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的内涵
1)教育的语义
A.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孟子
B.20世纪初“教育”成为常用词:
①1901年5月,罗振玉《教育世界》——最早以“教育”命名的杂志;
②王国维——最早将“教育”、“教育学”作为术语使用。
C.基本涵义
①具有“上所施,下所效”之义
②指上一代对下一代的灌输,是一种积极的活动或者说是一种外塑的行为。
2)教育的层次
广义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促进人和社会发展的活动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的需要与可能,根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在受教育者积极参与下,对受教育者施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特指: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品德教育
教育是一种影响活动;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影响活动;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有意识的精神影响活动;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有意识的向善的精神影响活动;教育是使人不断向上、不断超越的积极的精神活动;教育是以一种在道德上可以接受的方式使人不断向上的活动;教育发生在学校中并以教与学为外在表达形式;教育有时候特指思想品德教育
3)教育的要素:教师、学生、内容、方法
2、教育起源与发展
1)教育的各种起源说
①生物起源论:勒图尔诺、沛西·能(本能、冲动)
②心理起源论:孟禄(无意识、模仿)
③劳动起源论(凯洛夫)与其他(神话起源说、人生发展说、交往起源说)
2)教育的形态
3)教育的历史发展
非形式化教育阶段(从人类诞生到原始社会解体)
①教育主体与教育对象具有不稳定性;②没有专设的教育机构,教育与社会生活融为一
体;③教育的内容只是为了满足社会生活和劳动生产的需要;④教育传播媒介主要是靠语言和形体示范;⑤儿童在模仿成人的活动过程中学习
(教育主体、教育对象、活动场所、教育内容、媒介)
形式化教育(奴隶制和封建制时期)
①教育主体确定;②教育对象相对稳定;③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所传播的文化逐
步规范化;④大抵有固定的活动场所和或多或少的设备;⑤由于以上种种因素而形成独立的社会活动形态
制度化教育(19世纪下半期、学制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
学校化、制度化、封闭化、标准化
未来的教育:伊里奇:学校消亡论;《学会生存》(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
3、教育学的发展
1)教育学的基本流派
实验教育学(梅伊曼、拉伊)
文化教育学(理解、唤醒、解释;狄尔泰)
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克伯屈)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批判教育学(第三世界追求解放;巴西-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
元教育学
2)教育家及代表作
柏拉图《理想国》——最早构建完整的教育体系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标志独立的教育学诞生1632 宗教徒夸美纽斯
康德——最早在大学讲授教育学的教授(学生编订《康德论教育》)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科学教育学的诞生
四段教学法、四阶段教学论(科学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学之父)
杜威——现代教育学之父
卢梭《爱弥尔》自然教育法
我国杨贤江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学制的概念: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组织的总体系统,它规定了各级各类教育组织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与关系。
1)根据权力支配主体划分
①中央集权制(法)
②地方分权制(美)
③中央与地方合作制(英)
2)根据选拔分层功能划分
①双轨制(英)
一轨:大学-中学系统。学术性大学向下发展衍伸出一些预备性学校。
一轨:小学-初等职业学校系统。初等教育学校面向普通劳动者而设,后来又增添了初等(与小学相衔接)和中等(与中学相衔接)职业教育学校。
②单轨制(美)
由普及初等教育为起点,推动中等教育的发展,最终与高等教育相衔接的单轨制学校教育系统。
③分支型(前苏联)
学制包括四年制小学、七年制学校和普通教育学校高年级阶段(第九、十年级)。
它们相互衔接,又分别作为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高等学校的基础。
我国学制的发展:
1、壬寅学制(最早、未实施;《钦定学堂章程》)1902
2、癸卯学制(最早颁布并实施;《奏定学堂章程》)1904
3、壬子癸丑学制(北大蔡元培允许女生入学1912
男女可同小学,废除读经,小学7年中学7年)
4、壬戌学制(六三三学制)1922
5、现行学制:学前教育(3~
6、7岁幼儿)、初等教育(全日制小学教育;6~7岁儿童;成人初等业余教育)、中等教育(全日制普通中学、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和业余中学)、高等教育(全日制大学、专门学院、专科学校、研究生院和各种形式的业余大学)
义务教育特点:普通性、基础性、强制性、免费性、公共性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若干理论
1、教育万能论-人是教育的产物
柏拉图(主观唯心主义)、洛克(白板论、感觉主义的认识论)、爱尔维修(唯物主义)
2、教育独立论
蔡元培、胡适(独立于政治、独立于宗教、独立的教育经费、由教育家主办)
3、人力资本论-教育是一种人力资本
舒尔茨、丹尼逊、贝克尔、文沙
(人口质量胜于人口数量;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
4、筛选假设理论-标签理论(强调文凭的重要性)
迈克尔·斯宾塞、罗伯特·索洛
5、劳动力市场划分论-教育层次决定劳动力的市场分配
皮奥里、多林格、戈登、爱德华兹、卡诺伊
(工资决定机制;人力资本投资作用;劳动力本身的素质和偏好)
(一)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制约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①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结构
③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④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政治对教育的制约
①制约教育目的的制定
②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制度
③制约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
④制约教育内容
3、文化对教育的制约
①文化观念制约教育观念
②文化类型影响教育目标
③文化本体影响教育内容
④文化传统制约教育活动的方式
4、人口对教育的制约
①人口数量对教育的制约
②人口波动对教育的制约
③人口结构对教育的制约
④人口流动对教育的制约
⑤人口分布对教育的制约
(二)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促进
1、教育的政治功能
①维系社会政治稳定
②促进社会政治变革
2、教育的经济功能
①教育具有完成劳动力的社会“再生产”的功能
②教育具有知识“再生产”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