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复调音乐
西方音乐史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Gregorian chant 格里高利圣咏。
罗马教会使用的圣歌,节奏自由松散,旋律庄严朴素,用纽姆符号记谱,内容上以罗马传统圣经为基础,又融合了高卢因素的礼拜仪式和圣咏,有独唱、齐唱、交替歌唱和应答轮唱等多种形式。
早期的圣歌是单声部的。
2、 Organum奥尔加农。
西方有记载的最早的复调音乐。
最初的Organum只是圣咏的一种演唱方式,即在歌唱圣咏的同时,歌唱另一被称为Organum的附加声部,是一种简单的二声部歌唱。
3、Discantus 狄斯康特。
12世纪宗教音乐的演唱方式。
当定旋律声部也用节奏模式来组织时,上下声部常常会构成几乎同时进行的、音对音的对位织体,这种织体写作被称为discantus风格。
4、Motet经文歌。
13世纪指上方声部有独立歌词的复调声乐曲。
(最典型的是三声部,上文是法文歌词,下方是拉丁文圣咏)5、16世纪Madrigal16世纪意大利的牧歌。
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世俗音乐体裁。
它是以著名诗人的诗歌谱写的复调歌曲。
作曲家对歌词的处理反映了人文主义精神对音乐的影响。
6、Choral众赞歌。
16世纪经过宗教改革的礼拜歌曲,是新教的礼仪音乐,由马丁·路德倡导全体会众用本国语同唱。
众赞歌的音乐不再是错综复杂的复调体,而是简朴、明朗的和声体。
7、Chanson尚松。
15~16世纪的尚松泛指所有的世俗复调歌曲。
文艺复兴时期的Chanson强调曲调合于诗歌的韵律,节奏鲜明轻快,多为四声部织体。
8、Recitative宣叙调。
音高和节奏随着歌词的抑扬顿挫而变化,音域不宽,音调简单,介于说白与旋律之间的吟唱,是一种仿效古希腊悲剧的单声音乐风格。
9、Cantata康塔塔。
Baroque时期的大型声乐体裁,是由一系列的宣叙调、咏叹调、咏叙调、二重唱和合唱组成的声乐套曲。
10、Basso continuo通奏低音。
主调和声织体,强调两端声部的旋律线条。
独立的低音部持续整个作品,中间和声不写出,用相应的数字标示和弦,留给演奏家即兴处理。
西方音乐史习题库.1.2011.12
西方音乐史习题库(第一学期)一、填空题1、古希腊时期的音乐织体是();采用()调式;用()记谱。
2、古希腊最早被记录下来的大型史诗称(),当时弹唱史诗的人称()。
3、罗马教会的礼拜仪式分为()和()两大类。
4、西方最早的复调音乐产生在()世纪,是以()为固定调,在它的上方或下方加上一个()的声部,从而构成的二声部音乐,这种最早的复调音乐叫()。
5、中世纪兴起的复调音乐形式主要有()、()、()、()。
6、公元9—11世纪,反映城市生活的世俗音乐兴起,一些骑士们经常饮酒唱歌,歌曲内容多反映战争、爱情,这些人在法国称为(),在德国称为()。
7、文艺复兴时期世俗声乐的主要体裁有()、()、()、()等。
8、文艺复兴发源于北方的(),即今日的法国北部,比利时,荷兰等地。
音乐史上称为()乐派。
9、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始于()国,由()发起。
10、16世纪意大利牧歌的代表人物有()、()、()。
11、()是巴罗克时期特有的作曲手段,沿用整个巴罗克时期。
12、巴罗克时期的组曲是由不同国家的四种不同风格的舞曲组成的,分别是()、( )、( )、( )。
13、清唱剧是一种大型()套曲,它同歌剧一样,产生于17世纪初的()。
14、歌剧的结构在意大利作曲家()的作品中初步定型,即由()、()、()、()()五部分综合在一起。
15、意大利作曲家()对巴罗克时期协奏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创作了著名的大协奏曲(),分春、夏、秋、冬四个乐章。
16、在亨德尔创作的清唱剧中,()是戏剧的中心,具有一种宏伟壮丽的风格,他创作了著名的清唱剧()。
17、巴赫创作了管风琴作品()、(),古钢琴作品(),器乐合奏曲(),受难乐()、()。
18、在古典主义早期,德国作曲家()针对意大利正歌剧的弊病提出一系列改革的主张,他创作了著名的歌剧()。
19、古典主义盛期在维也纳出现了()、()、()三位伟大的音乐家,他们先后以维也纳为生活、创作的中心地,共同对欧洲音乐史产生了久远的影响,被后人称为()。
中国早期复调音乐创作的当代价值
中 国复 调 音 乐 的生成 是 一 个历 史过 程 , 它从 “ 来 ” 扎 根 生 长 、 舶 到 开花
结果 , 历 了一 个迂 回曲折 的过 程 。而早 期 的复调 创作 实践促 成 了这一 学 经 科 的独立 并令 它趋 向成 熟 , 它对 当代 音 乐创作 的价值 不 可估 量 。
文学批评家 巴赫金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解读 而总结 出的 “ 复调型”艺术思维理论 的启发。 曲 作 家在这里显 然追求的是一种统一于整体 中的各平
素, 以使传统 获得新 的生命 , 重要的还在于它改变
了我 国音乐创作 固有的思维方式 ,使创作的表现
手段大大地丰富 、 活跃 。 朱世瑞先生在 <中国音乐 中复调思维 的形成与发展 > 一文中指 出 : 复调技 ”
浓郁的传统复调音乐透露 出东方音 乐独 有的柔美
把这百年看作是一条时间长河的话 ,那么处于源 头的早期复调创作实践 ,其滥觞之功是不可估量 的。 从总体上看 , 中国早期专 业复调音 乐创作经历 了以下两个阶段 :
第一阶段大致从 2 0世纪 “ 四” 五 时期开始到
和典雅 的审美情趣 。 其二 , 以马思聪、 谭小麟 、 江文 也 、桑桐等 为代 表 的~ 批 留洋作 曲家们把 音 乐 “ 触角 ” 延伸至西方现代音 乐创作 的新领域中 , 大 胆 引入 二十世纪初期活跃于西方乐坛 的各种新技
中国早期复调音乐创作 的 当代价值
口 姜 蕾
复调音乐作为 中国专业音乐创作 中的重要技
术手法和思维方式已经走过 了百年 的历程 。如 果
乐中 “ 鱼咬尾 ” 式的呼应织体、 旋律 的 自由加花变 奏、对仗式乐句结构 以及 自然谐和 的弱功能纵 向 音响构成等等 , 而使 西方 那种句式严谨 、 从 学究气
中世纪欧洲多声部复调音乐的形成与发展
中世纪欧洲多声部复调音乐的形成与发展中世纪时间的上、下限是一个学术争论的问题,通常公认的时间上下限是公元476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至1460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很早以前,欧洲民间音乐可能有在主旋律以外增加几个支声部的做法,但无记载。
据《音乐手册》介绍,最早的多声部音乐文献出现于公元9 世纪。
中世纪宗教支配着社会意识,宗教音乐占有统治地位,音乐开始获得复杂的节奏,单声音乐逐渐走向复音音乐,产生了最初的对位法,出现了奥尔加农、狄斯康特、克劳苏拉、康都克特、经文歌等形式。
一、复调音乐的形成多声部复调音乐并非西方独有,但只有10 世纪以来在阿尔卑斯山以北地区对待教会音乐的那种热忱和冲动,才是导致西方复调音乐得到独特发展的真正根源。
复调音乐的诞生是欧洲中世纪音乐的最大特征之一,它是在中世纪中期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在大规模的哥特式教堂的兴建及教堂合唱团的发展和管风琴的建成,在绘画中产生了透视学等背景下诞生的。
可以说,当时,在欧洲文化里,视觉和听觉两种艺术在同一时间内都向纵深的方向、立体的方面发展了。
中世纪复调思维的特征在于,它源自于对圣咏的修饰,或对圣咏的具有空间想象力的扩展:“ 11 和12 世纪期间,礼拜音乐的扩展不仅仅包括水平化的雕琢和修饰,如附加段、继叙咏等,同时也包括垂直的修饰,如复调音乐。
……这两种类型的扩展(水平和垂直)是互补的,它们以不同方式丰富了不同的礼仪音乐。
” 复调音乐决非单声部音乐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进化结果(不能说单声部音乐“低”,复调音乐“高”),而是与单音音乐相平等的并列现象。
它是欧洲特定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下的产物。
1.由于教会的垄断,一切本地的民间音乐都只能在教会音乐强有力的影响下方能生存。
而人们在唱罗马教会圣咏的时候,又可能把自己的音乐曲调带到圣咏里去,于是形成了最初的、以教会圣咏曲调为基本旋律加上上方两三个声部的不同旋律为形式的“立体的”多声部的音乐――复调音乐的雏形。
论黄自早期创作的复调音乐
乐创作技术理论 的作 曲家 、 音乐理论家和音乐教育家 。在 中国新 音乐
产生发展 的阶段 , 他适应 了这一历史潮 流 , 正确 指导我们 吸收西方 音 乐文化 的精华 , 发挥 自身固有的音乐 文化的优势 , 对 中国近代音乐 文 化 的发展起到 了重要 的启 蒙作用。黄 自开复兴 民族音乐 之先河 , 是 值
黄 自( 1 9 0 4 — 1 9 3 8 ) , 字今 吾 , 江苏川沙 ( 今属 上海市 ) 人, 是
声 部与 女中声部 材料与 7 、 8 小节 相 比较 上下交换 了位 置 , 纵 向可动造成音色上 的改变 , 但这 不是 八度二重复对 位( J k 度二
重 对位 ,是将初 次陈述的两个对 比旋律 的声部位置按八 度音 程进行上下转位 。 由此使两个对 比旋 律在音区 、 音 色方面产生 新 的因素 ,使 同样 的音乐材料在重复时 ,不致陷入平淡 和繁
3 . 《 卡农歌 》
在黄 自主编 的复兴初 级中学教科书《 音乐》 第五册里 的题 注为二部轮 唱,其实也是一首用 严格模仿 手法 写成 的卡农 曲。 第 一段高声部先进入 , 第二段 开始一句与第一段相 同 , 之 后运 用 卡农转位技术加以发展 , 低声部先唱 。两段开始声部与模仿 声 部的变换 , 丰富 了卡农 的艺术 表现力 , 也增加 了歌 曲的趣味
止 以告 结束 。” 1 . 《 一张白纸》 ( 四部轮唱 ) 这是 一首严格模 仿 的卡农 曲。1 9 3 5年 , 中英 庚款董 事会 征求 编号小学唱歌教科 书。当时黄 自正好有 意编一套这 样的
得我们推崇 的、 不 可多得 的音乐先贤。他短短的一生创作各种题 材和
体裁 的音 乐作品近百篇 ,其中以爱 国歌 曲和抒 情歌 曲为主 的重要 作 品, 都是在 1 9 3 1 至 1 9 3 7 年 间创作 的。在美 国留学时期的练 笔之 作可 见他复 调创作功底颇 深 , 在旋法 、 风 格等方面 与 巴赫有 或多或少 的联
西方音乐史复习资料
西方音乐史复习资料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音乐1.古希腊时期的音乐特征古希腊的音乐是以诗与乐,或诗、乐、舞三位一体为主的音乐艺术,其中诗的地位在乐之上,曲调和节奏都受歌词抑扬顿挫的影响。
古希腊音乐是单声织体,用字母或类似字母的符号来记谱。
音乐的体裁有短小的抒情诗、长大的史诗,以及演出规模宏大的悲剧和喜剧。
在后期出现了一些器乐独奏曲。
古希腊的乐器主要有弦乐和管乐两类,弦乐的代表是里拉琴,管乐的代表是阿夫洛斯管。
古希腊已经有了整套的音阶、音程和调式理论,对后世有着重要的启迪。
古希腊哲人对音乐的本质、价值、社会道德功能等问题已有了较深刻的思考。
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戏剧在雅典获得了空前的繁荣。
希腊戏剧有悲剧和喜剧,都是由群众性的节日歌舞和祭祀仪式表演发展起来的。
2.古希腊的乐器主要有弦乐和管乐两类,弦乐的代表是里拉琴,管乐的代表是阿夫洛斯管。
两种乐器在使用上往往与不同神的崇拜相关,里拉琴常和有显赫地位的太阳神阿波罗相联系;阿夫罗斯管常被用作敬奉酒神狄俄尼索斯,是狂欢节常用的乐器。
3.古希腊悲剧在古希腊的艺术中,悲剧(tragedy)是一种重要的艺术体裁。
悲剧起源于对酒神(狄俄尼索斯)的崇拜敬仰。
在为酒神举行的庆典中,人们要唱酒神颂歌。
相传在酒神身边,有一位半人半羊的随从,因此,在祭祀活动中,人们就会身披羊皮,戴着羊角和羊胡须,扮成酒神的随从载歌载舞。
后来,这种祭祀活动逐步转变为悲剧的演出,演员取代了祭司,叙述的故事也逐渐从对酒神的赞美,扩展到古希腊其他神话题材。
悲剧主要由诗歌、舞蹈、音乐三位一体的形式构成,其中音乐部分有合唱、独唱,并由阿夫洛斯管和基塔拉琴伴奏。
悲剧演出通常包括开场白、进场曲、戏剧场面、退场四部分。
代表作家有: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4.古希腊的音乐理论古希腊音阶的基础是四音音阶(Tetrachord)。
它自上而下排列,两端的音构成固定的四度音程,中间的音程可以变化,从而形成三种不同的四音音阶;两个四音音列便可以构成七音体系或是八度体系。
早期复调音乐起源的研究综述
早期复调音乐起源的研究综述欧洲多声音乐的起源,依然推测和假设的迷雾中。
从关于复调产生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来看,对这一问题的追溯似乎已经山穷水尽。
复调的产生对西方音乐意义至关重大。
西方音乐之所以走向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复调的出现是一个极为关键的因素。
关于复调音乐的起源也有各种言论:一、古代观点虽然古希腊已经出现诸如harmonia, symphonia, con-sonanlia这些表示和谐的术语,毕达哥拉斯学派很早就很深入地讨论过这一课题,但这些研究基本上是理论上的,与音乐实践(特别是多声音乐实践)关系不大。
更没有证据确定他们所涉及的一定是多声现象。
古代音乐的“和谐”概念比今天具有更为宽泛的涵义,它常常也用于哲学、道德术语等。
就音乐而言,和谐的概念也是多义的,它可以用于节奏、音色、旋律等多种要素。
因此,我们很难断定复音现象最早是什么时候被讨论。
对于这一问题,体斯写道虽然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讨论协和与不协和问题,但“没有证据证明这些讨论究竟是涉及的是同时结合,还是先后结合”,很有可能“它们中的一些实际涉及的只是单声音乐”当代的音乐历史研究一般认为,复音现象虽然是一个早已为人们熟悉的音乐实践,但明确涉及这一问题的讨论不会早于9世纪下半叶。
理论家于克巴德的以下言论,被认为是最早明确涉及音的“同时结合”的表述:协和是两个音有比例地融于一体,只有当两个不同来源的音结合在一起时产生协和;正像一个男孩和一个男人同时歌唱一条旋律,或在人们通常称为的奥尔加农的歌唱中所听到的那样。
以上是对多声音乐现象的最早的文字描述。
但在此后的很长时间理论研究并没有对这一问题发生兴趣,在现有的文献材料上没有发现有价值的重要论述。
二、关于“奥尔加农”这种复调音乐的起源写于9世纪下半叶(1784年第一次出版)的《音乐手朋》和《学习手朋》这两本理论著是西方迄今所知最早涉及复调的论著,它简要地讨论了复调音乐构成的原则和方法。
由于有了史料基础,奥尔加农的起源又成了很受关注的话题。
中外音乐史试题(含答案)
中外音乐史试题(含答案)中外音乐史试题中外音乐史 2009-05-16 12:48:00 阅读47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一、填空题1.宋人娱乐场所集中的地方称__,百戏杂剧演出的场所称__。
2.__________是云南省丽江县纳西族的传统音乐,又名丽江古乐。
3.明清时期最重要的音乐理论成就,是朱载堉发明的___,即十二平均律。
4.在俄罗斯作曲家兼钢琴家齐尔品“征求中国风味钢琴曲”的比赛中,贺绿汀的__荣获了一等奖。
5.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______开创了说唱性的叙事歌曲体裁,其代表作________。
6.自20世纪30年代,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左翼音乐运动,以及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音乐运动,我们一般称为___________。
7.被誉为中国“比较音乐学先驱”的是_________________。
8.在古希腊时期,一种源于对酒神的祭祀、显示古希腊人的非凡天赋、具有崇高价值的综合艺术是___古希腊悲剧______________。
9.中世纪时期,教会音乐主要使用格里哥利圣咏,它使用_____ 圣经____________的歌词、______古希腊___________的曲调和_________自由________的节奏。
10.文艺复兴时期勃艮第乐派重要的代表作曲家是___迪费____________和____本书瓦___________。
1.音乐史上将汉代多种民间艺术的汇合,称为_____百戏____________。
2.唐玄宗时,将宫廷燕乐中的九、十部乐改成了_____ 高昌乐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3.唐时期的变文是一种_________散文________和______韵文___________相间的叙事性音乐体裁。
4.流行于宋元时期,以唱南曲为主的一种戏曲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
5.明代朱权编印的_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最早刊印的古琴曲集。
简述9世纪末到12世纪复调音乐的发展线索。
简述9世纪末到12世纪复调音乐的发展线索。
9世纪末至12世纪的时期,伴随着上帝的祝福和地球上层变化的迅速发展,音乐也得到了持续的改良和进步。
同时,复调音乐也出现了,它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音乐的认知和审美。
下面,我将详述9世纪末至12世纪复调音乐的发展线索。
首先,9世纪末的时候,教会的复调音乐开始发展起来。
当时的作曲家在复调的基础上,将原本的单声部音乐改良成双声部音乐。
他们使用丰富的音程来表现交错的和声,以丰富的有机的组织之间的声音,他们使用的技巧的节奏的变化一直是有趣的变化,最终形成了固定的歌曲形式。
其次,10世纪中叶,教会音乐出现了较大的发展,复调音乐也得到了较大的推广。
那时,作曲家和歌手们给音乐结构更多的可能性,而复调音乐也使整个音乐变得更加多元。
他们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创造力,把自己的想法融入音乐之中,使音乐变得更有表现力,而且更有趣。
此外,11世纪到12世纪也是复调音乐发展的时期。
作曲家们开始使用三声部和多声部来表现和声,而不是以往的双声部;他们开始使用复调和声,将不同的声部按照一定的时间比例环绕在一起,从而创造出更加复杂而有趣的声音;他们还开始使用四声部和五声部,将不同声部的和声加入到曲中,使音乐变得更加复杂,更有层次感。
最后,复调音乐的发展也使人们的审美发生了变化。
早期的音乐是简单的,以单声部音乐为主,而复调音乐的出现使人们能够容纳更多的音乐层次感,审美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使音乐变得更为复杂、更有趣。
从上述叙述可见,9世纪末至12世纪复调音乐发展了一条完整的线索,从开始发展复调音乐,到使用三声部和多声部来表现复调,再到使用四声部和五声部来表现复调,复调音乐在不断发展壮大。
这一发展也进一步改变了人们对音乐的审美,使音乐变得更加丰富,从而给世界各地的音乐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力。
复调音乐在中世纪的发展
复调音乐在中世纪的发展复调音乐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早期的9世纪。
当时,基督教教堂的音乐主要是以一种称为单声部音乐的形式存在的,只有一个音乐声部在演奏。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渐渐对这种形式感到不满足,于是开始追求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音乐。
在10世纪,人们开始尝试在现有的音乐声部之间添加其他声部。
这种做法最早是在宗教歌曲中出现的,用来增强音乐的神圣感。
这些新声部往往是通过在原始旋律上加上音程来构成的,并且与原始声部在和声上有所区分。
11世纪末到12世纪初,复调音乐在欧洲的修道院和大教堂中迅速发展。
这一时期,人们开始更加深入地探索复调音乐的理论和实践,发展出了一些规则和原则来指导多声部音乐的创作和演奏。
其中最重要的是八度和第五度的声乐规律,这些规律为后来的复调音乐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在12世纪晚期,著名的音乐家和教堂官员即延后会议和阿奎纳的亨利二世在欧洲音乐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他们的工作推动了复调音乐的进一步发展,并对后来的音乐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如各声部之间的音程和和弦,并在复调音乐中引入了一些新的技巧和装饰。
13世纪,复调音乐在欧洲的大教堂中达到了巅峰。
一些著名的音乐家,如法国的阿诺那和潘松等,开始创作更加复杂和富有变化的复调音乐。
他们的作品结构严谨,和声丰富,旋律动听,成为了中世纪音乐的经典之作。
在14世纪,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复调音乐逐渐被新的音乐形式所取代,如更加个人和表达主义的音乐。
然而,复调音乐的发展仍然对后来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西方古典音乐的基础。
总的来说,中世纪的复调音乐在不断的试验和创新中发展起来,并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音乐形式之一、在复调音乐的发展过程中,许多学者、音乐家和宗教领袖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的努力和贡献推动了中世纪音乐的发展。
虽然复调音乐在后来被其他音乐形式所取代,但它仍然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并成为西方音乐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
一、简答题:1.古希腊的音乐理论成果——(1)音程和音节理论:毕达哥拉斯是西方第一个以理论方式来说明和解释音乐现象的人,他认为宇宙和谐的基础是完美的数的比例,音乐与宇宙天体存在类似,因此音乐可以很好的说明宇宙现象,他认为八度、五度、四度是完美的协和音程,因为他们具有最简单的数量的比例关系。
(2)四音音列:阿里斯多赛诺思音乐理论的最核心内容之一是四音音列,古代关于旋律、音阶调式的理论都建立在四音音列的基础之上。
分为:自然音列、变化音列、更细微划分的四音音列。
(3)完整的音列体系分为两种:大完整音列体系和小完整音列体系。
(4)调式:以氏族部落命名的七种调式—副多利亚、副弗里几亚、副利第亚、多利亚、弗里几亚、利第亚、混合利第亚,以多利亚为核心。
(5)记谱法:以字母和符号分别用于记写歌唱和器乐的演奏,除了有表示音高的记号外,还有表示引得长短和停顿休止的记号。
2. 格利高利圣咏的横向扩展——附加段和继叙咏。
①附加段是在原基础之上进行附加或插入新的材料,兴于9、10世纪。
附加位置:圣咏前或中。
附加手段:歌词或旋律。
附加目的:对原圣咏内容进行说明、解释。
②继叙咏是产于9世纪左右的圣加尔修道院。
在“哈里路亚”的花唱旋律上附加歌词,最后脱离了哈里路亚的一个独立形式。
诺特克是继叙咏的创造者。
曲式为a,bb,cc,dd……n.16世纪后,大部分继叙咏被禁用于罗马天主教礼拜仪式。
3. 格利高利圣咏的纵向扩展——①奥尔加农:产于9世纪是西方最早的复调音乐,以格利高利圣咏为固定调。
分为:平行奥尔加农—在上方或者下方加上一个平行五度或四度的声部;自由或反向奥尔加农—两个声部以同音斜向开始,进入四度音程后开始平行,最后结束汇合于同音;花唱(华丽)奥尔加农表现出流动和富于变化的装饰性格,复调的两个声部表现出即兴和自由特征,没有明显的节拍特征,活跃、华丽的上声部与下方缓慢、静止的圣咏声部形成鲜明的对比;有量奥尔加农—运用六种节奏模式,都为三拍或六拍。
复调发展历程
复调发展历程复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公元9世纪的中世纪。
在中世纪早期,教堂音乐占主导地位,音乐只有一条主旋律。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音乐逐渐发展出多声部的形式,这就是复调音乐的雏形。
在12世纪,复调音乐开始兴起。
当时,音乐家们开始在同一时间内演奏多个声部,这种音乐形式称为器乐复调。
这种新的音乐形式使得音乐更加丰富多样,音乐家们可以在声部之间创造出和声效果。
到了14世纪,复调音乐的发展进一步加速。
在这一时期,人们发明了音乐符号,使得音乐的书写更加准确和方便。
此外,复调音乐的风格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出现了更多的声部和更多的和声技巧。
在文艺复兴时期,复调音乐达到了巅峰。
在这一时期,许多伟大的作曲家如巴赫、莫扎特和贝多芬等纷纷出现。
这些作曲家不仅在和声上进行了创新,还大量运用了对位法和对位技巧,使得复调音乐的发展达到了顶峰。
但是,到了19世纪,复调音乐逐渐被单声部音乐所取代,即所谓的单线音乐。
随着浪漫主义音乐的出现,作曲家们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而非严格的和声规则。
复调音乐逐渐沦为过去的产物。
然而,复调音乐在20世纪得到了复兴。
在这一时期,作曲家们开始重新探索复调音乐的可能性,并将其与新的音乐形式相结合。
这使得复调音乐重新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现代的复调音乐发展到了多样化的境地。
在当代音乐中,复调音乐既被用于古典音乐领域,也被运用于流行音乐、电子音乐等不同的音乐形式中。
复调音乐的特点——多声部、和声效果等仍然被广泛应用。
总的来说,复调音乐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中世纪。
它经历了从简单的器乐复调到复杂的声部和和声技巧的发展过程。
在文艺复兴时期,复调音乐达到了巅峰,但在19世纪被单线音乐所取代。
然而,复调音乐在20世纪得到了复兴,成为了当代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复调音乐的发展历程不仅反映了音乐的发展和变迁,也展示了人类对音乐形式的探索和创新。
西方音乐欣赏复习题
1.西方最早的复调音乐奥尔加农产生于公元9世纪,9世纪末一篇佚名的论著《音乐手册》对这种复调形式有过描述。
2.常规弥撒:弥撒的一种形式,歌词一般不发生变化。
包括慈悲经、荣耀经、信经、圣哉经、羔羊经。
3.专用弥撒(proper)是仪式中可变的部分。
其具体歌词内容可发生变化,根据一年中教会的节期或纪年日而有所变化,如短祷文、使徒信书、福音书等。
4.波埃修斯:中世纪最具权威的音乐理论家,著有《音乐的体制》。
强调音乐道德影响的教育作用。
将音乐分成三类:宇宙音乐,“天乐”体现宇宙最高和谐;人的音乐,产生人的灵魂深处,包括人的身体和心灵的和谐,唱歌的和谐;处于最低等级的乐器的音乐。
认为最好的音乐为宇宙的音乐。
5.莱奥南Leonin:圣母院乐派代表人物之一,诗人,作曲家。
作有《奥尔加农大全》是中世纪最重要的复调音乐文献之一。
擅长写华丽奥尔加农,这种复调体裁在他手里被发展到顶峰。
6.佩罗坦Perotin:圣母院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擅长写作第斯康特,在发展有节奏的音对音作曲技术方面具有贡献。
创造了一批三至四个声部的复调音乐。
7.新艺术:指14世纪法国上半叶的音乐。
此概念来自法国音乐家诗人维特里的一篇论文题目。
“新艺术”之新是相对于“旧”的“古艺术”的13世纪音乐,这一新旧对立是变革与守旧,维新与维护传统之间的冲突。
法国新艺术代表作曲家,马肖。
8.勃艮第乐派:又称“勃艮第作曲家”,指音乐史上文艺复兴早期欧洲北方的第一代作曲家称为“勃艮第作曲家”或勃艮第乐派。
他们活动集中于勃艮第地区包括今天的荷兰、卢森堡、比利时、法国东北部和法国中部的一些地区。
主要创作集中在弥撒曲、经文歌和尚松。
音乐的主调因素加强多为大调性,三拍子。
确立了弥撒曲五声部乐章结构,代表人物,迪费。
9.法—佛兰德作曲家:15世纪中叶以后欧洲大陆北部的作曲家。
从1450~1600年延续了数代,由于他们分散分布,延续时间跨度大,前后音乐风格变化大,所以他们并非是一个乐派,是一个时期的作曲家统称。
第三课 古艺术与新艺术
1、 叙事歌 大都用分节歌写作。 《只有她能数天上的星》 2、古回旋曲 创作技术难度较大。 3、 23首经文歌,基本按传统风格写作。 4。宗教代表作品:《圣母弥撒曲》
第三节 14世纪的意大利音乐 1 什么叫奥尔加农? 3新艺术的特征? 4意大利复调音乐的三种世俗体裁是什么? 5选择题 三(课本P53)
到13世纪末,复调音乐和记谱法的 完备体系已经健全。大量奥尔加农、 经文歌和康都克斯的演唱方式已经遍 布欧洲各地。 然而,几十年之后,这种音乐就 很快被当作“旧艺术”——“老”艺术, 它不久就让位于14世纪的新艺术。
第四章 14世纪的法国和意大利音乐
第一节 法国“新艺术”
14世纪初,法国出现了“新艺术”。 该词的来源系莫城的主教、作曲家、 诗人菲利普的一篇论文标题,用以表 明他的时代的音乐与13世纪的“古艺 术”的不同。 这种新艺术究竟是什么呢?它的 主要特点是更加自由灵活的节奏。
第三课“古艺术”与 “新艺术” (中世纪后期的音乐11—14世纪)
第三章 复调的诞生与“古艺术”
最早的复调音乐出现在9世纪后 期,但毫无疑问,这种结构在此之前 肯定已经存在了。 有记载的早期复调音乐是在一些 教堂所属的学校和大学产生的。 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复调音乐作 品是在已有素歌的基础上创作的。圣 咏之上增加了一个或多个新的声部, 从而进一步扩展了圣咏的形式和内容。
第二节 马绍的生平与创作
法国“新艺术”的最主要代表任务 是作曲家兼诗人马绍。他担任过圣职, 也担任过波西米亚国王约翰的秘书。 马绍的音乐体现了“新艺术”的 特征,他认为真正的诗和歌只能从心 底发出,主张音乐应当传达感情体验。 14世纪中期,法国出现了三种最 重要的世俗歌曲形式:叙事曲、维勒 莱、回旋诗。
一 、新艺术的特征 1 记谱法的发展 音符时值增多;音符时值的二重划分法 得到运用,导致音乐在节奏和节拍上 有了更多的变化。 2等节奏经文歌 即在定旋律声部分化出“克勒”和 “塔利亚”两种因素。由于把音高与 节奏两者分开并
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中世纪单声歌曲【圣才出品】
【解析】中世纪奥尔加农是 9 世纪至 14 世纪的复调音乐形式,根据其历史发展阶段,
可分为 4 种类型:平行奥尔加农、反向和斜向奥尔加农、华丽(花唱)奥尔加农和有量奥尔
加农。
3.12~14 世纪欧洲复调音乐作曲艺术中心在法国的
教堂,莱奥南和佩罗坦是其
中的杰出作曲家。
【答案】巴黎圣母院
【解析】12、13 世纪巴黎是欧洲最具活力的学术中心,复调音乐的中心也转向巴黎,
2.巴黎圣母院乐派 答:巴黎圣母院是 12—13 世纪欧洲教堂音乐的中心,发展复调音乐的重要基地,聚集 了大批出色的作曲家,使这一时期的欧洲复调音乐臻于登峰造极的境地。莱奥南和佩罗坦是 巴黎圣母院乐派仅有的留下名字的两位巨匠,前者被称为“最伟大的奥尔加农作曲家”,后 者则有“最杰出的迪斯康斯作曲家”的美誉。
4.卡农曲 答:卡农(canon)是一种复调音乐形式,以连续模仿为基础,当一个声部还未结束时, 另一个声部就以模仿的形式开始。在卡农中,最先出现的声部称为“主句”(proposta), 模仿的声部称作“答句”(risposta)。卡农通常由二至四个声部组成,模仿的声部以各种音 程或各种顺序进入。早期的卡农体裁有罗塔舞曲(rota)、狩猎曲(caccia)和追赶曲(catch), 14~17 世纪赋格(fuge)成为卡农的称谓。
巴黎圣母院成为晚期中世纪复调最具创造性的中心。莱奥南和佩罗坦是圣母院乐派的最重要
人物。
1 / 22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4.中世纪的
调式系统以古希腊音乐理论为基础,同时受到东方教会八调式系统
的影响而形成,它们的名称沿用了古希腊托诺斯的名称如多里亚、弗里几亚等。
3.孔特克图斯
4 / 22
西方音乐史
西方音乐史一、填空题1、古希腊主要有弦乐和管乐两类乐器,(里拉)和(阿夫洛斯管)分别是这两类乐器的代表。
2、(“和谱论”)是由古希腊时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的,他是第一个以理论的方式向人们解释音乐现象的。
3、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的音乐思想奠定了音乐美学发展的基础。
4、罗马教会的礼拜仪式分为(赞美诗)和(圣歌)。
5、西方最早的复调音乐产生在(9)世纪,被称为(奥尔加农)。
6、中世纪圣母院乐派出现了两位著名的复调作曲家,他们对奥尔加农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两位作曲家是(莱奥南)和(佩罗坦)。
7、13世纪时,德国的音乐理论家弗兰克在《有量歌曲艺术》中提出了标明音的长短的设想,15世纪促成了(五线谱)的产生。
8、公元9—11世纪,世俗音乐兴起,一些骑士们经常饮酒唱歌,歌曲内容多反映爱情生活,这些音乐形式在法国称(游吟诗人),在德国成为(恋诗歌手)。
9、14世纪在法国处于巅峰的音乐艺术被称为(新艺术),与13世纪的(古艺术)相区别。
10、文艺复兴时期有两个新的调式被广泛的使用,后来直接影响了大小调的产生,它们是(爱奥尼亚)和(伊奥尼亚)。
11、文艺复兴早期的勃垠乐派的代表人物是(杜费)和(班舒瓦)。
12、14世纪,法国“新艺术”音乐风格的代表人物是(马肖),意大利“新艺术”音乐风格的代表人物(兰迪尼)。
13、宗教改革始于1517年10月31日的德国,随后波及整个欧洲,改革运动的领袖是(马丁路德)。
他以“赎罪券”之事撰写了《95条论纲》最终脱离天主教。
14、文艺复兴时期,在宗教音乐领域集中于(弥撒曲)和(经文歌)两大声乐体裁。
15、1597年上演了由里努契尼写剧本,佩里作曲的(《达芙妮》),由于该作品的乐谱只留下残片,所以人们通常把1600年上演,保留完整的,由里努契尼写脚本,佩里和卡契尼作曲的(《尤丽迪西》)视为最早的一部歌剧。
16、意大利作曲家(A 斯卡拉蒂)确立了那不勒斯歌剧序曲快—慢—快的三段形式,使之成为了(交响乐)的先声。
西方早期复调音乐的发展
西方早期复调音乐的发展西方复调音乐的形态发展可以分为三大时期: 9至17、18世纪的复调音乐时期,18至19、20世纪的主调音乐时期,20世纪的主复调音乐混合时期。
本文主要阐述西方早期复调音乐的发展(9至16世纪)及其对西方音乐的意义。
从音乐自身的发展来看,多声部的复调音乐是单声部的格列高利圣咏(以下简称圣咏)的再发展, 是对圣咏垂直方向的修饰和扩展。
圣咏是出现于公元7世纪左右的罗马教会的仪式音乐,它在复调音乐的摸索前进过程中起了重要的扶持作用,最初的复调音乐形式奥尔加农就是以圣咏为固定调形成的。
也就是说最早的多声部音乐(也就是复调)产生于九世纪左右的宗教仪式的颂歌,叫奥尔加农(Organum)。
继奥尔加农之后…复调音乐是与主调音乐相对应的概念。
主调音乐织体是由一条旋律线(主旋律)加和声衬托性声部构成的。
复调音乐是由若干(两条或两条以上)各自具有独立性(或相对独立)的旋律线,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同时结合或相继结合)出现,协调地流动,展开所构成的多声部音乐。
专业复调音乐是由欧洲发展起来的。
公元九至十五世纪是它的孕育期和发展初期,是由教堂的宗教活动促进了这种多声部音乐的发展,十六至十八世纪复调音乐由(意大利作曲家帕里斯特列那,比利时的拉索,德国的巴赫)等推到一个光辉的发展时期。
复调音乐在我国早就存在于民间音乐中。
如以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侗,瑶,壮,苗,毛难等)为代表的多声部民歌,还有传统音乐中的戏曲,曲艺音乐,宗教音乐和江南丝竹等都存在着大量复调音乐形态(有其以衬腔式支声复调为多见)。
二十世纪以来,在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中,欧洲复调音乐作品及其技术理论体系逐渐传入中国,中国作曲家将这一理论体系与民族音乐文化相结合,创作出许多表现中国社会风貌的作品,形成了自己的新音乐传统。
早期复调音乐的形成与发展
早期复调音乐的形成与发展
其次,过去的教会音乐是以单一旋律为基础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人们开始在旋律上加入第二个旋律。
这样,就形成了两个同时进行的独立
旋律,这就是早期复调音乐的一个重要特点。
通过同时旋律的运用,音乐
的丰富度和表现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另外,在早期复调音乐的发展中,人们还发明了一些新的音乐理论和
表达形式。
例如,音乐旋律的规律性和和声的连贯性成为了十分关注的问题,人们通过各种方式来提高音乐的组织结构和内在逻辑。
此外,随着教
堂建筑的发展,人们开始探索更大空间内音乐的表达和演绎方式,例如大
教堂的回音效果可以极大地改善音乐的声音传播效果。
最后,早期复调音乐的形成与发展还与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密切
相关。
中世纪晚期至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发生了许多社会、经济、文化等
重大变革,这些变革也影响着音乐的创作和表演方式。
例如,在这个时期,中世纪的封建制度逐渐解体,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改善的中产阶级崛起,
他们对于音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推动了音乐的发展和传播。
总的来说,早期复调音乐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
方面的因素。
教会的影响、复调音乐的发明、音乐理论的进步以及社会、
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的交互作用,共同推动了早期复调音乐的发展,为之后
的音乐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早期的复调音乐看欧洲音乐艺术化的发展趋势
从早期的复调音乐看欧洲音乐艺术化的发展趋势作者:薛慧来源:《音乐时空》2014年第13期摘要:复调作为中世纪的一种重要的音乐形式,在经历了复杂的演变之后,最终逐渐摆脱了宗教的束缚,走上了一条艺术化的发展道路,推动了欧洲音乐艺术化的进程。
本文着重对此过程中体现的艺术化倾向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复调艺术化礼拜音乐欧洲的艺术化音乐是从教会的礼拜仪式中发起产生的。
圣咏则是礼拜仪式中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复调音乐在产生之初就是一种运用复杂的立体思维,对格里高利圣咏中音乐性较强的段落进行巧妙附加与修饰的作曲现象。
与附加段、继叙咏在平面思维上的附加相比,复调音乐则具有更大的发展潜质和发展空间,为欧洲艺术化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
那么,复调音乐是如何在礼拜仪式的约束和限制下,找到艺术化发展的突破口,运用巧妙的策略,在教会严厉的目光下逍遥而去的呢?下面文章将以复调音乐的演变历程为梳理线索,对这个问题进行解答,从而分析复调音乐发展过程中体现的艺术化倾向,及其走上艺术化道路的原因,并对其历史意义进行评价。
一、早期奥尔加农早期“奥尔加农”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在圣咏旋律的下方增加一条平行四度或五度的旋律,或再将这两个声部同时进行八度音的重叠,形成四声部的复调;另一种是附加声部和圣咏声部始于同度,后逐渐到达平行四、五度进行,结束处又回归于同度。
实际上,从奥尔加农最初始的形态来看,它不过是圣咏的一种特殊演唱形式,目的在于丰富其表现力。
它作为一种工具,通过排除音乐手法的多样性以及音乐中的感性欲念,抑制音乐的艺术化发展,从而实现音乐在宗教中的教化和禁欲功能。
然而,奥尔加农运用的立体思维创作的形式,却体现了一种潜在的艺术化倾向,蕴含了无穷的创作契机。
二、华丽奥尔加农早期的奥尔加农在12世纪发展了一种叫做“华丽奥尔加农”的复调形式。
这种形式以华丽的花唱为主要风格,奥尔加农声部转变成了一段无词、具有很强装饰性的花唱旋律。
而圣咏声部则转移到下方,且每个音符时值被拉长,形成了类似持续低音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期的复调音乐
奥尔加农(organum)
9世纪初,最早出现的复调音乐类型是奥尔加农(organum),它以格里高利圣咏为基础,在其旋律的上加入新的旋律(声部)的复调形式,也多半是即兴演唱。
可分四种类型:
1、平行奥尔加农(月亮走,我也走):在已有的圣咏旋律的下方加入相距四度或五度的平行声部,(图),看教材谱例13,上面的主声部是圣咏旋律,下面附加旋律称为奥尔加农声部,是平行五度进行。
它还有复合的形式,就在两个声部各自叠置八度,看谱例14。
德彪西擅用这种古音程,突出中空效果,作为一种和声上的色彩(中古调式)。
平行奥尔加农的变化形式,看谱例15,同度到四度再到同度。
2、另外一种,变化更为自由的奥尔加农,旋律进行有平行,斜行,盛行于11世纪,(图),在规多的论著中有提到,反向、斜向增多,出现声部交错。
11世纪两本复调手稿抄本《温彻斯特附加段圣咏集》,保留了丰富的奥尔加农,以纽姆符号记录。
音程结合以八度、五度和四度为主。
3、12世纪初,奥尔加农产生新的变化,附加的奥尔加农声部从下方移到上方,并逐渐向华丽、流动性、装饰性发展,从而形成华丽奥尔加农(图),在西班牙的孔波斯特拉修道院和法国利摩日(莫《图画展览会》——<利摩日市场>)的玛夏尔修道院的一些手稿中有这种风格的奥尔加农出现。
有此可以看出,原来是圣咏曲调已发生了变化,音变得长了,曲调已不十分明显,仅有衬托的作用。
从这时开始,复调音乐中使用的圣咏曲调开始称为tenor,持续声部或定旋律(14世纪),它犹如大树的根,使音乐扎于宗教中,其枝叶的生长都从根部吸收营养(TSDT的功能进行,终究要回到主和弦),它作为低声部,是音乐的基础。
4、有量奥尔加农要从节奏模式的产生说起,在记谱法发展中,音高明确之后,节奏才开始被人所注意,也是由于复调音乐出现的要求,多声部在一起结合就需要明确的节奏步调来控制。
11、12世纪,形成了一套节奏模式——六种节奏型(图),从节奏上可以看出“三分法”的拍子,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八分之几拍,当时这被认为是“完美”。
在音乐实践中,这些节奏的运用要灵活的多。
有了固定的节奏就形成了所谓的“有量”,所有早期音乐中经常有说“有量卡农”“有量记谱法”等,都是指节奏上有规矩可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