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水功区水质
2014安徽省水资源公报
![2014安徽省水资源公报](https://img.taocdn.com/s3/m/ebaa2f0bfc4ffe473368abd3.png)
2014年安徽省水资源公报安徽省水利厅发布单位: 安徽省水利厅编制单位: 安徽省水文局审定: 张效武复审: 王家先王德胜初审: 汪俊飞朱岳松丁峰张广萍编写:祝丽萍吴春艳张延孟云侠章莹孙璞储挺韩志国姚梅目录一、综述二、水资源量三、蓄水动态四、水资源开发利用五、水质状况六、重要水事附:主要指标解释安徽省水资源计算分区图2014年安徽省水资源公报一、综述安徽省地处中纬度,为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区,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气候特征。
受季风气候影响,天气多变,降水年内年际变化大,洪涝旱等自然灾害经常发生。
全省辖16个地级市,国土面积139476平方公里,按水系分属淮河、长江及新安江三个流域。
2014年全省生产总值(GDP)20848.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92.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1201.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252.4亿元。
全年工业增加值9581.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530.9亿元。
常住人口6082.9万人,城镇化率49.2%。
全省有效灌溉面积6497.5万亩,实灌面积5206.5万亩。
1.降水量2014年全省年降水量1278.5毫米,比2013年多24.9%,较常年值多9.0%,属降水偏丰水年。
年内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1~4月、5~9月、10~12月份全省降水量分别为340.5毫米、847.2毫米、156.9毫米,分别占全年降水量的25.3%、63.0%、11.7%。
三个流域降水情况是:淮河流域年平均降水量1013.8毫米,较常年值多7.5%;长江流域1468.3毫米,较常年值多9.2%;新安江流域2060.9毫米,较常年值多15.2%。
2.水资源量2014年全省水资源总量778.48亿立方米,比2013年多32.9%,较常年值多8.7%。
其中地表水资源量712.8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78.91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与地表水资源量不重复量65.62亿立方米。
全省人均水资源量为1279.78立方米。
安徽省地方供水标准
![安徽省地方供水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6ddcf18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14.png)
安徽省地方标准二次供水工程技术标准1总则1.0.1为保障社会公众利益,规范我省二次供水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维护,保证二次供水的水量、水质、水压和供水安全,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居住建筑、公共建筑二次供水工程的设计、施工安装、验收、设施维护和运行管理,不适用于工业企业、消防供水和其它需要加压供水的建筑。
1.0.3二次供水工程所采用的管道、管件、设备和辅助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卫生性能应符合《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17219)、《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GB17051)的规定。
1.0.4二次供水工程的设计、施工安装、验收、设施维护和运行管理除应执行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2.1二次供水secondarywatersupply城市给水管网在入户之前经再度贮存、消毒、加压或经容器通过管道输送给用户的供水方式。
2.2二次供水设施secondarywatersupplyinstallation用于保障二次供水水质、水压而设置的设备、管线,包括贮水池(箱)(含高位、中位、低位水箱)、泵房、水泵机组及附属设施(含水泵、电机、配电控制柜)、压力罐、消毒设备、相关管道及各类阀门等。
2.3变频调速供水设备watersupplyequipmentofVFD由变频器改变电机供电频率、运转速度,实现恒压变量供水的设备。
2.4管网叠压供水pipenetpressure-addwatersupply由管网叠压供水设备叠加市政给水管网水压,直接从市政给水管网中取水增压的供水方式。
2.5生活饮用水drinkingwater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用于日常饮用、洗涤的水。
2.6小时变化系数hourlyvariationcoefficient最高日最大时用水量与平均时用水量的比值。
2.7最大时用水量maximumhourlywaterconsumption最高日用水时间内,最大一小时的用水量。
潜江市通顺河水功能区水质评价分析
![潜江市通顺河水功能区水质评价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90ca2cfe2bd960591c677c6.png)
潜江市通顺河水功能区水质评价分析随着工农业生产的日益发展和人口不断增长,工业污水、居民生活污水的排放在大量增加。
根据监测数据显示,通顺河流域受到严重污染,制约潜江市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本文明确通顺河保留区的功能,提出控制污水和污染物排放量、限制污染物入河量,以及一系列是对水资源量和水质保护措施,与业内人士交流学习。
标签:通顺河;水质;污染;评价;建议通顺河(又名汉南河),长江支流,全长195公里,通顺河在潜江境内长15.47公里,河面宽120米、底宽50米,枯水期水深0.7m,是潜江市和仙桃市的重要农田灌溉渠道。
通顺河所在水系为汉江下游,水资源三级区为丹江口以下干流,水功能区为通顺河保留区,根据《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和《湖北省水利厅关于印发(试行)的通知》(鄂水利函[2014]493号),通顺河保留区水质管理目标为III类,2015年全年水质不达标,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总磷,五日生化需氧量。
1、通顺河水质现状与评价1.1 评价依据通顺河保留区上设有水质监测断面杨林口,位于潜江市泰丰街道办事处杨林口,根据《湖北省水利厅关于印发(试行)的通知》(鄂水利函[2014]493号)的要求,开展全因子评价和双因子评价,根据《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通顺河保留区水质管理目标为Ⅲ类。
1.2 近年来水功能区水质监测数据通顺河保留区2014年水质与2015年水质全年不达标,通过大量测量数据分析发现,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
1.3 通顺河重要排污口数据(1)排污口调查2015年10月,根据省水文局(鄂水文函[2015]80号)文件要求,潜江市水文局开展了入河排污口监测工作,对全市入河排污口进行了统计排查。
(2)2016年开展的专项监测活动2016年4-8月,受潜江市水务局委托,潜江市水文局对通顺河水质进行了监测工作。
通顺河上设有4个监测断面,分别是潜江市泽口工业园泽口闸、潜江市三江村三江桥、潜江市莫市杨林口、仙桃市毛嘴深江闸4处,每月开展取样分析工作,综合4个站点监测数据,对通顺河水质进行评价,监测成果见表1。
安徽水功能区划(最新)汇编
![安徽水功能区划(最新)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8747ab5f25c52cc58bd6be75.png)
目录1总则 (1)1.1目的和意义 (1)1.2水功能区划的原则 (1)1.3水功能区划的依据和标准 (1)1.4水功能区划分的范围和水平年 (2)1.5水功能区划水质管理目标 (6)1.6水功能区划的分级与分类 (6)1.6.1一级区划各功能区定义 (7)1.6.2二级区划各功能区定义 (7)2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概况 (9)2.1自然环境 (9)2.1.1地形地貌 (9)2.1.2气象水文 (9)2.1.3土壤植被 (9)2.1.4矿产旅游资源 (11)2.1.5河流湖泊与水土流失情况 (11)2.2社会经济和发展 (11)3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3)3.1水资源量 (13)3.1.1全省水资源总量 (13)3.1.21999年全省水资源总量 (14)3.2水资源供需现状 (14)3.2.1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 (14)3.2.2供水量 (14)3.2.3用水量 (14)3.2.4水资源利用概况 (14)3.3全省水资源供需预测 (15)3.3.1需水量预测 (15)3.3.2供需平衡分析 (15)4 水资源质量现状分析 (17)4.1 水质评价标准和方法 (17)4.2 水质现状评价 (17)4.3 入河废污水排放量 (18)4.4 水污染损害 (19)4.4.1 淮河流域 (19)5水功能区划总体方案 (20)5.1水功能区划程序和方法 (20)5.2水功能区划总体方案概况 (22)6淮河流域水功能一级区划 (28)6.1淮河干流 (28)6.1.1缓冲区 (28)6.1.2开发利用区 (28)6.2淮河支流 (29)6.2.1洪河 (29)6.2.2谷河 (29)6.2.3颍河水系 (30)6.2.4西淝河 (30)6.2.5茨淮新河 (31)6.2.6黑茨河 (31)6.2.7芡河 (31)6.2.8涡河水系 (31)6.2.9史河 (32)6.2.10史河灌区总干渠 (32)6.2.11沣河 (32)6.2.12汲河 (33)6.2.13淠河 (33)6.2.14淠河灌区总干渠 (33)6.2.15濠河 (34)6.2.16池河 (34)6.3洪泽湖水系 (34)6.3.1怀洪新河 (34)6.3.2浍河 (34)6.3.3新沱河 (35)6.3.4新汴河 (35)6.3.5沱河 (35)6.3.6萧濉新河 (36)6.3.7新濉河 (36)6.3.8奎河 (36)6.4入江水道 (36)6.4.1白塔河 (36)6.5湖泊 (37)6.5.1八里湖 (37)6.5.3四方湖 (37)6.5.4沱湖 (37)6.5.5天井湖 (38)6.5.6城西湖 (38)6.5.7城东湖 (38)6.5.8东淝河瓦埠湖 (38)6.5.9高塘湖 (38)6.5.10天河湖 (39)6.5.11女山湖 (39)6.5.12七里湖 (39)6.6大型水库 (39)6.6.1佛子岭磨子潭水库 (40)6.6.2响洪甸水库 (40)6.6.3梅山水库 (40)7淮河流域二级功能区划 (41)7.1淮河干流 (41)7.1.1淮河干流阜阳六安滁州开发利用区 (41)7.2淮河支流 (42)7.2.1谷河阜南开发利用区 (42)7.2.2颍河阜阳开发利用区 (43)7.2.3泉河临泉阜阳开发利用区 (43)7.2.4西淝河(上段)利辛开发利用区 (43)7.2.5西淝河(下段)凤台开发利用区 (44)7.2.6茨淮新河阜阳怀远开发利用区 (44)7.2.7黑茨河阜阳开发利用区 (44)7.2.8涡河亳州怀远开发利用区 (45)7.2.9小洪河亳州开发利用区 (45)7.2.10史河金寨开发利用区 (45)7.2.11史河总干渠金寨开发利用区 (46)7.2.12沣河霍邱开发利用区 (46)7.2.13汲河霍邱开发利用区 (46)7.2.14淠河东源霍山裕安开发利用区 (46)7.2.15淠河六安霍邱寿县开发利用区 (47)7.2.16淠河总干渠六安合肥开发利用区 (47)7.2.17濠河凤阳开发利用区 (47)7.2.18池河定远明光开发利用区 (48)7.3洪泽湖水系 (48)7.3.1浍河濉溪固镇开发利用区 (48)7.3.2新沱河濉溪埇桥开发利用区 (48)7.3.3新汴河宿州开发利用区 (49)7.3.4沱河埇桥固镇开发利用区 (49)7.3.5萧濉新河淮北宿州开发利用区 (49)7.3.6新濉河宿州开发利用区 (50)7.4入江水道 (50)7.4.1白塔河天长开发利用区 (50)7.5湖泊 (50)7.5.1八里湖颍上开发利用区 (50)7.5.2焦岗湖凤台颍上开发利用区 (51)7.5.3四方湖怀远开发利用区 (51)7.5.4天井湖五河开发利用区 (51)7.5.5高塘湖淮南滁州合肥开发利用区 (51)7.5.6天河湖蚌埠开发利用区 (52)7.5.7女山湖明光开发利用区 (52)7.5.8七里湖明光开发利用区 (52)8长江流域水功能一级区划 (53)8.1长江下游干流 (53)8.1.1保护区 (53)8.1.2缓冲区 (54)8.1.3保留区 (54)8.1.4开发利用区 (55)8.2长江支流 (56)8.2.1皖河 (56)8.2.2裕溪河 (56)8.2.3西河 (57)8.2.4得胜河 (57)8.2.5滁河 (57)8.2.6前河 (58)8.2.7秋浦河 (58)8.2.8九华河 (58)8.2.9青通河 (58)8.2.10青弋江水阳江水系 (58)8.3环巢湖支流 (60)8.3.1杭埠河 (60)8.3.2丰乐水 (60)8.3.3杭埠河灌区干渠 (61)8.3.4派河 (61)8.3.5十五里河 (61)8.3.7柘皋河 (62)8.3.8双桥河 (62)8.3.9兆河 (62)8.3.10白石天河 (62)8.4鄱阳湖水系 (62)8.4.1阊江 (62)8.5湖泊 (63)8.5.1华阳河湖群 (63)8.5.2武昌湖 (63)8.5.3菜子湖 (63)8.5.4巢湖 (64)8.5.5升金湖 (64)8.5.6南漪湖 (65)8.6大型水库 (65)8.6.1花凉亭水库 (65)8.6.2龙河口水库 (65)8.6.3董铺水库 (65)8.6.4大房郢水库 (66)8.6.5黄栗树水库 (66)8.6.6沙河集水库 (66)8.6.7陈村水库 (66)8.6.8港口湾水库 (66)9长江流域水功能二级区划 (67)9.1长江下游干流 (67)9.1.1长江左岸安庆开发利用区 (67)9.1.2长江左岸无为二坝裕溪口开发利用区 (67)9.1.3长江右岸池州开发利用区 (68)9.1.4长江右岸铜陵开发利用区 (68)9.1.5长江右岸芜湖开发利用区 (68)9.1.6长江右岸马鞍山开发利用区 (69)9.2长江支流 (70)9.2.1裕溪河居巢和县开发利用区 (70)9.2.2西河无为开发利用区 (70)9.2.3得胜河含山和县开发利用区 (70)9.2.4滁河滁州开发利用区 (70)9.2.5襄河全椒开发利用区 (71)9.2.6清流河滁州开发利用区 (71)9.2.7来安河来安开发利用区 (71)9.2.9漳河南陵开发利用区 (72)9.2.10青弋江泾县芜湖开发利用区 (72)9.2.11西津河东津河宁国开发利用区 (72)9.2.12水阳江宣城开发利用区 (73)9.2.13水阳江当涂开发利用区 (73)9.3环巢湖支流 (74)9.3.1杭埠河舒城庐江开发利用区 (74)9.3.2丰乐河肥西舒城开发利用区 (74)9.3.3舒庐干渠舒城庐江开发利用区 (74)9.3.4杭北干渠舒城金安开发利用区 (74)9.3.5十五里河合肥开发利用区 (75)9.3.6南淝河合肥开发利用区 (75)9.3.7店埠河肥东开发利用区 (75)9.3.8柘皋河居巢开发利用区 (76)9.3.9双桥河居巢开发利用区 (76)9.3.10兆河庐江开发利用区 (76)9.3.11白石天河庐江开发利用区 (76)9.4湖泊 (77)9.4.1华阳河湖群宿松开发利用区 (77)9.4.2武昌湖望江开发利用区 (77)9.4.3巢湖合肥开发利用区 (77)9.4.4巢湖中庙开发利用区 (77)9.4.5巢湖巢湖市开发利用区 (78)9.4.6南漪湖宣州郎溪开发利用区 (78)10新安江流域水功能一级区划 (79)10.1新安江干流 (79)10.1.1保留区 (79)10.1.2缓冲区 (79)10.1.3开发利用区 (79)10.2新安江支流 (80)10.2.1率水 (80)10.2.2横江 (80)10.3练江 (81)10.3.1练江歙县开发利用区 (81)10.3.2扬之水 (81)10.3.3丰乐水 (81)10.3.4富资水 (82)10.3.5布射水 (82)11新安江流域水功能二级区划 (83)11.1新安江干流 (83)11.1.1新安江屯溪开发利用区 (83)11.1.2新安江歙县深渡开发利用区 (83)11.2率水 (84)11.2.1率水屯溪开发利用区 (84)11.3横江 (84)11.3.1横江休宁屯溪开发利用区 (84)11.4练江 (84)11.4.1练江歙县开发利用区 (84)11.5扬之水 (85)11.5.1扬之水绩溪开发利用区 (85)11.5.2扬之水歙县开发利用区 (85)11.6丰乐水 (85)11.6.1丰乐水徽州开发利用区 (85)11.7富资水 (86)11.7.1富资水歙县开发利用区 (86)12管理与建议 (87)12.1管理措施 (87)12.2建议 (87)附件 (88)1总则1.1目的和意义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资源,随着社会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对水资源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安徽省会经济圈水资源质量评价及水资源保护措施初探
![安徽省会经济圈水资源质量评价及水资源保护措施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c3a606836529647d272852b2.png)
安徽省会经济圈水资源质量评价及水资源保护措施初探
夏守 先
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 子为总磷 、 氨氮 、 学需 氧量 。派河肥 化
李
国
巢湖市 : 裕溪河 、 兆河 、 皋河 、 柘 白石
撑, 水资源质量的优劣 , 一定程度上制 西上派段 , 多年平均汛期为 Ⅳ类水 , 非 天 河 、 西河 、 江 和 县 段 、 江 无 为 段 、 长 长 牛
价范围为合 肥 、 巢湖 、 六安 3市境内的 化 状态 。 几乎 每年夏季均 有不 同程 度 般 , 主要污染 物为总磷 、 总氮 。营养 化评 南淝河 、 裕溪河 、 杭埠河 、 史河 、 淠河等 的 蓝 藻 发 生 。 共3 O多条主要河流 ; 巢湖 、 瓦埠湖 、 董 分值 为 5 5 , 0— 5 呈轻度富营养化状 态。 目
水质较好 。 众兴水库及店埠河上段 、潭 冲水 多年水质为 Ⅱ一Ⅲ类 , 六安市 : 史河 、 史河 干渠 、 沣河 、 沣西
渠 、 河 、 东 干渠 、 西 干 渠 、 东干 汲 汲 瓦 淠 3 镇 污 水 资 源化 . 城
合肥市 : 南淝 河 、 埠河下段 、 店 板 库和瓦埠湖长丰片分 别为肥东 、肥西
20 07年 C D 和 N N 人 河 总 量 比 总量进行控制 , O H一 如果某一区域 的污染物 的生活污水用 于城 镇园林 、绿化 花木用
20 06年分别减少约 7 %和 5 %, 0 0 基本 排放源 比较密集 , 即便所有排放源都达 水 , 以及进入 中水系统 冲刷 厕所 、 冲洗马
差, 多年平均为劣 V类水 , 主要超标 因 质均为 Ⅱ~Ⅲ类 , 水质较好 。 和总入 河量 总体 呈 下 降趋 势 ,但在 必须加强和健全计量 、 监测手段 , 使总 20 0 6年 以 前 , O N N 的人 河量 量控制建立在更科学的基 础之上 。 C D、 H一 远超 出水功 能区的纳污能力 ,0 6年 20 后 C D、 H一 O N N的人 河量 显 著 削减 ,
水功能区水质标准
![水功能区水质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8ab3cb5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d7.png)
水功能区水质标准
水功能区水质标准是根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划分的五类水体,分别是I类水、II类水、III类水、IV类水和V类水。
I类水主要位于国家自然保护区,水质良好,只需经过简易的净化消毒处理,就可以供生活饮用。
II类水主要位于地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经常规净化处理后可以供生活饮用。
III类水主要位于水源二级保护区,可以肆意地撒欢游泳,可以进行水产养殖。
IV类水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用水区,虽然看起来还不错,但是最好不要在里面游泳。
V类水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类用水区。
对于劣V类水,需要采取措施治理,争取回归到V类或更高的水质等级。
制定水功能区水质目标时,需要考虑水体的用途、水生态系统的特点、水体的污染源和治理等因素。
安徽省水资源公报
![安徽省水资源公报](https://img.taocdn.com/s3/m/b1ed1f2d76c66137ee061945.png)
安徽省水资源公报二〇〇七年安徽省水利厅二○○八年五月发布单位: 安徽省水利厅编制单位: 安徽省水文局审定: 蔡建平复审:金问荣朱雪冰朱庆敏王德胜初审:徐建平王保旺周良伟丁峰夏守先编写:费广华孟云霞祝丽萍杨迪虎张延韩志国目录综述一、水资源量1.降水量2.地表水资源量3.地下水资源量4.水资源总量二、蓄水动态1.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2.淮北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动态3.淮北平原区地下水位降落漏斗三、供用水量1.供水量2.用水量3.耗水量4.水资源利用概况及用水指标四、水质状况1.江河水质2.湖泊和大型水库水质3.水功能区水质4.入河污水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五、重要水事附:指标解释2007年安徽省水资源公报综述安徽省地处中纬度,是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区域,气候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受季风气候影响,南北冷暖气流交会较频繁,天气多变,降水年内年际变化大,常有旱涝等自然灾害发生。
全省按水系分属淮河、长江及新安江三流域,辖17个地级市,国土面积139476平方公里。
2007年全省平均降水量1174.3毫米,较多年均值多0.1%,属平水年份。
但各地丰枯差异较大,淮河流域、长江流域、新安江流域年降水量分别属偏丰、偏枯、枯水年份。
年降水量空间分布,总体仍为南部大于北部,但南北地区差异较常年小,且淮北平原年降水量略大于江淮丘陵区。
全省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汛期,汛期先后出现8次降水过程。
淮河发生了流域性大洪水,沿淮淮北大部分地区遭受严重内涝,皖南山区突发山洪、泥石流灾害。
沿淮淮北和沿江圩区、宣城市部分地区分别在6月、9月发生阶段性旱情。
2007年全省水资源总量712.46亿立方米,较多年均值少0.5%,其中地表水资源量666.10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81.84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与地表水资源量的不重复量46.36亿立方米)。
全省人均水资源量1164.5立方米,亩均水资源量1149.1立方米。
全省水资源可利用量263.89亿立方米。
安徽2016水资源公报
![安徽2016水资源公报](https://img.taocdn.com/s3/m/8905eae1c8d376eeaeaa3149.png)
2016年安徽省水资源公报安徽省水利厅一、水资源量降水量:2016年,全省年降水量1612.7毫米,比2015年多18.3%,较多年平均值多37.5%,属于丰水年。
降水量年内分布不均匀,1~4月、5~9月、10~12月全省降水量分别为341.2毫米、956.7毫米、314.8毫米,分别占全年降水量的21.2%、59.3%、19.5%。
三个流域降水情况分别是:淮河流域年平均降水量1114.1毫米,较多年平均值多18.1%;长江流域2042.1毫米,较多年平均值多51.9%;新安江流域2342.7毫米,较多年平均值多31.0%。
地表水资源量:2016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1179.23亿立方米,折合面平均径流深845.5毫米,较2015年多38.7 %,较多年平均值多80.8 %。
按行政分区统计,与2015年相比,淮南市地表水资源量减少12.9%,其他各市增多;与多年平均值相比,淮北、宿州市分别减少1.8%、4.0%,其他各市均多于多年平均值。
全省入境水量10289.46亿立方米,出境水量11353.03亿立方米。
其中:淮河流域入境水量115.86亿立方米,出境水量323.78亿立方米;长江流域入境水量10173.60亿立方米,出境水量10930.63亿立方米;新安江流域出境水量98.62亿立方米。
地下水资源量:2016年,全省地下水资源量219.26亿立方米,比2015年多13.2%,比多年平均值多14.5%。
其中:淮河流域95.59亿立方米,长江流域108.47亿立方米,新安江流域15.20亿立方米。
水资源总量:2016年,全省水资源总量为1245.17亿立方米,比2015年多36.2%,较多年平均值多73.9%。
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179.2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219.2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与地表水资源量不重复量65.94亿立方米。
全省人均水资源量为2018.23立方米。
全省水资源总量占降水总量55.4%,平均单位面积产水量为89.28万立方米/每平方公里。
水环境功能区划分实例
![水环境功能区划分实例](https://img.taocdn.com/s3/m/895cb0b0f242336c1fb95e3d.png)
六安城市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1、功能区划分目的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安徽省城镇生活饮用水源保护条例》,保障人体健康,实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结合六安市实际情况,根据不同水域功能对水环境质量的不同要求,实现对不同保护对象进行分区保护,制定六安市水环境功能区划。
2、划分依据1)《安徽省城镇生活饮用水源保护条例》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3)六安市城市供水水资源规划4)六安市环境保护“十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5)六安市环境质量报告书(1996-2000年)6)六安市城市发展规划7)《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8)《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9)《六安市淮河流域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及实施方案》3、功能区划分原则1)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优先保护原则按《安徽省城镇生活饮用水源保护条例》规定,以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为优先保护对象,设立一级、二级水源保护区。
2)不降低现状使用功能原则根据现状水质监测结果,划分水环境功能区不得降低现状水质对应的使用功能。
3)按高功能保护原则当同一水域兼有多类水环境功能时,依最高功能划分水环境功能区。
4)总量控制与目标控制相结合的原则为实现水环境功能区保护目标,按陆源污染源《六安市淮河流域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及实施方案》要求,强化污染源监控和总量控制指标落实,使功能区划和总量指标相协调,体现水环境功能区划分在水上,总量目标落实在陆上。
4、水环境功能区划分六安市区水环境功能区具体划分为:饮用水源保护区、渔业用水区、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
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划控制范围内淠河总干渠上游水质较好,是城市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地,具体控制如下: a、淠(pì)河总干渠上游两河口—横排头—樊通桥作为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执行Ⅲ类水水质标准;b、樊通桥至梅山路桥作为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执行Ⅱ类水水质标准;c、梅山路桥—朝阳路桥—罗管闸为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执行Ⅲ类水水质标准。
安徽水功能区划(最新)汇编
![安徽水功能区划(最新)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6829f65d4431b90d6c85c785.png)
流域
河流名称
河长(km)
流域面积(km2)
流经市县
备注
1
淮河
淮河
430(401)
66900
阜阳、六安、淮南、蚌埠、滁州
干流
2
洪河
56
527
阜南
一级支流
3
谷河
98
1080
阜南
一级支流
4
颍河
212
4010
界首、太和、阜阳、颍上
一级支流
5
泉河
1990
临泉
二级支流
6
西淝河上
99
2244
亳州利辛
一级支流
31
池河
245
5021
明光
一级支流
32
白塔河(新)
91.5
1303
天长
一级支流
34
长江
长江
416
66000
安庆、池州、铜陵、芜湖、马鞍山
干流
35
华阳河
100
2721
宿松
一级支流
36
皖河
227
6442
怀宁
一级支流
表1-1安徽省水功能区划范围(河流)
序号
流域
河流名称
河长(km)
流域面积(km2)
流经市县
1
1.1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资源,随着社会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对水资源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水资源的匮乏和水污染的日益严重,在许多地区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在社会继续发展的过程中,水资源需求的快速增长和对水质要求的不断提高,水资源保护工作要在水的量和质上不断满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根据安徽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结合社会发展的需求,确定重要水域的主导功能及功能排序,科学合理地划分水功能区,是水资源保护规划的基础和水资源保护目标管理的依据。
蚌埠市水功能区水资源质量状况通报
![蚌埠市水功能区水资源质量状况通报](https://img.taocdn.com/s3/m/36d129df81c758f5f61f673c.png)
蚌埠市水功能区水资源质量状况通报(2017年4月第4期总第40期)
蚌埠市共有国家及省级水功能区21个,其中不纳入考核的上游入境缓冲区2个。
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的通知》(皖政办〔2013〕49号),2020年水功能区达标率目标为68%。
水功能区达标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评价法,按照河流、湖泊(水库)分类评价。
河流评价参数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两项,湖库增加营养化指标评价。
2017年4月共监测水功能区21个。
列入省级考核的水功能区19个,16个达标,达标比例为84%,较上月下降5%;列入国家考核的全国重要水功能区18个,15个达标,达标比例为83%,较上月下降6%;列入“十三五”达标评价名录的水功能区18个,15个达标,达标比例为83%,较上月下降6%。
达标情况见下表。
各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结果详见附表1和附表2。
2017年4月蚌埠市水功能区达标情况统计表
附表1 2017年4月蚌埠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结果(河流型)
附表2 2017年4月蚌埠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结果(湖库型)
发布单位:安徽省水利厅
编制单位:安徽省水文局
监测单位:安徽省水环境监测中心。
水功能区达标情况汇报
![水功能区达标情况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7cccca06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14.png)
水功能区达标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水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水功能区达标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根据最新的监测数据和评估结果,我国水功能区的达标率呈现出稳步提升的趋势,各项水质指标均得到了有效控制和改善。
以下是我国水功能区达标情况的汇报情况:首先,我国河流水功能区的达标情况明显好转。
通过对全国各地河流水功能区的监测和评估发现,大部分地区的河流水功能区已经实现了达标,水质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特别是在一些重点治理的流域,水功能区的达标率更是高达90%以上,水质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其次,湖泊水功能区的达标情况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经过多年的综合治理,我国许多湖泊水功能区的水质得到了有效改善,达标率明显提高。
一些著名的湖泊,如太湖、鄱阳湖等,水功能区的达标率已经超过了80%,水质明显改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
此外,地下水功能区的达标情况也呈现出积极的态势。
随着地下水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国地下水功能区的达标率也在逐步提高。
通过各地的监测数据显示,地下水功能区的达标率已经超过了70%,地下水质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改善。
总的来看,我国水功能区的达标情况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各项水质指标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改善。
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水环境保护工作仍面临着一些挑战,一些地区的水功能区达标情况仍不容乐观。
因此,我们需要继续加大水环境保护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确保我国水功能区的达标率持续提高,水质得到更加全面的改善。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水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完善水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加大对水环境保护工作的投入,推动各地加强水环境保护工作,确保我国水功能区的达标情况持续改善。
同时,我们也将继续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动我国水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综上所述,我国水功能区的达标情况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一定挑战。
我们将继续加大力度,确保我国水功能区的达标情况持续改善,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水清岸绿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安徽省水功能区划方法和几点认识
![安徽省水功能区划方法和几点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cdc23e0ba6c30c2259019eef.png)
徽 省 在 这 次 水 功 能 区划 中 , 据 《 国水 功 能 区划 技 根 全
术 大 纲 》 结 合 安 徽 省情 , 出《 徽 省水 功 能 区划 技 , 提 安
术 细 则 》 作 为全 省 水 功 能 区划 统 一 的 技 术 要 求 。 ,
1 1 水 功 能 区 划 范 围 的确 定 .
考 虑水 资 源 的 开 发 利 用 和 保 护 以及 上 下 游 相 邻 区 域 间 的 矛 盾 , 没 有 考 虑 水 资 源 和 水 环 境 的承 载 能 力 , 也
河 流 源 头 保 护 重
占
同 时 没有 一 个 统 一 的 技 术 要 求 , 此 难 以 实 施 。 安 因
水 质 的 开 发 利 用 活动 。
保 护 区 的 划 分 可 分 为 4类 ( 图 1 . 见 )
保 护 区 水 质 管 理 目 标 根 据 需 要 分 别 执 行
G 8 8 8 《 面 水 环 境 质 量 标 准 》工类 、 B3 3 — 8 地 Ⅱ类 水 质
标 准 , 维 持 水 质 现状 。 或
资源
水 功 能 区 划 分 级 分 类 系 统
1 安 徽 省 水 功 能 区 划 方 法
2 0世 纪 9 o年 代 , 徽 省 内 有 部 分 城 市 以 区 域 安
保护区l I 保留区l I 缓冲区I l 开发利用 区
为重 点 , 开 展 过 水 环 境 功 能 区 划 。 由 于 没 有 综 合 曾
流域 பைடு நூலகம் 有一 级 支流 6 共 3条 , 级 支 流 13条 。 流 域 二 4
面 积 在 10k 0 m 以上 的 河 流 有 4 8条 , 0 以上 1 1 0k 0 m
安徽省河流和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评价
![安徽省河流和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59f541fe0242a8956bece4e5.png)
较低 超标因子为氨氮 主要受淮河干支流水质较差的影响 除淮河流域以外其他地区的水源地只出
现零星的超标现象 如安庆市太湖县长河及岳西县衙前河水源地的石油类超标 究其原因 应该是由
于受城区生活污水影响所致 而池州市石台县水源地的挥发性酚超标 则是由于受工业污染的影响所
致 D前水质已转好
湖库型水源地水质评价
巢湖市一水厂水源地 巢湖市二水厂水源地 巢湖市庐江县水厂水源地 巢湖市含山县水厂水源地 六安市霍邱县水厂水源地 六安市金寨县水厂水源地 六安市霍山县水厂水源地 宣城市郎溪县水厂水源地 宣城市广德县水厂水源地 宣城市宁国市港口湾水库
水质营养状态指数
年
年
年
年
结论与建议
由评价结果可知 全省 个河流和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地中 达标个数为 个 达标率为 其中 河流型水源地达标率为 湖库型水源地达标率为 总体来看 湖库型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较高 河 流型水源地除淮河干流水源地外的达标率也较高 由于以淮河干流为饮用水水源地的数量较少 因此对全 省河流型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影响不大 全省河流型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仍处于较好的水平 饮用水资源的保 护是水资源保护的重中之重 所以目前必须加强对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 确保饮用水水质安全
区 长江沿岸平原和皖南丘陵山区
年安徽省水资源总量为
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
地下水资源量为
地表和地下水不重复量为
水资源总量中淮河流域水资源总量为
长江流域水资源总量为
新安江流域水资源总量为
安徽省境内湖泊总面积为
面积大于 的天然湖泊 个 现有湖泊主要分布在长江两
岸和沿淮地区 安徽省境内水库总面积
已建成水库 座 总库容
通讯作者
收稿
收修改稿 周晓铁 男
合肥市水环境质量探讨
![合肥市水环境质量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7484d6213169a4517723a3e3.png)
、
主 要入 河排污 口及主要污 染
物排放概况 经 调查 ,00年合 肥市 共有 较 大 20
入河排污 1 6 个 ,主要集 中在南淝河 2 6 1 区。废污水入河量共 2 6 m , . 亿 3其中混 7 合废 污水入河量 2 5 m3 , . 亿 占总量 的 4 48 m ,境 内巢湖 水质 污染 比较 严 污废水得 到治理 , 0 / a 1. : k 城市 污水得 到处理 , 7. ;一般 工业废 水人 河 量 0 1 4% 2 . 亿 重 , 5 高塘湖水质受 到一定程度 污染 , 瓦 地 表 水 水 质 污 染 得 到 一 定 程 度 的 控 m/, 3 占总量 的 1. 城镇生活污水人 埠湖水质较好 。主要污染指标 为总氮 、 制 ,这是合肥 市地 表水水质 总体没有 a 8 %; 3 河量 0 1 m/, . 亿 3 占总量 的 7 %。 2 a . 5 二、 地表水水质
律
总磷 ,其 次为 氨氮 、高锰 酸 盐指 数 、 恶 化的主要原 。相当一部 分支流水 BD O 5等 , 汛期 水质略好于非汛期 。 以 质 变化不大 , 水质 污染仍相 当严重 。由 类水湖泊 面积 l2 k 占 2 %; 类 增 多 , 市经济加 速发展 , 市 1业生 1. m , 7 I 2 V 城 城 二
1 地表 水天然水化 学特征 分 区规 全年 均值评 价 : I 水 、 、 无 类 Ⅱ类水 , 于城市规模 不断扩 大 ,城 市人 r不 断 Ⅲ 】 合肥市地 表水 总硬度 含量 在 10 水湖泊 面积 177 m , 4 .%; V 5 9 . 占 7 k 7 无 活污水未得 到有效 处理 ,城 区排放 的 mg ( C C ) 内 , 部 含 量 略 类水 ,劣 V类水 湖} / 以 aO 计 以 l 北 白面积 15 m , 0 k 占 污水 量不断增 加 ,造 成部分 流经城 区 高, 由北 向南递减 ; 表水矿化 度含量 2 -% ;劣 于 Ⅲ类 水 湖 泊 面 积 3 2 的河段水质 污染加 重 ,污 染治理 的深 地 53 0. 7 较低 , 绝大部分 区域 含量在 2 0 g 以 k 占 7 %。 5m / 1 m, 3 下 , 高南低 , 北 带状分 布较明显 。合肥
安徽广德县卢村水库水质调查与分析
![安徽广德县卢村水库水质调查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858d46c76c66137ef06190b.png)
2.2 指标分析
集 3d。水样采样位置如图 2所示(采样监测点位
在水质分析中,pH值采用玻璃电极法测定,DO
置见 图 中 编 号 1~6),所 有 取 样 均 收 集 水 面 以 下 0.5m处的样品,且水样均用硬质聚乙烯桶存放。
采用溶解 氧 测 定 仪 测 定,电 导 率 采 用 电 导 仪 测 定, TDS采用检测仪测定,浊度采用浊度仪法测定,以上
·39·
2018年 9月 水 利 水 电 快 报 EWRHI 第 39卷第 9期
图 1 广德县卢村水库区位
心区、岸边区设置监测断面,2017年 7月 14日开始 对水库进行采样,每个监测点采集 1个样本,连续采
TDS
718型便携式多参数分析仪
浊度
ThermoScientificOrionAQ3010
重金 属 (铝、铜、 PerkinElmerOptima8000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
锌、锰、铁)
射光谱仪
图 2 水库监测断面设置
依 据 《地 表 水 环 境 质 量 标 准 》(GB3838- 2002),结合水库调查情况,确定的调查评价参数有
(1.安徽建筑大学 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2.安徽省绿色建筑先进技术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摘要:为了初步掌握安徽广德县卢村水库水质变化情况,对水库进行了野外考察。通过在卢村水库设 置 6个监测点,连续 3d进行水样采集和检测,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地表水环境 质量评价办法(试行)》要求,结合水库周边环境及水文特点分析了水库水质情况。结果表明:卢村水库水 质检测指标中,除总氮、总磷指标合格率为 84%外,其余指标合格率达到 100%,水体总体满足地表水二类 水质标准。卢村水库水质尚好,符合作为供水和应急供水水源的要求。
安徽2015年水资源公报
![安徽2015年水资源公报](https://img.taocdn.com/s3/m/a7f4bf50f7ec4afe04a1df49.png)
2015 年安徽省水资源公报安徽省水利厅一、水资源量降水量:2015年全省年降水量1362.8毫米,比2014年多6.6%,较多年平均值多16.2%,属于降水偏丰年。
年内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1~4月、5~9月、10~12月全省降水量分别为328.4毫米、835.4毫米、199.0毫米,分别占全年降水量的24.1%、61.3%、14.6%。
三个流域降水情况分别是:淮河流域年平均降水量999.3毫米,较多年平均值多5.9%;长江流域1627.4毫米,较多年平均值多21.1%;新安江流域2395.8毫米,较多年平均值多34.0%。
地表水资源量:2015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850.19亿立方米,折合面平均径流深609.6毫米,较2014年多19.3 %,较多年平均值多30.4%。
按行政分区统计,与2014年相比,合肥、蚌埠、安庆市地表水资源量基本持平,淮北、亳州、宿州、阜阳市减少,其他各市增多;与多年平均值相比,淮北、亳州、宿州、阜阳市减少,其他各市均多于多年平均值。
全省入境水量9038.02亿立方米,出境水量9797.12亿立方米。
地下水资源量:2015年全省地下水资源量193.71亿立方米,比2014年多8.3%,比多年平均值多1.2%。
其中:淮河流域86.07亿立方米,长江流域92.58亿立方米,新安江流域15.06亿立方米。
水资源总量:2015年全省水资源总量914.12亿立方米,比2014年多17.4%,较多年平均值多27.7%。
其中地表水资源量850.19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93.71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与地表水资源量不重复量63.93亿立方米。
全省人均水资源量为1495.31立方米。
全省水资源总量占降水总量48.1%,平均单位面积产水量为65.5万立方米/每平方公里。
二、蓄水动态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全省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为82.48亿立方米,较年初增加0.87亿立方米。
其中大型水库年末蓄水量为69.38亿立方米,较年初增加1.11亿立方米;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为13.10亿立方米,较年初减少0.24亿立方米。
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https://img.taocdn.com/s3/m/15eaaf57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8e.png)
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水功能区是水体监测的基本单位,用于评估水环境的质量和功能。
水功能区的水质达标率是指在一定时间段内,水功能区内水质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水质标准的比例。
水质达标率的高低可以反映水体的整体水质状况和环境承载能力。
首先,要使水质达标率达到较高水平,必须加强源头治理。
水功能区的水质受到地表径流、大气降水和地下水等各种源头水的影响,其中污水排放是主要的污染源。
为了减少污水对水质的影响,需推行污水收集、处理和利用。
通过高效处理设备,能够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溶解物和悬浮物等污染物,并且在处理过程中能够回收再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此外,应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和工业废水的管理,采取合理的排放措施和监测手段,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
其次,还需要加强生态修复和保护。
水功能区的生态系统具有自净能力,但过量的人类活动和环境破坏会破坏生态环境,降低水质达标率。
因此,引入生态学原理和技术,开展水功能区的生态修复工作,恢复湿地、河流和湖泊等生态功能。
采取相应的生物措施,如引入植物和微生物等,促进水生态系统的修复和稳定。
同时,应加强对水生物的保护,防止过度捕捞和水域生境破坏,保护水生生物的多样性。
此外,加强水体监测和信息管理也是提高水质达标率的关键。
通过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和监测手段,实时监测水体的水质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建立水质达标率评价体系,对水功能区内的水质达标率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测,及时修订和完善国家或地方的水质标准,以适应环境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建立水质信息管理平台,及时发布水质监测结果,提高社会公众的参与度和监督能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水体保护和治理的格局。
综上所述,水质达标率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加强源头治理、生态修复和保护、水体监测和信息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
只有通过综合措施和科学管理,才能使水质达标率稳步提高,保障水体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安徽省水环境功能区划
![安徽省水环境功能区划](https://img.taocdn.com/s3/m/708bf4c02f60ddccdb38a0bb.png)
安徽省水环境功能区划第一节目的和意义水环境功能区划不同于水资源爱护规划,也不同于国土整治中的水域功能划分,而是依照水域环境污染状况、水环境承担能力〔环境容量〕、环境爱护目标而确定重点爱护区域,通过对实现各种环境目标的排污削减量的优化分配,实施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操纵,执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其目的在于有效操纵污染源排放,落实水环境爱护政策,为实现水环境爱护目标提供科学依据。
我省进行水环境功能区划意义十分重大,水环境功能区划分在水上,落实在陆上,将环境治理目标落实到具体水域和污染源,为陆上的污染源治理、产业布局的优化提供了决策基础。
它是水环境分级治理工作和环境治理目标责任制的基石,是科学确定和实施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操纵的差不多单元。
第二节水环境功能区划的原那么一、可连续进展的原那么水环境功能区的划分应与社会经济进展规划相结合,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爱护当代和后代人赖以生存的水环境,保证人体健康及动植物正常生存,实现可连续进展。
二、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优先爱护的原那么应以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为优先爱护对象。
禁止向生活饮用水源地一级爱护区排放污水,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爱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禁止从事旅行、游泳和其它可能污染生活饮用水水体的活动;禁止在生活饮用水源二级爱护区内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改建项目必须削减污染排放量,禁止设立装卸垃圾、油类及其它有毒有害物品的码头。
三、地下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预防为主的原那么当地表水作为地下饮用水源地的补给水,或地质结构造成明显渗漏时,应考虑对地下水饮用水源地的阻碍,防止地下水饮用水源地的污染,将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陆上污染源进行统筹考虑,爱护地下水水质。
四、不得降低现状使用功能的原那么划分水环境功能区时不得降低现状水质对应的使用功能。
关于水资源丰富且水质尚好但尚未开发的地区,确因进展经济的需要要求降低水表达状功能时,应论证降低水质要求是否阻碍该区以后水环境质量提高要求,并做降低现状使用功能必要性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情况通报
(2016年2月,第2期总第26期)
安徽省水利厅
发布单位:安徽省水利厅
编制单位:安徽省水文局
监测单位:安徽省水环境监测中心
目录
概述 (2)
一、全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总体情况 (3)
二、各省辖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情况 (6)
附表1 2016年2月全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结果(河流型)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表2 2016年2月全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结果(湖库型)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图 (24)
概述
水功能区是指根据水资源条件和水环境状况,结合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经济发展对水量水质的需求以及水体自然净化能力,划定具有相应的使用功能,并且明确其主导功能和水质管理目标的水域。
为贯彻《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皖政〔2013〕15号)文件精神,加强水功能区监督管理,根据《安徽省水功能区监测与评价暂行办法》(皖水资源〔2013〕899号),安徽省水利厅组织省水文局编制了《安徽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情况通报》。
2003年10月和2011年1月省政府先后批复了《安徽省水功能区划》和《长江干流水功能区划调整方案》,结合国务院批复的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目前全省共划分一二级水功能区248个。
水功能区水质监测与评价方法主要依据的技术文件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水环境监测规范》(SL219-2013)、《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SL395-2007)、《安徽省水功能区监测与评价办法》(皖水资源函〔2013〕899号)等。
监测参数包括水温、pH值、总磷、总氮、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氟化物、挥发酚、氰化物、砷、汞、硒、六价铬、铜、铅、锌、镉共20项;湖库类水功能区增加了叶绿素a、透明度;饮用水源区另增加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氮、铁、锰5项指标。
针对目前水功能区水质管理目标类别仅考核高锰酸盐指数、氨氮两项,故水功能区达标评价仅对此两项参数进行评价。
湖库水功能区符合水质管理目标包括水质类别和营养化两类指标,须同时满足要求。
一、全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总体情况
全省共有水功能区248个,其中排污控制区3个,入境缓冲区18个。
2015年水功能区达标目标为71.0%。
2016年2月共监测241个。
按照水功能区个数的测次达标评价(排污控制区未设水质目标,不参评),191个水功能区达标,达标比例为79.3%,较上月下降2.7%。
扣除入境缓冲区,全省共有水功能区227个,2016年2月共监测220个,183个水功能区达标,达标比例为83.2%,较上月下降1.6%(见图1)。
图1 全省及各流域水功能区达标情况
全省共有全国重要水功能区192个,其中排污控制区3个,入境缓冲区17个。
2016年2月共监测188个。
按照水功能区个数的测次达标评价(排污控制区未设水质目标,不参评),149个水功能区达标,达标比例为79.3%,较上月下降3.4%。
扣除入境缓冲区,全省共有全国重要水功能区172个,2016年2
月共监测168个,142个水功能区达标,达标比例为84.5%,较上月下降1.9%(见图2)。
图2 全省及各流域全国重要水功能区达标情况
列入2015年全国考核名录的全省水功能区共有149个。
2016年2月共监测145个。
按照水功能区个数的测次达标评价,123个水功能区达标,达标比例为84.8%,较上月下降2.2%(见图3)。
图3 全省及各流域列入考核名录的水功能区达标情况
2016年2月,淮河流域、长江流域、新安江流域和全省水功能区各类达标统计见下表。
2016年2月全省及各流域水功能区达标情况统计表
备注:考核及达标水功能区中不含入境缓冲区和排污控制区。
二、各省辖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情况
各市境内和出境水功能区纳入评价统计,入境水功能区和排污控制区不纳入评价,全省16个市级行政区,水功能区达标率如下:
1合肥市:共有水功能区31个,纳入评价的水功能区共有30个,其中实测26个,达标13个,达标率为50.0%,较上月下降8.6%。
2淮北市:共有水功能区5个,纳入评价的水功能区共有3个,其中实测2个,达标1个,达标率为50.0%,与上月持平。
3亳州市:共有水功能区15个,纳入评价的水功能区共有9个,达标7个,达标率为77.8%,与上月持平。
4宿州市:共有水功能区11个,纳入评价的水功能区共有10个,其中实测9个,达标6个,达标率为66.7%,与上月持平。
5蚌埠市:共有水功能区21个,纳入评价的水功能区共有19个,达标16个,达标率为84.2%,与上月持平。
6阜阳市:共有水功能区18个,纳入评价的水功能区共有11个,达标7个,达标率为63.6%,较上月下降27.3%。
7淮南市:共有水功能区10个,纳入评价的水功能区共有8个,达标8个,达标率为100%,与上月持平。
8滁州市:共有水功能区22个,纳入评价的水功能区共有22个,达标13个,达标率为59.1%,较上月下降4.5%。
9六安市:共有水功能区30个,纳入评价的水功能区共有29个,其中实测27个,达标24个,达标率为88.9%,较上月上升3.7%。
10马鞍山市:共有水功能区18个,纳入评价的水功能区共有18个,
达标17个,达标率为94.4%,与上月持平。
11芜湖市:共有水功能区19个,纳入评价的水功能区共有19个,达标19个,达标率为100%,与上月持平。
12宣城市:共有水功能区14个,纳入评价的水功能区共有14个,达标14个,达标率为100%,与上月持平。
13铜陵市:共有水功能区5个,纳入评价的水功能区共有5个,达标5个,达标率为100%,与上月持平。
14池州市:共有水功能区14个,纳入评价的水功能区共有13个,达标13个,达标率为100%,与上月持平。
15安庆市:共有水功能区19个,纳入评价的水功能区共有18个,达标18个,达标率为100%,与上月持平。
16黄山市:共有水功能区28个,纳入评价的水功能区共有28个,达标27个,达标率为96.4%,较上月上升3.8%。
各市水功能区达标情况详见图4。
图4 各市级行政区水功能区达标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