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的大一统
“秦汉时期:大一统的建立与巩固”教案
“秦汉时期:大一统的建立与巩固”教案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秦汉时期的基本史实,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发展。
帮助学生理解秦汉时期大一统的建立和巩固,以及其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责任感,让学生认识到秦汉时期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内容:秦朝的统一:讲述秦始皇的统一背景、过程和意义,包括统一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措施。
汉朝的建立与巩固:介绍刘邦建立汉朝、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历史事件,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措施。
秦汉时期的制度建设:阐述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经济制度和教育制度等,让学生了解大一统的建立和巩固的基础。
秦汉时期的对外关系:简要介绍秦汉时期对外交往的情况,包括与匈奴、西域和东南亚等地区的关系。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秦汉时期大一统的建立和巩固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重点:掌握秦汉时期的重要政治、经济和文化措施,理解其对后世的影响;了解秦汉时期的制度建设及其意义。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投影仪和PPT:展示历史图片和资料,辅助讲解。
历史地图:展示秦汉时期的疆域和对外关系。
史料阅读:引导学生阅读《史记》等古籍中关于秦汉时期的记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前期所学的历史知识和兴趣点。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演示、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和制度。
学生活动:设计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有关秦汉时期的历史视频或展示一些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
讲授新课:首先介绍秦朝的统一过程和意义,接着讲述汉朝的建立与巩固的历史事件;最后介绍秦汉时期的制度建设和对外关系。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有关秦汉时期基本史实的填空题或选择题,让学生回答,以检验他们的掌握情况。
05.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
【基础知识】
一、秦的统一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秦朝的统一
历史条件:
①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为统一提供了社会基础
②人民厌恶战争,渴望统一
③秦国变法比较彻底,国富兵强
统一简况:
①十年兼并战争扫灭六国
②统一越族,统一西南
③击匈奴,夺河套,修万里长城
汉元帝:昭君出塞远嫁呼韩邪单于。昭君出塞,密切了汉匈关系,互市兴旺起来,文化往来增多,四十多年间双方和睦相处。
东汉初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南匈奴向汉称臣,北匈奴退居漠北。东汉前期,大将窦固、窦宪先后出击,大败北匈奴。北匈奴政权瓦解,他们对东汉和西域的威胁最后解除。
2.张骞通西域
汉武帝为反击匈奴,于公元前138年派张骞首使西域联络大月氏等,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双方通好。
积极作用:(1)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继承和发展。(2)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保障经济、文化发展,国家独立。
实质:地主阶级压迫以农民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的工具。
不利:(1)这套制度愈严密,人民所受压迫也愈严重,(2)君主制易使皇帝成为专制独裁的暴君,成为社会进步的严重障碍。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大泽乡起义,提出了“伐无道,诛暴秦”的口号,建立张楚政权。
项羽、刘邦继续领导起义
公元前207年,刘邦攻克咸阳
历史意义:沉重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迫使后来汉初统治者采取一些休养生息的政策,为历代农民反封建斗争树立了榜样。
二、两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
秦的统一和统一货币、文字与度量衡的措施,都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西汉初年吸取秦亡教训,采取了轻徭薄赋的休养生息政策,迅速恢复了因战争而凋敝的社会经济,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东汉统治者也注意到调整统治政策,社会经济恢复发展,出现了“光武中兴”的局面。但豪强地主势力强大,占有大量土地,建立起规模很大的田庄,成为东汉后期军阀割据的经济基础。
秦汉时期的经济发展与中国大一统
秦汉时期的经济发展与中国大一统在中国历史上,秦汉时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从而为后来汉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秦朝也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改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对秦汉时期的经济发展和中国大一统进行探讨。
一、秦汉时期的经济发展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他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便是加强中央集权。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一些对经济有利的措施也得以实行。
例如,秦始皇推行了货币统一和统一度量衡等政策,使得各地的市场逐渐统一,贸易也得以发展。
此外,秦始皇还兴修水利,改善了农田的灌溉条件,使得农业生产得到了改善。
秦朝还实行了农业税收政策,对土地进行了统一分配,并降低了农业税率,这也有助于促进农业的发展。
随着汉朝的建立,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汉武帝时期,朝廷实行了钱法和均输法等经济政策,使得农业生产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此外,汉武帝还实行了开疆拓土的政策,与周边国家进行了贸易往来和战争征服,推动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汉朝还实行了官营手工业和国营企业,从而促进了手工业和钢铁生产的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商业贸易也得到了发展。
汉朝时期,丝绸之路得到了充分利用,对外贸易得到了发展。
另外,富庶的湖南和广东两地也成为了商业繁荣的地区,出现了许多商业巨头和行会。
在此背景下,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黄金时代。
二、秦汉时期的大一统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大一统时代。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他消灭了诸侯分封,建立了集权中央政府,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和制度改革。
这些措施被后来的汉朝继承和发扬光大,最终创造了一个统一的大一统中国。
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化和思想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古代的文明大多以诸侯国分立为背景,缺乏整个社会的统一性,而大一统的中国却能够在思想和文化上不断发展,出现了司马迁的《史记》等众多经典。
三、秦汉时期的经济发展和大一统的关系秦汉时期的经济发展和中国大一统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大一统的秦汉王朝
第二单元大一统的秦汉王朝一、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历经两世:秦始皇和秦二世,仅存15年的短命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1、秦灭六国,统一全国。
条件:商鞅变法后,秦国成为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
时间: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策略及过程: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长平之战就充分体现了秦的兼并策略),公元前221年,建立了统一的秦王朝,都城在咸阳。
意义: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分立混战的局面,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安居乐业。
2、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1)政治方面:开创了中央集权。
①自称“始皇帝”,军国大事,均由皇帝裁决;②在中央设丞相(政事)、太尉(军事)和御史大夫(监察百官)三个主要官职。
他们必须绝对服从和执行皇帝的命令。
③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度,郡县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这样,皇帝就把统治全国各地的权力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
(这一制度在为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一直到清朝灭亡才终止使命。
)(2)文化措施:统一文字。
(开始时是小篆,后来是隶书)任用:促进了地区间的文化交流。
经济措施:统一货币、度量衡。
(货币通用秦国的圆形方孔钱,圆形方孔钱在我国通用了整整两千多年。
统一度量衡,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3)地区联系:秦朝以咸阳为中心,修建了驰道和直道,还统一了车轨。
(4)军事措施:了防御匈奴,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
(5)思想措施:焚书坑儒。
采纳李斯建议,将秦国以外的史书以及诸子百家书都统统销毁。
目的:为了加强专制统治。
实质是对文化的摧残。
影响:箝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3、秦朝的:秦末农民大起义。
发生在秦二世在位期间。
根本原因:①强化化专制统治,实行焚书坑儒。
②繁重的徭役:修建阿房宫和骊山秦始皇陵。
③残酷的刑法。
族诛和连坐,造成了“赭衣塞路,囹圄成市“的局面。
爆发时间:公元前209年。
过程:①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
秦汉大一统必记的知识点
秦汉大一统必记的知识点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的诞生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实现了政治上的统一、文化上的整合,为后来的历史发展奠定了基础。
以下是关于秦汉大一统的一些必记知识点。
一、秦朝的大一统1. 秦始皇:秦朝的开国皇帝,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统治。
他的主要成就包括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标准,修建了万里长城和秦始皇陵等重大工程。
2. 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建立了严密的中央集权制度,以统一的法律和行政组织管理全国各地。
这种制度为后来的王朝提供了借鉴和发展的基础。
3. 焚书坑儒:秦始皇采取了强力手段,对儒家经典等书籍进行了大规模的焚毁,坑杀儒士。
这一措施对后来的文化传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西汉的大一统1. 高祖刘邦:西汉的创始人,他平定了秦朝后期的混乱局势,建立了汉朝,并实现了大一统的统治。
2. 刑法改革:西汉进行了一系列的刑法改革,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刑法体系,并实行了严明公正的审判制度,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法律的权威。
3. 耕读传习:西汉强调农耕和教育的重要性,提倡百姓务农,进行耕读传习政策,推动了社会的稳定和文化的发展。
4. 丝绸之路:西汉时期,中国开始向西方推进,开辟了丝绸之路。
这条贸易通道对于中国与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经济的繁荣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秦汉大一统对中国历史的影响1. 统一与整合:秦汉的大一统政权实现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政治统一与文化整合,为后来的王朝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2. 中央集权:秦汉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为中国历史上后来的许多王朝提供了借鉴,成为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3. 社会稳定与繁荣:秦汉的大一统统治使得中国社会繁荣稳定,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
4. 文化传统的改变:秦汉的大一统政权对于儒家文化传统产生了影响,焚书坑儒的政策对文化传统的断裂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也推动了思想文化的变革与发展。
走向秦汉大一统知识点
走向秦汉大一统知识点秦汉大一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顶峰和巅峰。
这一时期的主要事件和知识点包括以下内容:一、秦朝的崛起1. 秦朝的建立: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2. 秦朝的政治制度:实行封建制度,由嬴政设立郡县制,推行郡县制,破坏封建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3. 秦朝的法律制度:实行法家思想,推行法律统一化,颁布《秦律》和《律令》,建立起集权统治的法律基础。
4. 秦朝的工程建设:修建万里长城和连接南北的灵渠,加强国土防御和水利建设。
二、秦朝的统一措施1. 井田制度的实行:通过平均分配田地,削弱封建势力,增强中央集权。
2. 钱币统一和文字统一:统一货币制度,推行统一文字(小篆),加强统一意识。
3. 建立郡县制度:将国家划分为若干个郡县,建立起集权稳定的地方行政制度。
4. 进行土地改革:通过削弱豪强势力,实行土地平均分配,增强平民阶级的力量。
三、秦末农民起义1. 赵高专权:秦二世嬴胡亥即位后,赵高专权,导致社会矛盾加剧。
2. 公子扶苏和张禄之死:赵高排除异己,处死秦二世的兄弟公子扶苏和张禄,引发民愤。
3. 白登之乱:白登(李斯)起兵反抗赵高,发动了一系列农民起义。
4. 陈胜吴广起义: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席卷全国,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四、汉朝的建立1. 刘邦建立汉朝:刘邦领导的汉军在楚汉战争中战胜项羽,建立了汉朝,结束了动荡的秦朝末年。
2. 漢高祖的政策:实行宽政,修复社会秩序,招纳贤能,巩固中央集权,奠定了汉朝的基础。
3. 建立丞相制度:设立丞相来辅佐皇帝,平衡权力,实行相权制,加强中央集权。
4. 征服南越:汉武帝时期,征服了南越国,巩固了国家统一,扩大了边疆。
总结起来,走向秦汉大一统的知识点包括秦朝的崛起、统一措施,以及秦末农民起义和汉朝的建立。
秦朝通过强力的统一措施实现了国家的集权,但由于一系列内外因素导致了秦朝的崩溃。
汉朝在刘邦的领导下建立,并通过巩固中央集权和征服南越等措施,确保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为后来的统一时期奠定了基础。
秦汉帝国的文化大一统中外文化史课件
– “老子化胡”的传言 – “无为”与“空”的比附 – 佛道共好的表征
3.道教的创建
– 东汉末年,东方,张角张梁兄弟,太平教,《 太平经》,黄巾起义。
– 东汉末年,川蜀,五斗米教,《太平经》,“ 以道法治民三十年”。
4.道教的文化渊源
– 古代的鬼魂崇拜——道教神祇体系 – 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道教修炼方术 – 黄老之学 – 吸收儒、墨、阴阳五行、谶纬、佛教等诸家内
五、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创立
1.背景:
– 世界文明史上,轴心阶段之后的帝国阶段通常 产生并利用宗教的时代。
– 两汉儒学虽然融入了阴阳谶纬之说,但依然受 到先秦儒家的人文传统的制约,有学无教; “敬 天法祖”有教无学。
2.佛教的传入
– 西汉末年哀帝元年(前2年),大月氏传入 – 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正式传入 – 公元68,建立白马寺
地同域 • 废除封建邦国制,实行郡县制,打破地区
壁垒 • 大规模移民,开发边境,传播中原文化
– 湖南西部新出土的秦简内容表明了秦朝时候对 于边缘山区的行政管理的细致高效。
修秦律 • 在秦国原有刑法基础上,吸纳六国有关条
文法律,制定秦律。 • 20世 纪 70年代,湖北云梦睡虎地 11号墓中出土《秦 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问 答》等多种法律文书,条文细密,苛责严厉,具备 了刑法、诉讼法、民法、军阀、行政法、经济法等 多方面内容 。
– “三皇”、“五帝”——“皇 帝”;命为“制”、令为“ 诏”,自称“朕”。
– 朝廷设“三公”、“九卿” ,使政权、军权和监督权分 治,以相互制约而统归皇帝 辖制。
– 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非世 袭的任命制。
– 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秦汉的大一统格局知识点
秦汉的大一统格局知识点秦朝统一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王朝,开创了统一的先河。
而汉朝则是在秦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其大一统的格局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介绍秦汉的大一统格局知识点。
一、政治格局秦朝实行了一系列的中央集权政策,结束了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的局面。
其中最重要的是推行郡县制度,将全国划分为36个郡,进一步分置县,直接任命官员,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此外,秦始皇还废除了封建制度,统一了封号,取消了分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
汉朝在政治上延续了秦朝的中央集权政策,并进一步完善。
刘邦在建立汉朝后,实施了县官不练法、乡官不练科的政策,减少了地方割据的可能性。
另外,刘邦还设置了丞相和太尉等官职,作为皇帝的重要助手,进一步加强了中央政权的集中统一。
二、经济格局秦朝在经济上实行了一系列的措施,推动了国家的统一和繁荣。
其中最著名的是推行了统一货币制度,统一了度量衡,统一了车轮规格等。
这些措施不仅方便了贸易和交流,也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经济的控制。
汉朝在经济上继承了秦朝的一些政策,并进一步完善。
汉朝推行了均田制,将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降低了土地集中的程度,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此外,汉朝还开辟了丝绸之路,与西方进行了贸易往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三、文化格局秦朝在文化上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为后来汉朝的文化格局奠定了基础。
秦朝进行了文字的标准化,制定了统一的文字规范,促进了文字的传播和沟通。
同时,秦朝还兴修了万里长城,加强了边防的建设,保障了国家的安全。
汉朝在文化上进行了更为深入的发展。
汉武帝推崇儒家思想,设立太学,注重教育的普及,广泛推行儒家经典。
此外,平民百姓也得以参与到文化生活中,民间文化得到了繁荣发展。
总结起来,秦汉的大一统格局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种格局奠定了中国历史上中央集权的基础,为后来的历史铺平了道路。
对于今天的社会来说,秦汉的大一统格局仍然具有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秦汉大一统精神的认识
秦汉大一统精神的认识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秦汉时期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不仅在政治经济上取得了显著成就,更在文化和社会发展方面有着深远影响。
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了统一大一统的先河,而汉朝则将这一思想推向极致,形成了秦汉大一统精神。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秦汉大一统精神进行深入探讨。
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中央集权,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
他废除了诸侯分封制度,设立郡县制度,统一了货币、度量衡等标准,统一文字、法律等制度,建立了统一的官僚体系。
这种大一统的思想影响了后世,成为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基石。
汉朝继承了秦朝的统一思想,更加强调民族融合和文化传承。
汉武帝开创了“文景之治”,推崇儒家思想,设立太学,兴修经书,推行科举制度,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此外,汉朝还通过丝绸之路和西域交流,加强了与西域各国的联系,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再者,秦汉大一统精神还体现在对外征战和边疆治理上。
秦始皇修筑长城,巩固北方边防,消灭了匈奴等北方民族对中原的威胁。
而汉武帝则开拓西域,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对西域的控制,促进了丝绸之路的繁荣。
这种对外征战和边疆治理的精神,体现了中央政权的强大和统一的意志。
总的来说,秦汉大一统精神是中国古代统一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
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不仅是政治制度的创新,更是文化传承的延续,是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象征。
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应该继承和发扬秦汉大一统精神,加强中央集权,促进民族团结,推动国家繁荣昌盛。
愿我们能够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共同努力,共创美好未来。
秦汉大一统知识点总结
秦汉大一统知识点总结秦汉大一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秦朝和西汉、东汉时期的汉朝,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政治统一。
在这个时期,中国不仅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还涌现了许多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人物。
本文将对秦汉大一统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统一六国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成大一统的王朝。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集权制国家。
他采用了中央集权的制度,推行了一系列的法律和政治改革,统一了货币、文字和度量衡等标准,统一土地制度,实行郡县制。
同时,秦始皇修筑了万里长城,修建了兵马俑等众多伟大的工程。
二、秦末的动乱秦朝在秦始皇死后很快陷入了内外因素的困扰。
秦王政权的失序和暴政引发了大规模的反抗和起义,其中最有名的是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和项羽刘邦的楚汉战争。
同时,秦朝因为长期的战争而积贫积弱,国家财政资源枯竭,导致了社会动荡和天灾频发,最终秦朝灭亡。
三、西汉的建立西汉是在秦朝灭亡后由刘邦建立起来的王朝。
汉高祖刘邦通过楚汉战争击败了秦朝的将领项羽,消灭了秦朝剩余抵抗势力,统一了中国。
西汉政权在刘邦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实行了分封制和郡县制,同时采取了察举制培养人才,推行了轻徭薄赋的政策,使得国家逐渐恢复稳定。
四、汉武帝的改革西汉时期最为辉煌的是汉武帝时期。
汉武帝推行了许多重要的改革政策,如推进国土开发、加强军队建设、实施行省制、改进中央官僚制度等。
汉武帝还加强了中央集权,设立少府、大司马等部门来对皇帝进行直接统辖。
在文化教育方面,汉武帝也倡导了儒家思想,推行了独尊儒术的政策,使得汉朝的文化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五、东汉的兴衰西汉后期由于政治腐败、宦官专权和外部压力等原因,王朝逐渐衰败。
公元9年,王莽发动新朝革命,建立了新朝政权,但很快被东汉刘秀推翻。
东汉王朝在刘秀和刘秘之后继续统治了中国几百年,这一时期经历了“黄巾起义”和“宦官专权”等事件。
对秦汉大一统精神的认识
对秦汉大一统精神的认识秦汉大一统精神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珍贵遗产,它代表了中华民族在统一国家的历史进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秦始皇和汉高祖是两位具有开创性意义的统一者,他们的统一思想和方法,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发展。
秦始皇实现了中国的第一次大一统。
他通过推行一系列变革措施,将六国统一,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了统一的法律、货币和文字。
这种一统精神体现在他的统一思想中,即“一统天下”、“同一法度”,通过确立中央集权,实现了统治的统一和权力的集中。
这种精神对后来的统一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封建帝制政治的基础。
汉高祖继承了秦始皇的统一大业,开创了汉朝的统一时代。
他在统一过程中,继承了秦始皇的一统思想,同时又加以改进和完善。
汉高祖通过实行“宽政仁爱”的治国方针,实现了民族的和谐统一,为后来的统一王朝奠定了基础。
他还推行“五刑废止”、“恩泽百姓”的政策,使统一国家的稳定得到了保障。
秦汉大一统精神的核心是以国家利益为重,以民族团结为本,以文化传承为基础。
在统一过程中,秦始皇和汉高祖都坚持“一统天下”的理念,致力于建立一个统一、强大的国家,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他们弘扬的“大一统”精神,也激发了后代统一者的奋斗精神,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
总的来说,秦汉大一统精神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
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倡导民族团结,弘扬文化传承,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只有不忘历史,才能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想。
愿我们共同努力,传承和发扬秦汉大一统精神,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作出新的贡献。
对秦汉大一统精神的认识
对秦汉大一统精神的认识秦汉大一统精神是中国历史上一种重要的统一思想,它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秦汉大一统精神的核心是通过集权政治和思想统一,实现全国范围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一体化,从而达到统一国家的目的。
秦汉大一统精神的产生和发展,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秦汉大一统精神是秦汉两个朝代的产物。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开始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将全国各地的官员和土地归属于中央政府,形成了一个集中统一的国家。
这一集权政治的思想体系,被后来的汉朝继承和发扬光大。
汉武帝在位期间,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通过实行“郡县制”和“郡国制”,将全国各地的行政区划统一起来,实现了全国的行政和政治一体化,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秦汉大一统精神的核心是思想统一。
秦始皇时期,始皇帝推行法家思想,将各地的思想文化和传统习俗一律禁止,实现了思想的统一。
汉武帝时期,推行儒家思想,将儒家经典列为国家正统思想,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统治地位,实现了思想和文化的一体化。
这一思想的统一,不仅为政治和行政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的文化和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支撑。
秦汉大一统精神的实践证明了它的巨大作用。
在统一的政治和经济体系下,国家实现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发展,不仅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也促进了各地的发展和繁荣。
在文化和思想的统一下,中国的文化和艺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秦汉大一统精神的实践,是古代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成为世界上强大国家的重要原因之一。
秦汉大一统精神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的一种宝贵精神财富。
它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现代中国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秦汉大一统精神,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课件1: 第3讲 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解析:选B 由材料可知灵渠接通了湘水和漓水,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 项伟大工程,故选B项;郑国渠使关中平原成为秦国的粮仓,为秦灭六国奠定了物质 基础,排除A项;灵渠开通后就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人们的重视,排除C项;都江堰使 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排除D项。
二、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基础梳理
尊奉法家,_奖__励__耕__战___,国家日益强盛
2.统一 公元前 230~前 221 年,秦国采取_远__交__近__攻___的策略,相继灭掉六国,建立起
灭六国 第一个统一王朝
征南方
秦朝征服南方越族,加强了对西南夷的控制
击匈奴
在北方秦朝击退匈奴的进攻,修筑_万__里__长__城___
[概念阐释] “大一统” “大”不是大小,而是重视、尊重的意思。“一统”指天下诸侯系于天子,大一 统更多的是指在国家政治上的整齐划一,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上的高度集中。“大一 统”理念最终由“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的秦朝变为现实。
史料三 秦人统一,此期间有极其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 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钱穆 [探究3] 用史实说明“秦人统一”对“中国民族”形成的作用。概述“中国政治 制度之创建”的主要内容。作者为什么说“秦人统一”“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和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 民族交融
族国家的发展
二、秦朝的暴政
大兴土木 建宫殿、陵墓;巡游、封禅;征发繁重
刑法严苛 人民摇手触禁
思想禁锢
__焚__书__坑__儒__,许多珍贵文献毁于一旦,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恶劣的影 响
秦二世残忍昏庸 阶级矛盾和统治阶层内部矛盾尖锐化
秦汉大一统知识点
秦汉大一统知识点秦汉大一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重要时期,涵盖了秦朝和汉朝两个朝代。
在这个时期,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秦朝,并开创了历史上第一个政治中央集权的王朝。
秦朝的统一标志着中国历史上国家政权的大一统,开启了中国封建王朝统治的新纪元。
汉朝则继承了秦朝的统一成果,延续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进一步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
下面将从秦始皇统一六国、秦朝的政治制度、秦朝对历史的影响、汉朝的延续与发展等几个方面,介绍秦汉大一统的相关知识点。
一、秦始皇统一六国秦朝的建立是秦始皇实施的国策,他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手段和战争征服了六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首次的大一统。
秦始皇兼并六国的过程中,采取了赏罚分明的封禅制度,加强了对六国贵族的控制。
在他的领导下,秦国逐渐壮大,并最终统一了全国。
二、秦朝的政治制度为了巩固统一成果,秦始皇推行了一系列政治制度以加强中央集权。
他废除了诸侯分封制度,建立了郡县制,并实行任士行令,以确保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此外,他还推行了度量衡、文字、货币等统一制度的改革,统一了全国的法律、货币和文字,使国家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三、秦朝对历史的影响秦朝的建立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秦朝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政治中央集权的王朝,奠定了封建王朝统治的基础。
其次,秦朝统一了全国的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制度,统一了法律和政治制度,对后世的政治和文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此外,秦朝的修筑长城等工程也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四、汉朝的延续与发展秦朝的灭亡并没有结束大一统的局面,汉朝接过了秦朝的政权,继续巩固统一的成果,并进一步推动国家的发展。
汉朝在政治上延续了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但在实施上更加灵活,适应了各地方实际情况。
同时,汉朝也推动了经济、文化的繁荣,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交流与贸易。
总结起来,秦汉大一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它奠定了封建王朝统治的基础,推动了国家政权的集权化。
秦朝的建立和秦始皇兼并六国的过程是秦汉大一统的标志,秦朝的政治制度改革和统一制度的建立是实现大一统的重要手段。
秦汉的大一统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发展和巩固
秦 朝
统一越族地区;北击匈奴, 统一越族地区;北击匈奴,取得河套 地区, 地区,修筑长城
表 现
两 汉
西 域
西 匈 奴 东 汉
:
汉
; ;
越
三,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总特征: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形成并不断发
展; 体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 A,南方地区的开发和民族融合的加强 , B,西部与中原的贸易和交流的频繁 , C,北方边境战争不断 ,
宗教哲学: 宗教哲学:
佛教:南北方盛行佛教;佛寺政治经济势力大. 佛教:南北方盛行佛教;佛寺政治经济势力大. 反佛:范缜著〈神灭论〉 反佛:范缜著〈神灭论〉
士族制度
魏晋以来,在地主阶级中形成了士族制度. 魏晋以来,在地主阶级中形成了士族制度. 东晋时期得到充分发展. 东晋时期得到充分发展. 东晋南朝时,士族的势力很大, 东晋南朝时,士族的势力很大, 他们在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 他们在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 经济上占有很多土地和劳动力, 经济上占有很多土地和劳动力, 文化上崇尚清谈.当时的皇帝都得依赖士族 文化上崇尚清谈. 支持. 支持. 由于士族日益腐化,南朝末年,士族势力逐 由于士族日益腐化,南朝末年, 渐衰落,庶族地主逐渐取得政治地位. 渐衰落,庶族地主逐渐取得政治地位.
十六 国 北 魏 东 魏 西 魏 齐 梁 北 齐 北 周 陈 隋
曹 魏 蜀 汉 东 吴
西 晋
东 晋
宋
阶段特征 政治:国家大分裂,政权更迭频繁,各种矛 政治:国家大分裂,政权更迭频繁, 盾交织 经济:江南迅速开发,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经济:江南迅速开发, 民族关系:五胡内迁, 民族关系:五胡内迁,民族大融合 文化:科技继续领先,佛教盛行, 文化:科技继续领先,佛教盛行,文艺大放光 彩.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秦的统一(1)平定六国: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221年,秦相继兼并东方六国(韩赵魏楚燕齐————喊赵薇去演戏)(2)扩展疆域:北方: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修筑长城和“直道”南方:平定岭南地区,开凿灵渠,沟通了珠江水系和长江水系西南夷地区,开辟五尺道,任命官吏,是岭南地区进入中原统一版图的开始(3)意义:结束了混乱,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秦王朝;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二、地方官制:郡县制的建立(一)起源:在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陆续出现了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秦始皇采用李斯的建议用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二)概况;(1) “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区划。
“郡”设郡守、郡蔚、史等职官,分掌行政、兵事、监察职责。
(2) “县”隶属于郡。
设置于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同级地方行政机构称为”道”。
县級以下有“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
此外,还有负责地方治安并兼管公文传递的“亭”。
(三)意义:是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郡县制的实行,标志着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君主加强了对全国的统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三、中央官制度(一)皇帝制度(1)嬴政统一六国后,采用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并且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2)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二)三公九卿制度(1)“三公”: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2)“九卿”:中央各主要部门的主要官员(三)“朝议”制度(1)含义: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讨论国家军政要务,以供皇帝独裁(2)评价:专制制度下减少决策失误的有效途径四、汉承秦制:西汉王朝大体沿袭了秦王朝的官僚制度,历史上称此为“汉承秦制”。
秦汉大一统相关知识点
秦汉大一统相关知识点秦朝和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朝代,它们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发展为中国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围绕秦汉大一统相关的知识点展开探讨。
一、秦始皇的统一战争秦朝的统一战争是秦始皇所领导的。
秦始皇是秦朝的第一位皇帝,他采取了一系列严厉和独特的政策,包括实行郡县制、推行法家思想、修建长城等,最终使秦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
二、秦始皇的改革及其影响1. 改革吏治制度:秦始皇废除了封建的分封制度,建立了郡县制,将全国分为36个郡,派遣中央官吏统一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
2. 统一货币与度量衡:秦始皇统一了货币制度,在全国范围内使用铜钱作为标准货币,并统一了长度、重量和容量的度量衡,促进了国内贸易的发展。
3. 统一文字:秦始皇建立了统一的文字和字书制度,统一了文字形式和书写规范,为后世汉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汉初的统治西汉建立后,汉武帝加强了中央集权,实行丞相制度,进一步加强了君主的集权统治。
此外,汉初政府推行开拓河南、陕西等地,积极发展农业和手工业,推动了经济的繁荣。
四、秦汉统一后对各地区的影响1. 统一文字和度量衡:秦汉统一了文字和度量衡,带来了沟通交流的便利,加强了各地之间的联系和统一的管理。
2. 发展经济:秦汉统一后进行了大规模的土地开垦和水利工程建设,加强了农业和手工业,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3. 基础设施建设:秦汉统一后修建了许多基础设施,如修筑了万里长城、修建了官道、河渠等,改善了交通运输条件,促进了国内贸易的繁荣。
4. 文化交流:秦汉统一后,中原地区的文化得以向其他地区传播,各地文化交流融合,文化风貌得到极大的丰富和多样化。
五、秦汉大一统的意义秦汉大一统确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格局,为后来的王朝统一奠定了基础。
同时,秦汉统一后的改革和建设,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交流和繁荣,奠定了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统一王朝的基石。
六、秦汉大一统遗产的延续虽然秦朝和汉朝相继灭亡,但秦汉大一统的政治、制度和文化遗产却在后来的历史中得到了延续和发展,以后的王朝在大一统理念和制度上进行了继承和创新,为中国历史的演进做出了深远的贡献。
七上第三单元大一统的秦汉帝国复习
计算方法: 两者都是公元前或两者都是公元后: 计 算方法:数值直接相减
一个公元前,一个公元后: 数值相加后 减1
下列有关西域都护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 A、班超经营西域后设立 B、管理西域事物,保护往来商旅 C、西域正式归附中央政权的开始 D、标志新疆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历史&七年级
张骞通西域之后,西汉百姓能在长安城内买到( B ) ①汗血马 ②石榴 ③葡萄 ④西红柿 ⑤猕猴桃 ⑥胡萝卜 A、①③④⑥ B 、①②③⑥ C、③④⑤⑥ D、②④⑤⑥
1.秦始皇统一全国,结束长期以来诸侯割 据的局面,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有利于 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符合各族人 民的共同愿望。 2.他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制度对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3.统一货币、度量衡、文 字,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的交流。 1.秦始皇的统治也很残暴,大兴土木,沉重 的赋税、繁重的徭役使百姓痛苦不堪。 2.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其 残暴统治最终导致了秦的灭亡。
限于国力,与匈奴“和亲”(和 )
1.公元前1世纪中期,匈奴分裂,其中一部首领呼 韩邪单于归汉,与汉和好,请求和亲。 元帝 2.宫女王昭君嫁给了呼韩邪单于。为汉匈的友好 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和)
丝绸之路
目的: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张骞通西域 过程: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 作用: 开辟了前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 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
5.与汉朝王国问题产生与最终解决有关的皇帝是(C) A.汉高祖、汉文帝 C.汉高祖、汉武帝 B.汉文祖、汉景帝 D.汉文帝、汉武帝
6.列举:汉武帝加强监察制度的措施。 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监督和检举京师官员及 皇族的不法行为;在地方,“十三州部” 每个州 部派刺史一人,负责监督地方官员。
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
第二单元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一)宏观掌控本阶段总特征是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
1、政治(1)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创建和巩固,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局面。
秦灭六国,平越族,击匈奴,统一了全国,我国古代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基本形成。
但是,由于秦的暴政,秦王朝在陈胜、吴广领导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风暴中覆灭了。
经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
西汉中期汉武帝的“大一统”,巩固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出现了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西汉后期,外戚王莽自立为帝,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公元25年刘秀建立的东汉是西汉政权的延续和发展。
但东汉豪强地主势力的存在和发展成为国家分裂割据的社会基础。
东汉中后期,统治黑暗,外戚宦官专权,社会矛盾激化。
爆发了黄巾起义.由于黄巾起义的打击和军阀势力的膨胀,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国家实际上处于分裂状态。
(2)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巩固,对当代和后世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建立了整套从中央到地方行政机构。
汉承秦铡,汉武帝推行一系列实现封建大一统的措施,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东汉光武帝加强监察制度,集军权于中央,进一步加强了中央专制集权。
2、经济社会经济初步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居世界前列,为后世封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秦汉时期,国家长期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封建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如秦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西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东汉初的安抚统治方法等,也为经济发展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故出现了文景之治、武帝盛世和光武中兴。
农业发展突出表现在铁器和牛耕技术的进步以及水利的兴修方面。
手工业的发展以冶炼和丝织业的发展为主。
东汉时,豪强地主田庄经济发达,豪强地主形成了强大的经济力量,这就为东汉后期政治黑暗和割据势力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是地主阶 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农民仍受压迫, 生活处境困苦
六、关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制主义 含义: 中央集权 核心、基本矛盾?
目的: 巩固封建统治,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产生这一制 B、封建地主阶级维护统治的需要 度的原因:
C、法家“集权”理论的影 响
A、由封建的经济基础决定
二、两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
1、特点:“汉承秦制”、又有所损益
A、承袭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B、承袭秦朝的监察制度:刺史制度
2、表现 C、承袭秦朝的郡县制:郡国并行制
D、选官制度:察举、皇帝征召 E、承袭秦朝的赋税制:编户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发展和巩固
秦 朝
统一越族地区;北击匈奴,取得河套 地区,修筑长城
专 制 主 义 中 央 集 权 制 度
形成 确立
战国 秦
演 变 过 程
巩固
完善 加强 发展
西汉
隋唐 北宋 元
强化并渐 明清 趋衰落
实质:地主阶级压迫以农民为主 的广大人民的工具 总体: 前期:积极作用是主要的 后期:消极因素逐渐增大
评价: 积极作用: 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国家的
消极作用: 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 败;钳制思想;封建社会末 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 展
⑴原因:
①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 ②北方农民大批南移,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并 补充了劳动力; ③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采 取了许多发展经济的措施; ④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了江南; ⑤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 ⑥政治中心的南移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2)过程
陶潜(陶渊明):田园诗 北方民歌:〈敕勒歌〉、〈木兰辞〉
书法:流派纷呈;钟繇化隶为楷 ;王羲之“书圣” 艺术: 绘画:宗教画流行,山水画形成,顾恺之“人物画” 雕刻:云岗石窑、龙门石窑
宗教哲学:
佛教:南北方盛行佛教;佛寺政治经济势力大。 反佛:范缜著〈神灭论〉
士族制度
• 魏晋以来,在地主阶级中形成了士族制度。 • 东晋时期得到充分发展。 • 东晋南朝时,士族的势力很大, • 他们在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 • 经济上占有很多土地和劳动力, • 文化上崇尚清谈。当时的族势力逐 渐衰落,庶族地主逐渐取得政治地位。
(1)秦汉:黄河流域关中地区是全国经济中心 南方开始正式开发 (迁徙、灵渠、设郡、派官) (2)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时期,南方经济开始发展; 西晋末年,南方经济呈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不高;东晋 南朝时期,南方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南北经济差距缩小, 开始赶上北方; (3)隋唐:经济中心仍在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的经济重要性已与之接近 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4)南宋:江南超过北方,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江浙)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5)明清:江南成为农业、工商业中心,产生资本主义 萌芽
4、对待王国割据势力、处理民族关系、思想文 化政策方面也有差异
5、统治者的性格、秉性不同
五、对盛世的一般理解
政治清明、经济发达、社会秩序相对稳 表现: 定、阶级矛盾相对缓和、民族团结、文 化发达 生产关系的部分调整适应和促进 了生产力的发展
出现的根 本因素:
认识: “盛世”是相对的,是统治阶级的盛
科技: 历法、数学、医学、造纸
哲学:董仲舒、王充
表 现
哲学与宗教
宗教: 佛教、道教
史学: 《史记》、《汉书》
文学: 赋、乐府诗
雕塑与绘画
六、秦汉时期的文化兴盛的原因
政治: 长期统一,政局稳定;统治阶级重视 经济: 农业比前代更发达,手工业进一步发展
民族关系: 民族间联系加强
对外关系: 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空前频繁 继承: 继承了先秦文化的成就
重难点问题与规律总结
一、实现国家统一的一般规律:
看经济是否发展;各地间的经济联 A经济因素:
客 观
系是否加强;差距是否缩小;是否 为国家统一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条件 强;利于分裂割据的经济基础是否减 弱或消失
看是否是人心所向;民族融合是否加 B政治因素:
主 观
C核心力量: 看是否存在有实力、有影响、有
⑶启示:
①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经济重心的 南移和南方经济的发展都是在北方战乱而南 方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完成的。
②生产力的进步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③经济的发展必须得到统治者的重视。
数学:祖冲之精算圆周率,著《缀术》
科技:
三 国 两 晋 南 北 朝 文 化 农学:贾思勰《齐民要术》
诗歌: 文学艺术:
功大于过
过:秦始皇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兵役和徭役,严酷的法律,给人 民带来了灾难;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四、结合史实分析“秦亡汉兴”的原因?
1、王朝 秦:没有经历农民战争对政权的改造 的建立 汉:刘邦亲历农民战争,吸取秦亡教训 2、统治 政策 3、国家 重大工程 秦:崇尚法家思想,统治残酷 汉: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秦:长城、陵墓、宫室----破坏生产 汉:水利工程------有利于生产
抱负的政治实体
D领导者的素质:看策略是否正确;组织是否有
力;指挥是否得当
二、秦王朝对后世的影响
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几百年的分裂割据 局面,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 封建国家,使统一思想深入人心 。 ②秦朝开创的一系列巩固中央集权的制度 和措施,为后世封建统治者所继承和改造 。
③秦朝因暴政而亡的教训,为汉初统治者 所吸取,促成了西汉初年兴盛局面的出现。
曹 魏 蜀 汉 东 吴
西 晋
西 魏
齐 梁
东 晋
宋
阶段特征 政治:国家大分裂,政权更迭频繁,各种矛 盾交织 经济:江南迅速开发,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民族关系:五胡内迁,民族大融合 文化:科技继续领先,佛教盛行,文艺大放光 彩.
南方的开发和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转移的规律: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 转移到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由内地向沿海逐渐转移。
封建大一统时期
—秦汉
(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我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 阶段 的时代,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特征:的奠基时期。
国家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 政治:立和巩固 经济:封建经济得到发展
民族: 边疆开发、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加强 外交:是我国外交的开创时期 中国古代文化的大发展时期 文 化:
知 识 线 索
一、秦朝的统治
1、秦的统一:(条件、经过、意义)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措 施、评价) 3、秦朝的灭亡:
秦统一的条件
1、经济因素: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联系加强 2、政治因素: A、战国时废分封,行县制——政治基础 B、民族间的联系加强 C、广大劳动人民渴望统一 D、长期争霸战争,形成了局部统一 3、核心力量: A、秦国商鞅变法比较彻底,国富兵强 B、秦国新兴地主阶级力量强大 4、领导者素质:赢政的雄才大略及采取的正确 策略
表 现
西 (政策、原因?) 匈 汉 汉武帝 奴 汉元帝 东 (变化?) 汉 两 西 西汉: 张骞通西域;西域归属中央 汉 域 东汉: 班超经验西域;重设西域都护
西南夷:
汉高祖至 汉景帝
百越:
三、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总特征: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形成并不断发
展; 体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 A、南方地区的开发和民族融合的加强 B、西部与中原的贸易和交流的频繁 C、北方边境战争不断
三、如何评价秦始皇 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做过重大贡献的封建皇帝: 功:
1、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 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安 定和社会发展,符合各族人民愿望。 2、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促进 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3、通过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成为我国历史上第 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对外交往以陆路为主,而且开始吸 收外来文化
特征
两汉时期,有利于对外交往发展的因素? 1、国家长期的统一 2、经济发达 3、文化繁荣 4、交通发达 5、政府重视和支持
五、秦汉时期的文化—大发展
1、统一和多样化有机结合 2、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
特点
3、水平居于世界先进行列 4、气势恢弘
六、秦汉时期的文化—大发展
秦汉时期民族关系发展的因素
1、国家统一、经济发展、交通 发达、民族政策的正确 2、经济发展 3、交通发达
4、民族政策的正确
朝鲜
日本
条件: 丝织业的发展、张骞通西域
陆 上 路线 中国先进技术西传 中国开始接受外来文化
表现
越南 丝绸之路
意义
路线
海 上 意义
安息
大秦(欧洲)
四、秦汉时期的对外关系
A、对外交往的对象主要是亚洲国家,商 品以丝绸、铁器为主,且以输出为主
统一、保障 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有利于民族融合
七、古代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
A、和亲
和
类 型
B、边境贸易 C、会盟 D、通贡 A、民族掠夺战争
战
B、民族征服战争 C、平定民族叛乱的战争
D、反抗民族压迫的民族起义
三国两晋南北朝 (220—589年)
单元线索(220-589 年)
十六 国 北 魏 东 魏 北 齐 北 周 陈 隋
• 获得二品者几乎全部是门阀世族,故门阀世 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于是在中 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 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 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的局面。 • 九品中正制不仅成为维护和巩固门阀统治 的重要工具,而且本身就是构成门阀制度的 重要组成部分。 • 到了隋代,随着门阀制度的衰落,此制终被 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