本节课学法指导的关键。
因此,在教学中通过介绍药品的状态,反应条件,使学生认识选用发生装置的方法。
通过O2的密度、溶解性、是否与水和空气发生化学反应来确定氧气的收集方法。
本节课的学法形成,对以后学习H2、CO2实验室制取打下了基础,因此在学法中重在指导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
制取氧气说课稿
制取氧气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理解氧气的制取原理和方法。
3. 学会通过实验制取氧气,并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二、教学重点1. 氧气的制取原理和方法。
2. 实验操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三、教学难点1. 熟练掌握氧气的制取方法。
2. 善于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学生关于氧气的一些基本问题,如氧气的化学式、氧气在自然界的存在形态等,激发学生对氧气的兴趣。
2. 理论讲解(15分钟)首先,简要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包括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能支持燃烧,能促使金属与非金属发生反应等。
然后,详细讲解氧气的制取原理和方法,包括:a. 分解过氧化氢法:通过过氧化氢的分解来制取氧气。
b. 电解水法:利用电解水来制取氢气和氧气。
c. 热分解金属氧化物法:通过金属氧化物的热分解来制取氧气。
d. 高温加热木材法:通过高温加热木材使其发生燃烧反应,从而得到氧气。
3. 实验操作(30分钟)首先,向学生介绍实验所需的材料和仪器,包括烧杯、氢氧化钠固体、硫酸、试管等。
然后,向学生演示实验步骤,并对操作过程进行详细讲解,包括:a. 取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烧杯中。
b. 加入适量的硫酸,通过反应得到水和盐。
c. 将放入烧杯中的试管倒置在水槽中。
d. 观察试管内的气泡,进行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4. 实验总结(1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验现象的总结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并理解实验结果和原理。
同时,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帮助他们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5. 课堂练习(10分钟)设计一些选择、填空或解答题,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巩固和检测。
6. 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行查找其他制取氧气的方法,并写出制取氧气的详细步骤和实验要求。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设计与实施,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氧气的制取原理和方法,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
氧气的制取说课稿
【氧气的制取】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氧气的制取。
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第三节的内容,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一)教学地位和作用第三单元中《我们周围的空气》是初中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单元所学知识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其中“氧气的制取”就是我们要仔细学习的内容,本课程是典型的物质制取课,也是学生初次通过化学实验来获得新物质,初次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氧气性质等内容的学习和探究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这就为我们学习氧气的制备作了充分的准备,这节课的学习,也为以后学习其他气体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好实践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实验室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1)学会实验、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兴趣、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从而提高对实验进行分析、思考的能力。
(1)、通过观看教师的演示实验提高对实验的观察、比较能力。
(2)、通过有无催化剂的对比实验学到自然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对比法)(3)、感悟用分类、对比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保持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逐步认知用实验去验证化学理论,从而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学化学离不开做实验。
(1)、通过实验探究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实验初步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提高对化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制备方法、收集方法和检查气密性的方法。
2.难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二学情分析<一> 学生情况九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化学,特别对于化学实验有浓厚的兴趣,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简单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所以对于氧气的制取会更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制取氧气教学说课稿(5篇)
制取氧气教学说课稿(5篇)制取氧气教学说课稿(精选5篇)作为一位教学工作者,相信所有老师都知道说课稿对于课堂教学的巨大作用。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制取氧气教学说课稿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制取氧气教学说课稿篇1一、教学目标《制取氧气》教学设计1、知识目标:掌握实验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分解反应及其化合反应的区别;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
2、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2、讲练结合四、教学用具实验药品: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高锰酸钾。
实验仪器:铁架台(带铁夹)、大试管、单孔橡皮塞、导管、水槽、集气瓶、酒精灯、试管夹、药匙。
其它:火柴。
棉花。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能否从空气中获得氧气?【板书】一、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问题】这个变化属于什么变化?为什么?答: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
可以从空气中获得氧气。
答:工业制取氧气是物理变化。
因为没有新物质生成。
通过复习空气的组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分离空气制氧气。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设问】实验室用什么方法获得氧气?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实验】分别用酒精灯同时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片刻后用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观察现象。
【小结】用酒精灯加热氯酸钾至较高温度时产生氧气。
加热二氧化锰不产生氧气。
观察记录:氯酸钾是白色固体,二氧化锰是黑色粉末。
氯酸钾加热至熔化后产生少量气体,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同时加热的二氧化锰不产生气体,带火星木条没有变化。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
【实验】将试管内的二氧化锰迅速倒入热的氯酸钾中,把带火星木条伸到管口内观察现象。
氧气的制取说课稿
《氧气的制取》——说课稿(人教版第二单元课题2)川口中学——党博杰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氧气的制取”。
这是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二单元第2节《氧气的制取》教学内容,下面我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一>地位与作用本课题是典型的物质制取课,在教材的知识体系中,本节课与前面的仪器操作、氧气的性质等知识相链接,也为以后系统地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原理和装置、操作。
2、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
2、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逐步认识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进一步认识到实验探究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制备、收集方法。
2.难点:催化剂的概念,并能对一些生活现象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四>、教学用时:二课时第一课时(理论):实验室加热KClO3、KMnO4制取O2,H2O2加MnO2制取O2,分解反应。
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第二课时(实验操作):学生实验操作制取O2,工业制氧。
<五>、教学用具药品:KClO3、MnO2、H2O2仪器:试管、钥匙、酒精灯、铁架台、集气瓶、水槽、试管夹、橡皮管、玻璃导管材料:火柴、木条、玻璃片、抹布、橡皮塞二、学情分析<一>学生情况氧气是学生很熟悉的物质,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观察实验和进行简单实验操作的技能。
让他们试一试、做一做,便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二>教法和学法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观念,本节课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 实验探究法2. 交流讨论法三、教学设计环节1 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环节2实验探究(演示实验)实验一、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实验二、双氧水加热(二氧化锰)环节3 归纳总结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总结补充,师生共同归纳总结以下知识点。
氧气的制取说课稿
《氧气的制取》说课稿第一部分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课标中的位置:一级主题科学探究和身边的化学物质,二级主题学习基本实验技能、我们周围的空气。
教材中的位置:承前:气体制备的起始,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
启后:初中二氧化碳、高中氨气等气体的制取。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原理和装置;2、认识分解反应。
3、认识催化剂和催化反应。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性实验,逐步学会利用实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方法。
2、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提高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3、重难点分析重点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原理和装置;2、认识分解反应。
难点认识催化剂和设计实验方案及实验装置。
4、教学准备5%的H2O2溶液、MnO2粉末、KClO3、KMnO4、铁架台、试管、酒精灯、火柴第二部分学情分析学生还处在初级模仿阶段。
第三部分设计思路自主学习→实验探究→观察记录→交流探讨→归纳总结第四部分教学流程环节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人们潜水和翱翔太空的图片引出对我们人类生活最为重要的气体—氧气。
环节 2探究解疑1、自主阅读课本 P40 的“资料卡片” ,初步了解工业大量制氧气的方法是什么?2、自主阅读课本 P37—P39,找出并学会诵读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学生探步骤一:步骤二:再将过氧试管中加入少量步骤三:待试管时,重新加入液。
1、总结实验原理教师引导分析,学生感悟:1.氯酸钾反应中二氧化锰也是催化剂;2.分解反应及特征;3.分解反应是制取单质的常用反应。
环节 3再探揭密得出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图一(固液不加热型)问题引发思维探究:1.若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这套装置行吗?为什么?2.你能组装出高锰酸钾制氧的发生装置吗?得出高猛酸钾制氧气发生装置:图二(固固加热型)问题引发思维探究3.制出的气体如何收集呢?得出收集方法:排水集气法向上排空气法问题引发思维探究4.你能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一瓶氧气吗?请用实验台上的仪器组装出一套完整的装置。
《制取氧气》说课稿
《制取氧气》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制取氧气》。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制取氧气》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 3 的内容。
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气体的制取,对于学生今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以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教材中,首先介绍了氧气的工业制法,让学生了解氧气制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然后重点讲解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以及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通过对这三种方法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技能,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氧气的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为本课题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但是,对于气体的制取,学生还是初次接触,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都比较薄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获取知识,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
(2)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装置和操作方法。
(3)能正确书写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装置和操作方法。
(2)氧气的检验和验满方法。
2、教学难点(1)实验装置的选择和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2)催化剂概念的理解。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制取氧气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制取氧气》说课稿
《制取氧气》说课稿一、课程概述本节课《制取氧气》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章节,它不仅涉及到氧气的性质和制备方法,还与生活中的许多应用紧密相连。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基本操作,并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理解氧气的气体性质及用途。
学会使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经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和原理。
难点:排水集气法的操作要点和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四、教法与学法教法:本节课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和小组讨论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讲授法向学生传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演示法展示实验操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实验步骤;通过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学法:学生在本节课中主要采用观察法、实验法和归纳法进行学习。
通过观察法了解实验现象和结果;通过实验法亲手操作实验,验证所学知识;通过归纳法总结实验经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与氧气相关的生活场景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氧气的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2. 讲授新课(20分钟)讲解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同时强调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和注意事项。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氧气的气体性质及用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氧气的性质。
3. 实验操作演示(10分钟)教师进行实验操作演示,包括实验器材的准备、实验步骤的完成以及实验结果的观察和记录。
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实验过程,并记录下关键步骤和现象。
4.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围绕“如何改进实验装置和提高实验效率”进行讨论。
《制取氧气》说课稿6篇
《制取氧气》说课稿6篇《制取氧气》说课稿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本节课是典型的物质制取课。
课标的要求:让学生初步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材上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学习《氧气的性质》之后,要求学生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也是中考实验操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中考试卷上也常常出现,有的考查实验装置,有的考查实验步骤,有的考查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因此本节课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基于此,我确定了以上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步骤教学难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选择,操作步骤的掌握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堂教学“人本化”让学生思动、手动、口动、互动。
学习方式探究化,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获得新知,所以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本节课采取探究法和学生分组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课时安排:1课时下面我重点谈一下教学流程这一环节:教学过程我将教学过程设置为以下几个环节:导入新课→制取原理讲解→活动装置图拼装展示→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思考问题→归纳总结等环节1:导入新课。
展示铁丝、硫在氧气中燃烧图片,并提出问题:实验中的氧气是如何得到的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环节2:制取原理讲解。
让学生们观察药品后回答高锰酸钾的颜色状态,从而讲解高锰酸钾的制取原理,板书上写明文字表达式,初步了解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
环节3:装置图拼装并展示。
《制取氧气》说课稿(精选3篇)
《制取氧气》说课稿(精选3篇)《制取氧气》说课稿(精选3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
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制取氧气》说课稿(精选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制取氧气》说课稿1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制取氧气。
该内容隶属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的说课内容包括四个方面: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
在教材分析里,首先说一下制取氧气在课标中的解释:它属于一级主题,科学探究和身边的化学物质下的二级主题,学习基本实验技能和地球周围的空气。
在教材的编写顺序上,前期有小学科学介绍过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简单方法,上了初三学习化学后,进一步系统的学习了氧气的主要性质,为本节课的进行做好铺垫。
学生在学完本节课内容后,应该初步掌握了气体制取中如何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方法,进而为下一阶段学习制取二氧化碳做准备。
前期,学生已有的知识及能力是氧气基本性质,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基本实验操作。
要想顺利选择出制取氧气的仪器,还需要掌握的是:用什么药品能得到氧气,以及对所学实验仪器的熟练操作。
经过课程学习,学生应该能初步掌握气体制取装置选择依据,对实验仪器的使用更加熟悉。
气体性质+仪器使用=气体制取装置选择依据:根据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得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重点内容是关于气体制取实验装置的学习,并总结出选择装置的一般方法,方便在第六单元二氧化碳制取学习中应用。
难点是通过本节课对仪器装置的探究学习,初步认识到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并且能在实验中与他人交流讨论,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
为以后的探究题目练习打好基础。
本节课总体的教学过程分为三部分。
首先是复习氧气的基本性质,引入新课。
之后挖掘学生的兴趣点:怎么得到一瓶氧气呢?进行氧气制取的学习。
最后总结归纳出气体制取装置选择的一般方法。
而在重点介绍的气体制取过程中,又分为三步来学习:反应原理介绍,装置仪器猜测,以及最后教师演示制取一瓶氧气。
氧气的制取说课稿
氧气的制取说课稿【氧气的制取】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实验室制备氧气。
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第三节《性质活泼的氧气》,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一)教学地位和作用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是初中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单元所学知识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其中“性质活泼的氧气”就是我们要仔细学习的内容,本课程是典型的物质制取课,也是学生初次通过化学实验来获得新物质,初次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氧气性质等内容的学习和探究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这就为我们学习氧气的制备作了充分的准备,这节课的学习,也为以后学习其他气体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好实践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氧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收集方法和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2)、了解实验室制氧气的步骤及验证氧气的性质。
(3)、知道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4)、认识制氧气所需仪器的名称及知道这些仪器的连接和使用方法。
(5)、知道实验室收集氧气的方法(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教师的演示实验提高对实验的观察、比较能力。
(2)、通过有无催化剂的对比实验学到自然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对比法)(3)、感悟用分类、对比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实验初步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提高对化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制备方法、收集方法和检查气密性的方法。
2.难点:制取氧气的仪器连接和组装,氧气和验满和氧气性质的实验。
二学情分析<一> 学生情况九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化学,特别对于化学实验有浓厚的兴趣,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简单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所以对于氧气的制取会更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2.3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 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2.3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的第2.3章,共分为2个课时,本课是第一课时。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实验步骤,并通过实验的形式让学生亲自操作制取氧气。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 知识目标:了解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实验步骤; - 过程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实验步骤,理解氧气的性质和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掌握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技能,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氧气在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场景,如燃烧、呼吸等,引发学生对氧气的兴趣和好奇心,导入本节课的主题,制取氧气。
2. 学习制取氧气的方法(10分钟)通过讲解氧气的性质和工业制取氧气的常用方法,如高温分解和电解水,让学生了解到制取氧气的基本原理。
3. 制取氧气实验(30分钟)3.1 实验准备 - 叫上两名学生担任实验操作员,让其他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 进行实验的材料准备,如烧杯、漏斗、试管、酒精灯等。
3.2 实验操作步骤 - 步骤一:准备实验器材,包括烧杯、漏斗、试管等。
- 步骤二:将含有过氧化氢的过氧化铁放入烧杯中,加热至40°C左右。
观察试管中发生的变化。
- 步骤三:将观察到的气体用排气管收集到试管中,并用火柴点燃。
观察火柴的变化。
- 步骤四:观察实验现象,记录观察结果。
3.3 实验讨论与总结根据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与学生共同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4. 实验报告写作(10分钟)要求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实验内容,以制取氧气实验报告为题,按照实验报告的格式要求,撰写实验报告。
5. 小结(5分钟)通过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和实验过程,提醒学生复习所学知识,并对制取氧气的实验进行总结。
氧气说课稿(通用10篇)
氧气说课稿(通用10篇)氧气说课稿第1篇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氧气的制取位于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三。
学生学习本课的目标不光是简单的掌握制取氧气的原理和装置,更重要的是能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研究思路,包括原理的研究,装置的选择,收集方法的选择,操作过程等。
从而能举一反三,为后面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氢气的制取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在上一次课刚刚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在学习方法方面,学生初步学习了实验基本操作,有了一定的探究意识和方法。
总体来说,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还处于初级模仿阶段。
因此,学习本课的重点是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难点是对催化剂、催化作用的理解。
教学目标,首先知识与技能:练习仪器装配的基本操作,了解催化剂、催化作用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性实验,逐步学会利用实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等获取信息,提高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探究实验,激发学习兴趣,获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二、说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的达成,需要优选一定的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教师演示实验与学生自主实验学习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说教学过程这堂课我将分为:新课导入,演示探究,分组实验,巩固练习四个步骤进行教学。
新课引入首先,我会带领学生一起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接着我会向学生展示一张图片---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同时提出问题:我们都知道,人是要呼吸氧气才能存活的,太空中没有氧气,那宇航员呼吸所需的氧气是哪里来的呢?自然过渡到实验室制取氧气的问题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演示探究演示一:分别加热MnO2,KClO3,MnO2和KClO3的混合物,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演示二:用两个试管分别加入等体积的H2O2,向其中一个试管加入少量的MnO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观察实验现象。
《制取氧气》说课稿
《制取氧气》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制取氧气》。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制取氧气》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 3 的内容。
本课题是学生在学习了氧气的性质之后,进一步学习氧气的制取方法。
制取氧气的实验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还能够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在教材的编排上,本课题先介绍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和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然后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制取氧气的过程。
同时,教材还介绍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为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条件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对化学实验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操作经验。
但是,对于制取氧气的原理和实验操作还比较陌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和探究。
此外,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还有待提高,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及其原理。
(2)掌握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环保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及其原理。
(2)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教学难点(1)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2)实验装置的选择和组装。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讲授法:讲解制取氧气的方法、原理和实验操作步骤。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上册 2-2氧气的制取 说课稿
《制取氧气》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制取氧气”,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三《制取氧气》的内容,下面我就从以下四部分来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第一部分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第二单元属于“身边的化学物质”这个一级主题,是初中化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题是典型的物质制取课,也是学生初次通过化学反应来获取新物质,初次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实验课。
在教材的知识体系中,本节课与前面的仪器操作、氧气的性质等知识相链接,也为以后系统地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因此,本节课是初中化学必须处理好的重点内容之一。
(二)教学目标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及注意事项2.分解反应定义(三)教学重点难点课程标准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是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
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四) 教学用时:二课时第一课时:实验室加热KClO3制取O2,分解H2O2制取O2,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第二课时:学生加热KMnO4制取O2,分解反应,工业制氧第二部分学情分析(一)学生情况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
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情况的掌握与分析。
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课,学习热情很高。
氧气是学生很熟悉的物质,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观察实验和进行简单实验操作的技能.让他们试一试、做一做,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二)教法与学法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是:教要耦合于学。
为了落实课程目标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这节课我将采用引导探究法和交流讨论法,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第三部分教学过程通过对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的把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上课前我会先向同学们展示二幅美丽的水下世界的图片,给同学们美的享受。
《制取氧气》 说课稿
《制取氧气》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制取氧气》。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制取氧气》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 3 的内容。
本课题是学生在学习了氧气的性质之后,进一步学习氧气的制取方法。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制取氧气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为今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方法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题之前,学生已经对氧气的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但是,对于制取气体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步骤还比较陌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和探究。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包括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和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
(2)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理解催化剂的概念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实验装置。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教学难点(1)理解催化剂的概念和作用。
(2)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实验条件。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讲授法:讲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步骤等基础知识。
(2)实验法: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制取氧气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体会,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说课稿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说课稿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说课稿课题3制取氧气说课本课题内容分为两局部。
第—局部是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响原理。
第二局部是活动与探究。
为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教材还特意介绍了如何大量制取氧气。
本课题是学生学化学以来遇到的第—种气体的制取。
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是本课题的重点,如何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做好实验便成了重中之重。
而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则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重点和难点进行突破。
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探究的时机。
⒈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
⒈采纳边实验、边讲解、边讨沦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⒈知识与技能⒈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⒈练习连接仪器的根本操作。
动手制取氧气。
⒈认识分解反响。
⒈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⒈学习反响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搜集方法和验满方法。
⒈学会边实验、边商量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猎取信息,从而提高对实验进行分析、思考的能力。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⒈通过实验装置的美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⒈保持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⒈逐渐认知用实验去验证化学理论,从而了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底的课程,学化学离不开做实验。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⒈催化剂的概念。
⒈催化作用。
教学方法复习提问→演示实验→讨沦归纳→实验探究→比照总结→得出结论→拓展视野→提快乐趣。
教具打算⒈教师用具:⒈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高锰酸钾;⒈大试管(3支)、木条、酒精灯、天平、火柴。
⒈学生用具:⒈高锰酸钾、木炭、细铁丝、澄清石灰水;⒈大试管、棉花、塞子(带导管)、集气瓶(2个)、毛玻璃片、水槽、铁架台、坩埚钳、小烧杯、火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气的制取】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实验室制备氧气。
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第三节《性质活泼的氧气》,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地位和作用
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是初中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单元所学知识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其中“性质活泼的氧气”就是我们要仔细学习的内容,本课程是典型的物质制取课,也是学生初次通过化学实验来获得新物质,初次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氧气性质等内容的学习和探究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这就为我们学习氧气的制备作了充分的准备,这节课的学习,也为以后学习其他气体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好实践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氧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收集方法和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2)、了解实验室制氧气的步骤及验证氧气的性质。
(3)、知道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4)、认识制氧气所需仪器的名称及知道这些仪器的连接和使用方法。
(5)、知道实验室收集氧气的方法(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看教师的演示实验提高对实验的观察、比较能力。
(2)、通过有无催化剂的对比实验学到自然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对比法)
(3)、感悟用分类、对比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实验初步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提高对化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制备方法、收集方法和检查气密性的方法。
2.难点:制取氧气的仪器连接和组装,氧气和验满和氧气性质的实验。
二学情分析
<一> 学生情况
九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化学,特别对于化学实验有浓厚的兴趣,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简单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所以对于氧气的制取会更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二> 教法和学法
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观念,本节课采用了复习,归纳,阅读,讲解,讨论及当堂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这些现代教学媒体和实验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知(5分钟)
上课前,我会用PPT向学生展示几张人类在特殊环境下的工作图片,然后提问:在这类特殊环境下,人们是怎样呼吸的?如果在实验室,我们又会怎样制取氧气?层层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进行探讨。
然后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习的水的电解,给予学生一个正确的思考方向。
<二>实验探究,探究新知(10分钟)
我会向学生系统的说明实验室制取气体应该遵循的方法步骤。
实验探究1:学生根据我给的资料卡,讨论出最佳制取氧气的药品和方法:过氧化氢在常温下就能分解出氧气。
但是速度很慢
实验探究2:学生讨论:有什么方法可以让过氧化氢的反应速率加快,学生再根据实验室提供的药品,探究实验,相互讨论总结出最适合制取氧气的方法是:在过氧化氢中加入二氧化锰,并且根据对二氧化锰的后期处理,发现催化剂的存在,并且定义,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三>联系生活,扩展新知(5分钟)
让学生根据催化剂的性质,举出生活中常见的催化剂,我会适当引导,把生活和化学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化学,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强烈兴趣。
<四> 科学探究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15分钟)
实验步骤(多媒体课件演示),根据演示的实验,学生能准确选择实验仪器。
(对于一些实验的注意事项,我会正确引导,让学生从这些方面去考虑)
小组讨论(实验要点)
1.实验前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置的连接顺序;
3.何时开始收集氧气: 4.怎样验证收集到的是氧气,如何验满?
针对提出的问题,我会把全班同学分组进行讨论。
学生们进行讨论,我下去巡逻,对于思维受阻的同学给予提示。
接着,让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发言。
而我会对学生的总结给予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对回答正确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不正确的给予鼓励。
(活跃起学生的课堂兴趣)这样设计可让学生自主探究,加强学生间的合作交流。
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同时培养学生简明的概括能力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交流收获,优化新知(5分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从而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并予以及时的解决,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根据学生的回答,我会再具体全面的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让学生全面回忆本节课的知识。
<六>课堂练习,巩固新知(5分钟)
我特别设计了几道题,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巩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记忆。
<七>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让不同的学生在化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教学反思
虽然这节课是用多媒体教学,但板书是不可少的,因为它可以明确这节课要掌握的知识点。
所以对于重点内容,我通过板书表达出来。
一个好的板书,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清晰易懂。
我认为本节课的设计特点是:力图体现:课堂教学“人本化”让学生思动、手动、口动、互动。
学习方式探究化,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获得新知。
授课后我还将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
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探究活动的设计是否合理,学生认知还存在哪些问题等,以利今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