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 第五章
审计学 第五章_审计风险评估与应对.ppt
降低审计风险可接受水平就是适当的。影响 外部使用者对财务报表信赖程度的因素有:
(1)客户的规模 (2)所有权分布 (3)负债的性质和数额
第二节 期望审计风险的确定
2.审计报告日以后客户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 性
在审计人员认为财务失利或损失的可能性 较大时,就应降低审计风险的可接受水平。
1.在审计实务中,审计人员很难对各审计风险 要素予以量化,因而可采用非量化或定性的 形式。
2.在每次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财务报表和账户 金额两个层次使用的期望审计风险必须是相 同的。
3.不论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如何,审计人 员均应对各重要账户或交易进行实质性测试。
第一节 审计风险与审计风险模型
三、审计证据、审计风险、重要性水平的关系 审计风险与重要性之间的关系为:重要
人员可能评估审计风险可接受水平为低。 此外,在确定期望的审计风险时,还应考虑
法律环境和审计人员的风险观念。
第二节 期望审计风险的确定
目前,审计职业界还未能对期望审计风险 水平提供具体的指南和依据。英国的实务 界一般采用4%-6%的风险可接受水平。而大 多数会计师事务所把审计风险定为5%。
第三节 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
薄弱的控制环境。薄弱的控制环境带来的 风险可能对财务报表产生广泛影响,难以 限于某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审计人 员应当采取总体应对措施。
第三节 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
2.控制对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影响 控制有助于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认定层次的
重大错报。 控制可能与某一认定直接相关,也可能与
某一认定间接相关。关系越间接,控制对 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认定错报的效果越小。 在确定控制能否实现上述目标时,应当将 控制活动和其他要素综合考虑。
审计学-第五章--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将重要性定义 为:“能影响有合理见识的报表使用者的决策的 错报金额。”
精选ppt
5
第一节 审计重要性
❖ ★重要性是站在报表使用者的角度来考虑的 ❖ ★判断某事项对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重大,
精选ppt
32
第一节 审计重要性
(二)评价审计结果时对重要性水平的应用
目的:最终修正重要性水平,确定审计意见类型 1. 对重要性水平的再次判断
随着对企业了解的增加,报告阶段最终确定的重要性 水平往往不同于计划阶段。
报告阶段重要性水平高于(或等于)计划阶段 执行了充分的审计程序
报告阶段重要性水平低于计划阶段 追加审计程序
或常规的报告要求而产生错报的影响; • 4.计算管理层报酬(资金等)的依据。 • 5.由于错误或舞弊而使一些账户项目对损失的敏感性。 • 6.重大或有负债。
精选ppt
8
• 7.通过一个账户处理大量的、复杂的和相同性质的个别 交易。
• 8.关联方交易。 • 9.可能的违法行为、违约和利益冲突。 • 10.财务报表项目的重要性、性质、复杂性和组成。 • 11.可能包含了高度主观性的估计、分配或不确定性。 • 12.管理层的偏见。管理层是否有动机将收益最大化或者
账户或交易项目的性质及错报发生的可能性 ; 账户或交易项目的审计难易程度; 项目受关注的程度 ; 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重要性水平 与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关系
精选ppt
22
第一节 重要性的概念
3.重要性水平分配的报表基础
一般是以资产负债表项目而不是利润表项目为基础进行的。
审计学第五章
第五章内部控制评审及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注册会计师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目的是( )。
A.为了进行风险评估程序B.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C.为了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D.控制检查风险2.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一般在( )阶段进行。
A.在承接客户或续约时B.在进行审计计划时C.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的始终D.在进行期中审计时3.注册会计师对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了解的范围和程度会因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规模以及其他因素的不同而不同。
对从事计算机硬件制造的被审计单位,注册会计师可能更关心()A.宏观经济走势以及货币、财政等方面的宏观经济政策B.环保法规C.资本充足率D.市场竞争以及技术进步的情况4.内部控制的目标不包括( )。
A.财务报告的可靠性B.审计风险处在低水平C.经营的效率和效果D.在所有经营活动中遵守法律法规的要求5.关于内部控制,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受制于成本效益原则B.内部控制是针对所有业务活动而设计的C.内部控制可能因经营环境、业务性质的改变而削弱或失败D.内部控制可能因执行人员滥用职权或屈从于外部压力而失效6.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A.内部控制只能对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提供合理的保证,而非绝对的保证B.在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时,只需关注控制的设计C.特别风险通常与重大的非常规交易和判断事项有关D.在某些情况下,仅通过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7.依据《审计准则—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内部控制的要素中,不包括下列()要素。
A.控制环境、风险评估过程B.与财务报告相关的信息系统和沟通C.控制活动、对控制的监督D.会计系统、控制程序8.控制环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控制环境包括治理职能和管理职能,以及治理层和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及其重要性的态度、认识和措施B.控制环境设定了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基调,影响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态度。
《审计》第五章 财务报表的审计目标与审计过程
第二节 管理层、治理层和注册会计师对 财务报表的责任
一、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责任
(1)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财务报表,并使 其实现公允反映(如适用);
(1)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 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 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 意见;
(2)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 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
第一节 审计目的与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
几个概念 1.注册会计师 2.财务报表 3.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 4.错报 5.合理保证 6.审计准则 7.审计意见 8.管理层和治理层
第二节 管理层、治理层和注册会计师对 财务报表的责任
一、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责任 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三、管理层、治理层责任和注册会计师
责任的关系
第二节 管理层、治理层和注册会计师对 财务报表的责任
一、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责任
治理层的责任包括监督财务报告过程。
财务报表是由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在治理层的监督 下编制的。审计准则不对管理层或治理层设定责 任,也不超越法律法规对管理层或治理层责任作 出的规定。
(2)治理层的监督包括考虑管理层凌驾于控制之上或对 财务报告过程施加其他不当影响的可能性,例如,管理 层为了影响分析师对被审计单位业绩和盈利能力的看法 而操纵利润。
1. 发现错误和舞弊的责任
在财务报表审计中,CPA对舞弊的责任在于:
(1)在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 有责任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 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
《审计学》第五章考点手册
《审计学》第五章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考点18审计证据(★★★一级考点,选择、名词、简答、论述、案例)(整合知识点033-036)1.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2.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包含的信息和其他信息共同构成了审计证据,两者缺一不可。
如果没有前者,审计工作将无法进行;如果没有后者,可能无法识别重大错报风险。
3.按照证据的来源分类,可以将审计证据分为内部证据和外部证据两类。
4.内部证据是由被审计单位内部机构或职员编制和提供的书面证据,如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记录、管理层的声明书以及其他各种由被审计单位编制和提供的有关书面文件。
5.按照证据的处理过程,可将内部证据进一步划分为:(1)只在审计客户内部流转的证据,如被审计单位的各种账簿资料、管理制度、董事会决议、最高管理当局声明书以及其他各种有关的书面文件等;(2)由被审计单位产生,但在被审计单位外部流传,并获得其他单位和个人承认的内部证据,如销售发票、付款支票等。
6.一般而言,内部证据不如外部证据可靠,但如果内部证据在外部流转,并得到其他单位或个人的承认,则具有较强的可靠性。
7.如果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不健全,则注册会计师就不能过分信赖获取的内部证据。
8.外部证据是由被审计单位以外的组织机构或人士编制的书面证据。
9.按照证据的处理过程,可将外部证据进一步划分为:(1)由被审计单位以外的机构或人士编制,并由其直接递交给注册会计师的外部证据,如应收账款回函,此类证据证明力最强。
(2)由被审计单位以外的机构或人士编制,但由被审计单位持有并提交注册会计师的书面证据,如银行对账单、购货发票、顾客订购单、有关的契约、合同等。
(3)由注册会计师为证明某个事项而自己动手编制的各种计算表、分析表或自行观察获取的证据,这类证据也具有较强的可靠性。
10.充分性和适当性是审计证据的两个基本特征。
第五章审计目标与审计过程
第五章审计目标与审计过程一、审计目的的含义与影响要素审计目的的含义审计目的是在一定历史环境下,审计主体经过审计实际活动所希冀到达的境地或最终结果,它表达了审计的基本职能,是构成审计实际结构的基石,是整个审计系统运转的定向机制,是审计任务的动身点和落脚点。
普通以为,注册会计师审计目的包括总目的和详细目的两个层次。
总目的规范详细目的的内容,详细目的那么是总目的的详细化。
审计目的的影响要素(一)、社会需求是影响审计目确实立的基本要素;(二)、审计才干是是影响审计目确实立的决议性制约要素;(三)、社会环境的制约使审计目的成为理想的审计目的:1.国度法律对审计目确实立的影响;2.法庭判决对审计目确实立的影响;3.会计职业集团对审计目确实立的影响。
审计的目的体系➢总体审计目的既反映了审计环境对财务报表审计的要求,又表达了财务报表审计作用于审计环境的实质内容。
➢普通审计目的是停止一切买卖、账户余额和列报审计均需到达的目的,包括与买卖类别有关的审计目的、与账户余额有关的审计目的以及与列报有关的审计目的。
➢详细审计目的是适用于某个特定买卖、账户和列报的审计目的。
➢普通审计目的和详细审计目的受总体审计目的的制约,是总体审计目的的详细化。
审计总目的的演化•审计总目的既反映社会〔审计环境〕对审计的要求,也反映了审计作用于社会〔审计环境〕的实质内容。
审计总目的确实定受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并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审计总目的的演化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在详细审计阶段,审计总目的是经过对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的会计记载的逐笔审查,判定有无技术错误和作弊行为;•2.在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审计总目的是经过对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资产负债表一切项目余额的牢靠性、真实性审查,判别其财务状况和偿债才干;•3.在财务报表审计阶段,审计总目的是判定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的财务报表能否公允地反映了其财务状况和运营业绩,以及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置方法能否契合本国的会计准那么,并在出具审计报告的同时,提出改良运营管理的意见。
审计学第五章
精选ppt
4
2. 注册会计师在确定重要性时需考虑的因素: (1)重要性概念中的错报包含漏报 (2)重要性包括对数量和性质两个方面的考 虑 (3)重要性概念是针对财务报表使用者决策 的信息需求而言的 (4)重要性的确定离不开具体环境
并随着审计过程的推进,评价对重要性的判断是否
仍然合理。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
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进行评估,以有助于进一步
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将审计风险降
至可接受的低水平。在评价审计程序结果时,注册
会计师确定的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可能与计划审计
工作时评估的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存在差异。在这种
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应当重新确定重要性和审计风
险,并考虑实施的审计程序是否充分。
精选ppt
23
(2)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反向关系。重 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 审计风险越高。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 时间和范围时应当考虑这种反向关系。在确定审计 程序后,如果注册会计师决定接受更低的重要性水 平,审计风险将增加。注册会计师应当选用下列方 法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2)估计所有账户的错报(或漏报) 汇总数
(3)错报(或漏报)汇总数超过重要 性水平的处理
(4)错报(或漏报)汇总数接近重要 性水平的处理
(5)错报(或漏报)汇总数小于重要
性水平
精选ppt
8
第二节 审计风险
• 审计风险的概念
第五章(审计依据、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
1
审计依据的涵义与分类 按照来源渠道分类
外部制定 内部制定 法律、法规
按照性质内容分类
规章制度 预算、计划、合同 业务规范、技术经济标准 财务审计依据
按照衡量对象分类
经济效益审计依据
法律: 宪法、审计法
审 计 依 据
法律 法规
行政法规: 审计法实施条例 部门规章: 会计、审计准则 规 : 部 制 、
2
审计证据的涵义及作用
审计依据-衡量是非曲折的准绳;有 “理” 审计证据-衡量是非曲折的事实;有 与 审 “据” 准 计 则 依 的 据 关 如何审计? 审计中发现何种事实? 系 按审计准则的规定办 要有审计证例分析
资料:5月10日上午8时,注册会计师张力、李红对东方公司库 资料 存现金进行盘点,盘点结果:现金实有数1180.8元。 1、 查5月8日现金日记帐余额1460.8元: 2、 查5月9日已收款而尚未入账的收款凭证1张,计50元; 3、 查5月9日付出现金而尚未入账的付款凭证3张,计120元; 4、查白条借据一张,系经采购部门经理批准,由采购员于5月 3日暂借款210元; 5、按照《现金管理条例》,不允许坐支出现金和白条抵库, 银行核定该公司现金限额为800元。 要求: 要求: 1.编制库存现金盘点表;指出发现的问题 1. 2.分析案例中的审计证据与审计依据 2.分析案例中的审计证据与审计依据
现金盘点表 币别:人民币 项目 账面余额(5.8) 加:已收款未入账部分 减:已付款未入账部分 减:白条抵库 应存数(5.10) 实存数(5.10) 银行核定库存现金 金额
1460.8 50 120 210
800 备注
1180.8
审计依据: 审计证据:
思考题:下列哪些属于审计准则,哪些属 于审计依据,哪些属于审计证据?
第五章 审计标准、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
【考情分析】本章属于审计的基础知识,与前后章节联系紧密,标准、证据的分类需要灵活掌握。
考试中多以单选、多选题出现,分值3-6分。
本章考试中初级中级内容相似。
【本章考点】第一节审计标准【考点一】审计标准(一)审计标准的含义审计标准——是进行审计时判断审计事项是非、优劣的准绳,是做出审计决定的依据。
(二)审计标准的分类1.审计标准按来源不同——外部制定的审计标准和被审计单位内部制定的审计标准。
2.审计标准按性质、内容不同——法律、法规;规章制度;预算、计划、合同;业务规范和技术经济标准。
(三)审计标准的选用——客观性、适用性(地域性、时效性)、相关性、公认性【例题1·单选题】(2014年)下列各项中,属于判断审计事项是非优劣准绳的是:A.审计证据B.审计程序C.审计标准D.审计记录『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审计标准是进行审计时判断审计事项是非、优劣的准绳,是做出审计决定的依据。
【例题2·多选题】(2015年)下列有关审计人员选用的审计标准的表述中,正确的有:A.应选用与审计事项相关的法规、制度作为审计标准B.应选用审计事项发生时适用的法规、制度作为审计标准C.可选用被审计单位的预算,计划和合同作为审计标准D.被审计单位的历史数据和历史业绩不能作为审计标准E.审计标准不一致时,应采用权威的和公认程度高的标准『正确答案』ABCE『答案解析』被审计单位的历史数据和历史业绩可以作为审计人员选用的标准。
【例题3·单选题】(2014/2016年)下列有关审计人员选择审计标准的做法,错误的是:A.考虑相关性,应选择与审计事项相关的文件作为审计标准B.考虑客观性,应选择报纸、杂志等消息报道作为审计标准C.考虑公认性,应选择权威性和公认程度高的法规作为审计标准D.考虑适用性,应选择审计事项发生时有效的法规作为审计标准『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审计标准的客观性是指审计人员以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作为审计标准时,应以正式文件为准,而不得以报纸、杂志等消息报道为依据。
审计学_第五章审计计划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返回
二、重要性的运用
对重要性的评估是注册会计师的一种专业 判断。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当运用重要性 原则。 对重要性运用问题要把握两个阶段、两个 标准、两个层次;并需要考虑重要性与审 计风险的关系。
文件名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第二节 重要性
审计重要性概念的运用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 在计划审计工作时,CPA应当考虑导致财务报表 发生重大的错报的原因,并应当在了解被审计单 位及其环境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可接受的重要性 水平,即首先为财务报表层次确定重要性水平, 以发现在金额上重大的错报。 同时,CPA还应评估各类交易、账户余额以及列报 认定层次的重要性,以便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 质时间和范围,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在确定审计意见类型时,CPA也需要考虑重要性 水平。
(2)调整的方法
注册会计师应当选用下列方法将审计风险降 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①如有可能,通过扩大控制测试范围或实施 追加的控制测试,降低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 并支持降低后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
②通过修改计划实施的实质性程序的性质、 时间和范围,降低检查风险。
四、终结阶段重要性的评估与运用
(一)评价审计结果时所运用的重要性水平
(2)与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及其环境的关键性 披露;(制药行业研发成本)
(3)报表使用者是否特别关注报表披露中特定 业务分部的业绩。(如新购买)
5、对计划阶段确定的重要性水平的调整
(1)调整的必要性 在审计执行阶段,随着审计过程的推进, 注册会计师应当及时评价计划阶段确定 的重要性水平是否仍然合理,并根据具 体环境的变化或在审计执行过程中进一 步获取的信息,修正计划的重要性水平, 进而修改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 和范围。
自考审计第五章 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
【例题· 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为获取适当审计证据所实施的 审计程序与审计目标最相关的是( )。 A.从甲公司销售发票中选取样本,追查至对应的发货单, 以确定销售的完整性 B.实地观察甲公司固定资产,以确定固定资产的所有权 C.对已盘点的甲公司存货进行检查,将检查结果与盘点记 录相核对,以确定存货的计价正确性 D.复核甲公司编制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以确定银行存 款余额的正确性
1、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
(1)发生。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 单位有关。(多记) (2)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 (少记) (3)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 已恰当记录。(金额的准确性) 注意书上提到的准确性与发生、完整性的区别P123 (4)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交易已发生,但记录的时间不正确) (5)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记 录的帐户类别有误)
在学习审计证据时,要研究哪些审计证据更可靠。 多使用可靠的审计证据,保证审计工作质量
(二)审计证据的来源
按照证据的来源分类,可以将审计证据分为 内部证据和外部证据两类。 1、内部证据 内部证据是由被审计单位内部机构或职员编 制和提供的书面证据,如被审计单位的会计 记录、管理层的声明书以及其他各种由被审 计单位编制和提供的有关书面文件。 按照证据的处理过程,可以将内部证据进一 步划分为:只在审计客户内部流转的证据和 由被审计单位产生,但在被审计单位外部流 传,并获得其他单位和个人承认的内部证据。
4.获取审计证据时对成本的考虑 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获取审计证据的成本与所获 取信息的有用性之间的关系,但不应以获取审计证 据的困难和成本为由减少不可替代的审计程序。 在保证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的前提下, 控制审计成本也是会计师事务所增强竞争能力和获 利能力所必需的。但为了保证得出的审计结论、形 成的审计意见是恰当的,注册会计师不应将获取审 计证据的成本高低和难易程度作为减少不可替代的 审计程序的理由。
审计学第五章重要性和审计风险
4. 检查风险的可接受水平的确定
• 运用审计风险模型,确定检查风险的可 接受水平,并计划实质性测试的性质、 时间、范围。
检 查 风 险 的 可 接 受 水 平 = 审 计 风 险 的 可 接 受 水 平 固 有 风 险 的 估 计 水 平 × 控 制 风 险 的 估 计 水 平
检查风险的可接受水平与实质性测试的 性质、时间、范围的关系,如表5-2所示。
五、终结阶段重要性的评估与运用
(一) 评价审计结果时运用的重要性水平 • 在审计终结阶段,注册会计师评价审计
结果时所运用的重要性水平,可能与编 制审计计划时所确定的重要性水平不同 。 • 如果评价审计结果时所运用的重要性水 平大大低于编制审计计划时确定的重要 性水平,这时注册会计师应重新评估所 执行的审计程序是否充分。
2020/4/30
• 适用 :
(1)注册会计师在相信与某认定相关的内部控制的 设计和执行都很好的情况下,可用此法。
(2)如果注册会计师认为执行更大范围的程序来了 解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所需要的成本,大大小 于执行实质性测试的成本,也应适用此法。该 方法通常用来审计与那些受大量日常交易影响 的账户的有关认定,比如主营业务收入、应收 账款、应付账款、存货等。
二、重要性的两个层次
1. 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 即总体重要性水平。由于审计的目的是对会计
报表发表审计意见,因此注册会计师必须考虑 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2. 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 由于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来源于各账户或各 交易,因此还需确定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 水平,这一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实质上就是实质 性测试的“可容忍误差”。
2020/4/30
(三) 终结阶段控制风险的最终 评估
审计学第五章法律责任
〔2〕法律责任的轻重和种类应当与违法行 为的危害程度或损害种类相适应,与行为 人主观恶性程度相适应。如在刑事领域中 ,除考虑犯罪构成外,还要考虑自首、未 遂、中止、主犯和从犯等情节。在民事领 域中,还要适当考虑当事人的经济收入、 必要的经济支出等因素。
(1)会计师和审计效劳的承受者对审计作用理解的偏向;
(2)产品责任概念的扩展。在司法理论中,当一项虚假会计信息涉 及到多个环节时,司法部门只能采取“非理性无限连带责任〞 的判例原那么,即谁最有才能承担经济赔偿,就由谁来承担责 任,这也就是所谓的“深口袋理论〞。
该理论的贯彻,从外表上看,起到了符合平衡社会机制的作用, 但实际上由于责任与权利不对等,这种不当的处分方式在很大 程度上加大了会计师承担的法律责任。原因是大多数会计师事 务所都具有相当的经济赔偿才能,因此,在虚假会计信息的赔 偿中承担了大部分责任。
1.违约责任 指民间审计人员未履行契约,以致给别人造成损
失而承担的责任。 2.过失责任
未保持职业上应有的认真和慎重以致给别人造成 损失而应承担的责任。 3.普通过失责任 普通过失责任指民间审计人员没有保持职业上应 有的慎重,以致给别人造成损失时所应承担的责 任。 4.重大过失责任 指民间审计人员没有保持职业上应有的慎重,以 致给别人造成损失时所应承担的责任。
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归责条件
1.因果联络原那么。 其主要涵义包括:
〔1〕在认定行为人违法责任之前,应首先 确认行为与危害或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联 络。如伤害动作与被害人的伤势状况之间 是否存在因果联络;贪污受贿与国家财产 损失之间的因果联络等,这是认定法律责 任的重要事实根据。
〔2〕在认定行为人违法责任之前,应当首先确认 意志、思想等主观方面因素与外部行为之间的因 果联络。这是确定行为人有责任与无责任的重要 条件之一。如没有主观上的过错而导致别人对自 己财产失去控制或损失,就不能认定为犯罪行为 。
审计学第5章审计证据ppt课件
• 4、注册会计师采用审计抽样或其他选取测试项目的方 法选择函证样本时,样本应当足以代表总体,并包括: (一)金额较大的项目; (二)账龄较长的项目; (三)交易频繁但期末余额较小的项目; (四)重大关联方交易; (五)重大或异常的交易; (六)可能存在争议以及产生重大舞弊或错误的交易。 5、注册会计师通常以资产负债表日为截止日,在资 产负债表日后适当时间内实施函证。如果重大错报风险评 估为低水平,注册会计师可选择资产负债表日前适当日期 为截止日实施函证,并对所函证项目自该截止日起至资产 负债表日止发生的变动实施实质性程序。
制的书面资料,如其他单位填制的发票、收据、对账单等。
•
3)外部证据。外部证据指审计人员从其他单位取得
的证明审计事项的凭证、账目、报表、合同、文件的摘录
等。
• 3、按其相互关系分类
•
证实某一审计目标需要一系列的证据,按这些证据
间的关系可将证据分为基本证据和辅助证据。
•
1)基本证据。基本证据是指对审计事项的某一审计
3、通过观察方法收集审计证据的,应当编制 观察记录,注明观察的事项、内容和结果等情况;
• 4、通过查询方法收集审计证据的,应当取得
被查询的单位或者个人的书面答复材料或者口头 答复记录,并注明查询事项、内容、方式和查询 结果等情况;
5、通过函证方法收集审计证据的,应当取得 被函证单位或者个人的回函,编制函证记录,注 明函证事项、范围和回函结果等情况;
1、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是否有必要实施函证 以获取认定层次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在作 出决策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评估的认定层次 重大错报风险,以及通过实施其他审计程序获取 的审计证据如何将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
《审计学》第五章
第五章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 审计证据
三、审计证据的特性
(二)审计证据的适当性
2.审计证据的可靠性 审计证据的可靠性是指证据的可信程度。 • 从外部独立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其他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 内部控制有效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比内部控制薄弱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 更可靠。 • 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比间接获取或推论得出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 以文件、记录形式存在的审计证据比口头形式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 从原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传真件或复印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证据的 特点
可靠性 可获得
性 及时性
成本
亲知证据 观察、计算
高度可靠 容易获得 可及时获得
高
证据的来源
外部证据
内部证据
来自第三方的证实或文 被审计单位的会计系统、
件(如发票)
管理层声明书
中到高度可靠
不太可靠
不太容易获得
容易获得
不一定能及时获得 较高
可及时获得 低
不同来源证据的比较
第五章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 审计证据
分析程序能发现的潜在问题
第五章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 审计证据 五、审计证据的整理与分析
小结
05
04
计算
03
02
01
综合 比较 分类
审计工作底稿
第五章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 审计工作底稿
一、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与分类
(一)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
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 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 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证据 的载体,是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审计 工作记录和获取的资料。它形成于审计过程,也反映 整个审计过程。
审计学 第五章习题与答案
第五章(一)单项选择题1、有关风险评估程序的表达不正确的是()。
A.在执行风险评估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应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以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以及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B.在执行风险评估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应确定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C.在执行风险评估程序时,注册会计师确定仅通过实施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重大错报风险D.在连续审计中,由于以前年度审计结果良好,注册会计师可以在本年度中不执行风险评估程序2、检查风险取决于()。
A.控制活动B.控制环境C.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D.审计程序设计的合理性及执行的有效性3、如果某一审计项目的可接受审计风险为7%,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为79%,则可接受的检查风险应为()。
A.12%B.6.6%C.8.86%D.13%4、下列有关检查风险的观点不正确的是()。
A.检查风险取决于审计程序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B.在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下,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与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成反向关系。
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低,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高C.注册会计师应当合理设计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并有效执行审计程序,以控制检查风险水平D.可接受的检查风险与注册会计师所需的审计证据成同向关系5、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在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下,C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审计程序,将重大错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B.C注册会计师应当合理设计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并有效执行审计程序,以控制重大错报风险C.C注册会计师应当合理设计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并有效执行审计程序,以消除检查风险D.C注册会计师应当获得认可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便在完成审计工作时,能够以可接受的低审计风险对财务报表整体发表意见6、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的审计证据的数量受错报风险的影响。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评估的错报风险越高,则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低,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多B.评估的错报风险越高,则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少C.评估的错报风险越低,则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低,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少D.评估的错报风险越低,则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多(二)多项选择题1、以下关于风险导向审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审计学第5章
⑶ 注册会计师对列报运用的认定 ①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披露的交易、事项
和其他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②完整性: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
露均已包括; ③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
〔4〕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 风险;
〔5〕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 〔6〕被审计单位与财务报表审计相关的内部 控制。
2、实施风险评估程序 目的: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以评价
重大错报风险。 应当实施的风险评估程序包括:
⑴ 询问。询问的对象包括被审计单位管理层 和内部其他对财务报告负有责任的相关人员, 以获取对识别重大错报风险有用的信息。
第5章 审计目标与审计程序
在本章中,你将学到—— 1、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审计范围〔重点〕 2、管理层认定〔重点〕 3、总体审计程序〔难点〕 4、具体审计程序〔重点、难点〕 5、审计业务约定书
本章内容涉及到以下准那么: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那么第1111号——审计业务约 定书?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那么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 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那么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 计中对舞弊的考虑?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那么第1231号——针对评估的 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那么第1151号——与治理层的 沟通?
经济实质。
5.1.2 管理层认定
1、认定的涵义:
认定——是指管理层对财务报表各组成要素 确实认、计量、列报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
认定与审计目标的关系:注册会计师的根本 职责就是确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其财务报表的 认定是否恰当。
审计学第五章 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注册会计师确定各类帐户、交易的重要 性水平时应考虑的因素:
①各帐户、交易的性质及其出现差错的可 能性的大小。 ② 各帐户或交易在财务报表中的重要程度。 ③审计成本、效益的高低。
三、重要性的运用
在审计过程中,计划阶段和报告阶段都必须运用 重要性原则。 在计划阶段,重要性被看作是注册会计师运用审 计程序检查会计报表的错报或漏报时所允许的误 差范围 提高审计效率 在报告阶段,重要性被看作是某一错报漏报或汇 总的错报漏报是否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判断和决 策的标志 确保审计质量
(二)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1、两个层次重要性水平的考虑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必须从两个层次来 考虑重要性: (1)财务报表层次 (2)账户或交易层次
2、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1)判断基础和计算方法 判断基础通常包括资产总额、净资产、 营业收入、净利润等。 计算方法有固定比率法和变动比率法。 (2)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选取 如果同一期间各会计报表的重要性 水平不同,审计人员应选取最低者作为 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重要性水平的实质是影响报表使用者进 行决策与判断的错报和漏报的金额临界 点。 理解重要性概念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重要性概念必须从会计报表使用者 的角度来考虑。 (2)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的环境。
二、重要性的确定
(一)金额和性质的考虑 数量方面:金额大的比金额小的重要,金额达到重 要性水平的才视为重要。 性质方面:金额虽小但很重要 1、涉及舞弊与违法行为的错报或漏报 2、可能引起履行合同义务的错报或漏报 3、影响收益趋势的错报或漏报 4、不期望出现的错报或漏报
审计第五章习题10 - 答案
第五章审计目标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有关财务报表审计目标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B )。
A.注册会计师作为独立第三方,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旨在增强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B.注册会计师的工作对财务报表审计目标发挥着导向作用C.财务报表审计目标界定了注册会计师的责任范围,直接影响注册会计师计划和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D.财务报表审计目标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发挥着导向作用2、甲公司当年购入设备一台,会计部门在入账时,漏记了该设备的运费,则违反的认定是(C)。
A.存在B.完整性C.计价和分摊D.截止3、A注册会计师在对XYZ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时发现,被审计单位未将其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在流动负债项下单独列示,注册会计师对该项目审计目标的相关认定是(D)。
A.存在B.完整性C.计价和分摊D.分类和可理解性4、按照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要求,公司治理层应当承担的责任是(A)。
A.监督财务报告的过程B.选择适用的会计准则和制度C.选择和运用恰当的会计政策D.做出合理的会计估计5、注册会计师在审查销售业务时,发现甲公司销售给乙公司一批商品的销售收入记录了100万元,通过实质性程序确认,该笔销售实际取得收入90万元(将10%的商业折扣也计入了销售收入),下列关于营业收入的认定中,违反了(C)。
A.发生B.完整性C.准确性D.计价和分摊6、下列各项中,为获取适当审计证据所实施的审计程序与审计目标最相关的是(D)。
A.从甲公司销售发票中选取样本,追查至对应的发货单,以确定销售记录的完整性B.实地检查甲公司固定资产,以确定固定资产的所有权C.对已盘点的甲公司存货进行检查,将检查结果与盘点记录相核对,以确定存货的计价正确性D.复核甲公司编制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以确定银行存款余额的正确性7、下列属于注册会计师应主要审查收入的截止目标的情况是(C)。
A.将未曾发生的销售登记入账B.将已发生的销售业务不登记入账C.将下年度收入列入本期D.将利息收入列入营业收入8、下列有关管理层、治理层和注册会计师责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审计证据
(5)存货盘点表与存货监盘记录; 【答案】存货监盘记录比存货盘点表可靠。这是因为 存货监盘记录是注册会计师自行编制的,而存货盘 点表是公司提供的。 (6)银行询证函回函与银行对账单。 【答案】银行询证函回函比银行对账单可靠。这是因 为银行询证函回函是注册会计师直接获取的,未经 公司有关职员之手;而银行对账单经过公司有关职 员之手,存在伪造、涂改的可能性。
第二节
审计证据
5.审计证据充分性与适当性的关系 (1)充分且适当的审计证据才有证明力 充分性和适当性是审计证据的两个重要特征,两者缺 一不可。 (2)审计证据的数量受审计证据质量的影响,审计证 据质量越高,所需审计证据数量可能越少; (3)审计证据的质量存在缺陷无法依靠获取更多的审 计证据数量来弥补。
二、审计证据的种类
实物证据 书面证据 口头证据 环境证据
按其形式分
实物证据
实物证据是指通过实际观察或清点所取得的、用以确定某
些实物资产是否确实存在的证据 书面证据
书面证据是指CPA所获取的各种书面资料为形式的一类证
据。它包括与审计有关的会计证据及其有关的非会计证据 口头证据 而向发生情况的见证人收集来的意见、看法、说明及口头 陈述资料 环境证据
【例1】审计证据包括会计记录和其他信息,以下理解不恰当的 是( )。 A.作为审计证据仅仅依靠会计记录不能有效形成结论,注册会计师 有必要获取其他信息 B.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是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 基础,注册会计师只需要收集充分适当的会计记录信息 C.如果会计记录是电子数据,注册会计师为了获取电子数据的会计 记录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则必须对内部控制予以充分关 注 D.如果没有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包含的信息,审计工作将无 法进行,但如果没有其他信息,则可能无法识别重大错报风险, 只有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注册会计师才能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 的低水平,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合理基础 【答案】B 【解析】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本身并不足以提供充分的审计 证据作为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基础,注册会计师还应当 获取用作审计证据的其他信息。
第二节
审计证据
【例3】在确定审计证据的相关性时,下列表述中错误的 是( )。 A.特定的审计程序可能只为某些认定提供相关的审计证 据,而与其他认定无关 B.针对某项认定从不同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存在矛盾, 表明审计证据不存在说服力 C.只与特定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并不能替代与其他认定 相关的审计证据 D.针对同一项认定可以从不同来源获取审计证据或获取 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 【答案】B
第二节
审计证据
(二)适当性 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 即审计证据在支持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相 关认定或发现其中存在错报方面具有相关性和可靠 性。
包括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审计证据的可靠性。
第二节
审计证据
(二)适当性 1.相关性 (1)审计证据应与审计目标相关。 (2)收集的证据如果与审计目标不相关,即使证 据再可靠、数量再多,也起不到证明作用,只会浪 费审计成本。 2.可靠性 (1)审计证据的可信程度。 (2)如果审计证据不可靠,数量再多、与审计目 标再相关,也不能起到证明作用。
第二节
审计证据
充分性主要受下列因素影响: (1)样本量; (2)错报风险; (3)审计证据质量。
第二节
审计证据
【例2】在确定审计证据的数量时,下列表述中错 误的是( )。 A.错报风险越大,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多 B.审计证据质量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少 C.审计证据的质量存在缺陷,可能无法通过获取更 多的审计证据予以弥补 D.审计证据的数量越多越好,审计证据就越充分 【答案】D
2、外部证据 由被审计单位以外的组织机构或人士编制的书面证据,一 般具有较强的证明力。 可分为: a. 外部各方直接递交:如应收账款函证回函、银行询 证函回函、保险公司的证明。(外外) b. 被审单位持有并提交:如银行对账单、购货发票、 客户订购单。(外内) 3、亲历证据 CPA自己编制或获取的证据。(外自) 如各种分析表、计算表、自行观察获取的存货监盘记录。
第二节
审计证据
4.判断审计证据的可靠性时通常会考虑的原则 (1)从外部独立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其他来源获 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2)内部控制有效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比内部控制 薄弱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3)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比间接获取或推论得出的审 计证据更可靠; (4)以文件、记录形式(无论是纸质、电子或其他介 质)存在的审计证据比口头形式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5)从原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传真件或复印件获取 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第二节
审计证据
(3)领料单与材料成本计算表; 【答案】领料单比材料成本计算表可靠。这是因为领 料单预先被连续编号,并且经过公司不同部门人员 的审核,而材料成本计算表只在会计部门内部流转。 (4)工资计算单与工资发放单; 【答案】工资发放单比工资计算单可靠。这是因为工 资发放单需经会计部门以外的工资领取人签字确认, 而工资计算单只在会计部门内部流转。
如支票、电子资金转账记录、发票、合 同 如记录销售交易的记账凭证 如主营业务收入总账与明细账 如编制财务报表时的重分类调整、编制 合并财务报表时的内部交易抵消调整 如制造费用分配表
如被审计单位会计记录、内部控制手册、 询证函的回函、分析师的报表、与竞争 者的比较数据等 如通过检查存货获取存货存在性的证据 等 如注册会计师编制的各种计算表、分析 表
4.评价充分性和适当性时的特殊考虑 (1)对文件记录可靠性的考虑 审计工作通常不涉及鉴定文件记录的真伪。如果在审计过程中 识别出的情况使其认为文件记录可能是伪造的,或文件记录中 的某些条款已发生变动,应当做出进一步调查。 (2)使用被审计单位生成信息时的考虑 应当就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获取审计证据。 (3)证据相互矛盾时的考虑 如果不同来源的审计证据能够相互印证,则具有更强的说服力。 如果从不同来源获取审计证据不一致,表明某项审计证据可能 不可靠,应当追加必要的审计程序。 (4)对成本的考虑 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获取审计证据的成本与所获取信息的有用 性之间的关系,但不应以获取审计证据的困难和成本为由减少 不可替代的审计程序。
(1)白条――检查记录或文件 (2)现金5000元不在库--监盘(检查与观察) (3)出纳员承认挪用库存现金----询问
第二节
审计证据
二、审计证据的特征:充分性和适当性 (一)充分性 -----对审计证据数量的衡量,是指审计证据 的数量能足以支持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 -----是注册会计师形成审计意见所需要的审 计证据的最低数量要求。 ----收集审计证据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
特别关注以下形式的会计记录
1.销售发运单和发票、顾客对账单以及顾客的汇款 通知单; 2.附有验货单的订购单、购货发票和对账单; 3.考勤卡和其他工时记录、工薪单、个别支付记录 和人事档案; 4.支票存根、电子转移支付记录、银行存款单和银 行对账单; 5.合同记录或协议; 6.记账凭证; 7.分类账账户调节表。
第五章 审计依据、审计证 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第 五 章
第一节
审计依据
第二节
第三节
审计证据
审计工作底稿
第一节 审计依据
一、审计依据的作用 二、审计依据的种类 三、审计依据的特征
第一节
引导案例:
审计依据
审计工作底稿的严肃性 启示:
第一节
审计依据
审计依据: 用来对审计对象进行评价或计量的客观 标准,也就是对审计对象是非、优劣作出判 断的准绳,作出度量的尺子。 要得出审计结论,就必须有明确的、权 威性的审计依据。
第一节
一、审计依据的种类
审计依据
(一)正式的规定
(二)非正式的规定
审计依据的种类(补充) (一)评价经济活动合法合规性的审计依据 1、国家颁布的宪法、法律和各种财经法规 2、地方颁布的财经规和主管部门颁布的各种财经法规 3、规章制度 (二)评价经营管理活动效益性的审计依据 1、可比较的历史数据 2、计划、预算和经济合同 3、业务规范、技术经济标准 (三)评价内部控制系统健全性、有效性的审计依据 1、内部管理控制制度 2、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3、内部审计制度
第一节
审计依据
二、审计依据的特征 (一)相关性 (二)完整性 (三)可靠性 (四)中立性 (五)可理解性
第二节
一、审计证据
二、审计证据的类型 三、审计、审计证据 1.审计证据的含义:
审计证据
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 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 息和其他信息。 2.包括: (1)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 (2)可用作审计证据的其他信息
环境证据,是指对被审计单位产生影响的各种环境事实
口头证据是指审计人员本人无法亲眼目睹或亲临现场查到,
第二节
审计证据
一、审计证据的类型 按其来源分为三类: (一)外部证据 (二)内部证据 (三)亲历证据
1、内部证据 由内部机构或职员编制的书面证据。 a.内部流转 如账簿记录、管理当局声明书、董事会会议记录、管理制 度、收料单。(内内) b. 外部流转---得到外部确认,可靠性更强。 如销货发票、付款支票。(内外)
内部流转—内内
内部证据
审 计 来 源 证 据
外部流转,获得外部承认 ---内外 直接递交—外外
外部证据
被审计单位提交—外内
亲历证据
CPA 亲自编的、观察的—外自
可靠性从强到弱排列 外外>外自>外内>内外>内内
案例分析题 注册会计师在对ABC公司的库存现金审计时发现, 金库内有两张未经批准而私自借出库存现金的白条,金 额合计为5 000元,经过盘点证明白条所列现金5 000元 确实不在库。由此注册会计师认为该出纳员挪用库存现 金5 000元,该出纳员也承认这一事实。 请指出该审计案例中的审计证据有哪些?相应的运 用了哪些审计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