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八则课堂教案,《论语八则》教学实录
中职教育语文《论语八则》教案
【第六则】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 未足与议也。”《里仁》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2.小组合作翻译。3.评析。4.朗读与背诵。
【第七则】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 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分钟)。
小组展示
通过作业展示检查自主学习能力
二、读
1.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
全体
讲授
能清晰、通顺地朗读课文
三、析
【第一则】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泰伯》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士:读书人。弘:大。毅:刚强。
2.小组合作翻译。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3.评析。
作为一个士人、一个君子,必须要有宽广、坚韧的品质,因为自己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中职教育语文《论语八则》教案
周次/课次
计划学时
2
教学对象
课 题
论语八则
授课日期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学习水平
借助注释, 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 理解《论语》八则的大意。
技能与学习水平
1、朗读、背诵,形成一定的文化积淀。
2、学习《论语》中的有道之人,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职业素养
感受中国文化经典的底蕴,通过文化濡染提升自我修养。
【第四则】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小学六年级语文《论语八则》教案范例三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论语八则》教案范例三篇小学六年级语文《论语八则》教案范例一教学目标: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难点:1、掌握“而”字的两种基本用法,顺接和转接。
2、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人们常说四书五经,同学们知道“四书”指的是那四书吗?对,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书中的《论语》。
二、作者介绍及写作背景1、解释题目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题目,什么是“论语”,请同学们看到课文的注解1,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什么呢?很好,把它画出来。
“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
“论语”就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2、作者简介好,我们现在来看一下作者:孔子,请同学们看到注解一,从这里我们又可以知道孔子的什么信息?很好,用笔画出来。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与孟子并称“孔孟”,其中,孔子被称为“圣人”。
三、整体感知1、诵读全班朗读课文,初步了解*的大意。
2、检查作业(扫除语言障碍,加深对*的理解)①读音论( )语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 )诲女知之乎( ) 是知( )也罔( )殆( )而内自省( )也默而识之( ) 何有于我哉( )②字词的解释(投影字词与重要句子的翻译)a.要学生概括这篇*的通假字(“说”通“悦”(愉快) “女”通“汝”(你) “识”通“志”(记住)) “知”通“智”(智慧)b.总结“而”的用法“而”字是个连词,它的基本用法有两种,顺接和转接。
《〈论语〉八则》教学实录
生 通 过 课 外 查 阅 的相 关 资 料 。 读 做 书 卡 片— — 作 家 作 品 卡 , 养 学 生 培
慧 廿语 文 教育 必 须将 大 爱汇成
生 l “ ” y e) 为 什 么 要 这 大 智 。教 学 过 程 中 关 注 学 生 的 :说 ( u 宇 心 灵 ,不 断 唤 醒 学 生 蛰 伏 的 主 收 集 资 料 利 用 资 料 的 习 惯 , 为 本 样 读 7 也
形成 他们 持久 的 情感 师 : 是 文 言 中 常 见 的 “ 假 体 意识 , 这 通 内驱力 。 资料 , 论 交流 , 过 交流信 息 , 讨 通 初 宇 ” 。 所谓 行 ,是指 智 慧 的 教学 步 感 知 并 了解 孔 子 , 由发 言 。 ) 自 ( 书 :说 ” “ ” 喜悦 , 板 “ 通 悦 , 高 生1 :我 认 为 他 是 一 个 很 有 智 兴 ; 知 ” “ ” 聪 明 ; 愠 ” 怨 恨 , 行 为 教 师 要 让 学 生 学 得 主 动 、 “ 通 智 , “ , 生 动 . 动 , 学 习 过 程 中 有 真 夏 生 气。 ) 慧 的老 人。 情 、 趣 、 意 , 而 使 学 生 形 真 真 进 像 这样 的 “ 假 字 ” 们 还 学 通 我 生 2: 觉 得 孔 子 是 一 个 哲 人 , 我 课 学 习打 下基 础 。 生结合 收集 的 学
“ 增 笑 耳 ” “ ” “ ” 止 的 止 通 只 。
生 3: 小 儿 辩 日》 “ 为 汝 《 两 中 孰 多 知 乎 ” “ ” “ ” 的 知 通 智 。
在 语 文 博 大 宽 广 的 天 地
想 者 , 国忧 民 的 人 。 忧 生 5 我 觉 得 他 是 一 个 很 有 智 :
小学六年级语文《论语八则》精选教案(优秀8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论语八则》精选教案(优秀8篇)论语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认读字词;2.理解各则语录;3.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4.学习和继承中国古代先进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初步了解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辉煌成就。
二、教学思路板块式教学思路,全课的教学主要分为三个板块。
三、教学重点1.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以养成语感。
四、教学难点1.读懂《论语》,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感受《论语》精髓。
五、教学过程(1)、导入宋臣赵普曾经告诉宋太宗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
”的确,我国两千年来,不论立身处世以及政治社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语便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便是这个意思。
宋代大儒朱熹,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子书,并分e为大学、中庸做章句;为论语、孟子做集注。
朱注四书,后来历代朝廷都定为官书,是科举考试的标准本,所以流传极广,影响也最大。
我们课本上的就是朱熹的集注(第45页)(2)、认读课文(15分钟左右)1.同学们自读课文的“阅读提示”。
2.各自大声地朗读课文。
3.听读课文,注意校正读音,体会语调。
4.分“则”朗读课文,每读一则,都要求对应着“点读”课文注释。
5.分学习小组,读课文,说注释,说译文。
6.全班同学大声、流利、快速地朗读全文。
(3)、析读课文。
(12分钟左右)1.同学们双向交流,互相提出或解答自己不懂的词句。
2.同学们试作批注,概括每一则的内容大意。
3.教师指导同学们运用“与学习有关”这个句式说话。
如“‘学而时习之’与学习方法有关,与学习习惯有关”,又如“‘不耻下问’与学习态度有关”等。
4.教师指导同学们就课文中喜欢的成语或短语说话,要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4)理读课文。
(20分钟左右)老师下发印有“分类式学习笔记”的练习纸,请同学们根据纸上安排好了的类别整理课堂笔记(或者老师提出整理的要求,同学们在笔记本上进行整理)。
论语八则教案
论语八则教案教案一:论语中的理学思想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论语中的理学思想。
2. 掌握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3. 通过阅读理解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理解论语中关于人性、道德、修养等方面的内容。
2. 掌握相关的词汇和短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配发的论语摘录,让学生自主阅读,思考以下问题:a. 论语中提到了哪些理学思想?b. 这些理学思想对我们有何启示?2. 讲解(15分钟)根据学生的回答,逐一讲解论语中的理学思想。
重点介绍孟子的人性善、性恶说和仁义道德观。
3. 课堂练习(20分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不同难度的阅读理解题,并进行课堂测验。
练习题可以包括填空、选择和解释。
4. 拓展延伸(10分钟)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理学思想的理解和相关的体验。
可以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和展示。
5. 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鼓励学生对论语中的理学思想保持持续的关注,并提醒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义务。
教案二:论语中的教育观念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论语中的教育观念。
2. 掌握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3. 通过阅读理解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理解论语中关于教育的观点。
2. 掌握相关的词汇和短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配发的论语摘录,让学生自主阅读,思考以下问题:a. 论语中提到了哪些教育观念?b. 这些教育观念对我们有何启示?2. 讲解(15分钟)根据学生的回答,逐一讲解论语中的教育观念。
重点介绍孔子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目标。
3. 课堂练习(20分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不同难度的阅读理解题,并进行课堂测验。
练习题可以包括填空、选择和解释。
4. 拓展延伸(10分钟)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论语中的教育观念的理解和相关的体验。
可以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和展示。
5. 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鼓励学生对论语中的教育观念保持持续的关注,并提醒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适用这些观念。
小学六年级语文《论语八则》教案
教案名称:《论语八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八则》的基本内容和作者。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判断能力,发展自己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1.学习《论语八则》的基本内容和含义。
2.理解文中的道德、伦理、礼仪等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教学难点:1.发展学生的思辨和判断能力,提高对文章的思考和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论语八则》的作者孔子,以及《论语八则》这篇文章的基本背景。
2.利用图片、课件等多媒体形式展示孔子的形象和生平,引起学生兴趣。
Step 2:了解《论语八则》(15分钟)1.教师分发《论语八则》的文本给学生,让学生独立阅读文章。
2.学生可以标记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以便后面进行讨论。
Step 3:讨论与分析(3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讨论,了解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2.学生可以互相提问,就文章中的观点和道德准则展开讨论。
3.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激发学生的思辨和判断能力。
Step 4:小组活动(20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
2.每个小组选择文中的一则观点,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读。
3.小组成员可以相互补充和批评,提出不同的观点。
Step 5:课堂展示(15分钟)1.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小组的分析和观点。
2.其他小组成员和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和建议,进行互动交流。
3.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意义。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再次阅读并思考《论语八则》中的观点和道德准则。
2.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或进行思考整理,以备下节课分享。
Step 7:课堂总结(5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对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表现进行表扬。
2.强调学生应该自主学习和思考,发展自己的独立思维和判断能力。
论语八则课堂教案,《论语八则》教学实录
论语八则课堂教案,《论语八则》教学实录第一篇:论语八则课堂教案,《论语八则》教学实录论语八则课堂教案,《论语八则》教学实录篇一:论语八则教学设计《论语八则》【教材分析】《论语》主要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
本文节选的这八则语录主要讲的是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这一课中所蕴含的注重实践、注重交流、注重思考、注重诚实、注重情趣等思想,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有意义而又很生动的一堂教育课。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活动能力,善于思考并且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只是在对文言文这一语言形式的把握上还略有欠缺。
【教学目标】1、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对照反省自己。
3、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重点】:文言字词的解释和句子的大致意思。
【教学难点】:每条语录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
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二、朗读课文1、孔子及《论语》资料强调识记: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
2、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朗读示范。
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3、全班齐读:感知课文。
多读几遍,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根据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4、正音、正字。
三、理解课文1、理解重点词语:⑴教师导学: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
文言文中的基本词汇大多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这好理解。
2023最新-论语八则教案(优秀5篇)
论语八则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5篇《论语八则教案》,如果能帮助到您,将不胜荣幸。
论语教案篇一学习目标: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学习重点: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课前准备:①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搜集最能表现松柏品性的诗句。
②查阅工具书,疏通文意,把握全文梗概。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熠生辉。
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交流探究: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①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②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③师生交流: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
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论语八则教案
论语八则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论语》的内容和特点;•掌握《论语》中的八则经典课文;•理解《论语》中的道德原则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论语》中的八则经典课文;•掌握《论语》中的道德原则和价值观。
难点•将《论语》中的道德原则和价值观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三、教学准备•《论语》原文及翻译资料;•电子设备或黑板;•学生课前阅读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在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论语》的背景和作者孔子的重要地位。
教师提问示例:•你们听过《论语》吗?它的作者是谁?•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和教育家,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你们对他了解多少?2. 概述《论语》(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论语》的内容和特点,强调它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传达了儒家的道德教育理念。
3. 学习八则经典课文(30分钟)教师分别介绍八则经典课文的内容和背景,然后逐句解读并与学生进行讨论。
在讨论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什么?•这句话对应的现实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场景?经典课文示例: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7.知者不憾,为善做尽不被人恶。
8.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4. 总结与拓展(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讨论《论语》中的道德原则和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提问示例:•你在学习《论语》的过程中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论语》中的道德原则和价值观对我们现实生活有什么启示?5. 课后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则经典课文,写出自己的理解,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说明。
五、板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习八则经典课文•总结与拓展•课后作业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论语》中的八则经典课文,使学生对孔子的思想、儒家道德原则和价值观有了初步的了解。
《论语八则》教学设计(精选6篇)
《论语八则》教学设计《论语八则》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语八则》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论语八则》教学设计篇1【教学构想】《论语》是孑L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书中关于学习的思想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课本所选八则的关于学习的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点:其一,关于学习的态度。
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其次,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述而》)。
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这说明学无常师,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
其二,关于学习的方法。
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最著名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
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倦。
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
这八则语录,深刻地阐述了学与习、学与思、学与问、学与师、己与人的辩证关系,倡导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辞约义丰,精练传神。
[教学目的]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说出语录的意义。
论语八则(教案)
《论语》八则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①读懂课文意思。
②学习文章中的观点。
重点难点
区分学习方法可学习态度。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个性设计
一、导语:
有一个人,他是仁爱的祖师,是中国儒家创始者。他就是——孔子。
走近孔子: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论语》是怎样的一本书?
活动方式: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展示
孔子是中国伟大的教育家,在《论语》里有许多关于学习的论述,本课所选各则有的谈学习方法,有的谈学习态度,试分别举例说明。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
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
二、活动一:活动一:读懂意思
活动方式:个人自译→组内交流→模拟展示→合作展示
本课中出现的成语:不亦乐乎温故知新不耻下问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三、活动二:读懂文意,学会思考
达光辉的顶点。——马克思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则大进。
——宋.朱熹
教学反思
教育人的正确态度:诲人不倦
教的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四、活动三:拓展延伸
活动方式:个性思考→小组交流→模拟展示→全班交流
1、你觉得《<论语>八则》哪一则对你启发最大?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八则 教案3 长春版
第16课《论语》八则(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并走入《论语》,有韵味地诵读文言经典,积累名句,激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2.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自悟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把握选言含义;通过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思考为学与修身的相关问题,体验并追求理想的学习境界和高尚的人格品性。
教学重点准确理解选言含义。
教学难点既能整体感知又能细致思考言论中的思想。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布置预习,了解孔子其人,《论语》其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说起这些话,没有哪个中国人会觉得莫名其妙,都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亲切感,可谓妇孺皆知。
它们出自已经影响中国文化两千多年,并将继续对炎黄子孙产生深远影响的一部书——《论语》。
就是这部书将民族智慧的灵光留在我们的血液里,代代相传。
“论语”意为语言的论纂,是对我国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记录,主要记录了孔子的言论。
上个世纪80年代,一次诺贝尔获奖者的宣言中说,人类继续发展,需要到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孔子的确是这样一位神圣的智者。
今天我们有幸翻开《论语》,聆听圣贤的教诲。
(电子幻灯,展现孔子画像和《论语》书影,作为教学活动的背景图)二、充分诵读1.教师范读。
教师有滋有味地朗读课文,以陶醉之情和虔敬之意感染学生。
2.教师领读。
教师读一句,学生复读一句,强调字音,强调句读,传达文言语感。
3.学生放声读。
教师要求学生争取做到旁若无人,放声读书,读出自己的风格。
4.学生个别朗读。
一名男同学和一名女同学分别朗读课文,学生个人展示锻炼,教师了解具体学情。
5.师生齐读。
让教室在孔子的注视下,传出抑扬顿挫的琅琅书声。
三、默读理解1.给学生十分钟时间,结合书释默读课文。
要求学生绝对安静。
2.提醒学生在笔记本上抄录最感兴趣的一则,记下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
四、讲解交流1.学生交流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则,并带领全体同学背诵这一则。
论语八则 教案
论语八则教案教案标题:论语八则教学目标:1. 了解《论语》的背景和重要性。
2. 理解并分析《论语》中的八则教诲。
3.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教学准备:1. 《论语》原文及翻译资料。
2. PPT或黑板、白板等教学工具。
3. 学生讨论和演示的活动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简短视频介绍《论语》的背景和作者孔子。
2. 引发学生对《论语》的兴趣,提出问题如:“你们对《论语》有了解吗?它对我们有什么意义?”二、整体了解《论语》(10分钟)1. 分享《论语》的基本内容和结构,介绍八则教诲的主题和内涵。
2. 指导学生阅读八则教诲的原文,并解释其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三、分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负责讨论和分析一则教诲。
2.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深入探讨每则教诲的意义和应用场景。
3. 每组选出代表,向全班介绍他们的讨论结果。
四、演示和分享(15分钟)1. 邀请几个学生上台演示他们对某则教诲的理解和应用。
2. 其他学生提问和分享自己的观点,与演示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五、总结归纳(10分钟)1. 教师总结每则教诲的核心思想和教育意义,并与学生进行讨论。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论语》中的教诲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提升自身的品德和价值观。
六、拓展延伸(5分钟)1.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论语》中其他的教诲,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体会。
2. 提供相关的阅读资料或网址,供有兴趣的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
教学反思:本教案以《论语》为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分析其中的八则教诲。
通过分组讨论、演示和分享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品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适当提供拓展延伸的机会,让有兴趣的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
论语八则教案设计模板
课时:1课时年级:六年级教材:《论语》八则教学目标:1. 理解《论语》八则的基本内容,把握其核心思想。
2. 通过对文言文的学习,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素养。
3. 引导学生思考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感悟其中的道德智慧,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4. 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1. 理解《论语》八则中的核心观点。
2.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及句式结构。
2. 结合实际生活,感悟《论语》八则中的道德智慧。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播放《论语》主题音乐,营造氛围。
2.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论语》内容,激发学生对《论语》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论语》八则,标注疑难问题。
2. 学生相互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三、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论语》八则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核心观点。
2. 教师讲解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如实词解释、虚词理解、句式分析等。
3. 针对疑难问题,教师进行详细讲解。
四、课堂练习1. 学生翻译《论语》八则中的重点句子。
2. 学生复述《论语》八则中的经典段落。
五、感悟与讨论1.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论语》八则中道德智慧的理解。
2.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自的观点。
六、总结与作业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 布置作业:熟读《论语》八则,思考如何将所学道德智慧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论语》八则的理解程度。
2. 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3. 学生道德观念的培养。
4. 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识。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 教师应注重将道德教育融入课堂,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4. 教师应注重教学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小学六年级语文《论语八则》精选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论语八则》精选教案论语教案篇一一、词语积累(一)常规词语[子]先生,指孔子。
[时习]时常地复习。
时,时常(又:按一定时间)。
习,温习、复习、实习。
[朋]同门,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亦]也。
[自]从。
[(不)知](不)了解。
[愠(yùn)]生气,发怒。
[君子]指高尚的人。
[吾]我。
[日]每天。
[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
省,反省。
[为(wèi)]替,给。
[谋]谋划,指办事。
[忠]尽心竭力。
[交]结交,交往。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故]指学过的知识。
[罔(wǎng)]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殆(dài)]有害。
[诲(huì)]教,教导。
[知(之)]知道(它)。
[是]此,这。
[贤]贤人,有才德的人。
[齐]看齐,一齐。
[内]指内心。
[善者]指长处。
善,好。
[从]跟从,这里指学习。
[士]士人,封建时代称读书人。
这里指有抱负或有特殊地位的人。
[弘(hóng)毅]刚强,勇毅。
[任]负担,担子。
引申为责任、职责。
[重]重大。
[已]停止。
[岁寒]寒冷的冬天。
岁,指时间。
[凋(diāo)]凋谢。
[行]奉行。
[其]大概。
[恕(shù)]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欲]想,希望。
[勿(wù)]不要。
[施]加。
(二)通假字、古今字1.通假字:[女]同“汝”,你。
[(是)知(也)]通“智”,聪明、智慧。
2.古今字:[说]“悦”的古字,愉快。
(三)成语[不亦乐乎]愿意是“不也很快乐吗?”现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见贤思齐]看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和他一样。
[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初中语文】论语八则课堂教学实录 苏教版
《〈论语〉八则》课堂教学实录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两千多年来对中国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书是什么?生:是《论语》师:对,看来同学们课前预习了有关《论语》的相关知识。
有人说,《毛泽东选集》影响很大,但它的影响只限定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只有几十年;有人说《三国演义》《红楼梦》在我国影响也很大,我说它们确实影响很大,但也只有几百年而已,而《论语》这部书却影响中国几千年,并且成了中国正统思想的代表。
我国古代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传说,《二十四史》中的《宋史》记载:相传宋朝开国丞相赵普每遇政事不能决,便于归家后查阅家中一箧中书,次日则问题迎刃而解。
久而久之,家人好奇,偷偷发箧一看,原来里面只有半部《论语》。
于是时人便说,赵普以半部《论语》治天下。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部经典,共同领略大师情怀。
首先把你们预习时查到的有关孔子和《论语》的相关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1: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者。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世界文化名人。
生2:孔子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他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先后培养的学生有三千人,孔子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生3:孔子自幼聪明好学,他学识渊博,但从不自满,相传孔子有门徒三千,其中有72人被誉为“贤人”,例如,子路、子贡都在72位贤人之列,孔子去世了,这些人为他守了3年的墓。
生4:孔子兄弟排行第二,所以也有人称之为“孔老二”。
生5:孔子是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
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生6:《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的书,生7:《论语》一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论语八则教案大班
论语八则教案大班教案标题:论语八则教案(大班)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论语八则,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
2.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教学内容:1. 论语八则的背景介绍和意义解读。
2. 论语八则的核心思想和教育价值。
3. 论语八则的具体内容和案例分析。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入论语八则的背景和意义。
2. 激发学生对道德和价值观念的兴趣和思考。
第二步: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论语八则的核心思想和教育价值。
2. 分别讲解每则论语的具体内容和案例分析。
第三步:讨论与分组活动(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每则论语进行讨论和思考。
2. 每个小组选择一则论语进行表演或演讲,展示他们的理解和观点。
第四步:个人思考与总结(10分钟)1. 学生个人思考并记录自己对论语八则的理解和感悟。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总结。
第五步: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和总结,互相交流和评价。
2. 教师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评价,鼓励他们的努力和思考。
教学资源:1. 论语八则的教材或故事书籍。
2. 图片或多媒体资源。
3. 小组讨论和演讲的活动材料。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演讲中的表现和参与程度。
2. 学生个人思考和总结的书面记录。
3. 学生展示和交流的表达能力和理解深度。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一步阅读和研究论语八则的相关资料。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文化场所或活动,拓宽他们的视野和知识面。
教学反思:在教案撰写过程中,我充分考虑了大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了多种互动和合作的教学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同时,通过评估和延伸活动,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论语八则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八则课堂教案,《论语八则》教学实录篇一:论语八则教学设计《论语八则》【教材分析】《论语》主要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
本文节选的这八则语录主要讲的是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这一课中所蕴含的注重实践、注重交流、注重思考、注重诚实、注重情趣等思想,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有意义而又很生动的一堂教育课。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活动能力,善于思考并且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只是在对文言文这一语言形式的把握上还略有欠缺。
【教学目标】1、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对照反省自己。
3、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重点】:文言字词的解释和句子的大致意思。
【教学难点】:每条语录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
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二、朗读课文 1、孔子及《论语》资料强调识记: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
2、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朗读示范。
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3、全班齐读:感知课文。
多读几遍,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根据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4、正音、正字。
三、理解课文1、理解重点词语:⑴教师导学: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
文言文中的基本词汇大多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这好理解。
但有些词,古今意义发生变化。
如成语“走马观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为“行走”,这个成语就讲不通了。
再如“赴汤蹈火”中的“汤”是“热水”的意思。
这些都与现代汉语完全不同。
学习文言文要特别注意这些变义词。
另外,一些文言虚词,如“之”、“乎”、“者”、“也”之类,意思比较宽泛,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
这就需要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
⑵自主、合作、探究:先仔细读几遍,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如果开始不理解,试着再读几遍。
实在理解不了的,将问题提出来。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句子理解词义,根据词义理解句子。
教师要求学生,自己理解了的,讲给同学、老师听听。
不理解的,四人小组讨论讨论。
实在不懂,请教老师。
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
学生能讲清的,教师再度明确。
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教师要讲明白,讲透彻。
2、理解课文:教师导学:关于课文翻译,教师可以根据情况,给学生讲解有关信、达、雅及直译、意译等常识,但要讲得浅显易懂。
指导学生逐句翻译前五段。
学生较为难以理解,须重点讲解的句子: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⑵吾日三省吾身。
⑶传不习乎?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巳诲女知之乎!三、概括思想指导学生将课文有关归纳到如下几点:1、学习方法。
2、学习态度。
3、思想修养。
归纳成语、格言:提示:温故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学习体验1、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些使你收获最大?谈谈感想。
2、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3、“温故而知新”对于指导我们的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④透过表面文字,理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深刻含义。
试着模仿这种写法,也写几句。
五、教师小结《论语》的思想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我们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
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
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六、作业1、完成《基础训练》对应课时七、板书设计论语孔子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思想修养八、教学反思篇二:3.【名师】《论语八则》鄂教版七年级《论语八则》二. 三维目标: 1. 了解孔子及《论语》等有关的语文知识。
2. 理解每一则语录的意思,并能联系自己的学习实践,获得独到的感受。
3. 掌握“说”“知”“诲”“女”“为”“罔”“殆”“敏”等实词的意义。
4. 学习分类整理笔记的方法,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5. 背诵课文。
理解文章思想内容,并能融入学习态度、方法及品德的养成之中。
三.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四. 课前准备: 1. 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
2. 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
五. 教学过程: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
这些著述对中华文化曾产生过深远影响,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
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论语八则》。
(一)作者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这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
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孔子在政治上主张严格遵守“礼”的规定。
还特别强调“仁”。
他认为“仁”就是“爱人”,并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观点。
他还反对苛政,要求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要有个限度。
他的目的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但客观上还是有利于生产的发展。
孔子对我国古代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他开创的私人学堂,弟子达三千人。
各阶层的人都可以到他那里学习。
改变了过去教育被官府垄断,只有贵族子弟可以受教育的情况。
这在我国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在教学方面也有很多重要的经验。
注意“因材施教”,主张学习知识要“温故而知新”。
学习态度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
孔子的另一重大贡献是整理编订古代文化典籍《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春秋》。
其中除《乐经》失传外,其他“五经”一直流传到现在。
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古代历史的珍贵资料。
孔子的言论,主要记载在《论语》中。
这部书是他的弟子和孔门后学辑录的,是我国古代一部有名的儒家经典。
孔子的思想,从汉朝以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二)《论语》简介《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若干弟子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前后两章之间不一定有什么关联。
各章的体式也不尽相同,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一种是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这篇课文中除第六则外,都属于这种体式。
一种是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
这种体式的写法很灵活:有时写出提问者的原话,有时只写某人问什么(例如“子贡问曰”);有时写出对话的环境或背景,有时不写。
课文中的第六则属于这种体式,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
一种是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论语》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它一直是学童们的一本必读书,影响很大,书中有不少语句都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语中。
(三)字词讲解: 1. 成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知新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 2. 文言虚词而:顺接连词 a. 温故而知新 b. 敏而好学 c. 学而时习之 d. 择其善者而从之转折连词 a. 人不知而不愠 b. 学而不厌 c. 思而不学则殆 3. 实词(1)古代的单音节词变成现代的双音节词,只要加一个字就行,如:(学、复、实)习朋(友)(喜)悦(快)乐思(考)学(习)(聪)敏敏(捷)(教)诲厌(倦)(疲)倦(选)择知(道)(爱)好(2)同一个意思而古今所用的字不相同。
如:人不知(了解)愠(怨恨)君子(正直的人,有修养的人)故(旧的,从前的)善(好)何(什么)(3)通假字“说”通“悦”(愉快)“女”通“汝”(你)“识”通“志”(记住)“知”通“智”(智慧)(4)名言警句: a. 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厌敏而好学(用于学习态度) b.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默而识之(用于学习方法) c. 人不知而不愠三人行必有我师(用于思想修养)(四)内容讲解课文选自《论语》。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这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
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课文所选8则,是孔子及弟子对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一些看法。
在一、三、五、六、七、八则中还讲到思想品德修养的问题。
下面具体分析八则语录的意思。
第一则主要讲学习的态度和方法,还讲到个人修养的问题,表现了孔子对于学习实践、学习需结友、学习与自我修养密不可分的深刻见解。
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
“时”,这里是副词,相当于“以时”,可以解释为“按一定的时间”或“及时”。
“习”的本义是“鸟数飞”,引申为“实习”“演习”。
孔子所讲的功课如礼、乐、射、御等都需要实习才能掌握;但另一些功课如讲经,那就只能是“温习”或“复习”了。
这类字眼要活解。
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
“朋”旧注:“同门曰朋。
”跟现在说的“同学”“同班”相近。
孔子说这句话是有背景的。
《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辞官以后,专力讲学,“弟子弥众,至自远方”。
这自然使他感到很快乐。
这句话是孔子对他的弟子说的,所以“朋”指的是志同道合的人。
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
“人不知”,“不知”什么呢?没有说出来,但意思很明白,就是“自己”。
从《论语·宪问》中“不患人之不己知”这句话,也可以看得出来。
“君子”,在《论语》一书中有多个义项;有时指有道德的人;有时指在高位的人。
在这句话里,可取前义。
第二则主要讲学习方法,既阐述了新旧知识衔接迁移的观点,又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