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五节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人教版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ppt课件全解5 人教课件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ppt课件全解5 人教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9655c61b52acfc788ebc901.png)
海河
涿郡(北京)
长 安
洛阳
黄河
淮水
长江
江都 江南河
余杭(杭州)
隋朝大运河图示
一条:一条贯穿南北 的大运河
二长:二千多公里 三点:三个中心 四段:分为四段 五河:贯穿五大水系 六省:冀 鲁 豫 皖 苏 浙 七字:南北交通大动脉
钱塘江
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
唐朝妇女的日常服 装,上身着衫,下 身穿裙。衣裙上有 瑰丽的花纹,裙子 以红色最为流行。 富家女子常常用精 美的丝织品做衣料, 衣服柔薄而精巧。
公稻小忆
私米邑昔
仓流犹开
《 忆
廪脂藏元
—
惜
》杜 甫
俱 丰 实
粟 米 白
万 家 室
全 盛 日
这首诗反映了什么时期的社会状况?
第五节
一、 原 因 和 条 件
1、对内轻徭薄赋、 此外还有:
两个主 观政策
劝课农桑政策
1、政治稳定
2、对外较为开放的2、统治者政策比较清明
政策
3、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4、对前朝经济的继承发
2、隋唐时期对江南开发的情况怎样?
3、阅读教材所列的两句诗,诗中反映了隋唐开 发江南过程中出现的什么问题?我们应怎么做?
唐代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创造出一种轻便的曲辕犁, 犁架小,便于回转,操作灵活,既便于深耕,也节省了 畜力。这种犁出现后逐渐得到推广,成为最先进的耕具。 耕犁至此基本定型,这是唐代劳动人民对耕犁的重大改进。
三个客 1、国家统一强盛 扬
观条件 2、交通发达
5、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6、对经济政策、制度的
3、民族间和中外 调整改革
间较为频繁
思考:1、几乎每个政权在建立之初总会推行一些有利 于经济发展的措施、政策,请问隋唐政府的的政策?
人教版中国古代史《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中国古代史《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导学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1ecd040561252d380eb6e2a.png)
第四单元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第五节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学案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隋唐时期封建经济空前繁荣的原因,农业发展的特点,经济重心开始南移;隋朝大运河的开凿;手工业发展的特点,唐代制瓷业的发展;商业繁荣的表现;城市的兴旺,长安、洛阳、扬州、成都等城市的特点;隋唐的服饰、饮食等生活习俗。
2.能力培养目标①通过对隋唐时期经济繁荣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的认识。
②引导学生归纳隋唐农业、手工业发展的表现和特点,培养学生概括归纳能力。
③启发学生运用唐代诗歌佐证教材内容,提高学生文史综合能力。
④引导学生欣赏唐代工艺品、服饰、家具,拓展学生视野,使学生认识到经济繁荣与社会生活丰富之间的辩证关系。
3.思想教育目标①通过对隋唐经济状况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经济的繁荣才能使社会出现国泰民安的景象,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当今中国的国情与国策,坚定振兴中华的信念与决心。
②通过对隋唐社会生活的了解,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盛唐气韵”的风范,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③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超过了前代,居于当时世界的先进地位,成为唐朝前期繁荣的物质基础。
这是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的结果,也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④唐都长安不仅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商业大都会,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的大城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产生对祖国历史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隋唐农业、手工业的特点;商业繁荣和城市的兴旺。
难点:农业、手工业的特点。
商业繁荣与城市兴旺之间的关系。
【预习学案】1、原因(1)国家统一、强盛,陆路和海路比较畅通。
(2)统治者推行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的政策。
(3)国内各族交往密切,互通有无。
(4)统治者推行开放政策,中外经济交往频繁。
2、表现(1)农业的发展①江南得到进一步开发;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
②农田灌溉发展和农具改进(和)。
③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茶叶成为生活必需品,唐中期政府开始征收税。
(2)手工业的发达①产地分布广(丝麻织品、瓷窑、铁矿)。
高中历史人教版:4.5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1
![高中历史人教版:4.5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1](https://img.taocdn.com/s3/m/0bbce25ad1f34693dbef3e47.png)
第五节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隋唐时期农业发展的原因和特点.2.掌握隋唐时期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3。
掌握隋唐时期商业的繁荣和城市的兴旺.德育目标1.学习隋唐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和商业、城市的繁荣。
认识劳动人民在生产斗争中推动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
通过学习隋唐经济的繁荣以及它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从而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能力目标1。
指导学生归纳隋唐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的发展情况,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2。
指导学生分析“为什么说隋唐是我国古代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发达的时代?"培养学生从具体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出发,正确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分析运用政治和经济的辩证统一关系进行分析:隋唐初期社会的安定和政策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前提;经济的发展,又巩固了隋唐的政权。
●教学重点1.隋唐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2。
隋唐时期商业的繁荣和城市(长安和洛阳)的兴旺.●教学难点1.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对自然生态平衡的影响。
2.邸店和柜坊的出现。
3.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教具准备1。
投影仪.2.制作的曲辕犁和筒车的模型或实物图片。
3。
地图《唐前期统治疆域图》《隋唐时期手工业分布和大都会》《唐长安城平面复原图》.4.投影图片《隋唐时期农业发展特点表》《隋唐时期手工业发展特点表》.●教学方法1.讨论法:组织学生对隋唐经济发展的原因、特点以及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对自然生态平衡的影响,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等问题展开讨论。
2.讲解法:对于一些具体的、比较琐碎的知识点,教师要讲解清楚.3。
图表归纳法:可对课文中一些比较琐碎的知识点,制作一些图表,既便于讲解,又便于学生记忆。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堂构思本节主要叙述隋唐两代的经济状况,内容比较多,且比较琐碎,因此在讲课中教师应注意:1。
本节内容分两课时。
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注意详略得当.2。
对一些重点、难点以讨论法和讲解法为主。
高三历史 隋唐制度的革新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知识精讲人教版
![高三历史 隋唐制度的革新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知识精讲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b2cec33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56.png)
高三历史隋唐制度的革新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知识精讲人教版一. 本周教学内容:第四章第四节隋唐制度的革新第五节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二. 重点、难点:1. 重点:隋唐制度的革新、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2. 难点:对科举制实行的准确理解、府兵制到募兵制第四章第四节隋唐制度的革新(一)三省六部制1. 情况:隋在中央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度。
唐太宗时,进一步明确划分三省的职权。
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
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有不可行的应驳回。
尚书省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事无不总”。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六部为尚书省下设机构,包括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吏部主管官吏的考核和任免,户部主管户口、赋税等,礼部主管国家礼仪制度,兵部主管军政,刑部主管刑法,工部主管国家的工程建设。
三省六部制度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上沿用这种制度。
2. 意义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
三省分掌议政、决政、行政三权,实际将秦汉以来的丞相之权一分为三,分隶三省,总与皇帝,从而大大加强了皇权。
六部各自分掌行政、财政、军政、司法、工程等权力。
各司其责,中央机构行政效率大大提高。
三省六部制使秦汉以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得以完善,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这对于国家的统一,社会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
(二)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1. 科举制产生的历史条件(1)产生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和阶级关系变动的结果。
①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已经无法继续下去。
②自北魏推行均田制以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庶族地主经济得到了发展,形成了一种社会力量,要求在政治上得到应有的地位。
中央政府通过科举制给他们一个政治出路。
③中央政府利用庶族地主抑制士族势力,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④隋唐时期重视选拔人才,扩大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
2. 科举制的特点及作用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高三历史课件: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1)
![高三历史课件: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1)](https://img.taocdn.com/s3/m/b4ed9bbc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e3.png)
隋唐时期的商业与贸易兴盛
1 通行黄金货币
隋唐时期发行的黄金货币,有一定的霸权地位,在商业贸易中得到广泛流传和使用。
2 贸易中心
长安、洛阳是当时国内贸易中心,海上贸易则以广州为中心。
3 贸易项目增多
丝绸、茶叶、瓷器、玉器、金银首饰、药材、香料等物品的贸易日渐繁荣。
隋唐时期货币与铸造技术的发展
货币发展
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背景
政权 农业生产 手工业
隋朝之后的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权利最为集 中、中央权力最为稳定的时期
隋唐时期,农业得到迅速发展,水利建设、耕作 技术、种植业、牧业、养蚕业等都得到了改进和 发展。
隋唐时期,手工业逐步替代原始部落的“工作”的 制度和田赋制度,得到了长足发展和完善。
隋唐时期的文化与科技进步
1
科技
中国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建立了自己的文化和科技体系,并且逐渐发展成为完整通行于 社会生产、文化交流等多领域的文明体系。
2
文学艺术
中国古代文化蕴含了大量的文学艺术成果,如古诗歌、古书画、古剧目、古音乐等各类文化 表现形式。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哲学思想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注重人伦道义和宇宙观念,其中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为代表。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也推动了货币体系的不断 精细化,分层次、分种类、分区域、分币值。
铸造技术进步
中原地区主要采用高炉冶铁法,并且发明了石炭铁 冶炼和大成铁炉。
隋唐时期农业与手工业的繁荣
农业生产
隋唐时期,由于农业生产持续发展,产量也得到了 极大的提升。
手工业繁荣
草席、丝绸、瓷器、琉璃、铜器、铁器等手工业产 品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并且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 手工艺品。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PPT课件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8153059cc22bcd127ff0cd0.png)
二.隋唐农业发展较快
(一)江南地区进一步开发 (二)农田灌溉的发展和农具的改进
1.大运河有利于农田灌溉 2.唐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大力兴修水利工程 3.筒车,曲辕犁
(三)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茶叶生活化;茶税
(05上海6) “檐yan剪新叶覆残花,席上余杯对早 茶”,“春泥秧稻 ,夜火焙茶香”,这几句诗反 映作者所处时代饮茶风气盛行,以此推测该诗人是: A.屈原 B.陶渊明 C.曹操 D.白居易
二.隋唐农业发展较快
(一) 江南地区进一步开发 1.土地资源进一步开发 思考原因和主要方式是什么? 1) 原因: 南方人口增加,使人地矛盾加剧 2) 主要方式: 圩田(围湖造田)、火耕(放火烧山)
3)你如何看待放火烧山.围湖造田?
a.进步性:
促进隋唐农业发展,巩固江南经济地位, 是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能力的提高
隋唐粮食产储量提高,经济的发展。 2)比较隋唐库藏丰富所带来的不同结果,并分析原因?
结果:隋统治日益腐败,矛盾激化,加速灭亡;唐出现盛世景象. 原因:所采取的统治政策不同:隋赋税沉重;唐轻徭薄赋.
二.隋唐农业发展较快
(一)江南地区进一步开发 1.土地资源进一步开发 2.水稻产量大面积提高(江南) 3.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安史之乱后)
• 材料二 • “贞观初,户不及三百万,绢一匹易米一斗。至四年,
米斗四五钱,……马牛被野。”——《新唐书》
• (4)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2分)结合所学知识, 概述影响唐朝农业生产的技术因素。(3分)
• 唐前期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兴修了水利工程, 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出现了曲辕犁。
• 材料三:据《通典》天宝八年(749年)统计河北道、 河南道(唐玄宗时按山河地形,分全国为十五道)各仓 所储粮食量。各仓储粮大致反映各地粮食产量。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第四章第五节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示例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第四章第五节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示例](https://img.taocdn.com/s3/m/a8373f09376baf1ffd4fad28.png)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第四章第五节教案示例【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隋唐时期农业发展的及其特点;手工业的发展及其特点;商业的繁荣及其特点;城市的兴旺;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
二、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隋唐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的发展及其特点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和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初步认识隋唐是我国古代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发达的时代,培养学生从具体的经济状况出发,正确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政治课相关理论分析:隋唐初期社会的安定和政策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前提;经济的发展,又巩固了隋唐的政权。
三、思想教育目标1.隋唐时期,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劳动人民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隋唐时期,长安和洛阳不仅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全国的商业大都会。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特点、商业的繁荣、长安和洛阳。
教学难点: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对自然生态平衡的影响、邸店和柜坊。
【板书设计】经济发展原因农业发展的特点手工业特点:经分类:纺织业、陶瓷业、造船业、冶铸业情况交通发达:水路、店肆、驿驴、陆路统一货币:开元通宝商业市场发达:市、官员、邸店、柜坊、夜市、草市济经商人多,城市兴旺:长安、洛阳、成都、扬州社会生活:兼容并蓄、多姿多彩、较为开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上节隋唐制度的革新情况,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指出:隋和唐前期推行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
农民有了土地,生产时间也较有保证,赋役负担相对减轻,许多荒地开垦出来。
这些都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农业、手工业、商业得到发展,出现了一些繁荣的大都会,隋唐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然后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问题:“社会经济的发展都需要哪些条件?”引导学生从国家统一、政治稳定、交通发达、经济政策、对外关系、民族关系等等几个方面进行概括和总结。
高中历史 中国古代史 4.5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课件 大纲人教版
![高中历史 中国古代史 4.5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课件 大纲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b34c511fe4733687e21aa8c.png)
农田水利
唐代的农田水利很发达,据《新唐书·地理志》的统计,全国各州县有各种 水利工程二百三十多处,其中有运河、水渠、陂、塘、泾、池、沟、浦、 堰、湫、堤、海堤等。长庆四年(824),由白居易主持修建的钱塘湖(今 杭州西湖)灌溉工程,是唐代农田水利工程的代表。它由湖堤、涵洞和溢 洪堰等建筑物组成。为了排洪,白居易选择南面一段“缺岸”作为溢洪堰, 并将所有的涵洞都作为紧急情况下的溢洪通道。这个工程不仅灌溉近湖田 地一千多顷,而且灌溉钱塘湖至盐官一带河道两岸的耕地。当天旱河水干 涸时,便从湖里放水至官河,再从河中引水灌田。为了管理好这个工程, 白居易为它制定了一套管理制度:如专人管理,定时定量;按制度定时灌 溉;管理函笕,计划用水;汛期预防,安全溢洪等。
唐代有一部全国性的水利法典——《水部式》,这是唐朝廷为了管理农田 水利而颁布的法规。此书早已失传,到清末才在敦煌石窟藏书洞内发现了 残卷。由残存文字知道,《水部式》的内容非常丰富,有灌溉用水制度, 有灌区行政组织的条款,有处理农业用水与其他用水之间矛盾的规定等。
牛耕图
优点:
1、把长直辕改成 短曲辕,犁架变小, 便于回转省力
当唐玄宗避乱于成都时,第五琦上言,就已指出,当时“赋之所出,江淮 居多”。与第五琦同时的萧颖士也曾说过,“兵食所资在东南”;后来韩 愈也说过:“赋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杜牧同样说过:“今天下以江淮 为国命”;甚至店宪宗在所颁布的《上尊号赦》中更公然说:“天宝以后, 戎事方殷,两河宿兵,户赋不加,军国费用,取资江淮”。这样江淮财富 已成唐朝立国的支柱,已成为无可改变的局面。
手工业规模大
唐朝在很多地方设有专门制造船舶的工场。据《新唐书·阎 立德传》记载,在贞观时,曾命阎立德“即洪州造浮海大船 五百艘”。另有记载,贞观十八年(644)曾命“将作大匠 阎立德等,诣洪、饶、江三州,造船四百艘”。说明洪、饶、 江等州都有造船工场。以后,唐太宗想再次征伐高丽,曾 “发江南十二州工人,造大船数百艘”。又在四川“伐木造 船舰,大者或长百尺,其广半之”。龙朔三年(663)八月, 曾下诏“停罢三十六州造船”。这三十六州均系何州,不得 而知,但可以得知设有造船的州是很多的。说明唐朝造船业 是十分发达的。安史乱后,刘晏为诸道盐铁转运使,计划设 造船工场,“乃置十场于扬子县,专知官十人,竞自营办”, 每船可载一千石,这是官府经营的大规模的造船手工业作坊。
人教版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优秀课件2
![人教版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优秀课件2](https://img.taocdn.com/s3/m/ac093f3b866fb84ae45c8dac.png)
这件陶灯主要由座、柄、盘、 盏四部组成,灯的形制似古 代豆形灯,浅盘,盘心承托 起一敞口小灯盏,犹如一个 小碗置于盘上。灯柄上细下 粗,作竹筒状,并自下而上 装饰以一圈圈整齐细密的弦 纹,灯座为覆盆状,体形硕 大突出,给人以稳重大方之 感。釉色鲜艳华丽,斑纹交 错。整个器物于庄重典雅中 又显出颀长秀美。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农业的发展
1.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 进一步开发。
特 2.农田灌溉的进步和农 点 具的改进。
3.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 高。
唐代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创造出一种轻便的曲辕犁, 犁架小,便于回转,操作灵活,既便于深耕,也节省了 畜力。这种犁出现后逐渐得到推广,成为最先进的耕具。 耕犁至此基本定型,这是唐代劳动人民对耕犁的重大改进。
长安城沿用隋大兴城旧制, 不断修建,更加宏伟壮丽。 长安城的布局很有特色, 宫殿、衙署、坊、市分置, 宫城居全城北部正中,为 宫殿区;它的南面是皇城, 为中央衙署所在地;外郭 城从东西南三面拱卫皇城 与宫城,是一般群众与官 僚的住宅区和商业区。全 城南北中轴线两侧东西对 称,棋盘式的街道宽畅笔 直。长安城规模宏伟,布 局严整,在封建时代是少 见的都市设计。
水转筒车,随水流 而自行转动,竹筒 把水由低处汲到高 处,功效比翻车大。 这种自转不息终夜 有声的筒车,确实 是农田灌溉上的好 帮手,它一昼夜可 灌田百亩以上,功 效很大。
唐朝时,由于人 民生活安定,农 业生产得到很大 恢复和发展,农 业生产技术比以 往也有所提高。 唐朝的粮食以粟 和稻谷为主,水 稻广泛采用育秧 移植栽培技术, 还大量栽种早稻, 农业产量比以往 明显增大。
手工业的发达
白瓷最早发明于北 朝,当时的瓷窑只 发现了河北邢窑一 处。以后经过数十 年的发展,至隋唐 时,除邢窑外,在 河南、山西、陕西、 安徽、江西等地都 发现有生产白瓷的 窑址。从考古发掘 看到,初唐墓中所 出白瓷,釉色尚多 泛青,盛唐以后的 白瓷,釉色变为纯 正。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https://img.taocdn.com/s3/m/48f2099151e79b8968022689.png)
返回
产地分布广。如:①丝麻织品, 遍布全国各地;②瓷窑分布于中原和 江南许多地区;③铁的产地在全国有 一百多处。
返回
生产规模大,产量高。如:①中 国能制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通 过波斯湾时,必须换小船, 因此有 “海上霸王”之称;②唐初仅在洪州就 造海船五百艘。
返回
分工细,品种繁多,有不少新 产品。 如丝织品有绫、锦等十几 类,每类又分为许多品种,其中的 绫就有二十多个品种。又如陶瓷业 的唐三彩,为后代彩瓷的产生开辟 了道路。青瓷中著名的秘瓷,也在 唐代出现。
A
)
⒌唐朝后期,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是:( C ) A 长安 B 洛阳 C 扬州 D 成都
⒍下列诗句里最能反映隋唐农业发展特点的有 : (B ) ①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②海将盐作雪,山 用火耕田 ③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 ④药圃 茶园为产业,野麋林鹤是交游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⒊隋唐手工业发达,其特点主要有:( D ) ①产地分布广 ②生产规模大,产量多 ③分 工细,品种多,有不少新产品 ④技艺水平 高,融入了外来风格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⒋下列关于隋唐商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唐朝通行“五铢钱” B 城市里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市 C 柜坊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 D 邸店是兼营旅店、货栈和交易的场所
兼容并蓄、多姿多彩、 较为开放。
隋唐时期,我国农业发展,手 工业发达,商业繁荣,城市兴旺, 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使隋唐两代成 为中国古代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发展 的时期。
⒈隋唐开发江南的过程中,对生态平衡产生影响的 是:( A ) ① 圩田的开发 ②围湖造田 ③向山要田 ④兴修水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⒉下列生产工具出现于隋唐时期的有:( B ) ①翻车 ②耧车 ③筒车 ④曲辕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高三历史课件:隋唐社会经济的繁荣共35页文档
![高三历史课件:隋唐社会经济的繁荣共35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f9291ac603d8ce2f01662361.png)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高三历史课件:隋唐社会经 济的繁荣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第四章 第五节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第四章 第五节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https://img.taocdn.com/s3/m/0e65307abe23482fb4da4cdb.png)
第四章第五节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农田灌溉的发展和农具的改进,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手工业发展的特点;发达的水陆交通,统一的货币,市场较前代发达;长安、洛阳、扬州、成都等繁华城市。
二、能力培养目标1.指导学生归纳隋唐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的发展情况,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2.在教师帮助下,让学生分析“为什么说隋唐是我国古代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发达的时代?”培养学生从具体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出发,正确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3.教师在讲述隋唐经济的发展时,引导学生运用政治和经济的辩证统一关系进行分析:隋唐初期社会的安定和政策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前提;经济的发展,又巩固了隋唐的政权。
三、思想教育目标1.隋唐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劳动人民在生产斗争中推动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隋唐时期,长安和洛阳不仅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全国的商业大都会。
3.通过学习隋唐经济的繁荣以及它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来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要点一、农业的发展1.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2.农田灌溉的发展和农具的改进3.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二、手工业的发达1.产地分布广泛2.生产规模扩大3.分工细,品种多4.技艺水平提高三、商业的繁荣1.发达的水陆交通2.统一的货币3.市场较前代发达4.商人的发展和胡商四、城市的兴旺1.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经济繁华大都会2.长江流域的商业都市五、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要求和建议一、本节为两课时。
本节重点: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特点、商业的繁荣、长安和洛阳。
本节难点: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对自然生态平衡的影响、邸店和柜坊。
二、引导学生回忆上节隋唐制度的革新情况,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指出:隋和唐前期推行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
农民有了土地,生产时间也较有保证,赋役负担相对减轻,许多荒地开垦出来。
第五节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第五节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https://img.taocdn.com/s3/m/9e129fdd76eeaeaad1f330f8.png)
第五节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学习重点农业、手工业发展的特点;商业的繁荣;长安、洛阳等城市的兴旺疑难解析隋唐经济发展的表现:由于国家统一,交通发达,前期统治者推行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政策,民族交往和中外经济交流加强,经济发展环境宽松。
因此,建立在均田制、租庸调制基础上的农业全面发展:江南地区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农田水利发展和农具改进;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手工业发达:分布广,规模大,产量多;分工细,品种繁多,推陈出新;技艺高超,且融入了外来风格。
商业繁荣:水陆交通发达,商品流通便利;货币统一,早期金融机构“柜坊”出现;市场发达,城里设“市”,管理规范,乡村举办草市;商业服务机构发展,道有私家店肆、城中设有邸店。
城市兴旺,出现长安、洛阳、扬州、成都等商业都会。
基本训练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以农立国,农业生产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命脉,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
据此回答1~4题1.下列有关隋唐时期农业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江南地区成为产粮区B.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唐中期开始征茶税D.北方发明的曲辕犁传到了江东地区2.隋唐开发江南土地资源过程中,对自然生态平衡有所影响的举措是()A.兴建和复修水利工程B.进一步开发土地资源C.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D.扩大茶树种植面积3.下列古代工具中,用于水利灌溉的有( )①耧车②水排③翻车④筒车A.①②B.③④C.②④D.②③④4.唐玄宗时的户数是唐太宗时的近3倍,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主要是()A.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B.带来了沉重的人口压力C.造成粮食、资源的紧张D.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环境恶化唐代手工业的发展不仅产地分布广,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巧夺天工,而且常常能以海纳百川的气魄和胸襟吸收多种外来风格,充分体现出那盛唐气韵。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PPT课件 3 人教版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PPT课件 3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80c484e31b765ce05081451.png)
•
9、这世上没有所谓的天才,也没有不劳而获的回报,你所看到的每个光鲜人物,其背后都付出了令人震惊的努力。请相信,你的潜力还远远没有爆发出来,不要给自己的人生设限,你自以为的极限,只是别人的起点。写给渴望突破瓶颈、实现快速跨越的你。
•
10、生活中,有人给予帮助,那是幸运,没人给予帮助,那是命运。我们要学会在幸运青睐自己的时候学会感恩,在命运磨练自己的时候学会坚韧。这既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负责。
下列经济现象出现的原因,与政治联系最直 接的是 B
A、唐朝后期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 B、唐朝后期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C、唐代茶叶市场广泛,茶园规模大 D、唐代手工业品吸收了波斯的风格
想一想?
翻车和筒车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哪些?
筒车自行旋转汲水至高岸,人无灌溉之劳而 田有常熟之利。其动力来水力,在唐朝出现.
唐朝时期,我国城市较前代有了较大的发展,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有
AC
A、各大城市中有了固定的交易场所-市, 政府设置官员进行管理
B、唐朝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重要的政治、 经济中心,经济地位超过了长安、洛阳
C、长安、洛阳、汴州、扬州和益州是唐朝的 五个大都会
D、边境城市兴起,逐渐设立了与少数民族 互通贸易的榷场
第二,唐都长安的布局,体现了唐朝前期中央集权的 加强.
第三,唐都长安的建筑规模,整体规划,反映了唐的国 力和科技水平.
第四,唐都有坊、市之分,尤其市区繁华,则反映了唐 前期封建经济繁荣,商业发达.
五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的原因
隋唐经济空前繁荣的启示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条件 ②正确的政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③先进的科技是经济发展的条件之一 ④处理了民族关系,开展对外交往是经济 繁荣的重要因素 ⑤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一)、社会经济繁荣的原因(二)、农业发展特点:1、江南土地资源的进一步开发2、经济重心开始南移3、农田水利灌溉的发展4、农具的改进:筒车、曲辕犁、钢刃铁农具5、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三)、手工业发展特点:1、手工业类型: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农民家庭手工业2、手工业发展特点:产地广、规模大、分工细、产量和品种多、技艺高(四)、商业发展繁荣:交通发达、货币统一、市场发达、商人队伍庞大(五)、城市的兴旺:1、长安、洛阳 2、扬州、成都 3、汴州、广州二、能力培养目标:(一)、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与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对比学习,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的表现及成就,培养其归纳、对比和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二)、通过指导学生对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原因的分析以及农业、手工业发展与商业繁荣和城市兴旺关系的分析,加强学生对事物之间因果联系的认识,培养其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与经济辩证关系的原理,分析和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一)、通过对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社会的稳定市场经济发展和繁荣的前提条件。
(二)、通过对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的成就以及国际地位和影响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繁荣时期,并处于当时的世界领先地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起振兴中华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重点和难点]一、重点:为什么说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发展的时期?说明:每一节教材的重点只有一个,那就是它所要阐述的中心问题。
它与知识要点之间是统领与被统领的关系,每一个知识要点都是为了说明重点而设计的。
本节教材所阐述的中心问题正是隋唐时期封建经济的空前繁荣发展,教材中每一个知识要点都是在说明这一中心问题。
二、难点:隋唐时期社会经济发展与政治的关系有关的生产技术问题说明:本课的重点是经济的繁荣,经济繁荣的原因分析就构成本课的一个难点,特别是将要涉及到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原理,这一原理在历史学习中的应用正是学生的弱点,因此运用这一原理来分析具体的历史现象,就成了本课的一个难点。
大多数学生缺乏社会生产实践经验,对古代社会的生产技术问题理解起来就会更加困难,而对生产技术的学习和了解,对于理解本课重点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中有关的生产技术问题就成为了本课的又一个难点。
[教学模式]导读和研讨式说明:什么样的课堂模式最能反映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中心问题。
导读和研讨这两种方式能比较好的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使课堂教学能够按照科学的计划进行,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真正的成为主人,最大限度的激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导读和研讨相结合的课堂模式,能较好地反映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妨一试。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言部分:(一)建议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首先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社会经济的发展都需要哪些条件?”让学生展开讨论。
启发学生从隋唐时期社会政治特点入手分析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进而导入新课。
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迅速激活学生的思维;同时,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发现学生在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认识上存在的问题,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规范,为解决本课难点奠定基础。
(二)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概括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的条件。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国家统一、政治稳定、交通发达、经济政策、对外关系、民族关系等等几个方面进行概括和总结。
同时教师特别要注意讲清隋唐时期封建的上层建筑和反封建的生产关系,对社会经济和生产力发展做起的积极推动作用,封建制度显示出了它的生命力和先进性,在这样一种经济关系和社会环境中,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相对较高,劳动者的辛勤劳动从根本上推动了这一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二、关于农业发展。
(一)、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概括隋唐时期农业发展的主要特点1、江南土地资源的进一步开发2、经济重心开始南移3、农田水利灌溉的发展4、农具的改进:筒车、曲辕犁、钢刃铁农具5、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二)、同时建议教师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对教材中有关“圩田”“筒车”“曲辕犁”“钢刃铁农具”等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并注意与前代相关内容的对比,帮助学生对这些知识形成正确的概念,便于学生掌握。
2、启发学生认真理解经济开发与自然生态平衡的关系,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教育。
3、关于经济重心南移的问题,建议教师首先要对教材中关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内容进行概括说明。
然后引导学生分析隋唐时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的原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政治和经济的辩证关系,特别是社会稳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4、关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的问题,建议教师对此问题进行重点分析,帮助学生弄清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的表现及意义。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是衡量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更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动力之一。
5、建议教师提醒学生注意,隋唐时期的农业也是在以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们之间既有继承又有发展。
而发展的内容正是隋唐时期农业发展的特点。
三、关于手工业的发展问题。
(一)、建议教师首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概括隋唐时期手工业发展的特点,提醒学生可以参照185页“隋唐时期手工业者分布和大都会”的地图进行理解和掌握,特别要注意提醒学生准确理解这一时期手工业“发达”的内涵,准确概括“发达”的具体表现。
手工业发展特点:产地广、规模大、分工细、产量和品种多、技艺高(二)、手工业类型: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农民家庭手工业教师要注意对比官营、私营和农民家庭手工业的不同特点,加深学生对隋唐时期手工业繁荣发达及其原因的进一步理解。
(三)、关于手工业发展中涉及到的技术方面知识以及代表作品、手工业技术成就等相关内容,教师在授课中应给予一定的重视。
建议教师注意把相关内容与前代进行对比分析,对有关技术方面的知识进行必要的讲解,可以把相关的代表作品的有关资料(图象、文字)做成计算机课件,展示给学生,加深学生对这一时期手工业发展成就的认识,为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拓展思维空间提供必要的条件。
四、关于商业繁荣的问题。
(一)、首先建议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这一时期商业繁荣的原因。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商业繁荣所需要的条件入手进行分析,商业的繁荣需要政治的稳定、国家的统一、交通的发达、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社会分工的发展、国家有关商业的政策等等,教师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相关的结论。
(二)、建议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准确概括隋唐时期商业繁荣的特点及其表现。
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在交通、货币、市场、商人等方面对这一时期商业发展进行归纳和概括。
(三)、商业发展繁荣:交通发达、货币统一、市场发达、商人队伍庞大1、关于交通问题,教师要强调隋唐时期的交通包括陆路、水路、海路三个方面,全国有比较完善陆路交通网以及陆上丝绸之陆,水路主要以运河、长江的水运为主,水路的发达也超过了前代,关于海路,主要是指东南沿海以及海上丝绸之路,发达的交通为隋唐时期商业的繁荣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货币的统一,建议教师讲清唐初币制改革的主要特点和在历史上的影响。
3、关于市场的发达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重点掌握市场功能、市场管理、交易方式、市场规模等方面的有关内容,特别要提醒学生注意有关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的柜房的出现,标志着隋唐时期市场发展的水平,它是我国最早的银行出心雏形,这比欧洲地中海的金融机构要早六七百年。
4、关于市场管理问题建议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从中分析隋唐时期国家的有关商业政策。
5、关于商人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商人的构成、社会地位、作用等有关内容,从中看出唐朝商业的繁荣。
(四)、建议教师从“为什么说隋唐时期的商业比前代更为繁荣?”这一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与前代相关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加深学生对这一时期商业发展特点的认识。
教师还可以从“隋唐时期的商业为什么会比前代更为繁荣?”这一角度,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这一时期商业发展的原因,加强学生对隋唐时期时代特征的整体把握和深入理解。
五、关于城市的兴旺问题。
(一)、城市的兴旺是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的重要表现。
建议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分析城市兴旺的原因,加强学生对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的整体认识。
(二)、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和概括不同城市的各自特点,注意引导学生根据相关图示了解城市布局特点和各项功能;对长安和洛阳的繁荣与衰落以及扬州和益州的兴起与繁荣进行对比分析,启发学生进一步理解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关于广州和汴州,要注意其特有的商业功能和地位。
六、关于社会生活的变化。
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中相关内容,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隋唐时期社会繁荣的认识。
教师可以安排自选性质的作业,指导学生就其感兴趣的方面写出体会或论文,升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七、课堂小结。
教师在小结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的原因、表现、特点等方面进行概括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较完整的宏观知识结构。
同时要注意启发学生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性思考,形成自己的感悟和认识。
[补充练习]一、简要说明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的表现及特点。
二、试分析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的原因。
从中你得出哪些启示?三、结合本课所学内容,就你感兴趣的方面写一篇体会或小论文。
[补充资料]东晋鲁褒著《钱神论》:“……亲爱如兄,字曰孔方。
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强。
无翼而飞,无足而走。
解严毅之颜,开难发之口。
钱多者处前,钱少者居后。
处前者为君长,在后者为臣仆……”关于隋唐以前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变迁问题:……中国古代农业经济,最出发祥于黄河中游的黄土谷地,包括汾河、渭河、泾河、洛河、泌河等大支流的河谷,也就是仰韶文化分布的核心地区。
远在6000多年前,这一带就存在着农耕的村落。
……后来农耕线逐渐移向东推移,进入黄河的大冲击扇以及太行山麓成串的小冲积扇,山东半岛沿海,又有鱼、盐之利。
大致到春秋时期,北方发达的经济区域,以掩有黄河的中游和下游流域。
秦汉时代,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继续高涨。
据西汉元始二年的统计,当时全国的户口和垦田,绝大多数集中分布在本区。
……在手工业方面,西汉政府在全国共设铁官44县,其中本区占36县;工官8县,其中本区占5县;服官3县,都集中分布于本区。
当时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人口和物产,尚不受朝廷的重视。
但到了东汉末年,由于北方政局动荡和南方较佳的农业生产条件的吸引,北方开始向南方做大规模移民运动。
南方气候温润,雨量充沛,河川满布,便利灌溉河交通,虽然地多丘陵,土质坚实,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已足以解决这个问题。
移民们带着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使南方的经济发展出现前所未有的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