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与大道之行也比较阅读
《桃花源记》比较阅读中考题(2013-2019)答案版
《桃花源记》比较阅读中考题(2013-2019)答案版2019年中考题【一】2019年贵州省安顺市语文试题word+答案解析(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6题。
(18分)【曱】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乙】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共4分,每小题1分)(1)选贤与.能()(2)不独子其子()(3)屋舍俨然..()(4)寻.病终()12.(1)同“举”,选拔(2)以……为子(3)整齐的样子(4)随即,不久13.翻译下面的句子。
(共4分,每小题2分)(1)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3.(1)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桃花源记和大道之行也的作文
桃花源记和大道之行也的作文篇一《心中的桃花源与大同世界》《桃花源记》里描绘的那个地方真的太诱人了。
那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天地,桃花盛开,落英缤纷美得出奇。
老百姓们在里面安居乐业,生活简单却又幸福。
就像我小时候去过的一个小山村。
那小山村在大山深处,四周都是连绵的山。
我们一路弯弯绕绕才到那。
一进村,就感觉像进了桃花源。
村子里没有那些大城市的喧嚣,只有鸡鸣狗叫的声音。
村头有一棵老大的槐树,那树干粗得我和几个小伙伴拉手都围不过来。
树下有几个老人家,坐在小板凳上,拿着扇子在那聊天,说起村里的各种事儿,满脸都是平静与惬意。
房子都是那种很有年代感的石头房子,墙上爬满了爬山虎。
村中间有个小池塘,池塘里的水清澈见底,能看见里面的小鱼在欢快地游。
偶尔有鸭子在水面游过,嘎嘎叫两声,然后一头扎进水里找吃的。
村里的田野里种满了各种各样的作物,到了季节,一片绿油油或者黄澄澄的,漂亮极了。
那里的人们也特别淳朴。
我们去的时候迷路了,随便找了一户人家问询。
那家的老奶奶超热情,把我们领进屋,又是倒水又是拿自家种的果子给我们吃。
还一定要留我们吃饭,虽然饭菜都是些家常的,什么炒豆角、炖土豆之类的,但那味道香极了,感觉比那些大饭店里精心制作的菜肴还好吃。
这种小山村就如同《大道之行也》里说的大同世界的缩影。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在这个小山村大家仿佛都没有什么私心。
互相帮忙就是家常便饭,今天这家有事全村人来帮忙,明天那家盖房子也是大家一起动手。
大家都共享着这个小山村的平静与富足,人人都有活干,每家都不愁吃不愁穿,孩子在村里的小学开心地念书。
这个小山村就藏在那大山之中,像一个被时光遗忘的美好角落,和桃花源一样在我心中成为了理想的境界。
篇二《桃花源与理想社会》《桃花源记》从渔夫误打误撞见到那片仙境开始就很吸引我。
那片土地充满着神秘的美好,人们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就只安稳地在那过自己的小日子。
这让我想起有一次我下乡写生遇到的类似的场景。
那地方在一个河边的小镇。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及答案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及答案【篇一:绝对原创.中招真题《桃花源记》对比阅读1】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6—19题。
(共10分)(一)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二)水益涩①,曳②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
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③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
桑畦麦陇④,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⑤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⑥“雪窦山”字。
(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注:①涩:不通畅。
②曳:拖,拉。
③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
④陇:通“垄”。
⑤牧竖:牧童。
⑥髹(xiu)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16.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异渔人甚异之使内外异法也(《出师表》)b.舍便舍船屋舍俨然d.道不足为外人道也策之不以其道(《马说》)17.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8.语段(一)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2分)19.根据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
《礼记·礼运》《桃花源记》比较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共14分)1.[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7.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词语。
(6分)(1) 选贤与()能 (2)货恶()其弃于地也(3) 故()外户而不闭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5)屋舍俨然()(6)悉如外人()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4分)(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9、在陆游诗中哪两句也算恰到好处地体现了林尽水源、仿佛若有光、初极狭、豁然开朗这样一波三折的意境?(2分)10.[甲] 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2分)参考答案:7.(1)与通举,选拔(2)憎恶(3)所以(4)类(4分,每小题1分,意思对即给分)(5)整齐的样子(6)全、都8.(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处处可以听到。
(2分,意思符合即给分)(2)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并自得其乐。
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分)10. 两文都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2分,结合语句分析也可)。
桃花源记阅读理解答案
桃花源记阅读理解答案桃花源记阅读理解答案「篇一」桃花源记1.甲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2.乙文: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阅读题目:7.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词语。
(6分)(1) 选贤与能(2)货恶其弃于地也(3) 故外户而不闭(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5)屋舍俨然(6)悉如外人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4分)(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9、在陆游诗中哪两句也算恰到好处地体现了“林尽水源”、“仿佛若有光”、“初极狭”、“豁然开朗”这样一波三折的意境?(2分)10.[甲] 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2分)阅读答案:7.(1)“与”通“举”,选拔(2)憎恶(3)所以(4)类(4分,每小题1分,意思对即给分)(5)整齐的样子(6)全、都8.(1)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处处可以听到。
(2分,意思符合即给分)(2)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并自得其乐。
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分)10. 两文都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2分,结合语句分析也可)桃花源记阅读理解答案「篇二」(二)阅读《桃花源记》中的文段,完成11-14题。
(10分)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八年级同步资料】《桃花源记》《大道之行也》对比阅读(2016中考题,带详细解析)
【八年级同步资料】《桃花源记》《大道之行也》对比阅读(2016中考题,带详细解析)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9-13题(15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1)屋舍俨然()(2)阡陌交通()(3)不独子其子()(4)货恶其弃于地也()【答案】9.(4分)(1)整齐的样子(2)交错相通(3)以……为子(4)憎恶【解析】这四个词语,有的直接出自课下注解,有的略有变形!课下实词妥妥的,老师也已多次强调,课下注解要逐字背诵,所以不多说,没有难点,不准失分!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于作文以记之B.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事无大小,悉以咨之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D.大道之行也长跪而谢之【答案】10.(2分)B【解析】A选项的第一个“属”语义是类,第二个是通假字,通“嘱”。
C选项两个都是“都”的意思。
C选项第一个“独”指老年无子,第二个是唯独。
D选项第一个“之”是助词,可译作的,第二个“之”是代词,虚词翻译要注意词性哦。
这道选择题信息量虽大,但是只要沉着冷静,逐个排除就可以了。
11、翻译下列句子。
(4分)(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人教版 《大道之行也》比较阅读4篇(含答案)
《大道之行也》比较阅读4篇(一)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4题(16分)【甲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乙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⑴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⑵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⑶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节选自《桃花源记》)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⑴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与:____________⑵故人不独亲.其亲亲:____________⑶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缘:____________⑷停数日,辞去.去:____________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译文:⑵渔人甚异之,欲穷其林。
译文:3.【乙文】中三处画线句子分别从哪些方面体现了【甲文】所阐述的“大同”社会的理想生活?(选答两处)(4分)⑴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⑵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⑶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文】的“世外桃源”与【甲文】的“大同”社会有什么关联之处?两文各自侧重于哪种表达方式?(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文言文比较阅读及答案
《桃花源记》比较阅读练习【附答案】(一)1. (3)有的人(4)这或此2.B 3. (2)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4. 赋繁役重,官吏贪求。
表达了作者对和平、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也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二】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3.例如:《红楼梦》曹雪芹4.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就看见一座山5.“黄发垂髫”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6.陶渊明描绘桃花源这样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社会,与当时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郭沫若写牛朗织女的幸福生活,也表现出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一方面两者是相同的《陋室铭》比较阅读【附答案】:(一)1.(1)出名、著名(2)是身体劳累(3)经营、谋求(4)更2.(2)王欢坚守志向更加牢固,终于成为一位饱学的大儒。
3.不简陋,因为居室环境雅,生活情趣雅,主人品德高尚。
4.甲文刘禹锡甘居陋室,情趣高雅,怡然自得。
乙文王欢甘守贫困,专心治学,终有所成。
【二】1.桌子我 2.我稍作修理,让它不能从上面漏土漏雨。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庭阶寂寂或万籁有声。
对比。
4.示例一:我很欣赏文中作者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
生活中人们往往面临种种诱惑,只要能像作者那样保持淡泊的心境,就一定提高自身的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
示例二:我不赞成文中作者的人生态度。
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哪来的精神享受?何况,人生在世,就应该轰轰烈烈创造一番事业,为社会做贡献。
周敦颐《爱莲说》李绅《寒松赋》比较阅读答案9.答案:①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连词,表示修饰关系。
③亲近而不庄重。
《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一)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闲,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⑴屋舍俨然..交通()..()⑵阡陌⑶不独子.其子()⑷货恶.其弃于地也()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B.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事元大小,悉.以咨之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D.大道之.行也长跪而谢之.3.翻译下面句子。
(4分)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⑵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4.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
(2分)⑴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⑵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5.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和答案解析
文言文对比阅读课题:《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审核:做题:班级:姓名:得分:用时:(一)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闲,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⑴屋舍俨然..交通()..()⑵阡陌⑶不独子.其子()⑷货恶.其弃于地也()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B.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事元大小,悉.以咨之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D.大道之.行也长跪而谢之.3.翻译下面句子。
(4分)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⑵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4.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
(2分)⑴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⑵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5.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请参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
(3分)示例: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
(二)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一)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闲,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⑴屋舍俨然..交通()..()⑵阡陌⑶不独子.其子()⑷货恶.其弃于地也()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B.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事元大小,悉.以咨之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D.大道之.行也长跪而谢之.3.翻译下面句子。
(4分)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⑵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4.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
(2分)⑴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⑵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5.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大道之行也》和《桃花源记》阅读附答案
《大道之行也》和《桃花源记》阅读附答案《大道之行也》和《桃花源记》节选,按要求回答问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不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小题1】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选贤与能 B.男有分,女有归 C.盗窃乱贼而不作 D.货恶其弃于地也【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讲信修睦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B.是故谋闭而不兴水波不兴 C.天下为公不必为己D.莲,花之君子者也能以径寸之木!【小题3】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道之行也》的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B.“天下为公”是说所有的社会成员都要有公心,为人民多做好事。
C.《桃花源记》选段写了渔人进入桃花源,看到源内优美的环境,源中人快乐、幸福、安定的生活,并体会到他们的心情。
D.“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不太合乎实际。
桃花源人是秦朝时进入此“绝境”的,是与外人“间隔”的。
从秦到晋太元年间有五百多年,桃花源外的人衣着变化很大,桃花源中人衣着不可能“悉如外人”。
【小题4】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小题5】[甲]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答案【小题1】C【小题1】D【小题1】B “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小题1】对于财货,人们的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桃花源记》比较阅读训练(含答案)
八下《桃花源记》比较阅读训练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6题。
(18分)【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乙】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共4分,每小题1分)(1)选贤与.能()(2)不独子.其子()(3)屋舍俨然..()(4)寻.病终()13.翻译下面的句子。
(共4分,每小题2分)(1)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大道之行也》对比阅读附答案
《桃花源记》《大道之行也》对比阅读附答案《桃花源记》《大道之行也》对比阅读附答案【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5.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②黄发垂( )③无论魏晋( ) ④故人不独亲其亲( )6. 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3分)A、妻子邑人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单指男方的配偶B、大道之行也古义:政治上的最高理想今义:宽阔的道路C、来此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极其优美的环境D、女有归古义:女子出嫁今义:返回,回到原处7. 用现代汉语译下面的句子。
(4分)①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②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8. 根据选文,请分别写出出自【甲】文和【乙】文的一个成语(2分)【甲】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9. 【甲】文中描绘的理想境界和【乙】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有什么相似的地方?(3分,答出三点)参考答案:5.(4分) ①类②指小孩③不要说,更不必说④以……为亲(把……当作亲人)6. (3分)( C )7. (4分,2分/题) ①其他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和饭菜来招待他。
桃花源记与大道之行也比较阅读(1)
《桃花源记》、《大道之行也》字词句小测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一空2分,共30分) 1、仿佛..若有光: 2、才.通人:3、豁然..开朗: 4、便要.还家: 5、无论..魏晋: 6、皆叹惋:... 7、便扶.向路: 8、寻向所志.: 9、欣然规.往:10、后遂无问津..者: 11、选贤与.能:12、故人不独亲.其亲: 13、矜.、寡、孤、独、: 14、女有归.: 15、盗窃乱贼.而不作: 二、翻译下面的句子:(各题4分,共40分)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7、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8、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9、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10、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三、比较阅读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11.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词语。
(1) 选贤与( )能 (2)货恶( )其弃于地也(3) 故( )外户而不闭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2.<<桃花源记>> <<大道之行也>>两文反映了古人对人类的追求,不同的是,前文对理想社会进行了,后文则是13.乙文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句与甲文中所表达的内涵是相同的。
《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一)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闲,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⑴屋舍俨然..交通()..()⑵阡陌⑶不独子.其子()⑷货恶.其弃于地也()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B.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事元大小,悉.以咨之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D.大道之.行也长跪而谢之.3.翻译下面句子。
(4分)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⑵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4.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
(2分)⑴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⑵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5.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2021年整理〗比较欣赏《桃花源记》和《大道之行也》
比较欣赏《桃花源记》和《大道之行也》人教版(五四制)两篇文章中,一篇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篇是选自《礼记》的《大道之行也》。
这两篇文章都给我们描绘了理想中的社会。
在《桃花源记》中,诗人陶渊明分别是从自然环境、生活情态和社会关系三个方面来描绘自己心中的理想社会的。
在自然环境方面,陶渊明由外到內进行描绘。
外面有大片美丽纯净的桃花林,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中间有神奇、隐蔽的山洞作入口,里面有肥沃、平阔的土地良田和整齐洁净的房屋池塘以及桑竹环绕、鸡犬相闻的生活环境。
作者描绘的是一个美丽、富饶,幽雅、和谐生活环境。
在生活情态方面,这里的村民“往来种作”,自给自足。
人们安居乐业,丰衣足食。
老人颐养天年,小孩自得其乐。
其所描绘的是一个“老有所养,幼有所长”,人们能够安居乐业的和平安宁静的生活情态。
在社会关系方面,这里的民风淳朴,热情好客,人们和睦相处,没有阶级压迫,没有贵贱等级。
其所描绘的是一个平等、和睦,热情友好的理想社会。
《大道之行也》也从三个方面为我们描绘了理想中的社会:“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这表达了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满足生存需要的理想。
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各个年龄段的人或者说人一生中的各个阶段都能受到应有的照顾,得到合适的安排;“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需要特别关爱的人都能得到应有的生活保障。
“男有分,女有归”,表达了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满足发展的需要。
“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是说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心竭力去工作,工作着并快乐着,把共同劳动看作是分享快乐。
也就是天下是大家的天下,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负责工作,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花源记与大道之行也比较阅读
桃花源记》、《大道之行也》字词句小测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一空2分,共30分)
1、仿佛若有光:
2、才通人: (((
3、豁然开朗: 4便要还家: (((
5、无论魏晋: 6皆叹惋: (((((
7、便扶向路: 8寻向所志: ((
9、欣然规往: 10、后遂无问津者: (((
11、选贤与能: 12 、故人不独亲其亲: ((
13、矜、寡、孤、独、: 14 、女有归: ((
15、盗窃乱贼而不作: (
、翻译下面的句子:( 各题4 分,共40 分)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5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6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7、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8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
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9、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10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三、比较阅读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
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选自《礼记?礼运》)
[ 乙]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11. 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词语。
(1) 选贤与( ) 能(2) 货恶( ) 其弃于地也
(3) 故( ) 外户而不闭(4)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12. <<桃花源记>><<大道之行也>>两文反映了古人对人类的追求,不同的是, 前文对理想社会进行了, 后文则是
13. 乙文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句与甲文中所表达的内涵是相同的。
14. [ 甲] 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 乙] 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15. 比较《桃花源记》与《大道之行也》两者对理想社会看法的异同
16(<<桃花源记>>和<<大道之行也>>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骆驼祥子》名著阅读
1、作者: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代表作《》、《骆驼祥子》、《龙须沟》等。
2( 情节及性格: 祥子是个。
他性格,如同骆驼一般。
他最大的梦想是一次,他攒
了三年买的车,被抢走;第二次,车还没买上,钱就被敲诈去了; 第三次,是他和虎妞结婚后用虎妞的钱买的,但虎妞难产而死,他只好把车卖掉安葬虎
妞。
经过三起三落后的他,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性格变得,作家通过对祥子这个物,如的车主刘四,的虎妞,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小福子等。
第
人物的变化,无情地批判了这个社会。
3 、人物: 小说同时还写了其他各色人
4、作者通过这篇小说,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 。
5 、艺术特点 :作者善于调动
各种手法老塑造人物,《骆驼祥子》中既有 ,也有。
作为语言大师,他创造性地 运用了,“把的话调动得”给的文字又增添了“ ”,使人一读就能感受到小 说的和
答案:
的样子。
4、要: 通“邀”,邀请。
5、无论:不要说,
惋惜。
7、扶:沿、顺着。
8、志: 标记。
9、规: 计划。
求、探求的意思。
11、与:通“举”,选举。
12、亲:用如动词,以,, 为亲。
13、矜: 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14、归:女子出嫁。
15、贼:指害人。
、 1、花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
2、(呈现在他眼前的是 )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
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3、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
4、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5、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
6、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
7、(临别时)村里人嘱咐他道 : “(我们这个地方 )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 ”
8、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
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
9、(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 (而要去收贮它 ) ,却不是为了独自
享 用。
10 、(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
三、比较阅读
11. (1) “与”通“举”,选拔 (2) 憎恶(3) 所以 (4) 类
、 1、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2、才: 仅。
3、豁然:宽阔明亮
(更)不必说。
6、叹惋:感叹、 10、问津:问路。
这里是访
12. 和平共处详细描写述说
13. 老有所终,幼有所长
14. 两文都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反映的社会都是大同化,理想化,和谐化15.(1) 、陶渊明是一位隐士,他追求的是像桃花园一般的没有苛刻的税收,官兵的欺压的
安逸的社会,但他比较消极;
而后者则是对着大同社会一种美好的构想,是相对积极的态度
2. () 桃花源记追求世外桃源,追求脱离社会的自由。
大道之行就是和孔子思想一样,天下为公。
16.,,, 《桃花源记》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描绘出一幅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
,,." 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图景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世外
""". 桃源一词已成为理想社会的代名词
"", 而《大道之行也》中的大同社会是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思想家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
其核心是天下为公一切为公选贤举能讲求信义追求和睦老有所终壮Illi.
有所用幼有
所长残疾人皆有所养男女各有分工没有偷盗窃贼夜不闭户
,,,, 因此两文在思想内涵上很有联系设想将两文进行比较阅读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辨别两
"". 文作者及其理想社会的异同
名著导读
老舍,《四世同堂》、《茶馆》等。
2( 人力车夫。
老实、健壮、坚忍。
拥有一辆自己的车。
大兵。
孙侦探。
他变得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以堕落完成了他的悲剧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