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怀古诗歌

合集下载

12首咏史怀古诗词,带你感受历史的兴衰,沧桑的变化!

12首咏史怀古诗词,带你感受历史的兴衰,沧桑的变化!

12首咏史怀古诗词,带你感受历史的兴衰,沧桑的变化!12首咏史怀古诗词,带你感受历史的兴衰,沧桑的变化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历史是一本厚重的书册,记录着千百年来的兴衰与荣辱。

文人墨客常以诗词的方式,抒发对历史的思考与怀古之情。

下面将为你带来12首咏史怀古的诗词,感受历史的兴衰,领略沧桑的变化。

一、《宋城山水林》岁月更迭片瓦间,南方风吹古城山。

柳夜深拂历史墙,宋王遗迹一片残。

宋城山水林静卧,勾勒着岁月的纹。

草木苍茫人已散,唯留鸟儿相伴闲。

南京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城市,作为六朝古都,南京凝聚着悠久的历史积淀。

这段诗词描绘了位于南京的宋城遗址,如今的景区依旧保留着宋代的建筑风格和文化痕迹。

在宋城山水林间,仿佛穿越回了那个辉煌灿烂的时代,让人感受到历史的魅力与沉淀。

二、《九曲深巷》九曲深巷尘已落,门楼斑驳历史色。

曾经繁华如锦绣,如今只剩故事说。

乔家大院歌舞纷,红楼遗梦泪沾巾。

九曲深巷古风韵,诉说着昔日的辉煌。

九曲深巷指的是山西太原的古街道,它凝聚了悠久的历史积淀,曾经繁华一时。

而如今,乔家大院、红楼等古迹已经残破不堪,但它们依然情真意切地诉说着昔日的辉煌,使人回想起那段曾经的繁华岁月。

三、《长城古道》汉家古道何人行,长城连绵似飞蛾。

千里边塞纵横行,旷远辽阔绘银河。

驼铃声声古道上,雄风万古传乾坤。

长城古道承历史,荣辱兴衰藏沧桑。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其保卫祖国的历史功绩令人敬仰。

这首诗词以长城为主题,描绘了长城古道的壮丽景色以及其所承载的历史记忆。

长城古道见证了历史的兴衰,记载了千百年来民族的荣辱和沧桑。

四、《悲秦汉》秦汉山河隐遥迢,帝王辉煌带家昭。

泱泱华夏尽余烬,云烟散去残飞箭。

丰碑哭泣凄凉处,龙袍风起寒霜落。

悲秦汉石遗千秋,往事如烟难再留。

秦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朝代,统一了中国疆土,开启了大一统局面。

然而,朝代的兴衰更迭,秦汉的雄风早已成为历史长河里的浮云。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秦汉辉煌的悲怀之情,展现了往事如烟般飘渺不定的场景。

咏史怀古诗归纳

咏史怀古诗归纳

咏史怀古诗归纳一咏史怀古诗简介咏史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

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

大者各有侧重,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

怀古词古,是指一种古迹,怀古词是抒发跟特定的古迹相关的古人古事的忧思。

因此,怀古又往往跟登临主体结合在一起。

在艺术表现上,往往要写景,要写这个古迹的地理环境、景物景观。

咏史词可能是针对一个历史事件,可能是针对一个历史人物,直接写作者的思考、态度,不一定要写景,不表现现在的时空场景。

二典型咏史怀古地点典型咏史怀古地点:1、金陵:石头城、台城、六朝旧事、后唐遗事、乌衣巷、朱雀桥、西塞山历史名城南京,在漫长的岁月中曾经有过很多名称,其中最响亮的名字莫过于“金陵”了。

时至今日,金陵仍是南京最雅致的别称。

南京早在我国唐宋以前就称“六朝古都”。

所谓“六朝”是指:(1)三国吴。

孙权称王,定都建业(今南京)。

(2)东晋。

公元317年,逃亡江南的西晋皇族司马睿被拥戴在建康(今南京)当皇帝,建立东晋政权。

(3)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均定都建康(今南京)。

故南京史称“六朝古都”。

至于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应天(今南京)、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等都不算在此六朝之中。

①石头城,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置金陵邑于此,筑城石头山。

东汉建安十七年(212),孙权改秣陵为建业,在金陵邑故址石头山上修筑石头城,内设石头仓、石头库,以存储军械、粮食等物资。

石头城南建烽火台,为军事重镇。

东晋义熙年间,以砖筑城,建"入汉楼",仍为军事重镇。

高考语文一轮备考专项练古代诗歌阅读—咏史怀古诗歌

高考语文一轮备考专项练古代诗歌阅读—咏史怀古诗歌

古代诗歌阅读—咏史怀古诗歌专项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再和明妃曲欧阳修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

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

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

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

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

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两句“汉宫有佳人”而“天子初未识”,揭示出“佳人”与“未识”之间的矛盾,为悲剧的结局做了铺垫。

B.“绝色天下无”,用汉元帝的赞叹口吻写出其“重色”的心态。

因“难再得”而“杀画工”,就是这种心态导致的。

C.“明妃去时泪”以下各句,就“花”和“泪”渲染悲剧气氛,暗示明妃辞别汉宫时的痛苦心情,读来令人动容。

D.最后两句中的“春风”喻指命运遭遇:“多薄命”与“莫怨”形成因果关系,意在慨叹红颜薄命。

2.“汉计诚已拙”一句承“安能制夷狄”而来,试分析这两句的内涵。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登凤凰台①杨万里千年百尺凤凰台,送尽潮回凤不回。

白鹭北头江草合,乌衣西面杏花开。

龙蟠虎踞山川在,古往今来鼓角哀。

只有谪仙留句处,春风掌管拂蛛煤②。

【注】①相传南朝宋文帝年间,有三只凤凰,飞落在永昌里李树上,招来各种鸟类随其比翼飞翔,呈现百鸟朝凤的景象。

为庆贺和纪念此美事,永昌里改名凤凰里,并在保宁寺的山上筑台,名凤凰台。

李白曾游此地,作诗《登金陵凤凰台》。

①蛛煤:蛛网尘埃。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凤凰台”照应题目。

“潮回”句写出江水空流,凤凰不再的凄凉,与李白的“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意境相似。

B.颔联颜色、地名、方位、植物等对仗工整,写出江草萋萋、杏花开放,生机勃勃之景,写出了作者流连美景的陶醉。

C.颈联通过大跨度的时空,指出凤凰台地势雄伟险要,山川永固,王朝更迭,鼓声哀鸣,战事不断,有实有虚。

D.本诗围绕“登临”展开,咏史怀古,感叹历史沧桑,人世无常,层次分明,意蕴深长。

咏史怀古的律诗

咏史怀古的律诗

咏史怀古的律诗
1、唐代: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2、唐代: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3、唐代: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4、唐代:刘禹锡:金陵怀古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5、唐代: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6、唐代:皮日休:汴河怀古二首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7、唐代:杜牧:金谷怀古
凄凉遗迹洛川东,浮世荣枯万古同。

桃李香消金谷在,绮罗魂断玉楼空。

往年人事伤心外,今日风光属梦中。

徒想夜泉流客恨,夜泉流恨恨无穷。

(完整版)咏史怀古诗(最新整理)

(完整版)咏史怀古诗(最新整理)

咏史怀古诗一.点击概念⒈咏史怀古诗的含义: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

大多各有侧重,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

2.解析概念: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

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使诗作文短意长、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

欣赏这类诗歌,我们往往要了解的是作者写了怎样的古人、往事,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他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这种态度又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达的。

二.咏史怀古诗以唐宋为最,下面加以区别:(一)唐代咏史怀古诗论析:1.初唐咏史怀古诗:⑴以史为鉴,咏写故去朝代的兴亡,以告诫当世君主,成为初唐咏史怀古诗的一个重要主题。

此类诗作多隐括史事,兴寄的成分较少。

⑵此外,借史来抒发建功立业的怀抱,也是初唐咏史诗的一大主题。

最具代表的是陈子昂《蓟丘览古》七首中的《燕昭王》和《登幽州台歌》。

2.盛唐咏史怀古诗:盛唐咏史怀古诗寄托了诗人们对功名的热望,表现他们积极进去的热切心态。

如王维《西施咏》《夷门歌》,李白《古风》其十、《登金陵凤凰台》,即此类。

杜甫的咏史诗借咏史抒发自己对社会的感慨。

如《蜀相》《八阵图》等。

3.中唐咏史怀古诗:中唐是咏史怀古诗的繁荣期,不但出现大量作家作品,而且总体水平较高。

此时的诗歌多吊古伤今,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怀咏,或对历史古迹的凭吊,针贬时弊,寄托怀抱。

刘禹锡是此时咏史诗人之冠。

《乌衣巷》《金塞山怀古》都堪称传世名作。

咏史怀古诗常见情感

咏史怀古诗常见情感

咏史怀古诗常见情感隐居山林秋气侵,一片桂叶凋零尽。

一簇芳草随岁晚,几声山禽响萧索。

千古江山遥不可及,几番才力流芳名。

游子空忆去日愁,孤舟凝想英雄志。

坐看红尘无尽处,历历沧桑谁歌嘲。

草荒桥下桃花寒,秋风惊起碧湖滩。

空调高楼似林蔽,山水缥缈海涯远。

草木凋零极目思,惆怅昨日岁月稠。

醉卧青冢唱诉心,泪零天涯笑哀伤。

今朝秋来消心灵,夜阑梦断惜芳菲。

清秋凉风把香烟,洞庭湖幽无尘尘。

空忆归乡脸上梦,红尘时光几度轮。

明月如水照心思,潇湘夜雨何苍茫。

风云变幻常伤意,渔歌潮浪未尽处。

千古桃李曾醉奠,孤鸿作伴古剑罢。

往生初心极目看,流水深处忆笑脸。

江山四望谁有情,故园旧梦尘凋零。

怀古兴唐几段文,一江春水情自深。

李商隐 咏史怀古诗

李商隐 咏史怀古诗

李商隐咏史怀古诗以下是李商隐咏史怀古诗 4 首赏析及其具体语境:1. 《隋宫》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此诗讽咏隋炀帝奢侈嬉游之事。

首二句写炀帝任兴恣游,肆行无忌,且滥杀忠谏之士,遂伏下杀身之祸。

次二句取裁锦作障泥一事以喻其荒淫亡国。

这首咏史诗,讽喻炀帝荒淫亡国的同时,也是对晚唐统治者的婉讽。

2. 《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此诗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先写汉文帝求贤若渴,甚至不惜降低身份召见被贬的贾谊。

后两句则点出文帝只顾空谈鬼神而不关心苍生之疾苦,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3. 《马嵬·其二》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此诗咏叹马嵬事变。

马嵬事变发生于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 年)安史之乱爆发之后。

唐玄宗逃到蜀地,杨贵妃死于马嵬坡事。

李商隐以“马嵬事变”作为背景,表达唐玄宗欣喜与长恨兼有的复杂心理,诗人将玄宗与陈后主做对比,对玄宗既有体谅,也有婉讽。

4. 《筹笔驿》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筹笔驿是诸葛亮出师北伐时驻军之地,此诗借古讽今,以筹笔驿怀古抒发作者的感概,通过对诸葛亮的赞扬和惋惜,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

这些诗都通过对古代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咏叹,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现实的关注,同时也展现了李商隐独特的诗歌风格和情感表达方式。

鉴赏谈咏史怀古诗精选

鉴赏谈咏史怀古诗精选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咏史怀古诗常见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手法。

2.探究咏史怀古诗,准确把握读懂咏史怀古诗的方法与技巧(二)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掌握咏史怀古诗常见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手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2感受诗歌的魅力,接受文学艺术的熏陶,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一) 走进课本,寻找规律篇目思想感情表现手法内容类别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杜甫?咏怀古迹(其三)李商隐?马嵬?李白?越中览古?刘禹锡?石头城?(二)合作探究,归纳小结1、探究:咏史怀古诗怀古标志、常见感情、常见手法内容类别2、归纳小结:咏史怀古诗小结怀古标志常见感情常见手法内容类别(三)迁移训练,掌握技巧金人捧露盘卢龙(1)怀古清尤侗出神京,临绝塞,是卢龙。

想榆关、血战英雄,将军霹雳吼雕弓(3)。

大旗落日,鸣笳起、万马秋风。

问当年,人安在?流水咽,古城空。

看雨抛、金锁苔红。

健儿白发,闲驱黄雀野田中。

参军岸帻,戍楼上、独数飞鸿。

注:(1)卢龙,自古为北方边关要塞,汉代飞将军李广曾在此驻守。

(2)此事作于词人被贬期间。

(3)李广射虎而又为虎所伤,最终射杀猛虎的英雄壮举。

(4)参军岸帻,东晋孟嘉落帽的典故,孟嘉是征西将军桓温的参军,桓温极为赏识孟嘉,并重用他。

1.词的上阕内容中,作者是怎样塑造“飞将军〞李广的形象的?(5)2.“问当年人安在〞一句在在结构上有何关系?请结合下阕内容分析作者此问表达的情感?(6)[双调]沉醉东风维扬怀古无名氏锦帆落天涯那答①,玉箫寒、江上谁家?空楼月惨凄,古殿风萧飒。

梦儿中一度繁华,满耳涛声起暮笳,再不见看花驻马。

[注]①化用前人诗句,意为游船已落到天涯那边,旧王朝已消亡。

那答,那边。

(1)“玉箫寒、江上谁家?〞一句中,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分) (2)“维扬〞的今昔有什么不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四)链接高考,提升能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初中学过的咏史怀古诗

初中学过的咏史怀古诗

初中学过的咏史怀古诗在我们学过众多的咏史怀古诗中有那几首是属于我们初中的知识点呢?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咏史怀古诗,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初中咏史怀古诗(一)泊秦淮唐代: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赏析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溧水东北,横贯金陵(今江苏南京)入长江。

六朝至唐代,金陵秦淮河一带一直是权贵富豪游宴取乐之地。

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于六代兴亡之地的感叹中,寓含忧念现世之情怀。

这诗在语言运用方面,也颇见工夫。

首句写景,“烟”、“水”、“月”、“沙”由两个“笼”字联系起来,融合成一幅朦胧冷清的水色夜景,渲染气氛,朦胧中透出忧凉。

次句点题,并以“近酒家”的丰富内涵启动思古之幽情,秦淮一带在六朝时是著名的游乐场所,酒家林立,因此昔日那种歌舞游宴的无尽繁华实已包含在诗人此时的思绪之中。

后二句由一曲《后庭花》引发无限感慨,“不知”抒发了诗人对“商女”的愤慨,也间接讽刺不以国事为重,纸醉金迷的达官贵人,即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犹唱”二字将历史、现实巧妙地联为一体,伤时之痛,委婉深沉。

清代评论家沈德潜推崇此诗为“绝唱”,一个“犹”字透露出作者批判之意,忧虑之情。

管世铭甚至称其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

秦淮河是六朝旧都金陵的歌舞繁华之地,诗人深夜泊舟河畔,隔江传来商女《玉树后庭花》的歌声,听着这亡国之音,不禁激起时代兴衰之感,后两句对只知征歌征舞、买笑逐欢,而不以历景为鉴的统治者,给以深深的谴责。

本诗情景交融,朦胧的景色与诗人心中淡淡的哀愁非常和谐统一。

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

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

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自然洒脱;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诗,鞭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

咏史怀古诗歌(全面总结)

咏史怀古诗歌(全面总结)

咏史怀古诗歌(全面总结)咏史怀古类诗歌的鉴赏一、咏史诗、怀古诗和代表诗人1、咏史诗: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述自己独到的见地而创作的诗歌。

——长于议论精辟。

2、怀古诗:是指因登临古地游览、凭吊古迹,追念往事,触景生情,抒发感慨而创作的诗。

——长于情景交融。

3、咏史怀古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的功过或历史事件的成败、以往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我们合称为咏史怀古诗词。

4、代表作家:晋时期的左思,唐代禹锡、杜牧、商隐等,两宋的王安石、轼、清照、与义、元幹、孝祥、陆游和辛弃疾等人都写了一些震撼人心的诗作,是卓有成就的咏史大家。

二、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乌江亭》《乌衣巷》《石头城》《隋宫》《金陵怀古》《赤壁怀古》《咏怀古迹》三、咏史怀古诗的风格和诗人心理【心理一】怀人伤己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

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对比失落型: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

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

在鉴赏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

如: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强虏灰飞烟灭”之大功,可谓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中年双鬓染霜,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强烈的对比生发出浓重的“人生如梦”的感慨,今世之无奈却只能在清风明月间买醉。

2、同病相怜型: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

【高考】语文备考咏史怀古诗鉴赏ppt课件

【高考】语文备考咏史怀古诗鉴赏ppt课件

4乌衣巷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车水马龙
喧 人来人往 闹 繁 人马喧闹 华 热闹繁华
朱雀桥 乌衣巷
栖息在王谢权门 高大厅堂的檐檩 之上
旧燕子
野草野
花丛生


夕阳残照
苍 凉
飞入寻常 百姓家
明确问题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 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 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诗歌的内容一般为: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 荒凉、萧条,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抒 发感慨;
归纳咏史怀古诗特点
(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2)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
7、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 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 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注:①苏台即姑苏台,是春秋时代吴王夫差游乐的地方,故址 在今江苏省苏州市。②越中:即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
同是李白的怀古诗,但两首的艺术手法和抒发的思想 感情都不相同。请结合两首诗的思想内容谈谈你的看
(6)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咏史怀古诗的情感主题
1、(古人)感慨身世,观照自我:抒发对古人的 缅怀之情;表达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悲叹年华 消逝,时不我待、壮志难酬。在鉴赏这类诗词时 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 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 作品的深刻寓意。

咏史怀古诗歌

咏史怀古诗歌

G.常见典故:
❖ 《后庭花》——《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绮 靡之音,后人视为亡国之音。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 庭花。》”(杜牧《泊秦淮》)
❖ 商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
❖ “燕然”、“燕然勒石”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勒, 刻石记功。东汉大将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 石记功。后以“燕然勒功”指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亦指建立或成就 功勋。
千古江追山慕,英古雄贤无觅的孙成仲就谋处,。表舞达榭歌敬台仰,风之流总被雨打 风吹去心。;斜阳表草达树,自寻己常渴巷陌望,象人古道寄人奴那曾住样。想当年, 金戈铁建马功,气立吞业万里的如心虎情。 或功业无成的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感得慨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
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华清宫、马嵬、赤壁、新亭 (六朝时期的军事堡垒——新亭对泣)、
❖ 隋堤、隋宫、汴河、乌江亭、乌衣巷(三国东吴的禁军驻地, 入唐后沦为废墟)、朱雀桥、淮水(名门望族聚集居住之地)
❖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金谷园(西晋 富豪石崇的庄园)、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四、技巧与手法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 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而“燕然未勒” 的意思即包含功业未成、边患未平之意。
❖ 新丰客:怀才不遇,行旅在外遭遇冷落的人,希冀能被明主 所用(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

关于怀古咏史的经典诗词

关于怀古咏史的经典诗词

【导语】怀古咏史诗是诗⼈以历史事件、历史⼈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的。

下⾯就给⼤家分享下关于怀古咏史的经典诗词,欢迎阅读!关于怀古咏史的经典诗词篇⼀ 1、《汴河曲》 唐·李益 汴⽔东流⽆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

2、《汴河怀古》 唐·⽪⽇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今千⾥赖通波。

若⽆⽔殿龙⾈事,共禹论功不教多。

3、《咏史·⾚壁》 唐·胡曾 烈⽕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4、《⼭坡⽺·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河表⾥潼关路。

望西都,意踟蹰。

伤⼼秦汉经⾏处,宫阙万间都做了⼟。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5、《⼭坡⽺·叹世》 陈草庵 江⼭如画,茅檐低凹。

妻蚕⼥织⼉耕稼。

务桑⿇,捕鱼虾, 渔樵见了⽆别话, 三国⿍分⽜继马。

兴,也任他;亡,也任他。

6、《贾⽣》 唐·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贾⽣才调更⽆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问⿁神。

7、《蜀先主庙》 唐·刘禹锡 天下英雄⽓,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8、《⽯头城》 唐·刘禹锡 ⼭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东边旧时⽉,夜深还过⼥墙来。

关于怀古咏史的经典诗词篇⼆ 1、《⾚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消,⾃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乔。

2、《蜀相》 唐·杜甫 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春⾊,隔叶黄郦空好⾳。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

出师未捷⾝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3、《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

江东⼦弟多才俊,卷⼟重来未可知。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备考专项练古代诗歌阅读咏史怀古诗歌附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备考专项练古代诗歌阅读咏史怀古诗歌附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备考专项练古代诗歌阅读咏史怀古诗歌附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再和明妃曲欧阳修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

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

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

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

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

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两句“汉宫有佳人”而“天子初未识”,揭示出“佳人”与“未识”之间的矛盾,为悲剧的结局做了铺垫。

B.“绝色天下无”,用汉元帝的赞叹口吻写出其“重色”的心态。

因“难再得”而“杀画工”,就是这种心态导致的。

C.“明妃去时泪”以下各句,就“花”和“泪”渲染悲剧气氛,暗示明妃辞别汉宫时的痛苦心情,读来令人动容。

D.最后两句中的“春风”喻指命运遭遇:“多薄命”与“莫怨”形成因果关系,意在慨叹红颜薄命。

2.“汉计诚已拙”一句承“安能制夷狄”而来,试分析这两句的内涵。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登凤凰台①杨万里千年百尺凤凰台,送尽潮回凤不回。

白鹭北头江草合,乌衣西面杏花开。

龙蟠虎踞山川在,古往今来鼓角哀。

只有谪仙留句处,春风掌管拂蛛煤②。

【注】①相传南朝宋文帝年间,有三只凤凰,飞落在永昌里李树上,招来各种鸟类随其比翼飞翔,呈现百鸟朝凤的景象。

为庆贺和纪念此美事,永昌里改名凤凰里,并在保宁寺的山上筑台,名凤凰台。

李白曾游此地,作诗《登金陵凤凰台》。

②蛛煤:蛛网尘埃。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凤凰台”照应题目。

“潮回”句写出江水空流,凤凰不再的凄凉,与李白的“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意境相似。

B.颔联颜色、地名、方位、植物等对仗工整,写出江草萋萋、杏花开放,生机勃勃之景,写出了作者流连美景的陶醉。

C.颈联通过大跨度的时空,指出凤凰台地势雄伟险要,山川永固,王朝更迭,鼓声哀鸣,战事不断,有实有虚。

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归纳一咏史怀古诗简介咏史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

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

大者各有侧重,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

怀古词古,是指一种古迹,怀古词是抒发跟特定的古迹相关的古人古事的忧思。

因此,怀古又往往跟登临主体结合在一起。

在艺术表现上,往往要写景,要写这个古迹的地理环境、景物景观。

咏史词可能是针对一个历史事件,可能是针对一个历史人物,直接写作者的思考、态度,不一定要写景,不表现现在的时空场景。

二典型咏史怀古地点典型咏史怀古地点:1、金陵:石头城、台城、六朝旧事、后唐遗事、乌衣巷、朱雀桥、西塞山历史名城南京,在漫长的岁月中曾经有过很多名称,其中最响亮的名字莫过于“金陵”了。

时至今日,金陵仍是南京最雅致的别称。

南京早在我国唐宋以前就称“六朝古都”。

所谓“六朝”是指:(1)三国吴。

孙权称王,定都建业(今南京)。

(2)东晋。

公元317年,逃亡江南的西晋皇族司马睿被拥戴在建康(今南京)当皇帝,建立东晋政权。

(3)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均定都建康(今南京)。

故南京史称“六朝古都”。

至于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应天(今南京)、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等都不算在此六朝之中。

①石头城,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置金陵邑于此,筑城石头山。

东汉建安十七年(212),孙权改秣陵为建业,在金陵邑故址石头山上修筑石头城,内设石头仓、石头库,以存储军械、粮食等物资。

石头城南建烽火台,为军事重镇。

东晋义熙年间,以砖筑城,建"入汉楼",仍为军事重镇。

咏史怀古诗歌

咏史怀古诗歌

咏史怀古诗歌1.《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山坡羊·未央怀古》元代·张养浩三杰当日,俱曾此地,殷勤纳谏论兴废。

见遗基,怎不伤悲!山河犹带英雄气,试上最高处闲坐地。

东,也在图画里;西,也在图画里。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4.《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5.《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6.《桂枝香·金陵怀古》宋代·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7.《西塞山怀古》唐代·刘禹锡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一.点击概念⒈咏史怀古诗的含义: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

大多各有侧重,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

2.解析概念: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

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使诗作文短意长、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

欣赏这类诗歌,我们往往要了解的是作者写了怎样的古人、往事,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他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这种态度又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达的。

二.咏史怀古诗以唐宋为最,下面加以区别:(一)唐代咏史怀古诗论析:1.初唐咏史怀古诗:⑴以史为鉴,咏写故去朝代的兴亡,以告诫当世君主,成为初唐咏史怀古诗的一个重要主题。

此类诗作多隐括史事,兴寄的成分较少。

⑵此外,借史来抒发建功立业的怀抱,也是初唐咏史诗的一大主题。

最具代表的是陈子昂《蓟丘览古》七首中的《燕昭王》和《登幽州台歌》。

2.盛唐咏史怀古诗:盛唐咏史怀古诗寄托了诗人们对功名的热望,表现他们积极进去的热切心态。

如王维《西施咏》《夷门歌》,李白《古风》其十、《登金陵凤凰台》,即此类。

杜甫的咏史诗借咏史抒发自己对社会的感慨。

如《蜀相》《八阵图》等。

3.中唐咏史怀古诗:中唐是咏史怀古诗的繁荣期,不但出现大量作家作品,而且总体水平较高。

此时的诗歌多吊古伤今,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怀咏,或对历史古迹的凭吊,针贬时弊,寄托怀抱。

刘禹锡是此时咏史诗人之冠。

《乌衣巷》《金塞山怀古》都堪称传世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史怀古类诗歌的鉴赏一、咏史诗、怀古诗和代表诗人1、咏史诗: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陈述自己独到的见地而创作的诗歌。

——长于议论精辟。

2、怀古诗:是指因登临古地游览、凭吊古迹,追念往事,触景生情,抒发感慨而创作的诗。

——长于情景交融。

3、咏史怀古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的功过或历史事件的成败、以往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我们合称为咏史怀古诗词。

4、代表作家:魏晋时期的左思, 唐代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等, 两宋的王安石、苏轼、李清照、陈与义、张元幹、张孝祥、陆游和辛弃疾等人都写了一些震撼人心的诗作,是卓有成就的咏史大家。

二、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乌江亭》《乌衣巷》《石头城》《隋宫》《金陵怀古》《赤壁怀古》《咏怀古迹》三、咏史怀古诗的风格和诗人心理【心理一】怀人伤己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

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对比失落型: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

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

在鉴赏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强虏灰飞烟灭” 之大功,可谓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中年双鬓染霜,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强烈的对比生发出浓重的“人生如梦”的感慨,今世之无奈却只能在清风明月间买醉。

2、同病相怜型: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

如:李商隐《贾生》(怀古伤己)写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倾谈神鬼不谈治国之策,实则借贾谊来写自己的同样的遭遇,抒发并强化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心理二】怀古伤今古代诗人的主流是寒士,济天下拯黎民的念头使他们更多关注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上。

诗人们常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热情、不满、警戒。

怀古尽管触点在古,但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关注。

现实不合理想模式的时候就是怀古最有理由的时候。

根据古迹或古事的现状可分以下几类:1、昔盛今衰型: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衰之感伤,独抒思古之幽情。

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

这类诗作或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或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尤其是做为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的金陵更是成为古代诗人们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多少人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几乎成为咏史诗的一个专题。

过去的繁华随风远去,只留下一片荒芜,这让人顿生物换星移,世事沧桑之感。

如《登金陵凤凰台》李白2、物是人非型:昔日的风景依旧,只是朱颜已改。

物是人非给人带来幻梦似的感觉,不由得让人做冷静的思考。

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全诗通篇写景,群山仍在,潮水依旧,月光依然,所变者已是“故国”、“空城”、“旧时月”,昔日繁华已化为乌有,全诗基调凄凉不堪,句句都融合着诗人的故国萧条之感,令人不胜伤感。

【心理三】理性反思前两类诗歌,作者都身置其中,抒发一己之感慨;此一种,作者跳出来,站在历史的高度,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这些诗作大多是作者在怀古咏史的同时,融进了的自己切实的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具有强烈个人意识。

1、借古讽今,别有寄托:借古讽今,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 过度奢侈/ 穷兵黩武,以免重蹈历史覆辙(借古讽今)。

如:王安石金陵怀古词《桂枝香》“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绪。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上片以“登临送目”四字领起,层层表现了“故国晚秋”中江山风物的胜概。

下片则以“念往昔、繁华竞逐”一句转入怀古,感叹六朝皆因荒乐而相继覆亡,末三句落到“至今”,便寓警世伤时之意,实际上是借历史警诫当朝统治者不要一味贪图享受而重蹈历史之覆辙。

2、理性分析,冷静剖析历史: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如:唐代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诗作变换视角,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

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

诗的构思极为精巧,议论新颖独特,发人所未发,一反众口一辞的论调而又不悖情理,使人耳目一新。

四、怀古诗的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五、咏史怀古诗中的常见意象A. 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B. 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淮水、C. 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乌衣巷、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D. 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E. 其他:吴钩、《后庭花》、乌衣巷、朱雀桥、石头城、台城、淮水、六朝、华清宫六、咏史怀古诗的意境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七、咏史怀古诗的常见内容及情感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凉、萧条,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抒发感慨;1、感慨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面对古人功业的流逝,抒发时光不再,年华易老,而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公瑾当年,小乔遥想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感慨国运衰微,感慨盛衰无常,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

如:①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②唐代韦庄的《金陵图》“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③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3、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奢侈淫逸,警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借古讽今,批判现实,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 过度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覆辙。

如:①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 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②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③李商隐的《隋宫》“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於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4、追慕古贤(缅怀先贤)的成就,表达敬仰之情;表达自己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如: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5、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归纳历史规律等,如:杜牧的《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八、常用的技巧手法“诗”与“史”的结合:用典,双关“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借古讽今,借景抒情“古”与“今”的结合:虚实结合,对比,反衬1、抒情方式:①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如:刘禹锡《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全诗通篇写景,群山仍在,潮水依旧,月光依然,所变者已是“故国”、“空城”、“旧时月”,昔日繁华已化为乌有,全诗基调凄凉不堪,句句都融合着诗人的故国萧条之感,令人不胜伤感。

②借古讽今、借古伤今、吊古伤今如: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词“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绪。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上片以“登临送目”四字领起,层层表现了“故国晚秋”中江山风物的胜概。

下片则以“念往昔、繁华竞逐”一句转入怀古,感叹六朝皆因荒乐而相继覆亡,末三句落到“至今”,便寓警世伤时之意,实际上是借历史警诫当朝统治者不要一味贪图享受而重蹈历史之覆辙。

孟浩然《与诸子登砚山》“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 [注] 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沽而建。

首联勾勒出阔大的时代背景,包含着对时光流逝、无可阻挡的感喟,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颔联诗句平实,内涵丰富,既有对历史英雄羊公的回忆,也有诗人吊古伤今的感怀。

颈联写眺望所见:“水落”“天寒”简捷形象地把羊公所处的背景环境描绘出来。

尾联是悠然的收束,诗人在秋寒暮色中垂泪,赁吊怀古中融入了因个人遭际生发的苍凉感慨。

2、表现手法:①用典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 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

孙权(182 年——252 年),字仲谋。

东吴大帝,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

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