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相似三角形题型归纳(含隐圆、动点、最值、拓展、压轴)(无答案)

合集下载

相似三角形难题集锦(含问题详解)

相似三角形难题集锦(含问题详解)

一、相似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1.如图,在Rt△ABC中,∠ACB=90°,AC=3,BC=4,过点B作射线BB1∥AC.动点D从点A出发沿射线AC方向以每秒5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同时动点E从点C沿射线AC方向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运动.过点D作DH⊥AB 于H,过点E作EF⊥AC交射线BB1于F,G是EF中点,连接DG.设点D运动的时间为t秒.〔1〕当t为何值时,AD=AB,并求出此时DE的长度;〔2〕当△DEG与△ACB相似时,求t的值.2.如图,在△ABC 中,ABC=90°,AB=6m,BC=8m,动点P以2m/s的速度从A点出发,沿AC向点C移动.同时,动点Q以1m/s的速度从C点出发,沿CB向点B移动.当其中有一点到达终点时,它们都停止移动.设移动的时间为t秒.〔1〕①当t=2.5s时,求△CPQ的面积;②求△CPQ的面积S〔平方米〕关于时间t〔秒〕的函数解析式;〔2〕在P,Q移动的过程中,当△CPQ为等腰三角形时,求出t的值.3.如图1,在Rt△ABC中,ACB=90°,AC=6,BC=8,点D在边AB上运动,DE平分CDB交边BC于点E,EM ⊥BD,垂足为M,EN⊥CD,垂足为N.〔1〕当AD=CD时,求证:DE∥AC;〔2〕探究:AD为何值时,△BME与△E相似?4.如下列图,在△ABC中,BA=BC=20cm,AC=30cm,点P从A点出发,沿着AB以每秒4cm的速度向B点运动;同时点Q从C 〔1〕当x为何值时,PQ∥BC?〔2〕△APQ与△CQB能否相似?假如能,求出AP的长;假如不能说明理由.5.如图,在矩形ABCD中,AB=12cm,BC=6cm,点P沿AB边从A开始向点B以2cm/s的速度移动;点Q沿DA边从点D开始向点A 以1cm/s的速度移动.如果P、Q同时出发,用t〔s〕表示移动的时间〔0<t <6〕。

〔1〕当t为何值时,△QA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2〕当t为何值时,以点Q、A、P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二、构造相似辅助线——双垂直模型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的坐标为(2,1),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与线段OA的夹角是45°,求这个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ABC中,AB=,AC=4,BC=2,以AB为边在C点的异侧作△ABD,使△AB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求线段CD的长.△ABC中,AC=BC,∠ACB=90°,点M是AC上的一点,点N是BC上的一点,沿着直线MN折叠,使得点C恰好落在边AB上的P点.求证:MC:NC=AP:PB.9.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BCO的边OA在x轴上,边OC在y轴上,点B的坐标为〔1,3〕,将矩形沿对角线AC翻折B点落在D点的位置,且AD交y轴于点E.那么D点的坐标为〔〕A. B.C. D.10..,如图,直线y=﹣2x+2与坐标轴交于A、B两点.以AB为短边在第一象限做一个矩形ABCD,使得矩形的两边之比为1﹕2。

九下 相似三角形4种判定方法 知识点+模型+例题+练习 (非常好 分类全面)

九下 相似三角形4种判定方法 知识点+模型+例题+练习 (非常好 分类全面)

①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如图:l 1∥l 2∥l 3。

则,,,…AB BC DE EF AB AC DE DF BC AC EFDF===②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③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4推论:如果一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条边,截其它两边(或其延长线),那么所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推论○4的基本图形有三种情况,如图其符号语言:∵DE ∥BC ,∴△ABC ∽△ADE ;知识点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判定定理1: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符号语言:拓展延伸: (1)有一组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2)顶角或底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

例题1.如图,直线DE 分别与△ABC 的边AB 、AC 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D 、E ,由ED ∥BC 可以推出AD AEBD CE=吗?请说明理由。

(用两种方法说明)例题2.(射影定理)已知:如图,在△ABC 中,∠BAC=90°,AD ⊥BC 于D.求证:(1)2AB BD BC =⋅;(2)2AD BD CD =⋅;(3)CB CD AC ⋅=2例题3.如图,AD 是Rt ΔABC 斜边BC 上的高,DE ⊥DF ,且DE 和DF 分别交AB 、AC 于E 、F.则BDBEAD AF =例题精讲AEDBCABCD吗?说说你的理由.例题4.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已知过点B 作BE ⊥CD 于E,连接AE ,F 为AE 上一点,且∠BFE=∠C(1) 求证:△ABF ∽△EAD ;(2)若AB=4,∠BAE=30°,求AE 的长;3分之8倍根号3 (3)在(1)(2)条件下,若AD=3,求BF 的长。

2分之3倍根号3 随练: 一、选择题1.如图,△ABC 经平移得到△DEF ,AC 、DE 交于点G ,则图中共有相似三角形( )D A . 3对 B . 4对 C . 5对 D . 6对2.如图,已知DE ∥BC ,EF ∥AB ,则下列比例式中错误的是( )CADCBEF G F E DCBA。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用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提高)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用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提高)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用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提高)本文介绍了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的知识点,包括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

要点一是平行投影,介绍了物体在平行光线下产生的影子,以及物高与影长的关系。

要点二是中心投影,介绍了点光源下物体产生的影子,以及离点光源远近对影子长度的影响。

通过这些知识点,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在利用影长计算物高时,要注意测量两物体在同一时刻的影长。

在中心投影下,一个重要的结论是,点光源、物体边缘上的点以及它们在影子上的对应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可以根据其中两个点来求出第三个点的位置。

要点诠释:物体的中心投影受到光源和物体位置及方向的影响。

改变光源或物体的方向会导致影子方向的变化。

但不论如何改变,光源、物体和它们的影子始终分离在物体的两侧。

要点三、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的区别与联系1.联系: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都是研究物体投影的一种方法。

平行投影是在平行光线下形成的投影,例如太阳光线和月光。

中心投影是从一点发出的光线所形成的投影,例如灯泡和手电筒的光线。

在平行投影中,改变物体的方向和位置会导致投影方向和位置的变化。

在中心投影中,同一灯光下,改变物体的位置和方向也会导致投影的变化。

固定物体的位置和方向,改变灯光的位置,物体投影的方向和位置也会发生变化。

2.区别:太阳光线是平行的,因此太阳光下的影子长度与物体高度成比例。

灯光是发散的,灯光下的影子与物体高度不一定成比例。

在同一时刻,太阳光下的影子方向总是在同一方向,而灯光下的影子可能在同一方向,也可能在不同方向。

要点诠释:在解决有关投影的问题时,必须先判断是平行投影还是中心投影,然后根据它们的特点进一步解决问题。

要点四、相似三角形的应用1.测量高度测量不能到达顶部的物体的高度,通常使用“在同一时刻物高与影长的比例相等”的原理解决。

要点诠释:测量旗杆高度的方法包括平面镜测量法、影子测量法、手臂测量法和标杆测量法。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图形的相似》知识点总结+易错点汇总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图形的相似》知识点总结+易错点汇总

第六章《图形的相似》知识点一:比例线段1.比例线段:在四条线段a ,b ,c ,d 中,如果a 与b 的比等于c 与d 的比,即a cb d=,那么这四条线段a ,b ,c ,d 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2.比例的基本性质:(1)基本性质:a cb d =⇔ ad =bc ;(b 、d ≠0)(2)合比性质:a c b d =⇔a b b ±=c dd±;(b 、d ≠0) (3)等比性质:a cb d ==…=m n =k (b +d +…+n ≠0)⇔......a c mb d n++++++=k .(b+d …+n ≠0) 3.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1)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即如图所示,若l 3∥l 4∥l 5,则AB DEBC EF=.(2)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 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即如图所示,若AB ∥CD ,则OA OBOD OC=. (3)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如图所示,若DE ∥BC ,则△ADE ∽△ABC.4. 黄金分割:点C 把线段AB 分成两条线段AC 和BC ,如果AC AB ==5-12≈0.618,那么线段AB 被点C 黄金分割.其中点C 叫做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AC 与AB 的比叫做黄金比.例1:把长为10cm 的线段进行黄金分割,那么较长线段长为 cm 。

知识点二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5.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 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AAA).如图,若∠A =∠D ,∠B =∠E ,则△ABC ∽△DEF. (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如图,若∠A =∠D ,AC ABDF DE=,则△ABC ∽△DEF. FE DC B A学 班级 姓名 考试号-----------------------------------------------------------密---------------------------------封----------------------------------线--------------------------------------(3) 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如图,若AB AC BCDE DF EF==,则△ABC∽△DEF.6.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2)周长之比等于相似比,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3)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和对应中线的比等于相似比.例2:(1)已知△ABC∽△DEF,△ABC的周长为3,△DEF的周长为2,则△ABC与△DEF的面积之比为 .(2) 如图,DE∥BC, AF⊥BC,已知S△ADE:S△ABC=1:4,则AF:AG= .【学习目标】1.加深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认识图形的相似、位似等概念和性质.2.理解相似图形的性质与判定、位似的性质与把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在同一坐标系下感受位似变换后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重点难点】重点:利用相似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位似的应用及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位似图形.难点:如何把实际问题抽象为相似三角形、位似形这一数学模型.【知识回顾】1、相似三角形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判定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相似三角形性质:(1)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2)对应线段之比等于;(对应线段包括哪几种主要线段?)(3)周长之比等于;(4)面积之比等于.4、相似三角形中的基本图形.(1)平行型(X型,A型); (2)交错型;(3)旋转型;(4)母子三角形.5、位似形的性质: .6、将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的步骤为: . 【综合运用】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过点A作AE⊥BC,垂足为E,连接DE,F为线段DE上一点,且∠AFE=∠B.(1)求证:△ADF∽△DEC(2)若AB=4,AD=33,AE=3,求AF的长.2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底边BC=60cm,高AD=40cm,四边形PQRS是正方形,S,R分别在AB,AC上,SR与AD相交于点E.(1)△ASR与△ABC相似吗?为什么?(2)求正方形PQRS的边长.【矫正补偿】如图1,已知矩形ABED,点C是边DE的中点,且AB = 2AD.(1)判断△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保持图1中ABC固定不变,绕点C旋转DE所在的直线MN到图2中(当垂线段AD、BE在直线MN的同侧),试探究线段AD、BE、DE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并给予证明.【完善整合】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2.你还有哪些疑惑?第六章《图形的相似》易错疑难易错点1 对黄金分割的概念理解不清而出现漏解AB ,点C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则AC的长为.1. 已知线段20易错点2 找不准三角形的对应关系2. 如图,ACD ∆和ABC ∆相似需具备的条件是() A.AC AB CD BC =; B. CD BCAD AC=C. 2AC AD AB =g ;D. 2CD AD BD =g易错点3 混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误认为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 3. 如图,若ADE ABC ∆∆:,DE 与AB 相交于点D ,与AC 相交于点E ,2DE =,5BC =,20ABC S ∆=,求ADE S ∆的值.易错点4 不能区分“相似”写“:”的含义4. 如图,在矩形ABCD 中,10,4AB AD ==,点P 是边AB 上一点,连接,PD PC ,若APD ∆与BPC ∆相似,则满足条件的点P 有 个.第4题第5题5. 如图,ABC ∆中,90C ∠=︒,16BC =cm ,12AC =cm ,点P 从点B 出发,沿BC 以2 cm/s 的速度向点C 移动,点Q 从点C 出发,以1 cm/s 的速度向点A 移动,若点,P Q 分别从点,B C 同时出发,设运动时间为t s ,当t = 时,CPQ ∆与CBA ∆相似. 疑难点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的综合应用1. 如图是一块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它的斜边8AB =8cm ,里面空心DEF ∆的各边与ABC ∆的对应边平行,且各对应边间的距离都是1 cm ,那么DEF ∆的周长是( )A. 5cm ;B. 6cm ;C. (63)-cm ;D. (33)+cm第1题第2题2. 如图,已知矩形ABCD ,2,6AB BC ==,点E 从点D 出发,沿DA 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A 运动,点F 从点B 出发,沿射线AB 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当点E 运动到点A 时,,E F 两点停止运动.连接BD ,过点E 作EH BD ⊥,垂足为H ,连接EF ,交BD 于点G ,交BC 于点M ,连接,CF EC .给出下列结论:①CDE CBF ∆∆:;②DBC EFC ∠=∠;③DE HGAB EH=;④GH 10.上述结论正确的个数为( )A.1B. 2C. 3D. 4 疑难点2 相似图形中的规律探索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OCB 的两边,OA OC 分别在x 轴和y 轴上,且2,1OA OC ==.在第二象限内,将矩形AOCB 以原点O 为位似中心放大为原来的32倍,得到矩形111A OC B ,再将矩形111A OC B 以原点O 为位似中心放大32倍,得到矩形222A OC B ……依此类推,得到的矩形n n n A OC B 的对角线交点的坐标为 .第3题 第4题4.如图,已知正方形11ABC D 的边长为1,延长11C D 到1A ,以11A C 为边向右作正方形1122AC C D ,延长22C D 到2A ,以22A C 为边向右作正方形2233A C C D ……依此类推,若112A C =,且点12310,,,,,A D D D D …都在同一直线上,则正方形991010A C C D 的边长是 .疑难点3 相似三角形与函数等知识的综合5. 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在第一象限的分支上有一点A (3,4),P 为x 轴正半轴上的一个动点,(1)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2)当P 在什么位置时,△OP A 为直角三角形,求出此时P 点的坐标.疑难点4 动态问题中的相似三角形6.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点(0,4),(3,4),(6,0)A B C --,动点P 从点A 出发以1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在y 轴上向下运动,动点Q 同时从点C 出发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在x 轴上向右运动,过点P 作PD y ⊥轴,交OB 于点D ,连接DQ .当点P 与点O 重合时,两动点均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1)当1t =时,求线段DP 的长;(2)连接CD ,设CDQ ∆的面积为S ,求S 关于t 的函数表达式,并求出S 的最大值; (3)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ODQ ∆与ABC ∆相似?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要求的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例1. 5(5-1);例 2.(1)9:4;(2)1:2 综合运用:1.分析:(1)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AD ∥BC ,AB ∥CD ,即得∠ADF =∠CED ,∠B +∠C =180°,再由∠AFE +∠AFD =180°,∠AFE =∠B ,可得∠AFD =∠C ,问题得证; (2)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AD ∥BC ,CD =AB =4,再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得DE 的长,再由△ADF ∽△DEC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即可. 证明:(1)∵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 ∥BC ,AB ∥CD ∴∠ADF =∠CED ,∠B +∠C =180°∵∠AFE +∠AFD =180,∠AFE =∠B ∴∠AFD =∠C ∴△ADF ∽△DEC ; 解:(2)∵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 ∥BC ,CD =AB =4。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第七节用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专题讲义(word版无答案)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第七节用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专题讲义(word版无答案)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知识点1 平行投影在平行光线的照射下,物体所产生的影称为平行投影.如物体在阳光下的影称为平行投影.注意:物体所处的位置、方向及时间影响该物体的平行投影:1.不同时刻、同一地点、同一物体影子的长度不同2.同一时刻、同一地点、不同物体影子的长度与他们的物体长度成正比知识点2 平行投影的特性(1)物体在太阳光下形成的影子随着物体与投影面的位置关系的改变而改变(2)当物体与投影面平行时,所形成的影子与物体全等(3)同一个物体在不同时刻的影子长度不同(4)不同物体在同一时刻,物体、太阳光与其影子组成的三角形相似,物体的高度之比与对应影子的长度之比相等(5)平行投影与物体的视图之间的关系:当投射线与投影面垂直时,这种投影叫做正投影,物体的正投影称为物体的视图知识点3 中心投影由同一点(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例如:探照灯、手电筒、路灯、台灯的光线可以看成是由同一点发出,以他们的光源所形成的投影就属于中心投影注意:光源和物体所处的位置及方向影响物体的中心投影1.同一物体相对同一光源的距离近时的影子比远时的影子短2.光源的方向或物体的位置改变,则物体影子的方向也发生改变,但光源、物体的影子始终分居物体的两侧知识点4 视点、视线盲区的概念眼睛的位置叫做视点;由视点发出的线叫做视线;物体遮挡眼睛看不到的地点叫做盲区考点1 平行投影例1 亮亮和颖颖住在同一幢住宅楼,两人准备用测量影子的方法测算其楼高,但恰逢阴天,于是两人商定改用下面方法:如图,亮亮蹲在地上,颖颖站在亮亮和楼之间,两人适当调整自己的位置,当楼的顶部M、颖颖的头顶B及亮亮的眼睛A恰在一条直线上时,两人分别标定自己的位置C、D.然后测出两人之间的距离C D=1.25 m,颖颖与楼之间的距离D N=30 m(C、D、N在同一条直线上),颖颖的身高B D=1.6 m,亮亮蹲地观测时眼睛到地面的距离A C= 0.8 m.你能根据以上测量的数据帮助他们求出住宅楼的高度吗?例2 如图,小明从路灯下向前走了5 米,发现自己在地面上的影子长DE 是2 米,如果小明的身高为1.6 米,那么路灯离地面的高度AB 是米.例3 如图,晚上小亮在广场上乘凉,图中线段AB 表示站在广场上的小亮,线段PO表示直立在广场上的灯杆,点P 表示照明灯.(1)请你在图中画出小亮在照明灯(P)照射下的影子.(2)已知灯杆高PO=12 m,小亮的身高AB=1.6 m,小亮与灯杆的距离BO=13 m,请求出小亮影子的长度.例4 兴趣小组的同学要测量树的高度.在阳光下,一名同学测得一根长为1 米的竹竿的影长为 0.5米,同时另一名同学测量树的高度时,发现树的影子不全落在地面上,有一部分落在教学楼的第一级台阶上,测得此影子长为0.2 米,一级台阶高为0.3 米,如图所示,若此时落在地面上的影长为4.4 米,则树高为多少?例5 小亮同学想利用影长测量学校旗杆AB 的高度,如图,他在某一时刻立1 米长的标杆测得其影长为1.2 米,同时旗杆的投影一部分在地面上BD 处,另一部分在某一建筑的墙上CD 处,分别测得其长度为9.6 米和2 米,求旗杆AB 的高度.考点2 中心投影例1 如图,路灯(点P)距地面8 米,身高1.6 米的小明从距路灯的底部(点O)20米的点A?沿A O所在的直线行走14 米到点B时,身影的长度是变长了还是变短了?变长或变短了多少米?例2 如图,电线杆上有一盏路灯O,电线杆与三个等高的标杆整齐划一地排列在马路的一侧,AB、CD、EF 是三个标杆,相邻的两个标杆之间的距离都是2 m,已知AB、CD 在灯光下的影长分别为BM=1.6 m,DN=0.6m.(1)请画出路灯O 的位置和标杆EF 在路灯灯光下的影子;(2)求标杆EF 的影长.例3 如图,圆桌正上方的灯泡O(看作一个点)发出的光线照射到圆形桌面后,在地面上形成阴影.已知桌面的半径AC= 0.6m ,桌面与地面的距离AB=1m .灯泡与地面的距离OB= 3m ,求地面上阴影部分的面积为练习如图,位似图形由三角尺与其灯光照射下的中心投影组成,相似比为2:5,且三角尺的一边长为8cm,则投影三角形的对应边长为▲cm.考点3 视点、视线、盲区例1 我侦察员在距敌方200 米的地方发现敌人的一座建筑物,但不知其高度又不能靠近建筑物测量,机灵的侦察员食指竖直举在右眼前,闭上左眼,并将食指前后移动,使食指恰好将该建筑物遮住。

九年级数学下册 相似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数学下册 相似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数学下册相似三角形知识点总结第17讲相似三角形一、知识清单梳理知识点一:比例线段关键点拨与对应举例比例线段是四条线段中的两组成比例的线段,常用的比例等式是ac=bd。

在列比例等式时,需要注意四条线段的大小顺序,防止出现比例混乱。

已知比例式的值,可以通过基本性质ad=bc(b、d≠0)来求相关字母代数式的值。

常用引入参数法,将所有的量都统一用含同一参数的式子表示,再求代数式的值。

另外,合比性质和等比性质也是比例线段的重要性质。

知识点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AAA)。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也相似(SAS)。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一个角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也相似(AAS)。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也相似(SSS)。

在相似三角形中,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相似三角形的比值是一个定值。

知识点三:黄金分割黄金分割是指将一条线段分割成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之比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之比。

这个比例值约等于1:0.618,即黄金比。

在数学、艺术等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知识点四:平行线段成比例如果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如果一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与另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在利用平行线所截线段成比例求线段长或线段比时,需要注意根据图形列出比例等式,灵活运用比例基本性质求解。

二、例题解析例1:如图,已知D,E分别是△ABC的边BC和AC上的点,AE=2,CE=3,要使DE∥AB,那么BC:CD应等于多少?解析:根据题意,可以列出比例等式XXX因为DE∥AB,所以有BD/DC=BE/EA=5/2.代入比例等式中,得到BC/CD=5/3.例2:把长为10cm的线段进行黄金分割,那么较长线段长为多少?解析:根据黄金分割的定义,设较长线段为x,较短线段为y,则有x/y=y/(x-y)=0.618.解得x=5.18cm,所以较长线段长为5(5.18-1)cm。

(完整版)相似三角形基本知识点+经典例题(完美打印版)

(完整版)相似三角形基本知识点+经典例题(完美打印版)

相似三角形知识点与经典题型知识点1 有关相似形的概念(1)形状相同的图形叫相似图形,在相似多边形中,最简单的是相似三角形.(2)如果两个边数相同的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这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 边形.相似多边形对应边长度的比叫做相似比(相似系数).知识点2 比例线段的相关概念(1)如果选用同一单位量得两条线段b a ,的长度分别为n m ,,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是nmb a =,或写成n m b a ::=.注:在求线段比时,线段单位要统一。

(2)在四条线段d c b a ,,,中,如果b a 和的比等于d c 和的比,那么这四条线段d c b a ,,,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注:①比例线段是有顺序的,如果说a 是d c b ,,的第四比例项,那么应得比例式为:ad c b=.②()a ca b c d b d==在比例式::中,a 、d 叫比例外项,b 、c 叫比例内项, a 、c 叫比例前项,b 、d 叫比例后项,d 叫第四比例项,如果b=c ,即 a b b d =::那么b 叫做a 、d 的比例中项, 此时有2b ad =。

(3)黄金分割:把线段AB 分成两条线段)(,BC AC BC AC >,且使AC 是BC AB 和的比例中项,即2AC AB BC =⋅,叫做把线段AB 黄金分割,点C 叫做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其中AB AC 215-=≈0.618AB.即AC BC AB AC ==简记为:12长短==全长注:黄金三角形:顶角是360的等腰三角形。

黄金矩形:宽与长的比等于黄金数的矩形知识点3 比例的性质(注意性质立的条件:分母不能为0)(1) 基本性质:①bc ad d c b a =⇔=::;②2::a b b c b a c =⇔=⋅.注:由一个比例式只可化成一个等积式,而一个等积式共可化成八个比例式,如bc ad =,除了可化为d c b a ::=,还可化为d b c a ::=,b a d c ::=,c a d b ::=,c d a b ::=,b d a c ::=,a b c d ::=,a c b d ::=.(2) 更比性质(交换比例的内项或外项):()()()a bc d a c d cb db a d bc a ⎧=⎪⎪⎪=⇔=⎨⎪⎪=⎪⎩,交换内项,交换外项.同时交换内外项 (3)反比性质(把比的前项、后项交换): a c b d b da c=⇔=.(4)合、分比性质:a c abcd b d b d±±=⇔=.注:实际上,比例的合比性质可扩展为:比例式中等号左右两个比的前项,后项之间发生同样和差变化比例仍成立.如:⎪⎪⎩⎪⎪⎨⎧+-=+--=-⇒=dc dc b a b a c cd a a b d c b a 等等.(5)等比性质:如果)0(≠++++====n f d b nm f e d c b a ΛΛ,那么b an f d b m e c a =++++++++ΛΛ.注:①此性质的证明运用了“设k 法”(即引入新的参数k )这样可以减少未知数的个数,这种方法是有关比例计算变形中一种常用方法.②应用等比性质时,要考虑到分母是否为零.③可利用分式性质将连等式的每一个比的前项与后项同时乘以一个数,再利用等比性质也成立.如:ba f db ec a f ed c b a fe d c b a =+-+-⇒=--=⇒==32323322;其中032≠+-f d b . 知识点4 比例线段的有关定理1.三角形中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由DE ∥BC 可得:ACAEAB AD EA EC AD BD EC AE DB AD ===或或注:①重要结论: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它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②三角形中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此定理给出了一种证明两直线平行方法,即:利用比例式证平行线.③平行线的应用:在证明有关比例线段时,辅助线往往做平行线,但应遵循的原则是不要破坏条件中的两条线段的比及所求的两条线段的比.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已知AD ∥BE ∥CF,可得AB DE AB DE BC EF BC EF AB BCBC EF AC DF AB DE AC DF DE EF=====或或或或等.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两条直线被三条平行线所截,如果在其中一条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另一条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基础)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基础)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重难点突破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基础)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以及和三角形一边平行的判定定理,并会灵活应用;2.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掌握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3.了解三角形的重心,并能从相似的角度去进行相关的证明. 【要点梳理】要点一、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如图: l 1∥l 2∥l 3,直线a 、b 分别与l 1、l 2、l 3交于点A 、B 、C 和点D 、E 、F 、,则有 (1)AB DE BC EF =(2)AB DE AC DF =(3)BC EFAC DE=成立.l 3l 2l 1bl 3l 2l 1l 3l 2l 1要点诠释:当两线段的比是1时,即为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可见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是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特殊情况,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是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推广.2.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的性质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相交,所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要点诠释:这条定理也可以作为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有时也把他叫做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要点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课程名称: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 394497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1.判定方法(一):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要点诠释:要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只需找到这两个三角形的两个对应角相等即可,对于直角三角形而言,若有一个锐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2.判定方法(二):两边成比例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要点诠释:此方法要求用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来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应用时必须注意这个角必需是两边的夹角,否则,判断的结果可能是错误的.3.判定方法(三):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要点三、相似三角形的常见图形及其变换:要点四、三角形的重心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这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典型例题】类型一、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B .CDEFC .BOOED.BCBE【答案】D.BCBE.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解题的关键是找准对应线段. 举一反三:【变式】如图已知△ABC 中AB=AC ,AD ⊥BC ,M 是AD 的中点,CM 交AB 于P ,DN ∥CP 交AB 于N ,若AB=6cm ,求AP 的值.【答案】解:∵AB=AC ,AD ⊥BC,∴BD=DC. ∵DN ∥CP, ∴BN=NP 又AM=MD. ∴AP=PN==2cm.2. 如图所示,已知中,E 为AB 延长线上的一点,AB=3BE ,DE 与BC 相交于F ,请找出图中各对相似三角形,并求出相应的相似比.【思路点拨】充分利用平行寻找等角,以确定相似三角形的个数. 【答案与解析】解:∵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 AB ∥CD ,AD ∥BC ,∴ △BEF ∽△CDF ,△BEF ∽△AED. ∴ △BEF ∽△CDF ∽△AED. ∴ 当△BEF ∽△CDF 时,相似比;当△BEF∽△AED时,相似比;当△CDF∽△AED时,相似比.【总结升华】此题考查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相交,所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以及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求得相似比.解题的关键是要仔细识图,灵活应用数形结合思想.类型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3.(2014•金平区模拟)如图,点D在等边△ABC的BC边上,△ADE为等边三角形,DE与AC交于点F.(1)证明:△ABD∽△DCF;(2)除了△ABD∽△DCF外,请写出图中其他所有的相似三角形.【思路点拨】(1)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得出即可;(2)利用对顶角的性质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判断即可.【答案与解析】(1)证明:∵△ABC,△ADE为等边三角形,∴∠B=∠C=∠3=60°,∴∠1+∠2=∠DFC+∠2,∴∠1=∠DFC,∴△ABD∽△DCF;(2)解:∵∠C=∠E,∠AFE=∠DFC,∴△AEF∽△DCF,∴△ABD∽△AEF,故除了△ABD∽△DCF外,图中相似三角形还有:△AEF∽△DCF,△ABD∽△AEF,△ABC ∽△ADE,△ADF∽△ACD.【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以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得出对应角关系是解题关键.【课程名称: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 394499:例4及变式应用】【变式】(2014秋•宁波期末)如图所示,点D是△ABC的AB边上一点,且AD=1,BD=2,AC=.求证:△ACD∽△ABC.【答案】证明:证明:∵==,=,∴=,∵∠A=∠A,∴△ACD∽△ABC.4.(2015•湖州模拟)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边AD、CD上的点,AE=ED,1DF DC4,连接EF并延长交BC的延长线于点G.(1)求证:△ABE∽△DEF;(2)若正方形的边长为4,求BG的长.【答案与解析】(1)证明:∵ABCD为正方形,∴AD=AB=DC=BC,∠A=∠D=90°,∵AE=ED,∴,∵DF=DC,∴,∴,∴△ABE∽△DEF;(2)解:∵ABCD为正方形,∴ED∥BG,∴,又∵DF=DC,正方形的边长为4,∴ED=2,CG=6,∴BG=BC+CG=10.【总结升华】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有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三角形相似)、正方形的性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等知识的综合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九年级数学相似三角形知识点汇总参考(搜集整理全面细致)

九年级数学相似三角形知识点汇总参考(搜集整理全面细致)

.
( 5)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两条直线被三条平行的直线所截,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
( 6)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两条直线被三条平行的直线所截,如果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
另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
这几个定理主要提出由平行线可得到比例式;反之
, 有比例可得到平行线 . 首先要弄清三个基本图形:
九年级数学相似三角形知识点汇总参考
一、比例线段及比例的性质
1.比例线段: ( 1)线段的比:如果选用同一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
a, b 的长度分别是 m, n,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是
a:b=m:n ,或写成
, 其中 a 叫做比的前项 ;b 叫做比的后项 .
( 2)成比例线段:在四条线段中,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等于另外两条线段的比,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
( 3)向量平行的 判定定理: a 是一个非零向量,若存在一个实数 m ,使 b ma ,则向量 b 与非零向量 a 平行 .
( 4)向量平行的性质定理:若向量 b与非零向量 a 平行 ,则存在一个实数 m ,使 b ma .
( 5) A、 B、 C 三点的共线
AB// BC 若存在实数 λ ,使 AB λBC .
3
诠释: ( 1)向量数乘结果是一个与已知向量平行(或共线)的向量; ( 2)实数与向量不能进行加减运算;
( 3) ka 表示向量的数乘运算, 书写时应把实数写在向量前面且省略乘号,
面;
( 4)向量的数乘体现几何图形中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
.
3.实数与向量相乘的运算律
设 m 、 n 为实数,则:
注意不要将表示向量的箭头写在数字上
, 所截得的三角形的
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的对应成比例 .

相似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2023-2024学年九年级数学下册(苏科版)(解析版)

相似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2023-2024学年九年级数学下册(苏科版)(解析版)

相似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典例1】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AD=2,动点P从点A开始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沿AB向终点B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C开始沿C−D−A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向终点A运动,它们同时到达终点.连接PQ交AC于点E.过点E作EF⊥PQ,交直线CD于点F.(1)当点Q在线段CD上时,求证:CEAE =32.(2)当DQ=1时,求△APE的面积.(3)在P,Q的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位置,使得以点E,F,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若存在,求BP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证明△CQE∽△APE(2)①当点Q在CD上时,如图1,CQ=CD−DQ=3.过点E作AB的垂线交AB于点M,交CD于点N.②当点Q在AD上时,如图2,作EM⊥AB于点M,设EM=ℎ,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解三角形的高,再利用面积公式计算即可;(3)分三种情况讨论:①当点Q在CD上时,设CQ=3t,则AP=2t,若点F在Q的右侧,如图3,当△FEQ∽△ABC,则∠1=∠2,作PH⊥CD于点H,而∠B=∠PHQ=90°,∴△ABC∽△PHQ,则PHQH =ABBC=2,从而可得答案;若点F在Q的左侧,如图4,△FEQ∽△ABC,点F与点C重合,从而可得答案;②当点Q在AD上时,如图5,△FEQ∽△ABC,EFEQ =BABC=2,∠FEG=∠B=90°,作EN⊥CD于点N,EG⊥AD于点G.,则∠NEQ=90°,再结合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建立方程可得答案.(1)当点Q在线段CD上时,由题意可得:AB∥CD,CQ=3t,AP=2t,∴△CQE∽△APE,∴CE AE =CQAP=32.(2)①当点Q在CD上时,如图1,CQ=CD−DQ=3.过点E作AB的垂线交AB于点M,交CD于点N.由CQAP =V点QV点P=32,得AP=2.由△CQE∽△APE,得ENEM =CEAE=32,∴EM=25MN=45,∴S△APE=12AP⋅EM=12×2×45=45.②当点Q在AD上时,如图2,作EM⊥AB于点M,设EM=ℎ.AQ=AD−DQ=1,AP=23(CD+DQ)=103.同理:△AME∽△ABC,∴EM AM =BCAB=12,∴AM=2EM=2ℎ.同理:△PME∽△PAQ,得EMPM =AQPA=1103=310,∴PM=103EM=103ℎ.∴AP=PM+AM=103ℎ+2ℎ=103,解得ℎ=58,∴S△APE=12AP⋅EM=12×103×58=2524.∴△APE 的面积为45或2524.(3)①当点Q 在CD 上时,设CQ =3t ,则AP =2t .若点F 在Q 的右侧,如图3,当△FEQ∽△ABC ,则∠1=∠2.作PH ⊥CD 于点H ,而∠B =∠PHQ =90°, ∴△ABC ∽△PHQ ,则PHQH =ABBC =2, ∴QH =12PH =1.∵HD =AP =2t ,∴CD =CQ +QH +HD =3t +1+2t =4, 解得t =35.∴BP =4−2t =4−65=145.若点F 在Q 的左侧,如图4,△△ABC ,点F 与点C 重合.∵AC =√AB 2+BC 2=√42+22=2√5, 又∵CEAE =32 ∴AE =25AC =4√55. ∵由△FEQ∽△ABC 结合对顶角可得:∠AEP =∠B =90°,而∠PAE =∠BAC , ∴△AEP∽△ABC ,∴AE AB =APAC ,即4√554=2√5,则AP =2,∴BP =AB −AP =2.②当点Q 在AD 上时,如图5,△FEQ∽△ABC ,EFEQ =BABC =2,∠FEG =∠B =90°, 作EN ⊥CD 于点N ,EG ⊥AD 于点G .,则∠NEQ =90°,由∠FEQ =∠NEG =90°,得∠FEN =∠QEG , ∴Rt △FEN∽Rt △QEG , ∴ENEG =EFEQ =2. 同理可得:AGEG =BCAB=12, 设AG =k ,则EG =2AG =2k ,EN =2EG =4k . ∴DG =EN =4k ,AD =AG +DG =5k , 由AD =2,得5k =2,k =25, ∴AG =25,EG =45. 由题意,AQ BP =V 点Q V 点P=6−3t 4−2t=32,设AQ =3x ,则BP =2x ,AP =4−2x ,QG =AQ −AG =3x −25, 由△QGE∽△QAP ,得EGAP =QGQA ,即454−2x =3x−253x,化简,得15x 2−26x +4=0, 解得x 1=13+√10915(舍去),x 2=13−√10915.∴BP =2x =26−2√10915. 综上所述,BP 的长为145或2或26−2√10915.1.(2023秋·江苏常州·九年级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20,0)和(0,15),动点P从点A出发在线段AO上以每秒2cm的速度向原点O运动,动直线EF从x轴开始以每秒1cm的速度向上平行移动(即EF∥x轴),分别与y轴、线段AB交于点E、F,连接EP、FP,设动点P与动直线EF同时出发,运动时间为t秒.(1)求t=9时,△PEF的面积;(2)直线EF、点P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这样的t使得△PEF的面积等于40cm2?若存在,请求出此时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当t为何值时,△EOP与△BOA相似.【思路点拨】(1)由于EF//x轴,则S△PEF=12⋅EF⋅OE,t=9时,OE=9,关键是求EF.易证△BEF∽△BOA,则EFOA=BEBO,从而求出EF的长度,得出△PEF(2)假设存在这样的t,使得△PEF的面积等于40cm2,则根据面积公式列出方程,由根的判别式进行判断,得出结论;(3)如果△EOP与△BOA相似,由于∠EOP=∠BOA=90°,则只能点O与点O对应,然后分两种情况分别讨论:①点P与点A对应;②点P与点B对应.即可得解.【解题过程】(1)∵EF//OA,∴∠BEF=∠BOA又∵∠B=∠B,∴△BEF∽△BOA,∴EFOA =BEBO,当t=9时,OE=9,OA=20,OB=15,BE=OB−OE=15−9=6,∴EF=20×615=8,∴S△PEF=12EF⋅OE=12×8×9=36(cm2);(2)不存在.理由:∵△BEF∽△BOA,∴EF=BE⋅OABO =(15−t)⋅2015=43(15−t),∴12×43(15−t)×t=40,整理,得t2−15t+60=0,∵△=152−4×1×60<0,∴方程没有实数根.∴不存在使得△PEF的面积等于40cm2的t值;(3)当∠EPO=∠BAO时,△EOP∽△BOA,∴OPOA =OEOB,即20−2t20=t15,解得t=6;当∠EPO=∠ABO时,△EOP∽△AOB,∴OPOB =OEOA,即20−2t15=t20,解得t=8011.∴当t=6s或t=8011s时,△EOP与△BOA相似.2.(2022·四川·九年级专题练习)如图1,已知矩形ABCD的边长AB=3cm,BC=6cm.某一时刻,动点M从点A出发,沿AB以1cm/s的速度向点B匀速运动:同时点N从点D出发,沿DA方向以2cm/s的速度向点A匀速运动,点N运动到点A时停止运动,运动时间为t.(1)若△AM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则t=___________(直接写出结果).(2)是否存在时刻t,使以A、M、N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CD相似?若存在,求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2,连接CN 、CM ,试求CN +2CM 的最小值. 【思路点拨】(1)根据题意可知只有AM =AN 时,△AMN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再根据题意可用t 表示出AM =t ,AN =6−2t ,列出等式,解出t 即可;(2)分类讨论①当△ACD ∼△NMA 时和②当△CAD ∼△NMA 时,列出比例式,代入数据,即可求解; (3)取CN 中点E ,作E 点关于CD 的对称点E ′,连接CE ′.作M 点关于BC 的对称点M ′,连接CM ′,E ′M ′.根据作图可知CE ′=CE ,CM ′=CM ,即可知当CE ′+CM ′最小时CN +2CM 最小,即最小值为E ′M ′的长.连接E ′E 并延长,交CD 于点F ,AB 于点G .由作图结合题意易求出E ′G =E ′F +AD =t +6,BG =12AB =32,BM ′=BM =AB −AM =3−t ,从而可求出GM ′=BG +BM ′=92−t .在Rt △E ′GM ′中,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E ′M ′=√E ′G 2+GM ′2=√2(t +34)2+4418,最后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得出t =0时,√2(t +34)2+4418最小,即此时E ′M ′=152,故可求出CN +2CM 的最小值为15.【解题过程】(1)∵∠MAN =90°,∴若△AMN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时,只有AM =AN .根据题意可知AM =t ,DN =2t AN =AD −DN =6−2t , ∴t =6−2t , 解得t =2, 故答案为:2.(2)∵∠MAN =∠ADC =90°,∴以A 、M 、N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CD 相似分为两种情况, ①当△ACD ∼△NMA 时,有ADAN =CDAM ,即66−2t =3t , 解得:t =32;②当△CAD ∼△NMA 时,有ADAM =CDAN ,即6t =36−2t , 解得:t =125.当t =32或t =125时,以A 、M 、N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CD 相似;(3)如图,取CN中点E,作E点关于CD的对称点E′,连接CE′.作M点关于BC的对称点M′,连接CM′,E′M′.根据作图可知CE′=CE,CM′=CM,∴CN+2CM=2(CE+CM)=2(CE′+CM′),∴当CE′+CM′最小时CN+2CM最小,∵CE′+CM′≥E′M′,∴CE′+CM′的最小值为E′M′的长,即CN+2CM的最小值为2E′M′的长.如图,连接E′E并延长,交CD于点F,AB于点G.∵作E点关于CD的对称点E′,∴E′F//AD,E′F=EF.又∵E为中点,∴E′F=EF=12DN=t,G为AB中点,∴E′G=E′F+AD=t+6,BG=12AB=32.∵作M点关于BC的对称点M′,∴BM′=BM=AB−AM=3−t,∴GM′=BG+BM′=32+3−t=92−t.在Rt△E′GM′中,E′M′=√E′G2+GM′2=√(6+t)2+(92−t)2=√2(t+34)2+4418,∵t≥0,2>0∴t=0时,√2(t+34)2+4418最小,即E′M′=√2×(34)2+4418=152.∴CN+2CM=2E′M′=15.3.(2022秋·江苏泰州·九年级校联考阶段练习)如图1,四边形ABCD是矩形,点P是对角线AC上的一个动点(不与A、C重合),过点P作PE⊥CD于点E,连接PB,已知AD=3,AB=4,设AP=m.(1)当m=1时,求PE的长;(2)连接BE,试问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能否使得△P AB≌△PEB?请说明理由;(3)如图2,过点P作PF⊥PB交CD边于点F,设CF=n,试判断5m+4n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请求出它的值;若变化,请说明理由.【思路点拨】(1)根据勾股定理得出AC,进而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答即可;(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解答即可;(3)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勾股定理解答即可.【解题过程】解:(1)连接BE,由已知:在Rt△ADC中,AC=√AD2+DC2=√32+42=5,当AP=m=1时,PC=AC﹣AP=5﹣1=4,∵PE⊥CD,∴∠PEC=∠ADC=90°,∵∠ACD=∠PCE,∴△ACD∽△PCE,∴AD PE =ACPC,即3PE=54,∴PE=125;(2)如图1,当△P AB≌△PEB时,∴P A =PE ,∵AP =m ,则PC =5﹣m , 由(1)得:△ACD ∽△PCE , ∴3PE =55−m, ∴PE =3(5−m)5,由P A =PE ,即3(5−m)5=m ,解得:m =158, ∴EC =√PC 2−PE 2=√(5−158)2−(158)2=52,∴BE =√EC 2+BC 2=√(52)2+32=√312≠AB ,∴△P AB 与△PEB 不全等, ∴不能使得△P AB ≌△PEB ;(3)如图2,延长EP 交AB 于G ,∵BP ⊥PF , ∴∠BPF =90°, ∴∠EPF +∠BPG =90°, ∵EG ⊥AB , ∴∠PGB =90°, ∴∠BPG +∠PBG =90°, ∴∠PBG =∠EPF , ∵∠PEF =∠PGB =90°, ∴△BPG ∽△PFE ,∴BG PE =PGEF,由(1)得:△PCE∽△ACD,PE=3(5−m)5,∴EC DC =PCAC,即EC4=5−m5,∴EC=4(5−m)5,∴BG=EC=4(5−m)5,∴3−3(5−m)54(5−m)5−n=4(5−m)3(5−m)=43,∴5m+4n=16.4.(2023秋·河北保定·九年级统考期末)如图(1),在矩形ABCD中,AB=6cm,tan∠ABD=43,E、F 分别是AB、BD中点,连接EF,点P从点E出发,沿EF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1cm/s,同时,点Q从点D 出发,沿DB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2cm/s,当点P停止运动时,点Q也停止运动,连接PQ,设运动时间为ts(0<t<4),解答下列问题:∴t=1(1)当0<t<2.5时,FQ=______.(用含有t的式子表示)(2)当点Q在线段DF上运动时,若△PQF的面积为0.6cm2,求t的值;(3)当t为______时,△PQF为等腰三角形?(直接写出结果).【思路点拨】(1)先由题目条件求出AD,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DF,当0<t<2.5时,接着判断出点Q的位置,即可求解.(2)先判断出△QMF∽△BEF,进而得出,再利用面积公式建立方程求解即可.(3)分点Q在DF和BF上,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建立方程求解即可得出结论.【解题过程】(1)在矩形ABCD中,∠A=90°∴在直角三角形DBA中tan∠ABD=ADAB =AD6=43∴AD=8∵E、F分别是AB、BD中点,∴EF=12AD=4∵BD=√AB2+AD2=10∴DF=12BD=5∴Q从D到F的时间为52=2.5当0<t<2.5时,Q在线段DF上,∴FQ=DF−DQ=5−2t.故答案为:5−2t.(2)过点Q作QM⊥EF交EF延长线于点M,可知:QM∥BE,∴△QMF∽△BEF,∴QM BE =QFBF,∴QM3=5−2t5,可得QM=35(5−2t),∴S△PFQ=12×PF⋅QM=12×(4−t)×35(5−2t)=0.6=35,解得:t=92(舍去)或t=2,∴当t=2时,△PQF的面积为0.6cm2;故答案为:t=2.(3)当点Q在DF上时,如图PF=QF∴4−t=5−2t∴t=1当点Q在BF上时,如图PF=QF∴4−t=2t−5∴t=3当PQ=FQ时,如图∴12(4−t)2t−5=45∴t=207当PF=PQ时,如图∴12(2t−5)4−t=45∴t=19 6所以t=1或3或207或196时,△PQF为等腰三角形.故答案为:t=1或3或207或196.5.(2023秋·山东青岛·九年级山东省青岛第五十九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如图,在Rt△ABC中,∠ACB=90°,AC=8,BC=6,CD⊥AB于点D.点P从点D出发,沿线段DC向点C运动,点Q从点C出发,沿线段CA向点A运动,两点同时出发,速度都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当点P运动到C时,两点都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1)用含t的代数式分别表示线段CP=_______________、CQ=_______________.(2)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得S△CPQ:S△ABC=9:100?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得△CPQ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思路点拨】(1)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AB长,再用等积法就可求出线段CD的长,据此求解即可;(2)过点P作PH⊥AC,垂足为H,通过三角形相似即可用t的代数式表示PH,从而可以求出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利用S△CPQ:S△ABC=9:100建立t的方程,解方程即可解决问题;(3)分两种情况,利用相似三角形得出比例式建立方程求解,即可得出结论.【解题过程】(1)解:如图1,∵∠ACB=90°,AC=8,BC=6,∴AB =√62+82=10,∵CD ⊥AB ,∴S △ABC =12BC ⋅AC =12AB ⋅CD , ∴CD =BC·AC AB =6×810=245,由题意得CQ =PD =t ,∴CP =245−t故答案为:t ,245−t ;(2)解:过点P 作PH ⊥AC ,垂足为H ,如图2所示.由题可知CQ =PD =t ,CP =245−t ,∵∠ACB =∠CDB =90°,∴∠HCP =90°−∠DCB =∠B ,∵PH ⊥AC ,∴∠CHP =90°,∴∠CHP =∠ACB ,∴△CHP ∽△BCA ,∴ PH AC =PC AB , ∴ PH 8=4.8−t 10,∴PH =9625−45t ,∴S △CPQ =12CQ ⋅PH =12t (9625−45t)=−25t 2+4825t ;存在某一时刻t ,使得S ΔCPQ :S ΔABC =9:100,∵S ΔABC =12×6×8=24,且S △CPQ :S △ABC =9:100,∴(−25t 2+4825t):24=9:100,整理得:5t 2−24t +27=0,即(5t −9)(t −3)=0,解得:t =95或t =3,∵0≤t ≤245, ∴当t =95秒或t =3秒时,S ΔCPQ :S ΔABC =9:100; (3)解:由(2)知∠ACD =∠B ①当∠CPQ =∠BCA =90°时,∴△CPQ ∽△BCA ,∴CP BC =CQ AB ,∴245−t 6=t 10, ∴t =3;②当∠CQP =∠BCA =90°时,∴△CQP ∽△BCA ,∴CP AB =CQ BC ,∴245−t 10=t 6∴t=95,即:t为3秒或95秒时,△CPQ为直角三角形.6.(2022·山东青岛·统考一模)如图,在矩形ABCD中,BD是对角线,AB=6cm,BC=8cm.点E从点D 出发,沿DA方向匀速运动,速度是2cm/s;点F从点B出发,沿BD方向匀速运动,速度是1cm/s,MN 是过点F的直线,分别交AB、BC于点M、N,且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MN⊥BD.连接EM、EN、EF,两点同时出发,设运动时间为t(s)(0<t<3.6),请回答下列问题:(1)求当t为何值时,△EFD~△ABD?(2)设四边形BMEN的面积为S(cm2),求S关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求当t为何值时,△EFD为等腰三角形;(4)将△EMN沿直线MN 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思路点拨】(1)由题意得,DE=2t,BF=t,在Rt△ABD中,BD=10,DF=BD=BF=10-t,当△ABD∼△EFD,利用对应边成比例,即可求出t值;(2)证得△BFM∼△BAD,可求出BM=53t,BN=54t,AM=AB-BM=6-53t,代入面积表达式,即可求出关系式;(3)分种情况进行讨论即可,注意结果是否符合;(4)假设t值存在,则四边形EKCD为矩形,利用勾股定理表示出EN2=EK2+NK2=16916t2−52t+100,EM2=AM2+AE2=616t2−52t+100,可知t=0,不符合题意,可知不存在符合的t值.【解题过程】(1)解:由题意得,DE=2t,BF=t,∵四边形ABCD为矩形,∴∠BAD=90°,在Rt△ABD中,BD=√AB2+AD2=√62+82=10,∴DF=BD=BF=10-t,当△ABD∼△EFD时,则EDAD =DFDB,即2t8=10−t10,解得:t=207.即当t为207时,△EFD~△ABD;(2)∵MN⊥BD,∴∠MFB=90°,∵∠MBF=∠MBF,∴△BFM∼△BAD,∴BF AB =BMBD,即t6=BM10,∴BM=53t,同理BN=54t,∴AM=AB-BM=6-53t,S=S梯形ABNE −S△AME=(8−2t+54t)×62−(8−2t)×(6−53t)2=−53t2+12512t,即S关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S=−53t2+12512t;(3)ED=DF时,则2t=10-t,解得:t=103;ED=EF时,过点E作EG⊥BF于G,∵ED=EF,∴△EFD为等腰三角形,又∵EG⊥DF,∴DG=12DF=10−t2,∵∠EDG=∠BDA,∠EGD=∠BAD=90°,∴△EGD∼△BAD,∴DG AD =EDBD,即10−t28=2t10,∴t=5021;EF=FD时,过点F作FH⊥AD,∵EF=FD,∴△EFD为等腰三角形,又∵FH⊥ED,∴HD=12ED=t,∵∠ADB=∠HDF,∠BAD=∠FHD,∴△DHF∼△DAB,即t8=10−t10,∴t=409>3.6(舍去);综上所述,当t=103或5021时,△EFD为等腰三角形;(4)假设存在符合题意的t,则EM=EN,过点E作EK⊥BC交BC于K,则四边形EKCD为矩形,∴ED=CK=2t,EK=CD=6,NK=BC-BN-CK=8−54t−2t=8−134t,∴EN2=EK2+NK2=62+(842=16916t2−52t+100,EM2=AM2+AE2=(6−53t)2+(8−2t)2=616t2−52t+100,∴169 16t2−52t+100=619t2−52t+100,即t1=t2=0,∵t=0不符合题意,∴不存在符合题意的t.7.(2023春·山东青岛·九年级专题练习)已知,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C=6cm,BD=8cm.延长BC至点E,使CE=BC,连接ED,点F从点E出发,沿ED方向向点D运动,速度为1cm s⁄,过点F作FG⊥ED垂足为点F交CE于点G;点H从点A出发,沿AD方向向点D运动,速度为1cm s⁄,过点H作HP∥AB,交BD于点P,当F点停止运动时,点H也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0<t≤3),解答下列问题:(1)求证:∠BDE=90°;(2)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G点在ED的垂直平分线上?若存在,求出t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设六边形PCGFDH的面积为S(cm2),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4)连接HG,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HG∥AC?若存在,求出t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思路点拨】(1)根据菱形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四边形ACED为平行四边形、∠E=∠CDE,从而完成证明;(2)根据平行四边形和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析,即可得到答案;(3)根据菱形和勾股定理的性质,得CE;延长CP,交AD于点M,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MD;设AD和BC的距离为ℎ,根据三角形面积的性质,得ℎ=245cm,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S△GFES△BDE=t6,通过计算即可得到答案;(4)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GE=5t3cm,根据平行四边形和一元一次方程的性质计算,即可得到答案.【解题过程】(1)∵菱形ABCD,∴AC⊥BD,AD=BC,AD//BC,AO=CO=12AC,BO=DO=12BD,∴∠CBD+∠ACB=90°,∠CBD=∠CDB,∵CE=BC,∴AD=CE,CD=CE,∴四边形ACED为平行四边形,∠E=∠CDE,∴AC//DE,∴∠ACB=∠E,∴∠CDB+∠CDE=90°,即∠BDE=90°;(2)∵四边形ACED为平行四边形,∴DE=AC=6cm,∵FG⊥ED,∴当EF=DF=12DE时,使G点在ED的垂直平分线上,∴t=12DE1cm s⁄=3s;(3)∵点F从点E出发,沿ED方向向点D运动,速度为1cm s⁄,点H从点A出发,沿AD方向向点D运动,速度为1cm s⁄,∴AH=EF=t(cm),∵AC⊥BD,AC=6cm,BD=8cm,AO=CO=12AC,BO=DO=12BD,∴CE=BC=CD=AD=√(12AC)2+(12BD)2=5cm,∴DH=AD−AH=5−t(cm),∵菱形ABCD,∴∠ADP=∠CDP,∵HP,∴∠HPD=∠CDP,∴∠ADP=∠HPD,∴PH=DH,如图,延长CP,交AD于点M,∵HP,∴∠MHP=∠MDC,∵∠PMH=∠CMD,∴△MPH∽△MCD,∴S△MPH S△MCD =PHCD=DHCD=5−t5,MHMD=MHMH+DH=PHCD=5−t5,∴MH MH+5−t =5−t5,∴MH=(5−t)2t,∴MD=MH+DH=(5−t)2t +5−t=5(5−t)t,设AD和BC的距离为ℎ,∴S△ACD=12AC×OD=12AD×ℎ,∴ℎ=245cm,∵∠BDE=90°,FG⊥ED,∴△GFE∽△BDE,∴S△GFE S△BDE =EFDE=t6,∴六边形PCGFDH的面积,=S△MCD−S△MPH+S△CDE−S△GFE=S△MCD−5−t5×S△MCD+S△CDE−t6×S△BDE=t5×S△MCD+S△CDE−t6×S△BDE=t5×12×MD×ℎ+12×CE×ℎ−t6×12×(BC+CE)×ℎ=t5×12×5(5−t)t×245+12×5×245−t6×12×10×245=12−12t5+12−4t=24−32t5cm,∴S=24−32t5(0<t≤3);(4)∵△GFE∽△BDE,∴GE BE =EFDES,∴GE=EF×BEDE =t×(BC+CE)6=t×106=5t3cm,∵DH=AD−AH=5−t(cm),当GE=DH时,得5t3=5−t,∴t=158,∵AD//BE,GE=DH,∴四边形HGED为平行四边形,∴HG//DE,∵AC//DE,∴HG//AC,∴当t=158时,HG//AC.8.(2022秋·山西运城·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如图,已知梯形ABCD中,AD∥BC,AD=1,AB=BC=4,CD=5.(1)求梯形ABCD的面积S;(2)动点P从点B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B→A→D→C方向,向点C运动:动点Q从点C出发,以1cm/s 的速度,沿C→D→A方向,向点A运动,过点Q作QE⊥BC于点E.若P、Q两点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目的地时整个运动随之结束,设运动时间为t秒.问:①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这样的t P、D、Q为顶点的三角形恰好是以DP为底的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②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这样的t,使得以P、A、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COE相似?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思路点拨】(1)作DF∥AB交BC于F,即易证四边形ABFD是平行四边形,从而可求出DF=AB=3,BF=AD=1,CF=3.再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即可证∠ABC=∠DFC=90°,最后利用梯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2)①在图1的基础上作QG⊥AB于G,易证四边形BEQG是矩形,即得出BG=EQ,QG=BE.又易证△CEQ∽△CFD,得出EQDF =CECF=CQCD,从而可用t表示出CE=35t,EQ=45t,BG=45t,QG=BE=4−35t.PG=t5,即可利用勾股定理得出PQ2=(15t)2+(4−35t)2,最后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列出等式,解出t即可;②分类讨论当△PAD∽△QEC时和当△PAD∽△CEQ时,根据对应边成比例计算即可.【解题过程】(1)如图1,作DF∥AB交BC于F,∵AD∥BC,∴四边形ABFD是平行四边形,∴DF=AB=3,BF=AD=1,∴CF=BC−BF=3.∵32+42=52,即CF2+DF2=CD2,∴∠DFF=90°,∴∠ABC=∠DFC=90°,∴S梯形ABCD =12(1+4)×4=10;(2)①如图2,在图1的基础上作QG⊥AB于G,由题意可知t≤6.∵∠B=∠QEB=90°,∴四边形BEQG是矩形,∴BG=EQ,QG=BE.∵EQ∥DF,∴△CEQ∽△CFD,∴EQ DF =CECF=CQCD,∴EQ 4=CE 3=t 5, ∴CE =35t ,EQ =45t ,∴BG =45t ,QG =BE =BC −CE =4−35t .在Rt △PQG 中,PG =BP −BG =t −45t =t 5, ∴PQ 2=PG 2+QG 2=(15t)2+(4−35t)2,由PQ 2=DQ 2得,(15t)2+(4−35t)2=(5−t)2, 解得:t 1=13−√1092,t 2=13+√1092(舍去), ∴当t =13−√1092时,使得以P 、D 、Q 为顶点的三角形恰好是以DP 为底的等腰三角形;②如图3,当△PAD∽△QEC 时,∵∠A =∠QEC =90°,∴PA AD =QE CE,即AP 1=43, ∴AP =43,∴t =4−43=83; 当△PAD∽△CEQ 时,∴PA AD =CE QE ,即PA 1=34,∴PA =34,∴t =4−34=134.综上所述:t =83或134.9.(2022秋·陕西咸阳·九年级期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过原点O及点A(8,0),C(0,6)作矩形OABC,连接OB,点D为OB的中点,点E是线段AB上的动点,连接DE,作DF⊥DE,交OA于点F,连接EF.已知点E从A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在线段AB上移动,设移动时间为t秒.(1)如图①,当t=3时,求DF的长;(2)如图②,当点E在线段AB上移动的过程中,DFDE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出DFDE的值;(3)连接AD,当AD将△DEF分成的两部分的面积之比为1:2时,求相应的t<3时的值.【思路点拨】(1)当t=3时,可知DE//OA,DE=12OA=4,则四边形DFAE是矩形,得DF=AE=3;(2)作DM⊥OA于点M,DN⊥AB N,根据两个角相等,可证明ΔDMF∽ΔDNE,得DFDE =DMDN=34;(3)作DM⊥OA于点M,DN⊥AB于点N,则点G为EF的三等分点,利用(2)同理可得E、F的坐标,从而得出点G的坐标,代入直线AD的解析式即可解决问题.【解题过程】(1)当t=3时,E为AB的中点,∵A(8,0),C(0,6),∴OA=8,OC=6,∵点D为OB的中点,∴DE//OA,DE=12OA=4,∵四边形OABC是矩形,∴OA⊥AB,∴DE⊥AB,∴∠OAB=∠DEA=90°,又∵DF⊥DE,∴∠EDF=90°,∴四边形DFAE是矩形,∴DF=AE=3;(2)DFDE的大小不变,理由如下:如图,作DM⊥OA于点M,DN⊥AB于点N,∵四边形OABC是矩形,∴OA⊥AB,∴四边形DMAN是矩形,∴∠MDN=90°,DM//AB,DN//OA,∴BDDO =BNNA,DOBD=OMMA,∵点D是OB的中点,∴M,N分别是OA,OB的中点,∴DM=12AB=3,DN=12OA=4,∵∠EDF=90°,∴∠FDM=∠EDN,又∵∠DMF=∠DNE=90°,∴ΔDMF∽ΔDNE,∴DFDE =DMDN=34;(3)作DM⊥OA于点M,DN⊥AB于点N,若AD将ΔDEF的面积分成1:2的两部分,设AD交EF于点G,则点G为EF的三等分点,如图,NE=3−t,由ΔDMF∽ΔDNE得,MF=34(3−t),∴AF=4+MF=−34t+254,∵点G为EF的三等分点,∴G(3t+7112,23 t),设直线AD的表达式为y=kx+b,将A(8,0),D(4,3)代入得{8k+b=04k+b3,解得{k=−34b=6,∴直线AD的表达式为y=−34x+6,将G(3t+7112,23t)代入得:t=7541,∴当t<3时的值为t=7541.10.(2022秋·河北邯郸·九年级邯郸市第二十三中学校考期末)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AB∥DC,CB⊥AB,AB=14cm,BC=CD=6cm,动点P从点D开始沿DA边匀速运动,动点Q从点A开始沿AB边匀速运动,它们的运动速度均为1cm/s.点P和点Q同时出发,设运动的时间为t(s),0<t<10.(1)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AP;(2)当以点A、P、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D相似时,求t的值;(3)如图(2),延长QP、BD,两延长线相交于点M,当ΔQMB为直角三角形时,直接写出....t的值.【思路点拨】(1)作DH⊥AB于H,得矩形DHBC,则CD=BH=6cm,DH=BC=6cm,AH=8cm,由勾股定理可求得AD的长,从而可得AP;(2)分两种相似情况加以考虑,根据对应边成比例即可完成;(3)分∠QMB=90°和∠MQB=90°两种情况考虑即可,再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得t的值.【解题过程】(1)如图,作DH⊥AB于H则四边形DHBC是矩形∴CD=BH=6cm,DH=BC=6cm∴AH=8cm在RtΔADH中,由勾股定理得AD=√DH2+AH2=√62+82=10(cm)∵DP=tcm∴AP=AD−DP=(10−t)cm(2)①当ΔAPQ∽ΔADB时则有APAQ =ADAB∴10−tt =1014解得:t=356②当ΔAPQ∽ΔABD时则有APAQ =ABAD∴10−tt =1410解得:t=256综上所述,当t=356或256时,以点A、P、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D相似;(3)①当∠QMB=90°时,ΔQMB为直角三角形如图,过点P作PN⊥AB于N,DH⊥AB于H∴∠PNQ=∠BHD∵∠QMB=90°∴∠PQN+∠DBH=90°∵∠PQN+∠QPN=90°∴∠QPN=∠DBH∴ΔPNQ∽ΔBHD∴QN PN =DHBH=66=1即QN=PN∵PN∥DH∴ΔAPN∽ΔADH∴PN AP =DHAD=610=35,ANAP=AHAD=810=45∴PN=35AP=35(10−t),AN=45AP=45(10−t)∴QN=AN−AQ=45(10−t)−t=8−95t由QN=PN得:8−95t=35(10−t)解得:t=53②当∠MQB=90°时,ΔQMB为直角三角形,如图则PQ∥DH∴ΔAPQ∽ΔADH∴AQ AP =AHAD=45∴AQ=45AP即t=45(10−t)解得:t=409综上所述,当t=53或409时,ΔQMB是直角三角形.11.(2022秋·山东青岛·九年级统考期中)如图1,在RtΔABC中,∠ACB=90°,AC=8,BC=6,CD⊥AB 于点D.点P从点D出发,沿线段DC向点C运动,点Q从点C出发,沿线段CA向点A运动,两点同时出发,速度都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当点P运动到C时,两点都停止.设运动时间为t秒.(1)当ΔPQC 是等腰三角形时,请直接写出t 值为 .(2)如图2,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 ,使得沿PC 翻折ΔCPQ 所得到的四边形CQPM 是菱形?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3,连接BP ,设四边形BPQC 的面积为S .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4)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 ,使得P 、Q 、B 三点共线?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思路点拨】(1)根据勾股定理及等面积法可求CD ,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PC =QC 、PC =QP 、PQ =CQ 三种情况讨论即可求解;(2)根据菱形的性质可知,当PQ =CQ 时复合题意,过点Q 作QF ⊥CD ,证ΔABC ∼ΔQCF ,得CF =35t ,由PC =2×35t =245−t ,即可求解;(3)过点Q 作QH ⊥CD ,证ΔABC ∼ΔQCH ,得10t=8QH,即QH =45t ,证ΔABC ∼ΔBCD ,得BD =185,由S =S Δ⬚PCQ +S ΔBPC =12PC ⋅QH +12PC ⋅BD 即可求解; (4)过点P 作PG ⊥BC ,可得,ΔABC ∼ΔCPG ,得245−t 10=CG8,即CG =45(245−t),BG =6−45(245−t),由S ΔPBC =12PC ⋅BD =12BC ⋅PG 可得PG =35(245−t),由CQPG =66−45(245−t),当ΔBCQ ∼ΔBGP 时,B 、P 、Q 三点共线,得t35(245−t)=66−45(245−t),即可求解;【解题过程】(1)解:∵∠ACB =90°,AC =8,BC =6, ∴AB =√AC 2+BC 2=√82+62=10, ∵CD ⊥AB , ∴CD =AC⋅BC AB=6×810=245,∵ΔPQC 是等腰三角形,①当PC =QC 时,即245−t =t ,解得:t =125;②当PC =QP 时,如图,过点P 作PE ⊥AC ,∵PC =QP ,PE ⊥AC , ∴QE =CE ,∵PE ⊥AC ,CD ⊥AB ,∠ACB =90°, ∴∠A =∠ACD , ∴ΔABC ∼ΔPCE , ∴AB PC=BC EC, 即,10245−t=612t,解得:t =14455.③当PQ =CQ 时,过点Q 作QF ⊥CD ,∵∠A =∠ACD , ∴ΔABC ∼ΔQCF , ∴ABQC =BCCF,即10t =6CF , ∴CF =35t ,∵PQ =CQ ,QF ⊥CD , ∴CF =PF =35t , ∴PC =2×35t =245−t ,解得:t=2411,故当ΔPQC是等腰三角形时,t值为125或14455或2411.(2)当PQ=CQ时,四边形CQPM是菱形,过点Q作QF⊥CD,∵∠A=∠ACD,∴ΔABC∼ΔQCF,∴AB QC =BCCF,即10t=6CF,∴CF=35t,∵PQ=CQ,QF⊥CD,∴CF=PF=35t,∴PC=2×35t=245−t,解得:t=2411,(3)如图,过点Q作QH⊥CD,∵∠A=∠ACD,∴ΔABC∼ΔQCH,∴AB QC =ACQH,即10t=8QH,∴QH =45t ,易证ΔABC ∼ΔBCD ,AB BC=BC BD ,即106=6BD ,解得:BD =185.S =S Δ⬚PCQ +S ΔBPC =12PC ⋅QH +12PC ⋅BD =12×(245−t)(45t +185)=−25t 2+325t +21625;(4)如图过点P 作PG ⊥BC ,可得,ΔABC ∼ΔCPG ,∴CPAB =CGAC ,即245−t 10=CG 8,∴CG =45(245−t), ∴BG =6−45(245−t),∵S ΔPBC =12PC ⋅BD =12BC ⋅PG , ∴PG =PC⋅BD BC =(245−t)×1856=35(245−t),∴CQPG =t 35(245−t),BCBG =66−45(245−t),当ΔBCQ ∼ΔBGP 时,B 、P 、Q 三点共线, 所有t35(245−t)=66−45(245−t),解得:t 1=12√6−185,t 2=−12√6−185(舍去), ∴当t =12√6−185时,P 、Q 、B 三点共线.12.(2023秋·浙江金华·九年级统考期末)如图1,在矩形ABCD 中,AB =6,BC =3,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AB 边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点B 运动,同时,动点Q 从点B 出发,沿BC −CD 匀速向终点D 运动,点P 、Q 同时到达终点,BD 与PQ 交于点E .过点B 作BF ⊥PQ 于点F .设点P 、Q 的运动时间为t 秒.(1)求点Q的运动速度.(2)如图2,当点Q与点C重合时,求BE的长.(3)在点P、Q的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得以B、E、F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CD相似?若存在,求运动时间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思路点拨】(1)求出点P运动的时间即Q运动的时间计算解题即可;(2)当点Q与点C重合时,求出BD长,利用△EPB∽△ECD解题即可;(3)分①点Q在BC边上,②点Q在DC边上,点Q在P的右侧时,③点Q在DC边上,点Q在P的左侧时三种情况利用三角形相似解题即可.【解题过程】(1)解:由题可知点P运动的时间为62=3s,点Q运动的速度为:3+63=3,(2)如图,当点Q与点C重合时,∴t=33=1∴BP=AB−AP=6−2×1=4,在Rt△BDC中,BD=√BC2+CD2=√32+62=3√5,∵AB∥CD∴△EPB∽△ECD∴BE ED =BPCD即3√5−BE=46解得:BE =65√5(3)解:∵BF ⊥PQ ∴∠BFE =∠C =90°,当△BEF ∽△BDC 时,则∠BEF =∠BDC ∴PQ ∥CD 不符合题意, 当△BEF ∽△DBC 时, ∴∠BEF =∠DBC , 当点Q 在BC 边上∴BQ =EQ =3t ,EP =PQ −3t 过点Q 作QH ∥CD 交BD 于点H , 则AB ∥CD ∥QH ,∴HQBP =EQ EP ,HQCD=BQ BC∴HQ =EQ×BP EP =3t(6−2t)PQ−3t,∴3t(6−2t)PQ−3t6=3t 3,解得:PQ =2t +3,在Rt △PQB 中,PB 2+BQ 2=PQ 2 即(2t +3)2=(6−2t)2+(3t)2, 解得:t =1或t =3(舍去)当点Q 在DC 边上,点Q 在P 的右侧时, 如图,过Q 作QH ∥BC 交AB 、BD 于点H 、M ,则HB=QC=3t−3,DQ=9−3t ∵QH∥BC,BC∥AD∴QH∥BC∥AD,∴△BMH∽△BDA∴HM AD =HBAB即3t−36=HM3解得HM=32t−32,∴QE=MQ=3−(32t−32)=92−32t,PH=6−2t−(3t−3)=9−5t∵AB∥CD∴△BPE∽△DQE∴PB DQ =PEEQ即6−2t9−3t =PE92−32t,解得PE=3−t∴PQ=PE+EQ=3−t+92−32t=152−52t在Rt△PQH中,PH2+HQ2=PQ2即(152−52t)2=(9−5t)2+32解得t=95或t=1(舍去);如图,当点Q在P的左侧时,过Q作QH∥BC交AB、BD于点H、M,则∠PEB=∠EDQ=∠DEQ=∠PBE∴PE=PB=6−2t,EQ=QD=9−3t,∴PQ=6−2t+9−3t=15−5t在Rt △PQH 中,PH 2+HQ 2=PQ 2 即(15−5t)2=(9−5t)2+32 解得t =94综上所述,当t =1或t =95或t =94时,以B 、E 、F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CD 相似13.(2023秋·江苏无锡·九年级无锡市南长实验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B (6,5),过点B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A ,作y 轴的垂线,垂足为C .点D 从O 出发,沿y 轴正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运动;点E 从O 出发,沿x 轴正方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运动;点F 从B 出发,沿BA 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运动.当E 点运动到点A 时,三点随之停止运动.运动过程中△ODE 关于直线DE 的对称图形是△O ′DE ,设运动时间为t .(1)用含t 的代数式分别表示点E ,点F 的坐标;(2)若△ODE 与以点A ,E ,F 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求t 的值;(3)是否存在这样的t ,使得以D ,E ,F ,O′所围成的四边形中有一组对边平行?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思路点拨】(1)由题可得OE =3t ,OD =t ,BF =2t ,易证四边形OABC 是矩形,从而得到AB =OC ,BC =OA ,即可求出AF , OE ,即可求出点E ,点F 的坐标(2)只需两种情况讨论①当△ODE ∽△AEF ,②当△ODE ∽△AFE ,然后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解;(3)过点O′作x轴的平行线与y轴交于点M,与过点E的y轴的平行线交于点N,如图1,易得△MDO′∽△NO′E,设MO′=a,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a=35t,然后分两种情况讨论即可求解.【解题过程】(1)由题可得OE=3t,OD=t,BF=2t,∵BA⊥x轴,BC⊥y轴,∠AOC=90°,∴∠AOC=∠BAO=∠BCO=90°,∴四边形OABC是矩形,∴AB=OC,BC=OA,∵B(12,10),∴BC=OA=12,AB=OC=10,∴AF=10−2t,OE=12−3t,∴点E的坐标为(3t,0),点F的坐标为(12,10−2t);(2)①当△ODE∽△AEF时,则有ODAE =OEAF,∴t 12−3t =3t10−2t,解得t1=0(舍去),t2=267,②当△ODE∽△AFE时,则有ODAF =OEAE,∴t 10−2t =3t12−3t,解得t1=0(舍去),t2=6,∵点E运动到点A时,三点随之停止运动,∴3t≤12,∴t≤4,∴t=6舍去,综上所述:t的值为267;(3)过点O′作x轴的平行线与y轴交于点M,与过点E的y轴的平行线交于点N,如图1,则有∠DMN=90°,∠N=90°,由折叠可得:DO′=DO=t,O′E=OE=3t,∠DO′E=∠DOE=90°,∴∠DMO′=∠N=90°,∠MDO′=90°−∠MO′D=∠NO′E,∴△MDO′∽△NO′E,∴MO′NE =MDNO′=O′DEO′=t3t=13,∴NE=3MO′,NO′=3MD,设MO′=a,则有OM=NE=3a,NO′=3t−a,MD=3a−t,∴3t−a=3(3a−t),解得:a=35t,∴MO′=35t,OM=95t,∴点O′的坐标为(35t,95t),①若DO′∥EF,如图2,延长O′D交x轴于S,则有O′M∥OS,∠DSE=∠FEA,∴∠MO′D=∠DSE=∠FEA,∵∠O′MD=∠EAF=90°,∴∠O ′MD ∽∠EAF ,∴MO ′AE =MD AF , ∴35t 6−3t =95t−t 5−2t ,解得:t 1=0(舍去),t 2=32, 经检验:t =32是分式方程的解, ②若OF∥DE ,如图3,过点O ′作x 轴的平行线与AB 交于点Q ,延长DE 交 BA 的延长线于点T ,同①可得 :△DOE ∽△FQO ′,∴OD QF =OE QO ′,t95t−(5−2t )=3t 6−35t ,解得t 1=0(舍去),t 2=74,综上所述:t 的值为32或74. 14.(2023秋·吉林长春·九年级长春市解放大路学校校考阶段练习)如图,在Rt △ABC 中,∠C =90°,AC =3,AB =5,点D 为边AB 上一点且BD =2.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AB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B 运动,且点P 不与点A 、B 、D 重合.过动点P 作PQ ⊥AB 交折线AC −CB 于点Q ,作点P 关于点D 的对称点E ,连结QE .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t 秒.(1)当点Q 与点C 重合时,t =________;(2)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PE的长;(3)当△PEQ∽△CAB时,求t的值;(4)当Q在BC上运动时,若△BEQ为等腰三角形,直接写出此时t的值.【思路点拨】(1)利用面积计算即可;(2)分两种情况讨论即可;(3)由△PEQ∽△CAB可得PEAC =PQBC,代入线段计算即可;(4)画出图形,分类讨论即可.【解题过程】(1)∵∠C=90°,AC=3,AB=5,∴BC=√AB2−AC2=4,当点Q与点C重合时,S△ABC=12AC⋅BC=12PQ⋅AB∴S△ABC=12×3×4=12PQ×5∴PQ=125,∴PA=√AC2−PQ2=95,∴t=PA÷1=95,故答案为:95;(2)由题意可得,PA=t,PB=AB−PA=5−t,AD=AB−BD=3∵点P关于点D的对称点E,∴PD=DE,∴PE=2PD,当点P在点D的右边时,0<t<3,此时PD=AD−PA=3−t=DE,∴PE=2PD=6−2t,当点P在点D的左边时,3<t<5,此时PD=PA−AD=t−3=DE,∴PE=2PD=2t−6,综上所述,PE ={6−2t(0<t <3)2t −6(3<t <5)(3)当0<t ≤95时,点Q 在AC 边上,点P 在点D 的右边,PE =6−2t ∵∠APQ =∠ACB =90°∴△PAQ ∽△CAB ,∴PA AC=PQ BC , ∴t 3=PQ 4∴PQ =43t ∵△PEQ ∽△CAB∴PE AC =PQ BC ∴6−2t 3=43t 4 ∴t =2(舍)当95<t <3时,点Q 在BC 边上,点P 在点D 的右边,PE =6−2t ,∵∠BPQ =∠ACB =90°∴△PBQ ∽△CBA ,∴BP BC =PQ AC =BQ AB , ∴5−t 4=PQ 3=BQ 5 ∴PQ =34(5−t),BQ =54(5−t)∵△PEQ ∽△CAB∴PE AC =PQ BC ∴6−2t 3=34(5−t)4t =5123,当3<t<5时,点Q在BC边上,点P在点D的左边,此时PQ=34(5−t),PE=2t−6∵△PEQ∽△CAB∴PE AC =PQBC∴2t−63=34(5−t)4t=141 41综上,当△PEQ∽△CAB时,t=5123,t=14141(4)当当Q在BC上运动时,95<t<5,当95<t<3时,点Q在BC边上,点P在点D的右边,PE=6−2t,PQ=34(5−t)此时△BEQ为钝角三角形,若△BEQ为等腰三角形,则EB=EQ=AB−PE−PA=5−(6−2t)−t=t−1,在Rt△PQE中,PQ2+PE2=QE2,∴[34(5−t)]2+(6−2t)2=(t−1)2,此方程无解当3<t<5时,点Q在BC边上,点P在点D的左边,PE=2t−6,PQ=34(5−t),BE=PA−PE=t−(2t−6)=6−t,BQ=54(5−t)。

(完整版)相似三角形的动点问题题型(整理)

(完整版)相似三角形的动点问题题型(整理)

相似三角形的动点问题一、动点型例1、如图,已知等边三角形ABC中,点D,E,F分别为边AB,AC,BC的中点,M为直线BC上一动点,△DMN为等边三角形(点M的位置改变时,△DMN也随之整体移动).(1)如图1,当点M在点B左侧时,请你判断EN与MF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点F是否在直线NE上?都请直接写出结论,不必证明或说明理由;(2)如图2,当点M在BC上时,其它条件不变,(1)的结论中EN与MF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利用图2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若点M在点C右侧时,请你在图3中画出相应的图形,并判断(1)的结论中EN与MF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直接写出结论,不必证明或说明理由.例2、如图,在矩形ABCD中,AB=12cm,BC=8cm.点E、F、G分别从点A、B、C三点同时出发,沿矩形的边按逆时针方向移动.点E、G的速度均为2cm/s,点F的速度为4cm/s,当点F追上点G(即点F与点G重合)时,三个点随之停止移动.设移动开始后第t秒时,△EFG的面积为S(cm2)(1)当t=1秒时,S的值是多少?(2)写出S和t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指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3)若点F在矩形的边BC上移动,当t为何值时,以点E、B、F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点F、C、G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请说明理由.迁移应用1、如图,已知△ABC是边长为6cm的等边三角形,动点P、Q同时从A、B两点出发,分别沿AB、BC匀速运动,其中点P运动的速度是1cm/s,点Q运动的速度是2cm/s,当点Q 到达点C时,P、Q两点都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1)当t=2时,判断△BPQ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设△BPQ的面积为S(cm2),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3)作QR//BA交AC于点R,连结PR,当t为何值时,△APR∽△PRQ?2、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B∥DC,∠D=90o,AC⊥BC,AB=10cm,BC=6cm,F点以2cm/秒的速度在线段AB上由A向B匀速运动,E点同时以1cm/秒的速度在线段BC 上由B向C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0<t<5).1)求证:△ACD∽△BAC;2)求:DC的长;3)试探究:△BEF可以为等腰三角形吗?若能,求t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3、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B=90°,AD=6,BC=8,AB=33,点M 是BC的中点.点P从点M出发沿MB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B匀速运动,到达点B后立刻以原速度沿BM返回;点Q从点M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在射线MC上匀速运动.在点P,Q的运动过程中,以PQ为边作等边三角形EPQ,使它与梯形ABCD在射线BC的同侧.点P,Q同时出发,当点P返回到点M时停止运动,点Q也随之停止.设点P,Q运动的时间是t秒(t>0).(1)设PQ的长为y,在点P从点M向点B运动的过程中,写出y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不必写t的取值范围);(2)当BP=1时,求△EPQ与梯形ABCD重叠部分的面积;(3)随着时间t的变化,线段AD会有一部分被△EPQ覆盖,被覆盖线段的长度在某个时刻会达到最大值,请回答:该最大值能否持续一个时段?若能,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若不能,请说明理由.二、动点加动线例1、如图,在Rt△ABC中,∠C=90°,AC=3,AB=5.点P从点C出发沿CA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A匀速运动,到达点A后立刻以原来的速度沿AC返回;点Q从点A 出发沿AB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B匀速运动.伴随着P、Q的运动,DE保持垂直平分PQ,且交PQ于点D,交折线QB-BC-CP于点E.点P、Q同时出发,当点Q到达点B 时停止运动,点P也随之停止.设点P、Q运动的时间是t秒(t>0).(1)当t=2时,AP= ,点Q到AC的距离是;(2)在点P从C向A运动的过程中,求△APQ的面积S与t的函数关系式;(不必写出t 的取值范围(3)在点E从B向C运动的过程中,四边形QBED能否成为直角梯形?若能,求t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4)当DE经过点C时,请直接写出t的值.迁移应用1、如图,已知矩形ABCD的边长AB=3cm,BC=6cm.某一时刻,动点M从A点出发沿AB方向以1cm/s的速度向B点匀速运动;同时,动点N从D点出发沿DA方向以2cm/s 的速度向A点匀速运动,问:是否存在时刻t,使以A、M、N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CD相似?若存在,求t的值.2、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E 是BC 边的中点,点P 在射线AD 上,过P 作PF ⊥AE 于F .(1)求证:△PFA ∽△ABE ;(2)当点P 在射线AD 上运动时,设PA=x ,是否存在实数x ,使以P ,F ,E 为顶点的三角形也与△ABE 相似?若存在,请求出x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如图,已知A (8,0),B (0,6),两个动点P 、Q 同时在△OAB 的边上按逆时针方向(→O →A →B →O →)运动,开始时点P 在点B 位置,点Q 在点O 位置,点P 的运动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点Q 的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1)在前3秒内,求△OPQ 的面积S 与时间t 之间的关系式;并求出△OPQ 的最大面积; (2)在前10秒内,秋P 、Q 两点之间的最小距离,并求此时点P 、Q 的坐标;(3)在前15秒内,探究PQ 平行于△OAB 一边的情况,并求平行时点P 、Q 的坐标.4、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是直角三角形,∠ACB ,点A 、C 的坐标分别为A(-3,0),C(1,0),43AC BC , (1)求过点A 、B 的直线的函数表达式;(2)在X 轴上找一点D,连接DB ,使得△ADB 与△ABC 相似(不包括全等),并求点Dyx O AB的坐标;(3)在(2)的条件下,如P、Q分别是AB和AD上的动点,连接PQ,设AP=DQ=m,问是否存在这样的m使得△APQ与△ADB相似,如存在,请求出m的值;如不存在,请说明理由.5、如图,四边形OABC是一张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矩形纸片,点A在x轴上,点C在Y轴上,将边BC折叠,使点B落在边OA的点D处.已知折叠CE=55,且43DAEA(1)判断OCD与△ADE是否相似?请说明理由;x(2)求直线CE与x轴交点P的坐标;(3)是否存在过点D的直线L,使直线L、直线CE与x轴所围成的三角形和△CDE相似?如果存在,请直接写出其解析式并画出相应的直线;如果不存Array在,请说明理由.6、△ABC中,AB=AC=5,BC=6,点P从点B开始沿BC边以每秒1的速度向点C运动,点Q从点C开始沿CA边以每秒2的速度向点A运动,DE保持垂直平分PQ,且交PQ于点D,交BC于点E.点P,Q分别从B,C两点同时出发,当点Q运动到点A时,点Q、p停止运动,设它们运动的时间为x.1)当x= 秒时,射线DE经过点C;2)当点Q运动时,设四边形ABPQ的面积为y,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3)当点Q运动时,是否存在以P、Q、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PDE相似?若存在,求出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7、如图,梯形ABCD中,AD∥BC,AB=CD=20cm,AD=40cm,∠D=120°,点P、Q同时从C点出发,分别以2cm/s和1cm/s的速度沿着线段CB和线段CD运动,当Q到达点D,点P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1)当t为何值时,△CPQ与△ABP相似;(2)设△APQ与梯形ABCD重合的面积为S,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8、如图,直角梯形ABCD中,AB∥DC,∠DAB=90°,AD=2DC=4,AB=6.动点M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从点A沿线段AB向点B运动;同时点P以相同的速度,从点C沿折线C-D-A向点A运动.当点M到达点B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过点M作直线l∥AD,与线段CD 的交点为E ,与折线A-C-B 的交点为Q .点M 运动的时间为t (秒). (1)当t=0.5时,求线段QM 的长;(2)当0<t <2时,如果以C 、P 、Q 为顶点的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求t 的值; (3)当t >2时,连接PQ 交线段AC 于点R .请探究RQCQ是否为定值,若是,试求这个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9、如图1,直角梯形ABCD 中,∠A=∠B=90°,AD=AB=6cm ,BC=8cm ,点E 从点A 出发沿AD 方向以1cm/s 的速度向中点D 运动;点F 从点C 出发沿CA 方向以2cm/s 的速度向终点A运动,当点E、点F中有一点运动到终点,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设运动时间为ts.(1)当t为何值时,△AEF和△ACD相似?(2)如图2,连接BF,随着点E、F的运动,四边形ABFE可能是直角梯形?若可能,请求出t的值及四边形ABFE的面积;若不能,请说明理由;(3)当t为何值时,△AFE的面积最大?最大值是多少?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是平行四边形.直线l经过O、C两点.点A的坐标为(8,0),点B的坐标为(11,4),动点P在线段OA上从点O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点A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A→B→C的方向向点C运动,过点P作PM垂直于x轴,与折线O一C-B相交于点M.当P、Q两点中有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点P、Q运动的时间为t秒(t>0).△MPQ的面积为S.(1)点C的坐标为,直线l的解析式为。

相似三角形中考考点归纳与典型例题

相似三角形中考考点归纳与典型例题

相似三角形中考考点归纳与典型例题相似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常出现的重要概念,它是几何学中研究两个三角形之间形状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

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是解决几何问题的基础。

相似三角形的重要性质:1. 定义: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则它们是相似三角形。

记作ΔABC ~ ΔDEF。

其中A、B、C是ΔABC的顶点,D、E、F是ΔDEF的顶点。

2. 判定定理:(1) AA相似定理: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对应角相等,则它们是相似的。

(2) AAA相似定理: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个对应角相等,则它们是相似的。

3. 边比例关系: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

即对于ΔABC ~ΔDEF,有AB/DE = BC/EF = AC/DF。

4. 高比例关系:相似三角形的高线成比例。

即对于ΔABC ~ΔDEF,有h1/h2 = AB/DE = BC/EF = AC/DF。

5.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 对应角相等,即∠A = ∠D,∠B = ∠E,∠C = ∠F。

(2) 对应边成比例,即AB/DE = BC/EF = AC/DF。

(3) 相似三角形的顶角相等,边比例相等,它们的面积比例也相等。

(4) 相似三角形的高线间成比例。

相似三角形的典型例题:例题1: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B = 90°,BM是AC的中线,求比值AB/BC。

解:由与直角三角形的垂直关系可知∠A = ∠CBM,∠C = ∠ABM。

所以∠ABC ~ ∠CBM。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BC = CB/BM = 2/1,即AB/BC = 2。

例题2:如图,上底AE = 4cm,下底BC = 8cm,连结CD,且CD = AE,点F是AE的中点,连接BF,求比值∠AFB/∠ACD。

解:由AE = CD可得∠A = ∠C。

又由BF = FE可得∠B = ∠AFE。

所以∠AFB ~ ∠ACD。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FB/∠ACD = AB/AD= BC/CD = 2。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用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基础)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用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基础)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重难点突破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用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知识讲解(基础)【学习目标】1.以分析实际例子为背景,认识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基本概念与性质;2.通过典型实例认识现实生活中物体的相似,能运用图形相似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如何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要点梳理】要点一、平行投影1.一般地,用光线照射物体,在某个平面(地面或墙壁等)上得到的影子,叫做物体的投影.只要有光线,有被光线照到的物体,就存在影子.太阳光线可看做平行的,象这样在平行光的照射下,物体所产生的影称为平行投影.由此我们可得出这样两个结论:(1)等高的物体垂直地面放置时,如图1所示,在太阳光下,它们的影子一样长.(2)等长的物体平行于地面放置时,如图2所示,它们在太阳光下的影子一样长,且影长等于物体本身的长度.2. 物高与影长的关系(1)在不同时刻,同一物体的影子的方向和大小可能不同.不同时刻,物体在太阳光下的影子的大小在变,方向也在改变,就北半球而言,从早晨到傍晚,物体影子的指向是:西→西北→北→东北→东,影长也是由长变短再变长.(2)在同一时刻,不同物体的物高与影长成正比例.即:=.甲物体的高甲物体的影长乙物体的高乙物体的影长利用上面的关系式可以计算高大物体的高度,比如旗杆的高度等.注意:利用影长计算物高时,要注意的是测量两物体在同一时刻的影长.要点诠释:1.平行投影是物体投影的一种,是在平行光线的照射下产生的.利用平行投影知识解题要分清不同时刻和同一时刻.2.物体与影子上的对应点的连线是平行的就说明是平行光线.要点二、中心投影若一束光线是从一点发出的,在点光源的照射下,物体所产生的影称为中心投影.这个“点”就是中心,相当于物理上学习的“点光源”.生活中能形成中心投影的点光源主要有手电筒、路灯、台灯、投影仪的灯光、放映机的灯光等.相应地,我们会得到两个结论:(1)等高的物体垂直地面放置时,如图1所示,在灯光下,离点光源近的物体它的影子短,离点光源远的物体它的影子长.(2)等长的物体平行于地面放置时,如图2所示.一般情况下,离点光源越近,影子越长;离点光源越远,影子越短,但不会比物体本身的长度还短.在中心投影的情况下,还有这样一个重要结论:点光源、物体边缘上的点以及它在影子上的对应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根据其中两个点,就可以求出第三个点的位置.要点诠释:光源和物体所处的位置及方向影响物体的中心投影,光源或物体的方向改变,则该物体的影子的方向也发生变化,但光源、物体的影子始终分离在物体的两侧.要点三、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的区别与联系1.联系:(1)中心投影、平行投影都是研究物体投影的一种,只不过平行投影是在平行光线下所形成的投影,通常的平行光线有太阳光线、月光等,而中心投影是从一点发出的光线所形成的投影,通常状况下,灯泡的光线、手电筒的光线等都可看成是从某一点发射出来的光线.(2)在平行投影中,同一时刻改变物体的方向和位置,其投影也跟着发生变化;在中心投影中,同一灯光下,改变物体的位置和方向,其投影也跟着发生变化.在中心投影中,固定物体的位置和方向,改变灯光的位置,物体投影的方向和位置也要发生变化.2.区别:(1)太阳光线是平行的,故太阳光下的影子长度都与物体高度成比例;灯光是发散的,灯光下的影子与物体高度不一定成比例.(2)同一时刻,太阳光下影子的方向总是在同一方向,而灯光下的影子可能在同一方向,也可能在不同方向.要点诠释:在解决有关投影的问题时必须先判断准确是平行投影还是中心投影,然后再根据它们的具体特点进一步解决问题.要点四、相似三角形的应用1.测量高度测量不能到达顶部的物体的高度,通常使用“在同一时刻物高与影长的比例相等”的原理解决.【课程名称: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 394500:应用举例及总结】要点诠释:测量旗杆的高度的几种方法:平面镜测量法影子测量法手臂测量法标杆测量法2.测量距离测量不能直接到达的两点间的距离,常构造如下两种相似三角形求解。

九年级下册数学相似三角形的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下册数学相似三角形的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下册数学相似三角形的知识点整理九年级下册数学相似三角形的知识点整理知识点是知识、理论、道理、思想等的相对独立的最小单元。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九年级下册数学相似三角形的知识点整理,希望能帮到大家!一、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1、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2、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3、推论的逆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线段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二、相似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三、相似三角形:1、定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2、性质:(1)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2)相似三角形的对应线段(边、高、中线、角平分线)成比例;(3)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说明:①等高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底之比,等底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高之比;②要注意两个图形元素的对应。

3、判定定理:(1)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3)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4)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相似三角形初三数学第二册期末考试知识点1、概念:三条边对应成比例,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叫相似三角形。

2、相似比:在相似三角形中,对应边的比叫作这两个三角形的相似比。

3、全等三角形:形状和大小都相同的三角形称为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特例。

例:1、两个全等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为什么?相似、因为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2、两个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为什么?两个直角三角形不一定相似。

因为对应角不一定相等,对应边也不一定成比例、3 、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呢?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相似、因为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4、两个等腰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为什么?两个等腰三角形不一定相似、5 、两个等边三角形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3、三边对应成比例4、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苏科版九年级下册数学相似三角形知识梳理与典例分析

苏科版九年级下册数学相似三角形知识梳理与典例分析

学科教师辅导教案授课类型复习(相似三角形)教学目标1、了解相似形、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2、会判定三角形相似星级★★★★★(自由分配)进门测选择题:1、在相同时间的物高与影长成比例,如果物高为1.5米的测竿的影长为2.5米,那么影长为30米的旗竿的高度是()A 20mB 16mC 18mD 15m2、如图,三角形ABC中,D、E分别是AB、AC上的点,DE∥BC,DE=1,BC=3,AB=6则AD的长是()A 1B 1.5C 2D 2.53、如图在矩形ABCD中,AE=BF,EF与BD交于点G,则图中的相似三角形共有()对A 4B 5C 6D 84、如图,CD是Rt⊿ABC斜边上的高,AD=9,CD=6则BD=()A 4.5B 5C 3D 45、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E是DC的中点,P是BC上的一点,下列条件:①∠APB=∠EPC;②∠BAP=∠CEP;③P是BC的中点;④BP:BC=2:3。

其中能得到⊿ABP与⊿ECP相似的有()个A 4B 3C 2D 1知识点归纳相似形 定义:形状相同的图形叫做相似形性质: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相似比: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相似三角形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判定:各角对应相等、各边对应相等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相似三角形的重心: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这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

黄金分割: 黄金比,0.618或者2分之 根号5 — 1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2.三角形相似的条件1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它两边相交,所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3.三角形相似的条件2定理: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4.三角形相似的条件3定理: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5.三角形相似的条件4定理: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基本思路(1)若已知一对 等角,则可找另一对 等角,或说明夹已知等角的两边或比例(2)若已知两边成比例,则可说明其夹角相等,或说明第三边也成比例(3)若出现平行线,则利用“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来判定例一 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过点B 作BE ⊥CD 于E ,连结AE ,F 为AE 上的一点,且∠BFE=∠C(1) 求证:∆ABF ∽∆EAD(2) 若∠BAE=o30,AD=2,求BF 的长例二 已知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E 是AB 的中点,AF=31AD ,连结E 、F 交AC 于G 求:AG :AC 的值课堂练习 1、如图6,⊿ABC 中,D 为BC 边上的中点,E 是AD 的中点,BE 的延长线交AC 于F 则AF :FC=A 1:5B 1:4C 1:3D 1:22、如图7,⊿ABC 中,DE ∥BC ,和CD 交于F ,若AD :DB=2:3则BF :FE=( )A 5:2B 2:3C 5:3D 3:23、如图8,在四边形ABCD 中,E 是AB 上的一点,EC ∥AD ,DE ∥BC ,若===∆∆∆ECd ADE BEC s s s 则3,1( )A 2B 1.5C 3D 24、如图9,这是圆桌正上方的灯光照射桌面,在地面上形成的阴影示意图,已知桌面的直径是1.6m ,阴影的直径是2.4m ,那么灯泡距地面( )mA 2.5B 3C 3.6D 45、如图10,BD 、CE 是⊿ABC 的中线,P 、Q 分别为BD 、CD 的中点则PQ:BC=( )A 1:3B 1:4C 1:5D 1:6二、填空题:1、 已知:0543≠==z y x 则=+++-z y x z y x 2、 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E 是BC 上的一点,BE :EC=2:3,AE 交BD 于F ,则BF :FD=3、 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是2,BE=EC ,MN=1,线段MN 的两端点在CD 、AD 上滑动,当DM= 时,⊿ABE 与⊿DMN 相似。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第二中学九年级数学苏科版下册相似三角形期终复习要点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第二中学九年级数学苏科版下册相似三角形期终复习要点

相似三角形复习要点一、知识要点:1、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应注意:△ABC ∽△C B A '''与△C B A '''∽△ABC 的相似比互为倒数,当k=1时,两个三角形全等。

2、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这是今后证明三角形相似的重要依据。

3、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定理1: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定理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定理3: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

推论1:斜边和直角边对应成比例,两直角三角形相似; 推论2: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4、黄金分割、位似图形、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实际应用。

二、典型例题: (一)、求线段长或线段比例1 雨后初晴,一学生在运动场上玩耍,从他前面2m 远一块小积水处,他看到了旗杆的倒影,如果旗杆底端到积水处的距离为40 m ,该生眼睛的高度是1.5 m ,那么旗杆的高度是______.例2 如图2所示,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F 是AD 上一点,CF 的延长线交AB 于点E ,若AF : FD =1:3,则AE :EB =___________;若AF :FD =1:n(n>0),则AE :EB =________.解析 过D 作DG ∥AB 交CE 于G .由于D 是BC 的中点,可知DG 是BCE 的中位线,解:(二)、求周长与面积或周长与面积比例3 如图,已知:△ABC 中,AB=5,BC=3,AC=4,PQ//AB ,P 点在AC 上(与点A 、C 不重合),Q 点在BC 上.(1)当△PQC 的面积与四边形PABQ 的面积相等时,求CP 的长;(2)当△PQC 的周长与四边形PABQ 的周长相等时,求CP 的长;例4 如图3所示,在□ABCD 中,E 为DC 边的中点,AE 交BD 于D .若S △DOE =9 cm 2,则S △AOB 等于( )(A)18 cm 2 (B)27 cm 2 (C)36 cm 2 (D)45 cm 2(三)、证明比例线段例5 如图4所示,已知正方形ABCD 中,O 是AC 与BD 的交点, ∠DAC 的平分线AP 于点P ,∠BDC 的平分线DQ 交AC 于点Q ,求证:BD APCD BQ=. (四)、实际应用举例例6 如图,一天早上,小张正向着教学楼AB 走去,他发现教学楼后面有一水塔DC ,可过了一会抬头一看:“怎么看不到水塔了?”心里很是纳闷,经过了解,教学楼、水塔的高分别是20 m 和30 m ,它们之间的距离为30 m ,小张身高为1.6 m ,小张要想看到水塔,他与教学楼之间的距离至少应有多少米?三、易混淆概念1、比例线段的相关概念在四条线段d c b a ,,,中,如果b a 和的比等于d c 和的比,那么这四条线段d c b a ,,,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注:①比例线段是有顺序的,如果说a 是d c b ,,的第四比例项,那么应得比例式为:ad c b=. ②()a ca b c d b d==在比例式::中,a 、d 叫比例外项,b 、c 叫比例内项, a 、c 叫比例前项,b 、d 叫比例后项,d 叫第四比例项,如果b=c ,即 a b b d =::那么b 叫做a 、d 的比例中项, 此时有2b ad =。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相似三角形题型归纳(含隐圆、动点、最值、拓展、压轴)(无答案)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相似三角形题型归纳(含隐圆、动点、最值、拓展、压轴)(无答案)

相似三角形(相似动点)分类涉及隐圆问题、最值问题、分类讨论题型、动点题型、压轴题、拓展题题型分类:一、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①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其延长线相交,所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②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③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④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二、相似三角形解题思路:(1)相似三角形有公共角或对顶角时,公共角或对顶角是最明显的对应角;相似三角形中最大的角(或最小的角)一定是对应角;相似三角形中,一对相等的角是对应角,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对应角的夹边是对应边;(2)相似三角形中,一对最长的边(或最短的边)一定是对应边;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2、常见的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图形:三角形相似的判定,要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相比较,把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思想方法迁移到相似三角形中来;对一些出现频率较高的图形,要善于归纳和记忆;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思路要善于总结,形成一整套完整的判定方法.如:(1)“平行线型”相似三角形。

(2)“相交线型”相似三角形。

(3)“旋转型”相似三角形。

三、相似模型1.A字、8字模型。

2.共边共角模型(扭屁股模型)。

3.一线三等角模型。

4.倒数模型(较难)5.圆中的相似。

6.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类型一、线段比例问题1. (构造平行)如图1,在Rt△ABC中,∠BAC=90°,AD⊥BC于点D,点O是AC边上一点,连接BO交AD于F,OE⊥OB交BC边于点E.(1)求证:△ABF∽△COE;(2)当O为AC的中点,=2时,如图2,求的值;(3)当O为AC边中点,=n时,请直接写出的值.2.如图1 ,DE是⊙O的直径,点A、C是直径DE上方半圆上的两点,且AO⊥OC.连接AE,CD相交于点F.点B是直径DE下方半圆上的任意一点,连接AB交CD 于点G,连接CB交AE于点H.(1)求∠ABC的度数;(2)证明: △CFH∽△CBG;(3)若弧DB为半圆的三分之一,把∠AOC绕着点O旋转,使点C、O、B在一直线上时,如图2.①证明FH:BG=1:2;②若⊙O的半径为4,直接写出FH的长.3. 已知抛物线(3)(1)y a x x =+-(a ≠0),与x 轴从左至右依次相交于A 、B 两点,与y 轴相交于点C ,经过点A 的直线y=-x+b 与抛物线的另一个交点为D . (1)若点D 的横坐标为2,求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2)若在第三象限内的抛物线上有点P ,使得以A 、B 、P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求点P 的坐标;(3)在(1)的条件下,设点E 是线段AD 上的一点(不含端点),连接BE .一动点Q 从点B 出发,沿线段BE 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到点E ,再沿线段ED 以每秒 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到点D 后停止,问当点E 的坐标是多少时,点Q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所用时间最少?二、相似比乘积处理方法(逆向和正向分析找解题思路)1.如果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交于O ,过O 作直线OG ∥AB 交BC 于E ,交AD 于F ,交CD的延长线于G ,求证:OG 2=GE ·GF.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函数(x>0,k 是常数)的图像经过A (2,6),B (m,n ),其中m>2.过点A 作X 轴垂线,垂足为C ,过点B 作y 轴垂线,垂足为D ,AC 与BD 交于点E ,连结AD 、DC 、CB 。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相似图形--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相似图形--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重难点突破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相似多边形--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掌握相似多边形的概念及性质运用;2、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及相关求值问题.【要点梳理】要点一、相似三角形定义:在△ABC 和△A′B′C′中,如果∠A=∠A′,∠B=∠B′,∠C=∠C′,''''''AB BC CA A B B C C A ==,那么△ABC 和△A′B′C′相似,记做△ABC∽△A′B′C′.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叫作相似比.一般地,若△ABC 与△A′B′C′的相似比为k ,则△A′B′C′与△ABC 的相似比为1k. 要点诠释:全等三角形是相似比为1的相似三角形.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一个特例.要点二、相似多边形相似多边形:对于两个边数相等的多边形,如果他们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那么这两个多边形叫作相似多边形.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如果四边形ABCD 与四边形A 1B 1C 1D 1相似,且点A,B,C,D 分别与点A 1,B 1,C 1,D 1对应,则记作:“四边形ABC D∽四边形A 1B 1C 1D 1”.相似多边形的性质: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要点诠释:用相似多边形定义判定特殊多边形的相似情况:(1)对应角都相等的两个多边形不一定相似,如:矩形;(2)对应边的比都相等的两个多边形不一定相似,如:菱形;(3)边数相同的正多边形都相似,如:正方形,正五边形.【典型例题】类型一、相似三角形1.已知:如图,△ADE ∽△ABC ,AB=10cm ,AD=6cm ,BC=12cm ,∠A=56°,∠ADE=40°.求:(1)∠ACB 的度数;(2)DE 的长.【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2. 如图,△ABC中,AI、BI分别平分∠BAC、∠ABC.CE是△ABC的外角∠ACD的平分线,交BI延长线于E,连接CI.(1)△ABC变化时,设∠BAC=2α.若用α表示∠BIC和∠E;(2)若AB=1,且△ABC与△ICE相似,求相应AC长.【思路点拨】(1)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即可求解.(2)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相等,即可求解.【答案与解析】【总结升华】两三角形相似,注意根据对应边的不同,分情况讨论是解决本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已知:如图Rt△ABC∽Rt△BDC,若AB=3,AC=4.(1)求BD、CD的长;(2)过B作BE⊥DC于E,求BE的长.【答案】(1)Rt△ABC中,根据勾股定理得:类型二、相似多边形3.(2014•镇江) 如图:矩形ABCD 的长AB=30,宽BC=20.(1)如图(1)若沿矩形ABCD 四周有宽为1的环形区域,图中所形成的两个矩形ABCD 与A ′B ′C ′D ′相似吗?请说明理由;(2)如图(2),x 为多少时,图中的两个矩形ABCD 与A ′B ′C ′D ′相似?【答案与解析】解:(1)不相似,AB=30,A ′B ′=28,BC=20,B ′C ′=18,而≠;(2)矩形ABCD 与A ′B ′C ′D ′相似,则=, 则:=,解得x=1.5,或=,解得x=9.∴当x=1.5或9时,图中的两个矩形ABCD 与A ′B ′C ′D ′相似.【总结升华】两个边数相同的多边形,必须同时满足“对应边的比都相等,对应角都相等”这两个条件才能相似,缺一不可.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梯形ABCD中,AD ∥BC ,E 、F 两点分别在AB 、DC 上.若AE=4,EB=6,DF=2,FC=3,且梯形AEFD 与梯形EBCF 相似,则AD 与BC 的长度比为( )A.1:2B. 2:3C. 2:5D.4:9【答案】D.4.(2014•南通)如图,点E是菱形ABCD对角线CA的延长线上任意一点,以线段AE为边作一个菱形AEFG,且菱形AEFG∽菱形ABCD,连接EB,GD.(1)求证:EB=GD;(2)若∠DAB=60°,AB=2,AG=,求GD的长.【思路点拨】(1)利用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和菱形的四边相等证得三角形全等后即可证得两条线段相等;(2)连接BD交AC于点P,则BP⊥AC,根据∠DAB=60°得到112BP AB==,然后求得EP=2,最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得EB的长即可求得线段GD的长即可.【答案与解析】(1)证明:∵菱形AEFG∽菱形ABCD,∴∠EAG=∠BAD,∴∠EAG+∠GAB=∠BAD+∠GAB,∴∠EAB=∠GAD,∵AE=AG,AB=AD,∴△AEB≌△AGD,∴EB=GD;(2)解:连接BD交AC于点P,则BP⊥AC,∵∠DAB=60°,∴∠PAB=30°,∴BP=AB=1,AP==,AE=AG=,∴EP=2,∴EB===,∴GD=.【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相似多边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了解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边的比相等,对应角相等.。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用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提高)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用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提高)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重难点突破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用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知识讲解(提高)【学习目标】1.以分析实际例子为背景,认识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基本概念与性质;2.通过典型实例认识现实生活中物体的相似,能运用图形相似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如何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要点梳理】要点一、平行投影1.一般地,用光线照射物体,在某个平面(地面或墙壁等)上得到的影子,叫做物体的投影.只要有光线,有被光线照到的物体,就存在影子.太阳光线可看做平行的,象这样在平行光的照射下,物体所产生的影称为平行投影.由此我们可得出这样两个结论:(1)等高的物体垂直地面放置时,如图1所示,在太阳光下,它们的影子一样长.(2)等长的物体平行于地面放置时,如图2所示,它们在太阳光下的影子一样长,且影长等于物体本身的长度.2. 物高与影长的关系(1)在不同时刻,同一物体的影子的方向和大小可能不同.不同时刻,物体在太阳光下的影子的大小在变,方向也在改变,就北半球而言,从早晨到傍晚,物体影子的指向是:西→西北→北→东北→东,影长也是由长变短再变长.(2)在同一时刻,不同物体的物高与影长成正比例.即:=.甲物体的高甲物体的影长乙物体的高乙物体的影长利用上面的关系式可以计算高大物体的高度,比如旗杆的高度等.注意:利用影长计算物高时,要注意的是测量两物体在同一时刻的影长.要点诠释:1.平行投影是物体投影的一种,是在平行光线的照射下产生的.利用平行投影知识解题要分清不同时刻和同一时刻.2.物体与影子上的对应点的连线是平行的就说明是平行光线.要点二、中心投影若一束光线是从一点发出的,在点光源的照射下,物体所产生的影称为中心投影.这个“点”就是中心,相当于物理上学习的“点光源”.生活中能形成中心投影的点光源主要有手电筒、路灯、台灯、投影仪的灯光、放映机的灯光等.相应地,我们会得到两个结论:(1)等高的物体垂直地面放置时,如图1所示,在灯光下,离点光源近的物体它的影子短,离点光源远的物体它的影子长.(2)等长的物体平行于地面放置时,如图2所示.一般情况下,离点光源越近,影子越长;离点光源越远,影子越短,但不会比物体本身的长度还短.在中心投影的情况下,还有这样一个重要结论:点光源、物体边缘上的点以及它在影子上的对应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根据其中两个点,就可以求出第三个点的位置.要点诠释:光源和物体所处的位置及方向影响物体的中心投影,光源或物体的方向改变,则该物体的影子的方向也发生变化,但光源、物体的影子始终分离在物体的两侧.要点三、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的区别与联系1.联系:(1)中心投影、平行投影都是研究物体投影的一种,只不过平行投影是在平行光线下所形成的投影,通常的平行光线有太阳光线、月光等,而中心投影是从一点发出的光线所形成的投影,通常状况下,灯泡的光线、手电筒的光线等都可看成是从某一点发射出来的光线.(2)在平行投影中,同一时刻改变物体的方向和位置,其投影也跟着发生变化;在中心投影中,同一灯光下,改变物体的位置和方向,其投影也跟着发生变化.在中心投影中,固定物体的位置和方向,改变灯光的位置,物体投影的方向和位置也要发生变化.2.区别:(1)太阳光线是平行的,故太阳光下的影子长度都与物体高度成比例;灯光是发散的,灯光下的影子与物体高度不一定成比例.(2)同一时刻,太阳光下影子的方向总是在同一方向,而灯光下的影子可能在同一方向,也可能在不同方向.要点诠释:在解决有关投影的问题时必须先判断准确是平行投影还是中心投影,然后再根据它们的具体特点进一步解决问题.要点四、相似三角形的应用1.测量高度测量不能到达顶部的物体的高度,通常使用“在同一时刻物高与影长的比例相等”的原理解决.【课程名称: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394500:应用举例及总结】要点诠释:测量旗杆的高度的几种方法:平面镜测量法影子测量法手臂测量法标杆测量法2.测量距离测量不能直接到达的两点间的距离,常构造如下两种相似三角形求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似三角形(相似动点)分类涉及隐圆问题、最值问题、分类讨论题型、动点题型、压轴题、拓展题题型分类:一、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①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其延长线相交,所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②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③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④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二、相似三角形解题思路:(1)相似三角形有公共角或对顶角时,公共角或对顶角是最明显的对应角;相似三角形中最大的角(或最小的角)一定是对应角;相似三角形中,一对相等的角是对应角,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对应角的夹边是对应边;(2)相似三角形中,一对最长的边(或最短的边)一定是对应边;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2、常见的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图形:三角形相似的判定,要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相比较,把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思想方法迁移到相似三角形中来;对一些出现频率较高的图形,要善于归纳和记忆;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思路要善于总结,形成一整套完整的判定方法.如:(1)“平行线型”相似三角形。

(2)“相交线型”相似三角形。

(3)“旋转型”相似三角形。

三、相似模型1.A字、8字模型。

2.共边共角模型(扭屁股模型)。

3.一线三等角模型。

4.倒数模型(较难)5.圆中的相似。

6.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类型一、线段比例问题1. (构造平行)如图1,在Rt△ABC中,∠BAC=90°,AD⊥BC于点D,点O是AC边上一点,连接BO交AD于F,OE⊥OB交BC边于点E.(1)求证:△ABF∽△COE;(2)当O为AC的中点,ACAB =2时,如图2,求OFOE的值;(3)当O为AC边中点,ACAB =n时,请直接写出OFOE的值.2.如图1 ,DE是⊙O的直径,点A、C是直径DE上方半圆上的两点,且AO⊥OC.连接AE,CD相交于点F.点B是直径DE下方半圆上的任意一点,连接AB交CD 于点G,连接CB交AE于点H.(1)求∠ABC的度数;(2)证明: △CFH∽△CBG;(3)若弧DB为半圆的三分之一,把∠AOC绕着点O旋转,使点C、O、B在一直线上时,如图2.①证明FH:BG=1:2;②若⊙O的半径为4,直接写出FH的长.3. 已知抛物线(3)(1)y a x x =+-(a ≠0),与x 轴从左至右依次相交于A 、B 两点,与y 轴相交于点C ,经过点A 的直线y=-√3x+b 与抛物线的另一个交点为D . (1)若点D 的横坐标为2,求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2)若在第三象限内的抛物线上有点P ,使得以A 、B 、P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求点P 的坐标;(3)在(1)的条件下,设点E 是线段AD 上的一点(不含端点),连接BE .一动点Q 从点B 出发,沿线段BE 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到点E ,再沿线段ED 以每秒2√33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到点D 后停止,问当点E 的坐标是多少时,点Q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所用时间最少?二、相似比乘积处理方法(逆向和正向分析找解题思路)1.如果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交于O ,过O 作直线OG ∥AB 交BC 于E ,交AD 于F ,交CD的延长线于G ,求证:OG 2=GE ·GF.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kx(x>0,k是常数)的图像经过A(2,6),B(m,n),其中m>2.过点A作X轴垂线,垂足为C,过点B作y轴垂线,垂足为D,AC与BD交于点E,连结AD、DC、CB。

(1)若▲ABD的面积为3,求k的值和直线AB的解析式;(2)求证:DECE =EB AE;(3)若AD∥BC,求点B的坐标.三、构造相似辅助线——A、X字型1、如图:△ABC中,D是AB上一点,AD=AC,BC边上的中线AE交CD于F。

求证:ABAC =CF DF2.如图,在Rt▲ACB中,∠ACB=90°,AC=2 cm,AB=4 cm,动点P从点C出发,在BC边上以每秒√3cm的速度向点B匀速运动,同时动点Q也从点C出发,沿C-A-B以每秒4cm,连接PQ,以PQ为直径作⊙O.的速度匀速运动,运动时间为t秒(0<t<32时,求▲PCQ的面积;(1)当t=12(2)设⊙O的面积为s,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3)当点Q在AB上运动时,⊙O与Rt▲ABC的一边相切,求t的值.3.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BAC=90°,AC=8√2cm,AD⊥BC于点D,点P从点A出发,沿A→C方向以√2cm/s的速度运动到点C停止,在运动过程中,过点P作PQ∥AB 交BC于点Q,以线段PQ为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PQM,且∠PQM=90°(点M,C位于PQ 异侧).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x(s),△PQM与△ADC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cm2)(1)当点M落在AB上时,x= ;(2)当点M落在AD上时,x= ;(3)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四、相似类定值问题以及存在性问题1.如图,四边形ABCD是矩形,点P是对角线AC上一动点(不与A、C重合),连.设AP的接PB,过点P作PE⊥PB,交射线DC于点E,已知AD=3,sin∠BAC=35长为x.(1)AB= ;当x=1时,PE;PB否是定值?若是,请求出这个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2)①试探究:PEPB②连接BE,设▲PBE的面积为S,求S的最小值.(3)当▲PCE是等腰三角形时.请求出x的值;(2018年苏州园区一模)2.如图,正方形ABCD与矩形EFGH在直线l的同侧,边AD、EH在直线l上.保持正方形ABCD不动,并将矩形EFGH以1 cm/s的速度沿DA方向移动,移动开始前点E与点D重合,当矩形EFGH完全穿过正方形ABCD (即点H与A点重合)时停止移动,设移动时间为t (s).已知AD=cm,EH= cm,EF= cm,连接AF、CG.(1)矩形EFGH从开始移动到完全穿过正方形ABCD,所用时间为 s;(2)当AF⊥CG时,求t的值;3.已知,如图1,直线y=3x+3与x轴、y轴分别交于A、C两点,点B在x轴上,4,抛物线经过A、B、C三点.点D直线AC上方抛物线上任意一点B的横坐标为94点.(1)求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2)若P为线段AC上一点,且S▲PCD=2S▲PAD,求点P的坐标;五、证明线段相等1.在面积为24的△ABC中,矩形DEFG的边DE在AB上运动,点F、G分别在BC、AC上。

(1)若AE=8,DE=2EF,求GF的长;(2)若∠ACB=90°,如图2,线段DM、EN分别为△ADG和△BEF的角平分线,求证:MG=NF;(3)请直接写出矩形DEFG 的面积的最大值。

2、在△ABC中,点D从A出发,在AB边上以每秒一个单位的速度向B运动,同时点F从B出发,在BC边上以相同的速度向C运动,过点D作DE∥BC交AC于点E.运动时间为t秒.(1)若AB=5,BC=6,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DFCE为平行四边形;(2)连接AF、CD.若BD=DE,求证:∠BAF=∠BCD;(3)AF交DE于点M,在DC上取点N,使MN∥AC,连接FN.①求证:BFCF =DNCN;②若AB=5,BC=6,AC=4,当MN=FN时,请直接写出t的值.3.如图,Rt▲ABC中,∠A=90°,以AB为直径的⊙O交BC边交于点E,EF⊥AB,垂足为F.D为AC的中点,连结BD交EF于G.(1)求证:ED是⊙O的切线;(2)求证:EG=FG;(3)若DG=DA=4,求O的半径.五、最值问题1. 1.如图,在Rt▲ABC中,∠A=30°,AC=8,以C为圆心,4为半径作⊙C.(1)试判断⊙C与AB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点F是⊙C上一动点,点D在AC上且CD=2,试说明▲FCD:▲ACF;FA的最小值.(3)点E是AB边上任意一点,在(2)的情况下,试求出EF+122.如图,抛物线y=a2-3ax+c(a≠0)与x轴交于A,B两点,交y轴于点C,其中A(-1,0),C(0,3).(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P是线段BC上方抛物线上一动点(不与B,C重合),过点P作PD⊥x轴,垂足为D,交BC于点E,作PF⊥直线BC于点F,设点P的横坐标为x,△PEF的周长记为l,求l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l的最大值及此时点P的坐标(3)点H是直线AC上一点,该抛物线的对称轴上一动点G,连接OG,GH,则两线段OG,GH的长度之和的最小值等于______,此时点G的坐标为_____(直接写出答案。

)3.如图,Rt △ABC 中.∠BAC=90°,AB=1,AC=2√2.点D,E 分别是边BC.AC 上的动点, 则DA+DE 的最小值为9216.928.916.98.D C B A七、 相似基本模型应用1.如图,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交于点O ,且AB ∥CD 有以下四个结论: ①▲AOB :▲COD ②▲AOD :▲ACB③S ▲DOC :S ▲AOD=DC :AB ④S ▲AOD=S ▲BOC其中,始终正确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2.如图,己知Rt▲ABC的直角边AC与Rt▲DEF的直角边DF在同一条直线上,且AC=60cm, BC=45cm, DE=6cm, EF=8cm.现将点C与点F重合,再以4 cm/s的速度沿CA方向移动▲DEF;同时,点P从点A出发,以5 cm/s的速度沿AB方向移动,设移动时间为t (s).以点P 为圆心,3t (cm)长为半径的⊙P与AB相交于点M、N.当点F与点A重合时,▲DEF与点P 同时停止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1)连接ME,当ME∥AC时,t= s;(2)连接NF,当NF平分DE时,求t的值;3.在Rt▲ABC中,∠C=90°,Rt▲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到Rt▲ADE的位置,点E在斜边AB上,连结BD,过点D作DF⊥AC于点F.(1)如图1,若点F与点A重合,求证:AC=BC;(2)若∠DAF=∠DBA,①如图2,当点F在线段CA的延长线上时,判断线段AF与线段BE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母子相似)②当点F在线段CA上时,设BE=x,请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线段AF.八、与圆有关的相似1.(隐圆相似)如图,在Rt▲ABC中,∠ACB=90°,BC=6,AC=8.点D、E分别是边AB、BC的中点,连接DE,将▲BDE绕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这个角度小于90º)后,点D的对应点D“和点E的对应点E”以及点A三个点在一直线上,连接CE“,则CE“= .2.(最值问题)如图,AB是半⊙O的直径,且AB=8.点C是半⊙O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B重合),过点C作CD⊥AB,垂足为D.设AC=x,AD=y,则x-y的最大值等于 .3.(最值问题)如图,在▲ABC中,∠ACB=90°,BC=12,AC=9,以点C为圆心,6为半径的圆上有一个动点D.连接AD、BD、CD,则2AD+BD的最小值是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