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历史(人民版)高考复习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 课后作业
[高考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第6讲 魏晋、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 .doc
阶段特征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政治:国家分裂,出现民族大融合;中央集权制遭到破坏,三省制雏形出现;九品中正制,士族势力强大。
经济: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江南得到开发,北魏均田制形成,草市产生。
科技文化:三教并行,儒学危机;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和民族融合的特点;书法、文人画等成为自觉艺术。
隋唐时期(581~907年)政治:由政权并立到走向大一统,民族融合;中央集权加强。
经济:江南经济进一步发展;农耕经济繁荣;手工业发达,瓷器出口;商品经济繁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繁荣;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科技文化:政策宽松,出现了三教合流的趋势;科技领先世界,文化繁荣,形成中华文化圈。
第6讲魏晋、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一、魏晋至隋唐政治制度的演变(一)中央机构的演变1.魏晋南北朝:初步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体制,但职掌和权力分配还未定型。
2.隋唐:三省六部制(1)职责①中书省:起草诏令。
②尚书省:负责执行。
③门下省:封驳审议。
(2)特点: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
(二)监察制度与选官制度1.监察制度(1)概况:门下省负责谏议和封驳。
(2)评价①积极性: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和低效现象。
2.选官制度(1)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①含义: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然后授官的制度。
②盛行:魏晋南北朝。
③弊端:不注重才能,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出任高官。
(2)隋唐时期:科举制①背景:隋朝统一后,士族没落,依据门第选官的制度已不适应政治和社会的需要。
②创立:隋文帝时开始分科取士,隋炀帝时设进士科。
③完善:科举制度在唐代成为中央统一分科、定期举行的考试选官制度。
④影响: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参政机会,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官僚体制进一步成熟,为官僚队伍提供大批的高素质人才,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6讲 魏晋、隋唐时期的经济
训
练
设
计
发掘高考·内化高考
随堂巩固训练
一、高考题——变客观为主观,思维更广更透 1.(2017·全国卷Ⅱ)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
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
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
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成的城市的出现,必然将突破古代城市坊市分立的结构
2.先秦至唐城市发展特征 (1)市坊分开,商业活动受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官府直接 管理市场交易。 (2)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 场的规模不大。
(3)唐代商业都市有所发展,农村集市贸易也进一步发展。
二读图明史——唐朝工商业的发展
市场 比较 发达
特别是到了唐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不再局限于交通便 利、人口众多的大城市,在偏远的农村小镇也大行商业,草市 更盛,有的甚至发展成为新兴城镇
商人 众多
商人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大中城市外商和胡商云集
货币的 统一和 汇兑的 出现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唐朝出现了新的统一的货币——开元通宝;
还出现了储蓄与支付钱币的柜坊,与柜坊同时出现的还有飞钱, 这是我国最早的银行和汇兑制度
格的管理制度,设市署和平准署管理市场交易
渐趋 松弛
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城市结构逐步由封闭式的坊市结构 向开放式的街市转变。中唐以后,市附近的里坊内开设店 肆和作坊,至晚唐更出现了夜市,打破了时间限制
从本质上来说,坊市制度束缚了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也 主要 反映出从政治中心、军事重镇而演变成城市的一些共同结 评价 构。因此,随着后来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由于经济原因而形
2020高三一轮通史复习魏晋至隋唐政治经济文化ppt课件
隋唐是中国古代文明繁荣发展阶段
政 隋唐时期,典章制度发达,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进 治 一步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 上 成熟。
表经
隋唐农耕经济全面繁荣,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取
现 济 得了辉煌的成就。海上和陆路的对外交往空前繁荣。
上
文 隋唐时期,科举制度扩大了知识分子队伍,推动了文 化 学艺术的进步。 上
东晋
东魏 北齐
北魏 西魏 北周 隋 宋 齐 梁 陈朝
第二阶段:隋朝时期(公元581年——公元618年)南朝
公元581年2月,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618年王世充废隋哀帝 ,隋朝灭亡。
概述: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和繁荣:魏晋至隋唐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用制度,保障用人单位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1、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2)选官制度:科举制创立和发展
①背景
A、经济:封建经济发展(中小地主和小农经济实力壮大); B、阶级关系:南朝后期士族势力衰落,庶族地主发展,要求参与政权; C、政治:九品中正制导致士族壮大,不利于中央集权;同时,统治者 需要新的选官制度扩大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
②目的:巩固统治,吸收庶族地主参政,限制士族地主在政治 上的特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打破士族对选官用人的垄断。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③ 创立与完善:
隋文帝—— 创立 废九品中正制,开始分科考试选官 隋炀帝—— 始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④三省六部制的特点
(1)相权三分:中书省制定法令,门下省审核法令,尚 书省执行法令。这样互相制衡,从而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第7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文化
考点1
栏目索引
典例 (2019北京怀柔查漏补缺)解读唐朝东市(局部)示意图,联系唐
朝史实,可以得出的信息有 ( D )
①杂戏反映戏曲艺术的成熟 ③印刷业使用雕版印刷技术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②市场界限分明,规划整齐 ④市内邸店用纸币交易
D.②③
考点1
栏目索引
解题关键 准确解读示意图中文字信息。 答案 D 本题以唐朝的市为切入点考查唐朝的经济和文化。戏曲艺 术的成熟是在元朝时期,故①错误;依据图片可知②正确;唐朝开始使用 雕版印刷术,故③正确;④与史实不符,宋朝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交子”。
•
考点1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1.9.317:48:3317:48Sep-213-Sep-21
栏目索引
•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17:48:3317:48:3317:48Friday, September 03, 2021
“唐朝”吻合,故A项正确;宋元之际,松江地区棉花种植发展很快,到明
代,松江府成为全国棉纺织业的中心,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四
书章句集注》是南宋朱熹编注,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郑板桥
《墨兰图》是明朝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考点1
栏目索引
3.(2019北京丰台综合练习)北魏迁都洛阳后,对洛阳加以扩建,东西10千 米,南北7.5千米。城内有大市、小市、四通市,总称“洛阳三市”。市 内有钟鼓,开市、散市都以击鼓为号。市内设有专门管理贸易和税收的
上图左首为一着道冠的老者,右首为一戴方巾的儒士,二人各执经卷一 端,团膝相接。第三人则手搭于两人肩上,露出光光的头顶,一手轻捻佛 珠,显然是佛教中人。 以上材料体现了什么历史现象? 提示:三教合一(代表了本土的儒道与外来的佛教和平共处的世界宗教 和谐观)。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板块三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第2讲魏晋至隋唐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板块三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第2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课时提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板块三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第2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课时提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板块三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第2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课时提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2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题号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唐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1唐政府征收茶税2经济重心南移趋势3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稳固的表现4儒学对法律的影响5制约科技发展的因素6综合7一、选择题1.(2018·福建福州质检)出处记述《田令》“诸庶人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听卖永业田”《全唐诗补逸》“良田收百顷,兄弟犹工商”《唐大诏令集》“寺观广占田地……侵损百姓”《全唐文》“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恣行吞并,莫惧章程.……致令百姓无处安置,乃别停客户,使其佃食”上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代土地状况的记述。
由此可以推知( )A。
土地的自由买卖得到法律保障B.租佃经营基本取代自耕农经营C.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D。
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解析:C 据材料中“听卖永业田”“良田收百顷”“广占田地"“比置庄田”可知当时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高考历史复习第4讲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
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
“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
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C )。
答案·解析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解析 《三体石经》使用先秦古文、小篆、隶书等字体刻写,反映了我国古代汉 字从先秦到秦汉时期的演变过程,故B项正确。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就已经统一了文 字,A项错误。曹魏时期流行的字体应为隶书和楷书,C项错误。汉字形成完整的体 系是在商朝,D项错误。
24
目录
情景导入 高考回望 考题研究 主题探究
7.(2016·全国文综Ⅲ,26)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
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
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
代( C )。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
答案·解析
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
D.诗歌以描绘宫廷生活为主
解析 唐玄宗的诗描述的是强壮的士兵鼓足勇气在河边操练的情况,把拔河游戏与鼓舞英雄志气 相结合,这种拔河游戏在唐朝广为流传,说明“阳刚与力量”受到社会推崇,故选C项;唐玄宗时期 中国的经济重心仍在北方,北方依然是中国经济、文化的重心,故“江南文化成为主流”的说法与 史实不符,故排除A项;材料只是强调“阳刚与力量”的拔河游戏在唐朝的流行,没有涉及耕战观念, 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描写宫廷生活,故排除D项。
9
目录
知识梳理
概念阐释 图解识记 易错易混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二第5讲魏晋隋唐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课件
史论归纳
佛教的传播对魏晋至隋唐时期社会的影响 1.政治上,它被封建统治者用来腐蚀人民,维护封建统治。南北朝时,佛 教在中国得到很大发展,南方和北方相同的宗教信仰成为隋朝统一中国 的条件之一。唐朝时,佛教与道教、儒学并存,玄奘西游、鉴真东渡密
4.土地制度:北魏到唐前期,推行③ 均田制 ,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
担赋税和力役。 5.重心南移:魏晋时期,北方战乱,南方社会相对安定,江南得初步开发,南 北经济趋于平衡。唐④ 安史之乱 后,南方经济持续发展,逐渐超过 北方。
图解历史 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兼并问题
二、手工业 1.冶金业:南北朝时出现⑤ 灌钢 法。 2.制瓷业: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唐朝形成⑥ 南青北白 两大制瓷系
两宋之际
合作探究 主题
史料呈现
史料 以(令狐)熙为汴州①刺史。下车(到任)禁游食,②抑工商,民有 向街开门者,杜(杜绝)之。 ——《隋书· 令狐熙传》
隋唐时期商业与城市的发展
两京诸市署:③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 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④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 三百而散。 ——《新唐书· 百官志》
史料3 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④佛于晋、魏、梁、隋之
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归于墨;不入于老,则归于佛。入于彼, 必出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污之。噫!后之人其欲闻 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 ——韩愈《原道》
读史指导
(1)史料1出自古代书籍,其内容体现了道家和儒家思想涉及的内容的不 同,①②分别体现了道家和儒家思想的具体涉及内容。 (2)史料2出自古代学者的学术著作,宏观上叙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 流思想状况,③说明该学者接纳三教交融的情况。
2020届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专题三第2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经济、思想文化课件(59张)
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
(2)过程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 了基础。 ②唐朝时期:安史之乱以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③南宋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由北方转移到南方。
栏目 导引
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
2.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1)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推动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 交通有了很大的改善,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 (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南迁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经济重心由 北向南的转移,而经济重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使了北方人民进 一步南迁。南方人口迅速膨胀,导致我国南方人口在全国总人 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 (3)对文化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也使许多文人学者随 之南迁,客观上促进了南方地区文化教育的发展。
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
2.手工业 (1)魏晋南北朝:出现__灌__钢__法____的炼钢技术。 (2)唐代 ①唐代中期以后,_官__营__纺织业具有相当大的规模。 ②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栏目 导引
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
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
一、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 1.农业 (1)生产工具:唐代出现__曲__辕__犁___,将中国的犁耕技术推向成 熟。 (2)灌溉工具:隋唐五代北方有立井水车、长江流域发明高转筒 车。 (3)土地制度:北魏和唐朝前期推行均田制,实质是封建土地国 有制。
栏目 导引
3.商业 (1)发展历程 ①魏晋:北方商业一度遭到严重破坏;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商 业恢复发展,洛阳成为重要的商业城市。 ②唐代:商船中有“俞大娘航船”,陆路商运十分发达,出现 客舍、邸店、车坊等辅助性经营场所。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二第5讲魏晋、隋唐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课件
2.(2019山东济宁模拟)下表为选自唐代典籍的某些记载,这些记载可以
作为史料来证实唐代 ( C )
典籍 记载内容
《旧唐书· 玄宗本纪》 (741年)禁九品以下清资官置客舍、邸店、车坊(车坊,经营车马出租业务的店 栈) 《全唐文》卷八十一 《唐会要》卷六十九 应公主家有庄宅邸店,宜依百姓例差役征课 天宝九年(750年)十二月敕:郡县官僚共为货殖,竟交互放债侵人,互为征收,割 剥黎庶 《唐会要》八十六 大历十四年(779年)七月:今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扬州置 邸肆贸易者,罢之
行书
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 美价值,又具实用价值
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
图解历史 汉字七种字体的特点
2.绘画
时期 魏晋 特点 总结出精辟的绘画理论,注重“以形写 神” 隋唐 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创法 度体现盛唐之风 展子虔的《游春图》、阎立本的《步辇图》、 吴道子的《④ 送子天王图 》 代表 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史料3 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④佛于晋、魏、梁、隋之
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归于墨;不入于老,则归于佛。入于彼, 必出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污之。噫!后之人其欲闻 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 ——韩愈《原道》
读史指导
(1)史料1出自古代书籍,其内容体现了道家和儒家思想涉及的内容的不 同,①②分别体现了道家和儒家思想的具体涉及内容。 (2)史料2出自古代学者的学术著作,宏观上叙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 流思想状况,③说明该学者接纳三教交融的情况。
品的需求,造成长安城商业的繁荣。尽管城市里有商业者,但一方面是 绝对少数,另一方面城市商业在手工业作坊不够发达的条件下,只能以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DOC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公元220年曹丕代汉—公元907年唐代灭亡)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时期,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时期魏晋南北朝 隋唐 政治 中央集权制度在魏晋南北朝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选官制度由察举制演变为九品中正制 隋唐时期形成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经济 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激烈,农耕经济遭到一定程度上的破坏,经过三百多年的融合,游牧文化大都融入中原文化随着新的生产工具曲辕犁的推广,隋唐农业达到新的高峰 思想文化社会主流思想方面出现了儒、佛、道“三教并存”的局面,士族阶层深刻影科举制度扩大了知识分子队伍,推动了文学艺术的进步,书法成就突出,唐诗响了中国艺术的发展方向繁荣。
科技取得进步,出现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第4课时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考纲要求] 1.从汉到元的政治演变;★北魏孝文帝改革 2.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 3.科技成就;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文学成就魏晋至隋唐时期政治的演变[学生用书P21]★1.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①公元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北方长期分裂状态。
②孝文帝时北魏出现统治危机: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非常尖锐。
③冯太后的改革为孝文帝改革做了准备。
(2)措施①推行均田制:485年实行,规定15岁以上男子和妇女可以领种土地,受田农民要承担一定的徭役杂税。
②整顿吏治:严惩贪赃枉法的官吏;实行俸禄制。
③迁都洛阳:公元493年开始迁都,历时两年完成,文武百官及六宫宗室尽迁洛阳,大批鲜卑士兵和百姓也进入中原。
④革除旧俗——实行“汉化”政策:让鲜卑人改穿汉服,改用汉姓,改说汉话,并与汉族通婚。
(3)影响①促进北方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洛阳商业的繁荣。
②促进北方民族大融合,为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中国民族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唐代政治制度(1)中央:完善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尚书省之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tszg-3-2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
★素养解读 从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角度考查古代文字的演变
考查素养 点拨说明 图画史料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属于考古的原始史料反 史料实证 映了三种字体的的变化。 题干“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阐释 历史解释 了字体的变化。
12
@《创新设计》
15
@《创新设计》
目录
对接高考• 对接高考25分综合题>>>【例4】唐代古文运动与复兴儒学运动 史料二 长期的战乱、分裂、民族杂糅,中原价值观,尤其是儒学价值观被破 坏。……,继续开展儒学复兴运动。它和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一样,采取的相同方 式,越过汉唐诸儒,回复到先秦儒典,去重读圣贤著作。这个复兴,不是单纯的 一种回复,……,它确实和先秦时代的儒学有很大的不同。 ——摘编自彭永捷《漫谈唐宋儒学复兴运动》 ★学会读史 史料二主要从思想角度说明了儒学复兴运动兴起的背景。史料认为长期 战乱使唐代传统儒学价值观受到破坏,佛教传入,和道教一起挑战儒学地位等。 ★学会用史 (2)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学复兴运动的特点。
11
@《创新设计》
目录
核心素养• 对接高考48分选择题>>>
【例2】 (2016•课标全国Ⅱ,24)右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 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B )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6
@《创新设计》
目录
自主复习•
考点二 魏晋和隋唐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1.[史料]右图为(明)丁云鹏绘《三教图》。三教分别为儒、 佛 、道;反映了魏晋时期出现了 三教合一 的历史趋势。 [问]为此儒家学者如何应对的?该趋势对理学形成有何联系? 答:①使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冲击,隋唐儒学者提出 儒学复兴 “ 三教合归儒 ”,推动唐宋 运动兴起;理学就是在此 运动中孕育而生。 2.关于唐代四大发明以下表述正确的有 ②③ 。
2020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第7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课件(81张)
北朝时期社会动荡对儒学冲击较大,隋唐统一,复兴儒学迫在眉睫。
针对练2 (2018·四川双流中学高三9月月考,8)韩愈认为儒家的道,“尧以是
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
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还说:“使其道由
愈而粗传,遂灭死万万无恨。”这反映出韩愈
移奠定了基础。
②唐朝时期:安史之乱以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③南宋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由北方转移到南方。
2.经济重心南移的特征及影响 (1)特征 ①北方人口的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体现了当时生 产力发展的最高水平。 ②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封建割据或封建战乱时期最突出。 ③政治中心的转移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一定的影响。
3.商业 (1)发展表现: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茶叶市场广泛,唐朝开始征收茶税; 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发展,唐朝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教材补缺】 飞钱 亦称“便换”“便钱”,唐宋时期的汇兑券。由于当时钱币缺乏,各地禁钱 出境,在京师的商人将钱交给各道驻京的进奏院、各军、各使或富商,取得 凭证,回本道合券取钱,称为“一飞钱”。元和七年曾规定商人在户部、度 支、盐铁三司飞钱,每千钱加付百钱,商人不至,又改为免费兑换。宋太祖 开宝三年(970年)设便钱务,专门办理便换。南宋初年便换业务还盛行。纸币 流行后,便换业务衰落。
(5)重心南移:魏晋时期,北方战乱,南方社会相对安定,江南得到初步开发, 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唐安史之乱后,南方经济持续发展,逐渐超过北方。 2.手工业 (1)冶金业:南北朝时出现 灌钢 法。 (2)制瓷业: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唐朝越 窑的秘色瓷极为名贵。 (3)纺织业: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同时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 图案风格;唐末以后,伴随经济重心南移,南方丝织业发展迅速。
2020届高三一轮通史复习:魏晋至隋唐政治经济文化 45ppt
①北方的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洛阳周围几百里内,不少州县成了 废墟。
②中央集权大大削弱。参加平叛的唐军将领拥兵自重,叛军降将也各 霸一方,不服朝廷管辖。
③边防空虚。唐朝调边防军主力到内地平叛,留下老弱残兵。周边少 数民族政权,趁机进扰,唐朝边疆地区不时告急。 ④北方人口的南移,他们对江南经济的进一步开发起了一定作用。
拓展: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及影响
特点
形成 发展
世官制
官位世袭
先秦
察举制
以官举士
西汉形成、 魏晋发展为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考试选拔
隋创立、唐完善。以后成 为主要的选官制度,明朝 发展为八股取士。
影响
将官职限定在贵 族范围内,由贵 胄子弟继承祖上 的权位。此选官 制度使官吏来源 被贵族垄断,不 利于有用人才的 选拔。
而由军队首领来充地方行政首长,则更是大毛病。 唐室之崩溃,也可说即崩溃在此一制度上。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钱穆在这时所说的“制度”是指的是何种制 度?它的发展演变如何?
(一)隋唐时期政治:
2、唐中后期中央集权削弱,形成藩镇割据
(1)唐玄宗设节度使和藩镇,形成外重内轻 的军事格局
岭剑陇平范河朔河北安 南南右卢阳东方西庭西 五节节节节节节节节节 府度度度度度度度度度 经使使使使使使使使使 略
(二)魏晋南北朝经济
1.农业: ①耕作技术:北方旱地形成耕耙耱技术,南方
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二)魏晋南北朝经济
1.农业: ②灌溉工具:曹魏时,马钧设计的翻车用于灌溉。
(二)魏晋南北朝经济
1.农业: ③土地制度:均田制(北魏孝文帝改革开始出
现,隋唐发展,武则天时,逐步破坏。)
【1】内容: 国家把控制的土地(露田和桑田)分配给民,农 民向政府交租,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6讲 魏晋、隋唐时期的经济
核
心
问
题
把握主流·辐射多元
重难点一 魏晋至隋唐的农耕经济
对城市交 通贸易的
影响
对人口分 布的影响
对人才教 育的影响
推动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有了 很大的改善,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南宋完成经济重 心南移后的元明清时期工商业城市增多,商品经济发达
人口的转移一定程度上促使了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迁移, 而经济重心南移又反过来促使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 方的人口迅速膨胀,使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 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
[辩] 翻车和筒车都是灌溉工具,区别在于前者依靠人 力和畜力,后者依靠水力。
[联] 隋唐时期,对外交通发达。陆路方面,从长安出发, 向东可到达今天的朝鲜,向西经陆上“丝绸之路”,可以 通往今天的印度、伊朗、阿拉伯以至欧非许多国家。海路 方面,从登州、扬州出发,可到达今天的韩国、日本;从 广州出发,经海上“丝绸之路”,可到达波斯湾。
经济重心南移,导致了人才教育的相应变化,推动了教 育科举的发展,也促进了南方地区教育文化的发展
对民族关 系的影响
对生态环 境的影响
经济重心南移,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北方人民南迁, 使游牧民族和汉族有了更深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促进 了民族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
经济重心南移,导致南方某些地区的过度开发,如“放 火烧荒、围湖造田”等,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 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重 难 点 二 隋唐时期城市和商业的发展
坊市制主要表现为将住宅区(坊)和交易区(市)严格分开, 高度 并用法律和制度对交易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严格控制。坊 完善 市制度将商业区和居住区分开,居住区内禁止经商。市
有严格的管理制度,设市署和平准署管理市场交易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隋唐时期考点归纳整理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隋唐时期考点归纳整理考纲解读考点提示1、隋唐时期的政治:三省六部制2、隋唐时期的经济3、隋唐时期的思想文化:三教合一4、唐太宗复习建议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段非常重要时期,考点主要集中在政治制度方面,以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为代表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入完善阶段,同时经济方面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唐文化也是不错的出题角度。
知识清单隋唐时期时间隋(581~618年),唐(618~907年)总体时代特征古代社会的繁荣发展时期政治国家统一,政治稳定,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阶段;以①制和②制为代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入完善时期。
经济以唐太宗为代表的统治者采取③、劝课农桑的措施,使经济繁荣,礼会安定,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有了明显的发展。
文化隋唐时期以④、⑤为代表的科技世界领先;哲学、宗教兴盛;文学艺术全面辉煌;唐文化泽被后世,促进了亚洲乃至全世界文明的进步。
参考答案:①三省六部,②科举,③轻徭薄赋,④雕版印刷,⑤火药考点聚焦考点一、隋唐时期的政治(一)三省六部制1.内容: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如图所示:2.特点:互相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
3.作用:提高办事效率;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分割相权,有利于加强皇权;有利于集思广益,确保决策的科学性。
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后代基本沿用。
(二)科举制1.创立和完善: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隋炀帝——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太宗——继续完善,提高进士科的地位。
武则天——首创殿试,开创武举。
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
2.评价:进步性——①冲破特权,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的素质;②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后世沿用。
2020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总复习练习:板块三第2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含解析
第2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1.(2018·福建福州质检)上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代土地状况的记述。
由此可以推知( )A.土地的自由买卖得到法律保障B.租佃经营基本取代自耕农经营C.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D.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解析:C 据材料中“听卖永业田”“良田收百顷”“广占田地”“比置庄田”可知当时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当时贵族官僚地主依恃各种特权,大肆兼并土地,农民稍遇天灾人祸,就被迫出卖土地,破产逃亡,均田制受到严重破坏,说明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C项正确。
材料未体现法律保障土地买卖的信息,A项错误;材料没有包含土地经营方面和社会结构的内容,B、D两项错误。
【新知生成】唐代均田制的瓦解:唐代用来均田的土地极其有限,能够用来授给的只有数量有限的无主土地和荒地,加上实际上口分田能还官的很少,用来均田的数量严重不足。
加之后来土地兼并严重,荒地数量有限导致均田不足,使均田制无法继续实行。
2.(2018·安徽合肥一模)茶叶在唐代已成为生活必需品,市场广泛,著名茶园规模大、产量多。
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
这说明唐朝时( )A.人们消费观念发生变化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C.茶叶成为农民主要财源D.南北经济交流日益频繁解析:B 据材料可知,茶叶作为一种经济作物,在唐代成为生活必需品,市场需求加大,种植规模扩大,并成为国家税收的一部分,这说明茶叶作为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故B项正确。
材料未涉及“消费观念”“农民主要财源”“南北经济交流”,故A、C、D三项材料均未体现。
3.(2018·河北石家庄模拟)荆襄地区的水利兴修早在春秋时已经开始了,而两晋南朝时期水利的兴修更多。
刘宋时,张绍为雍州刺史,在襄阳“筑长围修立堤堰,开田数千顷,郡人赖之富赡”。
这折射出当时荆襄地区( )A.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B.农业注重精耕细作C.成为中央政府财政倚重D.耕作技术不断提高解析:B 材料中不同时期的荆襄地区都重视兴修水利,折射出农业生产注重精耕细作,B项正确。
2020版历史 (通史人教版)阶段三 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阶段三 课时2
课时2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考纲考点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1)魏晋时期农耕技术与土地制度(均田制)。
(2)隋唐时期的农耕技术进步与经济的繁荣。
(3)魏晋至隋唐时期手工业、商业发展。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文化(1)魏晋儒学遭冲击。
(2)唐代的“三教合一”。
(3)科技:《齐民要术》与南北朝农书。
(4)唐代文学艺术的繁荣。
素养解读时空观念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加强,区域经济发展呈现不同的特点,经济重心从江南经济开发到经济重心南移开始。
历史解释魏晋时期,佛教、道教兴盛,开始冲击儒学,唐代呈现出“三教合一”的局面,但儒家思想始终占统治地位。
史料实证运用历史史料和后世史家评论,解读印证魏晋至隋唐儒学思想特点及地位的变化。
唯物史观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理论,理解认识佛、道对儒家思想的冲击,理解科技文学艺术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考点一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1.农业(1)耕作技术:魏晋南北朝时,北方旱地形成耕耙耱技术,南方水田也形成耕耙技术。
(2)生产工具:隋唐时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
当时已经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标志着中国古代犁耕技术的成熟。
(3)灌溉工具:唐朝时创制筒车。
2.手工业(1)冶金业:南北朝时出现灌钢法。
(2)制瓷业⎩⎨⎧①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②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③唐朝越窑的秘色瓷极为名贵。
(3)纺织业⎩⎨⎧①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同时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风格。
②唐末以后,伴随经济重心南移,南方丝织业发展迅速。
3.商业(1)发展表现: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发展,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2)“市”的 特点⎩⎪⎨⎪⎧①县治以上的城市在特定的位置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品交易。
②市与民居严格分开。
③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按时开市闭市。
(3)商业都会:唐代除长安、洛阳外,还有扬州、临安等。
(4)对外贸易:唐朝时,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
政府设市舶使专门管理。
2020年高考历史第二单元《魏晋、隋唐、宋元》知识点
2020年高考历史第二单元《魏晋、隋唐、宋元》知识点一、隋唐时期的制度创新1.政治制度(1)三省六部制完善了封建官僚机构,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
(2)科举制抑制了门阀势力,扩大了官吏来源,提高了官员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稳定了政局。
(3)道制改革是一种以中央集权、分级管理为制度取向的综合性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唐中后期的地方行政管理在改革过程中发生变化,逐渐由州、府—县两级制向道—州、府—县三级制的体制转变。
2.经济制度(1)均田制保证农民得到土地,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生产的恢复。
(2)租庸调制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有利于荒地的开垦,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障,巩固了府兵制。
(3)两税法使唐朝中期以来极端混乱的税制得到统一,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财政税收;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
3.军事制度(1)府兵制有利于巩固边防和加强中央集权。
(2)募兵制减轻了农民的兵役负担,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封建国家得以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军队。
二、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变化的趋势1.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先主要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至明清出现专业性的市集、市镇;先是固定时间、场所,到后来打破界限。
2.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贩运、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到后来以经营普通百姓所需的农副产品、手工业产品为主。
3.交易媒介的变化从最初物物交换到以贝壳等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再到后来以固定统一货币为媒介。
北宋时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
4.流通领域的变化最初都局限于流通领域,到明清时出现生产与雇佣劳动相结合、商人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生产过程的现象。
5.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亲缘关系的组织发展为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的组织。
如明清时期的晋商和徽商。
6.商人地位的变化宋以前商人社会地位低下,宋、元、明、清时期商人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是古代士农工商等级观念始终没有改变。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讲义
课时2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1.经济:(1)魏晋时期农耕技术(江南经济的开发)与土地制度(均田制)。
(2)隋唐时期的农耕技术进步与经济的繁荣(经济重心的南移)。
(3)魏晋至隋唐时期手工业的发展。
(4)魏晋至隋唐时期的商业发展。
2.思想:(1)道教、佛教冲击儒学。
(2)唐代的“三教合一”。
3.科技文化:(1)唐代火药的应用。
(2)南北朝农书——《齐民要术》。
(3)唐代文学艺术的繁荣。
[主干梳理]考点一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1.农业(1)耕作技术:魏晋南北朝时,北方旱地形成耕耙耱技术,南方水田也形成耕耙技术。
(2)生产工具:隋唐时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
当时已经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标志着中国古代犁耕技术的成熟。
(3)灌溉工具:唐朝时创制筒车。
2.手工业(1)冶金业:南北朝时出现灌钢法。
(2)制瓷业⎩⎨⎧①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②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③唐朝越窑的秘色瓷极为名贵。
(3)纺织业⎩⎨⎧①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同时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②唐末以后,伴随经济重心南移,南方丝织业发展迅速。
3.商业(1)发展表现: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发展,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2)“市”的特点⎩⎪⎨⎪⎧①县治以上的城市在特定的位置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
②市与民居严格分开。
③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按时开市和闭市。
(3)商业都会:唐代除长安、洛阳外,还有扬州、临安等。
(4)对外贸易:唐朝时,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
政府设市舶使专门管理。
考点二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1.思想(1)魏晋南北朝:佛教、道教盛行,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2)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2.科技(1)印刷术:隋唐发明雕版印刷术。
(2)火药:唐末开始用于军事。
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等。
(3)农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2019·江淮十校联考)据学者对6世纪的农业研究发现,我国粟的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到十几倍,《齐民要术》记载则达到几十倍至上百倍,而同时期的欧洲收获量只有播种量的二、三倍,最多不过六倍。
形成如此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当时我国()A.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B.以精耕细作的模式经营农业C.曲辕犁提高了耕作效率D.用焦炭冶铁提高了农具质量答案 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粟的收获量要远远高于欧洲粟的收获量,主要由于我国传统农业采用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B项正确。
同时期的中西方农业经营方式基本都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排除A项;6世纪时,我国农业生产尚未出现曲辕犁,排除C项;南宋时期,我国开始用焦炭冶铁,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2.(2019·黑龙江哈三中调研)隋初,针对地方官吏在征派时的作弊行为,宰相高颎主张由政府将民户统一划定为不同的户等,规定各自应负担的赋役数目,并使之低于豪强地主对依附农民的剥削量。
该主张有利于()A.土地兼并的缓解B.消除地方割据基础C.自耕农队伍壮大D.催生新的社会阶层答案 C解析材料中“由政府将民户统一划定为不同的户等,规定各自应负担的赋役数目”的主张使许多原来依附于豪强地主的农民纷纷脱离他们,向官府申报户口,纳税服役,壮大了自耕农队伍,故C项正确。
该主张的实施主要是针对地方官吏在征派时的作弊行为,与抑制土地兼并无关,排除A项;B项中“消除”的说法错误,排除;该做法使得国家财政收入增加,赋役的来源扩大,削弱了豪强地主的经济实力,但并没有催生新的社会阶层,排除D项。
3.(2018·天水一中模拟)在对手工业者的管理上,南朝开始推行的“轮番上役”制度被北朝所采用,大致每个工匠每年服役2个月,在此基础上,南北朝又差不多推行了雇佣工匠的制度。
这表明()A.官营手工业地位被民营所取代B.国家对工匠人身控制有所松弛C.国家分裂阻碍手工业发展进步D.民族融合加强推动了政策调整答案 B解析从“轮番上役”和“雇佣工匠的制度”可以看出,南北朝时期国家对工匠的控制松弛,故B项正确。
A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C、D两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
4.(2019·河北邯郸摸底)据有关资料统计,唐代前期长江下游18州进贡的丝织品有19种,唐代后期则达38种之多,其中以越州、扬州等地区的发展变化最为突出。
据此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当时()A.南方社会比北方更稳定B.中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南方纺织业发展较迅速答案 D解析材料中“越州、扬州等地区”均属于长江下游地区的丝织业中心,唐朝前后进贡的丝织品种类增多说明南方纺织业的飞速发展,故D项正确。
经济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A项说法不符合唐朝前期的历史;“开始”的说法缺乏依据,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说明南方丝织业发达,并不能说明中原经济的衰退,故C项错误。
5.(2019·巴蜀中学月考)唐代,运河沿岸的汴州(开封)“舟车辐辏;人庶浩繁”,运河流经的扬、润、苏、杭等州发展成为重要的都会,而六朝时期的大都会建康(南京)却成为润州(镇江)的属县。
上述现象说明当时()A.城市经济与政治功能分离B.南北经济交流带动城市发展C.江南成为全国经济的重心D.交通运输状况决定城市地位答案 B解析唐代随着商品经济发展,部分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但不能说唐代城市经济与政治功能分离,A项错误;材料中运河沿岸的南北方城市都发展迅速,得益于南北方的经济交流,故B项正确;此时经济重心还在北方,C项不符合史实;D项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6.(2019·河南洛阳期中)唐代以前,百姓消费的日用品主要来自当地或周边地区;从唐代开始,日用品的生产不仅满足当地需要而且加入到长途贩运的行列。
出现这一现象表明唐代()A.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B.百姓的消费水平提高C.长途贩运贸易已十分发达D.市场管理进一步放松答案 A解析材料信息“从唐代开始,日用品的生产不仅满足当地需要而且加入到长途贩运的行列”说明唐代日用品的生产产量的提高,即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故A项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出百姓的消费,故B项错误;长途贩运贸易十分发达是在明代,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市场管理,且市场管理进一步放松是在宋代,故D项错误。
7.有人认为,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关键是他有宽广、伟大的“诗圣的襟怀”。
这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等诗句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
据此分析,“诗圣的襟怀”的含义是()A.对社会动乱的感伤B.爱国忧民的情怀C.对农业生产的关心D.热爱和平的态度答案 B解析对社会动乱的感伤是对现实的感慨,与“诗圣的襟怀”不符,故A项错误;据材料“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和“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可知其爱国忧民的情怀,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涉及对国家的热爱和人民的担忧,并非对农业生产的关心,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热爱和平的态度,故D项错误。
8.(2019·重庆一中月考)唐朝吴道子在创作宗教画时总是按照生活的逻辑,自由地对宗教人物作现实的加工。
他在《送子天王图》中,将武将的脸型与唐代武士俑的面貌画的完全一致;在千福寺壁画中,他把菩萨画成自己的样子。
这表明吴道子的宗教画()A.吸收融合外来的绘画方式B.借鉴民间风俗画表现手段C.重视线条描绘的写实风格D.具有浓郁的世俗化的倾向答案 D解析材料“唐朝吴道子在创作宗教画时总是按照生活的逻辑,自由地对宗教人物作现实的加工”体现了具有明显的世俗化倾向,故D项正确。
对宗教人物作现实的加工并未体现重视吸取外来的美术风格,排除A项;材料并未反映宗教画借鉴民间风俗画表现手段,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吴道子的宗教画,并非“写实”,排除C项。
9.(2018·河南濮阳模拟)唐朝的欧阳询、张旭、怀素、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的作品记录在《全唐诗》里流传于世。
李白、王维、杜甫、白居易等也有书法作品传世。
这反映了唐朝()A.书法与诗歌得到了同步发展B.部分文人重视诗书审美追求C.中原文化带动全国文艺进步D.是文人画派形成的奠基时期答案 B解析材料中“唐朝的欧阳询、张旭、怀素、颜真卿、柳公权”属于书法家,他们的作品“记录在《全唐诗》里”,而“李白……也有书法作品传世”可知,B项正确。
材料并未牵涉到地区与全国之间的关系,故C项错误;A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文人画指士大夫的写意画,材料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10.(2019·江西宜春五校联考)三国时期,家庭教育模式兴盛。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提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种家庭教育观,反映出当时()A.儒家思想日益衰落B.“贵儒”又“尊道”C.传统文化走向断裂D.奉行三教并行政策答案 B解析材料“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说明“贵儒”,“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尊道”,故答案为B项。
三国时期,儒家思想虽遭到一定的冲击,但仍占统治地位,传统文化没有断裂,故A、C两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佛教,排除D项。
11.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与无奈;隋唐时期的壁画则更多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的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
这种变化说明了()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B.中外艺术的交融性C.艺术形式的多样化D.艺术内容的时代性答案 D解析材料中不同时期的壁画特点,分别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相吻合,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不断,故表现“悲苦”;隋唐是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故“幸福与祥和”;宋朝商品经济发展,故“世俗”,这种变化说明了“艺术内容的时代性”,故选D项。
A、B、C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
12.对中国古代书法,有“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的总结,以下理解准确的是()A.“晋人尚韵”本质上体现东晋士人的超然心态及对空灵境界的追寻B.“唐人尚法”显示封建鼎盛时期国力富强的气派和崇尚法律的精神C.“宋人尚意”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背景下文人们对自由的向往D.“元明尚态”为封建社会停滞不前时代文人们积极向上的一种态度答案 A解析“晋人尚韵”是说魏晋南朝时期的书法艺术风流潇洒,反映了士大夫阶级的清闲雅逸,体现出东晋士人超然的心态及对空灵境界的追寻,故A项正确。
“唐人尚法”意思是唐代书法总体倾向是重视法度,即规范,而不是法律,故B 项错误;“宋人尚意”是说宋代书法纵横跌宕、沉着痛快的书法,正是在“国家多难而文运不衰”的局面下,文人墨客以书达意,表达一种心境,“向往自由”有些夸大,故C项错误;“元明尚态”是说元明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停滞不前,反映在书法上则是崇尚摹古,平庸无奇,故D项“积极向上”一说错误。
二、非选择题13.(自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唐三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朝的社会状况。
(1)依据材料和所学,概括指出唐三彩的史料价值。
(2)选取两幅图片,根据其所蕴含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折射的唐朝社会发展状况。
答案(1)出土文物唐三彩作为一手材料,可直接用于研究我国陶瓷业的发展情况。
从丰富的出土文物还可折射出唐朝多方面的成就。
(2)(示例)图1“载乐骆驼俑”,骆驼是沙漠地区的主要交通工具,骑在上面的人外国装束,并手持乐器,折射出我国对外开放和民族和谐以及音乐的发展;图2“贵妇骑象俑”,衣着开放,质地奢华,折射出唐朝丝织业发达、妇女较开放;图3“观世音俑”,丰腴的面容,折射出唐朝的社会风尚和佛教文化的发展;图4“文官俑”,自信温润的微笑,折射出政治的清明以及官员队伍的文化素养。
(言之成理即可)解析第(1)问,唐三彩是陶瓷产品,可直接用于研究手工业,更有利于我们研究唐朝多方面的成就。
第(2)问,需要仔细观察图片名称及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14.(2019·河北正定中学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隋唐五代时期的农业》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写明论题,前后关联,史论结合)答案(示例)论题:隋唐时期农业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阐述:隋代和唐初,北方的黄河流域和西北地区恢复了前代的水利工程,并且加以改进,有利于增加农业产量,更多地提高北方农业生产力,这一时期,南方的水利工程则处于逐渐发展时期,农业工具的推广使用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创新。
中唐及晚唐时期,北方社会动荡造成水利工程受到严重的破坏,农业生产能力下降。
而南方先进的水利工具被进一步推广,较多的水利工程确保了很多地区的农业生产,这使南方的农业生产在全国举足轻重。
由此可见,隋唐时期中国农业经济的重心逐渐南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