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之1976维纳斯基打开的新世界
新世界葡萄酒VS 旧世界葡萄酒
新世界葡萄酒VS 旧世界葡萄酒很多人或多或少都听到过新世界葡萄酒和旧世界葡萄酒,那么什么是“新世界”?什么是“旧世界”呢?旧世界葡萄酒广泛的说,就是欧洲的葡萄酒,而新世界葡萄酒则包括南非、美国、新西兰、澳洲、智利、阿根廷、中国等国家出产的葡萄酒。
在酒的风格上,旧世界酒崇尚传统。
以法国酒为代表,从葡萄品种的选择到葡萄的种植、采收、压榨、发酵、调兑、陈年,各个环节基本上都尊崇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的传统,甚至是家族传统。
新世界酒的风格更多凸现的是创新和改革,在实验中改进,在继承传统中创新,酿酒的葡萄品种改进了,种植技术改良了,酿造理念变得现代了,生产组织现代了,反映在酒的口味上的感官品质也就“新”了。
在消费人群上,旧世界酒主导着高端消费群,而新世界酒更符合大众社会阶层的需求。
关于葡萄酒产区及等级在旧世界葡萄酒中,大部分葡萄酒产区的名称几乎等于该酒的名气,比如法国波尔多产区。
葡萄酒标签也会很明显的列出法定级别;而新世界葡萄酒由于没有分级制度,所以不会标出。
世界十大葡萄酒产区:1.法国波尔多2.加州的纳帕溪谷3.意大利托斯卡纳区4.法国香槟—阿登大区5.澳大利亚巴罗萨谷6.西班牙里奥哈红葡萄酒7.加州的索诺玛谷8.智利中央山谷9.南非斯坦陵布10.新西兰的马尔堡关于葡萄的品种并不是所有葡萄酒标签上都会标示出葡萄的品种,某些旧世界葡萄酒标签因为法律关系是不需要也不允许标出品种的;新世界的酒标上则较常看到标示品种名称,常见的如Cabernet Sauvignon 赤霞珠、Merlot美洛、Shiraz 西拉等。
品酒三部曲1、品酒前的准备品酒前两小时左右要先填饱肚子,品酒时通常只会配些面包、奶酪或小点心,这样做一方面避免了在品酒时因为饿而狼吞虎咽,另一方面,过于饥饿的感觉会钝化对美酒的鉴赏,而酒精在空腹中吸收较快,也会使您过早的感到“不胜酒力”。
无论出发前是否吃过东西,在品酒前两小时内应刷牙,随后不再吃辛辣食物、味道较重食物或抽烟等。
酒业风云影评-加州葡萄酒是如何胜出的
提到葡萄酒和葡萄园,相信大家脑海里首先浮现的一定是风景优美、如仙境般的法国田园风光。
其实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葡萄酒的认知和需求增加,各国爱酒人士都开始研究如何酿制本土的葡萄酒,比如美国加州。
电影《酒业风云》改编自真实的故事,讲述了1976年,正逢美国建国200周年,美国加州Chateau Montelena葡萄庄园主詹姆斯及其儿子博一直致力于酿制世界优质的霞多丽白葡萄酒。
葡萄学会创始人史蒂文不相信美国加州葡萄酒能动摇法国葡萄酒世界第一的地位,于是策划了一场法美葡萄酒盲品大赛。
以Chateau Montelena葡萄庄园的霞多丽白葡萄酒为代表的美国加州葡萄酒,赢得了漂亮的一仗,从此打开了美国葡萄酒的国际市场。
在1976年这场著名的法美葡萄酒盲品大赛中,摘得皇冠的Chateau Montelena葡萄庄园1973年份的霞多丽白葡萄酒是最大的功臣。
酿制霞多丽白葡萄酒有很多的学问,比如在种植葡萄的时候,詹姆斯曾说过“环境适宜,浇灌得当,肥料充足的葡萄,酿出的葡萄酒味道难闻,酒体单薄”,唯有在艰苦环境中成长的葡萄树才能酿制香醇的葡萄酒。
而在酿制过程中,近乎完美的酿制程序反而会弄巧反拙,詹姆斯就是如此。
他严禁在装瓶时有空气进入,结果导致白葡萄酒全部变成褐色。
其实在葡萄酒发酵后,应尽可能在酿制时除去氧气,但在白葡萄酒中存在着一种天然的褐色酶,这种酶只要碰到一点点氧气,就能够被中和,如果没有氧气进入,那么瓶中的酒就会变成褐色。
追溯Chateau Montelena葡萄庄园的历史,可谓历史悠久。
1882年,Alfred L. Tubbs在纳帕谷购得了圣海伦娜山脚下(Mount SaintHelena)一块254英亩的土地,并开始种植葡萄,以及建造葡萄庄园,取名为Chateau Montelena。
后来受到禁酒运动和“二战”的影响,庄园一度近乎荒废。
直到1972年,詹姆斯(James Barrett)买下了酒庄,重新种植葡萄树,引进现代酿酒设备,创新酿酒方法,努力酿制世界顶级的葡萄酒。
旧世界与新世界的葡萄酒之异同
旧世界与新世界的葡萄酒之异同iAoc尚酒窖赵红酒葡萄酒领域被分为两个世界,即旧世界与新世界。
旧世界:是以法国、西班牙、意大利为代表的欧洲葡萄酒生产国。
新世界:是欧洲以外生产葡萄酒的国家,包括美国、智利、阿根廷、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等。
旧世界与新世界既有相同之处,更多相异之处。
两个世界,各有特点,可满足不同的细分市场需求。
两个世界,都有各自引以为傲的名庄和名酒,而以下观点,是在考量两个世界的平均水平的基础上得出的。
1、两个世界的相同之处:1.1.旧世界与新世界的葡萄酒产区,纬度都在30度到50度之间,不论是在北半球还是在南半球。
这是一个广袤的范围,纬度不应当被神秘化。
1.2.旧世界与新世界的葡萄品种趋同,均以9大品种为主,辅以其它品种。
9大品种包括赤霞珠、梅鹿辄、赛美容、黑比诺、霞多丽、雷司令、琼瑶浆、长相思、西拉。
2. 两个世界的相异之处:2.1.风土的差异:这是最大的差异所在。
风土乃葡萄园各项环境、地理、土壤与气候条件之和。
世上没有两处完全相同的葡萄园,如同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一样,一切皆缘于风土。
2.2.历史的差异:旧世界的酒庄动辄数百年历史,历经沧桑,持久传承。
而新世界的酒庄大多只有几十年、至多百余年历史。
2.3.葡萄园养护的差异:旧世界崇尚自然,传统更加受到重视,典型做法是"葡萄园禁止浇灌",不同年份的特点在葡萄酒中得以完美展现。
新世界推崇规模化生产,更多采用机器取代人力,浇灌、喷药、采摘,均以机器为主,不同年份的区别被淡化。
2.4.市场集中度的差异:旧世界国家以家族企业、中小型酒庄为主,市场完全竞争,细分完备。
新世界国家则都有大型酒企,靠大规模生产占据市场主导地位,集中度高,比如中国和澳洲,媒体上经常可见大型酒企的广告。
2.5. 风格与成本的差异:以上四项差异,必然导致葡萄酒的风格与生产成本的差异。
好的风格需要足够的成本来维护。
旧世界复杂、多变、深邃,采用传统的工艺、漫长的熟成时间、详尽的酒标和讲究的瓶装。
六部必看的葡萄酒电影
《葡萄酒从业者必看的六部葡萄酒电影》葡萄酒,以其天然的芬芳和醇厚的口感,洗涤着人类早已快餐化的味蕾;葡萄酒,以其高雅的品位和独特的个性,熏陶着人类日益商业化的思维。
正是由于这些独一无二的元素,葡萄酒注定在万紫千红的电影世界里留下流芳百世的沉香。
让我们回到过去,在霓裳丽影中重温一部部与葡萄酒相关的电影。
1.《杯酒人生》(Sideways)一部讲述两个男人葡萄酒之旅的轻喜剧。
影片贴近生活,以酒喻人生,无论是中学教师迈尔斯对长期努力的小说无法付印的沮丧和离婚的失落,还是杰克在结婚前的恣意,都以喜剧冲突的方式表现,令人忍俊不已。
片中点睛之笔是主人公迈尔斯和玛雅关于葡萄酒的一番对话,使这部喜剧片隐含着人生哲理的思考。
该片寓教学于娱乐,不仅通过主人公迈尔斯传播了极为丰富的葡萄酒知识,也传达了欣赏葡萄酒的哲学——欣赏葡萄酒是生活中的快事,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感受,而不必是精通葡萄酒的酒迷。
最好的酒是为最亲爱的人和最重要的时刻而开的,可以在家中欣赏,可以在高档餐馆中欣赏,也可以在风景优美之地欣赏,在野餐时欣赏……2.《云中漫步》(A Walk In The Clouds)《云中漫步》,一部充满了拉丁风情的唯美感人的爱情影片。
影片的背景是一片美丽的葡萄园,同时也展示给观众酿造葡萄酒过程中的每个阶段。
故事始终围绕葡萄酒庄展开——美丽的庄园,采摘葡萄的劳动场面,庆祝丰收的舞会,葡萄酒节,无一不给人们留下美好的享受。
而一个温馨的爱情故事正是在这浪漫情景中诞生。
在影片中,那薄雾笼罩的葡萄园宛如仙境般使人迷醉。
如梦的田园景色和丝般的表现技巧使观众不由得迷醉其中。
尤其是人们在深夜点火,像蝴蝶般展翅般,将葡萄催熟的情景,堪称葡萄酒电影中最华丽的一幕。
3.《芭贝特的盛宴》(Babette’s Feast)《芭贝特的盛宴》,一部轰动世界影坛的饮食电影,带起了西方近十几年的饮食电影风潮。
通过饮食来反映人文主义的精神即强调了饮食的文化内涵,又突出了电影家们看待社会的独特视角。
葡萄酒的新旧世界
葡萄酒新旧世界的起源
葡萄酒新世界的诞生主要靠这个人!
葡萄酒的世界里有新旧之分,旧的是指传统的葡萄酒生产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新世界,比如美国、澳大利亚、智利、新西兰,还有中国和南非。
葡萄酒世界地图的新旧世界和传统的地理的新旧世界是不同的概念。
葡萄酒版图的新旧世界的由来,就靠一个人,他就是哥伦布!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在此之前,美洲大陆是没有葡萄酒酿造历史的。
哥伦布大航海将葡萄带到了美洲大陆,给世界葡萄酒的发展带来新的纪元。
葡萄从欧洲传到美洲,就是哥伦布大交换的典型代表之一。
哥伦布大交换对葡萄酒世界板块的意义非凡,当今世界十大葡萄酒生产国,有三个在美洲,即美国、智利和阿根廷。
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的殖民路线基本就是葡萄酒在美洲的传播路径。
从墨西哥开始,新世界的第一个葡萄酒厂就在墨西哥,但在墨西哥发展一般。
南美洲发展最为成功的是智利和阿根廷。
南美洲最重要的生产国是智利,然后是阿根廷,两个国家以安第斯山脉相隔。
智利是个狭长的国家,靠着太平洋,可以调节葡园的温度,且便于葡萄酒贸易。
阿根廷当今也是重要的葡萄酒生产国,两个代表品种,马尔贝克和妥伦斯特。
南美还有一个葡萄酒产国,就是乌拉圭,代表品种是丹娜。
但乌拉圭的葡萄酒基本自给自足。
美国葡萄酒最先发展就是从东部开始,因为殖民者最先到达东海
岸,从欧洲穿过大西洋到达东海岸。
现在最重要的产区加州,其实是后期才发展起来。
新旧世界葡萄酒是什么
我们经常听到“新世界葡萄酒”、“旧世界葡萄酒”这样的说法,那它们到底是指什么呢?这篇文章将会告诉你最完整的答案。
新旧世界的由来亚美利哥•韦斯普奇历史上第一个使用“新世界”一词的人,是意大利著名的航海家亚美利哥•韦斯普奇在1500年前后,他与他的探险队考察了美洲大陆,并称之为“新世界”。
自那以后,人们普遍使用“新世界”与“旧世界”这两个短语作为美洲大陆与欧亚大陆的区分。
在葡萄酒产业里,人们根据地理位置、酿造历史等,把葡萄酒分为“新世界葡萄酒”和“旧世界葡萄酒”。
新世界葡萄酒:澳大利亚、美国、南非、智利、阿根廷、新西兰等旧世界葡萄酒: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德国、奥地利、匈牙利等新世界葡萄酒励志剧相比于历史悠久的旧世界葡萄酒,新世界葡萄酒的发展,堪称一部励志剧。
亚瑟·菲利普船长1788年,好望角的葡萄藤被亚瑟·菲利普船长带到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早期酒庄面临许多困难,尤其是不熟悉澳洲的气候,经过持续努力,终于成功培育出酿酒葡萄,酿制出美味的葡萄酒。
1873年维也纳世博会1873年在维也纳世博会上,法国评审盲饮时赞扬了一些葡萄酒,但在酒款揭晓时知道来自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州,评审提出抗议并撤回了评价,他质疑这样好的品质必定是以法国酒假冒的。
1878年巴黎博览会但这并不能阻止新世界葡萄酒的发展,1878年巴黎博览会,维多利亚州的葡萄酒被认为能和法国名庄玛歌酒庄的葡萄酒相媲美,被誉为“风味达到了三位一体的完美”。
1882年,一款澳洲葡萄酒在波尔多国际展览赢得“第一级”金牌。
1889年,一款澳洲葡萄酒在巴黎国际展览赢得了“世界级”金牌。
1976年巴黎盲品真正让旧世界重视新世界葡萄酒的,是在1976年的美法顶级酒盲品中,美国的红白葡萄酒都打败法国的红白葡萄酒,第一次让全世界知道新世界也能出产顶级佳酿。
新旧世界的融合以前新世界葡萄酒和旧世界葡萄酒,在种植、采摘、酿造、等级划分、包装,以及葡萄酒的风格、口味上,都有比较明显的差别。
关于红酒的电影2013.1.21
关于葡萄酒的电影序号电影主演导演备注1 《杯酒人生》(Sideways)保罗·吉亚玛提托马斯·黑登·丘奇弗吉尼亚·马德森SandraOh 亚历山大·佩恩《杯酒人生》是所有有关葡萄酒的电影的必看影片,电影中男女主人公对葡萄酒的理解是所有有关葡萄酒电影的最好的。
2《酒质受损》阿伦·瑞克曼瑞切尔·泰勒克里斯·派恩兰道·米勒本片根据真实的事件改编,剧中所描写的与葡萄酒有关的品牌在现实生活中也确实存在,3 《美酒家族》(Mondovino) 乔纳森·诺西特 / MargritMondavi乔纳森·诺西特乔纳森·诺西特身兼侍酒师与电影导演双重身分,以《葡萄酒世界》开创葡萄酒访谈影片之先河。
4 《秋天的故事》(Conte D'Automne) 阿兰.利博碧翠丝.罗曼德玛丽.瑞莱埃里克.侯麦5 《瓶击》(Bottle Shock)别名:《酒业风云》克里斯·派恩 Chris Pine 阿伦·瑞克曼 Alan Rickman 比尔·普尔曼 Bill Pullman 瑞切尔·泰勒 Rachael Taylor兰道尔·米勒RandallMiller在1976年由英国酒商Steven Spurrier组织的一次评酒会上,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红、白葡萄酒打败了历来被人们所膜拜的神圣的法国酒,改变了只有法国酒才是品质象征,而加州酒只是“廉价可乐”的定论。
6 《云中漫步》基努·里维斯AitanaS醤chez-Gij髇安东尼·奎因吉安卡罗·吉安尼尼阿方索·阿雷奥应该说这部电影与前面四部在与葡萄酒的相关性上差了许多,但剧中美国加州纳帕的美景吸引了,而且还有非常经典的爱情故事。
7 《美好的一年》罗素·克劳玛丽昂·歌迪亚艾比·考尼什雷德利·斯科特过世的叔叔留下的一大片葡萄园和一幢大房子。
新世界葡萄酒历史与文化
新世界葡萄酒历史与文化(资料来源:要红酒网 / )在葡萄酒世界里,人们根据地理位置、酿造历史等,把葡萄酒分为“新世界葡萄酒”和“旧世界葡萄酒”。
新世界葡萄酒(New world wine)是指以美国、澳大利亚为代表的还有智利、阿根廷、南非、中国、加拿大和新西兰等新兴葡萄酒生产国酿造的葡萄酒。
新世界葡萄酒历史开端历史上“新世界”一词源于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的航海家亚美利哥·韦斯普奇(Americ Vespvck)在1500年前后,他与欧洲探险队发现了美洲大陆,并称之为“新世界”。
在“大航海时代(Age of Exploration)”,西班牙王室资助许多探索队远征至美洲新大陆,克里斯托弗·哥伦布(Christopher Columbus)和费迪南德·麦哲伦(Ferdinand Magellan)等航海家从西班牙的桑卢卡尔德巴拉梅达(Sanlucar de Barrameda)和加的斯(Cadiz)等海港启程,葡萄酒与种子被传教士和移民带到了美洲大陆,葡萄园和酒庄也随着殖民者不断蔓延。
1770年,英国航海家库克船长发现澳大利亚东海岸,将其命名为“新南威尔士”,并宣布这片土地属于英国。
1788年,好望角的葡萄藤被亚瑟·菲利普船长带到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并培育出适合当地气候的酿酒葡萄品种。
新世界葡萄酒的历史比较短,因为大多都是新兴葡萄酒产区,所以历史大概最多也就两三百年。
新世界允许灌溉葡萄园,根据气候情况来管理葡萄,多以机械化为主,亩产限量较为宽松,产量较大(有机种植除外)。
新世界葡萄酒发展文化在新世界的酿酒哲学里,并没有那么尊崇风土,葡萄酒更加倾向于表达酿酒品种本身的特征。
在酿造工艺上,新世界的产酒国也没有这么多的条条框框,酿酒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取合理的酿酒方式,所以新世界的葡萄酒风格多样,果味浓郁。
美国的葡萄酒产业兴盛于19世纪上半叶,但其发展迅速,且规模很大。
《酒业风云》:追忆美国葡萄酒的“文艺复兴”.doc
《酒业风云》:追忆美国葡萄酒的“文艺复兴”毫无疑问,1976年是世界葡萄酒界的“特殊年份”,新世界酒业的转折点著名的巴黎酒评就发生在这一年。
32年后的今天,美国人将这个故事搬上了大银幕,取名《酒业风云》(Bottle Shock),《星际迷航Ⅺ》中的男主角克里斯?派恩以及艾伦?瑞克曼与比尔?普尔曼及克里斯?派恩、蕾切尔?泰勒等联袂主演。
事实上,关于酒类题材的影片并不少见,4年以前,戛纳电影节就推出了内容丰富、情节完整的纪录片――《美酒家族》,颇带醉意的美国评论家认为这是一部旧世界国家探索如何对抗全球化、宣扬反美主义的影片。
心有不甘的美国人很快推出了从一个侧面展示美国酒文化的电影《杯酒人生》(Sideways),而且在4年后的圣丹斯电影节上又推出了可以令美国洒业扬眉吐气的《酒业风云》。
这部电影是根据加州Napa葡萄园的真实故事改编的,重现了巴黎酒评的伟大时刻――在巴黎酒评事件中,法国人败走麦城,被赶回他们的葡萄园,而美国美酒则比“可口可乐”赢得了更多声誉。
2008年,影片选择在美国的葡萄酒之乡――加州的卡利斯托加市(Calistoga)举行首映礼,不仅是因为与影片的主题相符,更重要的是影片的拍摄地,充斥着浓郁的美国乡村风格,还有大片的葡萄园。
著名导演Randail Miller兼《酒业风云》的导演和编剧于一身,至于这部戏到底会带给人们什么样的惊喜,这就取决于你的口味了。
但无论如何,《酒业风云》绝对不会让你失望而归――巴黎酒评本身就极其精彩。
重现伟大时刻1976年著名的巴黎酒评起源于当时居住在法国的英国酒商斯迪文?斯波若。
斯迪文最初像当时大多数酒商一样、认为只有法国才能酿造真正的葡萄酒,而美国只有可口可乐。
然而,他和合作人帕特里夏?葛拉菲于1975年访问加州,观察到加州葡萄酒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而法国人却不了解这一情况,便萌发了组织一次邀请法国著名葡萄酒专家品评加州葡萄酒的想法。
5月24日下午,当以法国国家葡萄酒原产区协会首席检察官皮埃尔?布瑞纠克斯为首,包括特级酒庄协会总书记皮埃尔?塔瑞,法国烹饪作家协会主任瑞蒙德?奥立佛等9名法国葡萄酒权威组成的评判团在内陆饭店的会场就座时,仅知道将要品评部分来自加州、部分来自法国的葡萄酒。
葡萄酒入门知识
葡萄酒的新世界与旧世界^香港208 Duecento Otto 餐厅餐饮部经理博尔斯玛(Chris Boersma )说,葡萄酒世界是一分为二的;对新手来说,葡萄酒有新旧两个世界。
旧世界是欧洲,酿酒的传统可追溯至数千年前。
其他生产葡萄酒的地方一般指的就是新世界,尤其是北美和南半球的一些国家。
博尔斯玛说,最近新旧世界的界限开始模糊了。
随着限制酿酒师的分类规则的放宽,旧世界的许多人开始尝试新口味和新配方。
与此同时,新世界的酿酒商也逐步形成自己的传统,并增强葡萄酒的酒体结构,也就是使味道和口感更多元化。
博尔斯玛说,不要让旧世界和新世界互相打架;重要的是品酒人的心情,无论是新的还是旧的,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
下面是了解新旧世界基本区别的几个要点。
糖和酒精:旧世界的葡萄成熟度较低,含糖量较少,因为它们往往种植于较寒冷地区,而新世界葡萄生长于较温暖地区。
糖分在发酵过程中会变成酒精,因此旧世界葡萄酒一般比新世界葡萄酒酒精含量低,口感也较淡。
果香味vs.泥土味:新世界葡萄酒原本是为初尝葡萄酒者的口味而酿制的;浓重的果味更易入口。
旧世界葡萄酒的味道往往更难辨别,例如有泥土味和蘑菇味,葡萄酒新手对这些味道较难以接受。
酸:葡萄中的酸在旧世界葡萄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往往带有一种强烈的会让你流口水的酸味(这就是为什么许多酸葡萄酒会被当做开胃饮品)。
新世界酿酒师一般不会很注重酸度。
存放价值:旧世界葡萄酒以更值得长期存放而闻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欧洲顶级酒庄生产的优质陈酿:波尔多和勃艮第红在装瓶后存放数十年仍充满活力。
而许多新世界酿酒商则集中酿造无需陈年就适宜饮用的酒。
葡萄酒入门:如何尝酒你走进一家高档餐厅,点了一瓶酒,酒瓶打开之后,你战战兢兢地尝了一口,心里却没有什么底气。
一旦你掌握了以下这些基本的技巧,下一次碰上斟酒服务生让你尝酒的时候,你就可以信心十足地端起酒杯了。
1. 扔掉瓶塞。
随便你怎么闻,瓶塞也不能告诉你任何事情。
邂逅葡萄酒新世界之美
邂逅葡萄酒新世界之美作者:李佳楠阿斌来源:《小资CHIC!ELEGANCE》2016年第26期鸣谢:美夏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相比“旧世界”的葡萄酒酿制历史悠久,手段保守,颇具古典主义情怀,“新世界”的葡萄酒正以其新的酿造工艺、质优价廉等特色冲击着法国、意大利等“旧世界”的传统葡萄酒文化,向人们诠释着清新、时尚、简单的生活新概念。
“旧世界”葡萄酒的风格蔓延“旧世界”葡萄酒风格即沿用那些世代传承的传统酿造工艺而酿制的葡萄酒,依据酿酒工艺的不同,其葡萄酒风格迥异,但总体上,旧世界葡萄酒强调风土,崇尚复杂和平衡。
为了保持各个地区的特色,许多的酿造工艺都有严格的法律保护。
当然,“旧世界”风格也不仅仅局限于旧世界产区,现在很多新世界的酿酒师也在新世界酿造旧世界风格的葡萄酒。
“新世界”葡萄酒的崛起“新世界”葡萄酒指欧洲以外的国家或地区酿造的葡萄酒,这些国家的酿酒史一般都不长。
“新世界”葡萄酒产区汲取旧世界的成功酿酒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如机械化耕种和灌溉等,酿造不同风格的葡萄酒。
新世界国家包括: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智利、南非等国。
由于没有传统的束缚,新世界产区的酿酒师们才能不断探索新的酿造法,酿造出风格各异的葡萄酒。
“新世界”国家的酿酒师们注重技术和效率的结合,贯彻快速消费的理念,对新潮流、新思想把握精确,酿造出迎合大众口味的葡萄酒。
因为新世界产区紧随时代潮流,所以新技术的应用也传播得更快。
“新世界”葡萄酒的品味之旅第一站美国,美国的产区集中在华盛顿州和加州。
其中加州葡萄酒在产量上和知名度上都占有绝对优势。
其中肯道·杰克逊品牌在三十多年来的时光中,一直坚定地致力于在加州的寒冷海岸地带种植葡萄,并酿造优美的葡萄美酒。
并且密切关注每一种葡萄气候和土壤适应条件,并精心处理酿造的每一个过程。
夏多内2013品种葡萄酒全程采用小批量酿制方式。
整串压榨,展现新鲜果味风情,不带任何枝茎或种子造成的苦味。
世界葡萄酒之旅法国XXXX.pdf
• 位置:从Aix en Provence和 Rhone 河谷延伸至Nice 和阿尔卑斯山
• 葡萄园面积:27,000公顷
• 葡萄品种:歌海娜、西拉、慕合怀特、神索、佳丽酿、白玉霓、侯尔、 克莱尔特、白歌海娜
• 葡萄酒特点:本区生产果香味浓的干型桃红酒,也有干白葡萄酒、红 葡萄酒和甜酒
11
波尔多
Bordeaux
• 位置:位于大西洋海岸,法国西南部的波尔多市周围
• 葡萄园面积:120,000公顷
• 葡萄品种:梅洛、赤霞珠、品丽珠、小维度、佳美娜、马尔贝克、赛 美容、长相思、密斯卡黛乐
• 葡萄酒特点:酒体中等至丰满的红葡萄酒,干白葡萄酒和甜白葡萄酒
• 产区产量:85,000万瓶,AOC葡萄酒产量占法国AOC葡萄酒总产量的 25%,其中87%为红葡萄酒,11%为干白葡萄酒,2%为甜白葡萄酒
Roussillon) • 卢瓦尔河谷(Loire Valley) • 普罗旺斯(Provence) • 科西嘉岛(Corse) • 罗纳河谷(Rhone Valley) • 西南产区(South West)
9
阿尔萨斯
Alsace
• 位置:位于法国东北部,在Vosges和莱茵河之间
• 葡萄园面积:15,000公顷(37,000英亩)
• 葡萄酒特点:本区北部生产酒体丰满的红葡萄酒,酒体丰满的干白葡 萄酒;本区南部生产酒体适中的红葡萄酒
• 产区产量:45,000万瓶,占法国葡萄酒产量的14%;其中77%红葡萄酒, 8%为桃红葡萄酒,5%为干白葡萄酒
• 土壤:Rhone产区北部以花岗岩为主,南部以石灰石土壤为主。
19
西南产区
South West
23
佳丽酿
葡萄酒(红酒)基础知识培训PPT课件
世界名酒鉴赏
拉菲庄园Ch. Lafite Rothschild
产区:菩依乐 级别:1855年波尔多列级名庄第1级 世界上最出名的葡萄酒 波尔多五大名庄之一,是目前世界上最出名的红酒。 拉菲庄是由一名姓拉菲(Lafite)的贵族创园于1354 年,在十四世纪已相当有名气。1985年伦敦佳士得拍卖 会上,一瓶1787年由Thomas Jefferson(美国的第三任 总统)签名的拉菲以十万五千英镑的高价由Forbes杂志 老板Malcolm Forbes投得,创下并保持了世界上最贵一 瓶葡萄酒的纪录。 拉菲的品质和个性是无与伦比的。个性温柔婉细,较 为内向,花香、果香突出,芳醇柔顺,所以很多葡萄酒 爱好者称拉菲为葡萄酒王国中的“皇后”。
Wine & Food Match
搭配的两个路线:
抗衡式平衡
平行式平衡
食物
半生肉类 烤白肉 褐色酱肉汁的菜肴 菌类酱汁的菜肴 奶油汁的菜肴 贝类及其他海鲜 以柠檬汁为主的菜肴 红酒 红酒 橡木味重的葡萄酒 适于搭配酒质丰满的葡萄酒 白葡萄酒 最好和干爽的白葡萄酒搭配
建议配酒
酒体饱满、口感强劲的葡萄酒
主要红葡萄品种 Major Red Varieties
红葡萄公主
梅乐 Merlot (又译:梅鹿)
• • • 酒质丰厚、果味足 有玫瑰、红浆果和成熟李子味 口感柔顺,饱满
•
广泛用于与其他葡萄品种混合成
成熟平衡的红酒。
德事雅红葡萄酒 Ch. Teyssier
国家:法国 产区:圣达美隆 葡萄品种:嘉本纳沙威浓、梅乐 色泽:深宝石红 香味:含有成熟的水果香味以及丰富的浆果 芬香 口感:中度酒体,单宁结实,口感典雅!
果糖酵母酒精二氧化碳热量葡萄酒的起源theoriginal旧世界和新世界oldworldvsnewworld旧世界oldworld新世界newworld国家名称法国意大利德国西班牙澳洲美国新西兰智酿酒历史上千年几百年以下规模以传统家族经营模式为主相对规模较小公司与葡萄种植的规模都比较大工艺比较注重传统工艺酿造注重科技与管理口味以优雅型为主较为注重多种葡萄的混合与平衡以果香型以及突出单一葡萄品种风味为主风格热情开放redred红葡萄酒红葡萄酒whitewhite白葡萄酒白葡萄酒roserose粉红葡萄酒粉红葡萄酒静态葡萄酒发酵过程中去掉二氧化碳汽泡酒发酵时保留二氧化碳加烈葡萄酒发酵过程中添加酒精来终止发酵portportsherrysherry砵酒雪利酒砵酒雪利酒champagnechampagne香槟香槟othersparklingwinesothersparklingwines其他汽酒其他汽酒10按糖度分干型
翻开新篇章
方式 , 以张裕为例 , 诸如高尔夫会所 、 汽车展销会 、 酒庄
在 中 国 , 萄 酒产 业 的规 模 发 展 史 不 过 几 十年 , 葡 从 某种 意 义 上 说 , 一 个 正 在 兴起 的行 业 。 观 中 国葡 萄 是 纵
酒 的发 展 史 , 们 不 难 发 现 . 我 国内 企 业 一 直遵 循 着 一 条 全 品 系发 展 的道 路 . 无论 是 处 于 一线 的领 先 企 业 , 是 还 处 于 二 三 线 的追 随企 业 , 无一 不 是 “ 孙 三 代 , 有 尽 祖 应
45
维普资讯
消 费群 体 为 固定 状 态 . 由
于 单 个 消 费 者饮 用 产 品 的
往 具 有较 强 的葡 萄 酒 鉴 赏 能 力 . 注 重 产 更 品 的 格 调 与 品 质 。 另 一 类 是 文 化 程 度 不 高 , 具 有一 定 的 资金 实 力 , 求派 头 , 但 追 讲 究 身 份 的 人 . 们 通 常 只 看 重 葡 萄 酒 销 售 他 的价 格 , 风消 费 的 倾 向 性 较 强 。 随 着葡 跟
然 而 从 市 场 销 售 看 , 口酒 当前 所 占 进 份 额 却 不 足 1%, 是 他 们 看 不 上 中 国 市 0 不 场 这块 肥 肉 , 是 时 机 未 到 。 国 外 企 业在 而
改变世界葡萄酒格局的“巴黎审判”
改变世界葡萄酒格局的“巴黎审判”作者:孙萌来源:《财富生活》2017年第11期1976年5月24日,巴黎,洲际酒店。
一位英国酒商兼葡萄酒学校(L’Academie du Vin)的负责人斯蒂芬(Steven Spurrier)邀请了九位来自法国的葡萄酒领域内的专家,一同盲品二十款葡萄酒,其中包括六款美国加州赤霞珠、四款法国波尔多红葡萄酒,六款美国加州霞多丽、四款法国勃艮第白葡萄酒。
盲品后,评委们采用二十分制为每一款酒打分。
最后,加州酒打败了当时最受追捧的法国酒,分别占据红、白葡萄酒榜单的第一名。
这一结果令所有人都为之震惊,因而载入葡萄酒世界的史册,亦改变了世界葡萄酒格局。
这次活动,被世人称为“1976巴黎品酒会”,俗称“巴黎审判”。
在那天之前,“帕里斯的审判”还只是希腊神话中的一段故事。
相传,纷争之神厄里斯因未受邀参加珀琉斯与海洋女神忒提斯的婚礼,为了报复,她就把一颗刻有“献给最美女神”的金苹果扔到了婚宴上。
宙斯不愿意评判谁才是最美的女神,便让众女神去找王子帕里斯来决断。
为了获得“最美”称号,每位女神都对帕里斯做出了不同承诺,其中爱神阿芙罗狄忒因答应让他娶到世上最美的女人而胜出。
而世上最美的女人——海伦,彼时还是斯巴达国王的女人,因此也就引发了后来的特洛伊战争。
回归正题,与之后的各场复刻的巴黎品酒会相比,1976年的这场品鉴会规模可能是最小的,这与当时的葡萄酒行业格局不无关系。
上世纪的七十年代,还是法国葡萄酒一枝独秀的时代。
二战后,每个国家都在努力地复苏经济:意大利“酒王”巴罗洛刚开始变革,美国更是遭遇“禁酒令”和“大萧条”的双重打击,百废待兴,更逞论澳洲、南美等南半球产酒国……总之,世界葡萄酒地图远不如今天这般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想举办这样一场品酒会,不仅法国人不感兴趣,就连美国人自己都兴趣缺缺。
因而,当时收到邀请函的各位都拒绝了,就连后来出席了的《时代周刊(TIME)》驻法国记者泰伯(George Taber)在第一次收到邀请时也拒绝了。
推荐四部葡萄酒电影
推荐四部葡萄酒电影作者: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简希丝?罗宾逊作为一名葡萄酒迷兼电影迷,我已经记不清关于葡萄酒的情节从什么时候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电影之中。
阿根廷电影《葡萄酒之路》(El Camino del Vino)讲述了一名南美侍酒师(Sommelier)失去自己味觉的故事,澳大利亚拍摄的《红色情结》(Red Obsession)向人们展示了中国和波尔多(Bordeaux)之间的关系,观察性影片《勃艮第的一年》(A Year in Burgundy)记录了著名法国葡萄酒进口商马蒂尼?索尼尔(Martine Saunier)的事迹,自我介绍性的纪录片《朗格多克的风土》(Les Terroiristes du Languedoc)介绍了该产地的特点,《侍酒师》(Somm)则呈现了四位美国葡萄酒达人参加大师侍酒师(Master Sommelier)考试的经历。
为什么一时间突然有这么多关于葡萄酒的故事被搬上银幕?也许仅仅是因为如今葡萄酒在全世界范围内都非常流行,而且根据平均分布规律来看,总会有一些葡萄酒爱好者同时是电影圈中人。
也许葡萄酒行业内的事件或现象给了他们很多的灵感,并且让他们有冲破各种阻挠而把这些记录下来的冲动。
正如我在参与和制作众多电视节目的过程中所了解到的,愿意将葡萄酒故事搬上银幕的人有很多。
很多葡萄酒爱好者都对一个问题感到困惑,那就是为什么电视节目中关于烹饪类的如此众多而关于葡萄酒类的却寥寥无几。
事实上葡萄酒节目真的不容易拍摄,因为实在没有太多动态镜头可以呈现给观众。
烹饪节目的吸引人之处在于做菜时有太多辗转腾挪来夺人眼球,而且将原料转换为最终的菜品是一大亮点。
反观葡萄酒节目,观众能够看到的动静除了风吹藤动的声响,手起刀落断枝条,就是采摘大军用一周的时间在葡萄园里进行没有什么观赏价值的收割工作。
在酒厂中可能有些东西能够吸引摄像师的注意,比如橡木桶的处理、紫色发酵液的破顶过程以及忙碌的装瓶生产线。
新世界的葡萄与葡萄酒--南非
新世界的葡萄与葡萄酒--南非
李记明
【期刊名称】《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年(卷),期】2005(000)002
【摘要】@@ 1概况rn1652年,Jan van Riebeeck在好望角(Cape of Good Hope)建立荷兰东印度公司燃油站.不久,他发现如果饮用葡萄酒的话,航海员将较少患坏血病.于是,他将葡萄枝条从欧洲发过来.1659年2月2日,他在日记中写到:"今天是值得上帝称道的日子,第一次用Cape(南非地名)的葡萄压榨葡萄酒".这是南非葡萄与葡萄酒工业的开始.
【总页数】2页(P67-68)
【作者】李记明
【作者单位】张裕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山东,烟台,264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
【相关文献】
1.霍克斯湾葡萄酒--新世界优质红葡萄酒的代表 [J], 墨菲
2.游南非葡萄酒之路品南非葡萄酒 [J],
3.游南非葡萄酒之路品南非葡萄酒 [J], 赵凡
4.一场新世界葡萄酒的发现之旅——酩悦轩尼诗葡萄酒庄系列酒会在上海举行 [J], Angela
5.新世界口味葡萄酒生产国将采用统一葡萄酒标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葡萄酒:旧世界肩上的新贵族
葡萄酒:旧世界肩上的新贵族
森藤
【期刊名称】《中国食品》
【年(卷),期】2012(000)018
【摘要】金色的秋季,恰逢欢乐团圆。
如此绚烂清爽的美妙时刻.无论是再严谨认真的人,都没有理由拒绝与亲朋好友聚会的快乐。
每到这时,历经过各种口味的挑选和比对,似乎没有任何别的饮料能够像葡萄酒那样全能。
【总页数】3页(P74-76)
【作者】森藤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62.6
【相关文献】
1.葡萄酒的古文明世界、旧世界与新世界 [J], 王华;宁小刚;杨平;李华
2.葡萄酒的古文明世界、旧世界与新世界 [J], 李华;王华;宁小刚;杨平;杨婷婷(编);
3.英国新贵族的产生及其在革命中的作用——世界近代史教学札记 [J], 金卫星;柏乃琪
4.打动你的不只是甜蜜——解析葡萄酒新、旧世界产区 [J],
5.旧世界不敌新世界——葡萄酒酿造与科学的创新结合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葡萄酒之
1976维纳斯基打开的新世界
2006年,鹿跃酒庄的主人维纳斯基(左)和《时代》周刊记者泰伯再次品评了
1973年的鹿跃赤霞珠干红
在位于华盛顿宪法大道的美国国立历史博物馆(NMAH),收藏有1700多万件见证美国历史的文物,包括1776年的托马斯·杰斐逊起草《独立宣言》用过的书桌、1783年的华盛顿将军穿过的军装、1812年的星条旗、1876年的贝尔电话机、1879年的爱迪生电灯、1888年的柯达照相机、1926年的福特老爷车、1946年的ENIAC计算机……还有两瓶1973年的加州葡萄酒:一瓶是鹿跃酒庄(Stag's Leap Wine Cellars)的赤霞珠红酒(Cabernet Sauvignon),一瓶是蒙特雷纳酒庄(Chateau Montelena)的霞多丽白葡萄酒(Chardonnay)。
这两款葡萄酒是“巴黎的判决”品酒会上的红酒冠军和白葡萄酒冠军,这两支酒被收藏的原因是,它们击败了法国的葡萄酒,宣布了“新世界酒”的诞生。
粉碎法国神话
“巴黎的判决”品酒会是由英国酒商史蒂芬·史普瑞尔(Steven Spurrier)发起的,名头是纪念美国独立200周年。
品评的规则是:红酒以加州对阵波尔多、白葡萄酒以加州对阵勃艮第。
因为葡萄品种基本相同、酒款年份比较接近,因此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品酒会以遮蔽酒标的“盲品”(Blind Tasting)方式进行,9名评委全部来自法国,包括当时的法国原产地名称管理局(INAO)首席监察官皮埃尔·布瑞久克斯(Pierre Brejoux)、波尔多特级葡萄园联合会主席皮埃
尔·塔瑞(Pierre Tari)、法国美食作家协会主席雷蒙德·奥利弗
(Raymond Oliver)、《法国葡萄酒》杂志主编欧蒂·卡恩(Odette Kahn)等,结果令人大跌眼镜:加州葡萄酒竟然双双夺冠,法国葡萄酒遭遇滑铁卢!
作为目击者之一,当时的《时代》周刊驻巴黎记者乔治·泰博(George M. Taber)在1976年6月7日出版的《时代》周刊发表报道《现代版“巴黎的判决”》,把这场品酒会比作犹太教与基督教发生在中世纪的那场“巴黎的判决”,并在2005年出版336页的《巴黎的判决:加州与法国——革命性的1976年巴黎品酒会》,书中援引美国著名酒评家罗伯特·帕克(Robert M. Parker,Jr.)的话说:“‘巴黎的判决’粉碎了法国在葡萄酒领域至高无上的神话,标志着葡萄酒世界民主化时代的来临。
”好莱坞导演兰道尔·米勒(Randall Miller)则在2008年把这场戏剧性的品酒会搬上银幕,片名叫做《瓶击》(《Bottle Shock》),其中一张海报的创意来源于“9·11事件”,把法国的象征埃菲尔铁塔比作纽约世贸大厦,把加州酒瓶比作恐怖分子
控制的飞机。
对于这个结果,法国人当然不服气,其中最令人信服的辩解是:法国葡萄酒需要陈年才能渐入佳境,而加州葡萄酒经不起历史的考验。
电影《瓶声》重现1976年巴黎品酒会的场面
于是,更加富有传奇色彩的续集上演了:30年后,2006年5月24日,当年的发起人史普瑞尔再次组织品酒会,打开又陈放了30年的10款参赛红酒(加州6款、波尔多4款)进行“盲品”复赛(由于白葡萄酒陈年能力有限,未组织复赛),复赛分为两个赛场:一个设在加州的“美国美酒、美食与艺术中心”(COPIA),一个设在伦敦的BB&R葡萄酒商店总部,每个赛场分别有9名评委,汇聚了当今世界最有影响的酒评家。
但两个赛场的合计结果再次令人跌破眼镜:排在前五名的红酒全部出自加州!
鹿跃酒庄1973年份赤霞珠虽然退居第二名,但第一名仍然是来自加州——即30年前排在第五名的蒙特贝罗酒庄(Ridge Monte Bello)1971年份赤霞珠。
而30年前分别排在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第六名的4款波尔多红酒,这次却分别倒退到第六名、第八名、第七名、第九名。
加州红酒30年后再次击败波尔多,彻底粉碎了法
国红酒的神话。
葡萄酒世界的“日心说”
“巴黎的判决”品酒会可能是自1855年波尔多分级制以来争论最热烈的葡萄酒事件。
为纪念“巴黎的判决”品酒会30周年,鹿跃酒庄在2006年发行限量版赤霞珠红酒——2003 年份“23号桶”(Cask 23),酒瓶容量为3公升(相当于标准瓶的4瓶),标价为1976美元(纪念1976年举行的巴黎品酒会),发行73瓶(纪念在巴黎品酒会获得冠军的1973年份鹿跃赤霞珠),酒瓶上有一个手工刻制的镀铜浑天仪,设计灵感来自哥白尼的“日心说”,与哥白尼同是波兰裔的鹿跃酒庄庄主兼酿酒师沃伦·维纳斯基(Warren Winiarski)解释说:“哥白尼的学说认为,地球不是太阳系的中心,这在当时被认为是革命性的。
同样,巴黎品酒会在葡萄酒世界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出人意料地推翻了葡萄酒爱好者们的一些长期以来固有的迷信和成见。
这是第一个新的中心和出发点,由此向许多其他葡萄酒产区和国家产生‘辐射’,并在葡萄酒的‘太阳系’树立起自己的形象。
”
在葡萄酒世界,有所谓“旧世界”和“新世界”之分:“旧世界”是指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德国、葡萄牙等欧洲传统葡萄酒生产国;“新世界”是指欧洲大陆以外的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智利、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等新兴葡萄酒生产国。
“巴黎的判决”品酒会不但意味着加州葡萄酒战胜了法国,而且也标志着“新世界”的崛起。
正如“日心说”证明不是太阳绕着地球转一样,葡萄酒爱好者从此也不必绕着法国转。
却说在“巴黎的判决”品酒会上夺得红酒冠军的鹿跃酒庄1973年份赤霞珠红酒,其分数是127.5分。
而波尔多的木桐酒庄(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1970年份红酒以126分排在第二名、奥比昂酒庄(Chateau Haut-Brion)1970年份红酒以125.5分排在第三名、蒙特罗斯酒庄(Chateau Montrose)1970年份红酒以122分排在第四名、李维欧·拉斯卡斯酒庄(Chateau Leoville-Las-Cases)1971年份红酒以97分排在第六名,前两家酒庄属于波尔多1855年分级制的一级酒庄、后两家酒庄属于二级酒庄。
而鹿跃1973年份赤霞珠红酒则仅是沃伦·维纳斯基的处女作,当时只酿造了21600瓶,售价仅为6美元一瓶。
史蒂芬·史普瑞尔曾引用《圣经》故事解释说,“巴黎的判决”品酒会其实是一场“牧羊人大卫打败巨人歌利亚”的结局,他说:“法国人对这次品酒会的反应是完全怀疑和否定的。
很多人指责我操纵比
赛,我认为自己确实操纵了比赛——事实上我是出于对法国的热爱才做了这样的组别设计,如果我不想让法国赢的话,我为什么会选择木桐、奥比昂和李维欧·拉斯卡斯这样的顶级法国葡萄酒呢?”
沃伦·维纳斯基原本是芝加哥大学的政治理论讲师,但他的名字“Winiarski”在波兰语里的含义是“酿酒师之子”。
仿佛是某种召唤,1964年,维纳斯基告别芝加哥大学,举家搬到加州纳帕谷,决心做一个酿酒师。
他先是给舒维瑞酒庄(Souverain Winery)的酿酒师李·斯图尔特(Lee Stewart)和博利厄酒庄(Beaulieu Vineyards)的酿酒师安德烈·切列斯切夫(Andre Tchelistcheff)当学徒,1966年进入罗伯特·蒙达维酒庄(Robert Mondavi Winery)当助理酿酒师。
1970年,维纳斯基的机会来了!他用11万美元买下一块44英亩的葡萄园,建立起自己的鹿跃酒庄,但他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处女作竟会击败大名鼎鼎的波尔多一级酒庄!
喜欢品酒的《独立宣言》起草人、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曾在1808年说过:“我们可以在美国酿造出同欧洲一样优秀的葡萄酒,品种不一定相同,但品质却一样好。
”而沃伦·维纳斯基则补充说:“也许并不只是同欧洲的葡萄酒一样好,有时还会比欧洲更好一些。
”
自“巴黎的判决”品酒会以来,加州葡萄酒产业迅速发展,目前已成为继意大利、法国和西班牙之后的全球第四大葡萄酒经济体,年产量达到27亿瓶左右。
更重要的是,美国葡萄酒的出口量早在2003年已经首次超过法国,达到19.3亿瓶(法国为17.8亿瓶)。
美国葡萄酒出口量2003年首次超过法国
客观地说,“巴黎的判决”品酒会并不证明加州的酿造水平高于法国,但绝对可以证明加州的风土条件(Terroir)完全能够酿造出超越法国的葡萄酒,只要你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正如乔治·泰博在《巴黎的判决:加州与法国——革命性的1976年巴黎品酒会》指出:“法国当然有很好的风土条件,但其他地方也有。
如果纳帕谷可以酿造出比顶级的勃艮第和波尔多还要好的葡萄酒,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或智利为什么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