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几种_社会主义_的认识

合集下载

科学社会主义知识内容

科学社会主义知识内容

1.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2)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即科学的政治学理论,是关于人们认识社会的具体科学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逻辑思维形式,在批判历代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揭示和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及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剩余价值规律。

马克思的这两个规律的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它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一门政治科学,或者说是一门政治学;不是社会学。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性质、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是由科学的哲学、经济学、社会管理学、行为科学等科学理论组成的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是人类关于社会发展理论的最新成果。

科学社会主义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区别在于她的综合性,与社会科学之王经济学的区别在于她的操作性与制度设计,与经济学中的制度经济学的区别在于对政府行为的制度设计。

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实现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就在于以科学的哲学、经济学理论为基础。

从矛盾辩证法到对称辩证法是哲学科学化的必然结果,从物质经济学、知识经济学到对称经济学是经济学科学化的必然产物;而使经济与社会的对称本质、对称规律得以充分展现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则是使哲学科学化与经济学科学化统一起来的契机,是为对称哲学与对称经济学的必然产生开辟道路、使对称哲学与对称经济学产生的必然性得以实现的偶然性。

对称哲学就是当今时代经济学的形而上学——全球性金融危机说明:只有对称哲学才能使经济学真正实现从非科学向科学转化,只有对称哲学与对称经济学才能使社会主义真正实现从空想到科学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原理。

⑴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制的矛盾必然导致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⑵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统治代替资产阶级统治;⑶无产阶级只有在其政党领导下,联合广大人民群众夺取政权,争得民主才能实现社会主义;⑷必须实现无产阶级专政;⑸经过由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按照社会主义原则来改造整个社会,并培育一代新人,才能达到社会主义的第一阶段;⑹社会主义衽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社会主义的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大力发展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努力提高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⑺达到两个文明极大提高,实现城乡、工农、脑体三大差别的基本消灭,社会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入理解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入理解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入理解引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道路,它结合了中国实际情况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

本文档旨在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理念、发展历程、主要特点和全球意义。

核心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理念包括:1. 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着最广泛人民群众的利益。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实现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的有效结合。

3. 人民民主:保障人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4. 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 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6.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发展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探索时期(1949-1978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 改革开放初期(1978-1992年):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政策,开始实行经济体制改革,逐步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框架。

3. 全面发展阶段(1992年至今):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主要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特点包括:1. 政治稳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政治凝聚力,能够维护国家稳定和社会和谐。

2. 发展速度快: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3. 民生改善:通过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解决了亿万人民的温饱问题,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4. 社会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进,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

浅谈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浅谈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浅谈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社会主义”一词,大都认为起源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某些著作中。

该词导源于拉丁文,原意是“同辈的”、“同伙的”。

是表示人与人之间有着平等的伙伴关系,即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

社会主义创始人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他们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基本确立的条件下产生,并对社会主义进行了设计和描述。

如生产制度、所有制和分配制度、未来社会的的实践和设想等等。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其实现过程是会发生曲折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几千年来,人们不断幻想建立消灭人剥削人、实现平等的制度,幻想过“社会主义”。

从古至今,出现过各式各样的社会主义流派。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批判地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的优秀成果,在工人运动的实践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20世纪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产生和发展,说明马克思的上述论断是科学的,富有预见性。

20世纪初,在帝国主义统治的薄弱环节——俄罗斯爆发了伟大的十月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从此,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正是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欧洲、亚洲、拉丁美洲许多国家里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这是社会主义凯歌行进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实践,在探索、保证全体人民的政治平等和当家作主,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消除两极分化、贫富悬殊,建设新型的思想道德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是指引世界上处于剥削制度压迫之下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改变自己命运,获得社会解放,建设幸福生活的正确道路。

然而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从世界历史进程看,社会主义的历史还是短暂的,总的来说还处于实践和发展的初期。

还要看到,十月革命以来先后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基本上都是原来经济政治文化落后的国家。

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的认识-文档资料

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的认识-文档资料

24
方向
重要意义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为我们坚持和完善社会主 义公有制指明了方向。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突破了长期将计划经济当 做社会主义本质的传统观念,指导我国确定了经济 体制改革正确的目标。 (3)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根据。
25
谢谢谢谢观观看赏!!!
教条地对待马克思主义
——姓”资“,还是姓”社“
现实的社会主义与理论社会主义有很大的差距
——怀疑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17
本质论的提出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1980年代,邓小平第一次提出 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
他指出:“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 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力的发展而逐步实现的比较长的动态过程。
22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重要意义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为党的基本路线提供了 科学根据 3.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 和谐社会建设指明了方向
23
线突出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始终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是党基 本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3)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 代化国家,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和基本制度的 统一、社会主义发展目的和发展道路的统一,表明 社会主义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社会。
19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
1.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 2.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 方向 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4.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关于几种社会主义的认识

关于几种社会主义的认识

2010年12月第27卷第12期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Jour nal of H ubei U ni ver s i t y of E d ucat i onD e c.2010V01.27N o.12关于几种“社会主义”的认识龚旭芳(咸宁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部,湖北成宁437100)摘要:在社会思想领域有几种“社会主义”的提法,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有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有一种社会主义思潮叫“民主社会主义”(或社会民主主义),我们必须加以区别。

认识和搞清楚这些问题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对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斯大林模式;民主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图分类号:D O一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44X(2010)12-0057-03作者简介:龚旭芳(1965一),女,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从过去到现在主要有几种“社会主义”的提法,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有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有一种社会主义思潮叫“民主社会主义”(或社会民主主义),我们必须要加以区别。

认识和搞清楚这些问题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说服力的重要途径,对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大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原则规定马克思恩格斯用极其彻底、完整、周密、内容极丰富的发展论,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极其发展趋势,考察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问题,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他们以当时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为背景,指出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社会发展将经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1)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2)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列宁把这一阶段称之为社会主义社会时期),即通常所说的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3)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

他们分别论述了这三个发展阶段各自的基本规定性。

社会主义社会形态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经济、政治、文化性质上的外在表现。

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感性认识

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感性认识

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感性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领导下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独特发展模式。

在我看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是人民的利益至上。

中国政府始终将人民的需求和利益放在首位,通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是人民的利益至上。

中国政府始终将人民的需求和利益放在首位,通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2. 坚持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注重解决贫困问题和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中国通过实施扶贫政策和促进经济发展,在几十年的时间里成功地将数以亿计的人民从贫困中解放出来。

坚持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注重解决贫困问题和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中国通过实施扶贫政策和促进经济发展,在几十年的时间里成功地将数以亿计的人民从贫困中解放出来。

3. 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进改革开放,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并根据中国国情进行适应和创新。

这种开放的态度使中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进改革开放,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并根据中国国情进行适应和创新。

这种开放的态度使中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4. 坚持和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倡导和平发展,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坚持和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倡导和平发展,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5. 坚持生态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致力于建设美丽中国,推动可持续发展。

两种社会制度的再认识

两种社会制度的再认识


民主法治,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 国的有机统一,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不断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 拓宽民主渠道、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坚持法律面前人 人平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树立社会主义 法制权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青衣
青 衣
简述两种社会制度的区别:
•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当今社会国家的两种存在形态, 他们之间有很大的区别。具体体现在政治制度、经济制度、 民主制度及国家的性质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 别,就在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不同。主要区 别在资产的所有制不同,社会主义的大部分资产是全民所 有的,资本主义的大部分资产是资本家个人所有的。
两种制度所带来的文化:
•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国家发 展的重要支撑,体现了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反映了民 族的生命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制度带来的文化是强调集 体主义精神,而资本主义制度所带来的文化主要就是民主 和自由
青 衣
两种制度的关系:
• 伴随新世纪的到来,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过去的社会 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并存与对抗”的格局已经悄然转变成 “共处、竞争、合作和斗争”的关系,社会主义与资本主 义是当今世界两大主要对立的社会形态。全球一体化的进 程给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赋予了新的内容与形 式。

• 5、 对待人的私欲的态度 • 资本主义社会认为,人的私欲是人的本性,是人的普世价 值。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只要能够用非暴力的方法获取高 了利润,就认为是合法的,合理的。炒作、诈骗、甚至贪 污、行贿,都体现了一个人的人生价值。 • 资本主义社会的企业私有制,本身就使贪污和行贿受到了 极大的限制。如果有人想用行贿的方法从资本家手里赚取 巨大利润,这在现实中是根本不存在的。而在社会主义国 家的国营企业里,给领导送一包花生米都可以换来升一级 工资。 青

如何认识两种主义的区别

如何认识两种主义的区别

如何区别当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一、坚持一种态度——理智、客观——避免主观、避免夹杂个人好恶。

对于两种主义的态度,人们的认识是不断变化的。

在建国初,人们认为凡是好的都是社会主义,凡是不好的都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经纬分明,可以贴上标签,一眼就能判断出事物的主义属性。

(万恶的旧社会,腐朽的资本主义)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凡是资本主义的,就是反动的!改革开放以后,人们逐步认识到:社会主义也有不好的地方,资本主义也有好的地方,不能绝对地把两者对立起来。

特别是实行市场经济之后,人们进一步发现,原来被当作好的、属于社会主义的一些认识和做法其实不是社会主义的,原来被当作坏的、属于资本主义的一些认识和做法其实也不是资本主义的,原来认为有主义属性的事物其实不具有主义属性,两种主义都可以用。

到现在,两种主义的界限似乎模糊不清了,很难用贴标签的方式区分属性了。

(计划、市场)所以,我们在认识两种制度的时候要冷静、理智、客观。

二、坚持两种方法——历史分析的方法、辩证分析的方法——避免割断历史、避免片面!一个国家走什么样的道路,一定有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可以说是历史选择!从近代历史演变来看。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这种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才能获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康有为、梁启超等发动的戊戌变法未能成功。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未能成功。

之后的蒋介石国民党也未能成功。

中国共产党最终领导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

从政治思想基础来看。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儒家大同理想也就是早期社会主义思想,这是社会主义的历史积淀。

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他最看重的是民生主义。

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演讲时强调指出:“共产主义是民生的理想,民生主义是共产的实行;所以两种主义没有什么分别,要分别的还是在方法。

”“三民主义之中的民生主义,大目的就是要众人能够共产”。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是一致的,在中国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主义,还有一种社会主义思潮叫“民主社会主义”( 或社会民主主义) ,我们必须加以区别。认识和搞清楚这些
问题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对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科学社会主义; 斯大林模式; 民主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 D0 - 0
文献标识码: A
改革开放是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开 端也是重要内容,对于国情的深刻反思和对时代特征 的深刻揭示,正是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开展的前提。我 国最大的国情,就是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开放前,我们长期存在的一个错 误,就是有一股共产主义的急躁情绪,总是过高地估计 了社会主义现实发展阶段,使社会主义现实发展遭受 重大挫折。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原则规定 马克思恩格斯用极其彻底、完整、周密、内容极丰 富的发展论,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极其发展 趋势,考察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 问题,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他们以当时发达的 资本主义国家为背景,指出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 社会发展将经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 ( 1) 从资本主义 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 ( 2) 共产主义社会 的低级阶段( 列宁把这一阶段称之为社会主义社会时 期) ,即通常所说的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 ( 3) 共产主 义社会的高级阶段。他们分别论述了这三个发展阶段 各自的基本规定性。 社会主义社会形态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 本原则在经济、政治、文化性质上的外在表现。科学社 会主义基本原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体现社会主义 本质和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经实践检验的基本原理,是 实践社会主义的基本准则和主要标志。关于科学社会 主义的基本原则,其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集中 系统地阐述,他 们 主 要 是 在 分 析、批 判 资 本 主 义 制 度 时,提出了对未来社会的构想,或是在起草党纲、宣言 时,分别阐述过一些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思想。 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究竟是怎样的,学界说法不一,但比 较一致的认识有: 第一,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能够创 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第二,发达社会主 义社会实行社会所有制,生产资料归整个社会所有,全
民主社会主义在对待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社会 主义等问题上有它自己的态度和观点。第一,民主社 会主义由信奉马克思主义逐步变为把世界观中立、指 导思想多元化奉为自己的思想纲领。第二,民主社会 主义不主张从制度上以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第 三,社会民主主义在把社会主义当作目标时,就把它在 实践经验的基础融解于和归结为作为实现目标的手段 的资产阶级民主之中。在苏东剧变以后,社会民主主 义和民主社会主义不再把社会主义视为制度目标,从 而要求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而是把社会主义 视为通过对现存资本主义的不断调整实现平等、互助 的价值,对存在的局限、矛盾和不平衡的历史进程的不 断改革,认为资本主义已经无可取代。
文章编号: 1674-344X( 2010) 12-0057-03
作者简介: 龚旭芳( 1965 - ) ,女,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从过去到现在主要有几种“社会主义”的提法,有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有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 义,有中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还 有 一 种 社 会 主 义 思 潮 叫 “民主社会主义”( 或社会民主主义) ,我们必须要加以 区别。认识和搞清楚这些问题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说 服力的重要途径,对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 有重大意义。
二、关于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 前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践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 主义理论的国家。1936 年斯大林在《关于苏联宪法草 案》的报告中,在刚刚消灭了剥削阶级、远未消灭阶级 的情况下,在社会生产力还没有高度发达、人民群众并 不很富裕的情况下,就提前宣布基本上实现了社会主 义。并确立起了“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其主要特 征表现为: 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公有制形式 ( 工业国有化、农业集体化) ;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 则; 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 马克思主义在意 识形态的指导地位; “一国一党”的政党体制等。由于 没有根据实践和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及时地加以调整, 使得这些做法凝固化、绝对化和神圣化,给苏联社会主 义建设造成了重大损害。 我国在 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后建立起了社会 主义制度。“因为我们没有经验,在经济建设方面,我 们只得照搬苏联”[2]。而且,由于苏联“老子党”和大 国沙文主义恶性膨胀,把自己的经验凝固化、绝对化和 神圣化,把苏联模式强加于兄弟党和兄弟国家,否认社 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这种作法给中国共产党和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三、关于民主社会主义( 或社会民主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是西方国家社会民主党从建党时开 始使用的思想体系名称,但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内 容,其名称在不断地变换,由社会民主主义颠倒或为民 主社会主义,以后又再颠倒成为社会民主主义。就其 名称颠来倒去的情况看,西方各国社会民主党的理论 和政策在不断地改变,但是他们离科学社会主义所说 的社会主义越来越远。历史上的社会民主主义不管是 从革命角度还是从改良角度加以解释,它所主张或标 榜的社会主义都是应当取代资本主义的一种新制度。 “民主社会主义”这个词语的主体是“社会主义”,这说 明社会民主党仍旧企求以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目 前德国社会民主党内主张更换概念的人所说的社会民 主主义一词,其中的“社会”一词是形容词,是“民主主 义”或“民主制”一词的定语。他们明确表示他们是以 ·58·
体社会成员在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上已经没有差别。第 三,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在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上实行 “各尽所能,按 劳 分 配 ”的 原 则,消 灭 了 剥 削 制 度 和 剥 削现象。 第 四,无 商 品 货 币 关 系,实 行 计 划 经 济。 第 五,无阶级无国家。这是因为,所谓阶级,就是人因生 产资料的不同关系。在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由于实行 了社会所有制,由于人与人之间在对生产资料的占有 关系上已经没有区别,所以阶级也就不复存在。而国 家无非是阶级压迫的暴力工具,在没有阶级的情况下, 国家当然也就不存在。第六,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 《共产党宣言》指出,随着阶级的消失,“代替那存在着 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的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 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 展的条件”[1]294 。
展而发展的,恩格斯曾明确指出: “马克思的整个世界 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 是进 一 步 研 究 的 出 发 点 和 供 这 种 研 究 使 用 的 方 法”[4]。对待马 克 思 主 义 必 须 要 有 科 学 的 态 度,用 教 条主义的态度和方法对待马克思主义,严重地违背了 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及其根本方法,最终必然导致背 弃马克思主 义 或 使 革 命、建 设、改 革 事 业 遭 受 重 大 损 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 主义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为中心任务,从 中 国 实 际 出 发,并 根 据 时 代 的 发 展 要 求,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 的思考,着眼于新的理论创造。
2010 年 12 月 第 27 卷第 12 期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Dec. 2010 Vol. 27 No. 12
关于几种“社会主义”的认识
龚旭芳
( 咸宁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部,湖北 咸宁 437100)
摘 要: 在社会思想领域有几种“社会主义”的提法,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有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有中国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条件并没有按照马克 思恩格斯的设想进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并没有 按照他们所预见的那样是世界性革命,首先是在英国、
收稿日期: 2010 - 05 - 26
·57·
法国、德国、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社会 历史条件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发生了变化。资本主 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以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 明显地表现出来了。列宁发现并运用了这一特征,认 为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首先在一国或几国发生并取得 胜利。而且率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国家,很可 能是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是帝国主义链条上的 薄弱环节。以列宁为核心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俄国无 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从 而开辟了经济文化比较落后、资本主义不发达的国家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二战以后,又有一批经济文 化落后的国家,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或民族民主革命、 反法西斯战争,走上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总的特点仍然是邓小平所 揭示的是“和平与发展”,这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良 好国际环境。二战后资本主义进行了重大调整,阶级 矛盾和阶级斗争不再极端尖锐和对抗。尤其是 20 世 纪 70 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了 世界经济以更快速度和更高水平向前发展。社会主义 的发展和胜利的社会历史条件较马克思恩格斯的时代 发生重大变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不可能通 过一系列不间断的暴力革命来推翻资本主义,社会主 义必须长期与资本主义共存。而且全球化的趋势在一 定时期内也主要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关起门来 搞建设是决然不可能的了,必须要进入到资本主义主 导的世界市场,去获得发展的空间和活力,这就决定我 国改革的一项重大艰巨的任务是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放弃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和发展尤如 整个社会发展的“润滑剂”,推动了其他各个领域的改 革和完善,加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
赋予当前的民主主义制度“社会的”的内容为目标,而 不再企求以作为制度的社会主义取代( 资本主义) 民 主主义和( 民主主义的) 资本主义。[3]民主社会主义的 主要理论观点有: 其一,社会主义看成是一种道德需 要、道德抗议,否认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社会主义 的本质不是政治、社会和经济的联系,而是一种道德价 值,旨在清除资本主义社会关系中的矛盾,实现人和人 之间的超阶级团结,他们指责马克思主义强调的社会 主义历史必然性具有反伦理倾向。其二,民主社会主 义以对经济的民主监督取代消灭私有制。它认为,不 需要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而 应该用经济民主来取代消灭私有制。其三,民主社会 主义把实行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看作是实现社会 主义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很显然,这些主张不再 把“社会主义”作为社会制度来追求,而只是对资本主 义制度进 行 某 些“社 会 主 义 ”的 改 良。 二 战 以 后 西 方 一些国家社会民主党执政期间确曾做过维护工人阶级 切身利益的举措,如雇员参与企业高层决策和基层管 理,加强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的建设等。这些做 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只不过是起到资本 主 义 “病床边的医生和护士”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