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一节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 人教版
人教版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优秀课件1
1950.10-抗美援朝 1953 1950— 土地改革 1952年底
用
追歼残敌,剿 匪,1951年和平 解放西藏
彭德怀率志 愿军抗美援 朝保家卫国 <<土改法>>, 保护富农经济
完成大陆统一, 保证社会安定
沉重打击了美帝侵略, 保卫了朝鲜独立和中国安全,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创造了相对和平稳定环境 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提高了农民地位,解放了农村生 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开辟道路 净化了社会风气, 稳定了社会秩序
毛主席说:“中国的革命实质上 就是农民革命,解决了农民问题, 就是解决了中国革命问题”。
●革命到底要解决农民哪一最基本 又迫切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又是 怎样具体做的?
中共历次土地政策对比简表
时期
土地革命
内
容
性
质
作
用
依靠、联合 限制、保护、 消灭
变封建私有 为农民私有
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 到土地,生活有保障,提 高反“围剿”的积极性 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 大大提高生产和参与解放 战争的积极性,巩固了解 放区 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土 地制度,提高了农民地位,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 家工业化开辟道路
第五章 第一节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
11.1952年底我国已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至 此确立了 A.生产资料公有制 B.人民公社体制 C.农民阶级土地所有制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2.据统计数字: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 年增加28%,1952年比1949年增加40%,超过 抗战前最高产量的9%,据此得出的结论错误是 A.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土地改革使农业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 C.土地改革加速国民经济的恢复 D.土地改革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1949年10月1日—1956年底:过渡时期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①1949.10—1952年底:巩固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 ②1953—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用3年时间巩固政权和恢复经济 用4年时间完成了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并通过1953~1957年一五计划建设发展了经济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 农业合作社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人民公社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三反、五反运动(1951年) (1)背景: 不法资本家非法攫取暴利,破坏经济秩序 五毒横行、干部中“糖衣炮弹” (2)三反: 范围:国家机关和企业 内容:
意义:纯洁干部队伍,抑制腐蚀
5.下列关于“三反”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主要在私营企业中进行 B.纯洁了干部队伍,抵制了资产阶级的腐蚀 C.杜绝了腐败和投机现象 D.在工商业领域进行了一次普遍的守法教育
6.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 A.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B.美国遏制中国政策的失败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开始
②建国第一年与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 关系
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出席了日内瓦会议和亚非国际会议,在亚非 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一)人教版必修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一)人教版必修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
2.掌握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的内容及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3.了解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内容。
4.掌握开国大典有关情况。
5.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6.掌握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政权进行的重大斗争;巩固政权的必要性,巩固政权的重要历史意义。
二、德育目标1.通过开国大典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它不仅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而且还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2.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教学,使学生认识:新中国来之不易,这是近百年来无数爱国仁人志士奋起抗争的结果,它是建立在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础上的。
对学生加强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3.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平解放西藏,使西藏人民走上了光明幸福的康庄大道,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这是中国共产党英明民族政策的光辉写照。
对学生加强民族团结的教育。
4.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面临严峻的形势,从实际出发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
为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创造了条件,充分说明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一步步走向富强。
从而对学生加强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
5.通过对建国后中国共产党进行土地改革运动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办实事的党。
三、能力目标1.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条件和成立的历史意义的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采取的土地政策的分析,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巩固政权斗争的教学,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中国近代史下册《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说课稿
《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五章第一节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五章第一节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的教学设计,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教学指导思想与目标力求通过一系列的课堂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学习主动性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分为两部分,即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
第一部分包括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过程、意义;第二部分包括全国领土的基本解放、抗美援朝、土地改革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三反”、“五反”运动。
其中本节的重点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其次是巩固政权的斗争;教学难点是土地改革。
本节内容看似简单,但简单的内容中蕴涵着深刻的寓意,犹如雾里看花,似花还是非花的感觉;加之课本本身对一些内容的描述比较抽象,因此需要我们老师充分发挥桥梁的作用——在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较为抽象的课本内容之间搭上一座桥,使自己成为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催化剂。
三、学生情况分析目前大多数的高一学生对于历史学习严重缺乏主动性,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1、重理轻文的老传统;2、高中课堂内容的容量是初中的好几倍;3、高中基本史实学生在初中学过。
因此,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十分松懈,更无主动性可言。
针对这种情况,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使用多媒体课件、影音设备,必不可少;同时还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四、教学过程设计与说明1、导入新课。
我采用复习法导入新课,复习方式主要是进行选择题改错训练。
之所以选用这种方法,主要是基于该方法除了最基本的对知识的巩固和复习外还有其自身的特点。
(1)这是一种强行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训练。
可能学生并不想做这道题,但是如果你让他去挑错的话,情况就不一样了。
大部分人都想展示自己的能力,同时想得到一种成就感。
另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很多都有一个“毛病”——挑刺,总喜欢和老师抬杠,你说东他就说西,你说好他就说坏。
高三历史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 人教版 课件
考纲要求: 1、了解新中国成立的条件及历史意义。 2、了解新中国成立时的国际国内形势,理解 巩固政权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3、掌握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 “三反”“五反”运动的原因、内容或措 施、作用。 4、深入理解巩固政权的意义。
一、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 1、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的基本胜利 2、政治上:国民党反动政府被推翻 4、民心: 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
• • • • • •
⒍注意的几个问题: ⑴1953──1956年间的各种变化: ①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目标。 ②实行三大改造──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③进行工业化建设──为工业化实现奠定了初步基础。 ④外交政策成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新的国际关 系准则。 • ⑤少数民族地区的改革──实行社会主义的民族区域自 治。 • 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中国特色的根本政治制度 形成。
第一节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
• • • •
⒈中国近代史与现代史的分界点:新中国的成立 ⒉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⑴两个时期: ①1949年10月—1956年: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新 民主主义社会) • ②1956年至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社会主义社 会初级阶段)
• ⑵五个阶段: • ①1949年10月—1956年:过渡时期 • 特征:恢复国民经济,巩固人民民主政权,完成三大改 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 ②1956年—1966年5月: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 特征:由于主观上和客观上各种复杂的原因,这一时期 的社会主义建设既取得巨大的成就,又出现重大失误。 • ③1966年5月—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时期 • 特征: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 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 ④1976年10月-1978年12月:两年徘徊时期 • 特征:由于领导依旧两个凡是的错误路线,国民经济处 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 ⑤1976年10月至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或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 特征: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党工作重心第三次伟 大转移,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五章第一节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
第一节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月城中学王洪伟一知识结构1 新中国成立军事:的胜利条件政治:推翻思想:全会的决议和毛泽东《》的发表群众:全国人民的支持①新政协的召开,通过《》,明确国家性质,起临时宪法作用过程②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③标志:开国大典①取得革命的胜利意义②走上独立的发展道路③冲破了帝国主义的,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2 巩固政权的斗争⑪背景:①国内:尚未完全结束;国民经济处于全面崩溃②国际:美国孤立、封锁、包围新中国⑫五大措施:①完成大陆统一:年夏,基本消灭国民党在大陆的军队1951年和平解放②抗美援朝:过程:1950年中朝军民将美军赶回“三八”线附近1953年美国在《》上签字意义:国际:中国国际威望空前提高国内:提供和平建设环境③土地改革:目的:根本,为国家开辟道路直接,的需要纲领A废除的土地制度,建立的土地制度B政治上富农,保护富农经济意义A彻底推翻了几千年的B彻底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开辟道路④镇反运动:社会秩序得到前所未有的安定⑤三反五反:原因A不法资本家“五毒”横行B国家工作人员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措施A三反:在机关中反、反、反B五反:在中反、反、反反、反作用:纯洁了干部队伍;打击了不法资本家⑬意义:①巩固了人民政权②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二重点、难点1 如何认识过度时期的社会性质、社会矛盾和革命任务?2 建国初的土地改革同以往的土地改革相比有什么特点?三知识联系1 祖国统一问题①西藏:朝正式成为中国行政区,由管辖;1951年标志中国基本解放②台湾:朝设置澎湖巡检司;明末侵占台湾,收复,1684年设隶属福建省;1885年设;1895年《》割占台湾,年回归;1949年国民党退守台湾,台湾问题成为制约中美关系的重要因素。
2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哪些阶级进行了探索,结果如何?3 中共诞生后,推行了哪些重要的土地政策,有何作用?4 二战后,美国对人民民主国家采取的措施:在以冷战为主,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在亚洲出现局部战争:与5 党建问题:①延安整风:反②七届二中全会:“两个务必”的提出,警惕的袭击③1951年在国家机关中的三反运动,反四知识巩固1 农村土地完成后,中共中央曾作出决定.引导农民在自愿互利原则下走互助合作的道路.其主要意图是……( )A促使农业走社会主义道路 B 巩固工农联盟C 使农业纳入国民经济轨道D克服分散经营困难,促使农业生产发展2 土地改革的完成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是…( )①基本消灭了土地私有制②消灭了地主经济和富农经济③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④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开辟了道路⑤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A 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 ③④⑤ D ①②③⑤3 美国在朝鲜和越南进行的战争….……………·( )①利用当地分裂局面擂手别国内政②打着联合国旗号实行侵略③提供援助并派兵直接参战④借机对中国进行武力威胁A 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 西方殖民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下列哪一事件是最有力的证明………( )A抗日战争的胜利B解放战争的胜利C抗美援朝的胜利D镇压反革命运动5 全国土地改革完成后实行的土地制度是A农民个体所有,个体经营 B 集体所有,集体经营C集体所有.个体经营D国家所有,个体经营6 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是成功的一大法宝,下列史实能证明这一经验的是( )①1942年整风运动②告诫共产党员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③“三反”运动④“五反”运动A ①②③B ①②C ②③④D ①③7 新中国成立时,党和人民政府面临严峻的考验.从根本上讲是( )A 九能否巩固政权B 能否稳定物价C 能否统一财经D 能否镇压反革命8 建国初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 九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B 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C 解放农村生产力,为工业化开辟道路D 维持我国的社会秩序9 下列关于1950年土地改革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从1950年开始,到1952年底全国土改已全部完成B 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C 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D 使我国延续了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彻底废除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国家性质是( )A 旧民主主义国家B 新民主主义国家C 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D 社会主义国家11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没收官僚资本企业,将它们转变成为( )A 民族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B 工人群众的集体所有制企业C 国家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D 社会主义的国营企业12 新中国成立后.首要的任务之一是彻底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它包括( )①解放国土.完成国家统一②建立各级地方政府③开展土地改革④没收官僚资本.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13 人民政府在采取的措施中,对巩固政权、恢复国民经济具有关键性作用的是( )A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B 土地改革C 稳定物价,统一财经D 镇压反革命14 建国初期,人民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合理调整,产生的影响是( )A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B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开始起步C确立了工人阶级在企业中的领导地位D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恢复和发展15“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所反映的主要社会矛盾是( )A 民族资产阶级与官僚资产阶级的矛盾B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C 无产阶级与官僚资产阶级的矛盾D 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16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材料二全国解放后,有些干部甚至高级干部贪图享乐,大肆贪污国家资财.1951年破获原天津地委书记刘青山、专员张子善贪污公教折合人民币155万元案.中央人民政府系统27个单位共查出贪污犯1 670人,全日共查出贪污折合人民币1 000元以上的贪污犯15.6万人.中国共产党通过发动群众运动,揭发和惩处了一大批贪污犯,党风迅速好转,干都队伍基本上保持了艰苦奋斗、朴素廉洁的作风.——《中国共产党六十年》材料三毛主席说,正因为他们两人(指前任和时任中并天津地委书记的刘青山、张于善——引者注)的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要下决心处决他们,才可能挽救20个、200个、2 000个、20 000个犯有各种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目顾》请回答,(1)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材料一中毛泽东强调党的建设的必要性.(2)据材料二回答,中央人民政府于1951年在国家机关和企业中开展了什么运动?背景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党建的认识.(4)中共能解决自身产生的腐败问题的依据是什么?17 中共诞生后,推行了哪些重要的土地政策,有何作用?答案:一知识结构人民解放战争南京国民政府七届二中全会论人民民主专政共同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东方战线人民解放战争1950年西藏朝鲜停战协定解放生产力工业化巩固政权恢复经济封建剥削农民阶级中立封建剥削土地制工业化国家和企业贪污浪费官僚主义私营企业行贿偷税漏税偷工减料盗骗国家财产盗窃国家经济情报二重点、难点1 如何认识过度时期的社会性质、社会矛盾和革命任务?⑪社会性质过渡时期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历史阶段,是由新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并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具有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双重性质.说它是新民主主义国家,是就其政权形式的某些特点和五种经济成分并存而言.政权形式的某些特点主指中央人民政府是由以中共代表为主体的多党参加的民主联合政府.五种经济成分主要指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人教版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优秀课件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 利的国内意义
• 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基本胜利 • 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 史和连年战乱的局面,国家赢得了独 立,人民当家做了主人 • 中国历史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 主义的过渡时期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的世界意义
•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绣红旗
歌剧《 江姐》
第一节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
一、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
1、政治上:南京国民政府覆灭
2、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基本胜利
3、理论基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4、群众基础:人民热烈拥护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2.开国大典
主要
规定国家性质:新民主主义国家
内容
规定新中国的军事制度和经济建
设的根本方针以及外交民族等方
面的基本国策
作用 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设计者—曾联松
《义勇军进行曲》作者
田汉
聂耳
人民英雄纪念碑
第一届政协会议的意义
在全国人大未召开之前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重要准备
开国大典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1949.10.1下午2时)
成立大典 (1949.10.1下午3时)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第一次全体会议主要内容
政府主席、副主席宣布就职
接受《共同纲领》为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
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向世界各国发布新中国成立公告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 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意义:在我国延续数千年的封建剥削的土 地制度彻底废除,农民成为土地的 主人,为农业生产发展和国家工业 化开辟道路
高一历史最新课件-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人教版[原创] 精品
巩固政权措施之一:继续解放全国1950-1951
1、1950年夏,基本歼灭大陆的国民党残余。 2、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中央政府采取和平解放西藏的最主要原因是:
A 中国军队忙于其他战事,无法抽出兵力。 B 因为藏汉两民族存在着历史上造成的隔阂,为了避 免进一步伤害民族感情。 C 避免更大伤亡,尽早结束战争。 答案 B D 西藏当局响应和平建议。
二 ) 新 中 国 成 立 的 经 过
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①时间:1949、9
地点:北平
代表:广泛性
②中心议题:讨论成立新中国 ③内容: A、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B、通过——《共同纲领》(临时宪法) C、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和副主席 D、决定——首都、国旗、国歌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之所以有临时 宪法性质主要是因为 A 规定了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国家 B 规定了人民享有的权利 C 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D 政协会议具有制宪职能 答案:A
巩固政权措施之二:抗美援朝1950-1953
1、背景:①美国出兵朝鲜,干涉朝鲜内政 ②美国威胁我国安全:轰炸东北,第七 雄赳赳 舰队进驻台湾海峡。(具体情况) 气昂昂 跨过鸭绿江 2、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 3、进程: ①1950年10月25,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 保和平 卫祖国 ②中朝军民并肩作战,取得辉煌战果 就是保家乡 ③1953年,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志愿军军歌
背景:A 国民党留下了大量特务
B 朝鲜战争爆发后进行疯狂的反革命活动 过程:1950年开始,历时一年
意义:基本肃清了国内的反革命势力,巩固了政权。
巩固政权措施之五:三反、五反运动1951
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在国家机关和公有企业当中开展)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PPT课件6 人教版
返回
历史意义:
国内意义:
过去而言——三座大山 革命胜利 1、新纪元:
2、新时期: 将来而言——独立民主统一道路
向社会主义过渡 国际意义: 冲破、壮大、鼓舞
返回
二、巩固政权的斗争:
追歼残敌,武装剿匪1950年夏 继续解放战争 全国领土基本解放 军事 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 抗美援朝1950年 ~ 1953年 开展土地改革运动1950年 ~ 1952年
(1)、原因: 运 三 动 (2)、内容: 反 ” “ 三反: 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五 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 五反: 反 ” 财产、反偷工减 料、反盗窃国家
“
经济情报
(3)、意义:
原因
严峻形势
表现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经济
措施
兼有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双重性质
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合理调整工商业 恢复发展生产 土地改革 农村 城市
材料1 从我们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们的眼睛就要向着 这个城市的生产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如果我们在生产工作 上无知,不能很快的学会生产工作,不能使生产事业尽可能 迅速的恢复和发展,获得确实的成绩,首先使工人生活有所 改善,那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会站不住脚,我们就 要失败。
中国现代史的历史分期
1、1949.10 ~ 1956年底
过渡时期
2、1956 ~ 1966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 3、1966 ~ 1976 “文化大革命” 十年动乱
4、1976 ~1978 ~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五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第一节
新中国的成立和 巩固政权的斗争
材料3
人教版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优秀课件2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政权的斗争
保靖民族中学 石盛萍
知 识 结 构
1、新中国成立的条件
(一)新中国的诞生
2、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3、开国大典 4、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1、解放全国大陆 2、抗美援朝 3、土地改革 4、镇压反革 命运动 5、三反五反运动
(二)巩固新政权 的斗争
建国初期 三大运动
试比较中国共产党四次土改的时间、地点、 性质、内容、意义。
国共对峙 革命根据地 变封建私有
为农民私有
没收地 主土地
赢得农 民支持
抗战时期 抗日根据地 有限制的封 地主减租减息 地主农 农民交租交息 民支持 建私有
《中国土地法 农民支援 解放战争 解放区 变封建私有 大纲》没收地 可靠保证 为农民私有 主土地 《土地改革法》 废除 变封建私有 过渡时期 新解放区 为农民私有 保护富农经济 解放 开辟
五反运动: 打退了。。。打击了。。。建立了。。。
人民解放战 争的胜利
南京国民政 府的推翻 七届二中全会召 开和《论人民民 主专政》的发表
小结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的 成 立
追歼残敌 解放大陆
人民群众的 支持拥护
中国人民政治协 商会议的召开
巩 固 政 权 的 斗 争
抗美援朝 土地改革 镇压反革 命运动 “三 反”“五反” 运动
1、原因: 2、开展的范围和内容:
三
范围
反
五
反
在国家机关和企业中 反贪污
在私营企业中 反行贿
反浪费
内容 反官僚主义
反偷税漏税
反偷工减料
反盗骗国家财产
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大贪污犯刘青山张子善伏法
上海黄浦区国际贸易业的资本家向“五反”委员会递交“坦白书”
第1节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
第1节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或掌握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与主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平解放西藏和全国的基本解放;抗美援朝;土地改革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三反、五反运动。
过程与方法:(1)综合分析和概括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和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2)分析归纳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斗争(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运动)原因和目的、作用和影响。
(3)分析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目的和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认识到新中国的诞生不但是中国光辉灿烂新纪元的开始,而且具有深远的国际影响。
(2)通过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运动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并进行真、善、美等观念的教育。
课时安排 2课时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1)新中国的诞生及历史意义是重点。
新中国的诞生是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必然。
它的诞生标志着中国进入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它的诞生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
(2)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斗争是重点。
新中国成立初,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了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和三反、五反运动,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也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创造了条件。
2.难点分析:土地改革运动是难点。
因为1931年土地改革中对富农采取了限制政策,1947年土地改革中规定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而这次土地改革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开展的,却对富农采取了限制并保存的政策。
须引导学生结合革命形势的发展和需要,互相讨论,共同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保存富农经济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土地改革的阻力,孤立地主阶级,稳定民族资产阶级,早日恢复和发展生产。
课堂教学设计师: 1949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伟大胜利的一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推翻了国民党的各级反动政权,取得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为中国人民迎来了新时代的曙光。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一)人教版
(3)影响:
3、土地改革运动
背景:新解放区人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
时间: 1950年夏~1952年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依据:
特点: 保护富农经济
意义:在我国延续数千年的封建剥削的土 地制度彻底废除,农民成为土地的 主人,为农业生产发展和国家工业 化开辟道路
开国大典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1949.10.1下午2时)
成立大典 (1949.10.1下午3时)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第一次全体会议主要内容
政府主席、副主席宣布就职
接受《共同纲领》为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
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向世界各国发布新中国成立公告
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中华人民 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 力量
•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 斗争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 基本经验
• 有一个坚强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 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 革命实践相结合 • 建立人民军队,开展武装斗争
•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开国大典
彭德怀谈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
代表的广泛性 主要内容
意义
代表的广泛性
人民 团体
各民主 党派 无党派 人士
各民族 海外 华侨
中国 共产党
人民 解放军
各地区
第一届政协会议的主要内容
制定《共同纲领》
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政府主席 确定国旗、代国歌、首都、纪年方法 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共同纲领》的内容及作用
确定国名: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ppt6 人教版
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
”
财产、反偷工减 料、反盗窃国家
经济情报
(3)、意义:
原因
严峻形势
表现
经济
措施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兼有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双重性质
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合理调整工商业
恢复发展生产 土地改革
农村 城市
材料1 从我们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们的眼睛就要向着 这个城市的生产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如果我们在生产工作 上无知,不能很快的学会生产工作,不能使生产事业尽可能 迅速的恢复和发展,获得确实的成绩,首先使工人生活有所 改善,那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会站不住脚,我们就 要失败。
3、材料3反映出什么问题?
同学们,再见!
材料2 新中国成立之初,有识之士尖锐指出: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 资本控制着中国的经济命脉,实为中共经济上的劲敌;投机商人无 孔不入,无风掀起三尺浪,中共要对付他们也非轻而易举;私人资 本主义会袖手旁观,见机行事,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问题棘手; 工矿企业中旧的管理方式,管理制度压抑着工人生产的积极性…… 中共能否在城市站住脚,确是一个很大的问号。
材料3 1952年国民经济情况简表
项目 1949年产值 1952年产值 比1949年增长
工农业 466亿元 总产值
810亿元
73.8%
国民 358亿元 589亿元
64.5%
收入
1、材料1中是怎样论述“发展生产”与“维持政权”的关系?是否 符合当时的客观形势?
2、材料2中所述是否符合实际?中共为解决这些问题分别采取 了哪些措施?
历史背景
民主党派对其抱有幻想 1949年 民主革命基本胜利,民主党派与中共
高一历史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知识点(人教版)
高一历史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知识点(人教版)高一历史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知识点(人教版)《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知识点(一)新中国的诞生及历史意义1、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成立新中国的条件成熟了。
主要表现在:人民解放战争已在全国范围内取得基本胜利;国民党反动政府已被推翻;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和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新中国成立作了理论和路线、方针准备;全国人民热烈拥护在共产党领导下迅速成立中央人民政府。
2、新中国诞生的意义(1)国际意义:新中国诞生是继十月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世界历史中最重大的历史事件。
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占世界人口1/4的中国开始向社会主义迈进。
它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
中国革命的胜利为世界被压迫被奴役民族的解放树立了榜样,它激励和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
(2)国内意义: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腐败、落后的旧中国的终结;标志着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瓦解;标志着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在中国统治的结束;标志着三座大山压迫和奴役中国人民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中国摆脱了内战分裂、剥削和压迫。
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历史从新民主主义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斗争1、解放全国(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在继续追歼残敌的同时,又在新解放区进行大规模的剿匪作战。
到1950年夏,基本上歼灭了祖国大陆上的国民党残敌和武装土匪。
(2)1951年,中央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获得了和平解放。
至此,除台湾和少数沿海岛屿外,中国领土全部解放。
(1)抗美援朝:①背景:1950年夏,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操纵组成“联合国军”,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同时,美国第七舰队开到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②目的: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教学目的]:基础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条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共同纲领》;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开国大典;共和国成立的意义;西藏的和平解放和全国的基本解放;抗美援朝;土地改革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三反”、“五反”运动。
能力培养:1、通过对新中国成立意义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
2、通过抗美援朝、土地改革运动和镇压反革命运动的教学,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想教育:1、通过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新中国的诞生不仅是中国新纪元的开始,而且具有深远的国际意义。
2、通过对抗美援朝、土地改革运动和镇压反革命运动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知识:新中国诞生的意义;巩固新政权的斗争。
难点知识:土地改革运动。
[课时安排]:[讲授过程]:[引入新课]:导课:复习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和七届二中全会的知识,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条件: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具体内容见课本P90。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见书P91页第二、三行,强调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及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大团结。
会议中心议题: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通过《共同纲领》:它规定了国家的性质等,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及主席、副主席。
确定首都、国旗、国歌等。
从会议中心议题,强调指出新政协具有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完成了建国的准备工作。
注意比较1946年政协会议和1949年政协会议的异同。
3、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的召开:时间、内容、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式成立。
4、开国大典:(播放《开国大典》的部分影像资料)5、共和国成立的意义:(由学生先讨论,后教师小结。
略)2、巩固新政权的斗争: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成立时面临什么严峻的形势?政治:新政权刚建立,各种反动势力的存在。
国内经济: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军事:全国还没有完全解放,国民党还有几百万军队和土匪。
国际:帝国主义的敌视(政治孤立、军事威胁、经济封锁)为巩固新政权而进行的斗争:1、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和大规模剿匪运动。
到1950年底,基本肃清。
2、西藏的和平解放和中国大陆的全部解放。
时间:1951年。
3、抗美援朝:分析:朝鲜战争爆发的原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的原因?结果?意义?补充材料:材料一:“全世界各国的事务应由各国人民自己来管,亚洲的事务应由亚洲人民自己来管,而不是由美国来管。
美国对亚洲的侵略,只能引起亚洲人民广泛的和坚决的反抗。
”材料二:“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和平,从不也永远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材料三:“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
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
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止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也是我国人民的切身利益密切地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决定的。
”分析: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目的、性质怎样?反映出什么精神?目的:保家卫国。
性质: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正义的、反侵略的战争。
精神: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
4、土地改革运动:复习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各实行过哪些不同的土地政策?原因?意义?并分析这次土地改革运动的必要性?土改的时间、必权性、文件、政策、结果、意义?必要性:为巩固中国的胜利,为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必须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这是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之一。
①时间:1950年夏②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简况③基本内容: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
④特点:实行保护富农经济的政策(原因见课本P96第一段小字)⑤结果: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已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分析政策:将过去限制和打击富农经济的政策改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是为了更好地孤立地主,减少土改的阻力,保护中农和小土地出租者,稳定民族资产阶级。
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有利于早日恢复和发展生产。
意义:彻底消灭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剥削制度;广大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政权;为国家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5、镇压反革命运动:时间、文件、主要打击对象、结果、意义?意义:基本上肃清了祖国大陆上的反革命残余势力,安定了社会秩序,保证了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恢复国民经济的顺利进行,为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条件。
6、“三反”、“五反”运动:原因和目的:进行三反、五反运动的目的是打退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发动的猖狂进攻。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采取了保护私营工商企业合法经营和发展的政策,使私营工商业企业得到迅速的发展。
但是,一些不法资本家不满足于用正常手段获得的利润,而是采取非法的手段谋取暴利。
他们行贿国家干部、偷税漏税、盗骗国家财产、偷工减料、盗窃国家经济情报,“五毒”横行。
有些国家机关和企业的工作人员进城以后,贪图享乐,经不起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犯了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的错误,有些人罪行严重。
分析:原因、目的、内容、现实意义。
目的:为打退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的猖狂进攻,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现实意义:只有坚持反腐败斗争,才能保证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
内容和两个运动开展的不同范围:“三反”指的是1951年来到1952年来,在党和国家机关、国营企业内部进行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斗争。
“五反”指的是在私营企业中开展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偷工减料”、“反盗骗国家财产”和“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斗争。
a、三反运动教育了干部的大多数,挽救了一批犯错误的同志,纯洁了干部队伍,抵制了资产阶级的腐蚀。
3、意义 b、五反运动打退了不法资本家向社会主义的猖狂进攻,打击了他们“五毒”行为,在工商业进行了一次普遍的守法经营教育,开始建立了工人阶级对资本家的监督。
新中国成立后我党采取的巩固政权的措施,使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更加巩固,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创造条件。
而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又为政权的巩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小结]:[能力测试]:1、选择题:1、1951年,达成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协议的双方是中央人民政府和:A.西藏宗教组织B. 西藏宗教领袖C. 西藏地方政府D. 西藏临时政府2、1950-1953年开展的哪项工作属民主革命的性质?A.抗美援朝B.镇压反革命C.三反、五反运动D.没收官僚资本3、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政策和过去的主要不同是:A.限制和打击富农经济B.限制富农经济、中立中农C.保护民族工商业者D.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4、1950年开始的镇压反革命运动的主要效果是:A.消灭了大陆上的国民党武装驶B.安定了社会秩序C.消除了国内反革命残余D.保证了土地改革运动的进行5、没有担任过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的是:A.刘少奇B.李济深C.周恩来D.张澜2、材料解析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要求“在全国一切城市,首先在大城市和中等城市中,依靠工人阶级,团结守法的资产阶级及其他市民,向违法的资产阶级开展一个大规模的坚决的彻底的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和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斗争,以配合党政军内部的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现在是极为必要和极为及时的。
”----1952年中共中央《关于首先在大中城市开展“五反”斗争的指示》材料二:(在“五反”运动中)根据有无违法行为和违法行为的轻重大小以及违法性质的恶劣程度,把私营工商业户分别划分为:守法户;基本守法户;半守法半违法户;严重违法户;完全违法户五种类型,并明确规定了分类处理的标准和办法。
----分类处理的结果,在全国各大城市中,第一、二类占70% ,他们是团结的对象;第三类占25% ,是争取的对象。
----到1956年6月底,全国范围的“五反”运动胜利结束。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请回答:1、据材料1,2、指3、出文中反映的两种类型的斗争的不4、同5、性质?6、据材料2,7、说明在“五反”运动过程中各地是如何执行中央指8、示的?9、据以上材料,10、谈谈你对“五反”运动的认识。
三、问答题: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什么严峻的形势?中共为战胜困难、巩固新政权,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和斗争?[答案]:一、选择题:1、C 2、D 3、D 4、C 5、C二、选择题:1、一是与党政军内部的腐败现象的斗争;一是不2、法资产阶级向新生人民政权的进攻。
3、采取团结大多数,4、孤立和打击极少数的策略;采取发动群众和谨慎稳妥的办法。
5、以上两种斗争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后两条道路之间的斗争,6、其危害表明以上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党在这场斗争中的正确策略是取得最后胜利的关键。
3、问答题:国内:国民党残敌负隅顽抗;大批特务土匪疯狂破坏;国民经济陷于崩溃。
形势:国际:美国和一些帝国主义敌视中国,采取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威胁的政策,企图扼杀人民政权。
措施和斗争:政治上:继续追迁残敌,进行剿匪作战,统一祖国大陆;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坚决镇压反革命,巩固了人民政权;抗美援朝,赢得了相寻稳定的和平环境。
经济上:没收官资本,建立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领导人民大力发展生产。
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外交上: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在建国第一年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积极同邻国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了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提高了国际地位,打破了美国在外交上孤立中国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