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对中小企业授信难的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行对中小企业授信难的分析

周云伯

1、国有银行改革的历史回顾

目前,在国有银行的贷款中,国有企业约占70%,非国有企业(其中绝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只占30%。总的来讲,中小企业从国有银行获得的贷款是随着国有银行的改革和经济发展逐步提高。

国有银行改革的历史回顾。到目前为止,我国国有银行改革大概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国有银行改革的探索阶段,时间大致是1985年实行“拨改贷”起至1997年提出商业银行全面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为止。第二阶段是国有银行改革深化阶段,自1997年提出取消贷款规模限制及实行全面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开始至今。

国有银行改革探索阶段的三大变化。一是扩大银行自主经营权,建立银行企业化经营体制。二是加快银行商业化的进程。三是努力建立多元化的银行体制。

国有银行改革深化阶段的新变化。国有银行从注重数量、规模和计划指标转向注重质量、效益、安全性和银行制度建设。

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采取较严格所有制限制,对非国有的中小企业基本不支持。

第二阶段,积极支持以乡镇企业为主的中小企业发展。

第三阶段,为控制风险对中小企业采取更严厉的紧缩政策。

第四阶段,努力探索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新途径。在新的经济发展时期,国有银行要在有效地防范风险的同时,克服消极“惜贷”心

理,加快体制创新,积极探索更好地为企业特别是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新机制,为中小企业的振兴作出新的贡献。

当前国有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力度仍然偏弱。贷款比重偏小;国有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具有较强的不稳定性;国有银行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偏低,一是对中小企业的金融营销不足,二是提供的金融产品不足,三是不重视中介服务,四是贷款程度复杂繁琐。

2、银行对中小企业的关注程度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法》的实施,银行开始实行企业化管理和主办银行制度,以“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为经营原则。为了减少成本,增加赢利,提高竞争能力,实行集约化经营。银行在发展新客户时实行“抓大放小,抓大选优”的策略,着重寻找并扶持规模大,效益好的企业,以取得规模效益。银行将注意力集中于大型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关注程度有限。

双方博弈分析。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为多阶段动态博弈,分别从完全且完美信息动态博弈和完全但不完美信息动态博弈来分析:在完全且完美信息动态博弈分析,企业有两种:一是设备落后,效率低下,客观无力还款;一是具备一定的竞争力,主观却试图逃避债务。在银行清楚企业的策略选择—违约的假设条件下,银行与上述两家企业博弈的均衡结果都是银行选择不贷,双方均不获利。

在完全但不完美信息动态博弈来分析,前提是银行与企业信息分布不对称,企业清楚自己经营和财务状况,银行不清楚。双方的信贷博弈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企业选择好还是差的经营;第二阶段企业

是否决定向银行贷款;第三阶段银行决定是否向企业放贷。用博弈树表示:

C表示该结的决策者是企业,B表示决策者是银行,Z¹、Z²和Z*1、Z*2分别表示银行和企业该策略下的成本函数,结果表明,博弈的结果依然是银行不贷。

对成本与效益的关注。从成本与效益看,无论银行贷款数额的大小,一笔贷款的信息费用和其它交易成本差别不大,大型企业贷款量大,银行的单位贷款成本相对较低而中小企业申请的每笔贷款数

额不大,但发放程序、经办环节,如调查、评估、监督等都与大型企业贷款大致相同,若贷款的中小企业数量增多,必然导致银行的贷款单位交易成本和监督费用上升。从风险与收益看,在市场经济作用下,银行出于利润最大化的目的,也会倾向于风险小、利润大的企业。长期以来我国采取的是抓大放小的政策,支持大企业发展,在这一政策背景下,相应的信贷政策也向国有大型企业倾斜。在不考虑效益的情况下,把资源优先配置给大企业,结果使不少大企业发展滞后,需要采取资产重组等方式注入新活力,而中小企业却得不到应有的支持。

没有公平合理的政策环境,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就不会得到满足。纵观世界各国,凡中小企业发展较成功的国家,都有良好的政策配套环境,为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困难奠定了基础。

据测算,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平均为大型企业贷款的5倍左右。而且中小企业存量贷款风险偏高,不良资产难以转化。银行以追求规模效益为目标,经营战略上自然倾向于大企业。各总行集中有限的资金优先支持优良客户、大型客户、发达地区,而对中小企业、欠发达地区、县域以下地区热情不高,造成了银行与中小企业间供求关系的失衡。

对中介机构的关注。(1)信用中介机构缺乏,致使中小企业信用状况差,间接影响企业融资。企业信用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征信活动和信用评价。这往往需要第三方,即资信评级部门。目前,资信评级机构缺乏,成为影响中小企业信用建设的主要因素。银行基本上是通过内部评定对企业进行信用评估,极少有社会中介资信公司参与,而且评估不够公开透明。(2)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不规范,作用发挥不够。据调查,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担保方式单一,多以房产、设备抵押担保为主,信用担保尤其是担保公司的担保发展快,但不规范,使中小企业贷款难,困扰企业自身发展。在中小企业通过担保获得银行贷款的等诸多方式中,房产抵押、设备抵押、信用担保和其它企业担保分别占到了67.1%(多选)、43.1%、33.2%和21.2%,而中介机构担保仅占4.6%。

对中小企业自生固有的弱点的关注。国有商业银行追求“优良客

户”与中小企业本身固有弱点的矛盾。国有商业银行为了更好地防范信贷风险,规定只有信用等级在BB级以上的企业才准入。而目前中小企业信用等级普遍偏低,大部分中小企业信用等级在BB级及以下。加之中小企业本身内部管理不是很规范,没有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又缺乏自我约束意识,信用观念淡薄,恶意逃废银行债务,严重影响了银行加大中小企业信贷投入的信心。中小企业财务不规范,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报表不真实的情况,一些中小企业为应付多个部门,甚至有几套财务报表,上报主管部门一套,上报税务部门一套,上报银行一套。银行为辨别其数据的真伪、获取真实信息,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从而增加了贷款的附加成本。因此银行对中小企业高成本、低收益、高风险的贷款投入自然是顾虑重重、望而却步。

对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的关注。国有商业银行集约化的信贷管理体制调整与中小企业“需求小、要求急、周转快”的资金需求特点之间存在矛盾。中小企业在资金使用上有需求小、要求急、周转快的特点,而目前,各国有商业银行的企业授信额度及贷款审批权限均已上收到了省级行,致使县域中小企业即便是有好项目,基层行也需要向上级行申请、待批,难以及时满足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需要。也难免会判断失误,给银行造成损失。

国有商业银行对自己发展战略的关注。国有商业银行县域机构的大量撤并与县域中小企业资金紧张、信贷主体缺乏之间的矛盾。中小企业作为县域经济的一支生力军,发挥着支撑和推动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尽管中小企业对县域经济有如此大的贡献,但目前对县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