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生活--欲说还休的女性故事--论陈染的《私人生活》和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
陈染与她的《私人生活》
陈染与她的《私人生活》这不算一部标新立异的女性觉醒小说,只是按照她们的本色叙述出来,不加过多的评论和论断,只是把女性纷繁细腻的内心用类似意识流的写法很自然的展现在你面前,让你的心灵有种被熨贴的惬意,特别是女性读者,内心的共鸣来自陈染智慧的内省和发现,说出你最想说的但最难表达的,让你感觉亲密而又遥远,妙不可言.陈染的《私人生活》小说基本上是在说一个内向,敏感而聪明的女孩青春的过渡史。
性格绝对,偏执和叛逆,灵秀而纯净的倪拗拗在经历家庭的不幸——父亲的粗暴与专制、父亲与母亲的矛盾,童年的孤独——逃避人群、缺乏朋友,青春期的苦闷——觉醒与焦躁、渴望与恐惧、T老师的侵犯,爱情的失败——禾寡妇的死、尹楠的离去,对男性的失望和社会的压力导致了一个女人最终拒绝外界走向自己的内心世界,并慢慢转变成内敛,朦胧和低调,也就是从所谓的“黑色”转变为“灰色”,其中穿插着自恋,同性恋,异性恋,自慰交错的虚实景象。
“黑色是一种冷,一种排斥,一种绝对;黑色甚至是否定,是拒绝,是抗议;它体现的是一种不同流、不睦群、不妥协以及愤世嫉俗的反骨和叛逆。
黑是怀疑论者的眼神,是——我不相信,是没有退路的脚步,是对世界的敌视,是敢于伸向死亡的手臂。
说到底,黑,是青春的颜色!《私人生活》是我‘黑色’的产物。
”在这性格颜色的转变中,糅杂进她几段剪不断理还乱的微妙情愫.渴望而又困惑,对于爱情和性,始终处于高度怀疑的状态。
这种不信任造成的孤独和离群慢慢成为她骨子里的特质,像血型一样不可更改。
成长并没带来喜悦,主人公深深的感受到,“时间流逝了我依然在这里”。
内向的女孩会格外沉默。
沉默的空间如此巨大,她可以用来思索一切,由此还不可避免的产生种种幻想或者说是怀疑和恐惧。
无法主动地融入外部的世界,将成为一生中最为明显的残缺。
长久的沉思默想,内省的自己会变的越来越沉重,相对而言外部的社会就会越来越轻飘。
很多人便因此产生种种心理障碍,包括这本书中的女孩,陈染称之为世纪末的流行病,它不可能靠自己的调节或者努力得到排解,只能巧妙地伪装成一个没有个性的社会人隐遁在同样没有个性的芸芸大众里。
陈染私人生活读后感
陈染私人生活读后感读完陈染的《私人生活》,我仿佛经历了一场心灵的冒险。
这本书就像是一个神秘的花园,每一朵花都有着独特的芬芳和姿态,让我流连忘返。
在《私人生活》中,陈染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倪拗拗的内心世界。
倪拗拗是一个敏感、孤独而又充满探索精神的女性,她在家庭、社会和自我之间徘徊挣扎,寻找着属于自己的位置。
书中有一个情节让我印象特别深刻,那就是倪拗拗与禾寡妇的相处。
禾寡妇是一个被生活打磨得有些粗糙,但内心依然保留着柔软的女人。
倪拗拗与她的相遇,就像是两颗孤独的星星在夜空中碰撞出了火花。
记得书中描述倪拗拗第一次见到禾寡妇的情景,那是一个午后,阳光懒洋洋地洒在小巷里。
倪拗拗正百无聊赖地走着,突然听到一阵嘈杂的声音。
顺着声音望去,只见一个身材臃肿、穿着花布衫的女人正在和一群小贩争吵。
她的头发有些凌乱,脸上的表情愤怒而又无奈。
倪拗拗被这个女人身上散发出的一种莫名的气息吸引住了,不由自主地走上前去。
禾寡妇看到倪拗拗,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但很快又恢复了愤怒的神情。
倪拗拗试图劝解她,可禾寡妇根本不理会,继续大声地叫嚷着。
那一刻,倪拗拗觉得这个女人既可怜又可悲。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倪拗拗发现禾寡妇并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
她会在夜晚独自坐在门口,望着天空发呆;她会在没人的时候,轻轻地哼着一首古老的歌谣;她会在倪拗拗伤心难过的时候,默默地递上一块手帕。
有一次,倪拗拗不小心摔破了膝盖,鲜血直流。
禾寡妇看到后,二话不说,拉着她就往家里走。
她找出一瓶碘酒和一些纱布,小心翼翼地为倪拗拗处理伤口。
她的动作轻柔而熟练,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小心。
”那一刻,倪拗拗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
在与禾寡妇的交往中,倪拗拗逐渐发现了她内心深处的秘密。
原来,禾寡妇曾经有过一段美好的爱情,但因为种种原因,最终没能走到一起。
从那以后,她的世界就变得灰暗无光。
倪拗拗听着禾寡妇的故事,心中充满了同情和感慨。
通过与禾寡妇的相处,倪拗拗也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
一部女性心灵史——读林白《一个人的战争》
一部女性心灵史——读林白《一个人的战争》
一部女性心灵史——读林白《一个人的战争》
读完林白《一个人的战争》,心情集聚成块垒,世间所有的温情和依靠都轰然倒塌,什么情了爱了都是生命的劫难,而这一切的劫难的发源地就是自己。
一个人一生其实都是在和自己较量,起争端,言和,再起争端,再言和,如此无数次的纠结纠葛,最终将生命耗尽。
有人在生命的沿途醒悟了,有人直到生命的终结都没有意识到没有明白过来。
生命中有了太多的唏嘘与叹息,都源自于自身的战争,既然是战争,结果都是两败俱伤,没有任何第二种结果,即使一方大获全胜,也是埋下了复仇的种子,所以依然是受伤者,这伤像深埋在人体中不好的病源,只要有导火索,便会引爆。
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是孤立孤独的,之所以和人、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只不过是自找的枷锁,套着难受,卸下一样难受。
这些是命运和别人强加的,可以看作是宿命。
但是在这宿命的悲剧中,自己似乎甘心做着主角。
其实宿命也是可以去改观的,还原罪以广博以及阳光普照——如果够勇敢大气够智慧。
而一个人往往就会在安于命运的小我中浮浮沉沉颠簸一生。
一个人在战争在抵触在逃避在纠结中了却短短的一生。
读《一个人的战争》,读的是人心百态,读的是人性。
阅读书籍阅读人生阅读自己。
从女性主义视角浅析陈染的《私人生活》
从女性主义视角浅析陈染的《私人生活》张晶晶华南师范大学[摘要] 陈染是活跃在八九十年代的一位极具女性气质的作家,其代表作《私人生活》就生动地体现出了这一特征,本文将运用女性主义的视角浅析《私人生活》中表现出的女性主义。
[关键词] 女性主义私人生活所谓女性视角,我认为就是强调以某类性别经验入手的视角,女性以自己独特的性别意识和性别视角为关照,抒写自我独特的经验和体验。
作为新时期以来女性文学的代表,陈染的作品对表现女性主义视角很具典型性。
下面将对陈染的《私人生活》这一作品进行女性主义视角的解读。
一、注重“我”的感受的描写《私人生活》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小说,陈染以这样的形式表现了一个名叫倪拗拗的女孩儿从幼年到成年的独特而又复杂的内心情感体验。
因此,注重“我”的感受便成为作者首先要突破的一点。
男性作家往往擅长营造一个或虚幻或现实的世界,但自身却处于世界之外,他所注重的是展示这个世界,而陈染等一些女性作家则似乎更愿意走进自己所设计的世界之中,很直白的写出实实在在的“我”,尤其是“我”的感受。
三毛曾经说过:“有一次,我试着写第三人称的文章,我就想:我不是‘他’,我又怎么能知道‘他’在想什么?所以我又回过头来,还是写‘我’。
”这是女性作家写作意图的真实写照。
在男性作家的作品中,即使是最特别的见解也不可避免地打上了社会既定话语的烙印,而女性的视角则可以触及到男性无法触及的深处。
《私人生活》通篇都非常注重“我”的感受的描写,这是本作品最突出的特点。
“我”很孤独,意识到了我的问题是“一个残缺时代里的残缺的人”,还会为身体各部位起名字,觉得一个人是很多人;“我”冷漠,对大人的事我毫不关心,甚至支持父母离婚;“我”需要爱,因此,禾与尹楠的出现使我感到了从来未曾感受过的幸福;“我”忠于自己的内心,敢于说“不”,就算这个世界没有人与我同盟;“我”不愿承认现实,在禾与母亲永远离开之后,“我”固执地认为她们没有离开,只是安静地睡着了……主流作品中女性处于被忽略的角色,因此其内心世界也就无法被触及。
从女性主义视角浅析陈染的《私人生活》
从女性主义视角浅析陈染的《私人生活》张晶晶华南师范大学[摘要] 陈染是活跃在八九十年代的一位极具女性气质的作家,其代表作《私人生活》就生动地体现出了这一特征,本文将运用女性主义的视角浅析《私人生活》中表现出的女性主义。
[关键词] 女性主义私人生活所谓女性视角,我认为就是强调以某类性别经验入手的视角,女性以自己独特的性别意识和性别视角为关照,抒写自我独特的经验和体验。
作为新时期以来女性文学的代表,陈染的作品对表现女性主义视角很具典型性。
下面将对陈染的《私人生活》这一作品进行女性主义视角的解读。
一、注重“我”的感受的描写《私人生活》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小说,陈染以这样的形式表现了一个名叫倪拗拗的女孩儿从幼年到成年的独特而又复杂的内心情感体验。
因此,注重“我”的感受便成为作者首先要突破的一点。
男性作家往往擅长营造一个或虚幻或现实的世界,但自身却处于世界之外,他所注重的是展示这个世界,而陈染等一些女性作家则似乎更愿意走进自己所设计的世界之中,很直白的写出实实在在的“我”,尤其是“我”的感受。
三毛曾经说过:“有一次,我试着写第三人称的文章,我就想:我不是‘他’,我又怎么能知道‘他’在想什么?所以我又回过头来,还是写‘我’。
”这是女性作家写作意图的真实写照。
在男性作家的作品中,即使是最特别的见解也不可避免地打上了社会既定话语的烙印,而女性的视角则可以触及到男性无法触及的深处。
《私人生活》通篇都非常注重“我”的感受的描写,这是本作品最突出的特点。
“我”很孤独,意识到了我的问题是“一个残缺时代里的残缺的人”,还会为身体各部位起名字,觉得一个人是很多人;“我”冷漠,对大人的事我毫不关心,甚至支持父母离婚;“我”需要爱,因此,禾与尹楠的出现使我感到了从来未曾感受过的幸福;“我”忠于自己的内心,敢于说“不”,就算这个世界没有人与我同盟;“我”不愿承认现实,在禾与母亲永远离开之后,“我”固执地认为她们没有离开,只是安静地睡着了……主流作品中女性处于被忽略的角色,因此其内心世界也就无法被触及。
私人生活--欲说还休的女性故事--论陈染的《私人生活》和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
私人生活--欲说还休的女性故事--论陈染的《私人生活》和林
白的《一个人的战争》
徐珊
【期刊名称】《北京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3(017)002
【摘要】九十年代,陈染、林白以西方女性主义理论为创作出发点,在长篇小说<私人生活>和<一个人的战争>里,从孤独意识、躯体觉醒、女性情谊等方面呈现女性自我,挖掘个人经验,讲述了女性丰富独特的私人生活,对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发展具有开拓意义.
【总页数】6页(P44-49)
【作者】徐珊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广东,广州,5106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4
【相关文献】
1.在迷乱的尘世构建女性精神乌托邦——从陈染的《私人生活》看当代知识女性的生存困境 [J], 叶少芳
2.中国当代女性主义的困境及评析——解读《一个人的战争》和《私人生活》 [J], 周新颜
3.三种维度的成长叙事:陈染《私人生活》中的女性意识书写 [J], 陈晨昕
4.陈染的女性主义书写——以《私人生活》为例 [J], 孙婷婷
5.第三次女性主义思潮时期中日女性主义写作比较——以陈染《私人生活》和桐野夏生《异常》为例 [J], 杨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陈染的私人生活
陈染的私人生活身体的呐喊,个性的抒发——论陈染《私人生活》摘要:陈染是20世纪女性个人化写作的领军作家,她将个体视为自己文学创作的出发点,以其前所未有的孤寂、凄美,传达出女性个体所独有的身体、心理体验。
在其长篇小说《私人生活》中,通过对主人公倪拗拗的成长的描绘,让人们清晰地看到了那些走出父权社会话语权女性,看到了与男人对视的女人。
关键词:女性私人化写作身体写作在20世纪90年代多元复合的文化语境中,个人化写作无疑是一道最亮丽的风景。
作为个人化写作的代表,陈染以其独特的话语方式,破开主流话语和公共秩序的坚冰,柔韧地支撑起女性写作的新空间。
在她笔下,众多的女性人物都自觉地逃避稠密的人群,成为一个站在人群之外的“孤独的个体”。
陈染的一系列中短篇小说(如《嘴唇里的阳光》、《与往事干杯》、《无处告白》、《在禁中守望》)以及长篇小说《私人生活》一再讲述女性创伤性的个人成长记忆,书写了女性个体生命体验。
《私人生活》中的女主人公倪拗拗与贯穿陈染数篇小说的女主人公“黛二”一脉相承。
童年时代家庭的破裂、父亲的缺席使她无法顺利完成成长过程。
她孤僻、自闭、长久地徘徊于“弑父”与“恋父”相纠缠的心理痼疾,在对男性巨大身影的反抗与迷恋的互相撕裂中饱含痛楚地成长。
这也是女性在男权社会中悖论性的生存困境。
站在女性主义的立场上看,人类文明的历史,就是社会压抑女性,男性奴役女性的历史。
女性的生存状态,包括她的身体和心理意识及其成长过程,都一直处于社会文化的控制之下。
因为整个人类书写的历史都浸透了男性中心主义,故而法国女性书写理论倡导者坚持开创一种全新的女性书写,即让写作回归女性身体,从描写女性身体的独特经验开始,让女性重建对世界的认知,让世界正视女性的存在。
陈染曾经说过:“我热爱父亲般拥有足够的思想和能力覆盖我的男人,这几乎是到目前为止我生命中的一个最为致命的残缺。
”而从陈染记事起,父母亲的关系就是相当紧张和冷漠的。
但是在70年代的中国,离婚普遍被视为不光彩的事情;一直到1979年,陈染的父母才结束了那种没有爱情只有痛苦的婚姻关系。
幽闭与自我灵魂书写的统一——从《私人生活》、《一个人的战争》看90年代女性文学个人化写作
作 家作品新 论
幽闭与 自我 灵魂 书写的统 一
从 《 人 生 活》 《 个 人 的战 争》 9 私 、一 看 0年 代 女 性 文 学 个 人化 写作
■ 内蒙 古大 学文学 与新 闻传 播学 院 韩丽娟
内容摘 要 : 性 文学发展 至 2 世 纪 9 女 0 0年代 , 生 了历 史性 的 发 巨变。女性 写作渐渐 开始抛弃 男性立场 , 以独 立 自为的社 会存在 形 态, 去大胆探 索女性群 体 完全 不 同于男性 群体 的生命世界 。她们 大 都 受过 高等教 育 , 在现代 化 浪潮 冲击 下 自觉选择 了幽居 一 隅 . 离 远 社会 , 书写 内心。女性 文学在这 一阶段 , 突 出的是 自我和 独立 , 所 具 有浓厚 的私人化 色彩 。
的女性们 大都沉 醉在一个 自我封 闭 、 自我迷恋 的帷幕 里。这是 一个 拒绝男性窥 视 、 绝男性介 入 , 拒 是一个 女性私 人的空 间 , 她们在 精神 上 极度 自恋“ 热爱 自己” 。倪拗 拗给 自己的胳臂 和腿分别 取名 为“ 不 小姐” “ 和 是小 姐 ” 并且 与 它们 交谈 , 我是 我 自己的陌 生人 ”第 5 “ ( 5
最 大的生存领 域 , 也是 她们最 大的价值 实现场所 。比之 于从 父亲 家
中毅然离去 的子君和 勇敢走 出丈夫家 门的娜拉 , 一时期 的女性 走 这 得更远 。在西方女权 主义影响之下 , 女性首先是作 为“ , 人” 在这一 前 提之后 才是她 的性 别 , 性得 到个 人的权利 、 女 平等 、 重 的呼声伴 随 尊
关键词 : 家 疏 离 自我
性喜欢 回忆 , 梦 , 做 小说 更多关注 的不是外部 现实 , 而是女性 的精神
陈染私人生活读后感
陈染私人生活读后感《陈染私人生活》是一部由作者马良所著的小说,通过描述主人公陈染的私人生活来反映现代社会中人们的迷茫和挣扎。
读完这本小说,我深受触动,产生了很多感悟。
首先,小说中的陈染是一个普通人,他的生活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他每天上班、下班,与同事相处,与家人相聚。
然而,正是通过这些看似平淡的日常生活,作者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孤独与空虚。
陈染在书中常常感到与他人的距离,他渴望与他人建立真正的连接,但却经常陷入孤独的境地。
这让我想到了自己和现实中的很多人,在物质丰富的今天,却往往感到内心的空虚和孤独。
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另外,小说中的陈染也是一个追求自由和梦想的人。
他渴望在生活中找到真正的自我,并实现自己的理想。
然而,在现实的束缚下,他很难得到真正的自由。
在现实世界中,我们常常为了生计和物质追求而放弃了内心的追求和梦想,我们被社会所限制,很难真正做到自由自在。
陈染的经历让我想到了自己的人生,我也常常为了生活中的琐事而迷失了自我,忘记了自己曾经的梦想。
这个社会的压力和束缚实在是太大了,我们需要找回内心的自由。
最后,小说中的陈染也让我想到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在陈染的经历中,他经历了生活的挫折和失败,但他依然坚守自己的内心,并寻找着生活的意义。
陈染在他的私人生活中渐渐明白了生命的脆弱和可贵,他学会了珍惜每一天,并为了自己所追求的价值而努力。
这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人生并不是光彩照人的,我们都会遇到挫折和困境,但正是在这些困境中,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感受生命的价值。
总的来说,读完《陈染私人生活》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小说中的陈染是一个普通人,他的生活和我们都很相似。
通过他的故事,我看到了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孤独与迷茫,也看到了追求自由和梦想的困难,更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这本小说让我对人生有了新的思考,也激励着我要珍惜生活、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
从《私人生活》看陈染作品中的女性视角
颜梦初内容摘要:作为中国新时期女作家的代表人物, 陈染及其作品对当代文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其长篇《私人生活》为蓝本,从女性主义视阈出发,关照自我真实与自我认同,并试图唤醒在文化符号系统中被压迫的女性话语权,最终找到自由穿梭于男权言说体系的可能性。
关键词:《私人生活》双重维度女性话语权戴锦华曾撰文这样评价陈染的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说,陈染的作品从一开始,便呈现了某种直视自我,背对历史、社会、人群的姿态。
或许正是由于这种极度的自我关注与写作行为的个人化,陈染的写作在其起始处便具有一种极为明确的性别意识。
在红色的六十年代成长起来的陈染,摒弃了与传统作家一致的,对于社会意义、国家使命、革命叙述的书写,而将个体写作定位为向个人主义、女性主义、自我认同发出的追问,这不仅源于一种在迷惘困惑中自我确认的方式和途径,也是在重复讲述和追寻自己的过程中,记叙着自己不归而迷茫的心路。
陈染的
颜梦初内容摘要:作为中国新时期女作家的代表人物, 陈染及其作品对当代文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林白小说中的个人记忆与女性时间 ——以《一个人的战争》为例
林白小说中的个人记忆与女性时间——以《一个人的战争》为例摘要:“记忆”在林白“个人化”的女性写作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意义。
她把“回望”作为写作的“基本态势”,认同记忆的“个人性”特征。
背离集体记忆中的时间经验和叙事传统,用边缘性的书写重构时间与历史,这些展现在她的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战争》中。
该作品展示了个人记忆之颠覆与虚构的能量,表达了对时间形式与意义的个性感悟。
关键词:林白小说《一个人的战争》个人记忆永恒时间林白是20世纪90年代女性写作的重要代表,曾与陈染等女性作家一起开“个人化写作”之先河。
林白作品的“个人性”与“记忆”一词紧密相连。
“记忆”,在林白的写作理念中,是一个时常被关注的、分量极重的词语,它包容了素材的选择、灵感的来源、观察世界的角度、内心世界的呈现方式等诸多方面的内涵。
作为写作中的女人,林白几乎是天然地背离了集体记忆中的时间经验和叙事传统,用一种边缘性的书写,重构着时间与历史。
这种艺术特质集中地展示于她的自传性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战争》(以下简称《战争》)。
《战争》引领读者进入的是一种女性个人的内心世界,其女性书写不仅惊世骇俗而且魅力独特,是90年代中国文坛“个人化写作”的一部经典之作。
小说中对个人记忆的发掘,个人记忆之颠覆与虚构的能量,对时间形式与意义的性别感悟,采用“女性时间”结构小说的“现代性”和创造性,这是艺术成就和思想意涵的重要元素。
一、个人记忆:颠覆中的真实与虚构《战争》文本中“个人记忆”在最直观的层面上,表现为对极端私己化的事件的选择。
小说开始于5岁的多米对自己身体的“凝视与抚摸”,在抚摸中了解个人的欲望和满足欲望的方式,并且本能地知道这件事情纯粹的私人性质,躲在蚊帐中将自己与别人隔开。
对性的探索与自慰的冲动,成为小说中最基础的事件和推动动作发展的最隐蔽的动因。
“题记”中转引作者自己另一作品中的一句话,直截了当地解释了“一个人的战争”的命名:“一个人的战争意味着一个女人自己嫁给自己。
从《私人生活》看陈染作品中的女性视角
从《私人生活》看陈染作品中的女性视角从《私人生活》看陈染作品中的女性视角内容摘要:作为中国新时期女作家的代表人物,陈染及其作品对当代文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其长篇《私人生活》为蓝本,从女性主义视阈出发,关照自我真实与自我认同,并试图唤醒在文化符号系统中被压迫的女性话语权,最终找到自由穿梭于男权言说体系的可能性。
关键词:《私人生活》双重维度女性话语权戴锦华曾撰文这样评价陈染的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说,陈染的作品从一开始,便呈现了某种直视自我,背对历史、社会、人群的姿态。
或许正是由于这种极度的自我关注与写作行为的个人化,陈染的写作在其起始处便具有一种极为明确的性别意识。
”在红色的六十年代成长起来的陈染,摒弃了与传统作家一致的,对于社会意义、国家使命、革命叙述的书写,而将个体写作定位为向个人主义、女性主义、自我认同发出的追问,这不仅源于一种在迷惘困惑中自我确认的方式和途径,也是在重复讲述和追寻自己的过程中,记叙着自己不归而迷茫的心路。
陈染的个人主义与女性主义体验是根植于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双重可能性之上的,她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也具有了某种固定的范式――长期幽禁在一个自说自话的“私人空间”,以其独特的姿态反抗着公共话语、公共领域,构建属于女性自身的私人世界。
我们把我们的思想、观念或感情考虑为“内在于”我们的私人领域之中,而把这些精神状态所关联的世界上的客体当成“外在的”公共领域。
对我们来说,无意识是内在的,我们把妨碍我们对生活进行控制的秘而不宣的思想、不可言说的强烈的原始情感、欲望或意图和共鸣以及恐惧,视为内在的,它与那些我们的言行所表达的东西相对照。
当我忍不住说我对你的看法时,思想就仍然是内在的,但当我脱口而出时,它就出在公共领域之中――这种外部的、陌生的、多元的令人惴惴不安的世界。
在《私人生活》中,对“浴缸”――代表内敛的保守的私人领域的意象是这样进行描摹的:“自从母亲以及我亲爱的朋友都离开了之后,我觉得现在只剩下我和这个浴缸了。
私人生活--欲说还休的女性故事--论陈染的《私人生活》和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
的迷失导致了身体的迷失; 及至多米开始和她顶 礼膜拜的导演 $ 演绎 “傻 瓜爱情” 时, 她再次在 脆弱多变的爱情中遭受又一次打击……可以说, 多米的成长是在自我的不停分裂中完成的。 人, 渴望获得一种完整性存在, 这是人的本 能。当内在自我日益强大, 人际自我与社会自我 日益萎缩, 两方面走向了日益决裂的两端时, 一 个人的完整性便受到了破坏, 自我走向分裂。分 裂的后果便是幻想与现实的冲突及人在冲突之 下的彷徨惘然, 最终陷入了孤立无援的生存困 境。然而, 从女性主义角度来看, 女性的内在自 我的发展强大正是女性追求真实自我的可能路 径。因为人际自我、 社会自我是具社会性的、 被 动性的, 是与 “人际经验” 与 “社会经验” 相伴相生 的。社会所给予的 “人际经验” 和 “社会经验” 只 可能是 “男性经验” , 由男性在社会中支配。这些 “经验法则” 实行的是男权中心原则, 女性在这样 的 “人际经验” 和 “社会经验” 中产生的不可能是 真正代表女性自身的 “人际自我” 和 “社会自我” , 只有完全由内心真实体验, 是真正在女性经验中 成长的 “内在自我” 才真正地代表了女性。这就 是说只有当社会经验、 人际经验赋予公平自由平 等的原则, 自我才能得到和谐统一, 女性才能真 正与人类成长一起同步, 这种由于自我的分裂导 致的孤独感才可能削弱甚至消失。 (") 自闭 维吉尼亚 伍尔芙有句名言: “ 一个女人如果 要想写小说, 一定要有钱, 还要有一间自己的屋 子。 ” 仅从字面上看, 这是在说明女人要具一定的 经济地位、 社会地位和特定环境才能做成事情。 仔细推敲, 便能发现, 在伍尔芙的呼吁当中, 屋子 不仅仅是指向物质实体, 它还象征着女性的一座 精神城堡。事实上, 我们在陈染、 林白等的作品 中已经能够总结出更为迫切与激进的内心呼吁: 女人, 要有一间自己的关闭的心灵之屋。 “我必须紧闭门扇, 轻手轻脚地将窗帘的缝 角拉严。 ” (陈染语) 这间关闭的房子对女性如此 重要, 它不仅仅可以使喧哗的男性话语、 强悍的 男权意识尽可能排除在女性世界外, 还可以使女 性在这个封闭的自我空间里, 潜思默想, 清理和 打捞自己的细微、 瞬变、 独特的女性经验, “ 寻找 那种业已稀疏的已经被社会理性层面掩盖和遗 忘的东西” 。 自闭, 指的是对现实社会的自动远隔和心灵 &%
女性意识的另类书写——陈染小说《私人生活》解读
个 典 型 的 “ 权 ” 形 象 。 在 班 里 , T 师 常 常 孤 立 、 羞 辱 迫 , 因此 , 自然 会 寻 求 与 同 性 的 心 灵 对 话 , 寻 找 同性 的精 父 老 在 家 里 , “ ” 与 母 亲 心 灵 相 通 , 是 共 同抵 抗 父 亲 霸 我
类书写。小说 中的 “ 我” 以女性 的 目光 审视 外部世界 ,洞悉女性 自我的本质及生命意 义,在 男权社会中 , “ 我”
不甘 干被 男性 统 治 , 大胆 地 向 男性 挑 战 ,颠 覆 父性 权 威 , 当然 ,我 们 从 中也 看 到 了女 性 所 面临 的 物 质 与 精神 的 双 重 困境 ,在 这种 困境 中,孤 独 的 “ ” 只 能 向 同 性 寻找 心灵 的安 慰 。 我
统文 化 秉 持 者 的批 评 。 “ 落 ” 、 “ 廉 鲜 耻 ” 、 堕 寡 洼欲 所 言 : 人 所 犯 最 大 的罪 , 就 是 他 出生 在 世 。抛 开 道 德 的 争
望 的 化 身 ”成 为 唐 菲 的 代 名 词 ,似 乎 所 有 的 目光 都 仅 仅 集 议 ,唐 菲形 象 的 审 美 特 质 才 真 正 被 人 洞 见 , 鲜 明地 表 现 为
男性 总是充 当强 还 将 奶 奶 与 狗 逐 出 家 门 , 因 此 , “ ”讨 厌 父 亲 , 甚 至 产 和 支配者 的形象 。在传 统 的性观念 中, “ 我
生 了想 要 报 复 父 亲 的 “ 父 ”心 理 , 当父 亲 赶 走 奶 奶 时 , 弑
者 的角色 ,女性 的欲 望 的产 生多半是 由于男性 的事业 、地
“ ”就发誓 : “ 我 等我 长大 了……我 要报仇 !”于是 ,有 位 、名誉 、道德 、经济等诸 种因素 的刺激 ,她们 只是在献 ] 我 女 时 , “ ”会 用 剪 子 把 父 亲 的裤 子 剪 坏 ;有 时 , “ ”会 身 ,在 表 达 她 们 对 男 性 的 臣服 。 ” [而 “ ”却 要 改 变 “ 我 我 2 幻 想 父 亲 开 的轿 车 变 成 了 警 车 , 他 成 了 囚 犯 ,身 穿 褐 色 囚 性 成 为 他 者 ” [这 种 困 境 。作 为 男 权 社 会 中 的 一 员 ,伊 楠
从《私人生活》看陈染作品中的女性视角
从《私人生活》看陈染作品中的女性视角内容摘要:作为中国新时期女作家的代表人物,陈染及其作品对当代文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其长篇《私人生活》为蓝本,从女性主义视阈出发,关照自我真实与自我认同,并试图唤醒在文化符号系统中被压迫的女性话语权,最终找到自由穿梭于男权言说体系的可能性。
关键词:《私人生活》双重维度女性话语权戴锦华曾撰文这样评价陈染的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说,陈染的作品从一开始,便呈现了某种直视自我,背对历史、社会、人群的姿态。
或许正是由于这种极度的自我关注与写作行为的个人化,陈染的写作在其起始处便具有一种极为明确的性别意识。
”在红色的六十年代成长起来的陈染,摒弃了与传统作家一致的,对于社会意义、国家使命、革命叙述的书写,而将个体写作定位为向个人主义、女性主义、自我认同发出的追问,这不仅源于一种在迷惘困惑中自我确认的方式和途径,也是在重复讲述和追寻自己的过程中,记叙着自己不归而迷茫的心路。
陈染的个人主义与女性主义体验是根植于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双重可能性之上的,她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也具有了某种固定的范式――长期幽禁在一个自说自话的“私人空间”,以其独特的姿态反抗着公共话语、公共领域,构建属于女性自身的私人世界。
我们把我们的思想、观念或感情考虑为“内在于”我们的私人领域之中,而把这些精神状态所关联的世界上的客体当成“外在的”公共领域。
对我们来说,无意识是内在的,我们把妨碍我们对生活进行控制的秘而不宣的思想、不可言说的强烈的原始情感、欲望或意图和共鸣以及恐惧,视为内在的,它与那些我们的言行所表达的东西相对照。
当我忍不住说我对你的看法时,思想就仍然是内在的,但当我脱口而出时,它就出在公共领域之中――这种外部的、陌生的、多元的令人惴惴不安的世界。
在《私人生活》中,对“浴缸”――代表内敛的保守的私人领域的意象是这样进行描摹的:“自从母亲以及我亲爱的朋友都离开了之后,我觉得现在只剩下我和这个浴缸了。
论《一个人的战争》的女性主义特征
论《一个人的战争》的女性主义特征作者:虞知乐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7年第06期(山东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摘要:林白的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战争》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坛女性主义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品。
该小说自发表以来一直因其独特大胆的表达和内核受到关注和热议。
本文将联系女性主义理论对该作品的特色进行解释和剖析。
关键词:林白;一个人的战争;女性主义;自我中图分类号:I561.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8-0019-01《一个人的战争》展开的是女主人公林多米对其三十岁前生活经历的回顾描叙。
小说以第一人称展开叙述,勾勒了空寞跌宕的童年、少年、青年时光,以及与几个男女的交往离合,表现了深邃的内心成长和自我探索。
该小说有其深层的女性主义色彩。
一、《一个人的战争》的私人化特色私人化写作是该时期中国文化语境下女性文学的一大特征,在《一个人的战争》中有突出体现。
“私人化”,广义上指以充分的自主自由进行的写作方式,狭义上特指表现女性的身体和生活私密部分的女性身体写作。
《一个人的战争》中,对性别和性的认知和探索贯穿着林多米的这段人生历程。
自我抚摸、窥视生孩子的过程、被强奸等突破传统写作范畴的着笔,以及林多米与同性、异性接触中情爱过程和心理在描写上的锐度和深度,都可见作者直击性与欲望、极力推进私人化的写作意图。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谈道:“理想的女人总是最确切地体现了`别人的人’,一旦剥掉由诗意、美和爱情编织的面纱,女性受压抑的性质就暴露出来了。
“①《一个人的战争》私人化的写作方式,使得女性的身体欲望和性感经验冲入文学、冲入社会文化。
它冲击的即是男权中心下书写的女性形象,换以女性主体来审视女性,来重新阐释女性。
“身体写作就是要夺回女性对自己身体的解释权,按照女性自己的愿望述说自己的身体形象。
”②作者倾目光和笔力于最基础最原始的女性本身,可以看作是男性话语下对女性主义的初步的、有力的彰显。
陈染私人生活读后感
陈染私人生活读后感《陈染私人生活》是中国当代作家柴静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通过描写主人公陈染的私人生活,展现了都市白领的生活状态、情感困境和个人成长。
陈染,一个普通的职场女性,面对家庭、事业和自我的追求,她经历了许多挫折和磨难,在不断的反思中逐渐摆脱了束缚,实现了自我价值的提升。
小说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通过陈染的眼睛,读者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她内心世界的起伏和变化。
陈染的生活像是一台演绎不断上演的戏剧,她面对家庭的矛盾、职场的压力以及自我价值的追求,时而痛苦挣扎,时而意识觉醒。
陈染的家庭是她最大的困扰之一。
在传统观念的束缚下,她受制于丈夫家庭的期望和社会的压力,陷入了婚姻的囹圄。
她不敢面对自己内心的渴望和热情,只能选择默默承受。
然而,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她遇到了让她重新燃起希望的人,这个人给了她勇气,让她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职场是陈染另一个重要的挑战。
作为一个在外企工作的白领,她面对的竞争压力和工作的团队合作都让她感到压抑。
她的上司对她充满了期望,但同时也给她带来了沉重的责任感。
陈染努力工作,但却始终感到迷茫和空虚,她开始思考职业发展的意义和个人的追求。
在柴静的笔下,陈染的形象鲜活而立体,她的矛盾和挣扎代表了当代都市白领的内心世界。
通过陈染的故事,读者可以深刻地认识到社会的压力和传统观念对女性自身成长和幸福的影响。
读完《陈染私人生活》,我深受触动。
这本小说不仅仅是一部描写女性成长的小说,更是一部深入探讨世俗观念束缚下个人自由意识觉醒的作品。
陈染的历程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她勇敢地拨开社会与家庭的束缚,最终在自我实现中追求到真正的幸福。
柴静通过生动的语言、细腻的描写和真实的情感,把陈染的私人生活娓娓道来,令人仿佛亲身经历其中的曲折与感悟。
对于我来说,陈染的经历启示了我对婚姻、职场和人生的思考。
我开始思考我自己的内心世界,审视自己是否被外界的期待所束缚,是否真正追求自己内心的渴望。
小说《陈染私人生活》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和启示,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0123)4 05 67&/&38 &39:&:1:7 05 7;1<):&03
=>? @ ". 3>@ ’ /AB@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的自我封闭。它不仅是身陷孤独的女性的一种 自我保护, 而且也是女性体验孤独的心灵方式。 因为, 在一种 “与世隔绝” 的心灵状态中, 女性才 能够真正面对自己, 获得冷静的自我欣赏和自我 审视, 并在这种欣赏与审视中, 使女性自卑得到 一定程度的消解, 自信得到稳固, 同时孤独感也 能既得到保护, 又得以缓解。 “这里只是女人的房间, 一个或 两 个女人在这里无休止地穿衣服和脱衣 服, 她们不说话, 她们使用暗语, 似乎房 间里那些无形的镜子后面躲藏着男人 们的眼睛, 眼睛们正在向她们窥视, 用 目光触碰她们手势中的窃窃私语。这 里的女人害怕被人披露秘密, 害怕时光 的流逝, 害怕与外界相处。同时, 又害 怕红颜褪尽, 世界将她们摈弃。 ( ” 《私人 生活》 ) 自闭的原因是害怕 “人” ( 男人? ) 、 时光和外 部世界, 于是她们躲进房间, 自我伪装、 自我袒露 或自我调整 (穿衣服和脱衣服) , 配合着神秘的女 性话语 (暗语) , 在这个被目光和镜子包围的房间 里, 艰难建立她们的自闭空间。 倪拗拗从小有个习惯, 就是经常在似睡非睡 的糊涂梦中清醒过来后, “ 继续自己脑中的无声 的影片” , 她认为这个习惯能使她 “避开喧嚣的人 群” , 同时也使她 “像一个真正的带菌者, 主动地 渴望避开人群, 独自沉浸在自己的心思里。 ” 她经 常走在自己的思路里, 同另一个我交流意见, 但 又互相否定各自分离, 同时也能在 “影片” 中看到 生活中的人 的另一种面目, 比如 ! 瞬间变成父 亲。这个习惯伴随了她的一生, 影片里的声音才 是她的灵魂的声音, 影片里的我才是她的真我, 虽然有着不同的我, 是分裂的我。 同样, 《一个人的战争》 里, 小时候的多米每 夜都做梦, 梦见自己的亲人死去, “ 有时是外婆, 更多的是母亲” , “到后来, 开始梦见自己的死” 。 除了死, 最多的就是梦见婚礼, 而 “站在身边的新 郎不是全班 最差 的男生 就是 " 镇 最难 看的男 人” ……从这些梦里, 就能窥探到多米的内心世 界。死亡使人与人永远隔绝, 无论自己还是亲人 的死亡, 都只能代表多米生活在心灵隔绝的状态 中, 而新郎, 现实生活中最亲密的人, 却是有着丑 陋的形象, 当外婆、 母亲都 “死” 去后, 惟一能够依 赖与托付的新郎却是无 法接受的丑陋现实, 如 %$
的迷失导致了身体的迷失; 及至多米开始和她顶 礼膜拜的导演 $ 演绎 “傻 瓜爱情” 时, 她再次在 脆弱多变的爱情中遭受又一次打击……可以说, 多米的成长是在自我的不停分裂中完成的。 人, 渴望获得一种完整性存在, 这是人的本 能。当内在自我日益强大, 人际自我与社会自我 日益萎缩, 两方面走向了日益决裂的两端时, 一 个人的完整性便受到了破坏, 自我走向分裂。分 裂的后果便是幻想与现实的冲突及人在冲突之 下的彷徨惘然, 最终陷入了孤立无援的生存困 境。然而, 从女性主义角度来看, 女性的内在自 我的发展强大正是女性追求真实自我的可能路 径。因为人际自我、 社会自我是具社会性的、 被 动性的, 是与 “人际经验” 与 “社会经验” 相伴相生 的。社会所给予的 “人际经验” 和 “社会经验” 只 可能是 “男性经验” , 由男性在社会中支配。这些 “经验法则” 实行的是男权中心原则, 女性在这样 的 “人际经验” 和 “社会经验” 中产生的不可能是 真正代表女性自身的 “人际自我” 和 “社会自我” , 只有完全由内心真实体验, 是真正在女性经验中 成长的 “内在自我” 才真正地代表了女性。这就 是说只有当社会经验、 人际经验赋予公平自由平 等的原则, 自我才能得到和谐统一, 女性才能真 正与人类成长一起同步, 这种由于自我的分裂导 致的孤独感才可能削弱甚至消失。 (") 自闭 维吉尼亚 伍尔芙有句名言: “ 一个女人如果 要想写小说, 一定要有钱, 还要有一间自己的屋 子。 ” 仅从字面上看, 这是在说明女人要具一定的 经济地位、 社会地位和特定环境才能做成事情。 仔细推敲, 便能发现, 在伍尔芙的呼吁当中, 屋子 不仅仅是指向物质实体, 它还象征着女性的一座 精神城堡。事实上, 我们在陈染、 林白等的作品 中已经能够总结出更为迫切与激进的内心呼吁: 女人, 要有一间自己的关闭的心灵之屋。 “我必须紧闭门扇, 轻手轻脚地将窗帘的缝 角拉严。 ” (陈染语) 这间关闭的房子对女性如此 重要, 它不仅仅可以使喧哗的男性话语、 强悍的 男权意识尽可能排除在女性世界外, 还可以使女 性在这个封闭的自我空间里, 潜思默想, 清理和 打捞自己的细微、 瞬变、 独特的女性经验, “ 寻找 那种业已稀疏的已经被社会理性层面掩盖和遗 忘的东西” 。 自闭, 指的是对现实社会的自动远隔和心灵 &%
一、 孤独 意识
“ ‘孤独感’ 是现代主义的基本生存 态度, 是 ‘苦难意识’ 采取的个 人化 形 式。现代主义把十九世纪 ‘浪漫派’ 崇 尚自我的精神追求推到极端状态, 把个
收稿日期: ’##% + #! + "% 作者简介: 徐珊 ("-.’ —) , 女, 江西南昌人, 华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讲师。
此, 要让自己不死, 剩下的就只有 “我” 的心灵空 间了。从此, 多米开始自己分享自己。她 “无法 与人分享内心快乐” “ 无法忍受熟识的人与她一 , 道看电影” , 甚至她一个人进行的危险旅游。 可见, 当一个人沉溺于一己封闭空间时, 她 在现实中也日渐失去与现实的种种亲密关系, 但 在她的思想空间里, 却可以和不同的自我进行交 流, 可以任意安排现实关系在梦中的角色投影, 从这种角度来说, 她能在远离现实的状态中更好 地审视自己, 也使孤独在分裂的 “自我们” 的拥围 中不再显露出现实中才显示的脆弱和单薄。 在心灵封闭的空间, 人能更清楚地看清自己 和别人, 一个清醒的人必定是一个极度自信同时 又极度自卑的人, 因为清醒的人才会能同时看清 楚人的伟大坚韧和渺小委琐。同样, 一个在自闭 空间里日益擦亮心灵的清醒的女人也是自傲与 自卑极度混合的人。无论是 《私人生活》 里的倪 拗拗还是 《一个人的战争》 里的林多米, 都是才华 横溢、 与众不同的女性, 她们浑身散发着无法定 性的魅力, 她们 的坎坷遭遇、 情感迷失、 人生 追 问、 玄想冥思……都充满智慧和灵性, 她们无疑 属于优秀的女人。但她们不可能一味地肯定赞 赏自己, 在没有既定女性概念的参照下, 她们会 开始自我审视、 自我辨析, 甚至自我怀疑。在那 间封闭的屋子里, 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女性怎样战 战兢兢在一片黑暗中触摸自己那些来自 “生命本 能骚动的、 非理性的、
— — —论陈染的 《私人生活》 和林白的 《一个人的战争》
徐
(华南师范大学
珊
!"#$%")
中文系, 广东 广州
摘要: 九十年代, 陈染、 林白以西方女性主义理论为创作出发点, 在长篇小说 《私人生活》 和 《一个人的战争》 里, 从孤独意识、 躯体觉醒、 女性情谊等方面呈现女性自我, 挖掘个人经验, 讲述了女性丰富独特的私人生活, 对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发展具有开拓意义。 关键词: 女性主义; 孤独意识; 女性自我; 女性情谊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 "##* + ’’*, #’ + ##(( + #$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西方妇女运动在文化 批判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 $# 年代末 欧美兴起的新女性主义话语的一部分, 也是当代 西方文学理论与实践中的一支充满活力与生机 的劲旅。由于没有自己的女性文学批评理论, 所 以在运用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过程中, 不免出现一些矛盾。比如, 有的学者以西方女性 主义所提倡的那种女性文学为坐标来判定中国 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女性文学, 我们以为这是狭隘 的。运用借鉴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来观 照中国女性文学, 并非 “全盘西化” , 毕竟中国的 文学有自身的特征, 我们需要在变通中获得真正 的理解。-# 年代, 陈染、 林白的写作是以西方女 性主义理论作为自己的创作出发点, 虽然她们最 具代表性的长篇小说 《私人生活》 和 《一个人的战 争》 , 讲述的是以自身经验为核心的 “本土故事” , “私人” 的生活构筑了作品的全部内质, 但作品往 往在不知不觉中成为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文本 演绎。这既具有开创意义, 又为未来的女性文学 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人放置到整个社会和历史的对立位置 上, 因此 ‘孤独的个人’ 是个体向社会夺 回完整性存在的体验方式, 也是获取存
((
徐珊: 私人生活— — —欲说还休的女性故事— — —论陈染的 《私人生活》 和林白的 《一个人的战争》
殊性的孤独体验, 升华为女性群体的甚至是全人 类的普遍处境。 孤独在她们的作品中, 往往会以这样的形式 出现: (!) 分裂的自我 自我的基本定义是 “一个完整的个人” 。西 方现象学中将个人意识分成三个部分, “ 内在自 我、 人际自我和社会自我” 。作为具有社会性的 人类, 这三种自我意识应是相互沟通和协调的。 “内在自我” 指的是 “与孤独中的内在体验相 [ "] 伴的心理状态。 ” 无疑, 内在自我与孤独是相随 相伴, 一脉 相承的。如果 说内在自我 具有个人 性、 主动性, 那么, 人际自我、 社会自我则具有社 会性、 被动性。当内在自我在她们建构的绝对的 个人空间里获得高度保护时, 她们的人际自我和 社会自我则在现实中被打击得鲜血淋漓。 倪拗拗是个喜欢一个人和自己对话的女孩, 但从幼年到成年的全部生活遭遇、 生存经验都在 向她显示外部世界的强大。脾气暴躁喜怒无常 的父亲在她的童年留下了阴影, 倪拗拗怀着仇恨 剪了父亲的裤子, 也带着仇恨建立了她和异性之 间极不融洽的关系; 而一直对她构成威胁与侵犯 的小学老师 # 先生, 更使她的学生时代充满紧张 与羞愧, 但最后竟是 # 诱导她品尝性爱的禁果, 这也就决定了倪拗拗无法和异性建立平衡完整 的关系; 及至后来深爱着她的男友尹楠, 因为外 部世界的纷争纠葛, 因为生硬复杂的现实, 终于 离开她前往异国他乡; 母亲的病亡, 密友禾的意 外身亡……在现实的种种伤害之下, 倪拗拗完全 退回了完全封闭的自我空间, 最后她找到了一个 安全的地方: 浴室, 在这个狭窄封闭温暖的空间 里, 倪拗拗的内心自我获得了最大的完善。 多米, 一个在开始就有着强烈自我感知的女 人, 但这并没有给她安全, 在巨大的社会面前, 她 仍然柔弱无助, 一个人和自己争辩, 一个人同周 围的人、 社会乃至世界相抗争。小时候, 她就必 需面对一个人和黑夜斗争, 她需要穿越放在阁楼 里巨大的人体生殖器 模型, 经过黑暗的楼梯拐 角, 才能到达安全地, 落下蚊帐的床。这种经历 使得她和现实之间永远有无尽的黑暗地带; 青年 时期, 当命运向她露出狰狞的面目, 抄袭事件被 揭露之后, 她 “已经害怕了这个广阔天边的东西, 她需要一种服从和压迫” , 服从压迫的结果是她 和英俊船员的关于性爱实验的 “荒唐故事” , 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