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
A) C
(
)
12、制作年代尺和探究主要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 题。 材料一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年代尺
材料二 可以用来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主要历史事件的一些关键词: “五四风雷” “南昌枪声” “卢沟烽火” “开国大典” (1)从材料二中,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和胜利分别选出恰当的关 开始:“五四风雷”;胜利:“开国大 键词。
,
。
摧毁了我国两千多年的 所有制, 意 消灭, 成为了土地的主人,为国家的 义 设准备了条件。
阶级被 建
记忆检测
1、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于 2、开国大典的举行标志着 运动。 成立。 ,标志着 。
3、西藏和平解放,做出重要贡献的人是
4、建国初期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
5、抗美援朝时的目的是 6、 ,
。
B
2、历史影片能艺术再现重大历史事件。下列四部爱国主义影片所反映的历史事 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台儿庄战役》 ②《南昌起义》 ③《重庆谈判》 ④《开国大典》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①②④③ D. ②①③④
D
3、“宁愿自己牺牲,决不暴露目标,为了整体,为了胜利,为了中朝人民和 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愿献出自己的一切。”履行了自己入党申请书中这一誓言 的人物是 ( ) A. 聂耳 B. 冼星海 C. 邱少云 D. 王进喜 4、电影《农奴》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藏族奴隶娃子强巴从过去被迫装哑巴到解 放军的帮助下开口说话的不平凡人生经历。电影《农奴》主要歌颂了( ) A. 抗日战争的胜利 B. “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C.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 西藏和平解放和民主改革
A
A.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C.农业合作化掀起高潮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学习主题:第2课《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同步练习 川教版

第2课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建国初期,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被废除,三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这得益于A.《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2.全国土地改革以后,分配给农民的土地A.归农民所有B.归乡镇所有C.归集体所有D.归国家所有3.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十分关注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
为了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共同纲领》4、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写道:“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作者称赞的是A.抗日军民B.解放军战士C.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D.朝鲜军民5、1950年,土地改革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当时尚未土改的是A.浙江B.江苏C.江西D.西藏6、坐落在辽宁省丹东市的抗美援朝纪念馆中,在醒目的位置陈列着两个著名人物的雕塑,其中一位是毛泽东,另一位应是A.林彪B.刘伯承C.邓小平D.彭德怀7、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枪口,掩护战友夺回阵地,自己壮烈牺牲的是A.黄继光B.邱少云C.罗盛教D.杨根思8、彭德怀在一篇报告中指出:“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其中“它”是指A.抗日战争的胜利B.解放战争的胜利C.抗美援朝的胜利D.镇压反革命的胜利9、下列诗句描写了抗美援朝的是A.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大雄师过大江B.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C.金沙水拍去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10、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人民政权进行的斗争有①抗美援朝②开国大典③土地改革④三大改造⑤镇反运动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④D.①③④11、建国初期,我国广大农民获得的最重要的权利是对土地的A.所有权B.使用权C.经营权D.管理权12、1949年8月,居住在北京的居民,在户籍的居住地一栏所填的是A.京师B.北京C.北平D.大都13、1950年10月开始镇压反革命运动,打击的重点是①地主、富农②土匪中的匪首、惯匪③特务、恶霸④反动党团骨干和反动会道门头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4、、建国初期进行的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散打运动的共同作用是A.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B.基本校庆了国内的反革命势力C.掌握了经济命脉D.消灭了地主阶级15、历史兴趣小组开设有关抗美援朝时期的人物专题网站,收录的历史人物不可能包括A.彭德怀 B.黄继光 C. 叶挺 D. 邱少云二、材料解析题16、材料一:中共丰都县委于1950年10月召开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县委书记张丹卿作了动员报告。
八年级历史下册 (部编版)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核心素养新课标一站式单元教学设计)1.课程标准目标要求(1)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开国大典,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对中国和世界历史的伟大意义。
(2)掌握抗美援朝的原因、目的、经过及意义。
(3)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和意义 。
2.学科核心素养要求一、单元主要内容本单元的时间界限为1949年9月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到1953年抗美援朝胜利,主要包括三课内容: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第2课抗美援朝;第3课土地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决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准备,盛大的开国大典仪式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的解放和中华民族的独立,西藏的和平解放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实现了民族团结。
抗美援朝。
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把战火燃烧到中国东北边境,逼迫中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在中朝人民的并肩奋战特别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浴血奋战下,取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土地改革。
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农民迫切获得土地的愿望上进行土地改革,将封建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又一次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二、单元教材体例1.单元框架下设课,每课中设子目。
2.课有正文和辅文两大板块以及插图组成。
(1)正文是核心,正文以宋体内容呈现,是教材的主体部分,其功能主要是呈现一节课教学的基本内容,涵盖了课标所要求的基本主干知识,并有一些相应的必要内容。
课文一般是根据课题分为相关的两到三个子目,分别叙述基本的史实。
每课的课文全以大字形式呈现,以使课文更为通畅。
(2)辅文由前设导言与辅助栏目含相关史事、材料研读、人物扫描、问题思考、课后活动、知识拓展,共同构成有机整体。
提供的文字材料,使“教本”与“学本”相结合,拓展了教材的信息,加强了教材的可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有助于阅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考。
①课文前设导言——主要功能是这节课要讲什么,有哪些要点?结合本课内容要点,以问题设置为主,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参与教学②课文旁设,以楷体内容作为补充。
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教案 川教版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教案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方法总结】1、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为例,如何分析历史事件的意义?对历史意义,重在分析,切忌硬背。
下面以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为例,应该从国内意义、国际意义,对当时、对后世的意义入手。
从政治、文化、经济三方面举例加以说明。
教材叙述如下: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
中国的历史进入一个新纪元。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概括为:(1)、结束了过去:1840年以来中国人民最终推翻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开创了未来:中国开始走上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并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3)、影响了世界:打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解放斗争。
怎样分析历史事件的意义【方法提示】1. 中国古代农民起义的意义:该起义的特点+沉重打击了(或动摇了、瓦解了、推翻了)**朝的反动统治+迫使**统治者调整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从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 中国古代统一战争的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开创**长期统一稳定局面,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促进生产发展和各地区经济交流,为国家繁荣强盛创造了条件。
3. 近代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意义:(1)对本国的政治而言:推翻了**统治(或废除了**制度),确立了**形式的资产阶级统治,为资本主义发展(初步或进一步)扫除了障碍;(2)对本国的经济发展而言:促进本国资本主义发展+发展表现的高度概括(可选);(3)对外国的影响(可选)(4)特点或局限性(可选)4. 中国近代史上重大人民运动的意义:性质+特点+影响(1)性质:斗争目标(反……反……)+阶级属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学生、人民等)+斗争形式(革命、改革、起义、运动等)(2)特点(可选)(3)影响或历史功绩(略)5. 近现代史上中共召开的重要会议的意义:解决了**问题(或提出了**主张,结束了**错误,确立了**正确理论或领导等,总之是会议的核心内容),标志着……,为……指出了正确方向+会议的特点(可选)。
中华书局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巩固新政权的措施

再见
视频欣赏: 《翻身的喜悦:解放后的土地改革运动》
及时巩固:
1、建国初的土地改革依据的法令是( A.《共同纲领》 B.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Hale Waihona Puke 2、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运动取得的成果不包括 ( ) A.消灭了地主阶级 B.巩固了人民政权 D.废除了土地私有制
北边是苏联对日军事 行动和受降范围。日 本投降后,就成为社 会主义性质的朝鲜民 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三八线
南边是美国对日军事 行动和受降范围。日 本投降后,就成为自 资本主义性质的大韩 民国。
同一块领土上存在了两个意识形态对立的政府。朝鲜与韩国之间 的战争,必然爆发。美国、中国、苏联等18个国家也不同程度地 卷入这场战争。 朝鲜和韩国之间的战争是在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冷战背 景下的一场实际战争。
美帝国主义出兵朝鲜并入侵我国台湾海峡,对我国领土 主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 切相关的。要保证国家的安全与国内的经济建设,必须 出兵朝鲜,保家卫国。
参与园地
为什么说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 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那些精神?
答: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 战争中,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 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他们不怕牺牲,顽强拼搏,以热 情、乐观、决心、勇敢赢得了这 场战斗的胜利,因此被誉为“最 可爱的人”。
第二课 巩固新政权的措施
(二)土地革命
闰土
世世代代的农民, 辛辛苦苦一辈子, 还吃不饱穿不暖 为什么?
祥林嫂 骆驼祥子
土地占有严重不均衡的封建土地制度是 农民遭受剥削的总根子,它严重阻碍农村 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把地主的土地分 给农民,一方面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一 方面有利巩固新生政权。
八年级历史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镇压反革命运 动
• 镇压反革命运动的必要性 • 镇压反革命的简况 • 镇压反革命运动胜利的意义
讨论:
• 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几乎在 同一时期开展,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1、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保卫了祖国的独立和安全, 为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运动的开展创造了条件;
2、土地改革运动的进行,调动了广大农民革命和生 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有 利于支援抗美援朝战争;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
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 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我的爸爸去过朝鲜战场, 为了保卫祖国,为了保卫家乡, 打败了美帝,保卫了和平, 嘹亮的军歌,威武雄壮,
我的先辈去朝鲜打仗, 英勇战斗是民族的背梁,
鸭绿江水静静的流淌, 嘹亮的军歌在耳边回荡。
第二课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
的斗争
抗美援 朝
• 原因 •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时间、司令员) • 抗美援朝的战争概况(阶段、结果) • 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 • 最可爱的人(黄继光、邱少云等)
抗美援朝精神
;https:// 会议纪要模板 述职述廉报告 述职报告 党风廉政建设 ;
一、 抗美援朝、保家 卫国
1、背景:①朝鲜内战的爆发:1950年6月
②美国侵略朝鲜,第七舰队开赴台湾海 峡 ③战火烧至中朝边境,威胁中国安全
2、过程:1950~1953年 彭德怀
《朝鲜停战协定》
3、影响: ①教训了侵略者
②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 ③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 得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土地改革:
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土地改革的意义
精选2019-2020年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课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川教版课后辅导练习九十一

精选2019-2020年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课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川教版课后辅导练习九十一第1题【单选题】小说《活着》里写道:“我回来的时候,村里开始搞土地改革了,我分到了五亩地,就是原先租龙二的那五亩,龙二做上地主,神气了不到四年,一解放他就完蛋了。
共产党没收了他的田产,分给了从前的佃户……”材料描述史实的作用是( )A、摧毁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B、废除了地主阶级的所有制,实行农民的所有制C、标志看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D、走上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道路【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
对联中的两次“分田”分别指的是(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B、土地改革和人民公社化C、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D、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1950年,中国受到美国怎样的侵略威胁( )①美国悍然派兵侵略朝鲜②美军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③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④美国第七舰队侵入中国台湾海峡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学校举办“抗美援朝英雄事迹展览”,你将选取下列哪些素材( )①黄继光以身躯堵枪眼②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③罗盛教冰下救少年④董存瑞舍身炸碉堡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这场不是战争而称为‘警察行动’的战争结束了……美丽的岛屿变成了一片废墟……战争开始于三八线上,三年之后,战争结束于几乎同一地点……”文中描述的战争是( )A、苏德战争B、太平洋战争C、解放战争D、朝鲜战争【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这件事发生在( )A、抗日战争时期B、包产到户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D、土地改革时期【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同学们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了以下图片资料,这些资料共同反映的学习主题是( )A、八路军将士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B、解放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C、抗美援朝志愿军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事迹D、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2013年3月11日起朝鲜不再承认《朝鲜停战协定》的效力,朝鲜将不受停战协定的约束,全面终止朝鲜人民军板门店代表部的活动,并切断板门店朝美军事联络电话,朝鲜半岛进入军事敌对状态。
八年级历史 第一学习主题

时间:1949年10月1日 地点:首都北京 准备: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 会议任命 周恩来:外交部长 毛泽东:军事委员会主席 朱德:解放军总司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1、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勾结封建 统治者剥削压迫中国人民的历史 2、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中国人 民从此站立起来,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 族之林 3、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 争取解放斗争
第一学习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成立和巩固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一、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时间:1949年9月21日 地点:北平 性质:这次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 议,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 内容:通过《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 的作用。
二、开国大典
三、西藏和平解放
时间:1951年5月 意义:祖国大陆实现统一;西藏摆脱了帝国 主义的侵略和奴役,为西藏民族改革创造 了条件,给西藏发展带来光明的前途。
第二课: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一、抗美援朝战争 时间:1950年10月 地点、人物:彭德怀率领下 跨过鸭绿江 结束时间:1953年7月 结束的标志:美国代表在板门店签订《朝鲜 停战协议》
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的英雄人物:
目标
黄继光:用胸膛堵塞敌人机枪 邱少云:宁肯让火烧死也不被暴露
二、土地改革运动
时间:1950年6月 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意义: 1、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2、使农民获得土地 3、调动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4、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
的斗争
抗美援 朝
• 原因 •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时间、司令员) • 抗美援朝的战争概况(阶段、结果) • 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 • 最可爱的人(黄继光、邱少云等)
抗美援朝下共击之。今王吕氏,非约也”太后不说。问左丞相平及绛侯周勃等,皆曰“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欲王昆弟诸吕,无所不可”太后喜。罢朝,陵让平、勃曰“始与高帝唼血而盟,诸君不在邪。今高帝崩,太后女主,欲王吕氏,诸君纵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高帝於地下乎” 平曰“於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全社稷,定刘氏后,君亦不如臣”陵无以应之。於是吕太后欲废陵,乃阳迁陵为帝太傅,实夺之相权。陵怒,谢病免,杜门竟不朝请,十年而薨。陵之免,吕太后徙平为右丞相,以辟阳侯审食其为左丞相。食其亦沛人也。汉王之败彭城西,楚取太上皇、吕 后为质,食其以舍人侍吕后。其后从破项籍为侯,幸於吕太后。及为相,不治,监宫中,如郎中令,公卿百官皆因决事。吕须常以平前为高帝谋执樊哙,数谗平曰“为丞相不治事,日饮醇酒,戏妇人”平闻,日益甚。吕太后闻之,私喜。面质吕须於平前,曰“鄙语曰儿妇人口不可用,顾 君与我何如耳,无畏吕须之谮”吕太后多立诸吕为王,平伪听之。及吕太后崩,平与太尉勃合谋,卒诛诸吕,立文帝,平本谋也。审食其免相,文帝立,举以为相。太尉勃亲以兵诛吕氏,功多。平欲让勃位,乃谢病。文帝初立,怪平病,问之。平曰“高帝时,勃功不如臣。及诛诸吕,臣 功亦不如勃。愿以相让勃”於是乃以太尉勃为右丞相,位第一。平徙为左丞相,位第二。赐平金千斤,益封三千户。居顷之,上益明习国家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不知。问“天下钱谷一岁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洽背,愧不能对。上亦问左丞相平。平曰 “各有主者”上曰“主者为谁乎”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何事也”平谢曰“主臣。陛下不知其弩下,使待罪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填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上 称善。勃大惭,出而让平曰“君独不素教我乎”平笑曰“君居其位,独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问长安盗贼数,又欲强对邪”於是绛侯自知其能弗如平远矣。居顷之,勃谢免相,而平颛为丞相。孝文二年,平薨,谥曰献侯。传子至曾孙何,坐略人妻弃市。王陵亦至玄孙,坐酎金国除。辟阳 侯食其免后三岁而为淮南王所杀,文帝令其子平嗣侯。淄川王反,辟阳近淄川,平降之,国除。始,平曰“我多阴谋,道家之所禁。吾世即废,亦已矣,终不能复起,以吾多阴祸也”其后曾孙陈掌以卫氏亲戚贵,愿得续封,然终不得也。周勃,沛人。其先卷人也,徙沛。勃以织薄曲为生, 常以吹箫给丧事,材官引强。高祖为沛公初起,勃以中涓从攻胡陵,下方与。方与反,与战,却敌。攻丰。击秦军砀东。还军留及萧。复攻砀,破之。下下邑,先登,赐爵五大夫。攻蒙、虞,取之。击章邯车骑殿。略定魏地。攻辕戚、东緍,以往至栗,取之。攻齧桑,先登。击秦军阿下, 破之。追至濮阳,下蕲城。攻都关、定陶,袭取宛朐,得单父令。夜袭取临济,攻寿张,以前至卷,破李由雍丘下。攻开封,先至城下为多。后章邯破项梁,沛公与项羽引兵东如砀。自初起沛还至砀,一岁二月。楚怀王封沛公号武安侯,为砀郡长。沛公拜勃为襄贲令。从沛公定魏地,攻 东郡尉於成武,破之。攻长社,先登。攻颍阳、缑氏,绝河津。击赵贲军尸北。南攻南阳守齮,破武关、峣关。攻秦军於蓝田。至咸阳,灭秦。项羽至,以沛公为汉王。汉王赐勃爵为威武侯。从入汉中,拜为将军。还定三秦,赐食邑怀德。攻槐里、好畤,最。北击赵贲、内史保於咸阳, 最。北救漆。击章平、姚卬军。西定汧。还下眉阝、频阳。围章邯废丘,破之。西击益已军,破之。攻上邽。东守峣关。击项籍。攻曲遇,最。还守敖仓,追籍。籍已死,因东定楚地泗水、东海郡,凡得二十二县。还守雒阳、栎阳,赐与颍阴侯共食钟离。以将军从高祖击燕王臧荼,破之 易下。所将卒当驰道为多。赐爵列侯,剖符世世不绝。食绛八千二百八十户。以将军从高帝击韩王信於代,降下霍人。以前至武泉,击胡骑,破之武泉北。转攻韩信军铜鞮,破之。还,降太原六城。击韩信胡骑晋阳下,破之,下晋阳。后击韩信军於硰石,破之,追北八十里。还攻楼烦三 城,因击胡骑平城下,所将卒当驰道为多。勃迁为太尉。击陈狶,屠马邑。所将卒斩狶将军乘马降。转出韩信、陈狶、赵利军於楼烦,破之。得狶将宋最、雁门守圂。因转攻得云中守遬、丞相箕肄、将军博。定雁门郡十七县、云中郡十二县。因复击狶灵丘,破之,斩狶丞相程纵、将军陈 武、都尉高肄。定代郡九县。燕王卢绾反,勃以相国代樊哙将,击下蓟,得绾大将抵,丞相偃、夺陉,太尉弱、御史大夫施屠浑都。破绾军上兰,后击绾军沮阳。追至长城,定上谷十二县、右北平十六县、辽东二十九县、渔阳二十二县。最从高帝得相国一人,丞相二人,将军,二千石各 三人。别破军二,下城三,定郡五、县七十九,得丞相、大将各一人。勃为人木强敦厚,高帝以为可属大事。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责之“趣为我语”其椎少文如此。勃既定燕而归,高帝已崩矣,以列侯事惠帝,惠帝六年,置太尉官,以勃为太尉。十年,高后崩。吕禄以赵 王为汉上将军,吕产以吕王为相国,秉权,欲危刘氏。勃与丞相平、朱虚侯章共诛诸吕。语在《高后纪》。於是阴谋以为“少帝及济川、淮阳、恒山王皆非惠帝子,吕太后以计诈名它人子,杀其母,养之后宫,令孝惠子之,立以为后,用强吕氏。今已灭诸吕,少帝即长用事,吾属无类矣, 不如视诸侯贤者立之”遂迎立代王,是为孝文皇帝。东牟侯兴居,朱虚侯章弟也,曰“诛诸吕,臣无功,请得除宫”乃与太仆汝阴侯滕公入宫。滕公前谓少帝曰“足下非刘氏,不当立”乃顾麾左右执戟,皆仆兵罢。有数人不肯去,宦者令张释谕告,亦去。滕公召乘舆车载少帝出。少帝曰 “欲持我安之乎”滕公曰“就舍少府”乃奉天子法驾,迎皇帝代邸,报曰“宫谨除”皇帝入未央宫,有谒者十人持越卫端门,曰“天子在地,足下何为者”不得入。太尉往喻,乃引兵去,皇帝遂入。是夜,有司分部诛济川、淮阳、常山王及少帝於邸。文帝即位,以勃为右丞相,赐金五千 斤,邑万户。居十馀月,人或说勃曰“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厌之,则祸及身矣”勃惧,亦自危,乃谢请归相印。上许之。岁馀,陈丞相平卒,上复用勃为相。十余月,上曰“前日吾召列侯就国,或颇未能行,丞相朕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乃免相就 国。岁馀,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绛侯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公主者,孝文帝女也,勃太子胜之尚之,故狱吏教引为证。初,勃之 益封,尽以予薄昭。及系急,薄昭为言薄太后,太后亦以为无反事。文帝朝,太后以冒絮提文帝,曰“绛侯绾皇帝玺,将兵於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文帝既见勃狱辞,乃谢曰“吏方脸而出之”於是使使持节赦勃,复爵邑。勃既出,曰“吾尝将百万军,安知狱吏之贵 也”勃复就国,孝文十一年薨,谥曰武侯。子胜之嗣,尚公主不相中,坐杀人,死,国绝。一年,文帝乃择勃子贤者河内太守亚夫复为侯。亚夫为河内守时,许负相之“君后三岁而侯。侯八岁,为将相,持国秉,贵重矣,於人臣无二。后九年而饿死”亚夫笑曰“臣之兄以代父侯矣,有如 卒,子当代,我何说侯乎。然既已贵如负言,又何说饿死。指视我”负指其口曰“从理入口,此饿死法也”居三岁,兄绛侯胜之有罪,文帝择勃子贤者,皆推亚夫,乃封为条侯。文帝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 以备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出入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军中闻将军之令,不闻天子之诏”有顷,上至,又不得入。於是上使使持节诏将军曰“吾欲劳军”亚夫乃传言 开壁门。壁门士请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於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中营,将军亚夫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乡者霸上、棘门如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 虏也。至於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月馀,三军皆罢。乃拜亚夫为中尉。文帝且崩时,戒太子曰“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文帝崩,亚夫为车骑将军。孝景帝三年,吴、楚反。亚夫以中尉为太尉,东击吴、楚。因自请上曰“楚兵剽轻,难与争锋。愿以梁委之,绝其食道, 乃可制也”上许之。亚夫既发,至霸上,赵涉遮说亚夫曰“将军东诛吴、楚,胜则宗庙安,不胜则天下危,能用臣之言乎”亚夫下车,礼而问之。涉曰“吴王素富,怀辑死士久矣。此知将军且行,必置间人於殽、黾厄陿之间。且兵事上神密,将军何不从此右去,走蓝田,出武关,抵雒阳, 间不过差一二日,直入武库,击鸣鼓。诸侯闻之,以为将军从天而下也”太尉如其计。至雒阳,使吏搜殽、黾间,果得吴代兵。乃请涉为护军。亚夫至,会兵荥阳。吴方攻梁,梁急,请救。亚夫引兵东北走昌邑,深壁而守。梁王使使请亚夫,亚夫守便宜,不往。梁上书言景帝,景帝诏使 救梁。亚夫不奉诏,坚壁不出,而使轻骑兵弓高侯等绝吴、楚兵后食道。吴、楚兵乏粮,饑,欲退,数挑战,终不出。夜,军中惊,内相攻击扰乱,至於帐下。亚夫坚卧不起。顷之,复定。吴奔壁东南陬,亚夫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吴、楚既饿,乃引而去。亚夫出精 兵追击,大破吴王濞。吴王濞弃其军,与壮士数千人亡走,保於江南丹徒。汉兵因乘胜,遂尽虏之,降其县,购吴王千金。月馀,越人斩吴王头以告。凡相守攻三月,而吴、楚破平。於是诸将乃以太尉计谋为是。由此梁孝王与亚夫有隙。归,复置太尉官。五岁,迁为丞相,景帝甚重之。 上废栗太子,亚夫固争之,不得。上由此疏之。而梁孝王每朝,常与太后言亚夫之短。窦太后曰“皇后兄王信可侯也”上让曰“始南皮及章武先帝不侯,及臣即位,乃侯之,信未得封也”窦太后曰“人生各以时行耳。窦长君在时,竟不得封侯,死后,乃其子彭祖顾得侯。吾甚恨之。帝趣 侯信也”上曰“请得与丞相计之”亚夫曰“高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上默然而沮。其后匈奴王徐卢等五人降汉,上欲侯之以劝后。亚夫曰“彼背其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即何以责人臣不守节者乎”上曰“丞相议不 可用”乃悉封徐卢等为列侯。亚夫因谢病免相。顷之,上居禁中,召亚夫赐食。独置大胾,无切肉,又不置管。亚夫心不平,顾谓尚席取箸。上视而笑曰“此非不足君所乎”亚夫免冠谢上。上曰“起”亚夫因趋出。上目送之,曰“此鞅鞅,非少主臣也”居无何,亚夫子为父买工官尚方甲 楯五百被可以葬者。取庸苦之,不与钱。庸知其盗买县官器,怨而上变告子,事连污亚夫。书既闻,上下吏。吏簿责亚夫,亚夫不对。上骂之曰“吾不用也”召诣廷尉。廷尉责问曰“君侯欲反何”亚夫曰“臣所买器,乃葬器也,何谓反乎”吏曰“君纵不欲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吏侵之 益急。初,吏捕亚夫,亚夫欲自杀,其夫人止之,以故不得死,遂入廷尉,因不食五日,呕血而死。国绝。一岁,上乃更封绛侯勃它子坚为平曲侯,续降侯后。传子建德,为太子太傅,坐酎金免官。后有罪,国除。亚夫果饿死。死后,上乃封王信为盖侯。至平帝元始二年,继绝世,复封 勃玄孙之子恭为绛侯,千户。赞曰:闻张良之智勇,以为其貌魁梧奇伟,反若妇人女子。故孔子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学者多疑於鬼神,如良受书老父,亦异矣。高祖数离困厄,良常有力,岂可谓非天乎。陈平之志,见於社下,倾侧扰攘楚、魏之间,卒归於汉,而为谋臣。及吕后时, 事多故矣,平竟自免,以智终。王陵廷争,杜门自绝,亦各其志也。周勃为布衣时,鄙朴庸人,至登辅佐,匡国家难,诛诸吕,立孝文,为汉伊、周,何其盛也。始吕后问宰相,高祖曰“陈平智有馀,王陵少憨,可以佐之。安刘氏者必勃也”又问其次,云“过此以后,非乃所及”。终皆 如言,圣矣夫。[标签: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