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管理学概论
第一章管理学概论
西蒙H·A·Simon(美)说:“管理就是决策”。
哈罗德·孔茨(美):为实现预定目标而进行的计划、组 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
斯蒂芬·罗宾斯S·P·Robbins:管理指的是和其他人一起并 且通过其他人来切实有效地完成活动的过程。
西方管理学家关于管理职能划分的主要观点
年代
管理学者
计 组 指 协 控 激 调集 通讯 决 人 创 划 织 挥 调 制 励 资源 联系 策 事 新
1916 法约尔(H. Fayol) √ √ √ √ √
1934 戴维斯(R. C. Davis) √ √
√
1937 古利克(L. Gulick) √ √ √ √ √
1.2.1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 1.广义研究对象 ❖ 生产力 ❖ 生产关系 ❖ 上层建筑
❖ 狭义研究对象: ❖ 管理原理 ❖ 管理功能或职能 ❖ 管理的主要方法、技术和手段 ❖ 管理者 ❖ 管理历史
1.2.2管理学的基本原理
❖原理是指某种客观事物的实质及运 动的基本规律。
1.系统原理
世间的一切事物都具有系统的属 性。所谓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和 相互作用的若干部分组成,并具有 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 一、什么是管理
❖ 1、人类有各种各样的管理活动
❖ 企业的管理:生产、经营、营销等管理
❖ 党和政府的管理:官员任命、政府事务管理 等
❖
学校的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 …… 管理自古有之
一、管理的概念
“科学管理之父”泰罗(美):管理就是要“确切地知道 要别人干什么,并注意要他们用最好的办法去干。”
❖ 现代组织管理理论主要分析组织行为,分析 组织中的人际关系、信息交流、决策过程, 这里的管理主要是对其做动态的考察。
管理学第一章 管理学概论
管理学第一章管理学概论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无论是企业的运营、政府部门的治理,还是非营利组织的活动,都离不开有效的管理。
那么,什么是管理学?它涵盖了哪些方面?又具有怎样的作用和意义呢?管理学,简单来说,就是研究如何有效地管理组织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学科。
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融合了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数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方法。
管理学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早期的工业革命时期,人们开始关注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到现代企业中复杂的管理体系,管理学经历了不断的演变和完善。
在这个过程中,众多的管理理论和学派应运而生。
科学管理学派强调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标准化的操作来提高生产效率。
例如,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提出了工作定额、标准化操作、差别计件工资制等概念,为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行政管理学派则关注组织的结构和管理原则。
法约尔提出的管理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至今仍被广泛引用和应用。
行为科学学派注重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因素对管理的影响。
梅奥的霍桑实验揭示了员工的社会和心理需求在工作中的重要性,促使管理者更加关注员工的满意度和团队合作。
随着时代的发展,管理学也在不断地创新和拓展。
现代管理学更加注重战略管理、创新管理、知识管理、风险管理等领域。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管理活动中的各种要素,如人、财、物、信息、时间等。
人是管理中最核心的要素,因为所有的管理活动都需要通过人来实施。
如何有效地激励员工、发挥他们的潜能,是管理者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财务管理涉及到资金的筹集、运用和分配,确保组织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其运营和发展。
物资管理则包括原材料的采购、库存控制和设备的维护等,以保证生产和服务的顺利进行。
信息在现代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及时、准确的信息能够帮助管理者做出明智的决策。
时间管理则要求管理者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避免拖延和浪费。
管理学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管理学第一章 概论
第一章 管理概述
主要内容:
1.管理的概念及管理者的界定 2.管理者做什么?
3.组织的概念及其特征
4.管理的外部环境 5.补充内容 6.为什么要学习管理学
page1
1.1 管理的概念及特点 1.1.1 管理的概念 管理学 (1)周三多:管理是指组织中的如下活动或过程:通过信 息获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的职能 的发挥来分配、协调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 的资源,以实现单独的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 (2)罗宾斯:管理定义为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 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实现组织 的目标。 (3)教材:通过对组织资源的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 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1.1.2 特点(即管理概念包含的几层含义) (1)目的性;(2)过程性:由协调和监督一系列连续的管 理活动构成;(3)有效性(包括效率和效果);(4) 管理工作的对象;(5)对环境的依赖性;(6)管理的 普遍性;(7)管理的差异性
page16
5.2 管理学的基本学科特征——科学性与艺术性
管理学 管理是一门科学,因为管理工作有其客观规律性,是经过 许多学者和管理者的长期研究和实践摸索出来,并据此 形成了一定的管理理论、原则、方法和制度,在经过实 践的检验后,建立起管理学这门科学,并用它指导管理 的实践。所以管理是科学。 但是,管理学同数学、物理学等“精确的”自然科学相比, 还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还很年轻,正在迅速发展。而 且,管理工作很复杂,影响它的因素很多,管理学并不 能为管理者提供解决一切管理问题的标准答案。在运用 管理理论、原则与方法时,管理者必须从实际出发,具 体情况具体分析,充分发挥各自的创造性、灵活机动地 解决问题,从这个角度看,管理又是一种艺术。
管理学概论重点
第一篇绪论第一章管理学概论组织及其特征:组织是由人组成的、具有明确目的和系统性机构的实体。
组织具有三个特征:组织是两个以上人员的集合体,需要以人为主体来开展工作、达成目标;每个组织都由一个明确的目的,通常以一个目标或一组目标来表达并反映组织所希望达到的状态;具有系统性的结构,借以规范和限制成员的行为,组织的机构可以是弹性的、开放的,也可以是刚性的、严密的,但不管何种类型都具有精细的特征以便明确组织成员间的工作关系。
组织依据其最终目标可以划分为非营利组织和营利组织两大类。
由于不同类型组织的最终目的不同,所以尽管管理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具有一定普遍性,但在管理活动中关注的侧重点就各不一样。
管理者在实践工作中要视不同类型组织选择适宜的管理方式和技术,有针对性地予以区别对待。
管理的内涵:管理的概念是管理学中最基本的范畴和起始概念。
由于管理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以及研究的重点不同,至今仍未形成统一概念。
泰勒:管理就是“确切地知道要别人干什么,并注意让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
西蒙:“管理就是决策”卡斯特:“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控制等活动的过程”。
以上定义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揭示了管理的含义。
管理是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同他人一起或通过他人实现组织的目标。
管理是一个协同工作的过程,这个过程代表了一系列进行中的有管理者参与的只能活动;管理是与他人一起或通过他人实现组织的目标,这就区分了管理岗位和非管理岗位;效率和效果是管理活动追求的两大目标。
其中效率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效果是指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
效率是关于做事的方式,效果涉及如何达到组织的目标,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管理活动追求的目标。
管理的性质管理在性质上具有二重性,从管理活动的最基本意义和现代管理的客观要求可分析如下:(1)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管理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管理又处于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背景当中,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管理学——第一篇管理学概论
广义上讲,管理者应泛指所有执行管理职能,
并负责完成管理任务的人。
17
(二)管理者的职责
1、管理者是目标的提出者:管理能否取得成效和成效
的大小,关键在于制定出反映大多数成员意志的目标。
2、管理者是计划者:制定计划是管理者的首要任务,一
第二节 古典管理理论
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1、泰罗简介
泰罗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代表作《计件工资制》、《车间管理》、 《科学管理原理》等书中,系统地提出了科 学管理思想。
2.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1) 工作定额
把每一个工作都分成简单的基本动作; 把其中没用的动作去掉; 选择最适用的工具、机器; 观察熟练工人,选择出每一个基本动作最好的方 法,把时间记录下来。 加上必要的休息时间和其他延误的时间 得到完成这些操作的标准时间。 得到工作定额 30
泰罗认为,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每一个 职位都要安排第一流的工人。 其标准是:在不损害健康的情况下,他完 全胜任该职务的工作;他有工作积极性并愿意 从事该项工作;具有坚强的意志力。
(4)职能工长制
进行管理工作细分,一个工长只承担一项 管理职能,
(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6)例外原则
高级管理人员把处理一般日常事务的权力 下放给下级管理人员;
二是生产关系方面: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激励
组织成员;
三是上层建筑方面:研究组织的规章制度。
23
二、管理学的特点
管理学作为一门不精确的、有待于发展的 科学,有以下特点:
(1) 科学性 (2) 是管理理论和管理艺术的统一 (3) 综合性 (4) 实用性 (5) 社会性
管理学(第2版)第一章管理学概论
1. 1管理概述
• 所以管理是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说它是科学,是强调其客观规律性; 说它是艺术,则是强调其灵活性与创造性。而且,这种科学性与艺术 性在管理的实践活动中并非截然分开,而是相互作用,共同发挥着管 理的功能,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
• 1. 1. 4管理职能
• 1.管理职能的含义 • 管理职能是管理者实施管理的功能或程序,即管理者在实施管理中所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2管理学
• 在上层建筑方面,管理学主要研究如何使组织内部环境与不断变化的 外部环境相适应的问题,研究如何使组织的规章制度与社会的政治、 法律、道德等保持一致的问题,从而维护现行社会的生产关系,促进 生产力的发展。
• 第三,从管理者出发研究管理过程。管理活动是由一系列活动组成的 动态的过程,要研究管理活动涉及哪些职能,不仅如此,还需要对执 行这些职能涉及的组织要素进行研究,对执行各项职能中应遵循的原 理、采用的方法和技术进行研究,同时要对执行职能过程中遇到的阻 力以及如何克服阻力进行深入的研究。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 1管理概述
• (2)组织 • 组织就是建立企业物质的和社会的双重结构。它包含明确组织所承担
和需完成的任务、任务完成者的确定、组织机构的设置、信息指令传 递渠道的建立,以及权力的划分和组织任务和工作的协调。组织职能 是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在计划工作确定了组织的具体目标,并对实 现目标的途径做了大致的安排之后,为了使人们能够有效地工作,还 必须设计和维持一种组织结构。这就是说,把组织中的各项工作进行 分类组合,划分出若干部门,根据管理幅度原理,划分出相应的管理 层次,进行合理的授权,协调组织中的各种关系。同时,组织还必须 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地对组织结构做出调整和变革,以确保 组织目标的实现。
第1章管理学概论ppt课件
内容
专业知识、经验;技术、技巧;程序、方法、 操作与工具运用熟练程度。
15
第一节 管理的概念及性质 组织中的资源
人力资源 资本资源 物资资源 技术资源 信息资源 关系资源
16
第一节 管理的概念及性质
二、管理的性质 1、管理的二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管理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性 质。管理通过组织生产力、协作劳动,使生产过程联 系为一个统一整体所必须的活动,是生产的自然属性。
3
管理的系统分析方法
按各种要求目标 的投入
1.雇佣人员 2.消费者 3.批发或零售商 4.股东 5.政府 6.企业所在地区 7.其他
外部环境
企业管理知识 个人或单位对企业的要求
和对投入要素的使用
投入 1.人力 2.资金 3.管理 4.技术
给系统 重新注 入活力
计划 组织 领导 控制
信息沟通 也有利于 组织与外 部环境的
管理者所处的位置,使他能够把外部信息传递给组织内部,把内 部信息由一个部下传播给另一个部下。这种信息既包括关于事实 的信息,也包括关于价值的信息。
传播者角色是面向组织内部的,发言人角色是面向组织外部。管 理者必须把信息传递给两个集团,一是对组织有重要影响的人群 (如董事会或中层管理者的上级),二是组织外部的公众(如顾 客、同行、政府、媒体等等)。
理
5
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 《管理学》,汪戎 主编,科学出版社,2010
参考书:
1. 《管理学》(第三版),杨文士、焦叔斌、张雁、李晓光 编著,中 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 《管理学》(第十版),(美)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著, 张晓君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第一篇-管理学概述PPT课件
第二 体现重义、崇德、轻利的价值观。
强调通过社会价值的实现来衡量个人的内在价值, 而过多地、过分地否定个人的利益、个人的需要, 进而否定个人的食色之欲、物质之求。
“克己复礼为仁”
“利”与“仁义” ,与西方不同
第三 强调以家庭、血缘为基础的社会关 系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仁、义、礼、 智、信”的“三纲五常” 、仁德待人”, “谦虚 礼让”
西方认为:“人是自利”
第三 忽视法治的重要性
专制君王具有至高无尚的独尊地位, 实现社会生活规则化的手段 主要是政治强力
第四 忽视创新精神的建立
中国传统“天人合一” 的文化精神阻碍了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 发展
二 西方传统管理思想
古埃及、古罗马、古希腊和古巴比伦
第三节 现代管理思想的启蒙与形成
一 现代管理思想的启蒙
二 现代管理思想的起步
理查德·阿克赖特是18世纪英国著名的实业家, 他发明了水力纺纱机并与1771年创办了第一 个棉纱工厂
阿克赖特在企业的协调、组织、控制等方面 进行了大量的探索
索霍工厂是由为工业革命作出巨大贡献的詹 姆斯·瓦特和工程师马修·博尔顿与1796年在伯 明翰附近建立的,而他们俩人的儿子詹姆 斯·小瓦特和马修·鲁滨逊·博尔顿则在古典管 理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什么是管理? 谁是管理者? 管理什么?
第一篇 管理学概述
第一章 管理、管理者与管理思想 第二章 管理学的基本理论
第二篇 计划与控制
第三章 计划的基础 第四章 现代计划技术与控制
第三篇 管理的组织与人事
第五章 组织与组织结构 第六章 组织设计 第七章 人力资源管理
第四篇 管理决策
第八章 管理决策 第九章 管理决策的方法
第1章管理学概论
强调决策 作用
西蒙
强调管理者 个人作用
穆尼
强调管理 工作
孔茨
其他
管理是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
织、领导、控制等职能,运用一定的管理
方法和手段,调动组织内的各种资源去实
现组织目标的实践活动。
2.管理的特征
– (1)管理是在一定的组织中进行的。 – (2)管理通过各种职能体现出来。 – (3)管理的对象是组织中的所有资源。
强调内容 强调管理 作用
代表人物 德鲁克
定义内容 “管理就是牟取剩余”,所谓“剩余”就是产出大于投入的部分。 他认为,任何管理活动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要使产出大于投入。 “管理就是决策”。他认为,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和管理的所 有方面,任何组织都离不开对目标的选择,任何工作都必须经过一系 列的比较、评价、拍板后才能开始。如果决策错了,执行得越好,所 造成的损失就越大。所以只有说管理就是决策,才能真正反映管理的 真谛。 “管理就是领导”。该定义的出发点是:任何组织中的一切有目的 的活动都是在不同层次的领导者的领导下进行的,组织活动的有效性 ,取决于领导的有效性,所以管理就是领导。 “管理就是通过别人来使事情做成的一种职能”。为了达成管理的 目的,要进行计划、组织、人事、指挥、控制,管理就是由这几项工 作所组成的。 还有人把管理看作是一个由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所组成的过 程,或是管理者组织他人工作的一项活动;也有人认为管理就是用数 学方法来表示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合乎逻辑的程序,并求出最 优答案的一项工作,等等。
1.1.1
管理的含义及特征
1.管理的含义
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 孔茨等认为,“管理是引导人力和物质资源进入动态的组织, 以达到这些组织的目标,亦即使服务对象获得满意,并且使服 务的提供者亦获得一种高度的士气和成就感”。
第一章管理学概述
二、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1. 企业流程再造 2. 虚拟企业 3. 学习型组织
美国的管理学专家卡特兹〔Robert L. Katz〕在1955年发表的论文《有效管理 者的技能》中,针对管理者的工作特点, 提出了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的概念.
1、技术技能
技术技能是指"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 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 的能力"<Plunkett and Attner,1997>.
3、从管理者出发研究管理过程.
二、管理学的特点
综合性 实践性 不精确性 艺术性
三、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1、唯物辩证法 2、系统科学的方法 3、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第四 节 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
1. 管理思想的革新 2. 组织形式的变革 3. 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完善 4. 管理实践的多样化
工作关系和隶属关系,并能正确处理各种关系. 组织能使每一个成员充分认识到自己所进行
的工作对达成组织目标的作用,从而使每一个 成员都能按组织的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
〔三〕领导职能
1、领导的含义 领导是一个运用权力指挥下属的过程. 领导的作用在于激发、挖掘组织成员的
潜力以实现组织或群体目标. 领导工作有三个必不可少的因素:领导
2.人际技能
人际技能<人际关系技能>是指"成功地 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Plunkett and Attner,1997>.
3.概念技能
概念技能是指"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 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Plunkett and Attner,1997>.
管理学概论[五篇范例]
管理学概论[五篇范例]第一篇:管理学概论第一章1、管理的定义: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管理者通过行使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一系列职能,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而有效地利用,从而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动态创造性活动。
2、管理的性质:(1)管理的自然属性,(2)管理的社会属性,(3)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3、管理系统的构成:(1)管理目标、(2)管理主体、(3)管理客体、(4)管理媒介、(5)管理环境主体4、管理的职能:(1)计划、(2)组织、(3)领导、(4)控制5、管理者主体的类型:1、按组织层次划分: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2、按职权关系的性质划分:直线管理人员和参谋人员3、按工作的性质和领域划分:综合管理者、专业管理者、项目管理者6、管理者的角色:1人际角色2信息传递角色3决策角色7、管理者的素质:1思想素质、2知识素质:(文化知识、业务知识、管理知识)、3能力素质、4身体素质、5心理素质8、管理者的技能:1技术技能2人际技能3概念能力客体9、客体的基本形式:人、财、物10、客体的属性:客观性、可控性、系统性11、管理机制的含义:是指管理系统的结构及其运行机理。
特征:内在性,系统性,客观性、自动性、可调性12、管理机制的内容: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利益驱动、政令推动、社会心理推动)约束机制(权利约束、利益约束、责任约束、社会心理约束)13、管理机制的应用价值(1)管理机制的研究是对管理行为内在本质与规律的揭示。
(2)管理机制是加强科学管理的依据。
(3)管理机制的转换与创新是组织(企业)改革的核心。
14、管理方法的含义:是指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保证管理活动顺利进行,在管理过程中对管理对象采取的方式、手段、措施和途径等的总和。
分类: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法律方法、教育方法、技术方法第二章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中心问题提高生产率)1、制定标准的劳动方法2、科学地选择和培训工人3、实行有差别的计价工资制4、将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5、劳资双方进行“精神革命”6、实行职能工长制7、实行例外原则管理过程理论之父----法约尔组织管理之父---马克斯·韦伯第三章管理环境1、管理环境是指影响一个组织生存和发展的所有内外部因素的总和。
管理学基础第一章 管理学概论
第一节 管理
1.1 管理的概念和特征 1.1.1 管理的概念
1.1 领导的含义和作用 管理是一种普遍的社会活动,可以说,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管理。管理作为人类社会 1.1.1 领导的含义 生活中一项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手段,在各个领域里进行应用,而且贯穿于人类社会生活的 “领导”具有两种词性含义,一种是名词属性的“领导”,即“领导者”的简称; 各个单元、层次和方面,大到国家、跨国企业,小到地方、班组、商店,无一不需要进行有效 二是动词属性的“领导”,即“领导行为”的简称,指“领导者”从事的活动。关于领 的管理。然而对于什么是管理,迄今为止,还未得到明确的公认和统一,众多学者从不同的研 导,管理学家和组织行为学学者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做过不同的表述。 究角度,对管理的内涵作出了不同解释,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如:①泰罗从工作任务的角度认为 (1)领导是一种影响力,或叫做对人们施加影响的艺术或过程,从而可使人们 管理就是确切地知道你要别人去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②法约尔强调管理的过程 心甘情愿地为实现群体或组织的目标而努力。 和职能,认为管理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③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他把决策制 ---哈罗德.孔茨等著:《管理学》 定过程分成四个阶段。④韦伯认为管理就是协调活动。⑤德鲁克认为管理是一种以绩效责任为 (2)领导就是对人们施加影响并把他们的努力引向某个特定目标的过程。 基础的专业技能,认为管理不仅是一门学问还是一种文化。 ---R.M.霍德盖茨等著:《工作中现代人际关系 学》 (3)领导是影响一个集体走向目标的能力。 ---孙彤主编:《组织行为学教程》 小资料: 企业的成败在于科学的管理,在于正确的战略。 任何集体活动都需要管理。 在没有管理活动协调时,集体中每个成员的行动方向并不一定相同,以致于可能相互 抵触。 即使目标一致,由于没有整体的配合,也达不到整体的目标。 资料来源:/bg/default.asp
管理学概论
管理学概论第一章总论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管理学是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产生的,它的目的是: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的水平。
管理的概念管理是指组织中的如下活动或过程:通过信息获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职能的发挥来分配、协调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以实现单独的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
经典管理理论:法约尔的管理理论管理是所有的人类组织(不论是家庭、企业或政府)都有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由五项要素组成: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指挥和协调也可以概括为领导。
1. 计划:计划就是确定组织未来发展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式。
管理的二重性管理既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又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管理的具体形式、方法不仅受到技术条件的限制,也受到传统文化、社会形态、政治制度、思想观念等影响。
管理者的角色1.人际角色代表\领导者\联络员2.信息角色收集与提供信息\发言人3.决策角色战略决策\资源分配管理者的技能1.技术技能(对应部分信息角色)专业知识\能力\经验等2.人际技能(对应人际角色)沟通协调能力3.概念技能(对应决策角色)抽象与理性思维\创新思维从基层管理者到高层管理者,技术技能越来越不重要,概念技能越来越重要。
工业革命引发的管理实践外国的管理实践和思想的革命性发展是在工厂制度产生之后。
因此,早期的管理理论一般都是研究工厂管理、生产管理的,主要是企业管理理论。
工业革命对管理实践和思想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重大的影响。
1.理查·阿克莱特的科学管理实践——细化而有效的工厂管理实践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劳动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前提,重视人性中利己性在管理中的作用小瓦特和博尔顿的科学管理制度——更加系统化的管理、详细的记录与监督制度、人员培训与发展计划、职工参与管理美国的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管理成为一种职业,出现职业经理人欧文的人事管理——人事管理之父,更加人性化的管理巴贝奇的作业研究与报酬制度——研究工作方法、以生产贡献定报酬,为好建议发奖金尤尔的工厂秩序和法典——建立规章制度汤尼的收益分享制度与哈尔西的奖金方案——以业绩定待遇,以奖金激励职工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管理理论是管理思想的提炼、概括和升华,是较成熟、系统化程度较高的管理思想。
管理学第01章管理学概论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总结词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管理活动及其规律 性,研究方法包括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 。
VS
详细描述
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管理活动及其规律性的 学科,研究对象包括管理的原理、原则、 方法和技术等方面。管理学采用多种研究 方法,包括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理论分 析主要通过逻辑推理和演绎法来构建管理 理论。实证研究则采用实验、调查和观察 等方法来验证管理理论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
人本原理
总结词
人本原理强调人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以调动人的积极性 和创造性为根本。
详细描述
人本原理认为,人是组织中最宝贵的资源,通过有效激励 和管理,可以发挥人的潜能,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
总结词
人本原理要求管理者关注员工的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 工作环境和条件,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详细描述
详细描述
实验研究法通常涉及将参与者分为实 验组和对照组,通过改变实验条件来 观察结果的变化。这种方法有助于揭 示管理实践中的因果关系和影响机制。
经验总结法
总结词
经验总结法是一种通过总结个人或组织的管 理经验来研究管理现象的方法。
详细描述
经验总结法通常涉及对个人或组织的管理实 践进行观察、分析和总结,以提炼出具有普 遍意义的经验和教训。这种方法有助于为其 他组织和个人的管理实践提供借鉴和指导。
这一理论主张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协调 来提高组织绩效,注重员工参与和激 励。
当代管理理论
当代管理理论关注环境适应和 创新,强调变革管理和组织学 习。
这一理论主张通过不断适应环 境变化和创新来提高组织竞争 力,注重战略规划和竞争优势。
代表人物包括彼得·德鲁克、亨 利·明茨伯格等。
03 管理学的基本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篇管理学概论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管理的概念与特征一、管理的概念管理.”起源于人类的共同劳动,自古就有。
当人们开始组成集体去达到共同目标,就必须有管理,以协调集体中每个成员的活动。
缺乏管理,人类社会就无法存在,更谈不上发展。
但什么是“管理”,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有着不同的理解。
从汉语词义来看,管理一词是“管辖”、“处理”的意思。
但这种字面解释是不可能严格表达出管理本身所具有的完整含义的。
关于管理的概念,至今仍未得到公认和统一。
多年来,西方许多管理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对管理的概念作出了不同解释,其中有代表性的有:“确切知道要别人干些什么,并注意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
与泰罗同一时期的经营管理理论创始人,法国的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美国管理学家西蒙(Herbert .Simon )认为:管理就是决策。
当代管理过程学派的代表美国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等在其所着的《管理学》第9版中把管理定义为:“管理就是设计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
随着管理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特别是由于各方面专家运用各种现代科学知识来研究管理理论,人们对管理概念的认识就更加多种多样。
例如,有人从系统论角度出发,认为管理就是对整个系统运动、发展和变化的有目的、有意义的控制行为。
有人从信息论的角度出发,认为管理就是信息不断输入、输出和反馈的过程。
对于管理概念的种种不同认识,我们还可以列举出很多,这些不同认识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管理的含义,或者是揭示了管理某一方面的属性。
这对管理理论的发展是有益的。
我们知道,形成一种管理活动,首先要有管理的主体,即谁来进行管理;其次要有管理的客体,即管理的对象;再次要有管理的目的,即为什么要进行管理。
这样才具备了形成管理活动的基本条件。
当然要进行管理活动,还要运用一定的管理职能和方法,即解决如何管理的问题;还必须了解管理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才能进行。
综上分析,根据国内外管理学者对“管理”这一概念的解释,本书对“管理”作如下定义,即:管理是指在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手段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高效率地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二、管理的特征为了更全面地理解管理的概念,理解管理学研究的特点、范围和内容,需要对管理的特征作进一步的分析。
一般来说,管理具有如下特征:(一)管理的目的性管理是人类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因而它有明显的目的性。
管理的这一特征,是我们区别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那些非管理活动的重要标志。
凡是盲目的没有明确目的的活动,都不能称其为管理活动;那些纯属于由生理功能驱使,无意识的本能活动,如动物的群体活动,不称其为管理活动。
还有就是某个单个成员或管理者的目的,也不是管理的目的,因为单个成员或管理者的目的,难以形成协作意愿,因此,只有一个组织的共同目的,才是管理的目的。
在实际工作中,管理的目的往往具体表现为管理的目标,所以,组织的目标,就是任何一个组织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评价管理活动的基本依据。
(二)管理的组织性管理的“载体”就是“组织”。
因为,无论从改造自然或改造社会的任务来看,个体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个体的无序组合也是不能发挥作用的。
因此,现实社会普遍存在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为一定目标而进行协作活动的集体,这就形成了组织。
显然,组织是社会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现象。
同时,对任何性质、任何类型的组织都要保证组织中的各种要素合理配置,从而实现组织目标,这就需要在组织中实施管理。
所以,我们说,组织是管理的载体,管理是组织中必不可少的活动。
(三)管理的人本性所谓“人本性”是指以人为根本。
管理的人本性,是指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中心,把理解人、尊重人、调动人的积极性放在首位,把人视为管理的重要对象及组织的最重要的资源。
我们知道,任何活动中,人都是决定的因素,管理也不例外。
从管理者来看,因为管理者是实施管理的人,所以管理者的管理能力直接影响组织管理的水平;从被管理者来看,被管理者与管理效果也有很大关系,如果被管理者的素质过低,无法如实接受和理解管理者发出的各种管理信息,或无法自我约束,自主管理,也不能保证实施有效的管理;从管理过程中,人与物的关系来看,物的要素的数量与质量很大程度上受人的要素的影响,物的要素再先进,也必须由人来使用和管理,否则只是一堆废物;从人与科学技术的关系来看,科学或技术的成果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离开人的实践与思维活动,就不会有科学技术。
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所以,在管理过程中,只有把人这一要素作为根本,才能协调好其他要素,实现高水平的管理。
(四)管理的创新性管理的创新性,是指管理本身是一种不断变革、不断创新的社会活动。
通过管理的变革,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管理还可以创造新的生产力。
我们知道,18、19世纪在管理没有真正完成从经验到科学的转变之前,资本主义国家的许多企业的生产都达不到技术上的设计能力,只有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泰罗等人对管理制度和方法进行了变革,完成了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转变,才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这一历史事实充分说明了管理的创新性,认识到这一点,也有助于我们克服重技术、轻管理的倾向,真正把技术和管理看作经济起飞的两个轮子。
(五)管理的艺术性管理的艺术性是指在掌握一定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诀窍。
管理的艺术性强调的是管理人员必须在管理实践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地制宜地将管理知识与具体管理活动相结合,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
管理之所以具有艺术性,主要是因为影响管理的因素,不仅有确定的因素,还有非确定的因素;不仅有相对稳定的因素,还有突发性、偶然性的因素。
这种影响因素的复杂多变,就决定了管理不仅要制定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原则,运用能解决规律性问题的科学方法,而且还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和灵活发挥的艺术。
如果不考虑具体情景,生搬硬套管理理论和原则,就不会有管理的最佳效果。
管理的艺术性还表明,仅仅学习书本上的管理理论,能熟记管理的原理与原则是不可能成为成功的管理者的,成功的管理者必须学会熟练地掌握实际情况,学会因势利导,学会总结经验,学会理论联系实际。
管理的艺术性与管理的科学性二者之间是不矛盾的。
管理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盲目的实践是要失败的。
但是,管理理论是管理实践的概括与抽象,具有较高的原则性,可是每一项具体的管理活动都是在特定条件下展开的,因此,它就要求管理者结合实际进行创造性的管理,这样才能把理论变为现实;同时,也应看到,管理艺术是对管理科学理论的合理发挥,一个不懂管理理论的人很难掌握管理的艺术性。
管理的艺术性,对管理者搞好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可以促使管理者既注重管理理论的学习,也要重视因地制宜的灵活运用管理理论,这是成功管理的一项重要保证。
第二节管理的性质与作用一、管理的性质管理的性质是二重的,这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首先提出来的。
马克思指出:“凡是直接生产过程具有社会结合过程的形态,而不是表现为独立生产者的孤立劳动的地方,都必然会产生监督劳动和指挥劳动,不过它具有二重性”。
“一方面,凡是有许多人进行协作的劳动,过程的联系和统一都必然要表现在一个指挥的意志上,表现在各种与局部劳动无关而与工场全部活动有关的职能上,就像一个乐队要有一个指挥一样,这是一种生产劳动,是每一种结合的生产方式中必须进行的劳动。
”“另一方面,——完全撇开商业部门不说,——凡是建立在作为直接生产劳动者和生产资料所有者之间的对立上的生产方式中,都必然会产生这种监督劳动,这种对立越严重,这种监督劳动所起的作用也就越大。
”与此同时,马克思还进一步分析说:“如果说资本主义的管理就其内容来说是二重的,——因为它所管理的生产过程本身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制造产品的社会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通常,我们把上述管理的指挥劳动与监督劳动称为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指挥劳动”是同生产力直接相联系的,是由共同劳动的社会化性质决定的,是进行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要求和组织协作劳动过程的必要条件,它体现了管理的自然属性。
“监督劳动”是同生产关系直接相联系的,是由共同劳动所采取的社会结合方式的性质决定的,是维护社会生产关系和实现社会生产目的的重要手段,它体现了管理的社会属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表明凡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劳动过程都需要管理,它不取决于生产关系的性质,而主要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劳动社会化程度,因而它是管理的一般属性,反映了不同社会制度下管理的共性。
管理的社会属性,主要取决于生产关系的性质,并随着生产关系性质的变化而变化,因而它是管理的特殊属性,反映了不同社会制度下管理的个性。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属性”体现为剥削雇佣的关系,具有阶级的对抗性质;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剥削劳动被消灭了,但劳动仍然是谋生的手段,劳动者还缺乏应有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管理仍然起着某些强制的作用,但它不再体现阶级对立关系,不再体现剥削社会劳动过程的职能,而是成为巩固和加强集体劳动的条件,为满足整个社会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服务。
马克思的管理二重性原理,深刻地揭示了管理的根本属性和根本职能,是指导人们认识和掌握管理的特点和规律的有力武器。
只有认识和掌握二重性原理,才能分清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管理的共性和个性,正确处理批判与继承、学习与独创、吸收外国管理经验与结合中国实际之间的关系,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遵循管理的自然属性的要求,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分析和研究我国的管理问题,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科学体系。
二、管理的作用(一)管理是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人类文明的发展不仅表现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上,也表现在对人类活动的组织管理水平上。
所以,一部人类的文明史,在一定意义上说,也是一部人类的管理史。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类社会有组织的活动规模越来越大,协作的范围越来越广,管理的作用也就更为突出和重要。
现代社会出现的大科学、大工程、大企业,既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也为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而这些大科学、大工程、大企业取得的成就又大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因此,人们把科技和管理比作推动社会进步的两个轮子。
但是这两个轮子的作用是不同的,科技故然提供动力,使历史的车轮转动的更快,但管理不仅影响、甚至决定把科技成果转变为这种动力的可能性和速度,而且决定整个历史车轮转动的方向。
所以管理这个轮子是起决定作用的。
(二)管理既是形成生产力的条件,又是创造生产力的源泉任何生产活动都必须具备劳动者、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等生产要素。
但是.离开了管理,这些要素只能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