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备课笔记-高一语文第13讲: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题(教师版)
中考语文题型复习讲解专题13 抒情散文阅读
专题十三抒情散文阅读(一)夜色清凉(2012贵阳中考)尹卫巍①夜悄悄地降临了。
白昼的喧嚣知趣地退让到幽暗昏黄的角落。
晚饭须早些吃才好,以便茫茫夜色把心带进另一个天地里。
②无论这夜有没有月亮,我都愿意在夜色里走走,清风习习,步子漫漫,渐渐让清凉的夜色渗透身心。
③雅雅夜韵,滋养了多少文人墨客才华横溢的诗情。
④茫茫夜色,萌发了多少风流人物叱咤风云的气魄。
⑤唐朝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眼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是一幅何等雅致的夜间美景。
正是因为昏暗朦胧了视线,天地才变得如此美丽,竹林里归来的浣纱村姑的笑闹声,渔船满载而归撞开绿茵如盖、碧叶接天的湖面的声响,飒飒地进入他的耳鼓。
⑥这样的诗好是好,只是多了些柔弱,少了些刚烈。
不知他人感受如何,当夜空中飘来“黑云压城城欲摧”的仰天长啸,或威风凛凛、豪气逼人的“十面埋伏”的咚咚琵琶,我似乎寻找到另一种夜。
这样的夜勾起了我内心深处的喜怒哀乐。
人生在世,谁都不可避免地遭遇坎坷与风雨。
好在夜深人静,我可以沉稳地编织思想的筛网,过滤人间的美丽与丑恶,消释心中那些无意义的烦恼与苦涩。
⑦夜幕中,闭门谢客,挑灯夜读,也别有一番情调。
让悠悠然、茫茫然的心境溶进秦汉、走进唐宋。
如果是雨夜和冬夜,烟笼寒水,冰封千里,我会坐在火炉前,炉上煮一壶热茶,热气突突地冒,炉火红红地烧,烧暖了我的心,也送来了上下五千年炎黄子孙、赤子忠良、英雄豪杰胸中的滚滚热浪。
这时低吟咀嚼岳飞的《满江红》最有味道:“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心中的爱与恨便随着歌吟跨越上千年。
⑧无灯的暗夜最具原始之美,它隔断了世间的冗杂,只剩下莽莽乾坤和独一无二的自己。
这时,如果你被烦乱的思绪骚扰而失眠,最惬意的是到绿野丛中走走,朱自清走过的荷塘也行,陶潜采菊的东篱也行。
清风拂过脸庞与心扉,野花送来清香,蛙鸣鸟叫混杂在一起,不一会儿,月光也加入进来,月是从云彩里走来的,脚步悠闲,圆得让人伤感,更让人无由地浮想联翩。
高考语文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总结附解析
高考语文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总结附解析一、散文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用岁月在莲上写诗林清玄①那天路过台南县白河镇,就像暑天里突然饮了一盅冰凉的蜜水,又凉又甜。
②白河小镇是一个让人吃惊的地方,它是本省最大的莲花种植地,在小巷里走,在田野上闲逛,都会在转折处看到一田田又大又美的莲花。
那些经过细心栽培的莲花竟好似是天然生成,在大地的好风好景里毫无愧色,夏日里格外有一种欣悦的气息。
③我去的时候正好是莲子收成的季节,种莲的人家都忙碌起来了,大人小孩全到莲田里去采莲子,对于我们这些只看过莲花美姿就叹息的人,永远也不知道种莲的人家是用怎么样的辛苦在维护一池莲,使它开花结实。
④“夕阳斜,晚风飘,大家来唱采莲谣。
红花艳,白花娇,扑面香风暑气消。
你打桨,我撑篙,喊一声过小桥。
船行快,歌声高,采得莲花乐陶陶。
”我们童年唱过的《采莲谣》在白河好像一个梦境,因为种莲人家采的不是观赏的莲花,而是用来维持一家生话的莲子,莲田里也没有可以打桨撑篙的莲舫,而要一步一步踩在莲田的烂泥里。
⑤采莲的时间是清晨太阳刚出来或者黄昏日头要落山的时分,一个个采莲人背起了竹篓,带上了斗笠,涉入浅浅的泥巴里,把已经成熟的莲蓬一朵朵摘下来,放在竹篓里。
⑥采回来的莲蓬先挖出里面的莲子,莲蓬外面有一层粗壳,要用小刀一粒一粒剥开,晶莹洁白的莲子就滚了一地。
⑦莲子剥好后,还要用细针把莲子里的莲心挑出来,这些靠的全是灵巧的手工,一粒也偷懒不得,所以全家老小都加入了工作。
空的莲蓬可以卖给中药铺,还可以挂起来装饰;洁白的莲子可以煮莲子汤,做许多可口的菜肴;苦的莲心则能煮苦茶,既降火又提神。
⑧我在白河镇看莲花的农民工作了一天,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觉得种莲的人就像莲子一样,表面上莲花是美的,莲田的景观是所有作物中最美丽的景观,可是他们工作的辛劳和莲心一样,是苦的。
⑨采莲的季节在端午节到九月的夏秋之交,等莲子采收完毕,接下来就要挖土里的莲藕了。
⑩莲田其实是一片污泥,采莲的人要防备田里游来游去的吸血水蛙,莲花的梗则长满了刺。
高中语文 教师用书 第三单元散文 第13课 应用体验之旅 粤教版必修1
【三维设计】3013届高一语文教师用书散文第三单元第13课应用体验之旅粤教版必修1(时间:40分钟满分:42分)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绸缪./纰缪.衣袂./诀.窍姗.姗来迟/春意阑珊.B.纤.毫/纤.夫栖.定/哂.笑屏.住呼吸/天然屏.障C.颈.椎/脖颈.峭.峻/讥诮.雾气氤氲./不瘟.不火D.躯壳./甲壳.樯.桅/嫱.媛朝暾.夕月/加固桥墩.解析:读音分别为:A项,móu/miù,mèi/jué,shān;B项,xiān/qiàn,qī/shěn,bǐng/píng;C项,jǐng/gěng,qiào,yūn/wēn;D项,qiào,qiáng,tūn/dūn。
答案:B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玄奥翠微度轮零零落落B.千倾朦胧袅袅载浮载沉C.栖息书斋巍然肃然而恐D.晴艳拟声磅礴撼天振地解析:A项,度轮—渡轮;B项,千倾—千顷;D项,撼天振地—撼天震地。
答案:C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有时十几盏渔火赫然,浮现在__________的海面,排成一弯弧形。
②半岛的天气一日数变,风__________而来,从海口长驱直入,脚下的山谷顿成风箱,抽不尽满壑的咆哮翻腾。
③这时,山什么也不说,只是争噪的鸟雀________了他愉悦的心境。
A.阒黑突然展现B.漆黑骤然展现C.阒黑骤然泄露D.漆黑突然泄露解析:阒黑:寂静而黑暗;漆黑:非常黑。
突然:在短时间里发生意外;骤然:忽然。
“泄露”更能表现“山什么也不说”。
答案:C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沙田山居,峰回路转....,我的朝朝暮暮,日起日落,月望月朔,全在此中度过,我成了山人。
B.由于一季度统计数据的姗姗来迟....,加之市场对央行可能将货币政策瞄准股市的担忧,沪深股市大幅下跌。
2024年高频考点解密13 文学类文本群文阅读之双文短评(讲义)(解析版)
解密12 文学类文本群文阅读之双文短评(解析版)高频考点一双文本阅读双文本阅读是新高考一个重要的命题方向,它拓展了考查的广度和深度。
这类题一般是多文本阅读,往往文本二选文为文艺评论、纪实类作品或相关散文。
围绕一个核心主题展开,要求在两个文本中辨析提取,比较整合,考查学生读写一体化的能力。
这两个内容相近的文本文体不同,因而艺术表现也有差异。
请比较并简要分析。
(6分)文本二指出,教小孩子作文要“能懂得小孩子的欢喜”,谈谈文本一是如何实践“能懂得小孩子的欢喜”这一主张的。
(6分)(1)双文本的含义两篇文本,可能是同一作者、同一本随笔集中的一篇随笔和一篇自评,也可能是有相同主题、类似写法、相同作者的两篇文章等。
一般来说,文本二的评论主体与文本一是有必然联系的,其评论要点可以在文本一中找到应证。
(2)探究双文本的方法①明确文本二文艺理论或批判的观点。
②化抽象为具体,依据文本二文艺理论或批判的观点的,去文本一寻找体现这个理论或观点的具体内容。
(3)答题步骤典例01(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语文真题)文本一:支队政委(节选)王愿坚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像是负了伤,正在爬一个崖头,怎么也爬不上去。
忽然,老胡来了,他变得跟棵老黄松似的,又高又大,伸出小葵扇那么大的一只手,拉住了我……一睁眼,可不是,我的手正在他手里攥着呢。
见我醒了,他把我的手捏紧了,突然问我:“老黄,我求你个事成不成?”“怎么不成!”我奇怪地看了他一眼。
他的脸被拂晓时的月光一照,更是苍白,简直像是块白石头刻出来的。
“我让你干什么你干什么?”“一定!”他扭身戳了戳正在酣睡的林大富。
小伙子一骨碌爬起来,愣眉愣眼地问:“政委,要出发?”“不,有任务!”老胡说着抓起一个挎包,对我说:“咱们到那边竹林里去。
”我疑疑惑惑地背起他,来到了那片竹林边上。
这时,启明星贼亮贼亮的,东方已经现出鱼肚白了。
老胡四下里看了看,选了一棵大毛竹,靠在上面坐下来,又问了我一句:“真的叫你干啥你干啥?”“真的,快说吧!”我被他弄得又糊涂又心焦。
专题13 散文阅读(学生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点分析(统编版)
专题13 散文阅读(2022秋·河北保定·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故乡的秋①十月的天凉得快,辨不出秋冬。
彼时,汶水河畔会是怎样的光景呢?②椿树椭圆形的叶子怕是还没有发黄,山还是绿色的,水估计还不能冰手。
人们恐怕也还没有穿上厚棉衣。
是的,这个时候,故乡还在宁静而舒缓地酝酿着她的秋天。
③一想到故乡的秋,我便想到了秋霜。
天冷的时候,一推门,枯黄的芦苇、成垛的稻草上都蒙着一层淡白色的霜。
一张口,一团白色的雾气卷了出来。
一抬头,屋檐下一排排成串挂着的柿饼敷满了秋霜,变得粉白。
霜似乎是冷的。
其实,霜最温暖、最热情。
没有霜的点染,何来漫天的红叶?何来傲然的秋菊?何来挺拔的青松?秋霜是静谧无声的,当寒气逼近,她默默地给大地穿上白纱,遮盖它枯黄的面颊。
④还有秋风。
秋风乍起的时候,稻田里黄澄澄的稻谷热透了。
田地里四处传来“咚咚”“咚咚”的打谷声。
晒场上,铺满了湿润、饱满的谷粒儿。
橘子也由绿转黄,挂上了枝头。
摘一个下来,又甜又酸。
巴山楚水之间的秋风,不似北方那么刚硬,反而多了一份柔媚。
它像一双娇嫩的手,抚摸着人的脸颊。
它就这样一直吹着,吹黄了山,吹绿了水。
花香也随之而来。
房前屋后,星星点点的桂花在碧绿的叶子间绽放出金黄。
沁人心脾的花香让人总也嗅不饱,吸不足。
风来的时候,果子也熟透了。
猕猴桃在山谷间挂满了藤蔓,用长竹竿敲一个下来拨开,露出晶莹透绿的果肉,散发着香味。
粉嫩的八月瓜也憋足了劲儿,胀破了肚皮,露出香甜软糯的果肉。
秋风,她慷慨地给予着人们,却从来不多言语。
⑤怎能少了秋雨?先来的总是雷,雷一声一声地在天上闷响,人们就一捆一捆地在山上担柴。
等到排好了后檐,立好了蓑衣,老人们一边抽烟一边看着阴沉沉的天。
抽着抽着,就抽来了中秋时节的雨。
这时,雨淅浙沥沥、涔涔淋淋地下起来。
开始的雨,像豆子像豆子一般,从南到北密密地在这汉水谷地里撒过一遍。
于是,那看不见的水汽就在微凉的空气中充盈着,沁入人的肺腑。
【人教版】2020中考语文 第13讲 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复习习题
第13讲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一)理解内容,把握文意一、(2018·广东)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笔下犹能有花开肖复兴①秋末冬初,天坛里那排白色的藤萝架,上边的叶子已经落得差不多了。
想起春末,一架紫藤花盛开,在风中像翩翩飞舞的紫蝴蝶——还是季节厉害,很快就将人和花雕塑成另外一种模样。
②没事的时候,我爱到这里来画画。
这里人来人往,坐在藤萝架下,以静观动,能看到不同的人,想象着他们不同的性情和人生。
我画画不入流,属于自娱自乐,拿的是一本旧杂志和一支破毛笔,倒也可以随心所欲、笔随意驰。
③那天,我看到我的斜对面坐着一位老太太,个子很高,体量很壮,头戴一顶棒球帽,还是歪戴着,很俏皮的样子。
她穿着一件男士西装,不大合身,有点儿肥大。
我猜想那帽子肯定是孩子淘汰下来的,西装不是孩子的,就是她家老头儿穿剩下的。
老人一般都会这样节省、将就。
她身前放着一辆婴儿车,车的样式,得是几十年前的了,或许还是她初当奶奶或姥姥时推过的婴儿车呢。
如今的婴儿车已经“废物利用”,变成了她行走的拐杖。
车上面放着一个水杯,还有一块厚厚的棉垫,大概是她在天坛里遛弯儿,如果累了,就拿它当坐垫吧。
④老太太长得很精神,眉眼俊朗,我们相对藤萝架,只有几步距离,彼此看得很清楚。
我注意观察她,她也时不时地瞄.我两眼。
我不懂那目光里包含什么意思,是好奇?是不屑?还是不以为然?正是中午时分,太阳很暖,透过藤萝残存的叶子,斑斑点点洒落在老太太身上,老太太垂下脑袋,不知在想什么,也没准儿是打瞌睡呢。
⑤我画完了老太太的一幅速写像,站起来走,路过她身边时,老太太抬起头问了我一句:“刚才是不是在画我呢?”我像小孩爬上树偷摘枣吃,刚下得树来要走,看见树的主人站在树底下等着我那样,有些束手就擒的感觉。
我很尴尬,赶紧坦白:“是画您呢。
”然后打开旧杂志递给她看,等待她的评判。
她扫.了一眼画,便把杂志还给我,没有说一句我画的她到底像还是不像,只说了句:“我也会画画。
人教统编版(2019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13课第一课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1教学设计一、情景导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培根《论读书》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了解黑塞、王佐良及其作品,了解他们读书的经历和感受。
2.了解随笔的相关知识,体会亲切自然的谈话风格,品味文中哲理性语句。
3.学习获得教养的途径,阅读经典著作,感受经典的力量,培养爱读书的好习惯。
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随笔的相关知识,体会亲切自然的谈话风格,品味文中哲理性语句。
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学习文章运用的表现手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反复诵读文章,描述作者对读书场景的描写,感受书籍给人带来的审美感受。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求学之道,阅读经典著作,感受经典的力量,培养爱读书的好习惯。
三、预习检测1.读准下列汉字的字音,识记字形。
闲暇(xiá)丰盈(yíng )卷帙(zhì )逊色(xùn)消磨(mó)公爵(jué)帐幕(mù)苍穹(qióng )慰藉(jiè)麻痹(bì )臻(zhēn)胥(xū)2.解释下列成语的含义。
望洋兴叹: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
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一劳永逸: 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可以不再费力了。
心驰神往: 心神奔向所向往的事物。
形容一心向往。
豁然开朗: 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
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牵强附会: 把本来没有某种意义的事物硬说成有某种意义。
也指把不相关联的事物牵拉在一起,混为一谈。
四、文体特征随笔是散文的一种。
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
在写法上,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因此,富有“理趣”是它们的突出特色。
高一语文散文知识点
高一语文散文知识点散文,作为一种文学体裁,以其自由灵活的形式和贴近生活的内容,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散文的学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升文学素养,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将从散文的定义、特点、类型、写作技巧等方面,对高一语文散文知识点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散文的定义散文是一种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文学体裁,它以自然的语言,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对客观事物的观察与思考。
与诗歌的韵律美、小说的情节构造和戏剧的对话冲突相比,散文更注重语言的自然流畅和内容的真实性。
二、散文的特点1. 语言的自由性:散文不受固定格式和韵律的限制,语言更加接近口语,表达方式灵活多变。
2. 内容丰富多样:散文的题材广泛,可以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可以是对社会现象的思考,或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
3. 形式的多样性:散文的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是随笔、散文诗、游记、日记等,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4. 情感的真挚性:散文强调作者情感的真挚表达,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内心世界。
三、散文的类型根据内容和风格的不同,散文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有:1. 抒情散文:以表达个人情感为主,语言优美,情感丰富。
2. 记叙散文:通过叙述事件或人物来反映社会生活,具有较强的故事性。
3. 议论散文:以阐述观点、发表议论为主,语言凝练,逻辑严密。
4. 描写散文:侧重于对景物或人物的描绘,细节丰富,形象生动。
四、散文的写作技巧1. 选材要精:散文的选材应贴近生活,具有代表性和感染力。
2. 立意要新:散文的立意应独特新颖,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3. 结构要巧:散文的结构应合理布局,层次分明,过渡自然。
4. 语言要美:散文的语言应追求美感,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拟人等。
5. 情感要真:散文的情感表达应真挚感人,避免矫揉造作。
五、散文的鉴赏方法1. 理解内容:首先要理解散文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把握作者的意图。
2. 分析结构:观察散文的结构布局,理解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和作用。
【语文版】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13课《我的母亲》精品导学案(含答案)
第五单元思亲忆友展示情怀第13课我的母亲【文本导读】老舍的这篇散文发表在1943年4月?半月文萃?第九、十期合刊上.老舍自幼丧父,由母亲单独带大,和母亲有着无比深厚的感情.老母于1942年夏季在北平病逝.当时老舍孤身一人在大前方从事抗战文艺创作和组织工作.最|初家人没敢把母亲病亡的消息立即告诉他,害怕加重他的孤独与痛苦.拖了半年,才在家信里透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老舍每次接到家信都不敢立即翻开,怕有不幸的消息.这次也是一样.12月26日收到家信,仍不敢拆读,临睡之前,才翻开,这时,母亲去世已一年了.本文便是老舍为纪念母亲而写的.【作者卡片】老舍(1899~1966) ,现代小说家、剧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 .主要作品有?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月牙儿??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鼓书艺人??无名高地有了名??我这一辈子??正红旗下??牛天赐传??樱海集??蛤藻集?及?女店员??春华秋实??龙须沟??茶馆?等小说、剧本、杂文、报告文学多种 .其中3幕话剧?茶馆?是老舍的顶峰之作 ,也是共和国话剧创作的精品之一 .1951年12月老舍因此获北京人民政府授予的 "人民艺术家〞称号 .1966年 ,老舍在 "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 .他的作品为中国现代文学创造了一个饱满完整的市民世|界和独特生动的市民形象体系 ,风格独特 ,成就卓著 ,为推动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开展作出了重要奉献 .其剧作生活气息浓郁 ,人物形象真实 ,语言精练 ,不少剧作还具有独特的 "京味〞风格 .作品曾被译为多种文字 ,其中?骆驼祥子?被译成20余种语言出版 .【根底荟萃】1.为以下加点的字注音①折.扣( ) ②揣.在怀里( ) ③敷衍..( ) ④撮.土( ) ⑤窘.困( ) ⑥殷.勤( ) ⑦刮痧.( ) ⑧绞.脸( ) ⑨露.面( ) ⑩惦.念( ) 2.为以下各组字组词①⎩⎨⎧ 惴()揣()踹( ) ②⎩⎨⎧绞( )矫( )娇( ) ③⎩⎨⎧ 撮( )嘬( )④⎩⎨⎧ 衍( )衎( ) ⑤⎩⎨⎧ 籍( )藉( )⑥⎩⎨⎧ 惦( )踮( )掂( )3.近义词辨析①抚养·养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②委曲·委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③常年·常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要点突破】1.本文可分为几局部? 各局部包括哪些段落?主要内容是什么?点拨第|一局部(1~3):写母亲的家世,包括母亲家所处的位置,姓氏,家境,特别突出了母亲生在农家,勤俭朴实,身体好,具有劳动妇女的美德,为后文写母亲的平凡伟大品格奠定根底.总的说来,这局部内容简洁平实.第二局部(4~13):写母亲出嫁到夫家后的主要经历及从中表达出的东方女性具有的贤惠、勤劳、坚忍、顽强、奉献、守礼等典型品德,而母亲平凡而伟岸的形象也主要是在这局部塑造完成的.第三局部(14~18):写母亲对我的培养、期望和自己事业初成后因为常年奔波在外,而不能尽孝养之责的歉疚与深深的思念之情.这局部主要写我与母亲的关系,尤其是写母亲的晚年.内容比起前一局部来显得不那么具体了,主要是因为没有和母亲生活在一起,为了事业到处奔波.但一片思念之情却格外强烈.2.第13节可分为几个层次?写母亲什么样的性格品质?语言特点如何?点拨(1)分两层:第1层(…… "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记叙母亲在兵荒马乱中表现出的坚强个性.第2层( "这点软而硬的个性〞……)写 "母亲〞对 "我〞的人格影响.(2)写母亲的坚强,既概括又具体.①联军入城搜家时母亲镇定自假设地保护儿女.②在北平无数次的变乱中母亲不慌不哭,从无方法中想方法.③为一家人的生计考虑.3.课文第14节主要写了几件事?分别是什么?请结合课文认真分析.点拨(1)写母亲筹备 "巨款〞,送 "我〞上学.(2)写母亲送三姐出嫁.(3)写除夕之夜母亲送 "我〞返校.这三件事的内涵在于表现伟大的、无私的母爱.①在家境十分困难的情况下, "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母亲知道后不但不怪 "我〞,还想方设法筹齐了 "保证金〞, "含泪把我送出门去〞.这里作者没有对母亲作具体的描写,而是把镜头对准了这令母亲 "作了半个月的难〞的保证金上,这笔 "巨款〞岂止是母亲全部的爱,也是母亲对儿子的全部希望.②三姐结婚,如同割去母亲的右手.文章将母亲的爱女之情凝聚在一个细节中: "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地走去〞.这一特写镜头的背后,我们看到了支撑母亲的全部力量,那就是她的一颗炽热的爱女之心.③第三件事作者重点写母亲的神态和语言.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回到 "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 "笑了〞.只一个 "笑〞字,就将母亲见到儿子的那种喜出望外的心态和抑制不住的冲动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当听说 "我〞还要回校时,她先是 "愣住了〞,然后是半天才 "叹出一口气来〞.这一 "愣〞一 "叹〞里包含了丰富的心理活动,反复咀嚼,令人感动.临走时,母亲递给 "我〞一些花生,说了声 "去吧,小子!〞母亲的这句话听起来极普通,仔细品味,却别有深情,这里有母亲的理解,母亲对儿子全部的爱,令人潸然泪下.4.文中写了母亲哪些方面的特点及其对我有什么影响?点拨(1)文章写母亲的勤俭、朴实、倔强和为人热情:第8节,"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她终年没有休息……残破的铜活发着光.〞第10节:母亲待人热情,家里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 .第11节: "母亲活到老 ,穷到老 ,辛苦到老 ,……她最|会吃亏 .给亲友邻居帮助 ,她总跑在前面……但凡她能作的 ,都有求必应 .但是 ,吵嘴打架 ,永远没有她 .她宁吃亏 ,不斗气 .〞第13节:写母亲并不软弱 . "丈夫死了 ,鬼子来了 ,满城是血光火焰 ,可是母亲不怕 ,她要在刺刀下 ,饥荒中 ,保护着儿女 .〞 "她的泪会往心中落 .〞(2)母亲对 "我〞的影响:六次:第9节 , "从这里 ,我学得了爱花 ,爱清洁 ,守秩序〞 .第10节 , "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习性 ,还未全改 ,尽管生活是这么清苦 ,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第13节 , "她的泪会往心中落 !这点软而硬的个性 ,也传给了我 .我对一切人与事 ,都取和平的态度 ,把吃亏看作当然的 .但是 ,在做人上 ,我有一定的宗旨与根本的法那么 ,什么事都可将就 ,而不能超过自己画好的界限 .〞 "母亲并不识字 ,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5.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点拨 母亲是一个勤俭老实、热情真诚、宽厚忍让、坚韧坚强、疼爱儿女的人 .【课堂小结】一、中|心主旨文章通过记叙母亲一生的身世、经历、性格及遭遇 ,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母亲的无限敬爱和无以报答母亲恩情的愧疚之情 ,也塑造了一位有着典型东方女性性格特征的平凡而伟岸的母亲形象 .二、结构图解我的母亲⎩⎨⎧⎭⎬⎫身世 勤俭老实经历 热情真诚性格 宽厚忍让遭遇 坚韧坚强眷恋愧疚敬仰三、写作特色1.采用口语与书面语相结合的形式 .既流畅朴素生动 ,又凝练含蓄隽永 ,抒发了对母亲的敬仰感念追怀和永世不忘的深情.2.表达语言流畅、朴素、亲切,极富表现力.这也是老舍文学语言的根本特点.如 "兄不到十岁……一直到半夜〞这一段记述就把父亲死后,母亲为了养活一家人,含辛茹苦,日夜劳作的经历与精神写得很充分了.而所用语言那么是唠家常式的朴素、流畅、亲切的语言.3.议论语言凝练、深情、隽永,蕴有哲理意味.在文章中,老舍经常在表达到一定的时候,便适时地插进议论文字,这对于深化全文题旨,抒发浓郁的感情,都发挥了如点睛般的作用.例如 "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心里是安定的〞,这段话是作者在抗战时期被迫躲到四川成都见不到滞留在北平的母亲,无比思念又担忧年迈的老母遭遇不测所表达的忧惧、思念交织的复杂感情的一段话,是人处在特定的环境中时才会有的感觉和想法,作者以其凝练的文字表达出来,其隽永意味是颇具启发性的,足以引发很多人的共鸣.【文苑天地】1.慈母爱子,非为报也. - -汉·刘安2.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 - -?劝孝歌?3.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 - -?小儿语?4.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 -唐·韩愈5.母仪垂那么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 - -?格言集锦?6.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孟郊7.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 -?三字经?8.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 -?诗经?9.世|界上的一切荣耀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 -高尔基10.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 - -罗曼·罗兰11.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 -但丁12.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 -米尔13.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 - -法国14.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 - -英国【素材积累】不应遗忘的生命格茨·阿里是德国当代著名史学家,一直致力于纳粹历史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让人瞩目的成就.2003年,在阿里56岁时,为表彰他在纳粹历史研究方面的卓越奉献,德国大屠杀纪念基金会决定将当年的 "玛里昂·萨穆埃尔奖〞授予他.然而,获奖者阿里却吃惊地发现,自己竟不知道玛里昂·萨穆埃尔是谁,更不知道为什么要以她的名字来命名该奖.经过打听,阿里很快便得知玛里昂·萨穆埃尔是从一份记录被(杀|害)犹太人的名单中随机挑选出来的.人们只知道她生于1931年,1943年3月3日被送往奥斯比茨集中营.除此之外,人们对玛里昂便一无所知了.阿里决定为玛里昂写一部传记.这个决定让许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一位著名历史学家放着那么多重大历史题材不去研究,偏偏要把时间浪费在这样一部没有任何意义的 "传记〞上.对此,阿里一笑置之.他认为,每一个生命都是历史的一局部,都不应该被我们遗忘.因此,对他来说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为此他不惜花费大量时间,并凭着丰富的史学研究经验,经过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调查,抽丝剥茧,奇迹般地找到了一个又一个尘封已久的珍贵线索.阿里将这些支离破碎的线索与时代大背景交织起来,成功地完成了这部名为?在隧道中:玛里昂·萨穆埃尔(1931~1943)的短暂一生?的传记作品.这部书出版后,立即在德国引起了巨大反响,随后又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与其说阿里的成功缘于他独特的史学眼光,不如说缘于他对生命的态度.是的,生命是平等的,每一个生命都不应该被我们遗忘.感悟格茨·阿里的成功,是他凭着自己的敏感和经验,同时也凭着一位真正的历史学家应有的良知,凭着他艰难的坚持.当然,奇迹的出现,更得益于他对历史中每一个生命的尊重.适用范围【美文珍藏】想北平老舍设假设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拣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让我单摆浮搁的讲一套北平,我没方法.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觉太少了,虽然我生在那里,一直到廿七岁才离开.以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这多可笑!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 "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做一件事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我单独微微地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单独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到外面一些来.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啊!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这不但是辜负了北平,也对不住我自己,因为我的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可是我说不出来!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 "历史的都城〞.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 -虽然 "近似〞两字要拉扯得很远- -不过,假使让我 "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地感到寂苦.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自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 -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潭,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闲,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论说巴黎的布置已比伦敦罗马匀调的多了,可是比上北平还差点事儿.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几乎是什么地方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这种分配法可以算- -在我的经验中- -天下第|一了.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气;不在有好些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周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与西山呢!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因为这里书多古物多.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对于物质上,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此地的 "草花儿〞很廉价,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即使算不了什么,可是到底可爱呀.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是多么省钱省事而也足以招来蝴蝶呀!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从它里面说,它没有像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大概把 "南〞字变个 "西〞或 "北〞,也没有多少了不得的吧.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者只有在北平能享受一点清福了.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赏析这篇散文写于1936年的山东济南,当年身处异地的老舍,在战乱的岁月中,更加思念他挚爱的北平.在本文中,作者抒发了对这座文化古城的深情眷恋,一处景便渗出刻骨铭心的一缕情,他想 "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作者描写一景一物都想着读者,尽力把自己的情感与读者沟通,作者在文章中没有铺张夸饰北平的丰物美景,而是那么娓娓地叙谈,就使那种眷恋故土的热情感染着读者,激起共鸣.答案根底荟萃1.①zhé②ch uāi③fūyǎn④cuō⑤jiǒnɡ⑥yīn⑦shā⑧jiǎo ⑨lòu⑩diàn2.①惴惴不安、揣着手、踹门②绞脸、矫揉造作、娇美③撮土、嘬奶④繁衍、衎直⑤户籍、狼藉⑥惦记、踮脚、掂量3.① "抚养〞是指保护并教养.例:抚养子女."养育〞是指抚养和教育.例:是老百姓养育了我们(dang)的干部.② "委曲〞指事情的内幕和原委.例:告知委曲."委屈〞指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也指让人受到委屈.例:对不起,委屈你了.③ "常年〞指一年到头,整年.例:常年积雪."常年〞指经年,长期或平常年份.例:常年坚持体育活动.。
高一散文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散文的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一散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散文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具有自由表达、真实感受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和文学艺术创作中。
下面将对高一散文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散文的写作技巧。
一、散文的定义和特点散文是文言文和白话文之外的一种文体,它通过文字表达个人的思想、感受和情绪,传达作者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观察和思考。
散文不受严格的格律和韵律限制,可以自由运用独特的叙事、描写和议论手法。
散文以其真实、深刻的感受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二、散文的分类散文可以根据内容和风格的不同进行分类,主要包括抒情散文、记叙散文、议论散文和写景散文等。
1. 抒情散文:主要表达作者的感情和思想,通过独特的语言和形象描写来展示作者内心的体验和情感。
2. 记叙散文:着重叙述事实、经历和人物形象,通过平实的叙述和细致的描写展现故事情节和事件的发展。
3. 议论散文:着重通过观点陈述和推理论证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思考,通过深入剖析问题和逻辑推理来影响读者的思考和态度。
4. 写景散文:借助生动的语言和形象描写来表现自然或社会环境中的美感和情趣,通过细腻的描绘逼真地再现景物的特色和魅力。
三、散文的基本写作技巧1. 文章的开头要引人入胜,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可以使用引用、比喻、反问等手法。
2. 散文要注重细节的描写,通过独特的形象语言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3. 语言要简练明了,注意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比等,使文章更具文学感。
4. 结构要合理,有明确的起承转合,过渡自然流畅,使文章看起来条理清晰。
5. 注意语气问题,可根据文章的主题和情感倾向选择合适的语气,如激昂、深沉、诙谐等。
6. 多注意篇幅控制,不能过于冗长,也不能过于简短,要充分发挥散文的自由性和表达力。
四、高一散文的阅读与欣赏高一散文不仅要学习散文的写作技巧,还要进行精读和欣赏,从中感受作者的情感与智慧,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空中课堂散文专题课堂笔记
散文:形散神不散,内容包罗万象,风格类别多样。
学习目标:1、明确高考散文的考察方向和考察内容。
2、理清高考散文的试题类型和答题思路。
3、进一步优化答题思路和语言。
专题基本内容:考纲变化、课标要求考什么设题梳理怎么考解题思路、失分原因、复习提示怎么答考纲变化2019年6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其中第六部分第十五条“深化考试命题改革”中说明: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与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命题要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试大纲。
课标要求学习任务群5 文学阅读与写作1、学习目标与内容:(1)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
(2)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作。
(3)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
2、必修课程学习要求:阅读古今中外文学作品,注重审美体验,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努力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3、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学习要求: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汲取思想、情感和艺术的营养,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
总结:散文阅读考什么:形象与主题、语言与特色、手法与构思、作家作品与探究拓展。
近五年高考散文阅读1、选文梳理——社会变迁、时代精神地域特色、文化传承状物抒情、气质品格文艺创作、心得规律生活感悟、人性光辉2019年北京卷:《北京的“大”与”深”》天津卷:《萨丽娃姐姐的春天》2018年天津卷:《虹关何处落徽墨》浙江卷:《汴京的星河》北京卷:《水缸里的文学》2017年全国卷Ⅱ:《窗子以外》全国卷Ⅲ:《我们的裁缝店》天津卷:(挺拔之姿》北京卷:《根河之恋》2016年天津卷:《在母语的屋檐下》北京卷:《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2015年天津卷:《云和梯田》湖北卷:《头脑中的旅行》四川卷:《太湖碎锦》山东卷:《四堡雕版》江苏卷:《罗丹的雕刻》广东卷:善行的蔓延福建卷:《纸上故乡》重庆卷:《甘森的西红柿》湖南卷:《童年随之而去(节选)》北京卷:《说起梅花》2、设题梳理——(一)句段作用①作者回忆童年迷路的经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016年天津卷)②简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总结附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总结附解析一、散文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生活的艺术夏丐尊新近因了某种因缘,和方外友弘一和尚聚居了好几日。
和尚未出家时,曾是国家艺术界的先辈,披剃以后,专心念佛,不消说,艺术上的话是不谈起了的。
可是我在这几日的观察中,却深深地受到了艺术的刺激。
他这次从温州来宁波,原预备到了南京再往安徽九华山去的。
因为江浙开战,交通有阻,就在宁波暂止,挂褡于七塔寺。
我得知就去望他。
云水堂中住著四五十个游方僧。
铺有两层,是统舱式的。
他住在下层,见了我微笑招呼,和我在廊下板凳上坐了,说:“到宁波三日了。
前两日是住在某某旅馆(小旅馆)里的。
”“那家旅馆不十分清爽罢。
”我说。
“很好!臭虫也不多,不过两三只,主人待我非常客气呢!”他又和我说了些轮船统舱中茶房怎样待他和善,在此地挂褡怎样舒服等等的话。
我惘然了。
继而邀他明日同往白马湖去小住几日,他初说再看机会,及我坚请,他也就欣然答应。
行李很是简单,铺盖竟是用很破旧的席子包的。
到了白马湖后,在春社里替他打扫了房间,他就自己打开铺盖,那很破的席子大师珍重地铺在床上,摊开了被,再把衣服卷了几件作枕。
拿出黑而且破得不堪的毛巾走到湖边洗面去。
“这手巾太破了,替你换一条好吗?”我忍不住了。
“那里!还好用的,和新的也差不多。
”他把那破手巾珍重地张开来给我看,表示还不十分破旧。
他是过午不食了的。
第二日未到中午,我送了饭和两碗素菜去(他坚说只要一碗的,我勉强再加了一碗),在旁坐了陪他,碗里所有的原只是些菜菔、白菜之类,可是在他却几乎是要变色而作的盛馔,大师喜悦地把饭划入口里,郑重地用筷夹起一块菜菔来的那种了不得的神情,我见了几乎要流下欢喜惭愧之泪了!第二日,有另一位朋友送了四样菜来斋他,我也同席。
其中有一碗咸得非常的,我说:“这太咸了!”“好的!咸的也有咸的滋味,也好的!”我家和他寄寓的春社相隔有一段路,第三日,他说饭不必送去,可以自己来吃,且笑说乞食是出家人的本等的话。
专题13散文过渡句段的作用-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散文阅读(原卷版)
专题13散文过渡句段的作用(原卷版)【考点穿透】【题型问法】1.第××段是过渡段,请分析其作用。
2.文章第××段有什么作用?请外析。
【题型分析】文章中用一定词句或段落,提示前后意思之间的联系,使它们联系起来,自然而然地由上文转人下文,这就是过渡句或过渡段。
这样的句子或段落往往出现在段落末尾或段落开头,有时也独立成一段。
独立成一段的过渡段一定是在文中出见,内容上这个段落和上下两段都有联系,结构上把文章段落自然、紧密地连接起来。
不然,文章t会显得支离破碎。
所以,一定要注意段与段之的过渡和照应。
1.需要过渡的一般情况(1)由这件事转到另一件事时需要过渡。
(2)记叙的时间发生变化时需要过渡。
(3)由倒叙转入顺叙时需要过渡。
(4)运用插叙时的起止处需要过渡。
注意:一些常见的关联词提示过渡句或过渡段,如:不仅…….还……;不但……而且…….虽然….但是…;等等。
2.过渡句、过渡段的作用(1)承上启下,引出下文。
(2)照应前文,铺垫下文。
(3)丰富内涵,深化主题。
【题型答法】①写了……内容;②过渡段(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③为下文…….做铺垫(或埋伏笔、对比、相照应、突出中心主旨)。
【典例在线】【12022年上海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我和父亲万方①这几天温度上升得很快,今天的最高温度到了十四度。
一个用得很多很俗的句子在脑子里浮现而出: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语言是人的创造,所以不管形容什么,我们都会想当然地拟人化,其实春天怎么是走来的呢?春天是风,是气流,是站在万物间的种种诞生。
灰褐色的土地上露出星星点点的绿光屏,光秃秃的树木鼓出小小的蕊,空中出现了小飞虫一闪而过的影子。
不记得在哪儿看到过四个字:猛如春天,说得真好。
现在背阴处水面的冰还没有完全融化,但是快得很,迎春花玉兰花梨花桃花海棠花会在眨眼间盛开,在阵风中,互相碰撞,春光如炸弹一般四处爆炸开来,随后又在你不留意的瞬间消逝。
届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散文教案
届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散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散文的定义、特点和形式,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散文的欣赏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文学素养。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引导学生对散文作品产生情感共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教学散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对散文的审美情趣。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散文作品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应用能力。
三、教学内容1.教学内容:–散文的定义和特点–散文的形式和风格–散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散文作品的鉴赏和分析–散文与生活、社会的关系2.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的风景图片引起学生对散文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散文与美的关系。
–知识讲解:•散文的定义和特点:散文是一种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人、事、物、情感的文学形式,主要特点是真实性、自然性和灵活性。
•散文的形式和风格:散文可以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各种形式,风格多样,可以是唯美、质朴、幽默等。
•散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阅读散文时要注重抓住散文的中心思想、理解作者的情感、品味文章的艺术魅力。
–示范阅读:选择一篇经典散文进行示范阅读,引导学生理解散文的内涵和鉴赏方法。
–学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请学生自由组成小组,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散文进行阅读和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学生写作指导: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和理解,撰写一篇自己的散文作品。
–总结提高:对学生的讨论和作文进行总结,强调散文阅读的重要性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的必要性。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散文的定义、特点和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对散文进行深入理解。
2.示范法:通过示范阅读和作品赏析,加深学生对散文的感悟和鉴赏能力。
3.讨论合作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作能力。
4.写作指导法:通过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指导和批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方式1.形成性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参与讨论、阅读笔记和作文进行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讲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题一、定义: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活泼、形象具体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的人、事或自然景观,深入挖掘其重点的真谛、哲理,真挚的表达对社会、人生、自然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特点:1、形散神聚(构思、线索)2、写景状物、写人记事——抒情说理三、考点:主旨、构思、语言、技巧、作用主旨②注文题。
标题能提供阅读的线索。
②抓住议论、抒情的语句,段中关键句、中心句、主旨句等。
这些语句常常是开篇提出问题、结尾点题或明确主旨的。
③在整合层次的基础上概括层意,概括出的语言就是主旨。
构思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把握作品的结构就是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与安排。
语言1、理解词、句的含义(本意——含蓄、哲理)2、分析词句的作用3、赏析文章或语段表达特色技巧分类及效果: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丰富多彩的,有表达方式方面的技巧,有表现手法方面的技巧,有材料安排方面的技巧,有布局谋篇方面的技巧,也有修辞运用方面的技巧,每一种技巧都有其常规作用及效果。
1、表达方式;2、表现手法;3、修辞手法作用1、内容作用;2、结构作用;3、表达作用;4、读者作用一、阅读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过岭师陀我不曾骑过马,对于“马性”是不大了解的。
现在巧得很,一匹马立在暮色苍茫的道上,只等我骑上去。
它不停地摆耳蹬蹄,想是已经饿得发慌。
然而要骑上去,便觉得欠一点勇气,——就是说“欠一点”吧。
虽然不晓得“马上威风”,但关于马的传说是知道一点的。
我生长的地方有一句话,道是:“一马三分龙。
”马似乎又有几分神性了,但只说有“三分”,可见并不是龙。
我既不憎马也不敬马。
据说马的脾气很大,性子也很暴烈。
而望望前面的山,也颇有几分神秘意味。
要走上去的一面,正背着阳光,显得非常晦暗。
上到山顶约有五六里路的样子。
山路颇险,倘一个不留神,岂但“翻身落马”,且要“落山”,将有性命之虞。
所以作起“一鞭残照里”的诗句并不难,难的倒是骑上去,又如何来那么一鞭,何况从没有骑过马的呢?这时凭空想起不如骑马阅兵了,那定然有一名“马童”将马带牢,绝不听其发脾气:这气派倒是在画报上看见过。
来接的朋友同随从都已到齐,在马上扬鞭催促了。
不便再磨延,即耸身跨上鞍桥。
还好,它并不如我曾料想的那般凶刁,在人将骑与未骑稳之际猛地向前一撞。
我一面暗自感谢马,一面感谢马的主人。
“这马几时也清高起来了?”我说。
马摆了摆头,很斯文,又像对我抗议。
人马一直升上去,是一种既危险又快意的感受。
路折转而上,兼之刚下过雨,脚下那些被磨得秃光秃光的石块,异常滑溜。
马像溜冰似的一面打着滑跌,为防备一失足落向深谷,一面还得跳着“狐步舞”。
蹄声咵咵响着,其雄壮是只有“马赛进行曲”可以比拟的吧。
晚霞发出彩绢般的光,一缕一缕横斜在头顶。
人同马打着滑跌,跳着舞,踏着进行曲渐渐接近彩霞,似乎马一跃身,就可以钻进去。
回望上下,溪谷间腾起茫茫浓雾,此身飘飘然,就如在云端里,觉得当真要万念俱空似的。
骑马登山竟是这样充满诗意,真是想也不曾想到。
但是,这诗境中的人物也不能一直做下去。
当将要一脚踏进云端时,马却停下来了。
它知道云端不能驰骋,竞又是这样不通人意。
呜呼!在这短短的行程中,我知道马与驴不同。
倘是驴(不仅刁赖,而且愚蠢),要决意怠工下来,就一个干脆,将人摔下脊背,算是给责打者的一点惩罚。
而马不然,比驴聪明,它懂得责打是为着要它前进,并非逼它投崖自尽,所以任怎样处罚,它只是给一个不理。
它很斯文地站着,在鞭下还观赏山景,大“可以充吾师”的。
不得已我只好请它上去。
来到山顶,已是暮色垂垂,四周昏暗。
一颗星像水银珠,在西南方光亮得灼灼闪耀。
四山绝了飞鸟。
最远处,一座崇峦后面,尚残留着稀微的白光,照耀着积雪的山巅。
谷上弥漫着雾,有黑影在摇动。
隐约中树丛下面送来吠声。
经年的枯草瑟瑟作响,山景益见荒凉。
风吹得马的鬃鬣翻转来,尾巴顺风飘摆,一缕一缕似要飞去。
马四蹄打颤,迷茫地望着远处,悲抑地摇摇头,又继续啮食枯草。
问了同行者,说是还有十五里的山路要走。
现在回想,题目应作“荒山乘马图”,自己便做做“图”中的主角,充充“风尘三侠”中的人物,在时下定会受欢迎的吧!(选白《师陀散文选集》,百花文艺出版社,有删改)1.文中说“它知道云端不能驰骋,竟又是这样不通人意”,你如何理解?(4分)解析:参考答案包含了4个意思,每个1分。
马意识到危险,及时止步,1分;打断了我驰骋云端的美梦,1分;“我”表面上对马的埋怨,1分;暗含了对马的理解和欣赏,1分。
前两句是对句子实际意义的解说,后两句是对句中情感的分析。
答案:这句话是说马意识到危险,及时止步,但却打断了我驰骋云端的美梦。
“我”表面上对马的埋怨,暗含了对马的理解和欣赏。
2.结合文意,分析“我”骑马后所认识到的“马性”。
(5分)解析:此题考察概括能力。
答案中前面的关键词和后面的描述均为得分点。
在这几点之外概括均不给分,如“神性”“雄壮”“感情丰富”。
答此类题目要分条,答案组织要清晰有条理,平时练习时时刻要有这个想法,切不可随便写两个词应付了事。
答案:1、聪明:马通人意,还能避开山路的危险。
2、温和(斯文):马在行程中并不凶刁、暴烈,把“我”顺利地载到山顶。
3、倔强:马有时也不听从主人的驱使,对主人的处罚不加理会。
3.“我”在过岭的三个阶段都有着丰富的心理感受,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6分)解析:1、每条答案分成两个部分,对每一阶段心理感受的概括(关键词)与概括之后的相应的解释描述,各得1分。
(概括+结合文本的分析)2、心理感受的概括,意思相近即可。
3、概括之后的相应的解释描述,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1、骑马之前:忐忑而有所期待。
(1分)我对马性不大了解,担心被马摔下山谷,但对初次骑马上山又有些向往。
(1分) 2、骑马上山:紧张而充满惊喜。
(1分)山高路险,不免紧张,但在马上安全稳当,又可欣赏到不曾想到的美景。
(1分) 3、到达山顶:惆怅而有所担忧。
(1分)天色已晚,山景益见荒凉,我不免惆怅;路途遥远,人疲马乏,引发了我对行程的担忧。
(1分)二、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看麦熟肥沃的关中平原,从头年冬到次年春,田野上十有八九都铺着日渐加厚的小麦的绿毡。
而到了清明节呢,农谚说:“清明麦子埋老鸹。
”于是,田野处处,是厚可盈尺的绿绒被了。
“清明时节雨纷纷”,一块又一块的绿绒被,绿光闪烁,好不喜人。
从此小麦就可着劲儿长了,那绿绒被便膨起来,膨起来,一天一个样子,直至像隆起的海浪碧波,涛声震响。
忽然有那么一天,麦稍儿迎风摇摆,一浪推着一浪,有了金子一样的颜色。
麦梢儿的变化是一种信号,它触动了每一个庄稼人的心,而跳得最快最欢最美的,却是婆娘们的心。
婆娘,关中农村特有的称谓,把自己的一颗心分成了两半——一半在婆家,一半在娘家。
婆娘负重最多、爱最多,最具人性美,最有人情味。
这不,看见麦梢儿黄了,她们立即想到了娘,想到了娘家的麦田,都准备去看望辛苦了大半年的爹娘和兄嫂弟妹,同时分享娘家麦子即将成熟的欢乐。
于是,她们都忙碌起来了:蒸馍馍,烙锅盔,采拔菜蔬……丈夫、公婆都理解她们,由着她们的心性。
咱关中俗话说:“麦梢黄,女看娘”呀!这种风俗辈辈沿袭。
她们小曲悄唱,加紧了手中的活儿。
手疾脚快地找篮篮,装礼物,梳洗打扮——家家屋中都是这样。
她们恨不得转眼间就能扑到亲娘的怀里。
于是,麦黄天,人们都惊叹关中路广漠的田野上,到处闪耀着看麦熟的婆娘的身影。
她们的肌肤有的粉红,有的微黑,有的如春萝卜般的细嫩,有的如秋白菜般的健康,真是摇曳多姿、风情万种。
于是,这麦黄天,田野是大片大片的黄的色块,她们是红的绿的花的荡漾的曲线。
色块有了曲线喜悦的旋律,曲线有了色块成熟的神韵,而这一切被馨香浸透。
天那么蓝,那么纯,布满麦田的大地显得更黄了。
大地焕发出我们民族的原色,它那么丰盈,那么辉煌。
婆娘们就走在那原色之中。
丰收在望,庄稼人被它所燃烧,田野上便此起彼伏地飘荡着吼唱秦腔。
在那原色中,婆娘们踏着秦腔的节拍:“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拊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这是来自《诗经》的声音。
婆娘们虽然不懂得《诗经》,但这声音,早就存于他们的心坎了。
奔着爹,她们在走。
奔着娘,她们在走。
她们粘着轻尘的布鞋、皮鞋、胶鞋,踩下急切的脚印,千姿百态,南来北往地撒布在旷野,一如总也开不败的夏的花朵。
一片胜似一片的麦子,常常逗引得她们停下脚来。
她们被关中大丰收的景象撩拨得晕晕乎乎,竞至忘了此刻身在何处,以为自己嗅到的已是娘家麦子的芳香,等恍然大悟——这哪是娘家的麦地呢,便独个儿笑了起来,如歌似地灿烂。
但绝不吝惜泼出去的情意,娘家爹和丈夫不都常说么,人不能太自私了,天下农民是一家。
是的,也应该为别人喜欢喜欢。
何况,娘家地土好,人又勤,麦子一定不会比这儿差,也应该提前为之开怀一乐了。
满怀的麦香,满心的快活,满鬓角的汗珠,满眼睫的光。
她们的身姿是大小雁塔上的风铃。
正干农活的男人们都知道她们是干什么去的,都为她们而感到自豪和充实。
婆娘们喜滋滋地迈开脚步了。
现在,娘正在做什么呢?是不是早站在村口的老椿树下等我了?爹又在做着什么?一定是风风火火地联系收割机去了,但他这两天会早早地赶回家的。
爹娘都上了一把年纪了,女儿多么想多住上几天,好给他们凑一把力,把麦子颗粒不剩地收到囤子里头。
这期间一定要尽量多帮爹娘干一些事情,比如缝缝补补呀,比如领着患老年病的爷爷上医院诊治呀。
可是,爹又会厉声吼叫:“哪有这种情理?”娘也会柔声相劝:“听你爹的话,回去吧。
麦忙天,谁家不是等着人手用哩?”而他们自己也放心不下婆家的事啊!婆娘,婆娘,婆娘的心理有多少牵挂啊!脚下的这条路,已经走过百遍千遍了,却愈走愈亲切,愈走愈爱走。
而且总是一边走一边在心里悄悄呼唤:娘啊娘啊,我回来了!无边麦田的金黄的底色,她们的脚步编织着一幅既古老又鲜活的关中农村的风俗画。
她们望着麦子,她们也是麦子,装饰着田野。
她们急匆匆地前行,她们心灵的麦芒在前行中,辐射出最亮丽最动人的光彩。
(取材于刘成章的同名散文,有删改)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看麦熟”是文中所描写的民间风俗,它展现出关中婆娘的万种风情,也是文章叙事、写人、抒情的线索。
B.作者笔下的人物多姿多彩,婆娘们热情洋溢、充满活力,丈夫、公婆通情达理,娘温和善良,爹严厉无情。
C.文中所引《诗经》的内容,表达念念不忘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情,作者解词含蓄揭示了“看麦熟”这一风俗的内涵。
D.本文以饱含感情的笔墨,表达了作者对关中大地丰收景象的无限喜悦之情,从而鲜明突出了歌唱丰收的主题。
E.关中婆娘们看麦熟的情景,宛如一幅生动鲜活的风俗画,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充满了无限的诗情画意。
解析:整体阅读感知原文,找到该题信息所在的段落或区域,对该段或区域的内容要点进行概括与分析,将选项中的相关信息与自己的概括与分析进行对照,从而得到本题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