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居民点体系布局及用地规划
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16号《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已由国务院第三次常务会议于一九九三年五月七日通过,现予公布,自一九九三年十一月一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一九九三年六月二十九日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村庄和集镇规划的制定第三章村庄和集镇规划的实施第四章村庄和集镇建设的设计、施工管理第五章房屋、公共设施、村容镇貌和环境卫生管理第六章罚则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村庄、集镇的规划建设管理,改善村庄、集镇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制定和实施村庄、集镇规划,在村庄、集镇规划区内进行居民住宅、乡(镇)村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等的建设,必须遵守本条例。
但是,国家征用集体所有的土地进行的建设除外。
在城市规划区内的村庄、集镇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依照城市规划法及其实施条例执行。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村庄,是指农村村民居住和从事各种生产的聚居点。
本条例所称集镇,是指乡、民族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和经县级人民政府确认由集市发展而成的作为农村一定区域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中心的非建制镇。
本条例所称村庄、集镇规划区,是指村庄、集镇建成区和因村庄、集镇建设及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村庄、集镇规划区的具体范围,在村庄、集镇总体规划中划定。
第四条村庄、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应当坚持合理布局、节约用地的原则,全面规划,正确引导,依靠群众,自力更生,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逐步建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第五条地处洪涝、地震、台风、滑坡等自然灾害易发地区的村庄和集镇,应当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在村庄、集镇总体规划中制定防灾措施。
第六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的村庄、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村庄、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乡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村庄、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第七条国家鼓励村庄、集镇规划建设管理的科学研究,推广先进技术,提倡在村庄和集镇建设中,结合当地特点,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
农村居民点的布局
农村居民点的布局【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各项建设用地的需求量逐渐增大,然而土地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建设用地的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过程中,将城镇建设用地的增加与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减少挂钩,作为缓解城镇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的关键之一,其中很重要的环节在于如何优化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
【关键词】土地供需矛盾;土地集约利用;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引言研究综述近年来,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城镇化步伐加快,土地空间供需矛盾日益凸显。
“一方面,乡镇招商引资及集镇发展无用地指标可用;而另一方面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方式粗放”。
乡镇及农村建设用地缺乏规划思想的指导,建设无规划或先行于规划,布局混乱;或与规划思想不相协调,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程度较低。
时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简称“增减挂钩”)政策的推行,一则使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程度提高,二则有力地缓解了发展无地可用的僵局,为城镇发展赢得了空间。
但是,土地供需矛盾在空间上的不平衡性应该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不能因为城镇发展寻得空间就忽视农民的利益,影响农村的稳定。
农村居民点布局的调整与优化是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对协调人地关系、增强区域经统筹城乡发展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1 农村居民点布局类型近几年全国各地的农村居民点或新村规划布局,大体可分为五种类型:(1)以公社或场所在地为中心,建立完全集中式居民点(大集中)。
(2)虽有公社或大队所在地的集中式居民点,周围再分布有较小的集中式居民点(大集中+小集中)。
(3)以一个生产队为中心,建立小型集中式居民点(小集中)。
(4)沿用原有村落,就地改建进行改造。
(5)自发形成的小村落。
2 居民点用地存在的主要问题2.1村庄建设选址不太科学有些村庄位于自然地质灾害多发区,村庄布局隐患多,形成“先天性”不合理。
在山洪、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危险区依然有村庄布局,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农村居民点布局
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优化的主要措施
• 严格控制用地规模,科学合理进行规划 • 加大执法力度,规范用地管理 • 加快中心村的建设步伐,切实改善农村居住条件 • 大力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提高土地利用率
这是我国居民点最常见、 最广泛的布置形式。尤其在山 地、丘陵地区,受到地形的限 制,很难找到面积较大的平地 来建设居民点。有的便于耕作, 在自己耕作田块附近建造房屋, 有的村民根据地形布局,高低 错落,有的是满天星式不规则 分布。
布局现状特征及影响因素
• 农村居民点布局分散,人均用地大 • 农村居民点的发展无序,结构不紧凑 • 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结构不合理,住宅用地比重偏大
——《农村居民点规模及布局研究》,中国地质大学,渠霓(硕士)
中国居民点分类体系图
特大城市 人口>100万
城市 大城市 人口50-100万
中等城市 人口20-50万
城市居民点
小城市 人口20万以上
居
县城
民 点
城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建制镇 集镇
农村居民点 中心居民点 一般居民点(基层村,自然村)
研究意义
有利于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缓解供地不足的矛盾 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 改善村容村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释义居民点、农村居民点
目
录
中国居民点分类体系图
农村居民点研究意义、理论基础 农村居民点布局的形式、现 状特征及影响因素
农村居民点存在问题、优化措施
释义(一)
居民点[settlement] 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
聚定居地点。人类的各种集居地,又称聚落。各
种职能不同、规模不等的城市、集镇和村落都是居民 点。
按性质和人口规模,居民点分为城市 和乡村两大类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考试模拟题库
第一章城市与和城市化一、名词解释1.新城市主义2.城市化3.城市化水平4.逆城市化5.再度城市化6.城乡一体化7.城乡二元结构8.可持续发展二、简答题9.城市化进程中的S形曲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0.世界、中国、发展中国家(除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的特点。
三、论述11.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特征与前景。
12.小城镇发展建设的意义。
13.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主要战略方向。
第二章城市规划理论与编制一、名词解释1.雅典宪章2.霍华德3.马丘比丘宪章4.北京宪章5.城市规划区6.人居环境科学7.城市规划体系8.区域规划9.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0.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11.城市(总体)规划纲要12.分区规划13.修建性详细规划14.控制性详细规划15.近期建设规划16.结构规划17.远景规划18.战略规划二、简答题19.马丘比丘宪章比雅典宪章在思想上的进步。
20.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内容、作用。
三、论述21.对城镇体系规划的现状的发展趋势的见解。
22.简述我国目前法定的规划阶段、主要内容和编制、审批程序。
第三章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一、名词解释1.城市用地2.风玫瑰图3.热岛效应4.逆温层5.城市绿地系统6.绿地指标(三项)7.竖向规划8.工程管线综合9.结构规划二、简答题10.土地使用开发强度的考虑因素。
11.土地适用性评定的考虑因素。
自然条件是土地适用性平地的主要考虑因素。
包括:(1)地质条件:建筑用地、滑坡、崩塌、冲沟、地震、矿藏。
(2)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
(3)气候条件:太阳辐射、风象、温度、湿度、湿度与降水。
(4)地形条件:山地、平原、丘陵。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定可以分为;城市用地自然条件评定,城市用地建设条件评定,城市用地选择及用地条件的综合评定。
1、城市用地自然条件评定:作用:在调查分析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基础上,对用地环境条件进行综合质量评价,为城市用地选择和用地组织提供科学依据、评定的内容:用地评定将用地分为三类,一类是条件较优越,能适应各种城市建设要求的用地,二类是只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就能适合城市建设的用地,三类是用地不适宜建设的用地,用地评定的结果括图纸和文字说明,2、城市用地建设条件分析:包括现状建设条件,工程准备条件,基础设施条件的分析,A建设现状条件是指城市现有的各项物质内容的构成条件与数量的状况,包括城市用地布局结构是否合理,城市用地布局结构是否适应发展,城市用地分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农村居民点布局
农村居民点布局1 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特点1.1 用地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从地域分布来看,农村居民点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
平川地区,由于地势平坦,自然条件较好,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农村居民点分布的密度高,单个村庄占地规模大;丘陵区和山区,一般地形起伏较大,地貌类型复杂,自然条件较差,交通不便,经济较为落后,农村居民点分布的密度较低,单个村庄占地规模小。
1.2 人均用地规模普遍偏大全国人均农村居民点面积一般均超过国家规定的人均用地150平方米的高限标准,人均占地规模普遍相对偏大。
1.3 宅基地是农村居民点用地的主体根据调查结果,宅基地是农村居民点用地的主体,一般占农村居民点用地的70%以上。
宅基地的主导用地特征在村庄内部用地结构中极为明显,其次是道路、畜圈用地,工、商业用地面积极小。
2 农村居民点布局中所存在的问题2.1缺少系统规划,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
从总体土看,村庄整体布局较为分散,尤其是山区,道路不连网,房屋不成排,缺少系统的规划,没有基础设施,功能不完善。
2.2居民点内部闲置土地比重高,村庄占地面积大。
据调查,现有农村居民点内部一般约有10%的土地处于闲置状态,在村庄内部土地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各地仍在农村居民点外围划出一定数量的农田作为建设预留地,致使村庄不断蔓延,占用耕地,蚕食良田。
2.3土地的人口容积率和利用率较低。
全国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一般均超过国家规定的人均用地150平方米的高限标准,尤其在农村居民点内多是平房的“小而全”居住方式的区域,使得农村居民点内土地的人口容积率比较低,从而使得其土地的利用率也比较低。
2.4村庄的复杂性。
很多农村民居以四合院为主,并且随着分家析产和自由买卖,产生了几家共院、楼上楼下非一家、共有山墙、共有院墙的复杂现象。
此外,除了主房、院落以外,还有各种附属建筑物。
因此,建筑的复杂性对于宅基地整理牵涉到复杂的权属关系、邻里关系,调解任务繁重,有时候根本办不成功。
第五章 居民点体系布局及用地规划
第五章居民点体系布局及用地规划
一、
1.根据居民点在社会经济建设中所担负的任务和人口规模的不同,目前我国把居民点分成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类。
2.城镇布局的形式可根据城市首位度分为极核型、________、________。
3.小城镇和农村居民点布局的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住宅建筑群体平面布置的基本形式有:行列式、周边式、________、________。
二、小城镇与农村居民点布局的原则?
参考答案
一、
1.农村居民点、城镇居民点
2.双核型均核型
3.卫星状布局条带状布局块状布局自由式布局
4.混合式自由式
二、
答 1.符合生产力合理布局的要求;
2.城乡统筹,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3.有利于生产,方便于生活;
4.珍惜土地、节约用地;
5.创造或保持小城镇与农村居民点的最佳生态环境。
新农村居民点布局及规划方法研究
2.2 农村居民点规划存在的问题
而当前规划师所做的农村居民点规划也存在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主要问题如下: 居民点的规划在各个规划层面都有但各层面的规划各自为政,不能成为一个系统,很好 的指导农村居民点规划建设。 在宏观布点时不能抓住主要制约因素,合理布置。现有规划中依农民要求沿村内主要道 路规划居民点的现象比较多见,但并不一定适合这些村庄,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微观布局时千篇一律,较少考虑当地村庄的实际情况,多数不考虑地形地貌,经济情况 等等,而采用统一的规划模式,这样容易造成千村一面的结果,导致村庄特色的丧失。
宁乡县大成桥乡永胜村正是农工型村庄的典型。该村拥有三个小型煤矿,为该村带来了 很多经济收入,另有一些小型的村办企业,第二产业的发展使得该村成为宁乡县经济较为发 达的村庄之一。但由于煤矿资源的日渐枯竭,其他工业逐渐发展。因此,该县和乡镇府拟在 该村发展工业,在其南部兴建了一个工业园,将村内的工业集中至工业园内,既保证了工业 的发展,又减少了工业对村庄其他功能的影响。现状村民居住点分布零散,村民基本在自家 田地上兴建住宅,在规划中采取改建和新建相结合的规划方法,对居民点进行分类,分成村 居式新建点、村居式整治点、社区式新建点三类,将北部一些比较偏远和居住条件不佳的地 方的村居向南部条件较好的地区迁移。在用地的选取时,充分尊重地形,选取山脚田边地势 比较平坦的空地,体现南方丘陵地区特征。同时在整治示范点及新建示范点规划中,考虑以 道路和院落空间两种方式来处理户与户之间的关系,充分考虑农民的交流和交往的需要[4]。
第5章 城市用地构成及规划
A52、A53、 A59共计13小类。
3 城市用地类型
城市用地分类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B)
各类商业、商务、娱乐康体等设施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的服务设施 用地以及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内的事业单位用地。
中类:商业设施用地(B1)、商务设施用地(B2)、娱乐康体用地(B3)、公
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B4)、其他服务设施用地(B9)等共计5类;
社区附属绿地), 服务设施用地(RX2,住区主要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用地如幼托、文化体 育设施、商业金融、社区卫生服务站、公用设施等用地,不含中小学用地), 其中二类居住用地中类下又设保障性住宅用地(R20), 共计7个小类。
3 城市用地类型
城市用地分类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A)
行政、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机构和设施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 的服务设施用地。
空闲地 其他未利用地
3 城市用地类型
城市用地分类
代 码 R A B M W S U G 居住用地
residential
城市建设用地分类和代码(8大类、35中类、44小类)
范围
住宅和相应服务设施用地
用地类别
公பைடு நூலகம்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administration and public services
行政、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机构和设施用地,不包括居 住用地中的服务设施用地
物流仓储用地
(W)
物资储备、中转、配送、批发、交易等用地,包括大型批发市场以及 货运公司车队的战场(不包括加工)等用地。
中类:一类物流仓储用地 (W1)、二类物流仓储用地 (W2) 、三类物流
仓储用地(W3)共计3类;以对居住和公共环境干扰、污染和安全隐患的程度 划分。
居民点布局及用地规划研究
居民点布局及用地规划研究摘要:人多地少、国土资源非常紧缺是我国人地关系的主要特点。
根据现有国家政策来看,国家将土地作为尤为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之一,着手实施“紧缩地根”政策。
从土地市场来讲,既保证经济发展,又同时保证耕地保护目标的实现需要有赖于改善土地市场机制,最大限度地实现土地价值。
上升到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看则需要“开源”和“节流”并行,各类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是缓解和解决人地矛盾的有效途径。
而农村居民点布局及用地规划是实现土地资源有效利用的途径之一。
关键词:土地资源;耕地保护;节约集约利用1我国居民点的概念、类型居民点是人们定居的场所,是配置各类建筑群、街道网、车站、码头等交通设施、社会公共设施、绿化系统等的综合地类,也是工商企业、文化教育事业单位集中的地方、劳动力集中的场所。
1.1 居民点体系的发展及中国的城市化城市化是随着工业化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出现农村居民向城镇集聚并改变其原有生产、生活方式的过程。
但其绝不就是放开让农民涌进城。
他是以第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发展为基础的,从而生产、生活方式、观念向城市文明的转变。
城市化的真正含义发展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他实际上是一个工业、人口集聚过程。
1.2中国目前的城市化水平①对中国城市化水平的评价。
主要有三种类型:大体合适;稍微滞后型;隐性超城市化型严重滞后型。
在这其中片面倾斜重工业的发展模式阻碍了城市化的进程,长期形成的城乡户籍制度城乡隔离政策限制人口向城市转移。
②中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
在目前学术界对城市化道路分类当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大城市重点论“龙头战略”,中等城市重点论“中间凸起战略“,小城镇重点论“遍地开花战略”。
在这些理论当中,都对小城镇的作用予以了肯定,小城镇就是3万人以上尚未设市建制的县城和镇。
他能够实现农业产业化,连接城乡两个市场,吸收农业劳动力。
小城镇发展模式是一个金字塔型的。
文章认为我国城市化道路应该走优化布局,改善质量,全面推进和立体发展之路。
居民点布局规划技术流程
居民点布局规划技术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居民点布局规划技术流程一、前期调研阶段在开始居民点布局规划之前,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前期调研。
3.1 详细规划-居民点用地规划
反磁力吸引体系理论
从卫星城镇功能的发展看,经历了卧城、半独 立的卫星城、独立的卫星城三个阶段。在卫星城镇 发展中,必须防止城镇的不断蔓延,造成中心城市 与卫星城镇连成一片,达不到预期的反磁力效果。
北京卫星城圈层示意图
资料来源:/k/2009-8/1555767.html
在居民点规划布局中为了减轻工业排放的有害气体 对生活居住区的危害,一般工业区按当地主导风向 应位于居住区的下风向。
气候条件
分析、确定居民点主导风向和进行用地分布是, 特别要注意微风与静风频率。在一些位于盆地或峡 谷的村镇,静风往往占有相当比例。如果只按频率 大小的主导风向作为分布用地的依据,而忽视静风 的影响,则有可能加剧环境污染之害。
地震
避免在强震区别建设城市。一般规定,在地震 烈度7度以下,工程建设不需特殊设防;在9度以 上地区则不宜选作城市用地。
在居民点规划时,应按照用地的设计地震烈 度及地质、地形情况,安排相适宜的城市设施。 如在地下有断裂带的地面上,设置100米宽的居住 区卫生防护带等。
矿藏
矿藏的分布与开采,影响到居民点用地的选择 和城市布局的形态。在居民点规划中,要查清矿藏 的分布并预测其开采量,确定开采的延及范围,这 是居民点布局的一大重要依据。
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按成因与埋藏条件,可以分成上层滞水、 潜水和承压水三类。其中,对居民点意义重大的主要 是潜水和承压水。潜水基本上是深入成因,大气降水 是其补给的来源,所以潜水位及其动态与地面状况有 关。承压水是两个隔水层之间的重力水,受地面影响 较小,也不易污染,因此往往是主要水源。
水文地质条件
(1)凡县级地方国家机关所在地,均应设置镇的建制。 (2)总人口在2万以下的乡,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超过20%的,可以建镇;
农村居民点规划与乡村建设
农村居民点规划与乡村建设近年来,我国农村居民点规划和乡村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政府加大力度,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引导农村居民点规划和乡村建设朝着科学、合理、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好的居住和生活环境。
首先,农村居民点规划应注重生态保护。
在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土地的自然特点,选择适宜的区域建设居民点,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生态环境。
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监测系统,定期对农村环境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和保护草原,增加绿化覆盖率,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其次,农村居民点规划应注重农民的实际需求。
切实了解农民的居住、生产和生活需求,有针对性地规划和建设农村居民点。
合理分配和利用土地资源,保证每个农户都有足够的宅基地,充分满足农民的基本居住需求。
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如学校、医院、超市等,方便农民生活。
建设农村文化服务中心,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再次,农村居民点规划应注重农村产业发展。
农村居民点规划应紧密结合当地的产业特点,积极引导和扶持农民发展农业产业。
引进新的农业技术,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益。
支持农民合作社的建立,加强农民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提高农民的整体经济实力。
鼓励农民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等农村休闲产业,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最后,农村居民点规划应注重乡村文化传承。
农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和弘扬乡土文化是农村居民点规划的重要内容。
保护和修缮传统建筑,重建老祖宅,重现乡村的古朴风情。
挖掘农村的传统艺术、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教育。
组织开展农民文化活动,如戏剧、舞蹈、音乐等,增强农民的文化自信。
总之,农村居民点规划和乡村建设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基础工作。
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农民需求、产业发展和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做到科学、合理、可持续。
政府和社会各界要共同努力,为农民提供更好的居住和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
农村居民点的布局
农村居民点的布局【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各项建设用地的需求量逐渐增大,然而土地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建设用地的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过程中,将城镇建设用地的增加与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减少挂钩,作为缓解城镇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的关键之一,其中很重要的环节在于如何优化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
【关键词】土地供需矛盾;土地集约利用;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引言研究综述近年来,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城镇化步伐加快,土地空间供需矛盾日益凸显。
“一方面,乡镇招商引资及集镇发展无用地指标可用;而另一方面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方式粗放”。
乡镇及农村建设用地缺乏规划思想的指导,建设无规划或先行于规划,布局混乱;或与规划思想不相协调,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程度较低。
时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简称“增减挂钩”)政策的推行,一则使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程度提高,二则有力地缓解了发展无地可用的僵局,为城镇发展赢得了空间。
但是,土地供需矛盾在空间上的不平衡性应该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不能因为城镇发展寻得空间就忽视农民的利益,影响农村的稳定。
农村居民点布局的调整与优化是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对协调人地关系、增强区域经统筹城乡发展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1 农村居民点布局类型近几年全国各地的农村居民点或新村规划布局,大体可分为五种类型:(1)以公社或场所在地为中心,建立完全集中式居民点(大集中)。
(2)虽有公社或大队所在地的集中式居民点,周围再分布有较小的集中式居民点(大集中+小集中)。
(3)以一个生产队为中心,建立小型集中式居民点(小集中)。
(4)沿用原有村落,就地改建进行改造。
(5)自发形成的小村落。
2 居民点用地存在的主要问题2.1村庄建设选址不太科学有些村庄位于自然地质灾害多发区,村庄布局隐患多,形成“先天性”不合理。
在山洪、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危险区依然有村庄布局,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城镇居民点用地规划
强化监督检查
建立健全的监督检查机制,对规 划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
PART 06
总结与展望
REPORTING
WENKU DESIGN
规划成果总结
城镇体系规划
通过规划,形成了等级规模 合理、职能分工明确、空间 布局有序的城镇体系,推动 了区域协调发展。
土地利用规划
实现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和节约集约利用,提高了土 地利用效率,保障了城镇发 展的用地需求。
1 2
城镇化快速发展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城镇人口规模不断 扩大,对城镇建设用地需求日益增长。
土地资源稀缺
我国土地资源有限,尤其是优质耕地资源稀缺, 城镇建设用地扩张与耕地保护矛盾突出。
3
人地关系失衡
城镇建设用地无序扩张导致生态空间被压缩,人 居环境恶化,人地关系失衡问题日益严重。
规划目标与原则
完善城市道路网络
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网络,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和交通效率。
推动智能交通发展
鼓励采用智能交通技术和设备,提高交通管 理和服务水平。
公用设施用地规划
保障公用设施用地需求
根据城市公用事业发展需求,合理规划公用设施用地。
提高公用设施服务水平
通过优化布局和提高管理水平等方式,提高公用设施的服务 水平。
PART 05
城镇居民点用地规划实施 保障措施
REPORTING
WENKU DESIGN
政策保障
制定完善的用地政策
明确用地性质、规模、布局等要求,为规划实施提供政策依据。
加强政策宣传
通过媒体、宣传册等方式,向公众普及用地规划政策,提高公众的 认知度和参与度。
强化政策执行
城市规划中居民区的设计与建设
城市规划中居民区的设计与建设第一章简述城市规划中居民区的设计与建设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现代化城市的形象。
本文主要讨论居民区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等方面,分析其中的核心工作细节,为城市规划提供有效的措施与建议。
第二章居民区的规划设计2.1 居民区的规划定位居民区的规划定位是指确定居住区域的面积、区位和适宜人口数量等因素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规划师需要考虑到城市的整体规划、交通状况及居住配套设施等各方面因素。
同时,也需要考虑到青年群体、老年人及残疾人特殊需求。
2.2 居民区的用地规划居民区的用地规划是指将居民区整个用地进行分区、分等级、确定分界线,再根据各个区域的功能,确定相应的建筑面积与容积率。
一个合理的居民区应保证绿地率的达到20%以上,同时应配套生活设施、商业综合体及交通工具,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
2.3 居民区的交通规划居民区的交通规划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有助于缓解城市交通瓶颈,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规划师需要根据当地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开展可行性研究。
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充分的城市交通设施与交通设备,保证居民的交通出行便利。
第三章居民区的建设3.1 建筑物的风格及材料的选择在居民区的建设过程中,建筑物的风格及材料的选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建筑物的风格需要与城市整体规划相适应,同时在彰显区域特色的前提下,也需要考虑到建筑的节能、智能化及环保性。
建筑材料的选择也至关重要,选择耐久及耐腐蚀性强的材料,保证居民区的可持续发展。
3.2 居民区的建设规划居民区的建设规划涉及到人口规模、居住类型、布局等因素。
在规划过程中,规划师需要根据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交通状况等因素,合理规划居民区面积及密度,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城市整体景观布局。
3.3 建设用地的开发建设建设用地的开发建设是居民区建设中的主体内容。
规划师需要科学的管理、评估和科学的采用先进规划、建设理念和技术手段,在保证居民区面积的情况下合理使用土地资源,完成居民公园、小区休闲区等配套设施的建设。
城市社区和居民区的规划和建设
城市社区和居民区的规划和建设城市的社区和居民区规划与建设是城市发展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它关乎到居民的生活质量、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规划和建设两个方面探讨城市社区和居民区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规划和建设来满足居民的需求。
1. 规划城市社区和居民区的规划是确保城市发展有序和可持续的重要步骤。
在规划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1 地理位置的选择选择一个合适的地理位置对于社区和居民区的建设至关重要。
最好选择靠近市中心以便居民方便出行,同时也需要考虑交通便利性和环境因素。
1.2 功能布局的规划社区和居民区需要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包括住宅、商业、教育、医疗等。
在规划中,应合理布局不同功能区域,使居民能够方便地满足各种需求,减少日常的交通压力。
1.3 绿地和公共空间的规划城市社区和居民区的规划中应包括充足的绿地和公共空间。
这样可以提供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2. 建设社区和居民区的建设需要将规划的理念付诸实践。
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2.1 住宅建设住宅是社区和居民区的核心建设项目。
在住宅建设中,应注重建筑的舒适性和美观性,同时也要充分考虑节能环保的要求。
此外,也应根据居民的需求提供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的住房选择。
2.2 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社区和居民区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这包括道路、供水、供电、排水系统等。
在建设中,应注重基础设施的可靠性和便利性,以确保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2.3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是社区和居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包括学校、医院、商场、公园等。
在建设中,应注重服务设施的数量和质量,以满足居民的各类需求。
3. 居民参与在城市社区和居民区的规划和建设中,居民的参与至关重要。
他们是最直接受益者,也是社区和居民区的主体。
应鼓励居民参与规划和建设过程中的决策,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以确保规划和建设的真正满足居民的需求。
总结:城市社区和居民区的规划和建设是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城镇居民点用地规划
城镇居民点用地规划在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的今天,城镇居民点用地规划成为了关乎城市发展、居民生活质量以及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课题。
合理的城镇居民点用地规划不仅能够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还能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统一。
一、城镇居民点用地规划的重要性城镇居民点用地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
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能够有效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
例如,通过合理规划居住用地,可以减少通勤时间和交通拥堵,提高居民的生活便利性;规划商业用地可以促进经济的繁荣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良好的用地规划还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
在规划过程中,可以预留出足够的绿地和公共空间,改善城市的生态质量,提高居民的生活舒适度。
而且,合理的规划能够促进社会公平,保障不同收入群体都能享受到基本的公共服务和设施。
二、城镇居民点用地规划的原则1、以人为本原则规划应以满足居民的需求为出发点,考虑居民的生活习惯、出行方式、文化娱乐需求等。
要提供便捷的交通、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优质的公共服务,创造舒适、安全、宜居的生活环境。
2、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
在规划中要充分考虑未来的发展需求,预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
3、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等因素,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规划方案。
充分利用地形地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特色风貌。
4、整体性原则将城镇居民点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综合考虑居住、商业、工业、公共服务等各类用地的相互关系,实现功能互补和协调发展。
三、城镇居民点用地规划的影响因素1、人口因素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是影响用地规划的重要因素。
人口的增长会导致居住用地需求的增加,同时不同年龄段和收入水平的人口对公共服务设施和住房类型的需求也不同。
2、经济发展因素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会影响用地的需求和布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居民点体系布局及用地规划
一、
1.根据居民点在社会经济建设中所担负的任务和人口规模的不同,目前我国把居民点分成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类。
2.城镇布局的形式可根据城市首位度分为极核型、________、________。
3.小城镇和农村居民点布局的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住宅建筑群体平面布置的基本形式有:行列式、周边式、________、________。
二、小城镇与农村居民点布局的原则?
参考答案
一、
1.农村居民点、城镇居民点
2.双核型均核型
3.卫星状布局条带状布局块状布局自由式布局
4.混合式自由式
二、
答 1.符合生产力合理布局的要求;
2.城乡统筹,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3.有利于生产,方便于生活;
4.珍惜土地、节约用地;
5.创造或保持小城镇与农村居民点的最佳生态环境。