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的辩证法
试析柏拉图的“辩证法”概念
对 话 中通 过引 导式 的 问答 方法 来 批 驳 谬论 以及 相应 的诡 辩 ,导 向真知 ;而 后者 指 依 据 二 元本 原 学说 ,以统一性 为准 则 ,按照 统摄 和 区分这 两 个 方 向 ,对各 个 处 于 层 层 种 属关 系 中的 概 念予 以
准确 界定 。本 文从柏 拉 图 的众 多对 话 录 中的 相关 文 本 出发 ,分 析 并 讨 论 了 柏拉 图 的辩证 法 的 以
Ga i s e r ) 和 托 马 斯 ・斯 勒 扎 克
( Ko n r a d
( T h o ma s A.
( 3 2 8 c ) 对 此 苏 格 拉 底 指 出 ,长 篇 大 论 虽 然 很 精 彩 ,但 是 单 靠 它 们 是 不 行 的 , 因 为 如 果 人 们 从
这 些 发 言 里 面 询 问 更 多 的 东 西 ,那 么 它 们 就 和 书 本 一 样 , 既 不 能 进 一 步 回 答 ,也 不 能 向 自 己
1 5・
・
云 南大 学学报 ( 社会科 学版 ) 第十 二卷 ・ 第二期
提问。 ① 好 在 普 罗 泰 戈 拉 本 人 在 场 , 可 以对 自 己
外 国哲 学
问答 法 。 尤 叙 德 谟 首 先 提 问 : “ 有知识 的人 和无 知 的 人 ,谁 在 学 习 呢 ? ” 当 克 雷 尼 亚 认 为 是 前 者 时 ,尤 叙 德 谟 指 出 ,有 知 识 的 人 既 然 已 经 有 了
致” ( Ko n s e n s ) 为 目标 — — 这 个 在 当 今 语 境 中
颇 受 追 捧 的 概 念 并 不 符 合 柏 拉 图 探 求 真 理 的 方
式 。 参 与 对 话 的 人 必 须 承 认 辩 证 法 家 的 优 越 地 位。 ] ( ¨∞ 。 ”对 此 盖 瑟 尔 指 出 : “ 在 柏 拉 图那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ppt
柏拉图的生平和辩证法一、柏拉图的生平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是古代西方哲学史上客观唯心主义的最大代表。
柏拉图生活与古希腊雅典城邦迅速走向衰落的时期。
适逢伯罗奔尼撒战争刚开始的时候。
正是塔吉隆月(五六月的第六和第七天)的第七天阿波罗纪念日,而苏格拉底为该月第六日阿耳呸弥日,他们是孪生姊妹,这些神抵同样也管理哲学。
具有神圣色彩。
出生于名门望族。
7岁进入学校学习,12岁进体操学校,18岁在国内服兵役两年。
20师是从苏格拉底。
跟随苏格拉底学习8年。
苏格拉底死后,柏拉图漫游各国达12年。
先到麦加拉的欧几里得处,旋去非洲希勒尼,又去埃及,接着去南意大利的希腊殖民地塔林顿。
这时柏拉图已是阅历丰富、知识渊博、卓有声誉的学者。
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在雅典近郊创建学园,讲授哲学和科学。
他主持学园40年,直到去世。
柏拉图亲身经历了社会的混乱、多变、无序、争斗、罪恶,使他萌生了探求一个稳定、正义、不变、完善的理想社会的宏愿,于是在此期间3访徐拉古,撰写《理想国》和《法律篇》想要实现他的政治理想,却以失败收场。
死于公元前347年,享年80岁,一大巨星就此陨落。
二、柏拉图主要著作柏拉图才思敏捷,研究广泛,著述颇丰。
以他的名义流传下来的著作有40多篇,另有13封书信。
柏拉图的主要哲学思想都是通过对话的形式记载下来的。
在柏拉图的对话中,有很多是以苏格拉底之名进行的谈话,因此人们很难区分哪些是苏格拉底的思想,哪些是柏拉图的思想。
经过后世一代代学者艰苦细致的考证,其中有24篇和4封书信被确定为真品,主要有:I《伊壁鸠鲁篇》《苏格拉底的申辩》《克力同篇》《斐多篇》II《克堤拉斯篇》《泰阿泰德篇》《智士篇》《政治家篇》III《巴曼尼得斯篇》《菲力帕斯篇》《飨宴篇》《斐德罗篇篇》IV《阿奇拜得篇之一》《阿奇拜得篇之二》《高尔吉亚篇》《智者篇》《政治家篇》《斐利布斯篇》《法律篇》《理想国》柏拉图伪作也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以下著作被认为是后世伪托的作品:《米诺斯》(Minos)《欧律克西亚斯》(Eryxias)《泰戈斯》(Theages)《克里托芬》cleitophon《爱人》(Lovers)柏拉图的著作大多是用对话体裁写成的,人物性格鲜明,场景生动有趣,语言优美华丽,论证严密细致,内容丰富深刻,达到了哲学与文学、逻辑与修辞的高度统一,不仅在哲学上而且在文学上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柏拉图与灵魂论
柏拉图与灵魂论柏拉图灵魂论,以证实意识不朽为开端。
他认为凡复合的事物皆会灭亡,而灵魂非复合性事物,因此不朽。
另一方面,凡自身运动由他物引起者不能永存,灵魂是自动的,所以永存。
一、灵魂是存在的柏拉图用两点证明灵魂存在,其一、辩证法中证明灵魂与肉体作为对立而存在。
他认为“在一对的对立面中,必然有相互产生的方式,从一个中产生另一个,反之亦然。
”周而复始不断循环的理论,使柏拉图认为生和死之间存在循环,生者会死去,那么死者也必复生(尽管这在我们看来有些荒谬)。
其二、“灵魂回忆说”提出灵魂生前存在,这样,人在接受灵魂时才不会感到怪异。
灵魂独立存在的时候,它可以感知到理念世界的存在,并从中接收本质的东西,然而一旦它附着于肉体,除非肉体消失,否则就不可能与之分离。
二、灵魂有形柏拉图认为,灵魂是不受外物的作用的,所以并不具有常规形态,灵魂的永恒来自自身的运动,只有通过外物作用的事物才会出现停滞,所以灵魂不朽,不会随着肉体消亡。
三、灵魂与肉体柏拉图承认许多享乐是好的,是有益于发展的,但应当学会判断何者是有害的,并加以适当的自制。
柏拉图理论中有一条就是,只要不是肉体的快乐,心灵上的快乐都是德行的生活。
这显然是一个缺漏,因为超脱了肉体欲望之外,我们自身还存在着许多心灵的污浊点,例如权利欲、嫉妒、毁灭欲等等,这都可以带来快乐。
但给他人带来的痛苦,可能远远超出于肉体的欲望带来的痛苦。
这就是说,柏拉图实际上犯了一个错误,他隐示给了一些满怀野心的人一条道路,使他们追求心灵的快乐—因为只要它是与肉体快乐无关的,就是高尚的。
四、灵魂—马车在阐明怎样去超脱灵魂时,他将灵魂比作一架马车,驾辕人需要高超的技艺才能胜任,才能最终使得灵魂驶向理念之路……当每次历经观礼归来,骏马的羽翼就会更会丰满,最终化为不朽的神圣精神。
灵魂在柏拉图看来是实体,可以通过哲学方式去感知、引导、描述,本质目的是为了解脱灵魂,使之摆脱肉体的束缚,使之感受到真、善、美的召唤。
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历史发展
形而上学和辩证法在哲学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其起源和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在古希腊哲学中,形而上学和辩证法都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形而上学最早出现在柏拉图的著作《理念论》中,但“辩证法”作为一种谈话或辩论时揭露和克服对方议论中的矛盾以取得胜利的艺术,在更早的时代就已存在。
例如,苏格拉底和智者派都曾使用辩证法作为探求真理的方法。
在中世纪,宗教哲学成为了主流,形而上学在哲学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这一时期的哲学家们主要关注宗教信仰和神学问题,对于形而上学的研究相对较少。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对自然和世界进行理性的探索,辩证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开始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研究自然现象,并试图揭示其背后的规律和原理。
这种理性探索与观察的过程促进了辩证思想的发展。
在近代哲学中,康德之后,黑格尔赋予了辩证法以新的含义,即辩证法不只是一种方法,同时也是适用于一切现象的普遍原则,是一种宇宙观。
黑格尔认为,辩证法可以揭示出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推动人类知识的进步。
总之,形而上学和辩证法在哲学史上有着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历史背景。
它们在不同的时期被哲学家们用来探究世界和自然,推动了人类知识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辩证法历史
辩证法历史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思想,是在对事物与现象进行分析研究时所采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
它始于古希腊,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成为了世界哲学史上的重要思潮。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是辩证法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了著名的“河流说”,认为“一切流动不居,时刻不息地变化着”,表现出了对事物变化的敏锐感知,并认为这种变化是不断推动事物向前发展的动力。
他也认为存在着一个“普遍的、万物之父”的原则,称之为“火”,这个原则不仅贯穿万物,而且是变化的来源。
在古希腊哲学家中,最为伟大的辩证法思想家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认为,事物与现象的本质不是表象,而是内心的实在,真实的存在在理念中,形式则是现象的一种表现形式。
亚里士多德主张探究事物的性质和原理,在实践中发现真理。
他强调通过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内部结构,找到事物各个方面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从而揭示了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
古希腊辩证法思想的传承者之一是罗马哲学家西塞罗。
西塞罗认为,辩证法的核心是思考,要通过思考把握事物的本质。
他重视练习思辨和辩证的能力,认为对于不同的问题和现象,应该采用不同的思想方法和页面,以寻求真理。
在近代哲学史上,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被认为是辩证法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
黑格尔形成了一套哲学体系,通过探讨人的思想和理念,来说明整个世界的本质。
他主张认识世界的方法是分析事物的各个发展阶段,最终找到事物的本质,认识事物的规律性和普遍性,从而反映出事物发展的过程和意义。
在马克思的思想体系中,辩证法与唯物史观密不可分。
马克思认为,世界上所有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无常规,世界本身即是由变化所组成的。
同时,他也提出了新型的“阶级辩证法”,强调在社会变革和历史发展中,阶级之间的斗争是主导因素,历史的进步是通过社会变革来实现的。
至此,辩证法走过了数千年的历史,从希腊文化经典中产生,经过罗马、黑格尔、马克思等伟大哲学家的演绎和传承,成为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许多领域的重要思维工具和方法。
“辩证法”是何种方法?——试析柏拉图的认识论工具
D01:10.13796/ki. 1001 -5019.2019.01.006“辩证法”是何种方法?—试析柏拉图的认识论工具张波波摘要:柏拉图的辩证法在其认识论与形而上学体系中,甚至在整个西方哲学传统中,无疑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对柏拉图而言,辩证法本质上是通向事物之定义的方法,是哲学家可获得的到达真理的最佳手段。
辩证法作为一种发现“实在”的哲学工具,由于受其词源意义的影响,与问答对话的形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同时作为对定义的探索方式,它在柏拉图思想的不同阶段则又有不同的呈现和发展变化。
总体而言,柏拉图的辩证法沿袭其思想发展历程从低级到高级依次经历了技巧、学科和最高科学三个发展阶段。
这种发展一方面体现在其内涵从“言辩”向“思辨”的转向上,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其基本定位从对言语逻辑矛盾的揭示到基于数学分析的辩证综合,再到科学整体论的构想这一转变过程中。
关键词:柏拉图;辩证法;认识论中图分类号:B50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 -5019(2019)01 -0055 -08作者简介:张波波,浙江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哲学博士(浙江杭州310018)。
“辩证法”是柏拉图认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其形而上学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
由于 它带着过于浓厚的超验神秘色彩,又或是在柏拉图的不同对话中被以不同的方式表述,所以一直被视为 柏拉图哲学大厦的一大瑕疵而受到评论家们的严厉抨击。
可事实上,柏拉图在早、中、晚三个时期创作 的对话中关于辩证法有着不同的论述,辩证法的内涵实则沿循着柏拉图思想发展历程经历了从低级到 高级的三个发展阶段,而人们的这些斥责却很少是基于对这些问题的冷静分析而发出的。
我们认为,在 批评之前,最好还是先耐心细致地考察一下柏拉图在不同时期对“辩证法”进行了何种界定。
或许我们 可以发现,柏拉图的“辩证法”虽然与苏格拉底的“问答法”以及当时的数学知识有着牵扯不清的关系,但它对于柏拉图“相论”的建立和发展,对于以后西方哲学的发展,尤其是对现代辩证法概念的形成,也 曾起过重要的推动作用。
论柏拉图辩证法的理论渊源——以《智者篇》为例
Vo121 No. . 06 No .2 o9 v o
口哲学 ・ 社会 学 ・ 政治学研 究
论 柏 拉 图辩 证 法 的 理 论 渊 源
以《 者 篇 》 例 智 为
姬 海涛
( 开大学 哲学系 , 津 307 ) 南 天 00 1
[ 摘
要 ] 柏 拉 图的辩证法 思想是在 赫拉克利特 的流 变说 、 自然主 义 的 自然本体 论 的基础上 加 以苏格拉 底 的概 念
学说提 升而形成的 ; 是在反 对埃 利亚学派 的消极 的辩 证法 、 智者 的驳斥 术 、 否定 的主观 辩证 法的过 程 中创 立 的。 它
是 一种 客观 理 念 的辩 证 法 。
[ 关键词 ] 感 性辩 证法 ;消极 辩证法 ; 驳斥 术;否定 辩证法 [ 作者简 介] 20 0 9级博士研 究生, 要从事马 克思主 义 主
在 《 者 篇 》 , 了批 判 埃 利亚 学 派 把 “ 在 ” 仅 看 做 是 绝 对 静 止 事 物 的 的观 点 , 说 道 : 如 果 一 切 事 物 都 是 不 能 变 化 智 中 为 存 仅 他 “
的, 那么理智就不能 真正存 在于任何事物 的任何地 方” …(1埃利亚学派把存在 和非存在 、 。 P) 3 运动和静止绝对 地对立起 来 , 为 认 存在是绝对 的存 在 , 静止 是绝对的静止恒定 , 是知识把握 的对象 , 非存在是 绝对 的非存在 , 是绝 对 的流 变运动 , 是意见 的对象 , “ 存在 者存 在 , 它不可 能不存在 。这是确信 的路径 , 因为它遵 循真 理 。存在 者不存 在 , 这个 不存 在必然 不存在 。走这条 道路 , 我告诉你 , 是什么都学不 到的。因为不存在者你是 既不 能认 识 ( 当然 办不到 ) 也不能说 出的。 I ( 在埃 利亚学派看来 , 这 , ”2 聊’ I 知
柏拉图对话录中的逻辑思辨与辩证法探究
柏拉图对话录中的逻辑思辨与辩证法探究
1. 引言
柏拉图的对话录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著的一系列对话,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逻辑思辨和辩证法的讨论。
本文将基于柏拉图的对话录,探讨他对逻辑思辨和辩证法的看法以及其中的一些经典案例。
2. 逻辑思辨
柏拉图认为,逻辑思辨是一种理性的推理过程,其目的是寻求真理。
在他的对话录中,经常出现由对话双方对某一问题进行推理和辩论的场景。
例如,在《理想国》中,柏拉图通过对话的形式,讨论了什么是真正的正义,他认为正义是一种内在的品质,并通过逻辑的分析和推理归纳出了正义的本质。
3. 辩证法
柏拉图也提出了辩证法的概念,认为事物的本质是由对立统一的矛盾构成的。
例如,在《饰体者》中,柏拉图提出了著名的“洞穴寓言”,通过对比现实和理念世界的差异,讨论了人们对世界认识的局限性。
这种通过对立统一的矛盾分析,是柏拉图辩证法的典型思想。
4. 总结
柏拉图对逻辑思辨和辩证法的探究,影响了后世哲学思想的发展,也为我们探讨现实世界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透过他的对话录,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古希腊思想家的智慧,也可以学习他们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方法。
以上即是关于柏拉图对话录中的逻辑思辨与辩证法探究的内容,希望能给您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希腊柏拉图的思想观点是什么
希腊柏拉图的思想观点是什么柏拉图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写下了许多哲学的对话录,并且在雅典创办了著名的学院。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希腊柏拉图的思想观点介绍,希望你喜欢。
希腊柏拉图的思想观点介绍唯心主义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对其教学思想影响尤甚。
柏拉图认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
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现象所组成,而每种现象是因时空等因素而表现出暂时变动等特征。
由此出发,柏拉图提出了一种理念论和回忆说的认识论,并将它作为其教学理论的哲学基础。
柏拉图认为任何一种哲学要能具有普遍性,必须包括一个关于自然和宇宙的学说在内。
柏拉图试图掌握有关个人和大自然永恒不变的真理,因此发展一种适合并从属于他的政治见解和神学见解的自然哲学。
柏拉图认为,自然界中有形的东西是流动的,但是构成这些有形物质的“形式”或“理念”却是永恒不变的。
柏拉图指出,当我们说到“马”时,我们没有指任何一匹马,而是称任何一种马。
而“马”的含义本身独立于各种马(“有形的”),它不存在于空间和时间中,因此是永恒的。
但是某一匹特定的、有形的、存在于感官世界的马,却是“流动”的,会死亡,会腐烂。
这可以作为柏拉图的“理念论”的一个初步的解说。
柏拉图认为,我们对那些变换的、流动的事物不可能有真正的认识,我们对它们只有意见或看法,我们唯一能够真正了解的,只有那些我们能够运用我们的理智来了解的“形式”或者“理念”。
因此柏拉图认为,知识是固定的和肯定的,不可能有错误的知识。
但是意见是有可能错误的。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有一个著名的洞穴比喻来解释理念论:有一群囚犯在一个洞穴中,他们手脚都被捆绑,身体也无法转身,只能背对着洞口。
他们面前有一堵白墙,他们身后燃烧着一堆火。
在那面白墙上他们看到了自己以及身后到火堆之间事物的影子,由于他们看不到任何其他东西,这群囚犯会以为影子就是真实的东西。
古代中国 古代希腊辩证法
古代中国古代希腊辩证法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都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瑰宝,两个文明在不同的地域和时代背景下,都产生了独特的哲学思想和辩证法。
本文将以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的辩证法为主题,探讨两者的异同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一、古代中国的辩证法古代中国的辩证法主要体现在儒家、道家和墨家的思想中。
其中,儒家强调“中庸”之道,认为万物都有两个相对的方面,即所谓的“中庸之道”。
儒家的辩证思维强调平衡与和谐,提倡均衡发展,追求社会和个体的和谐。
而道家则主张“无为而治”,强调追求虚无和自然的状态,反对过度干预和执着于个体欲望。
道家的辩证思维强调自然与人为的关系,追求自然的平衡与和谐。
墨家则提出“兼爱”之道,主张无私的爱和平等的关系。
墨家的辩证思维强调社会公正与个体利益的统一,追求公平和人与人之间的平等。
古代中国的辩证法注重的是社会和个体的和谐统一,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平衡与和谐。
这种辩证思维对后世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古代希腊的辩证法古代希腊的辩证法主要体现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中。
柏拉图提出了“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的对立统一关系,认为现象世界的事物只是理念世界的投影。
柏拉图的辩证思维强调理念与现实的关系,追求理念世界的真理与现实世界的表象之间的和谐。
亚里士多德则提出了“中庸之道”,主张追求适度和均衡的生活方式。
亚里士多德的辩证思维强调理性与感性的关系,追求个体的全面发展和人与社会的和谐。
古代希腊的辩证法注重的是理念与现实、理性与感性之间的关系,强调个体的全面发展和人与社会的和谐。
这种辩证思维对后世的哲学思想和科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被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之一。
三、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辩证法的异同1. 相同之处: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的辩证法都强调了对立统一的关系。
无论是儒家的“中庸”之道,还是柏拉图的“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的关系,都体现了对立统一的思维方式。
2. 不同之处:古代中国的辩证法注重社会和个体的和谐统一,追求平衡与和谐;而古代希腊的辩证法则更注重理念与现实、理性与感性之间的关系,追求全面发展和人与社会的和谐。
辩证法的定义和由来
辩证法的定义和由来
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方法,它源于古希腊的辩证术,由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人发展。
在现代,辩证法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包括科学、政治、经济等。
辩证法的定义可以概括为“通过思考、观察和实验等方式,探究事物的本质、规律和内在联系,从而对事物进行全面、客观、深入的认识”。
这种方法强调对事物的矛盾和斗争进行深入分析,并从中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辩证法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哲学家们。
在古希腊,人们开始探究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从而产生了早期的辩证法思想。
例如,苏格拉底提出了“问答法”,通过对话和提问的方式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柏拉图则发展了这种思想,提出了“理念论”,认为现实世界是理念的影子,而理念才是事物的本质。
亚里士多德则进一步发展了辩证法,提出了“三段论”,即通过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的方式,推导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在现代,辩证法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
在科学领域,辩证法被用于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例如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中,辩证法被用于解释自然现象和实验结果。
在政治领域,辩证法被用于分析社会矛盾和斗争,从而提出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在经济领域,辩证法被用于分析经济规律和趋势,从而制定出相应的经济政策和发展战略。
总之,辩证法是一种全面、客观、深入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它不
仅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而且也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
辩证法历史演变进程
辩证法历史演变进程一、辩证法的历史演变辩证法,源出希腊文,含义是进行谈话、进行论战。
这一术语在哲学史上曾在各种不同的意义上被使用,其历史发展经历了古代的朴素辩证法、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等三个阶段。
在古希腊哲学中,辩证法一词最早出现在柏拉图的著作《理念论》中,但是“辩证法”作为一种谈话或辩论时揭露和克服对方议论中的矛盾以取得胜利的艺术,还有更早的历史,亚里士多德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将爱利亚派的芝诺称之为“辩证法的创立者”。
在苏格拉底看来,辩证法是通过对立意见的争论而发现真理的艺术,而智者派则将辩证法作为一种据理论证的艺术而广泛运用,至于亚里士多德本人除了在“研究实体的属性”、“揭露对象自身中的矛盾”等含义上使用辩证法之外,还把它视作概念思维的逻辑方法,这使得“辩证法”其后常在逻辑学的意义上被使用。
在漫长的中世纪,哲学沦为神学的婢女,一些经院哲学家把荒唐无稽的提问,空洞烦琐的考证,千篇一律的公式证明等也称之为“辩证法”,辩证法被糟蹋得声名狼藉。
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自然科学的发展和社会历史所显示的辩证性质为德国古典哲学家对辩证法的探讨提供了条件,康德之后,唯心主义辩证法大师黑格尔赋予了辩证法以新的含义,即辩证法不仅仅一种方法,同时也是适用于一切现象的普遍原则,是一种宇宙观。
他说:“无论知性如何常常竭力去反对辩证法,我们却不可以为只限于在哲学意识内才有辩证法或矛盾进展原则。
相反,它是一种普遍存有于其他各级意识和普遍经验里的法则。
自然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一切特殊领域和特殊形态,也莫不受辩证法的支配。
”(《小逻辑》,第179页)黑格尔是哲学史上第一个明确地在宇宙观意义上使用“辩证法”概念的人,不过黑格尔的辩证法又是头脚倒置的,他讲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现实的客观的辩证法,最终,其辩证法的生机被过分茂密的唯心主义体系窒息了。
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概括革命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新成果的基础上,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创立了崭新的唯物主义辩证法,使辩证法在历史发展中第一次取得了真正科学的形态,成为“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成为由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等基本规律以及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等诸项范畴按其内在联系而组成的开放性的科学体系,为人们持续探索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规律性指明了准确的方向,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
简析柏拉图哲学中的辩证法思维
简析柏拉图哲学中的辩证法思维作者:李俊鑫来源:《青年时代》2017年第22期摘要:柏拉图哲学思想的核心一个是理念论,另一个就是辩证法。
辩证法并不是他独创的,相反,他继承了苏格拉底对话式辩证法的核心—逻各斯精神,并将其上升到本体论高度进而使之成为具有生命的概念。
一方面,理念论使辩证法真正具有的深刻的本体论内涵和形而上学维度,另一方面,辩证法在理念论自身内部敞开一个境域,让其能够自在自为地不断扬弃自身成为一个具有生产性的哲学思想,所以理念论和辩证法是柏拉图哲学思想的一体两面,二者不可分割,任何一个人想要只吸收辩证法思维而忽略了其理念论的深刻内涵,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本文就是要从柏拉图哲学思想中的辩证法思维自身入手,采用现象学的本质直观的方法去分析其辩证法的特点和意义和其对于后世哲学家的深刻影响以展现其辩证法思维的深刻性和普遍性。
关键词:理念论;现象学;辩证法;逻各斯精神;境域一柏拉图的辩证法通常都是通过对话的形式来加以展现的,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在《美诺篇》中苏格拉底与童奴之间的对话,他们之间的对话恰恰充分证明了一点—学习即回忆。
在对话的过程中,苏格拉底通过提问打开了一个境域,而童奴参与于其中,他们所得到的知识实际上就是一种“被动的综合”,准确的说,是二者之间产生了“视域融合”。
视域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反,它是一个动态的、不断调整自身的过程。
视域一旦产生,自身就构成一个晕圈,它让过去和将来,已知和未知,陌生和熟悉综合在一起在当下的境域中呈现,从而将知性所坚持的一与多、有与无,有限和无限的僵硬对立扬弃和超越进而达到真正自由的思维—辩证法。
在這里我们要清晰地认识到,柏拉图所强调的—学习即回忆中所指的知识不是知性所理解的常识,而是自在自为的理念自身。
柏拉图之所以要用苏格拉底和童奴的对话来证明自己的结论,就是因为他洞见到:逻各斯精神不应该是一种权威,相反,它应该是完全敞开的、公正公开的自由的理念,这样的理念知性是无能理解的,因为这样自己决定自己,自己扬弃自己的概念是绝对先在的,是一种逻辑在先性而不是一种时间在先性。
柏拉图的辩证法
二
在柏拉图的思想中,无论是早期的对话辩证法,还是晚期的思辨辩证法都被看作是是通向真理的途径,其目的都是为了发现真理,这就是辩证法有别于诡辩论和修辞术的地方。所以在柏拉图看来,那些纯粹沉迷于揭示命题矛盾而不专心于发现真理的人,他们的论证方法是反证法或诡辩法,是与辩证法相对立的。辩证法在柏拉图的对话中常与诡辩法、反证法及修辞术相对立。后者之所以受到柏拉图的批判,是因为它们时常不能有效地揭示真理。特别是反证法与诡辩法,沉醉于揭示对手言论或命题中的矛盾,为了反驳而反驳。对于柏拉图来说,辩证法的主要功能是为了发现真理,即使是揭示命题中的矛盾也是为发现真理服务的。尽管在表面上看来,对话辩证法与思辨辩证法有着共同的理论目的,但是两者之间却有着本质性的区别。对话辩证法是通过“对话”,而思辨辩证法是通过理性的沉思去追寻真理。更确切地说,对话辩证法是主体间性的,而思辨辩证法则是主体性的。
无论在语词形式,还是在哲学意义上柏拉图都是辩证法的创始人。在柏拉图的著作中存在着两种意义上的辩证法理论:“对话辩证法”与“思辨辩证法”。思辨辩证法被黑格尔辩证法所继承,奠定了整个西方传统形而上学时代辩证法理论的基础;而对话辩证法则由苏格拉底所开创,有可能为后形而上学时代的辩证法提供理论资源。
论柏拉图的辩证法
介 绍 ,这 里 只 作 简 要 论 述 。 柏 拉 图 认 为 , 真 正 的 知识 是 完 全 摆 脱 一 切 感 性 事 物 的 ,
仅 仅 与 理 念 有 关 ,这 种 知 识 不 是 别 的 , 正
问题 的 复 杂 性 丝 毫 不 亚 于 本 体 论 , 事 实 上
这 两 方 面 问 题 的 研 究 是 相 互 关 联 的 。 在 西
样 ) ”2 。 [ ]
古 同 方 面 在 不 同 程 度 上 为 辩 证 法 作 出 了 贡 献 ,而 柏 拉 图 哲 学 是 古 希 腊 辩 证 法
收稿 日期 :2 0 0 6—0 1—1 7
作者简介 :黄颂杰 ,男,复 旦大学 当代 国外马克思 主义研究l 心教授 ,l士研究生导师。 l J f J j
了 。 [㈣ 其 他 各 种 学 问 、各 种 科 目 的 学 习 ” ] 只不 过 是 学 习 辩 证 法 的 “预 备 性 科
都 或 多 或 少 与 人 造 物 或 自然 物 , Ⅱ 就 是 与 三 可 见世 界 的 事 物 有 某 种 关 系 , 它 们 虽 然 对
入 我 们 的 视 野 。“古 希 腊 的 哲 学 家 都 是 天 生 的 自发 的 辨 证 论 者 。 …‘ 列 宁 曾 摘 引 古 代 ” 唧 著 作 家 的 话 说 :“ 拉 图 是 辩 证 法 、 即 第 三 柏
以 相 互 结 合 ,哪 些 种 类 相 互 不 能 结 合 ,是 否
我 们 的 学 习 课 程 到 辩 证 法 也 就 完 成
有 某 些 种 类 可 以 贯 穿 所 有 种 类 ,把 它 们 联 系 起 来 ,使 它 们 结 合 在 一 起 ? 怎 样 按 种 类 进 行
划 分 ? 等 等 。 这 门学 问 必 定 是 一 切 学 问 中最 重要 的 ,它 就 是 “ 证 法 ” 懂 得 辩 证 法 的 辩 。 人 能 清 楚 地 认 识 到 ,在 彼 此 分 离 存 在 的 事 物
克拉底鲁篇读书笔记
克拉底鲁篇读书笔记
摘要:
一、柏拉图《克拉底鲁篇》背景介绍
1.柏拉图的哲学思想
2.《克拉底鲁篇》在柏拉图哲学中的地位
二、《克拉底鲁篇》主要内容概述
1.赫默与克拉底鲁的对话
2.克拉底鲁的观点:名言即悖论
3.赫默的观点:辩证法与知识的寻求
三、柏拉图的辩证法思想
1.辩证法的定义
2.辩证法的作用:寻求真理
3.辩证法的局限:名言的悖论
四、《克拉底鲁篇》对后世的影响
1.对西方哲学的影响
2.对逻辑学的影响
3.对语言学的影响
正文:
柏拉图的《克拉底鲁篇》是一部哲学对话体著作,是柏拉图哲学思想的重要篇章。
该篇以赫默和克拉底鲁的对话为形式,探讨了辩证法的局限和名言的悖论等问题。
在《克拉底鲁篇》中,克拉底鲁提出了一个震惊的观点:名言即悖论。
他认为,任何名言都包含着矛盾,因为任何事物都有多面性,而名言只能表达其中之一面,因此必然会导致矛盾。
这一观点对后来的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在语言哲学和逻辑学领域。
然而,赫默并不认同克拉底鲁的观点。
他提出,辩证法可以帮助我们寻求真理,虽然它不能完全避免矛盾,但仍然具有很大的价值。
赫默的观点代表了柏拉图的辩证法思想,即通过辩证法来寻求真理。
柏拉图的辩证法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西方哲学史上,辩证法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成为哲学家们探讨真理的重要工具。
同时,辩证法也对逻辑学产生了影响,促进了逻辑学的发展。
此外,在语言学领域,柏拉图的名言悖论也成为语言哲学家们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形而下学和辩证法
"形而下学"和"辩证法"都是哲学上的概念,它们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观念。
形而下学:
1.概念:"形而下学"是希腊哲学家柏拉图(Plato)提出的哲学思想,强调理念或形式的存在先于具体的事物。
它认为理念是永恒不变的、超越于感知世界的真实存在。
2.重点:"形而下学"关注于抽象和普遍的理念,认为这些理念是现实的模型,具有更高的存在和价值。
3.例子: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他通过“理念之洞穴”寓言,表达了形而下学的思想,认为现实世界只是理念的影子。
辩证法:
1.概念:"辩证法"起源于古希腊哲学,但在西方哲学中,尤其是在黑格尔(Hegel)和马克思(Marx)的哲学中得到了深刻的发展。
辩证法强调事物的内在矛盾和发展的动态过程。
2.重点:辩证法关注于事物的对立和矛盾,并认为通过矛盾的斗争,事物得以发展和进步。
3.例子:在黑格尔的辩证法中,他提出了“命题-反命题-合成”的三段论结构,强调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对立和统一的过程。
总结:
-形而下学强调理念或形式的超越性,认为它们是现实世界的模型。
-辩证法关注于事物内在的矛盾和动态发展,强调通过矛盾的解决和统一,事物得以发展。
这两种思维方式在哲学、社会科学和其他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它们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哲学传统,分别对于认识世界和事物的方法有着独特的贡献。
唯心主义辩证法
问:唯心主义辩证法?
答:唯心主义辩证法同“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相对立的发展观。
指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辩证法理论。
客观世界的发展过程就是某种精神或思维的发展过程。
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是唯心辩证法的创立者之一。
他通过纯概念的逻辑推演,指出同与异、大与小、有限和无限、善和恶等范畴都是对立统一的。
从15-18世纪,辩证法思想的发展线索虽然没有中断,但总的说来,是形而上学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时期。
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自然科学从“收集材料”阶段向“整理材料”阶段过渡,社会历史发展的辩证性质也比较明显的显现出来。
在这种新的历史条件下,就出现了辩证法的第二个历史形态──德国古典哲学的唯心辩证法。
这种辩证法在唯心主义的形式下,比较系统、比较自然的阐述了世界的联系、发展和矛盾,使辩证法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
康德是德国“哲学革命”的第一个代表,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和辩证法哲学的奠基人。
康德之后,经过费希特、谢林,到黑格尔德国唯心主义辩证法发展到了顶点。
黑格尔把“绝对观念”作为辩证的发展过程来加以研究,在近代第一次把整个自然、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揭示了概念的矛盾运动。
他还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对形而上学进行了有力的批判,认为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不同,是研究内在联系和矛盾发展的学说。
辩证法是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看问题。
总之,黑格尔对辩证法的一切基本特征都在作了自觉的系统的表述。
所以,马克思说:“他第一个全面的有意识的叙述了辩证
法一般运动形式。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逻各斯(logos)辩证的艺术
区别认识的四种途径
(1)名字与词。 (2)解释或者概念规定(logos)。
:
(3)现象、例证性影像、例子、图形(eidolon)。
(4)途径即知识或见解本身。
逻各斯含义的演变
• 最初的含义,逻各斯是一个词,一个你想赋予其
意义的词;
• 第二层含义,是指具备含义的词的有意义的整体;
证各种理念之间的联系和关系,
上升到善的理念。
•黑格尔在解释柏拉图的辩 证法时说: “柏拉图的研 究完全集中在纯粹思想里, 对纯粹思想本身的考察他 就叫辩证法。”
叙
• 柏拉图对辩证法的肯定 • 柏拉图辩证法的意义
• 辩证法象墙顶石一样, 被放在我们教 育体制的最上头,⋯⋯我们的学习课程到
辩证法也就完成了。 -----柏拉图
柏拉图
第二组
------柏拉图的生平和辩 证法 -------柏拉图的性爱论 --------柏拉图的“四隐喻”
从 典 学年公 年公 苏年公 人 园 元 元格 元 三 游 出 生 前 前拉 前 访 历 底生 的 叙 各 、 三 拉年 国年 求年 个 古 学 和公 公 及公 阶 雅元 元 师元 段 前 前 前 387 ---399 ---427 ----
柏拉图这个隐喻告诫人们,那 个进入真实知识领域的人必须返回 洞穴把知识带给其他人。这表明柏 拉图坚信,哲学活动不仅是一项智 力活动,而且,哲学家还必须要和 别人分享他的学问,尽管这样做可 能要面对厄运,甚或死亡。
辩证法的特点
• 完全撇开感性事物, 只运用理性, 通过推理进行逻辑论证; 从理念 出发, 完全依据理念, 分析和论
根据传统含义,把辩证法看作是
通过揭露对方论断中的矛盾并加以 克服的方法 把辩证法看作是认识"理念"过 程中由个别到一般、又由一般到个
别的方法。
亚里士多德:
除了把辩证法看作是"研究实体的属性"、
"揭露对象自身中的矛盾"等方法外,还 把辩证法作为形成概念、下定义和检查 定义是否正确的方法。从此"辩证法"经 常在逻辑学的意义上被使用。
• 第三个含义,指我们身上能够联接不同的词语,
使之成为一个具有意义的整体论证的东西;
• 第四种含义,“其实,概念仅仅是伴随着话语展 开的精神结构,而非其他任何东西 。概念除了这 种推论的展开之外没有别的意义。”
• 话语逻各斯不仅是一种纯 粹的理论行为,而且是一 种精神和理智的内在运动, 是思自我展开的辩证法。
古希腊的辩证法概念
• 芝诺 :客观上接触到了运动本身所包含的 间断性与不间断性的矛盾,原则上假设了 空间与时间是可以无限分割的。亚里士多 德称芝诺是 "辩证法的创立者"。 • 苏格拉底:把辩证法看作是通过对立意见 的争论而发现真理的艺术。 • 智者:把辩证法作为一种据理论证的艺术 而广泛运用。
柏拉图:
• ⅱ 387 • ⅲ 347
• Ⅰ • ⅰ 399
柏 拉 图 的 生 平
篇《家亚奇《《斯《《《底《 和法篇篇拜阿飨篇政泰斐的伊 篇律》》得奇宴》治阿多申壁 书篇《《篇拜篇《家泰篇辩鸠 》斐智之得》菲篇德》》鲁 信 《利者二篇《力》篇《《篇 理布篇》之斐帕《》克克》 想斯》《一德斯巴《堤力《 国篇《高》罗篇曼智拉同苏 》》政尔《篇》尼士斯篇格 等 治吉阿篇 得篇篇》拉 》》 》 4 24
谢谢大家!
•
柏 拉 图 的 著 作
Ⅱ
柏拉图的辩证法
★所谓辩证法
★逻各斯(logos):辩证的艺术
★两种意义上的辩证法理论
★ 柏拉图辩证的历程和特点
★叙
什么是辩证法?
• 辩证法(dialectics)是关于对立统一、斗争和运动、普遍 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哲学学说,源出希腊语“dialego”,意 为谈话、论战的技艺,指一种逻辑论证的形式。 • 辩证法(dialectics)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 般规律的科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法”一 词源于古希腊文δνaλεxειx╰(τ廹xyη),意谓进行谈话的 艺术,由δνaλ廹yσμxι(我谈话、我发议论)演化而来,原 意是指在辩论中揭露对方议论中的矛盾并克服这些矛盾的 方法。
思辩 • 哲学家必须要和别人分享他的学问
辩证法的形成
• 囚徒从洞穴中走出去探求外界
的事物的本质,之后又回到洞 穴中与另外的囚徒进行辩论就
是辩证法形成的过程。
• 在柏拉图后期对话中,从《国 家篇》到《巴门尼德篇》有一 种逻辑进展的顺序,那么辩证
法也经历了一次演变,即从至
善的追寻走向了彻底的概念思 辨。
也许亚里士多德意义上的成熟 的辩证方法在苏格拉底、柏拉图那
里尚未得到明确规定,但柏拉图的
对话、柏拉图的思考本身已经充分 地表达了这一艺术。
参考书目
• 《理念与神》
• 《柏拉图》 美 约翰•E.彼得曼著 • 《王制》 主要为第六、第七卷 • 《外国教育史》 柏拉图生平 • 《教育的哲学基础》 • 互联网有关资料
两种意义上的辩证法理论
• 苏格拉底 与“对话辩证法”---柏拉图早期对话中 • 黑格尔与“思辨辩证法” ----柏
拉图后期对话中
柏拉图的思想具有双重性
• 一方面是传统形而上学的开端:思
辨辩证法话辩证法
“洞穴的隐喻”
• 辩证的历程 辩证法的形成
从至善的追寻走向了彻底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