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位关系的记录

合集下载

颌位记录

颌位记录

颌位记录(1)求得正确的垂直距离和正中关系:首先教患者后退下颌到正中关系位。

然后在鼻底和颊底处各画一标志点,嘱患者头部直立,面部肌放松,用垂直距离测量尺或双足规测量息止颌位时两标志点间的距离,将此数减2~3mm,即可得到义齿在正中(牙合)位时的垂直距离。

然后,在已制作好的上颌(牙合)堤平面上涂以液状石蜡,放人口内就位。

再将刚烤软的下颌蜡堤固定于下颌基托上,立即放人口内就位,嘱患者舌尖舔上(牙合)托后缘处的蜡球同时闭合下颌或作吞咽咬合,亦可结合轻推下颌颊部向后的方法使下颌后退并咬合至预定的垂直距离。

垂直距离确定后,从口内取出下颌(牙合)托并修去(牙合)堤边缘突起的多余蜡,使(牙合)堤成一平面。

(2)校对垂直距离①观察面部外形是否匀称和谐、面上下部距离是否协调。

②观察息止颌位时上下(牙合)堤间,有无息止(牙合)间隙及其大小。

如上下(牙合)堤间保持有23mm的息止(牙合)间隙,表明垂直距离正确。

(3)校对正中(牙合)关系①检查颞肌的收缩程度。

②可用双手的示指或小指,放人患者的外耳道前壁,当咬合时,如手指感觉髁突有明显的动度,即表明位置正确。

(4)刻画标志线:校对垂直距离和正中(牙合)关系之后,将上下(牙合)托戴人口中并咬在正中(牙合)位,以蜡刀刻画标志线于上下(牙合)堤的唇面上,标志线可用来选择人工牙的大小和指示人工牙的排列位置。

标志线有中线、口角线及唇高低线。

①中线:参照整个面形,确定中线并刻画在(牙合)堤前部的唇面中央,代表面部正中矢状面的位置,为上下中切牙近中接触点的位置标志。

②口角线:上下唇轻轻闭合时,刻画出口角处的左右2条纵线。

此纵线垂直于(牙合)平面。

③上下唇线:称唇高线和唇低线,也称为笑线。

为微笑时,在上下(牙合)堤上所刻划出的上唇下缘和下唇上缘的位置弧线。

全口义齿颌位关系

全口义齿颌位关系

垂直距离 = 息止颌位垂直距离 ( VD)-
(2)面部比例测量法: 指瞳孔至口裂距 (面中 1/3)等于鼻底颏底距 (面下1/3,即垂直距 离),此方法可作参考。












(3)面部外形观察法 垂直距离适宜时,上下唇自然闭合,
口裂平直,口角不下垂,鼻唇沟和颏唇 沟深度适宜,面下1/3与面部比例协调, 可作为确定垂直距离的参考。
方法
威利斯垂直测量尺(Willis bite gauge)
方法
方法
方法
3.建立正确垂直距离的重要性
上下颌垂直距离恢复正确,能够使面 部形态、表情协调自然,颌面部各组织 器官都处在生理和谐的状态下,咀嚼系 统能发挥最大的功能效果,全口义齿才 能正确地行使功能。
4.垂直距离不正确的影响
(1)垂直距离恢复过高 • 面下1/3距离增大,肌张力大,易疲劳 • • 义齿不稳定,咀嚼效能下降 • 加速牙槽嵴吸收
需要采取一些方法,引导患者下颌后退至 正中关系位。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 卷舌后舔法 • 吞咽咬合法 • 后牙咬合法
• 卷舌后舔法
舌尖卷向后上, 舔到基托后缘处的蜡 球,同时闭下颌,慢 慢咬合至合适的垂直 距离。此时舌骨肌牵 拉下颌后退 。
• 吞咽咬合法 正常人吞咽第一期的下颌位置较接近 。 患者吞咽唾液的同时,咬合到合适的
垂直距离,而且,医师此时也可以轻推 患者颏部向后,帮助下颌退回生理后位 。
• 后牙咬合法 通常,下颌在其生理后位时,能够 。
牙槽嵴的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处,让 患者咬至能用上力量,此时下颌处于生 理后位 ,然后再确定正中关系。

第二部分全口义齿印模制取及颌位关系记录

第二部分全口义齿印模制取及颌位关系记录
(1)哥特式弓(Gothic arch)描绘法
1、确定水平颌位关系的方法
(2)直接咬合法(checkbite) ▪ 卷舌后舔法 ▪ 吞咽咬合法(临床常用) ▪ 后牙咬合法
1、确定水平颌位关系的方法
(3)肌监控仪法(Myo-monitor)
▪ 肌监控仪放出微量直流电,作用于三叉神经运 动支,使咀嚼肌有节律地收缩,可使肌解除疲 劳和紧张,处于自然状况.
▪ 多用于科研
2、水平颌位关系的校正
(1)划线后反复咬合法 (2)扪颞肌法 (3)扪髁突动度法
(1)划线后反复咬合法
观察发复咬合过程中,标志线是否能对齐。
(2)扪颞肌法
感觉咬合时双侧颞肌是否等量收缩
(3)扪髁突动度法
小拇指放入患者外耳道,比较双侧髁突向后 撞击的力量是否相等
三、确定颌位关系的操作步骤
1、牙合托的制作
(1)蜡基托的制作:
▪ 画边缘线 ▪ 烤软蜡片 ▪ 做蜡基托 ▪ 埋入增力丝 ▪ 完成基托
(2)牙合堤的制作:
▪ 蜡条烫在基托上
2、确定颌位关系
方法:
(1)确定下牙合堤高度的同时取得正中关系位记录 (2)先修改预制下牙合托的高度,然后取得正中关系记录 (3)确定垂直距离后,用哥特式弓描记法确定正中关系
模型的远中部分石膏量一定要加够
▪ 下牙槽嵴模型的舌侧要刮平,以便基托蜡
型的制作。 ▪ 加底座的石膏不要太稠,添加时不能产生
空隙。阴模翻放在橡皮布或玻璃上时压力 要轻,以免受压变形
脱模
▪ 灌注模型后l~2h内脱模比较适宜 ▪ 工作刀修去托盘四周的石膏,使托盘和印
模边缘不被石膏包埋 ▪ 印模膏脱模时,先去掉托盘、再放入55—
一次印模法
▪ 与二次印模相比省时间,无需进行个别托 盘制作,但精确度不如二次印模细致

全口义齿实验2颌位记录上合架等

全口义齿实验2颌位记录上合架等

实验二三蜡基托、牙合堤的制作、颌位关系的确定6学时转移颌位关系、上牙合架不能做一、实验目的1、掌握牙合托制作的方法和要求。

2、掌握颌位记录的方法加深对无牙颌颌位记录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1、在上、下无牙颌模型上制作蜡基托及蜡牙合堤。

2、在仿头模型上确定颌位关系并转移至牙合架上。

三、实验器材1、仪器设备仿头模型、韩氏牙合架或机械固位式牙合架、垂直距离尺、橡皮碗、调拌刀、石膏、蜡刀、蜡匙、小毛巾、牙合平面板等。

钢尺、酒精灯、雕刻刀、蜡勺、牙合平面规、弯剪刀、上下无牙颌模型一副、2、消耗材料分离剂、火柴、铅笔、基托蜡片、蜡条、酒精灯、金属丝、四、实验方法1、确定基托范围用红笔在下、上颌模型画出基托伸展范围。

下颌前弓区、颊翼缘区要适当伸展舌翼缘区基托伸展要适度以不妨碍舌及口底软组织功能活动为宜。

后界盖过磨牙后垫1/2。

下颌唇、颊、舌系带要让开形成与之相应的切迹。

上颌的前弓区、后弓区适当伸展包过上颌结节并充分伸展至颊间隙内。

后缘以两侧翼上颌切迹与腭小凹后约2mm处的连线为准。

唇、颊系带要让开形成与之相应的切迹。

2、制作后堤区1对后堤区的要求在模型上的腭小凹后约2mm处到两侧翼上颌切迹之间做一条凹陷的后堤沟。

后堤沟各段宽窄、深浅不同在腭中缝及两侧翼上颌切迹区浅而窄从腭中缝区向两侧从翼颌切迹向中逐渐加宽加深。

2制作方法从腭小凹后约2mm到两侧翼上颌切迹用铅笔画一线作为后堤区的后界。

然后用蜡刀沿后缘线刻入模型1mm深以此向前逐渐变浅刻成斜坡状。

其斜坡按不同部位有不同的宽度腭中缝处约2mm两侧上颌切迹处宽约1mm在两处之间的区域宽45mm。

3、制作蜡基托1对蜡基托的要求①基托必须与模型完全贴合表面光滑平整厚度约23mm。

②边缘长短要求与将来完成的基托要求相同边缘区形态应圆滑而略厚。

③蜡基托容易变形应用直径1毫米的金属丝加强。

2制作方法①制备好上颌后堤区后将上下无牙颌模型放入水中浸透后取出用小毛巾吸去浮水。

②将红蜡片烘软的叠成双层放在模型上轻压使之与模型完全贴合。

教案-吉林大学课程中心

教案-吉林大学课程中心

牙合堤平面前部在上唇下缘 2 毫米, 且与瞳孔连线平行。 牙合堤平面侧面观牙合平面与鼻翼耳屏线平行。
(3)下颌牙合堤的制作 垂直距离测定方法: 患者头直立, 下颌处于自然休息状态, 用垂直距离尺测量鼻底至颏底的距离, 再减去息止牙合间隙 2 毫米,即得出正中颌位时的垂直距离。 2.确定颌位关系(垂直距离、正中关系)的方法 (1)确定下颌牙合托高度的同时取得正中关系位记录。 (2)先修改下牙合托的高度,然后取得正中关系记录。 3.核对颌位记录 (1)检查垂直距离是否合适(2)检查正中关系是否正确 4.在牙合堤唇面画标志线:中线、口角线、唇高线、唇低线 总结: 教学目的 及 要 求 教学重点 与 难 点 教学手段 掌握确定颌位关系记录的方法 重点:掌握颌位关系确定和记录的方法。 难点:确定垂直颌位关系和水平颌位关系 无牙颌模型、牙合托实物、多媒体 10 分 5分
参考资料
《口腔修复学》第六版教材 本次课的重点是掌握颌位关系确定和记录的方法。 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学生对该部分内容有较好的感性认识和掌握
课后小结
教 案
课程名称: 授课教师 课程类型 授课对象 授课内容 教学内容提要 四.上牙合架 (mounting articulator) 上牙合架、转移颌位关系 时间分配及备注 理论课 口腔修复学 所在单位 授课时间 吉林大学口腔医学院
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架:是一种固定上下牙合托和模型的仪器。
(一)牙合架的分类及用途 1. 根据牙合架模拟下颌运动的程度分为以下四类 (2)平均值牙合架 (4)全可调节牙合架 (1)简单牙合架 (3)半可调牙合架
5分 10 分
2.根据牙合架的髁导结构位置将其分为三类 (1)Arcon牙合架(2)Nonarcon 牙合架(3)反向牙合架 (二)Hanau H2 型牙合架 1.上颌体:呈 T 形,有切导针、架环、髁杆、髁球等。 2.下颌体:呈 T 形,其结构有:切导盘。 3.侧柱:髁环、髁槽、正中锁。 (三)面弓:是一种工具,用于将患者上颌对颞下颌关节的 位置关系转移至牙合架上。它由牙合叉和弓体组成。 (四)上牙合架的操作步骤(以 Hanau H2 型牙合架为例) 1.模型准备 2.调整好牙合架 3.标记髁突外侧面中央部的位置。 4.将牙合叉烧热后插入牙合堤内。 5.将上下牙合托就位口中并按正中颌位记录使上下 牙合 托 咬合在一起。 6.将面弓固定在髁突外侧,将牙合叉固定于弓体上。 7.松开固定髁梁的螺钉,将弓体、牙合叉、上牙合托整体 20 分 10 分 10 分

颌位关系记录

颌位关系记录

(二) 水平颌位关系
确定水平颌位关系即确定正中关系位。
1. 哥特式弓(Gothic arch)描记法
(1) 卷舌后舔法
2.直接咬合法(Checkbite) 3.肌监控仪(Myo-monitor)法
(2) 吞咽咬合法
(3) 后牙咬合法
(三)确定垂直距离和正中关系位记录的操作步骤
垂直距离借助于上下HE托来恢复; 正中关系位是依赖于上下HE托HE平面间凸凹嵌合的正中HE 位记录来确定的。

颌位关系记录:
垂直关系和水平关系记录
(一)垂直颌位关系
确定垂直颌位关系即确定垂直距离 垂直距离(vertical dimension) 为天然牙列呈正中HE时,鼻底至颏底的距离, 也就是面部下1/3的距离。
(一)垂直颌位关系
1.确定垂直距离的方法
(1) 利用息止颌位垂直距离减去息止HE间隙的方法
(2) 瞳孔至口裂的距离等于垂直距离的方法
(3) 面部外形观察法
(一)垂直颌位关系
1.确定垂直距离的方法
(1)利用息止颌位垂直距离减去息止HE间隙的方法
(2)瞳孔至口裂的距离等于垂直距离的方法
(3)面部外形观察法
(一)垂直颌位关系
2.垂直距离恢复不正确的影响 (1) 垂直距离恢复得过大: (2) 垂直距离恢复得过小:
1.HE托的制作
HE平面的要求: 前部 上唇下缘以下露出2mm,且与瞳孔连线平行
后部
唇面
与鼻翼耳屏线平行
衬托出上唇丰满度
平分颌间距离 2.确定颌位关系 即确定下HE托的高度及位置
常用口外预制口内调改的方法
(三)确定垂直距离和正中关系位记录的操作步骤
3.核对颌位记录 (1)垂直距离是否合适 (2)正中关系是否正确 指感髁突后撞力法

颌位关系的记录

颌位关系的记录

为何要重建正中关系
• 天然牙缺失后,正中牙合位丧失,下颌没有牙列 的支持和牙尖的锁结,会在各个位置移动,常见 下颌前伸和面下1/3距离变短.
• 上下颌关系唯一稳定的参考位是正中关系位.
二、颌位关系记录的 内容
(一)垂直颌位关系
(二)水平颌位关系
二、颌位关系记录的 内容
(一)垂直颌位关系
1、概念 2、确定垂直颌位关系的方法 3、垂直颌位关系不正确的影响
• 将面弓及牙合 托从口内取出
• 两侧髁梁分别 套在牙合架的 髁杆的梁上
• 调节面弓的高
6、固定上颌模型
• 将湿润的上颌 模型就位于牙 合托
• 调拌石膏固定
6、固定上颌模型
• 将湿润的上 颌模型就位 于牙合托
• 调拌石膏固 定上颌模型 于上架环上
7、固定下颌模型
• 翻转牙合架 • 石膏固定 • 捆绑固定牙合架
3、垂直距离不正确的影响 (2)距离过小
似未待义齿 鼻唇沟深 颏部前突 髁突压迫外耳道 息止颌距离过大 肌紧张度过小 咀嚼效率低
二、颌位关系记录的 内容
(一)垂直颌位关系
(二)水平颌位关系
1、确定水平颌位关系的方法 2、水平颌位关系的校正
1、确定水平颌位关系的方法
(1)哥特式弓(Gothic arch)描绘法
夹角)
交角)
(二)面 弓
一种将患者上颌 对颞下颌关节的 位置关系转移至 抬架上的工具
(三)转移颌位关系 的 方法
1、调整好牙合架. 2、标记髁突点 3、固定牙合叉 4、固定面弓于人体上 5、固定面弓于牙合架上 6、固定上颌模型 7、固定下颌模型 8、完成颌位关系转移
1、调整好牙合架
• 切导针上刻线与上颌体上缘平 • 切导盘面为水平位 • 固定两侧前伸髁导斜度螺丝 • 髁球紧贴髁槽前壁 • 扭紧固定正中锁 • 侧方髁导斜度定于15度

前伸颌位置记录方法

前伸颌位置记录方法

前伸颌位置记录方法前伸颌位置记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它在口腔正畸及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等领域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它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评估患者的颌骨关系,并制定出更精确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前伸颌位置记录方法的相关知识和应用。

首先,介绍前伸颌位置的定义和意义。

前伸颌位置是指下颌向前方移动时的颌骨关系。

它通常用于评估下颌骨的位置和面部轮廓的改变,对于正畸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非常重要。

通过前伸颌位置记录的方法,医生可以准确测量下颌骨的前后移动,并据此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

其次,介绍前伸颌位置记录的常用方法。

目前,常见的前伸颌位置记录方法主要包括手工记录法和数字测量法。

手工记录法是一种传统的前伸颌位置记录方法。

它通过在患者的外部面部进行特定标记或固定点定位,然后采用测量尺、螺旋测量器或软尺等工具来记录下颌骨的前后移动距离。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费用低廉,但精确度受到操作者技术水平的影响。

数字测量法是一种使用数字测量设备记录前伸颌位置的方法。

它通过使用三维摄影系统、摄像测量系统或面部扫描仪等设备,将患者的面部图像数字化,并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测量分析。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测量精确度高,尤其适用于需要进行复杂数据计算的场景,如正畸手术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

此外,还有一些辅助方法可以结合使用,提高前伸颌位置记录的精确度和可靠性。

例如,口内临床检查可以通过观察下颌骨在最大前伸时的位置和形态来评估前伸颌位置。

影像学检查,如正面X线片、头颅侧位X线片和面部CT,可以提供更直观的颌骨位置信息。

最后,强调前伸颌位置记录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

准确的前伸颌位置记录是制定治疗计划的基础,可以有效预测治疗结果,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因此,医生应该掌握不同的前伸颌位置记录方法,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总结起来,前伸颌位置记录方法是口腔正畸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通过准确测量下颌骨的前后移动距离,医生可以制定更精确的治疗方案。

全口义齿颌位关系记录

全口义齿颌位关系记录
全口义齿颌位关系记录
目录
• 全口义齿颌位关系记录概述 • 全口义齿颌位关系记录的细节 • 全口义齿颌位关系记录的注意事项 • 全口义齿颌位关系记录的应用 • 全口义齿颌位关系记录的未来发展
01 全口义齿颌位关系记录概 述
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全口义齿颌位关系记录是指通过 测量和记录患者的颌位关系,为 全口义齿制作提供精确的颌位参 考。
准确性
确保记录的准确性是全口义齿颌位关 系记录的首要原则。在记录过程中, 应使用精确的测量工具和可靠的记录 方法,以减少误差。
定期进行校准和检查,确保记录工具 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应与技师 保持密切沟通,确保技师能够准确理 解记录内容。
完整性
完整性是指记录的内容应全面、完整,能够反映患者的颌位 关系情况。在记录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牙列情况和面部特 征,确保记录内容详尽、完整。
义齿制作与调整
制作过程
全口义齿颌位关系记录是义齿制作的 重要依据,技师根据此记录制作出符 合患者颌位关系的义齿。
调整优化
在义齿初戴或使用过程中,医生可以 根据患者的反馈和颌位关系记录进行 调整优化,提高义齿的舒适度和功能 。
患者教育
了解颌位关系
定期复查
通过全口义齿颌位关系记录,患者可 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颌位情况,有助 于提高对治疗的认知度和配合度。
详细描述
前伸颌位的记录是为了确保义齿在患者进行前伸咬合动作时仍能保持良好的咬合 关系。这一步骤通常通过让患者进行前伸咬合动作并观察和测量上下颌牙齿间的 距离来完成。
侧向颌位的记录
总结词
侧向颌位是指患者进行侧方咬合时上下颌牙齿间的关系,对 于全口义齿的修复至关重要。
详细描述
为了确保义齿在侧方咬合时能够提供足够的咬合力和稳定性 ,需要准确记录侧向颌位。这一步骤通常通过让患者进行侧 方咬合动作并观察和测量上下颌牙齿间的关系来完成。

第三章 全口义齿印模制取及颌位关系记录

第三章 全口义齿印模制取及颌位关系记录
蜡片 自凝材料 光固化材料 ❖恒基托 最终病人戴入口中
热凝材料
终模型上完成的 托
第三节 颌位关系记录
托牙基底板的做法:紧密贴合 埋增力丝 自凝塑料暂基托的做法:填倒凹 粘丝期 2mm 光固化塑料暂基托的做法: 填倒凹 光固化
终模型上完成的 托
牙合 托的制作
1、准备工作
1.1材料
红蜡片、分离剂、石膏强化 剂、实验无牙牙合模型
第一节 无牙颌印模
三、制取终印模
用个别托盘取第二次印模作为终印模
第二节 无牙颌模型
模型的概念
无牙颌模型是灌注模型材料于无牙颌印模内形 成的无牙颌阳模
工作模型灌注
1.灌注前印模的准备 检查印模边缘完整无缺;表面印迹清楚光滑; 印模与托盘无分离情况; 冲洗印模上的唾液和水分;
2.材料的选择 树脂基托:熟石膏或硬石膏; 铸造金属基托: 超硬石膏
2、方法步骤 2.4 铺蜡基托
2.4.2 铺基托并压 实边缘
牙合 托的制作
2、方法步骤 2.4 铺蜡基托
2.4.3 去除多余 的蜡片
牙合 托的制作
2、方法步骤 2.4 铺蜡基托
2.4.4 压实蜡片
牙合 托的制作
2、方法步骤 2.4 铺蜡基托
2.4.5 封闭并烫 光边缘
牙合 托的制作
2、方法步骤 2.5 铺蜡牙合 堤
牙合 托的制作
1、准备工作
1.2工具
排牙刀、喷灯、直尺、红蓝 铅、橡皮、喷枪
牙合 托的制作
2、方法步骤 2.1 描记基托范围
牙合 托的制作
2、方法步骤 2.2 涂石膏强固剂
牙合 托的制作
2、方法步骤 2.3 涂分离油
牙合 托的制作
2、方法步骤 2.4 铺蜡基托

颌位关系记录

颌位关系记录
4.画标志线 (1)中线 (2)口角线 (3)唇高线和唇低线
是指用颌托来确定并记录在患者面部下1/3的 适宜高度和两侧髁突在下颌关节窝生理后位时的上下 颌位置关系,以便在这个上下颌骨的位置关系上,用 全口义齿来重建无牙颌患者的正中HE关系。


正中HE位:牙尖交错咬合时 的下颌位置,它依正中HE 而存在,随正中HE的变化 而改变。
正中关系位:正常情况下是 一个张力性边缘位置,位 于正中HE位后方约1mm的范 围内。
1.HE托的制作 HE平面的要求: 前部 上唇下缘以下露出2mm,且与瞳孔连线平行 后部 与鼻翼耳屏线平行 唇面 衬托出上唇丰满度 平分颌间距离
2.确定颌位关系 即确定下HE托的高度及位置 常用口外预制口内调改的方法
(三)确定垂直距离和正中关系位记录的操作步骤
3.核对颌位记录 (1)垂直距离是否合适 (2)正中关系是否正确 指感髁突后撞力法 指感颞肌前束收缩力法
(一)垂直颌位关系
1.确定垂直距离的方法
(1)利用息止颌位垂直距离减去息止HE间隙的方法 (2)瞳孔至口裂的距离等于垂直距离的方法 (3)面部外形观察法
(一)垂直颌位关系
2.垂直距离恢复不正确的影响 (1) 垂直距离恢复得过大: (2) 垂直距离恢复得过小:(Fra bibliotek) 水平颌位关系
确定水平颌位关系即确定正中关系位。
1. 哥特式弓(Gothic arch)描记法
2.直接咬合法(Checkbite)
(1) 卷舌后舔法 (2) 吞咽咬合法
(3) 后牙咬合法
3.肌监控仪(Myo-monitor)法
(三)确定垂直距离和正中关系位记录的操作步骤
垂直距离借助于上下HE托来恢复; 正中关系位是依赖于上下HE托HE平面间凸凹嵌合的正中HE 位记录来确定的。

颌位记录精选全文完整版

颌位记录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颌位记录(1)求得正确的垂直距离和正中关系:首先教患者后退下颌到正中关系位。

然后在鼻底和颊底处各画一标志点,嘱患者头部直立,面部肌放松,用垂直距离测量尺或双足规测量息止颌位时两标志点间的距离,将此数减2~3mm,即可得到义齿在正中(牙合)位时的垂直距离。

然后,在已制作好的上颌(牙合)堤平面上涂以液状石蜡,放人口内就位。

再将刚烤软的下颌蜡堤固定于下颌基托上,立即放人口内就位,嘱患者舌尖舔上(牙合)托后缘处的蜡球同时闭合下颌或作吞咽咬合,亦可结合轻推下颌颊部向后的方法使下颌后退并咬合至预定的垂直距离。

垂直距离确定后,从口内取出下颌(牙合)托并修去(牙合)堤边缘突起的多余蜡,使(牙合)堤成一平面。

(2)校对垂直距离①观察面部外形是否匀称和谐、面上下部距离是否协调。

②观察息止颌位时上下(牙合)堤间,有无息止(牙合)间隙及其大小。

如上下(牙合)堤间保持有23mm的息止(牙合)间隙,表明垂直距离正确。

(3)校对正中(牙合)关系①检查颞肌的收缩程度。

②可用双手的示指或小指,放人患者的外耳道前壁,当咬合时,如手指感觉髁突有明显的动度,即表明位置正确。

(4)刻画标志线:校对垂直距离和正中(牙合)关系之后,将上下(牙合)托戴人口中并咬在正中(牙合)位,以蜡刀刻画标志线于上下(牙合)堤的唇面上,标志线可用来选择人工牙的大小和指示人工牙的排列位置。

标志线有中线、口角线及唇高低线。

①中线:参照整个面形,确定中线并刻画在(牙合)堤前部的唇面中央,代表面部正中矢状面的位置,为上下中切牙近中接触点的位置标志。

②口角线:上下唇轻轻闭合时,刻画出口角处的左右2条纵线。

此纵线垂直于(牙合)平面。

③上下唇线:称唇高线和唇低线,也称为笑线。

为微笑时,在上下(牙合)堤上所刻划出的上唇下缘和下唇上缘的位置弧线。

颌位关系记录方法

颌位关系记录方法

颌位关系记录方法
颌位关系是指上下颌之间的咬合关系。

在牙科修复治疗中,准确记录颌位关系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颌位关系记录方法:
1. 咬合蜡记录法:采用柔软的咬合蜡,在牙齿上压制后咬合,记录出颌位关系。

2. 框架记录法:采用钢板或塑料板制成的框架,放置在上颌和下颌上,使其对准后咬合,记录出颌位关系。

3. 颌关节关系记录法:通过检查颌关节的活动性和磨牙的方向来确定颌位关系。

4. 光电记录法:通过光电测量仪器记录上下颌的距离和咬合力度,确定颌位关系。

以上方法各有优缺点,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颌位关系的记录。

准确的颌位关系记录有助于牙科修复治疗的精度和效果。

- 1 -。

颌位关系的记录知识讲解

颌位关系的记录知识讲解
1、牙合托的制作 2、确定颌位关系 3、核对颌位关系 4、划标志线 5、固定颌位关系
2、确定颌位关系
方法:
(1)确定下牙合堤高度的同时取得正中关系位记录 (2)先修改预制下牙合托的高度,然后取得正中关
系记录 (3)确定垂直距离后,用哥特式弓描记法确定正中
关系
预制上下牙合堤高度,下牙合堤略低
将烤软的蜡片贴附于下牙合托上
1、牙合托的制作
(1)蜡基托的制作:
• 画边缘线 • 烤软蜡片 • 做蜡基托 • 埋入增力丝 • 完成基托
(2)牙合堤的制作:
1、牙合托的制作
(1)蜡基托的制作:
• 画边缘线 • 烤软蜡片 • 做蜡基托 • 埋入增力丝 • 完成基托
(2)牙合堤的制作:
• 蜡条烫在基托上
(三)确定颌位关系的操作 步骤
颌位关系
• 正中关系:Centric relation, CR,当下颌髁 突位于关节凹居中偏后,而周围组织不受限 的生理后位时,上下颌间的关系称为正中关 系。
• 正中牙合位:Centric occlusio:天然牙存在 时,当上下牙列接触在一起,前牙呈正常覆 牙合覆盖,后牙呈尖窝交错接触关系,此时 上下颌关系为最广泛接触位,亦称正中牙合 位。
上下牙合托引入口中,吞咽咬合结合轻推下颌
咬合到合适的垂直距离
将蜡刀插入下牙合堤,检查上下牙合堤是否咬紧
(三)确定颌位关系的操 作步骤
1、牙合托的制作 2、确定颌位关系 3、核对颌位关系 4、划标志线 5、固定颌位关系
3、核对颌位记录
(1)检查垂直距离 (2)检查正中关系
(三)确定颌位关系的操 作步骤
1、牙合托的制作 2、确定颌位关系 3、核对颌位关系 4、划标志线 5、固定颌位关系

颌位关系的记录

颌位关系的记录

为何要重建正中关系?
天然牙缺失后,正中牙合位丧失,下颌没有牙列的 支持和牙尖的锁结,会在各个位置移动,常见下 颌前伸和面下1/3距离变短。
上下颌关系唯一稳定的参考位是正中关系位。
二、颌位关系记录的 内容
(一)垂直颌位关系
(二)水平颌位关系
二、颌位关系记录的 内容
(一)垂直颌位关系
1、概念
2、确定垂直颌位关系的方法
画边缘线 烤软蜡片 做蜡基托 埋入增力丝 完成基托
(2)牙合堤的制作:
蜡条烫在基托上
(三)确定颌位关系的操作 步骤
1、牙合托的制作 2、确定颌位关系 3、核对颌位关系 4、划标志线 5、固定颌位关系
2、确定颌位关系
方法:
(1)确定下牙合堤高度的同时取得正中关系位记录 (2)先修改预制下牙合托的高度,然后取得正中关系记 录 (3)确定垂直距离后,用哥特式弓描记法确定正中关系
(三)确定颌位关系的操 作步骤 1、牙合托的制作
2、确定颌位关系
3、核对颌位关系
4、划标志线
5、固定颌位关系
5、固定颌位关系
即将上下牙合堤烫在一起 注意勿烫伤口腔粘膜
(2)牙合堤的制作:
蜡条烫在基托上
1、牙合托的制作
(1)蜡基托的制作:
画边缘线 烤软蜡片 做蜡基托 埋入增力丝 完成基托
(2)牙合堤的制作:
蜡条烫在基托上
1、牙合托的制作
(1)蜡基托的制作:
画边缘线 烤软蜡片 做蜡基托 埋入增力丝 完成基托
(2)牙合堤的制作:
蜡条烫在基托上
1、牙合托的制作
(1)蜡基托的制作:
1、牙合托的制作
(1)蜡基托的制作:
画边缘线 烤软蜡片 做蜡基托 埋入增力丝 完成基托

全口义齿颌位关系记录

全口义齿颌位关系记录

THANKS
感谢观看
医生应遵循标准的操 作流程和规范,以确 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
医生应在记录前对患 者的颌位关系进行评 估和分析,以便能够 准确记录。
全口义齿颌位关系记录的应
04

诊断与治疗计划的制定
01 确定颌位关系
通过全口义齿颌位关系记录,医生可以了解患者 的颌位情况,为诊断和治疗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
02 制定治疗目标
01 医生应具备丰富的全口义齿制作经验,能够准确 判断颌位关系,并熟练掌握记录方法。
02 医生应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能够准确、稳定地 完成记录工作,确保记录的准确性。
02 医生应不断更新自己的技术知识和经验,以应对 不同患者的需求和情况。
记录的准确性
医生应使用高精度的 测量仪器和工具,以 确保记录的准确性。
人工智能可以根据患者的颌位关 系和其他相关信息,为患者提供 个性化的全口义齿修复方案,满 足患者的特殊需求。
患者自我记录与管理的可能性
移动应用和可穿戴设备
随着移动应用和可穿戴设备的发展, 患者可以方便地使用移动应用进行自 我颌位关系的记录和管理,提高记录 的便捷性和实时性。
在线咨询和远程诊断
通过在线咨询和远程诊断,患者可以 在家中方便地与医生进行沟通,获取 专业的颌位关系分析和修复建议,提 高治疗的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全口义齿颌位关系记录的注
03
意事项
患者的配合
患者应保持自然放松状态,不要过度紧张或做特 01 殊动作,以免影响记录的准确性。
患者应遵循医生的指导,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张 02 口、闭口等动作,以便医生能够准确记录颌位关
系。
患者应避免在记录期间说话或进行其他动作,以 03 免影响记录的稳定性。

第七版口腔修复学考点试题----全口义齿,可摘局部义齿

第七版口腔修复学考点试题----全口义齿,可摘局部义齿

口腔修复学考点试题—— 全口义齿颌位关系记录颌位记录是指用牙牙合托来确定并记录在患者面部下1/3的适宜高度和两侧髁突在下颌关节凹生理后位时的上下颌位置关系。

包括垂直和水平关系记录两部分区分下列几个位置:正中关系位;正中牙合位;前伸牙合位和侧方牙合位(一)确定垂直距离垂直距离:为天然牙列成正中牙合时,鼻底到颏底的距离,也就是面下1/3的距离。

颌间距离:牙列缺失后,上下无牙颌形成的间隙即上下牙槽嵴之间的距离牙合托组成:基托和牙合堤1.方法(1)利用下颌息止颌位测定:咬合位垂直距离=息止颌位垂直距离减去息止牙合间隙(2)面部比例测定法:眼外眦到口裂的距离约等于垂直距离的方法(3)面部外形观察法垂直距离恢复不正确:恢复过大,面下1/3增大;恢复过小,面下1/3减小(二)水平颌位关系记录1.直接咬合法:(1)卷舌后舔法(2)吞咽咬牙合法(3)后牙咬牙合法 2.哥特式弓描记法 3.肌监测仪法(三)确定垂直距离和正中关系位记录的具体步骤1.上颌牙牙合托的制作(1)基托的制作两层蜡片烤软粘在一起,使之与模型密合(2)牙合堤的制作 将蜡片烤软卷成8-10MM的蜡条,按牙槽嵴形状粘于基托上,引入口内趁蜡堤还软以牙合平面规按压其表面,形成牙合平面,注意前部在下唇下缘以下漏出约2mm,与瞳孔连线平行侧面观与鼻翼耳屏线平行.基托的唇侧要衬托出上唇的丰满度,牙合堤后缘相当于第二磨牙的远中修成斜坡状.2.下颌牙合托的制作及正中关系的记录(1)测定垂直距离(2)制作下颌牙合堤(3)确定垂直距离和正中关系位(4).在牙合堤唇面画标志线中线,与面部中线一致,作为两个上颌中切牙临界的标志线口角线,上下唇轻轻闭拢时,划出口角在牙合堤上的位置,是牙尖远中面的标志线唇高线,唇低线.又称笑线,是在微笑时,上唇下缘和下唇上缘在牙合堤上所画出的弧线,微笑时,大约露出上颌中切牙高度的2/3,线路下颌中切牙高度的1/2验证颌位关系 1扪测颞肌法2扪测髁突动度法3.面型观测法 (四)上颌架颌架:是一种固定上下颌托和模型的仪器1.颌架的分类根据颌架模拟下颌运动的程度分为:简单颌架;平均值颌架;半可调颌架;全可调颌架2.HANAUH2型颌架3.面弓4.上颌架的操作步骤(1)调节好颌架(2)将牙合叉插入颌堤内(3)松开固定髁突的螺钉(4)将定牙合叉固定在弓体上的上牙合托自口中取出(5)拆去面弓取下弓体5.确定前伸髁导斜度6.确定侧方髁导斜度7.确定切导斜度(五)排牙1.选择人工牙(1)质地:塑料牙和瓷牙(2)形态,色泽,大小后牙牙合面形态:解剖式牙:牙颌面形态与初萌的天然牙相似,牙尖斜度为33度或20度,一般上下颌弓位置关系正常,牙槽嵴情况良好者(高而宽),可选用,以发挥其美观,尖窝锁结关系好,咀嚼效率高的特点非解剖式牙:主要为无尖牙.牙槽嵴低平者,年龄较大而且正中关系不恒定者多选用半解剖式牙或无尖牙,以减少后牙侧方牙合力,有利于义齿的稳定和平衡2.排牙原则(1)牙弓与颌弓一致(2)人工牙的盖嵴部应尽可能紧贴牙槽嵴 使咀嚼压力直接传导于牙槽嵴顶,以保持义齿的良好单侧平衡,上前牙应排在牙槽嵴顶的唇侧,上后牙稍偏向牙槽嵴顶的颊侧,舌尖位于牙槽嵴顶,下后牙略偏舌侧,颊尖位于牙槽嵴顶,既利于义齿的固位和稳定,又利于维持唇颊侧的丰满度(3)牙合平面应与牙槽嵴接近平行,并且平分颌间距离 避免义齿前后推移,或左右倾斜,以利于义齿获得良好的稳定性(4)根据上下颌骨关系,前牙排成浅覆盖和浅覆颌关系 前牙浅覆颌为上前牙盖过下前牙牙冠1mm,浅覆盖为上颌前牙的切缘距离下颌前牙唇面水平距离的间隙1mm,以减小咬合时的侧向力,利于义齿稳定 (5)形成正常的颌曲线,达到平衡牙合的要求全口义齿人工牙列在正中牙合时,上下牙列应有一牙与对颌两牙相对的接触关系,牙列牙合面尖窝相对,达到广泛密切的接触,前伸牙合及侧向牙合要达到三点或多点接触的平衡牙合,以避免义齿在行使功能时发生翘动而脱位3.排牙的具体方法:(1)上前牙的排列前牙排列的注意事项:1)上前牙的排列要在患者口内调整合适,经患者同意2)对上颌前突下颌后缩的患者,要适当加大覆盖,留讲说话咀嚼空间3)对下颌前突上颌后缩的患者,要尽可能排成正常牙合或对刃牙合 4)切导以15度为宜5)下前牙排列可在上前牙排后进行,也可在排上前牙及所有后牙后进行(2)上后牙的排列后牙排列的注意事项:1)后牙的功能尖为第一前磨牙的颊尖,上第二前磨牙的舌尖,以及上颌磨牙的近中舌尖,功能尖需要排在牙槽嵴顶连线上,并与颌的颌面窝有良好的尖窝接触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为使全口义齿达到良好
的平衡殆,要求上下前 牙排成浅覆秸和浅覆盖, 即较小的切道斜度。 • 与之相关的切导斜度多
由医师确定,其范围为0
思考题
1、简述Christensen phenomenon 。
2、简述转移颌位关系的操作步骤。
参考文献
1. Zarb GA, Bolender CL, Carlsson GE.
(1)蜡基托的制作:
• 画边缘线 • 烤软蜡片 • 做蜡基托 • 埋入增力丝 • 完成基托
(2)牙合堤的制作:
1、牙合托的制作
(1)蜡基托的制作:
• 画边缘线 • 烤软蜡片 • 做蜡基托 • 埋入增力丝 • 完成基托
(2)牙合堤的制作:
• 蜡条烫在基托上
(三)确定颌位关系的操作 步骤
1、牙合托的制作
(1)简单牙合架(simple articulator)
仅能保持上下
模型的位置, 并以穿钉为轴 作上下开闭运
(2)平均值牙合架 (average values articulator )
平均值作为髁
导斜度,可一 定程度模拟下
颌前伸和侧放
(3)半可调牙合架 (semi-adjustable articulator )
• 蜡条烫在基托上
1、牙合托的制作
(1)蜡基托的制作:
• 画边缘线 • 烤软蜡片 • 做蜡基托
• 埋入增力丝
• 完成基托
(2)牙合堤的制作:
1、牙合托的制作
(1)蜡基托的制作:
• 画边缘线 • 烤软蜡片 • 做蜡基托 • 埋入增力丝 • 完成基托
(2)牙合堤的制作:
• 蜡条烫在基托上
1、牙合托的制作
(一)垂直颌位关系
2 确定垂直距离的
方法:
(1)息止颌位法
(2)参考面中1/3
距离法
(3)面部外形观
垂直距离=息止颌位垂直 距离-息止颌间隙
察法
(一)垂直颌位关系
2 确定垂直距离的 方法: (1)息止颌位法
(2)参考面中1/3
距离法
(3)面部外形观
垂直距离=瞳孔至口裂的 察法 距离
(一)垂直颌位关系
2、确定颌位关系 3、核对颌位关系
4、划标志线
5、固定颌位关系
1、牙合托的制作
(1)蜡基托的制作:
• 画边缘线 • 烤软蜡片 • 做蜡基托 • 埋入增力丝 • 完成基托
(2)牙合堤的制作:
1、牙合托的制作
(1)蜡基托的制作:
• 画边缘线 • 烤软蜡片 • 做蜡基托 • 埋入增力丝 • 完成基托
(2)牙合堤的制作:
成:
基托 牙合堤
• 牙合托的分
牙合托
• 牙合托的组 成: • 牙合托的分 类: 暂基托
蜡基托 自凝塑料基
一、概念
颌位关系的记录是指用牙合托来确定并记
录患者面下1/3的适宜高度和两侧髁突在下 颌关节凹生理后位时的上下颌位置关系,
以便在这个上下颌骨的位置关系上,用全
口义齿来重建无牙颌患者的正中牙合关系。
3、垂直颌位关系不正确的影响
(二)水平颌位关系
(一)垂直颌位关系
概念
• 确定垂直颌位关系即确定垂直距离 • 垂直距离(vertical dimension)为天然牙列呈
正中牙合时,鼻底至颏底的距离,也就是面下
(一)垂直颌位关系
确定垂直距离的方法
• 息止颌位法 • 参考面中1/3距离法 • 面部外形观察法
上下牙合托引入口中,吞咽咬合结合轻推下颌
咬合到合适的垂直距离
将蜡刀插入下牙合堤,检查上下牙合堤是否咬紧
(三)确定颌位关系的操 作步骤
1、牙合托的制作
2、确定颌位关系 3、核对颌位关系
4、划标志线
5、固定颌位关系
3、核对颌位记录
(1)检查垂直距离 (2)检查正中关系
(三)确定颌位关系的操 作步骤
颌位关系
• 正中关系:Centric relation, CR,当下颌髁 突位于关节凹居中偏后,而周围组织不受限 的生理后位时,上下颌间的关系称为正中关 系。
• 正中牙合位:Centric occlusio:天然牙存在 时,当上下牙列接触在一起,前牙呈正常覆 牙合覆盖,后牙呈尖窝交错接触关系,此时 上下颌关系为最广泛接触位,亦称正中牙合 位。
• 翻转牙合架
• 石膏固定
• 捆绑固定牙合 架
8、完成颌位关系转移
(1)去除面弓
(2)取出牙合叉
(3)完成
8、完成颌位关系转移
(1)去处面弓
(2)取出牙合叉
(3)完成
8、完成颌位关系转移
(1)去处面弓
(2)取出牙合叉
(3)完成
(四)确定前伸髁导 斜度
• 即髁槽与水平面的夹角,是从人体的前伸 髁道斜度转移到牙合架上而成的 • 确定前伸髁导斜度依据 Christensen phenomenon
咀嚼效率低 说话时义齿碰撞
3、垂直距离不正确的影响
(2)距离过小
似未待义齿
鼻唇沟深
颏部前突
髁突压迫外耳道
息止颌距离过大
肌紧张度过小
咀嚼效率低
二、颌位关系记录的 内容
(一)垂直颌位关系
(二)水平颌位关系
1、确定水平颌位关系的方法 2、水平颌位关系的校正
1、确定水平颌位关系的方法
(1)哥特式弓(Gothic arch)描绘法
1、牙合托的制作
2、确定颌位关系 3、核对颌位关系
4、划标志线
5、固定颌位关系
4、画标志线
(1)中线: 参考唇系带,唇
珠,仁中,眉点
等。易偏斜,因
为医生多在右前
方。 (2)口角线:
(三)确定颌位关系的操 作步骤
1、牙合托的制作
2、确定颌位关系 3、核对颌位关系 4、划标志线
5、固定颌位关系
5、固定颌位关系
2 确定垂直距离的 方法: (1)息止颌位法 (2)参考面中1/3 距离法 (3)面部外形观 察法 适用于临床经验丰 富者
(一)垂直颌位关系
3、垂直距离不正确的影响
(1)垂直距离过大
(2)垂直距离过小
3、垂直距离不正确的影响
(1)距离过大
猴子脸 颏唇沟变浅 上下唇张开 关节受力过大 肌肉易疲劳
牙槽嵴处受压
6、固定上颌模型
• 将湿润的上颌
模型就位于牙
合托
• 调拌石膏固定

6、固定上颌模型
• 将湿润的上 颌模型就位
于牙合托
• 调拌石膏固 定上颌模型 于上架环上
7、固定下颌模型
• 翻转牙合架
• 石膏固定
• 捆绑固定牙合架
7、固定下颌模型
• 翻转牙合架
• 石膏固定
• 捆绑固定牙合 架
7、固定下颌模型
2、水平颌位关系的校正
(1)划线后反复咬合法
(2)扪颞肌法
(3)扪髁突动度法
(1)划线后反复咬合法
观察发复咬合过程中,标志线是否能对齐。
(2)扪颞肌法
感觉咬合时双侧颞肌是否等量收缩
(3)扪髁突动度法
小拇指放入患者外耳道,比较双侧髁突向后撞 击的力量是否相等
三、确定颌位关系的操作步 骤
1、牙合托的制作
一种将患者上颌 对颞下颌关节的 位置关系转移至 抬架上的工具
(三)转移颌位关系 的 方法
1、调整好牙合架。 2、标记髁突点 3、固定牙合叉 4、固定面弓于人体上 5、固定面弓于牙合架上 6、固定上颌模型 7、固定下颌模型 8、完成颌位关系转移
1、调整好牙合架
• 切导针上刻线与上颌体上缘平
• 切导盘面为水平位 • 固定两侧前伸髁导斜度螺丝 • 髁球紧贴髁槽前壁 • 扭紧固定正中锁
• 侧方髁导斜度定于15度
2、标记髁突点
髁突点位于耳屏 向外毗方向13mm
3、固定牙合叉
• 加热后插入上牙合堤 • 离牙合平面平面约2mm • 内叉起辅助固位作用,只需 插入牙合堤少许 • 牙合叉平面与牙合平面平行 • 牙合叉柄上的刻沟对准中线
3、固定牙合叉
• 加热后插入上牙合堤 • 离牙合平面平面约2mm • 内叉起辅助固位作用, 只需插入牙合堤少许。 • 叉平面与牙合平面平行
颌位关系的记录
一、颌位关系记录的概念
二、颌位关系记录的内容 三、颌位关系记录的步骤
一、概念
颌位关系的记录是指用牙合托来确定并记
录患者面下1/3的适宜高度和两侧髁突在下 颌关节凹生理后位时的上下颌位置关系,
以便在这个上下颌骨的位置关系上,用全
口义齿来重建无牙颌患者的正中牙合关系。
牙合托
• 牙合托的组
确定前伸髁导斜度依据
-Christensen phenomenon
确定前伸髁导斜度的注意事项
• 蜡片厚度适合, 一般3层蜡片
• 下颌直向前伸,
不能偏移 • 前伸约6mm,不 能太多
• 重复2-3次
(五)确定侧方髁导 斜度
• 公式计算得出
• 侧方髁导斜度(L)=前伸髁导斜度(H)/8
+12
确定切导斜度
• 可调节前伸髁导斜度、侧方髁导斜度。
• 需用面弓转移患者上颌对颞下颌关节的固
有位置关系。
• 能在很大程度上模拟患者的下颌前伸及侧
方运动。
半可调牙合架
Arcon型牙合架( Artex AP )
Non-Arcon型牙合架(Artex TK )
(4)全可调牙合架
• 可将患者所有参数转移到牙合架。
• 能完全模拟下颌运动。
Mosby-Year Book Inc. 183-219.
颌位关系的转移
转移颌位关系的内 容
(一)牙合架
(二)面弓 (三)转移颌位关系 的方法 (四)确定前伸髁导斜度 (五)确定侧方髁导斜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