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意境题之准确概括意境特点(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意境题之准确概括意境的特点(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意境题的一般答题方法:三步法

2、能够准确概括意境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准确概括意境特点

三、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基本初步具备了诗歌意象、意境的基础知识,但在答题时存在不能准确概括意境特征、答题不够规范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法

五、教学时数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赵岭老师的《春江花月夜》朗诵视频片段) 教师:“诗者,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也。”中国古典诗词的一大亮点就是其独具的意境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古诗的意境之美进入高考便成了对考生鉴赏诗歌意境能力的考查。而我们今天探讨的正是“如何准确概括意境的特点”这一话题。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课内诗文引入“鉴赏诗歌意境”话题,为较好的构建新旧知识的联系铺垫。>

(二)明确教学目标

PPT

展示教学目标:

(三)了解高考考纲

PPT 展示2018年高考语文考纲(部分):

学生朗读。

教师:鉴赏古代诗歌意境就是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做出的一种考查。这种考查的命

题类型,我们称之为意境题。高考古代诗歌阅读常见的意境题有哪些命题特点?答题中考生常见的存在问题又是什么呢?

(四)命题分析及存在问题

PPT展示:

学生朗读命题特点。

教师明确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设计意图:环节(三)(四)为的是让学生了解考点与考纲的关系,了解考点的命题特点及答题中的常见错误,以明白本课学习之重要性。>

(五)典题引路

教师:“概”是指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即概括意境特征。用“萧瑟凄凉、恬静优美、明净绚丽”等词语准确表述景物整体体现的特点和情调。“描”是指借助联想和想像具体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点”是指点出意境中蕴含的思想情感。此步要用到“离愁别绪、思乡怀人、孤寂惆怅、凄苦烦闷、旷达乐观、仰慕热爱、依恋伤感、建功立业、壮志未酬、报国无门、忧国忧民、美人迟暮、物是人非”等思想情感术语。以上三步中的“概”与“描”两步可

颠倒。

教师:《太湖恬亭》的颔联是写景的,其意境特征是什么?为什么是“宁静和谐”?依据是什么?

学生交流。

教师点评,并引出本课的疑难点——准确概括意境的特点。

<设计意图:利用高考真题让学生了解诗歌意境题的一般答题方法“三步法”,并顺势提出作答的难点——准确概括意境特点,从而过渡到疑难点突破。>

(六)突破疑难点

1、积累并掌握描述意境特征的术语

教师:作答意境题,准确概括意境的特点,首先需要我们积累并掌握描述意境特征的术语。

PPT展示:

教师:赏析意境要运用联想和想象再现画面,并准确概括意境特征,即画面的整体特征。概括意境特征的术语主要有:“恬淡闲适、恬静优美、明净绚丽、华美壮丽、清新自然、安谧闲静、雄浑开阔、萧瑟凄凉、孤寂冷清、寂静肃穆”等。

2、掌握准确概括意境特点的方法

PPT展示:

教师:准确概括意境特点是否有法可循?我们先来学习一篇学术论文的片段。(发资料)附资料内容:

题目:关于概括诗歌意境特点的探讨

作者:吴奇帆

选取内容:

探讨意境特点,必先从意象入手,意象是起点,意境是终点,联想和想象是欣赏诗歌

的最佳途径。而把我们通过联想和想象感受出来的意境描述出来,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为切入点:

1.视觉感受

在分析意境概括特点时,从视觉入手是最为主要的。视觉还可细分为空间大小(远近、高低)、光线明暗(可见度)、色彩冷暖。如,杜甫《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从空间上说,前两联描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既高又远,可用雄浑开阔一词概括;从光线明暗上说,既为夜间,有星有月,“幽”字相当贴切;从色彩上判断,夜间并不明,且在江边,色彩更加单调,因此应为冷色调。综上分析,首联清静邈远、凄清冷落,颔联恢弘高

远、雄浑开阔,恰巧反衬出作者此时的心境——茫茫天地下的孤独飘泊者。又如,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薄雾浓云,香雾环绕,眼前之景并不明晰;从色彩上判断,亦属灰色调。综上分析,单从视觉感受分析,《醉花阴》抑郁凄凉的心境跃然纸上。

2.听觉感受

在分析意境概括特点时,从听觉入手也可见一斑。从听觉角度分析,相当于分辨环境的静闹。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上片从听觉上感受,我们似乎听到长江之水滚滚而来,惊涛拍岸发出的隆隆的磅礴之声,雄浑壮阔的豪迈意境顿时可以被我们捕捉到。孟浩然的《夜归鹿门山歌》“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从听觉上感受意境,则分外明了。首联“山寺钟鸣”和“渡头争喧”呈现出隐逸生活和俗世生活的场景,诗人被悠悠钟鸣召唤,回归山寺,“岩扉松径长寂寥”,寂静中自有“人”,幽静的也是“人”的心。

3.身体感受

在分析意境概括特点时,从身体感受意境则不容忽略。身体感受可分为外部感受(气温冷暖)和内部感受(内心情感)。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上片正值深秋,傍晚时分,骤雨初歇,自然倍感清冷;而此时主人公与恋人分别,茫茫天地,悠悠岁月,天各一方,更加让人心伤。“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冷的是人,冷落的是心。词人凄清冷落的心境在此与情贴合,与景相融。

教师:请你结合这篇文章的理论,从视觉感受、听觉感受和身体感受这三个方面说说“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的意境特征。

学生发言。

教师:声色冷暖总关情——看来,从视觉感受、听觉感受和身体感受这三个方面确实是可以品味诗歌意境的。在体察意象过程中,可能有同学还会有像我一样的发现:景物形象里起到修饰作用的形容词,如“独”“幽”“孤”“冷”等也是准确概括意境特点的关键字眼!

<设计意图:利用学术论文让学生自学理论知识,并引导学生结合高考试题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对诗句意境的分析上,使学生实现知识迁移。>

(七)限时训练

活页作业: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夜纪怀

[宋]陆游

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③路,炬火驿前迎。④

[注]①眀河:银河。②太清:指天空。③散关:即大散关。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本诗颔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6分)

学生完成习题。(限时8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