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意境题之准确概括意境特点(教案)
《春江花月夜》教案【优秀6篇】
《春江花月夜》教案【优秀 6 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我为您带来的6 篇《《春江花月夜》教案》,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大学语文》是 21 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旨在以浓厚的优秀历史文化积淀构筑学生的精神支柱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把大学生真正塑造成具有高尚情操、完美人格、丰富知识、学有所长的高素质优秀人才。
而《春江花月夜》是文学欣赏里很重要的一首诗歌,它选自上篇的第二单元,生命之悟单元,是唐初张若虚写的一首著名的诗歌,它融美景、美理、美情与一体,让我们不但欣赏到美景,感觉人世间的真情,而且还能引起我们对生命,对人生,对宇宙进行深思。
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
人生态度。
古人对这首诗的评价是“孤篇压全唐” 、“盛唐第一诗” 、“春风第一花”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
现代著名诗人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
而且通过这首诗的欣赏,我们会掌握一些欣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高职一年级的学生,欣赏诗歌基本上只是从感性上来欣赏,还停留在高中时候的学习方法,习惯于听老师讲,所以要改变他们原有的固有的模式,调动他们的积极参与的意识。
让他们欣赏诗歌从感性欣赏上升到理性欣赏。
主要完成三个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诗的欣赏讲解,掌握欣赏诗歌的一些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
这也是教学中的重点。
能力目标:训练同学们进入诗歌的意境,说出诗歌的美妙之处,锻炼同学们领悟诗歌韵味的能力、朗读能力和说话能力。
这也是教学中的难点。
情感目标:通过本诗的讲解,培养同学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珍惜一切美好的东西 (包括热爱大自然,热爱全人类;珍惜亲情、友情和爱情;珍惜时间、珍惜青春) 等情感。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韵律优美的诗歌,它带有一点淡淡哀愁的离别愁绪。
这种离愁始终透露出一种空蒙、迷惘、柔和的情调,象轻梦飘过。
诗歌鉴赏之意境
16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 称“韦苏州”。
• 分析诗中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 人怎样的感情?
17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18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分析诗中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感情?
19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① 这首诗描写了皎月、霜风、动竹、惊 栖之鸟、独宿之人等意象;②描绘了一幅山间
夜色图,皎洁的月光下,秋风不时吹动竹子, 发出细细的窸窣声,枝上有时传来鸟儿的啁啾; ③营造了恬静安谧的氛围;④表达了诗人恬淡 自适的情怀及淡淡的孤独。
【注释】 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 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 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表达了什么情 感?请简要叙述。
14
答案: 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 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的青 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 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 那儿栖息。 (景)
20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21
提示:
揣摩意象的含义不能机械,因为同一景、 物在不同的诗歌中会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因而所表达的情感也不同。故而更多的 时候需要联系全诗,结合具体语境来体 会。
诗歌鉴赏答题模板教案共3篇 鉴赏诗歌的答题模板
诗歌鉴赏答题模板教案共3篇鉴赏诗歌的答题模板下面是整理的诗歌鉴赏答题模板教案共3篇鉴赏诗歌的答题模板,以供参考。
诗歌鉴赏答题模板教案共1诗歌鉴赏答题步骤:这几年的诗歌鉴赏题,依据考点,它的问题设置主要有这几种类型:意象意境型、表达技巧型、语言特色型、炼字型、情感主旨型、评价型、比较评价型等。
一、意象、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景物有什么特点?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写的意象,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描摹出主要景物,可以利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在描摹出图案或图景后,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或一句简炼的话概括,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例如:画堂春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提问: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回答: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的景象,(步骤一)描绘了一幅萧瑟凄凉的残春图。
(步骤二)表现了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步骤三)二、表达技巧型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一般是哲理诗)。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反衬又有以动衬静、以声衬寂、以乐景衬哀情等。
(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
(3)对比。
(4)白描。
中考诗歌赏析教案
语文中考复习古诗词赏析教案复习目标1.了解中考古诗词的赏析点;2. 积累古诗词赏析的有关知识;3:了解中考语文这块的基本题型。
4.掌握古诗词赏析的一般方法。
复习重点掌握运用语言品析古诗词的一般方法。
复习难点理解品析诗歌语言与赏析艺术形象、画面意境、思想感情、艺术手法的内在联系。
课时设计 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音乐《水调歌头》)同学们,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优秀的诗人和精美的诗作数不胜数。
作为一个生活在诗歌之国的中学生,我们不仅要背古诗词,而且要会欣赏古诗词。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古诗词赏析。
(板书:古诗词赏析)二、初试身手(中考真题)(一)(2016年常德中考试题)阅读下而的诗,完成17-18题。
(5分)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7. “前朝”在这里是指()。
(1分)18. 赏析诗歌后两句的妙处。
(4分)答:17、赤壁之战时期18、这两句不直接叙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化,而间接地通过东吴两个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这种变化,(2分)(答出对这两句的理解,如“要是没有东风,孙刘联军必败无疑,东吴的两个美女将会被曹操掳去,关押在铜雀台”,也可以给2分)以小见大,形象生动,给诗歌增添了无限情致,可谓别出心裁。
(2分)(答出“诗人把孙刘联军的胜利简单归结为偶然的东风,借题发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慨叹”,也可以给2分)(二)(2015年常德中考试题)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7-18题。
(5分)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7.“浮云”在这里指。
(1分)18.写景与抒怀相结合,是古代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
试分析本诗写景与抒怀相结合的特点。
(4分)答: 17.(1分)困难,挫折(消极的事物)。
浮云具有漂浮不定的特点,可用来暗指困难、挫折、障碍等。
明白了这个意象,便可以体会出作者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
18.(4分)前两句写出了奇幻、雄伟、生机勃勃的景象,(1分)为后两句作了铺垫(蓄势)。
诗歌意境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诗歌鉴赏之意境鉴赏教案【考纲解读】高考诗词鉴赏题常见出题模式【学习目标】1,了解意境含义2,熟悉考试题型3,掌握答题步骤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诗词鉴赏题是高考语文试卷中难度较大的题目之一,也是我们常常感到困惑的一道题。
要想在高考中拿到这道题的分数,做到有的放矢,需要我们首先了解高考考纲关于这个知识点的要求。
一、高考考什么?《考试说明》对诗词鉴赏评价能力的要求是: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遵循这一要求,高考对于诗词鉴赏题会有如下六种常见的出题模式:意境分析型主旨分析型表达技巧型语言炼字型句意分析型语言特色型由此可见,意境是高考诗词鉴赏题的重点出题方向之一。
这节课,我们就诗词鉴赏复习专题中的意境这一知识点来作分析。
三、讲授新课同学们,我们对意象意境并不生疏。
那我们首先来谈意象。
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是意象?意象是指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物象大家能说出我们刚才听过的《月满西楼》使用了哪些意象?(其实这首歌词源于李清照的词《一剪梅》)一剪梅【宋】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1。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2谁寄锦书3来,雁字4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1、玉簟(diàn )秋:指时至深秋,精美的竹席已嫌清冷。
2、云中:我国古代有鸿雁传书的说法,鸿雁从天上飞来,故称云中。
3、锦书:指写在锦帛上的信。
这里指在外的丈夫给妻子的信。
4、雁字:指鸿雁飞行的队形,有时像“一”字,有时像“人”字1.找出这首词中使用了哪些意象。
请分析。
意象:红藕香、玉簟秋、兰舟、云中、、锦书、雁字、月、西楼、花、水非常好,看来大家对“意象”是有感知的。
《阁夜》教案6篇
《阁夜》教案6篇下面是本店铺收集的《阁夜》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阁夜》教案1学习目标:1.诵读全文,把握节奏。
2.欣赏并领会本诗的思想感情及艺术特点。
3.品味本诗的意境。
学习重点、难点: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时数:一课时学习过程:一、.预习学案:1.填写杜甫的生平、思想等情况。
杜甫(712—770)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他的诗歌真实地反映了广阔的社会背景,充满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感情,被誉为诗史。
《阁夜》一诗作于安史之乱被平定的前一年(76(2)诗人受尽颠沛流离之苦,又遇上崔旰作乱,国无宁日,诗人怎能不忧心忡忡?全诗格调低沉,诵读时我们可以触摸到诗人那颗苍凉凄苦的心。
2、概括全诗内容:答:前四句都在写阁夜看到的战乱凄凉的景象,后四句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忧虑(或表达诗人伤时感世的情怀)。
3、全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通过阁夜看到的战乱的凄凉景象和动荡不安时局的描写,极力渲染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表达作者对战乱的厌恶,对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的同情,对国家民族前途的优虑(或表达作者伤时感世的情怀)。
二、赏析学案:1.岁暮阴阳催短影,天涯霜雪霁寒这一联交代了什么要素?有什么作用?明确:时间,所在地,诗人彻夜未眠,可见忧心之重,为下文写听到当地驻军的鼓角声作铺垫,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这一联写了几种感觉?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组合成什么意境?明确:听觉、视觉。
借听觉写出了兵草未息、战局紧张的悲壮气氛,下句借视觉写出了山川美景的秀丽,音调转柔。
3.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这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悲慨?明确:表达诗人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
(一)课堂练案:国殇如何运用场面描写渲染悲壮的气氛。
说明:《国殇》悲歌慷慨,刻画了一批英勇无畏的烈士形象。
而作为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领航者,屈原熟练地运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让读者沉浸在这悲壮的气氛中。
诗歌鉴赏 意象和意境
诗歌鉴赏意象和意境•学习目标:掌握意境的构成,体会意境美•学习难点:准确把握答题思路要点阐释:1、意象诗歌的意象,即诗歌中的形象。
“意象”的“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诗中的所抒之“情”、所言之“志”,就是主观之情“意”;“象”是指诗人在现实中感受到的客观物象,诗中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所叙之事、所描之人,就是客观之物“象”。
“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叫“意象”。
意象”就是蕴含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是表现诗人感情的载体。
例如枊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就是用以下六个意象组成:“千山”、“鸟”、“孤舟”“蓑笠翁”“寒江”“雪”。
再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此散曲是由“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等十一个意象组成。
2、意境诗歌的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感情和客观事物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是一种情景交融而又虚实相生的艺术形象,是作者的创作与读者的想象共同创造的结果。
它是诗人主观的“意”(思想感情)与客观的“境”(自然景物)的有机统一。
诗人常通过一系列相关意象的组合,构成具有特定意义的意境。
鉴赏意境就要从作者所描绘的风物、景象入手,把握作者贯穿其中的思想感情。
即象——境——情。
例如马致远的《秋思》中那些冷落衰败的意象,构成了萧索悲凉的深秋的意境。
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表现出宁静幽深的意境。
张旭的《桃花溪》“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营造了一个清远含蓄的意境。
刘方平的《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色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营造了一个清新明丽的意境。
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连用缺月、疏桐、孤鸿等意象,营造了孤独凄凉的意境。
《沁园春雪》教案13篇
《沁园春雪》教案13篇《沁园春雪》教案13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沁园春雪》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沁园春雪》教案1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理解诗词中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2、学习这首词语言精确的特点;3、朗诵诗歌。
过程和方法: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深刻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2、通过老师的讲解和伙伴的交流,对诗歌语言、内容和形象进行赏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领会词中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奋斗的热情。
教学重点:理解感受诗歌的内容、意境和想象,领会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教学难点:理解写景、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特点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沁园春雪》2、学生准备:扫清文字障碍,有感情朗诵诗歌教学过程:教学预设教学调整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
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
毛泽东同志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雪的名篇。
(板书课题)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
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二.指导学生朗诵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投影)1.正音:分娆逊数汗解词:惟余竞折腰红装素裹风骚(二)整体感知1.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诗歌意象和意境教案1
诗歌意象和意境教案一、考点要求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考点阐释1.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鉴赏作品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3.赏析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技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表现技巧。
4.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
第二篇古代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第一节诗歌的形象的鉴赏诗歌的形象包括意象、人物形象。
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思想感情。
一、鉴赏诗歌的意象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事物形象(景物、山川草木等)表现诗人的主观的感情。
客观事物形象,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更是含有“意”(情感)的形象,即“意象”。
意象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
1.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
“诗言歌咏,见景生情”,诗人的写景作为后一两句的情感抒发的基础。
由景物的物象可以探知诗人的情感。
如李白的《静夜思》前两句是写景,以地上霜喻月光,十分真切地描写了深秋静夜的寒意萧瑟。
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思念故乡的情感。
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鉴赏诗歌形象之意境(实用极了)
诗歌鉴赏专题:导学案《鉴赏诗歌形象之意境》【学习目标】1.理解并准确掌握诗歌的意象。
2.用诗意的语言描绘诗歌中呈现的意境。
3.由境寻情,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用诗意的语言描绘诗歌中呈现的意境。
【学习方法】自主领悟→小组探讨→规范答案→总结思路→真题演练【课前导学】1.意境概念意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生活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即诗中“意”与“境”的和谐统一。
“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
2.意境题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意境常用术语:寥廓、雄奇、开阔、旷远、悲壮、悲凉、凄清、阴冷、幽静、萧条、荒凉、冷落、衰败、孤寂、恬静、闲适、缠绵、清新、明丽、绚丽、壮丽、秀美、恬淡、朦胧、淡雅等【课堂探究】1、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①、自主领悟:请根据参考答案,修改自己答案,然后小组讨论评阅样卷,赋予分数,指出失分原因。
②、合作探究根据学案上的诗歌例题分析,小组合作归纳概括意境题答题思路。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①-②题鹧鸪天代人赋①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古诗鉴赏意象意境答题指导
(一)意境分析题1.设问方式(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这首诗(或某诗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4)某几句诗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2.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点出描写手法。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第三步:分析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3.方法总结意境分析三注意:一注意:描绘图景将诗句与想象结合。
描绘诗中图景,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二注意:概括意境特点应多角度。
概括意境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这两个词最好能从不同的角度概括,角度有色彩、动静、视野、荣衰、明暗、气势等。
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淡静美、清丽隽永、感伤哀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绪基调。
三注意:分析情感要具体。
诗歌情感分析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二)意象特征分析型1.设问方式(1)分析某意象的特征。
(2)概括某意象的形象特征。
2.答题步骤第一步:概括意象特征。
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意象特征。
(概括题此步骤省略。
)3.方法总结意象特征分析三关注:一关注:诗人用来修饰描述意象的词语。
二关注:意象本身的自然属性。
三关注:诗人描写意象的修辞及衬托作用的句子。
四关注:意象在诗中常见的表意作用。
(三)意象作用型1.设问方式(1)某意象在诗中有什么作用?(2)某意象在诗中的有什么内涵?(3)某意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4)结合诗句鉴赏诗中的某意象。
2.答题步骤第一步:判断意象类别,概括意象特征。
(结合诗句判断是画面意象、传统意象、比喻意象还是象征意象;有什么特征。
)第二步:点出形象的意义。
(意象传达的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第三步:点出给读者的感受。
(画面意象有画面感、传统意象引人联想、比喻意象生动形象、象征意象含蓄凝练。
《诗歌鉴赏——如何概括意境特点》 课件 (共23张)
4、山林幽谷的描写往往用“幽深““深 邃”来概括其特点。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王维《过香积寺》 不知道香积寺在什么地方,攀登好几里误入云拥群峰。
古木参天却没有人行路径,深山里何处传来古寺鸣钟。
茫茫山林,白云缭绕,映衬香积寺之深 藏幽邃。古树参天,杳无人迹;隐隐钟声, 空谷回响,使得寂静的山林又蒙上了一层迷 惘、神秘的情调,显得越发安谧。有小径而 无人行,听钟鸣而不知何处,再衬以周遭参 天的古树和层峦迭嶂的群山。这是多么荒僻 而又幽静的境界!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积雨辋川庄作》[唐] 王维 漠漠水田,飞起几只白鹭;阴阴夏树,传来婉转鸟鸣。
如果没有“啭黄鹂”三个字,画面 欠缺一点生气,当诗人把黄鹂这个大自 然的歌手引进了画幅之后,黄鹂、白鹭、 绿树便形成了更加丰富的色彩的对照, 画面就更加明丽和鲜艳,而黄鹂悠扬悦 耳的鸣啭,又划破了宁静,给画幅增添 了诗意。
专题探究
如何概括意境特点
概括意境特点的常用词语:
迷离渺远、清幽明净、雄浑壮阔、 孤寂冷(凄)清、凄苦悲凉、恬静 优美、闲适安谧、苍凉悲壮、闲适 恬淡、明丽清新、萧疏凄寂、安谧 美好、幽僻冷寂、高远深邃、淡雅 幽远。
边塞诗景物的特点:雄浑壮阔、艰苦奇寒 荒凉辽阔、阴沉浓重
山水田园和隐逸诗人写景的特点:恬静 优美,恬淡自然,富有生机,富有农村 气息,荒僻幽静,清幽绝俗
《观猎》“风劲角弓鸣”
以朔风劲吹的声音和角弓的鸣响声,渲染出一 种雄壮的气氛。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 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急风呼啸,高猿长啼,“空谷传响,哀转久 绝”,落木窸窣之声,江涛拍岸之声,构成了沉郁 悲凉(雄浑悲凉)的意境,兼具磅礴之气势。
一轮复习诗歌鉴赏——如何概括意境特点
辨色彩
辨别色调的冷暖所体现的情绪,注意色 彩搭配所呈现的效果。
红色、橙色、黄色为暖色,给人们一种 温暖、热烈、活跃的感觉。蓝色、紫色(深 紫)为冷色,让人感到凉爽、安静、沉稳、 踏实。
明亮的颜色常用来表现喜悦的情绪。凝 重灰暗的色彩多寄寓伤感幽怨的情绪。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连用了“黄”、“翠”、“白”、 “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 构成了明丽而优美的意境。加上声音的描写, 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 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 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 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霄酒醒何 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 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 何人说?
上阕写与情人话别时的情景,寒蝉、 长亭、烟波、暮霭,营造出悱恻凄哀的 气氛,烘托了离别时的无限惆怅而又难 舍难分的心情。这是实写。下阕写诗人 想象别后伤离的情景。特别是“杨柳岸 晓风残月”一句,更是凄楚哀婉。
军城早秋 唐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 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 (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 么寓意?
(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 山,诗的前两局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 浓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专题探究
如何概括意境特点
概括意境特点的常用词语:
迷离渺远、清幽明净、雄浑壮阔、 孤寂冷(凄)清、凄苦悲凉、恬静 优美、闲适安谧、苍凉悲壮、闲适 恬淡、明丽清新、萧疏凄寂、安谧 美好、幽僻冷寂、高远深邃、淡雅 幽远。
杜甫诗优秀教案
杜甫诗优秀教案杜甫诗三首优秀教案杜甫诗三首优秀教案1一、师生共同观看《唐之韵》第九集、第十集“千秋诗圣”。
二、师生共同回忆与三首诗作相关的杜甫主要生平事迹。
三、阅读鉴赏《登高》(教师导学)1.诵读(鉴赏音韵美)(1)按照要求自由诵读(一是读准字音,二是把握节奏,三是注意轻重,四是读出感情)(2)展示教师范读(教给方法:标画韵脚、节拍和平仄)(3)选读(师生简评,鼓励为主)(4)齐读,初步感知诗人情感(悲伤、忧愁、孤独……)2.品读(示范操作步骤,教给学生方法)(1)理解词句含义,培养习惯能力(教给方法:结合注释和语境,联系所学相关材料,推敲词句含义,做好笔记;教师示例:猿啸哀、鸟飞回、百年、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2)感受意象意境,想象贯通诗意(教给方法:抓住意象,联想想象,口述或笔述再现画面,走进意境;教师示例:秋风强劲,蓝天高远,猿啼哀啸,十分悲凄;清清河堤,白白沙洲,鸥鹭盘旋,鸟儿飞舞。
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不尽长江,汹涌澎湃,滚滚而来,奔腾而去。
万里漂泊,客居他乡,对此秋景,更觉悲伤;有生以来,疾病缠身,今日登临,独自孤苦。
世事艰难,生活困顿,十分遗憾,鬓如白霜;浊酒消愁,怎奈潦倒,病体日衰,需要停杯。
)(3)逐句玩味感情,鉴赏表达方式(教给方法:分析描写景物的形态、色彩、神韵,概括意境特征;理解概括意象意境中寄寓的情感;分析鉴赏表达方式和作用,在课本空白处批注评点。
教师示例:首联、颔联,意境、情感、写法、作用,营造悲凉氛围、情景交融;颈联、尾联,“万里”与“无边”对应、“百年”与“不尽”对应,表达忧思深广,国难家愁、悲忧难遣、矛盾心情、尽展无遗。
)四、阅读鉴赏《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学生自学)1.学生依照《登高》学习的具体操作步骤,独立完成《秋》《咏》两首诗作的学习2.课堂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师生评价总结五、师生共同总结概括杜甫七律的一般特点(教给方法:三首诗作对比分析,找出内容、形式、抒情表意上的共同点,然后总括。
诗歌鉴赏教案
诗歌鉴赏教案教学目标: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题型和答题方法。
教学方法:1、详细阐述三种基本题型——意境型、手法型、炼字型——对应的答题方法。
2、通过真题解析巩固知识点。
教学过程:导入:在我们语文学科中,诗歌鉴赏这个题目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难题,在平时的教学中,这个题目也是主干知识,所以每次考试的时候,总是有学生在这个题目上面出错,甚至得到很低的分数。
有的学生不是读不懂古诗,而是不会组织答案,即意思明白,却不能用文字准确表达。
因此我们今天这节课的内容就围绕【诗歌鉴赏题答题方法】来展开。
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答题方法,我选取了几个三个出现次数叫频繁、同学们必须掌握的三个题型来跟大家具体讲述一下它们的答题方法。
一、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景物画面——氛围特点——情感(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答题的时候应该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的时候一定要忠于原诗,还有用自己的想象加以创新,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等,注意能准确的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这样题目的时候千万不要空洞,例如“回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够的,也得不到多少分,应回答出因为什么而“感伤?”。
例1: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问:(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我们高中阶段接触到的王维的诗大概分两类:边塞诗《使至塞上》歌咏归隐的山水田园诗,学过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类似于今天的这首诗。
【赏析】:首联二句是作者独自隐居山中时的心态写照,他引用了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七“日晚荒城上。
(完整版)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专题——意象和意境教案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专题——意象和意境学习要点:1. 了解诗歌中常见意象;2. 学习如何赏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学习内容:(一)鉴赏意象一.【考点解读】意象是诗歌艺术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基本单位。
“意”即主观情感,“象”即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意象即为融入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
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就是含有“意”的“象”,就是“意象”。
意象是诗歌艺术构思的形象元件,诗歌的意义就是由若干意象的内蕴所组成的。
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的诗词作品。
鉴赏具体作品的时候,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注意主客观两方面融合的程度。
二.【常见题型】1、这首诗以什么为诗歌的主要意象(刻画了什么形象),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2、本诗通过哪些意象(景物),表达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例:(2008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画堂春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4分)三.【解题秘笈】答案组织可分为三个部分:1、塑造的什么形象(意象)。
如:梅花的傲霜斗雪、不畏权贵,大雁的春秋迁徙、游子怀乡,杨柳的缠绵悱恻、惜别怀远,流水的时光易逝、怀古思念等。
本词上阙的景物有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
2、结合诗句分析形象(意象)的特征。
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这些景象皆为残春之景。
3、总结形象意义。
就是分析形象中诗人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或蕴涵的哲理。
可用一句话概括总述。
这首词应是一首伤春之作,写他落第后的不快心情。
词的上片写残春之景,其无可奈何之情,已在描写中得到充分表现。
参考答案: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教案:古诗阅读与鉴赏-理解概括思想内容——以意逆志读懂悟透
学案43理解概括思想内容——以意逆志,读懂悟透复习任务能够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把握诗的诗句含意与内容主旨,并能提炼其哲理启示。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篇名提问方式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2新高考Ⅰ卷《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
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6分)主旨概括①与传统命题重视古诗情感理解分析相比,现在命题越来越重视古诗思想内容的理解概括,这几乎是一个热点与重点。
考生应高度关注高考命题这一悄然变化。
②考查古诗思想内容的理解、分析与概括,不只是考查是否读懂了诗歌,更在于是否能够深入理解诗句,是否能从整体上把握并提炼出哲理。
这也是考生复习的重点。
③高考对诗歌思想内容的重视自然引起选诗的变化:偏重“理趣”的宋诗居多。
2021 新高考Ⅰ卷《寄江州白司马》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6分)表面上是理解诗评,实质上是理解句子含意新高考Ⅱ卷《示儿子》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诗句含意理解全国甲卷《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
(6分)主旨概括2020 全国Ⅱ卷《读史》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6分)哲理概括知识图要活动一理解句意,筛选信息(一)理解句子含意诗句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理解诗句到理解全篇才是读懂诗歌之道。
近几年,高考命题加大了对诗句的考查力度,不再像过去那样考查如何赏句,而是重在对诗句内容、观点乃至与全篇的关联的考查,而且由考查诗句的含意到考查诗句的观点,由理解一句到理解两句,考查越来越深入。
对此,考生应高度重视。
(2019·全国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任务。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诗歌鉴赏意境题之准确概括意境特点(说课稿)
诗歌鉴赏意境题之准确概括意境的特点(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诗歌鉴赏意境题之准确概括意境的特点》。
一、说教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古代诗歌阅读是高三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专题中的组成部分。
而“鉴赏诗歌的形象”这一章节中包含了赏析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人物形象几个内容,“赏析意境”又是赏析景物形象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古代诗歌阅读中,赏析意境的题型往往被称为“意境题”,该题型是近些年高考的常考题,因此,意境题复习是高三语文复习备考的重点内容之一。
(二)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依据学情,根据2018《高考考纲》与新课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要求,结合本题型的特点,确立教学目标如下:1、掌握诗歌意境题的一般答题方法:三步法。
2、能够准确概括意境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及确定依据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考虑到学生原有的基础,现有的困难以及学习上的心理特征,从而针对性地确立学习的重难点。
本节课学习的重难点设立为:准确概括意境特点。
二、说学法(一)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基本初步具备了诗歌意象、意境的基础知识,但在答题时存在不能准确概括意境特征、答题不够规范的问题。
(二)学法指导教是为了不教,学法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养成质疑探究的习惯。
3、“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指点学生拓展延伸,强化鉴赏能力,为高考作好准备。
三、说教法如何突破重难点是本课的关键。
1、从学情出发,注重“高视角,低起点”循序渐进合理科学安排教学环节。
先让学生交流自己分析概括意境特点的方法,再通过学术论文的学习,结合高考试题,掌握概括意境特点的方法。
2、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和学习资料,加大课堂信息量,以适应信息时代的变迁,同时精选随堂训练习题,增强针对性,采取限时训练方式,以适应高考的要求。
诗歌鉴赏-意境
•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 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 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 冷。”(苏轼的《卜算子 》)
弯弯的月亮挂在梧桐树上,漏尽夜深,人声已静。 有谁见到幽居的人独自往来,仿佛那缥缈的孤雁 身影,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先有怨恨却无人知 晓,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 寞凄冷。
• 2.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却只写了( 鹤 )。 • 3.刘诗中的鹤,在秋日晴空 (振翅高飞,排云直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刘禹锡写鹤有什么深意?
在于明志,体现了作者激越向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山东省垦利实验中学
考 点 目 标 课 时 目 标
初步鉴赏浅易的古代诗词
1.了解并学会意境类古诗赏析的 一般赏析步骤(答题格式)
2.知道一般的提问方式
• 意:情感 • 境:景、物、事等组成的生活图景 • 意境:就是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 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谈谈意境
解答意境的题目思路:(1)用自己的语言生动描述出诗中 的形象和意境,描述时抓住主要景物。 (2)用一句话简练概括出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意境的特点,或幽 静或凄凉或孤寂等。 (3)如果需要说出思想感情,根据情景氛围再谈诗人感情。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词中“缺月” 、“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这些意象 与“独”、“缥缈”、“恨”、“寂寞”、“冷” 等词的感情色彩和 “拣尽寒枝不肯栖”这个具有象征意味的诗句结合起来构成了孤独、凄 凉的气氛,但诗人的心念却非常坚定,表达的是作者孤高自赏,不愿与 世俗同流的生活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意境题之准确概括意境的特点(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诗歌意境题的一般答题方法:三步法2、能够准确概括意境特点二、教学重难点准确概括意境特点三、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基本初步具备了诗歌意象、意境的基础知识,但在答题时存在不能准确概括意境特征、答题不够规范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法五、教学时数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赵岭老师的《春江花月夜》朗诵视频片段) 教师:“诗者,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也。
”中国古典诗词的一大亮点就是其独具的意境美。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
“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
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
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
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古诗的意境之美进入高考便成了对考生鉴赏诗歌意境能力的考查。
而我们今天探讨的正是“如何准确概括意境的特点”这一话题。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课内诗文引入“鉴赏诗歌意境”话题,为较好的构建新旧知识的联系铺垫。
>(二)明确教学目标PPT展示教学目标:(三)了解高考考纲PPT 展示2018年高考语文考纲(部分):学生朗读。
教师:鉴赏古代诗歌意境就是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做出的一种考查。
这种考查的命题类型,我们称之为意境题。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常见的意境题有哪些命题特点?答题中考生常见的存在问题又是什么呢?(四)命题分析及存在问题PPT展示:学生朗读命题特点。
教师明确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设计意图:环节(三)(四)为的是让学生了解考点与考纲的关系,了解考点的命题特点及答题中的常见错误,以明白本课学习之重要性。
>(五)典题引路教师:“概”是指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即概括意境特征。
用“萧瑟凄凉、恬静优美、明净绚丽”等词语准确表述景物整体体现的特点和情调。
“描”是指借助联想和想像具体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
“点”是指点出意境中蕴含的思想情感。
此步要用到“离愁别绪、思乡怀人、孤寂惆怅、凄苦烦闷、旷达乐观、仰慕热爱、依恋伤感、建功立业、壮志未酬、报国无门、忧国忧民、美人迟暮、物是人非”等思想情感术语。
以上三步中的“概”与“描”两步可颠倒。
教师:《太湖恬亭》的颔联是写景的,其意境特征是什么?为什么是“宁静和谐”?依据是什么?学生交流。
教师点评,并引出本课的疑难点——准确概括意境的特点。
<设计意图:利用高考真题让学生了解诗歌意境题的一般答题方法“三步法”,并顺势提出作答的难点——准确概括意境特点,从而过渡到疑难点突破。
>(六)突破疑难点1、积累并掌握描述意境特征的术语教师:作答意境题,准确概括意境的特点,首先需要我们积累并掌握描述意境特征的术语。
PPT展示:教师:赏析意境要运用联想和想象再现画面,并准确概括意境特征,即画面的整体特征。
概括意境特征的术语主要有:“恬淡闲适、恬静优美、明净绚丽、华美壮丽、清新自然、安谧闲静、雄浑开阔、萧瑟凄凉、孤寂冷清、寂静肃穆”等。
2、掌握准确概括意境特点的方法PPT展示:教师:准确概括意境特点是否有法可循?我们先来学习一篇学术论文的片段。
(发资料)附资料内容:题目:关于概括诗歌意境特点的探讨作者:吴奇帆选取内容:探讨意境特点,必先从意象入手,意象是起点,意境是终点,联想和想象是欣赏诗歌的最佳途径。
而把我们通过联想和想象感受出来的意境描述出来,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为切入点:1.视觉感受在分析意境概括特点时,从视觉入手是最为主要的。
视觉还可细分为空间大小(远近、高低)、光线明暗(可见度)、色彩冷暖。
如,杜甫《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从空间上说,前两联描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既高又远,可用雄浑开阔一词概括;从光线明暗上说,既为夜间,有星有月,“幽”字相当贴切;从色彩上判断,夜间并不明,且在江边,色彩更加单调,因此应为冷色调。
综上分析,首联清静邈远、凄清冷落,颔联恢弘高远、雄浑开阔,恰巧反衬出作者此时的心境——茫茫天地下的孤独飘泊者。
又如,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薄雾浓云,香雾环绕,眼前之景并不明晰;从色彩上判断,亦属灰色调。
综上分析,单从视觉感受分析,《醉花阴》抑郁凄凉的心境跃然纸上。
2.听觉感受在分析意境概括特点时,从听觉入手也可见一斑。
从听觉角度分析,相当于分辨环境的静闹。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上片从听觉上感受,我们似乎听到长江之水滚滚而来,惊涛拍岸发出的隆隆的磅礴之声,雄浑壮阔的豪迈意境顿时可以被我们捕捉到。
孟浩然的《夜归鹿门山歌》“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从听觉上感受意境,则分外明了。
首联“山寺钟鸣”和“渡头争喧”呈现出隐逸生活和俗世生活的场景,诗人被悠悠钟鸣召唤,回归山寺,“岩扉松径长寂寥”,寂静中自有“人”,幽静的也是“人”的心。
3.身体感受在分析意境概括特点时,从身体感受意境则不容忽略。
身体感受可分为外部感受(气温冷暖)和内部感受(内心情感)。
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上片正值深秋,傍晚时分,骤雨初歇,自然倍感清冷;而此时主人公与恋人分别,茫茫天地,悠悠岁月,天各一方,更加让人心伤。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冷的是人,冷落的是心。
词人凄清冷落的心境在此与情贴合,与景相融。
教师:请你结合这篇文章的理论,从视觉感受、听觉感受和身体感受这三个方面说说“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的意境特征。
学生发言。
教师:声色冷暖总关情——看来,从视觉感受、听觉感受和身体感受这三个方面确实是可以品味诗歌意境的。
在体察意象过程中,可能有同学还会有像我一样的发现:景物形象里起到修饰作用的形容词,如“独”“幽”“孤”“冷”等也是准确概括意境特点的关键字眼!<设计意图:利用学术论文让学生自学理论知识,并引导学生结合高考试题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对诗句意境的分析上,使学生实现知识迁移。
>(七)限时训练活页作业: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夜纪怀[宋]陆游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③路,炬火驿前迎。
④[注]①眀河:银河。
②太清:指天空。
③散关:即大散关。
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本诗颔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
(6分)学生完成习题。
(限时8分钟)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答案。
让展示答案的学生说说自己这样作答的理由。
师生点评。
PPT展示参考答案。
<设计意图:此环节意在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八)课堂小结1、利用教学素材(贴花),请学生完成课堂知识归纳。
贴花1:鉴赏诗歌的意境贴花2:答题格式贴花3:辨识方法贴花4:概贴花5:描贴花6:点贴花7:景贴花8:境贴花9:情贴花10:审空间贴花11:辨色彩贴花12:听声响贴花13:感冷暖贴花14:察意象2、教师:除了以上学到的方法,你还有能准确概括意境特点的方法吗?<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直观形象地对课上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归纳,以强化知识。
教师的提问意在启发学生,让学生在课外自主进行拓展性学习,而非在课堂上马上获得答案。
>(九)布置作业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江村即事司空曙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这首小诗表现了怎样的意境?参考答案:这首诗描绘了富有诗情画意的江村生活:深夜月亮落下去了,人也已经很疲倦了。
渔翁垂钓回来懒得系船,而让渔船任意随风飘荡。
且不说夜里不一定起风,即使起风,没有系住的小船也至多被吹到那长满芦花的浅水边,又有什么关系呢?(步骤一)意境真切而甜美。
(步骤二)诗人通过心理活动及细小动作的描写使得钓者悠闲的生活情趣和江村宁静优美的景色跃然纸上。
(步骤三)2、探究准确概括意境特点的其他方法<设计意图:此环节意在让学生通过课后练习进一步巩固知识,提升能力;培养探究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