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基础——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合集下载

2020届高考政治哲学矛盾观知识点

2020届高考政治哲学矛盾观知识点

哲学矛盾观知识点一、主干知识(打★为必背知识,其余为理解)★1、对立统一(矛盾基本属性)【原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拆解】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关系:①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存在于一个统一体中,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②矛盾具有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③同一以斗争为前提,斗争寓于同一之中,对立统一推动事物发展。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矛盾普遍存在(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要求我们承认、分析、揭露、解决矛盾。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拆解1】表现:①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③同一事物不同矛盾、同一矛盾不同方面各有其特殊性。

【拆解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要求我们在共性指导下研究个性,善于从个性中概括出共性。

【拆解】①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②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③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④要善于在共性指导下研究个性,从个性中概括出共性。

★5、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主矛】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主方】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要求我们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主次矛】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影响事物发展,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主次方】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次要方面影响事物性质,要求我们分清主流与支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同时恰当处理次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辩证法的矛盾观复习

辩证法的矛盾观复习

1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原理
2
[原理]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 的过程中处于支配作用,对 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主 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 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 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 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 转化。
3
[方法论]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 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反对 一点论和均衡论。
1
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
2
〖原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 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 终,即时时有矛盾。
3
〖方法论〗: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 辩证法的前提。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 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 盾。坚持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
01 知识拓展: 03 “量体裁衣”; “对症下药”; 05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02 体现矛盾的特殊性成语(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
04 “因人而异”; “因地制宜”; “因材施教”;
06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07 “解铃还需系铃人”; 么山唱什么歌”
“到什
4、矛盾的普 遍性和特殊性 辩证关系原理
01
〖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 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 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 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 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 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 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 普遍性。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 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02
〖方法论〗:矛盾的普遍性和 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关于 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 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 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依据。要求我们坚持矛盾的普 遍性与特殊性的具体的历史的 统一。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哲学矛盾观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哲学矛盾观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哲学矛盾观知识点
一、主干知识(打★为必背知识,其余为理解)
★1、对立统一(矛盾基本属性)
【原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拆解】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关系:①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存在于一个统一体中,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②矛盾具有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③同一以斗争为前提,斗争寓于同一之中,对立统一推动事物发展。

★2、矛盾的普遍性
【原理】矛盾普遍存在(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要求我们承认、分析、揭露、解决矛盾。

★3、矛盾的特殊性
【原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拆解1】表现:①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③同一事物不同矛盾、同一矛盾不同方面各有其特殊性。

【拆解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
【原理】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
第1 页共5 页。

一分为二的哲学原理

一分为二的哲学原理

一分为二的哲学原理
一分为二的哲学原理是指将一个整体分为两个对立的部分或概念,通过对矛盾和对立的分析和调和,达到统一和发展的原则。

这个原理源于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矛盾统一论”,他认为任何事物都包含着两个对立的方面,矛盾和对立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例如,黑和白、阴和阳、夜与日等。

他强调矛盾和对立的存在是一种永恒的规律,并且认为矛盾的对立双方不仅相互排斥,也相互依存。

后来,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进一步发展和阐述了一分为二的哲学原理,他的辩证法认为通过矛盾和对立的冲突,事物逐渐发展,并达到一个更高的阶段。

他提出的这种哲学思想被称为“辩证法”,其中“辩证”意味着矛盾和对立,而“法”指的是通过解决
矛盾和对立来达到发展和进步。

除了黑格尔,马克思主义也运用了一分为二的原理。

马克思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由两个对立面,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组成的。

他认为这种对立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并且最终会导致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实现。

总而言之,一分为二的哲学原理强调整体的矛盾和对立,通过对矛盾和对立的分析与调和,实现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这一原理不仅贯穿于古代哲学,也在现代哲学和社会科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用一分为二观点看问题

用一分为二观点看问题

(2)事物两个方面的地位和作用一样吗? (3)当我们说这个人是个好人时,是否意味着 他没有缺点呢?
二.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 面的辩证关系
1、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
(矛盾的两个方面的力量是不平衡的) (1)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事物内部居 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2)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在事物内部处
颠倒主次
违背了要善于抓住重点、抓住关键
既要抓住重点,把握中心和关键,又 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E、擒贼先擒王
F、一个篱笆三个桩
要抓住主要矛盾
要统筹兼顾次要矛盾对主要矛盾也有影响,不能忽视 I、牵牛要牵牛鼻子 要抓住主要矛盾,抓住重点和关键
K、学会“谈钢琴”的工作方法
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次要矛盾
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 方面 矛盾的次要 方面 矛盾的主要 方面
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
矛盾的次要 方面
2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辨证关系
(1) 对立:相互排斥
(2) 统一:二者相互依赖 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事物的性质主要的是由 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决定的
我军与锦州 之敌的矛盾
我军与长春 之敌的矛盾
我军与沈阳 之敌的矛盾
我军与华北 之敌的矛盾
思考:
我军与长春 之敌的矛盾 我军与沈阳 之敌的矛盾
(1)为什么把首攻地点选 在锦州? (2)辽沈战役的胜利在哲 学上说明什么问题?
我军与华北之 敌的矛盾
我军与锦州之 敌的矛盾
1、锦州是通向关内咽喉,又是敌军关内外,陆海空联结的总枢纽, 还是敌军唯一在陆上物资补给基地,是全歼东北守军、解放东北的 关键点。 2、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它们在事物中所处的地位和 作用是不同的,我们要善于抓住和解决主要矛盾。 辽( 锦州的敌我矛盾 —— 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 沈复 沈阳的敌我矛盾 战杂 役事 长春的敌我矛盾 处于从属地位、不起决定作用 形物 势) 华北的敌我矛盾

哲学主要原理及方法论

哲学主要原理及方法论

哲学主要原理及方法论辩证唯物论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应。

方法论: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反作用原理原理内容: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3.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

4.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它既不能被创造、改变,也不能被消灭。

但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5.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同时规律具有普遍性。

方法论:(1)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2)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决定认识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反作用原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具有指导作用,能够促进实践的发展。

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的实践引向歧途,导致失败。

2.认识的反复性与无限性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与无限性。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一分为二的哲学原理

一分为二的哲学原理

一分为二的哲学原理首先,在哲学领域,一分为二的原理强调事物的对立统一性。

举个例子,黑夜和白天、生与死、静与动等都是对立的统一体。

没有黑夜就没有白天,没有生就没有死,没有静就没有动。

这些对立的统一体相互依存、相互贯通,构成了世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在哲学思想中,一分为二的原理提醒我们要看到事物的多面性,不要片面地看待问题,要善于把握事物的对立统一性,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其次,在社会科学领域,一分为二的原理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社会上存在着阶级、阶层、民族、国家等不同的对立统一体。

例如,阶级斗争是社会科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强调社会中存在着不同阶级的对立和斗争,而这种对立和斗争又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一分为二的原理告诉我们,社会矛盾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但同时也要看到社会矛盾的统一性,要寻求解决矛盾的方法和路径,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最后,在自然科学领域,一分为二的原理同样有着广泛的应用。

自然界中存在着许多对立的统一体,比如光与暗、热与冷、上升与下降等。

这些对立的统一体相互依存、相互贯通,构成了自然界的丰富多彩。

一分为二的原理提醒我们要善于发现事物的规律,要认识到自然界中的对立统一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探索自然规律,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总之,一分为二的哲学原理是一种辩证法的思想方法,它强调事物的对立统一性,提醒我们要善于看到事物的多面性,不要片面地看待问题。

在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中,一分为二的原理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它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希望大家能够深入思考一分为二的哲学原理,运用它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哲学主观题解题方法和技巧指导

哲学主观题解题方法和技巧指导
• 人③认89认认识、 、识识能厘 观具 具 力清 点有 有 也知 材反 无 是识 料复限无层相性性限次结(发。,合展3社打,分会的根好)实,据腹践人材稿是们料有不对作必断疫增要发情删展的的认,识人防类控 是1长0、期明的确艰答巨题的结任构务,,随段着落条层件次的分不清断楚变化,逐步
• 认识④11识,认12、、到体识仔字病 现 具细迹毒 了 有检工的 认 上查整来识升找清源的性遗楚、无。漏,传限认,识播性留添运等。好补动,(印记是今3象分号一后拿)要种还高做波会分好浪不式断前深进入或认 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人们对该毒的认识和预防,逐 步深入和取得成效,体现了认识的上升性。(3分) (如学生能够从相关知识角度回答,只要言之有理 ,均可酌情给分)
• 3、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说明应如
何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怎么办型”
• 4、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
谈谈对“拒绝‘剩宴’提倡‘光盘’行动”
的认识.
“认识型”
知识回忆:人类认识过程
• 认识是在
基础上不断发展的,
• 追求真理(认识发展)是一个
过程
体现
原因
认识具有 性、 性、
矛盾就是对立统 一,矛盾双方在 一定条件下相互 转化
大企业起龙头作用
抓主要矛盾,抓 重点
经济发展既需要“大
家闺秀”,也需要 “小家碧玉”
主次矛盾关系, 坚持两点论和重 点论统一
中小企业跟随,不可 缺少,相互不可替 代
矛盾特殊性,具 体问题具体分析
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 ,大企业“大而强 ”小企业也可以“ 小而强”、“小而 精”。
答题规范,材料与观点结合分析较好,可打11分
原理和方法论对应关系不清晰,丢三落四,结合 材料分析欠到位,得4-5分。

矛盾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矛盾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矛盾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矛盾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矛盾一分为二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揭示了事物发展中的内在矛盾和对立面,并指出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推动了事物的发展。

在日常生活和社会问题中,我们也可以运用矛盾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问题,以更为全面和客观的态度来分析和解决矛盾。

矛盾的存在是事物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事物内部存在着各种矛盾,这些矛盾既是事物存在的根本原因,也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矛盾涉及到事物内外、矛盾双方的对立和斗争,只有正确认识和解决矛盾,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例,个人与社会是互为存在的矛盾对立体。

个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个体的内在需求与社会的规范束缚形成了矛盾。

一方面,个人具有追求自我发展、追求个人利益的需求;另一方面,社会有着让个人顺应集体利益、遵守价值观念的规范和要求。

这种矛盾既是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基础,也是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动力。

只有在个人与社会关系中,我们才能理解矛盾一分为二的观点对问题的深入思考。

在解决矛盾时,不能简单地否定其中一方。

矛盾双方都有其积极与消极的一面,不能单纯片面地看待问题。

比如,在经济发展中,市场经济与国家干预之间存在矛盾,但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其中之一。

市场经济能够激发经济活力,促进资源的配置效率,而国家干预则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保护弱势群体,维护社会公平。

因此,我们需要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合理引导市场,科学合理地进行国家干预。

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这是矛盾一分为二的观点的核心之一。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矛盾的双方经过斗争与辩证的转化,可以实现矛盾的解决,推动事物向更高的发展阶段推进。

例如,在社会发展中,阶级矛盾是驱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和斗争,不仅使无产阶级激发了自己的解放意识,也迫使资产阶级去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

矛盾一分为二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事物矛盾的基本观点,它对于我们理解和解决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高中政治复习-哲学主观题答题技巧及矛盾分析法题目详解 (1)

高中政治复习-哲学主观题答题技巧及矛盾分析法题目详解 (1)

题型一:运用xxx原理(或所学的xx原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此类题型的特点是要求同学们运用给定的特定原理,分析阐明材料中的实际问题,不需要同学们分析其内含的哲学依据。

在解这类题时,应做到以下四点:第一,回顾原理内容,理清这一原理的内涵及方法论要求;第二,仔细阅读材料,理清题意,审好题,答出原理的具体内容;第三,把原理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运用原理(一般道理)分析实际问题(具体),说明理论的正确性;第四,综合回答,首尾呼应,得出结论,表明态度。

题型二: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什么)哲学道理(或蕴含着什么哲学道理)此题型要求同学们根据设问中的指导语和背景材料选定答题时所用的基础知识和答题的方向、范围。

这类题发挥的自由大、难度大、灵活性和综合性强。

从答题上看,要善于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

所谓归纳,就是命题体现了我们所学的哪些原理,也就是把命题内容翻译成原理。

所谓演绎,即命题材料是怎样体现你所归纳的原理的,通俗的讲,就是理论联系实际。

这种题型有时会缩小考查范围,如体现什么唯物论原理、什么辩证法原理、什么认识论原理、什么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等。

题型三: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此类题型的特点是不直接指明所要考查的知识范围,所要运用的知识在设问中也无明确的体现,需要考生自己去体会、去分析。

这类试题往往难度大、能力要求高,学生感觉无从入手,或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或“蛮不讲理”、废话连篇。

因此,要求我们尽量从材料中归纳出符合题意的哲学原理。

答题格式是“原理+方法论+材料”另外,这种题型还有可能以其他面目出现:如用唯物论原理回答(这样可以从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意识的能动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等入手);用辩证法原理回答(可以从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规律的观点、内外因的关系、质变量变关系原理等去思考);用认识论回答(如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科学理论的指导等);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回答(如历史创造理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人生价值观等理论)题型四:上述材料给我们哪些哲学启示?这类题目的设问一般是“这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或“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等重点是考查考生能否从提供的材料中悟出哲学道理,强调回答问题要有针对性。

马哲一分为二的观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马哲一分为二的观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马哲一分为二的观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马哲(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简称,马哲观点一分为二是指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存在着一个重要的原理,即辩证法的对立统一法则。

这一原理指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矛盾的相互作用中发展和变化的。

换言之,马哲观点一分为二是要强调事物的各个方面、各个要素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对立关系,这种对立关系既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也是事物发展的边界。

马哲观点一分为二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意义。

首先,它强调了事物内部的矛盾和对立关系。

任何一个事物都是由各个矛盾因素组成的,这些矛盾因素可能是对立的,也可能是互相依存的。

例如,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劳动者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对立关系,也存在着生产和消费之间的互相依存关系。

这些矛盾和对立关系促使事物不断地发展和变化,并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其次,马哲观点一分为二也强调了事物的矛盾和对立关系是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

这意味着在矛盾的相互作用中,事物的各个方面、各个要素既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又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

例如,在经济领域中,生产和消费既相互依存,因为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也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同时又相互制约,因为生产的速度和规模会受到市场需求的制约,而消费的规模和结构也会受到生产能力的限制。

总之,马哲观点一分为二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内部的矛盾和对立关系实现的。

这一观点不仅适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也适用于思维和认识的发展。

只有充分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矛盾和对立关系,才能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运动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

马哲观点一分为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是关于本文的组织结构和各个章节内容的简要介绍。

在这个部分,你可以提供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概述,让读者了解整篇文章的框架和内容安排。

例如,你可以写:本文主要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一分为二的观点。

文章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

哲学常用观点归纳(一字不漏,牢固记忆)

哲学常用观点归纳(一字不漏,牢固记忆)

哲学常用观点归纳(一字不漏,牢固记忆)唯物论:(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反作用于物质,这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

3、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树立正确的意识。

4、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5、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不能违背规律。

认识论: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检验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3、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4、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5、真理的所有内容。

辩证法:(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联系观:1、联系具有普遍性,这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具有客观性,这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出发,切忌主观随意性。

3、联系具有多样性,这要求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整体居于主导地位,这要求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

5、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处于被支配地位,这要求我们要搞好局部。

6、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又要搞好局部。

发展观:1、事物是普遍发展的,这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这要求我们要满腔热情,支持新事物的成长。

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这要求我们坚定信心,走曲折的道路。

(事物发展的趋势)4、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这要求我们要坚持量的积累,不失时机促成事物的飞跃,坚持适度原则。

(事物发展的状态)其中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会引起质变。

5、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事物发展的原因)6、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是扬弃,这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

矛盾观:(矛盾分析法)★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这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高中哲学材料分析题答题模板

高中哲学材料分析题答题模板

材料分析题答题模板●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①物质决定意识。

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这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①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②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①要求我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①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用“联系观”回答问题①普遍性原理②客观性原理③多样性原理④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联系具有普遍性。

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方法论:①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在联系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原理内容: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①整体居于主体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部分。

②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

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

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性,看问题要看正面也要看反面,如同一个角币的正反两面。

即:全面看待人或事物,看到积极方面,也看到消极方面。

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和排斥,也要看到双方的联系和统一,以及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

一分为二是哲学用语,指事物作为矛盾的统一体,都包含着相互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

指导我们要用辩证法的眼光去看待世间万物。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19世纪中叶,自然科学的发展愈益揭露出自然界的辩证性质,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也使社会历史运动的辩证法更加显露出来。

马克思恩格斯在概括革命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新成果的基础上,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创立了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认为,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是在肯定矛盾的基础上关于发展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给辩证法下了科学的定义:辩证法不过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辩证法在历史发展中经历了3种基本形式,即:古代朴素辩证法,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现代唯物辩证法。

辩证法的特点:(1)联系的普遍性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把握因果联系的重要性;事物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2)运动和发展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和发展的普遍性;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要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学会创造性思维。

(3)规律规律;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认识和利用规律;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

(4)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

(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6)内因和外因内因和外因;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7)量变和质变量变、质变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办事情;坚持适度原则。

(8)事物发展的趋势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020高考政治哲学知识点

2020高考政治哲学知识点

2020高考政治哲学知识点高三的学生在备战高考的过中,需要复习大量的政治知识,你知道哲学的知识点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0高考政治哲学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2020高考政治哲学知识点一、辩证)唯物论1、物质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意识的主观能动性①意识能能动的认识世界,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这要求我们有目的、有计划的去认识世界,透过现象看本质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物质世界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物质世界的发展。

这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③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这要求我们重视精神的作用,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④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性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规律①规律具有普遍性与客观性,这要求我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②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求索真理的历程)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这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②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发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则会把实践引入歧途。

这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认识。

2、真理的特点①真理是客观的,具有唯一性。

这要求我们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在实践中检验认识。

②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镇里都有自己的条件和适用范围,这要求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③真理是具体的,这要求我们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3、认识的特点①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要经过几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而向前无限发展③认识的发展是一种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在实践中超越自身,向前发展。

《生活与哲学》主要哲学原理及其方法论总结(按照最新版教材整理)

《生活与哲学》主要哲学原理及其方法论总结(按照最新版教材整理)

思想政治必修4 《生活与哲学》主要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补充材料】常用哲学主观题解题方法总结(一)、解题三部曲:世界观→方法论→联系实际。

(二)、注意答题范围:①(辨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人生观与价值观、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②哲学道理(世界观+方法论)、哲学原理(世界观)、哲学依据(世界观)、哲学启示(方法论)的区别。

(三) 、注意答题角度1、是什么:①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或运用哲学道理分析上述材料:哲学原理(名称+内容)+方法论+联系材料。

②运用具体哲学道理分析:哲学原理(名称+内容)+方法论+联系材料。

③哲学启示型:方法论+原理名称+联系材料。

为什么:①哲学依据(哲学原理);②书本中的含义、地位和现实意义;③归纳材料,提炼要点。

3、怎么办:①含义;②书本要点;③提炼材料,作为要点。

———————————————————————————————————————辩证唯物主义第一部分:辩证的唯物论(即唯物论)第二单元:探索世界(探究世界的本质,把握思维的奥妙)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⑴【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方法论】这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⑵【原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A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的意识具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B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即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①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2.规律具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原理】:规律具客观性和普遍性。

哲学基础——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哲学基础——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通过教学,使学生①理解哲学意义上的矛盾概念,并能够分析具体事物中的对立统一关系;着重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②深入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和对待矛盾的科学态度,了解“两分法”、“一点论”的基本含义,并能运用“两分法”去说明怎样对自己“一分为二”,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什么必须坚持“两手抓”。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分析矛盾概念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辨证思维的方法;提高分析与综合的能力。

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①通过对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的原理的学习,使学生明确要促使事物向好的方向转化(发展),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创造促使事物转化的条件。

②通过坚持两点论、两分法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正确对待自己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教育,引导学生坚持“一分为二”的看待人和事,防止片面性和绝对化。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共两个框题。

第一框讲矛盾的概念,第二框讲矛盾普遍性原理。

第一框题整体分析矛盾概念。

由四个部分组成。

(1)讲述矛盾的含义。

(2)具体分析“对立”的基本含义。

(3)具体分析“统一”的基本含义。

(4)指出要准确把握矛盾的含义必须注意的3个问题。

矛盾概念是本框题的重点,也是本节和本课的教学重点。

对矛盾概念的准确理解和把握是把握对立统一规律原理和矛盾分析方法的基础和关键,是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的基础、起点。

矛盾概念又是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难点。

是教学的难点,是由于学生缺乏对此问题的认识;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会遇到许多问题:如哲学意义的矛盾与日常生活中所说矛盾的不一致导致学生思维的混乱,对具体矛盾与哲学意义上的抽象矛盾的关系不能够准确理解的问题等等。

第二框题整体分析矛盾普遍性原理。

有三个部分组成。

(1)从正面指出“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然后从两个方面论述矛盾普遍性的含义。

(2)重点论述学习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3)联系个人实际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两个方面,分析说明青年学生应如何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一分为二是个数学概念,毛主席巧妙的把它引用到哲学概念里面,可以说奥妙无穷,他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哲学家、诗人、外交家、经济家、甚至还可以说他是文学家,唯独没有人认为他是一个科学家,但是就是他,用一分为二的哲学原理,给科学家研究物质构造,指明了研究的方向,他认为按照一分为二的原理,物质是永远可以分下去的,没有最小只有更小,科学家按照他的设想,对离子进行了深入研究,最后终于承认,物质是可以永远分下去的结论,你说他是不是科学家?毛主席就是用这个哲学原理,揭示了资本主义的腐朽性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资本主义制度有好的一方面,有不好的一方面,社会主义制度也有好的一方面和不好的一方面,问题是我们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是好的一方面占的比重大,还是不好的一方面占的比重大,资本主义经历了二百年的发展历史,他的先进性和他的落后性甚至可以说腐朽性已经清楚的摆在世人的面前,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资本主义就其自身固有的弊端,是不可能完善好的。

毛主席根据马列主义原理和苏联社会主义的已经取得的经验,虽然社会主义历史很短,但就其自身而言,他没有想资本主义那样固有的弊端,他在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为了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他提出了“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思路,虽然我们推翻了一个旧世界,但那个旧世界如果有我们值得学习的东西,我们也一定学,虽然资本主义有其腐朽性,但是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我们一定要学习,为我们所用。

所以毛泽东反对的只是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腐朽的东西,用他自己的话讲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联想我们现在对待历史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是“去其精华、取其糟粕”。

我们对我们前29年的经验不是认真总结和分析,那些是制度本身造成的,那些是经验不足造成的,那些是发展中不可避免的。

那些又是人为因素造成的那些又是思想问题,那些是制度问题。

不能令人理解的是我们武断的把计划经济划上了腐朽经济的定论,把市场经济带上了万能的光环,可以这样讲,毛泽东砸碎了一个旧经济建立了一个新经济,我们改革开放想改掉我们的新经济,在还原一个旧经济,在新经济的基础上,重新建立旧经济,可以说我们后来从来没有人认真研究过计划经济的先进性,来批判的是他的腐朽性,到现在我们才发现他的腐朽性远远小于他的先进性,只是经验不足,有些事情可能操之过急了,因为他的制度本身没有硬伤,要所他本身的硬伤,那就是对他的建设者的道德素质要求很高,在一个道德素质低下的国度,不可能建设计划经济,这就理解了,我们过去为什么很少立法,提倡的只是人民的道德教育,遵纪守法是道德的底线,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则是道德的高标准,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国家,靠道德的底线是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承认矛盾和揭露矛盾,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的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初步了解矛盾的含义和普遍性;提高学生最基本的矛盾分析方法的能力;更深入地进行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的教育,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社会与自己。

教学重点:矛盾的含义;矛盾普遍性教学难点:矛盾的含义教学方法:讨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教学过程:一、矛盾及其属性1、矛盾的含义:矛盾即对立统一,是指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2、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对立”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的属性。

“统一”性包括以下两种情形:(1)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

(2)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3、全面、准确地把握理解矛盾其及属性(1)哲学上所讲的矛盾与具体事物所具有的矛盾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哲学上所讲的矛盾是从一个个具体事物所具有的矛盾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它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各种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是丰富多彩的,除了具有矛盾的共性之外,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2)把握矛盾双方的“对立”——“对立”又称“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

矛盾双方的“对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矛盾双方的“对立”离不开“统一”,是“统一”中的对立。

哲学中讲的“对立”或“斗争”,是对一切具体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的抽象和概括,是对一切具体矛盾斗争共性的反映,具有广泛意义,内容十分丰富,形式无限多样。

(3)矛盾的两个属性的关系——矛盾的对立性和统一性也是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对立表现:(A)含义的对立。

(B)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矛盾的统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统一表现: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共处于矛盾统一体中,始终是不可分割的,离开对立或离开统一,都不能成其为矛盾。

(4)正确理解矛盾双方的转化第一,矛盾双方转化的可能性——矛盾双方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矛盾双方相互联结、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贯通。

这样就使矛盾双方有了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第二,矛盾双方转化的情形——其一,对作为矛盾双方的甲和己而言,甲变成己,己变成甲。

其三,矛盾双方的转化更重要的是指矛盾双方地位的转化。

第四,矛盾双方转化的条件性——矛盾双方转化需要条件,没有一定的条件,转化就不能实现。

这个条件,既有事物内部条件;也有事物的外部条件。

第五,矛盾双方转化的客观现实性——矛盾双方的转化既然需要条件,那就是客观的。

那种否认转化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观点;那种认为矛盾双方转化可以无条件、或是主观幻想的、缺乏现实根据的转化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5)是否承认矛盾的客观性,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矛盾问题上的根本分歧。

(6)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关系,既指事物内部存在的这种关系,也指事物之间存在的这种关系。

(7)辩证矛盾不等于逻辑矛盾。

逻辑上出现的首尾不一致,互相打架的现象属于逻辑矛盾,不属于哲学上讲的辩证矛盾。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1、矛盾的普遍性——矛盾普遍性表现在:第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

即事事有矛盾(矛盾无事不有、无处不在)。

第二、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即时时有矛盾(矛盾无时不有)。

2、矛盾的客观性——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而不是主观强加给客观事物的。

3、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要求我们科学地看问题、办事情。

(1)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这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2)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注意:两分法的基本含义——二分法是指我们要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就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对矛盾作全面的分析。

既要看到事物内部对立的一面,又要看到统一的一面。

这种方法通俗地讲就是一分为二(二分法、二点论),它与一点论是相对的。

热点导引:1、正确认识互联网利弊[热点材料]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日益密切.人们通过网络,可以获取信息、扩展视野、增长知识、购物交易,网络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的负效应也日益显现。

有的网吧非法经营,想方设法吸引未成年人。

有的网吧公开提供含有赌博、色情、庸俗等不健康内容的网址。

部分青少年沉溺于色情网站、庸俗的聊天室和电子游戏,精神委迷不振。

网络犯罪现象日益增多,诈骗、贩黄屡见不鲜。

[分析点拨]矛盾的存在既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因此,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就必须坚持两分法、两点论,防止片面性。

对于网络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我们既要看到其积极的一面,又要看到其负面影响,做到兴利除弊2、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热点材料]2003年6月1日,胡锦涛在南北领导人非正式对话会议上讲道:“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动下,各国、各地区的联系日益密切,市场更加开放,资金、技术、人才等流动更加广泛和迅速,这一切为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同时,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南北差距拉大,跨国犯罪严重,这一切又增加了开展国际合作、共同应付挑战的紧迫性。

”[分析点拨]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经济全球化也不例外。

面对经济全球化这把“双刃剑”,我们应当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分工,同时注意避免其带来的不利影响,做到趋利避害。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一是有利于促进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二是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一是增大了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运行的风险;二是各国各地区的发展差距可能进一步拉大;三是使发展中国家主权容易受到冲击和削弱。

3、石油价格上涨的利弊[热点材料]近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持续走高,已迫近50美元大关。

油价上将有可能影响世界经济和主要国家经济复苏的进程。

从全球消费层面看,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有所下降,一定程度上因物价和石油价格上涨所致,并有明显的通货膨胀上涨趋势,其中房地产与商品价格加快上升。

欧元区和日本则一直处于消费疲弱状态,目前的油价上涨给予消费层面的影响更是雪上加霜。

[分析点拨]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油价上涨也不例外材料。

石油价格上涨有利也有弊,我们不能只看到了油价上涨带来的负面影响。

其实,油价的上涨也给中国经济带来一定的“好处”:高油价将促使我们深刻反思,我们要节能了,要考虑改进我国以往的那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同时,油价上涨,我国要考虑建设和加大石油储备,而这一策略将带动信息服务,远洋石油运输,石油码头建设和石油储备基地建设的发展。

另外,石油涨价为其他替代能源产业提供了发展空间。

当然,面对油价的上涨,我们更要树立节能意识,要切实抓好石油天然气的节约和合理使用;要运用经济杠杆和市场机制,抑制油气消费,节约和合理使用油气资源;广泛运用技术手段和加强科学管理,努力降低油气消耗,提高利用效率;要正确制定和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逐步建立石油储备制度和风险规避体系,完善石油天然气开发、节约和有效利用的保障措施;大力发展可再生的替代能源产业等等。

针对训练1、“有骂没有称赞,有惩罚没有奖励,对企业有利的,不立刻行动,经常把“再看看”,“在研究”挂在嘴边,那么我们也只能偷偷地说,你不是一个称职的老板。

”材料主要体现的哲学观点是:(A)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全面地看问题②量变与质变是相互统一的,要不失时机地促成质变③实践决定认识④内外因是对立统一的,要注重外因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汽车可以说是近代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他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交通事故,汽车废气已成为空气污染的元凶。

材料主要体现了辩证法的(A)A、矛盾的观点B、发展的观点C、质变量变的观点D、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3、“天下事有难易乎?之,则难者亦易矣。

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力学有难易乎?之,则难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下面关于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A、在一定条件下,矛盾双方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B.难易相比较而存在C.难易的转化是必然的D、只要采取行动,矛盾双方就可以相互转化4、“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

必固与之。

”老子的这一论断体现了这样的哲学道理(C)A、物质决定意识B.矛盾既是普遍的,又是特殊的C、事物都有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D.矛盾双方依据—定条件可以向其对立面转化5、“世外桃源该多好。

无奈风波添烦恼,只缘护盾米挝并、它是庸人爱白扰。

”此诗的错误在(C)A.承认了矛盾的普遍存在B.肯定了矛盾的客观性C.幻想没有予盾,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D..看到了现实生活中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6、矛盾就是事物,就是运动,就是思想,就是问题。

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毛泽东说:“—分为二,这是个普遍现象。

”这就是说(B)A.矛盾具有特殊性,有的矛盾构成事物,有的矛盾构成运动,有的矛盾构成思想B.矛盾不仅存在于一切事物中,而且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C.矛盾无处不在,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D.矛盾无时不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7、“谋求发展,不能不重视速度。

但我们要的发展速度,是同好的效益相统一的,不是片面的数量扩张;是同低通胀相统一的,不是大起大落的折腾;是同可持续发展相统一的,不是一阵子的大干快上。

”这段话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道理(B)A.物质和运动不可分B.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对矛盾作全面分析C.矛盾具有特殊性D.矛盾双方有主次之分8、“两千多年前,中国先秦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

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

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

和而不同,是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也是人们处世行事应该遵循的准则,是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

”在这里,和而不同体现着(D)A.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相反方向转化B.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C.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D.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但我们应采取正确的态度面对矛盾《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我们周围的世界和所处的社会都是矛盾的统一体。

没有矛盾的存在,离开矛盾的统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不可能发展进步。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9—11题。

9、哲学上的“矛盾”是指(D)A.事物之间的相互排斥、相互斗争B.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C.事物自身包含的优点和缺点D.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10、上述材料中的论断蕴涵的哲理是(C)A.意识是物质的反映B.规律具有客观性C.事物的矛盾具有普遍性D.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11、上题中的事实要求我们(D)A.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B.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C.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和处理问题D.看问题要坚持两分法、两点论,防止片面性12、辨析题:两点论就是坚持全面地看问题,坚持重点论就是抓主要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