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题组III 勒夏特列原理
勒夏特列原理
从速率—时间图像分析: 对于N2+3H2
2NH3
v
V正
V正
V逆
V逆 增大压强
改变压强时,气体分 子数越多,受压强的 影响就越大。
对于该反应来说,增大
压强时,正、逆反应的
速率都增大,但由于反
t
应物气体较多,正反应 受影响较大,因此增大
较多,导致V正>V逆
勒夏特列原理及应用
复习小结: 3、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P1
反应温度
反应I:2A(g)+B(g) 2C(g)
勒夏特列原理及应用
小结: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因素,平衡将向能够 “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这就是勒夏特列原理, 也叫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练习: (06江苏)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 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得到如下 变化规律,根据以上规律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时平衡移动的结果是把反应物继续转化为生成物减弱了反应物浓度的增加气体体积的减小使压强减小了减弱了压强增大的效反应向吸热的方向进行吸收了部分外界提供的能量导致体系的温度不至于升高那么多即减弱了温度的升高
勒夏特列原理
勒夏特列原理及应用
复习小结: 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化学平衡 向 正方向 移动。
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 吸 热的方向移动。
从速率—时间图像分析,对于正反应是吸热的反应:
v
V正
温度改变时,正逆反应 的速率都改变,但温度
V正
V逆
对吸热过程影响更大 升高温度时,正逆反应
V逆
速率都增大,但吸热过 程的增大更多,导致化
升高温度
t 学平衡向吸热的方向移
勒夏特列原理
勒夏特列原理
勒夏特列原理,又称勒夏特列定理,是微积分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它是由法国数学家勒夏特列在18世纪提出的。
该原理是指,如
果一个无穷级数的各项逐项趋于零,并且级数的部分和有界,那么
这个级数就是收敛的。
这个原理在数学分析和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
应用,对于理解级数的性质和收敛条件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数学上,级数是指将无穷多个数相加得到的结果。
如果一个
级数的各项趋于零,那么我们可以通过求级数的部分和来判断级数
的收敛性。
勒夏特列原理告诉我们,当级数的各项趋于零时,并且
级数的部分和有界时,这个级数就是收敛的。
这一定理为我们提供
了判断级数收敛性的一种有效方法。
在物理学中,勒夏特列原理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在热力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无穷级数的计算,而勒夏特列原理可以帮助我
们判断这些级数的收敛性,从而得到正确的物理结论。
在工程学中,级数的收敛性也是十分重要的,它关系到许多工程问题的解决。
勒夏特列原理的证明是基于数学分析中的极限理论和数学归纳法。
通过对级数部分和的定义和性质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勒夏特列
原理的证明过程。
这一定理的证明过程较为复杂,需要对数学分析
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总之,勒夏特列原理是微积分中的重要定理,它为我们判断级
数的收敛性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在数学分析、物理学和工程学中都
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勒夏特列原理,可以更好地
掌握级数的性质和收敛条件,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力的数学工具。
勒沙特列原理
勒沙特列原理化学部分第三单元勒沙特列原理【专题简述】㈠溶解平衡⒈饱和溶液达到溶解平衡状态的溶液就是饱和溶液。
此时,在⼀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扩散到溶剂中的溶质微粒数等于回到溶质表⾯的微粒数,即物质溶解速率与结晶速率相等。
如50℃时100g⽔中最多能溶解NH4Cl 50g,降低温度⾄10℃,NH4Cl的溶解度降为33g,这时多余的17g NH4Cl就从⽔中结晶析出,形成浓度较低的饱和溶液,但溶解过程并未中⽌,固体结晶与溶解之间存在动态平衡,双⽅速率相等⽽已,析出的17g NH4Cl结晶物的质量保持不变,⽽晶体形状由于动态平衡完全可能发⽣变化。
⒉影响因素⑴内因——物质的本性①见溶解性表②“相似相溶”规律(经验规律):极性分⼦组成的溶质易溶于极性分⼦组成的溶剂,⾮极性分⼦组成的溶质易溶于⾮极性分⼦组成的溶剂。
如S、P4易溶于CS2,微溶于酒精,难溶于⽔;烃类分⼦极性很弱或⾮极性,所以都难溶于⽔,但相互之间混溶;低级醇、多元醇、低级脂肪酸、低级醛和酮、氨基酸等都有极性基团,都溶于⽔,随着碳原⼦数增多它们在⽔中的溶解性减⼩。
此外还可考虑溶质分⼦和⽔分⼦间能否形成氢键,能否反应等因素⽽增⼤了溶解性。
⑵外因①温度:⼤多数固体随着温度升⾼溶解性增强(如KNO3),少数固体受温度影响不⼤(如NaCl),个别固体随温度升⾼溶解性减⼩[如Ca(OH)2];⽓体⼀般随温度升⾼溶解性减⼩。
②压强:固体溶解性受压强影响不⼤,⽓体溶解性随压强增⼤⽽加⼤。
㈡化学平衡⒈运⽤勒沙特列原理(亦称平衡移动原理)时要注意的⼀些问题。
⑴此原理使⽤的前提是已经达到平衡的体系。
⑵只有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时,才能使平衡发⽣移动。
⑶平衡移动的结果是“减弱”影响,⽽⾮“消除”影响。
例如,将封有⼀段NO2和N2O4的混合⽓体的注射器活塞往外拉,看到的现象是:混合⽓体的颜⾊先变浅再变深,但颜⾊仍⽐未拉动活塞前浅。
解析这是由于活塞外拉时平衡未来得及移动,导致NO2浓度减⼩,所以颜⾊先变浅。
勒夏特列原理应用
一、勒夏特列原理应用(平衡移动原理)1、根据条件的改变,判断平衡移动地方向2、根据平衡移动的方向,判断条件的改变例题:在高温下,反应2HI(g)H2(g)+I2(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达到平衡时,要使混合气体的颜色加深,可采取的方法是()A、减小压强B、缩小体积C、升高温度D、增大H2的浓度例题: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X(g)+bY(g)cZ(g)+dW(g)反应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气体体积缩小到原来的1/2,当再次达平衡时,W的浓度为原平衡时的1.8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a+b>c+dC、Z的体积分数增加D、X的转化率下降3、勒沙特列原理还适用于下列情况:①溶解平衡②电离平衡③水解平衡例题:把Ca(OH)2放入一定量水中,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Ca(OH)2(s)Ca(OH)2(溶液)Ca2++2OH—,当向悬浊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后,若温度保持不变,下列正确的是()A、溶液中Ca2+数减少B、c(Ca2+)增大C、c(OH—)不变D、c(OH—)增大4、重难点透析:(1)化学平衡的建立与反应途径无关,从正反应或逆反应开始都可以建立平衡状态。
可逆反应,同时向正、逆两方向进行,但只要V正≠V逆,在外观上反应就会向某个方向进行,最终使V正=V逆(2)化学平衡的移动原因:反应条件改变引起V正≠V逆方向:向速率相对大的方向移动结果:速率、组成含量均发生改变,重新建立新条件下的平衡(3)平衡移动与反应速率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不同概念。
一个平衡向哪个方向移动,由正、逆两个反应速率相比较决定的。
而正、逆反应速率大小则由条件决定。
例题:2A(g) 2B(g)+C(g)-Q(未使用催化剂),改变一个外界条件而能满足下列量的改变,请将相应的改变条件填入空格上。
⑴使υ正增大,而c(A)不变___________ ⑵使υ正减小,而c(B)增大___________⑶使υ正增大,而c(C) 减小____________⑷使υ逆增大,而c(A)减小___________(4)平衡发生移动时,并不是所有的量都变,平衡不移动时也并不是所有量都不变。
勒夏特列原理基础训练
1.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 氯水中有平衡:Cl2+H2O HCl+HClO,当加入AgNO3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B. 对CO(g)+NO2(g)CO2(g)+NO(g),平衡体系增大压强可使颜色变深C. 对2NO2(g) N2O4(g) △H<0, 升高温度平衡体系颜色变深D. SO2催化氧化成SO3的反应,往往加入过量的空气2.下列生产、生活等实际应用,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溴水中有下列平衡Br2+H2O HBr + HBrO,当加入AgNO3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B. 合成氨工业中使用铁触媒做催化剂C. 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氯化氢杂质D. 对2HI(g)H2(g)+I2(g),保持容器体积不变,通入氢气可使平衡体系颜色变浅3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碳酸钙不溶于水,但溶于盐酸B.对于2HI(g)H2(g)+I2(g)ΔH>0,缩小容器的体积可使颜色变深C.在实验室可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D.冰镇啤酒瓶,把啤酒倒入玻璃杯,杯中立即泛起大量泡沫4.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反应CO+NO2CO2+NOΔH<0,升高温度可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合成NH3的反应,为提高NH3的产率,理论上应采取相对较低温度的措施C.溴水中存在平衡:Br2+H2O HBr+HBrO,当加入AgNO3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D.对2HI(g)H2(g)+I2(g),增大平衡体系的压强(压缩体积)可使体系颜色变深5.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溴水中有下列平衡Br2+H2O HBr+HBrO,当加入硝酸银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B.合成氨反应,为提高氨的产率,理论上应采取降低温度的措施C.反应CO(g)+NO2(g)CO2(g)+NO(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达平衡后,升高温度体系颜色变深D.对于2NO2(g)N2O4(g),达平衡后,缩小容器体积可使体系颜色变深6.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溴水中有下列平衡:Br2+H2O HBr + HBrO,当加入AgNO3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B.对2HI(g) H2(g)+I2(g),增大平衡体系压强可使颜色变深C.反应CO+NO2 CO2+NO(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可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合成NH3反应,为提高NH3的产率,理论上应采取低温的措施7.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在硫化氢水溶液中加入碱有利于S2-的生成 B.加入催化剂有利于氨的氧化反应C.高压有利于合成氨反应 D.向新制氯水中加入碳酸钙有利于次氯酸浓度增大8.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溴水中有下列平衡:Br2+H2O⇌HBr+HBrO当加入AgNO3(s)后溶液颜色变浅B.2NO2(g)⇌N2O4(g)(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可使体系颜色加深C.反应CO+NO2⇌CO2+NO(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可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合成氨反应N2+3H2⇌2NH3(正反应放热)中使用催化剂9.下列生产、生活等实际应用,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实验室中配制FeCl3溶液时,应向其中加入少量浓盐酸B.合成氨工业中使用铁触媒做催化剂C.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可制得氢氧化铁胶体D.向AgCl沉淀中加入NaCl固体,AgCl沉淀的溶解度发生改变10.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工业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氧气,以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B.合成氨工厂通常采用20MPa~50MPa压强,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C.过氧化氢分解加二氧化锰作催化剂,使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氧气的量多。
高考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
高考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1. 什么是勒夏特列原理勒夏特列原理(Le Chatelier’s principle)是化学反应平衡的一个基本原理,它描述了当一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当外部因素发生改变时,系统会产生怎样的变化以重新达到平衡。
2. 高考中的应用在高考化学考试中,勒夏特列原理经常被用来解释一些化学反应中的现象,并且在题目中有时会要求学生利用该原理进行推测和判断。
以下是一些高考中常见的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浓度的变化对平衡的影响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当一个在平衡状态的系统中,某个物质的浓度发生变化时,系统会通过反应来抵消这个变化,以重新恢复平衡。
举例来说,考虑以下反应:N₂(g) + 3H₂(g) ⇌ 2NH₃(g)在该反应中,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
如果在平衡状态下,添加更多的氮气,根据勒夏特列原理,系统会通过向反方向进行反应来抵消这个变化。
所以,平衡会向右移动,产生更多的氨气。
•温度的变化对平衡的影响勒夏特列原理也适用于温度变化对平衡的影响。
根据该原理,当温度发生改变时,系统会通过反应来抵消温度的变化,以重新达到平衡。
举例来说,考虑以下反应:2SO₂(g) + O₂(g) ⇌ 2SO₃(g) + 热在该反应中,二氧化硫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这个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即反应会释放一定的热量。
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温度升高,系统会通过向反方向进行反应来抵消温度的升高。
所以,平衡会向左移动,减少二氧化硫的生成。
•压力的变化对平衡的影响对于气相反应,压力的变化也会影响平衡位置。
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当压力增加时,系统会通过向可减少总压力的方向进行反应,以重新达到平衡。
考虑以下反应:2NO₂(g) ⇌ N₂O₄(g)在该反应中,二氧化氮分解成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之间相互转化的平衡反应。
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如果压力增加,系统会通过向压力较小的方向进行反应,以减少总压力。
所以,平衡会向右移动,生成更多的一氧化氮。
3. 总结勒夏特列原理在化学反应平衡的理解和分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高考中也经常被用作解释化学反应中的现象和判断平衡位置的影响因素。
勒夏特列原理内容及要点
勒夏特列原理内容及要点勒夏特列原理由法国物理学家勒夏特列于1831年提出。
他的实验是将一根导体线圈放置在一个交变磁场中,通过观察导线两端的电压变化来研究磁场对导体的影响。
他的实验结果表明,当磁场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导体的两端会产生一个电动势,导体的电压也会随之变化。
这个观察结果被总结为勒夏特列原理。
E = -N(dΦ/dt)其中E是电动势,N是导体线圈的匝数,Φ是磁场穿过导体线圈的磁通量,而dΦ/dt表示磁通量的变化速率。
由此可见,当磁场的变化速率越大,通过导体的电动势也越大。
1.电磁感应:勒夏特列原理是电磁感应学的基础,也是电磁感应现象的定量描述。
2.导体与磁场相互作用:勒夏特列原理要求导体与磁感线相对运动,才会在导体中产生电动势。
3.磁通量的变化:当磁场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动势。
这个电动势的大小与磁通量的变化速率成正比。
4.电磁感应定律:勒夏特列原理可以看作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一个特例。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在勒夏特列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
5.电磁感应中的负号:勒夏特列原理中的负号表示了电磁感应的方向规律,即电动势的方向与磁通量变化方向相反。
此外,勒夏特列原理也为电磁感应现象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通过研究原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与应用电磁感应现象,从而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综上所述,勒夏特列原理是电磁感应学的基础之一,它揭示了磁场对导体的作用方式,并通过数学方式定量描述了电动势与磁通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勒夏特列原理在实际应用中有着丰富的应用,并为电磁感应现象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勒夏特列原理
勒夏特列原理勒夏特列原理的提出者就是著名法国物理化学家亨利·路易·勒夏特列,但是荷兰化学家、第一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范特霍夫也几乎同时提出了该原理。
或者说,勒夏特列原理其实是勒夏特列和范特霍夫同时独立提出的。
这个原理的发现来源于一系列的研究。
首先,挪威化学家古德贝格和瓦格提出了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质量作用定律。
1877年,范特霍夫提出化学反应速率代替意义模糊的“化学亲和力”。
化学家渐渐的对化学平衡有了较一致的看法:化学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的动态平衡。
勒夏特列研究高炉内发生的化学反应,即高炉中氧化铁被一氧化碳还原的反应,大多数工程师都认为反应产物是铁和二氧化碳,而分析结果则表明,从炉顶逸出的气体中还存在着相当量的一氧化碳。
有些工程师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反应物作用得不完全,将高炉加高使反应完全,但事实表明,这种做法根本无济于事,高炉气中一氧化碳的比例没有下降多少。
勒夏特列则认为,这是由于以下的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而氧化铁恰恰就是这一正向反应的催化剂,因而高炉气中存在一定比例的一氧化碳是不可避免的。
勒夏特列和他的助手们从大量的实验中发现了一个不寻常的实验现象:氯化铝发生热分解的反应速率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而逐渐增大,又知道这是一个吸热反应,显然热量可以促进这个分解过程的进行。
于是有了一个结论:提高温度利于吸热反应的进行;反之降低温度利于放热反应的进行。
(其实这个推论是没有区分反应速率和反应平衡,提高温度是增加了活化能,分子碰撞的机会增加,反应速率将增大,是缩短了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与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并无多大的联系。
)正在勒夏特列研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时,1884年,范特霍夫从理论上推导出动态平衡原理:对于一个处于平衡态的可逆反应,当体系的温度升高时,平衡向温度降低的方向移动,这对勒夏特列的研究有莫大帮助。
接着勒夏特列研究了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结论与温度的影响类似。
勒夏特列原理是什么
勒夏特列原理是什么
勒夏特列原理是一种用于描述理想气体状态的基本原理。
该原理由两个方面组成:1)理想气体的状态可以由其压强、体积
和温度来完全描述,即压强-体积-温度关系,也被称为理想气
体状态方程;2)在恒定温度下,理想气体的体积与压强成反
比的关系,即压强与体积的乘积呈常数。
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当温度保持不变时,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其压强和体积成反比关系,即当压强增加时,体积减小;当压强减小时,体积增大。
同时,当压强和体积保持不变时,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其温度与体积成正比关系,即当温度增加时,体积增大;当温度减小时,体积减小。
勒夏特列原理是描述理想气体行为的一个重要基础,也可以用于解释理想气体的多种性质和现象。
在实际应用中,勒夏特列原理经常被用来计算气体的性质和变化,例如计算压力、体积和温度的关系,推导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等。
勒夏特列定理
勒夏特列原理
哎呀,说起这个勒夏特列原理,咱们得用点儿接地气的话来摆一哈。
你晓得不,就像咱们四川的火锅,红油滚滚,辣椒花椒齐上阵,那味道,巴适得板!但是啊,你要是一股脑儿把料全倒进去,嘿,锅儿怕是要“翻天”了,这就是个平衡的问题。
勒夏特列原理,说白了,就是讲个“啥子多了就压啥子”的道理。
比如说,你往火锅里加多了水,那味道就淡了,咋办?加点料,重新找平衡嘛!这就像化学反应里头,温度高了、压力大了,或者反应物浓度变了,系统就会自动调整,尽量让自个儿回到那个舒服的状态,也就是平衡状态。
咱们生活中也到处是这个理儿。
比如,你家里头养花,水浇多了,花儿就遭不住,得赶紧松土、晒太阳,帮它找回那个生长的平衡点。
再比如,工作累了,你得休息会儿,不然身体就要抗议了,这也是在找身体和工作的平衡点嘛。
所以说,勒夏特列原理不光是科学家的事儿,咱们老百姓过日子,也得懂得这个道理。
遇到事情,多想想怎么调整,怎么找到那个最舒服、最合适的平衡点,日子才能过得有滋有味,安逸得很!。
化学勒夏特列原理
化学勒夏特列原理化学勒夏特列原理,听起来有点高大上,其实它就像一位老朋友,告诉你一些生活中的小道理。
想象一下,你在厨房忙着做饭,突然有人敲门,你不得不暂时停下手里的活儿,结果锅里的水开始慢慢冷却,这就是一个小例子。
勒夏特列原理的核心就是,当系统受到干扰时,它会自动调整自己,力求恢复平衡。
这就像我们的生活,时不时会遇到各种“风风雨雨”,我们也会努力找到解决的办法。
好比你在聚会上,有人推你一把,你可能会摇摇晃晃,但最后还是会站稳脚跟。
这就是勒夏特列原理的魔力。
比如说,想象你有一个盛满水的杯子,突然你在杯子里放了一块冰,水位上升,水面微微波动。
随着冰的融化,水位又会恢复到一个稳定的高度。
生活中也是如此,我们总是希望能够适应周围的变化,但变化会让我们觉得措手不及。
再说个简单的例子,想象你正在进行一场篮球比赛,比分很紧张,你的队友突然受伤了。
这时候,你的战术得调整,大家得一起加把劲。
这就是勒夏特列原理的体现,团队会为了保持胜利的机会而做出调整。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关系就像是这场比赛的动态平衡,哪一方强一点,哪一方就会做出反应,直到双方再次回到一个平衡点。
想象一下你在喝饮料,喝到一半突然发现没有冰块了,瞬间觉得饮料没那么爽。
这时候你可能就想,怎么才能让这杯饮料又冰又爽呢?你可能会立马去冰箱拿冰块,或者加一些冰水。
这个过程就像是反应中的变化,外界因素的影响让你不得不去寻找解决方案。
勒夏特列原理正是告诉我们,不论是什么情况,系统总是会试图去恢复那个最初的状态。
如果我们把这个原理放到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寻找一种平衡,工作和生活,朋友和家庭,甚至吃饭的时候选择甜点和主菜。
每当我们感到失衡,总是会试图调整,试图找到那个刚刚好的状态。
有时候这需要勇气,尤其是面对不如意的事情,但正如勒夏特列所说,变化是常态,接受并调整才是智慧。
说到调整,这个过程可能是漫长的。
比如当你失去了工作,生活瞬间变得一团糟,失去的不是工作,而是一种安全感。
高中化学复习考点知识专题训练25---勒夏特列原理(含答案解析)
8 / 32
果 深;
试管中出现浑浊 ∆H2 的和
右球气体颜色变浅
约为 2:1
A.A
B.B
C.C
D.D
21.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①由 H2、I2 蒸气、HI 气体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变深
②黄绿色的氯水光照后颜色变浅
③使用催化剂可加快 SO2 转化为 SO3 的速率
④在含有 Fe(SCN)3 的红色溶液中加铁粉,振荡静置,溶液颜色变浅或褪去
到平衡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体积不变,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加,反应速率加快 B.若缩小容器的体积,颜色变深,该现象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C.若压强不变,向容器中再加入一定量的 HI(g)时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 小 D.若体积不变,向容器中再加入一定量的 HI(g),再次平衡时 HI(g)的转化率增 大 17.对于下列化学平衡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移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Cl2 + H2O HCl + HClO ,向氯水中加入碳酸钙,漂白性增强 B. ZnS + Cu2+ CuS + Zn2+ ,ZnS 遇 CuSO4 溶液转化为 CuS C. 2NO2 N2O4 ∆H < 0 ,将装有 NO2 的玻璃球浸入热水中,红棕色变浅 D. Cr2O72− (橙色)+ H2O 2CrO24− (黄色)+ 2H+ , K2Cr2O7 溶液中滴加几滴浓硫酸,橙 色加深 18.如图是可逆反应 A+2B 2C + 3D 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随外界条件改变而变化 的情况。由此可推断下列正确的是( )
( ) ( ) ( ) D.图 4 表示同一温度下,在不同容积的容器中进行反应 2BaO2 s 2BaO s +O2 g ,
勒夏特列原理
勒夏特列原理内容勒夏特列原理(勒沙特列原理)的主要内容为: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比如一个可逆反应中,当增加反应物的浓度时,平衡要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的移动使得增加的反应物浓度又会逐步减少;但这种减弱不可能消除增加反应物浓度对这种反应物本身的影响,与旧的平衡体系中这种反应物的浓度相比而言,还是增加了。
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可逆反应中,当增加压强时,平衡总是向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比如在N2+3H2 =2NH3这个可逆反应中,达到一个平衡后,对这个体系进行加压,比如压强增加为原来的两倍,这时旧的平衡要被打破,平衡向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即在本反应中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建立新的平衡时,增加的压强即被减弱,不再是原平衡的两倍,但这种增加的压强不可能完全被消除,也不是与原平衡相同,而是处于这两者之间。
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可以使某些工业生产过程的转化率达到或接近理论值,同时也可以避免一些并无实效的方案(如高炉加碳的方案),其应用非常广泛。
人物简介勒夏特列(1850-1936),1850年10月8日出生于法国巴黎的一个化学世家。
他的祖父和父亲都从事跟化学有关的事业和企业,当时法国许多知名化学家是他家的座上客。
因此,他从小就受化学家们的熏陶,中学时代他特别爱好化学实验,一有空便到祖父开设的水泥厂实验室做化学实验。
1875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巴黎工业大学,1887年获博士学位,随即升为化学教授,1907年还兼任法国矿业部长,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任法国武装部长,1919年退休。
勒夏特列是一位精力旺盛的法国科学家,他研究过水泥的煅烧和凝固、陶器和玻璃器皿的退火、磨蚀剂的制造以及燃烧、玻璃和炸药的发展等问题。
勒夏特列一生发现、发明众多,最主要的成就是发现了平衡原理,即勒夏特列原理“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勒夏特列原理
1、下列叙述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红棕色的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B.高压比常压有利于SO2合成SO3的反应C.由H2、I2(g)、HI(g)气体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变深D.黄绿色的氯水光照后颜色变浅2、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溴水中有下列平衡Br2+H2O HBr+HBrO,当加入硝酸银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B.合成氨反应,为提高氨的产率,理论上应采取降低温度的措施C.反应CO(g)+NO2(g)CO2(g)+NO(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达平衡后,升高温度体系颜色变深D.对于2HI(g)H2(g)+I2(g),达平衡后,缩小容器体积可使体系颜色变深3、下列与平衡移动无关的是A.向0.1 mol/L的CH3COOH中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溶液pH增大B.向水中投入金属Na,最终溶液呈碱性C.在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NO2建立2NO2(g) N2O4(g)平衡后,增大压强,体系颜色加深D.在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慢慢滴入BaCl2溶液,溶液的红色逐渐褪去4、曾对化学平衡进行研究并提出平衡移动原理的化学家是()A. 勒夏特列B. 门捷列夫C. 道尔顿D. 拉瓦锡5、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A.开启啤酒瓶后,瓶中马上泛起大量泡沫B.工业上合成氨时,为了提高氢气的转化率采用高温的条件C.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D.工业上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以提高二氧化硫的利用率6、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Cl2B.温度控制在450℃有利于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C.增大压强有利于合成氨反应D.工业制取金属钾 Na(l)+ KCl(l) NaCl(l)+ K(g)选取适宜的温度,使K成蒸气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7、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①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②二氧化氮与四氧化氮的平衡体系,加压缩小体积后颜色加深③实验室可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④钠与氯化钾共融制备钾 Na(l)+KCl(l) K(g)+NaCl(l)⑤开启啤酒瓶后,瓶中马上泛起大量泡沫A.③④ B.①② C.①⑤ D.①②⑤8、下列事实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合成氨工业采用高温条件B、配制FeSO4溶液时在溶液中加入稀硫酸C、H2、I2、HI 平衡混合气体加压后颜色变深D、工业制硫酸中,SO2氧化成SO3,往往需使用催化剂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D3、C4、A5、B6、B7、B8、B。
勒夏特列原理条件
勒夏特列原理条件
嘿,咱今天就来讲讲勒夏特列原理条件。
你知道吗,这玩意儿就像是生活中的一个小魔法。
咱就说啊,勒夏特列原理就像是个爱捣蛋的小精灵。
它说啊,如果一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然后你去改变一些条件,系统可就不乐意啦,它就会想办法去对抗这种改变。
这多有意思呀!
比如说,天气热的时候,你会出汗,这其实就是身体在根据外界的变化做出反应呢,就像勒夏特列原理说的那样。
又或者,你在玩跷跷板,你这边重了,那另一边就得翘起来,来达到一种新的平衡。
想象一下,生活中很多事情不都这样嘛。
你想减肥,身体就会各种不情愿,跟你较劲儿。
你想努力学习,懒惰就会时不时来捣乱,这都是系统在对抗你的改变呀。
在化学世界里也是这样哦,温度变了,浓度变了,压力变了,反应就会做出相应的调整。
这就像是一场有趣的游戏,反应们在努力地维持着它们的小天地的平衡。
但勒夏特列原理条件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它是有规矩的呢。
就像我们玩游戏也得遵守规则,不然就乱套啦。
咱可不能小瞧了这个原理,它在很多地方都大有用处。
了解了它,就像是掌握了一把打开神奇大门的钥匙。
总之啊,勒夏特列原理条件就像是生活中的一个小智慧,它让我们看到,世界是动态平衡的,一切都在变化和调整。
就像我们自己,也在不断地适应和改变中成长。
哎呀呀,这勒夏特列原理条件还真是挺有趣的呢!和一开始说的一样,它就像个小魔法,让我们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
咱可得好好琢磨琢磨它,说不定能发现更多好玩的事情呢!。
勒夏特列原理测试
一、单选(共12小题,每小题3分 共36分) 1、对已达化学平衡的下列反应:2X (g )+Y (g )2Z (g )减小压强时,对反应产生的影响是 ( )A .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 .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 .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 .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 有一化学平衡mA(g)+nB(g)PC(g)+qD(g),右图表示的转化率与压强、温度的关系。
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正反应是吸热反应,(m+n )>(p+q )B 正反应是吸热反应,(m+n )<(p+q )C 正反应是放热反应,(m+n )>(p+q )D 正反应是放热反应,(m+n )<(p+q ) 3、右图是温度和压强对X+Y2Z 反应影响的示意图。
图中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平衡混合气体中Z 的体积分数。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上述可逆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 .X 、Y 、Z 均为气态C .X 和Y 中只有一种为气态,Z 为气态D .上述反应的逆反应的△H >04、下列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①棕红色NO 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②.FeCl 3溶液加热后颜色加深③.Fe(SCN)3溶液中加入固体KSCN 后颜色变深 ④氯水宜保存在低温、避光条件下⑤乙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比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更有利 ⑥SO 2催化氧化成SO 3的反应,往往加入过量的空气 ⑦向AgCl 悬浊液中加入KI 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A .①②⑤⑥B .②③④⑦.C .①③⑤⑦D .全部5、下列反应达到平衡后增大压强或降低温度,平衡都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 )。
A .N2O4(g ) 2NO2(g )ΔH >0B .3O2(g ) 2O3(g ) ΔH >0C .H2(g )+I2(g )2HI (g )ΔH <0D .3H2(g) + N2(g) 2NH3(g) ΔH <0 6、 对可逆反应A(g)+B(g) C(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7、反应:A(g)+3B(g) 2C(g);△H<0达平衡后,将气体混和物的温度降低,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正反应速率加大,逆反应速率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正反应速率变小,逆反应速率加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变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8、现有可逆反应A(g)+B(g) 3C(g),下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在不同的条件下生成物C在反应混和物中的百分含量(C%)和反应时间(t)的关系。
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选择题
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选择题一、勒夏特列原理简介勒夏特列原理(Le Chatelier’s Principle)也被称为勒夏特列平衡原理,是化学中一个重要的基本原理。
该原理指出,当一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若受到外界影响导致其中某一因素发生变化,系统会自动调整来抵消这种变化,以维持平衡。
二、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选择题以下是几道关于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选择题:1.当气体的压强增加时,以下哪一种现象会发生? A. 反应左移 B. 反应右移 C. 反应速率增加 D. 反应速率减慢2.当某一反应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加入更多的产物会导致下列哪种变化? A. 反应物浓度增加 B. 反应物浓度减少 C. 产物浓度增加 D. 产物浓度减少3.当温度升高时,以下哪种变化会发生? A. 反应速率减慢 B. 反应速率增加 C. 反应物浓度增加 D. 产物浓度减少三、答案与解析1.答案:B。
当气体的压强增加时,系统会自动调整以减少压强,因此反应会向压强较小的一侧移动,即右移。
2.答案:D。
根据勒夏特列原理,若加入更多的产物会导致产物浓度增加,则反应会向左移动以减少产物浓度,即未加入的反应物浓度会减少。
3.答案:B。
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当温度升高时,系统会自动调整以消耗多余的热量,因此反应速率会增加。
四、总结通过以上选择题的解答,我们可以看到勒夏特列原理在化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根据不同的条件变化,我们可以预测出反应物和产物浓度的变化,以及反应速率的变化方向。
这些都有助于我们理解并控制化学反应的发生过程,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此,熟练运用勒夏特列原理是化学学习中的基础知识。
以上是关于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选择题的文档。
通过解答这些题目,我们加深了对勒夏特列原理的理解,并对它在化学中的应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希望这篇文档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三节 勒夏特列原理
4.如图所示曲线表示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 X(g)+Y(g) 2Z(g)的反应过程。若使 a曲线变成b曲线,可采取的措施是(A、E ) A、加入催化剂 B、增大Y的浓度 C、升高温度 D、减小体系的压强 E、增大体系的压强X 的 转 化 b 率 Nhomakorabeaa
t
(三)勒夏特列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的一个 条件,平衡就向
T2 P2 T1 P2
解答时遵守两个原则: ①定一议二;②先拐先平,数值大。
0
T1 P1
t
先变深,后变浅 ④通入 O ,反应体系的颜色 ,NO的物 2 判断平衡移动的一般思路: 质的量 。 先减少,后增多 ①反应的特点:物态、吸热或放热、体积如何变化
②条件改变是否能引起V正≠V逆 增大 ⑤通入 N ,体系压强 ,平衡 2 ③运用勒夏特列原理进行判断
不移动 。
化学平衡图像分析
例题:可逆反应:aX(s) + bY(g) cZ(g) +dW(g)达 到平衡,混合物中Y的体积分数随压强(P)与温度T (T2>T1)的变化关系如图示。 ⑴当压强不变时,升高温度, 小 , Y的体积分数变_________ 正反应 方向移动, 平衡向__________ 吸 热反应。 则正反应是——— ⑵当温度不变时,增大压强, 大 , Y的体积分数变———— 平衡向 逆反应 ———— 方向移动, 则化学方程式中左右两边的 b<(c+d) 。 系数大小关系是———————
A、加入一种反应物 C、升高温度 B、增加体系的压强 D、使用催化剂
3、反应A(g)+2B(g)2C(g) ΔH>0 ,达到平衡后,降 低温度,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D A、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变慢,平衡向正反应 方向移动 B、正反应速率变慢,逆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逆反应 方向移动 C、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加快,平衡不移动 D、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减慢,平衡向逆反应方 向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题组III(化学)
1. 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不同条件下,可逆反应A(g)+B(g)⇌xC(g)的生成物C在反应混合物中的百分含量w(C)和反应时间(t)的关系.下列说法与图象符合的是()
A.甲图中a表示反应达到平衡后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充入氦气后的情况
B.乙图中b曲线表示有催化剂的情况
C.根据丙图可以判断该可逆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x>2
D.丁图可表示在某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上述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A的体积分数随着温度(T)变化的情况
2.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①实验室常用饱和NaHCO3溶液除去CO2中混有的SO2气体
②长时间存放的溴水,会变为无色透明
③打开雪碧的瓶盖,立即有气体逸出
④经粉碎的黄铁矿在沸腾炉中燃烧得较快、较完全
⑤合成氨工厂通常采用20MPa~50MPa压强,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⑥合成氨工业中用铁触媒做催化剂
⑦K2Cr2O7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后颜色变为黄色.
3. 二甲醚是一种重要的清洁燃料,也可替代氟利昂作制冷剂等,对臭氧层无破坏作用。
工业上可利用煤的气化产物(水煤气)合成二甲醚。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煤的气化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煤的气化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H2S用Na2CO3溶液吸收,生成两种酸式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水煤气合成二甲醚的三步反应如下:
①2H2(g) + CO(g)CH3OH(g);ΔH =-90.8 kJ·mol-1
②2CH3OH(g)CH3OCH3(g) + H2O(g);ΔH=-23.5 kJ·mol-1
③CO(g) + H2O(g)CO2(g) + H2(g);ΔH=-41.3 kJ·mol-1
总反应:3H2(g) + 3CO(g)CH3OCH3(g) + CO2(g)的ΔH=___________;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该总反应达到平衡,要提高CO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高温高压b.加入催化剂c.减少CO2的浓度d.增加CO的浓度e.分离出二甲醚(4)已知反应②2CH3OH(g)CH3OCH3(g) + H2O(g)某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400。
此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加入CH3OH,反应到某时刻测得各组分的浓度如下:
①比较此时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v正______ v逆(填“>”、“<”或“=”)。
②若加入CH3OH后,经10 min反应达到平衡,此时c(CH3OH) =_________;该时间
内反应速率v(CH3OH) =__________。
②
4. 氮及其化合物与我们的吃、穿、住、行、健康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是高中化学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定条件下,向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N2和6 molH2,反应达平衡时放出93 kJ热量,生成NH3
的浓度为1mol/L,试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有一支10 mL的试管,充满NO倒置于水槽中,向试管中缓缓通入一定量氧气,当试管内液面稳定时,剩余气体2 mL。
则通入氧气的体积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
(3)一定条件下,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4NH3(g)+5O2(g)4NO(g)+6H2O(g)
①恒温恒容下,平衡时NH3的转化率甲____(填“>”“=”或“<”)乙。
②恒温恒容下,若要使丙与甲平衡时各组分浓度相同,则x=____,y=____,z=____。
(4)向容积相同、温度分别为T1和T2的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等量NO2,发生反应:2NO2(g)N2O4(g) △H<0。
恒温恒容下反应相同时间后,分别测定体系中NO2的百分含量分别为a1和a2。
已知T1<T2,则a1____a2。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以上都有可能
(5)标准状况下,将干燥纯净的氨和二氧化氮气体分别完成喷泉实验后所得溶液等体积混合,反应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____。
A.c(NO3-)>c(NH4+)>c(H+)>c(OH-)
B.c(NH4+)>c(NO3-)>c(OH-)>c(H+)
C.c(H+)=c(OH-)+c(NH3·H2O)
D.c(NH4+)+c(NH3·H2O)=1.5c(NO3-)
5. 工业上以黄铁矿为原料生产硫酸,其中重要的一步是催化氧化(生产中保持恒温恒容条件):2SO2(g)+O2(g)2SO3(g)△H=-196.6kJ·mol-1
⑴生产中为提高反应速率和SO2的转化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______(填字母,下同)。
A.向装置中充入N2B.向装置中充入过量的SO2
C.向装置中充入O2D.升高温度
⑵若在一定温度下,向一个容积可变的恒压容器中,通入3mol SO2和2mol O2及固体催化剂,发生上述反应,平衡时容器内气体体积为起始时的90%。
保持同一反应温度,在相同容器中,将起始物质的量改为5mol SO2(g)、3.5mol O2(g)、1mol SO3(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第一次平衡时反应放出的热量为294.9kJ
B.两次平衡SO2的转化率相等
C.两次平衡时的O2体积分数相等
D.第二次平衡时SO3的体积分数等于2/9
⑶生产中在550℃时,将2.0mol SO2和1.0mol O2置于5L密闭容器中,SO2转化为SO3的平衡转化率(α)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
反应达平衡后,体系总压强为
0.10M Pa。
试计算反应2SO32SO2+O2在550℃时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
A、B表示不同压强下的平衡转化率,通常工业生产中采用常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⑷沉淀物并非绝对不溶,且在水及各种不同的溶液中溶解度有所不同,同离子效应、络合物的形成等都会使沉淀物的溶解度有所改变。
已知AgCl+Cl-=[AgCl2]-,AgCl在NaCl溶液
中的溶解度先变小后变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C
2. D
3.(1)C+H2O CO+H2(2)Na2CO3+H2S==NaHCO3+NaHS(3)-246.4kJ·mol-1;ce
(4)①>;②0.04mol·L-1;0.16mol·L-1·min-1
4. (1)N2(g)+3H2(g)2NH3(g) △H=-93 kJ/mol(2)6 mL和9.5mL
(3)①>;②1.375;0.5;0.75 (4)D (5)AC
5. (1)C(2)CD
(3)2.5×10-4;常压下400~500°C,SO2转化率已经很高了,加压必须增大投资以解决增加设备和提供能量问题;
(4)开始Cl-抑制了AgCl 的溶解,所以Ag+浓度变小了,但Cl-浓度增大使AgCl 形成[AgCl2]-络合物,所以Ag+浓度又变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