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学案_第6单元

合集下载

第6章 溶解现象(学案1)-冲刺2023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学案(沪教版)(解析版)

第6章 溶解现象(学案1)-冲刺2023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学案(沪教版)(解析版)

第6章溶解现象(学案1)【复习目标】1.知道物质分散的形式与特点,认识溶液的性质、知道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2.能进行溶液中的相关计算,学会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知识梳理】考点1溶解与乳化1.物质的分散形式溶液乳浊液悬浊液分散质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不溶性的小液滴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特征均一、稳定不均一、不稳定不均一、不稳定举例高锰酸钾加入水中食用油加入水中泥土(或粉笔灰)加入水中共同点均为混合物2.溶液的概念及特性①溶液: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②溶液的基本特征:a均一性:是指溶液各部分的浓度、性质(如密度)完全相同。

b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出现分层现象。

c混合物:溶液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注意:溶液是澄清透明的,但不一定无色。

如CuSO4溶液(含有Cu2+)为蓝色,FeSO4溶液(含有Fe2+)为浅绿色,Fe2(SO4)3溶液(含有Fe3+)为黄色。

③影响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是否搅拌、固体颗粒物的大小、温度等。

④溶液的应用(1)在溶液中进行化学反应能加快反应的速率。

(2)医疗上的多种注射液也是溶液。

(3)溶液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有重要意义。

(如营养液无土栽培)3.乳化现象及乳化剂2乳化:在乳浊液中加入洗涤剂以后,油脂以更细小的液滴形式均匀悬浮在水中,这种现象称为乳化。

②乳化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 a.洗涤:用乳化剂(洗涤剂)可以将衣服、餐具上的油污洗掉。

b.农药的施用c.生活中常用含乳化剂的物质有肥皂、洗洁精等。

注:汽油和洗涤剂除油污原理不同:汽油除油污是将油污溶解在汽油中,洗涤剂除油污是利用了乳化原理。

考点2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1.溶解时的热现象溶于水放热溶于水吸热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氢氧化钠NaOH、浓硫酸H2SO4硝酸铵NH4NO3氯化钠NaCl注意:生石灰放入水中放出大量的热,不是溶解,而是发生了化学反应放热:CaO+H2O=Ca(OH)2考点3水溶液的某些性质1若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则溶液具有导电性,如:食盐溶于水生成自由移动的Na+和Cl-;蔗糖水和酒精溶液溶于水后以分子的形式存在,不能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形成的溶液不能导电。

初中化学第6单元复习教案

初中化学第6单元复习教案

初中化学第6单元复习教案
一、复习目标:
1. 复习本单元重点概念:化学键、分子、离子、离子键、共价键等。

2. 复习本单元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

3. 提高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二、复习内容:
1. 化学键的概念及种类
2. 分子和分子的性质
3. 离子和离子键的形成
4. 共价键的形成及性质
三、复习方法:
1. 常规复习:通过课堂讲解、习题训练等方式对本单元知识点进行复习;
2. 实验复习: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等方式对实验内容进行复习;
3. 综合复习:通过综合性的习题训练或小组讨论等方式对本单元知识点进行综合复习。

四、复习习题:
1. 如何区分离子键和共价键?
2. 请描述一下共价键的形成过程?
3. 请解释一下离子的性质?
4. 用实验方法证明氯气分子分子式为Cl₂。

5. 请问在氯化钠中,钠离子和氯离子是如何形成的?
五、总结反思:
通过本节课程的复习,学生应该能够明确化学键的概念及种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同时,对于分子、离子的性质和形成过程也应该有更深入的理解。

在复习中,学生需要注意实验操作及实验结果的理解,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验现象。

整理好课堂讲义及笔记,有意识地回顾课程中的知识点,并及时对不理解的内容进行复习,从而提高课程整体理解和掌握水平。

第六单元复习教案初中化学

第六单元复习教案初中化学

第六单元复习教案初中化学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3.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原则。

二、教学重点
1.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和作用。

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3.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原则。

三、教学难点
1.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原则。

四、教学内容
1.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和作用。

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3.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原则。

五、教学准备
1. 教师备课内容。

2. 教学教具:黑板、彩色粉笔。

3. 学生学习资料。

六、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化学实验引导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和作用。

2. 学习: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平衡原则。

3. 实践:让学生进行练习,熟练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4. 拓展:引导学生探讨化学方程式的一些衍生问题,加深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

5. 总结: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认识。

七、课后作业
1. 完成练习题。

2. 复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平衡原则。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内容比较简单,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需要通过更多的引入实践实验和趣味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化学教案第六单元

初中化学教案第六单元

初中化学教案第六单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酸碱盐的性质和相互反应规律,能够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 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了解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以及其应用。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酸碱盐的性质2. 酸碱盐之间的反应3. 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4.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酸碱盐的性质,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及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 难点:复分解反应的判断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四、教学方法采用实验、观察、讨论、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酸碱盐实例,引导学生思考酸碱盐的性质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2. 讲解酸碱盐的性质:讲解酸、碱、盐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酸碱盐之间的反应: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规律,分析反应原理。

4. 复分解反应:讲解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掌握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和应用。

5.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注意事项,引导学生正确书写酸碱盐之间的反应方程式。

6.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提出思考题,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掌握酸碱盐的性质和相互反应规律,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科学素养。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规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中考化学第一轮专题复习(第六章 溶解现象)

中考化学第一轮专题复习(第六章 溶解现象)

中考化学第一轮专题复习第六章溶解现象溶液:物质相互分散,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1、混合物状态不同:悬浊液:存在固体小颗粒(不均一,不稳定,会形成沉淀)乳浊液:存在液体小颗粒(不均一,不稳定,会分层)※“均一”是指溶液各组成成分和性质完全相同。

※“稳定”是指当条件不变是,长时间放置,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也不会出现分离的现象。

※“颜色”不是判定溶液的标准:如溶液中含有Cu2+会显蓝色;含有Fe2+(亚铁)的溶液显浅绿色;含有Fe3+的溶液显黄色;含有MnO4-的溶液显紫红色。

2、物质的溶解是构成物质的离子或分子分散的过程。

※像氯化钠NaCl、氢氧化钠NaOH等物质溶解是由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离出的阴阳离子。

NaCl = Na+ + Cl-;NaOH = Na+ + OH-※像蔗糖的物质,它们是由分子构成的,溶于水只是其分子脱离晶体表面,分散到水中的道理。

硝酸铵NH4NO3的溶解使溶液温度下降(吸热)3、溶解现象:像氯化钠NaCl等物质的溶解不会造成溶液温度发变化氢氧化钠NaOH、浓硫酸H2SO4、生石灰CaO溶解时放热,造成溶液温度上升。

4、洗洁精能使难溶于水的油以小液滴均匀悬浮在水中形成乳浊液,这称为乳化现象。

乳化的应用:油污清洗、洗涤剂和化妆品的配制、石油开采、污水处理、制剂合成及纺织印染。

※用纯碱、汽油和洗涤剂的水溶液都能除去衣物上的油污,其实它们的原理各不相同:纯碱是与油污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汽油是将油污溶解;洗涤剂是和油污发生乳化作用。

5、较快溶解物质的方法:⑴用玻璃棒搅拌;⑵提高溶解的水温;⑶使固体变成粉末颗粒6、物质溶于水后,溶液的凝固点下降,沸点升高。

例1、冬天厨房中最易结冰的是(D )A、酱油B、米酒C、食醋D、水※水的凝固点比溶液的低例2、寒冬里,为什么水缸往往会冻裂,而装有腌制食品的水缸却不会冻裂?冰的密度比水小,等质量的水和冰相比,冰的体积大,所以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把水缸撑裂;腌制食品的水形成溶液,溶液的凝固点低,所以不易结冰。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习课教案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习课教案
5.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三、课堂检测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该对本章知识有个系统的掌握。
五、布置作业:
完成本节学思练练习题。
板书设计: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碳的单质
二、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学反思(教学内容、过程、策略):
一、引入新课: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对碳单质及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和用途,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都有一定的认识,希望同学们通过本堂复习课的学习,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
二、讲解新课
一、碳的单质及碳的化学性质
二、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1.药品: 2.原理:3.装置: 4. 二氧化碳的收集:
教学重点
1.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2.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原理
教学难点
1.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2.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及方法
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原理
教学方法与手段
归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对比学习法。
教学准备
第一课时
课时数
1课时
课堂教学实施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复备内容或集体备课讨论记录(标、增、改、删、调)
初中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设计
主备教师
审核教师
授课周次
授课时间
课题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掌握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知道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2.学会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及装置,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方法3.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复习教学案教案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复习教学案教案

第六单元复习教学案主备人:审核人:一、考点梳理1、碳单质有和,其中金刚石是的固体,常常用于。

而石墨是的固体,常常用于。

金刚石和石墨的组成元素都是碳元素,那么,它们的物理性质有如此差异的原因是:。

2、木炭和活性炭具有性,此性质是它们的性质,与它们的结构有关,其中的吸附能力较大。

3、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但是在高温下,碳能够与很多物质反应。

4、碳在点燃条件下,可以与氧气发生反应,体现性。

氧气充足时生成,氧气不充足时生成。

5、碳还具有性,在较高温度下不但能与氧化铜反应:而且还能与二氧化碳、水反应:、。

6、二氧化碳发生装置与制相同,可以用收集气体。

其反应原理是。

如何验满呢?,验满的原理是,因此,可以利用此性质用来,此处还利用哪条物理性质;又如何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呢?,盛放氢氧化钙的试剂瓶的内壁上常有一层白色物质如何除去?。

7、一氧化碳是一种色味的,其密度比空气,溶于水。

8、在点燃的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具有性,火焰呈色,同时放出大量的热,点燃前必须。

还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说明一氧化碳具有性。

9、煤气使人中毒的原因是。

二、经典例题1、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通入二氧化碳,白色沉淀完全溶解。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CaCO3+CO2+H2O=Ca(HCO3)2(易溶)。

当二氧化碳持续不断的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时,沉淀质量的变化符合图中的()2、一定量的CO2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最多可得到沉淀a g,若相同质量的CO2,经过CO2→CO→CO2的一系列的变化后(假设无损耗),再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最多生得到沉淀b g ,则A与B的关系为()A.a = b B.3a = b C.a = 2b D.2a = b3、有A、B、C、D、E五种常见物质,它们有如图所示的关系:已知:C是一种金属,气体D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E气体有毒,能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写出这五种物质的化学式:A.B.C.D.E.______三、课堂检测1、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错误的是()A.环境监测中心在公布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时不包括该气体B.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气体C.在蔬菜大棚中,适量补充CO2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D.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携氧能力降低2、防毒面具滤毒罐内盛放的物质是()A.石墨B.活性炭C.焦炭D.生石灰3、符合右图装置设计意图的有()①说明CO具有还原性②既说明CO具有可燃性,又充分地利用了能源③说明CO得氧后的产物是CO2④有效地防止了剧毒的CO对空气的污染A.①②③④B.②④C.②③④D.①②4、某课外活动小组为测定当地石灰石中所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来了一些矿石,并取稀盐酸200g,平均分成4份,进行实验,结果如下:(1)哪几项反应中盐酸有剩余_______;(2)上表中m的数值是__________;(3)试计算这种石灰石矿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碳的氧化物 复习 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碳的氧化物 复习 教案

汇报课教案第六单元碳的氧化物第六单元碳的氧化物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物理、化学性质;能熟练的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2、熟练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并会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过程与方法:利用对比、归纳,将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形成一个系统,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价值态度观:学会辩证的看待事物,全面认识与评价自然界中的物质;在传播“低碳”理念的同时,学习用辩证的观点看待温室效应,教育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及实验室制取CO2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熟练的书写本单元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一:二氧化碳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颜色 气味 状态 密度 溶解性 二氧化碳无色气体无味比空气大能溶于水2.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操作现象与结论现象:下面的蜡烛 先灭 ,上面的蜡烛 后灭 、 结论:二氧化碳不 燃烧 ,也不 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的大现象:紫色石蕊溶液 变红 、结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方程式为CO 2+H 2OH 2CO 3现象:澄清的石灰水 变浑浊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 2CaCO 3↓+H 2O 、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1)实验原理 CaCO 3+2HCl CaCl 2+CO 2↑+H 2O 。

(2)实验装置发生装置:固体+液体不加热型。

收集装置: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3)检验方法通入 澄清石灰水 若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证明是二氧化碳。

反应的方程式是: CO 2+Ca(OH)2CaCO 3↓+H 2O 。

(4)验满方法将燃着的木条接近 集气瓶口 ,如果 木条熄灭 ,证明已满。

4.用途及对环境的影响(1)用途 ①用于灭火。

②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用于制冷剂、人工降雨。

③参与光合作用,作气体肥料。

④作化工原料。

(2)对环境的影响:易引起 温室效应 ,使全球气候变暖。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复习教案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第六单元知识较为零散,学生多数反映易学难记,针对此特点,本次单元复习着重在于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使学生在回忆碳及碳的氧化物各物质的化学性质的同时,将各物质之间的转化来一次整合,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在复习过程中得到较好的提升;另外针对本单元要求初步认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及用途之间的联系,设置了对应的练习让学生加深认识;最后要求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并能够灵活运用解答一些其它题型。

二、教学目标1、在认识碳及碳的氧化物的化学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掌握碳及碳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2、能够了解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与用途之间的联系;3、从实际例题出发,进一步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相关内容。

三、重点难点1、碳和碳的氧化物的化学性质;2、碳及碳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3、物质结构与性质和用途之间的联系;4、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四、教学过程晰起来深认识,请各位同学在学学生思考并完成对应练习。

)长颈漏斗下端没有伸入液面下点,给大家练练手。

管压出,无法收集气体。

六、教学反思在引导学生走进化学世界,从化学角度认识了身边的物质,初步了解了物质构成的奥秘,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化学技能之后,本单元开始深入、细致地研究碳和碳的氧化物。

在《课程标准》中,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是分散提出的,而本单元根据全书体系结构的设计,采取了集中编排、集中处理的方式,因此很多学生一下子之间感觉较难适应,觉得知识点零散而凌乱,很难形成一个有效的、有序的知识系统,因此本次复习课将重点放在第一部分,即碳和碳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上面,通过回忆碳及碳的氧化物的化学知识,从而将这些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明确起来,让学生会加深理解从而加深记忆,这应该说也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

后半部分的练习设计也是经过精心的挑选,较好的将未提到的知识点概括到一起,给学生一个综合练习的机会,再次将重难点消化掉。

九年级化学第一轮复习教案

九年级化学第一轮复习教案

第一轮复习教案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复习目标:一、探究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与及二氧化碳相关的问题。

〔1〕怎样检验二氧化碳?〔2〕怎样证明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低?〔3〕如何证明蜡烛的组成中含有碳、氢元素?二、药品的取用〔1〕如何取用密度较大的块状固体药品?如何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多少?〔2〕用细口瓶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应注意哪些问题?〔3〕量筒应该怎样正确读数?如果采用了俯视或仰视读数测量值及真实值的关系?如何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4〕如何称取粉末状的药品或易潮解的固体?用天平如何称量未知质量固体或定质量固体?砝码与游码应按什么样的顺序使用?如果药品与砝码的位置颠倒,且使用了游码,能否知道药品的实际质量?三、物质的加热〔1〕如何正确地点燃或熄灭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应如何处理?它的火焰哪一局部温度最高?怎样证明这一点?〔2〕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或固体时,分别应注意哪些问题?两者有何区别?〔3〕给药品加热时,发现试管炸裂,可能原因有哪些?四、药品与仪器的处理〔1〕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什么?如何放置?〔2〕实验后药品能否放回原瓶?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目标:一、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空气中主要含有哪些气体?每种气体分别有哪些用途?二、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1〕燃烧匙中一般放什么物质?给物质的量有什么要求?目的是什么?〔2〕能否用木炭、硫磺代替红磷?为什么?能否用铁丝来代替红磷?为什么?如用木炭来做实验,又如何改进实验?〔3〕产生什么实验现象?得到什么结论?实验原理是什么?〔4〕假设测定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偏小,有哪些可能原因?三、大气污染物的来源与危害空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有哪些?原因是什么?空气被污染后会造成什么危害?四、能从组成上区分纯洁物与混合物纯洁物与混合物有什么区别?例举几种常见的混合物?五、化学变化的根本特征物理变化及化学变化有什么区别?如何判断“硫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六、化合反响氧化物什么叫化合反响?化合反响有什么特点?例举几个化合反响?什么叫氧化物?学会识别氧化物七、探究S、Fe的燃烧有关问题〔1〕S在空气中燃烧与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说明什么?集气瓶内为什么要装少量的水?还可用什么溶液效果更好?〔2〕Fe燃烧时,火柴在什么时机插入集气瓶中,为什么?伸入时应注意什么问题?集气瓶底内为什么也要放些水?八、分解反响什么叫分解反响?分解反响有什么特点?例举几个分解反响?知道催化剂的重要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响中能起到什么作用?如果要证明MnO2是某个反响的催化剂,需要做哪些实验?九、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有三种方法制取氧气,原料分别是什么?反响原理分别是什么?三种方法的优缺点?〔2〕用KMnO4制取氧气的装置需要哪些仪器?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3〕用KMnO4制取氧气时,棉花的作用?试管口为什么略向下倾斜?什么时候开场收集?为什么?完毕时,如何操作?为什么这样?十、探究碳与铁的燃烧〔1〕在空气与纯氧中的现象分别是什么?〔2〕为什么木炭点燃后要缓缓插入集气瓶中。

化学一轮复习第六章第6课时电化学原理的综合应用教案鲁科版

化学一轮复习第六章第6课时电化学原理的综合应用教案鲁科版

第6课时电化学原理的综合应用[课型标签:题型课提能课]考点一串联装置识别与分析1。

有外加电源电池类型的判断方法有外加电源的均为电解池,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是阴极,或根据“电解池串联时阴、阳极交替出现”的原则正推电极,也可以通过装置中某极的变化、现象反推电极.电极位置相同,作用也相同.若电池阳极材料与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相同,则该装置为电镀池。

则甲为电镀池,乙、丙均为电解池。

2。

无外加电源电池类型的直接判断方法一种为原电池,其余为电解池.(1)直接判断燃料电池、铅蓄电池等在电路中作电源,则其他装置为电解池。

如图,A为原电池,B为电解池。

(2)根据电池中的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判断①一般是两种不同的金属电极或一种金属电极一个碳棒,其中较活泼的金属为原电池的负极,另一极为正极,其余为电解池。

②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之间能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构成原电池作电源,电极材料不能和电解质溶液自发反应则是电解池。

如图,B为原电池,A为电解池。

③光电池只需确定电子或阴、阳离子的移动方向即可判断阴、阳极。

(3)根据电极反应现象判断在某些装置中根据电极反应或反应现象可先判断电极类型,并由此判断电池类型,如图:若C极溶解,D极上析出Cu,B极附近溶液变红,A极上放出黄绿色气体,A应为阳极而不是负极(负极金属溶解),则可知乙是原电池;甲是电解池,A是阳极,B是阴极。

3.“串联"类电池的解题流程题型一有外加电源型[典例1](2019·吉林长春质检)如图装置中a、b、c、d均为Pt电极。

电解过程中,电极b和d上没有气体逸出,但质量均增大,且增重b>d。

符合上述实验结果的盐溶液是()选项X YA MgSO4CuSO4B AgNO3Pb(NO3)2C FeSO4Al2(SO4)3D CuSO4AgNO3解析:A项,当X为MgSO4时,b极上生成H2,电极质量不增加,错误;C项,X为FeSO4,Y为Al2(SO4)3,b、d极上均产生气体,错误;D项,b极上析出Cu,d极上析出Ag,其中d极增加的质量大于b极增加的质量,错误.答案:B[对点精练1]如图,乙是甲电解池进行电解时某个量(纵坐标x)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各电解池都用石墨作电极,不考虑电解过程中溶液浓度变化对电极反应的影响),则x表示(C)A。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案设计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案设计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学设计一、复习目标1、了金刚石、石墨等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

2、知识碳的氧化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

3、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法。

二、教学难点1、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3、碳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及相关化学方程式。

三、教学方法比较、归纳、讨论、交流四、学情分析通过学习,学生对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相关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由于这部分内容的特点,往往被学生看成是零碎、易懂、难记的,因而在复习中,力求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的基础上深入细致梳理碳和碳的氧化物相关知识,注重本专题知识的系统整理和归纳,整合相关知识的串联方式,形成整体感知,帮助学生建立有育的知识结构。

五、教学过程活动一:猜谜语,创设情境导入复习课1.它们是同一家人,老大硬度最大,光彩照人,身份百万;老二层层软滑;老三似足球。

2.似雪没雪花,叫冰没冰渣,无冰可制冷,细菌难安家。

3.左侧半圆,右侧整圆,“半圆”取暖,“整圆”助燃,来去无影,有毒能燃。

学生猜并回答。

活动二:明确目标、有的放矢找一位学生阅读。

活动三:单元知识整体感知,出示本单元知识框架图。

活动四:复习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学生练习。

1、金刚石(C )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 )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

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 和CO 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活动五:复习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学生练习。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1、常温下的稳定性强2、可燃性: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 2 : C+O 点燃CO 2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 :2C+O 点燃2CO整体感知知识框架图稳定性 可燃性 还原性性质 用途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实验室制法3、还原性:C+2CuO高温2Cu+CO2↑(置换反应)应用:冶金工业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5、如果要除去CO2中少量的CO,应该采用的方法是()
A.把混合气体点燃
B.把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把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
D.把混合气体从一个容器倾倒到另一个容器
6、蛋壳的主要成分是CaCO3,新鲜鸡蛋会呼出CO2,下列物质能在蛋壳表面形成难溶性固态保护膜,因而可作鸡蛋保鲜剂的是()A.稀盐酸B.水C.石灰水D.食盐水
(3)、理解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物理性质,与水、澄清是石灰水(碱)等的反应)。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4)、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法(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收集与检验方法等)。
(5)、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
自主复习1
(1)、了解金刚石、石墨等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及相关化学方程式)
①,②。
⑵实验室制取CO2,选用A----E中的装置。
⑶判断CO2已收集满的方法:是。
⑷用高锰酸钾制取O2,装置A还需做的一点改动是。⑸用装置F制取气体,在反应过程中,用弹簧夹夹住导气管上的橡皮管,过一会儿反应就会停止。其原因是。
练习下边是雪碧汽水标签中的部分内容。
(1)小虎同学取适量雪碧汽水于试管中,稍稍加热后产生大量气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木炭在氧气不足情况下燃烧
(3)还原性(写出化学方程式)
①木炭还原氧化铜②木炭还原二氧化碳
练习
1、下列几种情况,能证明“金刚石和石墨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事实是()
A.它们的熔点相同B.都不溶于水
C.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金刚石
D.完全燃烧后都得同一产物——二氧化碳
2、碳元素有金刚石、石墨和无定形碳等多种单质,下列关于碳单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九年级化学一轮复习-第六单元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一轮复习-第六单元教案-人教版

第六单元课时1【课标要求】1.记住常见的碳单质、性质、用途2.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制法、用途【知识结构】【教法学法建议】本节可先采取以下教学过程:1、出示课标要求 (约1分钟)。

2、检测,(15分)要求学生独立完成.3、教师出示答案,学生对改并以小组形式讨论做错的题,教师注意巡视发现哪些题学生做的不好 ,进行第二次备课(约5分钟)。

4、点拨:对多数学生做错的题,先让优秀学生讲解,然后教师再做以补充,总结(10分钟)。

5、学生记忆不会的知识点(4分钟)6.完成堂清题(10分钟),教师课下批改,对做得差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日清。

【当堂检测题】一、基础巩固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用干冰作制冷剂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C.用煤作燃料D.发烧病人用酒精擦身体降温2.下列有关O2和CO2的自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3.下列二氧化碳的用途,既跟它的物理性质有关,又跟它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用来灭火B、制干冰C、制纯碱D、制化肥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B、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C、二氧化碳具有还原性D、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5.“低碳生活”已成为热门话题。

下列环境问题与CO2的排放有关的是【】A.酸雨 B.白色污染 C.臭氧层破坏 D.温室效应6.在实验操作考查中,小明抽到的题目是“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

下图是他的主要实验步骤,其中操作有误的是【】7.重要文件资料需长期保存,书写时最好使用【】A、铅笔B、蓝墨水笔C、碳素墨水笔D、圆珠笔二、能力提高: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沸腾时可将壶盖顶起,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时有气泡产生,说明该固体一定是碳酸钠C.氢气燃烧后的生成物只有水,说明氢气是一种清洁燃料D.燃着的木条伸人某无色气体中很快熄灭,说明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9.下列关于O2和CO2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含有氧元素 B.都是氧化物C.都含有氧气分子 D.都能使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10.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制备和用途能达到目的的是【】A.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蓝色C.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11.某物质在氧气在燃烧后,产物只有水和二氧化碳,则该物质的组成中【】A、一定只含C、H元素B、一定含C、H元素,可能含O元素C、一定含C,可能含HD、一定含C、H、O元素三、拓展延伸:12.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含碳物质是中学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学案(DOC)

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学案(DOC)

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学案(001)复习内容:空气的成分,污染和防治考纲要求: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各自的体积分数。

2、知道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污染的意义。

3、理解探究空气组成的原理。

教学过程:一、要点梳理及基础训练2、研究空气成分的的相关科学家瑞典____,英国____,法国_____。

3、研究空气成分的原理:______。

二、例题分析及规律总结例1、把1升空气按顺序通过灼热的铜网、石灰水、无水CuSO4,最后出来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式),体积约为__________升。

例2、实验桌上放置了一个带胶塞的,体积为1升的烧瓶。

(1)一个同学说瓶内没有东西;(2)另一个同学说瓶内盛的是几种单质的混合物;(3)第三个同学说把它放在天平上称出来的质量正好是一升空气的质量;(4)第四位同学说烧瓶内盛的是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你认为正确的是叙述是()A、2和3B、只有1C、3和4D、只有4例3、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甲、乙两个集气瓶用导管连接。

玻璃管A的下端紧系一只气球。

将此装置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甲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4、用下图装置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

用弹簧夹夹紧橡胶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并将塞子塞紧。

回答下列问题:(1)红磷燃烧时的现象是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待红磷燃烧结束并恢复到室温,打开弹簧夹,可以看到烧杯中的水通过导管进入集气瓶,并约占集气瓶体积的1/5。

其原因是_______。

此实验中,瓶中水面往往上升不到空气体积的1/5,试分析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

(3)上述实验和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将汞与空气封闭在一起,加热,生成氧化汞)的化学反应都属于____反应,生成物都属于____(填“酸”、“碱”、“盐”、“单质”或“氧化物”)。

化学第一轮复习教案6

化学第一轮复习教案6

化学第一轮复习教案6第一篇:化学第一轮复习教案6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学案第六单元知识回顾:(一、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比较)1、氧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____,____溶于水,液氧是____色的。

氢气是无色无味,密度____,____溶于水。

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____,____溶于水。

____是CO2固体。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____,____溶于水。

2、金刚石是天然存在____的物质,石墨是____的矿物之一,活性炭、木炭具有的____性,焦炭用于____,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____。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生铁和钢主要成分都是铁,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二、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比较)1、H2和O2的现象是:发出____的火焰。

CO和O2的现象是:发出____的火焰。

2、H2、CO、C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②还原性① 可燃性H2 + O2—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____ CO + O2— H2的爆炸极限为____________ C + O2—(氧气充足)C+ O2—(氧气不足)②还原性 H2 + CuO—黑色粉末变成____,同时有____出现C + CuO—黑色粉末变成____,同时产生____________的气体CO + CuO—黑色粉末变成____,产生____________的气体3、CO2 ①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一般物质燃烧。

②与水反应: CO2 + H2O—(紫色石蕊变____色)③与石灰水反应: CO2 + Ca(OH)2—(检验CO2的方程式)④与灼热的碳反应:CO2 + C—(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____是氧化剂)(三、物质的制备、除杂、检验、鉴别)3.制法1、①原理:实验室制CO2的原料是: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复习教学案 第六单元
知识回顾:
(一、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比较)
1、氧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____,____溶于水,液氧是____色的。

氢气是无色无味,密度____,____溶于水。

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____, ____溶于水。

____是CO 2固体。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____,____溶于水。

2、金刚石是天然存在____的物质,石墨是____的矿物之一,活性炭、木炭具有的____性,焦炭用于____,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____。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CO 和CO 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生铁和钢主要成分都是铁,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二、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比较)
1、H 2和O 2的现象是:发出____的火焰。

CO 和O 2的现象是:发出____的火焰。

2、H 2、CO 、C 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②还原性
① 可燃性 H 2 + O 2— 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____ CO + O 2— H 2的爆炸极限为____________
C + O 2— (氧气充足) C+ O 2— (氧气不足) ②还原性 H 2 + CuO — 黑色粉末变成____,同时有____出现
C + CuO — 黑色粉末变成____,同时产生____________的气体 CO + CuO — 黑色粉末变成____,产生____________的气体
3、CO 2 ①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一般物质燃烧。

②与水反应: CO 2 + H 2O — (紫色石蕊变____色)
③与石灰水反应: CO 2 + Ca(OH)2— (检验CO 2的方程式) ④与灼热的碳反应:CO 2 + C — (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____是氧化剂)
(三、物质的制备、除杂、检验、鉴别) 3.制法
1、 ①原理:实验室制CO 2的原料是:____________。

不能用浓盐酸(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用稀硫酸(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aCO 3 + HCl — 。

2、装置: 3、收集: 4、检验: 工业:
5.用途:
达标训练:
1、下列装置操作图不能用于检查气密性的是
2、有关CO 2的实验中,不能证明CO 2化学性质的是
3、关于CO 气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有毒,无刺激性气味 B 、在炭火炉上放置一壶水就能防止CO 中毒 C 、燃烧时火焰呈明亮蓝色; D 、密度比空气略小
4、关于C 、CO 和CO 2的叙述正确的是
A .C 、CO 和CO 2均有还原性
B .
C 、CO 和CO 2均有可燃性
C .常温下C 、CO 和CO 2均可与水反应
D .CO 和CO 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相互转化 5、取四朵用石蕊试剂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进行如下操作,能够观察到纸花变红的是
A .喷石灰水
B .直接喷水
C .直接放入CO 2中
D .喷水后放入CO 2中
6、用一氧化碳在加热的条件下还原氧化铜,发现已制得的铜又很快变黑了,你推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 .温度太低
B .试管口倾斜了
C .反应开始时,没有把试管内的空气排干净
D .铜没有在一氧化碳气流中冷却而又被空气中氧气所氧化
7、某种元素化合价在化学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则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据此可判断下列化学反应属于氧化还原的有 A 、ZnO+H 2SO 4=ZnSO 4+H 2O B .Fe 2O 3+3CO====2Fe+3CO 2
C .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
D .CaCO 3====CaO+CO 2↑
高温
高温
8、集气瓶中装满某气体,可能是下列气体中的一种:①二氧化碳②一氧化碳③空气④氮气。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火焰立即熄灭,则该瓶气体可能是
A.①或②B.②或③C.①或④D.③或④
9、氧气和二氧化碳在性质上的相似点有
①都具有氧化性②都具有还原性③都易溶于水④都能跟碳反应⑤常温常压下都是气体⑥
都是氧化物⑦都可用于灭火⑧通常状况下密度都比空气大
A. ①④⑤⑧
B.①③④⑤⑥⑧
C. ②④⑤⑧
D.①④⑤⑦⑧
10、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环境监测中心在公布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时不包括该气体
B.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气体
C.在蔬菜大棚中,适量补充其含量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D.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携氧能力降低
11、“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少量“雪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然后再加热,溶
液的颜色变化情况是:
A.先变红后变紫
B.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
C.先变无色后变红
D.先变蓝后变紫
12、某气体的成分可能含有H2、CO、N2、CH4中的一种或两种。

该气体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后,将全部生成物依此通过浓H2SO4和NaOH溶液,发现H2SO4和NaOH溶液的质量都有增加,则该气体的成分不可能( ) A.CH4 B. CO、N2 C. H2、CO D.CO 、CH4
13、不能区别O2和CO2二种无色气体的方法是( )
A.用稀盐酸检验
B.用澄清石灰水检验
C.用紫色石蕊试液检验
D.用燃着的木条检验
14、由两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M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后,氧化铜由黑色变为亮红色,剩余气体依此通过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和澄清石灰水后,前者显蓝色,后者变浑浊,则M的组成是 ( )
A.一定是氢气与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B一定是氢气与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
C.可能是水蒸气与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
D. 可能是一氧化碳与氢气的混合气体
15、选择(1)氧气、(2)一氧化碳、(3)二氧化碳(用序号)填空,并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1)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2)能用于灭火的是;(3)能使人中毒的是;(4)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的气体是;(5)能在空气中燃烧的气体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6)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7)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8)能还原氧化铜的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6、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

(2)检查装置B的气密性的方法是:。

(3)实验室制取和收集
.....CO2气体时,应选用 (填序号),反应方程式为
检验集气瓶中CO2是否收满的方法是。

(4)能否用
4
2
SO
H代替HCl与
3
CaCO反应制
2
CO_______?并说明理由:_________
(5)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完毕后,停止实验时的操作顺序是(6)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某学习小组在探究活动中要制取一定量的氨气,该小组查阅资料后,得知以下两种方法可以制取氨气:
第一种方法:氮气与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氨气;
第二种方法: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粉末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氨气。

①该小组同学没有选择第一种方法制取氨气的原因是。

②制取氨气的装置是 (填序号),收集氨气的装置是(填序号),
17、我们知道,高温煅烧石灰石(主要成份是碳酸钙)可制得生石灰(即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为了分析产品的纯度,小舜同学取石灰石样品22g,充分煅烧后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3.2g (提示:假定杂质不反应)。

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克?这些二氧化碳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多少升?(标准状况下CO2的密度1.977g/L)
(2)制得生石灰的质量是多少克?其产品
..的纯度是多少?
18.左图是收集,干燥某气体,并对它吸收处理的正确装置,由图示中实验装置推测出该气体的两点物理性质
(1)
(2)
32、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 -13.2g=8.8g 。

二氧化碳的体积为:8.8g÷1.977g/L=4.45L (2)设生成生石灰的质量为x 。

CaCO 3
CaO + CO 2↑ 56 44 x 8.8g
8.8g 44x 56= 11.2g 44
8.8g 56x =⨯= 则所得产品的纯度为:(11.2g/13.2g )×100%=84.85%
(2)用弹簧夹夹紧橡胶导管,再往长颈漏斗中注水,观察液面是否下降 (3)BE CaCO3+2HCl=CaCl2+H2O+CO2
(4)不能,反应会生成微溶于水的CaSO4覆盖在石灰石表,阻止反应的进行 (5)2KMnO4===K2MnO4+MnO2+O2 (6)反应条件难以实现 A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