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教学目标的陈述要求与方法
盐类水解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引导填表
填表
加工信息
提问:水的电离平衡受到什么影响?
陈述
理解本质
强调水解本质
下定义
深入理解本质
概括水解规律
朗读并理解
把握规律
以NH4Cl水解为例
分析移动方向
运用勒夏特列原理
联系水解的应用,交流溶液配制、除油污、净水剂等方面的应用
体会
联系实际
比较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
析例
学方法并解题
1.从前面化学平衡知识来看还好,但从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作业、检测以及学生的反映综合看,学生对弱电解质电离知识的抽象性感到困难,容易陷于迷思状态。因此,在盐类水解知识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走的认知发展线是抓联系、作对比、重分析、细梳理。2.我认为学生本节最主要的障碍点是影响盐类水解平衡的因素和水解平衡与电离平衡交织问题。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应与学生共同营造生机勃勃的生态课堂。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盐类水解概念和规律、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和利用。
难点:盐类水解知识的应用,溶液中离子浓度比较大小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组织测盐溶液pH实验
进行实验
运用水解知识
讲解盐与盐反应,举例讲解
学习思路并解题
建
理解水解为吸热反应
归纳小结,举例
学习,解题
将盐类水解知识系统化、强化、深化
七、教学评价设计
我设计的是学生化学学习自我评价表,栏目有:预习、上课与思考、实验和解释、作业和检测,实施以来对一些同学确实起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教师教学计划的编写要点与方法
教师教学计划的编写要点与方法教师教学计划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前,为实现预期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一项详细而系统的工作计划。
它是教师教学的总体规划和组织安排,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那么,教师教学计划的编写应该注意哪些要点和方法呢?一、明确教学目标一个好的教学计划首先要明确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希望学生在本次教学中能够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情感等方面的要求。
明确教学目标有助于整体把握教学内容和任务,避免教学过程的杂乱无章,提高教学效果。
二、科学选择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要求,科学选择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年龄、学科、知识水平等因素相适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需求。
同时,教师还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顺序和进度,注重基础知识的渗透和提高。
三、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计划中,教师应当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着重讲解和强调的内容,而教学难点则是学生较难掌握的知识与技能。
教师在编写教学计划时,应特别关注重难点,明确布置相应的练习和巩固措施,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四、科学选择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方法选择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实验、案例分析、探究式学习等等。
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五、合理设计教学活动教学计划中要注意合理设计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学的具体表现形式,要注重活动的启发性、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学生思维、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充分利用教具与多媒体技术在编写教学计划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具和多媒体技术。
教具有助于直观展示知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而多媒体技术则可以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应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措施。
课程与教学论第三章课程与教学的目标
6、布卢姆的贡献:
1)教育目标分类学为教育理论与实践提供了一个启发性的 概念框架 2)教育目标分类学创造性地处理了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三、“生成性目标”取向
1、生成性目标:指在教育情境之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 自然生成的课 程与教学目标,是问题解决的结果,是人的 经验生长的内在要求。是 教育情境的产物和问题解决的结 果,是学生和教师关于经验和价值观 生长的“方向感”。
二、“行为目标”取向
(一)“行为目标”取向概况 1、行为目标 :是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的形式加以陈述 的课程与 教学目标,它指明课程与教学过程结束后学生身上 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其基本特点是:目标的精确性、具体性、可操作性 2、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布卢 姆等人借用 生物学中的“分类学”概念,第一次在教育领域 确立起“教育目标分 类学”,从而把“行为目标”取向发展 到新的阶段。 3、行为目标取向在本质上受“科技理性”所支配,它体现 了“唯科学 主义”的教育价值观,以对行为有效控制为核心
(二)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行为目标” 取向的一个范例
1、他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包括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 能领域 。 2、认知领域包括: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3、情感领域包括:接受、反应、价值判断、组织、价值观念或价值复合 体的个性化 4、动作技能包括:反射动作、基本动作、知觉能力、体能、技巧动作、 有意的沟通 5、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特征: 1)教育目标具有层级结构 2)教育目标要以学生具体的、外显的行为来陈述 3)教育目标超越了学科内容
能
一、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涵义
1、教育目的:指教育的总体方向,它所体现的是普遍的、总体的、终极 的教育价值 教育目的是最宏观的教育价值,它具体体现在国家、地方、学校的教 育哲学中, 体现在宪法、教育基本法、教育方针之中。
第三章 教学目标
例: 学生能用文字表示出两种制作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准确率达百分之百。
2.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ຫໍສະໝຸດ 结合的表述方法例: 学生要具有爱国主义精神 在课后写一篇赞美祖国的文章并当众朗读
3.表意(表现性)目标表述法:(艾斯纳) 例: 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咏雪》的意境
目标表述的系统化: 类别化:按照有关理论将已确定的目标表述 归入有关领域 层次化:就是根据目标层次性的要求,使教 学目标的表述应反映学习结果的层次
可行性与可操 作性有什么区 别呢?
BACK
三、教学目标设计的一般步骤
1. 目标分解 2. 任务分析 3. 确定起点 4. 目标表述
二者密不可分,在确定教 学目标时,不存在明显的先 后顺序,二者往往同时进行
BACK
四、教学目标的表述(陈述)
A:Audience 含义 B:behavior 通常的表述方法 C:Condition 1. 行为目标表述方法(ABCD) D:Degree
四、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分类 (一)简介 效果 : 有意义学习、机械学习 内容:抽象符号学习 概念学习 命题学习 方式:发现学习、接受学习 (二)评价 在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建设方面并没有多大新 意;提出了划分学习的两个标准:有意义学习、 机械学习,接受学习、发现学习
五、我国的探索
教学目标体系: 总目标-学校目标-课程目标-课程教学目 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宏观-具体) 内在特性: 行为目标、表现性目标 预设性目标、生成性目标
(三)人本位 教育目标的制定要以人作为根本出发点,教学 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学时为了人的发展而存 在的。 1.优点 有浓厚的人情味;有利于主体性的发挥; 2.缺点 缺乏系统严密的组织形式;缺少科学知识的传授。 3.代表流派 人本主义(自我实现)
教学计划目的要求
教学计划目的要求1.引言教学计划是教师为实现教育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活动计划,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只有经过认真的教学计划设计,才能确保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达成性,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成绩。
本文将介绍教学计划的目的和要求,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和手段•确定教学评价标准2.确定教学目标教学计划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要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在本质,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学目标必须本着实用、可行、切实可行的原则,必须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并充分考虑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因素。
在规划教学目标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2.1 体现课程内容教学目标要体现课程内容的要求,细化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的细化可以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能力、掌握程度和能力水平等因素。
同时,应注意区分基本内容与重点内容、核心内容与拓展内容,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有效学习。
2.2 注重学生自主性在课程目标设置中,应注重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能够自主、独立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欣喜地发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越来越受到重视。
因此,在规划教学目标时,也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求知欲望,以便真正培养出具有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优秀人才。
2.3 规定时间进度课程目标的设置应体现一定的时间进度。
对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程,时间安排和进度要求也不同。
因此,在规划教学目标时,应从时间进度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制定合理的教学进度和进度要求数目。
3.确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对于教学计划的制定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确定教学内容要充分考虑基本内容与重点内容、核心内容与扩展内容等需要体现出来的要素。
3.1 确定课程内容确定课程内容是教学方案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它关系到课程的教学效果。
在制定课程的过程中,应注重体现该学科的特点,使学生能够全面地掌握所学知识,对学科的各种现象和规律进行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课程与教学目标
课程与教学目标
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概述
一程与教学目标是教育主体对课程与教学预期的结果,
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 (二)相关概念及其关系 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
具体说来就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 和规格要求。
: 认知领域
知识 \ 理解 运用 \ 分析
综合 \ 评价
教育目标分类学
克拉斯沃尔
,1964 , 第二分册
: 情感领域
接受 \ 反应 价值判断 \ 价值的组织
价值的个性化
辛普逊
\ 哈罗,1972
, 第三分册
: 动作技能领域
知觉 \ 心向 引机导械的的反练应习
复杂的反应 适应 \ 创作
一、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5.综合
综合是指将所学到的零散的概念或知识、原理、 原则与事实等统合成新的整体。常用来表示此种 能力的行为动词有:联合、设计、组织、综合、 筹划、创造等。
6.评价
评价是指依据某项标准作价值判断的能力,是认 知目标中最高层次的能力。常用来表示此种能力 的行为动词有:评价、判断、比较、支持、批判、 评论等。
(四)目标表述
三、教学目标的表述
(一)目标陈述的基本形式 1.行为目标 美国学者马杰 ( R. F. Maget )在1962年出版
的《准备教学目的》一书中介绍了用行为术语陈 述教学目标的理论与方法
行为目标“三要素”分析示例
目标
条 件 行为 标 准
1.1.给出一系列句子, 学生能找出 2.每个句子中的介词
发挥目标的指向作用; 8、情感领域目标在课堂上不宜呈现。
学习结果
结果性目标
可观测的动词 知识与技能 两个子领域 、
课程与教学目标分析
智力技能包括四个亚类: 1.辨别 2.概念 3.规则 4.高级规则 ㈢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调节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 和思维等内部过程的技能。具体包括识记策略、精加 工策略、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
㈣动作技能 动作技能是指导学习者进行身体运动、动手操 作等活动时所需要的能力。 ㈤态度 态度是心理和神经中枢的准备状态。它们通过经 验来组织,并施加直接的或间接的与所有对象 或情境有关的个体反应。
4.价值观的组织 价值观的组织是指当个人以不同的程度评价许多事物 的价值时,就已开始发展自己的价值系统。将这些不 同的价值系统组织起来,且具有一致性,就是价值的 组织。常用的行为动词有:解释、申辩、判断。 5.品格的形成 品格的形成是将价值系统内在化,成为个性的一部分, 个体依其信念行事。常用的行为动词有:表现、实践、 示范。
二、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程序 (一)收集资料以确定基本价值 (二)确定教育方针 (三)确定教育目的 (四)确定教育目标 (五)确定课程领域与科目 (六)确定课程目标 (七)确定教学目标
三、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 步骤
㈠目标分解 目标分解需要经历四个步骤: 学习需要和兴趣的分析。 学习任务选择。 学习任务的组织。 单元教学目标的表述和归类 。
1.识记(知识) 识记也称作知识,这是认知目标中最低层次的能力, 包括记忆名词、事实、规则和原理等。常用来表示这 种能力的行为动词有:描述、认出、配对、界定、说 明、列举、阐明等。 2.领会(理解) 领会是指能了解所学过的知识或概念的意义。常用来 表示理解能力的行为动词有:转换、估计、说明、举 例、预测、摘要、归纳等。方式:转换、揭示、推断。
对外汉语教学目标
大家好
23
我有一个邻居,她丈夫爱上了别的女人,提出和她离 婚。离婚的时候她只有一个条件:儿子由她抚养。她收入 不高,可她脸上总是带着笑容,那笑容可不是装出来的。 为了抚养儿子,她每天都辛辛苦苦地工作上。可是她说: “我从来不觉得苦和累,只要一看到儿子的笑脸,就觉得 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对她来说,幸福就是看 到儿子的笑脸。
教学重点
通过讲解问题要求和学习范文,使学生牢固掌握写作议论文的知识,抓住议 论文的基本特征(三要素),并掌握基本写作方法。
大家好
11
以上案例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 点概念混淆;
2、教学目标的陈述过于含混、抽象、笼 统;
3、把教学目标作为老师要做的事,没有 陈述期望学生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15.瓶 (量) 16.啤酒 (名) 17.斤 (量) 18.公斤 (量) 19.苹果 (名) 20.支 (量) 21.等 (助) 22.书店 (名) 23.报纸 (名) 24.杂志 (名) 25.中文 (名) 26.英文 (名) 27.日文 (名)
大家好
19
会话
(杰克和皮尔在商店里) 售货员:你们要买什么? 皮尔:我们要买一件衬衣。 售货员:要什么颜色的? 皮尔:你们有什么颜色的?
售货员:红的、白的、黄的、蓝的、绿的都有。 你要哪一件?要这件,
还是要那件?
皮尔:给我那件蓝的,我看看。
售货员:这件是大号的,请你试试。
皮尔:不大不小,很合适。多少钱?
售货员:八十五快。你们还要别的东西吗?
杰克:我要买一双鞋子。
大家好
20
售货员:运动鞋还是皮鞋? 杰克:我要黑色的运动鞋,你们有没有? 售货员:有。您穿多大的? 杰克:我穿45号的。 售货员:好的,请等一等。这双怎么样? 杰克:不错,很合适。多少钱? 售货员:一百五十块一双。 杰克:不太贵。 售货员:衬衣和鞋子一共两百三十五元。 杰克、皮尔:给您三百块。 售货员:找你们六十五块。 杰克、皮尔:好,谢谢,再见! 售货员:再见!欢迎下次再来!
课程与教学论第三章
第三节 课程目标的叙写
4.不可行 5.没有功能 —未能反映目标所代表的价值 3.空洞 —未能指明学生行为所适用的生活领域内容
7.不适切
—与教学环境、社会环境不适应
第三节 课程目标的叙写
结果性目标 —知识:了解、理解、应用
—技能:模仿、独立操作、迁移
体验性目标 —过程与方法:经历(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应(认同)、领悟(内化)
第一节 课程目标概述
2.教育目的体系 —教育目的:国家的;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 —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课程目标: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学校全部教育内容和教育实践活 动的直接目标;总体目标(与培养目标一致);学科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
第一节 课程目标概述
第二节 课程目标体系的构建
……应该是一种美学评论式的评价模式,即对学生活动及其结果的 评价是一种鉴赏式的评价,依其创造性和个性特色检查其质量和 重要性,而不能像行为目标那样,追求结果与预期目标的一一对 应关系。
—优点: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性表现、主体性和个性化发展,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缺点:过于模糊;更适用于部分学科的学习
—学生能力、现有教育资源
8.通俗性 —易于理解
第三节 课程目标的叙写
二、课程目标叙写中常见的错误
1.目标体系不完整 —未能涵盖所有的价值追求(不同层面的目标) 2.没有指明学生的学习成果 —描述教师的表现而非学生表现,譬如使学生……;培 养学生…… 3.陈述不准确 —行为主体的错位
—用词(行为动词)不准确,譬如灵活运用……;培养 学生……的精神、态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复习大纲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复习大纲一、课程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学前教育研究领域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从事学前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的初步技能和能力,对学前教育研究工作形成正确的认识和态度,从而增强从事学前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讲授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理、科研的步骤以及研究的数据统计方法,重点讲授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各种方法。
具体来说,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是以心理与教育统计为基础,研究学前教育领域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学前教育研究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和时代性的特点。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目的和任务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本门课程,具备良好的教育科研素质,能运用所学知识与理论正确分析学前教育领域的热点现象和问题,用初步掌握的学前教育科研技能和能力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激发职业兴趣,稳固专业思想,培养一定的职业责任感,成为一名合格的学前教师。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在本课程教学中,要遵循以下几项基本要求:1、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讲授学前教育科研理论知识时,注重联系学前教育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教学,反对从书本到书本、单调乏味地机械讲授。
2、坚持在教学中以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为核心。
在教学中传授理论知识是基础和中介,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学会思考和分析是本课程更为重要的目的和任务。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如案例教学法等),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培养他们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磨练学生的科研技能。
注重学生未来从事学前科研的要求,从研究课题的选定、研究假设的建构、研究方法的选用和研究报告的撰写等方面磨练学生的基本技能。
四、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导论——何为学前教育研究第一节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概述第二节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轨迹第三节幼儿教师作为研究者第二章学前教育研究问题的选择——如何发现研究课题第一节确定研究课题第二节讨论研究问题的目的第三节研究问题的陈述第三章学前教育文献的检索——如何获取研究信息第一节教育文献的类型第二节文献检索第三节如何写文献综述第四章学前教育研究课题的设计——如何设计研究课题第一节研究操作前的设计第二节研究操作中的设计第三节研究设计的形式化体现第五章学前教育观察研究——如何观察儿童的所作所为第一节学前教育观察的类型第二节学前教育观察前的准备第三节学前教育观察的实施第六章学前教育访谈研究——如何获得研究对象的所思所想第一节学前教育访谈研究概述第二节学前教育访谈研究的类型第三节访谈研究的设计程序与实施技巧第七章学前教育问卷调查——如何了解当前的学前教育现状第一节学前教育问卷的类型第二节学前教育问卷的设计第八章学前教育测量研究——如何测定儿童的心理与行为第一节学前教育测量概述第二节测验的评估标准第三节测验的编制与实施第四节常见的学前教育测验第九章学前教育实验研究——如何探索学前教育研究的因果关系第一节学前教育实验概述第二节学前教育实验的分类与过程第三节学前教育实验设计第十章学前教育行动研究——如何使幼儿教师成为行动研究者第一节教育行动研究概述第二节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思想第三节学前教育领域如何开展行动研究第十一章质的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如何分析研究中的文字资料第一节质的研究与质的研究资料第二节质的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步骤第三节质的研究资料的分析技巧和思维方式第四节提高质的研究资料的真实性第十二章量化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如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第一节数据的统计描述第二节数据的统计推断第三节数据的多元统计分析第十三章学前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达——如何撰写研究报告与研究论文第一节研究报告与研究论文的一般写作要求第二节研究报告与研究论文的写作格式第三节教育研究报告与研究论文的写作技巧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期末考试复习提纲1.知道样本、大样本、小样本2.知道检索文献的方式3.知道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分类4.知道抽样的分类5.知道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6.知道对文献资料鉴别的内容7.知道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表述的类型8.知道变量的分类9.理解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定性研究、定量研究10.理解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原则11.理解强度抽样、最大差异抽样、关键个案抽样、同质性抽样的概念12.理解操作型定义的设计方式13.理解一般性论文撰写的基本格式。
第三节 教学目标的陈述要求与方法
精心整理第三节教学目标的陈述要求与方法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主要有导学、导教和导测量的功能。
近三十年来,许多教育心理学家致力于开发一套描述和分析教学目标的方法,西方有的心理学家称之为一种教学技术,并大致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即行为观和认知观。
前者强调用可以观察的或可以测量的行为动词来描述教学目标;后者强调用内部心理认知能力来描述教学目标。
尽管这两种观点有所不同,但它们一致认为,描述教学目标不应只限于列出课题内容,或师生要进行的活动,其重点应放在学生行为或能力的变化上。
股票、债券、保险知识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界定股票的性质;列举持有股票的意义;分析股票的特点;阐释股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2)界定债券的性质;说明债券的基本要素;划分债券的种类并比较三者的异同;阐述国债发行的目的(3)界定保险的性质;阐明保险的功能和特征;明确商业保险经营主体;划分商业保险的种类;掌握订立保险合同的原则(1)比较购买债券、股票、保险等投资方式异同,学习辩证思维的方法;(2)利用有关知识分析在不同条件下如何合理投资理财的实践能力;(3)利用所学知识为企业融资提出建设性意见的实践能力。
(1)培养学生为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服务观念。
要能够从国家角度,从经济建设角度认识投资的意义;(2)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意识和精神。
要积极学习投资的相关知识,"以钱生钱",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富足,美好。
一、陈述教学2、要用特定的术语描述。
阐明教学目标所用的描述语言必须是特定的、准确的行为术语,是可以观察和可以测量的,而不能是含糊的和模棱两可的。
国内外很多专家都对教学目标的陈述方法进行过研究。
如通过本课时教学后,学生能够根据所布置的阅读材料,比较两个文明世界的文化,至少各举出五个特征。
(二)新课程教学目标的陈述要求1.新课程教学目标是三维结构,即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即每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学目标的陈述要求与方法
教学目标的陈述要求与方法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第三节教学目标的陈述要求与方法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主要有导学、导教和导测量的功能。
近三十年来,许多教育心理学家致力于开发一套描述和分析教学目标的方法,西方有的心理学家称之为一种教学技术,并大致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即行为观和认知观。
前者强调用可以观察的或可以测量的行为动词来描述教学目标;后者强调用内部心理认知能力来描述教学目标。
尽管这两种观点有所不同,但它们一致认为,描述教学目标不应只限于列出课题内容,或师生要进行的活动,其重点应放在学生行为或能力的变化上。
股票、债券、保险知识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界定股票的性质;列举持有股票的意义;分析股票的特点;阐释股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2)界定债券的性质;说明债券的基本要素;划分债券的种类并比较三者的异同;阐述国债发行的目的(3)界定保险的性质;阐明保险的功能和特征;明确商业保险经营主体;划分商业保险的种类;掌握订立保险合同的原则(1)比较购买债券、股票、保险等投资方式异同,学习辩证思维的方法;(2)利用有关知识分析在不同条件下如何合理投资理财的实践能力;(3)利用所学知识为企业融资提出建设性意见的实践能力。
(1)培养学生为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服务观念。
要能够从国家角度,从经济建设角度认识投资的意义;(2)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意识和精神。
要积极学习投资的相关知识,"以钱生钱",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富足,美好。
一、陈述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一)陈述教学目标的两点基本要求1、详细说明目标内容。
教学目标应明确地表达或阐明教师的意图,以使人们观察了学生的行为或学习作品后,便能判断目标是否已达到以及达到的程度;2、要用特定的术语描述。
阐明教学目标所用的描述语言必须是特定的、准确的行为术语,是可以观察和可以测量的,而不能是含糊的和模棱两可的。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设计
克拉斯伍等人的分类理论告诉我们,情感或态 度的教学是一个价值标准不断内化的过程。教 科书上的的价值标准对学生来说都是外在的, 学生必须经历接受、反应和评价、组织等连续 内化的过程,才能将他们转化为自己内在的价 值。
(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系统
加涅在《学习的条件》一书中,将学习结果分为:言 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五种。 • 言语信息:学习者学习以后,能够记忆事物的名称、符号、 地点、时间、定义、对事物的描述等具体的事实,能够在 需要时将这些事实陈述出来。虽然言语信息的学习主要涉 及的心理过程是记忆,但并不能就此轻视这类学习结果, 它同样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判断学生是否获得信息主要看 他们是否能把获得的信息表述出来。 • 智力技能:指学习者通过学习获得了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 作用的能力。智力技能的发展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 高级的过程。智力技能可以细分为:
简单应用 综合应用
创
见
动作技能领域学习水平分类
学习水平 模 仿 具 体 行 为 1.对演示、动作的模仿,对工具和装置的使用 2.把描述语言转化为实际动作 1.解释装置结构原理 2.动作作用解释 3.动作结果的解释和概括
对模仿动作的 理解
动作组合协调
1.动作分解和组合协调的实现 2.动作组合计划设计 3.实验结果的解释和概括,并写出实验报告
(1)接受或注意——愿意接受或注意某一件事情或活动等(安静听讲) (2)反应——学习者主动参与,积极反应,表示出较高的兴趣(积极完成 作业) (3)评价——用一定的价值标准对特定的现象、行为或事物进行判断 (刻苦学习) (4)组织 ——指学习者在遇到多种价值观念呈现的复杂的情境时,将价 值观组织成一个体系,对各种价值观加以比较,确定他们的相互关系及 他们的相对重要性,接受自己认为重要的价值观,形成个人的价值观体 系。(先处理集体的事,然后考虑个人的事;形成一种与自身能力、兴 趣、信仰等相协调的生活方式) (5)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指学习者通过对价值观体系的组织,逐 渐形成个人的品性。(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师教学目标与要求
教师教学目标与要求引言:教师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合理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为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回答:教师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师教学要求的具体内容以及如何提升教师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1. 教师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师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整体素质。
教师应该根据学科的特点和教学内容,制定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英语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标可以包括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等。
目标的设定应该具备可实现性和具体性,方便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估和调整。
2. 教师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的教学目标应该符合学校课程标准和教育部门的要求,具备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师的教学目标应该与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核心能力密切相关,体现学科教育的内容和要求。
此外,教师的教学目标还应该具备启发性和引导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3. 提升教师教学目标与要求的方法(1)继续学习和专业发展。
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通过参加研修班、培训课程等方式,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2)借鉴他人经验和教学模式。
教师可以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借鉴他们的成功之处,灵活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3)反思和调整。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教学反思和学生反馈,教师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目标,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4. 教师教学目标的价值和意义教师教学目标的制定不仅能够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合理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
此外,教师教学目标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说明二、课程的性质和课程目标《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
也以通选课的形式为有志于从事教育工作或关心关注教育事业的其他专业的学生开设。
课程与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实施素质教育、保证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帮助学生学习掌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学会运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观察、分析、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开展课程与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等相关工作,为学生今后从事中小学教育、教育理论研究、教育管理等工作奠定基础。
三、本课程教学的具体要求(一)理论和知识方面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与教学的界说和课程与教学观的构建、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考察、课程与教学设计、课程与教学目标、课程与教学的内容、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课程与教学评价等方面。
(二)能力和技能方面养成关心思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识,学会运用有关理论来观察、分析、解决基础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能够开展课程与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等相关工作。
五、教材与推荐读物1.张传燧:《课程与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2.靳玉乐:《课程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3.徐学福:《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4.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5.谢利民《现代教学论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
6.廖哲勋、田慧生《课程新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7.黄甫全《课程与教学论学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8.靳玉乐等:《中国新时期教学论的进展》,重庆出版社,2001年版。
六、课程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学生成绩考核包括平时作业和学习表现、期中测验和期末考试三部分,各部分成绩在学期总成绩中的比例为10%、20%、70%。
七、其他说明本课程的教学要坚持四个结合:一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二是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三是继承和批判的结合;四是学习与研究的结合。
本课程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加强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教学。
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PowerPoint演示文稿
与案例分析
浙江省临海市教育计课程的任务是为了让教师能够系统 地了解和掌握教学设计的原理、特点和设计方法; 能运用现代教育理论、系统方法来分析教学问题和 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 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方 法,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和效率。
D、无法回答
另一位教师上的是《理想》,他的问题是:作者 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的诗?(在没有提供任何背景资 料的情况下,让学生来回答这个问题,并且是本节 课的第一个问题,学生无法回答)
⑨教学环节的有效性问题。现在问题在教学环节太 多。效率太低。正确的做法是 “清晰、简洁、集 中”。这是从学生接受的角度提出的,清晰便于学 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学习,便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 习惯;简洁集中则是便于学生把握和积累,便于重 点和难点的解决。
朗读:准、实、情、节奏;
默读:视、扫、猜、重读;
细读:圈、点、吟诵,研究读;
略读:浏览、跳读、点读、速读;
比较读:同类、异类、部分、整体;
扩展读:作家、题材、体裁、手法;
创造性阅读:转换角度、查找资料、提取和重组、 运用与创新
具体处理:如:上下文的联系和照应;走进文本 的方法;阅读中的思考;阅读中的停顿和继续;阅读 中前后的比较;关注细节和生动处;展开情景想象和 联想;联系语境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思考作者的写 作动机;思考作者的文章结构安排精妙,作者为什么 这样思考,有类似的事情出现吗?你同意作者的观点 吗?相信的理由?我们该怎么看,怎么做?等等。
3、改革的现实呼唤“教什么”,“怎么 教”“怎么学”的理论。
教学,应该是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 因此,设计当成为教学的基本要求。预设,只要有 课堂,有师生关系,我想就不会消失。
第三节讲解要领
第三节讲解要领导游讲解是导游员的基本功之一,也是导游工作的重点。
精彩的导游讲解,可以使尘封千年的文物古迹死而复生,使万里河山由静态变为动态,使经典的传统工艺栩栩如生,从而使旅游者感到旅游生活充满情趣,其美好印象难以磨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要成为优秀的导游员,既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底,更要有灵活的讲解技巧。
所以,导游员必须重视讲解要领的掌握。
一、导游讲解的原则(一)正确正确即导游语言的规范性。
它是导游语言科学性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导游员在进行讲解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在导游员向旅游者传播文明、传递美感的活动中,正确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讲解的科学性越强,越能引发旅游者的求知欲,导游员也会得到更多的尊重。
相反,如果导游员信口开河、张冠李戴,旅游者必定会产生极大的反感,从而怀疑讲解的可信度,甚至会否定导游员的一切言行。
所以,导游员在进行讲解工作和回答旅游者相关讯问时,应尽量做到准确无误。
导游语言的正确生首先强调导游发音的正确、清晰。
其次,导游讲解应讲究斟词酌句,注重字、词、句的组合与搭配,不能像平时聊天一样随便而谈。
此外,讲解的内容必须有根有据,正确无误,要与旅游景点有一定联系。
即使是神话、典故也应有所根据,切忌随意虚构。
那种动辄大量穿插神话、传说的讲解往往会使旅游者产生空洞的感觉。
(二)生动生动是导游语言艺术和趣味性的具体体现。
导游员在做到讲解内容准确健康的前提下,应进一步追求鲜明生动,言之有神,言之有趣,切忌平铺直叙、毫无生气的讲解方式。
导游员的语言表达如果呆板生硬,旅游者必定会产生不耐烦或厌恶的情绪,讲解效果难以达到。
而妙趣横生、形象生动的导游语言则能引人入胜。
导游语言的生动既在于讲解内容的组织方式,更在于表达方式的多样化,叙述、议论、抒情、说明并重,对比,夸张、借代、比拟交错。
多样修辞手法的运用会使导游语言富于美感,有声有色,更能激发旅游者的游兴。
旅游者会主动去领会导游的讲解内容,去体验导游所创造的相关意境。
教学目标
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目标:1、概述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学会学习的方法,提高自己与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的能力等。
3、通过膝跳反射实验,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理解反射的概念并能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4、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求真务实、勇于探究的精神;感受合作学习给每个成员的愉悦。
教学重点:反射和反射弧以及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通过学生日常生活经历和亲身体验,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总结出一些反应活动都是由神经系统调节完成的,都是神经调节具体的表现,我们称之为反射,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引出课题: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二)讲授新课:1、反射的概念:合作体验:观察膝跳反射的现象。
强调实验成功的关键要求(叩击时机:被试验者放松且未注意;叩击部位:膝盖下面的韧带,并指给学生看;叩击速度:要快)先找一位同学和老师配合完成膝跳反射的演示,然后学生两人一组合作完成,争取让学生都看到膝跳的现象。
(三)讨论与分析:叩击膝盖下位韧带时,小腿有何反应?(举例:手碰到很烫的东西会快点缩手,这称为缩手反射,一个物体突然在眼前出现会眨眼,这称为眨眼反射,你能总结一下什么是反射呢?2、反射弧的结构: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膝跳反射过程的录像,然后结合课本86页的图和相关内容,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卡上的任务一:要求:(1)在图上填写出参与反射活动的结构的名称(2)将作用对号入座(3)在图中用箭头标出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
(4)尝试说出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
老师再作补充和强调,指出: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从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这五部分结构参与了完成了反射活动,我们把完成某一反射活动的结构,称为反射弧,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
(四)在此基础上完成两个思考:(1)如果神经冲动传导途径的某一环节出现障碍,反射还会发生吗?为什么?(师可举例比如传出神经受损)生答后,师归纳要完成反射,反射弧必须得完整,并进一步追问,反射弧完整了反射就一定会产生吗?(还得具备什么条件?引导学生答出必须要有刺激方可)(2)若有意识地控制膝跳,反射还能出现吗?为什么?学生答完之后进一步追问在脊髓内完成的反射,是生来就有的还是后天形成的呢?3、反射的类型出示反射例子请学生归类,并试着说出这样划分的依据。
第三节教学目标的陈述要求与方法.doc
第三节教学目标的陈述要求与方法教学冃标在教学中主要有导学、导教和导测量的功能。
近三十年来,许多教育心理学家致力于开发一套描述和分析教学目标的方法,西方有的心理学家称之为一种教学技术,并大致形成了两种不同 的观点,即行为观和认知观。
前者强调用可以观察的或可以测量的行为动词来描述教学目标:后者 强调用内部 心理认知能力来描述教学目标。
尽管这两种观点有所不同,但它们一致认为,描述教学目标不应只限于列出课题内容,或师生要进行的活动,其重点应放存学生行为或能力的变化 上。
目标的基本要求(一)陈述教学目标的两点基本要求1、详细说明冃标内容。
教学目标应明确地表达或阐明教师的意图,以使人们观察了学生的行 为或学习作品后,便能判断目标是否已达到以及达到的程度;2、要用特定的术语描述。
阐明教学目标所用的描述语言必须是特定的、准确的行为术语,是可 以观察和可以测量的,而不能是含糊的和模棱两町的。
国内外很多专家都对教学目标的陈述方法进 行过研究。
如通过本课时教学后,学生能够根据所布置的阅读材料,比较两个文明世界的文化,至少各举精心整理(1)界定股票的性质;列举持有股票的意义;分析股票的 (1)比较购买债券、特点;阐释 股票对经济发展的 作用股票、保险等投资方 式异同,学习辩证思(2)界定债券的性质;维的方法;债券的皋本要素;戈J 分 债券的 (2)利用有关知识阐述分析在不同条件下如 何合理投资理财的实践能力;种类并比较三者的异同; 国债发行的冃的t(3)界定保险的性质;阐明保(3) ________险的功能和特征;明确商业保险企业鹼>出建设性 经营主体;划分商业保险的种类;意见的实践能力。
掌握 订立保险合同的原则 (1) 培养学生为社 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 服务观念。
要能够从 国家角度,从经济建设 角度认识投资的意义;(2) 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意识和精神。
要积极学习投资的相 关知识;'以钱生钱”、 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富 足,美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教学目标的陈述要求与方法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主要有导学、导教和导测量的功能。
近三十年来,许多教育心理学家致力于开发一套描述和分析教学目标的方法,西方有的心理学家称之为一种教学技术,并大致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即行为观和认知观。
前者强调用可以观察的或可以测量的行为动词来描述教学目标;后者强调用内部心理认知能力来描述教学目标。
尽管这两种观点有所不同,但它们一致认为,描述教学目标不应只限于列出课题内容,或师生要进行的活动,其重点应放在学生行为或能力的变化上。
《股票债券保险》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股票的基本含义、特点;债券的基本含义、种类、特点。
商业保险的基本含义、种类和特点。
理解股票、债券、保险等各投资方式在国民经济建设和个人生活中的意义。
能根据储蓄、股票、债券、保险各自的特点,设计一项综合投资安排。
能概括出不同投资方式的特点,能利用所学知识分析不同条件下如何投资更加有利。
能利用所学知识为家庭或企业投资提出建设性意见。
(二)能力目标(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意识和精神,积极投资。
合理投资,能够增加个人财富,提高个人生活•培养学生为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的观念,从国家的角度,从经济建设的角度认识投资的意义。
股票、债券、保险知识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界定股票的性质;列举持有股票的意义;分析股票的特点;阐释股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2)界定债券的性质;说明债券的基本要素;划分债券的种类并比较三者的异同;阐述国债发行的目的(3)界定保险的性质;阐明保险的功能和特征;明确商业保险经营主体;划分商业保险的种类;掌握订立保险合同的原则(1)比较购买债券、股票、保险等投资方式异同,学习辩证思维的方法;(2)利用有关知识分析在不同条件下如何合理投资理财的实践能力;(3)利用所学知识为企业融资提出建设性意见的实践能力。
(1)培养学生为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服务观念。
要能够从国家角度,从经济建设角度认识投资的意义;(2)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意识和精神。
要积极学习投资的相关知识,"以钱生钱",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富足,美好。
一、陈述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一)陈述教学目标的两点基本要求1、详细说明目标内容。
教学目标应明确地表达或阐明教师的意图,以使人们观察了学生的行为或学习作品后,便能判断目标是否已达到以及达到的程度;2、要用特定的术语描述。
阐明教学目标所用的描述语言必须是特定的、准确的行为术语,是可以观察和可以测量的,而不能是含糊的和模棱两可的。
国内外很多专家都对教学目标的陈述方法进行过研究。
如通过本课时教学后,学生能够根据所布置的阅读材料,比较两个文明世界的文化,至少各举出五个特征。
(二)新课程教学目标的陈述要求1.新课程教学目标是三维结构,即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即每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该目标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
教与学,都是通过知识与能力来体现的。
用行为动词对学生学习终结行为的具体描述。
过程与方法: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
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过程、新知识产生的过程和发展的体验与学习方法过程的体验,体现教学的过程价值。
并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学习,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
如对比求异方法、实例解说法、逻辑推理方法等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即要求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公民等。
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
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情感体验、态度形成、价值观的体现,是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深层次的开拓。
2.三维目标必须明确具体。
教学目标是对学科总体目标的诠释,所以,教师必须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切实地制定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测性,由一系列具体行为目标构成。
把三维教学目标具体化,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教学对象学生:二是学生的行为;三是确定行为的条件(是指对影响学习结果所规定的限制);四是程度(由行为的速度。
准确性和质量三个方面确定)。
二、陈述教学目标的常规方法(一)行为术语陈述法(ABCD陈述法)所谓行为指的是人们能够观察,即看到、听到或感受到的行为和动作。
行为术语陈述法是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观点所总结的教学目标编写方法,其最大优势在于它的清晰性,能够清楚地告诉教师与学生目标能力的含义以及如何观察和测量这种能力,可以有力的克服教学目标表述的模糊性。
“能利用简单的图形画出学校及周边区域简单的平面图和路线图”。
《我与学校》(小学生)“观察本地交通秩序现状,知道有关的交通常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注意安全”。
《我与家乡(社区) 》(小学生)按照行为观点描述教学目标一般包括五项构成要素:行为主体、实际行为、行为结果、行为条件和行为标准和。
其最大优势在于它的清晰性,能够清楚地告诉教师与学生目标能力的含义以及如何观察和测量这种能力,可以有力的克服教学目标表述的模糊性。
如根据你所阅读的材料,比较两个文明世界的文化,至少各举出五个特征。
要素:A:你——行为主体B:比较——行为(动词)C:根据所布置的阅读材料——行为条件D:至少举出五个特征——行为标准有些学者倾向于把实际的行为和行为的结果看作一个构成要素,主张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即用行为动词说明学习的类型,用宾语说明学习的内容。
如果我们把行为主体广义指称为观众和听众(audience),用为首的英文字母A表示,同时把实际行为(behaviour)、行为条件( condition)、行为标准( degree)分别用B、C、D表示,便可凑巧构成一个编写教学目标的ABCD模式了。
1.对象(A,即Audience,教学对象:学习者):即明确教学对象。
教学目标描述的是学习者的行为,绝非教师的行为,不应该陈述教师应该或打算做什么。
将目标阐述成“教师给学生……”或“教师将说明……”都是不妥的。
规范的目标开头应是“学生应该……”。
而各个年级、各种学生表现行为的可能性是不一样的。
如上例中的行为要求适合于小学生学生,不一定适合初中学生和高中生。
因此,常有必要在教学目标中注明特定的学生对象,如“小学五年级学生”、“初中三年级学生”、“经济学知识的初学者”等等。
在具体表述教学目标时,教学对象也可以省略。
2.行为(B,即Behavior,要求的目标行为内容):即学生通过学习所能够完成的特定而可观察的行为。
许多这方面的研究人员都主张,应该用严格的、清晰的动作动词( action verbs)来分类所要完成的行为。
行为动词通常用来描述学生所表现出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是学生在学习后所应表现出来的预期行为,如“写出”、“列出”、“解答”等。
因为教学目标中的关于学生行为的表述应该具有可观察的特点,所以应避免使用诸如“知道”、“理解”、“掌握”、“欣赏”等涵义较广的语词。
对这些语词的意义各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程度把握,因而会使教学目标不明确,给以后的进行评价带来困难。
3.条件(C,即Conditions,发生行为的情境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条件或学习行为发生的情境。
如“能利用简单的图形画出学校及周边区域简单的平面图和路线图”。
《我与学校》(小学生)等。
同样的行为表现,若是条件不同,行为的性质也将有所改变。
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4.标准(D,即Degree,做的程度):是教学所要求的行为完成的质量水平,也即学习者对目标应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平,通常用以确定学习成绩或评价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标准的设立使教师评估学生完成行为好坏有了依据,对学生来说,他能借此知道教师的评判根据,也能对自己做出评判。
如根据你所阅读的材料,比较两个文明世界的文化,至少各举出五个特征。
5.结果(预期)教学目标中第五项构成要素是学生的行为结果、行为表现或学生所做的“事情”。
我们要确认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首先必须决定,作为教学的结果,想要学生做些什么,且在教学目标中明确表达出来。
“观察本地交通秩序现状,知道有关的交通常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注意安全”。
因为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习结果,所以一般课堂教学目标常写成:“在这堂课完成之后(一般省略),学生应该……”。
其编写的步骤是:首先以行为动词开始,描述由学生完成的动作或活动;在行为动词后面接着描述学习课题的内容;如果目标需要达到一定的量值,则可在可测量的项目内容下加上所要达到的最低标准,作为学生必须达到的目标底线。
为了建立评分的依据,还要加上进行学习的条件和所要达到的行为标准。
行为术语陈述法虽然克服了教学目标的模糊性,但是它过分强调行为结果,忽视了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内在的心理变化过程。
由于很多心理活动过程难以行为化,尤其是情感目标,更难以用可以观察和测量的术语进行描述,所以还必须寻找其他的方法来弥补行为术语陈述法的这一缺陷。
(二)心理与行为相结合的目标陈述法根据认知学习理论,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实质是内在的心理变化。
但内在的心理变化无法直接观察到。
因此,有人提出了内部心理与外部行为相结合的目标陈述方法。
用这种方法陈述的教学目标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一般教学目标,用一个动词描述学生通过教学所产生的内部变化,如记忆、知觉、理解、创造、欣赏等;第二部分为具体教学目标,列出具体行为样例,即学生通过教学所产生的能反映内在心理变化的外显行为。
这样,用内部心理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方法阐明学习目标正好可以弥补ABCD法的不足。
但是,在列举行为的变化时,仍然要采用前面所讲的ABCD法。
例如,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能够理解影响商品价格的直接因素是供求关系”,这样的目标是很难观察的。
如果我们采用内外结合的陈述方法就应该这样表述:内部心理描述:“学生能够理解影响商品价格的直接因素是供求关系”;行为1:能列举影响商品价格的各种具体因素;行为2:能说明各种具体因素不能直接改变商品价格;行为3:举例说明具体因素如何通过改变供求关系导致商品价格发生变化;行为4:总结证明,供求关系的变化,是影响商品价格变化的直接原因。
应该注意,用内外结合法陈述的教学目标强调教学总的学习目标是“理解”,而不是那些用来表明“理解”的具体行为实例。
每一个具体的行为实例,都仅仅是为了表明“理解”的一个方面,是表明理解的诸多行为中的行为样品,而不是学习者的学习目标。
内外结合的表述方法避免了ABCD法只考虑具体行为变化而忽视内在心理过程变化的不足,也克服了用传统方法陈述学习目标的含糊性。
三、思想政治课时教学目标的编写程序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来自学科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