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下来看学生
教师应该学会蹲下看学生
案例类教师应该学会蹲下看学生最近,常听到这样一句话:“老师要蹲下来看学生。
”我十分佩服说这句话的人,佩服他对教育、教学感悟竟如此之深。
是的,在老师眼里,学生之所以“小”,是因为老师站着看他们。
老师是大人,一站起来,学生当然就显得渺小,看他们做什么事都幼稚可笑,甚至于看不顺眼,横加指责。
我们常说,老师要走进学生。
即了解学生,和他们打成一片,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要成为孩子中的一员,我们必须爱学生,尊重学生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必须学会“蹲下来看学生”。
[案例1]记得一次在片区上研讨课古诗《草》,有位小朋友在画“春风吹又生”的诗意时,把春风画成黄色的。
我笑笑说:“是的,当春风裹着沙尘刮来的时候,春风是黄色的。
”又一位小朋友不同意,他说春风是绿色的,于是又把黄色的风檫掉,画成绿色。
我也笑笑说:“不错,在诗人的眼里,春风是绿色的。
不然,王安石为什么说‘春风又绿江南岸’呢?你长大了,说不定也会成为一位诗人。
”话音一落,听课的老师为我鼓掌。
接着,又有一位小朋友说:“他们都不对,因为风是看不见的,画不出来的。
”于是,他把绿色的风擦掉,把草叶画成一边倒。
我说:“我们一看就知道在刮风,而且风刮的比较大,草都被吹弯了腰。
”听课的老师又热烈鼓掌。
这次鼓掌当然是给这位小朋友的。
按理说,只有最后一位小朋友说得对。
但对前两者,我为什么不予以否定?我想,如果否定他们——哪怕态度很温和——不就把学生的想象力封杀了吗?而且,说不定还真的扼杀了一位未来的诗人呢。
由此看出,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愿意接近老师,与老师合作,向老师袒露自己的思想。
所以,我们要蹲下来看学生,这样许多幼稚可笑的东西,便觉得不幼稚,不可笑;许多错的东西,往往有其合理的一面。
这主要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一个是蹲着的,一个是站着的,即不以对大人的要求去要求学生,不要求小孩子去做大人应该做的事。
孩子毕竟是孩子。
不仅仅是教学,班级管理中我们也要蹲下来看学生,以心灵感动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这也是教师从教的基本功。
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20篇)
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20篇)精选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通用20篇)精选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篇1我们进行了师德培训,本次培训的主题是践行为人师表,争做人民满意好教师。
近一段时间以来,男教师猥亵女生、教师体罚学生的新闻一直接连不断,这不得不让社会公众对教师的人格、人品进行质疑。
但是小部分的害群之马不能推翻这整个的教师群,我相信大部分教师还是能够践行为人师表的。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总会碰到一些让我们又可气又可恨的孩子们,如果处理不好,就会被冠以体罚等罪名,那我们该怎样去做一个让人民满意的教师呢?第一、要赏识自己的学生,给学生信心:要经常鼓励学生“你能行”,如我们班有一个可爱的女孩子,以前对她没有特别的印象,口算很差,总是出错,但是上学期末她凭着毅力,上课很积极回答问题,肯思考,认真完成作业练习等,获得了我们语数老师的肯定,在不断的鼓励和鼓舞下,期末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学期让她担任劳动委员,曾经她因为其他孩子不听她的而哭,但是我们总是鼓励她“你能行,你干得很好”等,让她慢慢地在能力上得到锻炼,最终,被学生评为“紫云英少年”的荣誉称号。
所以“好的学生,是老师夸出来的。
”这句话一点都不假。
第二、要学会蹲下来看学生:老师要努力适应自己的学生,要用孩子的观点看孩子,这样就会拉平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要从每个学生的具体性格特点出发,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找准教育的切入点,这样就会体谅、容忍、欣赏学生,发现学生的可爱之处,从而使师生在情感和心灵上达到融为一体的境界。
记得第一年面对这群天真无邪的孩子们时,完全不能进入孩子的世界,我讲的话他们都不一定听得懂,而他们又吵又闹,让我头痛不已,可经过这么久的时间,让我越来越明白当时的可笑,就像对待女儿也一样,每天让她刷牙,洗脚都是要训斥,后来我用了童言童语跟她说话,把洗脚变成吃冰淇淋,把刷牙变成跟小兔子比赛谁的牙白(家里的牙膏,牙刷都有小白兔的图案),这样她就乖乖听话了。
看来只有走进孩子的世界,才能让他们更尊重你,更喜欢你,信任你。
老师应该蹲下来笑着看学生——于永正老师课堂细节给我的体会
0妻 0攀
0萎 0篓 1 ' 一 ● —
困难 , 去 帮 帮他 们 。 ” 快
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所言 :“ 育之 没有情感 ,没有 教
爱 , 同 池 塘 里 没 有 水 一 样 。 没有 水 , 不 成 为 池 塘 , 如 就 没 有 爱 就 没 有 教 育 。” 三 、 对 使 劲 儿 咽 了 两 次 口 水 的 学 生 是 嘲 笑 。还
杨 梅果 的情景 , 仿佛看到 了杨梅树正摇摇 摆摆地朝他 走来 , 于是才不由 自主地流 出了 ‘ 哈拉子 ’ ……” 学 生笑得更 响了。待学生笑过 , 于老师郑 重其事 地 说 :“ 如果读文章能像小建这样 ,在脑 子里 ‘ 电 过 影 ’ 把文字还原成画面 , , 那就不仅证 明你读进去 了, 而且证 明你读懂 了。 老实说 , 刚才都差点淌 口水 了, 我
是 … …
学 生 读 文感 悟 作 批 注 ,几 名 优 秀 的学 生很 快完 成 了 ,举 起 手 来 急 于作 答 。
于老师在教学《 爱故 乡的杨梅》 , 我 时 请一个学生 朗读 。这个学生读得有滋有味 、 声情 并茂 :…一没熟 “ ・
透 的杨 梅 又酸 又 甜 , 透 了就 甜 津 津 的 , 熟 叫人 越 吃越 爱 吃……” 生读完 , 学 于老 师 扫 视 一 遍 教 室 , 本正 经 一 地 说 : 小 建 同 学 最 投 入 , 在 边 看 边 听 的过 程 中 , “ 他 使 劲 儿 咽 了两 次 口水 。 学 生 们先 是一 愣 , 快 回过 味 儿 ” 很
老师相 比, 们就很容易看到特级教师 “ ” 所在 ; 我 特 之 就 容易 明 白“ ” 什 么 老 是 不 成 “ ” 原 因 。 铁 为 钢 的 正如 我
蹲下来看学生
蹲下来看学生黑尔加·吉尔特勒教给我们一种与人谈话的方式,比如与3岁的孩子讲话时,最好蹲下来,让他和你处在同一个高度,使他能感到自己的存在,那么当我们老师们面对那些已经独立思考并且迫切要求人格独立的大孩子时,的确应该蹲下来看学生,教师站着看学生,学生当然就显得渺小,而且教师看学生做什么事都幼稚可笑,甚至不可理喻。
一位教育学家曾说过,在今天中国的教室里,坐着的是学生,站着的是先生,站着的先生始终占据至尊之位,而学生们坐着的躯体里,掩藏着的却是一个个战战兢兢或匍匐着,乃至于跪着的灵魂。
可见,蹲下来看学生,关键是把心灵蹲下来,用孩子的眼光和心态与学生沟通。
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成为学生中的一员,有人说:“站着抛给学生苹果,苹果会掉在地上;蹲下身子,递给学生苹果,你才会听到‘老师,您也吃’的童音”。
蹲下来看学生,我们就会把尊重还给学生,培养其强烈的自尊心。
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教育学生;没有尊重,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动辄撕碎学生尊严,刺伤学生心灵的师生关系抹杀了学生的个性,阻碍了学生的主动发展。
“棍棒”只能造就奴隶,不能造就人才。
学生的发展,不在于现在学会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将来学习的潜力多大。
蹲下来看学生,民主就会走进课堂,我们的课堂就会多一些赞美,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和蔼,少一些严肃;多一些关心,少一些刺激;多一些关心,少一些埋怨;多一些幽默,少一些说教。
“只有对师道尊严作再否定,孩子才会有独立的人格和平等的权利,去拥有自己的尊严、自己的感情、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独立意志和独立追求。
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起真正平等的、互尊互爱的关系。
”《素质教育在美国》黄全愈蹲下来看学生,我们就会把信任还给学生,体谅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
我们就会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体验它们的感受。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这样,“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您立刻觉得和小孩子一般儿大,一块儿玩,一块儿做工,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变成了真正的先生”。
蹲下来看学生
蹲下来看学生卢佩著名教育家斯霞曾说过:“教育的最高艺术是爱学生。
”“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
”这句在教育界广泛流传的经典名言也再次说明:爱是教育的生命,爱学生是师德的直接体现,是做好教师的关键!那么怎样才算是爱学生?老师要怎样做呢?我认为最关键的就是要学会蹲下来看学生。
一、心理上接近教师与学生在年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等方面的区别,自然地导致了教师和学生在认识、处理问题上差异。
学生多么“成熟”的“观点”;多么娴熟的技能都可能在成人眼中是幼稚的,浅显的。
如果教师也以成年人的心理对待学生,那眼中就只有不足,只有错误国,情绪就多了不满与生气,这怎么谈得上爱学生呢?只有平心静气、敞开心扉地,以小学生的心理去看待学生的学习、生活、活动,才会更深刻地理解他们,才会在心中涌动起一股浓浓的“爱”意。
师生心灵之间就会搭起一座宽阔的桥,得到感情的交流,心灵的互换。
二、活动中参与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是学生在校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生可以从中锻炼能力,提高认识,增长才干。
但不可否认,学生在活动的组织、活动的形式上还有很多不足。
作为教师,不仅要站在一定高度指导学生的活动,还要深入学生的活动去了解学生,认识学生。
课堂上爱“师道尊严”思想的影响与束缚,教师与学生都以各种方式方法来“包装”自己,而唯有活动中,学生才会较大程度地表现出真实的一面,教师抓住时机,放下架子,深入其中,把自己的学生看成是朋友,主动地接近学生,向学生敞开心扉,和学生交心,自然可以缩小师生在心理上的距离,也才会恰如其分地“爱”学生。
三、人格上的尊重受应试教育观点的影响,受几千年来儒家思想的影响,教师在中国人眼中始终是高高在上的神圣职业,所以“不对了就打”,“不对了就骂”的思想在教师、家长的心目中根深蒂固,学生也就无可奈何地沦为可怜的“小绵羊”。
试想,人格上的严重不平等能产生“爱”吗?在魏书生的民主教育思想看来,教师必须牢固地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要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要以学生的“主人”,为“上帝”。
《蹲下来看学生》
翻开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我便迫 不及待地读起来。全书虽然有482页,可读起来一点也不觉得 累。于老师按“教育篇、教学篇、修养篇、其他篇”的顺序 编写,共计68篇文章,从他参加工作一直写到退休。每一篇 文章都那么朴实,没有理论的说教,有的只是用心对教育教 学成败的总结,很多地方,于老师还勇敢地把自己的短处披 露出来了,让我觉得他就生活在我们中间,没有特级教师 “特殊”、“不易接近”、“不可学习”的感觉。他对教育 的爱,对学生的爱是建立在一些实实在在的教学工作上的。 他爱学生,爱自己的工作,他有机会离开教学工作,可他舍 不得。他善于发现,善于改进,善于总结。爱学生这 是他成 功的基础。他多才多艺,他牢记家乡名言:“谁也说不准哪 块云彩会下雨”。所以,只要有时间,他学京剧,拉京胡, 弄丹青,爬格子……他的人格魅力不仅仅是因为他和千千万 万优 之巧妙,语言之隽永,论述之精辟。它是于老师人 生的积淀,智慧的结晶;是“爱心与奉献绽开的奇 花,艺术与创新结出的硕果”。正如《小学教学》 杂志编辑所说“读了书中的文章,你会感到中国也 有马卡连柯,也有苏霍姆林斯基。”
拜读《教海漫记》是我教学生涯的一个里程碑,我 第一次真正理解了“教育事业”,也第一次下决心 要把教书作为自己的事业来做。
首先,如何把这个老师做起来,如何来赢得学生 对你这个老师的尊重."有人说,没有崇拜就没 有教育."但于老师也曾提醒我们:不要亵渎那 纯洁的崇拜.老师不是权力的象征,不应是一种 凶神恶煞的形象,那么"崇拜"应是联系学生与 教师的纽带,本事越大,师德越高尚,赢德学生 崇拜的砝码就越有分量.
翘起大 拇指
命 题 的 艺 术
读了于老师“命题的艺术”这一小节,一下子明白了为什么有些学生在写作文的时 候,经常抓耳挠腮了,很大一方面是因为我给他们的题目太大太空洞,使学生产生 了“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给文章起题目是一门艺术。老师给学生出题写作文叫“命 题”。因为学生必须按题目写文章,所以给学生出题目——命题——更要讲究点艺 术。 《我第一次……》、《一件有意义的事》、《我敬佩的一个人》……在我们的 作文教学中,这样的作文题目比比皆是。其实,正是这些“意义”、“敬佩”、 “难忘”把学生框死了,既无其人,也无其事,就出现了“编”作文的现象。 于老师起的题目就很不错,如:让学生写一写自己,可以出这么几个题目让学 生选择,《嘿,我这个人》、《哈,我这个人》、《咳,我这个人》,这些题目能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写作效果更佳。 再如:让学生写自己和同桌,出这样的题目,《远亲不如近邻》、《不准越过 “三八”线》、《井水不犯河水》等,学生一看题目就来了兴趣,能写不好吗? 作文命题少了趣味性,学生的主动性就会减少大半,就像做菜少了油盐就提不 起人的胃口一样。 为学生出的题目让学生一看便有兴趣,便很动情,便产生写的欲望,确实是一 门艺术。
十堰市百名优秀班主任(刘立新)
托起了明天的太阳——记十堰市十佳班主任刘立新老师刘立新,东风七中语文高级教师,十堰市骨干教师。
她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始终坚持“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的教育理念,努力打造团结上进的班集体,她把满腔的热情,全部的心思都投入到班级管理和教学实践中,用爱心和真诚托起了明天的太阳。
敬业爱岗,业绩突出二十多年来,刘立新老师一直战斗在班主任工作前沿,工作耐心细致。
严格中不失关爱;管理中注重创新;科学中蕴含艺术;仿佛春风化雨,她所任教的班级学生经过她的教育管理都能逐渐变得自信、开朗、好学、善思,团队精神和综合成绩节节攀升,各项竞赛全面丰收,学生和家长提起她总是滔滔不绝,对她曾经的关爱和呵护念念不忘。
所带的班级多次在十堰市中考中获得分局第一,多次获得东风教育分局教育奖励基金一等奖。
所带班级连续五年被评为东风分局“行为规范示范班”,2011年度被评为东风教育分局“十佳班主任”,2012年度被评为十堰市“十佳班主任”。
在访万家活动中,刘立新老师更是一丝不苟,兢兢业业。
多少个夜晚,她往来于家访路上;万家灯火时,依然奔走在大街小巷。
周末是难得的陪伴家人的时间,但是她却用这个时间去走访住得最远的学生家庭。
她班上的孩子,她要求自己都要走访到。
哪个孩子家庭困难、哪个孩子父母离异、哪个孩子性格内向不爱讲话、哪个孩子身体有疾病、哪个孩子陷入早恋的漩涡……她都了如指掌。
不管路途有多远,风雨有多大,只因为心中有爱。
她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教师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使命感,践行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工作理念,唱响了“关爱学生、心系万家”的主旋律,因表现突出,荣获东风分局“课外访万家”优秀教师。
在班主任工作中她不断探究、总结经验。
她撰写的论文多次获奖:《初三学生的心理疏导》在全市家庭教育教学优秀论文、优秀案例评比中获一等奖。
《请蹲下来看学生》《牛,也会难过》获得东风分局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一等奖。
《走出交往误区,让冲刺之路更通畅》获得东风分局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二等奖……刘立新老师是同学们爱戴、家长们欢迎、同行们敬佩的好教师,所任班主任的班级,学生想进、任课教师愿教、学校家长放心,她以自己对工作的责任心、对学生的诚心、爱心,赢得社会学校的一致好评。
蹲下来看学生 躬下身亲学生
关键 词 : 师生 关 系; 主任 ; 师人格 班 教
行 自我 调 整 , 泊 名利 , 淡 自我减 压 , 持积 极 、 观 、 保 乐 向上 、 和 的 平 良好心 态 , 以旺盛 的精 力 , 丰富的情 感 面对 学生 , 以平等 、 和谐 的 师生关 系教育 感染 学生 。此 外 ,我 们还 应 不断 优化 教 师人格 效 应 , 造师 德 。 师的人格 是在 “ 、 、 ” 方面形成 的品格 。 塑 教 德 才 学 三 教 师在人格 上赢 得学生 的尊 重 ,学 生便产 生仰慕 之情并 心悦诚 服 , 因为亲 其师 , 信其道 。教师 的人 格作用对 学生 的影响很大 。 一 , 其 有利 于教 师树 立威 信 , 对学 生而言 , 师要 用 自己的人格 去赢 得 教 学生发 生 内心 的尊 敬和爱戴 。 二 , 其 有利 于加强教 师的榜样作 用 。
爱 , 生对 教 师 的敬佩 与爱戴 , 学 是产 生师 生感情 的源泉 。 桃 李不 言 , 自成蹊 。教师不 断提 高 师德 修养 , 化人格 效 下 优 应 , 应 新时代 发 展 的需 要 。 是适
父 母撑 着 )经 不起 一 点挫 折 ; , 他们 喜欢 一 意孤 行 ( 因为在 家 “ 我 说 了算 ” , )昕不 进 去别 人 的 忠告 ; 们 享乐 主义 情 绪严 重 , 愿 他 不
只有具 有高 尚人格 的教 师 , 才能培 养 出有 健康个 性学 生 。苏 霍姆 林斯 基 曾说 过 :人 只能 由人来建树 ……我 们工 作 的对 象是 正在 “ 形成 中的个 性最 细腻 的精神生 活领域 , 即智慧 、 感情 、 、 念 、 意志 信 自我 意识 , 些领 域也 是能 用同样 的东 西 即智 慧 、 情 、 这 感 意志 、 信 念、 自我意识 去施 加影 响。” 教师 人格水 平越 高 , 样作用 也就 其榜 越强 。 其三 , 利于 建立 和谐 的师生关 系。 有 教师对 学生 的关 心与热
蹲下来看学生(教育教学论文)
蹲下来看学生(该文刊登在《新课程研究》杂志)我大学毕业那年,分配到一所农村初中任教,学校领导安排我任教初三毕业班化学。
上任亦始,我踌躇满志,心想:我堂堂的大学毕业生,任教初中化学还不是得心应手。
第一节化学课,忘我地充分展示我在化学领域的知识和水平,从化学的起源发展,讲到化学的前景;从国内化学的现状,讲到国外的先进理论;从工农业生活化学,讲到军事应用……。
学生听得如痴如醉,全神贯注,我为我的首次教学“成功”感到欢欣鼓舞。
在这以后的日子,化学课堂纯粹成了“单向播音”,学生似乎被我的理论水平所折服,整个教学过程中任凭我主宰,我心里暗自窃喜。
甚至认为学生在“高起点”的教学下已经和我一样进入了奇妙的化学世界。
就这样一个月过去了,我却明显看得出学生在化学课上的表情由兴奋、喜悦,渐渐变得茫然。
第一次考试,我教的两个班化学均分还未过及格线,大多数学生处于及格线以下。
我非常震惊,是学生学习不努力?还是教法上有问题?我百思不得其解。
我只好请教老教师,一位老教师给我讲了一个故事《船夫与儿子》:寒冬里,船夫带着自己未成年的儿子出海,船夫用力划了一程,觉得身上很热,便脱去了外衣,他跑进船舱对儿子说:“太热了,快把外衣脱掉。
”他把儿子的外衣脱掉,又去划船了。
划了一会儿,船夫冒汗了,他索性将内衣脱了,又跑进船舱对儿子说:“太热了,太热了。
”说着,把儿子内衣也脱下来,船夫越划越带劲,浑身淌汗,可他的儿子却在船舱里冻僵了。
真是一语惊醒睡梦人,这才恍然大悟:我那套“站得高,望得远”的教学理念,其实质违背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我用了一个大学生思想理论水平的尺子去要求初中学生,是对学生缺乏深刻的了解,高高在上,以至于提出了超过学生实际能力的要求,“摘苹果理论”被抛置脑后,结果事与愿违。
此后的日子,我深深地反省自己,重新捧起那已经尘封的教育心理学书,认真钻研大纲和教科书,认真调查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实际,把自己学习研究的体会与实际情况相联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靠船下篙,由过去要求学生与老师同步,反过来变为老师与学生同步,老师与学生的心灵之间组成一种相似的“频率”,从而引起和谐的振动,使学生与所学的化学知识产生共鸣.摒弃居高临下的说教,因势利导,在思维、知识水平及心灵深处与学生处于同一高度,互动对话,双向建构,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进步成长。
感悟“蹲下来看学生”
作 为一 名 教 师 , 了 在 言 行 举 止 、 着 穿 戴 方 面 要 除 衣 成 为学 生 的表 率作 用外 , 还得 加 强 自身素 质修 养 的提 高 。
第 一 次 看 到 “ 下 来 看 学 生 ” 句 话 . 者 的 内 心 蹲 这 笔
一
、
“ 下来 ” 现之 一— — 身 先 士卒 蹲 表
震撼 了, 服提出这句话 的教育者 , 服 他对教育 、 佩 佩 教 学 的 深入 浅 出 。 句 看 似 简 单 的话 , 包 含 了 教 育 的 精 一 却
孔 子 日 :其 身 正 , 令 而 行 ; 身不 正 , 令 不 从 。 “ 不 其 虽 ” 这 句 话 肯 定 了教 师 身 教 的重 要 性 。 当学 生 们 顶 着 烈 日或
神本质 . 以及 身体 力行 的方 法 。 新课 改 提 出教 育要 以“ ” 人
为 本 , 近 学 生 , 蹲 下 来 ” 是 要 我 们 从 自居 的 “ 导 走 “ 就 领 者 ” “ 挥 者 ” 宝 座 上 走 下 来 , 要 动 不 动 挥 舞 教 鞭 、指 的 不 下命 令 , 板着 面孔 发 圣 旨 。 育 不 应 再 以 强 硬 的 面 孔 出 教 现 , 应 给 学 生 以平 等 、 理 、 平 的 受 教 育 待 遇 。 而 合 公 否
是 学 生 的一 员 , 求 学生 做 到 的 , 要 自己先 做 到 。 只有 这 样
才 能在 学 生心 中树 立 良好 的形象 . 立 起崇 高 的威 信 。 建 要 求 学 生 不 迟 到 , 者 就 会 在 学 生 到校 之 前 到 ; 求 学 生 笔 要
此文获长沙市论文赛三等奖
此文获长沙市论文赛三等奖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长沙市芙蓉区燕山小学崔妍曾在报纸上看过一篇文章,题目叫《蹲下来看孩子》。
内容是说一位家长带孩子逛商店,店内商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作为大人当然是兴趣盎然,乐此不疲。
可孩子每次都又哭又闹,烦躁异常。
大人不能理解,甚至大声训斥学生,及至孩子的鞋带开了,大人蹲下来帮孩子系鞋带时才发现:在孩子的高度只能看到无数条活动着的粗细、长短、颜色不一的腿,高大的柜台,货架、墙壁,并且时刻会被人们携带的箱包所碰撞……看完这个故事后让我深受感动:是啊,孩子眼中的世界和我们成人是多么的不同!那么我们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更应该常常提醒自己,要蹲下来看孩子,学会从孩子的视角看问题,以孩子的思维去想问题。
学生是校园里最亮丽、最富有生命力的风景。
每天他们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走进学校,我们老师就有责任要让所有的学生幸福的度过每一天,让他们拥有欢乐、拥有友谊、拥有成功!清晨,让学生得到自信每天早上,我坚持早到校为学生整理好桌凳。
然后,我面带微笑站在教室门口,迎着我的学生一个个自己从校门口高兴、活泼地跑进我的怀里,走进教室,就这样开始了一天的新生活。
我每天站在讲台上给学生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同学们,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老师每天见到你们的笑容也是新的,老师心里特别高兴,我想你们今天一定想做一个诚实、守信、勇敢为我们班增光添彩的好孩子。
"学生们望着老师信任的目光大声说:"能"。
使他们从小懂得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自信。
课堂,让学生享受成功课堂学习是学生一天生活的主要内容。
课堂上我从不吝惜自己的微笑和鼓励,因为这是每个学生最渴望得到的祝福。
堂堂课有表扬、次次作业有奖赏、这是我对学生的承诺。
有了这份倾注爱心的承诺,渴求知识的愿望也就自然成了学生心中一件乐事。
例如我班有个学生叫戴思哲,在开学第一天上第一节课的时候,我让学生作自我介绍,当轮到戴思哲自我介绍的时候,这个学生摇着头憋红了脸一连说了好几个"我"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当时戴思哲就号啕大哭起来,这时我也意识到这个同学有口吃。
蹲下来看孩子的世界——谈班主任工作中的换位思考
有 一次 , 在 同学 的 婚 宴 上 , 无意 间听到两 个妈妈一 边吃饭一 边在聊 自 脱节的现象也在所难免。于是 , 我 经常督促 自己进 行换位思考 : 假如 我是 己孩 子 的老 师 , 言 语 中听 出 她 们 对 老 师 没 有 一 丝 一 毫 感 谢 之 意 , 却 流 露 出
厉 批评 学 生之 后 , 心里总会难过 好几天 , 非 常 自 责 。 总 会 反 省 自 己教 育 方 着 他们 一 起 成 长 的 班 主 任 老 师 ” 。 式 是 否 有 点简 单 粗 暴 了 ?会 不会 给 学 生造 成 伤 害 ? 毕 竟 学 生 年 纪 还 小 , 犯 点 小 错 是 成长 中 的必 然 。 学 生 约 束 力 、 自制 力 差 , 往 往 会 产 生 愿 望 与 行 为
有 这 样 一 个 故事 , 有 一 位 母 亲 很 喜 欢 带 着 5岁 的 女 儿 逛 商 店 , 可 是 女 开始 意 识 到 对 方 行 为 的合 理 性 和 自己 的 偏 颇 , 对 自 己 的 行 为 已 不 很奇怪 , 商店里琳琅 满 目五颜六色 的东西那 气 壮 了。 么多, 小孩子为什么不喜欢 呢?直到有一次 , 孩子 的鞋带 开了 , 母亲蹲下 为
4 . 问学 生 如 果 他是 你 , 他 该 怎 么 办 。 当把 对 方 换 成 自 己 后 。 经 过 进 一 孩 子 系鞋 带 , 突 然 发 现 了一 种 从 未 见 过 的 可 怕 的 景 象 : 眼 前 晃 动 着 的 全 是 步 的换 位 思 考 , 这 时 学 生 已经 能 较 全 面 地 考 虑 双 方 的 需 要 , 理 解 或 谅 解 对 腿 和胳 膊 。于 是 。 她 抱起 孩 子 , 快 步 走 出商 店 。从 此 。 即使 是 必 须 带 孩 子 去 方 的行 为。 商店 的 时候 , 她 也 是 把 孩 子扛 在 肩 上 。 真 是 一位 细心 的母 亲 。 5 . 问学 生 如 果 他是 老 师 , 应怎 么解决 这件事。这 时, 学 生 往 往 已 经 不 “ 蹲 下 来 看 孩 子 的世 界 ” 。 反 思 我们 的教 育 , 真 的 有 点 可 怕 。 多年 的班 生 气 了 , 大 都 能 意 识 到 自 己 的错 误 , 纠 纷 已经 不 了 了 之 。这 时 , 老 师 可 以再
蹲下来欣赏孩子的作文
蹲下来欣赏孩子的作文绿草如茵,一岁婴儿,正在草坪上蹒跚学步。
走得摇摇晃晃,颤颤巍巍。
一旁的父母,却并不担心孩子会跌倒,会摔坏,而是大胆放手,密切关注,不断鼓励。
终于,孩子踉踉跄跄地扭到了妈妈的身边,妈妈把孩子紧紧地搂在怀里。
妈妈笑了。
孩子也“咯咯咯”地笑了……这场景,好美,令人陶醉。
试想:孩子写作文,如果将其看作一岁婴儿蹒跚学步;老师,设身处地扮演着“母亲”的角色去教作文,将会是一番怎样的盛况?对,蹲下来欣赏孩子的作文。
用鼓励,用期许,用欣赏的目光,点燃孩子作文的激情,孩子们一定会信心十足,一定会欲罢不能。
作文,是信息的载体。
写作过程就是人脑对信息的加工、处理过程。
孩子们所接触的一切,看到的、听到的、亲身实践与感受到的,都是他们已知的信息,这些信息都可以成为作文的内容。
同学之间的促膝交心、考试前的烦忧急躁、校长的国旗下讲话、老师的言传身教、父母的谆谆叮咛、上学途中的迷人风景、电视播放的热点新闻、餐桌上的亲友闲聊、节日的相互祝福、失意时的苦闷委屈,乃至一个游戏、一段郊游、一阵风、一场雨、一个过客,甚至悠悠梦境……无不是孩子笔下作文的美味佳肴。
作文教学,肯定不应只局限于教材上的训练或考试内容。
写来写去就是《记一个人》《记一件有意义的事》……好像很容易写,却又不知道如何写出新意。
反复多次,只好编造、抄袭,缺乏真情实感,文章千篇一律。
既折磨学生,也害苦了老师。
现在,我每周让孩子们写小组轮流日记。
五名孩子一个小组,从周一到周五,每天一个学生写,轮流进行。
写的内容不限,形式不定。
每个学生拿到日记本,不但可以写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同时还可以并欢迎阅读前面其他同学的日记。
如果有想法,无论是夸赞还是建议,都可以执笔抒怀,各抒己见。
俨然就像我们的社交论坛一般,好不畅快。
甚至家长也可以参与进来,想对哪篇文章说两句就说两句。
到了一定的周期,老师也轮流参与到不同的小组,与孩子们平等地交流。
这样一来,内容彻底放开了,且不拘形式,孩子们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言由心生,都总是自己最想表达的东西。
用“智慧”对话“智慧”
用“智慧”对话“智慧”【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7-0001-012011年10月,一则新闻引起热议,江苏无锡市儿童医院测智商的学生已预约到11月底,原因是教师要求学生进行这一测试。
其实这种现象屡见不鲜,广州、重庆等地均存在类似事件。
我们在谴责这种行为的同时也在思考,是学生的智商应遭到质疑,还是教育智慧的枯竭。
11月份, 78岁的老教师的一节选修课,仅3人到场。
老师坚持讲,并写了一黑板的演算,这位教师被大家称为“最尽职教师”。
我在思考有一天,当我走上讲台,如果要面对只有3个人听课的课堂,我应该怎样摆脱这种尴尬的局面。
我认为课堂管理就是一个用“智慧”去对话“智慧”的过程,当一位老师用智慧征服了他的学生,这种智慧也会潜移默化的去影响他的学生。
课堂突发事件的产生必有其原因,教师用一种智慧的方式应对并进行深刻反思,才能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防范于未然。
1 “端平一碗水”——从公正的角度出发作为学生,我们都体验过这样的心情——渴望有一位能公正管理课堂的老师。
这种公正指的是老师的心不偏不倚,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将一碗水端平。
“端平一碗水”能有效抑制突发事件的产生。
事件的发生是源于矛盾,而矛盾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如果教师再将自己的形象塑造为一个教官,自然会引起学生更大的不满。
一个班级中,学生的良莠不齐是必然会遭遇的一个现状。
教师通过公平公正的处理每一件事情,用这把钥匙打开学生的心扉,学生会服从老师的安排,自觉受到老师的感化,而不至于与老师针锋相对。
“端平一碗水”能在事件发生时为老师的解决方案赢得公信力。
做一位“一碗水端平”的老师,首先要做到不要以成绩的好坏来将学生划分为三六九等。
其实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老师都会自然的将心偏向成绩好的学生。
如果放松对成绩好的学生的要求,就会导致他们在情绪上的骄纵,另一方面,也会导致成绩较差的学生从心里对老师的抵触。
教师要蹲下身子看学生
教师要蹲下身子看学生民联学区太和小学张玉琴最近读了特级教师于永正写的一篇文章《蹲下身子看学生》,对新课改所提倡的尊重、赞赏、理解、信任学生,又有了更深的理解。
于永正老师谈到在老师眼里,学生之所以“小”,是因为老师站着看他们。
站起来看,学生当然就显得渺小,看他们做什么事都幼稚可笑,甚至于看不顺眼。
于永正老师强调我们应该蹲下来看学生。
他说蹲下来看学生,许多幼稚可笑的东西,便会觉得不幼稚,不可笑,甚至会觉得学生了不起。
对此我深有同感。
教育教学中我蹲下身子看学生确实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古诗时。
我没有按照以往的古诗方法教学,而是重点让学生理解“送”字。
教学中我提出了如下问题:“谁送谁?在哪送?在什么时间送?怎样送?为什么送”等问题。
我让学生充分自学交流后,再让学生汇报。
在教师的眼里“谁送谁?”这个问题很简单。
可是学生的回答却出乎我的意料。
在回答“谁送谁?”时,有的学生回答说是黄鹤楼送孟浩然,还有的学生回答是故人送孟浩然······学生的回答在我们看来真的幼稚可笑。
可面对学生的回答,我没有指责、嘲笑学生,而是耐心的引导学生看书,帮助学生让学生明确我们都忽略了作者,学生笑了。
他们再次举起了手,正确的回答了“谁送谁?”这一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其它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教学下一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时,学生兴趣十足,信心十足。
学生利用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古诗的方法,通过自学,很好的理解了《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我想学生兴趣十足的学习《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源于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古诗时我对学生的尊重、理解,我是蹲下身子来看学生的。
蹲下身子看学生,教师和学生就会融为一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会被培养、挖掘出来。
再如:教学《飞船上的特殊乘客》这篇课文时,在领会“太空蔬菜抗病力强,所以在生长过程中很少使用农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蹲下来看学生――低年级语文。
教育教学有感
最近,常听到这样一句话:“老师要蹲下来看学生。
”我十分佩服说这句话的人,佩服他对教育、教学感悟竟如此之深。
是的,在老师眼里,学生之所以“小”,是因为老师站着看他们。
老师是大人,一站起来,学生当然就显得渺小,看他们做什么事都幼稚可笑,甚至于看不顺眼,横加指责。
我们常说,老师要走进学生。
即了解学生,和他们打成一片,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要成为孩子中的一员,我们必须爱学生,尊重学生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必须学会“蹲下来看学生”。
[案例1]
有一次,我在教学《乌鸦喝水》时,当学生读到“乌鸦把一个个石子衔起来,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慢慢地升高”。
我问“慢慢”可以换个什么词。
有换“渐渐”的,有换“一点一点”的,也有换“逐渐”的,我都高兴地予以肯定。
忽然有个小朋友说:“还可以换‘慢腾腾’——瓶子里的水慢腾腾地升高了。
”我当时也没在意,随口说:“不行啊,‘慢腾腾’用在这里不合适。
”
课后,我为自己的这种断然回绝而后悔。
因为在大人看来,这样说是断然不行的。
但是,如果我们蹲下来,用孩子的眼光看呢?在孩子的眼里,什么都是有生命的,有感情的,不要说他们对着玩具喃喃自语司空见惯,对着茶杯、茶壶之类的东西说个没完的又少吗?孩子说“瓶子里的水慢腾腾地升高了”,这也是完全在情理之中的。
[案例2]
记的那是上研讨课古诗《草》,有位小朋友在画“春风吹又生”的诗意时,把春风画成黄色的。
我笑笑说:“是的,当春风裹着沙尘刮来的时候,春风是黄色的。
”又一位小朋友不同意,他说春风是绿色的,于是又把黄色的风檫掉,画成绿色。
我也笑笑说:“不错,在诗人的眼里,春风是绿色的。
不然,王安石为什么说‘春风又绿江南岸’呢?你长大了,说不定也会成为一位诗人。
”话音一落,听课的老师为我鼓掌。
接着,又有一位小朋友说:“他们都不对,因为风是看不见的,画不出来的。
”于是,他把绿色的风擦掉,把草叶画成一边倒。
我说:“我们一看就知道在刮风,而且风刮的比较大,草都被吹弯了腰。
”听课的老师又热烈鼓掌。
这次鼓掌当然是给这位小朋友的。
按理说,只有最后一位小朋友说得对。
但对前两者,我为什么不予以否定?我想,如果否定他们——哪怕态度很温和——不就把学生的想象力封杀了吗?而且,说不定还真的扼杀了一位未来的诗人呢。
由此看出,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愿意接近老师,与老师合作,向老师袒露自己的思想。
所以,我们要蹲下来看学生,这样许多幼稚可笑的东西,便觉得不幼稚,不可笑;许多错的东西,往往有其合理的一面。
这主要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一个是蹲着的,一个是站着的,即不以对大人的要求去要求学生,不要求小孩子去做大人应该做的事。
孩子毕竟是孩子。
不仅仅是教学,班级管理中我们也要蹲下来看学生,以心灵感动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这也是教师从教的基本功。
[案例3]
记得那是教一年级下册的一天,同学们刚上完体育课,都比较口渴。
同学A第一个来到教室,他看到同学B书包里有一包奶,于是,就拿着喝了。
同学B来到教室发现奶不见了就跑我那里告状。
我得知这一事件后,迟迟没找同学A谈话,而是采取“冷处理”的办法。
为什么这样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我小时侯也干过类似的事情。
联想到小时侯的我,心情立刻平静了。
是啊,自己小时侯又当如何?于是就把这件事压下了。
三、四天之后,我只对着同学A的耳朵悄悄地说了一句:“陈某某,别人的奶好喝吗?”
蹲下来看学生,就会体谅学生的错误,采取学生能够接受的、效果较好的处理方式和方法。
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就是说教师要尽量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去体验他们的感觉,这样,“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您立刻觉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大,一块玩,一块做工,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
”这时的教育才最能奏效。
所以,面对多媒体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在“视听环境中长大”的学生,可能与老师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甚至比老师跑得更快。
我们学的东西可能不如学生学得快,在某些方面知道的也许不如学生多,因此,我们要蹲下来看学生,和孩子一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