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文言文ppt
合集下载
23《愚公移山》优秀课件
从课文看得出来,"愚公"不"愚","智叟"不 "智",作者这样给他们命名,用意何在?
智叟与愚公形成鲜明对比。智叟之"智"在于 认为愚公"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这 是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目光短浅,实是愚,愚 公之"愚"在于:他决定毕生平险、挖山不止。这 是造福子孙的大事,愚公目光长远,且认为子孙 无匮而山不加增,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实为明 智之举。智者实愚.愚者实智。显而易见。
(3)之
(4)焉 始一反焉 语气助词无实义
跳往助之 代词:他们
无陇断焉 语气助词:了
整体把握
概括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愚公不畏艰难,带领家人挖山不 止,最终感动天帝,得到天神的帮助 将山移走。
合作探究
愚公家周围的环境如何?有什么作用?
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作用:交代故事背景,为下文移山、负山作 铺垫,用夸张的手法写两山的高大,衬托愚 公形象的高大,突出他的毅力和气魄。
长叹
顽固
改变 不如 小孩
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翻译:河曲智叟嘲笑并阻止愚公说:“你太不 聪明了!就凭你老迈的年纪、残余的气力,连山 上的一点草木都毁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 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 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和小孩都比不上。
翻译课文
陇断( lǒng )
美文听读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 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 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 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 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 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 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 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 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智叟与愚公形成鲜明对比。智叟之"智"在于 认为愚公"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这 是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目光短浅,实是愚,愚 公之"愚"在于:他决定毕生平险、挖山不止。这 是造福子孙的大事,愚公目光长远,且认为子孙 无匮而山不加增,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实为明 智之举。智者实愚.愚者实智。显而易见。
(3)之
(4)焉 始一反焉 语气助词无实义
跳往助之 代词:他们
无陇断焉 语气助词:了
整体把握
概括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愚公不畏艰难,带领家人挖山不 止,最终感动天帝,得到天神的帮助 将山移走。
合作探究
愚公家周围的环境如何?有什么作用?
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作用:交代故事背景,为下文移山、负山作 铺垫,用夸张的手法写两山的高大,衬托愚 公形象的高大,突出他的毅力和气魄。
长叹
顽固
改变 不如 小孩
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翻译:河曲智叟嘲笑并阻止愚公说:“你太不 聪明了!就凭你老迈的年纪、残余的气力,连山 上的一点草木都毁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 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 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和小孩都比不上。
翻译课文
陇断( lǒng )
美文听读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 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 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 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 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 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 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 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 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ppt课件
学习引导
持
停止
背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
通“措”,放置
通“垄”,高地
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 他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东部, 一座放在雍州南部。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没有山冈阻隔了。
重点探究
B.副词 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度、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 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可 要”“怎么”“难道”等,或省去。 (1)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前一个“其”可译作“难道”,后一个“其”可译为“恐怕”。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寓一定的 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 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古代寓言思想浪漫,语言 生动,富有哲理,然而自诞生后一千多年内很少被 人提及。直到20世纪,它才家喻户晓,最终升华为 民族精神。《愚公移山》就是一篇寓言故事。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愚公移山的故事吧!
学习引导
移山是一件巨大的工程,时间也应该是相当长 的,但是故事没有过多地描写劳动的经过,而 只集中写_愚__公__全__家__商__议__的__过__程_、 _愚__公__与__智__叟__的__对__话___和事情的结果,特别是比 较详细地描写了人物的对话,用对话突出了不 同人物的不同思想感情,可谓详略得当。
预学检测
1.这篇课文通过故事来阐明道理,这种文体我们 叫它_寓__言__。它常常借远喻近,借小喻大,借古喻 今,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2.全文一共四段,勾画了五幅图画,分别是第一 幅:_二__山__雄__立__图_(第一段)。第二幅: _战__前__动__员__图__(第二段)。第三幅:毕力平险图(第 二段)。第四幅:_愚__公__智__叟__辩__难__图_(第三段)。第五 幅:__神__灵__移__山__图__(第四段)。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精品系列:课内文言文上愚公移山PPT
上一页 下一页
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 :课内 文言文 8上 19. 愚公移山(共77张PPT)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样的小 山丘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呢?况且 往哪里放置土石呢?”
上一页 下一页
太行:太行山在山西高原和河北平原之间。王屋:王 屋山在山西阳城、垣曲与河南济源之间。方:古代计 量面积用语。后面加上表示长度的数字或数量词,表 示纵横若干长度。高万仞(rèn):形容极高。仞, 古代长度单位,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冀(jì)州: 古地名,包括今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黄河以北及 辽宁省辽河以西的地区。河阳:古地名,今河南孟州 西。
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 :课内 文言文 8上 19. 愚公移山(共77张PPT)
上一页 下一页
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 :课内 文言文 8上 19. 愚公移山(共77张PPT)
杂然相 许。
(大家)纷纷表示赞成。
杂然:纷纷地。许:赞同。
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 :课内 文言文 8上 19. 愚公移山(共77张PPT)
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 :课内 文言文 8上 19. 愚公移山(共77张PPT)
上一页 下一页
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 :课内 文言文 8上 19. 愚公移山(共77张PPT)
惩 山北
之塞,出入之 迂也,
(他)苦于山区北部(交通)阻塞,出来进去都需要绕 道,
惩(chéng):本指受创而知戒,这里是“苦于” 的意思,“惩”后省略介词“于”。之:两个“之” 均为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主谓句的独立 性,使“山北塞”和“出入迂”这两个句子词组化, 充当介词“于”的宾语。塞(sè):阻塞。迂 (yū):曲折,绕远,这里指绕道。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愚公移山》课件(共73张)
寓言
寓(寄托)言是一种文学体裁,用假 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 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带 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它的特点是寓 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好的 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 的教育。
朗读欣赏
整体感知,正音正字。
给下列字注音: 仞(rèn) 塞(sè)迂( yū ) 遂( suì) 荷( hè) 汝(rǔ) 箕(jī) 畚(běn) 龀(chèn)叟(sǒu)匮( kuì) 冀(jì) 朔(shuò)曾(céng)雍( yōng) 孀(shuāng)惩( chéng)
阴: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
• 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
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 岸的北边。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可乎?”杂然相许。
且:将近
面:向着 惩:苦于
之:的
塞:阻塞
迂:曲折、绕远。
你更 孙平天谈闻胆太木脊
感难 喔川
行屐背
叹
了
磨压
却
穿弯
愚公移山
《列子》
教学目的
一、理解本文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 坚强毅力,使学生受到启发,明白要克服 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 道理。 二、能顺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三、掌握本文的重点字词 四、了解本课运用对比和衬托写法表现 人物的写作特点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
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 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 阴,无陇断焉。
操:持、拿。 已:停。
负:背。
厝:通“措”放置。
第24课《愚公移山》课件(共36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13.归纳总结寓意:
《愚公移山》是一则寓言,愚 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 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 坚持不懈地奋斗。
总结升华
14.愚公的精神是什么? 我们这个时代还需要愚公精神吗?
愚公移山的精神就是一种面对困难、乐观进取 、坚忍不拔,用顽强意志战胜困难的精神。不 管科技如何发达,效率如何重要,人类永远要 面对各种艰难险阻,永远需要必胜的信心和顽 强的意志。
4
词义归类:一词多义(之)
1.结构助词,“的”: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惩山北之 塞,出入之迂也 汝之不惠 3.代词,“这”: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这件事”: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他们”:跳往助之
词义归类:一词多义(而)
(1)表修饰:面山而居 笑而止之 (2)表顺承:聚室而谋 (3)表转折:而山不加增
5.课文为什么写“邻人”“孤儿”移山的 细节?
(1)与智叟形成对比;(2)说明移山得到众人的支持 ;(3)为下文“曾不弱……弱子”埋下伏笔。
6.愚公面对智叟嘲笑的态度是什么?他的话 运用了什么修辞?体现了什么品质?
态度:针锋相对,反唇相讥,用了顶真的修辞,体 现愚公移山的决心和信心
7.比较愚公妻子和智叟的言行,其态度和感情是否相同?(注 意读法)
对比。作用是:用愚公和智叟形成对比;用 山的高大、路途的遥远、山神的惧,天地的 感来衬托愚公。突出了他坚韧不拔、不畏艰 险、敢于斗争的精神,表现了他改造自然的 顽强毅力和气魄。
文中运用衬托的例子也不少,如
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 的遥远,一年返家一次对显现愚公的 气魄,说明移山劳动的艰巨具有衬托 作用。写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 “感”也从侧面反映了愚公的决心不 可动摇。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愚公移山(第1课时)》精品教学课件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
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
指草木。 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
长叹。
通达,这里指改变。
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
幼儿,小孩。
不如,比不上。
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
即使。
穷尽。
精读细研
3.这段中,有哪些通假的词语? 汝之不惠 同“慧”,聪明。 始一反焉 同“返”,往返。 4.这段中,有哪些特殊的句式? 甚矣,汝之不惠 倒装句,应为“汝之不惠甚矣”。
5.这段中,有哪些一词多义的词语? 固不可彻 顽固。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精读细研
神话中的山神,手里抓着蛇,所以叫操蛇之神。 停止。
绍了两座山的位置和高大。
2.将“本在冀州之南”中的“本”字去掉,行不行?为 什么?
不行。“本”字说明这两座山原先的位置所在, 为山被移走埋下伏笔。
精读细研
3.这段中,“方七百里”的“方”怎么解释?你还知道 “方”出现在文言文中其他的意思吗?
方:方圆,指面积。现代汉语中多指方向。 方少时 “方”的意思是“当……时候”。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列子,相传战国时道家。郑
人。即列御寇,亦称“圄寇”“圉 寇”。《庄子》中有许多关于他的 传说。《吕氏春秋·不二》说:“子 列子贵虚。”“虚”即虚静、无为。 西汉刘向《列子序》谓“其学本于 黄帝老子”。被道家尊为前辈。
知识备查
知识链接
《列子》 《列子》相传是战国列御寇所著。《汉书·艺文志》
rèn chéng
太行 万仞 惩
sè rǔ zēng
塞汝 曾
中考文言文复习《愚公移山》复习优秀课件(共18张PPT)【完美版】
智叟是一个自作聪明的愚者形象。他轻视愚公,反对移 山,目光短浅,无所作为而又好为人师,令人可厌可憎。
中考文言文复习《愚公移山》复习优 秀课件( 共18张 PPT)【 完美版 】
中考文言文复习《愚公移山》复习优 秀课件( 共18张 PPT)【 完美版 】
七、重点问题
2、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在困难面前要迎难而上,坚 持不懈,努力奋斗;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持之 以恒的精神,没有什么事情是办不了的。
首页
目录
尾页
亡:通“无”,没有
知识梳理
虚词及用法举例
(29)操蛇金题演之练 神闻之 操: 持、拿
(30)惧其不已也
已: 停止
(31)帝感其诚
感: 被感动
诚: 诚心
(32)一厝朔东
厝: 放置、安放
(33)无陇断焉
陇:“陇”通“垄”,高地 断: 阻隔
首页
目录
尾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愚公移山》复习优 秀课件( 共18张 PPT)【 完美版 】
于是愚公带领儿孙中三个能挑担的人,敲石头, 挖泥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中考文言文复习《愚公移山》复习优 秀课件( 共18张 PPT)【 完美版 】
中考文言文复习《愚公移山》复习优 秀课件( 共18张 PPT)【 完美版 】
4、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 土石何?
你也太不聪明了!就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 气力,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 石头怎么样呢?
《愚公移山》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_列__子___》,这部书中保 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故事。 列御寇,__战__国____(朝代)_道____ 家代表人物之一。
中考文言文复习《愚公移山》复习优 秀课件( 共18张 PPT)【 完美版 】
中考文言文复习《愚公移山》复习优 秀课件( 共18张 PPT)【 完美版 】
七、重点问题
2、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在困难面前要迎难而上,坚 持不懈,努力奋斗;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持之 以恒的精神,没有什么事情是办不了的。
首页
目录
尾页
亡:通“无”,没有
知识梳理
虚词及用法举例
(29)操蛇金题演之练 神闻之 操: 持、拿
(30)惧其不已也
已: 停止
(31)帝感其诚
感: 被感动
诚: 诚心
(32)一厝朔东
厝: 放置、安放
(33)无陇断焉
陇:“陇”通“垄”,高地 断: 阻隔
首页
目录
尾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愚公移山》复习优 秀课件( 共18张 PPT)【 完美版 】
于是愚公带领儿孙中三个能挑担的人,敲石头, 挖泥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中考文言文复习《愚公移山》复习优 秀课件( 共18张 PPT)【 完美版 】
中考文言文复习《愚公移山》复习优 秀课件( 共18张 PPT)【 完美版 】
4、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 土石何?
你也太不聪明了!就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 气力,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 石头怎么样呢?
《愚公移山》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_列__子___》,这部书中保 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故事。 列御寇,__战__国____(朝代)_道____ 家代表人物之一。
《愚公移山》课件(共28张PPT)
字词注音
太行( háng ) 惩( chěng ) 荷担( hè ) 垦壤( rǎng ) 孀妻(shuāng ) 穷匮( kuì ) 雍南( yōng ) 万仞( rèn ) 魁父( kuí ) 叩石( kòu ) 箕畚( jī běn) 始龀( chèn ) 厝东( cuò ) 陇断( lǒng )
朗读课文,翻译,感知文意
听课文配乐朗读,听准读音、 停顿,把握朗读语气,小声 跟读。
疏通文意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 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 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 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 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 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 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老头 通“慧”,聪明 凭借
太,非常
河曲(qū)智叟(sǒu)笑而止之曰:“甚矣,
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céng)不能毁山之一毛,
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通
长叹
即使
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
固不可彻,曾(céng)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
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
1·愚公之妻并不反对移山,只是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 解决的重要问题。智叟则是讥笑和责难愚公,阻止愚公移山 。 侧面烘托出愚公移山这件事造福于人民,深得民众支持。
2· 开头写山高大,而愚公仅以全家力量来“平险”,初 见其“愚”;接着写运土石,工具“箕畚”是十分小的;而 倒土地点“渤海之尾”又是那么遥远,如此移山,更见其 “愚”;而实际上愚公的见解远远超出一般人,实在是“大 智若愚”。可见,写二山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是为了更 好的烘托愚公的形象。
《愚公移山》课件—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文言文复习课件
在冀州的南面,河阳的北面。) ②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朔东”“雍南”前面均省略介词“于”,
“于”相当于“在”。句意:一座安置在朔方东 部,一座安置在雍州南面。)
7.课文翻译 (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北山(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 面对着山居住。 (2)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 乎?” (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出要绕远路, 集合全家来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革除险 峻的大山,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 可以吗?” (3)杂然相许。 (大家)纷纭表示赞同。
【写作特色】 (1)运用对照和衬托的写法。
以两座山的高大与移山人的年老体衰等困难作对照,衬 托出移山之难和愚公改造自然的意志之坚;用孀妻弱子 与智叟作对照,衬托出智叟的微小、见识短浅;特别是 愚公和智叟的对照:他们的名字就是相对峙的,愚公的 “愚”其实是大智若愚、大智大勇,智叟的“智”却是 专打小算盘的小聪明,鼠目寸光,这一颠倒不仅加重了 对照的色调,而且具有讽刺的效果。
以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石路程的遥远衬托愚公 的气魄和移山之艰巨,以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 ‘感”,衬托愚公不可动摇的决心。
(2)神话结尾,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愚公的精神感动了天 地,两座大山都被背走,给这个故事一个美满的结局。 这是对愚公精神的肯定,所反应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一 种美好愿望,这同一般的封建迷信是完全不同的。
北山愚公长叹道:“你思想固执,固执到了不 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小孩都比不上。即使我 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 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 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呀,可是山不会再加大增高, 为什么担心挖不平呢?”
(11)河曲智叟亡以应。
“于”相当于“在”。句意:一座安置在朔方东 部,一座安置在雍州南面。)
7.课文翻译 (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北山(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 面对着山居住。 (2)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 乎?” (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出要绕远路, 集合全家来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革除险 峻的大山,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 可以吗?” (3)杂然相许。 (大家)纷纭表示赞同。
【写作特色】 (1)运用对照和衬托的写法。
以两座山的高大与移山人的年老体衰等困难作对照,衬 托出移山之难和愚公改造自然的意志之坚;用孀妻弱子 与智叟作对照,衬托出智叟的微小、见识短浅;特别是 愚公和智叟的对照:他们的名字就是相对峙的,愚公的 “愚”其实是大智若愚、大智大勇,智叟的“智”却是 专打小算盘的小聪明,鼠目寸光,这一颠倒不仅加重了 对照的色调,而且具有讽刺的效果。
以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石路程的遥远衬托愚公 的气魄和移山之艰巨,以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 ‘感”,衬托愚公不可动摇的决心。
(2)神话结尾,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愚公的精神感动了天 地,两座大山都被背走,给这个故事一个美满的结局。 这是对愚公精神的肯定,所反应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一 种美好愿望,这同一般的封建迷信是完全不同的。
北山愚公长叹道:“你思想固执,固执到了不 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小孩都比不上。即使我 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 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 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呀,可是山不会再加大增高, 为什么担心挖不平呢?”
(11)河曲智叟亡以应。
第24课 《愚公移山 》 课件 (45张PPT)
(1)原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过程: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二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 南,河阳之北。 (4)结果: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请同学们看看以下三个答案,说说内容完整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 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 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 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 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特殊句式: 1.被动句 帝/感其诚 (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了) 2.倒装句
①主谓倒装:甚矣,(谓)汝之不惠(主) ②宾语前置:何(宾)苦/而不平? ③定语后置:遂/率子孙荷担者(定语)三夫
二、细读课文,把握故事
1.概括全文内容。 请同学们跟着录 音朗读全文,试 着用一句话概括 这篇文章的大意。
愚公移山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 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 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 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 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 陇断焉。
复杂字形: 1.箕畚[ jī běn ] ,箕、畚都是用竹篾、柳条等编织的器具。
2.始龀(chèn),龀(chèn):换牙齿。 3.厝(cuò):放置。
《愚公移山文言文》PPT课件
焉:代词,哪里,提在“置”的前面,表示强调。 诸:“之于”两字的合音,等于“之于”,“之”
代土石,“于”是介词,到,表示“投”这动作的 趋向。
译文: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 魁父这座小山也难挖平,能把太行、王屋山怎么样 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往哪里搁?”众 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作者及《列子》简介
作者列子,名寇,又名御寇,相传是
战国前期的道家,郑国人。其学本于黄帝
老子,主张清静无为。今本《列子》8篇,
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其
中不乏有教益的作品。如《列子学射》告
诉我们在学习上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
所以然。《纪昌学射》告诉我们真正的本
领是从勤学苦练中得来的。
我们
•愚公移山 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 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 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 讲起来不是那奇闻,谈起来不是笑谈。 望望头上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 面对着满堂儿儿孙,了却了心中祈愿。 望望头上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 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 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 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 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 讲起来不是那奇闻,谈起来不是笑谈。 望望头上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 面对着满堂儿儿孙,了却了心中祈愿。 望望头上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 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 望望头上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 面对着满堂儿儿孙,了却了心中祈愿。 望望头上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 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太行山:在山西高原和河北平原之间,属于今天的 太行山脉。王屋山:在山西省阳城县西南。两座山一 北一南紧邻着。 之:结构助词“的”。 古代
代土石,“于”是介词,到,表示“投”这动作的 趋向。
译文: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 魁父这座小山也难挖平,能把太行、王屋山怎么样 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往哪里搁?”众 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作者及《列子》简介
作者列子,名寇,又名御寇,相传是
战国前期的道家,郑国人。其学本于黄帝
老子,主张清静无为。今本《列子》8篇,
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其
中不乏有教益的作品。如《列子学射》告
诉我们在学习上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
所以然。《纪昌学射》告诉我们真正的本
领是从勤学苦练中得来的。
我们
•愚公移山 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 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 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 讲起来不是那奇闻,谈起来不是笑谈。 望望头上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 面对着满堂儿儿孙,了却了心中祈愿。 望望头上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 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 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 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 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 讲起来不是那奇闻,谈起来不是笑谈。 望望头上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 面对着满堂儿儿孙,了却了心中祈愿。 望望头上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 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 望望头上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 面对着满堂儿儿孙,了却了心中祈愿。 望望头上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 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太行山:在山西高原和河北平原之间,属于今天的 太行山脉。王屋山:在山西省阳城县西南。两座山一 北一南紧邻着。 之:结构助词“的”。 古代
《愚公移山》课件(52张PPT)
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
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如太行、王屋
纷 纷
何?且焉置土石?” 杂曰:“投诸渤海之
于率 是领
成年 ……的人 男子
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挖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
去 他们
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制 他,代 表修饰 止 指愚公
(孙子的)儿子又有儿子。(他的)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 无穷无尽,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呢?”河湾上的 智叟无话可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愚公他们没完没了地挖下 去,便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 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 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
(4)路程远、时间长: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
损:减少山之土—关心、担忧
“叟”是一般的甚至带有一丝不敬的称呼,相当于“老头子”。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自由熟读课文
字词解释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
达于汉阴 告之于帝
三、词类活用
1)形容词活用作为名词: 毕力平险:险峻的大山
2)名词作介宾短语: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箕畚装土石
四、特殊句式
1)被动句 2)倒装句
3)省略句
帝感其诚
①甚矣, 汝之不惠 ②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①(愚公)聚室而谋曰 ②(室人)杂然相许 ③一厝(于)朔东,一厝(于) 雍南
些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 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装土石, 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七八岁,蹦蹦 跳跳地去帮助愚公。冬夏变换季节,才能往返一次。
广东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文言文18《愚公移山》(共24张PPT)
(20)何苦.而不平 (21)惧其不已.也
苦:____愁__苦_。_这_里__指_担_心____ 已:________停_止_______
(22)一厝.朔东
厝:______放__置_、_安_放_
(23)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陇:_____同_“__垄_”_,_高__地_____
断:________隔_绝_______
广东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文言文18《 愚公移 山》(共 24张PP T)
2.故事以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
宏伟抱负,其实是一种封建迷信,在当今是不
可取的。
×
()
(本文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跟封建 迷信有着本质的差别。)
3.第二段中“其妻献疑”提出移山的困难,目 的不是阻止愚公移山,而是提醒愚公及其他人 正视移山的困难,并且设法√ 克服困难。( )
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行吗?
广东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文言文18《 愚公移 山》(共 24张PP T)
广东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文言文18《 愚公移 山》(共 24张PP T)
3.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 屋何?
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 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呢?
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6.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
妇和小孩都比不上。
广东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文言文18《 愚公移 山》(共 24张PP T)
广东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文言文18《 愚公移 山》(共 24张PP T)
7.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 平?
子子孙孙没有穷尽,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还 担心挖不平吗?
中考文言文复习《愚公移山》复习课件(共18张PPT)【优秀课件】共21页文档
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中考文言文复习《愚公移山》复习课 件(共18张PPT)【优秀课件】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中考文言文复习《愚公移山》复习课 件(共18张PPT)【优秀课件】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愚公移山-课件ppt
中小学精品课件
41
3. 愚公是怎样驳斥智叟的? 【答案】面对智叟的嘲笑,愚公驳斥了他的
错误观点,阐述了人力无穷、自然能被征服的 思想。愚公在“长息”之后,先是斥,接着是 驳,用顶真的修辞格,显得气势宏大。
中小学精品课件
42
4. 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对于愚公 形象的塑造起着怎样的作用?试分析。
愚公移山
中小学精品课件
寓 言
1
同学们,歌中唱的愚公就是我们今天要学 习的《愚公移山》一文的主人公。历经千百年 了,但愚公精神还被人们广为传唱,当然也有 人认为“愚公精神可佳,但是做法很蠢。出入 不方便,为什么不修路,不搬家,而一定要移 山呢?”你认为哪种说法好,带着问题我们走进 文本。
中小学精品课件
寓言的分类
寓言的类型大约有两种:一种是用夸大的 手法,勾画出某类人的特点和思想;另一种是 用拟人的手法,把人类以外的动植物或非生物 人格化,使之具有人的思想感情或某种人的特 点。
中小学精品课件
6
愚公移山 歌词
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 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 屐磨穿. 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 讲起来不是那奇闻,谈起来不是笑谈。
中小学精品课件
25
原文: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
土石?”
注释:
杂然:皆,共同。
许:赞同。 献疑:提出疑问。
以:凭借。
曾:竟,却。与“不”连用,起加强语气的作
用。
损:削减。 焉:哪里。 置:安放。
魁父:山名。
中小学精品课件
26
译文:
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 说:“凭您的力量,竟不能削减魁父这座小土 山,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 土石放置到哪里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词多义
(1)方 方七百里【指面积】 方其远出海门【正当】 (2)曾 曾不若孀妻弱子【竟】 曾益其所不能【通 “增”,增加】 (3)固 汝心之固【顽固】 吾义固不杀人【本来】 (4)亡 今亡亦死【逃走】 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 没有】 (5)其 惧其不已也【代词,他】 其如土石何【助词,加 强反问语气】 帝感其诚【他】 其妻献疑【他的】 (6)之 以君之力【的】 虽我之死【助词,主谓间取消 句子独立性】 告之于帝【代词,这件事】 (7)且 年且九十(将近) 且焉置土石(况且) (8)焉 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 始一反焉【加 强语气】 9而 面山而居【表修饰】 聚室而谋【表承 接】
①以君之力
带有关心语气
语气轻,说的是她 ②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真实想法 如太行王屋何 ③且焉置土石 ①甚矣,汝之不惠 提出移山过程必须 解决的重要问题 很严厉的责备语气 显示十足的轻视
②残年余力
③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有意挖苦 ④其如土石何 语气重讥笑愚公的 无能 坚决支持并为愚 公献计献策
} }
不 反 对 移 山 阻 止 移 山
4.作者为什么在两个人的名字中将“智”“愚”反过 来使用?有何用意? 愚公是大智若愚。愚公从发展的观点出发,移山不是 头脑一时发热,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首先,他移山 的目的十分明确。其次,对于山能都移走这一点,愚 公也是胸有成竹的。愚公在移山的整个过程中站得高 看得远,故愚公不愚。 智叟不“智”。智叟从静止观点出发,认为自然条件 无法变更,而且只看到一代人的力量,从而断定人在 自然面前无能无力。实质上他是一个鼠目寸光的人。 用意:“智”“愚”反用加重对比色彩,并加重了讽 刺色彩。
分析问题
1.愚公移山的不利条件有什么?(6点)
①山之高大(方七百里)②年龄之高(年且九十) ③工具简陋(叩石垦壤)④人力单薄(遂率…夫) ⑤路途遥远(寒暑…焉)⑥智叟嘲笑(笑而止之)
2.愚公移山的有利条件是什么?(3点)
①家人的支持(杂然相许)②邻人的参与(跳往助之)
③愚公的信心(而山不加增)
分析问题
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
表转折 表承接 通“无”
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逐字逐词翻译
四、其诚感天,愿望实现
代词,指这件事 代词,他们 停止 向 被……感动
④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 已也,告之于帝。帝感
代词,他的
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南岸
分析人物形象
愚公是一个大智若愚的人。他以发 展的眼光看问题,有克服困难的决 心,有坚持不懈的毅力。有奉献自 己造福后人的精神。
智叟是一个自作聪明的人。他从静 止的观点出发,鼠目寸光,畏惧困 难,无所作为,又信口开河,好为 人师。
结构图示
愚公的妻子 献疑 关心、担心
智叟的“笑 而止之”
轻视、嘲笑
{ {
愚公移山 (国画1940年 局部)徐悲鸿
列子,战国前期思想家,是 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 家思想代表人物,与郑缪公 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 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 《艺文志》“道家”部分录 有《列子》八卷。《列子》 又名《冲虚经》,(于前 450至前375年所撰)是道家 重要典籍。
学习目标
1.了解《列子》,理解文言文字词, 掌握文言句式和文章大意;培养阅读 文言文的能力。 2.分析人物形象,领悟其思想意义, 培养坚持不懈的良好品质。 3.解决文章中所有问题,并积累。 4.背诵课文,要熟悉掌握。
词类活用
①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峻的大山。
②箕畚:名词活用为状语,用箕畚。 ③面:名词用为动词,面向着。
④聚:使动用法,使... ...聚,相当于:“把... ...召 集在一起”。
通假字
①始一反焉.“反”通“返”,返回。 ②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 ③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 ④一厝朔东.“厝”通“措”,放置。 ⑤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指”通“直”,一直 ⑥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地。
故事经过
第一部分(①段):交代故事背景,指出太行、王屋 两座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故事开端
第二部分(②段):写愚公决心移山,得到全家人的 支持,并排除万难,立即行动。——故事发展 第三部分(③段):写愚公驳斥智叟的错误观点。— —故事高潮
第四部分(④段):写太行、王屋两座山被大力神背 走,愚公移山的愿望实现。——故事结局
主谓 到 表承接
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
逐字逐词翻译 凭
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 父
况且
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 边上 于是 “投
凿
到 簸箕和箩筐 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叩
逐字逐词翻译 刚刚
邻人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有遗男,始龀
代词,指他们 才
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三、驳斥智叟,有理有据
表修饰 代词,指愚公
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
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逐字逐词翻译 主谓 不如,比不上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
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课文翻译 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四周各七百里,高七八百千丈。本来在冀州的南 部、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愚公苦 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于是愚公便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 “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 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意见。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 量,连魁父这座小丘都铲平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 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 北面。”愚公于是带领儿子孙子和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挖土,用箕畚装 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只有一个儿子,刚七八岁,但却蹦 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河曲的智叟笑着阻止愚公说:“你真是太不聪明了。凭你残余的岁月剩 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呢?”愚 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孤儿都不如。 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 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为什么还担心 挖不平呢?”智叟无言而对。 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 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东部, 一座放在雍州南面。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没有山冈阻隔了。
寓言
寓言是什么?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 讽刺或劝诫的性质。用假托的短小精 悍的故事或拟人的手法,说明某个道 理或教训,言近而指远。
逐字逐词翻译
一、点名位置,交代背景
高七八千丈
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 南,河阳之北。 二、排除万难,毅然移山
面向 表修饰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
古今异义
①指 古义:直,一直 今义:手指
②曾 古义:乃,并 今义:曾经 ③毛 古义:草木 今义:毛发
④阳 古义:山之南,水之北 今义:太阳
⑤阴 古义:山之北,水之南 今义:阴天 ⑥诸 古义:之于 今义;各个、许多 ⑦荷 古义:扛 今义:荷花 ⑧息 古义:叹气 今义:休息 ⑨虽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⑩已 古义:停止 今义:已经
众人“杂然 相许”“跳 往助之”
支持、参与
{
①杂曰:“投诸渤 海之尾,隐土之 北。” “杂”字突出众人热情之高涨,场面激 烈
}
赞 尾,有什么作用?
以神话结尾,更能突出愚公精神惊天地泣 鬼神。结构上照应故事开端,直接反应古 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中心思想
主题(道理)
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 改造自然的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了要 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