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都市圈的优化治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都市带形成的必要条件
区位条件:地理、气候、地貌、交通、腹地市 场 交通与通讯:条件与结果 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的推动:培养器功能
大都市带理论的启示
中心城市在大都市带中的作用 扩散效应(Speed) 反波效应(Backwash) 大都市带在区域和全球经济中的作用
长三角大都市带的发展
优化治理的几个标准
空间关系的治理:城市弹性(复旦的拓展)
大都市政府组织的结构:治理单元的优化尺度与公共 服务的提供 治理的权力结构:治理的充分度(开放模型与封闭模 型)
如何应对全球化(全球城市):经济增长的效率
城市弹性与大都市发展
城市弹性:通过让人们重新住到空出的城市地区,或 扩大其边界将郊区包括进去,从而使城市得到发展的 能力。包括: A、有空出的城市用地可以开发(土地是城市发展最 重要的资源之一,因此,空地的开拓构成城市政府发 展的外部环境) B、有必要的法律与政治手段来兼并新土地(政治与 法律手段的运用是城市政府与环境关系理性化的体现)
全球大都市的优化治理
大都市带的四个圈层
圈层
半径(km)
面积(km² )
人口密度(人/km² )
中心城市 Inner City
10—15
300—600
10000—20000
大都市区(基本大都市统计区) PMSA,Primary Metropolitan Statistical Area
大都市圈(合并大都市统计区) CMSA,Consolidated Metropolitan Statistical Area 大都市带
案例1:运用城市弹性分析复旦大学的空间拓展
A、北上受挫 B、南下攻坚 C、西进遇阻 D、东突有限 E、外围开花
城市动力学四法则
A、有弹性才有发展;弹性越足,发展越快 B、分散治理割裂了都市地区 C、城市与郊区相互依赖才能成功 D、衰败的贫民区会变成更大的贫民区
大都市政府组织结构的演变
大都市治理的特征
高层次的公民参与(Citizen Participation) 更少对抗更多共识的政治形态(A Less Adversarial Politics) 更强的代表性(Strong Representation) 普遍的公共企业家精神(Public Entrepreneurship) 社区分化与居民分类(Community Differentiation) 为了自我治理增强个体能力的责任性(Accountability)
伦敦
东京
郊区27县 东京都(13508, 东京、川琦、横滨 (2162,1186, 3156,2338) (36834,3916, 6275) 1050)
中国的大都市带
环渤海湾(京、津、 长三角(沪、苏、浙等15 冀等10市) 市) 区域经济特点 内向型,重工业 中心城市辐射功能明显, 加工业与制造业 有待开发 珠三角(港、澳、深、 广等16市) 市场外向型,高新技术 产业 一定的互补性
大都市区
大都市圈
大都市带
纽约市(10202, 周边33市县 波士顿、纽约、华盛 1797,1761) (33483,1934,顿(140000,6500, 644) 464) 大伦敦29城镇 (1580,738, 4716) (11427,1253,伦敦、伯明翰 1110) (27224,3650, 1340)
(1)大都市政府学派(巨人政府运动) (2)公共选择理论(超级地方主义)
(3)新区域主义 (4)区划再分理论
《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 戴维·奥斯本 特德·盖布勒
A、起催化作用的政府:掌舵而非划桨 B、社区拥有的政府:授权而非服务 C、竞争型的政府:竞争机制引入公共服务 D、有使命感的政府:改变照章办事 E、讲效果的政府:按效果而非投入拨款 F、受顾客驱使的政府:满足顾客而非官僚机构的需要 G、有事业心的政府:有收益而不浪费 H、有预见的政府:预防而非治疗 I、分权的政府:从等级制到参与和协作 J、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通过市场力量进行变革
城市功能互补
较差
发展模式
双子星座,统制型竞 一核两翼,区位型 争力
一国两制,市场型
存在问题
竞争过度,合作不足 各自为政,条块分割
经济腹地较小,协调机 制较弱
大都市带的特点与功能
特点
高度的密集型:人口、基础设施与流通网络 内部的连续性:内部紧密、外部模糊
功能
枢纽功能:人口、资金、物质、信息、文化 培养器功能:新思想、新技术、新产品
15250
纽约 伦敦 东京
9225 7325 13800
人口布局与对策建议
问题 (1)中心城市人口密度过大 (2)大都市区人口密度较小 (3)人口同构现象突出 对策 (1)中心城区人口疏散 疏散方式:空间蔓延式—交通轴线式—产业分工式 (2)大都市区人口吸纳
功能性服务
金融国际化 自由贸易区 培育支柱产业 航空港与航运港建设
目标
全球层面:国际性现代化大都市带 全国层面:龙头作用,整合作用 区域层面:一体化点轴发展战略
对策:进一步发挥上海的中心城市作用
基础性服务
集散功能 产业分工 城市布局 交通网络 区域开放:尤其是人口与发展
人口与发展
圈层
中心城市(外 环线内)
大都市区 (一城九 镇))
大都市圈 (苏州、嘉 兴)
Megalopolis(City Region)
30—50
1500— 2000
10000— 20000
5000—10000
100左右
1000-2500
200以上
30000以上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0—1000
全球典型的大都市带
中心城市
纽约 曼哈顿等5个区 (780,738, 9225) 内伦敦(341, 250,7325) 23市区(598, 816,13800)
大都市带(长 三角15市)
半径、 10—15 面积、 620 人口、 915万 密度 15250
50 6340 1640万 2588
100 26734 2500万 935
300 98591 7000万 768
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及其比较
黄埔 静安 卢湾
46296 40069 40589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