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教学设计及反思5篇
初三历史复习专题教案反思5篇
初三历史复习专题教案反思5篇最新初三历史复习专题教案反思5篇历史是一面镜子,每个人都可以从中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判断。
所有的历史事件都蕴藏着深刻的道理,值得我们永久铭记。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三历史复习专题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初三历史复习专题教案【篇1】为积极备战20_年中考,使历史复习做到有章可循,让学生的会考成绩更上一个新的台阶,特制定以下复习计划一、复习时间、复习内容安排从2月21日起,准备用一个月的时间,按照《考试说明》要求,紧扣教材,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第一轮复习,再进行第二轮复习,此轮复习主要依据是《考试说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理解和串联能力。
第一轮“夯实基础”复习1、复习时间:20_年2月第——4月底教学时间约8周2、复习内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部分,分单元,分章节,依据课程标准和考点要求复习,强化知识点,考点,夯实基础,培养基本技能。
第一轮复习的时间最长,也是夯实基础的最关键时期。
每年中考试题几乎都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因此,熟悉课本非常重要。
这一阶段要找准考点,夯实基础,构建知识体系,认真研究历史课标,知识与能力要点,《考试说明》,最短时期内在教材中找出考点,依据教材将考点编成复习资料的形式,帮助学生理清基础知识点。
第二轮“专题训练”复习1、复习时间:20_年4月中旬——4月底教学时间约2周2、复习内容:专题一、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史。
专题二、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史。
专题三、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和改革。
专题四、近代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专题五、三次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
专题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
专题八、时事热点。
经过全面复习,再进行专题归类。
即教会学生将社会热点问题与所学的知识点紧密联系,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将每一专题的内容分好类,利用选择题和填充题的形式在课前一天发给学生,由学生自主完成,课堂上再与学生分析完成。
课后再布置相应的材料题、问答题,加以巩固、理解。
初中历史课教学反思5篇
初中历史课教学反思5篇初中历史课教学反思5篇历史教学作为一门语言的教学,其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言语技能,每个历史老师都需要准备一份教学反思。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初中历史课教学反思,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初中历史课教学反思篇1――――浅谈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历史未来学家预言:未来的文盲将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些没有掌握学习方法,不会自我钻研问题、缺乏预见潜力的人。
所以,教师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潜力应成为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历史这一学科的知识有着具体性,它包括具体的时光、地点、人物、条件、过程、地位诸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即每一社会、每一个国家的发展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
这就要求学生锻炼思想,独立钻研,透过动脑、动手、动口,独立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此外,在历史教学中还务必要求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其运用历史知识的潜力,包括培养学生利用已学历史知识进行自我教育的潜力,以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认识此刻、预见未来,“鉴古知今”、“鉴往知来”的潜力。
“授之以渔”是我国历代教学的经验结晶,从现代教学论来认识,“教学”的真正含义应是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教师只有让学生自我学会读书,教会学生学习,才是传授了打开信息之锁的钥匙。
只有掌握学习方法,才能步入攀登科学顶峰的阶梯。
在平日的历史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探索,摸索出了“把学法指导贯穿在历史课堂教学始终”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潜力的有效途径。
一、编写学习提纲,培养阅读潜力阅读教科书是获取历史知识、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智能的重要前提。
因此,教会学生阅读教科书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料。
由于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综合性和史论性的特点,学生在初读时容易遇到许多障碍,也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基础差、阅读不得法,抓不住重点,所以,在起始阶段,我重点训练学生的阅读方法,透过提问引路、审题启示、疑难突破、重点探索、提纲导读等多种方法,把学生引到自觉阅读的轨道上来。
初中九年级历史一课教学反思5篇
初中九年级历史一课教学反思5篇初中九年级历史一课教学反思5篇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也在不断的更新,作为一名历史老师,应该不断进行教学反思。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初中九年级历史一课教学反思,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初中九年级历史一课教学反思(篇1)在我学习新课程的这段时间里,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一、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1)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而不再是主导者;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师生合作学习,共同进步。
二、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在我们设计教学方案时,我们应该想想:“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等。
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备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
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
教学后,教师可以这样自我提问:“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我从中学会了什么”等,这样才符合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更有助于教师教学计划的开展。
三、教师应注重和学生的交流对话师生间充分的对话交流,无论对群体的发展还是对个体的成长都是十分有益的。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平均分”时,设计了学生熟悉的一些生活情境:分桃子、分鱼、分饼干、分苹果等。
初中历史优秀教学教案(7篇)
初中历史优秀教学教案(7篇)初中历史优秀教学教案(精选篇1)【教材分析】本课是从经济方面纵向概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过程及特征,并介绍了晚清时代的状元实业家──张謇及其创办的大生纱厂的兴衰。
内容较为空洞抽象,事件跨度大,跳跃性强。
【学生分析】对于近代的民族工业发展了解很少,但对当代的民族工业发展有一定了解。
通过对近代政治史的学习,已经模糊地认识到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化有一定的联系。
八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分析史料和历史图片的能力。
【设计理念】1.关注学生的知识现状,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从而做到温故而知新。
2.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通过分析大量的史料得出历史结论。
3.注重以历史知识为载体,及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4.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目标】1.应掌握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开端、初步发展、黄金时期、凋敝破产的情况。
2.应培养的史料分析能力:分析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以及发展中的困难是什么?应培养总结历史知识的能力:总结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中呈现的特征。
3.应认识到近代中国的落后是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所导致的,具体说是帝国义和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的结果。
应认识到以张謇为代表的一些实业家具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爱国精神,他们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
能深刻体会到没有独立的国家主权,没有和平稳定的环境,经济就不会发展。
【教学流程】一、导入设计教师活动:出示课件:1.老年人口中所说的洋火、洋灰、洋油、洋钉其实就是什么?为什么要加“洋”字?这表明了什么?2.今天我国的有些民族工业品牌也走向国际市场,你能举个例子吗?这又说明什么?学生活动:探讨、回答。
(1)说明近代中国技术水平十分低下,很多东西都需要进口。
(2)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品出口大大增加,像海尔集团、康佳、TcL等都走向世界市场。
教师活动(引导):民族工业的过去和现在形成强烈反差,这其中的历史很值得我们去探究、回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8篇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初中历史教学反思(一):初中历史教学反思一、注重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水平的提升我从1998年至今一向从事初三历史教学,之所以能有一点点的经验,那是因为我对教材熟悉罢了,教学时光长了,自然就有一点体会和感受,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基本上能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致于在课堂上能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二、抓住常规教学,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力求提高课堂效率这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对教师的最高要求。
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要翻阅教材、教参、教辅用书,力争做到把老师明白最多的知识,教材中所蕴含的所有要点,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联点都备出来,有条列地传授给学生。
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认真组织课堂教学,用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用心性,必须要抓住课堂上的40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三、抓好学生的知识点的过关检查,及时反馈,做到功在平时上好课,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及时反馈,过关检查,在每一节上课前,老师就要对学生所学的旧知进行复习提问,这样既检查了学生以前知识的掌握状况,又起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的承上启下作用。
可谓是一举两得。
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温故而知新”。
四、加强中招、新课程改革等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关注中招命题趋势,在平时的课堂渗透中招意识初三的教学工作是直接应对中招考试。
做为初三教师不能只顾眼下,闭门造车,不去学习来了解新信息。
因此,老师要多浏览时下最新的教学参考、杂志,多留意中招考试方面的信息,便于更好的把握中招命题的趋势,力争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中招意识,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技能和做题的方法。
平时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综合潜力的培养,做到功在平时,构成习惯。
五、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教学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平时的教学中,在传授知识时,也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比如概括、归纳、比较、决定等诸方面的综合潜力,让学生养成勤于复习旧知,善于总结归纳,做题条理清晰,规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是做为毕业生必备的技能。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教学5篇(中学历史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教学5篇(中学历史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下面是整理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教学5篇(中学历史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欢迎参阅。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教学1为了更好的抓好初中历史教学工作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本学期除传授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外,还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等其他思想品德教育。
“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宗旨,制定如下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学生的总体水平偏低,历史不是主科,不是中考内容,所以学生都不愿意学。
二、教材简介本学期七、八年级上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
阅读性强,图文并茂,增添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三、教学资源开发1、教材、教学参考书2、专业书籍、历史笔记本、历史资料卡3、媒体信息(互联网、影视中的历史知识)4、课程基础训练、单元测试卷四、教学措施和目标(一)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的:1、目标统一准确2、以“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依据3、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如课堂答题、小组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潜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同时也是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内容。
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三)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生参与历史小制作。
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索历史的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听好每一节公开课,做好课后互评,互相促进,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进度七、八年级历史课本上册都是22课(人教版)。
其中新课讲授22课时(每册),单元复习4课时,期中复习2课时,期末总复习4课时:9月份1——4课10月份4——13课11月份14——20课12月中旬结束课程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教学2一、课程目标(一)内容标准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河姆渡和半坡遗址距今年代、所处的地区、自然条件、主要种植物和饲养物、生产工具、房屋特点、陶器的使用以及纺织、渔猎等其他生产生活情况。
初中历史研修反思5篇
初中历史研修反思5篇初中历史研修反思5篇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从而不断改变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初中历史研修反思,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初中历史研修反思(篇1)新课程改革进行地如火如荼,教学模式也随之一改再改,日见丰富。
新课程、新标准、新要求……一切都是新的,随着形势的发展,普通初中历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如何把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在课堂中给学生以充分发挥余地,从而得到锻炼,已是一个关键性问题,也是每个新老教师苦苦思索、探索、甚至头疼的事情。
通过历史教学,让我深感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
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历史教学的乐趣,总有让我挖掘不完的东西。
下面我对初中历史教学作以下反思,与大家共勉。
首先,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只有具备对学习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才能乐在其中,才能勤奋地学习。
很多学生认为历史课枯燥、乏味,所以缺少学习兴趣。
因此我努力让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中一直保持比较持久的注意力,就结合历史这门学科的特点进行教学,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将激发兴趣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例如讲到“炮烙之刑”时,我说:“商纣王创制的‘炮烙之刑’是一种酷刑,他先叫人将铜柱子放在熊熊燃烧的炭火上,等铜柱烧得通红通红时,就把‘犯人’的身体贴在铜柱上,‘犯人’刚贴在铜柱上,只听到‘哧’的一声,‘犯人’的身体立即冒起缕缕青烟,犯人几乎都是被活活的烫死了。
这样,学生仿佛“亲眼看到了”和“亲耳听到了”,产生一种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加深了对商纣王残暴统治的认识。
初中学生年龄偏小,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果巧妙地插入一个小故事,调节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讲“明朝君权的加强”时给学生讲述“露马脚”故事的由来,这样既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初一历史教学反思5篇
初一历史教学反思5篇初一历史教学反思篇1一、本课的胜利之处有以下几点:1.我以春秋战国这段错综简单的史实为蓝本,进行了科学宏观设计。
首先我利用大屏幕展示并介绍《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时,为学生形象直观把握本节的学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我依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成语典故较多的特点,让学生课前乐观收集本课的成语典故,如:退避三舍、老马识途、一鸣惊人、卧薪尝胆、围魏救赵、朝秦暮楚、纸上谈兵等成语故事,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平常多阅读课外书籍、收集课外资料的好习惯,也积累了文学素养。
同时也通过学生们上网查阅资料,提高了同学们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尤其对于乡下刚刚步入我们三中的初一学生来说,提高现代信息技术水平是特别有利的。
3.我让学生讲授”卧薪尝胆“的成语故事,这样既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通过同学们了解故事中的越王勾践的曲折的人生经历,培养他们的抗挫折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对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他们将来步入社会,成为一名品学兼优、健康向上的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4.在讲成语退避三舍时,让学生了解古代战争的战略思想,从而引发学生了解21世纪我国“钢铁长城”取得辉煌成果,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
5.在讲齐桓公、晋文公的改革时,使学生懂得:国强要革新,国立靠人才的道理,从而刻苦学习。
6.在讲“战国七雄”时,老师利用大屏幕展示的《战国形势图》叙述,在增加教学直观性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对历史学问的地理空间分布的记忆,也使学生明确不但“文史不分家”,而且,“史地也不分家”。
7.在记忆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时,利用图加缩字记忆法,即: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央。
8.在讨论“由春秋纷争到战国七雄,说明了什么问题?并联系现实说明有什么意义?”时。
这个问题的设计,即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意识,又体现了历史“以史鉴今”的功能。
9.小节部分老师编歌决、即精练省时又帮忙学生记忆。
二、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1.授课时间稍长,达32分钟,学生练习时间相对少些。
关于初中历史教学设计(5篇)
关于初中历史教学设计(5篇)关于初中历史教学设计(5篇)关于初中历史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学生学习课文之前,指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中的相关片断,以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获胜的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理清课文的条理。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查找自己喜欢的《三国演义》中的小故事,开三国故事会。
教学重点: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悟出赤壁一战胜与负的根本原因。
查找自己喜欢的《三国演义》中的小故事,开三国故事会。
教学难点: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学构想:在教学中重点理清课文的条理,抓好预习检查,使学生初步了解交战双方是哪些人;战役发生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如何,然后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教学准备:投影片、录音带、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理顺课文条理,引导学生逐段深入学习。
学习过程:一、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2、揭示课题:我们今天要学习《赤壁之战》,赤壁在今天的湖北省武昌县西赤矶山。
据历史记载,东吴的孙权以三万大军打败了曹操的八十万大军,孙权是怎样打败曹操的,他为什么能打败曹操,学习了课文,我们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了解背景。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1)看看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交战双方是哪些人?(3)交战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2、回答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所知《三国演义》的故事进行回答)3、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4、默读课文,想想赤壁一战的过程,开始怎样,后来怎样,结果怎样,然后给课文分段。
5、讨论分段。
(按战役的起因、战前准备、战役经过及结果来划分段落。
)三、学习课文1、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
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2)理解“调兵遣将”,周瑜为什么要调兵遣将?(3)让学生谈谈对“隔岸相对”的理解。
初中九年级历史课教学反思5篇
初中九年级历史课教学反思5篇初中九年级历史课教学反思5篇历史老师要上好课,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及时反馈。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初中九年级历史课教学反思,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初中九年级历史课教学反思【篇1】第一、认真备课是基础。
教师备课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知道学生能通过自学掌握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知识需要教师点拨;要依据课程标准标确定重点、难点以及找寻突破重点、难点,澄清疑点的方法;如何设计出有针对性的课堂训练,进行知识迁移和拓展提升;如何联系现实和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让学生感觉到历史是鲜活生动的,而不是枯燥乏味的。
第二、落实历史学科三维目标是核心。
高效课堂教学一定要体现出学科特色,作为历史学科,它具有事实性和叙事性,历史发展的时序性和阶段性的基本特点。
通过历史课堂学习,学生要掌握所学章节涉及到的历史史实、历史概念、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要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得到提高;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原理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要得到培养,通过学习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精神。
做到这些,历史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历史课堂教学才会是高效的。
第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途径。
高效课堂是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生活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而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只有激发了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这种兴趣的激发不是靠一两个历史故事做“包袱”,而是要有技巧,要挖掘历史与现实的契合点,并且要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
第四,耐心进行课后反思是打造高效优质历史课堂的阶梯。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精心设计的一堂课,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有灵感闪现,为自己的课堂增加亮色,也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使自己措手不及。
初中历史学科优秀教学案例设计5篇
初中历史学科优秀教学案例设计5篇初中历史学科优秀教学案例设计5篇历史的车轮是滚滚向前的,每种社会形态的更替,都是一种进步的表现。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初中历史学科教学案例设计,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初中历史学科教学案例设计(篇1)《三国鼎立》[知识与能力]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批判地继承曹操、诸葛亮的道德、精神;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的史观。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具]地图册、官渡、赤壁之战相关多媒体、三国鼎立图[授课过程]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第21课三国鼎立,就是那像一个圆鼎的三条腿分立似的分布在中国大地上的三国。
今天我们共同讨论这课的内容。
3、讲述新课:三国鼎立是哪三国同学们是知道的,但未必清楚,请翻翻课本找到关于三国建立的那一段,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讲讲。
220年曹丕建魏,都:洛阳;221年刘备建立蜀国,都:成都;222年孙权建立吴国,都:建业。
[播放多媒体《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是非成败转头空,转头之间或得或失,这个道理突出的表现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两大战役中。
这两大战役都有曹操这个主角,大概同学们对曹操也很有兴趣,先从课文中找出这两个战役的年代。
(官渡之战在200年,赤壁之战在208年)相距仅八年的两战,曹操呢前者以少胜多,后者以多败于少,这是为什么请大家评论,我们先说说官渡之战。
七年级历史教学反思(15篇)
七年级历史教学反思(15篇)七年级历史教学反思1历史比较法是历史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方法,它是分析历史事物和评析历史人物的常用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
历史教学比较法,是指将有一定关联的历史现象和概念,包括事件、人物、制度等,进行比较对照,判断异同,分析缘由,把握历史发展进程的共同规律和特殊规律,认识历史现象的性质和特点。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掌握了比较法,能认识历史的共同特征,理解历史发展规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掌握知识取得进步。
比较常见的历史比较法有:⑴从时间观念出发,就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不同时期(阶段)的历史现象作比,或就某一历史事件的各个发展层次作比,也叫纵比。
诸如:中国近代的两次鸦片战争、戊戌变法和孙中山所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内战,欧美的三次科技革命等等。
⑵从空间观念出发,就不同民族、地域、国家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对照,也叫横比。
如:中西文化成就,戊戌变法与日本的明治维新,俄国与其它资本主义国家在侵华上的不同特点,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特点。
⑶纵横交错的综合比较法即纵向穿线,横向织网,纵横交织,构成一个立体的比较体系和结构。
如:在比较中西方差异时,可以从社会阶级组成、政治状况、经济发展状况、文化差异、宗教信仰、对外关系、军事实力、民族关系等各方面进行纵横、交错的多方位的综合比较。
⑷一些概念的比较。
如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可以和《共同纲领》从地位上与内容上作比较,从中认识两者的区别于内在的一致性。
运用上述比较法时,可根据所需要的内容从宏观或微观,现象或本质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比较,但一定要做到线索明确,深入简出,使学生真正理解,而不是为比较而比较,仅仅留于形式。
七年级历史教学反思2教后记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历史是一门新鲜而好奇的学科。
七年级历史教学主要是古代史的内容,时间距离学生很长,而七年级的《原始的农耕生活》更是离学生生活遥远的事情,一是对于城市的孩子来说,不了解什么是农耕,而是“原始”二字对于他们很陌生。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教学反思5篇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教学反思5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教学反思5篇反思可以总结过去一年的教学工作,从中得到了一些体会,并找到教学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初中历史八年级下教学反思,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初中历史八年级下教学反思(篇1)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历史教学工作。
一年来,本人能认真制定计划,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学校和备课组组织的各项活动,上好公开课,并能经常听取其他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
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
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
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
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认真上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为使课堂讲解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我积极借鉴杜郎口先进教法经验,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在课堂上注意精讲精练,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认真开展课堂教研,虚心向其他老师请教。
在备课组,经常与其他老师沟通交流。
每个章节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先进方法。
同时,多学习,多听课,主动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改进工作。
四、认真批改作业,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反思6篇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反思6篇写好教学反思是优秀的教师必须要掌握的技能,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作为教师都应该会写的文本,网作者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反思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反思篇1当前的课程改革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而教育现代化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的现代化。
历史课程改革与教学以培养现代化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培养新时代合格的公民为根本目的他们向往与追求真、善、美,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或者说具有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其中,科学精神主要表现为坚毅、严谨、求真、求实,怀疑、批判、创新精神;人文精神主要表现为能和谐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人为本、热爱生命,尊重人格、人权,讲究人性、人道。
体会最深的是,一旦接触到教学实际,一个个问题接踵而至,一组组关系错综复杂,真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无疑,坦然面对、正确理解、尽快理顺那些错综复杂的关系,也就成了历史课堂教学的当务之急。
那么,哪些关系是首先要去理顺的呢?一:三维课程目标之间的关系在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
其中,“知识与能力”是课程学习的基本目标,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文化素质和进一步发展的潜能。
“过程与方法”旨在强调历史的认识过程以及得出结论的可能性,从而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科学方法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指通过历史学习与感悟,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人文主义精神、优良的人格品质、科学历史观、开放的世界意识,等等。
与以往的历史教学目标(即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思想教育)相比,历史三维课程目标有很大的变化:在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方面有相通的地方,但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范围大大缩小,而历史探究能力的要求明显提高;它特别重视历史学习、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参与、体验、感受,重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它着力扭转以往思想教育中的泛政治教育化倾向,力求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丰富学生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人格道德品位,引导学生学会做人。
初中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5篇
初中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5篇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给您带来初中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1课后反思是教师对所授课程的一种补充。
好的课后反思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画龙点睛之作用,再完美的课堂教学或多或少都会留下这样、那样的缺憾。
如何进行课后反思,课后反思要反思什么从近两年的教学反思中,归纳了几点:一、内容的反思教师的授课必先确定授课的内容是什么,重点、难点如何把握,时间和内容如何合理的分配。
但在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深度与浅度相差悬殊,师生互动交流并非融洽,教法与学法相脱节的现象发生。
通过对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课后反思,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可对下一知识点的教学产生催化的作用。
有益的课后反思,可以使教学创新有了智慧的沃土。
二、人的反思教学的本质是交往的过程,是对活的活动,是师生通过课堂对活在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
因此,课堂教学的好与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教学活动的人。
教学活动中师生的角色是否投入,师生的情感交流是否融洽,学生是否愉快地投入课堂的全过程,是否深切地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并升华到自己精神的需要。
使学生自始至终都兴趣盎然,精神饱满地投入学习,在反思中要回想教师、学生是否达到教学设计的情感状态,有没有更有效地途径发展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方式的反思授课方式的反思是反思的重中之重。
它应包含课堂环境条件,(或是课堂氛围)是否让参与教学活动的人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是否提高、增强人的活动能力,教师激情是否高涨,学生学习热情是否高亢,怎么样才能创造既有舒适感又有生活情调的高雅活动场所,同时,内容怎样处理,顺序如何调查,语言怎样运用,教学手段如何利用,课堂结构如何布局,学生兴趣怎样激发,师生互动交流平台怎样构建等。
历史学科的特点确定了历史教学有创于其他学科,长期有效地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做好及时有效地反思。
七年级历史教学反思(精选5篇)
七年级历史教学反思(精选5篇)七年级历史教学反思篇1 根据学校的要求,课堂上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讨论的时间比较多,但教师也要进行必要的引导,适当的点评,这是不可缺少的。
如果教师在引导、点评时不流畅,时常卡壳,这就意味着教师对待课堂的准备肯定不充分,也就不得不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
对于复习我自己认为这几种方法很好:1、整理题列举题。
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2、连线题。
用线把相关的人事连接起来。
3、制作大事年表的方法,也适合于各个学习阶段。
4、在教学中要重视古今中外历史的纵横联系。
历史所反映的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纷繁复杂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等之间彼此并不是孤立的,都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
七年级历史教学反思篇2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当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时候,坐在下面的学生却没有应有的积极性,或者埋头写作业,或者昏昏欲睡,究其原因,并不是学生对学习历史没有兴趣,而是教师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上的参与性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
今天,初中教学正处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不断进行着教育改革的尝试,那么,大胆解放思想,突破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健全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以培养个体自学与创新能力为宗旨的历史教学模式,是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七年级历史教学主要讲述是中国古代史的内容,时间间隔长,学生了解不多,尤其是其中一些古文材料,以七年级学生的能力看不懂,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时候都是教师“一言堂”,这其中古人的思想问题的教学更是许多老师的难题,讲深了学生不易理解,讲浅了学生没有掌握。
所以在教学思想问题时更需要教师灵活应用教材,结合背景材料,最好能应用计算机课件,积极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学习。
通过一个学期以来的教学尝试,我发现造成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教师没有给予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的动机和机会,学生的学习缺乏必要的成功激励;(2)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缺少悬念和情景,没有找到学生感兴趣的历史问题,让他们进行分析与探究;(3)不能灵活使用教材,缺乏培养学生自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教学设计;(4)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体现不够。
关于初中历史教学反思5篇
关于初中历史教学反思5篇历史学问的过去性特点,使得很多高一学生感觉历史“无用”,若老师再不充分发掘历史学科学问的价值,把课上得枯燥乏味,就很难使高一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热忱。
接下来是关于初中历史教学反思的文章,期望能关心到大家!关于初中历史教学反思1初一的历史课叙述的是中国古代史的学问,再加上初一学生算是真正意义上接触历史,所以相比较而言学生还是更简洁对历史课产生喜欢。
但是怎样才可以让历史吸引学生,让学生喜爱历史,怎样才可以让历史课堂变成学生喜爱的课堂,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思索、值得不断尝试的事情。
在叙述中国古代史的时候,我才发觉初一学生的历史学问少得可怜,而且学生的历史学问面格外狭小,比如我在叙述尧、舜、禹的时候,80%的学生是不知道这几个人的,连这些字都不熟识,更别说他们的故事;只有极少部分阅读面比较广的学生听说过他们的传奇故事。
所以在上历史课的时候,想要学生进行故事的叙述和竞赛,是很有难度的一件事情。
除了讲故事之外,其实历史课堂的形式还有多种形式的:表演、话剧、学问竞赛等。
尽管这些形式在实际操作中有肯定的难度,但历史课堂中还是可以尝试的,尤其是对于初一的孩子,他们参与的主动性还是比较高的。
叙述到“远古人类的一天生活”时,有几个班的小组尝试了表演,在短短的时间里,学生能预备出一些简洁的台词和相关的动作,的确是很出乎我的意料,而且在表演的时候,他们能很仔细、很投入的表演,着实让我欣慰。
历史课定期预备一些学问小竞赛,也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的,尤其是在杜郎口模式下小组学习的形式,小组竞赛可以增强集体荣誉感。
在前三课上完之后,我预备了一次小的学问竞赛,时间就是20分钟左右。
在第一个班进行学问竞赛时,我预备了必答题和抢答题,由于抢答题不能确定谁先抢到问题,所以课堂的控制有很大难度,所以其后的几个班,我就取消了抢答的环节,虽然这样竞赛的气氛略微弱了一些,但是课堂的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不管是历史表演还是学问竞赛,再或者故事叙述,其实都只有一个目的:让学生在学到学问的同时,增强其学习历史的主动性,不至于让学生厌烦历史、厌烦历史,或许这就是历史老师最大的心愿。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5篇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接下来给大家带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希望能给您大家带来帮助。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1一、课程目标(一)内容标准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列举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及距今年代。
知道北京人制造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
知道山顶洞人的磨制石器技术和人工取火技术。
理解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2.过程方法与能力:教师应尽可能采取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主体参与,使学生养成积极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通过比较北京人、山顶洞人的不同,培养学生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合理想像原始人一天的生活,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培养丰富、合理的历史想像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祖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不仅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人类起源和发展的摇篮之一,从而培养强烈的民族自豪感;通过观察出土化石和遗迹,进而合理推断远古人类生活,培养科学求实的精神;通过学习远古人类从低级到高级演进的过程,感悟人类进步过程的漫长与艰辛,培养不怕困难,不怕挫折,顽强拼搏,锐意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要点重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难点: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万物的主宰,是地球的主人,有人类才有人类社会的历史,那么最早的人是怎么来的上帝造人的传说(讲上帝造人的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的传说(让学生讲故事),反映了人类对自身的`困惑。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终于认识到,人类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是由古猿的一支发展来的。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人类。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识:记住中华大地上国家产生的大概时间和标志,记住商朝后期的都城。
初中历史课堂反思(通用9篇)
初中历史课堂反思(通用9篇)初中历史课堂反思篇1课改理念颠覆了传统教学,那么作为教学的重要要素之一的备课模式也应有大的改革,经过实践,我主要有以下。
新课程新理念的重要体现是:“以人为本”,“教育应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
从中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
要树立的学生主体地位,首先要转换教学角色,把原来课堂上以教师教为主转换成以学生学为主,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自觉积极地参与教育过程,才能激活他们的内在原动力,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的创新思维的潜能发挥出来。
在教学上采用了“学案”教学模式,填补了以往我们在备课中存在的弊端,侧重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由“学会”变成“会学”的过程,从而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整体素质。
我在学校领导及骨干教师的带领下,真正学到了不少东西。
一、在的编写上。
首先,必须要先认真的浏览考纲,明确高考对本节知识的要求,免得作出一些无用功。
其次,须要先认真的浏览课本,课本的编写其实是很经典的,要对课本上的知识点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明确哪些是学生自己能看明白,哪些必须要老师点评分析,那些地方能和现实生活相联系。
第三,做好上述准备工作之后,先不慌立马编写,现在在自己的脑袋里有个大致的构思。
最后,书写的时候没有必要连你要说的每句话都写上,只需要写上你上课的一些环节,已经各环节怎么样来衔接,设置什么样的问题,学生可能有什么样的答案,设置什么呀的习题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学生的互动环节等等这样编写教案,是因为现在的教案不同于原先的以教师为中心,为教师上好课而准备的教案,而是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自学提供指导为意图的学案。
所以学案的编写是重要的环节,要求老师对教材要有很深层次的理解、对知识点要正确地把握、对学生的“学情”即“认知程度”要有足够的了解。
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进行学案的编写。
在突破某个知识点时,以往“教案”无非就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然后“灌”给学生。
而“学案”的不同点就在于把新知识点“问题化”,就是把新知识点拆解成学生可以通过思考来解决的“斜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究,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历史课教学设计及反思5篇初中历史课教学设计及反思1一.知识与能力1.记住〝丝绸之路〞的起点和大致走向,以及中国与欧洲开始直接交流的时间.2.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史上的地位,认识〝汉委奴国王〞金印历史价值.3.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培养从历史文物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概括〝丝绸之路〞和〝南方丝路〞.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丝绸之路〞导入新课.2.通过〝丝绸之路〞示意图,让学生了解掌握〝丝绸之路〞的起点.3.通过师生互动,学生讨论等形式,探究〝丝绸之路〞形成的意义和作用.4.通过相关史料图片,了解汉与朝.日交流的历史.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两汉时期中国经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2.认识国家.地区间的交流对各国和世界经济文化的促进作用,加深对改革开放重要性的认识.【教学重点】1.丝绸之路2.两汉时期的中日交流【教学难点】甘英出使大秦及其意义【授课类型】新课【课时】1课时【教具】教学挂图【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老师导入)两汉时期,中国以高度文明和繁荣富强闻名于世,中华文明向外传播.同时,中国也要吸取外来文化充实自己.那么,中国与世界是通过哪条商业通道来实现的呢?(学生回答〝丝绸之路〞),(老师肯定)对,在两汉时期,中外交流主要是通过〝丝绸之路〞来实现的,那么〝丝绸之路〞是怎样形成的?两汉时期中国与世界有哪些交流?〝丝绸之路〞又有什么意义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板书课题)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老师导课)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有关〝丝绸之路〞的知识.(板书第一标题)一.丝绸之路1.(出示《丝绸之路示意图》,老师讲解)丝绸之路以长安为起点,经过河西走廊和今天的新疆,翻越葱岭,通向西亚和欧洲.由于在这条商路上,向外输出的主要是丝绸,所以叫〝丝绸之路〞2.那么,〝丝绸之路〞是怎样形成的呢?(老师指出)张骞出使西域后,西域与内地的联系加强了,其实〝丝绸之路〞就是张骞开辟的.(请同学齐读〝后人对张骞的评价〞)〝骞始开通西域道也.〞3.(老师引导)请同学们比较〝丝绸之路〞路线图和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比较它们的起点和走向.巩固记忆.4.〝丝绸之路〞开通后,内地与西域的交流加强了,那么〝丝绸之路〞的形成有何作用?(丝绸之路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了东方和西方,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5.指导学生看〝丝绸之路〞有关图片(教材72-73页:烽火台遗址.出土的绣花粉袋.马帮在青石上踏出的蹄印),显示汉代对外交流繁荣,政策开放.6.(老师指出)在汉朝时,〝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已初步形成.(请同学们阅读教材73页小字部分内容,找出〝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走向.)(老师点拨:中国与朝鲜交往既可通过陆路,又可通过海路实现.中日交往只能通过海路,但中国和欧洲的首次交往是通过海上实现的.)汉朝以开放的态度与外界交流,特别是与周边邻近国家有着密切交往,其中朝鲜和日本深受中国影响.(板书第二标题)二.汉与朝鲜.日本的交流1.(指导读书),找出中国与朝鲜交流的方式,并勾画出来.中国的经济文化对朝鲜的影响并归纳:(1)中国人移居朝鲜半岛.(2)中国先进的工具和技术传入朝鲜.(3)中国的物品传入朝鲜,如蜀郡制造的漆器.2.(指导看图片)教材74页〝东汉陶船〞.〝秦汉造船工场遗址图〞,从这两幅图反映出汉代造船业发达,也反映了〝海上丝绸之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3.(老师指导)朝鲜深受中国文化影响,与中国一衣带水.隔海相望的日本也与中国有着密切的交往.(指导读书,出示东汉疆域图)(1)找出西汉时就与日本有交往的历史,(2)找出东汉都城洛阳.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在地图上的位置.提问:西汉时期〝丝绸之路〞以长安为起点,那东汉的〝丝绸之路〞起点在哪里?为什么?(3)找出东汉时中国与日本交往的历史.(然后讲解,汉光武帝赠给〝汉委奴国王〞金印一枚说明了中日交流源远流长,中日人民有友好交往的历史.4.(拓展提问)中日关系应向什么方向发展才有利于两国的发展?(对中日两国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展和深化,两国只有和平相处,互利合作,才能促进两国经济文化发展.)(老师引导)汉朝时,除了与邻近国家交往外,中国还与欧洲有着友好交流的史实.(出示第三标题)三.汉与欧洲的往来(老师讲述)公元97年,东汉官员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虽然没有到达大秦(古罗马),但他了解了大秦和欧洲更多的情况,为以后双方的交往准备了条件.(老师提问)欧洲与中国第一次交往是什么时间?处于哪一世纪?交往的具体情况是什么?课堂小结:张骞出使西域后,内地与西域的交流增多了,丝绸之路开始形成.丝绸之路上,留下了东西方交流的足迹,它是古代文明传播的道路,它沟通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彼此的发展,它的存在反映了两汉时的对外交流十分繁荣.两汉与近邻.朝鲜和日本有着密切的`交流,与欧洲同样友好交往.正是由于实行了这种开放的政策,两汉时的经济文化也十分繁荣.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丝绸之路是西汉王朝和外界陆上贸易的一条重要商路,它的起点是( )A长安 B成都 C洛阳 D西域都护府2.标志着欧洲国家与我国开始直接友好往来的历史事件是( )A第赛出使西域 B甘英出使大秦 C班超经营西域 D大秦遣使来汉3.中国和日本交往的历史悠久.赠给日本倭奴国一枚〝汉委奴国王〞金印的中国皇帝是( )A汉武帝 B汉元帝 C汉文帝 D汉光武帝4.欧洲国家同中国开始直接友好往来开始于哪一世纪?A公元前1世纪 B公元1世纪 C公元2世纪 D公元_世纪5.近年来,在平壤附近的古墓中出土了大批汉代文物,其中有蜀郡制造的漆器.这说明( )A朝鲜在汉朝时和中国有往来B秦汉的经济和文化对朝鲜有着重要影响C在汉朝时,朝鲜和中国往来比日本要早D在汉朝时,朝鲜和蜀郡有直接贸易往来6.西汉时通向今印度.缅甸的〝南方丝绸之路〞实际已经形成,其起点是( ) A重庆 B成都 C洛阳 D长安7.丝绸之路是西汉王朝和外界陆上贸易的一条重要商路.它之所以得此各字,主要是国为( )A汉朝向外输出的主要是丝绸,影响深远广泛,名称准确行动B是历史上横贯亚欧大陆的贸易交通线C丝绸的名字优美动听,人们好记D第骞通西域后命此名字8.公元97年,东汉官员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到达了条支海后没有继续前行,扩大了国中人的视野.〝条支海〞是现在的( )A红海 B波斯湾 C里海 D黑海拓展训练:1.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对开通陆上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 )A张骞 B卫青 C班超 D甘英2.汉朝时,中国同西方的陆上贸易通道称为〝丝绸之路〞,其路线是( )A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西亚―――欧洲B长安―――今新疆―――河西走廊―――西亚欧洲C长安―――今新疆―――西亚―――河西走廊―――欧洲D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欧洲―――西亚3.公元_6年,一批大秦人从海路来到中国,这是中国与欧洲第一次直接交往.由此可推断当时已开辟了( )A陆上丝绸之路 B海上丝绸之路 C南方丝绸之路 D西方丝绸之路培优训练:1.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什么影响?这条中西通道有什么现实的价值和作用?2.你认为当代的中国应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中日关系应向什么方向发展?初中历史课教学设计及反思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造纸术的发现改进.《九章算术》.张衡发明地动仪.张仲景和华佗的医学成就,二.在教师的帮助下,归纳秦汉时期我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科学技术成就,提高对比和归纳综合的能力.三.情感.态度 .价值观目标:秦汉时期许多重大的科技成就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和非凡的创造力,特别是造纸术的发现更是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教学重点:造纸术的发现和蔡伦改进造纸术,张衡创制地动仪,张仲景和华伦的医学成就.教学难点:地动仪的构造原理.教学方法:学案导学——小组合作探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学生阅读课前提示,教师作简要说明: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社会比较安定,封建经济有了发展,这为秦汉文化发展提供了条件,因此,秦汉时期在科技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象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就是在这一时期发明的.二.导学新课(一)纸的发现和蔡伦改进造纸术1.纸的发明(板书),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可从纸发明以前的书写材料讲起,以便学生了解发明纸的历史背景.师问:甲骨文是刻写在什么上面的?生答:龟甲.兽骨.师问:〝金文〞是刻写在什么上面的?生答:青铜器.师问:战国时期又出现了什么样的书写材料?生答:竹简.丝帛.(教师用课件演示,兽骨.龟甲→青铜器→竹.帛→纸)师讲:纸普遍使用之前,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人就把竹木简当作书写材料.现在我们还把书按〝册〞计算,这个〝册〞字就是个象形字,很多竹木简用绳子串在一起,就成〝册〞了.但竹木简太重了.据史料记载,秦始皇一天要看一百二十斤重的文书.而帛又很贵,不能大量使用.随着文化的发展,需要有一种既便宜又方便的书写材料,这就推动人们从事造纸术的研究.2.蔡伦改进造纸术(板书)在蔡伦之前,我国劳动人民虽己发明了造纸的方法,但纸的质量还比较差,产量也不高.东汉时,宦官蔡伦负责管理为朝廷造纸的作坊,(用课件演示蔡伦的图象),它总结劳动人民经验,于1_年改进了造纸术.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蔡伦用于造纸的原料.师问:当时蔡伦都用哪些原料来造纸?生答: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用课件演示造纸原料).师讲:这些原料很容易搞到又很便宜,既扩大了原料来源,又降低了成本,造出的纸的质量比以前要好得多.不仅提高了纸的质量还提高了纸的产量,纸的使用也逐渐普遍起来了.为了纪念蔡伦的功绩,人们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3.造纸术的.传播及其意义.(略讲)纸的传播,(利用课件进行演示)纸最初传入朝鲜.日本,后来又向西传入阿拉伯,并通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和非洲.师问:与竹木简和帛相比,纸的主要长处是什么?生答:竹木简太笨重,帛的价格昂贵,纸不仅携带方便,而且造价低廉.纸的造价低廉而又携带方便.纸的发明,大大方便了人们的书写和人类文化的传播.(二)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的一部数学著作.全书共分九章,书中有很多成就在当时世界上是先进的,它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的一部数学专著,奠定了中国古代数学的基础.(此处师讲)(三)张衡和地动仪的发明.(利用课件演示张衡与地动仪的图像)师讲:张衡是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既是文学家,又是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他于_2年制造的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比西方制作的类似仪器要早_00多年,(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课件:向学生介绍地动仪的结构和原型).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叙述地动仪结构的小字部分,然后说明其测报地震的科学原理.(四)医学的成就中国医药学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独具特色,而且有着悠久的历史,秦汉时期,良医辈出,.1.华伦创制〝麻沸散〞和〝五禽戏〞(板书)(利用课件演示华伦人物图像)华伦是东汉著名的医生.他擅长针炙.麻醉术和外科手术.华伦制成的〝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首创,他还创制了医疗保健体操〝五禽戏〞.这套体操模仿鹿.虎.熊.猿.鸟五种禽兽的动作.(这部分内容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小字部分)2.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张仲景也是东汉末年的著名医学家,后世尊称他为〝医圣〞,(课件演示张仲景图像).《伤寒杂病论》一书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三.课堂小结:在秦汉时期,中国有哪些科学技术成就领先于世界的?(培养学生综合归纳能力).教师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进行总结:秦汉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在许多领域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且很多成就是世界之最,处于领先地位.西汉初期,我国劳动人民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张纸,1_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东汉时期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 九章算术的许多成就在当时世界上是最先进的.华伦的麻沸散,并用它来实施外科手术,这在世界医学史上也是最早的,这么多伟大成就,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我们的骄傲.四.巩固练习利用课件演示课堂练习题.(一).选择题:张衡制造的地动仪是一项伟大的发明,这主要因为它(D)A.是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B.是构思巧妙的地动仪C.能够测定地震方向D.是世界上最早测出地震方向的仪器.(二)填空题:l.东汉时候,____总结劳动人民的经验,于1_年改进了造纸术.2.《》奠定了中国古代数学的基础.3 .东汉著名医学家____创制了〝麻沸散〞和〝五禽戏〞.4.____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后世尊称他为〝____〞.(三)讨论题:为什么说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了重大影响?今天人们大力提倡使用〝再生纸〞又有什么重要意义?本讨论题让学生利用课后查找资料写一篇小论文.五.板书设计——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一.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二.《九章算术》.张衡和地动仪的发明三.医学方面: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华伦创制〝麻沸散〞和〝五禽戏〞初中历史课教学设计及反思31.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过程,认识民主与专制斗争的复杂性和曲折性.2.识记《权利法案》的内容,理解君主立宪制的特点.3.理解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及运作.环节一:导入阅读一则新闻,思考:首相在英国政治中扮演什么角色?与议会的关系?在英国掌握大权的还是女王吗?环节二:探究问题一: 英国君主立宪制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确立起来的?(板书)政治前提: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提问:为什么叫光荣革命,其实质是什么?) 历史传统:英国早期的议会传统.思想基础:早期启蒙思想家的影响.探究问题二: 英国君主立宪制是如何确立的?(板书)1.《权利法案》的颁布:阅读材料,思考限制了国王的哪些权力?哪个权利没有受到限制?保证了议会的哪些权利?法案颁布的意义?小组讨论:对比前后两个国王的权力不同.2._32年议会改革:上下议院的早期组成? 议会改革的原因?议会改革的结果?3.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和政党制的发展:内阁的由来:责任内阁的形成:(举手回答;小组讨论:梅姨上台的步骤)内阁与首相议会的关系:(小组讨论,逐条回答)责任内阁关系图(补充总结):为了获得议会多数席位,资产阶级政党展开激烈竞争,议会政党制度逐渐形成和发展.阅读历史纵横,总结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板书)(举手回答)思考: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作用及影响(举手回答)环节三:本课小结(提纲和关系图)环节四:课堂练习环节五:布置作业初中历史课教学设计及反思4师:不仅牧区的自然环境牧业生产生活的关系是这样的,其他的自然环境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也是如此.师:自然环境决定生产活动,生产活动决定生活方式,自然环境也决定了生活方式.生活方式适应生产活动,生产活动适应自然环境,生活方式也适应了生产活动.师:请同学们抓紧时间完成课堂检测,活学活用.师:课堂反馈.板书:启示:因此发展生产应该坚持因地制宜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教后感:磨砺与提炼依据课标2—5,我选择了《一方牧区养一方人》的课堂教学.本课以〝天山牧场〞和〝内蒙古牧区〞为典型事例,引导学生认识我国不同地区的人们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整堂课下来,收获很多,既发现了自己的优势,增强自信心:又找到自己的一些不足之处,找到提升的新空间.优势:1.在教材处理上,选取内容突出典型性.差异性.可比性,能够较好地反映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在教学内容选取上,师傅们给予了多次的指导,再一次感受到集体智慧力量的强大,也体现到了虚心好学的好处.2.在教学素材中,运用图片.视频及文字等信息,通过反复强化,突出教学的重点,巧妙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深深地体会到教学素材选材的重要性及运用教学素材方法的重要性.3.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的内在逻辑性处理较为严密,能够较好地做到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立足于学情,以探究式教学为主,通过创设情境等形式,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4.在学法指导上,注重培养学生初步运用比较法的意识与能力,以表格的形式进行知识归纳,梳理知识的内在逻辑,较好地培养了学生归纳综合的能力.5.在板书设计上,板书呈现突出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较好地紧扣本课的教学中心.板书呈现突出〝从特殊到一般〞,引导学生能够初步运用类似的推理方法,达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不足之处:1.教学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语调较为单一,不够抑扬顿挫.2.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方面有待提高,不够自然巧妙.3.学生关注面有待提高,应当进一步扩大学生关注面.4.激发学生〝发问〞的能力有待提升,自身的问题设计需要进一步〝精细化〞,提高问题的针对性.实效性.典型性.总体而言,非常感谢一直帮助我的老师们,尤其是王老师对我的〝指导〞及师傅们对我的细心指导,不仅有助于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亦有助于改进自身的做人处事方法.今后,一定会再接再厉,虚心学习,刻苦钻研,苦练基本功,提高自身素养.初中历史课教学设计及反思5本学期,本人任教初二年级4个班的历史课.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教学,乃教与学,是人与人的交流,是师与生的交流,这不仅仅是艺术,更是专业.我认为艺术创造过程更多的是个人的才与情的显现和表达,是人与物或与自己的交流,而教与学是双向的.互动的,是活生生的人与人的交流,蕴涵太多的变数.所以教学更需要专业的驾驭能力,这里的专业可是有两层意思,一是知识的专业,二是交流的专业.知识的专业,教师需要有一个自成体系的学识,有了这个体系方有可能让自己在教学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例如在历史教学中,最好能通某个领域的历史,像政治史.经济史.文学史.民族史.国别史.国际关系史等等.有了这个体系,你的知识智慧将源源不断.交流的专业,就是要知道和娴熟运用与活人进行沟通或引导活人成长的规律和技能,如果不懂得这个的话,教与学都不能真正实现,我们知道在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有满腹经纶者因为不懂与别人交流的规律和技能导致误人子弟的事,那可是遗憾的事.可悲的事.这是我本学期来对教与学的又一次思考和心得,是我进一步前行的理论支持.在教学技能成长方面,我常常与同一个教研组的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和请教,走进这些老师的课堂,认真听每一堂课,欣赏这些老师的教学亮点.积极并且认真参与各种校内校外的教研活动和学科竞赛,在活动中思考自己的教学特点,在活动中以别人为镜为师.在这个过程里我不断感到教学工作给我的推动力,只有自己不停地探求才能保证教学的新鲜活力.在我的课堂上,我坚持我的课堂我引导.针对初中学生的学习任务和班级特点,首先我引导学生养成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和方法.其次,指导学生夯实历史基础知识,再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分析历史的能力.第三,保证课堂有序.宽松.和谐.第四,注意课堂上学生的有效反应.第五,多与学生谈论历史与现实,让学生体会到历史并不是闲谈无用的知识.课堂是师生交流和教学的主要时段,一定要做到有效.在学生的课后作业和单元检测方面,我力求做到这几点:一.课后作业能巩固课堂所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思维适当延伸,例如:课后作业:如果你是唐朝的商人,请介绍你一天的经商故事.要求把唐朝的商业元素都用在故事里.二.单元检测能测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和理解程度以及运用水平.三.设计题目时注意语句通顺,意图表述明白,没有理解歧意,不重复同一个知识点.只要用心和努力,真正能感受到设计题目带来的乐趣.一学期以来的工作心得零零碎碎,但无论多么的细微,都是自己努力工作的一枚枚印记,这些印记有的赏心悦目,给我鼓励;有的黯然无光,令我反思.希望自己下学期里能工作得更好,工作得愉快!初中历史课教学设计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