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芦花荡》(教师案)

合集下载

《芦花荡》设计教案

《芦花荡》设计教案

《芦花荡》设计教案《芦花荡》设计教案一1、知识:积累生难字词,丰富自己的词汇。

2、能力:体会本文雅致隽永的环境(景物)描写,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感知文中景随情移的写作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引导学生体会并学习主人公自尊、自信、勇敢的美好品质。

1教师:对作者孙犁及白洋淀的情况应有详细的了解。

比较阅读孙犁的另一篇文章《荷花淀》2学生: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孙犁及白洋淀的相关知识;预习课文,积累字词。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都看过张艺谋导演的《英雄》吧?里面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学生回答)没错,就是荆柯刺秦王的故事,荆柯是战国时期燕赵人,为了挽救国家,他毅然前往刺杀秦王,所以,古语有云:“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然而时隔上千年,仍旧在这个地方,我们又看到这种慷慨悲歌的义士精神,一个年龄将近六十的干瘦老人,手无寸铁,孤身一人,可以玩十几个鬼子于掌股之间,置他们于死地,可谓智勇双全,下面我们就让我们走进现代小说家孙犁写的一篇小说《芦花荡》,去见识见识这位神奇的老人吧。

二、介绍作者情况及故事背景。

(1)作者人生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河北省安平县人。

1913年4月6日生。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孙犁主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冀中区从事革命文化工作。

在抗战的冀中平原上,孙犁到处看到一种无形的力量:“我遥望着那漫天的芦苇,我知道那是一个大帐幕,力量将从其中升起。

”孙犁不但熟悉白洋淀,而且更熟悉那些在苇塘中坚持抗战的白洋淀英雄人民。

1944年在延安,他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以其清新的艺术风格引起了文艺界的注意。

《孙犁文集》共5集。

《白洋淀纪事》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它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

芦花荡教案(优秀5篇)

芦花荡教案(优秀5篇)

芦花荡教案(优秀5篇)芦花荡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把握故事情节,体味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

2、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特点。

3、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4、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教学重难点:1、把握故事情节,感知老英雄的性格。

2、揣摩文中的景物描写。

教学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我们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但在这个世界上,战争却时有发生。

于是,热爱和平的人民积极投身战斗,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乐章。

电视剧《小兵张嘎》就是一例。

在嘎子的故乡--白洋淀,这样的人物更是层出不穷,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神奇的老英雄。

(幻灯①显示课题、作者)二、作者、作品简介1、学生根据预习情况介绍2、读幻灯②作者介绍: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

《白洋淀纪事》是他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和散文合集,它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共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

其中《荷花淀》等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

三、介绍小说的基本常识。

幻灯③小说的定义及三要素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样式。

三要素:人物、环境、故事情节。

四、通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知故事情节1、文章题为“芦花荡”,前八自然段交代了与芦花荡有关的哪些内容?(学生通读前八段后回答,不清楚时教师做引导分析)明确:⑴环境:敌人包围的苇塘。

幻灯④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抗日战争(从敌人、炮楼、躲避战火等分析)⑴人物:①老头子:神奇的老英雄(从年龄、任务分析)②战士:情绪乐观、信心十足(从“响”字分析)③敌人:监视苇塘(从两个“提防”分析)2、在这样的环境中,“芦花荡”内发生了什么事情?(学生速读后文简述故事,教师引导总结)幻灯⑤ 开端--护送,发展--受伤,高潮、结局--复仇五、本文所讲述的故事极富有传奇色彩,你能说说它奇在那里吗?明确:幻灯⑥(1)用强烈的反差渲染。

《芦花荡》教案设计

《芦花荡》教案设计

《芦花荡》教案设计•相关推荐《芦花荡》教案设计(通用1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芦花荡》教案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芦花荡》教案设计篇1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过许多英雄的故事吧,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一个抗日英雄的故事。

一个干瘦的老头,手无寸铁,孤身一人,可以玩十几个鬼子于股掌之间,置他们于死地,可谓智勇双全,让我们走进《芦花荡》去见识见识这位传奇老人。

二、整体感知全文1.师:《芦花荡》讲述的就是一个老英雄的传奇故事。

速读全文,概括这个故事。

2.师生交流文章记叙的要素,小结:文章记叙了一个无名老英雄智歼鬼子为负伤的大菱报仇的故事。

3.师:文中的无名老英雄充满了传奇色彩,读课文,说说他“奇”在何处。

教师示例:他“奇”在“将近六十岁”却不在家休息。

4.学生活动,交流:“奇”在他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

“奇”在他手无寸铁,却神通广大: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样样都行。

“奇”在敌人封锁严密,他却来去自如。

“奇”在他穿行在枪林弹雨中,却一点儿也不害怕。

“奇”在他一支枪也没有,却让十几个鬼子送了命。

“奇”在他工作那么繁忙危险,他却始终是那么乐观和自信。

“奇”在他那么“好面子”,工作出了一点差错,就觉得“没脸见人”……5.教师小结:“老头子”“奇”,就“奇”在他神通广大的本领,“奇”在他自信而又自尊的性格。

三、分析人物形象1.师:对这样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作者倾注了满腔热情来刻画他,比如概括介绍、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等等。

请你选择一个角度,用和“老头子”对话的方式在课文旁写批注。

教师示例:我喜欢“老头子”身上那种自信,请看他的语言--(1)什么事也没有了,安心睡一觉吧,到苇塘里,咱们还有大米和鱼吃。

初中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优秀8篇)

初中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优秀8篇)

初中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优秀8篇)《芦花荡》教案篇一训练重点:复述故事情节学习抓住人物性格特征进行描写的写法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课时安排:两课时步骤:一课时1、导入年近六十,照例该养老了,看看我们身边现在那些退休人员的生活吧。

但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冀中平原,在美丽的白洋淀上,就有着这么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老头—— 2、简介作者、作品孙犁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小说家、散文家),其作品大部分是小说和散文,不少篇章都具有抒情诗的艺术魅力,最能代表这种风格的是其名篇《荷花淀》。

《荷花淀》写于1945年,发表后,在文学艺术界影响很大;有许多作家都努力探索其写作技巧,不久便形成了一个文学流派(评论界称之为“荷花淀派”代表作家有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等)。

“荷花淀派”的作品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情节生动,语言清新、朴素,富有节奏感,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

茅盾评介:“他的散文富有抒情味,他的小说好像不讲究篇章结构,然而决不枝蔓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的,好处在于多风趣而不落轻佻。

”3、板书课题检查预习(正音、解词)浸提防尖利悠闲疟yo子疟疾寒噤n 蹿un 仄歪飒飒挂花泅i’水转弯抹角吆喝yo 张皇失措央告4、整体感知课文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⑴ 概述故事(芦花荡里生活着那些人?发生了哪些事?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老头,一对勇敢的姐妹;一次惊心动魄的护送,一次酣畅淋漓的复仇。

我们的队伍驻扎在苇塘里,里外交通(运送粮草,护送干部)全靠一个近六十的不带枪的非常自信的老头子。

一次,她护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被鬼子发现,一个女孩受了伤,他觉得丢脸,发誓要报仇。

他诱敌进入他的埋伏圈,用锋利的钩子钩住鬼子并用竹篙痛打,消灭了十几个日寇。

⑴ 文中主人公是谁?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的?老头子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5、复述故事情节可以按照课文的顺序复述,也可以打乱课文顺序有创造性地复述。

芦花荡教案(优秀5篇

芦花荡教案(优秀5篇

编号:__________ 芦花荡教案(优秀5篇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日期:_____年_____月_____日芦花荡教案(优秀5篇目录一、教学内容1.1 课文简介1.2 课文主题1.3 教学内容分析二、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目标2.2 过程与方法目标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3.1 教学难点3.2 教学重点四、教具与学具准备4.1 教具准备4.2 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5.2 自主学习5.3 课堂讨论5.4 课堂练习六、板书设计6.1 板书内容6.2 板书结构七、作业设计7.1 作业内容7.2 作业要求八、课后反思8.1 教学效果评价8.2 教学改进措施九、拓展及延伸9.1 拓展阅读材料9.2 延伸思考题教案如下:一、教学内容1.1 课文简介:通过学习《芦花荡》,使学生了解作品背景,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1.2 课文主题:通过分析课文,引导学生领悟作品所表现的人性美和自然美。

1.3 教学内容分析: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人物刻画、情节安排等元素。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知识点。

2.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审美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品中的人性美和自然美,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3.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3.2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领悟作品主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4.1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教学课件。

4.2 学具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芦花荡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5.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5.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 Symbol 意义和深层含义。

5.4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芦花荡》教案(通用12篇)

《芦花荡》教案(通用12篇)

《芦花荡》教案(通用12篇)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计划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能力,下面是我汇编整理的《《芦花荡》教案(通用12篇)》,希望能够帮到你!《芦花荡》教案篇1课型:教读研讨课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目标1.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2.复述故事情节。

3.学习抓住人物性格特征进行描写的写法并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体味这个英雄故事传奇色彩;2.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主义精神,领会文章讴歌抗日军民的战斗精神的主题。

教学重点:1.抓住人物特征进行描写。

2.体会富有特色的景物描写。

教学难点:探究:这篇小说是如何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的?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文字资料预习提纲:通读课文,课前查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感知课文内容,复述故事情节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那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时期,发生了许许多多的英雄故事,有一位年近六十的老人照例讲应该是养老的年龄,课时他却能神出鬼没,无数次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芦苇塘中部队的物质供应,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他能够手无寸铁,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

的确是一个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小说家孙犁写的一篇小说《芦花荡》,去感悟这个传奇故事吧。

早读课同学们对课文进行了朗读,大家预习得怎么样?还有那些生字词需要帮助的吗?(学生提出,教师解决)二、作者介绍: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河北安平县人。

1913年4月6日生。

(其他情况见教师用书P15-16页适当介绍)三、指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悟老头子的英雄性格:强烈的爱国抗日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过于自信自尊。

(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词语进行赏析,也可参见教师用书P11页)感悟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不可征服的人民。

[专题范文]芦花荡优秀教案6篇

[专题范文]芦花荡优秀教案6篇

[专题范文]芦花荡优秀教案6篇芦花荡优秀教案芦花荡优秀教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背景。

2、赏析“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

3、在回味故事情节中,品味老头子的传奇色彩。

4、学习英雄们不怕艰难,豪迈乐观,斗志昂扬的英雄性格,培养爱国情感。

学习过程:一、导入:同学们,看过电影《小兵张嘎》吗那么你们明白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吗影片中那涌起阵阵绿色涟漪的芦苇,那夕阳斜照下深沉宁静的芦苇,那一望无际的水域深深吸引了我;小英雄嘎子的机智勇敢更是让我惊叹。

这天,我们将再次踏进白洋淀,去认识一位老英雄。

让我们一齐走进课文《芦花荡》。

二、作家作品介绍1、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省安平县人。

荷花淀派代表作家。

2、哦,说得不错,老师再向大家补充一点:孙犁年轻时曾在白洋淀生活过一段时间,对那里的人和事很熟悉,在抗战的冀中平原,他以前满含深情地说:我遥望着那漫天的芦苇,我明白那是一个大帷幕,力量将从其中升起。

在《芦花荡》里,作者将这种力量赋予一个老人,演绎出一段悲壮地传奇!三、绘声绘色说老人。

1、这究竟是一位怎样地老人,请同学们从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说说老人给你的印象。

答案示例:①“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但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个性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个性明亮。

”②“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不怕,洗一洗吧,多么俊的一个孩子呀!”“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他找不见我们。

”“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你们不信我的话,我也不和你们说。

谁叫我丢人现眼,打牙跌嘴呢!但是,等到天明,你们看吧!”③“老头子叫了一声‘趴下’,一抽身就跳进水里去,踏着水用两手推着小船前进。

”“老头子无力地坐下来,船停在那里。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④”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

芦花荡教案 《芦花荡》示范课教案(13篇)

芦花荡教案 《芦花荡》示范课教案(13篇)

芦花荡教案《芦花荡》示范课教案(13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写作芦花荡教案相关内容,作者精心整理了13篇《芦花荡》榜样课教案,欢迎查阅与参考。

《芦花荡》教学方案篇一李秀荣在平日的随笔或作文中,有许多学生喜欢在故事中加入自然环境描写,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一是凑字数,二是读起来文章美。

实际学情是:他们的景物描写大都不契合人物心境而是游离的写景。

读完《芦花荡》这篇小说,给我冲击的教学信息是老头子过于自信与自尊的真实性格和富有诗情画意的白洋淀风光。

于是我安排两课时和学生体会讨论这两点。

一、揣摩人物性格今年暑假,学生看了一些抗战影片和电视片的镜头,会很快说出特定年代特定人物的性格————爱国热情、爱亲人恨敌人的感情、智勇双全等英雄的共性。

但是对属于老头子个性特征的“过于自信与自尊”却体会不细致。

在处理这一堂课的教学中,我重点带学生体会这一点,下面是实录片段:师:老头子是白洋淀的传奇英雄,具有高涨的爱国热情和爱憎分明、智勇双全的性格特点,这是抗战年代里所有英雄的共性,这只是给老头子贴上几个标签,请同学们想一想,属于老头子自己的个性是什么?生:过于自信与自尊。

师:“过于”怎么讲?生:就是过分,过了头的意思。

闲。

师:自信过份,往往会怎样?生:会变得自负。

生:做事不认真,会出差错。

师:说得很好,过于自尊会有什么结果?生:人会变得自卑起来,做事不能坚持到底。

师:对,自信过分往往会粗心大意失去应有的警惕,做事有可能出差错;过分自尊会产生自卑心理,失去做事的动力而半途而废。

小说中,那些地方写了老头子过分自信自尊?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在书上勾画出来。

(学生浏览勾画,稍后有学生身体坐正,有不少学生举手)师:哪位同学试着说一说?生:二菱洗脸,大菱怕弄出水声,让鬼子听到,可老头子说:“不怕,洗一洗吧,多么俊的一个孩子呀!”这里看出他因为胆子大,所以失去了警惕,是自信过分。

《芦花荡》教学案例及反思

《芦花荡》教学案例及反思

芦花荡教学案例及反思一、教学背景本次教学针对高一语文课程中的古代文学模块,选择了名著《芦花荡》进行教学。

《芦花荡》是明代小说家冯梦龙的代表作,讲述了程婆婆、姚宽和蒋士铨三人的悲欢离合。

选用这部小说作为教材,旨在通过文学艺术展示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对于文化和历史的理解和感受,同时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芦花荡》的作者冯梦龙及其代表作品;2.了解小说《芦花荡》的情节、主题及文学特点;3.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4.通过对小说的理解和分析,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给学生布置阅读《芦花荡》的任务,并提醒学生关注主题、情节、人物形象以及文学特点;2.分组讨论预习内容,并准备一份小组讨论报告。

课堂教学第一部分:导入教师通过展示《芦花荡》的封面、作者简介等,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了解小说的背景和作者。

第二部分:阅读与理解1.阅读小说的精彩片段,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2.带领学生了解小说的主题和文学特点,包括叙事手法、风格、语言运用等。

第三部分:文学鉴赏1.带领学生通过文本分析讨论小说的主题、人物形象、情节以及文学特点;2.给学生展示和分析小说中的文学技巧,如比喻、象征、双关语等。

第四部分:写作拓展1.让学生尝试运用小说中的文学技巧,创作一篇与小说主题相关的短文;2.鼓励学生交流和分享作品,并进行相互的修改和完善。

课后作业1.对于小组讨论的报告进行总结和复盘;2.整理上课内容,做好笔记。

四、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对于小说的理解和分析经过了深层次的挖掘。

通过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学生们深刻理解古代社会的历史背景,选用小说作为教材有效地达到了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目标。

此外,学生们在文学鉴赏和写作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升,能够更加熟练地运用适当的文学技巧,写出更好的文学作品。

五、反思与改进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朗读能力较低,教师应该更多地给予课堂时间,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芦花荡》示范课教案(通用

《芦花荡》示范课教案(通用

《芦花荡》示范课教案(通用《芦花荡》示范课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芦花荡》。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分析小说主题、品味精彩语言及人物形象。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小说主题。

2. 分析课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了解其对表现人物形象和渲染气氛的作用。

3. 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言,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及其作用,理解小说主题。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品味精彩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芦花荡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分享学习心得。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第一段,讲解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其他自然环境描写,分析其作用。

6. 精讲点拨: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7. 情感升华:讨论课文主题,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家乡。

六、板书设计1. 课文《芦花荡》2. 自然环境描写:芦花荡、河流、天空、野鸭等3. 精彩语言:形象生动、富有诗意4. 小说主题:热爱大自然,珍惜家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课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谈谈你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2. 答案要求:语言通顺,观点明确,不少于2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其他关于大自然和家乡的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自然环境描写的分析2. 精彩语言品味3. 小说主题的理解与讨论4.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一、自然环境描写的分析1. 描述方式:课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芦花荡的景色生动形象。

八年级上语文《芦花荡》教案板书设计课后反思优秀教案

八年级上语文《芦花荡》教案板书设计课后反思优秀教案

《芦花荡》教案板书设计课后反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分析人物形象,感悟主人公的英勇与智慧。

3.领悟环境描写的作用,感受芦花荡的美。

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故事情节的把握。

2.人物形象的分析。

3.环境描写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1.人物性格的深入剖析。

2.环境描写与人物性格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非常感人的故事——《芦花荡》。

(2)请大家先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草船借箭》的故事,分享一下你们对诸葛亮这个人物的理解。

2.自读课文(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注意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在阅读过程中,做好批注,记录下自己的感悟。

3.课堂讨论(1)请大家谈谈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分享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

(2)针对同学们的分享,进行点评和讨论。

4.分析人物形象(1)请大家重点分析主人公的形象,从故事情节中找出关键语句,概括人物特点。

(1)本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芦花荡》的故事情节,分析了主人公的形象。

(2)下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探讨环境描写与人物性格的关系。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芦花荡》的故事情节和主人公的形象。

(2)今天,我们将继续探讨环境描写与人物性格的关系。

2.分析环境描写(1)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关于芦花荡的环境描写。

(2)分析这些环境描写与主人公性格的关系。

3.课堂讨论(1)请大家谈谈自己对环境描写的理解,以及它对人物性格的影响。

(2)针对同学们的分享,进行点评和讨论。

(1)本节课,我们分析了环境描写与人物性格的关系,深入理解了主人公的形象。

(2)通过学习,我们感受到了芦花荡的美,以及主人公在恶劣环境中的英勇与智慧。

五、板书设计1.《芦花荡》2.主人公形象:英勇、智慧、坚韧3.环境描写:芦花荡的美、恶劣环境4.故事情节:遭遇敌人、巧妙应对、取得胜利六、课后反思1.本节课,同学们对《芦花荡》的故事情节和主人公形象有了深入的理解,能够把握故事的主线。

《芦花荡》教学过程设计(教案)

《芦花荡》教学过程设计(教案)

《芦花荡》教学过程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芦花荡》的作者、时代背景及作品主题。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表现手法等。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文章大意,理解深层含义。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等方式,深入理解小说内容。

学会欣赏小说中的修辞手法、描写技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小说,培养批判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芦花荡自然风光的热爱,培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理解作品中人物之间的亲情、友情、爱情,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芦花荡》全文2.2 教学重点人物形象分析:重点关注主人公形象特点,分析其性格、命运等。

情节结构分析:梳理小说情节发展,理解作者构思技巧。

作品主题探讨:探讨作品反映的社会现实及作者的创作意图。

2.3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小说中的象征手法、暗示手法等技巧。

从多个角度分析小说,提出有见地的观点。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芦花荡》,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

准备相关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

3.2 课堂导入通过展示芦花荡的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简要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3.3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理解人物关系。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阅读效果。

3.4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等。

3.5 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详细讲解。

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象征手法、暗示手法等技巧。

3.6 课堂小结学生做好笔记,为课后复习奠定基础。

第四章:课后作业根据课堂学习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

阅读其他相关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如提问、讨论等。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5.2 成果评价检查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审阅学生的心得体会,了解其对教学内容的感悟。

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精选3篇

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精选3篇

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精选3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打算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精选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教学设计】一、导入部分引导学生留意这篇小说与以往读过的斗争题材小说或者看过的斗争题材的影视剧作的风格不同之处,进入学习。

为了充分敬重学生的体验拟定“你喜爱这篇小说吗?喜爱小说的那些方面?”来确定学习的重点。

依据学生的相识老师归结到“人物形象美、环境美、语言美”三大方面并且板书,作为探究学习任务。

二、检查预习1、处理生字词2、概述小说内容三、走近“老头子”赏析老头子这一典型人物形象。

阅读提示:跳读课文,把你认为描写“老头子”的精彩之处标记勾画出来,加批注。

思索:“老头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陈述理由。

1.学生自主探究学习2.展示探究学习成果:抗日热忱高涨的人(二、五段);老当益壮的人(三、四、五段);自尊自信的人:“每天夜里”、“每天傍晚”;三个“不怕”;三处“明天来看吧!”以及大菱受伤以后集中地心理描写和对话描写。

爱憎分明的人:对两个孩子和爱和对敌人的恨“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__”。

智勇双全的人(诱敌上钩、痛击鬼子)3.分角色朗读体会“老头子”的性格特征。

4.迁移训练,丰满人物形象:从两题中选一题:(1)二菱躲在荷叶底下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2)晚上“老头子”回来后向大菱转述白天痛击鬼子的经过。

5.深化“老头子”形象,分析其典型性和代表性:小说为什么塑造一个年近六十岁的干瘦的老头子形象,而没有塑造一个高大魁梧、身强力壮的硬汉子英雄形象。

(传奇性、典型性、代表性;男女老少全动员,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四、走进“芦花荡”观赏环境描写。

过渡:倒数其次段“他狠狠地敲打……鲜嫩的芦花,一片绽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这一句话有什么作用?文中类似的精彩的景色描写还有许多,请找出来加以分析、观赏。

初中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

初中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

初中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初中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芦花荡》写的是残酷的战争环境里的人和事件,但决没有“凄凄惨惨戚戚”的描绘,就连那个女孩子受伤后的几声__,也被轻轻一笔带过去了,作品要高昂浓重地传达出来的,是一种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情绪。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篇1教学目标:1分析人物的性格,并从原文中找出相对应的例子。

学习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2分析老头子人物的传奇色彩,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

3体会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

4阅读自读课文孙梨的文章《吴召儿》,并比较异同,进一步体会孙梨文章的风格。

教学过程:一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二复述《芦花荡》和《吴召儿》两篇文章的大概内容。

思考并讨论:1老头子和吴召儿两人性格的异同?并找出相应的例子。

--相同点:豪爽干练乐观自信勇敢机智爱憎分明有抗日热情责任感强。

不同点是:老头子过于自尊和自信。

2人物性格探究:怎样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一句中“过于”二字?从文中找出相应句子,并体会这一句话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老头子对苇塘里负责的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老头子在淀里撑着船那种悠闲自得的心情;送两个小女孩进苇塘,以为万无一失;大女孩受了伤,他觉得这一次任务没有完成,觉得丢了脸,发狠要为大女孩讨回血债,这些都是他始终非常自信自尊的表现。

“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点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这句话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全文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都是由这一点生发出来的。

三塑造人物的方法塑造人物的方法小说的人物是虚构的,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不同原型的某些特征加以综合熔铸而成的。

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也可以通过其他人物的反应和态度进行侧面描写等等。

《芦花荡》优秀教学设计示例

《芦花荡》优秀教学设计示例

《芦花荡》优秀教学设计示例《<芦花荡>优秀教学设计示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尖利、能耐、悠闲、寒噤、阴惨、仄歪、央告、转弯抹角、月明风清、张皇失措”等词语,掌握字音、字形和词义。

了解作者孙犁及其作品的风格特色。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故事情节。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默读、朗读,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分析老头子这一人物形象。

学习本文通过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抗日队伍的深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老头子的英雄性格,体会其传奇色彩。

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理解其作用。

2、教学难点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特点。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点拨法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加深学生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抗日战争时期,有无数的英雄人物为了保卫祖国、抗击敌人,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抗日英雄——老头子。

让我们一起走进孙犁的《芦花荡》,去感受他的传奇故事。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孙犁(1913 年 4 月 6 日 2002 年 7 月 11 日),原名孙树勋,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人,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的创始人。

他的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富有诗意,以表现农村生活和抗日战争为主要题材。

代表作品有《荷花淀》《芦花荡》等。

(三)检查预习1、请学生朗读文中的生字词,教师正音。

2、解释重点词语的含义,如“寒噤”“阴惨”“张皇失措”等。

(四)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讲述了一个老头子在白洋淀护送两个女孩进苇塘时,大女孩受伤,老头子为她报仇的故事。

2、理清故事情节。

开端:老头子护送两个女孩进苇塘。

2024年《芦花荡》示范课教案(通用

2024年《芦花荡》示范课教案(通用

2024年《芦花荡》示范课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材《语文》第七单元《芦花荡》一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及艺术特色。

详细内容涵盖课文的全文阅读,重点分析课文中的主人公老头子的形象,以及老头子与小女孩之间的互动,从而揭示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和深刻主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小说《芦花荡》的基本情节,感受小说所描绘的特定历史背景。

2. 分析并掌握老头子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理解其象征意义。

3. 掌握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情感表达等艺术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老头子的人物形象及其象征意义,理解小说中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小说主题思想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芦花荡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小说内容。

3. 精读课文:a) 分析老头子的形象特点,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老头子的相关语句,深入剖析其性格。

b) 讨论老头子与小女孩之间的关系,理解小说反映的社会背景。

c) 分析小说的艺术手法,如环境描写、情感表达等。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关于老头子形象分析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分析方法,进行解答。

5. 随堂练习: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小说的主题思想,促进学生深入思考。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老头子的形象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b) 从小说中选取一段环境描写,谈谈你的理解。

2. 答案:a) 老头子形象特点:坚韧、善良、勇敢。

象征意义:老头子代表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广大农民群众顽强的生存意志和抗击侵略者的英勇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确:本文通过主人公夜送两个女孩进苇塘和第二天狠狠地处罚敌人、报仇雪
恨的故事,表现了老英雄爱憎分明、英勇机智的品质,赞美了根据地人民在中
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敌的爱国主义精神。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三环节:合作探究,提升能力
1. 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运用哪些描写方法刻画他?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老头子。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的方法来刻画他。他是一位
寒噤:因寒冷而哆嗦。 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3.文章的体裁是什么?
明确:小说。让学生明确小说的有关知识。
1. 课 前 完 成 导 学 案 所
第二环节:培养学生能力
有的内容。 2. 根据本文的体裁,巩
固小说的有关知识。 3. 课 中 先 取 一 两 个 精
1.再现精彩片段 要求:由两组成员自行选择课文的精彩片段进行模拟表演。 2.速读全文,完成下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上,整体感知文章大意, 3.学习老英雄的爱国精神,培养自己真挚的爱国情感。
了解文章的故事情节,复 述故事内容。 2.了解人物描写 和环境 描写的方法,分析人物的
第一环节:夯实基础 1.作家与作品:孙犁(1913-2002),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原名孙树勋,河北省 安平县人。主要作品有《荷花淀》《芦花荡》等。 2.明确重点字词读音和含义。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这样的悠然自得也充分表现他“过于自信和自尊”。 4(2)
(3)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老头子以为万无一失,“什么事也没有了,安心
睡一觉吧。”小女孩洗脸,老头子让她洗,鬼子的小火轮探照灯射来,他还是 5. 拓展延伸 “不怕”,以为“照不见我们”。鬼子扫射机枪,他还是“不怕”,以为“他 打不着我们”,不能不说他有点大意,这是过于自信了。大女孩子受了伤,流 根 据 上 课时 间安 排 3— 了血,这一次任务没有完成,他觉得丢人现眼,没脸见人,不好意思去见部队, 5名学生展示。
丰华中学初一级_ 语文 _学科课堂设计活页 第____周 第__ _课时
上课时间:2014 年_ 月 日 星期:
备课组长签字:_________
【学法指导】
第 一 单元 课题 2.芦花荡 设计人:__邓水平___
1. 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学习目标:1. 了解小说的情节,把握人物的性格。
在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础 2.探究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过于自信自尊,爱憎分明,英勇机智的人。
2. 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这句话在全文中
起什么作用?
探究 展示 点评

(1)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 ……一切保险”,这句话充分表现他“过于 自信和自尊”。
(2)通过敌人封锁线,非常危险,而老头子“每天夜里……编算着使自己
2 3 4(1)
他是过于自尊了。
6.学科班长进行小结:
(4)老头子发狠要为大女孩讨回血债,他向两个女孩子打了包票,他玩鬼 (1)目标的完成情况:
子于掌股之间,诱鬼子上钩,举起篙来狠狠地敲打鬼子脑袋,叫鬼子头破血流, (2)表现最佳的小组;
讨回了血债,讨回了自尊,这场英雄行为表明他是始终非常自信、非常自尊 的。
(3)表现最突出的学
课后练习一 【教学反思】
者引到一个特定的环境和气氛之中,很自然地成了后边故事的铺垫,艺术上融
情人景,寄寓着作者沉沉的情怀。
(2)“这是冀中区的女孩们……她们长大成人了。”(第 13 段)
好处:把女孩们的逐渐成长描述得多么富有生活韵味。庄稼的自然成熟,雁群
的南飞北回,诗意盎然地暗喻着时光的流逝。在生活的道路上,由于“眼望着
(2)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他为什么望向苇塘那边?这反映
他怎样的心理?)
明确:因为苇塘那边有一个小女孩,他是向她表明:我终于为你报仇了。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
请你发挥想象进行课文续写(200字左右)。
1
2
“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点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这句话既有非常自信 生。
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全文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 【备选问题】
都是由这一点生发出来的。 3.找出本文环境描写的语句,并说说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 示例:(1)小说一开头一段。好处:这段景物描写得很富于生活实感,把读
环境:险恶,但富有诗情画意 外貌:干瘦却有精神
彩片段让两个小组
人物
进行模拟表演。 4. 合 作 探 究 内 容 先 充 芦花荡
分讨论,然后进行展
示与点评。
情节
性格:过于自信、自尊
开端:护送 发展:受伤
爱憎分明 英勇机智
高潮:痛打
结局:复仇
3.复述故事的内容。要求:由两小组成员进行。
4.归纳文章主题。要求:由两小组成员概括课文的主题
天边的北斗”,所以永远不会迷失方向。“北斗”,既是实在的景物,因为是
在敌人的封锁下,所以多半是夜行军,但同时,它又是一种暗喻:党的光辉的
指引。
4.按要求分析下列两个细节描写。
(1) 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圆圈,又回去了。(老头子见鬼子之后,为什
么不停船,反而回去了呢?)
明确:迷惑鬼子,诱使鬼子进入圈套,显示老头子的机智。
性格特点。 3.结合导学案研读课本, 认真完成导学案并标记 出自己的疑问。 【教学建议】
能耐.(nài) 悠.闲(yōu) 转弯抹.角(mò) 张皇.(huáng) (2)解释下列词语。
寒噤.(jìn) 阴惨.(cǎn) 失措.(cuò) 蹿.(cuān)
仄.歪.(zè)(wāi) 疟.子(yà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