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导学案 教师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阳山中学高一年级语文科“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导学稿(20180223)

主备人:李志凌审核人:饶志清授课人:

一、学习目标:

1.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丰富内涵,背诵全诗。

2.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理解作品所描述的艺术形象。

3.在欣赏、感受、发现艺术美的同时,获得有关艺术欣赏的知识,得到艺术美的陶冶、情感

的升华、心灵的唤醒,提高自己的艺术文化素养。

二、学习重点、难点:

三、学习过程:

(呈现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点评——巩固拓展——总结评价)

四、学习方法:

五、时间分配:自主学习交流研讨,展示,点拨:

六、学习内容: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_,号香山居士。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个伟大的_现实主义_诗人。他和好友元稹在文学上积极倡导“_新乐府运动”运动,主张“_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诗经》的优良传统和杜甫的创作精神,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即所谓“即事名篇”(《新乐府》50首《秦中吟》10首)。白居易诗的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其艺术成就最高的是长篇叙事抒情诗,如《长恨歌》、《琵琶行》。

二、朗读并背诵课文,理解作品。

有关题目: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行,又叫“歌行”,源于汉魏乐府,是其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歌、行、引(还有曲.吟.谣等)本来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之一,后来成为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等的古体。【司马青衫】:

司马:古代官名,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贬官为江州司马。司马的衣衫为泪水所湿。形容极度悲伤。

司马青衫,作为典故,出自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后来高中语文课文王实甫《长亭送别》“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林觉民《与妻书》“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都用到这个典故。

白居易任江州司马,在送客上船时,偶然听得琵琶声,于是邀请琵琶女演奏。在和琵琶女对话中,白居易了解了琵琶女的身世,觉得他们两人命运相同,写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惊人句,并为之泪湿青衫。青衫,是白居易司马身份的标志。

“司马青衫”表达的是“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意思。因此,古代诗人常用此典故来表示由于内心痛苦而伤心流泪。宋司马光《锦堂春》“席上青衫湿透,算感旧、何止琵琶。”是说“伤心事”还不止琵琶女的身世。金吴激《人月圆》从“南朝千古伤心事”一直说到“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也是指伤心事太多,其中“同是天涯”还用了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句子。元白朴《夺锦标》在新亭眺望时触目伤心,也说到“谁念江州司马,沦落天涯,青衫未免沾湿”,这里就是写自己的悲痛了。

还有反用这个典故的,如刘镇《水龙吟》“笑多情司马,留春无计,湿青衫泪”和辛弃疾《满江红》“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不过这些反用,表面上是旷达的样子,实际上蕴含着更多的悲痛。

创作背景:

《琵琶行》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后的第二年秋天写的。元和三年(808),白居易任“谏官”(即左拾遗);五年,调京兆府户曹参军;九年,接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宰相武元衡被刺死,白居易首先上疏,急请捕"贼"。朝廷深恶其僭越言事,诬其“浮华行”,“甚伤名教”,贬为江州司马。

三、阅读作品,思考回答问题:

1、梳理课文结构,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10字以内)。

2、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

3、诗人用哪两句诗将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的?诗人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叹息,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遭遇?“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4、读了本诗,我们恐怕更多的是对琵琶女的命运掬一把同情泪。确实,琵琶女的命运令世人感叹。但是,我们是否能够从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呢?

5、“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时。”诗人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

6、诗歌往往少不了景物的描写,同样,本诗歌前后贯穿了几处风物描写的文字。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呢?

四.知识整理

1.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拼音,反复朗读。如果还有读不准的字,请写在后面的方框里,也注上拼音。

①因为.长句(wéi )②贾.人(gǔ)③悯.然(mǐn )④红绡.(xiāo )⑤幽咽.(yè)

2.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①因为.长句(写成)②初为.《霓裳》后《六幺》(是)③呕哑嘲哳难为.听(中)

④为.君翻作《琵琶行》(替、给)⑤东船西舫悄无言.(说话)⑥自言.本是京城女(说)⑦凡六百一十六言.(字)

3选出自己认为重要的文言词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制作文言词语卡片,在组内进行交流。

学习卡片

第二课时

探究与发展

1.《琵琶行》前面的小序主要写了哪些内容?与全文的关系如何?

交待时间、地点、事件、琵琶女身世、作家境况、创作动机,与全诗在内容上相互照应并互为补充。

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怎样的琵琶女形象?请简要分析。

琵琶女是一位在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妓的形象。从开头到“犹抱琵琶半遮面”写琵琶女的出场,从夜送客之时的“秋瑟瑟”、“无管弦”、“惨将别”转而“忽闻”、“寻声”、“暗问”

“移船”直到“邀相见”这对于琵琶女的出场来说可以说是“千呼万唤”了,“邀相见”还不那么容易,又要“千呼万唤”她才“始出来”。因为她有满腹“天涯沦落之恨”不便明说,也不愿见人。作者用“犹抱琵琶半遮面”来表现它的难言之痛。

3.作者与琵琶女在生活境况上有哪些相似之处?由此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相似之处:都是由京都来到偏远江州,都有出类拔萃的才能,都有由荣到衰的遭遇和满腹的忧愁暗恨。由此作者发出了“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得感慨一方面感慨自己的身世,另一方面表达了对琵琶女遭遇的同情。

二、学习·研讨

(一)赏析音乐

1、描写音乐的手法

(1)正面描写 A.多种描写手法

描写手法原文句子作用

比喻(修辞方面)“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把音乐的音高、节奏、旋律用画面形象地写出来,给人以无限的联想

双声叠韵词(用字方面)“嘈嘈切切”,“幽咽”能把音乐的韵律和节奏表现出来

运用心情来表现音乐“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表现了心情的压抑,就可以体会到弦声的低沉。

把无形的音乐化为有形“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幽咽泉流冰下难”“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有了画面感

对比(有声和无声)、动静结合等等

B.重点讲评”比喻”及其表现音乐的特点

找出比喻音乐的句子,并指明分别描摹了音乐的哪些特征?

比喻句音乐比喻句音乐

大弦嘈嘈如急雨繁密(粗重)小弦切切如私语幽细

大珠小珠落玉盘清脆圆润间关莺语花底滑宛转流利

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入微银瓶乍破水浆迸激越雄壮

铁骑突出刀枪鸣激越雄壮四弦一声如裂帛戛然而止

(2)侧面描写(音乐的效果)

A“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以主人与客人的表现衬托音乐美妙惊人。

B第一次演奏后“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人们被音乐打动,心往神驰沉浸在音乐当中,衬托音乐高超迷人。

C再次弹奏时:“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坐中泣下谁最多?江洲司马青衫湿”写尽音乐的感人力量。

3、音乐暗示的生活状态

音乐旋律有什么变化?音乐的变化与琵琶女的身世有什么联系?作者有何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