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22 古文二则(司马光)孙权劝学 祖逖北伐》导学案 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22古文二则导学案新版语文版
22.古文二则学习目标1、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并能复述两个小故事。
2、能根据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3、在阅读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学法指导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能大致翻译课文,能复述两个小故事,能根据课文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形象,在阅读中加入自己的体验,从而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自主学习1.文学常识(1)《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实。
司马光,字,北宋家、家。
(2)有关人物:孙权,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字仲谋;鲁肃,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字子敬。
吕蒙,三国时吴国名将,字子命。
祖逖,东晋名将,字士雅。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即更.刮目相看祖逖.主簿.同寝.蹴.琨非恶.声骁.健铠.仗2.解释下列加点字(1)蒙辞以军中多务.。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中夜闻鸡鸣,蹴琨觉.。
(4)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1)博士古义:今义:(2)望风古义:古义:4.翻译下列句子(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3)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
(4)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合作探究第一课时探究一:阅读课文,感知内容1. 《孙权劝学》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照例子填空。
孙权劝学——吕蒙()学——鲁肃()学2.孙权劝吕蒙学习,为什么?(原文回答:。
)吕蒙学有所成了没有,从哪里看出?(原文回答:。
)这属于描写。
3.吕蒙为何能从当初的“吴下阿蒙”变得让人“刮目相看”的?4.你如何评价文中的孙权、吕蒙和鲁肃?探究二:拓展延伸,提高认识你从《孙权劝学》这个故事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呢?第二课时探究一:阅读课文,感知内容1. 《祖逖北伐》主要写了祖逖年轻时的几件事?反应了他怎样的品格?2.你从祖逖身上学到了什么?探究二:拓展延伸,提高认识祖逖是一位少年英雄,除他之外,你还知道我国历史上哪些少年英雄呢?我的收获1.读完《古文二则》这二则故事,你从中积累了几个成语?1.你从吕蒙和祖逖身上汲取了哪些成长所需的精神营养?22.古文二则自主学习1.(1)编年体君实政治史学(2)gēng tì bù qǐn cùè xiāo kǎi2.(1)事务(2)广泛浏览群书,不作深入探究(3)醒(4)统帅3.(1)古代研究经学的最高官职名称学位的最高一级(2)听到消息为正在进行秘密活动的人观察周围动静4.(1)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不进一步去学习。
八下22课《古文二则》导学案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22、《古文二则》导学案黄春霞周斌黄松梁荣卿当涂掌事()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即更刮目相待)(2)此非恶声也()(3))(7)狄将其部曲百余家(5•翻译下列句子。
学习目标: 1、 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积累文言词汇。
2、 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闻鸡起舞” 3、 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自相鱼肉”等成语。
(一)基础知识 1请学生动手查找整理作家作品有关资料 2.自由朗读全文。
3•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孤岂( )欲卿( 狄( )少有大志(左丞相睿(•)以为军谘() 涉猎( ) )蹴琨觉()祭酒即更( )刮目相待) 此非恶声也(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人思自奋( ( ))(5)大王诚能命将出师(蒙乃就学( (''自相鱼肉()及鲁肃过( 蹴琨觉•('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3)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中夜闻鸡鸣,蹴琨觉(5) 郡国豪杰,必有望凤响应者4 •课文注释补充。
谓……曰: 掌事: 但: 多务: 孰若: 遂: (四).探究应用1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2•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3 .提问:请解释"吴下阿蒙"并造句。
请解释"刮目相待"并造句。
4.品味“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的含义。
1.谈谈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了祖狄作为一代名将的胆识?2.文中刻画了祖狄怎样的形象?3.“闻鸡起舞”这一情节是否偏题?4.交流讨论:说说祖狄之所以成为一代名将的主客观原因有哪些?三、拓展延伸:“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你能从你积累的名言警句中选择两句劝学吗?《孙权劝学》导学案问题解答(三),5.( 1)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条的理由。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古文二则》之祖逖北伐教案(语文版)
第22课古文二则祖逖北伐【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作品;掌握重点字句。
2.能力目标:弄清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文章精髓。
【教学要点】重点: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难点:领会文章精髓。
【教学设想】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全文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内容。
【教学步骤】二课时第一课时【导入新课】鸡守信不失时,能催人奋进,故古人以“闻鸡”而激励自己,有“闻鸡起舞”“枕戈待旦”之说。
语出《资治通鉴·晋纪》和《晋书·祖逖传》:“晋朝爱国名将刘琨,他和祖逖青年时代同为司州(今河南洛阳一带)主簿,对于当时国家的内忧外患怀有共同的报国之心,为了练就杀敌建功的本领,两人同睡一床,每夜听到鸡啼,便跃然起床习武。
后来祖逖果然领兵北伐,收复失地。
设计意图:以典故形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融洽的教学氛围。
【新课探究】一、解题1.作者与《资治通鉴》介绍参见第41课时。
2.背景祖逖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战火连连的年代。
北方游牧民族纷纷入主中原,晋王朝丧失半壁江山,偏安于东南一隅。
祖逖念念不忘“遗民既遭残贼”。
大胆进言,力主北伐。
二、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朗读课文原文: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
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逖tì蹴cù恶(è)声睿ruì谘zī骁xiāo 廪lǐn 铠kǎi 楫jí2.再读课文,读清句读。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下《22古文二则孙权劝学》word教案 (1)
《孙权劝学》下面我将按照说教材、说教学设想、说教学目标、说教学过程这几个环节来展开说课。
第一、说教材。
本单元选取的文章都是有关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艺术家等为人类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人物的生动感人、广为流传的事迹。
《孙权劝学》讲的是孙权劝说东吴大将吕蒙认真学习的故事,选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文章简练生动,用语不多,但能在寥寥数语中描摹出人物说话时的口吻、情态和心理,人物个性鲜明,跃然纸上,堪称人物语言描写的精品之作。
同时文章宣扬了一种谦虚好学,重视阅读的昂扬向上的思想,具有极强的教育价值。
第二、说教学设想。
其次,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的体验、探究,让学生自主的与文本、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对话。
整个课堂,教师预设大致程序,许多具体内容教师可根据课堂生成灵活驾驭和调控。
第三、说教学目标。
“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背诵优秀诗文80篇。
”这是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要求。
它在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强调初中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文言文教学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与现代文教学共同承担起这一重任,只不过侧重点可有所不同。
《孙权劝学》作为一篇精练的文言文,是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好文章。
其简练生动的笔墨,个性鲜明的对话,极富特色。
从教材的编排体系来看,把它放在七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中,紧扣住单元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名人的品格,态度与精神这一要求,同时新教材将文言文分散在每一单元中,也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与积累文言知识,提高自己的文言阅读能力。
有鉴于此,我把本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并积累文中的一些常用文言词语,掌握并能运用文中的成语。
2、弄清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做到能当堂背诵。
2、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并能进行创造性阅读。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孙权劝学》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孙权劝学》导学案1、掌握本课文言词汇2、了解文意和内容。
3、体会文中对话含义,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 ) 涉猎( ) 孰( ) 遂( ) 2、解释加点词。
(1)、当涂掌事 (2)、蒙辞以军中多务 (3)、治经为博士邪 (4)、但当涉猎 (5)、见往事耳 (6)、蒙乃使就学 (7)、卿今者才略 (8)、即更刮目相看 3、翻译下列句子。
(1)、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译: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译: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译: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译: (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译:三、合作探究本文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孙权为什么“劝”,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怎样?请仔细揣摩文章中人物对话的语气来谈。
1、.孙权又是怎样劝学的?体会他的语气、神态和心理。
2、孙权劝学,语重心长,循循善诱。
吕蒙在他的感召下就学,效果如何?3、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4、这个故事给你有什么启示呢?课堂检测1、解释成语并记下意思:吴下阿蒙:刮目相待: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卿今当涂掌事②但当涉猎B.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自以为大有所益C.①见往事耳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八年级语文下册 22《古文二则》(第2课时)导学稿 (新版)语文版-(新版)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
学而时习之 不亦悦乎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自主·合作·探究 互助·相长·共享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业精于勤 行成于思
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稿班组号学生某某:
2、祖逖力主北伐,这一主X得到了司马睿的支持了吗?他又是怎么做的?
译文:
4、《孙权劝学》《祖逖北伐》中有些成语已浓缩为成语,试把它们写出来。
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闻鸡起舞;自相鱼肉;望风响应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师 旷 论 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3)、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后进:而后进(兵)。今常用于落后者,水平较低,学识或资历较浅的人。)
2、一词多义:
(1)、以:以逖为奋威将军(以:任命。);以为军谘祭酒(以:派。)。
(2)、使:遂使戎狄乘隙(使:让。);使如逖者统之(使:派。)。
四、合作探究:
1、祖逖是在什么情况下力主北伐的?
明确:(1)、北方游牧民族纷纷侵入中原,晋王朝丧失了半壁江山。(2)、皇帝宗室争权夺利,自相残杀,从而使戎狄乘虚而入,屠戮中原。(3)、沦陷区人民已遭残害,人人想着自己奋起反抗。
《古文二则》第二课时
序号
22
日期
执笔
八年语文组
审核
一支军队,高举北伐的大旗,挥军北上,决心收复失地。
四、学习生字:
蹴()睿()骁健()廪()
授课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下《22古文二则》word教案 (2)
22. 古文二则孙权劝学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司马光和《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朗读课文,掌握文中常用文言词语。
3.揣摩文章中的对话描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认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树立学无止境,开卷有益的观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常用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揣摩文章中对话描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诵读法、品味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用“开卷有益”成语引入。
本文讲了一个有关读书的故事。
三国时,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大字不识几个。
孙权劝他,你现在当权,不可以不读书。
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开始学习,后来果然大有长进。
查字典,理解含义。
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对文章中的人物先有所了解,同时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一、检查预习。
问题:《孙权劝学》选文中塑造了几个人物二、读准字音,读出句读。
(提示:注意多音字、形近字)学生齐答。
举手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读课文。
师生共同订正字音、句读。
个别多音1.了解并识记文学常识,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
2.培养学生读书习惯。
过程1.指名学生朗读。
2.自由朗读课文。
3.检查朗读情况,出示没有标点的幻灯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三、读出文意,读出感情。
1.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用红笔标出不懂的字词和句子。
2.揣摩语言,体会人物语言的语气。
(提示:注意句式和人物的地位身份。
)字自己查字典解决。
1.自己尝试朗读。
2.指名朗读。
3.学生齐读。
1.边翻译,边勾画不懂的字词、句子。
2.师生共同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1.自己体会语气。
2.同桌讨论交流。
分为男女生两个小组,进行朗读比赛。
引起学生的兴趣。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文二则》导学案 语文版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祖逖()蹴( )恶()骁健()
廪()铠仗()
2、解释加点的字
蹴琨觉
因起舞
大王诚能命将出师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
非复吴下阿蒙
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
二.目标展示1.导入主题2.熟悉目标
三.探究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展示
1、读文:(1)教师范读。
(2)学生组内互读。
课题
《孙权劝学》
学习目标
1、读通课文,疏通文意,归纳文章主旨。
2、积累文言知识(实词、虚词、通假字、语气词等)及“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重点、难点
1、体会对话人物的神态、口气、心理,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及主旨。
使用说明:1.学生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翻译故事。
4、祖逖是在什么情况下力主北伐的?
——〖1〗北方游牧民族纷纷侵入中原,晋王朝丧失了半壁 江山。
〖2〗皇帝宗室争权夺利,自相残杀,从而使戎狄乘虚而入,屠戮中原。
〖3〗沦陷区人民已遭残害,人人想着自己奋起反抗。
5、祖逖力主北伐,这一主张得到了司马睿的支持了吗?他又是怎么做的?
——因司马睿素无北伐之志,所以只是敷衍的态度,但祖逖即使不被重用,仍矢志不渝,并身体力行,“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倾家资招募兵马,为北伐作准备。
3、文中有些语句已浓缩为成语,试着把它们写出来。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二百九十四卷,又考异、目录各三十卷。编年体通史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讫后周世宗显德六 年(959)。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二百二十二种。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 经济、文化。全书贯串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史事 。
22《古文二则——孙权劝学祖逖北伐》教案(语文版初二下册)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明白得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明白得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4、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方法:讲授、咨询题探究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书到用时方恨少。
2、最后送大伙儿一句话,我们师生共勉〝穷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劝学————不学〔诚恳〕吴下阿蒙
又劝————就学〔关怀〕刮目相待
论议————结友〔惊赞〕
教学反思 :
«孙权劝学»是一篇自读课,故事性专门强,本节课教学重点放在了朗读上,通过自由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演课本剧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明白得课文,体会人物讲话的语气,把握人物形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这节课中得以充分表达。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表达、表演等方面的能力,加以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堂气氛相当活跃。
祖逖北伐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 作品
2、领会文章精髓
3、把握重点字句
设计意图: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全文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内容。
二、课文导入
鸡守信不失时,能催人奋进,故古人以〝闻鸡〞而鼓舞自己,有〝闻鸡起舞〞〝枕戈待旦〞之讲。语出«资治通鉴•晋纪»和«晋书•祖逖传»:〝晋朝爱国名将刘琨,他和祖逖青年时代同为司州〔今河南洛阳一带〕主簿,关于当时国家的内忧外患怀有共同的报国之心,为了练就杀敌建功的本领,两人同睡一床,每夜听到鸡啼,便跃然起床习武。后来祖逖果然领兵北伐,收复失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祖逖北伐》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祖逖北伐》导学案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中出现的成语。
2、通过学习,了解《祖逖北伐》的内容.。
3、学习祖逖胸怀大志、忧国忧民的品质 。
《祖逖北伐》选自《资治通鉴》,东晋初年由祖逖领导的北伐。
祖逖曾一度收复黄河以南大片土地,但及后因朝廷内乱,祖逖受东晋皇帝司马睿猜疑,忧愤而死。
祖逖死后,收复的地区又相继失去。
祖逖亦是一位极受人民爱戴的将领。
写作背景:居住在京口(今江苏镇江)的军咨祭酒祖逖上书给司马睿,坚决要求出师北伐。
祖逖的要求,使司马睿左右为难。
因为在江南建立起一个偏安的小朝廷,是司马睿和王导的共同理想 ,所以他们无意于北方。
但是他们以不愿意直接拒绝祖逖的要求,而激怒一部分有着光复中原志向的南渡北人。
最后,司马睿只好对祖逖采取敷衍的态度,一方面同意祖逖北伐,并任命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另一方面则既不供给武器铠甲,也不调拨士兵,只给一千人的粮廪和三千匹布,由祖逖自己去召募军队。
祖逖率军北伐后,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
轶事典故闻鸡起舞祖逖与刘琨一同担任司州主簿时,感情深厚,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
一次,祖逖半夜听到鸡叫,认为这是上天在激励他上进,便叫醒刘琨道:“此非恶声也。
”然后与刘琨到屋外舞剑练武。
后人用“闻鸡起舞”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
1、给加点字注音:祖逖. ( ) 蹴.琨觉 ( ) 左丞相睿.( )军谘.祭酒( ) 骁.健 ( ) 给千人廪.( )铠.仗 ( ) 击楫.( ) 恶.声 ( )2、借助书下注解,完成加点字词解释:(1)同寝. (2)蹴.琨觉(3)恶.声也 (4)以为军谘.祭酒(5)纠合骁.健 (6)怨叛.(7)人思自奋. (8)残.贼 (9)诚.能 (10)自相鱼肉..(11)素.无 (12)给千人廪(13)铠.仗 (14)击楫.(15)复济.3、翻译下列句子:①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②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古文二则》之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语文版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本文节选自《资治通鉴》,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根据新课程标准让学生能“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的理论,将本课设计为:应引导学生正确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以学生表演故事情节,多角度评价表演,形象地感知人物语言和人物形象为主,教师积极参与,适时点拨为辅的教学形式。
另外,可将吕蒙与方仲永作比较,进行延伸迁移,贯彻“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古文二则》教案 (新版)语文版
《古文二则》一、设计思路两篇小短文均选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孙权劝学》写孙权劝吕蒙学习,说明学习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祖逖北伐》表现了一代名将少年时代的胆识,让学生明白凡有所作为的人,少年时就胸怀大志。
两篇文章故事情节简单,文字浅显,人物形象鲜明。
教学时,应在让学生反复朗读,结合课文注解自行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抓住人物语言重点诵读,揣摩人物性格及思想感情,同时积累课文中的成语及特殊文言词语。
可以采用自学讨论法,也可采用诵读领悟法。
二、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通过描写语言及抓住重点表现人物的方法。
2.认识学习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体会名人少年时代的青云之志。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导入一:从《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孙权、吕蒙、鲁肃等导入。
导入二:从人们所熟知的成语“闻鸡起舞”导入。
导入三:从作者司马光导入。
示例:请一位同学讲讲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司马光小时候很聪明,后来成了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史学家,编纂了一部著名的史书《资治通鉴》,今天我们就来具体学学里面的文章。
2.教学切入点①从课题“劝学”切入。
吕蒙学习为什么还要人劝?孙权从哪些方面进行了劝导?吕蒙学习的效果从哪里可以看出?②从祖逖闻鸡起舞的目的切入。
《祖逖北伐》中祖逖为什么要闻鸡起舞?祖逖为什么北伐?课文中可以看出他做了哪些工作?3.重难点的突破:讨论法。
阅读的重难点:《孙权劝学》:学习是否一定要别人来劝?吕蒙不学习可以生存吗?孙权为什么要劝他读书?《祖逖北伐》:你如何评价祖逖?4.学法指导①自学讨论法。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要指导学生根据注解自行翻译课文,翻译过程中不明白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再不明白的问题在全班讨论。
②诵读法。
诵读祖逖劝说司马睿的一段话,体会祖逖对形势的精当分析、对民心的准确把握以及带兵北伐的自信和决心。
③质疑法。
善于从课文中发现问题。
如:《孙权劝学》中最后一句写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成朋友,是否偏离了《劝学》的主题?四、拓展延伸1.课外阅读《三国演义》中写吕蒙和鲁肃的内容;课外阅读《资治通鉴》,了解祖逖后来的情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博文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古文二则之祖逖北伐》导学案 语文版
第22课《古文二则之祖逖北伐》[教学目的] 1.通过合作学习,了解《祖逖北伐》的内容.。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中出现的成语。
3.学习祖逖胸怀大志、忧国忧民的品质。
第一课时1、读一读: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节奏、表情,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2、借助书下注解,完成加点字词解释:3、翻译下列句子:①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②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
③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4、学生复述课文,其他同学倾听,对有疑问的句子进行交流。
5、整体感知(1)《资治通鉴》是写给皇帝看的,设想一下当时皇帝看到了《祖逖北伐》后,会有什么感受?(2)作为一名中学生,从《祖逖北伐》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第二课时一、理清课文脉络。
二、探讨1、祖逖是在什么情况下力主北伐的?2、祖逖力主北伐,这一主张得到了司马睿的支持了吗?他又是怎么做的?3、祖逖后来带着他的部下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领土。
从这个故事中,你看到了怎样的祖逖?四、成语归纳,解释并造句。
闻鸡起舞:自相鱼肉:中流击楫:望风响应:五、拓展练习之中考链接:阅读甲乙两文,完成5~9题。
(16分)(甲)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导学案22、古文二则
22、《古文二则》导学案第1课时《孙权劝学》【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常识。
2、掌握文中出现的生词。
3、读通、读顺课文。
【学习重难点】积累文言词汇,读熟课文。
【学习过程】【探究活动一】初读课文,掌握基础1、作者、作品司马光(1019——1086),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字君实,北宋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
19岁中进士,神宗熙宁(1068——1077)初,官至翰林学士、御史中丞。
死后被追封为温国公。
司马光在政治上是保守的,曾竭力反对王安石变法。
宋哲宗即位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新法。
司马光在学术上的不朽贡献是他花费19年时间主持编纂的历史巨著《资治通鉴》。
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2、关于课题《孙权劝学》吕蒙是吴国的名将,骁勇善战,深得孙权器重,但他少课略、缺文墨,只是一介武夫。
孙权爱惜人才,以切身经验启发他学习,“蒙乃始就学”。
《祖逖北伐》西晋王朝末年,朝政十分腐朽混乱,各少数民族首领乘机起兵反晋。
建兴元年(313),主持朝政的左丞相司马睿(后为东晋元帝)镇守建康(今南京)后,无心北进。
祖逖要求领兵伐,收复失地。
1、了解作者及有关背景。
(学法:查阅相关资料)课文选自《》,《》是主持编纂的一部通史,记载了从到共1326年的史实。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学法:先做,然后与课本对照纠错,再将强化记忆)卿.今当涂掌事()孰.若孤()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即更.刮目相待()【探究活动二】再读课文,翻译句子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以下内容是课下注释有的,请你合上课本完成。
①卿今当涂掌事()②蒙辞以军中多务()()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④但当涉猎()⑤见往事耳()⑥蒙乃始就学()⑦非复吴下阿蒙()⑧即更刮目相待()(2)译读课文,掌握重点句子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③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④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⑤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探究活动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1、简要概括课文主要记叙了一个什么故事?(学法:何人?何事?何果?)追问:课文的故事情节可用三个短语概括为:2、文中是怎样表现吕蒙学有所成?(学法:找出相关语句,仔细品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古文二则(司马光)孙权劝学祖逖北伐
《孙权劝学》
[学习目标]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学习过程]
一、说一说,背一背:
1、司马光:
2、《资治通鉴》:
二、读一读,听一听:
1、自由朗读。
(画出不会读的句子)
2、同桌相互读听。
(纠正读错的句子)
三、根据课下注释翻译课文:
1、写下不懂的词或句子:
2、小组讨论,把还没有解决的写出:
3、其他小组解答展示自己:
●重点提醒:
句:A:蒙辞以军中多务 B非复吴下阿蒙! C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词:D当涂掌事博士卿孤士 E但孰若就学乃过
四、齐读课文,分析理解“孙权劝学”。
1、吕蒙是怎样从”吴下阿蒙”一变而为让人“刮目相待”的?
2、孙权是怎样劝学的?体会他的语气、神态和心理。
①“卿今涂掌事,不可不学!”
②“孤岂……邪!但……耳”
③“卿言……大有所益”
五、分角色朗读吕蒙与鲁肃的对话,揣摩“刮目相待”的内涵。
说明:朗读时要模仿人物语气,体会说话时的心境。
小组讨论:
1、鲁肃为什么对吕蒙会“刮目相待”?
2、吕蒙学有所成,课文直接表现这一点没有?是怎样表明的?
3、“卿今者才略,非夏吴下阿蒙!”表现了鲁肃怎样的感情?
4、“士别三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现了吕蒙怎样的心境?
5、“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
六、复述故事情节:
七、当堂训练: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____________ (2)蒙乃始就学____________
(3)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__________ (4)肃遂拜蒙母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本文情节完整,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完整地记录了孙权学______——吕蒙______学——鲁肃______学的过程。
(每空各写一字)
4、孙权驳斥吕蒙“以军中多务”而拒学的借口是以什么为例子的?(用文中原话回答)
5、文中有些语句已凝炼为成语?
6、孙权为什么劝吕蒙学习?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22、* 古文二则(司马光)孙权劝学祖逖北伐
吴元明
《祖逖北伐》
学习目标:
1、通过合作学习,了解《祖逖北伐》的内容。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中出现的成语。
3、学习祖逖胸怀大志、忧国忧民的品质。
学习过程:
一、预习检测:
读课文,了解祖逖及“祖逖北伐”的背景,并利用教材和参考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常识填空:
祖逖是(朝代)名将。
北伐,向北征伐。
题目简洁明了,点明。
2、加粗字注音:
祖逖蹴琨觉恶声左丞相睿军谘祭酒
骁健给千人廪铠仗击楫
3、《祖逖北伐》中出现了几个沿用至今的成语,你知道吗?写出来。
二、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和节奏。
2、借助书下注解,完成加粗字词解释:
(1)同寝(2)蹴琨觉
(3)恶声也(4)以为军谘祭酒
(5)纠合骁健(6)怨叛
(7)自相鱼肉(8)残贼
(9)诚能(10)望风响应
(11)素无(12)给千人廪
(13)铠仗(14)击楫
(15)复济
三、组内合作交流:
1、翻译下列句子:
①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②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
③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2、学生复述课文,其他同学倾听,对有疑问的句子进行交流。
四、展示——我来说说:
1、结合课文,说说祖逖为什么会成为一代名将?
2、延伸拓展:
东晋名将祖逖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战火连天的时代,北方游牧民族纷纷入侵中原、晋王朝的半壁江山丧失,在国家内忧外患之际,祖逖是怎样做的呢?……学了《祖逖北伐》后,一定有许多感悟,请谈一谈。
五、链接课外: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闻鸡起舞
逖性豁荡,不修仪检,年十四五犹未知书,诸兄每忧之。
……后乃博览书记,该涉古今,往来京师,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
侨居阳平。
年二十四。
阳平辟察孝廉,司隶再辟举秀才,皆不行。
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
中夜问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
”因起舞。
逖、琨并有英气,每语世事,或中宵起坐,相谓曰:“若四海鼎沸,豪杰并起,吾与足下当相避于中原耳。
”
1、给下列各词中的“辟”字注音、解释:
(1)议论精辟
(2)辟举秀才
(3)辟邪
(4)辟邪说
2、解释句中加粗的词语:
(1)不修仪检
(2)赞世才具
(3)每语世事
(4)蹴琨觉曰
3、据文意,解释词语。
(1)荒鸡
(2)恶声
4、翻译句子。
吾与足下当相避于中原耳
5、填空题。
闻鸡起未雨绸
四海沸一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