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
高三上册语文第八课《咬文嚼字》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导语】《咬⽂嚼字》是朱光潜写的⼀篇随笔短⽂。
他告诉⼈们⽆论阅读或写作,都要有咬⽂嚼字的精神,刻苦⾃励,追求艺术的完美。
为⼤家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家有帮助。
1.⾼三上册语⽂第⼋课《咬⽂嚼字》课⽂原⽂ 郭沫若先⽣的剧本⾥婵娟骂宋⽟说:“你是没有⾻⽓的⽂⼈!”上演时他⾃⼰在台下听,嫌这话不够味,想在“没有⾻⽓的”下⾯加“⽆耻的”三个字。
⼀位演员提醒他把“是”改为“这”,“你这没有⾻⽓的⽂⼈!”就够味了。
他觉得这字改得很恰当。
他研究这两种语法的强弱不同,“你是什么”只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意义,有时或许竟会“不是”;“你这什么”便是坚决的判断,⽽且还必须有附带语省略去了。
根据这种见解,他把另⼀⽂⾥“你有⾰命家的风度”⼀句话改为“你这⾰命家的风度”。
这是炼字的好例,我们不妨借此把炼字的道理研究⼀番。
那位演员把“是”改为“这”,确实改的好,不过郭先⽣如果记得《⽔浒》,就会明⽩⼀般民众骂⼈,都⽤“你这什么”式的语法。
⽯秀骂梁中书说:“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杨雄醉骂潘巧云说:“你这贱⼈!你这*妇!你这你这⼤⾍⼝⾥倒涎!你这你这……”⼀⼝⽓就骂了六个“你这”。
看看这些实例,“你这什么”倒不仅是“坚决的判断”,⽽是带有极端憎恶的惊叹语,表现着强烈的情感。
“你是什么”便只是不带情感的判断。
纵有情感也不能在⽂字本⾝上见出来。
不过它也不⼀定就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含义”。
《红楼梦》⾥茗烟骂⾦荣说:“你是个好⼩⼦出来动⼀动你茗⼤爷!”这⾥“你是”含有假定语⽓,也带“你不是”⼀点讥刺的意味。
如果改成“你这好⼩⼦!”神情就完全不对了。
从此可知“你这”式语法并⾮在任何情形之下都⽐“你是”式语法都来得更有⼒。
其次,郭先⽣援例把“你有⾰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命家的风度”,似乎改得并不很妥。
“你这”式语法⼤半表⽰深恶痛嫉,在赞美时便不适宜。
⼆、“是”在逻辑上是连接词,相当于等号。
“有”的性质完全不同,在“你有⾰命家的风度”⼀句中,风度是动词的宾词。
《咬文嚼字》读后感
《咬文嚼字》读后感咬文嚼字是读者不陌生的词语,它源自于汉代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的“咬文嚼字虚耽年”。
这个词语的意思是指过分琢磨文字、注重形式,却忽略了内容和实质。
咬文嚼字一词的含义可以引发人们对于规范语言使用的思考,也引发了对于文言文的学习与传承的重要性的讨论。
在阅读《咬文嚼字》这本书之后,我对于语言的使用和传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重新审视了自己在写作和沟通中的不足之处。
《咬文嚼字》一书旨在探讨汉语文字的优美之处以及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作者通过引述大量古代文人的作品和观点,抒发了自己对于语言之美的热爱和对于文字之繁复的思考。
在书中,作者提到了一些关于文字演变的例子,如古代文字的篆书、隶书和楷书,以及现代汉字的演变过程,使我明了了文字的由来和发展。
同时,作者还通过讲述旷代文人对于文字的崇敬和钟爱之情,以及他们对于文化传承的责任感,使我意识到了作为现代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文字与语言遗产。
咬文嚼字的确能够让语言更加精确、准确,使表达更加规范、得体。
然而,当追求形式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忽略了语言的灵活性和表达的真实性。
在现代社会,信息爆炸,交流迅速,人们需要更加直接和快捷的方式,而过于注重字句的准确性可能导致沟通效果的降低。
因此,尽管我们应该注重文字的选择和语法的正确性,但在沟通和表达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更多地考虑内容的清晰和有效。
咬文嚼字的本意是对于语文的正确使用和表达方式的重视,但当变成了过度注重形式而忽略内容时,就是在咬牙嚼字。
不少人在写作或者口头表达中避免使用生僻字或者复杂句式,以追求易懂和通俗化的表达方式。
这一方面是因为时代的发展使得人们对于交流的需求更加迫切,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过于晦涩的表达方式影响到理解和传达。
咬文嚼字的极端应对方式是强调语言的准确性而失去了表达的乐趣,这也是对于语言和文化的一种浪费。
在我个人的写作和表达中,咬文嚼字的现象也时常出现。
我会花费比较多的时间来琢磨如何用更恰当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忽略了在这个过程中实际思考的内容。
咬文嚼字课文主要内容
咬文嚼字课文主要内容
《咬文嚼字》是朱光潜的一篇随笔短文。
他在这篇文章中告诉人们,无论在阅读或写作中,都应有咬文嚼字的精神,刻苦自励,追求艺术的完美。
具体来说,这篇文章强调了咬文嚼字的重要性,认为这是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关键。
朱光潜认为,咬文嚼字可以帮助人们更准确地理解词语的含义,更深入地理解文本的内涵,更恰当地运用语言,更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此外,朱光潜还通过举例来说明咬文嚼字的必要性。
他引用了许多著名的作家和学者的例子,分析了他们的作品和言论,指出了他们在咬文嚼字方面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总的来说,《咬文嚼字》这篇文章强调了咬文嚼字在阅读和写作中的重要性,并提供了许多实用的建议和技巧,帮助人们更好地运用语言,更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优秀4篇)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优秀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这里是可爱的编辑帮家人们收集的《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优秀4篇】,欢迎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理出作者观点。
2、结合练习,品味佳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3、通过品味佳句独立见解的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求真求是“咬文嚼字”的精神。
教学难点:借鉴的分析方法,培养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并运用到写作中去。
教学设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二课时一课时:A、导入下面两个句子中,哪个更符合林黛玉的形象特征?说明理由。
两弯似蹙非蹙的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的含情目。
两弯似蹙非蹙的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的含露目。
明确:学生也许会有不同的想法和见解,只要自圆其说即可,教师应该给以相应的鼓励。
总结:师提出自己的观点——比较认同第二种描写。
理由:1、含露者,是说黛玉的两眼常似湿润,就好象仙露明珠,就象文中后面的“泪光点点,娇喘微微”用意相同。
2、从林黛玉一生的悲剧来看,她的前生是一棵绛株草,来到人世间就是为了偿还眼泪的,可以说她就是水做的,而“泣”和“露”正是对她悲剧人生的准确表述。
3、“蹙”是皱眉的意思,皱眉应该是身体不适或者心里不痛快的时候的一种表情,也正合了后面的描写。
而似喜非喜,林妹妹的喜从何呢?对于《红楼梦》这部巨著来说,这20个字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但是只要我们仔细斟酌就会发现,这短短的几个字却可以把林妹妹的一生都概括在内了。
如果说鲁迅作品的每一页都挤满了研究者的脑袋,那么《红楼梦》中的每个字每个标点符号都浸透着红学家的心血,可见咬文嚼字的重要,下面我们就看看朱光潜先生是怎样咬文嚼字的呢?B、介绍作者1、找同学介绍作者。
2、补充总结:朱光潜先生是我国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他精通英语,法语,德语,在晚年80岁的时候还自学了俄语,并且一生翻译了很多的著作。
《咬文嚼字》教案完美版
《咬文嚼字》教案完美版第一章:咬文嚼字的概念与意义1.1 咬文嚼字的定义1.2 咬文嚼字的重要性1.3 咬文嚼字的应用范围第二章:咬文嚼字的来源与发展2.1 咬文嚼字的起源2.2 咬文嚼字的发展历程2.3 咬文嚼字在现代社会的地位与影响第三章:咬文嚼字的分类与特点3.1 咬文嚼字的分类3.2 咬文嚼字的特点3.3 咬文嚼字与其他修辞手法的区别第四章:咬文嚼字的技巧与训练4.1 咬文嚼字的技巧4.2 咬文嚼字的训练方法4.3 咬文嚼字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第五章:咬文嚼字在实际语言运用中的作用5.1 咬文嚼字在写作中的作用5.2 咬文嚼字在口语表达中的作用5.3 咬文嚼字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第六章:咬文嚼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6.1 咬文嚼字在广告中的应用6.2 咬文嚼字在媒体传播中的应用6.3 咬文嚼字在个人品牌塑造中的应用第七章:咬文嚼字在文学作品中的案例分析7.1 咬文嚼字在诗歌中的运用7.2 咬文嚼字在小说中的运用7.3 咬文嚼字在戏剧中的运用第八章:咬文嚼字与语文教学8.1 咬文嚼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8.2 咬文嚼字在语文作业设计中的应用8.3 咬文嚼字在语文考试评价中的应用第九章:咬文嚼字的跨文化交际价值9.1 咬文嚼字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9.2 咬文嚼字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含义差异9.3 咬文嚼字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对策略第十章:咬文嚼字的未来发展趋势10.1 咬文嚼字在数字化时代的挑战与机遇10.2 咬文嚼字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变化10.3 咬文嚼字的未来发展前景与建议第十一章:咬文嚼字与语言规范化11.1 咬文嚼字对语言规范化的影响11.2 咬文嚼字在语言规范化中的作用11.3 咬文嚼字在语言规范化中的实践案例第十二章:咬文嚼字与文学创作12.1 咬文嚼字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12.2 咬文嚼字在文学创作中的技巧与方法12.3 咬文嚼字在文学创作中的实际案例分析第十三章:咬文嚼字与修辞手法13.1 咬文嚼字与修辞手法的关联性13.2 咬文嚼字在修辞手法中的运用13.3 咬文嚼字与修辞手法的融合与创新第十四章:咬文嚼字在专业领域的应用14.1 咬文嚼字在法律领域的应用14.2 咬文嚼字在医学领域的应用14.3 咬文嚼字在科技领域的应用第十五章:咬文嚼字的综合素质提升15.1 咬文嚼字对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15.2 咬文嚼字在跨学科学习中的作用15.3 咬文嚼字在终身学习中的重要性重点和难点解析《咬文嚼字》教案完美版涵盖了咬文嚼字的定义、意义、来源、发展、分类、特点、技巧、训练、应用、跨文化交际价值、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
《咬文嚼字》教案通用
《咬文嚼字》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五册,具体章节为《咬文嚼字》。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课文阅读理解、生字词学习、修辞手法分析、作者观点探讨等。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使学生了解咬文嚼字的概念,掌握文章阅读与分析的方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正确理解并运用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掌握咬文嚼字的概念和修辞手法。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文章的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细致观察、深入思考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咬文嚼字的概念、课文阅读与分析、修辞手法运用。
难点:理解作者观点,学会在实际语境中运用咬文嚼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的咬文嚼字现象,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生字词,概括文章大意。
3.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课文中的典型例子,讲解咬文嚼字的概念和修辞手法。
4.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课文中其他咬文嚼字的例子,进行随堂练习。
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作者观点,分享学习心得,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咬文嚼字》2. 主要内容:咬文嚼字概念修辞手法分析作者观点探讨3. 关键词:咬文嚼字、修辞、观点、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举例说明咬文嚼字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2)分析课文中的咬文嚼字现象,谈谈你的体会。
2. 答案:(1)示例:在广告语、对联、演讲稿等场合,咬文嚼字可以使表达更生动、形象,具有吸引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在阅读分析方面有何收获?如何改进教学方法?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有关咬文嚼字的文章,提高文学素养。
组织课堂分享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指导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
《咬文嚼字》合订本
《咬文嚼字》合订本
《咬文嚼字》是清代文学家袁枚的著作,被称为中国古代的语言文字学著作之一。
袁枚在书中以幽默的笔法,通过对汉语词语的解释和评论,展现了对语言文字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
这部书的合订本可能是指将《咬文嚼字》的不同版本或者相关的评论、研究汇编成一本书的版本。
从文字层面来看,《咬文嚼字》合订本可能包括了原著的全文或者不同版本的全文,以及对原著的注释、评介、研究等内容。
这样的合订本可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咬文嚼字》这部著作,从不同角度去理解袁枚的观点和对语言文字的思考,丰富了读者对这部著作的认识。
此外,从出版角度来看,《咬文嚼字》合订本可能还包括了对原著作者袁枚的介绍、相关历史背景的介绍,甚至是其他学者对这部著作的研究成果,从而使这本书成为了一个关于《咬文嚼字》全方位的汇编和介绍。
总的来说,《咬文嚼字》合订本是对这部经典著作的一个全面
呈现和介绍,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研究这部著作,对于汉语语言文字学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高中语文《咬文嚼字》知识点精讲
知识点总结作者简介:《咬文嚼字》作者是朱光潜【1897年-1986年】,字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人。
现当代着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
背景:《咬文嚼字》主要是想告诉别人,无论阅读或写作,都要有咬文嚼字的精神,刻苦自励,追求艺术的完美。
生字词整理:【深恶痛绝】:(shen wu tong jue )厌恶、痛恨到极点。
【逻辑】:(luo ji )【锱铢必较】:zī zhǚ bì jiòo 锱、铢:都是古代极小的重量单位,六铢等于一锱,四锱等于一两。
较:计较。
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
比喻气量狭小。
【咬文嚼字】:(yao wen jiao zi )指过分地斟酌字句。
用于讽刺那些专门死抠字眼而不去领会精神实质的人。
也讽刺那些讲话时爱卖弄自己学识的人。
【斟酌】:(zhen zhuo )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恰当。
【索然无味】:(suo ran wu wei )形容枯燥乏味。
索然,没有意味、没有兴趣的样子。
【鲁莽】:(lu mang )【清沁肺腑】:(qing qin fei fu )文学常识咬文嚼字,也许有的人认为是语文学习中的事。
其实,在学习生物时也要注重“咬文嚼字”,这里所说的“咬文嚼字”,是对所学的内容认真进行分析、推敲。
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这些知识,从而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1.阅读时要“咬文嚼字”1.1“咬文嚼字”能挖掘出隐含的关键如:“……在没有授粉的茄匣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子房就能够发育成果实。
只是因为胚珠内的卵细胞没有经过受精,所以果实里没有形成种子,这样的果实就是无籽果实……”上述叙述的是利用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培育无籽果实的原理。
如果“咬文嚼字”地仔细推敲,可以从中联想到这个实验的操作及其原理:要确保经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后的果实“无籽”,关键在于必须保证雌蕊不被授粉,方法是去掉雄蕊(两性花)和遮罩(单性花)。
高二语文教案《咬文嚼字》(优秀6篇)
高二语文教案《咬文嚼字》(优秀6篇)篇一:高二语文教案《咬文嚼字》篇一教学目的: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2、通过对文中几个实例的品味,体会斟酌文字与精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
教学重点:体会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学会在阅读和写作中“咬文嚼字”。
教学过程:一、导入:“咬文嚼字”《汉语大词典》中列有三个义项: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②形容掉书袋或卖弄学问;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幻灯片显示)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咬文嚼字》,则提倡我们要咬文嚼字,那么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样新的意义呢?作者为什么要提倡咬文嚼字呢?二、作者简介:三、分析课文观点:1、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新的含义?(读第3段)2、作者为什么提倡咬文嚼字?明确:看课文例子分析道理:(1)“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不同句式,不同意味文字和思想情感关系密切(2)《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增减文字,意味不同(3)“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不同字眼,不同意味(4)《惠山烹小龙团》三、四句的剖析用联想义,意蕴丰富(5)“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滥词旧语,毫无新意在上述讨论基础上列举课外寻找的实例并加以评说。
教师先引一些学生熟悉的实例先行进行解说,如:(1)原文:眼看朋辈成新鬼改文:忍看朋辈成新鬼(2)原文:春风又到江南岸改文:春风又绿江南岸(3)原文:红杏枝头春意浓改文:红杏枝头春意闹(4)填词:女飞人乔伊娜那令人xx的速度在人类追求极根的理想中书写了辉煌的一笔。
提示:这句话中包含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大家填写的词是什么?知道作者是怎么写的吗?明确:为什么大家想到的是叹为观止之类的词呢?说明“套板反应”在起作用。
小结:在总结课内外诸多实例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确: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语言跟思想情感走,更换了文字就同时更换了思想情感。
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咬文嚼字》读后感
咬文嚼字读后感引言《咬文嚼字》是张岱年著的一本关于汉字的研究与探讨的书籍,通过对汉字的起源、演变以及书写规范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揭示了汉字的博大精深与魅力所在。
本文将围绕《咬文嚼字》这本书展开讨论,从文字的历史沿革、字义的多义性以及文字规范等几个方面阐述书中所传达的思想与观点,并对此进行个人的思考与感悟。
文字的历史沿革《咬文嚼字》首先从文字的历史沿革方面开始展开,作者通过引用古代文献以及相关研究成果,详细描述了汉字的起源与发展过程。
书中提到,汉字的最早形态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200年左右的甲骨文,而且一直延续至今。
从甲骨文发展为金文、隶书、楷书、行书等不同的书写形式,每个历史阶段都代表着特定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
读完《咬文嚼字》给我最深的启示是,汉字作为一套独特的书写系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不仅仅是一种用来进行交流的工具,更是一个记录着中华民族智慧与传承的载体。
汉字的形态、结构和字义等方面的演变都与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传承息息相关,让人对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和思考方式感到无尽的敬意。
字义的多义性书中还着重强调了字义的多义性这一问题。
作者通过举例说明,在不同的语境中,汉字的意义可能会发生变化,而在某些情况下,一个字甚至可能拥有截然相反的含义。
比如,书中提到的“害”字,既可以表示对他人造成伤害,也可以表示受到伤害。
这一现象使得我们在阅读理解时需要注意尽可能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意图。
这一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意识到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文字时,我们应该更加注重语境和逻辑,避免在表达和理解中造成误解。
此外,对于汉字的学习者来说,掌握多义字的用法和辨析能力也是很重要的一项基本技能。
文字规范的重要性《咬文嚼字》还特别强调了文字规范的重要性。
书中指出,在书写和使用汉字时,准确地掌握规范的书写方式和笔画顺序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可以提高书写的美感,还可以减少误解和歧义。
同时,作者还通过对历史上一些错误书写导致的误解和混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强调了规范书写的必要性。
《咬文嚼字》课文全解
《咬文嚼字》课文全解●课文研讨鉴赏一、主旨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强调了在文学阅读和创作中应该“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一词通常含有贬义,它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过分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作者却很看重这个成语所包含的合理的、积极的因素,借用它来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主张:在文学上,“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作者提倡咬文嚼字,是和他对文学创作过程的认识分不开的。
关于语言文字和思想感情的关系,他认为:“思想是心理活动,它所借以活动的是事物的形象和语文(即意象和概念),离开事物形象和语文,思想无所凭借,便无从进行。
在为思想所凭借时,语文便夹在思想里,便是‘意’的一部分,在内的,与‘意’的其余部分同时进行的。
所以我们不能把语文看成在外在后的‘形式’,用来表现在内在先的特别叫做‘内容’的思想。
‘意内言外’和‘意在言先’的说法绝对不能成立。
”(《谈美·谈文学》)这个思想,运用到创作上,它要求作者把自己想要表现的东西,不论是形象,还是情感,还是观点,都要能够在脑海中鲜明地呈现出来;运用到欣赏上,它指导人们不就文字来欣赏文字,而是通过文字揣摩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看看思想感情表达得是否恰切、鲜明。
本文主要是谈文学创作,但对我们进行文学欣赏也不无启发。
二、结构层次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5段):用三个例子说明咬文嚼字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文字的微小改动与调整都影响到思想感情的表达,也就是说,咬文嚼字并非只在字面上下功夫,其效果也不容小视。
首先是以郭沫若对自己的两部作品所做的两处修改为例。
这两处修改,一处改得好,一处改得文句不通。
修改文字当以更准确有力地传达感情为准,郭沫若没有注意这个道理,将文章修改中取得成功的经验直接挪用到别处,以致修改出的语句不仅表达的感情全然不对味,就是从语法角度来看,也全然不符合语法规则。
其次是以王若虚修改《史记》中的李广射虎这个片段为例。
优秀《咬文嚼字》
优秀《咬文嚼字》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引子•《咬文嚼字》的主要内容•对《咬文嚼字》的评价•《咬文嚼字》的衍生和发展•如何借鉴《咬文嚼字》的精神01引子《咬文嚼字》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本有广泛影响的语文类的杂志,创刊于1995年,由上海文化出版社主办。
该杂志主要面向全国中小学语文教师、学生以及各界中文爱好者。
1 2 3《咬文嚼字》杂志社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于1995年正式创刊的。
杂志社由上海市委宣传部主管主办,上海文化出版社协办。
杂志社由上海文化出版社主管主办,上海咬文嚼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
《咬文嚼字》杂志的编辑团队包括主编、副主编、编辑部主任、编辑、校对等。
自创刊以来,《咬文嚼字》一直坚持“宣传语文规范,传播语文知识,推动语文改革”的宗旨,倡导“咬准每个字,嚼透每句话”的精神。
该杂志以其严谨、认真、专业的办刊态度和富有创意的栏目设计赢得了广大的读者和各级语文教师的喜爱和好评。
杂志的作者包括语文教育专家、作家、语言学家、辞书编纂家等。
《咬文嚼字》的作者及创作历程02《咬文嚼字》的主要内容03汉字的书写汉字的书写需要遵循一定的笔画顺序和结构规律,只有按照正确的书写方式才能写出一个正确、美观的汉字。
主要观点01汉字的属性文章从汉字的属性、功能和特点三个方面阐述了汉字认知、书写、教与学的重要性。
02汉字的认知汉字的认知包括音、形、义三个方面,其中音和形是汉字认知的基础,而义则是汉字认知的核心。
王宁教授中国文字学专家、语言文字学家,主要研究汉字的音、形、义及其演变规律,并致力于推广汉字文化。
涉及的主要人物周有光教授中国文字学专家、汉语拼音之父,主要研究汉字的简化、拼音化等问题,并致力于推广汉语拼音。
刘又辛教授中国文字学专家、书法家,主要研究汉字的书写规律和历史,并致力于推广汉字书写文化。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先总述汉字的属性、功能和特点,然后从三个方面分别阐述汉字认知、书写和教与学的重要性,最后总结全文。
咬文嚼字朱光潜原文及赏析
咬文嚼字朱光潜原文及赏析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释义朱光潜先生1943年撰写的《咬文嚼字》,已收进现在的高级中学语文课本。
朱先生《咬文嚼字》的“咬文嚼字”,其涵义,是《辞源》(1979年修订本)所注释的“指词句上的推敲”。
朱先生在《咬文嚼字》中说:“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并且还说:“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卒读全文,豁然开朗,你不能不敬服朱先生的超人的慧眼和不同凡响的见解。
朱先生的这一独到的见解,再加上那么多翔实精当的例句,尤其是鞭辟入里的剖析,让中学生去学习,是大有裨益的。
在《咬文嚼字》中,朱光潜先生还说:咬文嚼字非“锱铢必较”不可,“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这话,无疑是很对的。
按朱先生的这一观点,我便想对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释义”来咬嚼一番。
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释义》,共三条,其一是:咬文嚼字: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例: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咬文嚼字。
朱先生的这个释义,与《现代汉语词典》,甚至更多的当代辞书的注释几乎是完全一致的。
可是,它们多没有例句,于是,人家就无话可说,或者,你想说,也很难说得好;既然,朱先生有例句,我们不妨先从朱先生的例句入手来咬嚼一番,看一看朱先生例句中“咬文嚼字”的涵义及其褒贬,与朱先生自己的“咬文嚼字释义”及其褒贬,是否吻合?或许,你从中还能弄清楚朱先生的“咬文嚼字释义”,到底确当与否?朱先生的例句,“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是句子的大前提,“切不可一味地咬文嚼字”,是关涉着是否能够领会马列主义理论“精神实质”这个大前提的告诫之语,其意思是说:如果“一味地咬文嚼字”,就不能领会马列主义理论精神实质,反之,要领会马列主义理论精神实质,就“切不可一味地咬文嚼字”;或者是说: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必须注重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咬文嚼字,言下之意:单纯地咬文嚼字是不可能领会马列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的,还必须……,还应该……。
《咬文嚼字》教案最新9篇
《咬文嚼字》教案最新9篇《咬文嚼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藉其深厚的人文素养、纤细的文字敏感,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在短文《咬文嚼字》中择用若干精当的语言实例深入浅出地将运用文字应有谨严的精神以及必需在创作和阅读中养成随处留心玩索的好习惯等观点令人折服地表达出来。
作者认为郭沫若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似乎改得并不很妥。
他还认为韩愈之“敲”是否优于贾岛之“推”也值得商榷。
对此,作者说出了一番令人信服的道理。
这种独立思考、求真求实的创新精神正是我们当今推行的素质教育的精义所在,非常值得学生借鉴学习。
作者对“套板反应”很反感,认为“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而“套板反应”正是许多学生的通病,因此应该作为教学重点。
据此,本文教学目标可确立为以下几个层面:1、通过对文中有关几个实例的尝试品味,体会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从而自觉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正确谨严的语文学习习惯。
2、不妨引导学生注意对本文语言的质疑分析,培养求实创新精神。
【教学方法】阅读是一项极具个性化的活动,因此必须放手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动手动脑活动来完成各项教学目标。
本文的教学拟采用学生活动的方式进行,活动分为课前准备和课内讨论两大板块。
【教学过程】一、导入元代无名氏杂剧《劝夫杀狗》中有:由不得你咬文嚼字。
成语“咬文嚼字”既来源此。
对这个成语的解释,《现代汉语词典》中云:……;《汉语大词典》中云:……(见教师用书)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咬文嚼字》,则提倡我们要咬文嚼字,那么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样新的意义呢?作者为什么要提倡咬文嚼字呢?二、作者简介(见教师用书)三、提名阅读四、分析课文1、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新的含义?(第3段)2、作者为什么提倡咬文嚼字?并填表明确:例子分析道理“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不同句式,不同意味文字和思想情感关系密切《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增减文字,意味不同“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不同字眼,不同意味《惠山烹小龙团》三、四句的剖析用联想义,意蕴丰富“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滥词旧语,毫无新意3、在上述讨论基础上列举课外寻找的实例并加以评说。
《咬文嚼字》(共57张PPT)
语言变化的趋势
1 2
语言简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也在不断变化,未来语言 可能会更加简化,词汇量可能会减少,表达方式 也可能更加直接明了。
多样化表达
随着文化交流的增多,外来词汇的引入和本土化 改造可能会更加频繁,表达方式也会更加多样化。
3
语音识别技术的影响
随着语音识别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人们可能会 更多地依赖语音输入和输出,这将对咬文嚼字产 生一定的影响。
鼓励读者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培 养良好的语感和语境意识,提高自己 的语言表达能力。
希望读者能够意识到语言文字的重要 性和价值,将其视为传递信息、沟通 情感、传承文化的重要工具,认真对 待语言文字的使用和保护。
感谢观看
THANKS
文化差异和误解
文化差异
由于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不同,对于同一事物或概念的理解和表达也 可能存在差异。为了避免文化差异带来的误解,需要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背景 ,尊重文化差异,以及在行文时注意语言的得体性和适应性。
误解
误解是指对于某一事物或概念的理解出现偏差或错误。为了避免误解,需要加强 学习和理解,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背景,以及在行文时注重语言的清晰度和明确性 。
03
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准确表达
咬文嚼字可以帮助我们准确理解 和使用语言,避免歧义和误解,
使表达更加清晰、准确。
丰富词汇
通过咬文嚼字,我们可以深入了解 词汇的含义、用法和搭配,从而丰 富自己的词汇量,使表达更具表现 力和感染力。
规范语法
咬文嚼字有助于我们掌握正确的语 法规则和表达方式,使语言更加规 范、流畅。
《咬文嚼字》
• 引言 • 咬文嚼字的含义和起源 • 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 咬文嚼字的常见错误和纠正方法
《咬文嚼字》教案
《咬文嚼字》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五册第七单元《咬文嚼字》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咬文嚼字”的含义,探讨其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分析文本,解读作者如何巧妙运用文字表达情感;通过实例分析,学会在写作中注重文字的推敲和运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咬文嚼字”的含义,认识到文字在表达情感、描绘事物方面的重要性。
2.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会分析文本,解读作者的情感表达。
3. 培养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注重文字推敲和运用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体会到“咬文嚼字”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学会分析文本,解读作者情感,并在写作中注重文字的推敲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思考在日常沟通中,如何用恰当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情感。
2. 新课导入:讲解“咬文嚼字”的含义,引导学生认识到文字在表达情感、描绘事物方面的重要性。
3. 文本分析:带领学生阅读文本,分析作者如何巧妙运用文字表达情感,解读文本内涵。
4. 例题讲解:以课文中的精彩片段为例,讲解如何分析文本,引导学生学会鉴赏。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段自己喜欢的文本,尝试分析并解读作者情感。
7. 互动环节: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心得,互相交流、学习。
六、板书设计1. 《咬文嚼字》2. 主要内容:“咬文嚼字”的含义文本分析方法写作中注重文字推敲和运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取一篇自己喜爱的文章,分析其中的一段文本,解读作者情感,并说明如何通过文字推敲和运用来表达情感。
2. 答案:学生需在作业中明确指出分析的文本段落,详细解读作者情感,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并尝试在写作中运用所学知识,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咬文嚼字》教案
《咬文嚼字》教案教案:《咬文嚼字》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咬文嚼字》。
文章主要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文学家苏轼和书法家黄庭坚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咬文嚼字”的含义,并教育学生做学问要严谨认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咬文嚼字”一词造句。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所传达的价值观,培养自己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做学问要认真严谨,对待问题要深入探究,从而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难点:理解课文中所传达的价值观,运用“咬文嚼字”一词造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苏轼和黄庭坚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两位文学家的故事,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咬文嚼字》。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大意,并划出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苏轼和黄庭坚的故事所传达的价值观,并交流如何在生活中做到严谨认真。
4. 讲解分析(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并结合课文内容讲解“咬文嚼字”一词的含义和用法。
5. 课堂练习(10分钟)学生运用“咬文嚼字”一词造句,教师进行点评。
六、板书设计《咬文嚼字》苏轼黄庭坚严谨认真七、作业设计1. 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2. 运用“咬文嚼字”一词造句。
3. 写一篇关于“做学问要严谨认真”的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较好,但在运用“咬文嚼字”一词造句时,部分学生表现不够熟练。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咬文嚼字》详细教案
《咬文嚼字》详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现代文阅读》教材第四单元“咬文嚼字”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对词语的准确理解与运用,通过咬文嚼字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学鉴赏素养。
着重分析朱自清的《背影》和王安忆的《长恨歌》中的精彩片段,探讨作者如何巧妙运用词语表达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咬文嚼字的方法,提高对文本的解读能力。
2. 培养学生准确理解词语内涵,提升阅读水平。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阅读中灵活运用咬文嚼字的方法。
教学重点:咬文嚼字的技巧及其在阅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黑色水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对咬文嚼字的思考,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2. 新课内容讲解:a. 分析《背影》中“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的句子,讲解如何通过咬文嚼字理解作者的情感。
b. 分析《长恨歌》中“她那娇滴滴的样子,犹如一朵含苞待放的牡丹”的句子,讲解如何通过咬文嚼字欣赏文学作品。
3.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段文学作品,尝试运用咬文嚼字的方法进行分析,并分享心得。
4. 例题讲解:针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咬文嚼字的意义与作用2. 咬文嚼字的方法与技巧3. 作品案例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取一篇你喜欢的文学作品,运用咬文嚼字的方法进行分析,并写出你的感悟。
2. 答案:教师针对学生作业进行批改,给出指导意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文学作品,运用咬文嚼字的方法进行欣赏,提高文学素养。
同时,关注生活中的咬文嚼字现象,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阅读中灵活运用咬文嚼字的方法。
2. 教学过程中的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段文学作品,尝试运用咬文嚼字的方法进行分析。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的教案(通用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的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咬文嚼字》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本课为第一课时。
文章主要论述了文学写作与阅读中“咬文嚼字”的重要性,提倡一字不放松的严谨精神。
详细内容涉及:1. 作者朱光潜的观点阐述;2. 咬文嚼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3. 咬文嚼字在文学创作和阅读中的作用;4. 倡导严谨的治学态度。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了解咬文嚼字在文学创作和阅读中的重要性;2.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 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树立咬文嚼字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文章观点的阐述及论证方法;2. 教学难点:咬文嚼字在文学创作和阅读中的作用及其现实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文原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用名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引发学生对咬文嚼字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课;2.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文章的观点、论证方法及其现实意义;3.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组修改前后的文章片段,让学生分析修改前后的差异,体会咬文嚼字的作用;4. 例题讲解:分析文章中具有代表性的例子,阐述咬文嚼字的重要性;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实际,对课文中的某些句子进行咬文嚼字的实践;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咬文嚼字在文学创作和阅读中的作用,分享自己的感悟;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1. 文章观点:咬文嚼字的重要性;2.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3. 咬文嚼字的作用: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培养严谨治学态度。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对一篇文章进行咬文嚼字的实践,并写出心得体会;2. 答案:待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进行批改和点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课堂教学进行自我反思,查找不足,为下次教学提供借鉴;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文章,让学生在课后进行阅读,进一步体会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பைடு நூலகம்
二、标题中的“咬文嚼字”是以上哪一个意思? 如果都不是,请用课文中的话来加以解释: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 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P41第三 段
粗读课文,思考文章观点性的语段是第几 段,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主要观点: (1)应该有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 (2)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 推陈翻新,时时追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 炼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课外拓展 眼 看朋辈成新鬼
改:忍 看朋辈成新鬼 明确:“眼看”没有“忍着”的悲愤意味。
春风又 到 江南岸 改:春风又 绿 江南岸 明确:“绿”较之“到”写活了江南的勃勃生机, 又流露出喜悦兴奋的心情。
红杏枝头春意 浓 改:红杏枝头春意 闹 明确:非一“闹”字,不能形容其杏之红,其红之 浓。“闹”将无“声”的景象随着上有“声”的意味。日 常经验里的视觉、听觉等感觉被彼此打通,多层次地将审 美的精微感受传达出来。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唐·贾 岛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唐·卢延让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 死不休。 ——唐·杜 甫
福楼拜对莫泊桑如是说
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 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个,真正适用的动 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 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 其他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 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 出来。
咬文嚼字
朱光潜
重点字词
咬文嚼字(jiáo)没镞 (mòzú)
岑寂 (cén) 锱铢必较
(zīzhū)
烟榻 (tà) 蕴藉 (yù付n梓jiè)
(zǐ)
尺牍 (dú)下乘 (ch倒én涎g)
(xián)
点铁成金:比喻修改文章时稍稍改动原来的 文字,就使它变得很出色。 索然无味:形容事物枯燥无味(多指文章)。
本文可以吸收借鉴的观点
1.通过本文的学习,在今后阅读和写作的时 候,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
2.运用语言要力求创新。 3.学习作者为写好文章勤于积累的精神。
总结:文学语言积累的方法可以有记卡片、 摘抄等方式。
咬文嚼字
嚼
——《内蒙访古》
字
两句话内容一致,但前句是一般陈
述句。后句则采用了反问和反复的修辞
手法,大大增强了感情色彩,增强了赞
美的语气。
拓展研究:
利用“咬文嚼字”的知识,完成下面的两题。
鲁迅《秋夜》开篇的句子:
“在我家的后园,可以看到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 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这样写与写成“在我家的后园,可以看到墙外有两株 枣树”有什么不同?哪个更好?
“僧敲月下门” “僧推月下门”
增减文字,意味不同 不同字眼,不同意味
“柳腰桃面”等套语 滥词旧语,毫无新意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1-4),举例说明文字和思想的 密切关系。共有三个例子,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述。
三、合作探究:作者为了说明观点分别举 了哪些例子?
1.演员替郭沫若改台词
2.王若虚改《史记》“李广射虎”
3.“推”和“敲”的故事 4.《惠山烹小龙团》三四句的剖析 5.“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论
文中 例 子 分 析
“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文字和思想情感 关系密切
《史记》李广射虎 一段的改写
第二部分(5-7),运用正反对比论证语言 要想跟着情感走,就要“惟陈言之务去”。
第三部分(8),在论证“咬文嚼字”道理 的基础上,指出只有“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 精练与吻合,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美”。
讨论 “敢于这样做的人,肯定是个英雄。”
“敢于这样做的人,难道不是一个英
咬 雄吗?可以肯定说是一个英雄,一个大大 文 的英雄。”
一、咬文嚼字释义
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 神实质) 。 B.形容卖弄才学。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例1: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 可一味地 。 例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 常 ,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
例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也毫无用处。
老鼠掉进书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