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 模式识别

合集下载

模式识别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模式识别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模式识别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模式识别是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现代科学技术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技术手段。

它涉及到从大量的数据中自动识别出某种模式的过程,其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如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语音识别等领域。

一、模式识别的基本理论模式是事物或现象中简单重复的部分或整体,模式识别是通过对数据进行分类、聚类等方式分析、发现事物或现象中的规律性,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科学研究中。

模式识别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数据分析、统计学、人工神经网络及算法模型等。

1.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模式识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通过对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处理和应用,从中发现有用的信息以及可用于决策或预测的模型。

数据分析可以采用统计学、机器学习、人工神经网络等方法,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数据分析的目的都是找到数据表达的规律和模式。

2. 统计学统计学是模式识别所使用的数学工具之一,主要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提供决策支持和预测结果。

统计学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控制过程、质量控制、风险评估和数据挖掘等。

3. 人工神经网络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基于人类大脑神经结构的人工智能技术,它通过对输入的数据进行处理、学习,将数据转换为信号输出,以此模拟人脑的神经网络功能。

人工神经网络可以应用于图像识别、音频识别等领域。

4. 算法模型算法模型是模式识别的基本理论之一,它是指在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的时候所采用的算法模型。

常用的算法模型包括决策树、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等。

二、模式识别的方法模式识别的方法主要包括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和半监督学习。

1. 监督学习监督学习是指在训练模型时,数据集中已知了对应的标签或类别信息。

监督学习的主要步骤是将已知数据输入到模型中进行训练,训练好的模型之后可以将未知的数据进行分类或预测处理。

监督学习包括分类和回归两种类型。

2. 无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是指在训练模型时,数据集中没有对应的标签或类别信息。

无监督学习的主要步骤是将数据输入到模型中进行训练,训练好的模型之后可以从数据中提取出特定的模式、结构或规律。

图像识别技术的研究现状论文

图像识别技术的研究现状论文

图像识别技术研究现状综述简介:图像识别是指图形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人们辨认出它是经验过的某一图形的过程,也叫图像再认。

在图像识别中,既要有当时进入感官的信息,也要有记忆中存储的信息。

只有通过存储的信息与当前的信息进行比较的加工过程,才能实现对图像的再认。

图像识别技术是以图像的主要特征为基础的,在图像识别过程中,知觉机制必须排除输入的多余信息,抽出关键的信息。

在人类图像识别系统中,对复杂图像的识别往往要通过不同层次的信息加工才能实现。

对于熟悉的图形,由于掌握了它的主要特征,就会把它当作一个单元来识别,而不再注意它的细节了。

这种由孤立的单元材料组成的整体单位叫做组块,每一个组块是同时被感知的。

图像在人类的感知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人类随时随处都要接触图像。

随着数字图像技术的发展和实际应用的需要,出现了另一类问题,就是不要求其结果输出是一幅完整的图像,而是将经过图像处理后的图像,再经过分割和描述提取有效的特征,进而加以判决分类,这就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科学一图像识别。

它以研究某些对象或过程的分类与描述为主要内容,以研制能够自动处理某些信息的机器视觉系统,代替传统的人工完成分类和辨识的任务为目的。

图像识别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文字识别、图像处理和识别及物体识别:文字识别的研究是从1950年开始的,一般是识别字母、数字和符号,并从印刷文字识别到手写文字识别,应用非常广泛,并且已经研制了许多专用设备。

图像处理和识别的研究,是从1965年开始的。

过去人们主要是对照相技术、光学技术的研究,而现在则是利用计算技术、通过计算机来完成。

计算机图像处理不但可以消除图像的失真、噪声,同时还可以进行图像的增强与复原,然后进行图像的判读、解析与识别,如航空照片的解析、遥感图像的处理与识别等,其用途之广,不胜枚举。

物体识别也就是对三维世界的认识,它是和机器人研究有着密切关系的一个领域,在图像处理上没有特殊的难点,但必须知道距离信息,并且必须将环境模型化。

第四章模式识别

第四章模式识别

知觉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觉是确定人 们所感受的刺激物的意义的过程。或者 说,知觉是解释刺激信息,从而产生模 式和意义的过程。
知识经验在知觉中的作用
因素恢复实验 (Warren 1970 ) 已有知识对句子知觉的作用
(Miller&Isard ,1963) 视知觉研究的证据 (Biederman,1972)
Marr 的计算理论 (computational theory)
初级素描 (primal sketch):这一表征对视 觉输入的主要光强变化进行二维描述,包括 关于边缘、轮廓和墨块的信息。
2 1/2 -D 素描 (2 1/2 -D sketch):这一 表征通过利用由阴影 (shading)、纹理 (texture)、运动 (motion)、双眼视差 (binocular disparity) 等提供的信息,对 可视表面深度和方位进行描述,此表征依赖 于观察点。
第四章模式识别
第一节 知觉理论概述
一、知觉概述
关于知觉的传统观点
知觉是在刺激作用下即刻产生的,而且似乎是 自动的
常人意识不到知觉的过程 某些空间特性的知觉受先天制约,不依赖于过
去的经验或者学习 某些几何错觉甚至不依赖于人掌握的有关概念
传统的观点认为,知觉是一种 消极被动的接受刺激的过程;
(二)、特征分析说
1.基本思想
特征分析说试图将模式分析为组成它们的各种 特征(feature),模式识别时需要对刺激的特征进 行分析,将之与长时记忆中的各种刺激特征进行 比较,一旦获得最佳的匹配,外部刺激就得以识 别。
2. “泛魔堂”模型(“魔城”模型)
通过特征分析识别一个字母R
3.特征分析的生理学依据
第二节 模式识别及其 理论模型

模式识别简介

模式识别简介

模式识别简介模式识别简介Pattern recognition诞⽣狗的嗅觉的灵敏度⾮常⾼,⼤约是⼈的50⾄100倍。

狗通过这项特异的功能来识别各种各样的东西,帮助⼈类完成⼀些鉴别⼯作。

不仅如此,识别也是⼈类的⼀项基本技能,⼈们⽆时⽆处的在进⾏“模式识别”,古⼈有⼀成语“察⾔观⾊”表达的正是这个意思。

模式识别是⼈类的⼀项基本智能,在⽇常⽣活中,⼈们经常在进⾏“模式识别”。

随着20世纪40年代计算机的出现以及50年代⼈⼯智能的兴起,⼈们当然也希望能⽤计算机来代替或扩展⼈类的部分脑⼒劳动。

计算机模式识别在20世纪60年代初迅速发展并成为⼀门新学科。

概念简单来说,模式识别就是通过计算机⽤数学技术⽅法来研究模式的⾃动处理和判读。

我们把环境与客体统称为“模式”。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类有可能研究复杂的信息处理过程。

信息处理过程的⼀个重要形式是⽣命体对环境及客体的识别。

对⼈类来说,特别重要的是对光学信息(通过视觉器官来获得)和声学信息(通过听觉器官来获得)的识别。

这是模式识别的两个重要⽅⾯。

市场上可见到的代表性产品有光学字符识别(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 OCR)、语⾳识别系统。

其计算机识别的显著特点是速度快,准确性⾼,效率⾼。

在将来完全可以取代⼈⼯录⼊。

模式识别是指对表征事物或现象的各种形式的(数值的、⽂字的和逻辑关系的)信息进⾏处理和分析,以对事物或现象进⾏描述、辨认、分类和解释的过程,是信息科学和⼈⼯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模式识别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是研究⽣物体(包括⼈)是如何感知对象的,属于认识科学的范畴,⼆是在给定的任务下,如何⽤计算机实现模式识别的理论和⽅法。

前者是⽣理学家、⼼理学家、⽣物学家和神经⽣理学家的研究内容,后者通过数学家、信息学专家和计算机科学⼯作者近⼏⼗年来的努⼒,已经取得了系统的研究成果。

应⽤计算机对⼀组事件或过程进⾏辨识和分类,所识别的事件或过程可以是⽂字、声⾳、图像等具体对象,也可以是状态、程度等抽象对象。

模式识别

模式识别

1、模式识别主要由四部分组成:数据获取、预处理、特征提取和选择、分类决策。

2、预处理的目的就是去除噪声,加强有用的信息。

3、特征提取和选择是为了有效地实现分类识别,对原始数据进行变换,得到最能反映分类本质的特征。

4、分类决策就是在特征空间中用统计方法把被识别的对象归为某一类。

5、统计决策理论是处理模式分类问题的基本问题之一,它对模式分析和分类器的设计有着实际的指导意义。

6、几种常用的决策规则:(1)基于最小错误率的贝叶斯决策(尽量减少分类的错误)(2)基于最小风险的贝叶斯决策(考虑各种错误造成的不同损失)(3)在限定一类错误率条件下是另一类错误率为最小的两类别决策(限制其中某一类错误率不得大于某个常数而是另一类错误率尽可能小)(4)最小最大决策(5)序贯分类法(先用一部分特征来分类,逐步加入特征以减少分类损失)(6)分类器(基于上面的四种决策规则对观察向量x进行分类是分类器设计的主要问题)7、对观察样本进行分类是模式识别的目的之一。

8、在分类器设计出来以后总是以错误率的大小,通常来衡量其性能的优劣。

9、再利用样本集设计分类器的过程中,利用样本集估计错误率是个不错的选择。

10、对于错误率的估计问题可分为两种情况:(1)对于已设计好的分类器,利用样本来估计错误率。

(2)对于为设计好的分类器,需将样本空间分成两部分,即分为设计集和检验集,分别用以设计分类器和估计错误率。

线性判别函数1、在实际问题中,我们往往不去恢复类条件概率密度,而是利用样本集直接设计分类器。

即首先给定某个判别函数类,然后利用样本集确定出判别函数类中的未知参数。

2、将分类器设计问题转化为求准则函数极值的问题,这样就可以利用最优化技术解决模式识别问题。

3、决策树,又称多级分类器,是模式识别中进行分类的一种有效方法,对于多类或多峰分布问题,该方法尤为方便。

利用数分类器可以把一个复杂的多类别分类问题转化为若干个简单的分类问题来解决。

它不是企图用一种算法、一个决策规则去把多个类别一次分开,而是采用分级的形式,是分类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模式识别培训教程PPT(94张)

模式识别培训教程PPT(94张)

线条透视
结构密度
遮盖关系
(二)建构性知觉理论 (Constructive perception)
知觉是一个积极的和建构的过程
知觉并不是由刺激输入直接引起的,而 是所呈现刺激与内部假设、期望、知识以 及动机和情绪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
知觉有时可受到不正确的假设和期望影 响,因而也会发生错误
邻近物 体大小 对大小 知觉的 影响
现代观点则认为,知觉是主动 和富有选择性的构造过程。
黄希庭:“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 官的事物的整体在脑中的反映,是人对感 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梁宁建:“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 各种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 的整体的反映,它通过感觉器官,把从环 境中得到的各种信息,如光、声音、味道 等转化为对物体、事件等的经验的过程。”
2. “泛魔堂”模型(“魔城”模型)
通过特征分析识别一个字母R
3.特征分析的生理学依据
1981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Hubel & Wiesel
4.特征分析的行为学证据
Neisser(1964)英文字母扫描实验 固定影像与静止影像的实验
5.特征分析说的评论 优点:避开预加工、减轻记忆负担、带有学习
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 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对知觉对象形成假 设,这种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 阶段或水平。又称之为概念驱动加工 (Concept-Driven Processing)
•Tulving, Mandler & Baumal的实验
自变量
上下文情况:无上下文、4字上下文、8字上下文 (考察自上而下加工)
1982年他在《科学》杂志上原创性地提出 了“拓扑性质初期知觉”的理论,向半个世纪 以来占统治地位的理论提出了挑战。随后20多 年的时间里,在与国际上持不同学术观点的学 者的争论与交流中,他以令人信服的系列科学 实验不断地完善和论证着这一假说,使之成为 被越来越多的国际同行所接受的学说,进而成 为有国际影响力的理论,他的成果也被《科 学》、《美国科学院院报》等著名学术刊物多 次刊登。2004年,著名知觉杂志《Visual Cognition》以专辑的形式刊载了陈霖教授的 成果并配发了大量国际著名学者的评论性文章。

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

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

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机器学习和模式识别是计算机科学领域中重要的技术和研究方向。

机器学习是一种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学习,以自动发现数据中的模式和规律,并利用这些模式和规律进行预测和决策的方法。

而模式识别是指通过分析和识别数据中的模式和特征,从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分类、识别和推断等任务的过程。

第一部分:机器学习基础1. 机器学习的定义与分类机器学习是指通过算法和模型让计算机系统自动地从数据中学习,以便做出预测和决策。

根据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和强化学习的不同,机器学习可以分为三类。

2. 监督学习监督学习是一种通过给定输入和对应的输出来建立模型的方法。

它通过训练数据集中的样本和标签,学习到输入和输出之间的映射关系,从而对未知数据进行预测。

3. 无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是一种通过对数据中的结构和模式进行建模来实现学习的方法。

它不依赖于预先标记的数据,而是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和聚类等方法来揭示数据的内在关系。

4. 强化学习强化学习是一种通过试错的方式从环境中学习最优策略的方法。

在强化学习中,代理通过观察环境的状态和执行动作,从环境中获得奖励信号,并通过修改策略来优化奖励信号。

第二部分:模式识别基础1. 模式识别的定义和应用领域模式识别是一种通过对数据模式和特征进行分析和识别,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它广泛应用于图像识别、语音识别、数据挖掘等领域。

2. 特征提取与选择特征提取是指从数据中选择和提取出对模式识别任务有意义的特征。

特征选择则是在所有特征中选择对识别效果最好的子集。

3. 模式分类与识别模式分类是指将输入数据分到不同的类别中的过程,而模式识别则是指从训练好的模型中识别出新的未知模式的过程。

第三部分: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的应用1. 图像识别机器学习和模式识别在图像识别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训练样本,可以建立模型来对图像进行分类、识别和分割等任务。

2. 语音识别机器学习和模式识别在语音识别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模糊模式识别

模糊模式识别

第6讲模糊模式识别(第三章模糊模式识别)一、模式识别一般原理1.模式识别的概念模式识别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模式:用数学描述的信息结构或观察信号。

模式识别就是把要辨别的对象,通过与已知模式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出它和哪一个模式相类同的过程。

2.模式识别系统人们识别事物时,首先要对事物进行观察,抓住特点,分析比较,才能加以判断和辨别,而机器进行模式识别也同样要有这些过程。

因此模式识别系统通常由以下四个部分构成:①传感器部分:这是获取信息的过程。

比如摄像头就象人的眼睛,把图像信息变为电信号,麦克风象人的耳朵,获取声音信号,又如霍尔元件可以感受磁场,压电陶瓷可以把力转换为电信号等等。

②预处理部分:这是对信息进行前端处理的过程。

它把传感器送来的信号滤除杂波并作规范化、数字化。

③特征提取部分:这是从信号中提取一些能够反映模式特征的数据的过程。

④识别判断部分:这是根据提取的特征,按照某种归类原则,对输入的模式进行判断的过程。

二、模糊模式识别模糊模式识别主要是指用模糊集合表示标准模式,进而进行识别的理论和方法。

主要涉及到三个问题:(1)用模糊集合表示标准模式;(2)度量模糊集合之间的相似性;(3)模糊模式识别的原则。

例3.1 邮政编码识别问题识别:0,1,2,……,9关键:1)如何刻化,0,1,……,9(如何选取特征?)(区分)2)如何度量特征之间的相似性? 1.模糊集合的贴近度贴近度是度量两个模糊集合接近(相似)程度的数量指标,公理化定义如下:定义3.1 设,,()A B C F X ∈,若映射[]:()()0,1N F X F X ⨯→ 满足条件:①(,)(,)N A B N B A =; ②(,)1,(,)0N A A N X φ==; ③若A B C ⊆⊆,则(,)(,)(,)N A C N A B N B C ≤∧。

则称(,)N A B 为模糊集合A 与B 的贴近度。

N 称为()F X 上的贴近度函数。

模式识别发展及现状综述

模式识别发展及现状综述

模式识别发展及现状综述
目前,模式识别已经成为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不同的应用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生物识别,自动机器人,
语音识别等。

模式识别是一种使机器获得能力,以识别和理解事物的能力,它把视觉,听觉,触觉等信息的处理过程变成可实现的机器任务,从而从
大量的信息中提取有用的信息,达到其中一种有意义的目的。

模式识别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传统模式识别,统计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和智能,每一阶段都为模式识别
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传统模式识别可以追溯到1900年以前,主要是通过规则来识别特征
或分类样本。

在传统模式识别阶段,主要有基于特征的模式识别、基于模
型的模式识别和基于结构的模式识别。

基于特征的模式识别主要是提取具
有代表性的特征,并根据特征判断类别之间的差异;基于模型的模式识别
则是根据建立的模型,通过最小二乘法或最小化误差函数,识别特征;基
于结构的模式识别则是抽取数据中的空间结构特征,从而实现类样本的聚
类分离。

随着计算机处理速度的不断提高,统计机器学习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
进展。

《模式识别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模式识别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模式识别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编号:英文名称:Pattern Recognition and Its Applications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责任教学单位:电子工程系电子信息教研室总学时:32学分:2.0考核形式:考查课程类别:专业课修读方式:必修教学目的:模式识别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模式识别的基本理论和主要方法,并且能掌握在大量的模式样本中获取有用信息的原理和算法,通过课外上机练习,学会编写模式识别的算法程序,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目的,使学生了解模式识别的应用领域,为将来从事这一方面的研究打下初步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

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线性代数、概率与数理统计。

它与数字图像处理课可并开。

所学知识可以直接应用于相关课题的毕业设计中,并可为学生在研究生阶段进一步深入学习模式识别理论和从事模式识别方向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由于本课程的目标是侧重在应用模式识别技术,因此在学习内容上侧重基本概念的讲解,辅以必要的数学推导,使学生能掌握模式识别技术中最基本的概念,以及最基本的处理问题方法。

本课程安排了一些习题,以便学生能通过做练习与实验进一步掌握课堂知识,学习了本课程后,大部分学生能处理一些简单模式识别问题,如设计获取信息的手段,选择要识别事物的描述方法以及进行分类器设计。

第一部分模式识别及应用概述教学重点:模式识别的概念。

教学难点:模式识别的概念。

教学要点及要求:理解模式识别系统,模式识别的应用;掌握模式识别的概念。

第二部分统计模式识别——概率分类法教学重点:概率分类的判别标准。

教学难点:概率分类的判别标准,正态密度及其判别函数。

教学要点及要求:了解密度函数的估计;理解正态密度及其判别函数:(1)正态密度函数,(2)正态分布样品的判别函数;掌握概率分类的判别标准:(1)Bayes法则,(2)Bayes风险,(3)基于Bayes法则的分类器,(4)最小最大决策,(5)Neyman-pearson决策。

模式识别受体

模式识别受体

模式识别受体概述模式识别是指通过计算机或人的智能系统,识别和分析输入数据中的模式或规律。

在模式识别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使用一种重要的组件,称为模式识别受体。

模式识别受体指的是一种接收和处理输入数据的系统或部分,其功能是将输入数据与先前学习到的模式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做出判断或分类。

这些受体可以是硬件设备,如传感器、摄像头等,也可以是软件程序,如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

本文将介绍模式识别受体的基本原理、分类以及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原理模式识别受体的工作原理基于信息处理和模式匹配的原理。

当输入数据传递给模式识别受体时,它首先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和特征提取。

预处理过程可以包括噪声去除、数据缩放等操作,而特征提取过程则是将输入数据中的重要特征提取出来,以减少数据维度和非关键信息。

接下来,模式识别受体将提取的特征与先前学习到的模式进行比较。

这些模式可以是确定的模式,也可以是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学习得到的模式。

比较过程中,模式识别受体会计算输入数据与每个模式之间的相似度或距离度量。

根据相似度或距离度量的大小,模式识别受体可以做出判断或分类。

分类模式识别受体可以根据其工作方式和应用领域进行分类。

下面以工作方式分类为例进行介绍:监督式学习监督式学习是指模式识别受体在训练阶段同时使用输入数据和对应的输出标签,以建立输入数据与输出之间的映射关系。

在训练完成后,模式识别受体可以根据输入数据对其进行分类或判断。

常见的监督式学习算法包括支持向量机(SVM)、决策树、神经网络等。

无监督式学习无监督式学习是指模式识别受体在训练阶段只使用输入数据,而没有对应的输出标签。

在训练完成后,模式识别受体可以根据输入数据的内在结构进行分类、聚类或异常检测。

常见的无监督式学习算法包括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PCA)、自组织映射(SOM)等。

半监督式学习半监督式学习是介于监督式学习和无监督式学习之间的一种学习方式。

在半监督式学习中,模式识别受体使用部分有标签数据和大量无标签数据进行训练。

模式识别简述_严红平

模式识别简述_严红平

讲座模式识别简述A Brief Introduction to Pattern Recognition100083)严红平100080)潘春洪严红平女,博士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模式识别、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

1 序言人们在观察事物或现象的时候,常常要根据一定需求寻找观察目标与其他事物或现象的相同或不同之处,并在此特定需求下将具有相同或相似之处的事物或现象组成一类。

例如字母“A”、“B”、“a”、“b”,如果从大小写上来分,会将“A”、“B”划分为一类,“a”、“b”划分为另一类;但是如果从英文字母发音上来分,则又将“A”、“a”划分为一类,而“B”、“b”则为另一类。

另外,不同人写的“A”、“B”、“a”、“b”都不同,但即使人们从未见过某个人写的“A”、“B”、“a”、“b”,或者这些字符出现在混乱的背景里,或部分被遮盖,人们也可以正确地区分出它们,并根据需要将它们进行准确归类,当然,前提条件是人们需要对“A”、“B”、“a”、“b”一般的书写格式、发音方式等有所了解。

人脑的这种思维能力就构成了“模式识别”的概念。

那么,什么是模式?什么是模式识别呢?2 模式和模式识别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对字符的准确识别首先需要在头脑中对相应字符有个准确的认识。

当人们看到某物或现象时,人们首先会收集该物体或现象的所有信息,然后将其行为特征与头脑中已有的相关信息相比较,如果找到一个相同或相似的匹配,人们就可以将该物体或现象识别出来。

因此,某物体或现象的相关信息,如空间信息、时间信息等,就构成了该物体或现象的模式。

Watanab e[16]定义模式“与混沌相对立,是一个可以命名的模糊定义的实体”。

比如,一个模式可以是指纹图像、手写草字、人脸、或语言符号等。

“广义的说,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中可观察的事物,如果我们可以区别他们是否相同或相似,都可以称之为模式”[6]。

而将观察目标与已有模式相比较、配准,判断其类属的过程就是模式识别。

模式识别认知理论导引

模式识别认知理论导引

十种模式识别认知理论简介导引人们在认知景物时,常常寻找它与其它事物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根据使用目的进行分类,人脑的这种思维能力就构成了模式和识别的能力。

所谓模式,是指若干元素或成分按一定关系形成某种刺激结构,也可以说模式是刺激的组合。

当人们能够确认他所知觉的某个模式是什么时,将它与其他模式区分开来,这就是模式识别。

例如,有人想把一大批图片分成人物、动物、风景、建筑物、其他等五种类型分别保管,上述五种类型就是五个类别,也就是五个不同的模式,分类的过程叫做模式识别。

模式有简有繁,繁杂的模式往往是由多个子模式组成。

认知心理学家西蒙认为:“人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大多数是通过模式识别来解决的,首先要识别眼前的问题属于哪一类,然后以此为索引在记忆储存中提取相应的知识,这就是模式识别。

我们之所以关心模式识别认知理论,是因为它是建立图像(景物)理解数学模型的思想源泉。

例如:传统的模式识别理论有人把它分为五类:模板匹配模式;原型匹配模式;特征分析模式;结构描述模式;傅里叶模式。

现在图像理解中主要的数学处理方法,几乎都是源于五种传统模式识别理论而建立的,或是基于它们的变形。

近二十多年来新提出的模式识别理论有人把它分为五种:视觉计算理论;注意的特征整合理论;成分识别理论;相互作用激活理论;视觉拓扑理论。

其中,马尔(Marr)的视觉计算理论是当前计算机(机器人)视觉的主流理论。

其它的理论,也被众多探索者们作为创新的源泉。

然而,无论上述那一种模式识别理论,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片面性,迄今为止尚未形成一个较具有说服力的、普遍认可的模式识别理论。

这正是制约图像识别(计算机视觉)数学模型发展的根本所在。

下面我们将各种模式识别理论分别介绍之。

模板匹配模式(传统模式识别之一)这个模型最早是针对机器的模式识别而提出来的,后来被用来解释人的模式识别。

它的核心思想是认为在人的长时记忆中,贮存着许多各式各样的过去在生活中形成的外部模式的袖珍复本。

模式识别系统的典型构成

模式识别系统的典型构成

模式识别系统的典型构成模式识别系统是一种能够自动识别和分类数据的系统,它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来识别和分类各种类型的数据,包括图像、声音、文本等。

模式识别系统的典型构成包括数据采集、特征提取、分类器设计和性能评估等几个部分。

一、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模式识别系统的第一步,它是指从各种数据源中获取数据的过程。

数据源可以是图像、声音、文本等,也可以是传感器、数据库等。

数据采集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后续的特征提取和分类器设计,因此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数据的质量要好,尽量避免噪声和失真。

2. 数据的数量要足够,以保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数据的多样性要充分考虑,以覆盖各种情况和场景。

二、特征提取特征提取是模式识别系统的核心部分,它是指从原始数据中提取出有用的特征,以便于后续的分类器设计和性能评估。

特征提取的目的是将原始数据转换为一组有意义的特征向量,这些特征向量可以用来描述数据的特征和属性。

特征提取的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包括:1. 统计特征:如均值、方差、标准差等。

2. 频域特征:如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等。

3. 时域特征:如自相关函数、互相关函数等。

4. 图像特征:如边缘、纹理、颜色等。

5. 文本特征:如词频、TF-IDF等。

三、分类器设计分类器设计是模式识别系统的另一个核心部分,它是指设计一种能够将特征向量映射到类别标签的算法。

分类器的目的是将数据分为不同的类别,以便于后续的应用和分析。

分类器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分类器的类型:如决策树、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等。

2. 分类器的参数:如学习率、正则化参数等。

3. 分类器的训练:如交叉验证、正则化等。

4. 分类器的性能:如准确率、召回率、F1值等。

四、性能评估性能评估是模式识别系统的最后一步,它是指评估分类器的性能和准确性。

性能评估的目的是确定分类器的优劣,以便于优化和改进。

性能评估的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包括:1. 混淆矩阵:用于计算分类器的准确率、召回率、F1值等。

了解AI技术的模式识别与分类方法

了解AI技术的模式识别与分类方法

了解AI技术的模式识别与分类方法一、概述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各行业带来了诸多创新和机遇。

其中,模式识别与分类方法是AI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在大数据背景下自动识别和分类对象,并实现更加精准的分析与预测。

本文将介绍AI技术中常用的模式识别与分类方法,旨在让读者对其原理和应用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二、模式识别方法1. 特征提取特征提取是模式识别中非常关键的一环。

它通过从原始数据中提取出表征对象属性或状态的特征,并且通常采用数学统计等方法进行表达和描述。

在AI技术中,特征提取可以通过图像处理、语音处理、文本处理等方式进行。

例如,在图像处理中,可以通过提取目标颜色、纹理、形状等特征来实现对象分类;而在文本处理中,可以通过计算词频、TF-IDF值等特征来实现文本分类。

2. 数据预处理数据预处理是指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和转换,使得数据在后续模式识别过程中更易于理解和分析。

典型的数据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平滑、特征缩放等。

例如,在图像处理中,可能需要对图像进行去噪、平滑和尺度归一化等预处理操作,以消除噪声的干扰和保证不同图像具有统一的尺寸和亮度。

3. 模型选择与训练模型选择与训练是指在已经提取好特征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模型并进行训练。

常用的模型包括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简称SVM)、朴素贝叶斯分类器(Naive Bayes Classifier)、决策树(Decision Tree)等。

这些模型可以通过监督学习或无监督学习的方式进行训练,并且根据实际问题选择最适合的方法。

通过大量样本数据迭代训练模型,使得模型能够从中归纳出普遍规律,并具备较高的泛化能力。

4. 模式匹配模式匹配是指将新样本与已有类别进行比较,并判断其所属类别。

常用的模式匹配方法包括K最近邻算法(K-Nearest Neighbor,简称KNN)、神经网络等。

从四个核心元素探索小学scratch教学中计算思维的培养

从四个核心元素探索小学scratch教学中计算思维的培养

从四个核心元素探索小学scratch教学中计算思维的培养发布时间:2023-01-30T06:05:26.892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9月第18期作者:林敏宜[导读] 计算思维是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当前国际计算机界和教育界较为关注的一个重要的概念林敏宜惠州市马庄小学 516007摘要:计算思维是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当前国际计算机界和教育界较为关注的一个重要的概念,但如何在小学scratch编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是广大一线教师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1]Looi Chee Kit教授认为,计算思维核心的元素是四部分:分解、模式识别、抽象、算法。

本文将结合个人教学实践,结合实例从分解、模式识别、抽象和算法四个核心元素着手,探索如何在小学scratch编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关键词:计算思维,分解,模式识别,抽象,算法计算思维是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当前国际计算机界和教育界较为关注的一个重要的概念。

当前最新最热门的高科技大部分都是借助于计算思维发展起来的,比如:人工神经网络、语音识别、机器人技术……所以,计算思维是孩子适应21世纪人工智能时代的必备技能。

因此,从小学阶段就开始进行计算思维的渗透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scratch编程教学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逐渐延伸,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惊人的学习能力,都给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精彩。

那么,什么是计算思维?如何在scratch编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形成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思维活动。

[1]Looi Chee Kit教授认为,计算思维核心的元素是四部分:分解、模式识别、抽象、算法。

具备了这四个能力,人们就能为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案,以程序的表现形式,则可以在计算机上执行,以流程或者规章制度的表现形式,则可以由人遵照执行。

也就是说,培养学生计算思维可以从这四个核心元素着手,具备了这四个能力,就拥有了计算思维。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真快乐》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真快乐》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真快乐》教学背景和教学目标教学背景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阶段。

细分下来,这个阶段的学生分为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初级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模拟,不爱坐着听讲。

高级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逻辑思考能力,能够理性思考。

因此,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需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基本的数学知识,并且具有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要培养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方法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的形式和方法,应该以发现性、体验性的教学形式为主。

通过运用教具、游戏、绘画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参与到数学学习当中,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可玩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编排应该遵循学生认识世界、计算、测量和模式等方面的需求,具体内容如下:1.学生能够识别数字,并能够用身体动作表示出数字的个数。

2.通过游戏来进行简单的计算,例如:两个球加上三个球一共是多少个球。

3.学生能够参与到测量活动中,例如通过比较家长和老师的身高,来判断谁更高。

4.学生能够进行模式识别,例如模仿教师给出的模式图案,完成相应的模式。

教学具体步骤本次课程教学具体步骤如下:第一部分:数字认识•教师用十个小球来示范,让学生学会识别数字1-10。

•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手指来表示出数字的个数。

第二部分:加法计算•通过游戏的方式,提出两个球加上三个球一共有多少个球,引发学生注意和思考。

第三部分:测量活动•通过比较家长和老师的身高,让学生们了解身高的测量方法和相关概念。

第四部分:模式识别•教师向学生们展示几个图案,并让他们模仿图案,以此培养学生的模式识别能力。

教学评价针对本次教学活动,可以进行如下的教学评价:1.学生是否能够轻松地认识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2.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表现出乐观向上的态度。

3.学生是否能够逐步发现数学知识的规律性和奥秘性。

4.学生是否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够自主思考及操作。

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大纲

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大纲

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大纲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是人工智能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它涉及到图像处理、模式识别、机器学习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大纲:第一部分,导论。

1.1 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的基本概念。

1.2 历史回顾与发展趋势。

1.3 应用领域与案例分析。

第二部分,图像处理基础。

2.1 数字图像的表示与处理。

2.2 图像增强与滤波。

2.3 图像分割与边缘检测。

2.4 形态学图像处理。

第三部分,特征提取与描述。

3.1 特征提取的基本概念。

3.2 点特征与边缘特征。

3.3 区域特征与描述符。

3.4 特征选择与降维。

第四部分,模式识别基础。

4.1 模式识别的基本概念。

4.2 统计模式识别方法。

4.3 聚类分析与分类算法。

4.4 监督学习与非监督学习。

第五部分,深度学习与卷积神经网络。

5.1 深度学习的基本原理。

5.2 卷积神经网络的结构与训练。

5.3 深度学习在计算机视觉中的应用。

第六部分,目标检测与图像识别。

6.1 目标检测的基本概念。

6.2 基于特征的目标检测方法。

6.3 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方法。

6.4 图像识别与分类算法。

第七部分,高级主题与应用。

7.1 三维计算机视觉与立体视觉。

7.2 视频分析与动作识别。

7.3 多模态计算机视觉。

7.4 计算机视觉在智能系统中的应用。

以上大纲涵盖了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领域,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研究生《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教学大纲--学位课

研究生《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教学大纲--学位课

《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教学大纲Pattern Recognition and Machine Learning第一部分大纲说明1. 课程代码:2. 课程性质:学位必修课3. 学时/学分:40/34. 课程目标: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研究计算机识别物体的机理,该课程的学习将为数据分析与处理以及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程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模式识别,包括模式识别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典型方法、实用技术以及有关研究的新成果,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模式识别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模式识别在图像分析、语音识别和音频分类等领域的具体应用、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机器学习,包括多项式回归、正则方程、逻辑回归、神经网络、深度置信网络、卷积神经网络等,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机器学习的基础理论,以及无监督学习和强化学习等;熟悉常见机器学习的常用算法,以及算法的主要思想和运用方法,并通过编程实践和典型应用实例加深了解。

5.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自学与讨论、课堂上机与实例项目相结合6. 考核方式:考试7. 先修课程:概率论、数字信号处理9. 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一)教材:《模式识别》第4版,Sergios T等编,电子工业出版社边肇祺,张学工等编著,《机器学习》,Peter Flach.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6.(二)教学参考资料:[1]《模式分类》(英文版·第2版), Richard O等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模式识别导论》,范九伦等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3]《模式识别》第2版,边肇祺等编,清华大学出版社[4]《神经网络与机器学习(英文版·第3版)》. Haykin S. 机械工业出版社[5]《Deep Learning》. Ian Goodfellow, Yoshua Bengio and Aaron Courville. MIT Press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上篇模式识别第一章绪论教学内容:1.1模式与模式识别1.2模式识别的主要方法1.3监督模式识别与非监督模式识别1.4模式识别系统举例1.5模式识别系统的典型构成教学要求:了解模式识别的相关常识与概念,以及一些常用的研究方法。

认知心理学-第四章模式识别

认知心理学-第四章模式识别

会 议 概 什 述 么
注视左图几秒钟,你会看到其方向 从一变为另一个,然后再到新的方 向。这种情况下,刺激在视网膜上 的投像是完全相同的,但是其解析 却各不相同。 这些演示显示出高级心理过程对视 觉知觉的影响。
对于典型表象的普遍理解是我们对于物体的日常经验可以发展出对该 物体最具代表性的形象的永久记忆以及涵盖其最多信息的形象的永久记 忆。
总结篇
形状知觉:一条整合的途径
第* 页
01
会 议 模板匹 配 概 集思广 述
益 头脑风 暴
听取汇 报 特征分 分配任 析 务
原型分 析
形状知觉 的三种模 式
小结 1.辨别和加工视觉模式的能力:格式塔心理学,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加工,模板匹配,特征分析,圆形匹配和原 型识别。 2.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对于视觉模式的知觉是按照接近体、相似律和自发组织的原则进行组织的. 3.模式识别可能从模式的组成部分开始,然后进行总结(自下而上加工);或者根据知觉者的假设,由识别整体开 始、进面识别每成分工。 4物体知觉探受情境产生的假设的影响。 5.模板匹配论主张,模式识别发生于感觉刺激与相应的内在形,达到精确匹配之时。该观点具有理论与实践的有效性, 但似乎不能作为对许多复杂认知过程的解释。例如,我们能够正确淦释不熟悉的形状和图形。 6.特征分析理论断言,只有在分析了刺激的简单成分后,模式识别才会发生。神经学实验与行为实验的结果支持这 表彰先一假设。 原型形成理论断言,模式知觉是对刺激加以抽象的结果,这些抽象物被储存在记忆中,并在评价模式时充当理想 进 7. 化的形状。原型理论的两个模型分别为趋中模式和特征频率模型,前者认为原型提供了一组样例的平均数,后者认 激气 为原型表征了最频繁经验到的特征的众数或总和。 8.人类视觉模式识别包括了对输入刺激的视觉分析以及长时记忆储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令偏导为零,得最优解 w* ,满足:
Sb w S w 0
* *
48
Fisher 线性判别

Sb w S w 1 * * S Sb w w
* *
Sb w* (m1 m2 )(m1 m2 )T w* (m1 m2 )R
6
基本概念
5、模式识别系统的评价 -错误率 -正确率、错误率(虚警/误判)、拒识率
7
§4.2 统计模式识别
§4.2.1统计模式识别的基本概念 1、概念和名词约定
样本sample:待研究对象的个体,包括性质已知或未 知的个体; 类别class:将所研究的样本性质离散化为有限的类别, 认为同一类的样本在该性质上是不可区分的; 已知样本known samples:类别情况已知的样本
18
如何设计分类器?
19
如何设计分类器?
非监督学习(Unsupervised Learning) 无指导情况下的学习、所面对的只有未知答 案的样本、由机器从这些样本中进行学习 (自学习)。 学习的目的在于从这些样本中发现规律,这 种规律应该是某种固有的关系,或者依据 这种规律对对象的分类有某种功用。—— 非监督学习(非监督模式识别)
14
一个简单的例子
如何计算后验概率? – Bayes公式
风险Risk (of the decision) ―把1角识别成5角” 和“把5角识别成1角” 的风险是不同的!
15
一个简单的例子
16
如何设计分类器?
3、如何设计分类器?
17
如何设计分类器?
两种学习方法: 监督学习(supervised learning) –给出若干已知答案的样本(训练样本 training samples) –由机器从这些样本中进行学习(训练) –学习的目的在于从这些样本中总结规律, 使之能够对新的样本进行判断—— 监督学 习(监督模式识别)
1 mi Ni
xX i
xX i
x
i 1,2.
样本类内离散度矩阵 Si 总类内离散度矩阵
( x mi )(x mi )T i 1,2.
S S1 S 2
43
Sb (m1 m2 )(m1 m2 )T 样本类间离散度矩阵
Fisher 线性判别
其中,S 是对称半正定矩阵,且当 N d 时是非 奇异的;Sb 也是对称半正定矩阵。 PS:如果要考虑先验概率也可定义
24
模式识别系统的基本组成
3.特征选择与提取:为了更好地进行分类, 对特征进行必要的提取与选择; 4.分类器设计:利用已知样本设计(训练)某 种分类器; 5.分类:对未知样本,实施同样的信息获取 与预处理、特征提取与选择,用设计的分 类器进行识别。
25
模式识别系统的基本组成
无已知样本情况:非监督模式识别
Fisher 线性判别
~ 1 因 mi Ni 1 y N yYi i 1 w x w ( N xX i i
T T xX i
x) wT mi
~ ~ 则 (m1 m2 ) 2 (wT m1 wT m2 ) 2 wT (m1 m2 )(m1 m2 )T w wT Sb w
13
一个简单的例子
分类性能: – 错误率(error rate): 分类错误的概率= min{P(ω1), P(ω2)} 硬币的分类:略微复杂一些 两类:1角(ω1)和5角(ω2) 有一种观测特征x(比如重量) 分类器的设计:依据概率—— 后验概率 – 如果P(ω1|x) > P(ω2|x),则x∈ω1; – 如果P(ω1|x) < P(ω2|x),则x∈ω2。
这样构成了 N 个一维样本组成的一个集合,可 将其分为 Y1 ,Y2 。 若 || w || 1 ,则每个 yi 就是相应的 x i 到方向为 w 的直线上的投影。 因而要找最好的投影方向,就是要找最好的变换 向量 w* 的问题。
41
Fisher 线性判别
42
Fisher 线性判别
首先介绍几个必要的参量: (1)d 维 X 空间上 各类样本均值向量
y i 1,2.
yYi
~2 Si
~ ( y mi ) 2
yYi
~ ~ (m1 m2 ) 2 Fisher 准则函数: J F ( w) ~ 2 ~ 2 S1 S 2 应选使 J F (w) 尽可能大的 w 作为投影方向。
45
~ ~2 ~2 S S1 S 2
第四章 模式识别
§4.1绪论
1
2
3
一、基本概念
1、模式(Pattern) 存在于时间、空间中可以观察的事物;或 具有时间或空间分布的信息(存在于事物 中)。 2、模式识别 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对其某种性质的认识,把 样本根据其特征归类。 —— 又称“模式分类”
4
基本概念
例如:字符识别、语音识别、医疗诊断、遥 感图像等。 3、模式识别系统的基本组成
11
统计模式识别的基本概念
12
一个简单的例子
2、一个简单的例子 硬币的分类:最简单的情况 两类:比如1角(ω1)和1分( ω2 ) 首先考虑没有任何观测值的情况 分类器的设计:依据概率—— 先验概率(a prior probabilities) – 如果P(ω1) > P(ω2),则x∈ω1 – 如果P(ω1) < P(ω2),则x∈ω2
对两类的情况,可以采用下述决策规则: g ( x ) 0 则决策 x 属于 1 类; g ( x ) 0 则决策 x 属于 2 类; g ( x) 0 可将 x 任意分到某一 类,或拒绝。 决策面为 g ( x) 0 .
31
线性判别函数方法
1
2
PS:类别界限和决策区域边界不必一致。
28
§4.2.2统计模式识别方法
判别函数方法
思路:首先选定判别函数类和一定的目标 (准则),利用样本集确定出函数类中的 某些未知参数,使所选的准则最好。 一、线性判别函数方法
29
线性判别函数方法
1、线性判别函数的概念
假设模式向量 般形式为:
x 是d维的,线性判别函数的一
w1 w w 2 wd
g ( x) w1 f1 ( x) w2 f 2 ( x) wk f k ( x) wk 1
35
线性判别函数方法
其中 fi ( x)(i 1,2,, k ) 是
x
的单值实函数,
d 是 d 维向量, k . 作非线性变换 yi f i (x) ,可将 g (x) 写成
S P(1 )S1 P(2 )S 2
Sb P(1 )P(2 )(m1 m2 )(m1 m2 )T
其中,P(1 )和 P(2 )为类1和类 2 的先验概 率。
44
Fisher 线性判别
(2)在一维 Y 空间上定义:
各类样本均值
样本类内离散度 总类内离散度
~ 1 mi Ni
20
如何设计分类器?
21
特征的重要性
22
模式识别系统的基本组成
4、模式识别系统的基本组成 有已知样本情况:监督模式识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3
模式识别系统的基本组成
处理监督模式识别问题的一般步骤: 1.分析问题:看是否属于模式识别问题,把 研究的目标抽象为类别;分析问题中哪些 (可以观测的)因素可能与分类有关; 2.原始特征获取:设计实验方法,得到已知 样本,对这些样本实施观测和预处理,获取 与样本分类有关的观测向量(原始特征);
33
线性判别函数方法
设 x1 和 x2 都在超平面 H 上,则
w x1 w0 w x2 w0
T T
wT ( x1 x2 ) 0

w 是 H的法向量。
34
线性判别函数方法
2、广义线性判别函数
核心思想:通过某种映射,把模式空间 X 变换 成 Y ,而使在模式空间 X 中非线性可分的模式集, 在模式空间 中线性可分。 Y 判别函数:
26
模式识别系统的基本组成
处理非监督模式识别问题的一般步骤 1.分析问题:看研究的目标是否可能抽象为 若干类别;分析问题中哪些(可以观测的)因 素可能与所关心的类别有关; 2.获取原始观测:观测未知样本,获取原始 特征;
27
模式识别系统的基本组成
3.特征提取与选择:进行必要的特征提取与 选择; 4.聚类分析:采用某种方法将未知样本分类; 5.结果解释:分析所得的类别与所关心的目 标之间的关系;如问题需要,用同样的方法 对新的未知样本进行分类。
8
统计模式识别的基本概念
未知样本unknown samples:类别情况未知的样本; 样本集sample set:若干样本的集合,分已知样本集 和未知样本集; 特征features:样本的任何可区分的(且可观测的) 方面; 特征向量feature vectors:样本的所有特征组成的n 维向量是样本在数学上的表达,因此也称作样本。
32
线性判别函数方法
1.40 1.00 0.60 1.40 1.00 0.60 0.20 0.30 0.40 0.50 0.60 (a)特征空间中的绿苹果和橘子
X 绿苹果
x2
绿橘子
X2
橘子
0.20 0.30
x1
0.70
红苹果
0.40
0.50
0.60
x1 0.70
(b)一个类似橘子的红苹果和一个可疑的浅 绿色的橘子
~2 ~ )2 Si ( y mi
yYi T
xX i
(w
T
x w mi )
T
2
T w ( x mi )(x mi ) w wT Si w xX 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