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2)主观:
①思想基础:法家关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
的理论。 ②实力基础:商鞅变法后,秦国实力最强 ③个人因素:嬴政具有雄才大略。
统一的意义:
(1)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 国家,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
朝代 隋唐
宋朝
元朝 明朝
中央政治制度
三省六部制(隋文帝) (中书决策→门下审议→ →尚书执行)
中书门下:参知政事: 分割宰相行政权;
设三司使: 分割宰相财政权; 中书省:行政 枢密院:军事 宣政院: 宗教、西藏 废中书省和丞相、 权分六部
组织结构特点
相权一分为三, 相互制衡, 君权独尊
众设宰相,分散相权, 君权独揽 形成全面未权起力削牵弱制体系
8、兴衰过程
1、战国:萌芽(法家思想、各国变法) 2、秦朝:建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3、西汉:巩固(内外朝制度、刺史制度) 4、隋唐:完善(三省六部制) 5、北宋:加强(副宰相的设置) 6、元朝:发展(行省制) 7、明清:强化(内阁制度、军机处)
8、辛亥革命:结束
9、影响:
(1)积极作用(前期):
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点拨 首先要清楚材料中的“封建”是指西周的“分封制”, 在分封制下,诸侯到卿、士,其权力、地位和财产一切世袭, 一般平民被排除在政治权利之外。秦始皇推行郡县制,郡守、 县令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官吏任免标准是才干政绩。故 地方政治权利向一般平民开放,此即材料中所谓的“公天 下”。 答案 D
• 【体验高考】 (2011·浙江文综,38,节选)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乡 里
秩、啬夫、游徼
亭长
思 考:
①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区别? ②郡县制实行的意义?
区别:
分封制 郡县制
划分原则 是否世袭 与中央关系
血缘为基础
世袭 相对独立
地域为基础
不世袭 直属中央(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郡县制实行的意义:
①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 ②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 ③避免或削弱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剧势力 。 ④巩固“大一统”政体,维护了中央集权制。
2、海内为郡县
专 制 主 义 中 央 集 权 制 度
专制主义:
是就中央决策而言的,具体指皇帝个人的专权
中央集权:
是就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言的,具体指地方服从中央。
专 制 主 义 中 央 集 权 制 度
专制主义
皇帝制度
中央
中央集权
三公九卿制
地方
郡县制
皇帝制度
“三皇:天皇、地皇、泰皇”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史记· 秦始皇本纪》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 称雄的战乱局面,符合历史发 展要求,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 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对周边地区施行政治控制,不 仅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而 且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 格局的形成。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2、海内为郡县
2、海内为郡县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德高三皇,功盖五帝
皇帝
始皇帝
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 统一六国后,秦王说:“朕为始 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 于万世,传之无穷。”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 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 倚办于上”。 材料三:秦代,“天子独以印称 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 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 ‘朕’”的建议。 ——《史记· 秦始皇本纪》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学设计
4.能够运用历史地图、史料分析等工具,对秦汉政治制度的演变进行实证研究,培养史料实证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以下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了解秦汉政治制度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2.结合所学内容,让学生设计一份关于秦汉政治制度的思维导图,要求涵盖本章节的主要知识点,体现出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3.针对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可以从以下选题中任选一题进行深入探究: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国家统一?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改革举措及其历史意义;
-从秦汉政治制度演变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3.过渡到汉朝,讲解汉武帝时期的政治改革,如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等,突出秦汉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秦汉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在国家统一和发展中的作用;
-秦汉政治制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2.各小组展开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通过展示秦汉时期的文物、图片等资料,引发学生对秦汉政治制度的思考;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秦汉政治制度的发展脉络。
2.采用多种教学策略,突破重点和难点:
-利用案例教学,以秦始皇统一六国、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为例,分析秦汉政治制度的特点;
-采用比较法,将秦汉政治制度与之前的历史时期进行对比,凸显其创新性和历史价值;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探讨秦汉政治制度对后世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洞察力。
3.注重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C、中央官制
D、“朝议”制度
形成过程:春秋时期初设郡县; 战国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 制;秦统一后全面推行。
分封制 相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王权的统治。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官员产生 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 方式 缘关系为基础
划分标准 影 响 世袭 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
顺序:韩赵魏楚燕齐(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1、扩大疆域: 北方:派蒙恬北击匈 奴,夺河套,修长城, 筑直道 南方:派屠睢南征岭 南,修灵渠,置郡县 西南:开辟“五尺道” (五尺道即秦开通的 从蜀深入云南的道路。 加强了西南边疆与中 原地区的联系) , 在其中部分地区任命 官吏
1、意义:◎ 扩大了疆域, 推动了中华民 族多元一体格 局的形成。
◎形成中华民
北抵长城
想一想:面对如此广 阔的疆域,该如何来 统治呢?
族自古就是多 元一体的,统 一是传统,是 趋势,符合中 华民族整体利 益的观念。
西到陇西
东临大海
南濒南海
2、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 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钱穆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度 概念解读:专制主义:是就中央决策而言的,具体指皇帝个人的 专权,从决策至行使军权、政权、财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是就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言的,具体指地方服从中央。 A、郡县制 B、皇帝制度
1、 赏析《秦始皇》歌词: “大地在我脚下,国计掌于手中,哪个再敢多说话;夷平六国 是谁,哪个统一称霸,谁人战绩高过孤家?高高在上,诸君看吧, 朕之江山美好如画;登山踏雾,指天笑骂,舍我谁堪夸!秦是始, 人在此,夺了万世潇洒;顽石刻,存汗青,传颂我如何叱咤!” “他用武力统一了中国。中国人口实 际上并不比欧洲多很多,两者的差别 在于欧洲总是分裂成许多小国,而中 国则是一个统一的大国,使西方人对 庞大的中国一直怀有恐惧心理。” —《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 迈克尔· H· 哈特(美) 阅读课本第一框题,罗列秦始皇 “夷平六国”和扩大疆域的史实? 思考其统一的意义?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学设计
2.布置开放性作业,鼓励学生进行历史探究:
(1)采访身边的亲友或长辈,了解他们对秦汉政治制度的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采访心得。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增进对秦汉政治制度的了解。
(2)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与秦汉政治制度相关的历史故事或人物,编写一部历史短剧,进行课堂展示。
(3)开展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2.方法层面:运用比较法、分析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秦汉政治制度。具体包括:
(1)通过比较秦汉政治制度,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2)运用分析法,剖析秦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3)运用归纳法,总结秦汉政治制握秦朝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为后续学习秦汉政治制度打下基础。
2.讲解汉朝的政治制度,如郡县制、察举制、尚书省等,分析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汉朝政治制度的发展,认识秦汉政治制度的传承与变革。
3.分析秦汉政治制度对后世的影响,如中央集权制度的奠定、地方行政体制的完善等。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历史文物的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表现力,提高历史学习兴趣。
3.布置预习作业,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1)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了解两汉时期的政治制度,特别是汉武帝时期的改革。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2)收集两汉时期的历史文物图片,分析其与政治制度的关系,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2.难点:
(1)理解秦汉政治制度中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
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县级以下有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还 有负责地方治安的亭。
朝
议
是推行郡县制还 是分封制?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 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 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 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chóu),诸侯 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 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 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置诸侯不便。”
9、中国自古就有重视水利工程建设的优良传统。
下列对图6所示水利工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最初起到了补充兵员和军需物资的作用
B.促进了秦国农业发展,使东方六国难以抗衡
C.第一次沟通了湘江水系和漓江水系
D.加快了岭南地区归入中央政府管辖的进程
B
图6
10.秦朝统一后确立专制集权制度。关于下面的“秦朝 统治机制示意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秦始皇开始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 B.秦朝开始在全国实行郡县制
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 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都在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起过积极作用。
特点
郡县制与分封制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 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 作用 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郡县制实行后,皇帝世袭制延续了“家天下 ”的格局,贵族世袭制则被官员任免制取代。
出现时间
春秋战国时期。
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区划。 内 容 县隶属于郡。设置于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同级地 方行政机构称为道。 县级以下有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还 有负责地方治安的亭。 郡县制与分封制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形成了中 特点 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 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
人教版必修1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优秀版)
秦始皇大家像好
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 治
大家好
一 、“六王毕,四海一”
——实现统一
灭六国
1、过程
北方:击匈奴、夺河套、修长 城、筑直道
南方:征岭南、修灵渠、置郡县
西南:开“五尺道”、任官吏
2、意义:扩大统一帝国的规模, 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
大家好
秦灭六国计谋精, 远交近攻二步行,
大家好
自主学习
问题:1、什么是挟书律?其目的是
什么? 2、如何评价挟书律?
大家好
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一)、秦朝中央集权的建立
1、秦的统一 过程
意义
建立中央官僚机构
2、秦朝中央集权的建立 确立地方郡县制
书”“坑儒”
颁布“挟书律” “焚 (二)、汉承秦制
洁心与大熊在进入高中的第一天相识,两人都是大个子,分座位的时候,老师让男女生各排一队,一队一个次第走到座位上,最后一排有六张桌子,洁心谦虚地站到一个比自己矮一点 点的女生前面,与大熊成了同桌
题。可是没想到阅读题花的时间好多
大家好
结束
大家好
享受音乐之美
(播放粤语歌曲《秦始皇》,请学生翻译成 普通话,打出幻灯,展示歌词:“大地在我 脚下,国计掌于手中,哪个再敢多说话;夷 平六国是谁,哪个统一称霸,谁人战绩高过 孤家?高高在上,诸君看吧,朕之江山美好 如画;登山踏雾,指天笑骂,舍我谁堪夸! 秦是始,人在此,夺了万世潇洒;顽石刻, 存汗青,传颂我如何叱咤!”)
• 军权皇控
大家好
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 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三公九卿” 分工严密,各司其职,而又互相牵制, 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军权完全操纵在皇帝 一人手中,保证专制皇权不至旁落。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和经济和思想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积极: ①政治: 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 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 ② 经济: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 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起
秦 朝 灭 亡
刘 邦 攻 入
公 元 前
咸 阳
年
,巨
子鹿
婴之
投战
降
,
主题二 西汉的兴衰 (前202--------公元9年,国祚210年)
建立
恢复和发 展(休养
生息政策) 汉武帝的大一统
衰亡
8
60 119
138
202
前 年 , 西 汉 建 立西秦事世行楚汉战争朝件、、汉昭中之有史宣央后:称中集前的文 景 之 治西权兴大汉汉汉 高 祖 刘 邦、 衰一,建王落统与立莽前年张骞出使西域、王东、阶篡朝汉董仲舒建议设立太学休汉级。统养矛。历一与 匈 奴 三 次 大 战生西盾1称汉 武 帝 派 卫 青 、 霍 去 病息2加汉汉帝、前 年 , 张 骞 第 二 次 出 使 西 域深后朝。文致期。其景,使是中西 域 开 始 正 式 归 属 中 央 政 权之因西中前 年 , 设 西 域 都 护 , 标 志 着,治汉土国较、由地历大西 汉 灭 亡汉盛兼史的武年 王 莽 篡 汉 , 建 立 新 朝 ,转并上历盛衰盛继史。
期 分 裂 的 时 期 三 国 时 期 。
布 灭 亡 , 中 国 历 史 又 进 入 了
年 , 曹 操 次 子 曹 丕 逼 迫 汉 献 帝
让
位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二、巩固统一 ㈠地方:
1、出现:春秋战国
郡县制
2、确立:秦朝 3、内容:郡——县(道)——乡——里
4、特点: (1)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2)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5、意义: (1)有利于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 (2)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6、发展:西汉初郡国并行 后消除地方割据,巩固大一
--钱穆
*秦汉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
政治的影响(岳麓版教材)
• 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 • 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的基础, 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 强和完善。 • 对以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 产生了重要影响。
走 向 “ 大 一 统 ” 的 秦 汉 政 治
统一全国(“大一统”政治格局 的形成 )
以地域为基础 官僚政治
皇帝任命 才能、功绩等 直属中央,有利于 加强中央集权和国 家统一
长官产生和 待遇
选官依据 地方与中央 的关系 (作用)
相同 点
都是地方行政制度;都是为了维护国家统一;要解决的 问题都是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㈡中央:
1、皇帝制度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3、朝议制度
作用: 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
“两制”渐 渐崩坏
(西周)
分封制、宗法制
(春秋)
诸侯割据混战
封 建 经 济 的 发 展
秦商鞅 变法成 效最大
(战国)
各国掀起 自上而下 变法运动
秦的统一
一、秦始皇统一中国 ㈠ 特点:先弱后强、先近后远
BC221年 定都咸阳
咸阳
秦
秦汉的大一统格局知识点
秦汉的大一统格局知识点秦朝统一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王朝,开创了统一的先河。
而汉朝则是在秦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其大一统的格局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介绍秦汉的大一统格局知识点。
一、政治格局秦朝实行了一系列的中央集权政策,结束了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的局面。
其中最重要的是推行郡县制度,将全国划分为36个郡,进一步分置县,直接任命官员,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此外,秦始皇还废除了封建制度,统一了封号,取消了分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
汉朝在政治上延续了秦朝的中央集权政策,并进一步完善。
刘邦在建立汉朝后,实施了县官不练法、乡官不练科的政策,减少了地方割据的可能性。
另外,刘邦还设置了丞相和太尉等官职,作为皇帝的重要助手,进一步加强了中央政权的集中统一。
二、经济格局秦朝在经济上实行了一系列的措施,推动了国家的统一和繁荣。
其中最著名的是推行了统一货币制度,统一了度量衡,统一了车轮规格等。
这些措施不仅方便了贸易和交流,也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经济的控制。
汉朝在经济上继承了秦朝的一些政策,并进一步完善。
汉朝推行了均田制,将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降低了土地集中的程度,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此外,汉朝还开辟了丝绸之路,与西方进行了贸易往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三、文化格局秦朝在文化上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为后来汉朝的文化格局奠定了基础。
秦朝进行了文字的标准化,制定了统一的文字规范,促进了文字的传播和沟通。
同时,秦朝还兴修了万里长城,加强了边防的建设,保障了国家的安全。
汉朝在文化上进行了更为深入的发展。
汉武帝推崇儒家思想,设立太学,注重教育的普及,广泛推行儒家经典。
此外,平民百姓也得以参与到文化生活中,民间文化得到了繁荣发展。
总结起来,秦汉的大一统格局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种格局奠定了中国历史上中央集权的基础,为后来的历史铺平了道路。
对于今天的社会来说,秦汉的大一统格局仍然具有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二、中央行政管理制度
①皇帝制度的确立
皇帝制度的特点: A.皇权至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集权独断 B、皇帝独尊
确立“皇帝”称号;皇帝自称“朕”;命令称 “诏”,印称“玺”。 “制”或
C、皇位世袭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 穷。”──《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1、过
程
开 拓 疆 土, 巩 固 边 防
2、意义:(1)扩大统一帝国的规模。 (2)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 (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基础)
远交近攻, 各个击破
韩 ↓ 赵 ↓ 魏 ↓ 楚 ↓ 燕 ↓ 齐
1、(2013年浙江省高考)公元前221年,秦完 成统一大业。读右图判断,符合秦灭六国先后 顺序的部分排列是 A.②③①⑤ B.②①⑤⑥ C.①③⑤④ D.④③⑤⑥
“汉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 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这里的“中间路线” 是指 A.中朝制度 C.刺史制度 B.郡国并行制度 D.察举制度
B
1、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 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 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第二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阅读标题思考:秦汉时期中国的国家政治体制发生怎样的变化? 开创了“大一统”政治格局和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
基本要求: 1、了解秦的统一2、知道皇帝制度、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和 郡县制建立的史实3、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北至长城
西 到 陇 西
东 到 大 海
周朝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公九卿制度
古代中国的秦汉两朝统一与繁荣的时代
古代中国的秦汉两朝统一与繁荣的时代秦汉两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不仅实现了国家的统一,还迎来了繁荣的发展。
这个时期的重大变革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来探讨秦汉两朝统一与繁荣的时代。
一、政治统一秦汉两朝的统一给中国带来了大一统的政治局面。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制度,实行郡县制,并且还修建了万里长城,加强了对北方的防御。
这种政治格局的确立,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汉高祖刘邦在秦朝灭亡后,建立了汉朝。
他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措施,如设置三公九卿制度,加强中央集权,以及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等,这些举措为政治的统一铺平了道路。
汉武帝更是将这种政治统一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他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控,并且通过丝绸之路与西方进行贸易往来,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二、经济繁荣秦汉两朝是中国经济繁荣的时期。
秦始皇推行了统一货币、度量衡等制度,加强了对商业的管理和监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此外,秦始皇还修建了著名的修建了众多的灌溉水利工程,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进一步发展了农业经济。
在汉朝,由于政治的统一和安定,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汉武帝大力兴修水利,发展农田劳动,推动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与此同时,汉武帝还积极开拓丝绸之路,加强对外贸易。
这促使中国的商品和文化走出国门,带动了内外贸易的繁荣,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三、文化繁荣秦汉两朝的统一还带来了文化的繁荣。
秦始皇推行了统一的文字、度量衡等制度,统一了文字和度量衡的标准,促进了文化的统一和传播。
在汉朝,文化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发展。
汉武帝时期兴修大量的宫观建筑,推动了文化艺术的发展。
同时,汉武帝大力推广儒家思想,修订了《五经》等儒家经典,这促进了儒家思想在整个国家的传播。
另外,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激发了民间文化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学说和文化运动。
综上所述,秦汉两朝统一与繁荣的时代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这个时期的统一政权和繁荣经济为后来的中国历史奠定了基础,成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2、“四海一”
秦 始 皇 开 拓 边 疆 的 措 施
派蒙恬北击匈奴
北击匈奴
河套地区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2、“四海一”
秦 始 皇 开 拓 边 疆 的 措 施
派蒙恬北击匈奴
修直道、长城
北击匈奴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2、“四海一”
秦 始 皇 开 拓 边 疆 的 措 施
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
修直道、长城
修灵渠,统一岭南地区
漓 水
湘 水
灵渠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2、“四海一”
秦 始 皇 开 拓 边 疆 的 措 施
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 修直道、长城 修灵渠,统一岭南地区
开辟五尺道,西南夷纳入版图
西南夷
长城
陇西郡
辽东郡
南海郡
思考:秦始皇统一的原因及意义?
谢
秦灭六国形势图
燕 齐 秦
楚
秦灭六国形势图
燕 齐 秦
秦灭六国形势图
齐 秦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秦统一中国在公元前221年
1、“六王毕”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2、“四海一”
2、“四海一”
谢!
Thank you!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人民版·专题一·第二课
朱力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秦王为人,蜂准,长
目,挚鸟膺,豺声,少恩
而虎狼心···”
——《史记·秦始皇本纪》
走向“大一统”毕”
秦灭六国形势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ppt课件
1
一、秦的统一
1、经过:
(1)、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灭六国,结束割据
(2)、北击匈奴、夺河套、修直道、长城
(3)、平定岭南,设郡管理 (4)、西南:开辟“五尺道”,任命官吏
2、历史意义:
巩固统一,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的形成
2
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度
与中 央的
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 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地
关系
方绝对服从中央
历史 作用
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 序,但也容易发展为割据 势力。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
家的统一
12
[针对训练] 3.[2017·皖江名校联盟模拟]一般认为,在以分封制为 主的时代中,县制较早地出现于公元前 688 年的秦国。与县 相比,郡有军事渊源,在一开始,郡被认为不如县重要,但 最终县成为从属于郡的一级行政单位。这反映出( ) A.当时秦国已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B.魏国与周边各国的争霸战争频繁 C.当时各国都普遍实行了郡县制度 D.先秦已具中央集权制发展的趋势
12(、1.)皇主皇帝要制内帝度容 制度
①首创:秦始皇。
②特征: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 ③本质:君主专制。 ④影响:往往影响封建国家的政治决策。
3
2、 秦
皇帝
朝 中(1)、中央机构
央
、
地
方
行
政
体
制
三公九卿 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4
二 三公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是“百 官之长”“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秦朝设左、右丞相, 以右为尊;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掌副丞相”,主管监 察。
——摘自《中华文明史·第二卷》 思考 2 史料二反映了秦朝中央官制有何特点? 试答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学设计(1课时4页)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秦汉政治制度的特点、影响和启示。
2.强调秦汉政治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对后世的影响。
3.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历史,关注政治制度演变,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秦汉政治制度的论文,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4.过渡到汉朝,讲解汉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如推恩令、科举制度等,以及这些制度对国家治理的影响。
5.通过对比秦汉政治制度,让学生理解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a.秦汉政治制度的主要异同点是什么?
b.秦汉政治制度对后世有哪些影响?
c.你认为哪个朝代的政治制度更符合当时的社会发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学设计(1课时4页)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秦汉政治体制的基本构成,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等,理解其在中国封建政治史上的重要地位。
2.掌握秦统一六国的过程、意义及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认识到秦朝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贡献。
3.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客观评价秦汉政治制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4.设计相关实践活动,如编写历史短剧、制作思维导图等,提高学生的历史表达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秦汉政治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增强民族自豪感。
2.理解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培养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
3.汉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对国家治理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
1.秦汉政治制度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尤其是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等。
第二节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 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二、郡县制
(中央——地方)
1、秦郡县政机构示意图
郡(郡守)
地 方
县(县令)
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道 ”
里
亭
直属中央
2、郡县制与分封制差别 垂直管理;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 治 3、作用: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地方 管理;巩固统一;奠定基础;重要 标志 4、汉:开始郡国并存,后消除地方 势力
小结
1、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为秦代开始的郡县 制和中央官制即三公九卿制,注意它们 的设置分别解决中央和地方,君权和相 权矛盾。 2、注意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区别 3、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影响
限时训练
1、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最突出的 特点在于 ( B )
A、都服务于周王巩固统治的需要 B、主要都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C、都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D、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下列对西周时期周王与诸侯关系的评述, 不正确的是( D)
A、根据分封制,周王与诸侯是君臣关系 B、根据宗法制,周王与诸侯是大宗小宗关系 C、周王与诸侯之间是等级从属关系 D、周王对诸侯有绝对控制权
3、西周时期主要的分封对象不包括( D)
A、王族 B、功臣 C、古代帝王的后代 D、少数民族首领
4、废除分封,建立郡县制以后,秦朝(
(2)对后世: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 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消 皇帝依靠其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形成 暴政,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封建社会后期主要表 极 现为消极影响.
小组合作与探究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秦的统一(1)平定六国: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221年,秦相继兼并东方六国(韩赵魏楚燕齐————喊赵薇去演戏)(2)扩展疆域:北方: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修筑长城和“直道”南方:平定岭南地区,开凿灵渠,沟通了珠江水系和长江水系西南夷地区,开辟五尺道,任命官吏,是岭南地区进入中原统一版图的开始(3)意义:结束了混乱,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秦王朝;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二、地方官制:郡县制的建立(一)起源:在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陆续出现了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秦始皇采用李斯的建议用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二)概况;(1) “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区划。
“郡”设郡守、郡蔚、史等职官,分掌行政、兵事、监察职责。
(2) “县”隶属于郡。
设置于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同级地方行政机构称为”道”。
县級以下有“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
此外,还有负责地方治安并兼管公文传递的“亭”。
(三)意义:是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郡县制的实行,标志着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君主加强了对全国的统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三、中央官制度(一)皇帝制度(1)嬴政统一六国后,采用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并且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2)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二)三公九卿制度(1)“三公”: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2)“九卿”:中央各主要部门的主要官员(三)“朝议”制度(1)含义: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讨论国家军政要务,以供皇帝独裁(2)评价:专制制度下减少决策失误的有效途径四、汉承秦制:西汉王朝大体沿袭了秦王朝的官僚制度,历史上称此为“汉承秦制”。
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秦代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专有。春秋战国时 ,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代,则是“ 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据载,秦 朝的传国玉玺其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 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 之无穷。”──《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第 2 课
一 、“六王毕,四海 一” ——“大一统”地理格局的形
成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大一统”政治格局的形 成 1.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
2.秦汉时期的中央官制
一 、“六王毕,四海一”
1、统一的完成 ①、灭六国
——“大一统”地理格局的形成
时间:BC230---BC221年
先后顺序:
始皇帝的由来
“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今名号不更,无以 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 廷尉斯等皆曰:“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 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 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 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 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 “去‘泰’,着‘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 帝’。他如议。”制曰:“可。”……朕为始皇帝。后 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 ——《 史记·秦始皇本纪》
皇位世袭:“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 的另一体现。”
三公九卿制(百官公卿制,对应课本P10)
皇帝
左、右丞相 “百官之首” 百官之首 全国政务 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互各 相有 牵分 制工
太尉 军务
御史大夫 ( 丞相的助手) 监察百官
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2、你如何认识朝议制度的作用? 朝议制度是在君主专制制度下减少决
策失误的有效途径,但是,在君主专制制 度下,最终的决策者仍然是皇帝。
(五)思想控制
• 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 悉诣守、尉烧之,有敢偶语者弃市,以古 非今者族。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第2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燕
赵齐 秦魏
韩 楚
探究一:
• 秦为什么能够实现统一? • 秦又是如何实现统一的?
社会发展的需要,时代的呼唤。 长期战乱,人渴望统一。 秦国变法图强,实力强大。 正确的统一策略。
秦国
六国
①北方:北击匈奴 辽 东
临 洮
修筑长城
修筑直道
②南方:统一岭南
今日灵渠之风采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评价)
消极: (1)极易形成暴政和腐败现象; (2)束缚社会生产的进步,阻碍商品经济资
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3)文化专制禁锢思想,阻碍了近代自然科
学的产生。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首先要梳理出历史人物各方面的有关史 实,然后对史实加以归类,归类后,从主观动 机和客观后果,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中,作出 综合评价。评价时, 要坚持史论结合,论从 史出;要坚持辩证的方法,要坚持两点论的原 则。
• 于是使御史悉案问世諸生,諸生傅相告引, 乃自除,犯禁者四百余人,皆坑之咸阳, 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 ——引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 如何评价“挟书律”?
挟书律
(1)目的:统一思想,维护中央集权和皇帝制度的权威 (2)实质:思想文化专制
(3)评价:
a.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b.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 c.是暴政的表现,是秦短命而亡的原因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家主张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 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 皇位世袭
只有皇
“法令出一”
皇权至上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始皇创立的皇帝制度有何突出特点?
皇帝
三公 御史 九卿 大夫
①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 中华民族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②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③奠定了中国此后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不断加强与完善。 ④专制容易导致暴政,激化阶级矛盾。
1、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写道:“秦,虽死犹存,
它亡得悲壮”。从文明史观角度,“秦,虽死犹存”主要
专题一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北至长城
人口达2000万
西
东
到
到
陇
大
西 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 海
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
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钱穆
南到南海
经济: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走向崩溃 私有制产生,小农经济出现并发展
政治:
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新兴地主要求建立中央政权 秦国实现国家统一
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
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邑
之制失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知封建之弊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 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封建之失, 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1)材料一中作者对郡县制的基本态度是什么?(2分) (2)材料二是怎样评价两种政治制度的?(4分)
丞太 相尉
奉郎卫廷典宗治少太
常中尉尉客正粟府仆
令
内
史
丞相绾(人名,王绾)等言:诸侯初破, 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 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 后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 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统一全国文字
C.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2、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
得,亦以明矣。”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
A.秦朝
B.西汉
C.南北朝
D.唐朝
材料一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
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
(1)材料一中作者对郡县制的基本态度是什么?(2分) 肯定了郡县制有利于秦朝的统一。认为秦亡的 原因在于人民的反抗而不是郡县制的得失。
(2)材料二是怎样评价两种政治制度的?(4分) 肯定了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进步的。郡县制也有
弊端,但倒退实行分封制绝对不行。顾炎武还指 出郡县制的弊端是皇权过分专制。
产生、传承 影响
世袭
独立性大,容易 形成地方割据
郡县制 封建社会
按地域划分
皇帝任免 加强中央集权, 维护国家统一
1.以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废除依靠血缘关系 为纽带的政治结构
2.皇权至上,权力高度集中,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 3.存在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两对基本矛盾
秦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影响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 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皇帝 中央机构 三公九卿
郡 郡守、郡丞、郡尉 县 县令、县丞、县尉 乡 三老、有秩、啬夫、游徼 里 里正
秦 朝 中 央 集 权 制 度 示 意 图
分封制与郡县制
时代
分封制 奴隶社会
划分标准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