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膏的制备及检测
实验教案 软膏剂制备

(五)凝胶扩散法测定软膏中药物的释放性能
1.琼脂基质的制备
①林格氏溶液的配制取氯化钠0.85g、氯化钾0.03g、氯化钙0.05g,加水至100mL溶解,即得。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法
(1)将单硬脂酸甘油酯、石蜡置100ml烧杯中中,于水浴中加热熔化,再加入白凡士林、液体石蜡、司盘80, ,于水浴上加热至完全熔化混匀后,保温于80℃。
(2)将同温的OP乳化剂和蒸馏水加入上述油相溶液中,边加边不断地顺时针搅拌,至呈乳白色半固体状,即得W/O型乳剂基质。
(3)取水杨酸细粉(将水杨酸过100目筛即得)置乳钵中,采用等量递加法分次加入制得的O/ W型乳剂基质,研匀即得。
配方三:硬脂酸12份, 碳酸钠1.5份, 甘油12份, 水80份, 硼砂2份, 花露水适量。
配方三、四可入填充料, 如淀粉或氧化锌或铬白等, 既可降低成本, 又是增白剂;如果涂抹有刺激皮肤的感觉, 可能是碱性物质(碳酸钠或氢氧化钾没按比例, 或甘油不足)比例过高的缘故, 可调整配制比例。
2、生产过程:(1)先将硬脂酸、甘油和单硬脂酸甘油脂混合在96~98℃温度下熔化(配方三、四应在85℃以下将硬脂酸熔化);(2)再将氢氧化钾(或碳酸钠)与水加温溶解至90~96℃;(3)将碱液徐徐加入熔化的硬脂酸中进行乳化, 连续搅拌(配方三、四搅拌后才加入甘油并继续搅拌、加热10分钟), 使之完全中和才停止加热, 继续搅拌冷却至20℃室温时加入香料略加搅拌;(4)静置后装瓶、包装。
(三)乳剂型软膏剂基质类型鉴别
1.加苏丹-Ⅲ油溶液1滴,置显微镜下观察,若连续相呈红色,则为W/O型乳剂。
软膏的制备及检测讲解

2、O/W乳剂型基质的水杨酸软膏
处方:
水杨酸
1.0g
白凡士林
2.4g
十八醇
1.6g
单硬脂酸甘油酯
0.4g
十二烷基硫酸钠
0.2g
甘油
1.4g
对羟基苯甲酸乙酯
0.04g
蒸馏水
加至20g
操作:
1)取白凡士林、十八醇和单硬脂酸甘油酯(油 相)置于烧杯中,水浴加热至70-80℃使其 溶化,将十二烷基硫酸钠、甘油、对羟基苯甲 酸乙酯和计算量的蒸馏水(水相)置另一烧杯 中加热至70-80 ℃使其溶解,在同温下将水 液以细流加到油液中,边加边搅拌至冷凝,即 得。
• 它可以应用局部发挥疗效或起保护和滑润皮肤 的作用,药物也可吸收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治 疗作用。
• 基质为软膏的赋形剂,它使软膏剂具有一定的 剂型特性且影响软膏剂的质量及药物疗效的发 挥,基质本身又有保护和润滑皮肤的作用。
基质的要求:
1、润滑无刺激,稠度适宜,易于涂布; 2、性质稳定,与主药不发生配伍变化; 3、具有吸水性,能吸收伤口分泌物; 4、不妨碍皮肤的正常功能,具有良好释
软膏的制备 及检测
1、软膏的制备 2、软膏的检测
目录
1、目的要求 2、实验原理 3、试剂与器材 4、实验步骤 5、质量检测 6、思考题
目的要求
• 1.掌握不同类型基质的软膏剂的制备方法
• 2.掌握软膏中药物释放的测定方法,比较 不同基质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实验原理
• 定义:软膏剂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具有 适当稠度的膏状外用制剂。
浓度回归得标准曲线回归方程。
思考题:
1.大量制备时如何对凡士林等基质进行预处理? 2.软膏剂制备过程中药物的加入方法有哪些? 3.制备乳剂型软膏基质时应注意什么?为什么要加
制备硫磺软膏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硫磺软膏的制备方法及步骤。
2. 了解硫磺软膏的成分及作用。
3. 掌握软膏剂的质量评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硫磺软膏是一种常用的外用药物,具有杀菌、止痒、消炎、收敛等作用。
其制备原理是将硫磺与适宜的基质混合均匀,制成具有一定稠度的膏状制剂。
三、实验材料1. 硫磺:纯度为99.5%以上。
2. 凡士林:作为基质。
3. 甘油:作为润滑剂和保湿剂。
4. 羊毛脂:作为基质,提高软膏的粘稠度和稳定性。
5. 红花油:作为香料,增加产品的香气。
6. 研钵、研杵、烧杯、玻璃棒、量筒、天平、电炉、温度计等。
四、实验步骤1. 称取硫磺5g,置于研钵中。
2. 加入适量的甘油,研磨至硫磺完全溶解。
3. 加入凡士林和羊毛脂,继续研磨,使基质与药物充分混合。
4. 加入红花油,搅拌均匀。
5. 将混合好的药物与基质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6. 将烧杯置于电炉上,加热至60-70℃,使软膏剂均匀熔化。
7. 用温度计监测温度,保持温度在60-70℃。
8. 待软膏剂熔化后,离火冷却至室温。
9. 将冷却后的软膏剂倒入模具中,制成所需的形状。
10. 待软膏剂凝固后,取出即可。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软膏剂外观:制备的硫磺软膏呈淡黄色,均匀细腻,具有硫磺的特有气味。
2. 质量评定:对制备的硫磺软膏进行质量评定,包括以下指标:(1)外观:观察软膏剂的外观,应符合规定;(2)熔点:测定软膏剂的熔点,应在60-70℃之间;(3)酸碱度:测定软膏剂的酸碱度,应符合规定;(4)重量差异:测定软膏剂的重量差异,应符合规定。
六、实验结论本实验成功制备了硫磺软膏,其外观、熔点、酸碱度、重量差异等指标均符合规定。
实验过程中,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确保了软膏剂的质量。
七、实验讨论1. 在制备硫磺软膏的过程中,硫磺的纯度对软膏剂的质量有较大影响,因此选用纯度较高的硫磺。
2. 在研磨过程中,加入适量的甘油有助于硫磺的溶解,提高软膏剂的均匀性。
软膏的制备和检测

软膏中药物释放速度旳比较
水杨酸浓度原则曲线绘制:
精密称取水杨酸100mg置500ml量瓶中,用 蒸馏水溶解并定容,摇匀,精密量取该溶液1、2、 3、4和5ml置10ml量瓶中,以蒸馏水定容并摇匀, 分别精密量取5ml,加硫酸铁铵显色剂1ml,以蒸 馏水5ml加硫酸铁铵显色剂1ml为空白,于530nm 旳波优点测定吸收度,将吸收度对水杨酸
浓度回归得原则曲线回归方程。
思索题:
1.大量制备时怎样对凡士林等基质进行预处理? 2.软膏剂制备过程中药物旳加入措施有哪些? 3.制备乳剂型软膏基质时应注意什么?为何要加
温至70~80℃? 4. 用于治疗大面积烧伤旳软膏剂在制备时应注意
什么? 5.影响药物从软膏基质中释放旳原因有哪些?
注意:水杨酸需先粉碎成细粉,配制过程中防止 接触金属器皿。
2、O/W乳剂型基质旳水杨酸软膏
处方:
水杨酸
1.0g
白凡士林
2.4g
十八醇
1.6g
单硬脂酸甘油酯
0.4g
十二烷基硫酸钠
0.2g
甘油
1.4g
对羟基苯甲酸乙酯
0.04g
蒸馏水
加至20g
操作:
1)取白凡士林、十八醇和单硬脂酸甘油酯(油 相)置于烧杯中,水浴加热至70-80℃使其 溶化,将十二烷基硫酸钠、甘油、对羟基苯甲 酸乙酯和计算量旳蒸馏水(水相)置另一烧杯 中加热至70-80 ℃使其溶解,在同温下将水 液以细流加到油液中,边加边搅拌至冷凝,即 得。
2)用此基质同上法制备水杨酸软膏。
质量检测
软膏中药物释放速度旳比较
• 操作:采用透皮吸收仪(Transdermal Tester)测定软膏中药物释放速度。
软膏剂的制备与检测

吉林大学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稳定性测定
• 离心法:3000 r/min,离心30min,观察 是否有分层、破乳等现象
• 加速实验法:55 ℃下放置6 h,观察是否有
油水分离现象。
吉林大学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实验结果与讨论
1. 比较不同基质的软膏的稳定性 2. 比较不同基质的软膏的释药速率.
吉林大学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吉林大学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3、W/O乳剂型基质的水杨酸软膏 处方: 水杨酸 1.0g 单硬脂酸甘油酯 2.0g 石蜡 2.0g 白凡士林 1.0g 液体石蜡 10.0g 司盘-40 0.1g 乳化剂OP 0.1g 对羟基苯甲酸乙酯 0.02g 蒸馏水 5.0ml
吉林大学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操作: 1)将石蜡挫成细末,将石蜡、单硬脂酸甘 油酯、白凡士林、液体石蜡、司盘40、 乳化剂OP和对羟基苯甲酸乙酯于蒸发皿 中,水浴加热溶化并保持80℃,细流加 入同温的水,边加边搅拌至冷凝。 2)软膏制备:取水杨酸置于钵体中,分次 加入制得的基质研匀,即得
吉林大学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软膏剂的制备方法
• 研和法
• 熔和法 • 乳化法
吉林大学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软膏剂的质量标准
• 软膏剂应均匀、细腻,具有适当的粘稠 性,易于涂于皮肤或粘膜上且无刺激性。 • 软膏剂在存放过程中应无腐败、异臭、 变色、变硬、油水分离等变质现象。
吉林大学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实验一软膏的 制备及检测
1、软膏的制备 2、软膏的检测吉林大学生物基础实验 教学中心
目录
吉林大学生物基础实验 教学中心
1、目的要求 2、实验原理 3、试剂与器材 4、实验步骤 5、质量检测 6、思考题
《药剂学》软膏剂的制备实验

《药剂学》软膏剂的制备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研和法、熔和法和乳化法等软膏剂的制备方法,并能根据基质类型及处方组成合理地选择制备方法。
2.掌握药物加入基质的方法。
3.了解软膏剂的质量评定方法。
4.了解糊剂的制备原理和方法5.用琼脂扩散法测定不同类型软膏基质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二、基本概念与实验原理概念软膏剂是指原料药、药材、药材提取物与适宜基质均匀混合制成具有适当稠度的半固体外用剂型。
配制环境要求:无菌软膏剂的配制、灌装(或灌封)需在C级环境下进行软膏基质基质为软膏剂的赋型剂,可使软膏具有一定的特性且影响软膏剂的质量及药物疗效的发挥,基质本身还具有保护和润滑皮肤的作用。
软膏剂的基质有以下三类:油脂性基质、乳剂性基质、水溶性基质,可根据主要的性质及临床治疗要求选用适宜的基质制成软膏剂。
软膏类型:溶液型,混悬型和乳剂型制备方法:研和法、熔和法、乳化法。
质量标准(1)均匀、细腻,涂于皮肤上无粗糙感。
(2)有适当的粘稠性,易涂于皮肤或黏膜,涂布后能软化而不熔化。
(3)性质稳定,无酸败、异嗅、变色、变硬、油水分离等变质现象。
(4)无刺激性、过敏性及其它不良反应。
(5)用于创面的软膏应无菌。
(6)必要时可向软膏剂中加入乳化剂、保湿剂、防腐剂、抗氧剂和透皮吸收促进剂等附加剂。
(7)所用包装材料,特别是直接与软膏接触的内包装材料不应与药物或基质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
(8)除另有规定外,软膏剂应置避光容器中密闭保存。
糊剂(Pastes)概念糊剂系指用适宜基质与大量粉状药物混合制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
其含粉量通常为25%~50%,多为具有吸湿、收敛性亲水性药物,如淀粉、氧化锌、碳酸钙、白陶土、碳酸镁等。
糊剂类型(1)油脂性糊剂用油脂性基质和多量粉末药物制成。
(2)水溶性凝胶糊剂以蒸馏水加甘油,淀粉或水溶性高分子物质为基质,所含固体粉末长较油脂性糊剂为少。
质量要求全质均匀、细腻,有较高的硬度、较低的油腻性和较强的吸收水分能力,适用于分泌液较多的病变部位,具有一定的干燥、收敛和保护作用。
中药软膏制备实验报告

中药软膏制备实验报告1. 掌握中药软膏的制备方法;2. 通过实验验证制备出的中药软膏的质量;3. 探讨中药软膏的应用领域。
实验原理:中药软膏是将中药药材与基质(如植物油或润肤油)混合制成的半固体制剂。
中药软膏在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 药材选择:根据需要制备的中药软膏的功效,选用适合的中药药材;2. 药材处理:将选用的药材进行研磨、过筛等处理,以便获得细粉;3. 药材与基质的混合:将细粉与基质混合,通过热力作用使其充分溶解或分散于基质中;4. 软膏的保存:将制得的软膏存放于密封容器中,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实验材料与设备:1. 中药材:根据实验需要选用适当的中药材;2. 基质:植物油或润肤油;3. 研钵、研杵:用于将中药材研磨成细粉;4. 温度控制设备:如电加热器、恒温水浴器等;5. 化学试剂瓶:用于保存制备过程中的中间产物或制得的软膏;6. 密封容器:保存制得的中药软膏。
实验步骤:1. 将选用的中药材进行洗净处理;2. 将洗净的中药材放入研钵中,用研杵研磨成细粉;3. 选取适量的基质(如植物油),加热至适当温度;4. 将细粉加入加热后的基质中,搅拌均匀,使其充分溶解或分散;5. 将制得的中药软膏倒入化学试剂瓶或密封容器中;6. 将保存容器密封好,存放于避光、低温的地方。
实验结果:制得的中药软膏应具有以下特点:1. 良好的质地:软膏应该具有适宜的粘度和伸展性,便于涂抹;2. 均匀的颜色和质地:软膏的颜色应该均匀一致,不应有明显的颗粒状物质;3. 无异味或异味较轻:药材的气味应该被基质的香味所遮盖或减轻;4. 质量稳定:软膏在密封容器中存放一定时间后,应保持其质量稳定,不分层、变色或出现异物。
实验讨论:中药软膏是一种传统的中药制剂形式,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中,我们掌握了中药软膏的制备方法,并通过制得的中药软膏的质量进行了验证。
中药软膏广泛应用于皮肤病的治疗,如疮疖、湿疹、烫伤等。
软膏的研制实验报告

软膏的研制实验报告引言软膏是一种常见的外用药剂形式,由于其方便使用和渗透性好的特点,广泛应用于皮肤疾病的治疗中。
本实验旨在研制一种具有良好药物渗透性和稳定性的软膏,并验证其在体外的药物释放性能。
材料与方法1. 材料:- 载体油相:白凡士林- 水相:甘油、聚山梨酯20- 药物:抗菌药物(以灰霉素为代表)2. 方法:- 准备药物负载软膏:将适量的白凡士林和聚山梨酯20按一定比例(如3:1)加热混合,制备油相基质。
将甘油和药物溶解在水中,制备水相溶液。
将油相基质以小滴加入水相溶液中,同时边搅拌边加热至软膏完全均匀。
- 药物释放性能测试:在离心管中取一定量的药物负载软膏,放入透析膜袋中,并将透析膜袋封口。
将透析膜袋浸入含有模拟皮肤温度和体液条件的磷酸盐缓冲液中,保持一定时间。
每隔一段时间取出透析膜袋中的药物负载软膏样品,测定释放的药物量。
结果与讨论1. 软膏制备: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白凡士林和聚山梨酯20的混合比例对软膏的稳定性和渗透性有一定影响。
当白凡士林和聚山梨酯20的比例为3:1时,软膏的质地较为均匀,易于应用在皮肤表面,且在体温下不易变色。
2. 药物释放性能:通过药物释放性能测试,我们发现药物负载软膏样品在模拟皮肤温度和体液条件下释放药物的速率较为稳定。
初期释放速率较快,后期逐渐趋于平稳。
这是由于软膏中的药物通过透析膜袋逐渐被扩散出来。
结论本实验成功研制出一种具有良好药物渗透性和稳定性的软膏,并验证了其在体外的药物释放性能。
研制的软膏可应用于外用药物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1] 张颖, 李明, 陶元红. 软膏剂及其临床应用[J]. 医药导报, 1999, 12(9):16-18.致谢感谢实验中指导老师和实验室同学的帮助和支持。
同时感谢提供药物和材料的厂家。
药剂学实验:软膏剂的制备(含现象结论及讨论)

软膏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含现象结论及讨论)实验日期:202X年X月X日 T:24℃ RH:40%一、实验目的1.掌握不同类型基质软膏的制备方法。
2.掌握软膏剂质量评定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软膏剂的制备方法有:研和法、融合法、乳化法。
根据药物和基质性质、制备的量及设备条件等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制备。
研和法:固体药物→研细→加部分基质→研磨至糊状→递加其余基质研磨→成品融和法:基质→水浴加热熔化→加入其他基质→搅拌至基质全熔→搅拌下加入药物→搅拌冷却至膏状乳化法:油溶性组分→搅拌下加热至约80℃;水溶性组分→搅拌下加热至与油相相同温度;将水、油溶性组分加到一块搅拌冷凝至稠膏状→成品三、仪器与材料仪器:水浴锅,研钵,软膏板,软膏刀,显微镜等。
材料:水杨酸,凡士林,白凡士林,液体石蜡,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羊毛脂,三乙醇胺,甘油,羧甲基纤维素钠,苯甲酸钠,纯化水。
四、实验内容1.油脂性基质软膏的制备:处方:水杨酸 1.0 g 主药液体石蜡适量(约4 g)油脂性基质凡士林加至200g 油脂性基质制法:取水杨酸置于研钵中,加少量液状石蜡研磨成糊状,分次加入白凡士林,研磨均匀,加入剩余的液体石蜡调节稠度,即得。
2.O/W型乳剂基质软膏的制备处方:水杨酸 2.0 g 主药硬脂酸 4.8 g 与三乙醇胺形成有机胺皂作乳化剂单硬脂酸甘油酯 1.4 g 辅助乳化剂白凡士林0.4 g 油脂性基质羊毛脂 2.0 g 油脂性基质液体石蜡 2.4 g 油脂性基质三乙醇胺0.16 g 与硬脂酸形成有机胺皂作乳化剂纯化水加至40.0 g 水性基质制法:取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白凡士林、羊毛脂和液体石蜡于烧杯中,水浴加热至80℃搅拌熔化。
取三乙醇胺和计算量纯化水于另一烧杯、水浴加热至80℃,搅拌均匀。
同温下,将水相与油相混合,水浴上不断搅拌,后取出于室温搅拌。
在有水杨酸的研钵中加入O/W型乳剂基质,即得。
3.水溶性基质软膏的制备处方:水杨酸 1.0 g 主药羧甲基纤维素钠 1.2 g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甘油 2.0 g 油脂性基质苯甲酸钠0.1 g 防腐剂纯化水16.8 ml 水性基质制法:取羧甲基纤维素钠置于研钵中,加入甘油后研磨均匀,然后边研磨边加入溶有甲酸钠的水溶液,待溶胀后研磨均匀,即得水溶性基质。
实验三软膏剂的制备及不同类型软膏基质体外释药实验

实验三软膏剂的制备及不同类型软膏基质体外释药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不同类型基质软膏的制备方法。
2.根据药物和基质的性质,了解药物加入基质中的方法。
3.了解软膏剂的质量评定方法。
4.用琼脂扩散法测定不同类型软膏基质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软膏剂是药物与适宜基质均匀混合制成的外用半固体剂型。
基质占软膏的绝大部分,它除起赋形剂的作用外,还对软膏剂的质量起重要作用。
常用的软膏基质可分为三类:(1)油脂性基质:此类基质包括烃类、类脂及动植物油脂。
此类基质除凡士林等个别品种可单独作软膏基质外,大多是混合应用,以得到适宜的软膏基质。
(2)乳剂型基质:系由半固体或固体油溶性成份,水(水溶性成份)和乳化剂制备而成。
(3)水溶性及亲水性基质:水溶性基质是由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水溶性物质所组成。
常用的有甘油明胶、淀粉甘、纤维素衍生物及聚乙二醇等。
软膏剂的制法按照形成的软膏类型、制备量及设备条件的不同而不同,溶液型或混悬型软膏常采用研和法或熔和法制备,乳化法是乳膏剂制备的专用方法。
制备软膏剂的基本要求是使药物在基质中分布均匀、细腻,以保证药物剂量与药效。
软膏剂发挥治疗作用的首要条件是混合在软膏基质中的药物须要适当速度和有足够的量释放到达皮肤表面,因此药物自软膏基质的释放是影响软膏剂作用的因素之一,可以通过研究药物从基质中的释放来评价软膏基质的优劣。
药物从基质中的释放有多种体外试验测定方法,琼脂扩散法为应用较多的一种。
它是采用琼脂凝胶(或明胶)为扩散介质将软膏剂涂在含有指示剂的凝胶表面,放置一定时间后,测定药物与指示剂产生的色层高度来比较药物自基质中释放的速度。
扩散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可用lockie等的经验式表示:y2=KX式中y为扩散距离(mm)、X为扩散时间(h)、K为扩散系数(mm2/h)以不同时间呈色区的高度的平方y2对扩散时间X作图,应得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此直线的斜率即为K,K值反映了软膏剂释药能力的大小。
实验六软膏剂的制备及其释放度的测定

实验六软膏剂的制备及其释放度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不同类型软膏剂的制备方法和操作关键。
2、熟悉药物加入基质中的方法以及不同类型基质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3、了解软膏剂的质量评定方法。
二实验提要1.概述软膏剂系指药物、药材细粉、药材提取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具有适当稠度的半固体外用制剂。
软膏剂应均匀、细腻、稠度适宜,易于涂布,对皮肤无刺激性且不融化。
软膏主要起保护、润滑和局部治疗作用,某些软膏透过皮肤吸收后可发挥全身治疗作用。
软膏剂的处方主要由药物与基质组成,此外,还可以选用保湿剂、防腐剂、抗氧剂以及透皮促进剂,以改善软膏的性质。
软膏剂常用基质分为油脂性、水溶性和乳剂三类。
油脂性基质的软膏俗称油膏;水溶性基质的软膏亦称水膏;乳剂基质的软膏亦称乳膏,乳膏分为O/W与W/O两类。
2.制备方法软膏剂的制备方法有研合法、熔和法和乳化法。
当软膏基质稠度适中,在常温下通过研磨即能与药物均匀混合时,可用研合法。
当基质在常温下不能均匀混合,则采用熔和法。
乳膏需用乳化法制备,大量制备时,使用乳匀机或胶体磨可使产品更均匀细腻。
3.制备要点软膏剂的制备,要围绕其质量要求来进行,关键是选择基质与制备方法。
对于不溶性药物,应粉碎成细粉、最细粉或极细粉(通过五号至九号筛,即80目至200目筛),再与基质混匀。
可以将药物细粉在不断搅拌下加到熔融的基质中,继续研磨,直至冷凝。
可溶于基质的药物,应溶解在基质或基质组分中;用植物油加热提取的药油应先与油性基质混合;水溶性药物应先用少量水溶解后以羊毛脂吸收,再与其余基质混合;药物的水溶液亦可直接加入水溶性基质中混匀;中药的水提液可先浓缩至稠膏状,再与基质混合;干浸膏可加入少量溶剂使软化或研成糊状,再与基质混合;含共熔组分时,可先将其共熔,再与冷却至40℃左右的基质混匀;遇热不稳定的药物,应使基质冷至40℃左右再与之混合。
软膏在制备中,研合法、熔和法与乳化法应联合使用,以提高产品的质量。
4、质量评价软膏剂的质量评价是从有效性、安全性与稳定性三个方面进行的。
7.软膏剂的制备及体外释药试验.doc

7.软膏剂的制备及体外释药试验.doc软膏剂是一种在制药领域中应用广泛的制剂类型。
它由固体或半固体的药物混合物和一个适当的天然或合成基质组成。
软膏剂可以在皮肤表面、眼睑、阴道等部位进行应用。
软膏剂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质、药效并且可长时间保存。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软膏剂的制备和体外释药试验。
软膏剂的制备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选择适当的基质软膏剂的基质是决定药物在软膏剂中分布和药效的关键因素。
它可以是单一的物质,如白软蜡,硬脂酸甘油酯和液体石蜡,也可以是多种混合物。
基质应具有适当的黏度、流动性、透明性和易于制剂。
此外,基质还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无害性。
2. 加入药物药物的选择取决于制剂的用途。
药物应考虑其溶解性、分散性和粘附性。
在加入药物时,必须考虑药物在制剂中的相容性,以避免药物分解或降解。
药物的浓度应根据所需的剂量确定,并应在制剂中均匀分布。
3. 加入辅料辅料用于改善制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在软膏剂中,常用的辅料包括高度糊化的淀粉、聚乙烯醇、乳化剂等。
辅料的选择应考虑其相容性和稳定性。
4. 搅拌和加热软膏剂的制备需要搅拌和加热。
搅拌可以使药物均匀分布,并消除气泡。
加热可以帮助药物均匀分散,并促进药物的溶解和扩散。
加热的时间和温度应根据所使用的原料确定。
体外释药测试是一种评估药物释放性能的方法。
在软膏剂中,药物的释放性能取决于其在基质中分布和扩散。
体外释药试验通常涉及以下步骤:在体外释药试验中,常用的设备包括弗兰克鼓式释放器、常数释放器等。
每种设备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限制,应根据试验需要进行选择。
2. 准备样品样品应根据所需的药物剂量制备,并在等容符合规定的条件下进行测试。
3. 测试在试验期间,样品应放置在适当的设备中,并以规定的时间间隔取样。
样品应通过适当的方法进行分析,以确定药物释放的量和速率。
4. 数据分析数据应根据试验的目的进行分析。
例如,可以计算剂量释放的百分比或药物的释放速率。
总之,软膏剂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药物制剂中的制剂类型。
软膏剂常用的制备方法

软膏剂常用的制备方法软膏剂是一种在药物制剂中常见的外用剂型,具有质地软膏状的特点。
它是将药物与基础剂混合制成的,以便于外用涂抹于皮肤表面。
软膏剂的制备方法有几种常见的方式。
一、熔融法制备软膏剂熔融法是制备软膏剂常用的一种方法。
首先,将所需的基础剂和药物按照一定比例加入熔炉或混合器中,加热至溶解。
然后,将溶解后的混合物倒入容器中,静置冷却。
冷却后,软膏剂即可制备完成。
二、搅拌法制备软膏剂搅拌法也是一种常用的软膏剂制备方法。
首先,将所需的基础剂和药物按照一定比例加入搅拌器中。
然后,启动搅拌器进行搅拌,使药物均匀分散于基础剂中。
搅拌时间和速度根据具体药物和基础剂的特性来确定。
最后,将搅拌后的混合物倒入容器中,静置冷却即可得到软膏剂。
三、乳化法制备软膏剂乳化法是一种将油性成分与水性成分均匀乳化的方法。
在制备软膏剂时,可以使用乳化剂将药物和基础剂乳化,使其相容性更好。
首先,将所需的油性成分和水性成分分别加入两个容器中。
然后,加入适量的乳化剂,并进行搅拌使其混合均匀。
接着,将两个容器中的混合物缓慢倒入一起,并进行搅拌使其乳化。
最后,将乳化后的混合物倒入容器中,静置冷却即可制备软膏剂。
四、溶剂法制备软膏剂溶剂法是一种将药物溶解于溶剂中,然后与基础剂混合的方法。
首先,将所需的药物加入溶剂中,并进行搅拌使其溶解。
然后,将溶解后的药物溶液与基础剂混合,继续搅拌使其均匀。
最后,将混合后的溶液倒入容器中,静置使其挥发,即可得到软膏剂。
软膏剂的制备方法根据具体药物和基础剂的特性来选择。
不同的制备方法对药物的溶解性、稳定性和外观等都会产生影响。
因此,在制备软膏剂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
同时,制备过程中还需要注意药物和基础剂的相容性,以避免药物的降解和副作用的产生。
软膏剂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包括熔融法、搅拌法、乳化法和溶剂法等。
不同的制备方法适用于不同的药物和基础剂,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药物的溶解性和稳定性等因素。
3.软膏剂的制备

3.软膏剂的制备
软膏剂是一种局部用药剂型,其制备方法可分为两类:水相软膏剂和油相软膏剂。
以下为详细步骤:
1、研磨和筛选:将药品粉末研磨成较细的粉末,并筛选过筛网,以去除杂质。
2、制备水相基础:将一定量的稳定剂和增稠剂加入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并在一定温度下持续加热,最终得到一种稠度适中、稳定性好的乳液。
3、加入药品:将第一步中研磨好的药品粉末加入第二步制备好的水相基础中,搅拌均匀。
4、调整pH值:根据药品性质,将药物中的pH值调整至最适宜的范围。
5、封口和灭菌:将软膏倒入容器中,密封并进行高压加热灭菌。
2、加热溶解:将液态石蜡、液体石蜡或白凡士林加热至液体状态,加入一定量的稳定剂和增稠剂,搅拌均匀。
软膏剂的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如药品的质量控制、pH值的调整、灭菌条件的严格控制等。
同时,制备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软膏剂的质量和安全性。
3软膏剂的制备

于 70~80℃的水浴锅中加热至油液熔化
(2) 将处方量的同温度蒸馏水以细流缓慢加入到油相中,边加边搅拌至
冷凝,得到 w/ o 乳剂型基质。
(3) 取水杨酸置于研钵中,分次加入 w/ o 乳剂型基质混合研匀。
(水浴融化要有耐心,注意水加油还是油加水)
身治疗作用。基质为软膏剂的赋型剂,它使软膏具有一定的剂型特性且影响软膏
剂的质量及药效的发挥,基质本身又有保护和润滑皮肤的作用。软膏基质根据其
组成可分成三类:油脂性、乳剂型和水溶性基质。用乳剂型基质制备的软膏剂亦
称乳膏剂,o/w 型又称霜剂。
软膏剂可根据药物与基质的性质可用研合法、熔合法和乳化法制备。固体药
4. 水溶性基质水杨酸软膏制备(D)
【处方】
水杨酸
1.0g
羧甲基纤维素钠
1.2g
甘油
2.0g
苯甲酸钠
0.1g
蒸馏水
16.8mL
20 g
共制得
【制备】
(1) 取羧甲基纤维素钠置于研钵,加入甘油研匀。
(2) 然后边研边加入溶有苯甲酸钠的水溶液,待溶胀后研匀,即得水溶
性基质。
(3) 取水杨酸置于研钵中,分次加入水溶性基质混合研匀。
林混合研匀(研磨要充分)
2. o/w 乳剂型基质水杨酸软膏制备(B)
【处方】
水杨酸
1.0 g
白凡士林
2.4 g
十八醇
1.6g
单硬脂酸甘油酯
0.4g
十二烷基硫酸钠
0.2g
甘油
1.4g
对羟基苯甲酸乙酯
0.04g
蒸馏水
加至 20g
共制得
实验五软膏剂的制备及软膏中药物释放度的测试

目录
• 实验目的 • 实验原理 • 实验步骤 • 结果分析 • 实验结论
01
CATALOGUE
实验目的
掌握软膏剂的制备方法
01
掌握软膏剂的基质选择原则和制备工艺流程。
02
熟悉各种软膏剂基质的性质和特点,以便根据药物性质和临床
需求选择合适的基质。
掌握基质与药物的比例和混合方法,确保药物均匀分散在基质
05
CATALOGUE
实验结论
对软膏剂制备及药物释放度测试的总结
实验过程
本实验通过不同的制备方法和条件,制备了多种软膏剂,并对其药物释放度进行了测试。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的制备方法和条件对软膏剂的药物释放度有显著影响。某些制备方法 能够更好地控制药物释放,使药物在皮肤上缓慢释放,从而提高疗效和减少副作用。
THANKS
感谢观看
根据实验要求准备药物释放度测 试仪、恒温水浴、计时器等仪器
。
安装测试装置
将软膏剂置于药物释放度测试仪的 测试室中,安装好恒温水浴和计时 器。
检查测试环境
确保测试环境温度、湿度等符合实 验要求。
软膏中药物释放度的测试
设定测试条件
根据实验要求设定恒温水浴的温度、计时器的时长等 条件。
开始测试
启动计时器,观察并记录药物从软膏剂中释放的情况 。
影响因素
药物释放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软膏剂的组成、制备工艺、药物性质和皮肤特性等。对这些因素进 行分析,有助于优化软膏剂的配方和制备工艺。
结果与疗效的关联分析
疗效评价
为了评估软膏剂的效果,需要进行疗效评价。这可以通过对照实验的方式进行,比较使用软膏剂组与对照组之间 的差异。
软膏剂制备实验报告

软膏剂制备实验报告软膏剂制备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制备一种软膏剂,并通过实验验证其制备方法和性质。
通过将药物与基质混合,并添加适当的辅料,制备出一种适合外用的软膏剂。
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软膏剂具有良好的质地和稳定性,适合于药物的外用给药。
引言:软膏剂是一种常见的外用制剂,广泛应用于皮肤病、烧伤、溃疡等疾病的治疗中。
其主要特点是质地柔软、易于涂抹,并能长时间停留在皮肤表面,使药物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本实验中,我们将使用一种常见的药物作为活性成分,制备出一种软膏剂,并测试其性质和稳定性。
材料与方法:1. 药物:选择一种适合外用的药物作为活性成分。
2. 基质:选择合适的基质作为软膏剂的载体。
3. 辅料:选择适当的辅料,如乳化剂、防腐剂等。
4. 实验仪器:包括电子天平、搅拌器、pH计等。
5. 实验步骤:a. 将药物与基质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并加热至溶解。
b. 在溶解的基础上,逐步加入辅料,并搅拌均匀。
c. 调节pH值,并进行必要的稳定性测试。
结果与讨论:经过实验制备的软膏剂,质地柔软,易于涂抹,不粘腻。
在外观上呈现出均匀的乳白色,无明显的气泡和颗粒。
药物的活性成分在软膏剂中得到了良好的分散和溶解,使其能够有效地渗透到皮肤表面,并发挥治疗作用。
稳定性测试结果显示,所制备的软膏剂在不同温度下的保存条件下,未出现明显的质地变化和分层现象。
pH值的测试结果也表明,软膏剂在不同条件下的pH值保持稳定,符合外用制剂的要求。
结论:本实验成功制备了一种软膏剂,并验证了其制备方法和性质。
所制备的软膏剂具有良好的质地和稳定性,适合于药物的外用给药。
实验结果为后续的药物外用制剂研发提供了参考和借鉴,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舒适度。
致谢:感谢实验组的成员在实验过程中的辛勤工作和合作。
感谢实验室的技术人员提供的仪器设备和技术支持。
软膏剂制备的实验报告

软膏剂制备的实验报告总结:
本实验报告主要介绍了软膏剂的制备方法和步骤。
软膏剂是一种半固体制剂,常用于皮肤、黏膜等部位的治疗。
实验中,我们选用了一种合适的基质,如凡士林、羊毛脂等,并加入适量的药物和添加剂,如防腐剂、保湿剂等,通过加热溶解、搅拌、冷却等步骤制备出软膏剂。
实验步骤如下:
1. 准备所需材料,包括基质、药物、添加剂等。
2. 将基质加热至熔化,加入药物和添加剂,搅拌均匀。
3. 将混合物倒入容器中,冷却至室温,形成软膏剂。
4. 对制备的软膏剂进行质量检查,包括外观、稳定性、药物含量等。
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软膏剂符合质量要求,可用于皮肤、黏膜等部位的治疗。
此外,通过实验还探究了不同基质、药物和添加剂对软膏剂性能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软膏剂配方
提供了参考。
总之,本实验报告详细介绍了软膏剂的制备方法和步骤,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软膏剂具有良好的质量和疗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t课件
19
软膏中药物释放速度的比较
水杨酸浓度标准曲线绘制:
精密称取水杨酸100mg置500ml量瓶中,用 蒸馏水溶解并定容,摇匀,精密量取该溶液1、2、 3、4和5ml置10ml量瓶中,以蒸馏水定容并摇匀, 分别精密量取5ml,加硫酸铁铵显色剂1ml,以蒸 馏水5ml加硫酸铁铵显色剂1ml为空白,于530nm 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将吸收度对水杨酸
注意:水杨酸需先粉碎成细粉,配制过程中避免 接触金属器皿。
ppt课件
11
2、O/W乳剂型基质的水杨酸软膏
处方:
水杨酸
1.0g
白凡士林
2.4g
十八醇
1.6g
单硬脂酸甘油酯
0.4g
十二烷基硫酸钠
0.2g
甘油
1.4g
对羟基苯甲酸乙酯
0.04g
蒸馏水
加至20g
ppt课件
12
操作:
1)取白凡士林、十八醇和单硬脂酸甘油酯(油 相)置于烧杯中,水浴加热至70-80℃使其 溶化,将十二烷基硫酸钠、甘油、对羟基苯甲 酸乙酯和计算量的蒸馏水(水相)置另一烧杯 中加热至70-80 ℃使其溶解,在同温下将水 液以细流加到油液中,边加边搅拌至冷凝,即 得。
浓度回归得标准曲线回归方程。
ppt课件
20
思考题:
1.大量制备时如何对凡士林等基质进行预处理? 2.软膏剂制备过程中药物的加入方法有哪些? 3.制备乳剂型软膏基质时应注意什么?为什么要加
温至70~80℃? 4. 用于治疗大面积烧伤的软膏剂在制备时应注意
什么? 5.影响药物从软膏基质中释放的因素有哪些?
2)取水杨酸置于研钵中,分次加入制得的O/W
乳剂型基质研匀。
ppt课件
13
3、W/O乳剂型基质的水杨酸软膏
处方:
水杨酸
1.0g
单硬脂酸甘油酯
2.0g
石蜡
2.0g
白凡士林
1.0g
液体石蜡
10.0g
司盘-40
0.1g
乳化剂OP
0.1g
对羟基苯甲酸乙酯
0.02g
蒸馏水
5.0ml
ppt课件
14
操作:
1)将石蜡挫成细末,将石蜡、单硬脂酸甘油酯、 白凡士林、液体石蜡、司盘40、乳化剂OP(密 度2.2)和对羟基苯甲酸乙酯于蒸发皿中,水浴 加热溶化并保持80℃,细流加入同温的水,边 加边搅拌至冷凝。
浓度。
ppt课件
18
软膏中药物释放速度的比较
操作:
取制备得到的4种水杨酸软膏添装于4只内径约 2cm的玻管内,装添量约高1.5cm,管口用浸泡过蒸 馏水的玻璃纸包扎,使管口的玻璃纸无皱折且于软 膏紧贴无气泡。取盛有100ml蒸馏水的烧杯,加入磁 力搅拌棒,置于32 ℃恒温水浴中,插入装有软膏的 玻管。玻璃纸端向下,软膏的上表面与水面平,开 启磁力搅拌器,定时取出5ml释放溶液,同时补加同
2)软膏制备:取水杨酸置于钵体中,分次加入 制得的基质研匀,即得
ppt课件
15
4、水溶性基质的水杨酸软膏制备
处方: 水杨酸 羧甲基纤维素钠 甘油 苯甲酸钠 蒸馏水
1.0g 1.2g 2.0g 0.1g 16.8g
ppt课件
16
操作:
1)取羧甲基纤维素钠置钵体中,加入甘油 研匀,然后边研边加入溶有苯甲酸钠的 水溶液,待溶涨后研匀,即得水溶性基 质。
ppt课件
21
2)用此基质同上法制备水杨酸软膏。
ppt课件
17
质量检测
软膏中药物释放速度的比较
• 操作:采用透皮吸收仪(Transdermal Tester)测定软膏中药物释放速度。
• 取小鼠,剪掉腹部毛,并取完整皮肤置于透皮 吸收仪上夹套中,涂抹一定量软膏后,设定条
件(调温、调速)后开始测定。定时(0.5h, 1.0h,1.5h,2.0h,2.5h)取出1ml释放溶液, 同时补加同量蒸馏水,测定释放溶液中水杨酸
软膏的制备 及检测
1、软膏的制备 2、软膏的检测
ppt课件
1
目录
1、目的要求 2、实验原理 3、试剂与器材 4、实验步骤 5、质量检测 6、思考题
ppt课件
2
目的要求
• 1.掌握不同类型基质的软膏剂的制备方法
• 2.掌握软膏中药物释放的测定方法,比较 不同基质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ppt课件
3
实验原理
4
基质的要求: 1、润滑无刺激,稠度适宜,易于涂布; 2、性质稳定,与主药不发生配伍变化; 3、具有吸水性,能吸收伤口分泌物; 4、不妨碍皮肤的正常功能,具有良好释
药性能; 5、易洗除,不污染衣服。
ppt课件
5
软膏剂基质的分类:
油脂型 乳剂型 (乳膏剂) 水溶性基质 (霜剂)
ppt课件
6
软膏剂的制备方法
研和法 熔和法 乳化法
ppt课件ຫໍສະໝຸດ 7软膏剂的质量标准
• 软膏剂应均匀、细腻,具有适当的粘稠性,易 于涂于皮肤或粘膜上且无刺激性。
• 软膏剂在存放过程中应无腐败、异臭、变色、 变硬、 油水分离 等变质现象。
ppt课件
8
试剂及器材
1.试剂:
水杨酸、白凡士林、十八醇、单硬脂酸 甘油酯、十二烷基硫酸钠、甘油、对羟 基苯甲酸乙酯、固体石蜡、液体石蜡、 司盘-40 、乳化剂OP
• 定义:软膏剂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具有 适当稠度的膏状外用制剂。
• 它可以应用局部发挥疗效或起保护和滑润皮肤 的作用,药物也可吸收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治 疗作用。
• 基质为软膏的赋形剂,它使软膏剂具有一定的 剂型特性且影响软膏剂的质量及药物疗效的发 挥,基质本身又有保护和润滑皮肤的作用。
ppt课件
2.器材:
研钵、恒温水浴锅、电子天平、玻璃棒、
玻璃纸
ppt课件
9
操作方法
1、油脂性基质的水杨酸软膏
处方:
水杨酸
1g
液体石蜡
适量
凡士林
加至20g
ppt课件
10
操作:
取水杨酸置于研钵中,加入适量液体石蜡 (LiquidParaffin[Density(20℃)0.8250.850g/mol]约1ml)研成糊状,再分次加入凡 士林混合研匀即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