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体现了孔子对人格的追求,请概述孔子心目中“君子”的特点附答案

合集下载

论语中的君子风范

论语中的君子风范

论语中的君子风范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作为一位传统文化学者,我深入研究了论语,对其中展现的君子风范有了一些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君子风范在论语中体现为道德修养和高尚品德。

孔子强调了君子的道德修养是建立在仁爱之基础上的。

例如,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表达了君子应该具备的仁爱之心,即不做自己不愿意别人对自己做的事情。

这种高尚的品德要求君子在待人接物、处世态度等方面都能体现出来。

其次,君子风范还在论语中体现为学问修养和思想深度。

孔子强调了君子应该有广博的学识和深厚的思想。

例如,在《论语·为政》中,孔子说:“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这句话强调了君子应该通过学问交朋友,并通过朋友的帮助来实践仁爱之道。

这种强调学问修养和思想深度的观念在论语中贯穿始终,体现了君子应该具备的学识和思考能力。

此外,君子风范还在论语中体现为言行一致和诚实守信。

孔子强调了君子应该言行一致,言出必行。

例如,在《论语·雍也》中,孔子说:“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这句话强调了君子应该言行一致,不说空话,不做虚伪的事情。

君子应该以诚实守信为准则,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最后,君子风范还在论语中体现为谦逊和自律。

孔子强调了君子应该谦逊有礼,自律自励。

例如,在《论语·述而》中,孔子说:“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这句话强调了君子应该在外表上显得庄重,待人接物时要温和,但对待言论要严厉。

这种谦逊和自律的态度在君子风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综上所述,论语中的君子风范体现了道德修养和高尚品德、学问修养和思想深度、言行一致和诚实守信、谦逊和自律等多个方面。

作为传统文化学者,我深入研究论语,对其中的君子风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相信,通过学习和理解论语中的君子风范,我们能够在现代社会中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出更多具有高尚品德和卓越素养的君子之风。

《论语》阅读附答案(集合6篇)

《论语》阅读附答案(集合6篇)

《论语》阅读附答案(集合6篇)《论语》阅读附答案(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愠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 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而不思则罔罔 ____________________。

(4)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凋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翻译句子。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将文中划横线的部分填写完整。

(写在原文上)【小题4】选文中的有些词句现在已成为成语保留了下来,请写出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处世之道,对此,曾经有过不同的看法。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答案【小题1】(1)生气、发怒。

(2)真诚、诚实。

(3)迷惑。

(4)凋谢【小题2】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做别人的老师了。

【小题3】人不知而不愠其不善者而改之【小题4】温故知新见贤思齐【小题5】略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1)“愠”,动词,生气、发怒。

孔子的理想人格

孔子的理想人格

孔子的理想人格一、引言孔子,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以其独特的儒家思想体系闻名于世。

他的理想人格——君子——被视为一种高尚的道德追求,体现了儒家“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观念。

孔子的理想人格不仅在古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在现代社会也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本文将探讨孔子的理想人格,分析其特点及教育观,并探讨其现代价值与启示。

二、孔子的理想人格——君子孔子的理想人格被称作“君子”,这是一种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人。

君子注重仁爱、正义、礼遇、智慧和诚信等美德,追求自我完善和社会和谐。

他们以谦虚、宽容、勇敢、正直和无私的行为方式来展现这些美德。

在孔子看来,君子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也是国家和社会进步的关键。

三、孔子的教育观与理想人格孔子认为,教育是实现理想人格的关键途径。

他的教育观注重全面发展,既要学习知识,也要培养道德品质。

孔子提倡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他认为,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格品质。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成为具有高尚道德和丰富知识的君子。

四、现代价值与启示孔子的理想人格和现代教育观对于现代社会仍有重要启示意义。

在当今社会,人们往往过于注重物质利益,忽视了道德和精神追求。

孔子的理想人格提醒我们要保持谦虚、宽容、勇敢、正直和无私等美德,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此外,孔子的教育观也为我们提供了培养优秀人才的指导原则,即注重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格品质。

五、结论孔子的理想人格——君子——体现了儒家高尚的道德追求,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仍要注重精神追求和道德品质。

孔子的教育观为我们提供了培养优秀人才的指导原则,即注重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格品质。

这些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孔子之君子品格和内涵

孔子之君子品格和内涵

孔子之君子品格和内涵李世高君子在我们的文化中,是一个非常常用的称谓。

在我们一般人的观念中,君子是具有完善的人格的人。

讲礼貌、讲义气、行仁道、有修养有正气的人被我们称为君子。

而反之,则是被称为小人。

君子也就是没有人格污点,而对于行为和道德有相当高的标准。

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之中,君子的观念也是非常的流行的,某某有君子的风范,某某有失君子之风,某某是一个小人。

现在也有很多的俗语,比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府”、“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等等。

在每个人的心中,似乎都会有一个明确而清晰的认知。

而究竟君子是一个什么具体的概念,却是很难讲清楚的。

而心里面却无不有清楚的判定。

(是否如此?)说明了君子的观念深刻的融入到了我们的血液之中,已经是形成了深层的文化心理结构。

所以君子的观念是我们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特色。

而这种君子观念的特色的形成,主要来源于论语。

论语中提到君子的地方非常的多。

同时通过论语对于君子的阐述,君子的观念就深深的融入到了中国文化之中,也深刻的影响了中国人的性格和思想。

对于中国人的人格世界的构成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当然,君子的观念在中国文化中,是早已存在的观念。

比如在诗经和尚书中就经常提到君子。

如:“君子所其无逸。

”(《尚书》)又如大家所熟知的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等等。

而这个古代的观念经过孔子与其弟子的阐述,变的更加的常用和流行,同时也被赋予了一些更为丰富的内涵。

我们先从论语的开卷第一句话中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来谈起。

开始孔子讲到学习的快乐,讲到朋友之间的友情和欢乐,接着就就讲君子。

可以看出,孔子对于学习、快乐、君子观念的非常的重视。

我们大都免不了在别人不理解或者误会的时候,会感到很生气,而孔子则是告诉我们,“人不知而不愠。

”则是“不亦君子乎!”在这种情况下,做到不生气抱怨,就可以说是君子了。

这种行为即是君子所表现出来的品质,具有君子上午修养。

当然也不是很容易就可以做到的。

浅析孔子君子人格的标准及其塑造

浅析孔子君子人格的标准及其塑造

浅析孔子君子人格的标准及其塑造——以《论语》为文本蔡振磊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摘要] 两千多年来,孔子的君子人格对中华文化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君子,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道德典范、理想人格,成为了志士仁人追求的人生目标。

君子的标准是什么,如何才能成为君子,一直为人们所希望了解。

以《论语》为文本,在对书中关于君子内容地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对孔子的君子人格进行一番阐述和解读。

[关键词] 孔子君子标准塑造一提到“君子”,对中国文化略有了解的人,都会在脑海当中浮现出一个品格高尚,以天下为己任,具有远大抱负和理想,言谈举止温文尔雅的人物形象。

而这一人物形象的来源同诞生于春秋时代的,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孔子将君子作为一种理想的人格范式首先提了出来,并大力倡导君子之风。

[1]孔子的君子人格,经过后世儒家学者地传承和完善,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两千多年来,做一名真正的君子,成为了每一个志士仁人追求的人生目标。

时至今日,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君子人格,仍然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人格修养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论语》作为研究孔子思想的宝贵文献。

从《论语》入手,通过对书中关于君子内容地整理和分析,进而真正理解、把握孔子的君子人格。

一、君子释义“君子”一词并非孔子首创,在孔子之前的典籍中便已出现。

例如《尚书》中出现8次,《诗经》中出现186次,《周易》中出现20次。

①在这些典籍中,虽然“君子”的含义并不固定,但从总体上看,“君子”一词主要是指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特别是与庶人百姓相对的贵族在位者。

如“呜呼!我西土君子。

”[2](《尚书·周书·泰誓下》)“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3](《诗·魏风·伐檀》)“君子豹变。

”[4](《周易·革·上六》)到了孔子那里,他赋予了“君子”更多道德品质的内涵,使“君子”一词更多地被用来指代一个人品格的高尚。

孔子在论语中多次提到君子,他所说的君子是指什么样的人?

孔子在论语中多次提到君子,他所说的君子是指什么样的人?

孔子在论语中多次提到君子,他所说的君子是指什么样的人?君子本来是从人的地位上来说的。

按照一般的理解,就是君之子,指的是有地位的人。

到了孔子那里,君子被赋予了更多的道德色彩。

孔子的论语中,有107次提到君子。

在孔子的倡导下,君子成为为中国儒家文化的理想人格。

一般来说,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认为,君子与小人之间的区别就在于,他如何去看待利益,也就是义利的问题。

在利益面前,能够以义为先的,是君子,反之则是小人。

由于孔子是一个讲究因材施教的教育家,他对学生讲的君子的标准,都是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来说的,所以,君子在孔子那里,有很多特质。

总结下来,君子应该具备以下几种特点。

1.君子能够做到以义为先,在必要时会舍生取义。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义,就是君子应该履行的道德义务,是行为的当然的准则。

这和康德所说的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令差不多,属于社会的道德规范的范围。

孔子对君子提出的最高要求是,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

这就意味着,君子为了正义的事业,是要随时献出自己的生命的,在正义面前,绝不能贪生怕死。

后来的孟子更是提出了舍生取义的道德原则。

这种意识,反映在民族意识上,就是一种浩然正气和爱国主义精神,这也是中华民族普遍认同的传统文化精神。

2.君子安贫乐道。

孔子最喜欢的学生就是安贫乐道的颜回,孔子经常夸颜回是个君子,因为他可以做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能做到安贫乐道乐以忘忧,而孔子就自认是这样的人,他说自己对于财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自己可以曲肱而枕之,但是乐在其中。

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是不择手段汲汲于富贵,厌恶贫困的生活,且不能很好地进行道德上的修养和提升,这样的人肯定不是君子。

也就说,孔子是要求一个君子志于道,而不是追求官位和财富的。

3.君子要能够做到自强不息,努力奋斗。

既然我们说易经是孔子做了注释,那么易经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说法,很有可能有孔子的思想成分在里面,即使不是如此,在论语中,孔子是要求他的弟子们,努力进取自强不息的。

君子的风范特点:品德与行为的典范

君子的风范特点:品德与行为的典范

君子的风范特点:品德与行为的典范君子是中华文化中理想人格的象征,其品德高尚、行为端正,历来为人们所推崇。

本文将从君子的特点、行为表现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等方面,详细探讨君子的风范。

一、君子的特点1. 随遇而安君子能够适应各种环境,不为外界的物质条件所困扰。

孔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这意味着君子在生活中不追求奢华,而是注重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2. 重义轻利君子重视道义而轻视利益。

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在做任何事情时,都会以道义为先,不会被眼前的利益所诱惑。

3. 少说多做君子言行谨慎,注重实际行动。

孔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在言语上谨慎,不轻易发表意见,但在行动上却迅速而有效。

4. 胸怀坦荡君子心胸宽广,不为名利所累。

孔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内心坦然,无愧于心,因此能够坦然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5. 成人之美君子乐于助人,成就他人的美好。

孔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君子大公无私,乐于帮助他人实现他们的目标,而不希望看到他人犯错。

6. 正直无私君子公正无私,不徇私情。

孔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

说之不以道,不说也。

”君子在用人时,注重公平正义,不会因为个人关系而偏袒。

二、君子的行为表现1. 文质彬彬君子既有内在的质朴,又有外在的文雅。

孔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的言行既不粗野,也不浮华,表现出一种文雅而真实的风范。

2. 心存敬畏君子对天地、长者和圣贤之言心存敬畏。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君子因为有道德和学问,所以对天地和圣贤之言心存敬畏。

3. 见义勇为君子在面对正义之事时,勇于行动。

孔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

”君子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会勇敢地站出来,维护正义。

4. 诚实守信君子以诚信为立身之本。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诚信是君子的基本品德,一个人如果不讲诚信,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

《论语》中的君子人格分析

《论语》中的君子人格分析

《论语》中的君子人格分析【摘要】孔子在《论语》中树立了君子人格这一人格典型,其中孔子对“君子”这一概念的含义做出了修正,认为君子是求“道”,并学以致其道的人。

君子这一与小人相对的人格有其独特的内涵,包括君子的德性、君子的学问、君子的形象和君子的境界等多个方面,探究君子人格的内涵,不断进行君子人格的修养,对当前社会建设仍具有多方面的启示。

【关键词】君子;小人;君子人格;德性一、君子与人格1.何谓君子“君子”一词最早出现在《尚书·无逸》篇中,在西周、春秋时期,“君子”这一概念最初产生时,是对有权位有财产的贵族、统治阶级的统称。

君子见于《论语》107次,孔子的所谓君子主要有两种含义:身份意义上的君子,即有贵族身份可以没有道德的人;道德意义上的君子,即有道德而无贵族身份的人。

“君子”一词通常意义上是与“小人”相对的,在产生初期,君子表示对有身份地位人的统称,而小人就指那些无权利无财富被人统治管理的劳动者们。

而孔子则提出了“君子—小人”二分式的人格类型说。

据研究,“君子”一词在《论语》中出现107次,其中表示“有才德之人”的“君子”共106次,指“在高位”的“君子”只有1次;“小人”一词在《论语》中出现24次,其中表示“无德之人”的“小人”共20次,意指“老百姓”的“小人”共4次。

2.人格的所在想要真正了解君子人格,何谓人格也是需要去认真考察的。

关于人格一词,它源自拉丁语“persona”,是面具的意思,意味着向社会显露自己。

现代西方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荣格等认为人格是个体在遗传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是人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倾向的总和。

而在社会心理学领域,人们则给人格赋予了品质价值的涵义,人格已不仅指个体内在的潜能和资质,更侧重于个体的社会性和社会性自我。

当前最普遍的人格定义涵盖了三个层面:其一,人的道德品质;其二,人的性格、气质、能力、需要、兴趣、动机、理想、价值观、世界观等要素;其三,人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资格及其外在表现。

论语选读:君子之风简答题及答案

论语选读:君子之风简答题及答案

《君子之风》一、核心解读:君子一词在孔子以前的文献如《尚书》《诗经》中就已提及。

它最初的涵义是指大夫以上的当权者,当时并无明显的人格特征。

孔子借用了这一称谓,并赋予它新的内涵,使之成为儒家培养人才的规范标准,成为儒家的理想人格。

在《论语》中前后总共有一百多处提及“君子”。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君子?什么是君子的风范呢?纵观全文,可以归结为一句话,那就是“文”和“质”兼美。

所谓“文”就是外在的行为表现,所谓“质”就是内在的道德修养。

先说“质”。

具体要求有:一要坚守道义,讲求诚信。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甚至“杀身以成仁”。

二要见利思义,视不义之富贵犹如浮云。

三要安贫乐道,乐以忘忧。

做到不耻恶衣恶食;不患得患失,不忧不惑不惧。

四要心胸广大,意志坚毅。

君子不可以不弘毅,当自强不息。

再说“文”。

要行为有礼,态度谦逊。

孔子自己身体力行,他“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这就是“文”的杰出代表。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从孔子的这句话可知,君子之道有三个最重要的特质,那就是仁、智、勇。

与君子相对的便是小人。

小人贪生怕死,贪图享乐,见利忘义,患得患失。

孔子将这种人斥为鄙夫,认为这种人为了个人的利益,什么手段都用得出来,不可与其共事。

二、名句填空:0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02·君子喻于义,。

★03·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贤哉,回也!★0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不义而富且贵,。

”★05·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

”★06·知者乐水,。

知者动,。

,仁者寿。

”★07·曾子曰:“,任重而道远。

,不亦重乎?,不亦远乎?”★08·子曰:“志于道,,依于仁,。

”09·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既得之,。

论语中君子的特点

论语中君子的特点

论语中君子的特点
在《论语》中,君子被描述为一种理想的人格类型,具有以下特点:
1.仁德:君子以仁德为核心,关心和尊重他人,具有爱心和同情心。

2.智慧:君子具备明智的判断力和决策力,能够独立思考和审慎行事。

3.勇敢:君子勇于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不畏惧困难和挑战。

4.礼仪:君子注重礼仪和规矩,言行举止得体,符合社会规范。

5.诚信:君子言而有信,言行一致,不欺不诈。

6.谦虚:君子不骄傲自大,不自以为是,能够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7.节俭:君子生活简朴,不追求奢华和浪费,能够节约开支。

8.勤劳:君子勤勉努力,不懒惰懈怠,能够积极向上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9.忠诚:君子对国家、家庭、朋友忠诚老实,不背叛不欺骗。

10.忍耐:君子能够忍耐和包容他人的缺点和不足,不轻易发怒或报复。

这些特点并不是要求君子的完美无缺,而是在不断追求自我完善的过程中逐渐具备的品质。

通过不断努力和实践,人们可以向着君子的理想人格迈进,成为一个具有高尚品德的人。

孔子君子儒的人格标准

孔子君子儒的人格标准

孔子君子儒的人格标准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提出的君子儒的人格标准,对于中国古代乃至现代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君子儒的人格标准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孔子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塑造。

本文将从君子儒的定义、内涵和现代意义三个方面,阐述孔子君子儒的人格标准。

一、君子儒的定义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君子儒是指具备高尚品德、渊博知识和优雅风度的理想人格。

君子儒这一称谓,既包含了君子的品德,又体现了儒者的学识。

孔子认为,君子儒应该具备仁爱、忠诚、礼敬、智慧、勇敢等品质,同时还应拥有博古通今、明理尚德的知识结构。

二、君子儒的内涵1.仁爱之心:孔子认为,君子儒首先要具备仁爱之心,关爱他人,尊重生命,以慈悲为怀,以仁爱为本。

仁爱之心是君子儒的核心品质,也是其人格魅力的源泉。

2.忠诚守信:君子儒应忠诚于国家、民族和朋友,言行一致,诚实守信。

忠诚守信是维系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基石,也是君子儒的基本道德准则。

3.礼敬谦和:君子儒应懂得礼数,尊重传统,谦和待人。

礼敬谦和体现了君子儒的修养和风度,也是其与人相处的基本原则。

4.智慧明理:君子儒应具备渊博的知识和智慧,明辨是非,洞察人心。

智慧明理是君子儒的学识基础,也是其应对复杂社会环境的必备能力。

5.勇敢果断:君子儒应勇敢面对困难,果断决策,敢于担当。

勇敢果断是君子儒的意志品质,也是其在逆境中展现价值的关键。

三、君子儒的现代意义在当今社会,孔子君子儒的人格标准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君子儒的人格标准可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追求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

其次,君子儒的知识结构和智慧明理的精神可以帮助人们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判断力。

再次,君子儒的礼敬谦和与勇敢果断的品质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在现代社会中实现君子儒的人格标准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解读和实践。

儒家追求的君子人格特征.docx

儒家追求的君子人格特征.docx

儒家追求的君子人格特征.docx儒家人格追求“君子”,所谓“君子”,即指一种道德完善、社会责任感强、能够维护和平秩序的人格。

君子精神“拔高”,思想“博大”,行为“大度”,是儒家教义关注的重点和追求的目标。

一、仁义和正义礼智忠信“仁”是一种不仅可以客观地普及于众人,而且还可以体现着特殊的友爱的情绪,加强了人与人之间友谊的道德标准,是君子人格中必不可少的品质之一。

“义”指的是一种精神追求,就是公正的精神,要求无论什么时候是要维护公正,而不能因为个人自私而扭曲判断。

“礼”意味着士人进入凡夫俗子的世界,做出应有的表现,使社会可以安宁之中同德行。

“智”是智慧,君子必须拥有智慧,对社会和现实时事作出适当地评价,并正确地行事。

“忠”是忠诚,君子必须守正道,不能把一己之私放在忠诚的责任之上,以及忠于仁义,忠于理想。

最后,“信”是因为儒家君子是忠而行,信守言行一致的原则,体现出有责任心和虚心接受批评的责任感。

二、自动解决问题遵守保持公正儒家君子要学会自我解决问题,它强调必须以“自我”为中心,在解决问题时不能借助他人,要自己解决。

君子遵守公约,是实施仁义礼智忠信的重要条件,能够牢固地维护社会的秩序,以及保护社会的和平,达到和谐共处的境界。

此外,君子还应该追求公正,以实现公正的理想,不能在任何事情上因不公正而违反自我的信心。

三、虚怀若谷有若无克己儒家君子必须学会虚怀若谷,不断地培养自己的精神力量,提升自我完善素养,使自己心胸开阔,终能达到真正谦虚调节气质,放弃“我之心”而行仁义事业的目标。

君子要有若无之意志,虚怀若谷是一种坦荡自然的精神光辉,从而实现若无之义。

最后,君子还要以行动来克己,实现自律,在做任何事情时,一定要遵守自律的原则,自制保持诚实,而不是以牺牲道德原则为代价而获得私欲的不当快感。

总之,以上就是儒家追求的君子人格特征,包括仁义和正义、礼智忠信、自动解决问题、遵守公约和保持公正、虚怀若谷、有若无和克己等。

孔子眼里的君子标准

孔子眼里的君子标准

孔子眼里的君子标准孔子眼里的君子标准读过《论语》的人都会发现这里面经常出现的一个词“君子”,直到今天人们还常常将它作为做人的标准,说谁谁是小人,某某人是真君子。

但是“君子”到底有什么标准呢?“君子”这个词在《论语》里出现了上百次,“君子”是孔子心目中理想的做人人格标准,我把孔老夫子对“君子”所描述的言语和界定说个大概,有以下几个层次的要求:(一):做一个善良的人,君子的力量始于一个人的人格和其的内在思想。

(二):君子要有“仁义”的博大胸怀,因为一个人的内心仁厚宽和了,才可以做到不认真计较个人小的得失。

(三):一个真君子要做到内心“仁”,“智”,“勇”,只有做到了这些从而也就没有了“忧患”,“疑惑”和“恐惧”了。

(四):君子的做人标准是要做到不苛责外在的世界,把有限的人生精力用在反省自我,苛责自己的内心。

一个人的内心对自己要求多一些,对身边的人就会厚道一些。

(五):君子要有悲天悯人之心,包容和怜悯别人的过错,要设身处地的站在别人的思想上看问题,所以,孔子曰:“不怨天,不尤人”。

(六):君子的学习是为了自己的素质提高,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不是为了炫耀于人,取悦于人,孔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他也曾经对他的学生子夏说:“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论语.雍也>>)。

也就是说做人要提高自己的人生修养,不要惦记着眼前的一点私利。

(七):君子不仅要是一个好人,还要有伟大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要胸怀天下,奋发有为;孔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于为士矣!”(<<论语.宪问>>);还要做到“穷则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八):君子谋求利益不可以不走正路,走正路和走捷径是小人和君子的区别;孔子曰:“君子喻义,小人喻利”(<<论语.里仁>>);"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仁>>)。

孔子心目中的君子标准

孔子心目中的君子标准
最后,君子应当具备高尚的修养和学识。孔子认为君子应当博学多才,修养身心,不仅要有丰富的学识和广博的见识,还要有高尚的情操和崇高的理想。君子应当不断修身养性,不断自我完善,不断追求道德和智慧的提升,成为社会的精英和领袖。
总之,孔子心目中的君子标准是一个全面的人格标准,包括了高尚的品德、宽广的胸怀、高尚的气度、高尚的行为举止和高尚的修养和学识。这一标准不仅是孔子对于个人修养的要求,更是他对于社会风气和人际关系的规范。在当今社会,我们依然可以从孔子心目中的君子标准中汲取养分,不断完善自我,成为一个更加高尚的人。
孔子心目中的君子标准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君子是一种高尚的人格品质,是一种崇高的人生境界,是一种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的典范。那么,孔子心目中的君子标准究竟是怎样的呢?
首先,君子应当具备高尚的品德。在孔子看来,君子应当具备仁、义、礼、智、信等美德。仁者爱人,义者守法,礼者尊重他人,智者通达事理,信者守信用。这些品德构成了君子高尚的品格,使其成为社会风气的榜样和楷模。
其次,君子应当具备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气度。孔子强调君子应当有容人之量,宽宏大量,不计较小节,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而是着眼大局,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的利益着想。君子应当有大公无私的胸怀,能够包容不同的意见和观点,能够以大局为重,不为一己之私而损害整体利益。
再次,君子应当具备高尚的行为举止。孔子认为君子应当言行一致,言必信,行必果,言行合一,不言而信,不行而果。君子应当言谈举止得体,不轻浮不浮夸,不张扬不自大,处事稳重,不轻举妄动,不轻易许诺,但一旦许诺则必信守承诺。

君子人格的德性特点

君子人格的德性特点

孔子:君子人格塑造——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孔子如何成为一名君子,君子的人格价值内涵为何,是孔子为世人所确立的人格标准以及修为工夫。

君子之人格,不仅是自己做人上的价值追求,而且是成人上的人生体验。

在《论语》一书中,孔子曾从不同侧面上揭示君子的人生操守和价值内涵,奠定了中国文化中的君子人格基本形象和特征。

在增强和践行文化自信中,有必要探究这一文化基因的精髓,知道我们中国人的君子人格价值所在,君子的人生修为工夫和人生课题为何。

在塑造君子人格修为和塑造上,孔子已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作为参考和遵循方案的论说。

这一论说,主要出自《论语·卫灵公》中,原文是: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这里,道出了成为君子或君子如何作为的一体人生修为之方。

它主要包涵四个的修为工夫。

限于篇幅,今天仅就“义以为质,礼以行之”进行解说。

“义以为质”,是道义取向的价值抉择问题。

仁义或道义,是人生的第一价值,也是成为君子的本质之道。

只有坚守道义,方能光明磊落,坦坦荡荡。

“礼以行之”,是承载和践行道义的实践行为,也是道义落实在行为上的品德和素养体验。

只有遵循礼节,坚守规矩,方能为人恭敬,彬彬有礼。

义以为质,就能拥有道义。

成为一名君子,首先得做人要正派,坚守道义。

坚守道义,是孔子在《论语》中为君子人格所确立的第一条价值标准,也是最基本或根本的道德要求。

“义以为质”的价值坚守,体现着“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尧曰》)的思想意旨。

道义,便是人之性命。

知道义而使之成为性命和信念,乃是成为君子的前提。

“义以为质”中的道义,在古人的文化意蕴中,是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之德,在现今的价值追求中,便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或是共产党员的伟大政治信仰。

在揭示和界定“义以为质”的价值意蕴上,一方面体现为义的无上价值,义内涵仁而高于其他人伦德性。

一方面体现为义反映在人生的各种德行和修为之中。

浅谈《论语》中的“君子”

浅谈《论语》中的“君子”

浅谈《论语》中的“君子”摘要:《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以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博大的人文精神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心理。

《论语》中的君子是一个复杂饱满的立体的形象,全书从开篇到结尾构成了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君子修养体系,君子之道对现代人格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孔子;《论语》;君子;一直以来,“君子”话题便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话题。

“君子”一词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自古以来便是贤人志士社会实践、文化追求、道德践履的力量源泉。

《论语》许多篇幅谈及君子,“君子”一词在书中出现了107次,“君子” 可以说是《论语》中的一个高频词。

虽然《论语》中没有对君子进行完整的阐释,但只要结合《论语》的相关描述来了解“君子”,就会勾勒出一个比较完整的形象。

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儒家的君子之道对于现代人具有重要的教育引导作用。

君子的定位“君”字在甲骨文中上面手执笔,即“尹”字,与“父”相似,含有“父辈掌权’的意思,表示治事,下面为“口”,表示发号施令。

故《说文解字》说:“君,尊也。

从尹发号,故从口”。

“子”在古代是对人的尊称,“君”与“子”合称,最原始的含义应为“君之子”。

商周时期,君子是对统治者和贵族的通称。

而在《论语》里,“君子”的范围明显扩大且下移。

杨伯峻先生对“君子”作了两种界定:一是有道德的人,一是在高位的人。

[1]其中前者指通过系统的教育而培养出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读书人或者说“高材生”,也就是社会的道德文化精英,在当时被称为“士”;后者指贵族统治者,也就是“大人”,与之对应的就是地位低下的平民。

其实,有道德的人不一定在高位,而在高位的人也不一定有道德,“君子”并非是某个具体的阶层。

其一,“君子”与国君有别,“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八佾》),“君子”不同于国君之“君”。

其二,“君子”非官员,有官职的人并不都“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泰伯》),而这是孔子对“君子”的一种要求。

浅谈《论语》之君子

浅谈《论语》之君子

浅谈《论语》之“君子”从古至今,“君子”这个词一直存在,在我印象中,君子这个词出现最多的地方就是《论语》。

“君子”是孔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通过对《论语》的阅读,我对“君子”有以下的理解。

首先,我想对“君子”定一个性,在我看来,“君子”是一个“入世”的概念,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君子”自然也深深地打下了儒家思想的烙印,所以在分析君子的时候,要以一种“入世”的眼光去看待。

也就是说,一个想超脱尘世、不想食人间烟火的人也就谈不上君子不君子了,所以在我看来,要成为一个君子,前提就是他要是一个积极入世的人。

当然并不是每个尘世中的人都能当君子,那当君子要符合哪些标准呢?第一,要想成为一个君子,得做一个内心完善的善良的人。

“人之初,性本善。

”作为一个君子,就要守住“人之初”的宝贵性格。

有了善良的人格,还要丰富自己的内心,完善自我修养。

孔子说:“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仁者不忧”:一个人有了一种仁义的大胸怀,他的内心无比仁厚、宽和,所以可以忽略很多细节不计较,可以不纠缠于小的得失。

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内心安静、坦然。

“知者不惑”:我们无法左右外在的世界,只有让内心的选择能力更强大。

当我们能明白如何取舍,那些烦恼自然也就没有了。

“勇者不惧”:当你的内心足够勇敢,足够开阔,你就有了一种勇往直前的力量,自然就不再害怕了。

一个真君子做到了内心的仁、知、勇,从而就少了忧、惑、惧。

这第一个标准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是不谋而合的,君子应重视“内因”,注重内修,不应去苛责“外因”。

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怨天,不尤人,多自省。

努力完善自己的内心是成为君子的必修课。

但是只是当一个内心完善的善良的人,还远远不足以成为君子。

只是完成了“独善其身”是不够的,作为一个君子,还应该“兼济天下”。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简单概括起来就是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概括孔子所说的君子品格

概括孔子所说的君子品格

概括孔子所说的君子品格孔子说的君子品格那可老多了,咱今儿个就好好唠唠。

首先呢,我觉得君子得是个有礼貌的人。

就像咱们平常在学校里,见着老师得问好,见着同学也得客客气气的。

君子就像一个小绅士或者小淑女一样。

我记得有一次啊,我在公园里看到一个大哥哥,他不小心撞到了一个小朋友,那个大哥哥马上就说“对不起”,还把小朋友扶起来,问有没有受伤。

我当时就想,这大哥哥就有点君子的样子呢。

孔子可能也会觉得这样有礼貌的人就有点像君子。

要是一个人老是没礼貌,对人爱答不理的,或者说话凶巴巴的,那肯定不能算君子,对吧?就像那炮仗似的,一点就炸,谁会觉得这样的人是君子呀?君子还得是个诚实守信的人。

这就好比咱们答应别人的事儿,就一定要做到。

比如说,我答应借给同桌我的漫画书,那我就得说到做到。

要是不守信,就像狼来了那个故事里的小男孩一样,最后谁都不会相信他了。

孔子肯定也特别讨厌那些说话不算话的人。

我有个邻居,他老是答应别人帮忙,可到时候就找各种借口不去,大家都不太喜欢他。

君子可不能这样,得像定海神针一样,稳稳当当,说啥是啥。

还有啊,君子可能得是个善良的人。

善良这个事儿可太重要了。

就像看到小动物受伤了,会去帮忙。

我曾经看到过一只小麻雀从树上掉下来,有个小姐姐就小心翼翼地把它捧起来,找地方给它治伤。

这个小姐姐在我眼里就有点像君子。

君子不会欺负弱小,反而会去保护他们。

要是有人老是欺负别的小朋友,那肯定不是君子所为。

那就是个小坏蛋,就像灰太狼老是想抓小羊一样,这种人可不能跟君子沾边。

君子也应该是个有肚量的人。

咱不能小心眼儿,为一点小事就生气。

我在班上就见过这样的同学,别人不小心踩了他一脚,他就大发脾气,好像人家是故意的似的。

君子可不会这样,君子就像大海一样,能容纳好多东西。

就算别人不小心得罪了他,他也能宽容对待。

我觉得孔子肯定希望君子是这种大度的人。

我想君子也许还得是个爱学习的人。

在学校里,那些成绩好的同学,他们往往都特别爱学习。

他们就像小海绵一样,不停地吸收知识。

历史:孔子心目中的君子

历史:孔子心目中的君子

历史:孔子心目中的君子孔子心目中的君子我们一向推崇“德才兼备”,这样的人在古代大概就可称为君子。

孔子时代的君子之所以为君子,《论语》中多有只言片语的论说,发人深省。

君子的“资格”,自己说了是不算数的。

孔子说自己在文章的学问上可能跟别人差不多(“文,莫吾犹人也”),但说:“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论语·述而》)若论身体力行而达到君子的要求,连孔子都认为还没有做到,可见君子在社会实践中要有一个标准,并被社会所认同。

所以,子贡就怎样才算君子这个话题求教老师,孔子告诉他:“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论语·为政》)简言之,即先做后说。

在言行上,孔子极为强调它的一致性,而又特别看重“行”,他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于行。

”(《论语·宪问》)那种言行不一,或者“巧言令色”,却不见实际行动,绝对是孔子所厌恶的。

当然,孔子这套简之再简的判别君子与否的原则,未必为人们真正理解和接受。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或可视作应持心态的一个注释,这正是君子谦和的风度。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是君子呢?孔子讲得很明确:“君子怀德(关心道德),小人怀土(关心土地);君子怀刑(关心法度),小人怀惠(关心实惠)。

” “君子喻于义(懂得义),小人喻于利(知道利)。

”(《论语·里仁》)君子与小人在做人上,泾渭分明,一目了然。

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孔子认为:“君子周而不比(团结而不勾结),小人比而不周(勾结而不团结)。

”(《论语·为政》)就是说君子与人交往讲团结,却不会借此搞什么“小集团”而耍阴谋诡计。

这种团结尽显君子的与人为善,所谓“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颜渊》)孔子是在做人的道德层面上,通过比较,有了对君子的“鉴定词”,三言两语道来,让人对君子肃然起敬。

这是就大的方面而言,像“君子坦荡荡(心地宽广),小人长戚戚(心怀忧怨)”(《论语·述而》)“君子泰(坦然安详)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论语》:真正的君子,往往具备这5种特质

《论语》:真正的君子,往往具备这5种特质

《论语》:真正的君子,往往具备这5种特质有人说,跟着《易经》学八卦,跟着《鬼谷子》学兵法,跟着《论语》学做人。

《论语》不是一本枯燥的圣人语录,相反《论语》中的“君子”形象生动又深刻。

虽然《论语》至今已有两千多年,但做人要做“君子”,这个道理始终没变。

著名学者钱穆先生说:“论语应该是一部中国人人必读的书。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论语》中君子应有的品德。

公正不偏私,才是君子的做法《论语》中讲:“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意思是说君子对待他人公正团结,小人则有私心地勾结他人。

唐朝有一位叫做张镇周的官员,被朝廷分配到了舒州,此地正是他的老家。

家亲眷属,亲朋好友,旧友故交,各种关系很多。

若张镇周是个小人,必定会拉帮结派,交一群狐朋狗友,为自己谋求好处。

可他并不是这样的人。

张镇周在自家的老宅大宴宾客,十日内与亲朋好友开怀畅饮,叙旧言欢,每一个人都准备了一份厚礼。

他含泪向大家敬酒,说到:“今日还能够跟故人欢饮。

明天开始我身为舒州都督,要治理一方。

官民礼隔,请大家公事公办,我也会公事公办,不敢徇私舞弊。

”有了这样的官员,这一方治理的是肃然清明,一片繁荣。

所以,君子会以公正无私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不徇私,不偏向。

约束自我,严于律己孔子在《论语》中说过:“以约失之者鲜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知道约束自己,管住自己的人过失较少。

其实也就是告诫人们要严于律己才能不断进步。

千古完人曾国藩德高望重,被人们评价为“自古以来第一位完美的人”。

其实,曾国藩并不十分聪慧,甚至可以说天资很差。

他的成功更多是靠对自我的严格约束。

曾国藩在家书中写过,自己每天要读10页史书,几十年从未间断;每日必要早起,天不亮就起来读书,决不磨蹭;每日练字半个小时…….这些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要求,他几十年间从不间断地执行。

有一次他因为多看了几眼朋友的小妾,当天便在日记里反省,大骂自己如同禽兽,并发誓要戒色。

正是这种极度的自我约束和克制,才让曾国藩战胜了天资,成为一代完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君子”体现了孔子对人格的追求,请概述孔子心目中“君子”的特点。

附答案
“君子”体现了孔子对人格的追求,请概述孔子心目中“君子”的特点。

附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子路问君子。

子曰:“修己以敬。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

”(《论语·宪问》)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论语·宪问》)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①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论语·卫灵公》)
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②,见得思义。

”(《论语·季氏》)
【注释】①孙:通“逊”。

②难:后患。

(1)“君子”体现了孔子对人格的追求,请概述孔子心目中“君子”的特点。

(4分)
答案要点:①重视个人修养,敬业敬人,使族人和百姓安居乐业;②具备三项道德:仁爱、智慧、勇敢;
③坚持四项原则:正义、遵礼、谦逊、诚信;④做到处
处思虑,遵守规范,避免过错。

(2)联系历史和现实,谈谈孔子“君子”人格观的社会价值和对你的启示。

(8分)
答案要点:社会价值:①孔子的“君子”人格观,
确立了君子的标准,赋予君子修齐治平的重责,塑造了
中华民族的灵魂,擎起了中华民族的脊;阐发并规范了
中华民族子孙的人生价值和意义,正因为如此,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

”的高歌依然萦
回中华大地的上空(2分);为我们树立了人生追求的目标,在当前社会变革转型的重要时期,对于我们加强自
身修养、提高人格品位、弘扬民族精神,重塑民族形象、强大民族根基、振兴民族未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分)。

自我启示:略(4分,只要联系文本与自身实际,答出两点以上启示即可记满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